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健康教育內容范文

2023-09-21

兒童健康教育內容范文第1篇

《 兒童權利公約 》 中闡述: 兒童享有游戲權這一項基本權利。 但在我國,對于兒童游戲權理論缺乏、觀念落后、實踐薄弱, 兒童游戲權被侵害時而發生。 我們再也不能對兒童游戲權忽視下去,這反映了我們對祖國未來的一種態度。

2兒童游戲權的內容

2.1游戲自由權

什么是游戲的探討由來己久,對于它的定義說法也是多種多樣,但是唯一達成共識的就是,游戲是自由的而不是強制性的。 這種特性就決定了,兒童游戲權的核心必須是游戲自由權。 但這種自由并不是無限制的自由,任何人不能限制和剝奪他人的自由來換取自己的自由。 下面從游戲自主權和兒童參與權這兩方面來闡述。

2.1.1游戲自主權

兒童是游戲的主人,即在一定條件下,兒童對自己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

游戲自主權的核心是自主選擇游戲的權利。 我們不應該規定兒童該玩什么,兒童應該可以從自身需要和興趣出發來決定玩什么游戲。 也就是說,兒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和誰玩就和誰玩”、“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幼兒園老師費盡心思設計出的游戲活動到頭來只是孩子們心目中 “老師要我們玩的游戲”。 當然我們也不能讓兒童無限制的自主和放任,對自主權的限制將在成人介入權中予以說明。

另外, 我們要為兒童行使游戲自主權提供必要的可能性。 如果只對兒童提供單一的游戲活動材料,那游戲自主權便無從談起。 有這么一項研究,如果提供兒童的游戲材料不可選,那無所事事的兒童比例是最高的。 如果兒童可任選游戲材料,無所事事的兒童比例最低,兒童們之間交往的頻率也最高。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活動中游戲材料可選程度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兒童參與的積極性。 所以,提供給兒童充足的游戲材料,讓他有充分自主選擇的可能是必要的。 當然,我們也不是一味地強調游戲材料越多越好,選擇過多會導致兒童無法集中注意力于某項游戲中,進而影響游戲效果。

2.1.2兒童參與權

兒童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 在面臨自身利益問題的時候, 通常是很難作出有效決定的。 但這并不能成為剝奪兒童自決權利的理由,我們必須要承認兒童是積極權利的主體,兒童是有尊嚴且具有獨立價值的個體,他們在遇到涉及自身的事務中可以自由地表明自己態度、表達自身感受、發表自身見解。 這即是對兒童參與權的承認。

但我們不能忘了,兒童是一個非理性群體,他們在游戲過程中可能會做出危及自身以及他人安全的行為,或者破壞游戲規則導致游戲無法進行,當諸如此類的情況發生時就需要成人的介入。 但是成人介入的目的只是為了保障更好地實現兒童的游戲自主。 因此,成人在處理游戲自主權和成人介入權這對矛盾關系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把握好知介入和退出的時間點,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兒童的游戲自由權。

2.2游戲社會權

社會權是更高層次要求的權利。 在我國, 各地的政治、文化、經濟發展并不平衡,這就造成了各地兒童的家庭、所在幼兒園以及社區的游戲條件優劣明顯。 只談游戲自由權還不能實現真正的游戲權利平等。 游戲社會權包含以下三部分內容。

2.2.1請求使用現有游戲設施的權利

兒童具有平等地使用家庭、幼兒園、社區中現有的游戲設施的權利。 這當中又分成兩部分: 一是要求平等的游戲機會的權利;二是要求平等地使用游戲條件的權利。

平等的游戲機會的權利包含平等和合適的游戲機會。 首先, 成人應確保所有兒童都能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其次,成人應給兒童提供合適的游戲機會, 確保兒童玩到的游戲是他們自己想玩的游戲。 如果提供給兒童選擇的游戲活動不夠充分,就會導致兒童選不到自己適合的游戲。 還有,如果在一個游戲活動中沒有給兒童平等的選擇機會, 就可能會導致在后面選擇的兒童無法選擇自己喜愛的游戲。

