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論文范文

2023-09-23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論文范文第1篇

當前,由于環境的限制,我校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校,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由于種種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隨父母進城讀書,成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成為制約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瓶頸。為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以班主任、團隊為主,關愛兒童,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摸清情況,確立工作目標

我校目前有502名學生, “留守兒童”有30 人,單親打工20人,有父母均在外打工 “留守兒童”就有11人,他們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嚀,只能在隔輩或親戚有心卻無力的關愛中徘徊,而貧困山區的留守人員,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殘、文盲、半文盲。這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多么不利。

這些“留守兒童”90%是各班的差生。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學生是祖國的希望,“留守兒童”的問題引起了我校領導的關注和極度重視。面對現狀,我校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把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立為“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了在學校少年兒童成長中第一陣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每班推薦4—5名典型學生與我校在職教師結對,每位教師結對2—3名學生,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把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檔案,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3、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花名冊制度。

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三、 我校在開展“留守兒童”(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主要做法是:

1、安全上關心。留守未成年人大多自己租房居住,個別有爺爺奶奶等老人陪伴,安全問題非常突出,我校組織教職工加強巡邏檢查,多次開展“走進學生家庭、走進學生心靈”活動,與孩子、家長(爺爺、奶奶等老年監護人)、房東聯系,印發安全提示,簽訂安全協議,聘請有關人員到校開展安全講座,有效避免了煤氣中毒、游水、傷害等案件的發生。

2、心理上輔導,關愛留守兒童。留守未成年人面臨最突出的問題是感情缺失,內心孤獨、冷漠、逆反心理尤為明顯,針對此種情況,該校設立了悄悄話信箱、心理咨詢室,直接與那些心理負擔較重的同學溝通。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體育比賽、電影開放周、辦報比賽等,使留守未成年人通過活動豐富了內心世界,心靈得到了充實。

3、輿論上引導。由學校團委牽頭開設校園“小喇叭”宣傳學校好人好事,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學生中積極分子

4、學習上幫助。留守未成年人家長不在身邊,有個別監護人年紀較大,針對知識水平低,學習上缺少輔導,成績普遍較差等情況,該校開展了扶差補缺、課外輔導,使他們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輔導,讓他們能跟上全班同學共同學習的步伐。

5、學校里吸引。我校利用課余時間開設音樂、美術、體育等校本課程。堅持“四定”(定時間、定內容、定地點、定人員),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增長了知識,又使學生的特長得到了發展,還使學生的價值觀、成就感得到了滿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6、經濟上幫扶。針對個別經濟上較為困難的留守兒童,該校盡量爭取上級的扶貧捐助資金,領導班子“一對一”幫扶,使困難留守未成年人不致輟學,生活得以渡過難關。

7、全社會關心。抓住學校、家庭、社會三個關鍵環節,各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凈化社會環境。開展了 “手拉手”、“心連心”等體驗教育活動及志愿者服務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素質,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傷害。

五、存在的問題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年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上級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對工作宣傳力度不夠,得到社會理解和支持度較小;二是對新的形勢下深化、創新程度不足;三是學生校外居住分散,管理不便;四是有些家庭非常貧困,只靠學校單方面救助切實有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論文范文第2篇

二屯鎮豐樂屯小學

近年來,我校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鄉村少年宮建設為依托,著力打造“快樂成長”教育品牌,不斷整合教育資源,豐富活動內容,實現了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立體化,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一、 高標準建設少年宮,最大限度滿足學生活動需要 為把鄉村少年宮打造成學生活動和學習的樂園,給孩子們提供優質的環境和硬件配套設施,學校投入資金20萬元建設了面積1600平方米的二屯鎮豐樂屯中心小學少年宮,設立了運河民俗展室、沙畫室、木工室、昆蟲標本制作室、柳編室等各類活動室14個,室外活動場地近7000平方米,活動社團19個,少年宮的管理突出以“強化師資、提升質量、凸顯特色“為核心的內涵建設,實行校長負責制,學校每周二到周五下午課外活動時間開展少年宮活動,每周六上午實行對外開放,讓學生和家長在周末也能帶孩子一起感受少年宮帶給他們的快樂,拉近了學校、老師與家長的距離。

二、 充分發揮少年宮載體功能,大力推進學生德育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學校立足少年宮載體作,不斷拓展德育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外延、內涵,全面加強學生道德教育、養成教育、體驗教育和實踐教育,把少年宮打造成為學生道德教育的陣地,實踐活動的基地、興趣培養的實習地,有力地推進了學校德育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一是充分發揮少年宮的教育功能,構建無處不在、健康向長的校園文化。學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圍繞傳統文化教育、感恩教育、勵志教育等內容,發動學生利用在少年宮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自主創作、制作了各具特色的走廊文化、樓梯文化、班級文化,我們特意設計了由“中國運河”、“世界運河”“運河名人”、“運河民俗”四部分組成的運河文化體系;籌建了涉及運河兩岸的農業、紡織、編織、圖書、瓷器……10幾大類,數量近200余件的運河民俗展室。把都建設成道德教育的陣地,形成了“每一步都有思考,每面墻壁都有文化,每個角落都有教育,每幅作品都有品味”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耳熏目染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學校定期舉辦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展板文化設計大賽,廣泛開展了“最美教室評比”、勤儉節約孝敬父母、珍惜生命安全教育、文明行為養成教育等活動,在全校形成了追求上進、以“禮”育人的校園風氣。

