<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河南產業集聚區范文

2023-09-29

河南產業集聚區范文第1篇

河南這個“伸手摸秦磚, 抬腳踢漢瓦”的古老之地, 悠久的歷史錘煉鍛造出底蘊豐厚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正統”, 這里的根文化、漢字文化、姓氏文化等是發展文化產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胡錦濤總書記曾多次指出, 河南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省委書記盧展工明確提出:“中原要崛起, 河南要振興, 必須首先突出河南的文化優勢, 發揮河南文化的作用。”大力發展文化這種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對河南來說是時代的選擇、發展的必然。近幾年來, 河南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和盧展工書記的指示精神,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建立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創意集聚區, 在文化建設上取得了眾多驕人的成績。

河南省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

河南要加快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必須加強文化創意產業建設, 引導文化創意產業向集群化發展。目前, 河南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明顯, 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形成了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據不完全統計, 截至2011年9月, 河南省有文化產業集聚區21個, 文化企業達8000多家, 經省政府確立有6個“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鄭州嵩山文化產業園區、鎮平縣石佛寺鎮玉文化產業園區、龍門文化旅游園區、社旗縣賒店商埠文化產業園區、禹州市神垕鈞瓷文化產業園區) , 各地市還有數量眾多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以鄭州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鄭州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商貿城、全國的交通樞紐中心, 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 提出打造中部第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戰略目標。自2008年至今已先后建設了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 (河南基地) 以及影視文化產業創意園區———中國·鄭州 (二七) 快樂星球文化產業創意園等頗具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2009年11月開園的中國·鄭州金水文化創意園是我國中部地區第一個以時尚設計為主導的創意產業園區。該園區覆蓋廣告會展業、動漫游戲業、文化演藝業、現代傳媒業等, 規劃容納近百家文化創意企業入駐。2011年4月鄭州市又確定了包括鄭州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國家動漫產業基地 (河南基地) 、嵩山文化產業園區、黃河生態旅游風景區等28個項目作為2011年鄭州市文化創意旅游工程重點項目。

依托這些已建成或在建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首部大型科幻少兒電視系列劇《快樂星球》自2001年開始拍攝至今, 已制作并在央視及各地電視臺熱播了三部共156集, 填補了國內同類影視題材的空白。目前, 中國·鄭州 (二七) 快樂星球文化產業創意園正在積極拍攝《快樂星球》第四部 (50集) , 國內首部科幻少兒動畫電影《快樂星球大營救》也正在籌備制作之中。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 (河南基地) 的河南小櫻桃卡通公司制作的動畫片《小櫻桃》熱播央視, 反響巨大。其系列漫畫類圖書發行量高達1300萬冊, 占全國原創動漫出版物年總產量的30%以上。鄭州市還以《漫畫月刊》為基地, 創作了頗具影響力的《少林海寶》, 并在境內外延伸開發, 發行了小說、漫畫、游戲等圖書250多萬冊。[1]此外, 鄭州還利用名聞遐邇的嵩山少林打造出大型實景劇《禪宗少林·音樂大典》, 形成了少林的“禪宗文化產業+武術產業”的文化創意新模式, 顯示出河南省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的新亮點。

各地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情況。除鄭州之外, 河南各地結合自身的地域優勢,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文化創意產業。

作為久負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在文化創意產業及集聚區建設上主打歷史文化牌。“洛陽牡丹甲天下”, 洛陽積極發揮牡丹文化優勢, 運用現代高科技, 大力發展牡丹文化創意產業, 擴大牡丹畫、牡丹工藝品等的文化創意生產, 并借“洛陽牡丹花會”之際, 成立了河南集郵文化創意園暨洛陽集郵文化創意基地, 通過舉辦集郵、繪畫、書法等高質量、高品位的文化精品為展覽主題, 積極帶動洛陽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時, 正在規劃建設中的牡丹瓷文化創意產業園也將在3年后建成。開封充分依托大宋文化, 極力打造清明上河園文化創意區和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游示范區。安陽利用殷墟國家大遺址公園、曹操高陵博物館、馬氏莊園等文化旅游重大項目, 打造以殷商文化為主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南陽憑借三國文化、玉文化和白河游覽區等優勢, 打造集文化、旅游、會展、影視、傳媒等于一體的臥龍崗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

新鄉、平頂山、信陽等地則以旅游和休閑為目標, 著力建設以旅游、娛樂、休閑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新鄉大力實施“310”文化產業振興工程, 傾力打造“龍山文化創意產業園”, 該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 計劃在6年內將云龍山區域打造成為設施完善、環境優美, 集旅游、文化娛樂、名人字畫創作基地等于一體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平頂山的寶豐充分依托馬街書會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蘊, 借助魔術和曲藝兩個富有特色的文化項目, 打造出寶豐文化創意產業園。該園區集曲藝、魔術、雜技表演等于一體, 形成充滿魅力、獨具特色的魔術演藝文化旅游商務區。信陽市以雞公山·志高文化科技動漫產業園為基地, 興建集旅游、休閑娛樂、度假養生、購物等于一體的中國文化旅游度假勝地。

河南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認識和定位不清, 規劃和特色缺乏。有些地方領導認為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就是跑馬圈地, 是硬件建設, 沒有充分認識到深入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才是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根本, 沒有認識到創意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要素。同時, 對于集聚區內的主導產業、創意孵化、商業化開發等問題定位模糊, 不能真正把握住當地的文化資源特色及市場的需求特點, 急功近利, 盲目跟風, 不作整體規劃, 從而導致各集聚區產業趨同現象嚴重, 這不僅加劇了競爭, 而且很難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直接影響到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可持續發展。

公共服務平臺不夠完備, 輻射與帶動能力不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內的企業發展, 需要整合、集成各種資源, 共享共用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但綜觀全省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真正能提供信息咨詢、人才培訓、技術支撐、推廣展示等公共服務平臺的幾乎沒有, 真正具有完備的政府支持體系、技術開發體系和市場服務體系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仍寥寥無幾, 這使河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很難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同時, 集聚區內很多創意企業多處于離散狀態, 創意企業規模較小, 效益差, 缺乏龍頭品牌企業, 影響力偏弱, 輻射能力和帶動作用十分有限。

產業鏈不夠完整, 大多沒有實現有效延伸。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 其重要特點就在于創意的產品要通過版權授予或技術轉讓進行衍生開發, 通過產業鏈的不斷拉長來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但從我省文化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情況來看, 無論是各大集聚區之間還是在區內部企業之間, 大部分都沒有形成較為清晰的基于某一文化符號的產業鏈, 即便是像小櫻桃公司和少林海寶這些省內知名的創意企業, 和國內外其他知名企業相比, 無論是品牌產業鏈還是產品的產值還都比較短、比較小, 都需要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 不斷拉長自己的產業鏈。

