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音版音樂四年級教案

2023-03-26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音版音樂四年級教案》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第一篇:人音版音樂四年級教案

人音版 四年級音樂 采菱 教案

《采菱》教學設計

學校:山南鎮大煙墩明德小學

教師:劉夢

課題:《采菱》 課型:唱歌課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D.S.反復記號,能夠準確運用到歌曲之中。

2、能夠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采菱》,知道這是一首具有浙江民歌風格的歌曲。

3、即興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從而受到愛家鄉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掌握D.S.反復記號的作用,并準確運用于歌曲之中。

2、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歌曲《采菱》。

3、準確為歌曲創編新歌詞。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進行表演。

2、準確創編新歌詞,并試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

師: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又開始了我們今天的音樂之旅。同學們,老師剛剛播放的歌曲就是我國江蘇省的民歌——《茉莉花》,那同學們眼中的江蘇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可不可以用一首詩來表達?(師可提示來自白居易的《憶江南》)。唐朝詩人白居易筆下的江南水鄉是那么的美,同學們想不想到那美麗的水鄉去看一看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著優美的旋律一起走進那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吧!(播放水鄉圖片課件)?!疽魳罚骸盾岳蚧ā?、課件:江南水鄉圖片】

2、揭題

師:圖片上的江南水鄉美不美啊?老師也覺得很美。其實啊,我們的江南水鄉不僅人美、景美,那里的歌更美。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首來自江南水鄉的歌曲 ——《采菱》,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新課教學

1、初聽 聽情緒、節拍 (板書:行板,優美的;1=C 2/4 四二拍)

2、復聽 設問:這首歌曲都唱了些什么?(課件出示:水鄉的孩子、南湖、清泉、水菱)

3、教師范唱 設問:演唱者帶著什么樣的情緒演唱的?(師可提示水鄉孩子介紹自己家時時應該有的感情:自豪)

4、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師:現在就讓我們帶著自豪感一起來朗讀歌詞。(出示歌詞)

5、哼唱旋律(出示曲譜,認識連線記號)

師:我們江南水鄉有許多河,那橫跨在河上連接道路的叫什么呢?(橋)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的譜子里也有許多這樣的“橋”呢?(課件出示音樂記號講解)接下來我們用“啦”來哼唱一下歌曲旋律。同學們要注意咯,有“橋”的地方我們要連接在一起。

6、填詞學唱

①、再次聆聽歌曲,感知音樂記號。

師:這首歌曲只有一段歌詞呀!怎么剛才音樂中都唱了兩遍呢?(課件出示音樂記號)原來都是因為有了它(D.S.),這是一個反復記號,見到它,我們就要從這里()再唱一遍,一直唱到這里結束。(Fine)【課件出示講解、板書】 ②、填詞演唱

師:現在,我們就把歌詞加入到旋律中吧!同學們要注意剛剛音樂記號的地方我們要唱準確哦!(跟伴奏演唱,發現問題)

師:同學們剛剛有兩句的演唱啊有些不夠標準,我們來看看是什么阻礙了大家的演唱呢?(板書:間奏 不需要演唱)原來這括號里的旋律我們是不用演唱的啊,那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老師啊有個好辦法(出示課件圖片:采菱)我們可以在間奏的地方加上采菱的動作,我們一起試一試。

師:除了間奏的地方能加動作,我們的歌曲還能在什么地方加動作呢?【課件出示:劃呀劃——劃船的動作】。

師:我們把剛剛學習的兩個動作一起加到歌曲中去吧!

③、分組演唱比賽(視男女比例定,相等情況下男女各一組;差異較大可直接一半人一組)師:接下里我們分組進行唱歌比賽,老師來看看哪一組同學歌聲中的水鄉更讓人向往。

三、拓展教學

1、聆聽《采茶舞曲》

【課件出示《采茶舞曲》并總結出水鄉歌曲的旋律特點】

師:水鄉的歌曲原來這么美啊,那我們再來欣賞一首水鄉的歌曲,同學們在欣賞的時候思考一下我們水鄉的歌曲都有什么要的特點呢?

2、填詞編唱

師:水鄉的孩子這么喜愛自己的家鄉,那我們同學愛不愛自己的家鄉呢?那我們可不可以把歌詞改編一下,變成歌唱我們家鄉的歌曲呢?(課件出示范例)老師在課前啊就改編了一首,同學們一起來唱一唱。同學們在課下也可以寫一寫歌唱我們家鄉的歌曲。

3、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江南水鄉的歌曲,同學們也感受到水鄉孩子對自己家鄉的歌頌和熱愛。就讓我們帶著對家鄉的自豪感在歌聲中結束我們今天的音樂之旅吧!

第二篇:人音版四年級音樂下教案

第一課 手挽手

編寫:

執教: 教 學 內 容

學唱《拍手拍手》;《陽光牽著我的手》;聆聽《祝你快樂》?!恫蕵蚣艿脚_灣島》。重音記號“>” 教 學 目 標

1.“陽光牽著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們衷心祝賀“祝你快樂”,向“海峽兩岸小朋友”問聲好。人們的友情傳遞、表達,莫過于音樂。本課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這一主題,讓我們在音樂的熏陶下歌唱團結、友誼,發揚文明新風。 2.在聆聽《祝你快樂》樂曲及《彩橋架到臺灣島》歌曲的感悟中,分別編創集體舞與現代舞進行表演。

3.在表演《陽光牽著我的手》、《拍手拍手》實踐中,學習二聲部唱與奏,使音樂表現更為和諧豐滿。

4.掌握重音記號“>”,使其在音樂表現中強化感染力。 教 材 分 析

1.銅管樂合奏《祝你快樂》

這是一首銅管樂合奏曲,樂曲熱情歡快、充滿朝氣,給人以輕松、快樂的感覺。

樂曲首先以主題旋律的最后4小節為引子,樂隊齊奏:然后出現了完整的主題:貫串于主題的前半拍休止的弱起節奏,使音樂更顯活躍,富有動力。這一主題通過配器的變化反復一次。這一部分的副題,節奏較為舒展,旋律線條作上下回旋,富有歌唱性。巧妙的是,副題開始的兩個音與主題起始相同,但節奏增長,使主、副題之間銜接自然:在主題再次反復后,進入抒情、優美的中段,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最后,樂曲再現主題,在歡樂、酣暢的氣氛中結束。 此曲又由詞作家曉光填詞改編成歌曲。歌中的歌詞十分貼切的詮釋了樂曲的內容。

2.歌曲《彩橋架到臺灣島》

臺灣島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樣同屬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這首歌曲表達了海峽兩岸兒童的心聲——統一祖國。

歌曲基本上由兩個段落構成。

第一段采用較短的句式,旋律的重復以及切分和八分休止的節奏,顯得活潑、輕快。這里看似對景物的描繪——艷陽、白云、七色彩虹,采用寫實的手法,實質上是借物抒情,表現了孩子們純潔無邪的快樂心情,同時也為第二段中虛擬的“七彩橋”作了鋪墊。

第二段是歌曲表現的主題所在,以化實為虛的手法傾吐了孩子們企盼祖國統

一、渴望友誼交流的強烈愿望。旋律的前半部分包含兩個氣息悠長的句子,每句為8小節:

后半部分則采用了第一段中后半部分音調的素材,活潑、輕快,情緒熱烈:生動地表現了海峽兩岸兒童隔岸相望、遙相問候的殷切之情。 3.歌曲《拍手拍手》

這是一首頌揚和倡導精神文明風尚為題材的兒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兒童生活中的幾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兒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歌曲為分節歌,由主題和副歌構成。主歌部分包含兩個平行樂句。兩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進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進,使曲調顯得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兩個平行樂句構成的樂段。樂句的前半句是由兩個四分音符在高音區形成的節奏性音調,簡潔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現了孩子們響亮的掌聲和興高采烈的神態;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們對文明新風的熱情贊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間頻頻穿插了伴以掌聲的間奏,既突出了主題,也增添了歡樂的情趣。4.歌曲《陽光牽著我的手》

這首歌的歌詞十分精煉,含意深刻,它表現了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熱情樂觀的精神風貌和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歌曲為2/4拍,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的旋律以五聲音調為主,上下句對稱,節奏生動活潑,明朗的音調表現了孩子們在黨的陽光下幸福成長的歡樂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節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達了與太陽共牽手,跟黨走的堅定決心,充滿著信念。第二樂段運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調式曲調與第一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區唱出了“陽光,陽光”情緒熱情而又奔放,“”節奏型再現,使全曲風格統一,最后,結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時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緒更為堅定。

