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河道治理報告范文

2023-09-19

河道治理報告范文第1篇

關鍵詞:城市河道;污水治理;設計;生態景觀;污染

1 引言

城市化的發展和程度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到城市地區的水環境,由此帶來城市雨洪控制和水質污染控制的問題。人們必須維護和恢復城市生態系統,建立新的物質和能量流動體系,以保證其平衡??茖W進行水環境治理設計和管理,將是創造現代化城市良好的生存環境,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為此,下面筆者將結合某城市河道污水治理設計談談自己的經驗,以供參考。

2項目概況

北塘河位于新區與開發區市北區塊結合部,西起濱江區,東至杭環線,全長11280米??傮w地勢西高東低,水流自西向東,沿途與多條河道交叉。該河系人工河,面寬35米,流經多個街道、鄉鎮,目前航運發達,也是農業灌溉用水的重要水源,水質一般,沿河景觀雜亂,需整治開發。

北塘河作為蕭山境內的主要交通航道,污染主要來自于來往貨運船只及沿河沙場等工業為主的碼頭,另外就是為數眾多沿河而建的以加工業為主的工廠。

3城市河道生態景觀污水治理設計

3.1北塘河水污染總體控制方案

北塘河一期水污染總體控制方案,包括植物選育、生態護岸、表面流濕地、濕地功能區、南岸景觀帶等,具體實施位置見圖1。

3.2植物選育

北塘河南岸污染以初期雨水面污染為主,點源污染較為集中,擬在北塘河南岸規劃60m綠化帶。

南岸現狀多為綠化,建議保留并進行適當調整。增加初期雨水截留與處理設施,沿河沙廠和臨河建筑建議拆除,進行綠化改造,通過綠化帶將現有分散綠地結合起來,并設置河道慢行系統將沿河綠地串聯起來,形成生態走廊。

本方案涉及植物種類有:

(1)浮水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鳳眼蓮(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水蕹草(lpomoea aquaticaForsskal)、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des)、滿江紅(Azollapinnata);

(2)挺水植物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L.)Trin)、茭草(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菖蒲(Acoruscalamus L)、香蒲(Typhya L)、蔗草(Scirpus tripsueterL),小花燈心草(duncus lampocarpus)、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l ides(Mart.)Griseb);

(3)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pus L.)、金魚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伊樂藻(EIodea canadensi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微齒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久Bennett)、篦齒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 L.)、苦草(Val I isneria spirales L.):

(4)灌木與草本植物彎葉畫眉草、白三葉、高羊茅、馬蹄金等;

(5)邊岸喬木楊樹、紙皮樺等

3.3生態護岸

生態護岸是聯結水、陸生態系統的重要媒介,對兩者之間的物流、能流、生物流發揮著廊道、過濾器和天然屏障的功能,在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加固堤岸,提高動植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生產力,調節微氣候和美化環境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建議北塘河南岸沿線根據現有護岸形式,分段修建不同形式的生態護岸。

(1)自然緩坡型

根據河道邊坡情況,河道從常水位至設計標高采用緩坡形式,在緩坡各位置根據景觀設計種植水生植物及綠化植被,護岸的坡度由岸坡整體穩定計算確定,一般常水位與洪水位標高之間坡度緩于1:3,洪水位標高范圍以上坡度緩于1:4.3,同時在常水位與洪水位范圍內設置硬質結構進行防護。

(2)毛石擋墻+斜坡型

在北塘河沿岸已有直立護岸河段,建議采用毛石擋墻+斜坡型護岸,在河道常水位與洪水位標高之間采用漿砌塊石擋墻垂直過渡,塊石擋墻可用黃石堆砌生態處理,洪水位標高以上護坡種植草坡,坡度緩于1:4.3。

(3)生態擋墻+斜坡型

建議北塘河南岸沿線新建居民小區,跨河道路等需要新建硬質護岸河段,在河道常水位與洪水位標高之間采用生態擋墻垂直過渡,洪水位標高以上種植草皮,見圖2。

圖2 生態擋墻+斜坡型

3.4濕地功能區

前家潭社區的生活污水直排工人河,為北塘河南岸一處集中的點源污染,建議沿工人河兩岸修建污水截留管收集沿線排入的生活污水,自流至工人河東岸靠近北塘河處的空地(現有綠地占地面積約為5000m2),結合現場場地條件,擬采用厭氧+組合流人工濕地工藝(生物―生物聯合技術)進行處理,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排放標準后排入北塘河,方案擬采用工藝路線如下:前家潭社區生活污水――調節池――厭氧池――組合流人工濕地――北塘河處理設施。