文化創意人才嚴重匱乏。文化創意產業是“典型的‘頭腦產業’, 更多依賴個人創意及才華, 沒有高素質的創意人才, 文化創意產業也就成了無源之水”[2]。據我們調查, 我省文化創意人才無論在總量、結構上, 還是在綜合素質上都遠遠不能滿足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許多行業高端創意人才匱乏, 尤其是有創意、懂運作、善管理的文化創意人才更是奇缺, 這已成為嚴重制約河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瓶頸。

河南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對策

加強對集聚發展的認識, 做好集聚區整體規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集聚發展的重要性。因為文化產業聚集發展, 可以把文化、人才、技術、資金、政策、市場等源源不斷地集聚在某一個城市、某一個區域, 并進行有效整合;同時, 文化集聚發展還能有效破除區域壁壘, 優化資源配置, 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鏈條, 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實現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 還要加強集聚園區的總體規劃。各地在建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時候, 一定要加強整體規劃, 充分認識和利用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 確定好集聚園區發展的文化主題, 清晰定位, 使集聚區內各企業既分工又合作, 避免無謂內耗和無序競爭。

完善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會集納很多企業, 各企業需要相互溝通、交流、合作等, 需要共享交通、通信等公共設施, 需要得到金融、咨詢、培訓、交流等有效服務, 所以各集聚區要積極搭建和完善基于培訓、咨詢、中介、投融資、知識產權保護、交流展示等良好的公共服務平臺, 為集聚區企業排擾解難, 提供優質服務, 使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健康有序發展。

加強文化創意產業鏈建設。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如果缺乏完整的、較長的產業鏈, 就會出現同質產品相互競爭而導致經濟效益下降等嚴重問題。所以,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必須建立起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 并盡量拓展延伸, 以形成規模, 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同時, 為避免或減少集聚園區競爭內耗, 還必須強化集聚區內各企業的分工協作, 優化和有效整合相關資源, 將創意人員的創意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經營資源, 并盡可能延伸產業鏈, 從而實現創意產品的市場化和產業化。

積極引進與培養文化創意人才, 構筑人才高地。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 是文化創意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原動力。所以, 對于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來說, 要花大力氣培養和引進創意人才, 特別要重點引進和培養既通曉創意, 又精通于策劃、善于操作并熟悉國際慣例和國際運作的外向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同時, 還應大力加強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培訓, 積極引導本省高校根據自身條件開設文化創意人才專業, 培養本??颇酥裂芯可奈幕瘎撘獾膶iT性人才;鼓勵各高校、社會培訓機構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及創意企業的人員進行多層次、多類型的有關文化創意方面的專業培訓力度, 通過一系列措施構筑起河南文化創意人才的高地, 為全省文化事業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摘要:近年來, 河南省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 尤其是河南省提出“建設中原經濟區”宏偉目標以后, 文化產業的地位在河南全面發展中得到進一步提升, 文化創意產業迎來大發展。目前, 河南已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本文立足河南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情況, 著重分析河南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提出推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對策

參考文獻

[1]成睿智.《少林海寶》揚名海內外[N].河南日報, 2010-10-20 (2) .

[2]張京成.首都文化創意產業標準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0:194.

[3]厲無畏.創意產業導論[M].北京:學林出版社, 2006.

[4]劉春成, 侯漢坡.創意照亮的空間——文化創意產業案例輯[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7.

[5]陳少峰.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有戰略定位[J].前線, 2006 (3) .

河南產業集聚區范文第2篇

河南省自2012年以來,社會經濟發展也出現與全國一致的新常態,但也有其自身的特點。2015年河南省統計年鑒和公報顯示:2014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34939.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9%,各產業間的發展數據也均呈現新的特點??偟膩砜?2014年全省國民經濟運行在新常態下保持了平穩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位次前移。就產業集聚區經濟發展建設成果來看:全省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7%。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接近1.6萬億元。但從結構和對資源環境的影響來看,河南省產業聚集區轉變建設和發展思路,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協調當地資源環境、尋找新的增長點等方面,還任重而道遠。

在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個國家級戰略規劃:糧食核心區規劃、中原經濟區建設、鄭州航空港建設,將起到引領和帶動作用。在三大戰略的帶動下,河南省將不斷深化改革,調結構,促發展,找出路,謀新篇,強化創新驅動,夯實基礎支撐,在不斷調整結構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平穩發展。

目前,我省產業集聚區發展勢頭迅猛,河南省各地區的產業集聚區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新興區域,高質量的產業集聚區能夠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擴大地區就業提供重要動力,同時,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對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度,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都有鮮明的促進作用。當然,目前建設中,也存在建設規模參差不齊、各地規劃不協調、環境保護不到位等發展中的問題,這也是“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建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動力分析

“十三五”期間,經濟新常態下,在經過近六年的發展建設后,我省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將更加任重道遠。這其中,找準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的新動力是最至關重要的環節和問題,如何有效結合“互聯網+”、如何不斷提高高科技創新的貢獻、如何提高各要素的綜合生產貢獻率,值得研究和探討。

1. 產業集聚區發展動力研究模型與指標選擇

根據我省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和建設成果及存在的問題,新常態下本研究結合產業集聚區未來建設發展的方向,選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模型,對個重要因素選擇參考指標,積極進行模型的分析和結果檢測。

2. 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動力模型建立

根據所得到的樣本指標與數據,運用SPSS18.0首先進行了是否適宜主成分方法的分析,見表1。

根據表1可知,主成分分析結果KMO檢驗結果為0.834>0.5,適宜做主成分分析,變量之間具有相關性。

按照主成分的提取原則和標準,從9個變量中提取累計貢獻率≥70%的前四個主成分,如表2得出,前四個主成分貢獻度分別為為33.435%,21.635%,14.365%,10.258%,累積貢獻率為79.693%(>70%),就可以選取用來代替原始的9個變量。

SPSS分析得出結果:

根據旋轉成分矩陣得出:

首要主成分包含:企業數目(X1)、集聚區廠房面積(X4)、營業收入(X6)。這些變量是產業集聚區存在的的的最基礎條件,集聚區企業數目、企業廠房面積以及產業集聚區所有企業營業總收入量決定了產業集聚區發展的規模,因此,我們將首要主成分F1界定為“發展基礎條件”。

次要主成分包含:總就業人數(X2)、地區稅收年增長率(X7)。當基礎條件滿足后,政府要考慮如何獲得自身收益,利用收益再進一步擴大集聚區規模。因此我們把次要主成分F2命名為“擴展條件”。

第三主成分包含:員工培訓經費(X3)、企業總專利數(X5)。要想使產業集聚區企業能夠具備較強的競爭力,需要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員工的培訓與企業效率相關,企業科技驅動力與企業專利相關。因此第三個主成分F3可以稱為“成長動力條件”。

