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網絡道德教育工作計劃范文

2023-09-22

網絡道德教育工作計劃范文第1篇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1. 學生們的信仰迷茫, 價值觀混亂。

隨著網絡信息的開放, 高職院校的學生們越來越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對共產主義信仰變得迷茫和不堅定起來, 為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主要表現為三點:第一, 社會上的負面信息導致對信仰的質疑, 唯利主義與拜金主義的盛行讓學生找不到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第二, 信仰本身的約束力的下降, 讓學生不再堅守信仰, 也就是我們現在最為普遍的信仰缺失的現象;第三, 教育者自身信仰不堅定, 不能做到言行如一, 導致學生對信仰的迷茫。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教育者的言傳身教, 當教育工作者自身信仰迷?;蛘卟粓远ǖ臅r候, 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政教育。因此, 在網絡信息公開化的今天, 必須加強學生信仰的教育, 讓學生有堅定的信仰才可以在思政教育上取得好的成績。

2. 來自信息網絡化的新挑戰。

網絡公開化和開放化, 在給思想教育帶來更開放的空間、更豐富的教育內容的同時, 也帶來了不健康信息的傳播, 給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帶來了更多的隱患。第一, 網絡信息化以及信息的開放性導致信息控制困難, 學生接收的信息也很難過濾和把握;第二, 網絡上流傳的黃色文化、暴力文化也成為學生思政教育的隱患;第三, 網絡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徑和平臺, 讓學生的主體意識更為突出, 少于現實社會的交流, 久而久之產生心理交流障礙。

網絡的發展對傳統思政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這種挑戰不僅僅來自于教育形式上的, 更是信息公開化后對學生思想、信仰、行為的沖擊。

二、實現網絡平臺下的思政教育

網絡在給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帶來沖擊的同時, 也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平臺和機遇?,F階段下, 高職院??梢猿浞珠_發和利用互聯網技術, 實現思政教育網絡化, 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認知。

1. 不斷完善思政教育網站內容, 引入新穎的教學課件。

目前, 各高職院校均已經配備了思政教育的網站, 但課程和內容過于陳舊和單一, 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者需要與時俱進,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為學生提供新穎和有益的課件, 加強學生的關注度, 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學質量。網絡課堂資源是豐富的, 通過有益的視頻、課件的上傳和下載, 不僅可以彌補課堂的局限性, 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 在提升思政教學質量的同時, 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2. 培養一支專業的高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要想提升思政教育質量, 做出更多、更好的優秀課件, 就需要一只思想政治過硬的教育團隊。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師作為一個重要的主體, 其言行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認知, 因此, 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教師團隊的重要性, 提升到校黨委的積極作用, 選拔適合的人才, 制定全面的培訓方案, 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上來。同時, 需要進行網絡知識及實際操作的培訓, 在思想過硬的基礎上熟練掌握網絡操作技能。思政工作者自身也需要加強學習, 關注網絡信息的同時, 從學生的思維出發, 幫助學生辨別善惡、真偽, 從而實現思政教育的網絡化。

3. 完善校園網絡管理, 強化對不良網絡的過濾。

目前, 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教育網, 在一定程度上對不良網站進行了過濾和限制, 但是隨著網絡信息的飛速發展, 對高職院校的網絡管理水平提出更多的挑戰。目前, 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方面加強網絡管理:首先, 加強網絡訪問的監督, 強化網關安全性建設。比如針對一些特定事件和敏感詞匯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 同時保證給予學生們客觀真實的信息, 而不被別有用心之人煽動和蠱惑。其次,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增強是非觀的判定。針對社會上一些事件, 可以發起校園內的網絡討論,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增強其是非觀的判定。最后, 充分利用校園共建的資源, 將校園紀律與網絡安全有機的結合, 維護網絡信息的安全性。

4. 豐富網絡活動內容, 發揮校園網絡平臺的作用。

高職院??梢钥紤]將豐富的校園文化與網絡活動相結合, 通過校園網絡展開集體活動,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同時, 培養學生集體主義和團隊協作精神。在網絡活動中加強學生的知識面, 對網絡的應用能力, 豐富學生網絡生活, 在網絡中感受積極的思政教育, 改變僅僅是聊天、打游戲的網絡狀態。

結語

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 學生規模日益壯大, 高職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臨著更高的挑戰, 對于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同時,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絡信息的不斷公開化, 思政教育的教師隊伍、教育資源等也面臨著新的壓力。面對新形勢, 積極調動和開發高職思政教育的網絡資源, 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利用網絡傳播正能量,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才能真正提高高職的思政教育工作。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網絡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網絡傳播的迅速性已經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 面對新形勢, 高職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筆者就新時期如何發揮網絡平臺的優勢, 更好的提升高職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進行探討, 供廣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環境,思想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熊智勝.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途徑創新研究[J].成功 (教育版) , 2013 (12) .

[2]孫文紅.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創新[J].成人教育, 2012 (2) .

[3]尹琦琦.進一步提升基于校園網絡平臺的思政教育工作實效的思考[J].青春歲月, 2011 (20) .

[4]張云, 武智.芻議網絡視域下加強高職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J].企業導報, 2011 (20) .