教 學 建 議

本課內容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學唱《拍手拍手》;音樂知識與練習。 第二課時:聆聽《祝你快樂》;《彩橋架到臺灣島》。 第三課時:學唱《陽光牽著我的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拍手拍手》;

音樂知識:重音記號“>”及練習。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拍手拍手》。

1.設問:什么場合會出現掌聲?掌聲能表達什么情感? 2.聆聽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設問: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聲穿插在歌曲中間。)

3.再聽一次范唱。聽一聽歌曲有幾部分組成?(二部分:齊唱部分與合唱部分 4.學唱第一部分:

(1)聽第一部分曲調范唱。

設問:這部分曲調有什么規律?有沒有基本相同的曲調?(每句的開始都是附點八分音符;第

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學唱第一部分曲調: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與糾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準。

(3)齊唱第一部分曲調,在間奏處加入拍手(××)。 5.學唱第二部分:

(1)奏一奏、聽一聽、唱一唱:(豎笛)

(2)聽第二部分曲調范唱。

(3)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二聲部曲調。(把全班學生分為二個聲部學唱。學唱時開始可以放慢速度,當音準、節奏有把握時逐步恢復速度。) 6.完整地、歡快熱情地唱好全歌曲調(注意二聲部和諧)。

7.填入歌調,有感情地演唱。

8.設問:歌曲間奏處除按曲譜上節奏拍手外還可作怎樣的節奏變化? 9.加入打擊樂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氣氛更為熱烈。 10.小結:我們大家手挽手,發揚文明新風。

三、音樂知識:重音記號

1.認識重音記號“>”:標記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該音要唱得加強、加重。 2.結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實踐,掌握重音記號。 (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記號。

(2)對比實踐:用重音記號與沒有重音記號進行試唱實踐對比。從實踐中掌 握重音記號的唱法及其作用。

四、練習:

五、結束。 聽曲出室。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祝你快樂》;《彩橋架到臺灣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三、 欣賞《祝你快樂》

1.聆聽樂曲。

設問: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受? 2.再細聽樂曲。

請你合著樂曲輕輕拍手或敲擊打擊樂。

當你聽到音樂(情緒)變化時,就變換另一種形式或停止拍擊;在聽到相同的音樂再現時,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擊,以示樂曲的分段及結構。 3.討論演奏該曲的形式及樂器。

合奏、銅管樂合奏,指導學生觀看教材中的演奏圖。

4.邊看教材中的圖形譜及其歌詞,邊跟音樂哼唱(如有條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譜)。

5.再深入討論樂曲的情緒(包括樂曲分段的情緒),并根據三段不同的情緒,設計集體舞動作。

6.合著樂曲聲,試跳集體舞,并群策群力進行修改。 7.完整地合著樂曲邊跳邊唱。

8.小結:我們互相祝賀快樂,裝點江山,獻給祖國。

四、聆聽《彩橋架到臺灣島》

1.聆聽歌曲:聽讀歌曲所表達的內容。

設問:“彩橋”是什么橋,是不是真正的橋?彩橋為什么要架到臺灣島? 2.細聽歌曲,討論上述問題。 3.看著歌詞合著歌曲錄音哼唱。

4.師生討論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是什么?(海峽兩岸小朋友盼祖國統一,„„)

5.學唱 “海峽兩岸小朋友,站在橋上問聲好”。

6.設問:用相隔一小節輪唱形式演唱,表達什么樣的情緒(兩岸小朋友爭先恐后地問好,急切地盼望祖國統一,象征全國小朋友的團結與友誼„„)

7.用熱烈的情緒,表演這一片段。

8.合著音樂,自由地即興地用現代舞動作表現,把熱烈的氣氛推向高潮。 9.小結:海峽兩岸小朋友手拉手,為爭取祖國早日統一共同奮斗。 

五、結束。 聽曲出室。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陽光牽著我的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陽光牽著我的手》

1.欣賞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內容與情緒。 2.再聽范唱。

設問:“陽光”的含義是什么?

3.看譜聽教師范唱第一樂段曲調。

設問: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學生自學第一樂段曲調。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讀譜能力較差的學生。 (1)重點指導唱好一句。

(2)同座學生相互唱曲調,交流自學成果,相互糾正。 (3)全班齊唱第一樂段。

5.學唱第二樂段。全班分成兩部分,各唱一個聲部。教師分別范唱二聲部的曲調。(1)各聲部學生自學自己聲部的曲調,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第二聲部。 (2)唱平行三度的二聲部音列: (3)重點練習兩個樂句:

6.以稍快的速度、熱烈的情緒唱好全曲。

7.填入歌詞(合唱部分學生分聲部唱一次)。

(1)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要求相互都能傾聽。

(2)聽伴奏帶或教師伴奏(教師的伴奏必需是不帶旋律的伴奏)學生學唱第二聲部。

(3)教師唱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

(4)學生二聲部曲調合唱。

(5)豎笛基礎較好的班級,二聲部各用

一、二支豎笛輔之。

(6)班級基礎較差的,可以降低難度。第一樂句單聲部,第

二、三樂句二聲部。

8.設問:“陽光”、“太陽”的含義是什么? 如何理解“陽光牽著我的手”?師生討論。 9.充滿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結:大家手挽手,團結友誼朝前走。

三、結束 聽曲出室。

第二課 跳起來

編寫:

執教: 教 學 目 標

1.音樂與舞蹈原本是一家。感受三首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舞蹈音樂,體驗其不同的風格特征,拓展我們的視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風格。在學唱《我和提琴》過程中掌握3/8拍的特點及學習找出曲調中的重復樂句,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曲式打下基礎。 3.在學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興編創舞蹈使歌舞一體。 4.繼續學吹豎笛。 教 材 分 析

1.《馬刀舞曲》

這是前蘇聯作曲家哈恰圖良(1903~1978)于1942年創作的一首樂曲,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劇《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場的群舞音樂,表現了亞美尼亞民族剽悍粗獷的性格。

樂曲采用帶再現的三段體結構。

一開始,由定音鼓、軍鼓及弦樂器等用急板速度奏出節奏強烈的4小節引子,形成熾熱的舞曲氣氛。隨后,木琴、木管、圓號奏出由同音反復及小二度半音進行構成的旋律:后兩小節的旋律由長號用滑音與木管交替奏出,相互呼應。在反復一遍后,主題又移高小三度再次響起,情緒更為熱烈奔放。

接著由中音薩克管和大提琴奏出與前一主題作鮮明對比的抒情旋律:這一旋律重復一次后,英武剽悍、迅疾奔放的主題再現。樂曲的結尾輕巧靈活,先作半音階式的下行,再以五聲音階式的上行音調為結束,頗有東方的情調。 2.鋼琴曲《新疆舞曲》(第二號)

新疆各少數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們敲著手鼓與姑娘們邊歌邊舞的場景,在日常生活中時有所見。這首舞曲就是我國作曲家、鋼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為主題寫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風格特色的鋼琴獨奏曲。它描繪了節日中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

樂曲是三段體結構。

第一段以“”這樣的手鼓節奏為引子,并在這樣的伴奏音型上,奏出了歡樂歌舞的主題:這一主題通過重復、轉調和發展,力度加強,變得更為熱烈。但隨即出現一段舒緩、柔和的旋律,與前段形成鮮明對比。它取材于第二段的主題音調,起到過渡的作用。在靜寂中,手鼓的節奏突然響起,第二段的主題隨之出現:手鼓節奏始終伴隨著旋律,猶如小伙子敲起手鼓,引吭高歌。在第一段主題再現

后,樂曲在強烈的手鼓聲中結束。作曲家以豪放的筆調、艷麗的色彩及粗獷的風格,描繪了一幅新疆人民歡慶節日的風俗畫。

“舞曲”,音樂的體裁之一,有聲樂曲與器樂曲的不同形式。有供舞蹈所用,也有專供音樂會欣賞所用。

但舞曲和其他音樂體裁一樣,都生動地抒發和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舞曲音樂具有節奏鮮明、旋律流暢、結構簡潔的特點。由于舞曲多來自民間舞蹈,所以帶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或地方色彩。例如我國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燈、西南地區的花燈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國的小步舞,加沃特,波蘭的馬祖卡、波洛奈茲,捷克的波爾卡,西班牙的波萊羅、哈巴涅拉,奧地利的圓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

千姿百態,風格各異,特色紛呈。

3.鋼琴曲《小步舞曲》

17至18世紀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數量眾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規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為自己的孩子們寫了一些短小簡易的、用羽管鍵琴(類似今天的鋼琴,鋼琴的前身)彈奏的樂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級鋼琴曲集》中,成為鋼琴學生的啟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調小步舞曲》又是最為人熟知的一首。