3.5表面流濕地

表面流濕地通常用于處理各種廢水,在初期雨水處理方面有著廣泛的作用,表面流濕地系統尤其適合于凈化低污染濃度的大量廢水,因此建議在北塘河文化公園內適當增加水域面積,并通過適當的地形調整,將其作為表面流濕地使用,種植大面積濕生植物如蘆葦、菖蒲等,充分發揮濕地的凈化作用和截污功能,從而有效控制該區域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由于濕地系統接受BOD氨氮和TSS算污染物的量有限,因此建議在表面流濕地中修建一定數量兼性塘,以其中對初期雨水取得更好的凈化效果。表面流濕地系統主要處理對象為文化公園及附近地帶的初期雨水。其中市心北路雨水排放口在降水初期污染物含量較高,建議將其設置在表面流濕地中距離北塘河較遠的地方,濕地系統在旱季可以引入部分北塘河河水進行深度凈化,提升河水水質后匯入北塘河。

表面流濕地系統的詳細設計如下:

(1)設計參考:

擬建北塘河文化公園與地面積約為36600m2,表面流濕地設計面積(A)約為2000m2,濕地邊界地帶設計水深(h1)范圍0.3-0.5m,兼性塘設計水深(h2)范圍0.5-2m,設計水體容量(V)約10000m3。

(2)形態設計

表面流濕地形態與功能設計充分考慮景觀因素,結合植物特征與水體污染物的凈化要求,濕地植物以挺水植物為主,適當在攔水壩上種植景觀水生植物,在濕地水域小島上種植濕生植物。表面流濕地與兼性塘上方設1.0m以上的保護高度,以便在行洪期間起到排洪防澇的作用,塘內植物以浮水植物為主,塘兩岸輔以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3)邊坡設計

表面流濕地邊坡設計有自然邊坡和硬質邊坡兩種形式,植物的配置與自然緩坡型生態護岸類似,從水域到坡岸依次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濕生植物、草皮與灌木等,具體形態結合文化公園的景觀方案進行。

(4)底部設計

為了防止污水滲入地下,有效保護地下水系統,保持濕地系統內的水量,濕地系統需鋪設襯砌,通常用做襯砌的材料主要有氯乙烯(PVC)膜,聚乙烯(PE)膜,聚丙烯(PPE)膜,土工布、土壤、壓實粘土等。目前以土壤和粘土作為襯砌是濕地建設過程中最為常用,但必須進行土壤測試和夯實。

3.6南岸景觀帶

(1)下凹式綠地

對于河流周邊入滲系數較低的綠地,為了更好的消納地表徑流可采用下凹式綠地,通過綠地改造,使綠地局部高度低于周圍地表10cm左右,保證周圍硬質地面的雨水流入綠地,綠地表面種植草皮和綠化樹種,保證一定的景觀效果,綠地下層的土壤改造成系數最大的透水材料,由地表到底層依次為表層土、沙層、碎石、可滲透的底層土,增加土壤的存水空間。

(2)透水磚(見圖3)

結合北塘河景觀規劃,透水磚主要用于南岸景觀帶的線型道路鋪裝面層。

圖3 透水磚典型剖面圖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河道的生態景觀污水治理是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必須從整個城市水環境的范圍出發,將區域規劃、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水治理等諸因素相結合,從綜合方式考慮,以達到水環境的最優管理和運行。

參考文獻:

污水處理工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12

城市河道景觀設計.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006-07

城市河流生態修復手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08

河道治理報告范文第2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市第四次黨代會關于“生態名城”建設的部署要求,進一步落實城市河道環境綜合整治的屬地管理責任,著力構建“地方政府負責、全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工作格局,統籌推進控源截污、環境整治、清淤疏浚、調水引流、生態修復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河道環境質量,確保到20xx年底,市區城市河道水生態環境質量有較大改善,到20xx年6月,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河道,為建成國家生態市奠定堅實基礎。

二、重點工作

1、控源截污。認真做好河道沿岸污水的收集和處理,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強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確保達標排放。

2、河道整治。規范垃圾收運清理,做好河岸與河道保潔,解決因臟亂差、垃圾入河導致的水環境惡化問題。加強沿河養殖管理,取締非法捕魚行為。著手開展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研究。

3、疏?;钏?。針對重點河段開展清淤疏浚,削減河道內源污染負荷。加快水系溝通、引清活水,提高環境容量。

4、生態修復。做好駁岸生態化改造、沿岸綠化及景觀建設,加快氮磷攔截吸收、曝氣充氧等生態工程建設,促進水質提升及生態美化,恢復與重建河道良性生態系統。

三、實施步驟

按照“摸清底數、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持續改進”的要求,重點抓好三個階段工作:

(一)調查摸底,明確治理范圍。(7月上旬)

各地要對照建成區地理信息系統,對天然河流及人工河道進行徹底排查,建立城市河道基礎臺賬,評估篩選,逐一建立黑臭河道檔案,并提出綜合整治計劃,報送市環委會辦公室,市環委會辦公室對各地上報的黑臭河道名單進行核查,督促各地進一步補充完善,確定河道綜合整治計劃。

(二)專題部署,制定整治方案。(7月中旬)