二是充分發揮少年宮的實踐功能,鞏固發展學生素質教育成果。少年宮社會實踐活動堅持傳統與現代、教育與情趣、知識與娛樂、活動與休閑相結合,著力打造鄉土傳統特色實踐活動。學

校開辟了跳皮筋、滾鐵環、柳編、草編等傳統活動項目,激發了同學們的興趣。立足二屯鎮柳編傳統工藝和大秧歌,邀請民間藝人到學校傳授柳編技藝和運河夯歌,培養學生們對民俗文化的了解。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在春節期間組織學生參與大秧歌、跑旱船、踩高蹺等民間娛樂活動,在端午開展包粽子、碰雞蛋活動,在重陽節期間組織開展敬老院服務老人活動,增強了學生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識。在手工活動小組實踐活動中,組織學生挖掘學習本地手工文化,邀請老木工李書勛、織布傳人蘇秀琴傳授木工和紡織技藝,幫助學生樹立民族文化價值觀,增強對傳統文化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充分發揮少年宮的促學功能,把德育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學校育人目標的全部空間。學校按照綜合性、開放性、選擇性的原則,結合教學工作的特點與少年宮活動實際,不斷完善德育課程、學科課程、藝體課程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著力培育開放多元的課程文化。學校還根據本校實際,開設了地方課程,以《我們就在運河邊》為讀本開展教學,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自豪感。同時,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實行了獨具特色的小組合作學習,把有共同興趣和愛好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采取“合作幫學”、“整體評價”等機制,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三、 點面結合,家校溝通,聚合教育正能量

我們在開展好專項活動的基礎上,狠抓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

工作的組織建設、隊伍建設,積極引入家長資源開展工作,以家庭教育指導為鏈接,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設立“家長開放周”,主動邀請家長進校園、進課堂,利用家長會、懇談會等活動開展親情教育活動,印發青春期學生心理成長特點等資料,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年級的家長進行培訓,架起家校溝通橋梁,共話學生成長問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論文范文第3篇

當前,由于環境的限制,我校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校,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由于種種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隨父母進城讀書,成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成為制約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瓶頸。為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以班主任、團隊為主,關愛兒童,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摸清情況,確立工作目標

我校目前有502名學生, “留守兒童”有30 人,單親打工20人,有父母均在外打工 “留守兒童”就有11人,他們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嚀,只能在隔輩或親戚有心卻無力的關愛中徘徊,而貧困山區的留守人員,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殘、文盲、半文盲。這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多么不利。

這些“留守兒童”90%是各班的差生。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學生是祖國的希望,“留守兒童”的問題引起了我校領導的關注和極度重視。面對現狀,我校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把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立為“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了在學校少年兒童成長中第一陣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每班推薦4—5名典型學生與我校在職教師結對,每位教師結對2—3名學生,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把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檔案,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3、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花名冊制度。

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三、 我校在開展“留守兒童”(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主要做法是:

1、安全上關心。留守未成年人大多自己租房居住,個別有爺爺奶奶等老人陪伴,安全問題非常突出,我校組織教職工加強巡邏檢查,多次開展“走進學生家庭、走進學生心靈”活動,與孩子、家長(爺爺、奶奶等老年監護人)、房東聯系,印發安全提示,簽訂安全協議,聘請有關人員到校開展安全講座,有效避免了煤氣中毒、游水、傷害等案件的發生。

2、心理上輔導,關愛留守兒童。留守未成年人面臨最突出的問題是感情缺失,內心孤獨、冷漠、逆反心理尤為明顯,針對此種情況,該校設立了悄悄話信箱、心理咨詢室,直接與那些心理負擔較重的同學溝通。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體育比賽、電影開放周、辦報比賽等,使留守未成年人通過活動豐富了內心世界,心靈得到了充實。

3、輿論上引導。由學校團委牽頭開設校園“小喇叭”宣傳學校好人好事,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學生中積極分子

4、學習上幫助。留守未成年人家長不在身邊,有個別監護人年紀較大,針對知識水平低,學習上缺少輔導,成績普遍較差等情況,該校開展了扶差補缺、課外輔導,使他們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輔導,讓他們能跟上全班同學共同學習的步伐。

5、學校里吸引。我校利用課余時間開設音樂、美術、體育等校本課程。堅持“四定”(定時間、定內容、定地點、定人員),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增長了知識,又使學生的特長得到了發展,還使學生的價值觀、成就感得到了滿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6、經濟上幫扶。針對個別經濟上較為困難的留守兒童,該校盡量爭取上級的扶貧捐助資金,領導班子“一對一”幫扶,使困難留守未成年人不致輟學,生活得以渡過難關。

7、全社會關心。抓住學校、家庭、社會三個關鍵環節,各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凈化社會環境。開展了 “手拉手”、“心連心”等體驗教育活動及志愿者服務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素質,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傷害。

五、存在的問題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年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上級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對工作宣傳力度不夠,得到社會理解和支持度較小;二是對新的形勢下深化、創新程度不足;三是學生校外居住分散,管理不便;四是有些家庭非常貧困,只靠學校單方面救助切實有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論文范文第4篇

當前,由于環境的限制,我校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校,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由于種種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隨父母進城讀書,成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親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學習、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成為制約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瓶頸。為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以班主任、團隊為主,關愛兒童,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摸清情況,確立工作目標

