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健康教育知識范文

2023-09-21

兒童健康教育知識范文第1篇

1.為了彌補留守兒童家長長期不再造成的父愛母愛的缺失感,使孩子們能夠在一直感受到父愛母愛的環境下成長,讓留守兒童與班級甚至學校內不是留守兒童的孩子結成對子,讓他們的家長作為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照顧留守兒童。 2.為了給孩子們進行持續不斷的照顧、教育與鼓勵,使孩子們能夠在正確的心理狀態下成長,并且彌補有的孩子因為內向等其他原因不愿意主動與外人交流而造成的等方面的問題,建立“大手牽小手”的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對子,通過與孩子們交流溝通,在每一天都對他們進行照顧。

3.通過對代理家長的培訓,使代理家長在工作中能系統地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安全、學習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使留守兒童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健康成長。

4.通過上課講解、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受訓人員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方方面面了解的更多,更深刻。. 培訓方式:集體培訓

培訓對象:志愿參加“大手拉小手”活動,并愿與留守兒童結對的老師、其他家長等。

培訓地點:庾嶺初級中學會議室 培訓內容: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邁的父母身邊,或托付給親戚或雇傭“保姆”來照管孩子,這些人便成了“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別人來照顧,反過來,還要關照小孩生活,對孩子的學習更無法過問。親戚、“保姆”都是本著不同的目的來看管孩子。能像自己的親身父母嗎?這樣一來“留守兒童”日益成為社會,學校的難題,大部分“留守兒童”生活上缺乏照顧,主動上缺乏約束。然而導至性格孤僻,紀律散漫等問題。那么又有誰能擔負起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呢?這就需要我們從社會,家庭方面著手,更需要我們學校的教育,作為教師怎樣來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呢?

二、活動準備

1、了解身邊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

2、學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愛的奉獻》多媒體視頻。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留守兒童

1、“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凸現

父母外出把子女交給了年長的爺爺奶奶,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發展趨勢。誠然,這樣可以為留守兒童接受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有一些學生因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變得越來越懂事,自理能力不斷增強,深深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他們勤奮拚搏,爭取走進高級學府的大門來改變其生活軌跡。但不可否認留守兒童因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而造成的很多教育缺陷更加重了學校尤其是班主任的責任。

(二)了解留守兒童

首先,“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1) 缺乏父母親情之愛。

(2)監護人不能完全勝任對孩子的有效監管。

2、學校教育不到位

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學校過分地追求“升學率”,老師與班主任對學生更注重“優生”、“尖子生”,而忽視了這些在情感上缺失的弱勢群體的問題學生。普通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更是微弱,而教育本身應該是一個全方位交叉式的作用力合成的結果,這樣就顯得學校教育蒼白無力。

3、自身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差。(2)身心發展不協調。

4、社會不良現象影響。

其次,“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

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長期外出,很多留守兒童長期處在親情缺失的狀態中,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

2 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極易出現心理異常。留守兒童一般容易出現兩種典型的性格傾向: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與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同時,由于很多父母只重視物質照顧,缺乏心理溝通,很多留守兒童還出現價值觀扭曲,目標模糊等心理問題。

(三) 幫助“留守兒童”需要我們集體的智慧。

眾所周知,關愛留守兒童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們老師工作的重點,我們應毫不猶豫的扛起這份重擔。我們工作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我們應該多關心學生,尤其是缺乏父母關愛的學生——留守兒童。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呢?借此機會呼吁我們廣大教師同仁多關愛留守兒童,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從而營造一個和諧而溫馨的校園。

1、對“留守兒童”要有愛心 、耐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為老師要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我們學校留守兒童的比例也高,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愛。我們作為教師,要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溝通。用愛心去彌補他們所缺少的父母的愛,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就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家園。“心有人愛,難有人幫”。只要我們有慈母般的愛,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2、關心“留守兒童”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留守兒童相對其他學生來說,他們是可憐的,他們沒有父母的疼愛。因此,我們關心他們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師的“愛心”去換取他們的信任,這要求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他們不在感到孤獨無助。 雖然我們不能給他們很多物質上的幫助,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真誠去感動每個留守兒童那顆幼小的心靈,從而激發他們好好學習,熱愛生活。

3、關住“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謀遠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年輕的心。”“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的嚴重問題,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里寄錢,經常給孩子錢,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亂花錢、逃學、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利用主題班會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農民工在外打工的片段,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并舉辦豐富多彩的陽光體育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