樂曲為二段體結構。

第一段旋律以級進與跳進交替,連音與頓音相間,十分生動活潑:  第二段與第一段沒有太多對比,只是音區提高,力度增強,情緒更為明朗: 接著音樂又趨平靜:樂曲充滿柔和、典雅的氛圍,仿佛是小溪在緩緩地流淌。 現在我們聽到的音樂還加入巴赫所寫的另一首《小步舞曲》,由于是g小調,所以與第一首《G大調小步舞曲》形成了調性、調式的色彩對比。前者顯得更為明朗,后者則給人以淡雅柔情之感。最后,《G大調小步舞曲》再次出現,構成了復三部曲式的結構,聽來也別有意趣。

樂曲用弦樂和羽管鍵琴演奏,更能體現

17、18世紀時期的巴羅克音樂風格。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國民間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較小而得名。速度從容,節奏平穩,能表現許多禮儀上溫文爾雅的動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紀法國宮廷之中,后演變為3/4拍。18世紀以后,在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器樂創作中,往往在奏鳴曲、交響曲中采用此體裁作為套曲的第三樂章,在風格特點上也有了演變。

作曲家介紹

巴赫(1685~1750)德國作曲家,古典派復調音樂大師。18歲起歷任多處教堂和宮廷的樂長及管風琴師。他的宗教作品明顯地突破教會音樂的規范,具有豐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膽的革新精神。他的創作手法以復調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樂隊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

琴曲集》、《創意曲集》、6首《勃蘭登堡協奏曲》等。他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歌曲《我和提琴》

這是一首D大調挪威兒童歌曲。3/8拍,一段體結構,全曲由五個樂句組成。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復,曲調輕盈跳躍。第

三、四兩樂句旋律同樣完全重復。曲中出現了“”節奏,使得音樂更富有動感,形象地表現了“我和提琴”在一起時的歡樂心情,表達了音樂永遠伴隨著我一生快樂的美好愿望。第五樂句在第四樂句間的五度大跳更使這一情緒得以進一步的高漲,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音樂執著的追求。 5.歌曲《跳吧,跳吧》

這是一首新疆塔塔爾族民歌。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樂段。其基本節奏“,”貫穿全曲,曲調歡快跳躍,富于舞蹈性,情緒熱烈歡快,它形象地描繪了人們歡唱舞蹈時的歡樂情景。第二樂句曲調作了五度的大跳與第一樂句形成了較強的對比,歡樂的情緒時起彼伏,把新疆塔塔爾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歡樂舞蹈的熱烈場面刻畫得栩栩如生。 教 學 建 議

本課內容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聆聽《馬刀舞》、《小步舞曲》;學唱《我和提琴》(一)。 第二課時:學唱《我和提琴》(二);豎笛吹奏練習。

第三課時:聆聽《新疆舞曲》(第二號);學唱《跳吧,跳吧》;本地區舞曲交流。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馬刀舞》、《小步舞曲》;學唱《我和提琴》(一)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馬刀舞》

1.設問:誰見過騎著馬揮舞大刀打仗的場景? (電視劇、電影„„)

2.欣賞管弦樂《馬刀舞》,這是前蘇聯作曲家哈恰圖良創作的一首樂曲。 設問:樂曲描繪了怎樣的場景?

3.師生討論:自己根據樂曲所想像的場面發表各自的見解。(粗略的) 4.細細聆聽:能否把各段音樂所描繪的場景,再敘述得細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點,第一部分是怎樣的場面?中間一段又是怎樣?„„ 5.把你們想像的場景,用動作跟隨音樂表演出來。 聆聽《小步舞曲》

1.談話:《馬刀舞》表現的是戰爭的場面;現在你聽聽又表現怎樣的情景——初聽樂曲。

2.師生交流所聽樂曲的印象。 3.再欣賞樂曲,教師作簡要介紹:

(1)介紹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與作曲家巴赫。 (2)典雅的宮廷小步舞曲。

4.如能放一段錄像(宮廷小步舞曲場面),配合樂曲,效果一定更佳(再次聆聽)。 5.“舞曲”體裁說明。

6.小結:這兩首舞蹈音樂,描繪兩個時代背景,兩種風格特征。請回家收集本地區的舞曲,我們將在下節課交流。 表演《我和提琴》 教學基本要求

1.音樂知識導入:我們已經唱過很多3/4拍的歌曲,你們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義是什么?它的指揮圖式是怎樣的? 2.介紹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歐洲地圖,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歐。

(2)欣賞《我和提琴》演唱。

設問:從歌曲內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風土人情嗎?歌曲是幾拍子的?

三、下課

聽曲離室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我和提琴》(二);豎笛吹奏練習。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1.學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調。

(1)看譜聽教師范唱曲調,找出基本重復的樂句。 (2)根據3/4拍的含義,啟發學生講3/8拍的含義。

設問:3/4拍與3/8拍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在哪里?從分析對比中理解3/8拍。 (3)學習3/8指揮圖式,并用指揮圖式自學曲調的第

一、

三、五樂句。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學習起拍及第三樂句的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4)流暢地唱好曲調(強弱弱節奏要鮮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塊表示樂句的基本重復。 2.學唱歌曲:

(1)再聽范唱→第二次時學生輕聲跟唱。 (2)填上歌詞。 3.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請少數學生自選打擊樂器伴奏,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即興伴舞。4.將《平安夜》3/4拍改寫成3/8拍。 音樂知識:3/8拍

1.拍號的含義:每小節幾拍/以幾分音符為一拍。

2.復習2/

4、4/

4、3/4拍的強弱規律及其指揮圖式。 3.從3/4引入3/8拍。

同樣是三拍子,但由于單位時值(以幾分音符為一拍)不同,產生不同拍號的三拍子。

4.結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學習3/8拍。

5.通過把3/4拍《平安夜》改寫成3/8拍,鞏固這一音樂知識。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新疆舞曲》(第二號);學唱《跳吧,跳吧》;本地區舞曲交流。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新疆舞曲(第二號)》

1.談話導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們大家來唱唱《娃哈哈》,邊唱邊跳。

2.我們來聽一首鋼琴獨奏曲,聽聽樂曲的風格是哪一個地區的少數民族風格音樂?為什么?——欣賞樂曲。

3.學生討論——新疆風格的音樂——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節奏的風格。 4.再欣賞一遍。

設問:鋼琴中的伴奏音型節奏是模仿新疆少數民族中哪件民族樂器? 5.學生討論——手鼓。

6.全體學生輕輕地模仿手鼓的節奏:,為鋼琴獨奏伴奏。 7.小結: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音樂。 表演《跳吧,跳吧》

1.圖片導入:出示新疆兒童歌舞的圖片。 設問:圖中兒童是哪個少數民族的?他們在做什么? 2.介紹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爾族民歌,僅僅兩句,但非常歡快,聽兩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記住,唱了還想跳。不信你試試——欣賞歌曲范唱。 3.大家說說歌曲的內容與情緒?

4.范唱曲調,大家看著歌譜。

設問:這個短曲中有哪兩個主要音?這兩個主要音是怎樣行進的? 5.師生討論。

答案:一個“2”(re)一個“5”(sol)。

教師提示:我們學過上行、下行,那么re與sol行進的方向是怎樣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劃著2/4拍指揮圖式,每人自選一句即第1-4小節或第5-8小節,有困難舉手,老師過來教。唱會了就停止劃拍指揮動作,說明你會了。 7.請自學第1-4小節的同學站起來,我們進行二句接唱。 8.交換自學另一句→交換接唱→齊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詞歌唱(教師分別用四種節奏型手鼓伴奏),請同學們在練唱中選擇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請學生自由選擇打擊樂器,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合著歌聲即興舞蹈。(根據學生的興趣及時間的可能,可以表演數次,讓更多學生參與,體驗新疆地區載歌載舞的風格。)

11.小結:音樂與舞蹈一體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 12.結合本地區舞曲跳一跳、唱一唱,進行相互交流。 

第三課 家鄉美

編寫: 執教: 教 學 目 標

1.從聆聽《故鄉是北京》(北京)、《東方明珠》(上海)、《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海南 ),演唱《大雁湖》(內蒙古)、《楊柳青》(江蘇)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國大地從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個省市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家鄉的贊美和熱愛。

2.從聆聽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獨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現力。

3.從演唱上述兩首民歌中,了解北南兩地民歌音調的風格,以及改編其拍號后所創造的另一種情趣,從而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贊美自己家鄉的歌并進行抄寫記錄。 教 材 分 析