各地要對列入20xx年整治的黑臭河道進行認真調查和研究,按照“一河一策”的要求,分解落實整治任務,制定綜合整治方案,報送市環委會辦公室,同時在當地媒體公布。

(三)明確責任,推動工作開展。(7月下旬-11月底) 各地要根據治理河段,明確責任地區;根據職責分工,明確責任部門,實施分段包干,責任到人。要切實履行責任,認真組織實施,加快推進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溝通水系、景觀美化等工程建設。

(四)加強督查,定期組織考核。(12月底前)

環保部門每季度末組織水質監測、專項督查和情況通報,動態跟蹤治理進度,及時向同級政府報告。市環委會將于12月底前對各地整治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予以通報。

(五)積極履職,建立長效機制。

各地要高度重視河道水環境的保護工作,按照“河長制”的工作機制,落實專人負責河道水質,制定長效管理機制,對河道進行日常管護,確保水質長期滿足水功能區劃的要求。

四、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保障。各級政府作為城市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的第一責任人,要高度重視城市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建立“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協同推進、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各級環保部門要做好整治工作的監督協調,其他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共同推動工作開展。

2、強化持續推進。各地要充分認識整治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認真落實各項治污措施,確保投入到位,確保工程質量,確保長效運行維護,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3、強化監督考核。環保部門要會同水利、住建等部門做好城市河道綜合整治工作的協調、監督、考核。對整治不力、污染問題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河道,要及時通報并實施掛牌督辦,追究有關責任單位、責任人的責任;對整治不力的地區,暫停環保專項資金補助和各類環保創建,取消創先評優資格。

4、強化輿論引導。通過媒體公布各地整治計劃、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并定期公布整治工作進度,對整治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進行宣傳報道,對整治不力的地方和突出問題進行公開曝光。大力宣傳城市河道對生態環境建設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附件:泰州市20xx年黑臭河道整治任務表

河道治理報告范文第3篇

中水技室函[2011]98號

關于召開第四屆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 技術交流研討會通知

今年中央1號文件將中小河流治理擺在加強水利薄弱環節建設的重要位置,各有關單位: 明確要求加快治理步伐,"十二五"期間基本完成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的若干意見》對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在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時,加快推進防洪重點薄弱環節建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用5年時間對洪澇災害易發、保護區人口密集、保護對象重要的5000多條中小河流重點河段進行集中治理,從整體上提升流域防洪保障水平。為貫徹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指示精神,總結交流近年來河流治理經驗,以提高廣大水利工作者的技術水平,中國水利技術信息中心聯合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召開第四屆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交流研討會,并編輯出版《2012 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匯總》,會刊將被中國科學技術研究所和中國知網收錄。望各單位支持研討會工作,協助轉發通知并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報名參加。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一、 組織形式

主辦單位:中國水利技術信息中心

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

支持單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同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

究院,河海大學,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媒體支持:中國水網中國知網新浪搜狐網易騰訊

二、 學術委員會

主席:王 浩 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 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主席:劉樹坤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高

金相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理事長 研究員

委員:(排名不分先后)

陳元芳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院長教授

陳永明浙江省水利廳河道管理總站 站長 教高

丁愛忠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 副院長教授

汪俊三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首席專家

萬成炎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鄭燦堂山東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三、 時間和地點

會議時間:2012年4月6~8日

地點:江西南昌

四、主要內容

1. 河道防洪與供水安全

2. 城市河道規劃與文化內涵

3. 城市河流的功能與發展方向

4. 中小河流治理的指導思想與區域規劃案例講解

5. 河道邊坡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

6. 城市河道周邊土地的開發利用

7. 河流水污染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

8. 城市河道清水產流機制修復技術

9. 河道環保疏浚設備與脫水固化技術

10.新產品,新技術推介,交流與合作

五、形式說明

1.邀請國內主管部門領導、地方政府相關負責人、權威專家做專題報告,并針對目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作交流指導。

2.邀請國內外先進水利技術(產品)持有單位采用現場演講、實物展示、圖片展覽、多媒體展播、會刊等多種方式對推介技術(產品)進行介紹和宣傳。

3.組織國內水利科學技術研究,水利工程勘察、規劃、設計及建設,產品生產等技術需求單位開展技術需求調查、技術交流與合作等活動。

4.邀請有關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并重點介紹國內先進技術(產品)。

六、日程安排(以現場為準)

七、論文集介紹

1.《2012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匯總》全面匯集河道及相關行業的產品和技術信息,為科研、設計、生產廠商提供交流、推廣和發展的專業平臺。

2.論文具體要求詳見征文通知。

3.論文集特設彩色版位用來展示各單位的優秀產品與河道治理取得的效果。

八、展覽說明

為能進一步展示多年來國內外研究機構及優秀企業在此相關領域所取得的優秀成果,讓與會嘉賓和代表能更深刻地了解優秀產品(技術)的使用方法與特性,

切實加強和擴大會議實效性,應廣大代表的要求本次盛會特設展覽區,展區位置設于會場內周邊部位,展覽時間將與大會同步進行,便于大家交流與溝通,具體事宜請與大會組委會聯系。

