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服務貿易論文題目范文

2023-09-19

服務貿易論文題目范文第1篇

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我國服務貿易呈現出企穩復蘇的發展趨勢。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4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15144.3億元,同比下降13.2%。其中,出口6055.3億元,降幅收窄至2.2%;進口9088.9億元,下降19.2%。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我國采取的一系列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和穩外貿穩外資的政策措施初顯成效,4月當月我國服務出口1612.9億元,同比增長3.5%,扭轉了疫情發生以來單月出口連續下降的局面。其中,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57.4億元,增長54.9%;個人文化娛樂服務出口9.8億元,增長28.9%;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382.2億元,增長28.5%;運輸出口312.3億元,增長23.3%;保險服務出口30.2億元,增長20.3%。

對此,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鄭偉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年初至今,我國服務貿易整體呈現下滑態勢。其中,服務進口保持在下降區間,而服務出口逐漸趨穩并在4月當月實現由負轉正,來之不易。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疫情在我國已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國家在防疫常態化的同時大力推動復工復產,不斷抓實“六穩六?!惫ぷ?,促使服務出口企業的生產、運營逐漸恢復;另一方面,我國在服務外包、知識產權等高技術服務業領域已具備一定的國際比較優勢,隨著部分國家和地區疫情逐漸趨穩,國際市場需求逐漸恢復,我國服務出口實現回升反彈成為必然。

“4月份服務出口數據的‘轉正’可以被看作是我國服務貿易特別是服務出口復蘇的具體體現。但全球疫情發展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加之部分國家單邊主義政策影響,因此,全球服務貿易短期內能否全面復蘇仍待觀察?!编崅ト缡钦f。

相比服務出口,4月我國服務進口9088.9億元,下降19.2%,導致這一差異的原因何在?鄭偉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服務市場仍未全面恢復。商業存在方面,在疫情和部分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回流政策的雙重作用下,國際投資出現大幅下滑,導致我國因商業存在模式產生的服務進口受到較大影響;境外消費和自然人移動方面,國際社會為防止疫情蔓延,出臺限制人員流動、減少通航等臨時性管制措施,導致我國因境外消費而產生的服務進口大幅縮減。同時,我國在自然人流動項下所產生的服務進口也必然出現下降?!?/p>

除了服務出口“由負轉正”,4月我國服務貿易數據還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服務貿易逆差大幅減少。4月,我國服務進口2003.2億元,下降32.5%;服務貿易逆差同比下降72.3%至390.3億元,減少1019.2億元。1-4月,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同比下降40%至3033.6億元,減少2023.7億元。二是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繼續提高。4月當月,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704.3億元,增長3.8%,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7.1%,提升10.8個百分點。1-4月,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6373.7億元,增長6.7%,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2.1%,提升7.9個百分點。

服務貿易論文題目范文第2篇

9月8日上午,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技術貿易論壇在京舉辦。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理事長、中紀委駐科技部紀檢組原組長郭向遠,中國科學技術指標研究會原理事長、中國科協原副主席齊讓出席論壇。

宋軍表示,中國科協愿與國際科技界一起,構建互信、互利、互惠的科技創新價值共同體,努力維護國際科技界的核心價值,遵守聯合國宗旨下的科技治理原則,維護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消除技術壁壘,促進國際科技交流的便利化、數字化、智能化,以更加務實進取的態度,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共同激活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他指出,作為中國最大的科技共同體組織,中國科協及所屬210個全國學會發揮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組織優勢和智力優勢,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商協會、投資機構以及國際間各類科技組織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聚集國內外創新資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科協以建設“科創中國”品牌為牽引,通過構建科技經濟融通平臺,導入國際國內創新資源要素,發展科技經濟融合創新型組織,與地方共建創新樞紐城市等舉措,構建符合新時代發展的創新生態,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論壇現場,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聯合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ITTN)、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ISTA)、中國技術交易所等多家機構共同發布“2020全球百佳技術轉移案例”。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發表《以科技創新促進一帶一路經濟發展》主題報告。歐洲科學與技術轉移行業協會(ASTP)前主席、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技術轉移辦公室主任馬丁·雷迪奇就技術轉移、知識轉移學術界的作用以及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分享主題報告,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ITTN)秘書長張璋分享《國際技術轉移與創新技術產業化跨境合作的驅動力量》主題報告,美國Ocean Tomo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詹姆斯·馬拉科夫斯基就美國專利制度的歷史分享主題報告。

在高端對話環節,“2020全球百佳技術轉移案例”評審專家及機構代表結合相關經典國際技術轉移案例,聚焦“市場化機制運行的國際技術轉移促進第四方平臺”主題,就“高校、科研機構國際技術轉移合作”“國際技術轉移平臺市場化運營模式與發展機遇”兩個專題展開交流。

服務貿易論文題目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國;印度;服務貿易;比較優勢

一、中印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一)中印兩國服務貿易總量情況分析

從服務貿易總額來看,2001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為719.3億美元,2010年服務貿易總額增長到3 620億美元,增長率為403.2%;而2001年印度服務貿易總額為365.9億美元,2010年服務貿易總額2 270億美元,增長率為520.3%??梢娫诜召Q易總量上,中國要遠遠領先于印度,但印度的服務貿易增長率卻高于中國服務貿易增長率。