 1.歌曲《故鄉是北京》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而生長在北京的人們則對這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現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豆枢l是北京》這首歌曲正是傾吐了生長于北京的人們對鄉土懷戀的情緒。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傳統景物(如天壇、北海、蘆溝橋等),也展現了現代都市的風貌(如高樓大廈、旋轉廳、電子街的機房等)。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條、豆漿、家常餅,來觸發積淀于心中的鄉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樸實而貼近生活。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劇和京韻大鼓的音樂素材,賦予了歌曲濃郁、鮮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三個樂句,各句中的節奏都先緊后松,在長音上加入伴奏,這正是戲曲音樂的特點。前兩句的旋律平穩,第三樂句句幅擴展,音調先抑后揚,以五度大跳將旋律推到“”的長音上,以激動的感情表達了對故土的熱愛。 第二部分速度增快,節奏緊湊,以念白式的音調、節奏,唱出了北京的古跡新貌。在唱到最能勾起鄉情的事物——“四合院”、“家常餅”時,旋律在較低的音區中平穩舒暢,使人感到親切、自然,但尾句在半拍休止后作五度跳進,使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噴涌而出。

最后一部分的音樂、歌詞是第一部分的再現,但節奏擴展一倍,酣暢淋漓地表達了對故鄉北京的深情厚愛。

聲樂演唱形式

獨唱:由一人演唱,常用樂器或樂隊伴奏。

齊唱:指兩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關系同時演唱同一曲調。 輪唱:由兩個以上的聲部演唱同一個曲調,但不是同時開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進入。

重唱:指每個聲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聲部聲樂曲及其演唱形式。按聲部或人數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領唱:一唱眾和(齊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因獨唱部分具有引領眾人歌唱的作用,故稱“領唱”。領唱形式常見于民間的集體勞動歌曲(如號子、秧歌)中。 合唱:指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演唱一樂曲??煞譃橥?純粹是男聲、女聲或童聲)、混聲(男女聲混合)兩類;又根據聲部的多少再分為女聲二部合唱、男聲三部合唱等。最常見者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聲四部合唱。合唱常輔以樂器伴奏。純粹由人聲演唱而無樂器伴奏者,稱“無伴奏合唱”。

2.歌曲《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這首歌曲表達了人民戰士對鄉土的熱愛,更寄寓了對革命先輩的懷念和崇敬。在優美深情的歌聲中,展現了革命戰士繼承革命傳統,為人民守衛國土的精神風貌。

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兩個樂段。前樂段的四個樂句句式為3+3+4+4(小節),均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個樂句承接緊密,欲止不能,一氣呵成,表達了戰士熱愛家鄉的深情和保衛祖國的決心。后樂段的旋律舒展流暢,回旋起伏,熱情洋溢地贊頌了這片英雄的土地。

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節奏鮮明,帶有進行曲風格,表現了戰士手持鋼槍,巡邏在山路、河邊,英勇地守衛國土的勃勃英姿。

最后歌曲再現了第一部分中后樂段的音調,再次傾吐了學習紅軍,保衛祖國的豪情壯志。 

3.合唱《東方明珠》

東方電視明珠塔座落于上海浦東,瀕臨黃浦江,是一座由11個大小不等、錯落有致的球體組成的獨特建筑。

塔高468米,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塔上有旋轉餐廳及觀光廳等。入夜,明珠塔華燈齊放,色彩繽紛。在塔上俯瞰都市夜景,但見燈火燦爛,流光溢彩。東方明珠塔確如黃浦江上升起的一顆明珠,鑲嵌在東方的一顆寶石,她代表了上海今日的輝煌。

歌曲從輕弱柔美的合唱聲中開始。旋律平穩并緩緩上升,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被水波輕輕托起,并冉冉升上蔚藍蒼穹。在兩小節過門后,由女聲獨唱,中間插入了女聲伴唱,表現了欣慰、自豪的感情。當唱到“母親,母親,請把明珠鑲嵌你的華冠„„”這兩句時,令人感受到一股熾熱的愛國之情。接著,速度轉快,在節奏活躍的間奏后,女聲獨唱的旋律再次出現,但節奏擴展一倍,由“”變為 “”,氣氛熱烈,表現了人們喜慶勝利的歡樂心情和再創輝煌的堅實決心。這一部分將獨唱外,還加入了女聲合唱和混聲合唱,更豐富了歌曲的表現力。

4.歌曲《楊柳青》

這是一首江蘇地區廣為流傳的一首民間小調,它以襯詞“楊呀楊柳青”而得名。歌曲通過對黨的贊頌抒發了美好生活所帶來的喜悅之情和對家鄉的熱愛。歌曲的曲調為五聲宮調式,全曲歡快活潑、熱情風趣,襯詞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擴充樂句的重要手段。第

一、二兩樂句均為6小節,其中末兩小節均為襯詞,第三樂句(4小節),第四樂句則全由濃郁的地方方言特點的襯詞構成,這不僅造成了一種詼諧的情趣,而且增強了江蘇民歌的風格。

5.歌曲《大雁湖》

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調優美抒情、悠揚動聽,富于歌唱性。曲中通過對大雁湖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人們熱愛家鄉的真切情感。歌曲為2/4拍、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曲調中“”切分節奏運用,使音樂富有動感。特別是第二樂句襯詞“啊哈嗬”的運用更增添了歌曲濃郁的地方風格,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發自內心的贊美之情。第三樂句采用第一樂句換頭重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獷豪放的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抒發了人們對家鄉無比熱愛之情。

教 學 建 議

本課內容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學唱《楊柳青》、《大雁湖》。

第二課時:聆聽《故鄉是北京》、《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第三課時:聆聽《東方明珠》;“唱唱自己家鄉美小小音樂會”。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楊柳青》、《大雁湖》。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表演《楊柳青》

1.民歌往往用當地的地方語言來演唱更為親切動聽,因為民歌就是當地人民的口頭音樂創作?!稐盍唷肥墙K一帶流傳很廣的民間小調,它里面的襯詞就是當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達了江蘇人民對家鄉的熱愛。

2.欣賞《楊柳青》的演唱。

設問:我們班上是否有江蘇人。你聽到過這首民歌嗎?你能哼唱嗎? 3.輕輕地跟著錄音哼唱一次。

先把詞單獨練習念幾遍,然后再跟錄音哼唱。 4.學唱曲調:

(1)可以分句學唱,但要注意樂句的完整性。 (2)設問:曲調由哪幾個音構成?(1 2 3 4 5 6) (3)第二樂句、第三樂句的附點八分音符要唱好。

(4)設問:曲調中出現幾次“”?在出現“”時,可以按節奏輕輕拍手。 (5)完整地、歡快地唱全曲。 5.學唱歌詞:

(1)朗讀歌詞。按節奏讀歌詞,尤其是襯詞要讀得流暢。 (2)把歌詞填入曲調后歌唱,注意情緒與速度。

(3)如班上有江蘇的學生,請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1)在“”處,兩人用豎笛輕輕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質的打擊樂器打擊三下。

(2)選擇打擊樂器,編創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7.小結:江蘇風格的民歌,江蘇人民唱自己家鄉的歌。 表演《大雁湖》 教學基本要求

1.直接切入:《楊柳青》是江南地區的民歌?,F在我們要學北方內蒙古地

區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區的不同,民歌風格也完全相同, 2.欣賞《大雁湖》范唱。

設問:你能聽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風格嗎? (南方曲調較平穩,北方曲調多大跳,„„)

3.朗讀歌詞,熟悉歌曲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西北的熱愛。如果有內蒙古的學生請他談談家鄉風光。

4.跟隨錄音哼唱歌曲數次,個別句子練唱。要注意樂句的完整性(4小節一句)。

5.在歌曲基本會唱的基礎上學唱曲調(因為該歌的大量的切分節奏,學生不易掌握)。在學曲調時,擬用點譜法,學生跟著教師的指揮棒(教棒)點譜學唱。能唱準即可(為以后學習切分節奏作感性鋪墊)。 6.把2/4拍改編成3/4拍:

(1)各組討論自編,也可自由結合自編。

(2)交流自己的改編創作,選出

一、二首改編較流暢的曲調,把歌詞填入。 (3)按順序唱歌。

7.小結:把民歌作改編創作,又是另一種樂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故鄉是北京》、《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故鄉是北京》

1.歌曲的體裁導入:歌曲的種類很多,有藝術歌曲、群眾歌曲、少兒歌曲„„現在請你聽這首是屬哪一類?——欣賞《故鄉是北京》——戲歌。 它是以戲曲的素材寫成的歌,聽起來別有風味。

2.再聽一遍:作品與本課主題的聯系。 設問:為什么主人翁到過許多名城,“靜靜地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樣表達對家鄉的愛?

