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童話范文

2023-09-24

兒童童話范文第1篇

在中國, “兒童”這個詞的意義被忽略了太久。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有一“孝”為“埋兒奉母”, 講古代有一對夫妻很窮, 但是對母親極盡孝道, 妻子生育一兒, 夫妻倆擔心撫養孩兒會使他們難以贍養母親, 于是二人商量后決定把孩子埋了。這樣的故事成為古人推崇的孝順之典范, 可見古代的兒童實為成人的附屬品, 在“父為子綱”的社會環境下, 他們連生存權都不能得到保證。因此兒童文學的創作在中國古代有著漫長的空白期。新文化運動如同一縷清新的風吹遍中國大地, 也帶來了兒童文學創作的覺醒。故本文將考察的時間跨度選擇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

一、五四時期

五四以后, 兒童的存在第一次得到了重視。1919年10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標志著中國兒童觀發生轉型。魯迅表達了改革家庭和解放子女的意見, 鮮明的提出了應該以兒童為“本位”的觀點。兒童觀的變化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兒童文學的創作上來, 涌現出一批知名作家進行兒童文學的創作。但是具體到童話作品上來, 這樣的影響又未必是全面的和直接的。

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童話作品有葉圣陶的《稻草人》。作者將稻草人擬人化, 用稻草人的眼睛去看世界, 他到了幾個不同的畫面。第一個畫面是一個失去兒子和丈夫的老太太種了一片田維持生計, 稻草人發現田里有很多蟲子在吃稻谷, 可是老太太卻看不見, 于是一大片稻谷都沒了。第二個畫面是在一個漁婦的船艙里, 漁婦正忙著打魚養活自己和孩子, 可是船艙里的孩子生病了咳嗽的厲害, 漁婦只好從河里舀水給生病的孩子喝。第三個畫面是一個女人因為自己的丈夫欠了賭債把她賣給了別人, 所以要投河自盡。最后稻草人也倒在田地里, 死去了。整篇文章都彌漫著悲傷的味道, 展示了舊時勞動人民苦難的生活。

葉圣陶認為, “在成人的灰色的云霧里, 想重視兒童的天真寫兒童超越一切的心理, 幾乎是不可能的企圖。”因此著力描寫現實的苦難?!兜静萑恕贩从沉诉@樣的兒童觀:兒童不能孤立于現實社會而存在, 有必要了解現實的世界, 了解人民的苦難, 文學作品也應該承擔幫助孩子了解現實的責任??梢?ldquo;兒童本位”的思想盡管已經被很多人接受, 卻還沒有真正深入到具體兒童文學作品中來。例如《稻草人》以及同時代其他的童話作品, 還沒有能夠上升到契合兒童心理特征, 給兒童審美享受的功能上來, 與其說是給兒童的童話, 不如說是給成人的童話。

二、“文學為革命服務“的三十年代

隨后兒童文學創作很快就被卷入了三十年代的革命與救亡的社會浪潮中。30年代成立的“左翼作家聯盟”宣傳“革命的文學”, 文學應該為革命服務, 要“配合一切革命斗爭”。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 兒童文學加入了更多的現實主義因素。張天翼是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他竭力的揭露和批判現實。有人說, 在中國兒童文學發展史上, 葉圣陶的《稻草人》是第一個里程碑, 而張天翼的作品則是第二個里程碑。我們以張天翼在這一時期的長篇童話《禿禿大王》為例。

禿禿大王是一個剝削人民的大財主, 他吃人肉喝人血, 就連椅子都是人骨做成。他想娶美麗的干干小姐為妻。干干不同意, 禿禿大王便把她父母還有弟弟抓了起來。最后人民忍受不了他的殘暴, 一起沖進禿禿宮把他打跑了。這篇童話用極其夸張的手法描述了一個荒淫又貪婪的剝削者形象。描述禿禿大王丑陋的外貌“只有三尺高, 腦頂上光溜溜的, 一根頭發也沒有。眼睛是紅的, 臉上還長著綠毛, 原來他臉上發了霉。耳朵附近還生出了幾個小菌子。”還大量描述他的丑陋行為?!抖d禿大王》反映了殘暴的統治者和下層勞動人民之間尖銳的矛盾, 丑陋、殘酷和血腥的禿禿宮則是當時黑暗社會的一個縮影。作者還表達了懲惡揚善的愿望———人民打倒了禿禿大王。

作者張天翼是左聯的成員之一, 所以他的作品有鮮明的階級斗爭的意味。雖然兒童是難以理解復雜的階級概念的, 卻依然可以從他的作品里感受到兩類人的對立, 感受到某些統治者的殘暴和人民的痛苦。我們不難從張天翼的作品里歸納出這樣的兒童觀:兒童應該直面社會現實, 應該了解并參與革命斗爭。至于兒童的心理特征則被忽視了。毫無疑問, 這篇作品所流露出的兒童觀是符合當時社會主流意識的。并且這種意識一直影響到五六十年代建國初期。

三、五六十年代“教育兒童的文學”