網絡道德教育工作計劃范文第2篇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 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網絡對于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價值觀、政治信仰、心理發展、道德觀念等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如何在“網絡時代”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為一個無法回避且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從互聯網的特點出發, 從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出發, 研究探索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一、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

1. 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實效性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開闊的舞臺。

網絡的發展極大地加快了信息的傳播和交流速度。一方面, 網絡信息更新及時、傳遞速度快,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網絡, 獲得大量的資料和及時的信息, 吸納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另一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快速傳播自己的觀點和理論, 從而打破空間時間的局限性, 大大擴展自己的舞臺。

2. 網絡作為一種新的傳播途徑, 也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辟了新的空間, 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以往的教育往往是教師查閱資料撰寫講稿, 然后通過講座的形式進行說教式的教育, 因此都是單一化的口頭和書面說教。很明顯, 這種教育形式只是單方面的灌輸, 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隨著網絡的發展, 多媒體教學往往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網絡由于其形象化、直觀化、趣味化的特點, 不同于課堂教學, 互聯網教學使得受教育者的感知更加深刻、全面、具體。

3. 網絡在改變大學生生活和成長方式的同時, 也使得學

校、社會和家庭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使得三者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重要, 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 不能僅僅依靠學校這個載體。學校被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 但是“獨木不成林”, 還需要取得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和幫助,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網絡的發展正好為這三者的結合提供了方便。通過網絡技術, 遠在千里之處的家長可以通過視頻與子女溝通, 對子女在學校的情況了如指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及時了解社會熱點和大事件, 網絡比電視編輯的時間更短、更迅速。公眾在網絡上可以即時看到事件的每分鐘的發展情況。這一技術有利于學校和家庭、社會的溝通, 使他們形成一股合力, 共同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1. 網絡文化的多樣性、復雜性、大眾性給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沖擊和挑戰。

網絡文化是“草根文化”, 有著很強的大眾性。由于從互聯網上可以及時搜集到大量信息, 因此少數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難以為繼。人們不再仰視專家和學者, 而是將他們的觀點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 從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傳統媒介上, 普通民眾缺少話語權。只有在網絡上, 他們才能暢敘胸懷、指點江山, 表現出對傳統的顛覆和對權威的挑戰。網絡文化的沖擊使得傳統文化、傳統道德出現某種逆轉或倒置, 結果導致當今文化中出現了一些消極狀況。其中基本的一點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并沒有被網絡所吸收, 相反網絡文化的快餐化、功利化卻在一步步地侵蝕著傳統文化。網絡文化帶來的文化趨同, 西風壓倒東風式的泯滅文化多樣性的文化霸權主義、文化殖民主義, 對我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同時西方敵對勢力打著所謂“網絡自由”的幌子, 公開干涉我國政府對網絡的正常管理。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 但由于并未步入社會, 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于形成的最終階段, 也是關鍵時刻。這個時候最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擾, 網絡上的不同思想意識形態的融合、滲透和沖突對大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有力度的。這就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政治觀念淡薄, 缺乏文化素質, 思想道德修養不夠完善, 缺乏自我判別是非的能力。

2. 網絡的虛擬特點, 讓人與人的交往更具有符號性、欺騙性。

網絡使得每個人在網絡中都是以符號的形式出現的,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個人的年齡相貌身份等級等都被掩蓋, 通通變成符號的交往, 從而更具有欺騙性。這也就導致了外界無法對網絡的使用者進行監督和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道德規范的約束力, 容易造成大學生思想道德意識弱化。同時網絡具有虛擬性和廣泛性, 容易動搖學生學習的初衷, 轉而投身于娛樂與游戲之中尋找更大的樂趣, 網絡成癮現象嚴重。同時由于人活在虛擬的世界里, 時間一長就容易自我封閉, 人際交往困難, 最終導致冷漠、無情和自私, 這些都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3. 網絡在提供豐富資料的同時, 也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存在。

網絡如同一柄雙刃劍, 在給我們帶來新型信息傳播途徑, 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的同時, 虛假信息及淫穢垃圾信息通過網絡蔓延, 過去由于信息手段不發達, 學生們能夠接觸到的信息載體主要是報紙、電視、廣播, 政府和學校對這些載體傳遞的信息內容可以進行過濾, 將不正確的觀點、不恰當的信息去除, 甚至直接參與信息的制作, 充當信息源的角色。伴隨著網絡對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廣泛滲透, 網絡已經成為青年大學生共有的生存方式。而目前國際互聯網處在沒有確定負責人、無人管理的無政府狀態。網上不良信息的存在, 侵蝕著大學生的道德人格, 往往容易將大學生思想引向錯誤的方向, 造成對社會秩序的潛在威脅。

三、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胡錦濤總書記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 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 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 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 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要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和網頁, 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 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 加強同大學生的溝通與交流, 及時回答和解決大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 加強校園網的管理, 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 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

1. 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隊伍。

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體系是建設這支隊伍的關鍵。為使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第一時間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脈搏, 高校應每年舉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干部和輔導員骨干培訓班, 邀請國家、省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和知名專家來校做報告。網絡時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 即敏銳的信息意識、較強的信息敏銳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WENJIAOZILIAO

者具備了優秀的信息素質, 從網絡中獲得高效的信息, 才能在網絡這個大環境中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隊伍的結構必須進行優化, 要吸收精通網絡技術的高科技人才到政工隊伍中來, 為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體系實施提供人才保障, 共同研究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共同鉆研有關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 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除了要有相關的思