我校目前有502名學生, “留守兒童”有30 人,單親打工20人,有父母均在外打工 “留守兒童”就有11人,他們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嚀,只能在隔輩或親戚有心卻無力的關愛中徘徊,而貧困山區的留守人員,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殘、文盲、半文盲。這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多么不利。

這些“留守兒童”90%是各班的差生。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學生是祖國的希望,“留守兒童”的問題引起了我校領導的關注和極度重視。面對現狀,我校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把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立為“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了在學校少年兒童成長中第一陣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每班推薦4—5名典型學生與我校在職教師結對,每位教師結對2—3名學生,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把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檔案,讓留守兒童在教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3、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花名冊制度。

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三、 我校在開展“留守兒童”(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主要做法是:

1、安全上關心。留守未成年人大多自己租房居住,個別有爺爺奶奶等老人陪伴,安全問題非常突出,我校組織教職工加強巡邏檢查,多次開展“走進學生家庭、走進學生心靈”活動,與孩子、家長(爺爺、奶奶等老年監護人)、房東聯系,印發安全提示,簽訂安全協議,聘請有關人員到校開展安全講座,有效避免了煤氣中毒、游水、傷害等案件的發生。

2、心理上輔導,關愛留守兒童。留守未成年人面臨最突出的問題是感情缺失,內心孤獨、冷漠、逆反心理尤為明顯,針對此種情況,該校設立了悄悄話信箱、心理咨詢室,直接與那些心理負擔較重的同學溝通。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體育比賽、電影開放周、辦報比賽等,使留守未成年人通過活動豐富了內心世界,心靈得到了充實。

3、輿論上引導。由學校團委牽頭開設校園“小喇叭”宣傳學校好人好事,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學生中積極分子

4、學習上幫助。留守未成年人家長不在身邊,有個別監護人年紀較大,針對知識水平低,學習上缺少輔導,成績普遍較差等情況,該校開展了扶差補缺、課外輔導,使他們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輔導,讓他們能跟上全班同學共同學習的步伐。

5、學校里吸引。我校利用課余時間開設音樂、美術、體育等校本課程。堅持“四定”(定時間、定內容、定地點、定人員),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增長了知識,又使學生的特長得到了發展,還使學生的價值觀、成就感得到了滿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6、經濟上幫扶。針對個別經濟上較為困難的留守兒童,該校盡量爭取上級的扶貧捐助資金,領導班子“一對一”幫扶,使困難留守未成年人不致輟學,生活得以渡過難關。

7、全社會關心。抓住學校、家庭、社會三個關鍵環節,各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凈化社會環境。開展了 “手拉手”、“心連心”等體驗教育活動及志愿者服務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素質,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傷害。

五、存在的問題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年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上級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對工作宣傳力度不夠,得到社會理解和支持度較小;二是對新的形勢下深化、創新程度不足;三是學生校外居住分散,管理不便;四是有些家庭非常貧困,只靠學校單方面救助切實有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論文范文第5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綱要》中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未成年人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我們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為此,我校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指導下,按照《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的標準積極組織開展各項工作,并取得較大成效,現匯報如下:

興凱學校是一所6規制初級中學。本年度共有1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59人,在職教師81人。幾年來,我校堅持以德育為首,將德育工作作為核心工作,德育特色突顯,充分發揮了德育組織積極、開拓、自立、創新的作用,整體推進學校特色發展,開創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新局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德育保證機制

1、充分發揮“家校”聯宜作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受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教育的影響的。良好的學校教育,能指導和促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使其與學校教育相一致、相協調。幾年來,我校定期與不定期堅持每學期召開一至二次家長座談會,及時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要求,科學指導家長們對學生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探討教育的途徑,交流教育的經驗,充分發揮了“家校”聯宜的功能和

- 1

政教處、年級組、班級四級管理網絡,明確德育管理的職責。由校長、政教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組成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副校長主管學校德育工作,政教主任負責學校德育具體工作。

2、加強以班主任為主體的德育隊伍建設, 選配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形成了班主任聘任、培訓、考核、評優等制度;并把職業道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課程,適時組織培訓,開展主題教育;堅持每半個月召開班主任工作例會,細化學校的德育工作,交流、總結經驗,在相互學習、共同研究的同時提高德育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不斷充實和壯大班主任隊伍,為學??沙掷m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我學現已擁有一支自己的德育骨干隊伍,構建了和諧向上的德育共同體。

3、學校按規定配備少先隊輔導員1名,建立和完善校外輔導員制度,選聘縣醫院劉明光,交警隊張超等擔任校外輔導員,選聘城關鎮派出所副所長齊禎亮及司法局孟憲波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并定期請法制副校長來校做“法制專題講座”, 觀看禁毒、法制教育資料圖片,積極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宣傳的教育,并組織學生結合普法宣傳活動,上街宣傳法律知識。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三、課堂德育

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活動為載體,德育學科教學貫穿日常。按照課程計劃開設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心理健康課、配備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選派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培訓與進修。學校通

- 3

和價值觀。同時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展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動,如太極拳比賽、征文比賽、紅歌合唱賽等各項比賽,利用法定節日、傳統節日等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開展禁毒、交通安全、普法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發展學生特長。通過這些有益活動,使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健康、活潑、多彩和有序。