新中國成立以后, 兒童文學的創作進入了空前繁榮的局面, 涌現出大量優秀童話作品, 例如《“沒頭腦”和“不高興”》, 這篇童話后來還被拍成了動畫片, 深受兒童喜愛?!?ldquo;沒頭腦”和“不高興”》講述了兩個孩子的故事, 一個做事粗心大意, 綽號叫“沒頭腦”, 另外一個干什么都愛說“不高興”。有一天老神仙滿足了他們的愿望, “沒頭腦”當上了建筑師, 而“不高興”成為了一個演員。“沒頭腦”在當上建筑師后設計了一幢很高卻沒有電梯的大樓。而“不高興”在舞臺上扮演“武松打虎”中的老虎時因為不高興被武松打死而鬧了大笑話。兩個小孩子最后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篇童話流露出濃郁的教育氣息。這是一種“教育中心”的兒童觀:童話可以充當鏡子, 讓孩子們在閱讀童話時感受到自己身上的缺點, 改正缺點后還是好孩子。童話是教育的工具。這種教育的痕跡在同時期的其他作品中屢見不鮮, 童話作者們總是在作品中樹立一個有缺陷的形象, 然后引導人物改正錯誤, 或者樹立一個完美的兒童形象, 充當兒童的榜樣。由此可見, 這一時期的兒童觀仍然不是以兒童為中心, 社會關注的重點也不是兒童需要什么樣的童話, 而是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兒童。

四、改革開放新時期:回歸兒童性

童話創作經過文化大革命十年長久的沉寂, 在改革開放以后終于又重新活躍起來。越來越多的作者開始挖掘童話本身的審美價值, 娛樂價值, 關注兒童的心理特征和生長特征。鄭淵潔是新時期一位頗有影響力的童話作家。本文將以他的童話《馴兔記》為例剖析新時期的兒童觀。

《馴兔記》的主人公皮皮魯善良有個性, 不愛受拘束。他的雙胞胎妹妹魯西西則是一個標準的乖孩子。他和妹妹同一天進入小學學習, 皮皮魯因為不符合傳統乖孩子的形象, 不被家長和老師喜歡。皮皮魯發現學校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們變成聽話的、膽小的兔子。他堅決不變兔子, 后來皮皮魯發現自己的班主任有一個癱瘓的兒子卻沒有時間照顧他, 皮皮魯很感動, 于是訂購了一套表演用的兔子裝, 出現在家長和老師的面前……童話里出現了皮皮魯和魯西西這兩種不同的兒童形象, 一類是大人們眼里的壞孩子, 另一類則代表著成績好, 聽話的乖孩子。在過去很多文學作品里, 壞孩子是應該被感化被教育的。但是皮皮魯的身上卻有純真、善良的特點。作者抓住了他的閃光點, 我們便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小男孩的形象。顛覆了以往那種“乖孩子才是好孩子”的觀點, 并且道出了這類孩子不被大人理解的苦悶。同時, 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質疑那種一味要求孩子聽話, 按大人所設定的方向前進的教育模式。

這篇童話道出了這樣的兒童觀: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 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這樣的兒童觀是一個極大的飛躍。它不再影射政治, 不再揭露社會丑陋, 回歸文學的本性, 將注意力轉移到家庭生活, 校園上來, 同時摒棄赤裸裸的說教, 深入兒童的內心, 發現兒童身上的閃光點, 滿足兒童審美和娛樂的需要。

五、結束語

兒童童話范文第2篇

以蓮都區幼兒園、小學兒童及其家長為調查對象。兒童問卷共分發120份,成人問卷共分發30份,成人訪談共30份。分發兒童問卷以低、中段學生為主,幼兒園與高段學生為輔,男女人數平均分配?;厥沼行柧?3份,其中男有43份,女有50份 ;幼兒園5份、低段 :41份、中段37份 ,高段 :10份。成人問卷回收問卷100%,有效共30份。成人訪談共30份,完成30份。通過問卷、訪談等方法對童話的負面影響進行調查研究,初步總結童話對兒童的負面影響。根據調查所得及查閱資料所得提出避免童話對兒童負面影響的策略, 完成研究報告,引起家長、教師甚至童話作家的重視,減輕童話對兒童的負面影響。減少童話對兒童的負面影響可以說是本次研究的最終目的。

二、研究結果

通過此次對5~14歲兒童的問卷調查, 我們小組發現童話對兒童產生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兒童產生愛情觀偏頗。(2)兒童遇到困難易依賴虛幻或他人。 (3)兒童易產生愛慕虛榮之心。 (4)造成兒童現實和虛幻的界限模糊。(5)兒童對生命的輕視。另外根據調查發現 ,兒童對童話的閱讀與兒童產生暴力傾向及思維定勢無顯著關系。

根據對家長的訪談, 我們發現現階段較受兒童喜愛的童話及家長認為童話存在的負面影響, 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愛情觀的錯置 ; (2) 好人美麗的思維定勢 ; (3) 結構單一造成思維定勢;(4)暴力血腥對兒童性格的影響;(5)情節曲折,造成情緒起伏較大;(6)繼母形象影響重組家庭的和諧;(7)無處不在的宗教滲透。

三、策略及建議

(一 )撰寫童話

1.暴力血腥盡量避免

影響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因素、社會環境兩大因素。社會環境又可分為社會生活條件、教育、個體的社會實踐和個人主觀能動性三方面因素。閱讀童話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屬于社會環境里的個體的社會實踐和個人主觀能動性。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童話中的暴力血腥現象已經引起了家長的關注。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讀童話時,有意識地把過分血腥的部分自動忽略, 而有選擇性地朗讀積極向上的內容。這表明,暴力血腥在童話中應該盡量避免。那么童話創作者在創作童話時,應該注意,選取童話的內容和角度應該多樣化,積極向上,避免暴力血腥和黑暗。