4、 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

3 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甚至動用刀子等器具,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為班主任,可利用每周的法制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絡上、多搜集一些實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

5、 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

“留守兒童”許多是由他們的奶奶、外婆等隔代親屬來撫養的,而農村這樣的老人文盲率超過70%,他們無法對孩子進行輔導,也很難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時的學業輔導與心理溝通。許多留守兒童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走上輟學道路??梢蚤_展一幫一活動,或給他們開小灶,真正體會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學習的樂趣。

6、學校領導、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形成管理合力

多一份責任,少一分放任;多一分鼓勵,少一分訓斥;多一份關心,少一分隨意;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責備;多一分賞識,少一分自棄。每天面對這些特殊群體,我們總是帶著一份微笑,把陽光灑進每一名“留守兒童”的心田。

7、整合社會資源,開展全民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動。

可學習“石泉模式”---黨政統籌、部門聯動、學校為主、家庭配合、社會參與、兒童為本的“六位一體”工作機制。

(四)小結

總之,作為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很重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了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又要知道學生家里的電話號碼。“一溝通”就是定期、不定期和他們取得聯系,共同教育孩子,使他們能茁壯成長。

兒童健康教育知識范文第2篇

2012年秋中一班留守兒童感恩教育計劃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離開家鄉涌向城市,他們無暇顧及子女的成長和教育,把未成年的孩子寄養在親友處,造成了“孩子在家上學,父母外出打工”的現實狀況,因此出現了一個新的特殊兒童群體——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因留守而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溫暖,缺乏監護人細心的學習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心理、身體上存在著很多問題。許多孩子出現了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頑皮任性、沖動易怒、神經過敏、逆反心理強等問題。為了關愛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教師應盡力地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這一重要任務。那么,應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呢?我作為一個幼教老師覺得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建立檔案,家校及時溝通

每學期開學,我都要制定具體詳細的幼兒信息采集表,認真摸清記錄好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特別是留守幼兒和單親幼兒。其主要內容為:家庭基本情況(家庭人口、是否單親)、家長姓名、幼兒的基本情況(性格、愛好身體狀況等)、家庭詳細地址、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的聯系電話、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態度等情況。制定詳細的留守幼兒教育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營造關愛留守幼兒教育的氛圍,積極參與,把留守幼兒教育問題排上工作日程,加強幼兒、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除此,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要求家長采取多種方式與幼兒交流、溝通。如:和幼兒打電話、鼓勵幼兒等。多關心幼兒的身心健康,讓幼兒體會到父愛母愛,形成合力效應。

二、用愛關注、用心呵護

留守兒童最缺乏的就是親情關愛,好像自己是沒人要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在日常工作中,我就特別留意這些孩子,關注他們的生活細節,根據他們的情感表達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況。例如:我園中班有一個留守女孩,性格孤僻內向,從不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做游戲或自由活動的時候總是一個人默默的站在邊上,每當這個時候,我

就會拉著她的手說我們也去做游戲,好不好?比如玩老鷹捉小雞,首先帶領她參加游戲,以后慢慢有意識的讓她當媽媽或是老鷹,讓她感受到自己在游戲中的存在,同是也體驗到大家在一起的快樂。慢慢的小女孩變得開朗起來。

三、視同己出,真心關愛

愛幼兒是每一個幼教老師必備的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幼兒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伴的關注。所以,我把留守幼兒當成自己的孩子,特別留意他們的一言一行,當看到他們的頭發凌亂,就會把他們喊到一邊,蹲下身子親切的問早上誰給梳的頭發?老師再給你梳個漂亮的發型好嗎?或者有衣服沒穿整齊的幼兒,也會去幫他拉拉衣角,把衣服整理好,并且用適當的話題輕輕的與之交談,消除幼兒的緊張情緒,撫慰他們失落的心靈。同時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溫暖,覺得老師像媽媽。