就出口額而言,2000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為301億美元,2010年出口額為1 700億美元,年均增速42.3%;2000年印度服務貿易出口額為160億美元,2010年出口額為1 100億美元,年均增速53.4%。就進口額而言,2000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口額為359億美元,2010年進口額為1 920億美元,年均增速39.5%;2000年印度服務貿易進口額189億美元,2010年進口額為1 170億美元,年均增速47.1%。由此可見,印度服務貿易出口、進口年均增長率都快于,同時,中國和印度服務貿易出口年均增長率均快于自身服務貿易進口年均增長率。

就服務貿易占比情況而言,印度服務貿易占本國對外貿易的比重也高于中國。以2009年為例,中國服務貿易額為2 860億美元,占對外貿易總額的11.5%;印度服務貿易額為1610億美元,占對外貿易總額的28.7%[1]。

(二)中印服務貿易地位變化情況

中國服務貿易的進出口排名在世界中的地位不斷攀升,服務貿易出口的世界排名從1982年的第28位躍至2007年的第7位,2009年上升到第5位,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4;而進口排名也從1982年的第40位上升到2007年第5位,2009年上升到第4位,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3。同樣,印度服務貿易的進出口排名也在不斷進步,2009年服務貿易出口額在世界排名第12,2010年上升為第10;2009年服務貿易進口額在世界排名第12,2010年上升為7。由此可見,中國和印度服務貿易將在國際市場上占居更加重要的地位。 (三)中國和印度服務貿易順差、逆差情況

中國服務貿易從2000-2010年一直處于貿易逆差情況,2000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額為58億美元,2010年服務逆差額增長到220億美元,2009年高達-290億美元,服務貿易情況持續惡化。印度服務貿易從2000-2004年一直處于貿易逆差情況,2004年印度服務貿易逆差額僅為6億美元,2005-2009年印度服務貿易都呈現出順差情況,2005年印度服務貿易順差額僅為39億美元,2009年已達到了120億美元,但2010年又出現了貿易逆差的局面,為-70億美元。從上述數據可見,印度出現服務貿易順差年份多于中國,因此,印度的服務貿易狀態優于中國。

(四)中印服務貿易結構分析

中國服務貿易在傳統的運輸業、旅游業以及其它商業服務上占優勢。2009年,運輸出口、進口所占比重分別為18.36%和29.5%;旅游出口、進口所占比重分別為30.9%和27.6%。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我國運輸服務進出口額為70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0.9%;旅游服務進出口額為834億美元,同比增長8.3%,貿易差額由去年的順差46.9億美元轉為逆差40億美元。2006年以來,運輸和旅游這兩個傳統服務貿易行業在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逐年下降,2009年這一比重下降至53.6%,低于2006年7.4個百分點。2009年,我國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服務出口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9.9%,逆差107億美元,為我國僅次于運輸服務的第二大服務貿易逆差行業;我國保險服務進出口額為12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8.7%,逆差97億美元,下降14.6%;金融服務進出口額為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逆差3億美元,同比增長20%。2009年,我國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6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進口32億美元,同比增長1.1%;順差3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1億美元。2009年我國咨詢進出口總額為3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順差5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9億美元(見表1)[2]。

印度服務貿易的出口主要集中在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行業,以軟件業尤為突出,占世界出口額的比重為18.1%,順差額為2 415.9億美元,說明印度軟件行業在世界軟件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服務外包的迅速發展,其他商務服務業異軍突起,成為印度第二大出口部門。2008年,其他商業服務取得貿易順差471億美元。印度服務貿易差額在運輸業、保險業為逆差。從服務貿易的進口比重看,運輸、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務服務、保險業是印度的四大進口部門,2008年,進口額分別為414億美元、350.9億美元、326億美元和320.3億美元(見表2)[3]。

二、中印服務貿易競爭優勢比較分析

(一)中印服務貿易比較優勢分析

根據2000-2010年中國和印度服務貿易進口、出口和進出口數據,利用SPSS軟件計算結果為表6、表7和表8。從以上回歸結果可以看出:,中國和印度的出口額、進口額和進出口總額與GDP之間具有密切的正相關關系,這表明進出口規模的擴大對兩國經濟增長均具有促進作用;從回歸系數看,中國比印度大,如中國進出口每增長1個百分點,GDP增長0.41個百分點,而印度進出口每增長1個百分點,GDP增長0.29個百分點。

四、影響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分析

(一)人力資源要素條件分析

我國服務貿易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缺少高級要素,如缺乏外語熟練、熟悉國際法律法規的高素質人才。由于印度高等教育作為政府的投資重點,在教育和研發方面投入的經費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中國,因此,印度擁有大量人力資源存量和后備力量。以軟件行業為例,印度有約600多萬人員從事軟件開發設計,有近8 000所高校和許多相關企業為印度軟件業提供了大量理論和實踐能力兼備的實用人才。而中國基礎教育中IT培訓遠沒有印度普及,職業培訓也較缺乏[4]。這也是印度的服務外包發展遠遠好于中國的主要原因。

(二)需求因素分析

一個國家需求的特性將會直接影響該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對服務貿易的國家競爭優勢來說,需求條件則是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我國的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大于印度,因為我國人口和收入水平高于印度。2008年中國人均GDP為2 460美元,印度僅為965美元,我國人均GDP已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受傳統“輕消費、重儲蓄”及“輕服務、重物質”觀念的影響,居民消費率較低;居民對商品的消費需求相對強勁,但對服務消費的比重偏低[5]。在國外市場需求方面,印度明顯好于中國。目前,印度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計算機軟件出口國,被公認為“世界軟件的動力室”。內部需求不足和對外需求不強是我國服務貿易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作用的分析