2.格式靈活避免思維定式

傳統童話中普遍采用三段式的童話創作寫法, 這個寫法過于僵化,并且形式單一,形成思維定勢。作家在撰寫童話時,應該采用多種撰寫模式,并且可以適當加入現代元素,跟上時代潮流。以保證童話的靈活多樣,吸引讀者目光。

3.情節曲折適當減少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心理健康是強化智力活動,促進智力發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心理健康是優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孩子的思想較單一,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判斷對錯。童話情節過分曲折多變,不利于孩子正確理解童話的內容,只關注曲折的情節,有時甚至會受驚嚇做噩夢,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是童話里曲折的情節導致的。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對兒童心理的影響十分明顯?,F在的家長都很忙,他們并沒有那么多時間給孩子讀童話。多數時間還是讓孩子自己看童話書。因此作家在撰寫童話時應該盡量減少曲折情節,讓童話故事簡單一點。

4.塑 造多種人物

任何性格特征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諸多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在閱讀童話時,筆者發現,多數童話內容都很相似,人物的性格也很像。這其實是不利于孩子發展的。孩子在閱讀童話后,會比較了解童話中普遍的人物性格,而忽略其他人物的性格。而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人物是多樣化的,性格千奇百怪。因此進行童話創作時,多篇里的童話人物塑造應該避免人物的單一性。

傳統童話中,繼母的形象多數是惡毒的、丑陋的。然而,這與現實生活并不相符?,F代社會,離婚率逐年上漲。繼母、繼父并不罕見。為了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孩子更好地與繼母、繼父相處,應該從小進行正確教育。傳統童話中惡毒丑陋的繼母形象會給孩子留下繼母都是壞的、都是丑陋的印象。因此,撰寫童話時,可以將繼母形象多元化,既有好的、美麗的,又有壞的、丑陋的。

(二 )閱讀引導

1.愛情觀方面的引導

弗洛伊德認為童話就是兒童的夢, 童話故事敘述了在現實情況下不能產生在意識中的內容。由于兒童無法進行抽象思維,又缺乏控制力,就會被自己各種各樣的情緒,如焦慮、恐懼、愿望及愛與恨等壓倒。較多童話都涉及愛情,甚至愛情有時會有所偏頗,以至于因此改變他們長大后的擇偶觀,對人一生的發展道路發生比較嚴重的影響。寧愿選擇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笑的愛情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童年時期的不正確愛情觀的滲透。當兒童閱讀到童話時,家長應該引導以求兒童正確愛情觀的樹立。如閱讀童話故事《白雪公主》時,可以告訴女童,你是公主,你一定會遇到你的王子。你的王子不一定是最富有的、最有權的,但是他會是一個全心全意對你好的人。

2.暴力血腥方面的引導

在幼兒階段和小學低、中年級階段,由于兒童的無意記憶占主導,思維發展不完全,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年齡相對較小的兒童由于情緒很不穩定,容易受童話情景的感染與熏陶,容易把自己代入童話中。因此在閱讀帶有暴力血腥色彩的童話后, 更易導致兒童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產生矛盾時發生過激行為。同時,兒童更易在夢中顯現出童話中的血腥暴力的場景,不利于兒童心理和身體健康發展。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中阿里巴巴的哥哥由于偷竊被強盜殘忍殺掉并且將尸體懸掛于洞口。當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程度選擇性地問孩子:偷盜對嗎? 強盜那么做對嗎? 如果有人偷走你最喜歡的東西,你會怎么辦? 在孩子回答之后,告訴他們,傷害他人是犯罪行為,我們不可以因為失去心愛之物就傷害他人。家長也需要告訴兒童,寬恕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恕。

3.繼母形象方面的引導

傳統經典童話往往為了達到說教效果采取面具式刻畫人物,人物性格單一。絕大多數的童話都將后母刻畫成邪惡的代表,潛移默化地在向兒童傳遞后母都是壞人這一消極信息。對于處在幼兒階段及小學階段的兒童而言,由于他們思維、心理發展的不完整和對童話的深信不疑,容易導致兒童潛意識里 形成“繼母 是壞人”這 一概念 ,使兒童形 成思維定勢。 在閱讀到《灰姑娘》中的繼母形象時,家長可以告訴兒童,童話中的繼母是壞的,但不代表所有后母都是壞的。如果是重組家庭,則繼母更應該通過行動告訴兒童,繼母不一定是惡毒的。

4.虛擬神物方面的引導

兒童在認知和心理方面發展得不完善, 他們的想象會與現實脫節,存在較多幻想成分。由于兒童的想法比較單純,對于童話中天馬行空的畫面沒有分辨能力, 容易將幻想帶到現實中,以至于分辨不清現實與幻想。如童話中經常出現阿拉丁神燈等神物幫助主人公實現各種愿望。許多兒童因此總寄希望于虛擬神物, 希望某一天會有巫婆神燈之類的神物幫助自己實現愿望。在這方面,家長應該在兒童讀完這方面童話后,告訴兒童,最能夠依靠的就是自己,神物是不存在的。與其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神物上還不如依靠自己, 以此激勵兒童學會獨立自主。