四、關愛信任,樹立自信心

教師的關愛和信任可以使幼兒身心健康地成長,可以樹立幼兒的自信心。教師應多一點信賴的目光,多一聲噓寒問暖的話語,多一句表揚鼓勵的話語,讓幼兒體驗到關愛和幸福。如本班的嘉怡小朋友,是一個膽小怕事的女孩子,看人的目光總是躲躲閃閃,不敢舉手發問,更不敢親近老師。因而,我經常對她微笑,自由活動的時候和她說說話,聊聊天,讓她為我辦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其他小朋友分發書和筆記;在班上開展唱歌和講故事比賽,遇到嘉怡上場的時候,帶領全班幼兒為她鼓掌,并及時的表揚和獎勵她(獎勵一朵小紅花),這時候嘉怡就會露出開心的笑容,對她提出一點要求,她都盡力辦到?,F在她可以大膽地和其他幼兒交談、唱歌和做游戲,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兒童健康教育知識范文第3篇

班主任工作總結

這學期作為培智六年級的班主任,面對的是一群

七、八歲的智障孩子。工作更加繁重。本學期,我在班級工作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規范管理制度

要管理好班級,就要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我針對本班學生的情況,制定了以下的制度:

1、獎罰制度。每一周的周會,我都對學習有進步、上課認真等學生進行物獎勵,獎他們一些小食品,在班級“數星星”加五角星,以此激發學生不斷地上進;而對那些表現不好的學生,要進行批評與教育,采用借你一棵五角星,下周表現好的措施。

2、班級成員輪值制度。每一天我都安排一個學生值日,管理衛生,紀律,讓全體學生在能意識到我是這個班級的成員,對那些能力特別差的學生,在A生輔導下完成。

3、衛生互評制度。我們班的學生不能自覺地打掃衛生,因此,久制定了這么一個制度。讓學生對昨天的打掃情況進行評一評,評出一周內哪幾個同學打掃的教室最干凈,就把“愛衛生小紅花”獎給他們。這樣可促進學生們相互比賽,從而做到每天都能自覺地把教室打掃得很干凈。

二、運用疏導方法。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擺正老師與學生的位置,特別是學生的位置。一個班級里,學生的知識能力、心里特點等都有所差異。但不管那個學生,他來到學校,都希望成為教師眼中的好學生,他們對教師充滿了尊敬和依賴,只不過因為智力的差異和自制力的不同,導致學生有優生有差生,這時,我們就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一年級智障學生年齡小,在嚴格的同時,盡量多鼓勵他們,表揚他們,但切記不能表揚過了頭,一定得注意火候。記得有一個學生許洋愛打鬧別人,我批評了好幾次都有不管用。我想:這樣看來是不行了,干脆給些“表揚”他吧!我就讓他幫同學打掃衛生,當他表現好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結于老師的表揚,他很高興。慢慢地,我發現他沒以前那么愛打鬧別人了,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三、建立民主關系 新課標提出:師生的關系應是平等的朋友關系。為此,在對待學生上,我就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對他們民主一些。有空就多和他們談談心,說說話,讓學生逐步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以及對他的關心和愛護。這樣,學生就樂于聽你的話。這些感情投資總比等到學生犯錯誤時大罵一頓效果好些。我們班劉暢暢總是上學遲到,我先問清她遲到的原因,然后和她一起分析為什么會遲到,找以后不遲到的方法,這樣她遲到的次數明顯減少。

四、言傳身教,培養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是孩子心中的榜樣,他們時刻有眼睛盯著你、仿著你。只有我們細心觀察,不難發現,有很多學生不僅讀書寫字像你,連說話、動作神態都像。所以,當學生對我喊“老師好”的時候,我總會而帶微笑地回一聲“你好”。這雖是小事,但卻是無聲的教育,教育學生對人要有禮貌。而要教育學生不打人,自己首先就不許打學生;要學生安安靜靜地上課,自己就不能在課堂上敲著桌子大喊、大叫。因為,那樣即使你能使學生暫時停止吵鬧,也無法平息學生心中的煩燥。

五、取得家長信任,建立服務意識

智障孩子教育題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記得開學初,我們班有3個孩子,家里用的是坐便式馬桶,與學校的蹲式不一樣,家長們很著急,有的家長甚至買到了痰盂生怕學生不會入廁,每到上課鈴響了還遲遲不想離開,遇到這種情況,我想這三個學生并沒有肢體上的殘疾,首先做好家長的工作,讓他們放心,然后對這三個孩子利用課間,生活課進行入廁方面的訓練,并加強防護,學期末這3個孩子都能自己上廁所,家長們看到他們的進步都非常高興。

以上是我班主作工作這學期總結,我知道是班主作工作是長期,繁鎖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多積累,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至誠