政府對一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推動作用十分重要。印度政府制定了軟件發展的長期戰略,在全國建立17個軟件技術園區,對進入這些高科技園區的內外公司實行優惠政策,如免除進出口軟件的雙重賦稅,放寬中小企業引進計算機技術的限制,允許外商控股75%-100%等[6]。印度政府在產業政策上采取的是“三、二、一”的產業發展思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服務業的發展上也就是先發展了第三產業,再發展第一、第二產業。中國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采取的是沿著從農業到制造業再到服務業的發展道路,這也是印度在服務貿易增速大于中國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四)相關產業的分析

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相關產業的支持與協調,這不僅包括服務業內部如零售、金融、保險、餐飲、批發、運輸、教育、衛生等各行業間的相互支持,而且包括制造業、貨物貿易的協調與扶持。但是我國服務業內部沒有一個可以帶動整個服務業發展的強勢行業,而且我國工業的發展與服務業相脫節,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相互作用也不明顯;印度服務業內部各行業對其服務貿易的推動力大于中國,目前計算機及信息服務已成為印度在世界服務業中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由此帶動了一大批服務業的發展,進而增強了其國際競爭力。

(五)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因素分析

目前,中國大量服務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并未建立起來,產權界定不明,而且由于政府壟斷因素的存在,中國部分服務業,比如在銀行、電信、保險等領域還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壟斷現象,導致企業沒有創新的動力,服務質量較差。印度則在全球的激烈競爭中,讓大量的私營企業充分競爭,而且印度的服務業企業早就開始推行跨國經營的戰略,印度金融業和軟件業與國際接軌的程度一直被視為其超過中國的優勢。由此可見,企業的戰略、結構、競爭因素直接影響一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

五、中國發展服務貿易的路徑選擇

(一)增加教育投入,解決人才瓶頸

服務貿易屬于人才密集型的領域,服務貿易提供者素質是決定服務貿易質量和服務貿易效益的關鍵,中國在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同時,應注重人才尤其是知識型服務貿易所需的外向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提升人力資本的素質。中國政府應盡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吸引、使用和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二)努力增加國內服務需求和外部需求

國內市場是企業發展和獲取競爭優勢的推動力,如果服務消費比重過低或服務消費的層次過低,那么該國的服務貿易就無法形成國際競爭優勢,削弱了服務出口能力。就中國而言,政府應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費結構,推進城市化進程,從而擴大中國國內服務需求的發展空間;同時,應重視現代服務貿易的發展,面對新的服務貿易轉移的機會,加強對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產業。

(三)政府應給與服務貿易更多的政策支持

政府對一國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抓緊完善鼓勵服務貿易的政策措施”、“努力擴大服務出口”[7]。目前,我國的產業政策應進一步向服務業傾斜,在服務業內部向主要創匯部門傾斜的同時,更要加大對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企業的扶持力度。應建立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相關產業救濟和保護機制;加快服務貿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務貿易法規體系等。

(四)加強服務貿易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

服務業是服務貿易的基礎,服務業內部各行業相互推進。因此,必須加強產業鏈的連鎖作用,抓好服務貿易相關及輔助行業的發展。例如,對我國工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應盡量加強與其相關的輔助性服務的輸出,協助其服務業開拓海外廣闊的市場。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之間有著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緊密聯系,因此,我國可以通過促進貨物貿易升級,帶動服務貿易的發展。

(五)加強企業戰略管理和內部組織管理

我國各服務企業應盡快糾正落后的管理意識,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積極進行科技創新,大力實施服務品牌戰略,實現企業規模經營效益,規劃切合實際的跨國經營戰略。另外,印度的服務業占據外國投資較大的比例,而我國長期吸引外商投資的領域在生產制造領域,因此,我國的服務企業應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充分利用外資帶來的正面效應,以促進自身發展。

參考文獻:

[1] 2009年世界主要國家(地區)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占比情況[Z].商務部服務貿易司,2010.

[2] 2009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 868億美元[EB/OL].[2010-04].商務部網站.

[3] 王秀娟.中印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D].山東理工大學,2010.

[4] 張家瑾.變競爭為互補、合作——中印兩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競爭優勢比較分析[J].經濟視角,2010(10):10-12.

[5] 杜紅平,司亞靜.我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分析及啟示[J].宏觀經濟管理,2010(5):40-50.

[6] 繆娟,楊增雄.中印服務貿易比較分析[J].企業導報,2010(3):14-15.

[7] 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03.

(責任編輯:嚴元)

服務貿易論文題目范文第4篇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我國服務貿易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會。文章分析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進而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應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加強服務貿易人才培養,出臺相應政策引導企業,制定和完善服務貿易行業法律法規,進而推動我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不斷增強。

【關鍵詞】服務貿易;“一帶一路”;政策引導

0 引言

在全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在國家貿易格局中,服務貿易的地位逐漸上升,對優化經濟結構起著重要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可以展示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水平。發達國家服務貿易發展水平高,而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規模相對較小。由于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規模較小,因此其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出口貿易從改革開放以來得到迅速發展,我國在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服務貿易的重要性。與傳統貿易相比,服務貿易的高質量發展更具競爭力,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13年,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我國服務貿易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機。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要牢牢抓住機會,增強與沿線國家的合作,特別是加強服務方面的合作,進而增強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促進我國服務業整體的發展。對此,本文梳理和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特征和存在的問題,同時結合相關問題為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1 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1.1 服務貿易規模

