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科普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2023-09-23

農村科普現狀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農村環境保護監管現狀調查表

注:對于選擇“是”“否”的問題,請在括號中添加“√”。

農村科普現狀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一、調查情況

(一)和田縣農村教育發展快,勢頭好,農村教師待遇逐步提高。

本次調查從教師層面和校長層面一致反映,近幾年我縣農村教育有了較快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各級政府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進一步加大,農村教師的工作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各級政府對教師的工資都能按時發放,保證到位。農村教師的生活水平有較大的提高;三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關注和重視。

(二)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

1、邊遠鄉鎮學校教師嚴重缺乏。

全縣大部分農村學校都存在教師缺乏的現狀,尤其以喀什塔什鄉、塔瓦庫勒鄉、斯瑪瓦提鄉、朗如鄉等邊遠鄉鎮的學校比較嚴重。有些學校一名教師要代三四門功課,有些學校因沒有教師,一些本應開設的課程無法開設,直接造成學生無法接受正常的教學和直接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也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農村教師工作負擔較重。

小學教師周平均課時22 節左右;初中教師為19.2 節左右;在校工作時間平均達10 個小時以上,還不包括教師備課、批改、查閱資料、參加會議、課外輔導、培訓學習、家庭訪問、興趣小組等所需時間。在調查到教師本人對工作量的感覺時,486 人中感覺很重的是145人(占30%),較重的是196 人(占40%),合適的是136 人(占28%),較輕的是9人(占2%)。

3、農村教師日常生活存在諸多困難。

(1)交通方面。農村學校相對分散,比如喀什塔什、斯瑪瓦提、塔瓦庫勒、朗如等鄉到縣城的距離比較遠,喀什塔什鄉距離和田市就有170 公里。大部分農村教師住在學校,家在和田市區的往往只能一周甚至數周回家一次??κ菜侧l到和田市的路費是40 元,往返一次要花80 元。有些學校分校比較偏遠,也沒通公共汽車,交通更不便利,老師回一次家只能坐老鄉的摩的(俗稱“板板車”)到鄉鎮上再換乘汽車,既給農村教師造成經濟上的負擔,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2)住房方面。經對486 位農村教師調查:享受單位分房的有69 人占14%,已拿到一次性住房補貼的63 人占13%,沒有享受過單位分房和沒有得到任何住房補貼的354 人占72%,這些教師或住在父母家,或住學校集體宿舍,或在外面租房。由于和田房價這幾年漲幅較大,很多老師無力購買房子。雖然這幾年國家加大了對基礎教育設施的投入,邊遠鄉鎮學校都建了教師周轉房,極大地緩解了住校教師的住宿問題。同時在全縣內開展集資建房,解決了部分農村教師的住房問題,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沒有住房,這也造成他們不安心工作。

(3)飲食方面。農村生活條件差,購買生活用品、蔬菜等均不方便,水質也差,尤其是分配到此的漢族教師在生活上非常不習慣,他們的做法通常是周五從學?;氐胶吞?,買足一周所需的物資后,周日再帶去學校。這樣無疑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使他們無法安心工作,都想調離農村,或者至少調到離城近的學校。

4、農村教師心理壓力過大。據對486 位教師的調查,感到經常身心疲憊的有177 人(占36%);感到心理壓力較大,有時身心疲憊的262 人( 占54%);很少感到身心疲憊的只有47 人(占10%)。經與農村教師座談,他們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來自工作。即工作負荷重,內容繁雜,工作時間長,問題學生難教,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教師付出了很多心血卻得不到回報等;二是來自環境。農村條件艱苦,信息閉塞,自我發展空間不大;三是來自生活。收入低,物價高,家庭負擔重,業余文化生活枯燥,交友空間狹窄,家庭照顧不上,婚戀不盡人意等;四是來自社會。教師的社會地位普遍不高,教師的付出和成績得不到社會的認同等。

農村教師因心理壓力較大,由此產生了一些軀體化癥狀,如情緒低落、焦慮煩燥、抑郁偏執等。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僅影響到教師本人的身心健康,也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5、部分農村教師思想消極。調查反映,農村教師從整體上看思想狀況是健康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和困難,他們熱愛教師職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但由于上述種種原因,也使一些農村教師對教師職業有不同的態度。據對486 位教師調查,表示喜歡教師職業的有252人(占52%),不喜歡的是73 人(占15%),認為說不清的是161 人(占33%)。絕大部分農村教師覺得在農村當教師太沒意思。調查顯示,30%以上的農村教師積極想辦法往城鎮學校調,10%的教師表示想調其他單位,50%以上的教師表示如果有調城鎮學校的機會,會選擇離開農村學校。還有一些老師,尤其中老年教師,認為自己調城里學校不可能,在當地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因而得過且過,不思進取,思想比較消極,缺乏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感。農村教師這些不穩定的思想因素,勢必影響到對學生的培養和農村教育發展的后勁。