第四主成分包括客戶服務部門人數(X8),綠化率(X9)??蛻舴蘸铜h境保護與集聚區的長遠發展相關,這些因素所占權重較小,也是許多企業容易忽視的可持續發展條件,因此第四主成分F4定義為“輔助信息”。

3.模型測試結果進一步分析

可得到四個主成分方程。

發展基礎條件方程:

擴張條件方程:

成長動力條件方程:

根據各主成分加總原則,得到綜合得分模型:

4. 基于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動力的路徑分析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高速運行了三十多年,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不斷化解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困難,不斷尋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中國經濟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等三大特點,市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經營環境、社會資源配置模式等發生了趨勢性變化。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集聚區建設強調要素投入驅動逐漸向科技驅動、創新驅動轉變,高耗能型向集約環保型轉變,強調建設發展的質量和邊際效益,強調對其他產業的融合帶動和輻射。同時,未來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方向也要求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和發展更趨向創新核心、人才接納核心、環保核心等方向,希望它的建設發展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明顯的的綜合帶動作用。

經濟發展所帶來了日益突出的環境資源問題,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思路和新常態將是維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但同時有效保護居民生存的環境資源空間。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和發展,未來將不可避免的走循環經濟之路、綠色環保之路。河南省政府提出“五規”合一的要求和思路,其中也重點強調產業集聚區建設要與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相銜接,統籌設置產業集聚區生態綠地系統。

三、新常態下河南省產業集聚區未來建設關鍵動力及建議

1. 突出集群特色

河南省目前產業集聚區的數量已經不少,今后產業集聚區發展應注重建設質量,注重特色?,F代企業建設和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產業和企業的長遠發展,一定是其經營管理的特色和產品服務的特色起到關鍵的作用。換句話說,只有做到突出特色,我們的發展才能在一定的時期和領域達到一定的“自然壟斷”。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未來應更加突出現有特色、地方特色,將特色轉變為吸引力和邊際優勢,將特色轉變為生產力。如模型結論中反映的,結合河南地域特征,可以在農業為主的產業集聚區,將某幾種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的生產和深加工緊密結合“互聯網+”和深加工技術創新,打出該產業集聚區的特色,并形成一定范圍的“自然壟斷”和絕對競爭優勢,為長期發展壯大創造條件。

2. 協調環境資源,創新綠色發展之路

河南省產業集聚區要走協調環境資源,創新綠色發展之路,首先是對原有產業集聚區進行升級改造,提高環保能力、執行環保標準;其次是減少對現有農業、林業等產業的侵占和變相剝奪;再有是對新審批的產業集聚區建設項目,一定嚴把環保關,對沒有治理污染能力、無法進行循環利用、低產出高投入的項目堅決不予批準,切實維護好綠色經濟的發展空間。綠色、生態、環保、低碳一定是未來我省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方向,這與未來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思路和方向是一致的。這一點,將是經濟新常態下產業集聚區建設必須明確和堅持的。

3. 創新人才培養和集聚機制

經濟社會和產業的調整和發展,一定離不開高技術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的貢獻和支持。我省之前的產業集聚區建設中,培養和利用的人才對每個項目的貢獻有目共睹。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要想提高集聚區發展的規模和質量,提高集聚區對整體經濟的貢獻和帶動作用,必須仍然堅持“招才引智”,落實人才服務綠卡制度,在科研經費、工作場所、住房、醫保、工商和稅務登記等方面為人才提供便捷服務,充分發揮高技術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在集聚區建設中的高效率的邊際貢獻,帶動整體產業集聚區的高效產出和貢獻。

4. 提升信息創新手段

經濟新常態下,未來我省產業集聚區的建設還要充分利用當前“互聯網+”的信息創新手段,提高產業集聚區的信息獲取、信息處理和信息反饋效率,加強與其他產業行業發展的聯合和溝通,建立一個有力的信息生態系統,持續保持生產運作和信息更新的有機結合。

找準未來我省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和發展的正確方向和關鍵動力,至關重要。我們要在新的國內國際經濟變化的環境中,不停的更新觀念,把握形勢,才能順利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進而河南省“中原經濟區”等三大戰略建設。

參考文獻

[1]朱海燕.產業集群升級:內涵、關鍵要素與機理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8,16(2):70-72.

[2]李立輝.區域產業集群與工業化反梯度推移[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121-128.

[3]張妍云.我國的工業集聚及其效應分析-基于各省工業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技術與管理研究,2005,16(2):32-35.

[4]薄文廣.產業特征、空間差異與制造業地理集中:基于中國數據的實證分析[J].南方經濟,2010,16(2):71-75.

[5]李紅艷.區域經濟持續發展與道路交通輻射的關系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9(2):18-25.

[6]李大為.區域產業集聚技術創新機理及其效應分析[D].南開大學,2012.

河南產業集聚區范文第3篇

“低碳城市”建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陣地之一,如何通過合理規劃而減少排放和能源消耗,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各級地方政府也在努力探討“低碳城市”的發展。

社旗縣產業集聚中心區規劃設計項目在執行過程中,既考慮到城市設計的基本技術要求,也力圖在提高城市內涵的同時,勁量多的在降低排放方面作出積極探索。本文將著重介紹該項目在此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實踐。

一、項目情況

1. 城市背景

河南省社旗縣賒店鎮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的東北部邊緣,明、清時期是一座馳名全國的商業巨鎮,是貫通南北的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現為河南省社旗縣政府所在地。

社旗發展歷史悠久,其城市建設活動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便已開始,社旗縣古稱賒旗店,因東漢劉秀在此賒酒幌為帥旗而得名。賒店鎮是明清時期著名的商業古鎮,是“茶葉之路”的重要中轉站,至今許多建筑仍然保持著清代風貌。古鎮之內完整存留著傳統的72條街格局。文物建筑尤其以山陜會館最為著名,該建筑是一座具有中國宮廷建筑風格的清代建筑群,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社旗縣于2007年5月3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頒布成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8年,河南省政府提出產業集聚區的思想,頒布《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各類規劃銜接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方積極規劃建設產業集聚區,社旗縣產業積聚區成為首批175個積聚區之一。

2. 場地介紹

規劃區位于社旗縣中心城區南部的產業集聚區的中間位置。北臨南外環路、南臨緯三路、西臨北京路、東臨興隆路??傄巹澝娣e約100hm2。規劃區內用地情況以空地為主,地勢平坦,適宜建設。

二、重點問題思考

在本項目的規劃與設計過程中,項目組著重分析了以下矛盾和問題:

1. 交通污染與社會發展

目前全國約1/5的城市大氣污染嚴重,機動車排放成為部分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10年12月19日發布的資料顯示,中國已經擠下蟬聯逾100年的美國,躍居成為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據IEA統計,中國去年消耗22.52億噸石油總量,比美國的21.7億噸多出4%。未來中國有可能出現能源危機并影響社會持續發展,能源和污染問題即將上升到國家安全層面。

目前小城市也即將進入汽車化時代,社旗縣作為待發展地區,雖然經濟處于較落后水平,但汽車污染也已經開始出現。如何保障城市既向前發展,又可預先避免負面問題的出現,創造良好的城市環境,促進社旗縣可持續發展是本項目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2. 城市形象與城市效率

傳統的城市設計理論的核心之一是策劃城市“意向”,即城市的形象問題,在實施過程中地方政府更傾向于城市“標志性”,這是把雙刃劍。

面對復雜的社會要求,究竟如何在改善城市風貌、提升城市效率和內涵的辨證關系中取得平衡,是城市設計工作需要解決的矛盾之一。

過分關注城市形象的問題在社旗縣的建設中具有普遍性。該地塊在上位規劃中確定的路網結構是方格網形式,如果沿路做景觀建筑,容易塑造標志性,但是交通性干道帶來人氣不足和安全性隱患,將導致城市內涵不夠,所以本規劃將偏重于提高城市效率和內涵,不僅僅關注節點和形象設計。

3. 城市尺度與城市公共利益

現代城市建立在汽車交通體系之上,加之城市集中建設的開發模式,導致城市尺度越來越大,“超大街區”(super block)在大城市幾乎成為公害,后果是降低城市道路網密度,導致交通擁堵、人行困難。這種趨勢在小城市中也開始逐漸出現,以“集中管理”為名的集中開發導致小城市的尺度感消失、特色降低、城市公共利益受損。

如何規劃適合小城市發展水平的新城市中心,是設計考慮的另一個重點。本規劃將力圖從人性化角度出發,降低地塊級別的城市尺度,體現市民的公共利益。

4. 城市出行方式與城市用地布局

繼2009年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后,中國2010年再次穩坐全球銷量第一的位置,這一消息背后隱現著危機。

如今中國的許多城市私家車過多,城市負擔非常嚴重。就平均水平來說,目前我國國民的出行方式仍處于公共交通和非機動車主導的發展階段,據調查,公交和非機動車出行比例占總出行比例的50%以上,縣級城市比例更高。

交通系統是城市功能的骨架,慢行交通這種先進的交通方式在中國還未得到廣泛認可。傳統的城市規劃多從城市功能角度出發,很少關注出行方式,本規劃將從倡導慢行系統出發,設置完整的非機動車系統,提高非機動車出行比例,結合城市功能布局,改善市民的出行方式及致生活方式,綜合解決城市用地布局問題。

5. 城市肌理與詳細(單體)設計

從形態構成的角度來看,城市肌理是一種抽象的城市形態,有一定的規模和組織規律,。首先,反映在建筑密度上,城市肌理可以理解為城市的圖底關系;其次,反映在空間尺度上,可以理解為各種要素組成的城市空間結構。城市空間肌理是由組成城市的各種要素在城市地域上分布和相互交織而成的一種空間關系。

城市肌理是研究城市空間布局的視角之一,也是詳細規劃層面的得力抓手之一,很多城市問題可以通過肌理問題解決,比如城市文脈傳承、重大項目的決策等。以往城市建設中經常出現從具體問題角度評價城市建筑帶來的負面結果,以國家大劇院為例,它嚴重沖擊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其基地面積甚至達到故宮三大殿之和,破壞了太和殿作為中國幾千年文化精神代表的崇高地位,成為這個地區的一個“腫瘤”。

社旗縣老縣城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其古城區完整保留著有傳統的街區肌理,是城市的真正精神所在。因此,新城中心區的設計將從繼承傳統肌理,研究適合現代小城鎮發展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局部單體建筑著手。

三、規劃探索

1. 切入點的選擇

本次城市設計主要從倡導綠色交通、建設符合中小城市發展水平和肌理特征的新城中心角度出發,綜合解決該中心區的功能布局、城市形象、空間處理和文脈延續等問題。

2. 規劃理念

功能合理、形象明確—結合城市的社會特征和產業集聚區的具體情況,合理確定功能布局,規劃出明確而又具有時代特征的城市形象。

尺度宜人、內涵豐富—符合小城市的尺度特征,打破傳統街區設計模式,建立適合中小城市新城發展建設小城鎮肌理。

低層高密度、適宜開發—為創造宜人的尺度,采用低層高密度的處理原則,既保證景觀和使用舒適性,也符合國家節約土地的政策和開發可能。

低速高效、安全環保—城市慢行交通系統是近年來國內新興的城市規劃建設方向。它具有獨立的自行車專用道,以分隔的車道、步行體系、林蔭帶等作為輔助。慢行交通系統有利于與城市功能節點的相合,使得近一半人的出行可以采用步行和自行車的方式。充分考慮自行車系統,限制車速,提高非機動車出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促進城市低碳排放。

四、規劃實現

1. 規劃目標

基于以上考慮,本項目的總體目標是:建設面向21世紀的安全、舒適、高效、活力的新型城市中心區。建設適合社旗縣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集聚區中心;建設一個融行政、商業、文化娛樂、教育科研、體育、居住、生態功能為一體,具有地方特色和現代水準的、宜居宜業、充滿活力的城市副中心;它既是城市向南推進發展的平臺,同時也是南部產業集聚區的服務中心區;重點發展產品信息服務、產業區科技服務和商務會展、文化創意以及城市商業中心等現代服務業。

2. 規劃結構

按照規劃,中心區將形成“兩軸兩帶一核心”的結構。兩軸:一條軸線起行政辦公中心,沿建設路北穿越公共服務中心,止于文化體育中心;另一條軸線起于產業服務中心,經過公共服務中心,止于工業組團和居住組團。

兩帶:一條“口字型”環形帶穿越城市各片區,形成聯系各功能區景觀林蔭大道;另一條軸型帶穿越四星級酒店、商業中心的等的斜向步行軸線。

一核心:于建設路與緯二路交叉口,由各種公共服務中心組成的城市核心區域。

根據現狀地形特征和規劃布局結構,核心區域構架以沿主軸線的一系列廣場和建筑為主導,形成重點突出、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的空間格局。

整體空間形態呈中間高四周低的空間格局。以市政廣場和文化娛樂廣場為中心,注意其周邊高層、標志性建筑的形體與界面處理,形成核心區豐富且有韻律的天際輪廓線。大體上分為街道開敞空間、城市開敞空間和鄰里開敞空間三個層級。第一層級街道開敞空間包括綠茵走廊、城市道路開敞空間;第二層級城市開敞空間包括城市綠地、公園和城市廣場;第三層級鄰里開敞空間包括鄰里開放空間走廊和鄰里公園。