自從2013年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對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2014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首次突破40 000億元,同比增長18.4%。從2016年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及低于我國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在全球服務進口和出口方面,我國已經排到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2010—2017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相比較增長了21 969億元(如圖1、圖2所示)。從圖1和圖2中可以看出,每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多。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2014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最大,主要表現在進口方面。當年出口額增加13 461億元,增長率為3.4%,進口額增加26 591億元,增長率達27.9%。我國服務貿易進口提速明顯,2010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口額為13 014億元,而2017年增加了18 570億元,相比增長142.69%。同期,出口額除了2012年少量減少外,整體也表現為逐漸增長,但增長規模相對進口來說較小,2010—2017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同比僅增長28.31%。

從增長率來看,2010—2017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增長率均維持為正,并保持一定的增長率,其中2010年和2014年服務貿易總額同比增長率最高,均超過15%。2010—2017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口增長較快,一直保持一定的正增長,平均增長率超過10%,達到14.26%;其中,2014年增長率最大,為27.9%;2015年增長率最小,為2.0%。與服務貿易進口相比,2010—2017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相對較小,2012年呈現出負增長,同比增長率為-4.6%。2010—2017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平均增長率為5.8%,保持增長態勢。

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接的服務外包合同,在我國企業整體服務外包合同中占到了較大的份額。這也與“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服務貿易帶來機會相吻合,在沿線國家更加緊密合作的條件下,中國服務貿易擁有良好的發展機遇。

1.2 服務貿易結構

近年來,我國積極地調整經濟結構,服務行業內的結構也在不斷地優化。一方面,2017年,我國旅游、運輸、建筑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在中國服務貿易總額中,這三大傳統服務貿易占比仍較高,達到中國服務貿易總額的65.56%。另一方面,高附加值行業增長速度較快,如2017年知識產權使用費同比增長了34.8%等。2017年,旅行、其他商業服務和運輸3個行業為占比前三的行業,分別占到了42%、15%和19%。其余3個行業占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較小,均不到1%(如圖3所示)。

我國的三大傳統服務貿易行業,即旅游、建筑、運輸,在服務貿易的出口中在其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目前,運輸、建筑等傳統服務業仍然是我國的優勢所在,而我國在新興服務貿易方面,競爭力還比較弱。因此,雖然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大,但競爭力仍然不足,表現為“大而不強”的特點。

2 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問題

2.1 服務貿易逆差顯著

從圖4中可以看出,中國服務貿易逆差一年比一年大,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增長明顯慢于出口。旅游服務業是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根據相關數據可知,2018年我國出境游1.5億人次,與此同時,外國游客入境游僅0.30億人次。第二個逆差來源于知識產權,我國每年大量引進技術付出專利許可費,對外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由2001年的18.7億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60億美元,這是形成服務貿易逆差的重要成因。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大,無論是從進口基數還是增長率來看,我國服務貿易出口形勢都不容樂觀,這不利于服務貿易的高質量發展,我國可以采取積極調整服務貿易進出口結構、支持我國高校提升辦學水平及吸引更多優秀國外學子來華旅游等措施提高競爭力。

2.2 區域發展不平衡

我國服務貿易呈現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特征。2018年,我國沿海十一省市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86.6%。其中,上海、北京和廣東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在全國排名前三,均過萬億元;而中西部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僅占全國的13.4%。由此可見,東西部服務貿易差異明顯,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發展較好,服務貿易也多集中在這些地區。

同時,在服務貿易國際市場的結構方面,我國也較單一,主要集中在東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越集中,我國就容易受到這些市場動蕩帶來的影響,當這些國際市場出現經濟危機或者出于政治目的受到貿易制裁時,我國的服務貿易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不好的影響。因此,我國應在“一帶一路”的契機下,減少市場過于集中帶來的不良影響,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2.3 貿易結構偏重傳統服務貿易

近年來,中國傳統服務貿易和高附加值服務貿易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使得服務貿易不斷前進。但從貿易結構上來看,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傳統服務貿易。目前,全球服務行業中,貿易量最大的是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行業,如金融、保險等,而中國在這些行業的起步和發展較晚,還處于初級階段。在2017年我國向“一帶一路”國家進行的服務貿易中,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和建設服務占比達到75.4%,還處于主導地位,高附加值服務所占比例較小。此外,在服務外包業務中,增長點主要體現在數據處理等低端業務流程,而高技術含量服務外包業務有待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增強競爭優勢。

3 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對策建議

3.1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合作

我國應該積極尋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很多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較差,而建筑等服務行業是我國的優勢,因此我國服務貿易與這些國家或地區表現出互補的特點。我國企業應該積極發揮在運輸服務、建筑服務方面的優勢,抓住機會,推動我國傳統服務貿易更好地發展。我國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也開闊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空間,拓展了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特別是位于“一帶一路”沿線的城市,更應該積極尋求合作,抓住機遇。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重點,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因此相關企業應該抓住時機,積極拓展服務外包業務。

3.2 政府應做好企業政策引導

根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服務貿易平均單位出口金額的綜合支持僅為貨物貿易的1/4。因此,政府應該在出口退稅政策、財政政策等方面加大對服務貿易的政策支持。我國應大力扶持服務業的基礎設施,努力調整服務業的結構,制定出科學的產業發展政策,引導企業開拓新的競爭優勢,使服務業的發展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

3.3 制定和完善服務貿易行業立法

首先,通過在國家層面制定相應法規,加強運輸、通信、等服務行業的基礎建設,加強對中國服務業薄弱環節的保護,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建立執行有效的中國服務貿易競爭秩序,完善既符合中國實際又符合國際通用原則的法律法規。

其次,政府積極加大對服務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質量和效益,鼓勵國內外各類資本投資服務業,實現服務業的智能化和科學化管理,從總體上提高國內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3.4 加強服務貿易人才培養和培訓

進入21世紀,服務貿易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在計算機、金融等服務業,更需要具有豐富知識和技術水平較高的專業人才。我國勞動力在數量上具有一定優勢,但專業人才還相對缺乏,現代服務業人才還存在較大的缺口。因此,我國應積極進行人才培養,在數量優勢的基礎上發展質量,這也是目前服務業的迫切需求。

參 考 文 獻

[1]李曉峰,宋亞奇.“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機遇與問題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18

(2):55-60.