6、農村教師的收入偏低。剛參加工作的年輕老師月工資1800 元左右,扣除養老保險等項后,剩下的就1400 元左右,加上物價補貼也才2300 元,工作了十年的教師拿到手的也就3000 元左右,這在房價及其它各類物資價格飛漲的和田來說,這點工資只夠解決溫飽,買房只能成為一種幻想。因此,一些教師對未來心灰意冷,一些教師寄希望于漲工資,可“物價總是比工資漲得快”仍是很多教師的無奈心聲。

二、對策與建議

(一)政府要加大投入。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入的重點,切實為農村教師創設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尤其要加快改善邊遠鄉鎮的辦學條件,增強農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提高農村教師的穩定性。一是要積極實施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目標,加快農村中小學的布局調整,促進鄉鎮聯合辦學,擴大辦學規模,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實現規模效應;二是要確保教育經費按時足額到位,改善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及教師的辦公條件;三是要對農村教師適度傾斜政策,實行農村教師生活補貼制度,分級確定補貼額度。政府應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通過注入專項資金來解決農村教師待遇低的問題,使他們享受到與經濟發達地區教師差不多的待遇;四是要特別關注農村困難教師群體,及時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安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

(二)統籌規劃,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工作。

要制定好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做到統籌安排。對于新課程的培訓,除了學習其觀念之外,還應該采取各種觀摩課、教材培訓、集體備課,幫助教師解決新課程應該是教什么、怎么教、學什么、怎么學等等問題。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培訓內容和形式,在原有傳統授課培訓的基礎上,以現代化遠程教育為突破口,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和方法的更新及發展,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師培訓質量。通過培訓,全面提高農村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農村教師隊伍。

(三)進一步關心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為了吸引優秀青年投身農村基礎教育,以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除了要保證教師必要的物質待遇外,各級相關部門還應進一步關心教師的個人成長與專業發展,采取有效的措施,營造出以教師為本的良好氛圍,從而使中小學教師崗位不僅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業平臺,而且是教師個人成長和發展的精神家園,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職業的吸引力。

(四)發揮政策優勢,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縣直學校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的力度。鼓勵畢業生到農村學校去工作,鼓勵和引導縣直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對校”對口支援,鼓勵引導縣直學校的名教師、骨干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講課指導,幫助農村學校教師提高業務水平。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如縣直學校的部分教師必須到農村學校支教若干年,并以此作為評職評優的先決條件;農村學校也輪流選派部分教師到縣直學校從教若干年,在互相交流中人事關系保留在原單位,工資福利待遇都與原單位教師相同,即“人走關系留”。

農村科普現狀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農村現狀調查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觀念的轉變,在農村務農已經不再是我國廣大農民唯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已經走出了農村,走到外面的世界去謀發展。2006年河北省承德市啟動了“承德市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更進一步推進了農村勞動力的外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大幅度增加。“針對當前偏遠農村的剩余勞動力缺信息、乏技術、少資金的實際情況,平泉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采取有力措施,積極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盡快轉移,促進農民增收,為加快新農村建設做出新貢獻。”(摘自《河北勞動保障網》)

為進一步了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現狀,摸清存在的問題,以便完成調查并且希望幫助有關部門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筆者借過年期間農村勞力返鄉回家的契機,在黃土梁子鄉付家營子村及周邊地區(筆者故鄉)走訪了20戶農村家庭,并對這20戶農民進行了典型調查。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戶主基本信息,家庭主要成員狀況,年均收支概況三大部分。

在所調查的付家營子村20戶村民中大體分為三類:

一、 在家務農型。

二、 個體經營型。

三、 外出務工型。

在此,筆者分別對三種類型選擇三戶實例進行詳細報告。

一、 在家務農型。

戶主:劉振國,男,47歲,平泉縣黃土梁子鄉付家營子村村民,務農。家庭成員:妻子李氏45歲,務農;大兒子劉國軍24歲,未婚,外出打工;二兒子劉國民22歲,未婚,務農。筆者從對話中得知,劉振國家共有田地6畝,除大兒子不定期外出打工外,剩余3口均以務農為生,田地主要種植作物為玉米,間或種植大豆紅薯,自家庭院內還有園地半畝,種植白菜,西紅柿,辣椒等蔬菜以供自給。家里年均田地收入4200-5000元人民幣,大兒子不定期外出打工年均收入