3、抓班級責任制:把校風建設工作、德育工作責任到班級,班主任是第一責任人,把課間操、衛生、紀律流動紅旗等班級的評比活動作為班主任考核的依據,以此來激活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并與班主任的考核掛上鉤,執行班級管理責任制和管理責任追究制,有效調動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抓工作例會:每半月一次班主任工作例會,每學期1一2次班主任經驗交流研討會。分管領導、政教處、班主任全體成員必須參加,工作例會主要對上月的學校工作、班級工作、學生表現、考核評比等情況做簡要總結,布臵當月的工作要點。這樣不僅與班主任加強了溝通與反饋,而且有效提高了班級工作的針對性和主動性,使各項工作及時有效地落到實處。班主任經驗交流研討會,每次確定中心發言人,進行經驗交流。同時,針對當前學生存在的問題,確定主題進行研討。要求撰寫經驗論文,每學期末開展經驗論文評比活動,有效提高班主任的綜合素質。抓專項整治:以學生行為的養成為重點,制定養成教育的實施方案,每周開展一個專項整治活動,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抓工作合力:對違紀學生要求嚴加教育,情節較為嚴重的要求家長到校共同教育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果。

- 5

長廊,讓每一堵墻壁成為無聲的語言。校圖書室藏書近5萬冊,有獨具特色的校歌、?;盏葮酥?。這樣的校園環境在潛移默化中,較好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課、文藝展演等形式,強調德育工作學生參與的全體性、教育目的的素質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德育工作新特色。

八、加強綜合治理、打造平安校園。

學校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經常性地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自身行為安全等預防、自救知識的教育,進行防震防火模擬演練;并進一步完善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對學生在校期間的行為安全作出了嚴格規定。讓每位教職工、學生及學生家長都簽定了《安全責任保證書》,有效的保證學生的在校學習和生活,從未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

教學生做人,使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我們工作的座右銘。展望未來,我校德育工作將繼續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工作實踐中把握機遇,努力探索新思路,走內涵發展之路,進一步結合學校德育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德育科研意識,傾力打造一支適應現代教育教學要求的高素質干部教師隊伍,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

興凱學校

2011年4月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

建立一個系統、全面、科學、合理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評價體系十分重要。將衛生服務領域中“可及性”概念引入,構建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概念模型及評價指標體系;基于北京、南京和咸陽的調研數據,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給出權重分配和綜合評價。結果顯示,目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得分為332分,該結果為“較好”,但接近“一般”等級,說明老年人對社區服務可及性的滿意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杉靶缘亩壷笜说牡梅钟筛叩降鸵来螢椋嚎蛇_性385分,可適應性354分,可負擔性352分,可接受性344分,可用性296分。因此,我們建議,著力加強上門服務和租賃服務設施的建設;完善居家養老社區網點服務,尤其是服務的內容和種類;增加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人力、物力、財力的扶持。

關鍵詞: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模糊綜合評價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804001

收稿日期:2017-11-07;修訂日期:2018-03-05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現狀分析與改進對策研究”(15BRK003)。

作者簡介:雍嵐,法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振振(通訊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張冬敏,法學博士,西安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Access to Home Care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Conceptual Model, Index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YONG Lan1,WANG Zhenzhen2,ZHANG Dongmin3

(1.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21, China)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home care community service evaluation system.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ion of Access in the field of health service to the areas of the home care community service,and build a conceptual model of Access to the home care community service. Then we put it into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Beijing, Nanjing and Xianyang,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give weight assignment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cess to the home care community service have a score of 332 points, the result is “better”, but close to the “general” level,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lot of room for the improvement in satisfaction of community service accessibility.In the secondary grade index of Access, the score is from high to low in order: accessibility of 385 points, adaptability of 354 points, affordability of 352 points, acceptability of 344 points, availability of 296 points. Therefore, we propose to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nsite service and leasing service facilities; improving the service in the community, especially the content and types of services; and increasing the support of manpower, material and fund for the home care community service.

the home care community service;Access;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一、引言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先后出臺了諸多政策文件,強調居家養老社區服務

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又稱居家養老服務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居家養老的一種服務方式,是指由政府和社會力量依托社區,向居住在家庭的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項目。的重要作用,進而推動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的發展。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卻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老年人的主要養老服務訴求,如膳食、照護、醫療衛生以及社區托養機構等服務,在我國很多城鎮、農村難以得到滿足[1];另一方面,居家養老服務中也普遍存在服務過剩等問題[2]。這些均從側面反映出,當前我國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既存在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即“供不應求”),又存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服務無法充分利用(即“資源閑置”)的雙重困境。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判斷和評價現階段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是否滿足老年人需求,或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對于這些問題的探討,既有助于了解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和利用狀況,同時又能夠幫助評價政府養老服務體系投資建設的成效,為進一步有效推進養老服務提供針對性建議。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居家養老社區服務評價研究主要聚焦于三個方面:一是基于“顧客感知服務質量”的SERVQUAL或SERVPERF量表的服務質量評價[3-5];二是通過老年人的“顧客滿意度”測評的服務體系評價[6-8];三是借鑒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的“4E”框架或方法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評估體系[9-10]。此外,還有學者從社區生活環境、社區設施建設等方面入手進行養老服務評價[11]。上述研究分別借鑒了商業、公共服務等領域的量表、方法或思路進行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12],但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在經營目標、運營模式、服務范圍以及服務內容等方面不同于普通商業模式,在服務對象、服務范圍和服務內容等方面也不同于廣義的公共服務,因此,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認可度較高、適用性較強的服務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本文將衛生服務領域的“可及性”概念引入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領域,從5個維度建構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概念模型,設計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結合本課題組在直轄市北京、省會城市南京和地級市咸陽的實地調研數據,運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給出權重分配和量化評價,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文獻回顧與模型