下午 5:36:30 最低也是800了,另加版面費1008,共1808 阿年

下午 5:36:24 在體育康復教學中正確引導和培養智障

學生的興趣和態度

一、體育活動興趣

體育活動興趣的概念,體育活動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參加,全力以赴,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

大量的觀察和研究結果表明,體育活動興趣與體育學習活動效果常常是成正比,在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大致一樣的情況下,有體育活動興趣和較無體育活動興趣的活動效果更好。人的體育活動興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發育而不斷變化發展的,但更重要的條件是在社會需要原則和個人適應原則之下,在學校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主題實踐活動培養起來的。

培智學生天真活潑,具有好動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具有廣泛的興趣,他們把體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動就感到滿心歡喜,表現興趣怏然,不知疲倦,但整個小學階段興趣不夠穩定,對呆板單調的活動內容容易產生厭倦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體育活動興趣變得廣泛,但易變化。體育興趣發生了較明顯分化但是,在正確的教育和影響下,學生會對某些體育項目或體育鍛煉產生執著興趣,而且,從追溯性研究中發現,學生體育興趣多在小學、初中階段就已奠定,具有連續性特征??梢?小學、初中階段是體育興趣發展的關鍵期。我們的智障學生就多數就處于這個階段,開發他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這個時候就尤為重要。

二、體育態度

態度是個體對待人或事物較一貫、固定的心理傾向。體育態度指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有的評價、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表現。態度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現象,同時又是外界與個體反應之間的中介因素,不言而喻,體育態度調節著人對體育項目或參與的行為選擇、行為反應,影響著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效果和效率。因此,體育態度也是體育能力調節系統的重要心理成分之一。

體育態度屬于態度概念之內,所以,它的結構也包括認識、情感和意向三個方面。一般來說,三個成分是協調一致的,能認識體育對強身健康的意義和價值,熱愛體育并積極參加,要不相之。但體育態度的三個要素有的并不協調一致,例如:能認識體育活動的好處,但就不喜歡體育鍛煉的人往往不賣力;而對體育活動好處缺乏認識卻對體育鍛煉有好感的人往往鍛煉會全力以赴。由此可見,情感在態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態度最重要的成分。態度的培養應該十分重視感情的感染與熏陶。

三、正確引導和培養智障學生體育興趣和態度的途徑

1、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化法

理解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維護他們的自尊,教師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闡明道理,分析利弊,幫助學生理解困惑,消除壓抑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正確學習態度,教師還應以良好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用健康、融洽的情感世界來感化學生,從而使他們從內心深處發生質的轉變,真正對體育活動有興趣,并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體育活動。

2、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創設良好課堂情誼氛圍——感染法

如何激發智障學生學習興趣和端正學習態度,是壓抑和消除不良心理現象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進教學手段,創設和諧有序課堂學習氛圍,學生才能主動參與,主動學習,才能做到學有興趣,學有個性,學有創造,這樣將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態而投入體育活動中。

3、循循善誘,處處引導——感悟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創造主動參與的氛圍,通過時間和思考去發現探索、掌握體育運動的規律。并且運用教師淵博的知識,親和的心態以及宏觀的思維,引導學生逐步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為學生健康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態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兒童健康教育知識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兒童保健門診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從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健所收治的88例患兒進行對比,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實驗組44例,接受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對照組44例,接受常規干預,對比兩組兒童保健效果。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358、2.089、2.178、2.060、2.994、2.875、5.375、5.676,P<0.05)。干預前,兩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434、4.007、5.659,P<0.05)。結論:在兒童保健門診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兒童心理狀況,促進患兒恢復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兒童保健門診;應用效果

