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范文

2023-09-23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范文第1篇

中心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課文記敘了作者童年時的竊讀經歷和感受,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作者:張鈁

懂得三貫通,感受季老的親切與平易近人,表達了季老對下一代成長的深切關愛之情。

3、《走遍天下書為侶》作者:(英國)尤安.艾肯

反復讀一本書,總會有新的發現、收獲。(一個朋友、家、一處故地)

4、《我的“長生果”》作者:葉文玲

作者回憶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表達作者對書的濃厚情感和對閱讀的熱愛。

6、《梅花魂》作者:陳慧瑛

教我詩詞、斥責“我”污梅、無法回國、送“我”梅圖、贈“我”梅絹

描寫了一位老華僑對梅花的摯愛,反映了他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如梅花般忠貞不渝。

7、《桂花雨》作者:琦君

回憶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表達作者對思鄉情懷和對故鄉美好生活的懷念。

8、《小橋流水人家》作者:謝冰瑩 對故鄉的無限向往和眷戀。 9《鯨》 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 大、重、哺乳動物,生活習性

介紹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

10、《松鼠》作者:(法國)布封

介紹松鼠漂亮的外形、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表達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11、《新型玻璃》

5種玻璃:玻璃的特點、作用。P95 介紹五種新型玻璃,鼓勵人們運用科學技術創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發明)。

12、《假如沒有灰塵》作者:周元桂

灰塵的危害、灰塵的大小和來源、灰塵的作用(降雨、陽光變柔和、改變天空顏色、形成氣象萬千的景色)

13、《釣魚的啟示》

體會:“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14、《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美國 伊爾莎.斯奇培爾莉 領悟: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15、《落花生》作者:許地山筆名:落華生 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重點:明白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16、《珍珠鳥》作者:馮驥才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17、《地震中的父與子》作者(美國)馬克.漢林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三次

父親對兒子的承諾,也是兒子在絕望中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父親:堅持挖掘不放棄。兒子:安慰別人、先人后已 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18、《慈母情深》作者:梁曉聲

體現了母愛的偉大,激發了“我”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美國 巴德.舒爾伯格 “精彩極了”給予我鼓勵。“糟糕透了”給予我警告。 兩種評價對作者產生的巨大影響和作者從中感悟到的愛。 20、《學會看病》作者:畢淑敏

母親用這種方式鍛煉兒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21、《圓明園的毀滅》 建筑宏偉、文物珍貴

表達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2、《狼牙山五壯士》作者:沈重

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英勇跳崖 通過對五壯士英雄事跡的記述,表現了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勇于犧牲的精神。

23、《難忘的一課》

表達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24、《最后一分鐘》作者:李小雨

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25、《七律.長征》作者:毛澤東

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樂觀主義精神: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通過對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艱難歷程的生動描述,熱情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6、《開國大典》

典禮前、典禮、閱兵式、游行

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誕生的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領袖風采。

27、《青山處處埋忠骨》作者:曉年 表現了毛澤東常人的情感,偉人的胸懷。

28、《毛主席在花山》作者:翟志剛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范文第2篇

香玉小學 閆遠波

教學案例

鞏義市河洛鎮香玉小學 閆遠波

【案例背景】《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筆者認為“做數學”便是這一過程的充分體現,人人“做數學”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重要措施。“做數學”的實質是把重點從“教”轉向“學”,從教師的行為轉向學生的活動,并且從感覺效應轉向運動效應,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化。我們要把“做數學”作為一種教學理念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始終,并形成具體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建構生動活潑、主動探究和有個性學習的學習平臺,讓他們在“做”數學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智慧,養成品格。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一個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具體地說,學生從“數學問題”出發,在教師引導下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實驗等多種感官參與,親身體驗,互動合作,獲取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2009年四月中旬,我在太和鎮一所村小謝埠小學上了一節示范課,上課內容為《分數的基本性質》。由于農村小學沒有多媒體電教設備,于是我準備了一些教學圖片和卡片,設計了引導學生動起來,“主動”做數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課后,聽課教師和學生反映效果很好。有聽課老師評價說:動起來,就擁有精彩的課堂。

【案例描述】

片段一:引導學生“動”耳聽、“動”腦思考。

一、故事引入:

1、教師講故事。

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猴1一塊。猴2見到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2兩塊。猴3更貪,它搶著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切成十二塊,分給猴3三塊。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嗎?

討論: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設計意圖】:在新課前插了猴王分餅這樣一個故事,馬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急于想要知道到底是哪只猴子分得多一點,很好的營造了學習氛圍,為接下來的新課教學打下了基礎。通過創設學生喜愛的情景,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的進入數學學習情景。

片段二:“動”手操作、“動”口交流,用事實“驗證”。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哪只猴子分得的多?

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有不同意見。

師:到底誰分的多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好嗎?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拿出三個大小相等的圓來(表示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別

用陰影部分表示每個圓的1/

4、2/

8、3/12 。

(板書:1/

4、2/

8、3/12 )

(教師觀察,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有平均分的,有涂色的,小組成員配合默契) 師:比較一下陰影部分的大小,結果怎樣?

生:陰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師:陰影部分相等說明這三個分數怎樣?

生:三個分數相等。

(隨著學生的回答,老師將板書的三個分數用“=”連接。)

通過師生分餅、觀察和驗證,得出結論:三只猴子分得的餅一樣多。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依托折紙的活動,感悟三只猴子分得的餅一樣多,讓學生通過折紙、涂色,感受1/

4、2/

8、3/12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雖然不同,但是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感悟、發現,最終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片段三:“動”眼觀察比較變化,“動”口歸納揭示規律

1、教師引導:聰明的猴王是用什么辦法來滿足小猴子們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就清楚了。(板書課題)

2.組織討論。

(1)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餅同樣多,那么表示它們分得餅的分數是什么關系呢?這三個分數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讓學生小組討論后答出:這三個分數是相等關系,1/4=2/8=3/12,它們平均分的份數和表示的份數也就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但分數的大小不變。

(2)猴王把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嗎?你還能說出一組相等的分數嗎?通過觀察演示得出:3/4=6/8=9/12。

(3)我們班有56名同學,分成了四組,每組14人。那么第

一、二組學生的人數占全班學生人數的幾分之幾?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分數表示,然后得出: 28/56=2/4=1/2

3.引入新課:黑板上三組相等的分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回答后板書: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分數的大小不變。