“可及性”(Access)是衛生服務領域評價衛生服務系統公平性、效率和質量的一個重要概念。目前,對衛生服務可及性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和分析框架兩個方面[13]:第一,可及性是指個人實際發生的衛生服務利用以及促進和阻礙服務利用的各種因素[14],或代表顧客需求與服務體系之間的匹配程度[15-16];坎貝爾(Campbell)認為可及性就是服務的可得性,即服務對象能否方便、及時且實際地獲得自身能夠負擔得起且愿意接受的服務[17]。第二,學界對于衛生服務可及性提出了一些具有較強科學性、邏輯性、操作性的衛生服務可及性概念模型。比如,安德森(Andersen)從環境因素、人群特征、衛生行為和健康結果四個方面構建了衛生服務利用行為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創立了衛生服務可及性分析框架[14];潘查斯基和托馬斯(Penchansky & Thomas)從可用性、可達性、可適應性、可負擔性、可接受性等五個維度構建衛生服務可及性的分析框架并對其進行分析[18];戴維斯(Davis)在考慮供給與需求基礎上,以服務質量為中心,從地理可及性、可獲得性、經濟可及性和可接受性四個維度構建分析框架[19]。綜上,不同組織和學者對衛生服務可及性給出了不同的定義和分析框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其含義至少應該包括衛生服務供給、利用、需求等相關的三部分。

衛生服務可及性對了解和制定衛生政策的關鍵性作用不容小覷,但我們是否可以將這一概念運用到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領域呢?答案是肯定的,這主要是因為衛生服務和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具有密切的聯系。從目標層面來看,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對生活照料和醫療衛生等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強勁

參見中央人民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84號),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20/,可以說,衛生服務和養老服務具有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的相同的目標。從內容上看,養老服務包括醫療護理、生活照料、文化娛樂以及精神慰藉等四個方面的內容,涵蓋著衛生服務領域所提供的醫療護理服務,而且隨著老年人身體機能的退化,醫療護理將會成為養老服務的核心內容。從服務對象來看,社區衛生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居家養老的老年人[20],顯然,衛生服務和養老服務的服務對象均涵蓋著老年人群體。從國家政策來看,《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該意見還提出要實現“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可及性明顯提升”的目標。此外,國內外學者已經開始將“可及性”概念中的部分內容引入居家養老服務領域[21-24],更進一步印證將“可及性”的概念引入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領域是可行的。

基于此,本文借鑒潘查斯基和托馬斯的衛生服務可及性概念及模型,將“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定義為居家養老社區服務與居住在家庭的老年人之間的匹配程度[21],并將其分解為5個維度,即可用性(Availability)、可達性(Accessibility)、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可適應性(Accommodation),簡稱為“5A”模型,如圖1所示。但是,與衛生服務相比,除醫療護理以外,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還具有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內容;同時,由于文化傳統的差異,我國社區內部具有一定的同質性,種族歧視、宗教信仰矛盾等問題也并不明顯。因此,本文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5個維度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修正。其中,可用性,是指居家養老社區服務資源的類型、數量與老年人所需要的類型、數量之間的關系,主要衡量社區提供養老服務資源的能力;可達性,又稱地理可及性,是指從距離、時間和交通成本方面考慮居家老年人住址與社區網點所在地之間的關系,或者獲取上門服務的時間成本,主要衡量老年人是否能在可接受的地理范圍和消耗時間內享受到養老服務;可負擔性,是指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價格與老年人支付能力之間的關系,主要衡量老年人對價格的負擔程度;可接受性,是指老年人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供給方提供的網點和上門服務做出的心理反應,主要衡量老年人對服務的接受程度;可適應性,是指老年人對所享受養老服務適應程度的自我評價,主要衡量老年人對服務項目的滿意度。

圖1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概念模型

由圖1可知,這5個維度是相互關聯又各不相同的。一方面,政府、企業等供給主體提供養老服務資源是老年人享受服務的前提,可用性在可及性系統中具有基礎性地位。但是,在現實中老年人常常不是將供給方提供的養老服務照單全收,而只是根據需求選擇自己方便獲得的、可以負擔起的、能夠接受的、比較滿意的服務,我們時??梢钥吹降酿B老服務資源的“浪費”和“閑置”,正是只關注可用性而忽略其他維度的后果。另一方面,在可用性基礎之上,服務的可達性、可負擔性、可接受性、可適應性則是決定著老年人是否會長期、連續或多次享受養老服務的關鍵因素。由于身體、經濟、家庭等方面存在差別,不同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呈現出多樣性、動態化的特征,而可達性、可負擔性、可接受性、可適應性4個維度既可以直接反映老年人需求的特點,又可以間接反映服務利用的結果。它們有的反映客觀事實,有的表達主觀感受,有的反映服務利用之前的認知,有的反映服務利用之后的滿意度,缺一不可。正是因為這5個維度既高度關聯又存在差異,所以本文以可用性、可達性、可負擔性、可接受性、可適應性共同構成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概念模型。