在兒童保健服務中,兒童心理健康屬于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近些年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之后,兒童接觸外界不良思想的概率大大提升,外界的誘惑也不斷增加,出現兒童心理問題的概率大大提升。因此,兒童保健門診還需要更加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給兒童灌輸積極向上的情緒,幫助調節兒童的情緒狀態,從而促進兒童成長發育。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兒童保健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從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健所門診收治的88例患兒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44例,男性患兒27例,女性患兒17例,患兒最大年齡13歲,最小年齡0.5歲,平均年齡(6.98±1.03)歲。對照組44例,男性患兒26例,女性患兒18例,患兒最大年齡12歲,最小年齡0.8歲,平均年齡(6.91±1.08)歲。兩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可比性高。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了解兒童的癥狀,做好相關介紹和藥物指導、營養指導等。實驗組接受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操作如下:1)1歲以下兒童的護理。1歲以下的兒童大多溝通能力和自主表達能力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兒童保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兒童的家長,科室人員首先需要了解兒童家長的文化程度和認知水平,然后結合兒童家長的情況,選擇家長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開展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講解健康體檢相關知識,讓兒童家長了解定期健康體檢的重要性;講解哺乳相關知識,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哺乳技巧;講解常見兒科疾病知識,包括疾病的類型、臨床癥狀、病因等,讓兒童家長能夠及時發現疾病,并且盡早的進行診斷和治療,而在平時生活中,也需要注重各種兒科疾病的預防,降低兒科疾病發病率;講解兒童營養知識,提高兒童家長的營養知識水平,從而科學的喂養,保證日常飲食中能夠滿足兒童營養需求。2)1到3歲兒童的護理。在這個年齡階段,兒童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與其他人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并且表達自身的想法。所以針對1到3歲兒童,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分為家長和兒童兩個方面,一方面科室人員需要主動與兒童溝通交流,取得患兒的信任,選擇兒童喜歡的方式做好健康指導,并且注意觀察兒童的情緒變化以及關注兒童的述求,做到回應性照護,當兒童有了明顯的情緒變化之后,及時進行安撫,以免因為不良情緒影響兒童的依從度。另一方面,科室人員也需要加強家屬的健康教育,多于家屬溝通交流,讓家屬提高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度,指導患兒家長掌握一定的兒童心理保健技巧,從而在平時生活中,多關注兒童的興趣愛好與心理狀態,積極配合完成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科室人員同時為兒童建立生長發育健康檔案,將兒童的各項數據詳細的記錄到檔案中,并且主動了解兒童平時在家里的情況,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進行引導,讓兒童家長了解更多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更好的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3)3歲以上兒童的護理。這個年齡階段兒童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在這種情況下,科室人員進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需要注意與兒童的溝通交流,主動了解兒童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將重心便宜到兒童心理健康指導上,通過選擇兒童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兒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評估兒童的心理狀態,分析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指導措施,幫助更好的改善患兒的心理狀態。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以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以及兩組患兒家屬健康知識水平評分作為觀察指標,其中心理狀態包括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健康知識包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30.0軟件處理,心理狀態評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均屬于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s)表示,用t進行檢驗,當p小于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358、2.089、2.178、2.060、2.994、2.875、5.375、5.676,P<0.05)。

2.2兩組患兒家屬干預前后健康知識水平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434、4.007、5.659,P<0.05)。

3討論

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心理健康問題一直都是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大大提升,當兒童出現心理問題后,會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和發育,嚴重者還可能導致患兒無法正常的融入社會。因此,在兒童保健門診中,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兒??频尼t生首先需要提高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認識到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加強自身兒童心理健康知識和專業性,保證能夠更好的完成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需要根據兒童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關注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然后積極的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幫助更好的改善兒童的心理問題。最后,需要加強兒童家長的健康教育,提高兒童家長對兒童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讓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平時注意關注兒童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兒童的心理問題,然后盡早的進行干預和治療,幫助患兒更快的恢復健康,減少不良影響。

本次研究選擇88例兒童保健門診收治的患兒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患兒干預后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均明顯更高,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也明顯更高,表明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患兒的心理狀態,提高患兒家屬健康知識水平,該研究結果與李三妹在健康教育的實施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相關研究結果相似度高。

綜上所述,在兒童保健門診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兒童心理狀況,促進患兒臨床恢復,臨床保健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盧利娟.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的應用[J]. 家庭保健, 2020, 043(002):39-40.

[2] 孫偉.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心理醫生, 2019, 025(003):326-327.

[3] 劉文進.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11(023):75,174.

[4] 苗金燕, 李芳芳. 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46(012):87-88.

[5] 李三妹. 健康教育的實施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家庭保健, 2020, 029(025):178-179.