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外, 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 實現兩者的結合。不但要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運用網絡, 而且要學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技術結合起來, 這樣才能面對新世紀的大學生, 才能解決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一是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全面的網絡技術培訓;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人要經常從網絡上搜集信息, 掌握學生的思想, 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三是要學會利用網絡這個信息平臺, 獲得大量相關信息, 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四是要把高校傳統的宣傳工作陣地, 如報刊、學報和教學、科研成果等資料, 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兩課的教育成果, 及時地移植到網絡上來, 加強正面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傊?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難再像以前那樣閉門造車, 網絡時代需要開放的教育理念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同時既要加強對網絡的管理, 又要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既要增強教育對象對多種意識形態、多元價值取向的辨別能力, 又要使他們在多元價值觀念中保持必要的張力, 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

3. 網上與網下聯動, 網絡手段與傳統方式相結合,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網絡手段固然新穎快捷, 容易讓人接受, 但傳統的思想教育方式仍然具有其無法比擬的優勢, 所以也是不可完全棄之不用的。只有實現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的完美結合, 通過網絡改革創新教學手段, 增強教育的吸引力, 同時在平時生活中多開展思想教育活動, 才能更好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幫助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 高校輔導員有效地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鞏固我國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主導意識形態, 推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6]吳立剛.如何利用互聯網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交際, 2010, (11) .

[2]汪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構建[J].市場周刊 (理論研究) , 2006, (04) .

[3]周春生.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湘潮 (下半月) , 2008, (08) .

[4]田祖清.論網絡條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集體經濟, 2009, (01) .

網絡道德教育工作計劃范文第3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含義分析

新世紀以來, 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 對教育理念、教育視野和教育手段等帶來了新思路、開辟了新空間, 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交互性和實時性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課題。傳統的課堂教育和灌輸式教育已不能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要求, 在網絡文化沖擊下, 其理論性、政治性效果被削弱。為適應新形勢,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新載體,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有效趨利避害, 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應運而生, 2000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 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并對工作的開展提出了要求。

根據提出的背景和其身負的使命來看, 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應包含以下幾層含義:

一是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技術層面的含義, 即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 善于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 更新教育手段, 創新教育方法。這是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題中之義。

二是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空間范圍上的含義, 即思想政治教育從傳統課堂教育延伸到網絡領域, 開闊思想政治教育視野, 使之成為網絡文化的一部分, 而不是游離于網絡虛擬空間之外。這是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著力點。

三是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文化的影響力層面的含義, 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用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 用積極健康的思想影響整個網絡文化和網絡環境, 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性和政治性。這是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落腳點。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要素分析

根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含義的分析, 開展此項工作應考慮以下幾方面的要素: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之領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 顧名思義, 即將該項工作的領域限定在的高校范圍 (文章伊始已申明) ?,F代高校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使不同的文明和價值觀能夠在這里交匯和碰撞, 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百家爭鳴、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另一方面也給了錯誤思想、低俗文化傳播空間。尤其是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信息“微時代”的到來, 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主陣地”的地位更加突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必然要考慮高校本身的特點, 并與當前信息化高校建設相結合, 趨利避害, 為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提供有利條件和有力保障, 使高校真正成為傳播主流價值觀和正能量的關鍵場所。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之主體

傳統觀念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主要是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老師和輔導員。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特殊性, 涉及范圍包括課堂教學效果、校園文化建設和網絡管理等方面, 其開展需要管理部門的領導與規劃, 需要服務部門的支持與配合, 因此, 其主體在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和輔導員的基礎上還包括學校的管理部門、服務部門等。各主體分工合作, 相互配合, 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之合力, 共同推動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之受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受眾主要是指網絡信息或校園網絡文化的受眾, 即大學生。大學生的特點是, 思想活躍、接受信息能力強, 但他們的價值觀還沒有最終形成, 而正處于價值觀確立的關鍵時期。網絡信息時代, 尤其是網絡微文化的影響, 大學生可接觸到的信息量極度膨脹, 各種思想、觀點良莠不齊, 極易造成受眾思想上的混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必然要考慮受眾的特點, 通過合適途徑, 弘揚主旋律, 有針對性的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崇高的人生觀, 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和科學的理想信念, 使其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

(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之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不僅包括將思想政治教育搬進網絡, 還包括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網絡文化, 影響網絡信息受眾。具體來說包含以下內容:

一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這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前提。傳統的課堂教育或者“師—生”固定模式、固定受眾、固定內容的教育模式在信息網絡環境下實效性被大大削弱。將思想政治教育與信息網絡技術相結合, 必然要創新教育理念, 主動探索有效結合點, 以利用網絡載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二是增強主流文化影響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性和政治性要求其必然要傳播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 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目的也是其內容之一。一方面形成并加強以主流文化為核心的校園文化, 從而對網絡信息或網絡文化的受眾形成一種潛在的約束力;另一方面, 使主流文化占據校園網絡文化, 形成積極健康的校園網絡環境。

三是網絡動態管理和網絡心理引導。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拓展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除了要求傳統內容, 如“兩課”, 進入網絡領域, 形成文化影響外, 還包含了高校網絡建設與管理的內容, 尤其是對校園網絡動態和網絡心理的引導, 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對網絡行為的顯性的、直接的干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特點分析

通過前文對工作含義及相關要素的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在開展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與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

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并不排斥和否定課堂思想政治教育, 從當前的教育實際來看, 課堂依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需要探討的是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與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一方面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奠定一定基礎, 其有效性則直接影響了受眾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對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認可度;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進網絡工作的開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創新, 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 鞏固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提高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傊呦噍o相成, 共同實現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相互促進