三、指標、方法與數據

1評價指標體系

(1)指標選取。

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面對的服務對象是生理特征、生活方式等都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老年人,服務內容涵蓋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四個方面,服務形式包括上門服務和網點服務,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本文在借鑒潘查斯基和托馬斯的衛生服務可及性指標的基礎上,遵循評價指標的全面性、科學性、代表性及客觀性原則,結合前期調查發現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的特點,將“5A模型”中的5個維度進行深層次解析,最終分解為23個三級指標,見表1。

(2)指標測量。

本文所使用的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兩個部分:①居家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等;②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23項指標的主觀感知調查。在形式上,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法,按照可及性由弱到強分別用“1,2,3,4,5”進行賦值,居家老年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感受對每個指標進行打分。例如,居家老年人可以用“非常不充足、不充足、一般、充足、非常充足”描述可用性;用“完全不能負擔、不能負擔、一般、可以負擔、完全可以負擔”描述可負擔性;用“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描述可適應性等。

(3)指標權重確定。

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主要是反映居家老年人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需求、供給與利用之間的一種主觀感受。若對主觀感受進行客觀賦權或者組合賦權,將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一種典型的主觀賦權方法,即層次分析法(AHP)[25]。為使各個指標的權重賦值科學合理,本研究在專家打分的基礎上利用AHP對各項指標進行權重分配。先后邀請了養老保障、衛生服務可及性領域的研究者(12人)、政府管理人員(12人)以及居家老年人(12人)共36人對二級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評價打分,在專家打分后,對得分進行幾何平均并近似取整,得到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各級指標的兩兩相對重要性的判斷矩陣;接著通過計算各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指標檢驗(CI)和計算一致性比率(CR),最終確定指標權重合理性,見表2。

此外,考慮到在同一個二級指標下的三級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同時,在實際對其重要程度進行評價時,部分研究者、政府管理人員和老年人無法清楚地區分各個三級指標的重要程度,因此,本文在三級指標賦權時采用等權重處理,具體如表3所示。

2評價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基于模糊數學的一種綜合評價方法,它在處理定性的、不確定的及信息不完善的問題方面有很大的優越性。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評價是一個涉及多指標、多條件、復雜的綜合判斷問題,其評價結果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值,而是一個用語言所表達的模糊概念。模糊綜合評價可以較好地處理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評價主觀性強、評價結論帶有模糊性的問題,使評價更具科學性與針對性。因此,本研究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進行評價。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并確定指標權重W之后,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進行綜合評價的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評價對象因素集U和評價集V。

(2)建立各因素的評分隸屬函數和綜合評價矩陣R,求出隸屬度和R,獲得模糊集。

(3)通過綜合評價矩陣R求模糊綜合評價集B,即:

B=W×R(1)

(4)去模糊值,即用模糊綜合評價集B和測量標度H計算出

綜合評價分數E:

E=B×H(2)

其中,式(2)中H=(非常差,較差,一般,較好,非常好)=(1,2,3,4,5)。

3數據獲取

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居家養老服務水平也隨之呈現出一定的地方特色,但總體情況是發達地區和城市由于政府財政實力較強,居家養老服務發展步伐較快,服務水平較高[26]。為了盡量反映中國的實際情況,本文在抽樣時充分考慮了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等方面的差異性,最終選擇了一個直轄市、一個省會城市和一個地級市進行了實地調查,即北京市、南京市和咸陽市。其次,利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與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從每個市隨機抽取2個區(縣)作為第二層,包括北京市海淀區和懷柔區、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和江寧區、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和渭城區。再次,運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式,從每個區(縣)中抽取2—3個城市社區和2—3個農村社區作為第三層。最終,課題組成員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對17個城市和農村社區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一對一訪談式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465份,其中北京市501份,南京市467份,咸陽市497份[27],具體被調查者基本情況見表4。

四、綜合評價

1數據可靠性分析

為了確保問卷數據的科學性與可靠性,本文采用克倫巴赫α(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數法對所構建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指標體系進行信度分析。其中,按照戴·外里斯(De Vellis)的分類結果,總量表的信度系數最好在08以上,06—08可以接受,在06以下就要考慮重新編寫問卷[28]。本文在進行數據分析前先使用SPSS 200軟件對問卷量表進行克倫巴赫α信度分析,結果顯示,本調查問卷克倫巴赫α信度系數為0906,表明調查問卷信度良好。

2評價過程

首先,建立評價集V=(v1,v2,v3,v4,v5)=(很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很滿意);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評價指標集U,包含可用性、可達性、可負擔性、可接受性、可適應性5個二級指標,因此U=Ui(i=1,2,3,4,5),其中每個Ui又分別由下一級指標Uij組成,即U=Uij。其次,對課題組在北京、南京、咸陽三地居家老年人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調查得到的1465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得到老年人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評價的分布情況,得出每個指標Uij隸屬于評價集V的人數與參與問卷調查總人數的比值,即Rij(i=1,2,3,4,5;j=1,2,3,4,5,6),如表5所示。

根據表5和公式(1),按照前述計算步驟可以求出各級指標Uij的得分Eij,即:

Eij=V×Rij=354347292373372333

根據公式(1)及各指標的權重值,計算第二層模糊綜合評價集為:

B1=W1×R1=(028,012,015,026,019)

B2=W2×R2=(014,003,009,031,043)