九、其他事項

1.關于協辦或戰略合作伙伴事宜請與組委會聯系。

2.請參加會議的代表及時將參會回執傳真或發郵件至組委會秘書處,以便安排會議住宿。

十、聯系方式

大會組委會秘書處:

聯系人:楊國電話:010-63536580

傳真:010-63536365Email:hedaozhili@126.com

聯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區白廣路北口水利部綜合辦公樓100053

河道治理報告范文第4篇

1.河流是指在一定氣候和地質條件下形成的天然泄水輸沙通道。 2.深泓線:是指沿程各斷面河床最深點的平面平順連線。

主流線又稱水流動力軸線即沿程各斷面最大垂線平均流速處的平面平順連線。中軸線是指河道在平面上沿河各斷面中點的平順連線,一般依中水河槽的中心點為據定線,是量定河流長度的依據。 第二章

1.河川徑流的影響因素:氣候,下墊面,人類活動影響 2.水系的形成及其發展階段:

a初期階段:河網密度小,地面切割深度不大,支流短小,數量不多。

b繁盛階段:谷道伸長,集水面積擴大,河網密度增大,地面切割深度不斷增大。 c并奪階段:因各條河流發展的不平衡,出現大河襲奪,兼并小河現象,使水系原狀改觀,河谷地面高程降低,沖積層加厚,水系密度減小,干支流年漸分明。 第三章

1.河流徑流的度量方法

2.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總量,洪水歷時。

3.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兩相性;三維性;不恒定性;非均勻性;不平衡性;紊動性;阻力復雜性;流態特異性 第四章

1.含沙量:單位體積渾水中的泥沙質量。 輸沙量:一定時間段內某斷面的泥沙數量。

輸沙率:單位時間內通過河流某斷面的泥沙數量。

2.河流泥沙按運動態勢分類:懸移質,推移質,床沙。

3.推移質的運動:推移質的運動來源于床面泥沙的起動。當床面泥沙由靜止狀態開始運動或稱啟動并達到一定程度后,床面往往會出現起伏不平的沙波,而沙波運動又往往是推移質運動的主要形式,沙波的運動態勢是迎流面沖刷,背流面淤積,從縱剖面看整個沙波在水流的作用下往下游緩緩爬行。 第六章

1.河流的地質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 2.河床演變的根本原因:輸沙不平衡。

3.河相關系:沖積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水流的長期作用下,形成與所在河段具體條件相適應的某種均衡的河床形態,這種均衡河床形態的有關因子和表達來沙來水條件及河床地質條件之間常存在某種函數關系,這種函數關系稱為河相關系。(可寫少

點)

5.河型分類及其演變規律(論述):

A河型分類有:順直型,蜿蜒型,分汊型,游蕩型。

B演變規律a順直型:河身較順直,犬牙交錯狀邊灘分布于河道兩側,在洪水期,邊灘整體向下游緩緩移動;深槽與邊灘相對,深槽位置也隨邊灘位置緩慢下移而下移;上下深槽之間的淺灘,洪水淤積,中·枯水沖刷,深槽則相反,洪水沖刷,中枯水淤積。b蜿蜒型從平面變化看,隨凹岸沖刷和凸岸淤長進程的發生,其蜿蜒程度不斷加劇,河長增加,彎曲度隨之增大;橫向變形特點表現為凹岸崩退和凸岸淤長;縱向變形特點是彎道段洪水期沖刷,枯水期淤積,過渡段相反,洪水期淤積,枯水期沖刷;突變現象是可能發生自然裁彎,凹岸撇彎,凸岸切灘。c分汊型:其共同的演變規律汊道外形的平面移動,洲頭洲尾的沖淤消長,汊道內河床的縱向沖淤,以及主汊的易主。d游蕩型:多年平均河床逐步抬高。b內汛期主槽沖刷,灘地淤積;非汛期則主槽淤積,灘地崩塌。主槽平面擺動不定,河勢變化劇烈。大水出好河,中小水容易發生橫河斜河和形成畸形河灣。 第七章

1.河道治理規劃設計的要素:設計流量與設計水位;整治線;河槽橫斷面

2.4種典型類型的河段整治措施:a蜿蜒型的整治措施:一是穩定現狀,防止其向不利的方向發展;二是改變現狀,使其朝有利的方向發展。b游蕩型:主要有險工和控導工程組成。c分汊型:汊道德固定,改善和堵塞。d順直型:穩定邊灘不向下游移動多采用淹沒式丁壩群。 第八章

1.生態平衡:如果生態平衡的能量和物質的輸入與輸出在較長時間趨于相等,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長期處于穩定狀態,或在輕度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恢復到原來的穩定狀態。 第九章