5.擬人化方面的引導

皮亞杰將0~15歲少年兒 童的心理 發展階段 分為四個 。處于前運思階段的兒童具有泛靈論、自我中心、思維不可逆等特點[1]。這個階段的兒童極易把“死物”生命化,甚至會跟“死物”對話 , 在這個時期閱讀擬人化的童話 , 是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的。同時擬人化是童話故事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促進兒童對童話故事的喜愛,讓兒童富有童真,對兒童的發展具有必要作用。但過了這個階段的許多兒童仍傾向于對玩具說話, 愿意把心里話一股腦告訴玩偶卻不愿和他人交流。那么此時家長就應該走近孩子,使孩子信任自己,慢慢愿意把傾訴對象換成家長,這樣才有利于兒童表達、交流能力發展。

6.針對思維定勢的引導

思維定勢是按照積累的思維活動經驗, 在反復使用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維路線、方式、程序、模式。在科技日益進步的今天, 提倡各種創新的社會需要的不是定勢思維,而是活躍的思維。童話有眾多固定模式,如王子和公主最后都會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青蛙王子》中,即使公主是個不守信的人,但最后還是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在有形無形中使兒童的思維形成定勢。在遇到有固定模式的童話故事情節時,家長應該通過提問發散兒童思維,讓他們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問題。

7.價值觀的引導

兒童道德情感在逐漸發展豐富。從皮亞杰的道德認知發展的三個階段特點可知,兒童的道德判斷標準在變化,從不能判斷到受自己主觀價值標準支配,兒童的道德情感在發展,兒童的價值觀在這期間形成[2]。在這一階段,兒童還是看了許多童話, 童話中一些元素如灰姑娘的故事會讓許多女童期望成為灰姑娘以至于價值觀出現偏頗,具體表現為愛慕虛榮等。這時家長就應該告訴兒童為了享受、為了面子消費一些不是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物是不正確的行為。當然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示范作用尤為重要,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兒童童話范文第3篇

一、幼師生兒童文學教學中的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的幻想啟發

幻想是童話的翅膀, 這種幻想不僅表現在整個奇異優美的故事里, 而且表現在童話人物的語言、行動上。幼師生必須引導幼兒感受優秀童話作品奇妙的幻想, 大膽想象, 充分感受童話的神奇魅力。但是, 目前的幼師生教育中往往注重對文本語言、思想上的文本解讀, 停留在傳統的童話教學模式中, 缺乏對學生童心的激發, 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童話文學的魅力。因此, 很多優秀童話中充滿神奇想象的閃光點被忽視了, 寶貴的黃金反而被深深地埋藏了起來。

(二) 課堂教學缺乏情境的創設

兒童文學是傳遞美的文學, 然而, 童話的這種獨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和審美教育功能, 是以兒童感興趣, 樂于接受, 并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打動為前提條件的。因此, 兒童的課堂教學需要一個美的情境, 這份情境需要教師為他們悉心打造。正因為如此, 幼師生的童話教學要注重兒童文學情境創設能力的培養。但是, 目前中職院校兒童文學教學中, 情境的創設能力培養常常被忽視。例如, 《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憐”的小女孩, 《丑小鴨》中的“丑”小鴨和“美麗”的天鵝等, 幼兒對這些詞語還是缺乏深入的感悟和了解, 這就要求幼師生思考“在課堂上, 如何設置情境增強兒童對這些詞語的理解”這樣的問題, 通過師生共同評議, 形成思想上的共鳴。但是, 很多中職院校的兒童文學教學課堂上, 教師還是以傳統的詞匯教學理解為主, 將童話教學等同于高等學校的語文教學, 使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情境創設能力的培養成為空談。

(三) 課堂教學缺乏特色

無論是什么內容的課堂教學, 富有個性、生機勃勃、能積極激發思考的課堂教學常常是受到學生歡迎的, 適應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充滿奇思妙想的童話課堂教學更是如此。童話教學必須要有特色, 一方面凸顯童話的特色, 讓幼師生感受到童話文學對幼兒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 要在教學中凸顯教師的教學特色, 以教學藝術來吸引幼師生投入童話學習活動之中。但是, 在中職院校中, 大多數兒童文學教師都是由語文老師代替, 甚至由其他科目教師代替, 缺少對童話這種文體的個性解讀, 常常只是按照教參指引進行按部就班的教學, 與其他體裁無區分對待, 教育過程也相對比較簡單, 使課堂缺少生機與活力。

因此, 在幼師生童話教學課堂上, 教師應拋開傳統的教學理念, 著眼于童話的文體特征、兒童的心理特點, 靈活運用課堂教學策略開展教學。

二、幼師生兒童文學教學中的童話教學策略

(一) 展開幻想教學

在教學中, 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堂幻想教學。首先, 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童話故事本身濃烈的幻想氛圍和超越時空制約、亦虛亦實、亦幻猶真的境界。教師應精心設計教案, 采用豐富多樣的課堂形式, 讓學生充分體會童話故事奇思妙想的特點,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拓展他們的想象空間, 感受童話的魅力。其次, 教師應多方位設置情境, 以小組合作、模擬教學等形式, 開展換位思考活動, 激發學生思維風暴, 鼓勵學生大膽設想:自己如果是幼兒會怎樣理解這個童話?自己是幼兒將希望看到怎樣的童話故事展現形式?自己在幼兒階段對教師講的哪些童話印象最深?當時, 教師是用怎樣的形式來講授的?轉換角度對這些早已耳熟能詳的童話重新進行審視。再次, 提供給幼師生兒童的真實反映。教師應經常以見習、實習等形式帶領學生走近幼兒, 提供給幼師生更多真實的“幼兒反應”, 但是教學過程中實習的機會有限, 因此教師就要利用自己長期積累的相關資料來開展教學, 比如幼兒的認知習慣和特點、幼兒思考的模式等等, 這些都可以由教師在平時的日積月累中逐漸習得, 成為教學中的寶貴材料。