3. 強度控制規劃

為了有較低的城市開發總量,同時保證較高的城市生活密度和多元化的城市生活,土地開發密度上呈現了較大的差異性。強度控制分為四級,最高的強度容積率大于2.0,次之大于1.0、小于2.0,再次小于1.0,最后是城市公園及廣場,容積率小于0.5。

4. 景觀

景觀體系順應規劃區的總體生態結構網絡。以城市公園為生態源,沿生態綠廊展開不同特色的景觀發散帶。三軸是分別沿城市建設路和緯二路形成的城市景觀軸以及斜向的城市步行景觀軸線。

三帶別是城市林蔭景觀帶、沿南外環路形成的城市景觀帶和沿北京路的城市景觀帶。三節點分別為規劃區域東側以中心廣場、市民廣場和城市公園(城市軸線交叉口)景觀節點。

五、結論與展望

在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倡導慢行交通符合未來發展的趨勢,在實踐中也是可行的。這個問題甚至可以上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可以有效防止整個社會對化石類資源的消耗,同時可以大幅度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當然,低碳城市的發展還需要社會從很多角度予以支撐,更需要國家制定相應政策予以支持,如限制小汽車政策和大力發展公交等。

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社旗縣產業集聚區中心區規劃設計

建設地點:河南省社旗縣

業主:社旗縣規劃局

項目負責人:郭思維

規劃面積:100hm2

河南產業集聚區范文第4篇

前言

河南省地處中原,旅游資源豐富,吸引著眾多旅游者,交通作為制約旅游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它的發展影響著旅游地旅游產業結構的改變,高鐵作為一種新興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現極大地縮短了旅游者的空間感知距離,增加了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和出游頻率,同時也促進了河南省形成了十大旅游產業集群區,集群區的區域空間結構也由以往的分散、無序逐步向系統化方向優化。由高鐵形成的旅游集群區改變了旅行社經營業態、優化了旅游客源結構、推進區域旅游競爭與合作,促進旅游產業升級以及對產品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一、河南省旅游產業集群區發展現狀和趨勢

我省早期有一定區域影響的旅游產業,它們屬于自發型集聚形式,如登封少林旅游產業集群、開封大宋古都文化產業集群等。其中嵩山產業集群區被稱為“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河南省服務業特色集聚區”,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僅少林禪武文化一個園區,4個月總收入就達7億元。該園區通過發掘文化旅游資源,提升文化旅游產業產品的種類和檔次,初步形成文化單一旅游景區向文化產業集聚區轉變的態勢,這是當時我省旅游產業集聚區建設中最先顯示成效的一個。但早期的旅游產業是以景區為導向,隨著交通的改進,游客對旅游需求的提高,我省正在向以客源為導向、以行政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或者以客源導向、行政導向以及市場導向相互結合的方式發展。

2012年,在河南省“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將旅游業發展成我省重點產業,依托本省十大旅游產業集聚區。眾所周知,旅游產業的基礎為“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其形成的旅游產業集群是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因此,在當今高鐵的促進下,我省要開發打造旅游景區、便利交通、特色餐飲、住宿體驗、娛樂購物等為核心的旅游要素形成的集聚區。

二、高鐵對河南省旅游產業集群區空間結構的變化影響

我省旅游空間發展有最初的點到線又到面發生的變化。這里的“點”是旅游中心,主要包括目的地、中心地等,是人口和產業集聚地,由旅游物聚集體及旅游服務設施組成。線是旅游區域內各種線路,面包含了整個旅游系統,是系統的整體反映?,F今河南省空間布局從“一帶四區”、“三點一線”向“五區兩軸一中心”的大空間格局擴展(太行山、大別山、嵩山、伏牛山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以及鄭-洛-安-汴-許中原古都旅游區;沿黃河、隴海線旅游和京珠、京廣線;鄭州為中心的旅游)。以上我省旅游產業集聚區建設以下發展規律:1、以資源依賴型的產業集聚區為主2、由資源依賴型向產業集中、結構調整轉變3、空間集聚模式由自發性集聚向政策引導集聚轉變。通過各城市旅游功能的差異定位、區域性主題旅游線路的安排、市際間旅游營銷協作等多方面措施打造中原城市旅游軸線;通過發揮其牽動作用,接收豐富更多的沿線旅游系列產品;強化旅游交通的保障,解決鐵路列車車次和售票配額問題,使得客流能夠“進得來、散得開、出得去”。

三、河南省旅游十大產業集群區產生的空間結構影響

高速鐵路具有載客量高、舒適方便、速度快、安全性好、正點率高等優勢,對旅游業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比如“鄭西高鐵”的建成,在旅游方面實現了鄭州、洛陽、西安三大古都的深度融合,直接提升了河南、陜西在國際上的旅游形象,促進了河南旅游業的飛速發展。

(一)改變旅游交通格局,改變旅行社經營業態

隨著我省高鐵的建立,它本身所具有的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點,使得人們出行所用的時間大大縮短,這直接改變了人們以往以鐵路、汽車為主,航空為輔的交通方式。高鐵建立后,為了更方便的縮短游客旅行距離,增加游客的旅游和逗留時間,相關旅游產業會集聚在一起,共同利用資源,減少經濟成本,由此逐漸形成相關旅游產業集聚區,區域空間結構也由以往的分散、無序逐步向系統化方向優化。高鐵也為河南提供了更多的游客,給河南省旅行社現有的經營模式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大多旅行社開始從單純的組團社向地接社轉變,或組團社和地接社并重。

(二)優化旅游客源結構,降低游客心理感知距離

高鐵的建立使河南由單純的外出旅游的游客到企業組織的活動、商務旅游等多方面轉變。隨著高鐵網絡的搭建和更高時速機車的試驗,高鐵的優勢范圍進一步擴大,成為陸路交通的后起之秀。原有交通布局的改變縮短了游客對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間的距離,部分游客開始通過自駕游的出行方式參觀游覽。

(三)推進區域旅游競爭與合作,促進旅游產業升級

不同地區由于空間等條件的不足,其相應的旅游產業的發展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在其運行方式上、所擁有資源的使用與分配上、以及所處的環境上又有很大的相似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地區的景點可以相互融合。為了集聚更多旅游者的目光,各個部門也做了相應的努力,最終形成了具有360度的全方位策略。不僅從景區、游客存在的差別進行細分來使那些真正有實力的、有特色的、具有開發潛力的景區變得更加無可替代,去除無活力的景區,從而優化旅游區域以外,還利用高鐵的優勢消除各地區間空間的阻隔,以各個景區間不僅相互聯系又存在差別為基本點,走組織、計劃、核查、實施的景區經銷模式,從而達到各區域點、線、面的完美融合。