它們各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這個變化規律。

4.出示思考題。

比較每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先看3/4=6/8=9/12這一組):

(1)從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

(2)從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

讓學生帶著上面的思考題,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討論交流。

5.集體討論,歸納性質。

(1)從左往右看,由3/4到6/8,分子、分母是怎么變化的?引導學生回答出:把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6/8。原來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現

在把分的份數和表示份數都擴大2倍,就得到6/8。

(2)3/4是怎樣變化成9/12的呢? 怎么填?學生回答后填空。

(3)引導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數的大小不變。

(4)在其它幾組分數中,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怎樣?幾名學生回答后,要求學生試著歸納變化規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板書:都乘以相同的數)

(5)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通過分析比較每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板書:都除以)

(6)引導思考:都乘以、都除以兩個“都”字,去掉一個怎么改?(去掉第二個“都”字,換成“或者”)再對照教科書中的分數基本性質,讓學生說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討論:為什么性質中要規定“零除外”? (板書:零除外)

(7)齊讀分數的基本性質。先讓學生找出性質中關鍵的字、詞,如“都”、“相同的數”、“零除外”等。然后要求關鍵的字詞要重讀。師生共同讀出黑板上板書的分數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此過程主要由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設疑激趣,層層深入,由此牽引到其他的具有同等規律的分數中,從而引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在教師初步引導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對幾組等式的填寫、觀察、發現,通過交流,調整、深化認識,接著引導學生探究三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先從左往右看,再反過來從右往左看,引導學生發現三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化的。

【教學反思】: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大腦能思考。”教育家陶行知這句淺顯易懂的話,蘊含著十分深刻的哲理,我們可以從中受到啟迪,得到教益,悟出道理。我們的教學也應該讓學生多動動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的才是記得最牢、理解最深的?,F代教學論強調:“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之所以讓學生在數學課上動手操作,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也可隨之展開。而本節課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通過折、涂、說、猜、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觀察中發現,在交流中總結, 最后運用知識,深化對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使學生加深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了學生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品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還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怎樣讓學生愿意動,善于動,有效的做數學呢?我認為:

一、創設生動有效的數學情境,在情景中激發“動”的興趣和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兒童的思維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開的。”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創設和諧有效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知識情感的內化,讓它成為師生展開有效交往所必須的動力。因此,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創設了一個猴王分餅的故事情境,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

求知欲,很自然地引出了一組相等的分數為下面研究分數的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做好了準

備,隨后又設置了一個活動來通過學生動手來驗證這組分數的大小相等,讓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地啟動了數學思維。

二、開展有效的操作活動,在活動中發現、感悟。

有效的操作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數學思維外顯為直觀的活動,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感悟、發現,最終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在本節課中我在把握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創造性的處理了教材,把例題轉化成了學生的操作材料,從而為學生的探究學習留出了較大的空間。讓學生用折紙的辦法感悟1/

4、2/

8、3/12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雖然不同,但是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學生邊折邊觀察,每次對折后,圓紙片被平均分成了幾份,涂色部分有幾份,可以用什么分數來表示涂色部分。學生邊操作邊思考,從中悟出表示涂色部分的這些分數都相等。這樣的教學,成為學生的科學實驗,其知識是學生通過操作實驗“重新發現”的,容易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合作交流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學生參與面廣,參與效率高。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如在本節課中我讓同學們觀察一組組相等的分數,調動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的來參與,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發現的規律,并完整、正確地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就個過程就采取了讓學生體驗“說數學”,學生在“說數學”的過程中,探究活動得以有效地進行。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范文第3篇

一、基礎知識。(40分)

1.讀拼音寫詞語,一定要把字寫漂亮。(10分)

ɡāo ɡē xìng kuī qīnɡ xī jǔ juã tiān fù ( 高歌 ) ( 幸虧 ) ( 清晰 ) ( 咀嚼 ) ( 天賦 ) fáng ài qǐ zhǐ wú rǔ dào zãi â hào ( 妨礙 ) ( 豈止 ) ( 侮辱 ) ( 盜賊 ) ( 噩耗 ) 2.選擇加點字的確讀音打上“√”。(4分)

匕.首 (bì bǐ√ ) 薄.禮(báo bō√) 乘.機(chãng√ châng ) 雞籠.(lóng√ lǒng) 嚇.唬( hâ xià√) 蚌殼.(kã√ qiào) 困窘.(jiǒnɡ√ jūn)) 強.盛(qiáng√ qiǎng)3.在括號填上恰當的詞語。(4分)

( 受驚 )的野馬 ( 驚慌 )地喊 ( 清瘦 )的臉 迂回的( 帶子 ) ( 在場 )的人們 沙啞地( 喊話 ) 痛苦地(呻吟 ) 會心的( 微笑 ) 4. 形近字組詞(5分)

嬈(妖嬈 ) 械(機械) 敝( 凋敝 ) 卸( 卸貨 ) 矩( 規矩 ) 撓(阻撓 ) 誡(告誡) 敞( 寬敞 ) 御( 御史 ) 拒( 拒絕 ) 5.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并選出其中的一個寫一句話。(6分)

莫(名 )其妙 廢(寢 )忘食 雪中送( 炭 ) 安( 居 )樂業 隨心所(欲 ) ( 襟 )飄帶舞 (絞 )盡腦汁 ( 若)無其事 負( 荊 )請罪 (迫 )不及待

放學后,已經餓壞了的張穎迫不及待的跑進了餐廳。 6.請按要求寫詞語(4分)

近義詞:奇麗( 瑰麗 ) 拘束( 拘謹 ) 寂寞( 孤獨 ) 擁戴(擁護 ) 反義詞:崎嶇( 平坦 ) 高歌( 低吟 ) 幼稚( 成熟 ) 放肆(收斂 ) 7.按要求寫句子(12分)

(1)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改為夸張句)

我端起了千斤重的搪瓷碗。

(2)一條巨大的章魚正用它那八條長長的腕死死地纏住克勒松。(縮句)

章魚用腕足纏住克勒松

(3)在這次考試中,我們碰到了許多難題,個個坐立不安,非常著急。

改為比喻句: 在這次考試中,我們碰到了許多難題,個個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坐立不安,非常著急。 (4)挑山工說,他們沒有走近道,和我們是一條道。(改為直接引述句)