校園網絡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 影響校園文化的形成和走向, 同時校園文化也制約著校園網絡文化。加強以社會主義主流思想和價值觀為核心校園文化建設, 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 有利于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環境, 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目的的實現。同時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開展, 增強了主流文化的網絡影響力, 對于推動形成健康文明的網絡文化和校園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需要主體和受眾共同的網絡素質保障

網絡素質主要是指網絡自律意識、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鑒于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和隱蔽性, 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對能夠接觸和利用網絡的主體和受眾的提出了更高要求。主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推動者, 面對網絡帶來的誘惑和弊端, 首先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定的政治立場, 其網絡素質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開展情況。受眾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直接對象和網絡文化的參與者, 一方面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鍛煉和提高自身網絡素質;另一方面也通過自身網絡素質認識網絡世界, 判斷和分析網絡信息, 影響著網絡文化和網絡環境的形成和走向。

(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有效性評價不明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開展以來, 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已然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成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手段。高校在紛紛采取措施, 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同時, 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本身的有效性評價體系尚未形成。究其原因, 一是, 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涉及面廣, 難以將其分割評價, 其最終評價體現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評價上;二是,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特征, 尤其是在網絡“微文化”的影響下, 網絡文化的不確定性, 使主流文化的影響力難以判斷。筆者認為, 在信息網絡技術普及的情況下, 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必然要求在理論和實踐中努力探索, 以形成一套專門針對此項工作的評價體系, 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工作落實。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內涵可以從其含義、要素及特點角度進行分析。根據提出的背景和其身負的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包括技術層面、空間范圍層面和影響力層面三層含義;工作的開展要考慮領域、主體、受眾和內容等因素;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具有與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互動和受主體受眾網絡素質共同作用以及評價體系不明顯等特點。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內涵,含義,要素,特點

參考文獻

[1]鄭潔.試論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內涵、意義及途徑[J].理論月刊, 2003 (4) :108-110.

[2]胡旭陽, 童永炯.論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有效性內涵及評價[J].中國高教研究, 2004 (2) :62-63.

網絡道德教育工作計劃范文第4篇

1 網絡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網絡在極大限度為人類生存及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娛樂服務的同時, 網絡也披著幽靈般的面紗, 充斥著黑暗的陰影。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的主導作用受到網絡世界的多元化信息流的強烈沖擊, 給大學生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

1.1 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帶來的影響

由于網絡信息傳播具有開放性和虛擬性, 它完全打破國界, 學生們進入網絡就猶如進入了信息的海洋, 可以非常容易地滲透到網絡的很多環節, 交流思想和發泄情緒。由于不是面對面交流, 彼此交談雙方互不了解, 在這種情況下, 學生就很容易失控, 沒有了現實社會的制約, 很多日常生活中難以想象的言談在網上彌漫開來。

1.2 網絡污染嚴重, 極易侵蝕學生思想

網絡中的“黑色信息”、“黃色信息”等信息垃圾極容易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產生誤導。在網絡未普及之前, 青少年學生接受的信息主要來源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和學校教育者的灌輸, 其信息內容經過了教育部門和文化部門的層層把關過濾, 刪除了一些不健康、不正確、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信息內容。而進入了網絡時代后, 網絡作為“第四大媒體”, 大學生通過網絡更廣泛地了解信息, 只要能找出相關網址, 即可任何時間閱覽任何媒體的內容。隨著世界各國的報刊雜志紛紛上網, 各種社會思潮, 不同國家、民族、政黨的不同意見在網上大量披露。對青少年學生極易造成不良影響的一些低級下流、庸俗的信息也在網上暢通無阻, 造成十分嚴重的信息污染, 這對自控能力本來較弱的青少年學生來說, 極易成為這些垃圾信息的俘虜。

1.3 多種類型黑色“魔鬼”容易造成青少年學生傷害

網絡所傳輸的黑色信息往往對青少年學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際關系造成行為主體冷漠等心理疾病。特別是黑色通道上的不健康信息會制造社會政治經濟的混亂, 它像魔鬼一樣到處游蕩, 危害社會, 危害人民, 特別是危害青少年一代。國際上, 新納粹分子、“西化”、“分化”勢力極力宣揚宗教主義、種族主義、獨立王國和恐怖主義;在國內, “法輪功”的非法組織、“獨立”思想、藏獨、東突分子等在網上發布信息, 散布歪理邪說, 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鬧事。同時, 由于網絡中的主體行為是人機交往, 任何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理想中的人物, 長此以往, 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增強, 激化了人際關系、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 人的安全感也隨之下降, 誠信的人際關系受到挑戰, 多疑、恐懼、防范心理應運而生, 最終會導致個體行為麻木、冷漠等心理疾病。

1.4 部分學生沉溺于網絡

由于網上世界引人入勝, 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大學生易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 無法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休息和娛樂之間的關系。有研究者統計, 大學生是網絡成癮的高發人群, 成癮率在5%~10%, 尤其以男性大學生居多。網絡成癮患者為了上網, 置學習于不顧, 為了得到金錢而撒謊、違法, 喪失人格和自尊, 造成人格或品行障礙。

2 利用網絡做好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

2.1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者要進一步提高網絡知識, 關注網絡校園文化的影響

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高職院校對進入學生教育工作者這一崗位的人員沒有資格限制, 也缺乏必要的培訓, 其結果導致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者專業化程度不高, 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網絡技術水平較低。隨著一些學生對上網越來越熱衷, 并習慣于網上遨游時, 這些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就難以了解學生及指導學生, 更談不上在網上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因此, 必須在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者中進一步普及網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高職院校應組織學生教育工作者及各方面的專家對網絡校園文化進行研究, 如網絡校園文化的性質、作用、對學生的影響及如何引導等, 以盡量發揮網絡校園文化的正面作用, 避免其消極影響。同時, 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管理也是必要的。