[2]操夢晗,儲平平.“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9,32(2):49-52.

[3]王小玲.“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服務貿易的新特征及發展策略[J].國際經濟合作,2019(3).

[4]廖偉峰.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2.

[5]李亭亭.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3.

服務貿易論文題目范文第5篇

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理論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2000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中各個產業競爭力的變化情況,發現通訊服務業競爭力下降最多;電影音像業競爭力提升最大。在分析其原因時,遵循了邁克爾·波特的理論框架,采用產業組織理論的方法,分析了中國兩個產業的競爭程度。發現通訊服務業始終保持著高寡占型的市場結構;電影音像業的競爭程度則不斷加強。因而,文章認為競爭力的變動情況與市場結構密切相關,高度競爭的市場結構能夠中能夠成長出高水平的國際競爭力。這與波特的鉆石理論和產業組織理論都是相符的。

作者:戰岐林

服務貿易論文題目范文第6篇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服務貿易在經濟國際化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際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使得現有的服務貿易統計體系存在的問題也更加明顯。本文擬就國際服務貿易統計的現狀和新形勢下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指出了未來完善服務貿易統計需關注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 國際服務貿易統計; 提供模式; 服務外包

一、服務業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現狀概述

(一)服務業在經濟體中的重要性

服務一詞涵蓋了諸如運輸、電信、建筑、金融、保險、房地產、教育和家政等各種不同的無形產品和活動。服務業對于經濟增長有重要影響。例如,諸如運輸、電信和金融等部門是商品和資本流動的決定性因素。另一個對服務業的重要作用進行說明的是環境服務業,它通過緩解經濟活動對活動的負面影響從而維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2004年服務業占世界GDP的2/3。服務增加值占GDP的份額傾向于顯著上升,在高收入國家約占72%(美國更高為77%),中等和低收入國家分別為54%和50%。即使是在低收入國家,服務業也普遍成為一個核心經濟體,它對GDP的貢獻超越了工業和農業。然而,服務業發展仍存在顯著差距。例如,印度和尼日利亞這兩個低收入國家,各自服務業占GDP的份額為54%和26%。

(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服務貿易在經濟國際化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際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服務貿易已經真正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1)。1980-2006年,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商業服務貿易占貨物和服務總出口的比重由80年代的平均7.6%,上升到2006年的18%,總量約為27559億美元。而且Hufbauer和Stephenson(2007)的研究表明,基于國際移民組織(OIM)的測算,一些發達國家的人口發展趨勢不久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到2030年歐盟將會需要2千萬額外員工;日本、韓國和俄羅斯也將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問題。在一些發達國家,商業部門和官方機構都將把人口動態學提上議事日程。同時,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未來世界經濟將出現的兩大特征,服務貿易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將會進一步加強。

二、以BMP5和1993SNA為基石的統計框架存在的問題:屬地與屬權之爭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全球分工和生產體系及國際貿易模式,確立了跨國公司在全球生產體系和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一些跨國公司紛紛在國外建立自己的附屬機構,通過這些附屬機構向東道國提供商品和服務。正是在此背景下,GATS(《服務貿易總協定》)開始賦予國際服務貿易更加寬泛的定義。針對服務的不同提供方式,將國際服務貿易定義為以下4種模式:1)跨境供應(Cross-border supply)。指從一國境內向另一國境內提供服務,如電訊、郵政和金融;2)境外消費(Consumption abroad)。指在一國境內向其他國家的消費者提供服務,如旅游、留學;3)商業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指一個國家通過在另一個國家境內建立商業機構提供服務,如外資服務業企業;4)自然人移動(Movement of personnel)。指一個國家的個人在另一國家境內以自然人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務,如外籍教師、律師等以自然人的身份在另一國境內提供服務。

傳統的服務貿易統計標準主要是基于《國際貨幣手冊》第5版(BPM5)和1993年的《國民核算體系》(93SNA)(2)。它們對服務貿易的測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居住地的定義。凡是在編報國有經濟利益中心的是該國的居民,否則就是非居民。由于是居住地而不是一個可觀察得到的最終產品的移動來決定該服務是出口還是進口,那么就存在著一些問題。以教育服務貿易為例,如果這個學生是美國的居民,那么這項服務僅是國內生產和消費以及人力資本投資。而如果這個學生被認為是外國學生,則變為服務貿易出口。該定義自相矛盾的地方是,許多“出口的”教育服務不曾離開教育接受國。尤其是美國,Nephew等人(2005)的研究表明,1992-2004年,美國教育出口幾乎增長了兩倍,增至13.5億美元,但是并沒有全面的數據顯示,有多大比例的這些教育服務的出口事實上并未離開美國。即使學生在畢業后不留下來,他們也可能將來作為移民返回,從而帶來原來已出口的教育服務。一項關于移民的研究表明,與傳統強調的一些經濟變量相比,學生流動對于解釋移居美國的現象更具有一致性,同樣的關系也出現于OECD國家(Dreher和Poutvaara,2005)。因為接受者決定變成美國人,這也就縮小了服務貿易測量與現實情況之間的差距。