挑山工說:“我們沒有走近道,和你們是一條道。” (5)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開城門,迎接晏子。(改成雙重否定句) 楚王不得不吩咐手下打開城門,迎接晏子。

(6)風呼呼地猛吹。(改成擬人句)

風發了瘋似的呼呼地猛吹。 (7)難道這世界上就沒有你想要的東西嗎?(改為陳述句)

這世界上有你想要的東西。

(8)為公共場所(公園、加油站、教學樓、醫院„„)寫一句有情趣的,能打動人的提示語或廣告語。

除了記憶什么也不帶走,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

9)用“不管„„不管„„總是„„”寫一句通順的話。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遙遠,不管前方的路多么艱難,你總是義無反顧地向前邁進。 (10)仿寫句子。

A.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望著 眼前千萬片樹葉,就仿佛見到了一幅美麗的生命的畫,仿佛聽到了一曲動人的生命的樂章。 B. 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總會到的;慢慢地嚼,總會吃飽的。 ....看我從不放棄,靜靜地學 ,總會完成的 ;靜靜地想 ,總會 成功的 。 二.閱讀。(30分)

1.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6分)

(1)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

(2)孔指以 示兒 :“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3)不積 跬步 ,無以至千; 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河。 (4)地滿紅花紅滿地 天連碧水碧連天 2.按原文填空。(7分)

(1)那些 小丘的線條 是那么 柔美 ,就像只用 綠色渲染 ,不用 墨線勾勒 的中國畫那樣,到處 翠色欲流 ,輕輕流入 云際 。

(2)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 生根發芽 ,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 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 干旱還是洪水 ,它總是那么直, 那么堅強 ,不軟弱,也不 動搖 。 3.在本學期中學過的古詩、詞中,選擇你喜歡的一首默寫下來,別忘了寫上作者姓名,并把你喜歡的原因寫下來。(4分)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 不脫蓑衣臥月明。

我喜歡的原因是:

《牧童》一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

3.閱讀短文,完成練習。(13分 )

高貴的施舍

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口,向母親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整條右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蕩著,讓人看了很難受。我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舍的,可是母親卻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只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愿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

母親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說:“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母親,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滑動兩下,終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chuǎn)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幾絡亂發被汗水濡濕了,斜貼額頭上。

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

母親又遞給乞丐20元錢。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謝謝你。”

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

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對母親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過了很多天,又有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前,向母親乞討,母親讓乞丐把屋后的磚搬到屋前,照樣給他20元錢。

我不解地問母親:“上次你叫乞丐把磚從屋前搬到屋后,這次你又叫乞丐把磚從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磚放在屋后,還是放在屋前?”

母親說:“這堆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樣。”

我嘟著嘴說:“那就不要搬了。”

母親摸摸我的頭說:“對乞丐來說,搬磚和不搬磚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還來過乞丐,我家那堆磚就被屋前屋后地搬來搬去。

幾年后,有個很體面的人來到我家。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跟電視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這個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蕩一蕩的。

老板用一只獨手握住母親的手,俯下身說:“如果沒有您,我現在還是個乞丐;因為當年您教我搬磚,今天我才能成為一個公司的老板。”

母親說:“這是你自己干出來的。”

獨臂老板要把母親連同我們一家人遷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過好日子。

母親說:“我們不能接受你的照顧。”

“為什么?”

“因為我們一家人個個都有兩只手。”

老板堅持說:“我已經替你們買好房子了。”

母親笑笑說:“那你就把房子送給連一只手都沒有的人吧。”

1、注音或寫漢字

氣chuǎn( )如牛 jū( )了一躬 西裝革履( ) 衣袖( )

2、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高貴—— 慷慨—— 3.造句

氣度非凡—— 美中不足—— 4.母親為什么不直接對那個可憐的乞丐給予施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文中的“我”請求母親,不要乞丐搬磚頭了,母親卻說“對乞丐來說,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親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讀完全文,你認為文中的母親是怎樣一個的人?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 如何理解“高貴的施舍”這個標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喘 鞠 lǚ xiù

2、高貴——低賤 慷慨——吝嗇(小氣)

3、略

4、她要教會乞丐憑自己的力氣掙錢

5、意思是:不勞動就接受別人的施舍,對乞丐來說是降低人格的舉動,是可恥的;勞動后接受給予者的錢財是憑自己的能力所得,是光榮的。給予者和接受者之間是平等的。

6、母親是個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別人,并且很有骨氣,自尊自立的人。

7、“高貴”的本義是氣質高雅或地位優越;“高貴的施舍”的含義是“不同尋常的,能激勵人自強自立的施舍。”

三.作文。(30分)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范文第4篇

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A Reading 教案

授課教師: 授課日期:

一.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phrases such as have fun doing and so on 三.Teaching methods Discussion method, discovery learning. 四.Teaching aids An English textbook,papers. 五.Teaching designs Lead-in :review the contents of the last class. Step 1設問導讀

1. However, these days, something unusual is happening in our town. happen為不及物動詞,指事情的發生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或不能預料。 sth happen to sb. sb happen to do sth. e.g. What (happen) you last night? I happened (meet) one of my good friends in the street. 2. interview v. 面試,采訪,會見

Interview n. 面試,采訪。Interviewer n. 記者,見面者,會見者 Our teacher _______________ (interview) by the reporter yesterday. 3.There must be something visiting the homes in our neighborhood, but what is it? 一定有什么造訪了我們社區的家庭,但是它是什么呢?

There be句型中,當主語后的非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由主語發出的時候,該動詞要用現在分詞形式,即構成There be sb./sth. doing sth.句型,表示“ ”。

e.g. There is someone (wait) for you at the door. There are a lot of birds (sing) in the tree. 4.have fun相當于 have a good time /enjoy oneself玩的開心

孤山九年制學校 九年級英語

have fun doing sth. 意為“做某事很愉快” We had fun _______ (play) in Watertown.

Step 2 自學檢測 1.We had fun _____apples on the farm with the farmers last week . A. to pick B. picking C. pick D. picked 2.I don’t speak English well, and Jack doesn’t, ______. A. too B. also C. as well D. either 3. After a long walk in the sun, they wanted to drink . A. cold something B. something cold C. nothing cold D. cold nothing 4.. ---Look ! It ______ be Ling Feng. ---It _______ be him. He has gone back to England. A. can, mustn’t B. can, can’t C. must, can’t D. must, may 5. There _____ a pool, but there stands a tall building instead. A. use to have B. used to have C. use to be D. used to be 6.We can see some ________ (policeman) in the picture. 7. Many sheep were killed by ________ (wolf) yesterday evening. 8. Don’t make so much_____(voice/noise).The baby is sleeping. 9. I felt________ (easy) when I was interviewed by the reporter. 10.You will be ________(interview) by the reporter from the local newspaper. 11.I saw them ________(play) tennis this time yesterday. 12.It’s too __________( noise ), I can’t hear you clearly. 13.It must be teenagers _______ (have) fun.