4000元人民幣,合計年均總收入近9000元。支出方面,糧食基本自給,主要支出為衣食住行相關的生活支出,基本上年均1000元每人,年均總剩余為4000至4500元人民幣,生活總體水平為溫飽。在對話中筆者問到:“三大爺,您在未來的幾年內有什么打算么?”劉振國說:“眼下兒子都大了,該說媳婦了,現在家里也不富裕,這幾畝地頂多養活家里人啥錢也掙不著,我尋思著過了年帶著你大哥出去干點活,家里地就讓你三娘和你二哥種著,這么著掙得興許還多點,盡量早點給你大哥蓋間房再娶個媳婦。我現在可是想明白了,光靠種地富不起來,還得想辦法干點別的掙點錢。”

二、 個體經營型。

戶主:劉國權,男39歲,個體經營者,戶籍在黃土梁子鄉付家營子村,現在東臨的雙河鄉開養雞場,經營家禽養殖業務。家庭成員:妻子李彩霞,40歲,柳溪鄉人,夫妻二人共同經營雞場;父親劉振才,63歲,現在平泉縣城里女兒經營的門窗廠當門衛,有工資收入;兒子劉洋,9歲,在雙河中心小學讀二年級。劉國權家在周圍是小有名氣的成功個體戶,2003年禽流感來襲,我國部分省區遭受了很大損失,一時間禽蛋市場崩塌,雖然河北北部農村并無病例,但是人心恐慌還是使得農村禽蛋市場的暫時冷卻。一年之后全國禽流感趨勢總體緩和,劉國權一家正是抓住了這一契機,在毗鄰的雙河鄉辦起了自家的養雞場。雖然第一年生意并不景氣,但劉李夫婦并不氣餒,仍然勤勤懇懇,苦心經營,終于在次年年末夫婦二人就已收回了投資,并且收獲了不錯的盈利。之后的三年(06年至08年),劉家的雞場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并創造了相當可觀的收益。在采訪中筆者問:“大哥,現在雞蛋的銷量怎么樣?”劉國權答:“現在雞蛋的銷路已經很穩定了,起初的時候你嫂子我倆一邊擔心著子雞的狀況還一邊為銷路發愁,第一批蛋出產后我們找不到大的銷路只能批發價賣給村里的居民和“倒蛋的”(用自行車載雞蛋在鄉間零售的商販)?,F在就好多了,有了三四年的經驗后雞的健康和蛋的產量已經都有保障了,銷路方面咱家現在在街里(平泉縣城)有11家飯店每天來進貨,這就占日產量的80%多了,剩下的在自己家零售,反正基本上每天都能賣個差不多。”筆者問:“那收入方面怎么樣呢?”劉國權答到:“收入嘛,按近年來說這一年銷售額是9萬多,刨去今年的所有支出凈收入能達到7萬左右吧。”

三、 外出務工型。

戶主:姚占忠,男41歲,平泉縣七家岱鄉杜岱營子村村民,現在陜西省定邊油田鉆井隊務工。家庭成員:妻子,劉國聰,40歲,平泉縣黃土梁子鄉付家營子村人,務農;父親,姚德全,72歲,務農;母親陳氏,70歲,務農;女兒,姚英楠,15歲,黃土梁子鎮中

學學生,初中二年級;兒子,姚英博,3歲。據筆者采訪了解,姚占忠2001年開始外出務工,先后去過甘肅陜西等地的油田從事鉆井勞動,之前在家務農。2004年達到陜西省定邊油田工作至今。在對話中筆者問:“大姐夫,最初你是怎么決定外出務工的?”姚占忠說:“當時考慮的也很多,一是你大爺大娘歲數大了,地里活也慢慢的干不動了,我只有五個姐姐沒有兄弟,養老方面任務比較重,加上孩子長大上學也需要錢,光靠你大姐我倆種這十好幾畝地,勞累不說,收益也不高。我就想還是趁著自己還能干些年頭出去轉轉吧,營子里有個表親就在甘肅油田干活呢,每年回來都掙不少錢,我最開始就是跟著他去的。”“第一年感覺怎么樣?”“剛去的時候感覺累啊,比種地可累多了,而且開始我也覺得很危險,施工危險,下井更危險。不過后來慢慢的也就習慣了,只要注意安全生產,危險也就小多了。”“那收入方面怎么樣?”“收入倒是還不錯,第一年在甘肅掙了3萬多回來的,等到了陜西在定邊油田,開始當小工時也就掙

3、4萬這樣,后來一直做到隊長現在就掙的多點了,今年回來就拿回了9萬多,在那就是一點好,沒什么開銷,大荒野的想花錢都沒地方花去,又包吃住,所以掙著點錢就都給你大姐拿回來了。”“呵呵,盡管條件艱苦點,不過收入上也真不錯。那咱們家原來十幾畝地怎么辦了?”“嗯,我走之前就把地賣給別人種了,要不你大姐一個人也顧不過來,而且賣那點錢第一年時也能幫家里度度日。”