(二) 形成趣味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盡可能保持趣味性, 這樣能夠激發幼師生的學習興趣, 也能夠將教學模式傳遞到幼師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常用的具體策略有:第一, 采用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幽默是教師智慧、學識、機敏、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 也是構成優秀教師的一個要素。教師幽默開朗的語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感受到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第二, 開展幼師班的童話游戲活動。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 增強童話學習的趣味性。例如, 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時, 教師可以設計游戲內容:請同學們不用童話故事中的方法, 想出其他方法來喝到水。這時各個小組都紛紛討論解決問題, 這種游戲會給幼師生啟發, 讓幼師生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能夠感受到激發幼兒創造力的重要性。第三, 利用多媒體創設趣味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 豐富幼師生的學習生活, 增強對經典童話作品的感受性。例如, 在教學《白雪公主》的相關內容后, 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播放了《白雪公主》的各個不同版本, 激發學生思考各個國家、各位導演對同一個童話內容的不同演繹, 從而產生對同一作品的多維度理解。

(三) 多種教學方法的配合使用

在童話教學課堂上, 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訓練幼師生的童話解讀能力。具體策略包括:第一, 開展復述教學。童話故事的復述能夠讓幼兒更為真實地感受到童話的魅力。因此, 教師要訓練幼師生講故事的復述能力, 要求幼師生將童話故事演繹得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同時, 要求學生肢體語言的并用。童話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分批讓學生有上臺進行復述童話故事的機會, 并集體評議, 提升學生的復述能力。第二, 進行表演教學。幼師生必須具備表演能力, 童話故事內容精彩, 情節明顯, 完全可以編排成課本劇, 讓幼師生來演繹。具體的實施要讓幼師生分小組進行排練, 然后再進行分組表演。例如, 在教學課文《小壁虎借尾巴》時, 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編課本劇, 然后自己制作道具, 完成尾巴長出來的變化展現, 讓課本劇變得有趣。第三, 延伸閱讀, 完成閱讀筆記。要鼓勵幼師生大量閱讀童話, 通過開展故事大會的形式來展現自己的閱讀量。同時, 要求學生記錄閱讀筆記, 并通過開展優秀“讀書筆記”評選活動鼓勵學生進行經常的記錄活動。

綜上所述, 幼師生兒童文學中的童話教學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形成幻想教育, 開展多種教學方式, 創設有趣的情境, 讓幼師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童話的魅力, 并能夠在幼教事業中能夠傳遞這種魅力。

摘要:作為兒童文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文體, 童話教學在中職學校的兒童文學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童話教學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形成幻想教育, 開展多種教學方式, 創設有趣的情境, 讓幼師生真正地感受到童話的魅力, 并能夠在幼教事業中傳遞這種魅力。分析了幼師生兒童文學教學中的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幼師生,童話教學,問題,策略

參考文獻

[1]韋宏.童話教學藝術簡議[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12 (3) .

兒童童話范文第4篇

童話,《辭?!肥沁@樣定義的: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童話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熏陶。一般故事情節神奇曲折,生動淺顯,對自然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能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童話最初以口耳相傳的方式世代相傳,是傳統口述民間故事的一部分,因此,童話的歷史難以考證。最早以文字形式流傳的童話故事出現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自此之后,童話故事開始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我國童話的創作出現于“五四”前后,茅盾的《尋快樂》堪稱是童話創作的雛形,葉圣陶的《稻草人》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童話。

童話有不同的分類方式。為了便于教學,按照“表現方法”這一維度,我們將童話分為擬人體童話、超人體童話、常人體童話三種類型。這三者并非截然分開,有時互有聯系,也就是說,在一篇童話中,可能既有常人體表現方法,也有擬人體表現方法。

擬人體童話是童話故事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是寫動物、植物或其他無生命物質人格化以后的思想、行動,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新奇、美妙的故事。在這類童話中,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等等,都不僅有生命,而且有思想感情,它們像人一樣會思考、行動,有情有義?!赌九计嬗鲇洝繁还J為擬人體童話的代表之作。

在常人體童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看起來與常人無異,但其性格、行為、遭遇都極度夸張,往往具有某種諷刺性和象征性,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裝》。

超人體童話所描寫的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動,主人公常表現為神魔仙妖、巨人侏儒之類,他們大都有變幻莫測的魔法和種種不平凡的技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園》。

童話的基本特征是幻想,而且是最豐富、最自由的幻想,因而童話是激發兒童想象力的最好文學樣式?!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碧幱谛W階段的學生因為認知能力和知識經驗的不足,很難對一些千奇百怪的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要解開這些疑團,唯有借助想象。跟成年人相比,兒童更喜歡想象,在某種程度上更富創造性。童話把現實中復雜的問題單純化、深奧的問題淺顯化、嚴肅的問題輕松化,讓一些抽象的道理和道德觀念自然地潛入兒童的思想之中;童話有完美的大結局,能夠增強兒童的信心,激發兒童對現實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對兒童認識世界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引導作用。教學中,善于利用童話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意義非凡。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說“:童話者,原人之文學,亦即兒童之文學,以個體發生與系統發生同序,故二者,感情趣味約略相同。且順應自然,助長發達,使各期之兒童得保其自然之本相,按程而進,正蒙養之最要義也?!?/p>