Step 3 summary This class we learnt a story about the strange things in a quiet town, and after class you need to read it more. Step 4 Homework Read the passage after class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aster the phrases above.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范文第5篇

1、背誦課文,默寫。

2、知識點: 《學弈》選自《孟子 . 告子》 , 《學弈》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 . 湯問》 ,這個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 度,同時告訴我們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

3、注釋 (1字、詞: 弈:下棋。 通國:全國。 誨:教導。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 鴻鵠:天鵝。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為:因為。 其:他的,指后一個人。 ★文中幾個“之”的意思

辯斗:辯論,爭論。 以:認為。 去:離。 日中:正午。 及:到。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里。意思是天氣很熱。 湯:熱水。 決:判斷。 孰:誰。 汝:你。 (2句子: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孰為汝多知乎? (譯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3譯文: 《學弈》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 也在聽弈秋講課, 心里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 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來。 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

但是后一個學生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 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 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么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第二課《匆匆》 (散文

(寫作特色:作者運用設問、比喻、排比、擬人等句式將不易察覺的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寫得形象生動, 富有感染力

1、背誦課文。

2、知識點: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師朱自清(本文是他 24歲時所寫 ,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 、 《背影》 、 《荷塘 月色》等。本文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 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榮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 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

仿寫:太陽落了,有再升起的時候;月亮缺了,又再圓的時候;潮水退了,有再漲的時候。

(2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一滴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寫出了時間消逝 得那么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仿寫:像一粒細沙躺在茫茫的沙灘上,我的日子落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響,也沒法找尋。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排比句。作者從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仿寫 1:聊天的時候,日子從嘴邊過去;寫作的時候,日子從筆尖下過去;思索的時候,日子從緊皺的雙眉 前過去。

仿寫 2:玩耍的時候,日子從手里過去;睡覺的時候 , 日子從枕邊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前過去。 仿寫 3:散步的時候 , 日子從我懶散的步伐間躍過; 寫字的時候 , 日子從我的筆尖跨過; 彈琴的時候 , 日子從我 的指間輕輕地流過。

(4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比喻獨特,聯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

仿寫:過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陽光蒸發了,如春水,被大海包容了。 過去的日子如彩虹 , 被白云遮擋了 , 如曇花 , 被白天送走了。 (同步練 P4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歡樂的飛鳥 , 我能做自由的蝴蝶 , 我還能做嬉笑的精靈。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的是回顧曾經的幸與不幸,我能做的是展望未來的美好與歡樂,我還能做的是 把握有限的今天。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一棵獻給人們一片陰涼的大樹,我能做一朵點綴世界的美麗花朵,我還能做一 片默默無聞的小草。

4、背誦《明日歌》 。

5、關注形容時間過得快的詞語 (詞語手冊 p5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趕月、斗轉星移、稍縱即逝、白駒過隙 轉眼間、眨眼間、一瞬間、霎時間、一剎那、彈指間、頃刻間

6、有關珍惜時間的成語:惜時如金、分秒必爭、只爭朝夕、爭分奪秒 一刻千金、見縫插針

7、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第三課《桃花心木》 (寫作特點:借物喻人

1、熟讀第

4、

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來得并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 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寫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 量不確定,時多時少。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 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2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 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3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 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壯成長。如種樹人所愿,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 了。

第四課 頂碗少年

《頂碗少年》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蘊含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第五課 手指

《手指》描寫了五根手指的姿態和“性格”,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回顧 . 拓展一》

1、日積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 (說明了人人都有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 (說明做事情應一氣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墨子》 (說明了任何事物沒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傳習錄》 (說明澆樹澆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文心雕龍》 (說明了多實踐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2、邯鄲學步——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第二單元主題是“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五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

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的春節》描繪的是節日風俗。

“藏戲”被稱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各具特色的民居》側重寫了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樓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 《和田的維吾人》介紹了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征和饒有趣味的風俗。

第六課《北京的春節》

(寫作特色:按時間順序、有詳有略

1、熟讀第

1、

2、

7、

11、 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人,代表作《駱駝祥子》 、 《我這一輩子》 、 《四世同堂》 、 《正紅旗下》等。 老舍的語言風格:北京韻味,通俗明白,幽默詼諧。

3、 《北京的春節》是按時間順序寫的。文章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熱鬧與喜慶。

時 間 自 然 段 風 俗 習 慣 詳略安排 臘月初旬

到年底 1—— 6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吃糖;大掃除;購置年貨 略寫 除夕 7 家家燈火通宵,炮聲不絕,吃團圓飯,守歲 詳寫

初一 8—— 9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 詳寫 初六 10 店鋪開張;伙計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略寫

元宵節 11—— 12 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詳寫 正月十九 13 春節結束,小孩上學,大人忙活 略寫 寫作特色:文章詳寫了臘

八、除夕、初一和元宵這四個部分,像這樣有詳有略地介紹老北京過春節的習

俗,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節給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各節日的特點可以這樣概括: 除夕:喜慶、團圓; 初一:悠閑、快樂; 十五:紅火、美麗。

4、作業本 P11造句(用帶點詞打比方造句

(1下雨了,人們撐著傘在街上行走,從高處往下看,這不是傘,而是一片流動的彩色蘑菇。

(2過年了,我送給爸爸一些禮物,差不多就是一些心意。

5、閱讀鏈接: 《北京的春節》里“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而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詳細。

《過年》采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于其中。

《除夕》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了喜慶與熱鬧的氣氛。 三篇略讀課文

《藏戲》 寫作特色: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 采用比喻、 反問、 象征、 夸張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 “藏 戲”被稱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各具特色的民居》側重寫了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樓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 寫作特色 :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和田的維吾人》介紹了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征和饒有趣味的風俗。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 《回顧 拓展二》

1、日積月累 (1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2、 《元日》寫的是春節時的情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寫的是中秋節時的情景。我國的傳統佳 節還有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乞巧節、重陽節等。