此外,如前所述,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使得其海外附屬機構銷售已成為一種更為直接和有力的市場準入方式。然而BPM5統計框架下無法反映這些變化的影響。第一,母公司無形資產的擴張使用。由于資產是無形的,包括金融資產、專利、設計權和商標等,它們沒有特殊的地理布局,可以分派給它的任何附屬機構。結果就是,源于這些資產的產出和出口也可以近乎隨意的歸于地理位置,而無需與任何實質生產方面的實際位置相聯系。第二,它至少從兩個方面扭曲了跨國公司母國和東道國之間的進出口。首先,跨國公司海外附屬機構對母國的出口,實際上相當于跨國公司將自己生產的產品銷售給自己的公司,屬于公司內部交易,而現行的貿易統計體系卻將這種公司內部交易記錄到跨國公司東道國的賬下,夸大了東道國的出口。其次,跨國公司海外附屬機構在當地的銷售,相當于母公司所在國將本國企業生產的產品銷售給東道國,實際上屬于不跨境的跨國貿易,而BPM5框架下并未記錄這部分交易(東道國的外國附屬機構所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的流向如下圖所示)。因此,諸多研究建議將國外附屬機構的生產依據所有權原則而不是居住地原則記入國民統計賬戶(Landefeld ets,1993;BaldwinKimura,1998;Lipsey,2006)。

綜上所述,GATS以列舉、描述的形式從貿易提供方式的角度對服務貿易提出了新概念。而上述分析表明,一份全面的、能夠充分反映GATS 法律定義及其他條款的提供方式統計處理辦法將無法保證與已有的BPM5和93SNA 的國際統計體系協調一致。

三、《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手冊》對GATS四種提供模式的覆蓋

為了符合GATS的信息要求,1994 年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批準建立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機構間工作組。在工作組的多次努力下,2002年《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手冊》(MSITS,以下簡稱《手冊》)出版?!妒謨浴吠瓿闪藦姆召Q易的法律性定義到可操作的統計制度的轉換,為滿足各方需求提供更相關、更詳細、更具可比性的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數據,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手冊》確立基于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與現有國際統計標準相一致基礎上的適當創新。由于重新建立一種全新的統計體系受到現實各種因素的制約,需要耗費太多的資源,不太現實。因此,《手冊》并不是建議建立一個全新的統計體系,而是“在GATS 需求和現行統計體系之間找到一個可通融的解決之道”,即以“BOP服務貿易統計+ FATS 統計”的二元架構去落實GATS 要求涵蓋的4種提供方式,也可以說是在服務貿易統計中以屬權原則取代在地原則(賈懷勤,2006)。一方面,繼續利用BPM5中確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體系,并將原有的經常賬戶中的服務拓展為《擴大的國際收支服務分類》(EBOPS),該分類包含了與BPM5 標準服務的11 種組成部分相同的主要類型以及與BPM5 相一致的更詳細細目。同時,EBOPS還包含一些“備忘條款”,以記錄諸如運輸、旅游或者保險服務等不同服務部門交易的有用額外信息。這一部分大致對應GATS服務貿易的第1種、第2種和部分第4種模式;另一方面,建議各國進行“國外附屬機構服務貿易統計”(即FATS統計),包括內向FATS和外向FATS,主要對應GATS服務貿易的第3種模式。

《手冊》的統計范圍大致覆蓋了GATS定義的國際服務貿易的內涵。這種處理,正如《手冊》所指出的那樣,“擴大了國際服務貿易的范圍而沒有擴大服務的范圍”。然而,在實際的服務貿易統計中還面臨著一些困難。例如,運輸服務交易應歸于模式1,其他項目,例如軟件開發的計算機服務通常是通過模式4和模式1來實現交付的。而事實上,服務生產分工的細化可以帶來更為復雜的情況——通過三種提供模式來實現服務的交付。因此,為了實現分析的簡化,《手冊》提出了兩項簡化原則。第一,如果特定服務類別的主要部分與根據某種模式提供的服務相對應,此種模式就完全被分配給這種服務類別。例如,由于電訊服務多屬于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的交易,它就分配給第1 種提供方式——跨境提供。第二,一筆交易包括幾種提供方式,如果不能按提供方式估算出細分的交易價值,則按與交易相關的時間和資源把它分配給最重要的提供方式。例如,作為非居民的某一建筑師為編報國設計一處工程,他通過電信線路交付了項目,但又不得不在執行階段對編報國進行數次訪問,這筆交易仍列為跨境提供?;谶@種簡化原則,《手冊》建議如表1的提供模式的統計覆蓋。

四、服務貿易統計未來面臨的挑戰

《手冊》雖然邁出了關于服務貿易統計重要的第一步,但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編制人員在收集服務貿易數據時遇到的內在難題。尤其是現階段《手冊》對自然人提供的服務貿易的處理還不夠完善,要獲得該模式提供的具有國際可比性的統計資料仍十分困難。此外,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服務貿易的性質也在不斷變化。諸多問題的存在是《手冊》未來版本所需要解決的主要任務,也是服務貿易統計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BOP和FATS統計的全面性