高鐵快捷、方便的速度的也容易導致旅游者的停留時間縮短,造成不能利用高速度帶給目的地客源增多所增加的更多效益,以至于成為所謂的“人氣城市”。因此在高鐵時代為了獲取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高鐵沿線的旅游地就要升級優化旅游產業,加快實施一批大的旅游項目,比如接待服務類等,還要豐富、改善旅游產品結構,加大發展住宿餐飲、旅游購物、文化娛樂等行業,促進旅游產業的總體效益。依托便利性等高鐵的有利方面,有條件的旅游目的地還可以發展一些新型旅游度假方式,例如產權酒店、分時度假等,打造出高鐵休閑圈的“第二居所地”。

四、對產品功能的影響

(一)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接待設施的提高

高鐵的建成,對推動全社會關心、支持旅游發展,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優化影響旅游發展的各類環境,全面提高河南旅游發展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各景點積極發掘旅游吸引物,構造更加舒適的旅游接待設施以滿足旅游者對景點、景點內服務等的需求。

(二)交通服務、旅游產品開發、旅游營銷策略的改進

交通方式實現多樣化并互相配合,步行道、登山道、索道、纜車、游船等多種方式應用。旅游產品結構調整由重視文化與自然旅游產品開發并重代替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由商務、觀光、度假、和其它專項旅游并舉代替之前相對比較單一的觀光旅游產品,形成都市旅游、觀光旅游、休閑度假和專項旅游四大旅游產品系列。景區堅持旅游形象與區域形象同步,積極實施形象工程,塑造和提升目的地和區域整體形象,營銷策略上注重海外營銷與國內營銷,走多元化和個性化營銷的路子。

(三)提高了旅游產品經濟的收益

河南產業集聚區范文第5篇

2009年以來,我市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和發展呈現良好勢頭。目前,規劃和建設的產業集聚區已達18個,面積近400平方公里 ,極大地促進了我市地方經濟和非公企業的快速發展。我們要在抓機遇的同時,更加注重科學發展,使我市產業集聚區實現資源集約科學利用,全面帶動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進我市經濟發展。我們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如下問題:

一是備案大、規模小、占地多。即:項目實際投資小、建設規模小、生產綱領小(生產綱領是指企業在計劃期間應當生產的產品產量和進度計劃,常稱為年產量),在備案時變成了項目投資大、建設規模大、生產綱領大,廠地面積也按備案投資及投資強度計算所需,這樣就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

二是產業不集聚。不分項目行業、規模、工藝情況,只要項目來,不管項目技術先不先進、是否為污染項目、對當地經濟拉動效益如何,什么都歡迎,條件很優惠,造成產業集聚區內沒有重點企業、沒有主導產業、沒有優勢產業,區域優勢不明顯,更談不上形成健康的產業集群。

三是中小企業居多。小企業多,大企業少,能夠在一定范圍內起到帶動和示范作用的大企業更少,企業缺乏科學的管理和長遠規劃,抗壓能力弱,一旦市場不景氣,非常容易“夭折”,而且小項目一大片,大項目進不來,對后續的發展相當不利。

四是技術含量不高。許多入駐集聚區的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低、利潤低,沒有自主研發的產品,節能降耗水平也達不到現代工業發展要求,沒有競爭力,缺乏市場發展前景。

五是基礎設施不匹配。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資時,不切實際的許下了很多承諾,等企業入駐之后,由于基礎設施滯后,造成企業難以順利投產。

之所以出現以上問題,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考核機制不完善。從目前市里制定的考核辦法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營業收入、稅收、人員總數、固定投資占到了整個考核的75%,而環保、節能、科技創新只占到了20%。這樣的考核對于大型企業入駐、主導產業發展沒有明確的要求,非常容易導致某些集聚區為了求總量,為了考核而隨意招商,胡亂招商,背離了當初集聚區發展制定的總體規劃。

二、當地政府招商思路不當。功利性招商行為加劇,把招商引資視作短期行為。某些集聚區管委會把招商引資作為政績考核的主要指標,只要能招來,能存活幾年是幾年,節能不節能、是不是高科技企業都無關緊要。

三、針對性招商力度不夠?,F在某些集聚區管委會采取撒網式招商,只要撈到魚就行。管他是不是高新技術產業,管他和產業集聚區是不是匹配,能不能形成規?;?,能不能發展成為主導企業等等,在這些方面考慮甚少。 根據當前我市產業集聚區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因地制宜,科學定位。根據區位優勢,突出地方特色,確定集聚區的主導產業,避免重復發展和內部競爭。例如:欒川可以建設旅游產業集聚區,吉利可以建設化工產業集聚區,其他縣區可以考慮發展新能源、食品加工業、電子產業等等。

二、完善考核辦法,制定高新產業的優先發展政策。在考核中要加大環保、節能、科技創新所占的比重。對于能招來大項目,能招來可形成主導產業企業的管委會在考核中區別對待。明確責任,要在我們地方政府領導者頭腦中形成為地方經濟長遠發展、為產業集聚區健康發展而招商的觀念。

三、根據各產業集聚區特點、特性招商引資。各集聚區在招商引資時,要根據產業集聚區規劃確定的產業定位、發展目標進行招商,著力打造產業集群,形成規?;?。對于不符合發展思路的項目,可以由市里統一協調,調配到其他適合入駐的工業園區。對不符合初始備案內容的企業,要進行處罰,特別要退回多用、多占的土地,為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創造條件。

四、在招商引資時講求質量。大力引進和扶持龍頭企業,培育名牌產品,創造地區品牌,增強主導產業的帶動能力。加大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有市場潛力的名牌企業的扶持。同時要加快對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的培養,創造吸引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的“軟”、“硬”環境,為我市產業集聚區健康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五、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A設施建設水平以及具有特色的公共服務體系是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先決條件。各級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與集聚區發展相匹配的各項設施。制定各種優惠政策,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招商項目快速持久發展下去。

周口市產業集聚區建設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發布時間: 2010-07-15 來源: 周口市統計局核算科 編輯: 劉金玲 發布人: 楊 屹 訪問次數: 2308 產業集聚區是促進“三化” (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構建“三大體系” (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實現科學發展的有效載體和重要依托,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現途徑,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突破口。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是創新體制機制、培育區域競爭新優勢的客觀需要,是貫徹落實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相關政策措施和實現跨越、促進崛起的關鍵舉措。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資源優勢,深入研究支持產業集聚區發展的相關政策,推進產業發展,是非常迫切的現實問題。

