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產品市場影響因素分析范文

2023-10-10

產品市場影響因素分析范文第1篇

3月中旬以來的這輪漲價潮, 似乎又給一些鋼鐵生產和流通企業帶來希望, 而筆者通過對近幾年的鋼材價格、庫存、產量以及需求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后認為, 今年二季度國內鋼材市場趨勢仍不容樂觀, 有利因素仍然小于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分析

1.國家重點投資項目將逐步推進, 在新常態下鋼材需求仍有望增長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 今年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GDP增長目標在7%左右。國家將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 包括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網等民生項目, 中西部鐵路和公路、內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項目, 水利、高標準農田等農業項目以及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項目等。其中鐵路投資在8000億元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 農村危房改造366萬戶等。這些項目建設的開展將拉動鋼材需求增長。但由于項目從規劃、設計到建設施工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需求增長不能立竿見影。

2.“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促進鋼鐵企業走出去, 化解國內產能, 從長遠看有利于緩解國內市場的供需平衡

“一帶一路”戰略, 一是可以通過多邊區域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投資, 推動我國鋼鐵業過剩產能消化及企業轉型升級;二是把國內的部分產能轉移到國外, 而且國外也有市場需求, 東盟、非洲及拉美國家蘊涵巨大的市場潛力, 在“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中, 鋼材凈進口國占70%以上;三是到資源有優勢、成本比較低、市場價格比較好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去發展鋼鐵行業, 有利于鋼鐵企業走出困境。但是這些戰略實施均需要一個時間的過程。

3. 鐵腕治理環境污染將是鋼價回升關鍵

今年1月1日起, “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已正式實施。按照新環保法要求, 鋼鐵企業排放標準大幅提高, 以至目前有國內很多鋼廠都不完全達標。同時, 從2015年1月1日起, 《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一系列行業新排放標準的緩沖期也將結束, 屆時所有鋼鐵企業將執行新建企業污染物排放限值, 重點區域的鋼鐵企業還將執行更加嚴格的特別排放限值。

如果我國各級政府真的能夠以鐵腕治理環境污染, 我國鋼材市場供求關系勢必獲得顯著改善, 從而推動鋼價觸底回升。今年前2個月累計, 全國粗鋼產量13053萬噸, 比去年同期下降1.5%, 多少反映了這方面跡象。全國鋼鐵產量弱勢增長甚至下降, 市場供應壓力自然減輕。

二、不利因素分析

1. 從近五年二季度價格變化情況看, 降多升少

“金三銀四”春暖花開的傳統消費旺季, 基礎建設、室外施工全面展開, 需求啟動, 人們對鋼價普遍寄予厚望, 但偏偏事與愿違。因為, 此時粗鋼的產量又處于大幅度增長階段。供給的增長大于需求的增長。

通過比對五年來二季度價格變化情況, 2010年4月大漲之后, 5-6月又出現暴跌;2011年表現良好, 出現了連續三個月的上漲, 進入6月后開始小幅下調;2012年和2013年二季度價格均以跌為主;2014年二季度價格先升后降, 上升時間僅維持了一個月, 但升降的幅度比前幾年有所減緩, 詳見表1。

2. 從近五年二季度粗鋼日均產量看, 此季度產量最高, 極易產生新的供需矛盾

此階段需求啟動, 價格上漲, 而鋼鐵企業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開足馬力, 加快生產節奏。從近五年二季度粗鋼日均產量看, 二季度產量均比其他三個季度高, 五年中, 2010年、2012年和2013年的年產量峰值在4月份, 2011年和2014年年產量的峰值在6月份。產量隨價格上漲而增加, 原有的供需平衡被打破, 新的供大于求又出現, 價格進入了跌跌不休的局面。因此, 筆者認為, 今年也與前年相似, 3-4月價格上漲, 5-6月價格下降, 鋼價下降時間遠大于上漲時間, 詳見表2。

(單位:元/噸)

(單位:萬噸)

3. 鋼鐵企業的庫存創歷史新高, 社會庫存增幅不大, 鋼鐵流通企業的“蓄水池”作用正在持續減弱, 人為的炒作行情再難以出現

由于1-2月份國內終端需求不旺, 鋼貿企業普遍采用“按需進貨、輕倉操作“的營銷政策, 致使春節后重點鋼鐵企業的庫存達到歷史最高水平1736.5萬噸。而節后國內鋼材的社會卻是近五年來最低為1186.3萬噸, 從去年起, 鋼鐵企業的庫存超過了社會庫存, 詳見表3、表4。

一邊是不斷創新高的鋼廠庫存, 一邊是溫和謹慎的社會庫存, 這表明國內鋼材市場微利經營的局勢難以改觀, 流通市場的“蓄水池”作用正在持續減弱。近年來, 由于鋼價持續下跌, 致使行業充分洗牌, 資金實力不佳的貿易商已徹底退出市場, 而存活下來的貿易企業已非常謹慎, 囤貨待漲的經營模式已經改變成快進快出。這使得中間庫存的“蓄水池”作用逐漸淡化, 人為炒作、補庫拉漲和恐慌拋盤的行情都再難以出現。

(單位:萬噸)

(單位:萬噸)