已有的二元架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僅有少數國家報告了所要求詳細程度的BPM5,而且報告的數據缺乏可靠性。除此之外,關于數據覆蓋和偏離標準的文件幾乎沒有。由于FATS統計還處于起步階段,數據可靠性和國家間可比性的缺乏幾乎是個普遍存在的現象(WTO,2006)。目前,全球僅有26個國家涉及到FATS統計,主要是歐美較發達國家;在這26個國家中,既有外向FATS統計又有內向FATS統計、各項指標齊全的國家只有3個:美國、日本和葡萄牙。在FATS統計這個背景下,保密問題嚴重限制了國家所能提供資料的詳細程度。即使充分貫徹實施MSITS關于BOP和FATS統計的建議,這也僅僅是按照供給模式提供信息的第一步。這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手冊》提供的簡化原則使得它僅僅是依照供給模式進行服務貿易的粗略統計;二是對通過模式4所提供服務的真實估計需要除BPM5和FATS領域之外的更多信息。

(二)模式4的統計問題

根據模式4定義及其附件的規定,模式4包含兩類自然人,一類是作為一個成員國服務供應商的自然人,包括自雇人員或獨立的服務供應商;另一類是由一個成員國服務供應商雇傭的一個成員國自然人,即自然人是作為雇員提供服務。包括外國服務供應商的雇員,該雇員被直接派往東道國提供服務;外國服務供應商在東道國具有商業存在,派遣其雇員到其東道國的分支機構提供服務,屬于公司內部人員調動;商業訪問者?!皶簳r性”是模式4測量的一個關鍵問題,而GATS并沒有“暫時”的標準定義,也沒有對其時間框架進行詳細說明。實際上,在WTO成員國的具體承諾中,與模式4相關的不同類型服務提供者停留的時間長度各不相同:從商業訪問者的3個月到公司內部調動員工的2-5年。已有的統計標準(BPM5和1993SNA)認為短期和永久存在的區別遵循“一年原則”,在國外停留1年或1年以上的被認為是外國經濟體的常住居民,否則為非居民。

當前,并不存在一個有效的概念框架來測量GATS模式4。國際組織正在進行的工作集中于測量自然人存在所需要的兩個基本信息:提供服務的價值和在服務提供過程中自然人移動的數量。從統計的角度來看,服務的出口是不容易測量的,不管這個人是自我雇傭或是被一個外國服務提供者雇傭。雖然,最近一些經濟體開始依據GATS服務貿易提供方式來估計他們的服務貿易規模,但主要問題在于辨別:在已有的BOP跨境服務交易中通過模式4實現的貿易份額。在一些領域界定模式4的覆蓋范圍是比較困難的。例如:(1)通常,確定是什么構成了一項服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應該將摘水果工人看作是臨時農業勞動力(不在模式4范圍內)還是看作摘水果服務的供應商?(2)雖然模式4適用于任何技能水平的服務提供者,而目前WTO成員國的承諾通常僅關注高技能的工人;(3)對于獨立的服務提供者的情況,一項服務合同和一項雇傭合同之間的差別往往很難確立(WTO,2006)。關于在服務提供過程中自然人移動的數量問題則需要整理出所有的自然人分類。而該方面的信息現在還不完全可得,概念框架也還在建設中。然而,由于對自然人暫時流動到國外提供服務的統計描述是在人口、社會特征的基礎上來確定交易者的經濟行為。因此,已有的一些信息資源,諸如移民和勞動力統計體系、FATS對公司內人員調動的統計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對模式4進行評估。為此,必須要加強與模式4有關的經濟分類與人口、社會分類之間的對應協調,深入挖掘其中有價值的信息。

(三)服務分類的變化

EBOPS提供了比BOP統計更為詳細的服務分類統計,然而談判中用到的已有分類并不能與統計分類形成良好的對接。一方面,盡管《手冊》提供了關于WTO的GNS/W/120貿易談判清單和諸如EBOPS和CPC分類之間的轉換表,但一對一的對接仍是不可能的。主要表現為:(1)在“旅行”和“未另行分類的政府服務”兩個領域,由于不是以單一產品為基礎進行分類的,因而無法確定與CPC 的對應關系;(2)EBOPS 的一些組成部分不能部分或全部與CPC一一對應關系,在大多數服務項目中,CPC 比EBOPS 分類更詳細;在少數項目中則相反,一部分CPC 項目編碼進行分割,分配給一個以上的EBOPS 部分;(3)EBOPS、CPC 和GNS/ W/ 120 的覆蓋范圍略有不同。CPC涉及到了機器設備的修理,但EBOPS 在總體上不包括這一項;政府服務包含在CPC 和EBOPS 中,但卻不包括在GNS/ W/ 120 中(王亞菲,2006)。另一方面,由于服務生產分工的不斷細化,消費者可能會獲得新的服務產品。而統計分類修訂相對于服務種類的變化存在著滯后性。例如,CPC版本2增加了一些新的服務項目從而提供更為詳細的統計信息,而EBOPS需要隨著CPC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整。在獲得大量充足的數據之前,貫徹實施一個修訂的EBOPS分類需要更多時間。