2.2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者必須更新觀念, 改進方法, 提高能力, 與時俱進

第一,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是一個新的思想陣地, 其影響之大, 發展速度之快, 涉及面之廣, 已深刻地影響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我們要變被動防范為主動占領, 樹立利用互聯網開展工作的現代觀念。第二, 使每位學生教育工作者既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 又成為信息收集、發布、傳播者和網絡管理者??梢栽诰W上與學生交流思想, 傾聽學生心聲, 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心理、學習及生活問題, 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第三, 應變被動點擊到主動點擊。利用網上圖書館、科技館, 介紹健康的書刊、名著、軟件, 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開辟“網上論壇”, 直接與學生交流思想, 發表見解。

2.3 利用校園網絡, 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校園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目前, 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相繼建起了校園網,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有效資源,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利用網絡, 我們可以建立心理健康網站, 開設一些諸如心理測驗、健心房、心理健康的標準、正確看待心理咨詢等知識的小欄目, 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其重要性, 懂得出現哪些情況需要心理咨詢。更重要的是, 利用網絡, 可開辟網上心理咨詢專欄。網上心理咨詢避免了“上門”進行面對面咨詢的“難堪”或“害羞”, 保密性、隱蔽性強, 為學生自由地不受地域限制地接受心理咨詢提供了方便。同時, 網上咨詢可以坦誠個人隱私, 更便于經驗豐富的心理教師進行對癥心理輔導,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 筆者認為,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也應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 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 積極應對, 迎接挑戰, 使學生教育工作進一步走向規范化、現代化和科學化, 開創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摘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 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面臨許多新的挑戰。由于缺乏有效的、針對性的教育管理方法, 大學生中出現了一些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筆者通過分析網絡時代面臨的挑戰, 提出了利用網絡做好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學生教育

參考文獻

[1] 肖志華.網絡時代高職院校學生輔導員工作的思考[J].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3 (3) .

[2] 姚貴州.網絡時代如何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和教育工作[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 2004 (6) .

網絡道德教育工作計劃范文第5篇

一、更新教育觀念, 切實提高認識

1、從戰略的高度加強認識

當今的國際競爭, 是人才的競爭。在網絡條件下,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不斷培養和造就大批有創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是我們能夠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站穩腳跟, 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2、以開放的心態迎接挑戰

高職院校網絡思政教育者面不能忽略網絡或被動地研究網絡, 而是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主動研究網絡.研究它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深刻變革, 分析挑戰, 揚長避短, 為我所用。按照滿足學生精神需求和促進校園和諧的要求, 走出一條具有校園特色和時代特色的高職院校絡思政教育進網絡之路。

3、以創新的精神把握機遇

高職院校要重視對思政教育進網絡工作的理論創新、內容創新和方式方法創新。理性分析和解答新情況和新問題, 預見思政教育的主客體及活動的本質、規律和發展變化;結合時代的發展, 不斷賦予新的內容;順應歷史潮流, 在新環境下大膽探索和積極創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新途徑、新方法, 積累經驗, 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機遇。

二、適應時代要求, 加強隊伍建設

加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進網絡工作, 關鍵是隊伍。高職院校要努力建設一支既具有較高政治理論水平, 又了解網絡文化特點, 掌握網絡技術, 能在網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這支隊伍除了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理論修養、能力素質之外, 還應該具有新的觀念、新的素質。

1、樹立起新觀念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時代觀念, 積極主動地學習信息網絡知識, 迎難而上, 探求“雙向開放型、真理感召型、藝術滲透型”的網絡思政教育新模式;要有市場觀念, 讓人們自由選擇和認同網絡空間的各種思想和文化信息;還要有“務虛”與“務實”相統一的觀念。同時,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進網絡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 把一切努力落實在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上面。要透過網絡空間, 緊緊抓住大學生所關注或在全社會帶有傾向性的問題, 敢于接觸, 善于分析、鑒別、判斷和引導, 準確把握時代精神的精華, 把思政教育工作做到實處。

2、提高政治素質

正確的政治觀點、堅定的政治立場、嚴格的政治紀律是高職院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政治素質,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揮著政治導向的作用。高職院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加強自我教育和自身修養, 爭做貫徹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表率, 爭做實踐高尚道德和優良作風的楷模, 爭做遵守黨紀國法的榜樣, 言行一致, 以身作則, 堅持言傳身教。這樣, 才能充分顯示人格力量, 享有崇高的威信, 進而在教育中產生感召力和向心力。

3、強化理論修養

高職院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素養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 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不斷強化這支隊伍的理論修養, 適應新情況、新變化, 與時俱進, 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戰斗力和號召力, 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分析實際, 理論指導實際;在工作中構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體系的機制與對策, 正確分析和認識現實生活中的重大思想理論和實際問題,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說服力, 贏得學生的認同和信服, 增強思政教育進網絡工作的效果。

4、增強能力素質

高職院校網絡思政教育者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水平, 尤其要掌握相當的網絡知識和技能, 熟練運用互聯網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要掌握網絡環境下思政教育的特點和規律, 分析網絡對學生學習、思想進步的動力和思想轉化的特點及規律, 實行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能及時解決網絡傳播中的問題, 阻止有害信息的進入, 為網絡的暢通無阻和健康有序提供技術保障;要能在網上以多種方式直接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 開展網上教育和管理, 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 解決學生實際問題。使自己成為學生信賴的“網友”。同時, 高職院校要積極創造條件, 建立長期的教育培訓制度, 拓寬思政教育者的視野, 以適應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三、發揮載體功能, 加強陣地建設