一、 周口市產業集聚區建設基本情況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周口市委、市政府堅持以規劃為龍頭,以基礎設施為先導,以產業為支撐,以項目為抓手,以政策為驅動,多管齊下、多策并舉、全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省政府共批復全市12個產業集聚區(含周口市港口物流園區),總規劃面積137.1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39.5平方公里,發展區52.9平方公里,控制區44.78平方公里。到2009年,已建成 54.5平方公里,建成道路長度525千米,鋪設自來水管道長度461千米,建成標準化廠房124.12萬平方米,入駐企業67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1家。初步測算,2009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35.7億元,同比增長21.7%,實現銷售收入453.1億元,實現利稅46.15億元,安臵就業11.59萬人,正在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1、規劃引領,培育特色產業。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構建“一個載體、三個體系”集聚區建設要求,本著節約集約、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的原則,周口市堅持產業集聚區規劃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精準對接,初步形成以食品制造、紡織、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制造業等為支柱行業的專業園區;以鹿邑尾毛加工、沈丘聚酯網業、淮陽塑料制品、太康鍋爐等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園區。扶溝縣產業集聚區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重點扶持的八個特色產業集聚區之一;沈丘縣聚酯網特色產業集聚區,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家產業集群研究院聯合評定授予《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園區)》,產業發展由原來單一生產絲網向上游聚酯單絲生產延伸,進一步拉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檔次和國內外市場占有率;鹿邑縣產業集聚區被農業部命名為 “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

2、優化升級,延伸產業鏈條。江蘇雨潤年加工300萬頭生豬屠宰、志元食品的熟食加工項目、扶溝縣缸蓋缸體加工區等一批新上億元項目帶動傳統產業優化配臵資源,提高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極大地促進了周口市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3、政府引導,創新融資體制。市委、市政府積極協調市農信聯社為全市每個產業集聚區提供1億元的信貸資金,支持其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圍繞融資和擔保體系建設,我們又成立周口市政府投資有限公司,為集聚區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提供融資服務,建立了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貸款為支撐,外資與民間資本并重的開放式、多元化投入機制和融資體系。川匯區政府融資1億元成立興源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公司,為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目前已為集聚區注入資金5000多萬元。加強民間資本投融資建設體系,先后成立12家民營擔保公司,2009年,僅億鑫、龍鑫擔保公司就為企業擔保貸款7800多萬元;扶溝縣在縣財政預算中設立了800萬元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2009年,縣信用聯社為全縣中小企業放貸5億多元,有效解決了集聚區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淮陽通過綜合投資有限公司和淮陽財源擔保公司兩個平臺,2009年總共為集聚區融資1億多元。

4、強化投資,規模逐年增強。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分別為46.18億元、50.06億元、78.19億元和112.41億元。預計2010年,全市11個產業集聚區完成投資147.2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完成投資23.88億元,標準化廠房完成投資17.84億元,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05.48億元。

5、積極引導,承接產業轉移。為引導各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上規模、上水平,周口市采取資源整合、“飛地分稅”、異地共建等措施,有序推進區域的產業轉移。太康縣立足資源優勢,規劃建設了占地3000畝紡織產業園區,現已入駐投資2.3億元的通泰紡織、投資2.4億元的佳慶紡織和投資1.05億元的香港和豐電子玩具廠。項城市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的服裝企業轉移,目前臺資企業嘉興鵬超制衣公司,在項城產業集聚區投資700萬美元,租用標準化廠房5萬平方米,購臵設備1600余套,招收工人800余人,產品全部出口。目前,美國瑋倫集團制鞋產業已整體向周口市轉移,江蘇雨潤集團、河南大用集團、河南華英集團等大型企業也紛紛來周口市投資興業。

6、突出服務,營造良好環境。優質、高效、誠信服務是推動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的有效平臺。在高質量服務產業集聚區發展上,各產業集聚區以優化發展環境、提高產業集聚區承載能力為目標,重點突出封閉管理、全程服務、貼身跟蹤等主要服務環節和內容,從項目準入條件、土地利用政策、投融資平臺搭建、服務管理辦法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全力為企業創建優良環境,有效推進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沈丘縣產業集聚區采取政府主導、規范運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建立了由縣主要領導牽頭的聯席辦公會議制度,縣四個班子領導分包重點企業,定期到產業集聚區現場辦公,幫助企業解決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淮陽縣產業集聚區堅持“有訴必應、急事急辦、特事特辦、跟蹤服務”的原則,協調解決企業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對落地的重點項目,協調相關職能部門一線辦公,集中解決項目備案、環評、規劃、征地、用電等問題,確保企業放心投資、放手發展;商水縣產業集聚區建立了“五位一體”周例會、月例會制度,切實解決企業入駐、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周口市在產業集聚區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周口市產業集聚區建設雖然呈現良好勢頭,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1、發展不夠平衡。從規劃建設來看,扶溝縣、鹿邑縣、淮陽縣產業集聚區等已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已顯成效,個別縣產業集聚區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集聚、規模效應。一些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不突出,關聯產業不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資金不足,這些都制約著產業集聚區的進一步發展。

2、項目用地不足。普遍存在土地制約,工業用地儲備較少,土地資源有限等問題。有的因項目用地的土地手續程序繁、周期長,影響了項目入駐時間。 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時,按照省國土廳規定,全市共有省定產業集聚區12個控制區44.78平方公里,未安排城鎮工礦用地指標,規劃期內均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3、融資較為困難。資金短缺成為制約集聚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1)是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政府財力有限,而多元投資體制、市場化運作機制尚未形成,使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集聚區經濟發展的需要。(2)是集聚區內企業融資困難,一些有市場、有效益、有發展潛力的項目無法及時實施,錯過了發展的良機。

4、環保重視不夠。產業集聚區要首先進行規劃環評。規劃環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在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結構調整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開展規劃環評可以從決策源頭上對區域發展布局進行優化調整,實現區域環境功能區劃與生產力布局的和諧統一。截至目前,只有5個產業集聚區的規劃環評通過省環保廳的審核,未批先建的情況較為突出。

5、安臵問題突出。隨著產業集聚區的發展,不少農田被征用,出現了大批失地農民和半失地農民,失去土地后,部分農民生活沒有保障,致使一些農民反對建設征地。

6、體制亟待規范。由于集聚區建設起步較晚,沒有比較成熟的經驗,且產業集聚區涉及的部門多,范圍廣、協調繁雜。目前,多數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沒有編制,編制不統

一、人員不到位、機構不健全、職能不清晰、權限不明確,需要協調的事務多,工作效率低。這種現狀,與產業集聚區的快速發展壯大不相適應。

7、創新能力不強。周口市產業集聚區目前的主導產業主要有食品制造、紡織、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制造等,還屬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例偏低,多數產業處于產業鏈的末端,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產業素質不夠高,絕大部分行業是低技術行業,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致使行業的整體利潤下降。特別是研發、人才、品牌等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度還很不足,創新能力滯后于生產能力的發展。多數中小企業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民營科技服務企業培育有待加強,致使許多產業發展缺少技術支持。