4. 鋼鐵下游行業增速回落, 鋼材需求仍較疲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1-2月份, 全國固定資產投資 (不含農戶) 同比增長13.9%, 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4.0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4%, 增速同比回落8.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6.3%;新開工項目總投資同比下降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 增速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 比去年12月回落1.1個百分點。主要用鋼行業雖保持增長, 但增速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其中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和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速分別回落6.2、9.0、7.1、2.5、4.1和0.2個百分點;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 (PPI) 同比下降4.8%, 降幅較上月加深了0.5個百分點。從總體情況看, 近期用鋼行業增速回落, 鋼材市場需求仍較疲軟。

5. 全球貿易磨擦不斷, 我國鋼材出口有回落趨勢, 鋼價進一步承載下行壓力

在1月份創下歷史新高的鋼材出口總量, 受到含硼鋼材出口退稅取消的影響, 2月份鋼材出口出現大幅下降, 環比下降1/4至780萬噸, 而這種下降的趨勢或仍將在3月份乃至今后繼續保持。同時, 我國鋼材出口引起多國反傾銷訴訟;另外, 國際市場需求清淡, 鋼價持續下跌。今后鋼材出口難度將增大, 也增加了國內資源消化壓力。

6.美元繼續強勢, 全球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繼續面臨災難性的暴跌, 這不利于鋼鐵產品價格的企穩回升

去年以來, 美國經濟強勁復蘇, 美元走強, 全球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 如石油、鐵礦石繼續下降, 且不言底。占鋼鐵成本60%的鐵礦石礦石價格持續下降, 使鋼材的生產成本也隨之降低, 鋼材價格的支撐點也向下移動。

產品市場影響因素分析范文第2篇

紙巾紙是由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原紙后, 經分切、折疊等加工的一次性衛生用紙, 紙巾紙產品主要有紙手帕、紙面巾、和紙餐巾等品種, 廣泛用于飯店、餐廳、家庭等各種場合及個人隨身攜帶,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紙巾紙產品以其吸水性好、柔軟、潔凈、舒適、使用攜帶方便等特點深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潔用品之一, 極大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

紙巾紙新國標已于2012年7月1日開始執行, 新標準中增加灰分和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兩個項目。紙巾紙檢驗過程中容易造成不合格的項目有:橫向吸液高度、橫向抗張指數、縱向濕抗張強度、柔軟度、灰分和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

2 不合格原因分析

2.1 橫向吸液高度

橫向吸液高度主要取決于紙頁橫向纖維間的毛細管效應;毛細管效應越強, 吸水性越好。影響橫向吸液高度主要原因是漿料的種類、定量和起皺紋的紋路和助劑的使用。在生產工藝中, 起皺工藝落后, 皺紋粗大對紙巾紙橫向吸液高度造成了影響, 有的在生產過程中加入過量的濕強劑, 造成吸水能力低。

2.2 橫向抗張指數

不合格紙巾紙企業所使用的原料大部分為混合漿 (木漿+竹漿) ?;旌蠞{中竹漿的纖維短, 強度低, 生產工藝不合理, 直接影響產品質量。

2.3 縱向濕抗張強度

抗張強度是紙巾紙的重要指標??箯垙姸炔缓细竦漠a品會嚴重影響使用。不合格企業所使用的原料均為混合漿 (葦漿+木漿、木漿+草漿) , 這幾種原料本身質量不高, 如果不采用完善的工藝, 在生產過程中加入的濕強劑過少都會令縱向濕抗張強度難以提高。

2.4 柔軟度

柔軟度也是紙巾紙產品的一個重要指標, 好的紙巾紙應給人柔軟舒適的感覺。影響紙巾紙柔軟度的主要原因是紙巾紙的纖維原料、起皺工藝。一般來說棉漿優于木漿, 木漿優于草漿。從起皺工藝分析:起皺大, 紋路粗, 產品的柔軟度就大, 紙就會硬;起皺小, 紋路細膩, 產品的柔軟度就小, 紙就軟。一般情況下使用草漿會造成產品柔軟度變大, 使人們用起來不夠舒適。還有部分廠家一味追求利益而在原料中添加再生紙也會使柔軟度達不到標準要求。

2.5 灰分

灰分取決于紙巾紙所使用的原料, 通過試驗可以看出草漿的灰分要比原木漿生產的紙巾紙高, 同時使用再生紙為原料的紙巾紙灰分也會偏高。嚴格控制原料質量, 就會提高灰分的合格率。

2.6 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

當紙巾紙在波長為365nm (納米) 和254nm的紫外燈照射下, 如果發現它們呈現非常亮的藍色熒光, 就說明含有熒光物質。熒光物被列為潛在致癌因素之一。熒光物質產生有可能是在印刷包裝過程中的環境不夠潔凈, 就會污染到紙巾紙。另外使用再生紙為原料的紙巾紙一定會有很多的熒光物質, 所以紙巾紙的生產過程嚴格禁止使用再生紙。

最后, 一些小作坊, 私人工廠因為生產設備簡陋、落后, 技術力量薄弱, 在生產中以大量的手工代替機械化操作。也是紙巾紙產品不達標的原因之一。

3 建議

(1) 加強對生產企業的日常監督管理, 幫助不合格企業提高質量意識;加強質量管理, 從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層層把關, 產品檢驗合格后才能入庫、銷售。

(2) 充分發揮國家統一監督抽查的作用, 加大對產品不合格企業的后處理力度, 對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要增加監督頻率。

(3) 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應選擇大型企業, 知名品牌的產品, 看包裝選擇標識齊全的產品, 產品包裝上應注明有生產企業的名稱、地址、標準執行標準、內裝數量、使用的原材料、生產日期或有效期等, 最好選用原生漿生產的紙巾紙。

摘要:紙巾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潔用品之一, 極大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紙巾紙的產品質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問題。嚴格把關紙巾紙的質量是十分重要的。紙巾紙國標已出新標準GB/T20808-2011代替GB/T20808-2006。

關鍵詞:紙巾紙,產品質量,國家標準

參考文獻

[1]透視紙巾紙[J].大眾標準化, 2011, (04) .