高職院校要努力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體系, 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權。積極參與到網絡中去, 建立自己的優秀主頁, 也可以利用電子信箱、BBS、QQ、微博、在線交流等形式, 以先進思想文化牢牢占領網絡陣地,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

1、依托校園主題網站, 占領校園網絡陣地

高職院校校園主題網站質量的高低, 對思政教育進網絡工作的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園主題網站建設必須主題鮮明, 方向明確。通過建設指導性、服務性、交互性強的全面多維網絡體系, 形成校園網絡主流聲音, 牢牢把握網絡思政教育的主動權。

2、豐富思政教育網站內容, 增強網站生命力

高職院校不能簡單地將傳統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移植到網上, 應該按照“貼近學生, 貼近生活, 貼近實踐”的原則, 不斷豐富網站內容, 增強思政教育網站的生命力。要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網站中內容的理論性、現實性、客觀性、時效性和歸屬感。注重“弘揚主旋律, 提倡多樣化”的理論原則, 增強說服力;應該關注現實, 準確把握焦點問題, 真正為學生答疑解惑;突出內容的客觀性, 不回避矛盾、不搞片面性,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增強網站的吸引力;及時播報新聞, 加快內容的更新頻率, 保持動態效果, 展示最新面貌;準確定位, 努力提供學生所需信息, 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忠誠度。

3、整合網絡資源, 形成思政教育的整體合力

當前, 一些高職院校學生工作部門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雖然都各具特色, 也初見效果, 但是這些網站也存在布局零散、影響力過小的缺陷, 亟待進一步進行資源整合, 不斷推動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網站規?;? 形成整體合力。因此, 各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做好內部思政教育網絡資源的整合, 真正形成規模、特色和合力;探索國內高校思政教育網絡資源的共享與整合, 有利于增強網站的吸引力。

四、開展網上教育, 構建具有特色的和諧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要以富有教育意義的典型事例為內容, 以靈活多變, 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為載體,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1、不斷完善大學生網絡人格

高職院校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 完善大學生的網絡人格。要加強大學生心理意識的正確引導和人格教育, 傳授心理衛生知識, 使他們學會自我調適, 保持心理平衡, 促進心理健康。培養他們的心理自主性和主體發展性, 塑造與完善他們和諧統一的“網絡健康人格”。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和使用網絡, 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擺正上網心態, 正確對待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的區別, 有效進行自我管理, 避免雙重或多重人格等人格異常的發生, 塑造健康、健全的網絡心理人格。要注意運用創新思維, 改變過去心理咨詢隊伍與思政工作隊伍相分離的局面, 將網絡思政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 建立起一支能夠勝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政工作隊伍。為大學生提供及時高效的心理支持。

2、充分利用網上論壇系統

網上論壇是按不同的主題、分成多個布告欄, 可就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進行自由討論, 將思政教育內容設計成集知識、娛樂于一體的信息, 并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網上信息交流活動。第一, 輿論引導要及時, 只要論壇上出現了一種輿論, 思政教育工作者就要注意認真分析, 及時采取對策, 積極進行引導;第二, 要堅持正面引導的原則;第三, 要在討論中引導, 將論壇當作反映學生思想動態的一個重要窗口, 心平氣靜地分析存在的問題, 選準切入點, 以一種寬松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 解疑釋惑、凝聚人心;第四, 要注重平等性, 以誠懇的態度開展交流、討論, 啟發和影響受學生, 以啟發、參與互動、講座和對話的工作方式進行交流。

3、加強引導學生主動接受

在網絡文化背景下,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者要當好網絡控制中的“程序員”, 能制造、傳播、監控網絡信息;注意強調學生的主動性, 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育過程中去;要認識到網絡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與學互為一體的, 充分發揮教育對象的主體作用, 變思政教育的被動說教為主動學習, 增強自我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份量。同時, 不要局限在教室和班集體的活動中, 要關注學生“八小時”之外的各種活動, 包括網絡文化活動, 誘導學生自覺地在校園內外的各種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主動學習并從時間和空間方面拓展思政工作的陣地, 消除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區和空白。

4、不斷凈化網絡環境

網絡是多種文化相互激蕩、交流和滲透的場所, 對大學生的成長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 高職院校就應該重視和利用校園環境, 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將學生的興趣吸引到健康科學的文化網站上來, 吸引到繁榮健康的校園文化上來, 堅持正確引導、嚴格管理, 通過創設有利的環境氛圍來實施教育。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網絡把關工作, 把那些不健康和有害的信息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要引導學生自覺進行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反省、自我批評, 真正做到在網絡文化面前的“慎獨”。同時, 學校應增強校園網絡的服務功能, 將網絡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格局進行規劃部署, 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控和引導;要打擊網絡犯罪, 清除網上文化垃圾, 審視規范網上行為, 努力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文明、有序的網絡文化氛圍。

5、構建特色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要服從于學校發展總體戰略, 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和辦學實際, 突出特色, 構建符合高職教育發展需求的特色校園文化。高職院校應積極引進實踐性、互動性較強的企業文化, 并通過各種方式, 融合到校園文化建設的每一個環節中, 滲透到每一位在校大學生, 有利于他們主動接受特色的校園文化的輻射和熏陶,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深入。