報告小結:

根據假期深入農村家庭的走訪,我實地的了解到了農村的現狀以及近年來的變化,由于調查時我側重了考察農村勞力的現狀,經對調查結果數據顯示:只有5%的家庭全體成員都在家務農,有15%的家庭以家庭為單位的從事個體經商業,而剩余80%的家庭都有成員外出務工,其中僅一人外出的家庭占55%,另外25%的家庭有兩人或以上勞力外出務工。

另一則數據顯示:走訪的20戶家庭中,未脫離溫飽的占5%,中等水平的占55%,小康家庭35%,富裕家庭占5%。

所以筆者得出結論:近年來農村的發展趨勢是,壯年勞力大量外流,外出務工已經成了一條致富的道路,但勞力的流失一定程度的造成了土地的使用率降低,農民正在從觀念上改變一直以來“靠天吃飯,靠地生存”的生活模式。另外,務工和經商的興盛側面導致了貧富差距的拉大。

后記:很榮幸接受了學校下發的這樣一個有關農村方向的調查,使得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進行了對我所生長的農村進行一次真實、全

面、深入的調查。本次調查的根據地正是調查者生長的故鄉——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黃土梁子鄉付家營子村,這個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為本次調查的開展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時確保了真實性。

最后,感謝村委會給予的大力支持,謝謝!

報告人:劉文龍

河北經貿大學人文學院

農村科普現狀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問題:如何加強農村普法教育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二十年的普法實踐證明,普法教育對于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公民法制觀念,增強全社會依法辦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而我國九億農民的法律意識、法律素質的提高才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和決定因素,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新型農民的迫切需要。

近期我親身深入農村,就當地農村普法教育現狀進行了專題研究,通過這次親身經歷,我真實地感受到當地村民在法律意識上的強弱,以及在涉及法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動和當地普法教育的現狀。

一、 當地村民法律意識的現狀

通過這次的走訪活動,發現當地村民的法律素質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懂法型的,二是法盲型,三是半懂法型。

(一)懂法型的。在走訪調研的幾個村來看,在120人的隨訪中有15%的干部村民屬于該類型,他們會用法律的知識武裝充實自己的頭腦,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借錢要別人寫借條,不主張以血還血的方式處理鄰里發生的打架斗毆的行為。如果遇到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時,能向村委會、鄉鎮政府和當地的派出所“報案”,尋求正當的處理方式解決問題。懂法型的村民,他們的法律知識主要是通過觀看電視節目如今日說法等,閱讀報紙雜志和普法書籍以及由鄉縣組成的“法律宣講團”下村講課來學習法律知識,這部人中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占100%,能進行自我學習。

(二)法盲型的。這類村民對法律知識一點都不懂,在調查的150人中約占27%,他們的文化水平比較低,具有初中文化的不到5%,他們只知道自己做的好像都是對的,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違法,能約束他們的也只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和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有的風俗習慣本身就是違法的。遇到合法權益被侵害時,他們往往是通過自家的親友去協商,不成則采取對應的報復措施,有的甚至不通過協商就使用違法的方式處理糾紛,他們不相信法官和法律能為他們做什么。

(三)半懂法型。在調查的150人的村民中,這類村民占的比重最大,約占55%。他們對法律知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對法律條文的規定往往斷章取義,法律的威嚴在他們心中有一定的約束力,他們一般不會輕易去違法,但他們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有一家村民一日揪住進屋盜竊的小偷,就把他給五花大綁了起來很很地打了一頓,然后又叫人送到派出所去,一路上還大聲辱罵并給他掛上牌子寫小偷字樣。又如一家為了防止自家的西瓜被偷就在地上拉上電網,并告知村民“危險”。這類村民獲取的法律知識往往是通過他人言傳身教,至于對不對,他們從不追究。他們的處事方式一般是參考村里的村干部,遇到糾紛一般也先要去找村干部問問應當如何處理。

二、 制約當地村民法律意識的因素

雖然村民通過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動,對黨和政府的農業、農村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對黨和政府的農業和農村政策給予支持擁護,思想覺悟有所提高,但由于種種原因的制約,時下大多數村民對法律的學習熱情不高,依法辦事的意識不強,按傳統、按習慣處理權益糾紛比比皆是,

(一) 村民的大局觀念淡薄。特別是土地承包到戶后,集體勞動相對減少,村民對國家、集體的概念漸漸淡漠,更多的是現在的市場經濟的影響,村民做事也講市場化,沒有利益和效益的事,他們認為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和金錢,講索取的多,講奉獻的少。有的凡事均以利益為中心,美其名曰:“市場經濟就是利益經濟”。對國家、集體的利益漠不關心,什么事都講付出就要有回報,自私觀念不斷擴大。對市場經濟作片面性理解。