童話教學無疑給孩子們的讀寫提供了一根特別受用的拐杖。結合童話這一文體的特點,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通過傾聽感悟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夠“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边@就是說,兒童的閱讀活動與語言習得不可分開,童話故事在兒童語言世界的構建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烏鴉喝水》一文,讓學生課上先聽聽這個故事,在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教學中創設情境,指導學生借助講故事這一策略感悟故事內容、體味語言之美。又如《公雞的臉紅了》這篇童話,還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聽故事,邊聽邊想:這個故事講了哪幾種小動物?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這個過程,主要是訓練學生對語言的聽辨能力和概括能力,養成邊聽邊思考的良好習慣。這樣日積月累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滲透,對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表達能力的提高以及形象思維和系統邏輯思維的形成非常有益。

再者,童話中對話比較多,活潑有趣的對話塑造出許多性格迥異、栩栩如生的童話形象。讓學生反復去聽,反復去感受,有利于訓練他們對人物形象的認知能力。如,在《狼和小羊》一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緊緊扣住“找碴兒”這一主線,抓住人物對話讓學生反復讀、聽,并讓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中誰找誰的碴兒?一共找了幾次碴兒?找的什么碴兒?學生在聽記的過程中不但把握了童話的角色形象,而且感悟了童話的故事情節。

二、利用情境學習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彼?童話教學需要我們把讀童話和學習語言文字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安徒生《海的女兒》所描寫的美輪美奐的海底宮殿,“樹上的果子亮得像黃金,花朵開得像焚燒著的火。地上是最細的沙子,但藍得像硫磺發出的火焰。在那兒,處處閃著一種奇異的藍色光彩。當海是非常沉靜的時候,你可以瞥見太陽,它像一朵紫色的花,從它的花萼里射出各種顏色的光”。這些奇妙的美景向學生展示了一個色彩瑰麗、美妙迷人的海底世界,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佳作。所以,教師可以在音樂中一邊創設情境深情講述,一邊讓學生閉眼想象,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這一話題,將文字與幻想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言,實現發展語言的教學目的。

再如,《奧菲利婭的影子劇院》有一處描寫了奧菲利婭與“死神”相遇的情節,教師采用“欲揚先抑”的策略,把落腳點放在了對故事前情的探討交流中:

師:過了一段時間,奧菲利婭小姐攢夠了一些錢,買了一輛舊的小汽車。從此奧菲利婭小姐便開始周游世界,她的影子們一直跟著。說到這里,這個故事本該結束了,你們認為呢?故事的確沒有結束。猜猜看,接下來會發生些什么?

學生在猜想交流中逐步明晰童話故事的魅力和核心之處就是想別人所想不到的事情,構思別人猜不出的情節,這才是與眾不同、情節曲折離奇的童話。這樣的設計,既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想象交流中加深了對童話特點的認識,這一文學體驗本身就是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自我、體驗情感、展現思維的過程。

三、角色表演記住語言

童話故事富有情趣。教學童話時適當安排表演,對學生張揚個性、感悟文本有著很好的效果。如《去年的樹》這篇童話,篇幅不長,文章省略了很多樹與鳥兒的心理活動,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也使文章的情感表現得更有張力。那么,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相關情境。如,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卻沒有見到老朋友樹時,他會想些什么?鳥兒在尋找朋友樹時會想些什么?鳥兒盯著燈火看,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結合這些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去想象,去表演,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也能使學生對樹與鳥兒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再如,《我的幸運一天》這篇童話寫了小豬智斗狐貍的故事,對于狐貍給小豬洗澡這一部分,教師可以借助形象生動的圖片,充分發揮其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這樣,學生們有圖可依,有話可說,自然興趣盎然,爭相描繪。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可及時引導學生把話說通順,說完整,并通過“演一演“的方式,使學生在表演中將本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口頭語言,增強表達的形象性與感染力。

四、讀寫結合運用語言

童話閱讀與童話寫作有機結合是彰顯小學童話教育價值的體現。比如科學童話《小壁虎借尾巴》,講的是小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學生通過閱讀其他科普書籍就會知道,具有再生功能的動物還有很多。如,鯊魚的牙齒可以反復生長,蚯蚓具有“克隆”自己的本領,娃娃魚的四肢斷了還可以再生,水蛭、蜥蜴、海星也都具有再生功能……學生只要換一個角色,仿一仿對話,一篇新的科學童話就會誕生。還有《狐貍和烏鴉》一文,描寫狐貍的句子有“眼珠一轉、賠著笑臉、搖搖尾巴”等,這些詞語將狐貍的狡猾表現得活靈活現。教師在帶領學生體會這些詞語妙用的同時,不妨讓學生參考例文寫一段烏鴉失去肉以后的心理活動,通過語言的模仿和拓展,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

兒童童話范文第5篇

(一) 訓練的主要途徑

1.欣賞經典片斷,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有較好的欣賞能力, 是童話創作的根本。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應該從欣賞課入手。欣賞課的形式多種多樣, 可以挑選佳作集體欣賞, 也可以讓學生選擇各自喜愛的佳作獨自欣賞, 還可以是幾個志趣相投的同學組成小組,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另外, 學生放學、放假時也可以利用在家空閑時間, 在父母的指導下閱讀和欣賞童話。