平等地使用游戲條件的權利就是: 兒童在幼兒園里有平等使用一切教育教學設施的權利。 這些設施通常包含,幼兒園里的游戲場地、游戲材料、玩具等等。

2.2.2請求創設必要游戲設施的權利

如果現有的游戲設施不完備, 兒童有權利請求政府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游戲設施。

在我國,由于學前教育是非義務性的,政府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 以至于學前教育發展經費在全國教育經費的總量之中的比例僅占1.2-1.3%。 因此,我們要呼吁國家增加經費投入,改善兒童的游戲設施。 在游戲設施不完備或甚是缺失的情況下,兒童有權向國家請求創設游戲設施。

2.2.3請求保障游戲設施安全的權利

有了完備的游戲設施還不夠, 國家有義務保障游戲設施的安全性, 兒童有請求國家提供安全且符合衛生標準的游戲設施的權利。 許多法律法規都對該項權利有相關規定。 《教育法》第44條規定:“教育、體育、衛生行政部門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完善體育、衛生保健設施,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19條規定,“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嚴禁在幼兒園內設置威脅幼兒安全的危險建筑物和設施, 嚴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制作教具、玩具。 ”該條例中還規定了教育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職能范圍,以及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27條規定,對于有“園舍、設施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安全標準,妨害幼兒身體健康或威脅幼兒生命安全”情形的,給予停止辦園并且限期整改的行政處罰。 第28條規定,對于有“用有毒、有害物質制作教具、玩具”情形的,教育行政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以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 如果情節特別嚴重, 司法機關將追究其刑事責任。 可見,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幼兒園內游戲設施的安全保障方面的規定還是較全面的。

3結語

本文通過對兒童游戲權內容的解讀, 使得讀者對于兒童游戲權這個概念有了一個比較全面而清晰的認識, 筆者也是希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尊重和維護兒童的游戲權, 為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兒童游戲權保護提供寶貴參考。

摘要:本文從游戲自由權、游戲社會權兩方面探討了兒童游戲權的內容,旨在使人們對兒童游戲權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認識。

兒童健康教育內容范文第2篇

一、健康教育處方是以醫囑形式提供的健康教育材料。

二、自制健康教育處方由醫院健康促進辦公室負責編印,內容及數量以人群多發疾病為依據,并以滿足不同人群健康需求為原則,編印不同病種的健康教育處方。內容涉及疾病診治、護理、康復、保健及醫院醫療信息、咨詢熱線等。要求科學、完整、新穎,可讀性強,每年有計劃的增加編印種類,不少于5種。

三、有計劃的發放健康教育處方,由醫院健康促進辦公室負責。根據本院各科室不同性質,發放相關宣傳處方,發放科室有醫護人員簽收。健康教育處方發放登記表記錄真實、完整。

四、醫護人員根據病人的病情和特點免費為他們提供相關內容健康教育處方,進行針對性的防病知識、用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指導,對口頭教育內容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兒童健康教育內容范文第3篇

年青人外出務工,家庭的經濟條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留守兒童的成長卻令人擔憂。除了吃飽穿暖以外,孩子各方面教育均比較缺乏,導致他們的問題越來越多。據有關調查顯示:65.9%的老師認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較大的問題。他們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疑慮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性格方面,70%左右的留守兒童常常表現出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孤僻,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會替別人著想,經受不起挫折等等,并引起了行為上的較大偏差。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留守兒童出現這些問題呢?我覺得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缺乏良好的親情關系

在對我校及周邊社區200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后發現,25%的父母經常給孩子打電話;8%的孩子經常給父母打電話;14%的家長每月回家一次;66%的家長一年中回家兩三次;36%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出去后再也沒回來過的占1%。由此可見,相對于其他同齡兒童來說,“留守兒童”自幼便遠離父母,缺乏頻繁的聯系,從而缺乏一種穩定而和諧的親子關系,長期處在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中,極易表現出膽小、遲鈍、不愛與人交往、少言等不良的人格特點。這些不良的人格特點會直接影響到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致使“留守兒童”在性格上變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問題。