描寫我國傳統佳節的詩句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等。

3、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第三單元主題“我的理想”。五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寫了人物的事跡: 李大釗被捕后倍受酷刑,但是面對敵人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 解放戰爭時期的郝副營長在一次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壯烈犧牲; 開國總理周恩來為了新中國的發展,嘔心瀝血,日夜操勞;

毛澤東在 《為人民服務》 一文中雖然沒有具體介紹張思德的事跡, 但通過查找資料可以知道戰士張思德打仗、 紡線、燒炭,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為救戰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本組教材中的人物所處時期不同、崗位不同、事跡不同,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卻是相同的。為了人民的 利益,他們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 (回憶錄

1、熟讀第

5、

7、

17、

19、 22自然段。

2、 《十六年前的回憶》通過對李大釗的回憶,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 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 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后寫了全家的無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 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 深切的懷念。

3、理解句子:新 課標 一網

(1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問父親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 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么,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從這句話看出父親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這一次卻是不耐煩地、含糊地回答我,這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十 分嚴重,不是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這件事并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里寫出了(李大釗對待親人慈愛 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

(2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 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 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 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

李大釗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 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父親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 對李大釗施了重刑 ,“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后依舊堅強 ,“慈祥”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 的愛 。

4、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的聯系是:首尾呼應(前后照應 。

這樣寫的好處:使整篇文章顯得非常緊湊,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的事情記憶深刻,也

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第十一課 燈光(回憶往事

本文與《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樣,采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結尾又回 到寫燈光。與開頭照應(首尾呼應 ,結構緊湊。

(《匆匆》 《頂碗少年》 《十六年前的回憶》 《燈光》都采用了首尾呼應的寫法

第十二課《為人民服務》 (體裁:議論文

1、背誦全文。

2、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一般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澤東,是為 紀念張思德所作的演講。文章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 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然后結合當前的實際,從三個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一是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

二是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三是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3、理解句子: (1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 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開篇就點明主題。整段話表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和革命軍隊的根本宗旨。

“完全”的意思:除了為人民服務,沒有別的目的;“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 的隊伍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為人民服務。

(2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的。因此,不論是干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 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4、 P57第 3題:共幾句?每句話說的是什么意思?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 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這段話共 4句話。第一句是講 (我們要歡迎批評 ,第二句話是講 (我們歡迎任何人的批評 ,第

三、四句話是 講 (我們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 。

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意思層層遞進。再抓住這段話中的關聯詞語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衡量批評正 確與否的標準只有一個, 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的目的也只有一個, 就是為人民服務。

5、用關聯詞造句: 例 1:因為班干部是為班級同學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什么干得不好的,就不怕別人批評指正。

例 2:因為優異的成績都是勤奮學習換來的,所以,如果你不肯流汗,就只能流淚了。

6、學寫本文第 4小節中的排比句

例 1:人生的意義在于執著的追求,在于不懈的努力,在于頑強的拼搏。 例 2:我們每一個少先隊員都要努力學習,努力鍛煉,努力生活。

例 3: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收獲了豐富的知識,收獲了真摯的友誼,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例 4:老師,在我們的心目中,您是大樹,您是高山,您是大海 13 一夜的工作

本課著重敘述了作者陪同總理審閱稿子時的所見所聞, 從工作勞苦和生活簡樸兩個方面表現了周總理的崇高 品質。

寫作特色:本文選材以小見大, 以點帶面, 用質樸無華的文字, 生活中的小事表現人物崇高人格, 中心突出, 有詳有略。

回顧 拓展三

1、 《囚歌》 ,作者:葉挺

為人 進出的門 緊鎖著, 為狗 爬出的洞 敞開著, 一個聲音 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 我 渴望 自由, 但我 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 怎能 從狗洞子里爬出! || 我希望 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 連這活棺材 一齊燒掉, 我 應該 在烈火與熱血中 得到永生!

2、 《紅巖》中的人物有:江姐、許云峰、華子良、小蘿卜頭„„ 革命題材的小說: 《鐵道游擊隊》 ,作者劉知俠; 《紅日》 ,作者吳強; 《小兵張嘎》 ,作者徐光耀; 《小游擊隊員》 ,作者王愿堅; 《赤色小子》 ,作者張品成。

第四單元選編的 4篇文章,有兩種呈現方式:一種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 ,它們是安徒生童 話和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名篇,是單篇的作品;一種是外國文學名著《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 ? 索亞歷險 記》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

精彩片斷的編排方式。 4篇課文都有鮮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運 同樣引人關注。

第十四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1、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特點: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想和殘酷的現實相互交替,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拇指姑娘》 、 《海的女兒》 、 《丑小鴨》„„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2、 《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點寫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現了四次幻景。

第一次看到了溫暖的大火爐,因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溫暖。 第二次看到了噴香的烤鵝,因為小女孩非常饑餓,她渴望得到食物。 第三次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因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歡樂。 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為小女孩非常孤獨,她渴望得到疼愛。

3、理解句子:P71 (1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饑餓和痛苦了。

(2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兩個“幸福”的含義? 前一個“幸福”是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后一個“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 寒冷、饑餓和痛苦了,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

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第十五課《凡卡》

1、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 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爺爺傾訴自己難以忍受的悲慘的學徒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并回憶 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一是爺爺守夜的情景;二是過圣誕節的情景。

2、本文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 第

一、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映 襯。

第二、采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暗示式結尾的好處: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暗示了凡卡愿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們對 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

4、造句(作業本 P28 (1„„仿佛„„似的——

例 1:雨過天晴,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仿佛是為了迎接太陽公公,有人特意把它掛上去似的。 例 2:這幾天,這兒的湖面特別干凈,垃圾們仿佛知道上級要來檢查,都躲起來了似的。來源: (2„„先„„再„„還„„

例 1:星期天, 媽媽要做很多家務, 她先把全家的衣服洗了, 再擦家具、 拖地, 還要給全家人燒菜、 做飯„„ 例 2:要預習課文了,我先把課文通讀一遍,再打開《詞語手

冊》讀讀詞語意思、做做練習,還要在書上寫 上一些自己讀書后的思考和不懂的問題。

第 16課

《魯濱孫漂流記》的梗概部分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遇險島上”、“建房定居”、“養牧種 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讓我們初步了解了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表 現了魯濱孫(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的特點。