(四)服務外包的迅速發展

隨著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浪潮的到來,以服務業外包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發環節轉移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調整正在興起。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部門的新技術使得產品和服務的生產進一步分割。企業需要專注于其核心競爭力而將其他剩余活動外包以獲得更高的回報。2006 年,全球服務外包保持平穩增長,規模達到3490億美元,同比增長7.2%。服務外包交易規模持續擴大,越來越多的服務外包發包商將離岸外包作為公司的重要戰略,半數以上的歐美公司計劃將更多服務外包到海外。離岸服務外包快速增長成為全球化新潮流的重要內容,構成“推平世界”進程的關鍵因素(費里德曼,2006)。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CCID)預計,未來幾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將保持7.6%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到2011 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美元。與此同時,離岸外包業務正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到2011年,全球離岸外包市場規模將達到850億美元,大約占全球服務外包市場的17%(聶平香,2007)。外包活動作為跨境貿易包含在BOP統計中,而當前并不能有效地測量外包份額在服務貿易國際交易中的份額。服務外包統計指標體系的缺失不利于對行業進行研究分析,如何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反映服務外包發展特點的統計指標體系恰當地測量這種外包是服務貿易統計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五)服務價格測量與數量測度問題

服務部門的價格測量和相應的數量測度是國民統計中最薄弱的部分。Griliches(1992)、Cutler和Berndt(2001)對服務貿易部門的價格和產出的測度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表明對這些方面的測度很難讓人保有充分的信心。正如Khatchadourian和Wiesner(2006)文中所指出的,由于對服務貿易價格的搜集還處在起步階段,服務貿易面臨的問題比國內生產面臨的問題更嚴重,認為BLS(Bureau of Labour Statistics)國際價格計劃已經收集的服務價格指數覆蓋了大約8%的服務貿易出口和23%的服務貿易進口。

(六)服務貿易提供方式之間的交互影響

一些相關研究表明,服務貿易四種交易方式之間是存在相互影響的(蒙英華和黃建忠,2008)。以海外教育服務為例,境外消費、跨境交易、商業存在及自然人流動這四種提供方式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政府采取政策限制進行海外教育的其中一種交易方式(如商業存在,通過禁止建立外國教育單位、采取相關的外匯限制政策等),就有可能會使消費者更傾向于另外一種交易方式,如到海外進行學習(境外消費)或者通過網絡達到遠程教育的目的(跨境交付)。顯然,當代快速的技術進步已使服務貿易四種交易方式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大大增強,而關于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測度,如何恰當的衡量以及對服務貿易提供方式分類的影響對服務貿易統計提出了新的挑戰。重視服務貿易提供方式之間的交互影響對于制定服務貿易的開放政策意義重大。

五、結束語

隨著服務業和國際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各界對服務貿易統計數據的需求不斷增加。雖然目前《手冊》用“BOP服務貿易統計+ FATS統計”的二元架構來落實GATS 要求涵蓋的4種提供方式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于服務業自身的特點、《手冊》的不完善以及一些新的經濟環境的出現,現有的統計體系仍存在諸多問題。今后,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機構間工作組將會提供有益的工具以進一步提高服務貿易統計的質量。然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能否成功依賴于諸如國家機構選擇合適方法的努力、政府分配必要資源的意愿、國家機構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國際和區域組織之間的協調以及有效的技術幫助(也即知識和資源從擁有先進統計系統的國家轉向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等一系列的因素。

(1)Bosworth和Triplett(2007)的研究表明,在1995-2005年間,服務業部門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美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3/4都歸于服務業部門。

(2)SNA核算一國生產、消費、積累、對外交易等基本活動,分為國民收入、投入產出、資金流量、國民財富和國際收支5個核算子體系,其中前4個核算國內經濟活動,后1個核算對外經濟活動。

參考文獻

[1] Robert E. Baldwin, Robert E. Lipsey,J. David Richardson. Geography and Ownership as Bases for Economic Accounting[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9-36.

[2] Bosworth,B.P. ,J.E. Triplett. The Early 21st Century US Productivity Expansion is Still in Services[J].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Monitor,2007,14: 3-19.

[3] Lipsey,R.E..Measuring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z].NBER Working Paper, 2006, 12271:1-69.

[4] Gary Hufbauer, Sherry Stephenson. Services Trade:Past liberalization and Future Challeng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2007,10(3):605-630.

[5] Khatchadourian, K. ,A.Wiesner. International Price Program’s (IPP’s) Services Price Indexes. Paper for CRIW Conference onInternational Service Flows, Bethesda, 2006,MD, April 28-29.

[6] Nephew, Erin, Jennifer Koncz, Maria Borga,Michael Mann.U.S. International Services: Cross-Border Trade in 2004 and Sales Through Affiliates in 2003[J]. 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 2005, Vol. 85, No. 10, Washington, D.C.,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October, 25-77.

[7] WTO. MeasuringTrade in Services,A training module produced by WTO/OMC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nter-agency Task Force on Statistic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2006.

[8] 賈懷勤.服務貿易四種提供方式與服務貿易統計二元架構的協調方案[J].統計研究,2003,(3):9-13.

[9] 賈懷勤.在地貿易統計還是屬權貿易統計?[J].統計研究,2006,(2):40-44.

[10] 王亞菲.國際服務貿易統計研究中的有關問題:基于GATS的觀點[J].統計研究,2006,(5):53-59。

[11] 蒙英華,黃建忠.服務貿易提供四模式交互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美國服務貿易出口數據的考察[J].財貿經濟,2008,(9):85-90.

[12] 聶平香.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的路徑選擇和戰略取向[J].國際經濟合作,2007,(7):9-13.

[13] 袁凱,項國清,任偉寧.論國際服務貿易統計范圍的屬地與屬人原則[J].國際貿易問題,2005,(4):30-35.

(責任編輯 吳曉妹)

上一篇:結構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學前教育專業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