[2]雪靈.紙巾紙之“質”[J].大眾標準化, 2009, (10) .

[3]呂根生.餐巾紙多不衛生源頭治理正當時[N].太原日報, 2007.

[4]江曼霞.中國衛生紙行業的最新發展概況[J].生活用紙, 2004, (22) :42-45.

產品市場影響因素分析范文第3篇

安徽省汽車產品通過40多年的創新發展,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汽車工藝, 建立一系列自主知識品牌, 如奇瑞轎車、安凱客車、江汽貨車、揚子皮卡、JAC輕卡等等。2013年, 安徽省汽車零部件出口5.7億美元, 同比增長17.7%;整車出口18.19萬輛, 達15.2億美元, 繼續保持全國整車出口數量第一;主要出口市場為北美洲、亞洲、歐盟;同時, 安徽省坐擁蕪湖、合肥兩個國家級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以自主品牌為主導, 發展與出口空間較大, 并且具備較強實力的承接產業轉移平臺。但是, 安徽省汽車產品出口的規模、種類的豐富性、技術創新能力等還有很大的差距。

本文立足于安徽省經濟發展實際情況, 主要探討安徽省汽車產品出口的影響因素。并借鑒歷史經驗, 為進一步發展安徽省汽車市場, 促進安徽省出口產業結構優化提出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羅伯特遜提出了“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指出后進國家, 尤其是發展中國家, 可以通過出口貿易來帶動本國經濟的增長。2011年Nam, K.-M.總結中國汽車產品出口的經驗, 提出在聯盟合作國家之間的實質性的技術創新能力的區別, 是導致各個國家競爭力差距明顯的主要因素。徐業平、汪曉紅認為只有壯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創新品牌的汽車企業, 才能提升安徽省汽車產品出口的總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2012年趙翔在《安徽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一文中提出了改善產業發展結構、建立產業集群基地、重視創新自主品牌以及發展屬于安徽省自己的汽車文化, 以新能源汽車占據市場主要地位等建議。

本文研究的汽車產品包括整車和零部件, 排除發動機和摩托車。其中整車包括半掛牽引車、重、中、輕、微型載貨車、專用汽車、大中型客車、輕型客車、基本型乘用車、運動型多用途車 (SUV) 、多功能乘用車 (MPV) 、交叉型乘用車;零部件是指組成交通運輸工具, 汽車的各個部分基本單元件, 出口中含汽車輪胎、汽車玻璃、掛車及半掛車。

三、影響安徽省汽車產品出口因素的因子分析

(一)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把一開始的指標變量表示為= (X1, X2, X3, ……X12) , 標準化后變量表示為= (Y1, Y2, Y3, ……Y4) 。同時, 把轉變后的公因子表示為F1, F2, F3, ……F (tt<12) , 因此模型如下:

X1=a11×F1+a12×F2+a13×F3+……+a1t×Ft+ε1

X2=a21×F1+a22×F2+a23×F3+……+a2t×Ft+ε2

……

X12=a121×F1+a122×F2+a123×F3+……+a12t×Ft+ε12

數據來源:安徽統計年鑒2007~2013;中國汽車工業統計年鑒2007~2013

模型也可以簡化為矩陣形式X=AF+ε, 其中矩陣F中的元素F1, F2, ……Ft為模型的公因子, 矩陣A中的元素aij為因子載荷, 向量ε為特殊因子 (統計誤差) 。

(二) 數據選取。 (表1)

(三) 數據標準化處理。本文因選取的12個指標不同, 因此需要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使得經過處理后的數據服從 (0, 1) 正態分布。因子分析要求原有變量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相關關系, 本文采用KMO值檢驗, 0.5以下表示不適合。其中, KMO值為0.605, 認為適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檢驗給出的相關概率為0.00, 低于0.05的顯著性水平, 認為適合于采用因子分析法。

(四) 分析結果。觀察貢獻率表, 可以發現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有2個, 表明影響安徽省汽車出口的12項變量可以載荷于2個因子, 而對于第3個公共因子與特征值1相差較大, 并且λ3-λ4=0.318, λ4-λ5=0.274, 因此不必保留第3個因子, 則前2個因子旋轉后的累計貢獻率仍為91.080%, 即這兩個因子包含了原有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 因此可以用這兩個因子來代替原有變量。

通過方差極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正交旋轉, 第一個因子含義略加清楚, 由因子載荷矩陣表可以看出, “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主營業務收入”、“市場占有率”、“外商直接投資”、“第一產業值”、“第二產業值”、“第三產業值”、“人均GDP”和“產品銷售率”在第一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 命名為要素因子;第二個因子基本上反映了“成本費用利潤率”、“工業增加值率”, 命名為績效因子。根據SPSS數據分析, 得出影響安徽省汽車出口主要因素的因子得分矩陣如表2所示。 (表2)