6、構建和諧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通過開展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進一步強化辦學理念, 能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一個美好的環境, 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以文化育人。網絡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園網是學校網絡文化的載體, 發揮著宣傳、教育、引導和活躍文化生活的作用。高職院校要統一規劃和指導學校各級組織和部門創建網絡傳播陣地, 開辟主體教育渠道, 逐步推進宣傳思想工作網絡化, 同時鼓勵基于網絡的創新活動。加強網絡建設, 規范網絡行為, 從管理層面加強對學生網絡行為與道德準則、誠信與責任意識的引導, 有步驟地建設網絡文化傳播陣地, 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網絡文化形象。

五、健全管理體制, 推進制度創新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進網絡工作的運行機制包括法律制度建設、網絡倫理道德建設、網絡監控等方面的內容。高職院校要同時抓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的各個方面, 才能保證其健康有序的運行, 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加強網絡法律法規建設, 依法治網

面對變化迅速的網絡, 會不斷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只有不斷加強網絡法律法規建設, 做到依法治網, 才能保證網絡的健康有序運行。我國近年來也加快了互聯網法律、法規、政策的制定步伐, 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高職院校也可以制定《校園計算機網絡管理辦法》、《學生宿舍網絡管理條例》, 采取相應措施, 對在網上論壇中出現的各種不健康、不妥當的內容進行管理。

2、加強網絡倫理道德建設, 以德治網

網絡倫理道德是“網絡的第一道防火墻”, 高職院校必須對青年學生進行倫理道德教育。2000年12月, 文化部、共青團中央以及光明日報等單位共同發起了旨在弘揚互聯網絡精神文明的“網絡文明工程”。大學生自身的網絡道德水準高低, 直接關系到網絡的文明程度。高職院校推動網絡倫理道德進課堂, 可以開設《網絡倫理與道德》、《網絡文化素質培養與網絡人格塑造》、《網絡行為規范》等課程, 按照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 認真踐行網絡倫理道德, 也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 實行以德治網。

3、加強網絡監控和防范, 技術管網

高職院校要強化網絡安全的觀念, 加強對信息網絡的監管和安全防范, 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 凈化網絡信息環境, 確保信息安全和網絡的健康、正常與規范化的發展。要建立信息監控和管理制度, 通過建立“信息防火墻”等, 實行信息發布審批制度, 專人負責管理, 阻止危害信息的進入, 刪除不良和有害信息, 確保網上信息安全。要監控管理學生網上行為, 及時對存在的各種問題, 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解釋、說服, 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實行網絡IP地址登記制度, 便于查詢身份, 對網上的不良行為產生震懾作用, 防止有害信息進入校園, 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校園網絡環境。

4、建立網絡輿論危機應對機制, 正確引導網絡輿論

網絡的開放性和非可控的交互環境, 很容易凸現和誘發新形勢下突發性的社會事件等不穩定因素, 從而引起大學生思想波動和情緒變化, 處理不當還有可能導致重大的危機事件。因此,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強主導性信息的發布, 通過建立健全及時、透明、公正的信息發布機制, 以具有權威性的信息媒介來暢通大學生對信息的獲取渠道;要及時了解掌握網絡輿情, 迅速反應, 及時制止網絡謠言的產生, 爭取網上輿論宣傳的主動權。

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 使思政工作擴大覆蓋面, 增強時效性和影響力。要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對策, 加強思政教育進網絡工作, 不斷提高思政工作的感召力和滲透力。實踐證明, 只有高度重視和加強思政教育進網絡工作, 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占領高職院校思想文化陣地, 更大限度地發揮網絡思政的功能, 確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新格局, 開創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進網絡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楊立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 人民出版社, 2003:3。

[2]韋吉鋒:《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 《湖北社會科學》, 2004 (9) :153。

[3]張雨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東北師范大學, 2009.5。

[4]孫紅梅:《網絡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長春工業大學, 2007.3。

網絡道德教育工作計劃范文第6篇

1 網絡環境的特點

目前, 網絡已經被現代人們成為“第四媒體”, 網絡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各業中, 充分了解網絡環境的特殊性是正確利用網絡的基礎。

1.1 信息資源內容的豐富性

網絡信息資源的傳播不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網絡信息資源的容量是無限的, 其內容包含各個領域, 涵蓋了人們生活、社會發展、科學進步的所有內容, 網絡信息資源可以同時發布到全世界各個地區, 因此, 網絡可以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海量信息資源。

1.2 信息資源傳播的快捷性

網絡信息資源的傳播具有較強的實時性, 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最新信息資源發布給用戶, 網絡信息資源的更新速度可以以秒計算, 利用網絡可以實現在第一時間發布最新信息, 并將信息快速傳播到世界各地, 使人們迅速了解不同國家最新發生的各種事件。

1.3 網絡環境溝通的虛擬性

在網絡環境中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人們通常難以掌握對方真實身份, 因此, 網絡溝通交往具有較強的虛擬性。網絡用戶可以自由地發表個人觀點, 但對于其他網絡用戶勢必會產生一定影響, 網絡環境特有的互動性和虛擬性, 在改變傳統工作和學習方式的同時, 也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了情感上的隔閡。

2 網絡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響

2.1 有助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校利用網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可以實現大學生利用網絡與教師進行平等溝通交流, 有助于教師掌握大學生思想特征, 在與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溝通交流同時, 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而且, 由于網絡環境具有交互性、開放性和實時性等特征, 大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與多個思想政治教育者進行溝通, 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大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下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因此, 網絡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條件。