進行集體欣賞時, 教師一定要事先找到這本書中最吸引人的那部分內容。如芬蘭作家托芙·揚松的作品《魔法師的帽子》是受學生歡迎的童話之一。童話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奇特的世界:“它慢慢地從帽子里一扭一扭地長出來, 爬到地板上。卷須與嫩芽一路爬上墻, 繞著窗簾和百葉窗爬, 鉆過裂縫、空調和鑰匙孔。在潮濕的空氣中, 花朵開放了, 果子成熟了, 大片的嫩葉鋪滿了樓梯, 一路向桌子腿、椅子腿和柜子腿之間推進, 從肢型吊燈上垂了下來。”“她小心的拉開床邊鮮花織成的簾子。”“樓梯口成了小樹林, 客廳成了大樹林。”這個奇異的世界無疑是作者要給予小讀者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欣賞課上, 教師可讓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象, 說說現在出現在腦海中的那個奇異的家居森林。這樣的世界在兒童眼中是無比新奇的, 能盡快閱讀這本書就成了他們最大的愿望。

2.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說和寫。說童話故事應該從低年級學生抓起, 既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也順應了他們心理發展的需要。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一些內容有趣、情節簡單、結構完整的童話講給家人聽, 然后在課堂上講給同學聽。說童話不能只要那些口齒伶俐的孩子說, 而應該讓其他學生都能說, 人人都有機會得到鍛煉。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不比中、高年級的學生差, 但他們的文字表達能力顯然是有局限的。因此, 指導低年級學生說童話故事, 應以口頭表達為主。因為表達起來沒有文字的障礙, 所以他們興趣更濃。反過來又因為口頭表達的成功, 更能激發他們對文字表達的愿望及興趣。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 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1) 先講故事再看動畫, 最后講故事。有些故事, 孩子們聽完以后印象不是很深。課下就搜集一些比較經典的童話故事以及相關的資料, 播放給孩子們看。學生通過看這個動畫片, 容易記住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 有助于他們流利地講出故事來。

(2) 看動畫講故事。通過觀看動畫, 引導學生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出畫面內容, 培養學生的即興講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傾聽習慣。

(3) 每天請一位學生講故事。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 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說話表現的機會。對那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同學, 教師更要創造機會讓他 (她) 們表現, 并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表揚

(4) 小組合作編故事。充分發揮集體優勢, 互相啟發, 互相補充, 合作編說故事, 共同進步。

(二) 訓練的切入點

特級教師李吉林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一般是憑借閱讀教材進行。的確, 利用閱讀教材進行想象說寫是一條較好的途徑。

1.擴展性想象說寫。按照接受美學的觀點, 文學作品所使用的是描述性語言。作者在敘述和描寫中, 必然會留下許多“不確定性”和“空白”, 有的只一筆帶過, 這就給學生提供了想象和創造的空間。如《狐貍與葡萄》中, 狐貍媽媽筋疲力盡地從幾座大山之外銜回來一串葡萄。剛到家門口, 遠處傳來獵狗的叫聲, 小狐貍在媽媽的催喊聲中出逃。文中并沒有對狐貍媽媽的下落作交待。幾年后, 小狐貍回到原來的家中, 吃到了甜津津的葡萄。筆者便讓學生動腦筋續寫《狐貍媽媽之死》, 填補了文章的空白。經常讓學生進行類似的訓練, 不僅有助于加深他們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有助于他們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更有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2.推測性想象說寫。推測性想象指的是在故事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推測填補可能產生的新結局, 通俗地說就是給故事加新的結尾。進行這樣的作文練習, 可以使學生從別人的想象結果中受到啟發, 拓寬自己的思路。為了尋求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結局, 學生的思維就會趨于變通、獨特, 這時新奇的設想就會出現。

(三) 訓練的注意點

1.訓練時注意先嘗試再指導。一般的作文教學都是指導在先, 練寫在后。筆者也曾用這種方法在班中教學, 但卻發現存在的弊端不少, 尤其是在讓學生想象練筆中, 學生模仿性極強, 易受暗示。有時候, 老師剛給他們說了個例子, 他們就原樣的照搬過來, 交上來的“大作”千篇一律, 大同小異, 而自我感覺又十分良好, 這怎么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于是筆者一改這種常規教學, 拿到一幅圖或一個話題, 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說寫, 只在他們思路受阻、無從想象的時候進行點撥。所謂“點撥”, 就是點到為止, 提示學生該從哪些地方展開想象, 怎樣展開, 為他們撥開云霧見天日, 而不是把答案告訴他們, 把自己的想象強加于學生。

2.求具體生動, 培養想象的豐富性。低年級學生在一開始進行說寫訓練時, 由于教師和教材都有意識地把訓練重點放在句子的完整性上, 只求句子成分齊全, 滿足于句意通順, 這是不利于學生想象力培養的。實踐證明, 引導學生將句子寫具體、生動, 能夠激發他們的想象, 學生想的側重點不一樣, 所用的詞也不一樣。如“天上的云千姿百態”, 在把此句寫具體的過程中, 學生多是圍繞云的姿態來寫, 想到了老虎、棉花、冬瓜等。教師引導孩子再次想象時, 可以從動物的個性特點去考慮, 如兇猛的老虎、溫柔的綿羊等??梢宰寣W生想象這些動物具體的動作, 如“一頭兇猛的老虎在追趕一只溫柔的小綿羊”, 也可通過聯想把天邊的云比作“海邊的沙灘”。通過多種修辭手法, 就能把句子寫得更加優美。