四、結論及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 我們發現影響安徽省汽車出口因素中, 要素因子影響大于績效因子。根據方差貢獻率得到的權重來看, 要素因子和績效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79.033%、12.047%, 表明要素因子對于汽車產業的影響力最大, 其次為績效因子。即“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等等是影響安徽省汽車出口程度的最強因子, 而“成本費用利潤率”、“工業增加值率”的影響力程度較弱。

根據上述結論可以給出一些建議:首先, 更重視要素因子的作用, 積極促進安徽省汽車的出口。安徽省生產總值逐步上升, 而安徽省汽車產品出口也持續增加, 如果能夠保持生產總值的持續增長, 安徽省汽車產品出口狀況也會越來越好。以增加固定資產投資金額來帶動汽車產品出口額是當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與此同時, 安徽省應更加注重外商直接投資在進出口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積極吸引外資。更加協調一二三產業的發展, 爭取以第二產業帶動一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以達到刺激汽車出口的目的;其次, 要進一步提升績效因子的作用。盡管安徽省近年來企業經濟效益越來越好, 汽車出口情況也較好, 成為全國汽車出口第一省。但是從實際看, 安徽省汽車出口績效因子較弱的原因主要是汽車工業增加值不高所致。汽車行業增加值占據工業的很大一部分, 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汽車相關產業的發展, 如汽車維修、汽車美容、汽車發燒友俱樂部、汽車零部件銷售以及汽車租賃等等。當然, 政府應采取更積極的措施、政策探索引導汽車企業增加值的出口。

摘要:本文基于出口競爭力理論以及因子分析法, 探討影響安徽省汽車產品出口的因素。通過實證結果可知, 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主營業務收入、產業結構等要素因子影響大于成本費用利潤率、工業增加值率的績效因子的影響。進而結合安徽省汽車產品出口現狀, 提出要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的持續增長, 更加注重FDI的積極作用, 協調一二三產業結構, 以整個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汽車產品行業發展等建議。

關鍵詞:汽車產品,出口,企業競爭力,因子分析

參考文獻

[1]張坤.安徽省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J].商情, 2010.29.

[2]楊清震.中國對外貿易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

[4]周革新.中國汽車出口貿易探析[J].中國商貿, 2010.22.

產品市場影響因素分析范文第4篇

一、人口影響因素

1. 贍養 (撫養) 率。

人壽保險除了給投保人提供保障外, 還能給被撫養人提供保障, 因而贍養 (撫養) 率對壽險的需求存在影響。撫養比是指15歲以下的兒童和65歲以上的老人之和與勞動年齡人口之比, 即幼年兒童撫養比和老年人口依賴比之和。隨著人均壽命的提高和計劃生育的實施, 獨生子女家庭不斷增加, 我省人口逐漸向老齡化發展。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萬。分年齡看, 0—14歲人口123.5萬, 占常住人口總數的22.28%;15—64歲人口395.7萬, 占71.39%;65歲及以上人口35.1萬, 占6.33%。人口老齡化和獨生子女的增加可能會影響壽險的需求。高的贍養 (撫養) 率意味著對具有儲蓄和年金功能的壽險產品有更多的需求。但是青海地區由于保險主體過少, 缺乏競爭力, 保險的創新積極性不是很高, 沒有更多更好地把這類壽險產品推向廣大的農牧群眾。

2. 期望壽命。

更長的預期壽命體現在更小的死亡概率中, 期望壽命與壽險需求的正相關說明人們的壽命越長越傾向于購買壽險, 這是因為預期壽命越長保險成本將在一個更為長的時間段上進行分攤, 保險的現金價值也將在一個更長的持續期內進行折現, 從而給消費者更小的保險成本。2008年我省全年死亡人口3.39萬人, 死亡率為6.12‰。比我國2008年死亡率為7.06‰的死亡率要低。這說明青海地區人們的預期壽命比全國的平均水平要高, 但是青海的壽險的投保率很低。目前我省的三家壽險公司對于壽險這一方面只是一味地推銷自己的產品, 對于條款解釋不到位, 不注重售后的相關服務。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壽險的信任, 人們保持傳統的養老觀念, 對壽險產生反感。

3. 失業率。

失業率影響雇傭者的收入水平, 而收入水平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壽險的有效需求。由于2008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 青海省外出務工的大批農民工因失業不得不回家, 加之大批的高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對壽險的有效需求。

二、社會影響因素

1. 受教育程度。

高的教育水平與任何壽險需求都是正相關, 人們的受教育水平越高, 風險意識越強, 對風險管理和長期儲蓄帶來的好處的認知程度越強, 從而對風險的厭惡程度就越強, 其購買保險以分散風險和轉移風險的愿望就越強烈。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規避風險的意識就越強烈, 通過購買壽險來尋求規避風險的動機就更強。另外從購買水平來看, 教育水平較高的人收入水平也較高, 購買能力也就越強, 因此受教育水平與壽險需求正相關。

青海的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 青海的普通高校只有8所, 學生數不到10萬。特別是在青海的農牧地區, 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很低, 保險意識也很差, 人們不愿意去了解壽險, 從而也不去購買壽險來為自己和家人提供保障。

2. 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 對某些地區的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習俗乃至家庭都有重要的影響, 宗教對壽險需求的影響也是相當重要的, 宗教信仰會影響到人們的風險觀念和保險的制度安排, 因此會影響到壽險的需求。青海省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主要有漢、藏、回、蒙古、土、撒拉族等全國所有56個民族中的33個, 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2.79%, 其中信仰伊斯蘭、藏傳佛教等教人數居多。伊斯蘭教的信徒有史以來就不認同壽險, 因為對壽險的信任有悖于真正的意愿。穆斯林對壽險的需求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目前我省民族壽險的發展在初級階段, 廣大的少數民族對普通壽險的認可程度不高。