1.生態治河:是河道生態治理或生態型河流建設等說法的簡稱。它是融治河工程學、環境科學、生物學、生態學、園林學、美學等學科于一體的系統水利工程,是綜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景觀營造等多項技術措施而進行的多樣性河道建設。2.生態河道治理規劃設計要求:確保防洪安全,兼顧其他功能;增強河流活力,確保河流健康;改造傳統護岸,建造生態河岸;營造親水環境,構建河流景觀;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棲息地。

3.生態河流的設計內容包括生態岸堤和生態河道兩方面。生態河道的設計要求:平面布置;剖面設計;水邊處理。

4.生態護岸技術措施:固土植物護坡;網石籠結構生態護岸;土工材料復合種植技術;植被型生態混凝土護坡;多孔質結構護岸;自然型護岸

其他補充

1.河堤的分類:干堤,支堤,民堤

2.對河堤滲流控制措施包括:

(一)臨河截滲措施:防滲鋪蓋;防滲斜墻;堤基截滲墻

(二)背河導滲措施:壓滲蓋重;反濾排水槽;減壓井

3.蓄滯洪區:指河道周邊辟為臨時貯存洪水的湖泊洼地或擴大行洪泄洪的區域。

4.蓄滯洪工程的規劃和建設內容包括:蓄滯洪區的規劃;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區內安全建設;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安排等 1/2?m2?(2)向量模法(平均和的平方根法) S???Si??i?1?此法所求某監測點的綜合評價指數S可表達為

式中,S-在某監測點的綜合評價指數。

Si-污染物i在某監測點的標準指數。 S?(6)內梅羅指數法已知多項水質參數的監測數據,計算與x

計算步驟:

1、計算各項水質參數的標準指數,即單項水質參數評價方法。

2、使用各項水質參數的標準指數,采用多項水質參數綜合評價方法計算綜合評價指數S1。

河道治理報告范文第5篇

淤高2.5m以上。根據171個省控河段斷面水質監測結果統計,全省有21.6%的河段失去了作為飲用水源的功能,河網水體普遍富營養化,主要水系的干流水質多為ⅳ類或v類,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因此,省政府提出爭取用5年時間,整治重要河道1萬km,工程總投資200多億元,基本改善水環境、改善人民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再現扛南水鄉“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風貌。

一、河道生態建設思路

河道是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要考慮生物的多樣性,為水生、兩棲動物創造棲息繁衍環境,這樣既有利于保護河道水生態環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凈能力。除滿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還應盡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樣化,只有水流的多樣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樣化。例如寬窄交替,深潭與淺灘交錯,急流與緩流并存,偶有彎道與回流,岸邊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為各類水生物提供棲息繁衍的空間。為此,河道整治要從生態、經濟、人文、社會效應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多方面來考慮,既要恢復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滿足人類依賴生存的要求,以“回歸自然”與“以人為本”相結合為河道治理思路。“回歸自然”是恢復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滿足行洪、蓄水、航運、水生態等要求,具有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特性;“以人為本”是滿足人類活動的需求,處理好人水和諧相處的環境,具有親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于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并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復式斷面的設計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灘開闊,河道斷面設計可采用復式斷面形式??菟诹髁啃?,水流歸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許洪水漫灘,過水斷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菟诟鶕訛┑膶挾群偷匦?、地勢,結合當地實際充分開發河灘的功能:如灘地較寬闊,一般可開發高爾夫球場、足球場等大型或綜合運動場;河灘相對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動場所、河濱公園或輔助道路等。河灘的合理開發利用,既能充分發揮河灘的功能,又不因圍灘而抬高洪水位,加重兩岸的防洪壓力。

(3)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壩設計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漲暴落的特點,高水位歷時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對沿河堤壩、農田沖刷嚴重:通過規劃,采用防沖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設計,保護區下游堤段開口.還河流以空間,給洪水以出路,允許低頻率洪水漫壩過水,確保堤壩沖而不垮,農田沖而不毀。以防洪為主要功能的農村河道,堤防基礎沖刷嚴重,可采用松木樁基礎,投資省、整體性好、抗沖能力強,以提高堤防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4)采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于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筑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于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堤防建設中,可采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于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采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2.平原河網治理

(1)生態護堤

采取自然土質岸坡、自然緩坡、植樹、植草、干砌、塊石堆砌等各種方式護堤,為水生植物的生長、水生動物的繁育、兩棲動物的棲息繁衍活動創造條件。對于河岸邊坡較陡的地方,采用木樁、木框加毛塊石等工程措施,這種護岸工程既能穩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態和美化環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帶來的負面作用。在應用草皮、木樁護坡時也可以運用土工編織物,袋內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沖刷,又能長出綠草。平原河網水位一般變幅不大,對于沒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土堤可采用植樹、種草等生態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斷面設計時,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干砌石擋土墻,