B3=W3×R3=(015,009,018,025,033)

B4=W4×R4=(020,004,017,029,030)

B5=W5×R5=(011,007,026,030,026)

根據公式(2)對各二級指標Ui的評價集進行去模糊計算,分別得到

評價值Ei:

E1=1×028+2×012+3×015+4×026+5×019=297

E2=1×014+2×003+3×009+4×031+5×043=385

E3=1×015+2×009+3×018+4×025+5×033=352

E4=1×020+2×004+3×017+4×029+5×030=344

E5=1×011+2×007+3×026+4×030+5×026=354

然后,利用公式(1)得到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最終評價集:

B=W×R=(020,009,017,027,027)

最后,利用公式(2)對最終評價集進行計算,得到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綜合評價值E:

E=1×020+2×009+3×017+4×027+5×027=332

綜上,各個層級的評價得分如表6所示。

3評價結果及分析

經過模糊綜合評價計算,目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綜合得分為332,該得分說明可及性“較好”,但接近“一般”水平,這就意味著北京、南京和咸陽三地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總體并不是非常好。具體來看,各維度的情況如下。

(1)可達性得分最高,為385分,達到可及性“較好”等級。其中,從家到社區服務網點的距離、到達社區服務網點方便程度、從家到社區服務網點的成本均處于“非常好”的等級,說明了我國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意味著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可以便捷地享受到社區的養老服務,也進一步印證了社區服務網點選址科學、交通便利。但是,預約服務人員上門服務等待時間評價得分僅為267,處于“一般”水平,意味著社區服務人員上門響應老年人服務需求的時間比較慢,出現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社區服務站在上門服務上建設比較落后,工作人員相對較少,或者是上門服務人員工作懈怠,不能盡快對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做出應答。

(2)可用性得分最差,為296分,處于可及性“一般”等級。根據評價得分可知,社區網點服務人員數量、社區網點服務設施數量的得分處于“較好”狀態,但是對于上門服務的資源(服務內容、人員及設施)、社區網點服務內容、可租賃的服務設施數量得分處于“一般”等級。通過兩者之間比較可知,社區網點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員配備相對比較充足,但是社區網點服務內容、上門服務、租賃服務等卻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從側面反映出我國養老服務領域“重設施、輕服務”的現狀。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建設是作為“任務”推廣的,導致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場地無法真正投入使用或處于閑置狀態[21]。同時,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在上門服務方面發展緩慢,遠遠滯后于社區網點服務。

(3)可負擔性得分為352分,處于可及性“較好”等級??傮w來說,在現有的收入水平下,居家老年人能夠承受現有的服務價格。由評價結果可知,對于生活照料(356)、文化娛樂(374)、精神慰藉(375)、上門服務的額外費用(355)的可負擔性較好。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增長,老年人收入也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部分文化娛樂和精神慰藉服務是免費的,或者遠遠低于市場價格。但是,對醫療護理的可負擔性得分為299,處于一般的等級。老年人自理能力不斷下降,對防治、護理及康復的需要日益迫切;其次,雖然現有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對老年人有一些傾斜,但仍無法充分保障和滿足不同層次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因此,對于處于社會弱勢地位的老年人來講,高額的醫療費用仍然會帶來經濟上的負擔和壓力[28]。

(4)可接受性得分為344分,處于可及性“較好”等級。其中,對社區網點所處地環境、社區網點服務、社區上門服務的接受程度分別為380、367、356,這表明,雖然我國傳統的養老觀念根深蒂固,但是出于對政府和社區的信任,大部分老年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接受通過社區提供的網點服務或者上門服務,同時,也側面反映了隨著家庭小型化、空巢化,家庭養老功逐漸弱化,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能成為我國最主要的養老方式[29]。但是,社區服務預約系統簡單易用度僅為272,處于“一般”等級,可能的原因是社區服務預約系統對于老年人而言不易操作,或者是由于老年人自身原因,例如知識水平、健康狀況等因素對其使用造成一定的困難。

(5)可適應性得分為354分,處于可及性“較好”等級,意味著居家老年人對于現有服務總體處于比較滿意狀態。其中,老年人對于社區提供的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文化娛樂、精神慰藉服務滿意度分別為338、373、372、333,意味著老年人對四項服務內容均比較滿意,但對醫療護理和文化娛樂滿意度相對較高,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相對較弱。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傳統消費觀念影響,老年人不愿意花錢購買生活照料服務,或者對于收入較低的老年人來說,生活照料服務價格可能偏高;二是在收入、生理和思想的限制下,老年人對于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相對較弱,導致精神慰藉服務需求尚未充分顯現。在需求較弱的情況下,就可能呈現出可及性“虛高”現象,即“低需求、低供給、高可及性”。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構建了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概念模型和指標體系,運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北京、南京和咸陽三地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進行評價。研究結論如下:第一,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5個二級指標權重分別為:可用性(04190)、可負擔性(02666)、可達性(01023)、可適應性(01643)、可接受性(00478)。因此,對于推動居家養老社區服務而言,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社區服務的內容和形式能否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服務定價是否合理;其次是老年人能否便利地獲得服務;至于老年人能否適應或接受社區服務,是最后要考慮的問題。第二,從綜合評價的結果來看,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的得分為332分,該結果為“較好”,但接近“一般”等級,說明老年人對于社區服務可及性的滿意程度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杉靶远壷笜说牡梅钟筛叩降鸵来螢椋嚎蛇_性385分,可適應性354分,可負擔性352分,可接受性344分,可用性296分。其中,可達性最好,可適應性、可負擔性、可接受性次之,而可用性最差。通過分析和探索發現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社區網點存在“重設施、輕服務”問題;二是,社區上門服務建設存在滯后性,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三是,對于居家老年人而言,醫療護理的負擔能力較弱。