(從演唱的體裁“戲歌”及其歌詞內容上對家鄉的贊美,來表達對故鄉的情。)

3.復聽歌曲:請大家從演唱的形式來品味作品的意境。

設問:歌曲演唱的形式?為什么采用這樣的演唱形式?( 獨唱——女高音獨唱;女高音獨唱更顯得親切,在歌曲中有許多拖腔,用獨唱形式能很細膩地表達出來。更好地表達主人翁對家鄉的情誼)。

4.小結:在外鄉的游子,最愛的還是自己的故鄉。請在課后,學唱一首贊美自己家鄉的歌,并把它抄下來,下次我們大家來交流,也是各地音樂文化的大匯展。

選擇恰當的音,作為結束音練習

1.這是繼上兩節課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對樂段的結束音感(調式)。 2.反復詠唱曲調,嘗試結束音填入最有結束停頓感的就是這個音。 3.教師切忌從理解上去講解。

4.第一譜例的結束音以“ 5 ”為宜。  第二譜例的結束音以“ 1 1 ”為宜。 聆聽《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1.演唱形式導入:同樣是獨唱,不同性別有不同聲部的獨唱,表現人民戰

士愛家鄉愛哨所,男聲的陽剛之氣更為有勁,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顯英雄氣概。

2.欣賞歌曲《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感受男高音陽剛之聲所表現的戰士風貌。

3.復聽歌曲,細致品味: (1)歌曲的內容。

設問:為什么愛五指山,愛萬泉河?

(2)歌曲的表現力。

設問:各段速度、力度、情緒上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4.師生討論,邊討論邊聽有關片段或教師范唱片段。

5.聆聽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賞歌曲,激發學生學習革命戰士的豪情壯志,愛家鄉保江山。

6.小結:獨唱的表現形式及其表現力。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東方明珠》;“唱唱自己家鄉美小小音樂會”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東方明珠》

1.地方標志性建筑導入:上海在改革開放的90年代,位于浦東陸家咀建造了一標志性建筑--電視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個大小不等的球體組成,是亞洲第

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著教材上的歌調,欣賞一遍錄音。 設問:歌曲的情緒怎樣?(深情、浪漫)

3.再聆聽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樣處理的? (可以用筆在教材的歌詞上標出,獨、合„„)

4.請大家談談:哪句是獨唱( 哪個聲部 )?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沒有區別? 師生討論。(先是合唱、然后是女聲獨唱,中間還有女聲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種是女聲合唱,另一種是男女聲的混聲合唱。)

5.再聆聽一次,進一步體驗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變化與歌曲的情緒表達有什么關系?這需要靜靜地聽、深深地思考。 6.請大家發表見解。 7.合著歌聲即興表演。

8.小結:對東方明珠的贊頌,不僅是一個人、一群人,是全國人民、男女老少對家鄉、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聲樂演唱形式 1.獨唱

童聲:童高音、童低音。 女聲: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聲: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合唱

同聲: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 混聲:四聲部混聲合唱、八聲部混聲合唱。

3.圖解,男女臉部,同時唱不同曲調(二個圖形譜)。 小小音樂會:唱唱自己的家鄉美

各人自薦,并把好歌介紹給大家,把抄下來的歌匯總,選精彩的、大家喜歡的歌,匯編成冊,每人一本。

第四課 水上的歌

編寫: 執教: 教學目標

1.聆聽《船歌》、《水上音樂》、《劃龍船》,表演《小螺號》、《讓我們蕩起雙槳》等五首作品,感受音樂對“水上的歌”主題的描繪,體驗音樂與自然的交融關系。

2.欣賞《劃龍船》,了解齊唱形式,并有感而發創作反映其他勞動的表演形式;欣賞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調波浪形進行的走向知識。

3.唱好少兒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學習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的《小螺號》、使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4.作曲調填空創作練習,并自編歌名與歌詞。 5.繼續學吹豎笛。 教材分析

1、管弦樂組曲《水上音樂》。

18世紀早期,英國的宮廷和貴族常乘坐張燈結彩的大型游艇在倫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除四周簇擁著裝飾華麗的船舟外,往往還有載著宮廷管弦樂隊的船尾隨其后,奏樂助興。德國音樂家亨德爾時任英宮廷樂長,曾為這樣的節慶活動寫過《水上音樂》組曲。這里介紹的一首樂曲是亨德爾為英王喬治一世即位而舉行的慶典所寫。它是組曲中的第六首《堅定的快板》。樂曲采用三段體(ABA),快板,3/2拍。主題A帶有鮮明的號角性特點,輝煌而燦爛,表現了宏偉壯觀的慶典場面。但現在人們更常聽到的是經改編的管弦樂曲。

“船歌”,不僅是本曲的曲名,也是一種音樂體裁的名稱。它是一種具有歌唱性的優美旋律與搖擺般伴奏音型的聲樂曲或器樂曲。通常為6/8拍子,中等速度。伴奏常以固定的音型描繪水波蕩漾的形象或模仿船身均勻地晃動和搖槳的動作。本曲具有這些特點。

樂曲的引子顯示了模仿水波的伴奏音型:上下微微波動的旋律線在這一音型的伴隨下,合著水波的節奏進行,仿佛小船上的人們輕輕地搖動雙槳,劃破了靜如鏡面的河水。這條旋律線在小三度音程的范圍內上下移動,顯得十分平靜。隨后,波浪型的旋律線波幅增大,漸漸移高,小船的搖晃感增強了。隨著旋律的展開,音樂的情緒也逐漸高漲。隨之而來的又是開始時平穩恬靜的旋律,但在后兩樂句時,旋律先作直線上行,這是樂曲中的高潮,然后緩緩落下,進入尾聲。音量漸漸轉弱,模仿水波的音型綿綿不斷,宛如小般遠去,載著歌聲、槳聲消逝在河灣盡頭。

歌曲《船歌》是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二重唱。開始兩個樂句為齊唱,波動起伏較大的兩個樂句用三度和聲演唱。接著是采用模仿的復調手法:這個主題先由弦樂奏出,接著圓號與小號先后重復主題旋律的前半部分,然后樂隊合奏主題的后半部分,更進一步加強了樂曲富麗豪華的色彩。中間部主題B主要由弦樂奏出,調式轉為b小調,旋律輕快活潑,具有詼諧曲性質,與主題(A)的莊嚴宏大形成色彩的對比:最后,主題A再現,在雄壯的號角聲中結束本曲。

2、作曲家介紹

 亨德爾(1685~1759) 英籍德國作曲家,生于德國哈勒。17歲起任教堂管風琴師。因酷愛世俗音樂,后遷居漢堡,從事歌劇創作,1717年定居美國,1726年入英國籍。一生創作了46部歌劇,32部清唱劇,其中《彌賽亞》、《以色列人在埃及》、《力士參孫》、《猶大·馬卡白》等尤為著名。此外,還寫了相當數量的器樂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水上音樂》、《焰火音樂》等。亨德爾大半生在英國度過,并在那里創作了大量作品,因此對英國的音樂產生深遠的影響。1751年不幸雙目失明,1759年病逝倫敦。 3.管弦樂《船歌》

本曲原為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所作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題歌,以女聲二重唱的形式演唱。尾聲也使用復調手法,先由次女高音唱出,女高音緊隨其后:尾聲的“啊”則由女高音先唱出,次女高音作應和,最后融合在一起,歌聲漸弱而結束全曲,非常富有意境。

4.歌曲《小螺號》

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過“小螺號嘀嘀嘀吹”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為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每樂句4小節,曲調規整。第一樂句的節奏型貫穿于四個樂句之中,緊湊的節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于彈性,情緒歡快跳躍。第

三、四樂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復變化,尤其是第三樂句句中的七度大跳,形象地表達了螺號聲聲,盼望阿爸快回時的急切心情。第二樂段節奏拉寬,每句的尾音音調拉長,使人感到旋律舒展而又優美,波音的運用更營造了沙灘的寬闊和湛藍的海水這一情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然后曲調從“6 - 5 -3 -0”逐漸下移。最后結束在“1”音上。抒發了少年兒童對幸福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5.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它是影片《祖國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一首優秀的二聲部童聲合唱歌曲,曾獲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評選一等獎,至今仍傳唱不衰。歌曲曲調優美抒情,娓婉動聽,富有詩情畫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繪了兒童們在灑滿陽光的湖面上,劃著小船盡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的節奏型貫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層層展開,音樂富有動感,將人們引入小船蕩漾、水波連綿的意境之中。合唱部分為短小的副歌,開始的兩個小樂句采用了寬緊相間的節奏,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劃著雙槳、輕舟前駛的情景。最后一句是第一樂段樂句的變化再現,