兒童童話范文第6篇

童話既是作者美好幻想的產物, 又是美的結晶, 構成這么美的重要因素首先是語言。

一、童話的語言美表現在富有韻律美、音樂美

童話是專為兒童創作的, 作者從兒童的心理特征、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出發, 常用疊音, 使之音節勻稱、和諧, 節奏整齊、明快, 富有音韻和音樂美感。 在諷刺童話里, 作者常常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調和漫畫式的夸張、擬人的手法進行無情的揭露或善意的批評。 如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丑小鴨》, 在語言上就富有這個特色。 民間諺語、警言歇后語等常常應用于童話中, 讀起來流暢、悅耳、朗朗上口, 這些優美的、富有詩意的語言為兒童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背誦, 使學生從中學習生動、活潑、優美、規范的書面語, 由于童話語言富有韻律美、節奏感強, 更有利于兒童記誦, 除朗讀、背誦外, 還可以通過復述課文加深印象, 鞏固知識。

二、童話的語言美又表現在有豐富而強烈的色彩美感

一位童話作家說:“童話是人生白紙上的第一滴墨水, 滴上去就渲染開了, 是什么顏色就是什么顏色。 ”兒童對色彩的反應特別強烈, 因為色彩能引起他們的形象思維, 作者常借助富有色彩的語言創造出一幅幅鮮艷奪目、 五彩繽紛的優美畫面。 所以, 無論是從學習文學的角度看還是從育人的角度看, 指導學生讀者童話色彩分析, 都勢在必行。 例如《小蝌蚪找媽媽》中一段:“小蝌蚪游呀游, 過了幾天, 尾巴變短了。 他們游到荷花旁邊, 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 披著碧綠的衣裳, 露著雪白的肚皮, 鼓著一對大眼睛, 正在捉小飛蟲。 小蝌蚪游過去叫:‘媽媽, 媽媽! ’青蛙媽媽低頭一看, 笑著說:‘好孩子, 你們已經是青蛙了, 快跳上來吧! ’”這里, 清清的池水, 黑身子、大腦袋的小蝌蚪, 圓盤式似的綠荷葉, 清新淡雅的白荷花, 披著碧綠衣裳、露出雪白肚皮、鼓著大眼睛的青蛙構成了一幅色彩明朗、歡快、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畫面。 兒童透過這些語言, 生發開去, 引出一連串豐富的想象, 腦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一幅幅多層次、多色彩、多內容的生動畫面。 學生想象力豐富了, 進而在飛揚的想象中產生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理解力隨之增強了, 同時又促進了朗讀、復述能力的提高。 朗讀和復述使兒童從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 做到發于音, 動于情, 凈于心。實踐證明, 能收到特有的教育效果。

三、童話的語言美, 還表現在極強的動感美

許多兒童都喜歡使用富有動感的語言, 尤其是對人類的語言描繪及聲音、動作的摹狀。 這些語言特點很符合兒童的好動心理, 有利于兒童的動作表演。 “演童話”可以為學生提供無限廣闊的思維、想象和創造的空間, 如學生學習童話后, 可以抓住《狐貍和烏鴉》中狐貍的狡猾語調, 《狼和小羊》中大灰狼的兇狠等, 嘗試讓學生“說一說”、“演一演”。 表演有助于兒童對文中字、詞、句的理解, 更好地掌握人物個性;表演有利于發揮和增長兒童的個性特長, 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表演能更直觀、更充分、更生動、更形象地再現童話故事, 把知識性、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 如通過“說一說”和“演一演”很多膾炙人口的童話, 在兒童心中都印象深刻、難于忘懷, 這樣學生樂學愛學, 教學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四、童話的語言不僅美麗而且簡潔凝練

新課標指出, 閱讀應有所感悟和思考。 童話的語言繼承和發揚了民間文學語言的創作方法, 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物都只是抓住特點, 粗淺勾勒, 寥寥數筆, 傳神凝練, 其余部分則留有許多空白給小讀者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因此它又是進行作文訓練的好教材。 小學生生活經驗不足, 知識面不廣, 他們的想象力受到限制。 尤其是低年級的兒童, 他們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性的, 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 弄清故事的主人公、線索、情節、主題思想。 我們可借助童話對兒童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作文訓練, 如擴寫、續寫或改寫等。 如《會搖尾巴的狼》這篇童話的末尾這樣寫道:老山羊輕蔑地看了狼一眼, 說:“你不會活多久了, 獵人會來收拾你的。 ”說完就走了。 此時兒童已進入童話意境, 狼最終結局怎樣? 是逃走呢? 還是被獵人收拾了? 這當然成了我們關心的問題。 教學時可借此順水推舟, 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象, 把故事內容繼續寫下去。 他們的想象有了依托, 思路就如脫韁的駿馬奔騰千里, 就有話可說, 有話可寫。 平時應多進行此類型的訓練, 兒童的思維就能活躍起來, 智力就能得到啟迪和發展, 作文能力就會得到不斷提高。

上一篇:電工電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范文下一篇:外貿實習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