(喜歡這個人物的理由:魯濱孫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戰勝了種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 我。

第 17課

《湯姆 ? 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 ? 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歷經百年, 魅力不減。 梗概圍繞“歷險”寫了湯姆的五次歷險。 突出地表現了湯姆 (敢于探險、 追求自由 的性格特點。 《湯姆 ? 索亞歷險記》和《魯濱孫漂流記》中的寫作方法: 細節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生動的語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 心理描寫讓人了解事情背后的變化; 側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鮮明; 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使文章條理清楚等。 回顧 拓展四

1、 《日積月累》 。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鐘》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樸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 《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危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課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p>

2、知識點: 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 , 俄國作家契訶夫的作品:《凡卡》 , 英國作家笛福的作品:《魯濱孫漂流記》 , 美國作家馬克 . 吐溫的作品:《湯姆 ? 索亞歷險記》 。

“科學精神”是人類精神中不朽的旋律。第五單元教材中,無論是贊美居里夫人卓越的精神品質的《跨越百 年的美麗》 ,還是體現中國航天人勇于探索、團結合作、鍥而不舍的《千年夢圓在今朝》 ,亦或是說明生活中 善于觀察、不斷發問、見微知著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還是強調獨立思考、敢于懷疑的《我最 好的老師》 ,“科學精神”是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本單元的教材編排既是低中年級科學故事、科普文章的承 接,也是上述單元的發展。

第十八課 《跨越百年的美麗》

1、題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偉大發現對社會的貢獻永恒,她的優秀品質和人格精神永恒。 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僅是指居里夫人美麗的容貌, 還指她偉大的科研成果, 更重要的是她對科學執著追求、 為科學奉獻終身以及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2、重點背誦

2、

4、

5、 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是瑪麗 ? 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 義的發現。

“這項偉大自然發現”是指(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 ,“人生意義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明 白了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于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做出貢獻。

(2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 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這里的“變”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斗的一生以及不 朽的功績 。

4、寫作方法 :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5、作業本 P33造句

(1這次考試,小明并不是考得最好的人,但他是進步最快的一人。

(2我的祖國現在并不是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但她是發展最迅速的一個國家。

(3雖然魯迅先生身體狀況一直不佳,但他一如既往地堅持寫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最近她身體一直不太舒服,但她卻一如既往地堅持鍛煉,硬是堅持了下來,終于在這次比賽中取得了

好成績。 第 19 課《千年圓夢在今朝》

1、第四自然段為過渡段,作用:承上啟下

2、本文熱情贊揚了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第二十課《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1、熟讀

1、

2、

6、

7、8 自然段。

2、“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課文的主要觀點,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 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列舉了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代表性事例:一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 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二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 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于發明了酸堿試紙;三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 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

3、寫作特色:引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首尾呼應

4、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 這樣寫的好處: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形象表達了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 按收獲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 的人才能做到。 仿寫: (作業本 P36) 善于學習的人,能從學習中獲得知識,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3)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見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或問題的實質。這句話用“只要„„. 就„„”的句式說明“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 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并“不斷探索”。 第 21 課《我最好的老師》 (記敘文)

1、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 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2、寫法特色: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事例發現一個道理。 回顧. 拓展五

1、 《日積月累》 百煉成鋼 集思廣益 獨出心裁 發憤圖強 群策群力 舉一反三 堅持不懈 革故鼎新 實事求是 迎難而上 標新立異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觸類旁通 精益求精 古為今用 意思相近的詞語為: 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標新立異——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范文第6篇

1、背誦課文,默寫。

2、知識點: 《學弈》選自《孟子 . 告子》 , 《學弈》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 . 湯問》 ,這個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 度,同時告訴我們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

3、注釋 (1字、詞: 弈:下棋。 通國:全國。 誨:教導。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 鴻鵠:天鵝。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為:因為。 其:他的,指后一個人。 ★文中幾個“之”的意思

辯斗:辯論,爭論。 以:認為。 去:離。 日中:正午。 及:到。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里。意思是天氣很熱。 湯:熱水。 決:判斷。 孰:誰。 汝:你。 (2句子: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孰為汝多知乎? (譯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3譯文: 《學弈》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 也在聽弈秋講課, 心里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 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來。 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

但是后一個學生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 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 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么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第二課《匆匆》 (散文

(寫作特色:作者運用設問、比喻、排比、擬人等句式將不易察覺的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寫得形象生動, 富有感染力

1、背誦課文。

2、知識點: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師朱自清(本文是他 24歲時所寫 ,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 、 《背影》 、 《荷塘 月色》等。本文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 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榮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 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

仿寫:太陽落了,有再升起的時候;月亮缺了,又再圓的時候;潮水退了,有再漲的時候。

(2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一滴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寫出了時間消逝 得那么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仿寫:像一粒細沙躺在茫茫的沙灘上,我的日子落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響,也沒法找尋。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排比句。作者從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仿寫 1:聊天的時候,日子從嘴邊過去;寫作的時候,日子從筆尖下過去;思索的時候,日子從緊皺的雙眉 前過去。

仿寫 2:玩耍的時候,日子從手里過去;睡覺的時候 , 日子從枕邊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前過去。 仿寫 3:散步的時候 , 日子從我懶散的步伐間躍過; 寫字的時候 , 日子從我的筆尖跨過; 彈琴的時候 , 日子從我 的指間輕輕地流過。

(4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比喻獨特,聯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

仿寫:過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陽光蒸發了,如春水,被大海包容了。 過去的日子如彩虹 , 被白云遮擋了 , 如曇花 , 被白天送走了。 (同步練 P4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歡樂的飛鳥 , 我能做自由的蝴蝶 , 我還能做嬉笑的精靈。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的是回顧曾經的幸與不幸,我能做的是展望未來的美好與歡樂,我還能做的是 把握有限的今天。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一棵獻給人們一片陰涼的大樹,我能做一朵點綴世界的美麗花朵,我還能做一 片默默無聞的小草。

4、背誦《明日歌》 。

5、關注形容時間過得快的詞語 (詞語手冊 p5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趕月、斗轉星移、稍縱即逝、白駒過隙 轉眼間、眨眼間、一瞬間、霎時間、一剎那、彈指間、頃刻間