(二) 村民對權利義務理解片面。在調查的村民中絕大多數村民對法律法規和黨的政策賦予的權利熟記于心,對自己應盡的義務則知之甚少,有的村民知道自己應當履行義務,他們也不履行。如不主動納稅、不贍養老人、不送子女上學、故意干涉婚姻自由、濫砍濫伐國家集體林木。

(三) 文化教育滯后。在調查的村民中近95%的村民從學?;丶液缶蜎]有再學習過科學文化知識,他們對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知之甚少,對外界的巨大變化毫不知情,也不關心社會的發展進步,只限于現知的技術水平和傳統操作,思想守舊,做事墨守成規,對新生事物往往持懷疑和觀望態度。等待別人成功后才去學習思慮、才去接受。

三、 開展農村普法教育的對策

(一)深刻認識普法教育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重要意義 普法教育是推進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這就要求必須繼續在農村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必須健全和完善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充分發揮法治在促進、實現和保障農村社會和諧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高農村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全面提升村級事務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協調發展,用法治保證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順利實施。

(二)正確認識到農村普法教育工作難度

曾經在普法教育工作前線的同志普遍感到,現今的農村普法工作難做。“領導不重視,活動難開展,說了沒人聽,聽了沒人信,信了沒有做,做了不情愿”。如此概括,或許有失偏頗,但卻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普法教育工作難做的實情。在調查中,我感到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農村普法教育工作遇到了未有過的問題和困難,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愈加突出,這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其一,普法教育的權威性、重要性有所降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看重物質利益和經濟效益,并以此作為看問題、辦事情、論成敗的慣用標準,崇尚“時間就是金錢”之類的觀念,對那些費時、費事而又難見直接經濟效益的工作,則持回避、被動、冷漠的態度,因而,普法教育工作在一些人心目中的份量就大大減輕了。其二,固有的社會教育方式受到現代化大眾傳播手段的沖擊,使普法教育受到冷落。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因為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具有傳播及時、受眾面廣、形象生動直觀等特點和優勢,農民群眾不再滿足于“小冊子”、“小課堂”、“小教員”那種“灌輸式”、“填鴨式”、“培訓式”、“一味調百口”式的教育模式,而逐步追求教學水平的高品位,教育活動的高層次,教育手段的“高新尖”。其三,普法教育原有的“三無”現象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所謂“三無”是指無專職普法隊伍、無專門工作手段、無專項活動經費。也就是說,農村的普法教育工作主要靠鄉(鎮)司法所和有關單位的配合來做,其教育手段要根據實際條件來確定,宣傳經費要臨時籌集。有的基層單位工資尚不能按時足額發出,宣傳教育經費就更無保證了。其四,執法環境的變化,使人們對普法教育失去信心。司法腐敗已成為現實社會的突出問題,既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也激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極大反感。其負面影響之一就是動搖了人民群眾的學法信心,給普法教育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

(三)加強農村普法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首先,大力宣傳普法教育,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普法教育要繼續堅持服務大局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積極開展針對農村、農民的法制宣傳。大力開展以農業生產、農村市場經濟為重點的法律法規的宣傳,進一步促進農村市場經濟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開展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為內容的法律法規的宣傳,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動員和激勵社會各方面依法積極支持、參與和服務新農村建設,促進人人關注新農村建設、人人支持新農村建設、人人參與新農村建設、依法進行新農村建設良好局面的形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然后,探索新思路,開創農村普法教育的新局面

一是更新農村普法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普法教育,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農村普法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宣傳形式上緊緊結合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和思維習慣,選擇農民群眾最喜愛、最容易接受的宣傳方式,使人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法律意識,在寓教于樂中提高農民法制觀念;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不斷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營造濃厚的法制氛圍。

二是創新農村普法教育載體。加強普法教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理論研究,認真總結“四五”普法教育的經驗。深入基層,貼近群眾,了解群眾的需要,滿腔熱情地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傾聽廣大農民群眾的呼聲。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配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適時在廣大農村開展有針對性的“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活動,通過“一學三講”活動的深入開展,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滿足廣大農民學習法律知識的需要,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自己的訴求,自覺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維護農村基層社會的穩定大局。