2.監護人不能完全勝任對孩子的教育

調查結果表明,92%的“留守兒童”由祖父母輩進行監護撫養。老一輩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對孫輩往往疼愛有余教育不夠。他們更多關愛的是孩子的衣食,對孩子的思想、行為教育則顯得比較無力。5%留守兒童是由親戚做監護,還有3%的是由朋友照顧。對于別人的孩子,這部分監護人通常采取通融政策,該管的不好管太嚴;管不了、沒辦法的,就干脆不管。只要孩子平安、不犯大錯誤即可。在這種特殊的教育環境下,“留守兒童”很易出現思想偏差,養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最后導致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問題。

3.學習的壓力大

“留守兒童”屬于特殊的社會群體,學習缺乏家長的輔導和監督,學習因而顯得困難重重?,F在學校大多數班級的學生人數多,留守兒童多,開設的課程多,缺乏家長輔導督促的留守兒童學起來就更加吃力,當孩子覺得學習困難重重時,缺乏適當的引導,導致他們對學習更加缺乏自信。

4.留守兒童的自我調控力差

以上引起“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均屬于外部因素,而外因常常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留守兒童”本身的自我調控能力就是其內部因素。根據調查統計顯示:21.6%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認為自己的自控能力為一般,只有7.9%的認為自己自控能力強。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兒童”比自控能力強或者一般的“留守兒童”在情緒、情感、學習心態和行為方面更易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其人格的健康發展。

針對以上成因,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搭建親子溝通的橋梁,讓孩子感覺家長就在身邊。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親子關系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相反,則阻礙其發展。為了“留守兒童”能夠像其他兒童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即使家長自己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也應該盡可能地保持和孩子天天聯系,經常交流!關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想法,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恰當地引導孩子健康的成長。曾有位留守兒童的家長是這樣和孩子溝通:每日固定時間給孩子打一通電話,關心孩子的衣食學習。并且每周給孩子深入交流一次,幫助孩子整理遇到的問題,交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做人的道理。另外寒假暑假他也盡量把孩子接到身邊,讓孩子和自己一起住。有空還帶孩子出去走走,增加孩子的見識,拓展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在更廣泛的空間內懂得更多。這樣一直持續了五年。五年來,家長不僅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和孩子的情感深厚,促進了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這個孩子也很一直活潑開朗,甚至比很多不是留守兒童的學生還要優秀。

二、加強家長和監護人的溝通,把對孩子的教育落到實處。

監護人是留守兒童的直接管理者,監護人的管理態度直接影響留守兒童的發展。家長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經常交換教育孩子的意見,有助于雙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達成共識,促使監護任務的落實,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和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經常交換意見,不僅能了解孩子的在家的行為動向、思想意識,而且能讓老人學習現代教育方法。發現問題,雙方還能及時梳理,商討出更合適的教育方法。如果和照顧孩子的親戚朋友經常交換意見,則能更了解自己孩子的為人處事,還能讓監護人明白家長的教育意愿,達成教育共識,促進對孩子教育落到實處。

小超2歲時父母就外出打工,從此他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每天在田里忙著,小超要么跟著爺爺奶奶到田里玩泥巴,要么自己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四處玩耍。4年之后小超上一年級了,媽媽回來帶他去學校報名,發現小超行為習慣很差,愛說臟話,愛在地上爬著玩……一說他,他還很不高興,倒地就打滾。媽媽問奶奶,奶奶說他一直都是這樣,哄哄他就好了。媽媽心里很難受,找回孩子的爸爸,坐下來和父母徹談了一天,讓年邁的父母明白了除了照顧好孩子的衣食健康以外,還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思想行為,嚴格教育。并且給父母提供了一些自己認為適當的教育方法。在兒子媳婦的時時提醒下,爺爺奶奶加強了對小超的行為習慣教育。一段時間過后小超說臟話的次數明顯減少,衣服也干凈了很多,教育效果十分明顯。