2.2 為學生拓展了學習求知的渠道

由于受到通信技術的限制, 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不能完全滿足實際教學需求, 網絡則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求知渠道, 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不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隨時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促進了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3 拓寬了學生視野, 提高了學生素質

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不但拓寬了高校大學生政治視野, 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信息資源, 更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全球意識。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加強與他人的溝通能力, 獲得更為豐富的有益知識資源, 有助于大學生提高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

3 網絡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

3.1 思想道德價值取向出現錯位

隨著網絡技術在全球的普及應用, 信息傳輸已經不再受到距離的限制, 人們利用網絡可以打破國家地域限制, 因此, 網絡具有明顯的超地域特征。

大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 大學生雖然可以利用網絡了解世界各國的最新消息, 但由于其還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難免在獲取網絡信息資源的同時造成思想上的混亂。而且, 目前網絡環境中充斥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信息, 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比較先進, 西方國家在推行自己國家文化的時, 妄圖利用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功利價值等不斷滲透到發展中國家社會公民思想中, 而大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辨別是非的能力, 很容易受到網絡中西方國家思想理念的影響, 認為自己所在國家與西方國家相比十分落后, 最終出現了崇洋媚外的思想。雖然國際交流日益頻繁, 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仍然存在明顯差異, 我國推崇含蓄、內斂的文化思想, 很容易被西方國家認為是沒有人權的獨裁專制, 如果大學生在網絡中出現思想道德價值取向的錯位, 其后果是難以想象的。

3.2 色情內容有損學生身心健康

目前, 網絡中的色情信息資源隨處可見, 想要利用網絡獲得色情圖片、色情視頻并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國際范圍的網絡中存在多達幾十萬家色情網站, 這些色情網站的訪問量遠遠超過正常門戶網站, 網絡色情信息對當今大學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顯而易見。從大學生年齡方面來看, 其生理發育已經基本成熟, 對于異性的向往是十分正常的, 因此, 很多高校大學生都會利用色情網站獲得自我滿足。但是, 大學生的心理發育并沒有完全成熟, 也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閱歷, 如果長期受到網絡中色情信息的影響, 很容易發生負面作用, 甚至為了個人滿足和刺激做出非法行為。由此可見, 網絡中色情信息對于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還是非常嚴重的。

3.3 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中人與人的溝通交流是虛擬的, 人們通常不會以真實身份與他人溝通。在現實社會生活和工作中, 人們的行為、言論都會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約束, 但是在網絡中卻不會受到任何制約, 人們的姓名、年齡、性別都可以是偽造的, 進而形成了更為虛幻的交往和溝通。因此, 大學生通過網絡進行交流溝通會深刻影響其性格真實, 使大學生越來越不愿意以真實面目與他人交往, 造成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隔閡, 甚至部分大學生會產生嚴重的抗拒交往心理, 逐漸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 在人際交往中更加緊張, 最終造成了人格障礙。

4 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4.1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當今社會的大學生沒有完全的自我控制能力, 需要教育者的適時監督和正確引導,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隨著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 以及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存在明顯素質不足等問題, 因此,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個人技能水平, 正確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同時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正義感。

4.2 重視高校計算機機房和網絡管理

大學生使用網絡和計算機越來越廣泛, 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 如果要切實做到對其行為進行有效監督, 必須不斷完善相關規章制度。高校計算機機房必須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 對大學生網絡行為進行有效規范。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采取有效的網絡監管措施, 不斷減少網絡對大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 使大學生可以利用網絡獲得更多的正面信息。

4.3 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

人們對于新鮮事物總是存在先入為主的習慣。因此,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應該積極把握主動權, 抵制社會不良信息入侵大學生們的思想。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環境對高校教育教學的影響, 要逐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網絡的先進性和主動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高??梢岳眯@網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專欄, 但其內容必須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通過校園網積極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執政綱領和為民服務的精神, 開展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為論點的基本理論教育, 使大學生認識到社會公民必須遵守基本道德規范, 高校更要堅持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可以根據大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等加入更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高效性, 只有不斷完善校園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題專欄, 才能增加大學生對其的訪問量, 是大學生樂于利用網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

4.4 加強大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管理

高校大學生社團活動是學生自發組織的群體性活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大學生選擇參與不同社團活動也是對個人成長模式的選擇。高校大學生社團應該將學生個人興趣作為切入點, 社團活動要貼近學生真實生活,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 加強對大學生社團的管理。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社團的支持力度, 對優秀社團、優秀個人給予一定物質獎勵, 大學生社團活動的有效開展也可以抗衡一定的網絡負面信息。高校還可以組織專門的師資隊伍對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發展規律、活動內容進行深入研究, 為大學生社團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大學生社團活動也要充分結合多元化信息資源, 保證社團活動的開展既符合學生個人興趣, 又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規律, 大學生在業余時間參加社團活動, 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也減少了利用網絡打發生活的時間。同時, 大學生社團要選舉自我控制能力、個人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干部, 以此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不斷促進大學生社團的健康發展。高校要積極支持大學生社團活動的舉辦, 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社團, 利用高校文化節、辯論賽、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 以及勤工儉學、志愿者服務等類型眾多的社會實踐活動, 使更具思想內涵的大學生社團活動走進學生生活, 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和諧校園做出更多的貢獻。

5 總結

上一篇:武漢紡織大學屬于幾本范文下一篇:外貿業務員的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