3. 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可以取代私人保險, 如果政府部門能提供更多的退休金, 公共機構能為過早死亡的人 (有經濟收入的) 的家屬提供更多的補貼, 那么相當于增加了家庭的凈收入。家庭凈收入的增加會引起壽險需求的減少, 因此我們可以說社會保障體系對壽險具有負面的影響。

近年來, 青海省堅持財政支出的“民生方向”, 努力為城鄉群眾解決生活、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困難, 目前已初步建成一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并在多個方面實現了“全國率先”。如2003年在全國率先實現城市低保全覆蓋, 比全國提前5年;2003年率先將全省農牧區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貧困學生全部納入“兩免一補”范圍, 比全國提前4年;2005年率先實現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 比全國提前3年;2006年6月起, 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 比全國提前3年;2006年9月, 率先實現農村低保“應保盡保”;在對困難群眾的住房救助方面, 青海2006年推出《廉租房管理辦法》對城鎮低收入人群實施全面住房救助, 比全國提前了1年。2008年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農牧民331.3萬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累計支出6億元。

4.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由經濟發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和社會因素等決定。具有更高的城市化水平的經濟體一般具有更高的壽險需求, 壽險消費者在地域上的集中減少了經營成本、保費的收取、保單鑒定和索賠處理的成本, 有利于壽險產品的營銷。此外,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水平的提高, 從而帶動壽險需求的增加。截止到2008年底, 青海省的城市化率僅為40.86%。目前, 青海省只有一個大型城市 (西寧市) 和兩個小型城市 (格爾木、德令哈) , 城市數量只占全國的0.45%;城市密度0.04個/萬平方公里, 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5.8%,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萬人, 分城鄉看, 城鎮人口226.5萬人, 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40.86%;鄉村人口327.8萬人, 占59.14%。我省近60%的人居住在比較分散的農村, 比全國的鄉村人口占全國的54.3%還要高。隨著社會的發展, 青海省城市化發展水平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需要, 嚴重地影響著我省壽險市場的快速發展。

5.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會直接影響到人們對壽險的有效需求。另外, 高收入者由于具有非常堅實的經濟基礎, 可以用足夠的財富來彌補風險所導致的損失, 所以其購買保險的意愿并不是很強烈, 況且高收入者購買保險往往是出于“投資理財”而非“防范風險”的目的。低收入者有很強的壽險自然需求, 但是由于收入水平有限, 不得不將所有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 這使其很難擁有更多的購買力用于保險消費。中等收入者在基本生活需求具備一定購買力后會選擇購買其它的商品, 但是由于其經濟基礎并不穩固, 很可能在某一時間因為疾病、退休或者其它的原因而成為低收入者, 為了轉移風險, 會考慮將全部剩余購買力用于保險消費。

20世紀90年代以來, 青海省經濟迅速發展,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生活質量逐步改善。與此同時, 城鄉居民內部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收入差距也日趨突出。從收入水平的絕對額差距看, 1978年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絕對額差距僅為85.10元, 但到2007年差距擴大到7592.28元, 年均拉大261.8元。這不利于我省壽險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經濟影響因素

1. 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壽險需求的增加, 其原因有兩個, 第一, 隨著收入的增加, 被保險人的消費增加, 另外被保險人的人力資本隨之提高, 賺錢的能力提高。為了保障被保險人未來的預期收入, 保障家眷的未來預期消費, 人們需要購買更多的壽險。第二, 壽險產品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奢侈品, 因此隨著收入的提高, 人們會拿出收入的相當大的一部分用于購買具有投資性質的壽險產品。但是, 在青海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沒有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

2. 物價水平。

物價水平的提高。會導致受益者未來消費價值的減少, 從而減少對壽險的需求。帶有儲蓄性質的壽險產品在長期內提供給被保險人貨幣的收益, 而貨幣的不穩定對這些產品的未來收入流具有負面的影響, 使得保險金的貶值大大超過了保費的貶值程度, 從而導致壽險實際保單價格提高, 實際收益率下降。結果是一方面投保人的實際投資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如果其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隨通貨膨脹變化而變化, 壽險保單收益率的吸引力下降。這兩方面的作用使得壽險需求下降。青海省的價格指數普遍上漲, 特別是2008年末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9.9%, 食品價格上漲19%。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于壽險的有效需求。

摘要:青海省地處西北內陸的青藏高原, 與沿海省市相比經濟落后, 人口基數小, 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 因而壽險的有效需求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分析這些影響因素, 對于發展青海省的壽險市場, 擴大其需求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青海省,壽險市場,有效需求,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陳之楚, 劉曉敬.我國壽險需求決定因素分析[J].保險研究, 2004.

[2]卓志.我國人壽保險需求的實證分析[J].保險研究, 2001, (5) .