兒童健康教育知識范文第5篇

摘 要:“兒童教兒童”是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理論中的教學原則之一。其意思是以兒童來教育兒童,以兒童來指導兒童。由于兒童了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更深刻、兒童鼓勵兒童的效果比成人更明顯、兒童教兒童教學相長等原因,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包含集體教學活動、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園本活動和偶發性事件),如能恰當運用好“兒童教兒童”這一原則,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兒童;教;運用

一、 “兒童教兒童”原則的出處

“活教育”是陳鶴琴先生教育理論的精髓,為了更好地使“心理學具體化,教學法大眾化”,陳老先生用十七條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來闡述“活教育”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途徑。

“兒童教兒童”正是其中的第十六條原則,這一條教學原則是根據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提出來的,意思是讓兒童來教育兒童,讓兒童來指導兒童。這種辦法一方面可補充教師數量之不足,有益于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起輔助作用,有益于教學效益的提高。

二、 “兒童教兒童”提出的三點理由

長久以來,我們習慣于“教師教兒童”“成人教兒童”的方式,殊不知還有一種教育方式,叫做“兒童教兒童”?!皟和虄和本烤褂惺裁春锰??它與其他方式有何不同?陳鶴琴先生總結了如下三條理由:

(一) 兒童了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得更為深刻

我們都知道,教學是否能收到好的效果,就要看教者對于學者的心理是否了解為定。成人與兒童之間由于年齡經歷上的差異,彼此的認識總免不了一條鴻溝橫亙其中,除非成人對對兒童心理學具有相當的基礎。兒童與兒童之間的情形,就顯然不同了。由于他們彼此的年齡相仿,興趣易于接近,理解思想一致,所以溝通起來很容易,而且兒童尤其樂于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別人,當他們學會一點新的東西,總是很熱心地想讓別人知道。

(二) 兒童鼓勵兒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獲得的更為巨大

有些事情成人可以完成,孩子并不感到稀奇,而如果有的孩子也能很好地完成,則會令其他的同伴羨慕,以至于要向他們學習。比如,在孩子眼里,教師聲情并茂地講故事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當有的孩子也向老師那樣大方地站到集體面前流利、完整地講述一個故事的時候,得到的一定是同伴的羨慕和贊許,緊接著會有更多的孩子希望自己也能有機會給大家講故事。同時,來自孩子與孩子間的鼓勵和學習,會使同伴關系更加密切,更能促進幼兒間的社會交往和融洽感情的建立。

(三) 兒童教兒童教學相長

以上兩點,都只是指學者方面來說的,擔任教的兒童能否在教的過程中獲得裨益呢?答案是肯定的。兒童為了要教,事先就得充分準備,在教過以后,他對于所學的內容,認識必然更加清楚。所以,兒童教兒童,不但是被教者得益,即使教者本身,亦得到很大的益處,甚至是比被教者更大的益處。這種得益,不僅在教材以內的知識范圍而已,兒童更獲得發展創造才能的機會。比如,一個孩子教另一個孩子拍球,那么他自己不僅要將球拍得相當好,同時還要動腦筋思考怎樣將他的拍球方法和要點講解、示范給同伴聽,這對教者來說絕對是一個挑戰和成長。

三、 “兒童教兒童”原則在幼兒園中的運用

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如果也能夠把握好“兒童教育兒童”這一原則,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哪些環節可以利用這一原則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實踐,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集體教學活動中的“兒童教兒童”

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示范環節和操作環節經常需要利用兒童教育兒童。

在示范環節中,教師經常會請能力強的孩子來示范一些動作或畫畫等,從而為別的孩子打開思路。以美術活動《美麗的手帕》為例,當我提出“可以用什么樣的線條來裝飾手帕”時,便請2~3名幼兒來展示自己的想法,還請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和介紹自己所畫的線條,接著我只需要適當的總結便可以了。而操作環節更是經常會用到兒童教育兒童。每次美術或數學教學中的操作環節,總會有一部分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自己的作業或作品,這時我會請這些孩子去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進行指導和幫助。不僅是美術活動,在科學、藝術、健康、社會、語言等各個領域,都存在兒童教兒童的現象。

當然,為了尊重別人思考的權利,幫助之前先要問一句:“需要我來幫助你嗎?”在別人答應之后才可以去幫助。

(二) 生活活動中的“兒童教兒童”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時期孩子們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最常見的表現為穿脫衣褲、鞋子,扣扣子、拉拉鏈等。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強,而另一些孩子對這些事情始終有畏難情緒,或對教師心存依賴。這時候,筆者便在集體面前表揚那些自理能力強尤其是愿意自己穿脫衣服的孩子,還利用專門的時間請他們現場示范、講解,以此調動另外一些孩子自我服務的積極性。當然,在午睡前后環節,也為這些孩子提供一對一的幫助和指導,能力強、動作快的孩子,經常會去幫助和指導年齡小的、能力相對弱的、動作慢的孩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樂意自己穿脫衣服了,有的還學會了自己扣扣子,他們的自信心由此增強,而幫助別人的孩子看到同伴的進步也頗有成就感。