三、創設恰當的挫折情景,培養留守兒童承受挫折的能力。

當今的兒童備受家庭和社會的寵愛。他們從小受贊揚多,批評少。過分的保護使他們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對困難他們無所適從、驚惶失措。留守兒童在各方面遇到的問題比同齡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難時又常常缺乏家長的及時指導,因此培養他們的受挫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們可巧妙地創設情境,如設置難題、制造挫折等,使留守兒童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無策,也不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后才能取得,以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們懂得如何迎接困難的挑戰,以適應生活中常常發生的各種突發問題。

留守兒童王小虎,一個特別愛哭的孩子。語言課上老師教寫“會、寫、認、識”四個字,多數小朋友寫完出去活動了,而王小虎和另外兩個小朋友卻還在心不在焉地寫著,老師督促他們寫字要專心。一會兒,那兩個小朋友也寫完了興高采烈地出去玩了。王虎一看,教室里只剩自己一個孩子,開始著急了,低頭自己寫著寫著哭了。老師知道他自尊心強,不愿意落在別人后面,也知道他的動手能力比較差,不喜歡寫字。老師輕輕地來到他身邊,并沒有責罵他,而是微笑著鼓勵他說:“今天你寫字很用心,還有兩個字就寫完了。相信下次你一定會寫得快一點,和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在老師的幫助和鼓勵下,不多一會兒,王小虎也寫完了,開心地和伙伴們玩了起來。以后的日子老師只要發現他寫字有一點進步就在班里表揚他,發現他有問題就耐心地幫助他。慢慢地王小虎不怕寫字了,寫字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四、交給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培養留守兒童情緒調控的能力。

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助于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益于兒童的心理健康。然而兒童之間發生沖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當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好沖動的兒童尤其是如此。留守兒童由于常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缺乏疏導,常常比較沖動,經常為一點小事而把矛盾激化、放大,讓自己的人際關系出于比較緊張、被動的狀態,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因此培養留守兒童情緒調控能力尤顯重要。

培養留守兒童的情緒調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于抓住機會,教會留守兒童一些簡單易行的情緒調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對于那些情緒容易沖動的同學,可以讓他請一個穩重的同學在自己情緒沖動前提醒自己;在感覺到壓力太大的時候,可以通過寫日記、談心的方法來舒緩壓力;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聽聽音樂,散散步……讓他們掌握了一些具體的情緒調控方法,能緩解他們內心的壓力,減少人際交往中的沖突,有助于和其他孩子和睦相處,大大降低心理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五、交給孩子與人相處的方法,讓留守兒童學會人際交往。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支持和重視,因此不可避免要與他人進行交往。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而多數留守兒童內向,不善于表達和溝通,受點打擊,悶在心里,關在屋里,不愿見人。長期下去,思想壓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長。所以,讓留守兒童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讓留守兒童學會人際交流,首先應該讓他們認識到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彼此的權利和責任,要平等對待對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他人。其次要樂于與他人交往,能夠與同伴合作,能夠與教師和家長溝通、交換意見。同時,讓他們明白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只考慮自己的需要,還要關心他人的需要,懂得體諒他人。再次,要讓留守兒童學習一些正確的溝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態度,能夠寬以待人,真誠地贊美他人,也能夠接受善意的批評。最后,要讓他們在人際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獨立和完整。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獨特的行為模式,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能夠適當遷就別人,隨和的態度在人際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這種遷就是有限度的,隨和并不意味著放棄原則,更不等于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