三是豐富普法教育內容。積極實施“法律進鄉村”工程,通過開展“四進農家”活動,引導村民依法解決各種矛盾和糾紛,依法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法制宣傳資料進農家,編寫適合農民生產生活的法制宣傳資料,向農村地區免費贈送;法制信息進農家,利用區域電視臺、農村廣播網、農民夜校普及基本法律知識;法制文藝進農家,組織專業文藝團體、法制宣傳志愿者,深入農村演出法制文藝節目,鼓勵民間自發的法制宣傳活動,加強對家庭、村鎮自辦法治文化活動的指導和扶持;法律服務進農家,實行農村“兩委”干部法制教育輪訓制度,通過法律咨詢和調解,解決農村日常生活中的涉法糾紛,進一步提高普法教育的趣味性、導向性,使廣大農民群眾自覺主動的參與到普法教育中來,形成自覺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是拓寬農村普法教育視野。切實抓緊抓好進城務工人員的普法教育,通過深入進城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地、工作場所及主要活動場所開展法律宣傳和咨詢,利用報刊、雜志,刊登有關農民進城務工法律知識問答,在電視臺、廣播電臺開辟專欄節目,組織宣傳骨干深入鄉(鎮)、村巡回演講等活動,增強進城務工農民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推動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農村科普現狀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doc文檔可能在WAP端瀏覽體驗不佳。建議您優先選擇TXT,或下載源文件到本機查看。 農村現狀調查——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作者:懶貓

前言: 三農問題、新農村建設一直是這幾年中央和政府極力倡導的事情,但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的真實現狀,實在不容樂觀。而農村 農業 農民作為我們整體國家和民族的基石,如 果還是沒有一個清晰長長遠的戰略部署,一旦現狀長久不能改觀,勢必動搖我們整個國家 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本文所轉載的文章,需要所有關注三農問題的人認真的思考下了。 玉樹的地震,又一次將全國人民的視線集中到了農村。雖然玉樹是一個縣級單位,但是 除了有幾個鮮明的廣場之外,同樣的也是一個大農村??吹搅擞駱?,同時想到了廣大的農 村。 那么農村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是電視劇里鄉村愛情里的那種風光旖旎嗎?還是十里洋 場早就遺忘的邊緣山區,擬或是世外桃源一般的青山綠水?如果都不是,那么真實的農村 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農村對于城市來說,只是一個遙遠的角落,雖然知道他的存在,但總在生活之外。最近 對農村問題做了一下調查,發現在經濟大潮下農村也在改變,但是農村變得已經陌生了。 首先 農村的五大現狀 農村,作為中國近三十年一個社會的縮影,形成了當前獨具特色的農村現狀,歸結起來 大致存在五大現狀,也可以說是五大問題。 第一個 農村正在老去。由于新生兒童的減少,加上 80 后,90 后對外界世界的認知,導致了 30

歲以后的人,基本上,都不在土里刨食了。剩下的大部分的都是五十歲以上的人在勞作。 年輕人解放出來,外出打工或者倒騰買賣。最好的時候也就是農忙收獲的時候,還可以看 到一些年輕的身影,但是已經寥寥無幾了。 農村在上個世紀的一段時間,集體作為整個農村生活的全部,一直都在追求機械化。而 且隨著機械化的提高,也確實將一部分的勞動力富余出來,從而向制造業進軍。但是隨著 近三十年的改變,新的狀況是,農村已經變成老人的墳墓。 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小農經濟模式這次是徹底的倒掉了。 第二個 土地減少,70%家無存糧。由于務農人員的老年化,加上過渡的開發,使得土地大量的減 少。同樣的作為人的口糧田,也在逐漸的減少。雖然最近中央也鼓勵農民生產糧食,但是 各種負擔使得付出和回報大幅的脫節。 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發現,現在農村家庭,大致有 70%的家庭,家無存糧。一旦爆發大旱 或者大澇,或者各樣天災減產或者絕收,都將造成極其打的問題。 而且最近,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影子,那就是中國糧食的安全,卻遭受到了西方 一些操縱。一旦在大災之年,西方對中國糧食進行操控,從而就能在中國制造大的混亂。 進而影響中國的政局和走向。 第三個 重大疾病困擾農村。這已經不是個案了,而是一種常態化的東西了。不管是由于水污染, 還是糧食污染,近年來,農村罹患重大疾病的人是越來越多。其中癌癥和心血管疾病,已 經逐漸的向年輕化發展。走到任何一個村莊,都會看到一些一些踮著腳尖的人在艱難的行 走;只要一問,肯定會聽到很多的英年早逝的家庭的頂梁柱。這些已經非常的嚴重了。 但是由于醫療問題,遲遲不能解決農民的治病問題。而且對疾病的來源更是沒有人研究

和防止,從而導致了農村一些聽天由命的事情發生。 這是一個巨大的悲哀。 第四個 子女教育負擔太重。此前,一條英國的消息顯示,在英國的一些好大學學校里,只有 5% 的窮人的子女在上學。 那么中國現在又是什么樣子呢?不過從農村現狀看, 確實一些家庭, 在高中或者初中階段就讓孩子放棄了學業。能夠上到大學的似乎又回到了 81 年的水平。 整體的原因是,即便上了大學,也不一定有工作;有了工作也不應能買得起房子,買得起 房子,也不一定可以供下來。還給家里整了一屁股債,倒不如早早的走入社會,多賺一些 錢,討老婆生孩子。 曾經一個事情,讓人唏噓。一個父親為了自己女兒可以走進大學的校門,就將自己完全 的交給了一個帶毒作業的工廠,工廠提前墊付了上學的錢,這個人,也沒黑美白的干活, 最后在女兒畢業兩三年后,還是因病死亡,剩下的沒有還清的錢,工廠也沒有再要。 這一切