(三) 游戲活動的“兒童教兒童”

在游戲中,許多情節的發展都是孩子們自己想象出來的,并且孩子之間也在相互模仿和學習。例如有一次,我在娃娃家游戲中聽到“媽媽”吩咐“爸爸”去克里斯汀為寶寶定一個生日蛋糕,并且還請了好多“鄰居”來給“寶寶”過生日、唱生日歌等。緊接著,有不少娃娃家的“爸爸媽媽”爭相模仿這一情節。當然,我在游戲評價環節也請出了這個有心的“媽媽”,給當天玩其他游戲的孩子也分享了這一好玩的經驗。

其實,這樣的例子經常會上演,比如克里斯汀的“蛋糕師傅”又做出了新的花樣、建筑工地的“工人”又有了新的建筑方法、小舞臺的“演員”又跳出更漂亮的動作等等,這些都是從孩子中來,而需要教師及時將孩子的經驗通過一些孩子傳遞給更多的孩子,并適時做好總結和點撥。

(四) 幼兒園園本活動中的“兒童教兒童”

我園曾做過一個名為“全納·共生之——戶外混齡體育游戲研究”的課題?;忑g,也就是不同年齡班的孩子在一起玩。既然是不同年齡,那就存在著一些發展上的差異。在大幼兒和小幼兒一對一的互動游戲中,大幼兒很自然地充當著教育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在游戲中給予弟弟妹妹以幫助。并且大幼兒能夠等待小幼兒的發展,愿意給小幼兒重復的機會;能根據小幼兒的表現,調整自己對小幼兒的支持方式,如降低難度、放慢速度等。

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不但小幼兒愿意接受大幼兒的安排,對大幼兒有敬畏感,能夠積極模仿大幼兒的行為,而大幼兒本身的表達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也得到鍛煉和發展??傊?,大幼兒和小幼兒都能得到身心更好地發展。

(五) 偶發事件中的“兒童教兒童”

在幼兒園,孩子的學習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包括一些偶發的事件,同樣是學習的良好契機。有天飯后折紙時,涵涵折了一個“東西南北”,引起了坐在她旁邊的希希的關注,在希希的請求下,她很耐心地一步步教希希去折,折完后兩個人很開心地用“東西南北”玩“說和猜”的游戲。她們的游戲吸引了更多孩子的目光,越來越多的孩子“慕名”來向涵涵學習折“東南西北”,沒過多久,全班孩子基本都學會了這種折紙和游戲的方法。

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中班的孩子能夠學會“東南西北”這種難度偏高的折紙,而這一技能的教授者竟然同樣是一個中班的幼兒,可見幼兒作為教育者的潛力,不容小覷。

類似的偶發事件,也時有發生。再比如,有一次一位玩魔方很厲害的男孩子,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將班級的魔方還原到原始狀態,引來了眾多對魔方感興趣的孩子們的圍觀,于是那個魔方男孩將自己跟爸爸學來的玩魔方秘訣對大家一一講解、示范……

除此之外,我們還根據幼兒的興趣,結合自然角做了一些活動。開學之初,每個孩子都會從家中帶來一盆植物。我們請家長先告訴孩子植物的名稱以及它的一些特點和習性,然后由孩子輪流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植物,這也不能不說是一次孩子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四、 “兒童教兒童”原則在幼兒園運用中的兩點思考

(一) 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教育者

說到“兒童教兒童”,我們不由地會想到:“大的教小的”“強的教弱的”這兩種情形。其實,強與弱是相對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有的孩子擅長畫畫,有的孩子喜歡講故事,有的做早操動作到位、精神飽滿……只要很好地利用和發揮,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教育者,每一個孩子都有指導別人、展示自己的機會。

在一日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一些孩子由于各方面發展較好,經常被賦予“小老師”的名義,充當各種“教”的角色;另一方面,也總有些孩子由于整體偏弱,而始終得不到這樣的機會。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能力相對弱的孩子以必要的關注,善于發現和鼓勵他們的進步,善于將他們身上的亮點進行放大,適時為他們提供一些“教”的機會。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這些孩子的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增添了更多的自信和積極向上的動力!