產品市場影響因素分析范文第5篇

2006年,新三板正式提出,到2016年8月份在新三板市場掛牌企業的數量已超過8 000家,可見新三板市場正在快速發展。很多人認為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快速增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掛牌門檻低,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那么是否真正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研究其融資效率的高低,了解哪些因素會對融資效率產生影響以及如何影響。

曾經已經有許多學者已經對影響融資效率的因素進行過分析,有定性的、有定量的,還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例如:沈友華[1]通過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中的中小企業進行比較研究,確定了影響融資效率的6個因素分別為:企業的融資方式、企業規模、企業質量、股權結構、GDP的增長率以及CPI指數,并分析了這6個因素與融資效率的相關關系;汪濤[2]在論文中經過實證分析表明,企業的規模,國有股、法人股所占股份的比例,以及是否合理利用財務杠桿都會對融資效率的產生一定的影響;陳寧泊[3]提出了對融資效率影響力比較大的10個具體指標,即:資產規模、資產增長率、年均換手率、市盈率、收益波動性、財務杠桿系數、賬面市值比、資金周轉率、現金流量比、第一股東持股比例。另外,還有其他學者對哪些因素會影響融資效率有不同的觀點,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1 影響新三板融資效率的因素

在以前學者對融資效率研究的基礎上比較分析,再結合新三板市場的特征以及研究體系的完整性,最終將融資成本、融資方式及資本結構、企業規模、償還債務能力、企業盈利能力、企業成長性以及資金使用效率這7個因素作為影響新三板融資效率的因素。

1.1 融資成本

融資成本包括資金的籌集費用和資金的占用費用,其中資金的籌集費用是支付給融資中介的費用,如在股票發行過程中支付給證券公司的中介費用;而資金的占用費用是指使用資金的企業支付給擁有資金所有權者的使用費,也就是支付給其他企業、金融機構或個人的利息費用。一般情況下,許多企業通常用融資成本率這個指標來衡量企業的融資效率,,融資成本率與融資成本呈正相關關系,融資成本與融資效率呈負相關關系。

1.2 融資方式及資本結構

融資方式即融資渠道,是企業獲取所需資金的方法渠道。新三板市場常用融資方式有:(1)定向增發。企業要采用這種融資方式就需要滿足一些限制條件,如投資者數量的限制、發行價格的限制以及持有期限的限制,但是并沒有明確規定公司必須盈利,即虧損的也可以采用這種融資方式。(2)優先股。優先股和普通股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情況下優先股股東是不會參與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而只享受年末的利潤分紅。新三板企業大部分都是處于初創期中小微企業,其股權相對比較集中,有的股東不愿意稀釋股權而有沒時間參與企業日常財務管理,因此采用優先股就是很好的解決方法,這樣一來股東就可以既不用參與經營又可以享受分紅。(3)中小企業私募債。這種融資方式就是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而新三板市場都是中小微企業,很適合這種融資方式,并且這種融資渠道對發行人的限制條件比較低,審批周期較短[4]。(4)銀行信貸。銀行信貸是最常用的外源融資中的間接融資方式,滿足條件的公司都可以采用這種融資方式,新三板也不例外。另外,許多銀行與新三板掛牌企業合作為其提供一些優惠。各行業的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的時候都有自己的考慮而存在差異,使得融資效率都不盡相同,融資方式選擇的差異也會對資本結構有影響,反過來資本結構也是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子,同時影響融資效率。許多企業用資產負債率的高低作為衡量融資效率的標準,

1.3 企業規模

一般認為企業的融資效率與其規模呈正相關關系,因為企業規模與這個企業所處的時期相關,企業規模大,表明這個企業可能已經過長期成長將過渡到成熟期或者正處于成熟期,此時,企業已經擁有比較穩定的市場份額,有較好的市場信譽,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關鍵基本穩定,可供選擇的融資方式有許多種,企業可以根據自身財務狀況、資金流轉情況、債資比例以及管理層偏好等因素來決定選擇哪種融資方式,這樣企業就可以選擇融資成本或融資風險比較低的方式,因此融資效率就高;如果企業規模小則表明該企業剛起步,處于搶占市場份額、擴大企業規模時期,其市場信譽還處于建立階段,可供選擇的融資方式有限,融資成本高,因此融資效率就低。研究對新三板市場融資效率的影響因素時選取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作為企業規模的指標。資產總額是指新三板掛牌企業所擁有或能夠支配并且能使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所有資產,可以從宏觀方面衡量企業規模的大小,進而分析對融資效率如何影響;營業收入是新三板企業一段時間內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這個指標更關注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表現能力,從而反映企業規模的大小,然后分析與融資效率的關系。然而與傳統的處于不同時期的企業不同的是,新三板掛牌企業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業,而且這些企業尚處于初創期,其企業規模都比較小,因此融資效率可能會比較低。

1.4 償還債務能力

償還債務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健康發展以及其財務狀況是否良好的一個重要指標,新三板掛牌企業主要用速動比率作為償還債務能力指標,。同時,企業償還債務能力的高低還影響著企業融資效率的高低,一般情況下償還債務能力與融資效率成反相關,原因是企業的償還債務能力影響著融資風險或者融資成本,如果一個企業償還債務能力高,則表明市場信譽良好,融資風險低或融資成本低,融資效率高;反之亦然。

1.5 企業盈利能力

企業盈利能力是獲得利潤的能力,新三板掛牌企業選取資產凈利率作為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企業盈利能力一般情況下與企業的融資效率成正相關,其原因是盈利能力較高的企業,成長性較高,有著良好的信譽,因而外源融資效率就高;對于內源融資而言,如果企業的盈利能力高,則在股利支付率一定的前提下留存收益較高,則表明企業運行良好,資金的利用效率高且充分,內源融資規模較大,且內部融資相對外部股權融資成本低且風險較低,因此融資效率高。