正常水位以上采用緩于1:4的毛石堆砌斜坡,以增加水生動物生存空間,削減船行波對河道沖刷的影響,有利于堤防保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2)提倡緩坡、減少直立式護坡

梯形斷面一般適用于城鎮鄉村等人居密集地周邊的河道,結構簡單實用,是農村中小河道常用的斷面形式,一般以土坡為主。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邊坡耕作,河道

兩岸保護范圍內用地采用征用或借田租用等方式,設置保護帶,發展果樹、花木等經濟林帶或綠化植樹,防止周邊農戶耕作,確保堤防安全。平原河道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設計中可根據不同的地形、地勢,考慮擋土墻與河岸景觀相結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擋土墻,突出水景設計,掩蓋堤防特征,使人走在堤邊而又無堤之感覺。要從當地的風土民情、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出發,降低河道的護岸高度,建設親水平臺,塑造以石、水、綠、物、路等要素結合的園林式濱水景觀。

(3)保護濕地,保留水面,避免圍河湖造地

濕地是指天然、人工或暫時的沼澤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帶,包括河流、湖泊、灘涂、水庫、稻田以及低潮時水深淺于6m的海域地帶。要保留獨具特色又珍貴、被視為荒灘荒地的植物和生物的棲息地,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和休閑價值,對維護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水生動植物是水體的凈化器,濕地是城市環境的腎.濕地對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經濟價值,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方面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又有眾多野生動物、植物資源,并為動植物提供豐富多樣的棲息地。在具有生物多樣性的河網濕地,要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保留水域面積,避免圍河湖造地,防止濕地面積減少,為鳥類的遷移、濕地動植物生長繁衍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也為人類生存改善環境。

(4)修筑人工魚巢,營造水生動植物生存繁衍環境

在滿足行洪、排澇、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地方應考慮修建人工異型塊魚巢,盡量采用毛石護坡,正常水位以下的護岸襯砌采用空心異型塊、預制魚巢等結構形式,提供魚類等水生動物安身棲息的地方。在河道中用堰壩攔蓄河水時,應留有一定寬度的輔助性陡坡輸水道,以便水生動物上下游交流,有利于魚類生長。局部河段設置兩棲動物上下岸的通道,為兩棲動物的棲息繁衍創造條件,從而保護河道的生態環境,維護河流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環境條件。

3.城鎮村集居地河道治理

(1)建立“水景觀體系”概念

水景觀體系是集水資源綜合調度、景觀和觀景、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景觀水系。城區河道兩岸以及旅游景點的河流,是人們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需充分考慮城市對河道景觀和環境和諧的要求,構造具有親水理念的景觀河道,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氛圍。城鎮建設與規劃要突出親水文化,郊區突出自然和生態,使河道防洪工程與河道兩岸景觀融為一體,與城市文化、風格、歷史、人文相協調。

(2)在達到防洪要求的基礎上,突出休閑、親水、生態功能

水是江南獨特魅力所在,在江南水鄉城鎮建筑布局規劃和整治方案中必須堅持“回歸自然”和“以人為本”,突出親水和生態。對于綠化工程的平面布置應結合城市景觀設計,結合城鎮綠化和園林建設,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種植、植被保護等生態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對于穿越城市繁華地段而且水質較好的河道,可以采取雙層斷面的箱涵結構,下層暗河主要是泄洪、排澇的功能,上層明河具有安全、休閑、親水等功能,一般控制0.2m左右的水深,河中放養各種魚類,河道周邊建造戲水池、噴水池、涼亭等休閑配套設施。城鎮區域內建雙層河道,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親水性,可提高河道兩岸環境和街道的品位,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治水理念的體現。

(3)要具有人類活動安全保障

矩形斷面由于離水面較高,需設置擴欄等保護措施,同時沿直立護墻設置兩岸交錯上下臺階,滿足上岸和下水的要求。梯形斷面的河道邊坡要考慮游人行走安全要求,留足馬道寬度,并采用草坪緩坡或錯落有序的毛石堆砌等方式以達到親水要求。親水平臺或親水臺階的護岸,需根據水位變幅,在親水平臺中設置水下平臺,水下平臺應有足夠寬度,以保護游人在親水、戲水過程中的安全。設計時允許小洪水淹沒某些岸邊設施,使河道的常水位盡量貼近人們,讓人能走到水邊則更好,長時間保持一定水深,洪水來時讓其上灘。

(4)沿岸古跡開發與保護

河道治理中,文物保護始終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浙扛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有些河道沿岸文物古跡眾多,整治中,應通過開發、保護,挖掘這些古跡的內涵韻味,恢復古跡,并將其融合到工程之中,設計成風格各異,卻又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一處一景。如紹興市正在進行的對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運河的整治,從整條古運河文化特色考慮,運河之間布置了纖道石塘、緣木古渡、賀循塑像、浪槳風帆等內容。通過對古纖道等景觀遺跡的保護開發與運河環境的綜合治理,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時,再現了紹興古運河悠久歷史文化,把古運河建成碧水長河、生態綠園、文化走廊,充分顯示江南水鄉、歷史名城的無限風光。