使音樂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小螺號》;聆聽《劃船歌》。 教學過程:

一、 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表演《小螺號》

1.情景導入:也許大家沒有海邊打漁人家的生活經歷,但是我們可以從影視的畫面中,書本的描述中想像漁村的孩子們就地取材,吹奏小螺號的情景。 2.欣賞范唱。

設問:歌曲的“景”是怎樣描繪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樣表達的? 3.學唱歌曲:

(1)曲調的學習可分為兩部分,先學唱第一部分四句,關鍵是第一樂句4小節,因此這4小節一定要準確無誤,在四句都能流暢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記號,講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調中,由于長音的時值是三拍半,如何唱準?最好的辦法是用指揮劃拍,因一個完整的二拍指揮是1小節,這樣既控制三拍半的時值,又有樂感。同樣在四句12小節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礎后,再加上波音記號,講解波音記號的唱法。

(3)填上歌詞唱歌。注意前后兩個樂段的對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

有風格、特色。

4.學習伴奏。此項可能有一定難度,但是已經學習了一個學期豎笛,也有過去學習口風琴的實踐,可以視班級實際水平情況靈活處理。

(1)豎琴記號說明:這一記號表示這行樂譜用樂器演奏,但不規定樂器,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學什么樂器用什么樂器。

(2)先熟悉節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難,教師多示范、多指導。在弄清節奏的基礎上再奏樂,先慢速,先與鋼琴配,然后再過渡到與人聲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組與小組結對,這樣有別于大面積質量提高,在訓練時切忌找少數幾個人,這樣大部分還是沒有實踐的機會,要鼓勵人人都參與奏樂。 5.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種形式,集體(齊唱、領唱)要顯示群體合作,個人(獨唱、領唱)要發揮個性特長??傊憩F漁家兒童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音樂知識:上滑音、波音記號

1.上滑音記號記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從該音起音調向上滑,沒有固定落音。

2.波音記號記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兩音樂知識結合歌曲《小螺號》教學中穿插進行,不單獨進行理論講解。

聆聽《劃龍船》 1.民間風格導入。

設問: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端午節)

在這一節日許多地方有賽龍船的民間風俗,你見過嗎?這一節日是為了紀念哪一位愛國詩人?(屈原)

2.討論:賽龍船時,船上這么多人怎樣才能劃得動作一致、整齊?我們來實踐兩種形式比較一下,哪種更有利于調劑勞動者的精神和情緒,使動作劃一? A.口令;B.演唱號子(教師范唱《劃龍船》) 3.初聽《劃龍船》。

設問: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講解:上節課講了獨唱與合唱。這首歌是領唱與齊唱。什么叫齊唱?(許多人

唱同一曲調)請看教材上的圖解?!秳濤埓肥且皇讋趧犹栕?,這種體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領眾合”,能統一節奏、齊心協力參與勞動,提高勞動效益。 4.復聽《劃龍船》。合著歌曲做劃船動作,在齊唱襯詞處合著音樂用打擊樂器加強其氣氛。注意動作的統

一、整齊。

5.分組討論設計表演,每組要選出一位“指揮”擔任“領唱”。 6.表演展示。各組出一位評委委員組成評委會。 合著音樂,各組同時表演,評委打分。

(評分標準:氣氛緊張熱烈,精神面貌奮發向上,動作整齊。) 7.評委點評,宣布評比結果。

8.分組設計自選(自定)勞動項目,編創節奏及號子。 9.展示表演,評委點評亮分。 10.小結:中國民間“水上的歌”。 聲樂演唱形式介紹——齊唱 1.圖解:

(1)幾個臉部。表示有兩個以上的人都在同時唱歌。 (2)圖形譜。表示同一曲調。 2.問題研究:比較研究。

(1)齊唱與獨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齊唱與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水上音樂》;豎笛吹奏練習 教學過程:

一、 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水上音樂》

1.作品創作背景介紹導入。

(1)設問:18世紀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

(2)創作背景簡介:當時英王喬治一世舉行慶典,大型游艇在倫敦泰晤士河上游覽,宮廷樂隊船為其奏樂助興。亨德爾為其寫的《水上音樂》。 2.初聽主題音樂,感受樂曲的富麗豪華情景。

設問: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感受?請聯系樂曲的創作背景,想像是怎樣的一種場面?

3.板書主題音樂曲調(將3/2改為3/4)跟琴哼唱譜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樣的。) 4.欣賞樂曲第一部分的音樂。

設問:這一主題曲調出現了幾次。它的主奏樂器是什么名稱?用樂器演奏的姿勢來表示。

(教師可用教材中的樂器圖作提示:弦樂,圓號,小號。) 5.聆聽全曲。

設問:當第一部分的音樂再次出現時請舉手,請分析樂曲分為幾部分?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船歌》;學唱《讓我們當起雙槳》。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 新課 聆聽《船歌》

1.音樂形象導入:聽樂曲引子部分。

設問:這音樂片段給你什么感受,你想像這是怎樣的形象?

2.揭題:介紹《船歌》是歌劇主題歌。在音樂會上聽到是經改編的管弦樂曲,順帶介紹體裁(詳見教材分析)。 3.欣賞管弦樂《船歌》。

設問:你有沒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覺?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題①,并畫出圖形譜后半部分。講解波浪形進行。 設問:從圖形譜旋律線條的行進,我們給它取個名。我們學習上行、下行„„ 5.從主題①旋律波浪形進行分析,現在我們就回答上一個問題的“為什么”,即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覺。

6.復聽管弦樂《船歌》,身體可隨音樂的起伏大小作搖晃,猶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聲二重唱,聽聽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賞二重唱《船歌》。(由于該歌主要是描繪愛情的情節,在教學時不必講內容,主要是介紹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 8.二重唱演唱形式圖解:兩個男生臉部代表兩個人,兩個圖形譜表示兩個曲調同

時行進,結合為一體。

9.小結:這兩部作品是外國音樂家表現的“水上的歌”。 表演《讓我們蕩起雙槳》

1.時代歌聲導入:今天要學唱的是一首唱了半個世紀的經典少兒歌曲,這首歌你們的爸爸、媽媽都唱過,也許都會唱,學會后可以去與他們一起合唱。 2.聆聽《讓我們蕩起雙槳》范唱。 設問:你聽過這首歌嗎?你能哼唱嗎?

簡單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電影插曲,曾獲少兒歌曲一等獎等。 3.再次聆聽歌曲。

要求學生跟錄音,看著歌曲哼唱。對歌曲整體有一個較深刻的印象。 4.學唱曲調: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準確性較差,所以為了學好這首經典的少兒歌曲要認真學好曲調。

(1)用2/4拍的指揮劃拍法來唱準曲調的節奏,重點是弱起節奏、后半拍起唱等。開始時應放慢速度,在準確、穩速的基礎上再提速。要注意樂句的完整性及分句處的換氣。

(2)學唱可分兩個部分,分開學習,先齊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準確、流暢的前提下,才能進入下一部分??煞中〗M學習,以自學為主,指導為輔。 (3)注意曲調進行的走向與聲音的力度強弱成正比例,使聲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達“蕩”的情景。

(4)二聲部合唱,要告訴學生做到唱自己聲部聽另一聲部曲調,要取得聲音的協調和諧。在曲調和諧的基礎上用“呣”音的發聲唱,進一步取得和諧的效果。 5.學唱歌曲:

(1)在曲調準確、流暢的基礎上,填入歌詞歌唱。 (2)課堂上重點唱好第一段歌詞。

(3)邊學唱、邊聽錄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詞。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聯想的,有感情的演唱、處理歌曲。

6.自編伴奏表演歌曲。 創作歌曲的練習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調填充創作。

2.從現有的素材來分析應該是大調式或宮調式,但在教學中教師不是先給以限制,而是應該讓其發揮,適時指點,指導也從感性、曲調通順出發,而不從理性的調式上去分析。

3.根據曲調的意境及分句長短創作相應歌詞,試唱——修改——試唱。 4.學生以個人創作為主,相互交流為輔。教師以鼓勵學生的熱情為主,適當點撥為輔。重在參與,強化過程,淡化結果。 5.全班交流展示,教師點評。