(二) 教師的發現、引導和提升至關重要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始終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即使是“兒童教兒童”這種看似與教師無關的情形,同樣離不開教師的發現、引導和提升。

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而這一點,孩子自己常常是看不到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帶著一顆善于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和發現這些閃光點,發現其中的教育價值,以更好地抓住“兒童教兒童”的契機。

引導:與教師相比,孩子在“教”的方法和策略上顯然是稚嫩的,當兒童“教”的過程出現問題或困難而無法解決時,需要教師適時的介入引導,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技能,實現“教”的目標。

提升: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教與學,其最終的目的是使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在孩子“教”的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帶領孩子進行討論、反思、小結、改進等,幫助他們對各種學習進行梳理,以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陳鶴琴.陳鶴琴全集(第五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魏培培,幼教二級,江蘇省南京市,南京曉莊學院實驗幼兒園(南京市市級機關第二幼兒園)。

兒童健康教育知識范文第6篇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命教育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競爭壓力的增大,農村留守兒童也越來越多,教師要積極在教育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有效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水平,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只有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中的困惑或煩惱,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渡過難關,才能確保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命不受傷害。本文闡述了新時代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生命教育的措施,希望對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生命教育

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在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教育時不能僅僅以分數論英雄,要實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也包括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命教育。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時要注意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命進行科學的教導,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生命發展,進而培養出健全的人格,為將來的學習、工作及生活提供有效的支撐。教師要積極研究策略,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具體特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材施教,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效率。

1.科學開展調查研究,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由于各種社會因素、家庭環境、教育培訓以及諸多差異,農村留守兒童個體差異很大。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有些農村留守兒童存在自私、任性、易怒、成癮、孤立、自卑、神經質等不良傾向,在農村留守兒童中比較常見。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自我意識尚處于成長發展階段,不同階段其發展速度不同,加之意志、思維等方面的局限,往往會產生消極的自我意識,并表現出更多的負面影響。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就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學校需要積極引導農村留守兒童認識和接納自己,克服消極情緒,形成健康的人格。

2.加強教師培訓,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由于要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生命教育,教師也需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態。教育的含義是學與教的有機結合,包括文化教育、知識教育和生命教育。如果教師的心理素質與能力達不到應有的水平,就談不上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良好的心理教育。教師要有較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投入精力充沛、情感豐富、情緒健康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學校也需要為教師不斷提供學習機會,讓每個人都能掌握健康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心理導向和心理準備技能,教會農村留守兒童如何識別、控制和調節情緒,讓農村留守兒童擁有良好的情緒。

3.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農村留守兒童,開展科學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內容廣泛,不同年齡段的農村留守兒童感知能力不同,教育學習目標也不同。在教育教學中,應選擇適合農村留守兒童年齡的內容。例如低年級通過積極的引導,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良好的心理教育,使他們初步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中年級注重培養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信、好奇心和克服自卑感的教育;高年級注重培養農村留守兒童的同理心、責任感、自我提升等,使各個年齡階段的農村留守兒童都能得到科學的生命教育,提升對自身生命的珍視和愛護,并提高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與大家進行良好的互動,讓農村留守兒童談談自己對生命的看法,教師要針對學生意識中的錯誤部分進行科學的指正,使農村留守兒童的心態逐步穩定,并塑造正確的生命意識,確保生命健康穩步發展。

4.深入挖掘教材,深入開展生命教育

教材的具體化是組織教育活動的主要依據和教學內容的載體,教材內容廣泛。教師在備課時應有效提取課本中豐富的生命知識內容,例如教育內容是否應正確界定農村留守兒童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等,找出課程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的相關點。在課堂上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樹立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培養農村留守兒童的團結、合作、競爭等意識。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通過講座、交流、演講、討論、觀看生命健康視頻等方式,讓農村留守兒童掌握生命和心理知識。保持好心情對生命很重要,是身心融合最有效、最簡單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師要在中有效開展農村留守兒童生命教育的內容,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

結論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面對素質教育下教育教學的改革,教師要充分在教育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積極有效的開展生命教育,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命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綜合素質的提高,達到農村留守兒童全面發展的目的。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科學開展調查研究,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加強教師培訓,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農村留守兒童,開展科學的生命教育、深入挖掘教材,深入開展生命教育,從而有效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素質的提高,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小琴.生命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基本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6):146.

[2]周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活指導——以心理輔導課《積極生活每一天》為例[J].江蘇教育,2020(40):47-49

上一篇:夢游計范文下一篇:大學生禮儀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