因此,本文建議:第一,著力加強上門服務和租賃服務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由于一些老年人肢體靈活度下降,行動能力逐漸衰退,相比網點服務而言,有時會更需要上門服務或服務設施租賃服務,所以,在推進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工作時,應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建立健全上門服務機制,改善服務預約系統,增加上門服務人員,豐富上門服務內容,同時增加可租賃設施,讓老年人更方便、快捷地享受上門服務和設施租賃服務。第二,完善居家養老社區網點服務,尤其是服務的內容和種類。目前,多數老年人在居家養老社區服務中心只能讀書、看報,或參加打麻將、下棋、聽健康講座、測血糖血壓等活動,這些服務內容對老年人來說比較單調,吸引力不足。建議根據社區老年人的年齡、文化層次、經濟狀況、需求情況等,設計具有特色的養老服務內容,這樣才能真正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升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的可用性。第三,增加對居家養老社區服務人力、物力、財力的扶持。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且經驗不足,在社區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努力探索適合本地情況的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工作的過程中,因養老服務場地不足、缺乏專業服務人員等導致服務可用性較差,因收費難以被老年人接受導致多數養老服務只能免費提供進而造成可負擔性虛高等問題時有發生,因此需要政府進一步增加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扶持。

參考文獻:

[1]吳玉韶.老齡藍皮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20-21.

[2]王莉莉.基于“服務鏈”理論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供給與利用研究[J].人口學刊,2013(2):49-59.

[3]章曉懿,劉幫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模型研究——以上海市為例[J].中國人口科學,2011(3):83-92,112.

[4]羅艷,石人炳.虛擬養老院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初探[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5):123-129.

[5]包國憲,劉紅芹.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績效評價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2(2):15-22.

[6]顏秉秋,高曉路.城市老年人居家養老滿意度的影響因子與社區差異[J].地理研究,2013(7):1269-1279.

[7]廖楚暉,甘煒,陳娟.中國一線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評價[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2):46-50.

[8]蔡中華,王一帆,董廣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質量評價——基于粗糙集方法的數據挖掘[J].人口與經濟,2016 (4):82-90.

[9]吉鵬,李放.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績效評價:實踐探索與指標體系建構[J].理論與改革,2013(3):104-107.

[10]胡光景.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評估體系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2(5):93-98.

[11]賈巍楊.社區適老性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初探[J].城市規劃,2016(8):65-70.

[12]楊燕清,肖惠敏.我國養老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7(5):716-719.

[13]王海軍,金水高,劉麗華.衛生服務績效評價的概念框架研究與公共衛生應用[J].中國衛生經濟,2008(7): 67-70.

[14]ANDERSEN R M. Revisiting the behavioral model and access to medical care: does it matter[J].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95, 36 (1): 1-10.

[15]PECHANSKY R, THOMAS W.The concept of access: defini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consumer satisfaction[J]. Medical Care,1981,19(2):127-140.

[16]President’s Commission for the Study of Ethical Problems in Medicine and Biomedicine and Behavioral Science Research. Securing access to health care: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ce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health services[M].

Washington D.C.:The supt of Docs., 1983:18-23.

[17]CAMPBELL S M, ROLAND M O, BUETOW S A. Defining quality of care[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0, 51(11): 1611-1625.

[18]THOMAS J W, PENCHANSKY R. Relating satisfaction with access to utilization of services[J]. Medical Care, 1984, 22(6):553-568.

[19]PETERS D H, GARG A, BLOOM G, et al. Poverty and access to health ca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08, 1136(1): 161-171.

[20]劉寶玲.社區衛生服務問題和對策[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5(4):192-193.

[21]王振振,雍嵐,王樂.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可及性評價研究——基于蘇州市的調研[J].人口與發展,2016(3):90-99.

[22]HONG Li. Rural older adults’ access barriers to in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J]. Social Work Research, 2006(2):109-118.

[23]HURLEY C, PANAGIOTOPOULOS G, TSIANIKAS M, et al. Access and acceptability of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for older Greek migrants in Australia: user and provider perspectives[J]. Health Soc Care Community, 2013, 21(2):140-149.

[24]王飛鵬,白衛國.農村基本養老服務可及性研究——基于山東省17個地級市的農村調研數據[J].人口與經濟,2017(4):54-62.

[25]王慶,趙慧.基于粗集—層次分析法的薪酬要素權重的確定[J].統計與決策, 2009(3):43-44.

[26]羅小利.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經濟學困境初探[J].全國流通經濟,2017(12):87-88.

[27]李敏,王振振,王立劍.居家老年人使用養老科技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南京、咸陽三市的調查[J].人口與發展,2017(3):84-92.

[28]閆萍.中國老年人的醫療費用分擔問題分析[J].蘭州學刊,2014(1):73-78.

[29]廖鴻冰,李斌.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理性選擇[J].求索,2014(7):19-23.

[責任編輯方志]

上一篇:留守青少年問題社會學論文范文下一篇:工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