第五課 童年的回憶

編寫:

執教: 教 學 目 標

1.從外國音樂作品《彼得與狼》、《白樺林好地方》、《紅蜻蜓》中感受外國兒童的童年生活與風土人情。以擴大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知識,并回憶自己童年唱過的歌,進行相互交流。

2.聆聽《彼得與狼》,能聽辨出各件樂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講出故事情節并進行表演。

3.表演《白樺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編創贊美自己家鄉的歌詞唱一唱,用和諧的二聲部合唱演唱《紅蜻蜓》。

4.初步(非理性)選擇結束音填入句尾,感受樂段的終止式。再次做好曲調接龍的創作活動。

教 材 分 析

1.交響童話《彼得與狼》

《彼得與狼》是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所寫的一首交響童話。 普羅科菲耶夫對兒童有著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為兒童們寫作的,像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童話歌劇《對三個橙子的愛情》、舞劇音樂《灰姑娘》、獨唱歌曲《丑小鴨》都是享譽世界樂壇的。

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寫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據俄羅斯同名童話寫成的。為了讓兒童們理解它,作曲家還專門為樂曲寫了通俗的解說詞。通過音樂的描繪和解說詞的輔助,孩子們不僅從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時還了解到各種動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種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力?!侗说门c狼》是從講故事開始的: 我親愛的孩子們,現在我給你們講一個少先隊員彼得和狼的故事。這個故事里的每個人物和動物,都是用管弦樂隊里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音樂主題來表現的。長笛代表小鳥,雙簧管代表鴨子,單簧管低音區的頓音是貓,大管代表爺爺,三支圓號代表狼,弦樂四重奏是彼得,獵人開槍則是用定音鼓和大鼓來表現的。現在就讓你們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有一天清晨,少先隊員彼得打開大門,到草地上去,這一段彼得的音樂主題是用弦樂四重奏演奏的:樹枝上的小鳥見彼得走來,它高興地叫道:“這里一切多么安靜呵!”這一段是用長笛演奏的:接下去,又是描寫靜謐清晨的旋律。彼得的主題和小鳥的動機再次出現了一下。

一只鴨子搖搖擺擺地走過來了。它很高興,因為彼得出門時忘記了關大門,她說:“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個澡了。”小鳥見到鴨子,便從樹枝上飛了下來,它對鴨子說:“你不會飛,還算什么鳥呢!”鴨子回答道:“那你會游水嗎?”

剛說完,鴨子就“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鴨子、小鳥一個在水里,一個在空中,互不相讓地爭論著

。突然,一只貓慢慢地走來,它是用單簧管的低音來表現的:貓在想:“這只小鳥,還吵架呢!讓我把它捉住。”于是它向小鳥撲去。彼得發現了,他急忙喊道:“呵„„當心,”小鳥聽到聲音,立即飛到樹上去了。鴨子生氣了,“嘎嘎”地叫著:貓繞著樹轉圈,他想:樹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鳥也會飛走了。 就在這個時候,老爺爺出來了,他對彼得沒打招呼就獨自來到草地感到很生氣。因為那是很危險的,萬一遇到狼怎么辦呢?彼得不同意爺爺的看法,他說,少先隊員是不怕狼的。但是,爺爺還是固執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門給鎖上了。彼得剛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現在草地上。

在弦樂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圓號突然響起了狼的主題:這陰森的旋律,不協和的和弦塑造了一個兇狠詭詐的狼的形象。貓立即竄到一棵樹上。鴨子還沒發現,待它剛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進肚子里去了。這里,是用三支圓號來表現狼的兇殘,大提琴演奏悲傷的音調,是表現鴨子慘遭不幸。貓仍舊蹲在樹上,小鳥在另一個樹枝上,狼在樹下轉來轉去,用貪婪的眼光望著它們。 彼得發現了,他取來一根繩子,做成一個套,趁狼沒注意,偷偷地爬到樹上。他輕輕地對小鳥說:“你飛下去,圍著狼轉,但要小心別讓它抓住你。”于是,小鳥在狼眼前飛呀,飛呀!惹得狼很生氣,卻對它毫無辦法。彼得偷偷放下了繩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給套住了,狼拼命掙扎,那繩扣卻越來越緊。

正在這個時候,獵人來了:彼得在樹上喊道:“別開槍!狼已經被我和小鳥捉住了。請幫助我們把它送到動物園去吧!”這時候,出現了彼得的主題。接著是勝利的進行曲。彼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這一次是由圓號演奏的。后面跟著獵人、爺爺和貓。爺爺雖然高興,可他還在嘟囔:“現在一切都好。但是,如果彼得沒能捉住狼„„那又會怎樣呢?”小鳥在人們頭上飛來飛去,高興地叫道:“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請你們看看,我幫他捉到了什么。我們能不神氣嗎?” 請你們再仔細地聽聽,那鴨子還在狼肚子里“嘎嘎”亂叫呢!原來,狼剛才吞食得太急了。它沒有咀嚼,就把它整個地吞進去了。所以,那鴨子還活著呢!弱奏表示人們抬著狼遠去。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樂結束全曲。 2.歌曲《白樺林好地方》

這是一首簡短流暢的加拿大民歌。歌詞的描繪和曲調的有機配合,即刻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一幅美麗的圖景,水、山、森林、湖泊這些美麗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曠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風光之中。全曲由“ 1 2 3 5”五個音組成,歌曲為自然小調式,旋律圍繞著小調的主三和弦“1 3”三個音加以發展。音程的跳進為主,使得曲調穩定中略帶歡快和活潑的情緒表現。曲中有兩處用切分音節奏加強了對比。最后的襯詞“蓬得得蓬蓬”模擬了軍鼓的敲擊,別具特色。結束時兩次在主音la上拉長節拍,好像一隊在這里郊游的少年兒童在鼓聲

伴隨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滿著童趣,抒發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歌曲《紅蜻蜓》

這是一首在日本廣泛流傳、婦孺皆知的兒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詩人三木露風的一首回憶童年情景的詩譜寫而成的。采用3/4拍、宮調式,全曲只有8小節,為上、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較大,音域從“-”達十度,和聲式的第二聲部圍繞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聲色彩非常濃厚。全曲雖短小,但曲調非常優美抒情,三段歌詞卻將美好童年的生動情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令人難以忘懷。通過“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紅蜻蜓而引起的回憶,親切而又深情地抒發了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 教 學 建 議

第一課時:學唱《白樺林好地方》;歌詞創作。 第二課時:聆聽《彼得與狼》。

第三課時:學唱《紅蜻蜓》;選擇結束音;曲調接龍。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白樺林好地方》;歌詞創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新課

表演《白樺林好地方》

1.回憶導入

設問:你能回憶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嗎?例如我曾去過上海外灘,對那里的黃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師生討論。(為最后贊美自己家鄉的歌詞創作作鋪墊)

3.欣賞加拿大民歌《白樺林好地方》范唱。這是作者對自己家鄉“白樺林”的贊美。

設問:歌中唱出哪些贊美的調句? 4.學唱曲調:

(a)關于拍號。歌譜的拍號為2/2拍,在教學時,原則上不必講解該拍號,教師可簡單一筆帶過,要求學生按4/4拍號來學唱歌譜即可,并用4/4拍指揮圖式來學唱。

(b)教師范唱曲調。要求學生找出曲調中相同或相似樂句(或樂節)。 (c)學生自學曲調。用4/4拍指揮圖式。 5.學唱歌曲。重點唱好第一段歌詞。 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記號表演歌曲的意境,即開始用“f”,表達對家鄉的歌頌和自豪感。在最后7小節的尾聲襯詞處力度漸弱,表現漸漸遠去的腳步聲。 (2)配器伴奏烘托情緒。首先是用旋律樂句演奏伴奏聲部(該旋律樂器根據班

級實際,可以用口風琴,也可以用豎笛或其他旋律樂器),這需要單獨練習。其次是打擊樂器四個聲部。每一聲部基本為固定節奏型。但要注意四個聲部的配合協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與奏樂。唱歌的人數要大于伴奏人數,其比例是4∶1左右??山粨Q進行,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體驗整體表演的效果。 7.創作歌詞。

每人(或小組)創作贊美自己家鄉的歌詞,填入并進行試唱。如上海的學生可創作“黃浦江好地方”:黃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鄉。那里有大輪船自由游蕩,兩岸的大好風光我將要再回還。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彼得與狼》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新課