4.污染源的控制處理與水體改善

(1)截污治污,加強管理

河道整治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水利、環保、城建、規劃、土地管理、航運、園林等多個部門的協作。在河網水質嚴重污染的地區,必須控制點源污染、減少面源污染、治理內源污染,針對實際情況,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網水質的綜合措施。對于城鎮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將沿河兩岸的企業單位及居民區的排放污水納入污水管線內,同時提高居民的素質,規范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改變人們將垃圾往河道傾倒的陋習。

(2)水體置換,吐舊納新

通過河道清淤、水面保潔、控制排污等工程措施,削減進入河道的污染物總量,防止河網水體的惡化,但要從根本上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逐步改善水體質量,還需采取水體置換、引水配水工程,使水體流動起來,變“死水”為活水,并充分利用現有河道的灘地、水面(濕地),保護河道水生態環境,提高河流水體自凈能力,達到吐舊納新、流水不腐的效果。杭州市為了徹底改善西湖水質,實施控制上游環境和引水工程等措施,開展了西湖西進工程。由于湖西人口密集,水體保護受到威脅,采取疏散人口和建筑密度,完善基礎設施,治理污染源,阻止污水進入溪流再流往西湖,新開挖水域千畝,將原先分散的水面互相貫通,并完善西湖引水設施等措施,使現在一年換2次水,達到每年換12次,基本解決丁西湖的水質污染問題。

(3)用生態方法解決生態問題

通過采取疏浚、截污和引水等工程措施后,湖泊中的富營養化、湖水渾濁、透明度難以提高這些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西湖就是一個典型例子。50年前,西湖湖底水草叢生,水質清澈見底,之后西湖進行了大規模疏浚,水生維管束植物大面積滅絕,水生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湖泊從草型轉變為藻型,浮游植物控制整個水生生態系統。因此,對湖泊的富營養化問題還應采用生態方法解決。湖泊的水生生態修復是利用生態學方法進行湖泊污染治理,利用各營養生物種群間的生態關系,控制(增加、減少或引入)某些種群,改善水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調節水生生態系統的平衡。通過種植一定面積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傘草、萬壽菊等,在水陸交錯帶,配備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濕生植物、挺水植物(如蘆葦)、浮水植物等,可以去除水體中的營養物,使水質得到改善,水體透明度提高,水生動植物多樣性得到自然恢復,使富營養湖泊的水體變清。

三、探討性技術措施

1.超級堤壩

堤寬約在堤高的30倍以上,堤頂可建設交通道路及住宅、商業街等。由于堤身較寬,即使發生洪水漫溢也不致危及堤身安全。目前日本已在城市河段、沿海城市的誨塘推廣超級堤壩建設。

2.利用河道灘地凈化水質

對于一些小型城鎮和村落,難以對生活污水全部通過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排入河道后將使水質惡化。在河道兩岸灘區埋沒大型污水處理槽,內填卵石,利用附著在卵石表面的細菌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污水經過生物處理后再排人河內,可明顯地改善水質。

3.水系生態修復技術

河道治理報告范文第6篇

1.1 綜合性原則

綜合考慮河道河流的生態功能、水質凈化功能、生態景觀功能, 對河道防洪、排澇、引水等基本功能進行優化和處理, 建立環境友好型河道。

1.2 協調性原則

河流生態系統有著自然美的特點, 對景觀建設有著很大的助力, 河道生態治理可以充分考慮美學的引入。將河道與環境融為一體, 做到自然協調, 會使河道沿線整體風貌美觀, 有足夠的觀賞性, 同時對開發旅游資源有著極大的幫助。

1.3 自然性原則

河到的治理依賴于河道的規劃和建設, 在建設河道的時候要盡量維持其自然形態, 充分利用河流生態系統的自我凈化、調節的能力, 并將河道自然修復為主, 人工修復為輔作為為河道建設和治理的宗旨。盡量不破環沿河道原有生物的棲息地, 保證周圍生物的多樣性, 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用到生態河道治理, 保證河道的環境友好性, 創造獨具景觀[1]。

1.4 經濟性原則

確保河道能夠達到良好治理的同時, 還要考慮到社會、經濟的發展, 將河道的生態治理和經濟條件想協調。將生態河道治理的前期準備工作和后期的管護做到因地制宜、節能高效、合理統籌, 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生態河道治理的成本, 從而實現河道治理經濟最小化的目標。

2 河道治理現存問題

2.1 河道淤積

人為或自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河道淤積, 河道淤積會降低河水的流通能力, 提高水位, 有著漫出河道的危險, 對居民的生命財產有著較大的威脅, 同時還容易導致加劇兩岸的水土流失問題, 并且加劇下游河床淤積, 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 不利于國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2.2 河道護岸結構單一