1.6 企業成長性

企業成長性是企業會計周期內因日常經營活動而使得企業經營能力發展的狀況,衡量一個企業的發展速度通常都會用到這個重要的指標,用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作為衡量企業成長性的指標,。企業的成長性與融資效率成正相關關系,成長性高,未來有更大的發展機會,企業會快速成長占領市場份額,相對的融資方式的選擇比較靈活多變,融資效率較高。但新三板掛牌企業大多都是初創期,與傳統的處于不同時期的企業不大相同,融資方式的選擇受到限制,融資成本比較高,因此融資效率較低。

1.7 資金使用效率

資金使用效率包括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兩個方面,有效性強調的是使用的過程中資金是否用在適當的地方,而充分性強調使用的結果。資金使用效率用資產周轉率來衡量,。一般情況下資金使用效率與融資效率成正相關,原因是如果資金使用效率低,就會存在大量的庫存資金,資金流動性減弱,周轉性降低,導致盈利能力和成長性低,因此融資效率就低;相反,如果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高,則證明企業充分有效地利用資金進行各種活動使資金增值形成企業利潤,這樣盈利能力和成長性提高,融資效率高。

2 結語

目前,對融資效率影響因素已經研究過的學者很多,但是大多數都是針對傳統市場,而針對新三板掛牌企業融資效率影響因素研究的則不多,本文通過以上論述簡單地對這方面做了一些定性的分析,并列出了衡量各個影響因素的指標。當然,影響融資效率的因素不止以上提到的這7個,這7個因素之間相互影響,共同對融資效率產生影響。希望通過了解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及融資效率與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在提高融資效率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參考,從影響融資效率的因素入手提高新三板企業的融資效率。

摘要:2016年3月17日發布的“十三五”綱要提到了新三板改革,讓新三板以高調的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新三板市場再次成功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因而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融資效率便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文章對影響新三板融資效率的因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三板,融資效率,市場機制

參考文獻

[1]沈友華.我國企業融資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09.

[2]汪濤.新三板概念股融資效率的實證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4.

[3]陳寧泊.浙江省中小板上市企業股權融資效率的影響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4.

產品市場影響因素分析范文第6篇

一、中國電信業的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是指特定的市場中企業數目與企業規模分布以及市場力量的分化程度。通??捎檬袌黾卸?、赫芬達爾指數等反映某一市場賣者或買者的規模結構、市場力量的分化程度和市場壟斷程度。

根據植草益按照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對產業市場形態的劃分標準 (見表2) 可知, 1995-2001年期間, 中國電信市場的形態一直為高位寡頭壟斷型 (Ⅰ) 。所不同的是在1995-1998年期間, 中國電信市場幾乎被中國電信獨家壟斷;而在1999-2001年期間, 隨著中國移動的進入及中國聯通業務范圍及競爭能力的不斷提高, 中國電信市場獨家壟斷經營的市場格局被打破, 市場競爭格局初步形成。從2002年起, 由于中國電信南北拆分、一分為二 (即中國網通的成立) , 使中國的電信市場結構轉變為高位寡頭壟斷型 (Ⅱ) 。

資料來源:各運營公司統計公報

二、我國電信業的效率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的經濟持續增長, 1991-2005年, 我國GDP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76%, 在這一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里, 電信行業快速增長尤其引人注目。自1991-2005年, 電信行業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年平均增長率高達36.23%, 比GDP年平均增長率高出近27個百分點 (參見圖1) 。

電信行業的高速發展在拉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并且滿足了廣大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 同時也為加快我國信息化進程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國自1993年起, 開始對電信行業進行結構調整, 目的是在整個行業內部產生有效的競爭機制, 提高電信行業的效率。那么, 在這種競爭機制下, 我國電信行業的效率如何呢?

資料來源:《中國通信統計年度報告》, 信息產業部網站

本文將采用DEA方法對我國1993-2006年電信行業進行效率評價。首先根據我國電信業實際情況以及數據可獲得性, 分別選取電信固定資產投資、電信職工工資總額兩個投入指標和長途光纜線路長度、本地電話交換機容量、移動電話用戶、固定電話用戶、電信業務收入等5個產出指標, 對我國電信業進行效率評價。

以年份作為決策單元, 采用基于投入的CCR模型進行評價。利用Win4DEAP對樣本數據進行處理, 得到我國電信業1993-2006年的效率得分。

三、影響電信業效率的相關因素檢驗

以上分析了我國現階段電信業的效率水平狀況, 得出大體的結論, 即我國電信產業隨著市場結構的不斷調整、競爭模式的不斷轉變, 效率水平也在不斷上升。下面從市場結構角度出發, 來具體分析影響電信業發展的相關因素。

1.基于市場結構的電信業效率影響因素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為了更好地從市場結構角度來評價產業的效率, 選取指標變量的時候也嘗試從市場結構的3個主要方面來考慮, 即從市場集中度、進入壁壘和產品差別化出發, 結合前面的研究成果粗略地構建出一套評價產業效率高低的指標體系并提出相應的假設。

(1) 一級指標:進入壁壘 (W1)

因素一:規模壁壘系數。根據貝恩的定義, 在存在規模經濟的行業中, 廠商的最低規模越高, 進入門檻越高, 潛在進入者就難以進入, 從而產業的效率也就越低。本文以行業規模壁壘系數 (Barrier) (W11) 來衡量該因素, 顯見規模壁壘系數與效率負相關。