的起源,都是教育的負擔過重按照這樣發展下去,用不了幾年了,大學里恐怕再 難以看見農村貧困孩子的身影。 第五個 農村成為社會的死角。在農村鄉鎮企業上班的人,沒有四險一金,更沒有勞動保護,有 的只是超時加班,動輒被辭退的狀況。同時一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閑散人員,沒事可 做,就危害社會,吸毒打架,敲竹杠,路霸,村霸等,都有抬頭。 從這一點上看,農村顯然沒有城市來的光鮮和有尊嚴。 其次 農民還是不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 三十年前,主席是非常的看重農民的,一直以來將農民當做國家的一個主要的政治力量 來對待。但是隨著精英教育和專家治國,農民成了一切問題的之外的邊緣問題。在一些人 的眼里,農民,只要給口吃的,就滿足的人。沒有什么文化水平,沒有什么學歷層次,甚 至沒有一身干凈的衣服。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的工作,沒有高低貴*之分,有的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當 年周總理晨曦中與清潔工握手的溫暖場景,一直感動著。我干的工作再累,再苦,也是受 到社會認可的,也是受到領袖們承認的! 現在再看看城市里的清潔工,大部分都是農村來的半百老人,工資更是抵得可憐。這些 現象是農民的問題呢?還是社會的問題? 作為任何一個合格的社會學家,如果不能將這個問題解決好,恐怕是不會讓人信服的。 曾經的中堅力量,現在被邊緣化,沒有人解釋,更沒有人關心,到底誰是對的,到底誰是 主體。 最后 農村的路在何方 有人認為將農村城鎮化,是農村發展的唯一方式??墒?,作為一個以農業立國的中國, 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時間,一旦將農村城鎮化,雖然可以提高國家的生產總值,但是現實 是,中國的基礎就動搖了。13 億人口,都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干什么去?難道只能是給 西方打工?只能給資本家們打工, 靠著出賣自己的血汗和勞動力來支撐別人的柔軟的席夢 思嗎? 中國在農村問題上,在農民問題上,始終沒有一個戰略構想,甚至連想一想都沒有。農 村的路到底在何方?這八億人口,還要繼續游離在國家各個制度之外嗎? 總之,農村問題是中國目前的幾大問題之一,過去是,現在也是,將來還是。解決不好 農村問題,就難以抵抗社會的大風險?,F在的地球是多災多難的時候,一旦中國被西方或

農村科普現狀調查報告范文第6篇

自2005年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至今已已有將近6個年頭了,在黨的號召,中央政府的大力推進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果,在我國的一些地區涌現出一大批新農村典范。我家住農村,于是借助這一便利條件我對以我們村為主包括周邊四五個村落進行了走訪和實地調研,并對邢臺縣其他地區借助同學關系進行了電話訪談,因此本調研僅反映邢臺縣大部分山區地區的現狀,不能代表全國其他地區。

新農村建設提出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自新農村建設提出以來,村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產搞養殖增收,生活家電日益豐富,文化上辦圖書館,放電影等等,然而,應該看到的是,新農村建設可以說是隨著社會發生大變革而及時提出的一項扶農政策,政策層層傳達到農村,實施的遲緩,速度的緩慢以及在這當中出現的問題使新農村建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新農村的現狀是復雜的。

一. 生產

近幾年政府大力扶植養殖,農民搞養殖、政府發水泥等建筑設施并進行指

導,幫助建設沼氣池,而且還有一定的補貼,于是在前三四年地時候很多農民爭先辦養豬場、養雞廠等。但是由于沒有后續的專家指導,農民不懂經濟規律,看到雞蛋漲價就馬上辦養雞場,然而等到雞養大的時候雞蛋價格早已波動了好幾次了,有的運氣好掙了錢,于是繼續經營,那些運氣不好的賠了錢,于是不敢再辦了,于是到現在養豬養雞的已經沒有幾戶了。根本上來說,一套政策必須要有幾個政策配套,這樣才能為農民辦好事。好的政策不應只是從上級傳達到下級,應該在仔細斟酌補充后執行,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傳統的觀點是“以農為本”,“靠山吃山”。這在今天也是如此。然而農