兒童健康教育內容范文第4篇

2012年秋中一班留守兒童感恩教育計劃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離開家鄉涌向城市,他們無暇顧及子女的成長和教育,把未成年的孩子寄養在親友處,造成了“孩子在家上學,父母外出打工”的現實狀況,因此出現了一個新的特殊兒童群體——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因留守而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溫暖,缺乏監護人細心的學習引導和管理,使他們在學習、心理、身體上存在著很多問題。許多孩子出現了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頑皮任性、沖動易怒、神經過敏、逆反心理強等問題。為了關愛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教師應盡力地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這一重要任務。那么,應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呢?我作為一個幼教老師覺得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建立檔案,家校及時溝通

每學期開學,我都要制定具體詳細的幼兒信息采集表,認真摸清記錄好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特別是留守幼兒和單親幼兒。其主要內容為:家庭基本情況(家庭人口、是否單親)、家長姓名、幼兒的基本情況(性格、愛好身體狀況等)、家庭詳細地址、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的聯系電話、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態度等情況。制定詳細的留守幼兒教育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營造關愛留守幼兒教育的氛圍,積極參與,把留守幼兒教育問題排上工作日程,加強幼兒、家長、教師三者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除此,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要求家長采取多種方式與幼兒交流、溝通。如:和幼兒打電話、鼓勵幼兒等。多關心幼兒的身心健康,讓幼兒體會到父愛母愛,形成合力效應。

二、用愛關注、用心呵護

留守兒童最缺乏的就是親情關愛,好像自己是沒人要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在日常工作中,我就特別留意這些孩子,關注他們的生活細節,根據他們的情感表達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況。例如:我園中班有一個留守女孩,性格孤僻內向,從不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做游戲或自由活動的時候總是一個人默默的站在邊上,每當這個時候,我

就會拉著她的手說我們也去做游戲,好不好?比如玩老鷹捉小雞,首先帶領她參加游戲,以后慢慢有意識的讓她當媽媽或是老鷹,讓她感受到自己在游戲中的存在,同是也體驗到大家在一起的快樂。慢慢的小女孩變得開朗起來。

三、視同己出,真心關愛

愛幼兒是每一個幼教老師必備的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幼兒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伴的關注。所以,我把留守幼兒當成自己的孩子,特別留意他們的一言一行,當看到他們的頭發凌亂,就會把他們喊到一邊,蹲下身子親切的問早上誰給梳的頭發?老師再給你梳個漂亮的發型好嗎?或者有衣服沒穿整齊的幼兒,也會去幫他拉拉衣角,把衣服整理好,并且用適當的話題輕輕的與之交談,消除幼兒的緊張情緒,撫慰他們失落的心靈。同時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溫暖,覺得老師像媽媽。

四、關愛信任,樹立自信心

教師的關愛和信任可以使幼兒身心健康地成長,可以樹立幼兒的自信心。教師應多一點信賴的目光,多一聲噓寒問暖的話語,多一句表揚鼓勵的話語,讓幼兒體驗到關愛和幸福。如本班的嘉怡小朋友,是一個膽小怕事的女孩子,看人的目光總是躲躲閃閃,不敢舉手發問,更不敢親近老師。因而,我經常對她微笑,自由活動的時候和她說說話,聊聊天,讓她為我辦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其他小朋友分發書和筆記;在班上開展唱歌和講故事比賽,遇到嘉怡上場的時候,帶領全班幼兒為她鼓掌,并及時的表揚和獎勵她(獎勵一朵小紅花),這時候嘉怡就會露出開心的笑容,對她提出一點要求,她都盡力辦到?,F在她可以大膽地和其他幼兒交談、唱歌和做游戲,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兒童健康教育內容范文第5篇

班主任工作總結

這學期作為培智六年級的班主任,面對的是一群

七、八歲的智障孩子。工作更加繁重。本學期,我在班級工作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規范管理制度

要管理好班級,就要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我針對本班學生的情況,制定了以下的制度:

1、獎罰制度。每一周的周會,我都對學習有進步、上課認真等學生進行物獎勵,獎他們一些小食品,在班級“數星星”加五角星,以此激發學生不斷地上進;而對那些表現不好的學生,要進行批評與教育,采用借你一棵五角星,下周表現好的措施。