6、有關珍惜時間的成語:惜時如金、分秒必爭、只爭朝夕、爭分奪秒 一刻千金、見縫插針

7、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第三課《桃花心木》 (寫作特點:借物喻人

1、熟讀第

4、

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來得并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 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寫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 量不確定,時多時少。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 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2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 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3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 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壯成長。如種樹人所愿,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 了。

第四課 頂碗少年

《頂碗少年》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蘊含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第五課 手指

《手指》描寫了五根手指的姿態和“性格”,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回顧 . 拓展一》

1、日積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 (說明了人人都有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 (說明做事情應一氣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墨子》 (說明了任何事物沒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傳習錄》 (說明澆樹澆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文心雕龍》 (說明了多實踐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2、邯鄲學步——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第二單元主題是“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五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

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的春節》描繪的是節日風俗。

“藏戲”被稱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各具特色的民居》側重寫了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樓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 《和田的維吾人》介紹了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征和饒有趣味的風俗。

第六課《北京的春節》

(寫作特色:按時間順序、有詳有略

1、熟讀第

1、

2、

7、

11、 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人,代表作《駱駝祥子》 、 《我這一輩子》 、 《四世同堂》 、 《正紅旗下》等。 老舍的語言風格:北京韻味,通俗明白,幽默詼諧。

3、 《北京的春節》是按時間順序寫的。文章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熱鬧與喜慶。

時 間 自 然 段 風 俗 習 慣 詳略安排 臘月初旬

到年底 1—— 6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吃糖;大掃除;購置年貨 略寫 除夕 7 家家燈火通宵,炮聲不絕,吃團圓飯,守歲 詳寫

初一 8—— 9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 詳寫 初六 10 店鋪開張;伙計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略寫

元宵節 11—— 12 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詳寫 正月十九 13 春節結束,小孩上學,大人忙活 略寫 寫作特色:文章詳寫了臘

八、除夕、初一和元宵這四個部分,像這樣有詳有略地介紹老北京過春節的習

俗,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節給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各節日的特點可以這樣概括: 除夕:喜慶、團圓; 初一:悠閑、快樂; 十五:紅火、美麗。

4、作業本 P11造句(用帶點詞打比方造句

(1下雨了,人們撐著傘在街上行走,從高處往下看,這不是傘,而是一片流動的彩色蘑菇。

(2過年了,我送給爸爸一些禮物,差不多就是一些心意。

5、閱讀鏈接: 《北京的春節》里“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而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詳細。

《過年》采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于其中。

《除夕》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了喜慶與熱鬧的氣氛。 三篇略讀課文

《藏戲》 寫作特色: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 采用比喻、 反問、 象征、 夸張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 “藏 戲”被稱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各具特色的民居》側重寫了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樓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 寫作特色 :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和田的維吾人》介紹了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征和饒有趣味的風俗。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 《回顧 拓展二》

1、日積月累 (1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2、 《元日》寫的是春節時的情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寫的是中秋節時的情景。我國的傳統佳 節還有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乞巧節、重陽節等。

描寫我國傳統佳節的詩句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等。

3、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第三單元主題“我的理想”。五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寫了人物的事跡: 李大釗被捕后倍受酷刑,但是面對敵人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 解放戰爭時期的郝副營長在一次戰斗中舍身為后續部隊引路,壯烈犧牲; 開國總理周恩來為了新中國的發展,嘔心瀝血,日夜操勞;

毛澤東在 《為人民服務》 一文中雖然沒有具體介紹張思德的事跡, 但通過查找資料可以知道戰士張思德打仗、 紡線、燒炭,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為救戰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本組教材中的人物所處時期不同、崗位不同、事跡不同,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卻是相同的。為了人民的 利益,他們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 (回憶錄

1、熟讀第

5、

7、

17、

19、 22自然段。

2、 《十六年前的回憶》通過對李大釗的回憶,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 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 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后寫了全家的無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 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 深切的懷念。

3、理解句子:新 課標 一網

(1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問父親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 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么,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從這句話看出父親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這一次卻是不耐煩地、含糊地回答我,這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十 分嚴重,不是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這件事并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里寫出了(李大釗對待親人慈愛 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

(2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 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 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 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

李大釗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 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父親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 對李大釗施了重刑 ,“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后依舊堅強 ,“慈祥”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 的愛 。

4、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的聯系是:首尾呼應(前后照應 。

這樣寫的好處:使整篇文章顯得非常緊湊,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的事情記憶深刻,也

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第十一課 燈光(回憶往事

本文與《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樣,采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結尾又回 到寫燈光。與開頭照應(首尾呼應 ,結構緊湊。

(《匆匆》 《頂碗少年》 《十六年前的回憶》 《燈光》都采用了首尾呼應的寫法

第十二課《為人民服務》 (體裁:議論文

1、背誦全文。

2、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一般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澤東,是為 紀念張思德所作的演講。文章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 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然后結合當前的實際,從三個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一是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

二是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三是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3、理解句子: (1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 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開篇就點明主題。整段話表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和革命軍隊的根本宗旨。

“完全”的意思:除了為人民服務,沒有別的目的;“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 的隊伍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為人民服務。

(2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的。因此,不論是干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 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4、 P57第 3題:共幾句?每句話說的是什么意思?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 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這段話共 4句話。第一句是講 (我們要歡迎批評 ,第二句話是講 (我們歡迎任何人的批評 ,第

三、四句話是 講 (我們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 。

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意思層層遞進。再抓住這段話中的關聯詞語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衡量批評正 確與否的標準只有一個, 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的目的也只有一個, 就是為人民服務。

5、用關聯詞造句: 例 1:因為班干部是為班級同學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什么干得不好的,就不怕別人批評指正。

例 2:因為優異的成績都是勤奮學習換來的,所以,如果你不肯流汗,就只能流淚了。

6、學寫本文第 4小節中的排比句

例 1:人生的意義在于執著的追求,在于不懈的努力,在于頑強的拼搏。 例 2:我們每一個少先隊員都要努力學習,努力鍛煉,努力生活。

例 3: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收獲了豐富的知識,收獲了真摯的友誼,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例 4:老師,在我們的心目中,您是大樹,您是高山,您是大海 13 一夜的工作

本課著重敘述了作者陪同總理審閱稿子時的所見所聞, 從工作勞苦和生活簡樸兩個方面表現了周總理的崇高 品質。

寫作特色:本文選材以小見大, 以點帶面, 用質樸無華的文字, 生活中的小事表現人物崇高人格, 中心突出, 有詳有略。

回顧 拓展三

1、 《囚歌》 ,作者:葉挺

為人 進出的門 緊鎖著, 為狗 爬出的洞 敞開著, 一個聲音 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 我 渴望 自由, 但我 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 怎能 從狗洞子里爬出! || 我希望 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 連這活棺材 一齊燒掉, 我 應該 在烈火與熱血中 得到永生!