村的現狀卻并非這么簡單。在前七八年的時候我們這里基本以種地為主,然而現在的情況卻大不一樣,因為這里是山區,不能實施機械化作業,種地的成本很高,收入很小,現在大部分的村民都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全家出動,于是就有了不少的留守兒童。再說“靠山吃山”,農民們的理解是很急功近利的,這一兩年玉米價格漲了,于是村里組織分坡,大家紛紛租挖掘機挖坡種玉米,一兩年的功夫山上全是光禿禿的了。我們村有不少小鐵礦,于是大家紛紛挖鐵礦,這樣山體也面目全非了。而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沒有了后續發展,水土流失導致土壤貧瘠,農業已然是難以為繼了。

農村生產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公務員下鄉,政府派一些有文化的人到農村來指導生產,因地制宜,只有這樣,新農村的建設才能走上正軌。

二. 生活

這幾年,農民的生活水平可以說是得到了很明顯的提高,全村67戶人家,家家有電視,有洗衣機的人家占到43戶,19戶有冰箱,8戶有電腦,5家有私家車,大人幾乎人人有手機;在前10年,村里手機根本沒有,幾乎沒有人有冰箱,洗衣機也很少?,F在鄰村每到過年的時候經常有集市,人們買東西也十分方便。農民們平時買雞蛋、吃肉也不足為奇。

三. 社會保障

在國家政策的帶動下,農民的生活也日益有了保障。三四年前,人們紛紛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在村干部的解說下大部分人對此還是很認可的。每人每年交30元,全年診費報銷最高60.大病住院報銷更能達到百分之八十,這解決了農民大病看病難的問題。”有病不愁,沒病30元就當是籌錢救濟他人,好事“村里人這樣說。當然,有些醫院以此為掩飾提高藥價,欺負農民不懂政策,不予報銷這樣的事情也有發生,此外,報銷手續的繁瑣也是詬病之一。政府還需向農民解釋清楚,精簡程序,加強監管,才能使這一政策發揮其全面作用,不浪費一分錢。

今年農民的養老保險又在我們縣試點,現在大家正在積極辦理有關手續。據村領導解說,村里凡是20歲以上每人每年交100(大學生開證明可不交),到六十歲以后開始補貼,每月補貼數為(100+30)*N(交費年數)/139+55,這樣老人們幾乎每月至少可以得到60元以上的養老金,農民的養老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且現在60歲以上的老人直接可以得到補貼。這一政策縮小了城鄉生活差距,在我國老齡化日益加劇的今天實施可以說是及時有效。

當然,在社會保障方面也有做的不好的方面。由于邢臺縣地處北方,很少有大災大難,因此災后救助工作做的不到位,比如今年,我們鄉發生特大暴雨冰雹災害,農民的莊稼幾乎全部被毀,但是由于受災面積小,難以引起上級重視。鄉政府也只是派人到村里來視察,沒有進行任何救助措施。對于這類無人監管的工作死角,政府應當自覺擔起責任,對農民進行適當補助,提高政府威信,贏得民心。

四. 文化

在文化建設上可以說也有一定成就?,F在各村辦公室都建起了圖書室。根據各村經濟情況都購置了一些生產類和兒童類的圖書,以方便村民和孩子們借閱。此外,近一年縣里辦起電影下鄉活動,每月每村一場,現在又每個村發放了一臺投影機,增加了百姓的娛樂生活。我想如果能再定期派人下鄉對農民的生產養殖進行技術輔導和教育就更好了。另外還應派專人向農民介紹,解釋國家政策,講述有關法律知識,讓農民能夠正確解決問題,以避免因理解不清而對政策不滿,又因不懂法律而造成的一些麻煩。

五. 環境安全

眾所周知,現在農村已然成了環境問題的重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一樣不少。農村沒有垃圾場,也沒有專人進行垃圾回收,村民們的垃圾都是隨處亂扔,無人進行處理,那些丟棄的塑料和廢電池必將對農村的土質和水質造成危害。生態破壞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可匠陨?,由于村干部監管不嚴,一些不法村民將山上樹木砍伐一空,每到春天大風天氣,漫天灰塵,夏天水土流失更是愈發嚴重。

此外,正如最近剛剛報道的,農村地區的商品質量堪憂。我曾長期關注于這一情況。農村進貨遠,路費高,按理物價應當比城市地區貴才是,可是同一品牌的商品在這里卻十分便宜。毫無疑問的不是假冒偽劣商品就是問題產品。尤其是食品和藥品,過期失效產品比比皆是。然而多少年來卻從沒有人來村里查過。食品藥品事關人們的生命健康,不容忽視。劣質產品能夠在農村暢銷,一方面是由于農民沒有文化,不懂得其危害,也貪圖便宜,另一方面,政府的監管不力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六. 管理

上一篇:國內電影發行公司匯總范文下一篇:醫院院長個人先進事跡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