2、班級成員輪值制度。每一天我都安排一個學生值日,管理衛生,紀律,讓全體學生在能意識到我是這個班級的成員,對那些能力特別差的學生,在A生輔導下完成。

3、衛生互評制度。我們班的學生不能自覺地打掃衛生,因此,久制定了這么一個制度。讓學生對昨天的打掃情況進行評一評,評出一周內哪幾個同學打掃的教室最干凈,就把“愛衛生小紅花”獎給他們。這樣可促進學生們相互比賽,從而做到每天都能自覺地把教室打掃得很干凈。

二、運用疏導方法。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擺正老師與學生的位置,特別是學生的位置。一個班級里,學生的知識能力、心里特點等都有所差異。但不管那個學生,他來到學校,都希望成為教師眼中的好學生,他們對教師充滿了尊敬和依賴,只不過因為智力的差異和自制力的不同,導致學生有優生有差生,這時,我們就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一年級智障學生年齡小,在嚴格的同時,盡量多鼓勵他們,表揚他們,但切記不能表揚過了頭,一定得注意火候。記得有一個學生許洋愛打鬧別人,我批評了好幾次都有不管用。我想:這樣看來是不行了,干脆給些“表揚”他吧!我就讓他幫同學打掃衛生,當他表現好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結于老師的表揚,他很高興。慢慢地,我發現他沒以前那么愛打鬧別人了,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三、建立民主關系 新課標提出:師生的關系應是平等的朋友關系。為此,在對待學生上,我就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對他們民主一些。有空就多和他們談談心,說說話,讓學生逐步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以及對他的關心和愛護。這樣,學生就樂于聽你的話。這些感情投資總比等到學生犯錯誤時大罵一頓效果好些。我們班劉暢暢總是上學遲到,我先問清她遲到的原因,然后和她一起分析為什么會遲到,找以后不遲到的方法,這樣她遲到的次數明顯減少。

四、言傳身教,培養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是孩子心中的榜樣,他們時刻有眼睛盯著你、仿著你。只有我們細心觀察,不難發現,有很多學生不僅讀書寫字像你,連說話、動作神態都像。所以,當學生對我喊“老師好”的時候,我總會而帶微笑地回一聲“你好”。這雖是小事,但卻是無聲的教育,教育學生對人要有禮貌。而要教育學生不打人,自己首先就不許打學生;要學生安安靜靜地上課,自己就不能在課堂上敲著桌子大喊、大叫。因為,那樣即使你能使學生暫時停止吵鬧,也無法平息學生心中的煩燥。

五、取得家長信任,建立服務意識

智障孩子教育題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記得開學初,我們班有3個孩子,家里用的是坐便式馬桶,與學校的蹲式不一樣,家長們很著急,有的家長甚至買到了痰盂生怕學生不會入廁,每到上課鈴響了還遲遲不想離開,遇到這種情況,我想這三個學生并沒有肢體上的殘疾,首先做好家長的工作,讓他們放心,然后對這三個孩子利用課間,生活課進行入廁方面的訓練,并加強防護,學期末這3個孩子都能自己上廁所,家長們看到他們的進步都非常高興。

以上是我班主作工作這學期總結,我知道是班主作工作是長期,繁鎖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學習,多積累,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至誠

下午 5:36:30 最低也是800了,另加版面費1008,共1808 阿年

下午 5:36:24 在體育康復教學中正確引導和培養智障

學生的興趣和態度

一、體育活動興趣

體育活動興趣的概念,體育活動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參加,全力以赴,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

大量的觀察和研究結果表明,體育活動興趣與體育學習活動效果常常是成正比,在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大致一樣的情況下,有體育活動興趣和較無體育活動興趣的活動效果更好。人的體育活動興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發育而不斷變化發展的,但更重要的條件是在社會需要原則和個人適應原則之下,在學校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主題實踐活動培養起來的。