渠道化的現象隨著時間的遞進, 逐漸出現到河道的自然特性上。以前的河道護岸工程考較為簡單, 并沒有進行綜合的考慮, 僅僅考慮到河道沖刷問題和河道兩岸水土保持問題, 所以一般采用簡單結構。這類結構設計簡單并且不利于植物和各類微生物的生長, 不符合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的生態河道要求[2]。

2.3 河道水網水面面積減少

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占據河網的范圍, 比如修路、建房、占河種地等人為活動。城市話的進程加劇不單單將河網任意占用, 而且不可避免有較多的建筑物廢料和垃圾流入河道。這些都會造成河道水網水面面積減少, 河道無法正常發揮其功能。而且, 由于城市化建設的急于求成, 河岸的硬化覆蓋成為了主要的城市河道治理方法, 這樣的河道形態比較單一化, 不利于發揮河道的生態功能, 在很大的程度上對河道兩岸的生態鏈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是生態環境向著惡性破壞的方向發展。

3 治理生態河道污染的主要手段

3.1 治理河道污染

3.1.1 水質凈化技術

河道水質是河道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標, 目前用到的技術有:水上浮島凈化技術、河道曝氣充氧技術、礫石接觸氧化技術還有重污染底泥疏浚技術。

3.1.2 生態修復

生態治理中充分發揮河道生態系統自身的恢復能力, 是現代河道生態治理的核心觀點。實現這以目標主要有以下三個互相配合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在河道兩岸和河道底部種植植物, 形成良好的綠色生態系統, 建立生態循環的基礎, 保證河道生態系統的自然性能。第二個方法是水生植物凈化技術, 就是在河道生物系統中合理地引入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附著植物等, 充分發揮河道水生植物的自然凈化能力, 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水生植物系統, 將河道水體自凈能力作為河道治理的主要力量。第三個方法是利用水生動物修復技術, 在植物系統能夠得到良好的建立后, 可以考慮將合適的魚、蝦、浮游動物等引入河道生態系統, 建立和諧、穩定的水生動物生態系統[3]。

3.2 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治理我國現在河道問題的關鍵, 科學合理的規劃應該考慮到生態、經濟、人文等方面, 變更傳統河道治理中僅僅為了防洪的思想。生態河道規劃過程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宗旨, 努力將其建立成生態型、友好型、高起點、高標準的系統。將安全問題、環境問題和資源利用效等問題綜合考慮, 宏觀考慮河道的治理方法, 形成暢通的水系河網, 使城市水環境的建設向積極發展, 將河道系統的優勢充分發揮。

3.3 河道建立截污納管

在河道運營過程中會有各種污染源對其進行破壞, 河道整治過程中, 最主要的任務是控制好污染源, 將河道問題控制在源頭。對已經受到污染的河道, 應該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截流污染河段, 并將其引入市政污水管網中, 與城市生活污水一起由污水處理廠處理, 達標后排放??紤]到一些鄉村地區并沒有條件在河道上設置統一納管, 為了有效的降低路經河道的污染, 可以采用在河道附近建立簡易的污水處理中心, 對河道污水進行處理后排入河道[4]。

3.4 搞活河道水體

水流活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使河道具有活性和生命力, 不斷增強河道水體本身的自凈能力, 保證河道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采用科學合適地調水方式, 保證水資源的合理和有效的配置, 充分將居民對水資源方面的要求考慮生態治理中, 這樣才能提供重要的水源[5]。

結束語

河道生態化治理必須綜合考慮環境、經濟和人文, 堅持可持續發展, 只有做到這一點水資源才能得到合理利用。因此, 河道治理應該提高生態意識, 采用科學合適的方法促進河道生態系統的良好循環, 在充分發揮河道作用的同時, 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的。

摘要:作為人類生命的延續工程, 河道工程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其建立的過程中, 還要考慮到其運營和功效實現能力, 這就對河道的治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與此同時,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 各類基礎設施數量不斷增加, 河道建設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逐漸開始占據較大的比重, 然而由于各種不科學的建設原因, 許多河道整治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比如河道兩岸沒有修建堤壩, 灘地洪水漫溢, 造成附近的作物被淹沒、房屋傾倒, 居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侵害, 河道行洪困難, 河道流速降低, 所以正確地進行河道治理迫在眉睫。

關鍵詞:生態河道,治理原則,河道問題,手段規劃

參考文獻

[1] 范庭庭.生態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評價方法[J].四川水泥, 2018 (03) :137.

[2] 馮吉.探討如何進行生態河道治理[J].江西建材, 2017 (19) :113+115.

[3] 解學相, 劉敬初, 張永霞.生態河道治理之我見[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 2017 (09) :34-37.

[4] 黃懷祥.生態河道治理模式研究[J].吉林水利, 2016 (06) :44-47.

上一篇:體育工作報告范文下一篇:工程管理人員績效考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