(2) 一級指標:市場集中度 (W2)

因素二:產業規模。理論認為電信業是具有規模經濟的行業, 其規模越大, 平均成本越低, 經營效率也就越高。研究表明, 在競爭型的市場結構中, 追求規模經濟可以促使其經營效率提高??梢? 產業的規模與經營效率正相關, 本文以電信業主營業務收入 (Income) (W21) 作為衡量產業規模的指標。

因素三:市場集中度。通過以上對市場集中度指標的分析, 可知市場越集中, 越趨向于壟斷經營, 經營效率有下降的趨勢, 無論從貝恩的絕對指標還是從植草益的相對指標, 都有以上的結論, 即市場集中度與經營效率負相關。本文采用赫芬達爾指數 (HHI) (W22) 來對集中度進行測量。

因素四:競爭水平。在電信行業中引入競爭, 可以大大提高產業的效率水平。Scott J.Wallsten采用計量經濟模型驗證了發展中國家在電信業引入競爭、私有化和規制政策對經濟績效的影響, 得出競爭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分配效率的重要結論??梢? 競爭水平與經營效率正相關。本文使用運營商數量 (N) (W23) 來衡量現有市場狀況下電信業的競爭水平。

資料來源:《中國通信統計年度報告》、《中國統計年鑒》。

因素五:市場占有率。電信業市場是一個競爭型的市場, 市場占有率越高說明電信企業的競爭能力越強, 效率也就越高。市場占有率應該與經營效率正相關。本文使用電話普及率 (Ratio) (W24) 來衡量電信業市場占有能力。

(3) 一級指標:產品差別化 (W3)

因素六:產品差別化。產品差別化是廠商適應現代化消費需求的發展趨勢, 開展非價格競爭的重要手段, 顯然產品差異程度越高, 能夠極大促進產業的效率??梢? 產品差異化與經營效率正相關。但是如何衡量產品差異化, 在以往的文獻資料中并沒有明確給出, 作為市場結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影響面, 在分析問題時必須考慮該方面對產業效率的影響。于是本文創造性地使用技術進步增長率 (TECH-INC) (W31) 和技術貢獻率 (TECH-CON) (W32) 來描述技術進步對電信業發展的貢獻值。

為考察影響電信業效率的有關因素, 下面對以下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根據本文前面使用的統計樣本數據, 所考察的變量為7個, 樣本期跨度為14年 (1993-2006年) 。這里DEAXEt代表第t年電信業的DEA效率值 (見表4中的數據) ;Xn, t為各年份的因素值, 即解釋變量;βn為需要估計的參數值。

2回歸結果

本文運用SPSS 11.0采用最小二乘法 (OLS) , 對全部14年的樣本數據進行回歸分析, 以效率DEA值為解釋變量, 以7個相關影響因素為解釋變量, 并檢驗方程的擬合度、方程的顯著性和變量顯著性。全部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對電信產業的回歸方程擬合度和顯著性結果表明回歸方程可以通過顯著性檢驗。方程的變量系數回歸結果表明, 本文前面假定的影響因素與實際回歸結果有一定差異。本文假設技術增長率 (TECH-INC) 和電話普及率 (RATIO) 與效率正相關, 但回歸系數說明這兩項假設都不成立。技術增長率的系數為負, 說明技術增長對電信業效率的影響為負。技術增長越快, 說明產業的競爭越激烈, 為了在市場中贏得更多的份額, 企業會加快推出新產品的速度與數量, 但當競爭的水平超出一定限度的時候, 電信業市場會出現過度競爭的狀況, 這樣反倒不利于產業的發展, 從而阻礙了效率的提高。這一結果與曹建海 (1999) 和楊仲榮 (2005) 的研究一致。另外, 電話普及率的系數也為負, 說明某一運營企業對電信產業的市場占有率越高, 產業的運營效率也就越低。簡單來講, 即市場, 占有率越高, 說明該產業市場壟斷性越強, 從而效率也就越低, 可見, 壟斷也不利于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由以上兩方面還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大力發展電信產業時, 要努力把握好競爭與壟斷的“度”, 因為過度壟斷不利于產業的發展, 容易造成X-非效率;過度競爭又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同樣不利于產業效率的提高。其實這就是“馬歇爾沖突”在電信領域的現實反映,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 (J.M.Clark) 提出了“有效競爭”這一概念。

注:**表示在5%的水平上顯著

其余影響變量的回歸結果都與本文的假設一致。變量業務收入 (Income) 、技術貢獻率 (TECH-CON) 和運營商數量 (N) 相對顯著, 且與效率正相關, 即對效率有顯著的正影響, 說明在電信業適度引入競爭、改進技術可以增加產業的收入, 提高產業的效率。規模壁壘系數 (Barrier) 與電信效率呈負相關, 且非常顯著, 說明降低產業的規模壁壘系數, 極大地有助于效率的提高。這些都與我們的普遍認識相吻合。

參考文獻

[1]彭云飛, 馬超群.電信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經濟與管理, 2006 (7) .

[2]胡莊君, 黃傳武.中國電信發展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

[3]魏權齡.數據包絡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

[4]王學慶.西方發達國家電信業引入競爭機制的經驗[J].世界經濟, 1999 (4) .

[5]馮霞.從我國電信業的市場結構分析看改革前景[J].科技管理研究, 2004 (6) .

上一篇:測量放線監理實施細則范文下一篇:知識點三cad基本知識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