培智學生天真活潑,具有好動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具有廣泛的興趣,他們把體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動就感到滿心歡喜,表現興趣怏然,不知疲倦,但整個小學階段興趣不夠穩定,對呆板單調的活動內容容易產生厭倦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體育活動興趣變得廣泛,但易變化。體育興趣發生了較明顯分化但是,在正確的教育和影響下,學生會對某些體育項目或體育鍛煉產生執著興趣,而且,從追溯性研究中發現,學生體育興趣多在小學、初中階段就已奠定,具有連續性特征??梢?小學、初中階段是體育興趣發展的關鍵期。我們的智障學生就多數就處于這個階段,開發他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這個時候就尤為重要。

二、體育態度

態度是個體對待人或事物較一貫、固定的心理傾向。體育態度指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有的評價、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表現。態度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現象,同時又是外界與個體反應之間的中介因素,不言而喻,體育態度調節著人對體育項目或參與的行為選擇、行為反應,影響著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效果和效率。因此,體育態度也是體育能力調節系統的重要心理成分之一。

體育態度屬于態度概念之內,所以,它的結構也包括認識、情感和意向三個方面。一般來說,三個成分是協調一致的,能認識體育對強身健康的意義和價值,熱愛體育并積極參加,要不相之。但體育態度的三個要素有的并不協調一致,例如:能認識體育活動的好處,但就不喜歡體育鍛煉的人往往不賣力;而對體育活動好處缺乏認識卻對體育鍛煉有好感的人往往鍛煉會全力以赴。由此可見,情感在態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態度最重要的成分。態度的培養應該十分重視感情的感染與熏陶。

三、正確引導和培養智障學生體育興趣和態度的途徑

1、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化法

理解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維護他們的自尊,教師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闡明道理,分析利弊,幫助學生理解困惑,消除壓抑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正確學習態度,教師還應以良好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用健康、融洽的情感世界來感化學生,從而使他們從內心深處發生質的轉變,真正對體育活動有興趣,并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體育活動。

2、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創設良好課堂情誼氛圍——感染法

如何激發智障學生學習興趣和端正學習態度,是壓抑和消除不良心理現象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進教學手段,創設和諧有序課堂學習氛圍,學生才能主動參與,主動學習,才能做到學有興趣,學有個性,學有創造,這樣將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態而投入體育活動中。

3、循循善誘,處處引導——感悟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創造主動參與的氛圍,通過時間和思考去發現探索、掌握體育運動的規律。并且運用教師淵博的知識,親和的心態以及宏觀的思維,引導學生逐步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為學生健康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態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兒童健康教育內容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兒童保健門診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從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健所收治的88例患兒進行對比,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實驗組44例,接受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對照組44例,接受常規干預,對比兩組兒童保健效果。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358、2.089、2.178、2.060、2.994、2.875、5.375、5.676,P<0.05)。干預前,兩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434、4.007、5.659,P<0.05)。結論:在兒童保健門診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兒童心理狀況,促進患兒恢復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兒童保健門診;應用效果