2、 《紅巖》中的人物有:江姐、許云峰、華子良、小蘿卜頭„„ 革命題材的小說: 《鐵道游擊隊》 ,作者劉知俠; 《紅日》 ,作者吳強; 《小兵張嘎》 ,作者徐光耀; 《小游擊隊員》 ,作者王愿堅; 《赤色小子》 ,作者張品成。

第四單元選編的 4篇文章,有兩種呈現方式:一種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 ,它們是安徒生童 話和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名篇,是單篇的作品;一種是外國文學名著《魯濱孫漂流記》和《湯姆 ? 索亞歷險 記》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

精彩片斷的編排方式。 4篇課文都有鮮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運 同樣引人關注。

第十四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1、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特點: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想和殘酷的現實相互交替,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拇指姑娘》 、 《海的女兒》 、 《丑小鴨》„„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2、 《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點寫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現了四次幻景。

第一次看到了溫暖的大火爐,因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溫暖。 第二次看到了噴香的烤鵝,因為小女孩非常饑餓,她渴望得到食物。 第三次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因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歡樂。 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為小女孩非常孤獨,她渴望得到疼愛。

3、理解句子:P71 (1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饑餓和痛苦了。

(2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兩個“幸福”的含義? 前一個“幸福”是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后一個“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 寒冷、饑餓和痛苦了,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

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第十五課《凡卡》

1、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 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爺爺傾訴自己難以忍受的悲慘的學徒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并回憶 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一是爺爺守夜的情景;二是過圣誕節的情景。

2、本文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 第

一、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映 襯。

第二、采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暗示式結尾的好處: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暗示了凡卡愿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們對 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

4、造句(作業本 P28 (1„„仿佛„„似的——

例 1:雨過天晴,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仿佛是為了迎接太陽公公,有人特意把它掛上去似的。 例 2:這幾天,這兒的湖面特別干凈,垃圾們仿佛知道上級要來檢查,都躲起來了似的。來源: (2„„先„„再„„還„„

例 1:星期天, 媽媽要做很多家務, 她先把全家的衣服洗了, 再擦家具、 拖地, 還要給全家人燒菜、 做飯„„ 例 2:要預習課文了,我先把課文通讀一遍,再打開《詞語手

冊》讀讀詞語意思、做做練習,還要在書上寫 上一些自己讀書后的思考和不懂的問題。

第 16課

《魯濱孫漂流記》的梗概部分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遇險島上”、“建房定居”、“養牧種 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讓我們初步了解了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表 現了魯濱孫(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的特點。

(喜歡這個人物的理由:魯濱孫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戰勝了種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 我。

第 17課

《湯姆 ? 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 ? 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歷經百年, 魅力不減。 梗概圍繞“歷險”寫了湯姆的五次歷險。 突出地表現了湯姆 (敢于探險、 追求自由 的性格特點。 《湯姆 ? 索亞歷險記》和《魯濱孫漂流記》中的寫作方法: 細節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生動的語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 心理描寫讓人了解事情背后的變化; 側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鮮明; 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使文章條理清楚等。 回顧 拓展四

1、 《日積月累》 。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鐘》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樸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 《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危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課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p>

2、知識點: 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 , 俄國作家契訶夫的作品:《凡卡》 , 英國作家笛福的作品:《魯濱孫漂流記》 , 美國作家馬克 . 吐溫的作品:《湯姆 ? 索亞歷險記》 。

“科學精神”是人類精神中不朽的旋律。第五單元教材中,無論是贊美居里夫人卓越的精神品質的《跨越百 年的美麗》 ,還是體現中國航天人勇于探索、團結合作、鍥而不舍的《千年夢圓在今朝》 ,亦或是說明生活中 善于觀察、不斷發問、見微知著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還是強調獨立思考、敢于懷疑的《我最 好的老師》 ,“科學精神”是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本單元的教材編排既是低中年級科學故事、科普文章的承 接,也是上述單元的發展。

第十八課 《跨越百年的美麗》

1、題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偉大發現對社會的貢獻永恒,她的優秀品質和人格精神永恒。 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僅是指居里夫人美麗的容貌, 還指她偉大的科研成果, 更重要的是她對科學執著追求、 為科學奉獻終身以及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2、重點背誦

2、

4、

5、 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是瑪麗 ? 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 義的發現。

“這項偉大自然發現”是指(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 ,“人生意義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明 白了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于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做出貢獻。

(2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 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這里的“變”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斗的一生以及不 朽的功績 。

4、寫作方法 :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5、作業本 P33造句

(1這次考試,小明并不是考得最好的人,但他是進步最快的一人。

(2我的祖國現在并不是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但她是發展最迅速的一個國家。

(3雖然魯迅先生身體狀況一直不佳,但他一如既往地堅持寫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最近她身體一直不太舒服,但她卻一如既往地堅持鍛煉,硬是堅持了下來,終于在這次比賽中取得了

好成績。 第 19 課《千年圓夢在今朝》

1、第四自然段為過渡段,作用:承上啟下

2、本文熱情贊揚了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第二十課《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1、熟讀

1、

2、

6、

7、8 自然段。

2、“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課文的主要觀點,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 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列舉了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代表性事例:一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 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二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 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于發明了酸堿試紙;三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 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

3、寫作特色:引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首尾呼應

4、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 這樣寫的好處: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形象表達了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 按收獲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 的人才能做到。 仿寫: (作業本 P36) 善于學習的人,能從學習中獲得知識,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3)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見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或問題的實質。這句話用“只要„„. 就„„”的句式說明“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 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并“不斷探索”。 第 21 課《我最好的老師》 (記敘文)

1、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 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2、寫法特色: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事例發現一個道理。 回顧. 拓展五

1、 《日積月累》 百煉成鋼 集思廣益 獨出心裁 發憤圖強 群策群力 舉一反三 堅持不懈 革故鼎新 實事求是 迎難而上 標新立異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觸類旁通 精益求精 古為今用 意思相近的詞語為: 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標新立異——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上一篇:水電安裝合同范文下一篇:紀律教育學習心得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