三、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的幾點對策和建議

1、準確定位,科學規劃引領。產業集聚區不同于工業園區,它是構建現代產業、現代城鎮和自主創新“三大體系”的載體。其目標是形成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現代產業集聚、循環經濟全面發展的主體區域,成為產城融合、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宜業宜居新城區。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實際,高標準編制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護規劃等。要充分發揮各產業集聚區區位優勢條件、基礎資源、人文環境和建設的特色有利條件,科學確定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定位和方向,明確功能,優化布局,為集聚區的開發建設與管理奠定良好基礎。要努力提高發展定位和規劃層次,規范細致、特色鮮明,打造自身優勢明顯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實現科學快速發展。

2、理順體制,優化管理機制。按照“精簡、統

一、高效”的原則,優化產業集聚區職能配臵,定編、定崗,創新管理體制,提高干部積極性,充分授權,封閉運行,創造優質、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3、財政支持,健全融資機構。(1)、要加快產業集聚區層面投融資機制建設力度。在具體措施上,可將產業集聚區內實物資產劃入產業集聚區投融資機構統一管理,增強產業集聚區投融資機構的融資實力,如暫時難以建立投融資機構,可鼓勵產業集聚區外投融資機構為產業集聚區開展投融資服務,政府可采用補貼或獎勵的辦法,支持產業集聚區投融資機構建設。 (2)、要加快產業集聚區外面投融資機構建設。如通過投資補貼、貼息和建立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制度等辦法,支持企業成立風險投融機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以滿足產業集聚區企業的融資需求。(3)、政府可對經營效益好、獲得金融貸款多、外資吸引力強、財政投入放大效應突出的企業,在安排資金上采取以獎代補的方法,給予重點傾斜,以鼓勵產業集聚區加大投融資業發展。

4、要素集聚,快速健康發展。(1)、確保產業集聚區符合土地規劃。各縣市區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的將控制區內安排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區或自求平衡區,確??刂茀^基本具備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條件。(2)、超前謀劃,搞好土地儲備。按照省國土廳用地批準程序,手續復雜,時間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半年,對于產業集聚區內符合規劃的地塊,要有超前意識,產業集聚區要提前準備,對于近期(1-2年內)擬用地的地塊先行辦理用地批復手續,避免出現項目急入住,而用地手續又沒有批復的情況發生。(3)、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彌補年度計劃指標不足的矛盾。根據省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暫行辦法的通知》(豫政辦„2009?124號)文要求,對于產業集聚區內的控制區在鄉級規劃中安排的有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區或自求平衡區的,每年在確保拆舊區拆除到位的情況下,積極申報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規劃,解決控制區用地需求。(4)、提高投資強度,節約集約用地。要按國家、省產業集聚區規定標準,提高產業集聚區投資強度,合理確定各類項目建設用地面積,確保各類項目用地符合國務院關于節約集約用地的要求。

5、加強監管,做好規劃環評。(1)、認真做好規劃環評工作。建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產業集聚區的環保問題。只有實施規劃環評,才能夠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的盲目上馬,避免城市產業發展布局重合、定位沖突,改變流域和區域開發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才能夠享受到環保部門對集聚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和規定,如資金傾斜、項目審批程序減化等。(2)、監管與服務并重,推動產業集聚區健康發展。對入區項目要提前介入,擔責盡職,根據產業集聚區的定位,嚴格項目環境準入,支持先進、制止落后,限制排污量大的項目建設,充分發揮總量減排控制閘的作用,做到“增產不增污”或“增產減污”,同時對符合入區條件的項目,要提前介入,跟蹤服務,全力支持項目建設,為項目入駐我市產業集聚區開辟綠色通道。(3)、產業集聚區要配套好基礎設施建設。要優化資源配臵,特別應做好區內供排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實現對區內污染的集中處理和深度治理,真正實現產業集聚區經濟與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6、認真研究,確保安臵到位。建議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研究,切實做好失地農民的安臵工作。讓失地農民變農民為市民,農村低保變成城市低保,在用工安臵上,優先考慮讓他們通過再就業技術培訓,走進集聚區的工廠、車間,真正解決好失地農民的工作和生活。

7、健全服務,優化發展環境。加快完善集聚區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區域性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集聚區企業聯合采購、集中管理、統一配送。建立健全資產評估、物業管理、法律服務等中介服務機構,滿足集聚區在科技、勞動、培訓、信息、市場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對醫療、就業、養老保險等所有服務性事項全部實行社會化服務。加快招商引資步伐,積極轉變招商引資的理念和方式,更加注重產業招商、園區招商、項目招商,特別要通過完善產業鏈條來留住企業。

8、政策扶持,培養高素質人才。高素質勞動力是加快工業化進程的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我們必須未雨綢繆,重視產業集聚區勞動力的培訓。(1)要將農村勞動力轉移與集聚區企業發展結合起來。加大針對集聚區企業用工需求的培訓支出力度,使培訓出來的農村勞動力更容易就業,也更能滿足集聚區用工需求。(2)要將下崗職工的培訓與集聚區勞動力培訓結合起來。這樣既可增加就業,也可提高和優化產業集聚區的服務水平。(3)要鼓勵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海燕職專等各類職業學院、學校與產業集聚區企業,開展定向培訓。通過運用相關政策,引導職業學校為集聚區企業開展職工培訓。

河南產業集聚區范文第6篇

平輿縣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政府確定的180個產業集聚區之一,規劃面積8.1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區面積5.93平方公里,入駐企業28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8個,用工人數達2.9萬多人,2011年集聚區內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41%;實現稅收1.6億元,同比增長34%。2008年9月全省標準廠房建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縣產業集聚區被評為國家小企業創業基地、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省民營科技園區;2009年,全省項目建設工作會議把我縣產業集聚區列為全市唯一縣級觀摩點;2010年被評為省優秀產業集聚區,獲獎金600萬元;2011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基地,全省產業集聚區綜合排序第49名,居全市第一,被省政府評為全省先進產業集聚區,獲獎金500萬元,我縣作為全省唯一縣區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我縣產業集聚區現已基本形成了皮革皮具加工和醫藥生化兩大支柱產業集群,已集聚以保蘭德箱包工業園、瑞昇多功能真皮家俱工業園、惠成皮革等為龍頭的皮革皮具加工企業124家,2011年皮革皮具產業的稅收達1.5億元,占集聚區企業全部稅收的71%,已經由過去單一皮革加工向皮鞋、皮手套、箱包、沙發等多種皮革皮具制品的產業發展。同時,集聚了酷蕾環保、圣光鼎瑞醫療器材為龍頭的醫藥企業36家, 形成了主導產業集中、集聚、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

上一篇:生鮮商品保鮮范文下一篇:京杭運河博物館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