在兒童保健服務中,兒童心理健康屬于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近些年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之后,兒童接觸外界不良思想的概率大大提升,外界的誘惑也不斷增加,出現兒童心理問題的概率大大提升。因此,兒童保健門診還需要更加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給兒童灌輸積極向上的情緒,幫助調節兒童的情緒狀態,從而促進兒童成長發育。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兒童保健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從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健所門診收治的88例患兒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44例,男性患兒27例,女性患兒17例,患兒最大年齡13歲,最小年齡0.5歲,平均年齡(6.98±1.03)歲。對照組44例,男性患兒26例,女性患兒18例,患兒最大年齡12歲,最小年齡0.8歲,平均年齡(6.91±1.08)歲。兩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可比性高。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了解兒童的癥狀,做好相關介紹和藥物指導、營養指導等。實驗組接受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操作如下:1)1歲以下兒童的護理。1歲以下的兒童大多溝通能力和自主表達能力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兒童保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兒童的家長,科室人員首先需要了解兒童家長的文化程度和認知水平,然后結合兒童家長的情況,選擇家長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開展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講解健康體檢相關知識,讓兒童家長了解定期健康體檢的重要性;講解哺乳相關知識,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哺乳技巧;講解常見兒科疾病知識,包括疾病的類型、臨床癥狀、病因等,讓兒童家長能夠及時發現疾病,并且盡早的進行診斷和治療,而在平時生活中,也需要注重各種兒科疾病的預防,降低兒科疾病發病率;講解兒童營養知識,提高兒童家長的營養知識水平,從而科學的喂養,保證日常飲食中能夠滿足兒童營養需求。2)1到3歲兒童的護理。在這個年齡階段,兒童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與其他人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并且表達自身的想法。所以針對1到3歲兒童,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分為家長和兒童兩個方面,一方面科室人員需要主動與兒童溝通交流,取得患兒的信任,選擇兒童喜歡的方式做好健康指導,并且注意觀察兒童的情緒變化以及關注兒童的述求,做到回應性照護,當兒童有了明顯的情緒變化之后,及時進行安撫,以免因為不良情緒影響兒童的依從度。另一方面,科室人員也需要加強家屬的健康教育,多于家屬溝通交流,讓家屬提高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度,指導患兒家長掌握一定的兒童心理保健技巧,從而在平時生活中,多關注兒童的興趣愛好與心理狀態,積極配合完成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科室人員同時為兒童建立生長發育健康檔案,將兒童的各項數據詳細的記錄到檔案中,并且主動了解兒童平時在家里的情況,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進行引導,讓兒童家長了解更多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更好的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3)3歲以上兒童的護理。這個年齡階段兒童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在這種情況下,科室人員進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需要注意與兒童的溝通交流,主動了解兒童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將重心便宜到兒童心理健康指導上,通過選擇兒童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兒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評估兒童的心理狀態,分析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指導措施,幫助更好的改善患兒的心理狀態。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以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以及兩組患兒家屬健康知識水平評分作為觀察指標,其中心理狀態包括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健康知識包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30.0軟件處理,心理狀態評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均屬于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s)表示,用t進行檢驗,當p小于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358、2.089、2.178、2.060、2.994、2.875、5.375、5.676,P<0.05)。

2.2兩組患兒家屬干預前后健康知識水平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434、4.007、5.659,P<0.05)。

3討論

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心理健康問題一直都是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大大提升,當兒童出現心理問題后,會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和發育,嚴重者還可能導致患兒無法正常的融入社會。因此,在兒童保健門診中,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兒??频尼t生首先需要提高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認識到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加強自身兒童心理健康知識和專業性,保證能夠更好的完成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需要根據兒童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關注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然后積極的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幫助更好的改善兒童的心理問題。最后,需要加強兒童家長的健康教育,提高兒童家長對兒童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讓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平時注意關注兒童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兒童的心理問題,然后盡早的進行干預和治療,幫助患兒更快的恢復健康,減少不良影響。

本次研究選擇88例兒童保健門診收治的患兒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患兒干預后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均明顯更高,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也明顯更高,表明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患兒的心理狀態,提高患兒家屬健康知識水平,該研究結果與李三妹在健康教育的實施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相關研究結果相似度高。

綜上所述,在兒童保健門診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兒童心理狀況,促進患兒臨床恢復,臨床保健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盧利娟.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的應用[J]. 家庭保健, 2020, 043(002):39-40.

[2] 孫偉.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心理醫生, 2019, 025(003):326-327.

[3] 劉文進.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11(023):75,174.

[4] 苗金燕, 李芳芳. 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46(012):87-88.

[5] 李三妹. 健康教育的實施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家庭保健, 2020, 029(025):178-179.

上一篇:光伏發電技術創新范文下一篇:人生失意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