聆聽《彼得與狼》

1.該作品采用朗誦和音樂交替進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話色彩的故事性節展開,所以吸引學生聆聽是不成問題的。但該作品演奏的時間較長。達20多分鐘,因此復聽一次,在一節課內是有困難的,所以在一節課內只能聽一遍。 2.開門見山揭示課題內容,要求大家仔細聽音樂,并提出以下要求: (1)看著教材上的圖,仔細聽,什么樂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線連接起來。 (2)每人準備一張紙,邊聽音樂邊畫出童話音樂的過程圖。這樣以便聽完后自己講故事、做表演。

(3)在聽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動作相互交談,但不能發出聲音,以免影響他人聆聽。同樣也要求教師不要插話,也只能用動作與學生交流。 3.聽完后,組成七人一組(宜學生自由組合),并各自擔任其中一角色,聽音樂片段做即興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繩套把狼套住→結束,學生根據音樂的情節發展,七人一組作即興表演(或講故事)。

5.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含時間及學生情緒),可適當調控次數及形式。 6.小結:了解蘇聯兒童的童話故事及各類西洋樂器的音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紅蜻蜓》;選擇結束音;曲調接龍。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新課 表演《紅蜻蜓》

1.成語導入。

設問:“觸景生情”這句成語怎樣解釋? 2.聆聽歌曲《紅蜻蜓》范唱。

設問:歌曲表達了什么內容?(童年的回憶)

3.再聽一遍。要求用指揮圖式劃拍,判斷歌曲是幾拍子?有幾個聲部? 4.把全班分為二個聲部,學唱二聲部曲調:

(1)教師分別范唱、范奏二聲部曲調。學生用指揮圖式邊劃邊輕輕哼唱各自曲調。

(2)二聲部學生各自自學曲調(堅持用指揮圖式)。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唱穩、唱準。

(3)各聲部自學成果反饋,教師適時指導、糾正。 (4)用“呣”唱二聲部合唱,相互傾聽效果。 5.學唱歌曲:

(1)在“呣”的基礎上唱歌詞。為了打好二聲部的基礎,可以是一個聲部唱歌詞、另一個聲部唱“呣”,這樣交換

一、二次,既能使該聲部唱得很流暢熟練,又能從中獲得二聲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詞,二聲部注意和諧。 6.表演歌曲: (1)復習力度記號。

(2)按歌曲標的力度記號來演唱。

(3)討論:為什么要這樣處理。還有沒有其他處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憶當年的童年情景,觸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回憶起童年時唱過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憶童年的好時光。

選擇結束音的練習

1.樂曲的結束音表示該樂曲的終止,因此,結束音一般地講是穩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選擇“”還是“1”,兩取一。為此我們可以在流暢的唱好曲調的基礎上,試用“”或“1”,哪一個音有結束感就是該音。也就是從實踐中試唱來選擇,是非理性的。對四年級的學生不必講調式的理論。這樣試的結果,第一首的結束音是“1”,第二音的結束音“”。 曲調接龍練習

1.像以前做的接龍游戲那樣,頭尾的音相接。節奏可以按自已的創作變化。 2.注意按速度有序地進行,不要中間斷裂脫檔。凡接不上、接錯音、斷裂脫檔者為敗,看最后勝者是誰?

第六課 風景如畫

編寫: 執教: 教 學 目 標

1.音樂對大自然的描繪可謂美不勝收,它把人們引入豐富的想象之中。我們能從《森林的歌聲》、《蔭中鳥》的樂曲聲中聽辨各種小動物、各種鳥鳴叫聲等,以體驗這種描繪功能,從中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并嘗試一下用各種表現方法與手段,描繪以郊游為內容的自由命題音樂編創活動。

2.在欣賞《森林的歌聲》過程中,記憶各段主題曲調的順序,提高音樂記憶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響叮咚》、《茨黎花》時盡情抒發對大自然的贊美,及其借景抒情表達對祖國、對黨的熱愛。在學唱《茨黎花》的過程中,掌握附點二分音符的時值。

4.繼續進行選擇結束音的練習和豎笛吹奏練習。 教 材 分 析

1.器樂合奏《森林的歌聲》

這首樂曲由大自然的真實音響與美妙的樂音交織而成。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樹蟾、秩雞、腹斑蛙、褐鷹梟、山羌、飛鼠等與笛子、提琴、吉他等樂器一起奏響了奇妙的森林之歌。樂曲的旋律簡潔質樸,輕快流暢,采用自然小調式,富有東方情調。

樂曲在森林中小動物的鳴叫聲中開始,繼而吉他輕輕地奏出一段旋律:這個旋律以“3”為軸心,起落回旋,輕松活潑,但不失平衡安詳。

在先行顯示出樂曲主題的引子之后,樂曲進入第一部分。笛子奏出上述旋律,然后由小提琴演奏由此派生的另一個旋律:與兩個旋律末尾相同,它們之間并無太大的對比。隨后再運用不同的配器將音樂重復一遍,造成音色的變化。 樂曲第二部分的句首,音區提高,節奏拉寬,與前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對比,加上諸種樂器的加入,使氣氛熱烈起來,仿佛森林中的動物鼓起勁,放聲地歌唱。 在主題再現后,音樂突然安靜下來,旋律的流動變為持續的長音并作半音上行,營造了深邃、神秘的氣氛。很快這種安靜被打破,以上的音示又全部重復出現,只是在演奏的樂器及聲部的配置上有所不同。由于彈撥樂器加強,低音部加重,使森林顯得更為熱鬧。樂曲把我們帶進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們享受到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無窮樂趣。

樂曲中各段旋律出現的順序為: (重復一次)樂曲的作者不詳。 2.笛子獨奏《蔭中鳥》

這是笛子演奏家劉管樂于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首北方風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間音調,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

歷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顫音等奏法,描繪了茂林濃蔭、百鳥齊鳴的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節引子為呼應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鳥兒對答。一只鳥兒在呼喚:“這兒樹蔭多涼快,快來!”另一只小鳥應答著:“哦,我來了!”笛子以歷音()、顫音(tr)的技巧,形象地表現了鳥兒飛翔和對答的情景。在充滿活力的引子之后,呈現了活潑、歡快的主題:通過吹奏技巧的巧妙運用,使旋律與鳥鳴聲緊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鳥語化的旋律既具有造型性,又具有音樂性,可謂獨具匠心。

這一部分就以這個主題材料,通過句幅遞減和衍生展開,演染出喧鬧、熱烈的氣氛。中間部分在輕快的曲調伴奏下,笛子運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種鳥鳴聲:鳴叫聲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種聲態和動態,在這里展現得惟妙惟肖,酣暢淋漓,好一幅蔭中百鳥競相爭鳴的美妙圖畫!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現,尾聲在全曲的最高音“”音上作顫音延伸,緊接著戛然而止。自然之音,音樂之聲,在人們耳畔久久回蕩。

3.歌曲《小溪流水響叮咚》

這是一首優美、抒情、富有田園風格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轉起伏,歌詞純樸生動,充滿詩情畫意。歌曲以歡快的小溪為題材,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讓兒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發了對美麗祖國的深情愛意。 歌曲為二段體,第一樂段(第1-16小節)節奏和旋律明快,尤其是第

3、第4小節附點四分音符及第11小節的切分節奏運用,更使音樂富有動感,生動地描繪了小溪流水歡樂奔流的形象。緊接著第二樂段以弱起進入,旋律與前段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情緒轉為熱情而舒展,歌曲的結尾處的“啦”節奏歡快、跳躍、富有特點,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暢、又是歡樂情緒的真實表現,使人仿佛看到了潺潺流水、奔流不息,帶著祖國的驕傲,匯入大海的生動情景。

4.歌曲《茨黎花》

這是一首汲取我國西南地區民歌音調因素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運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現了布依族兒童在黨的陽光下幸福成長,抒發了他們對黨的一片真情。歌曲為3/4拍、G羽調式,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全曲明快活潑、富有舞蹈性。旋律以“la”為主音作波浪式進行。時高時低,起落有致,優美抒情。第一樂句的落音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mi”音上,第

二、四樂句則都落在主音“la”上,這樣就使歌曲的羽調式特征十分明確。第三樂句為全曲的高潮。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充分地表達了布依族兒童在黨的陽光下幸福成長的真切情感。

教 學 建 議

本課內容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聆聽《森林的歌聲》;學唱《小溪流水響叮咚》。

第二課時:聆聽《蔭中鳥》;豎笛吹奏練習。 第三課時:學唱《茨黎花》;命題創作活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森林的歌聲》;學唱《小溪流水響叮咚》。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新課

聆聽《森林的歌聲》 1.標題導入。

設問:森林的歌聲來自哪里? 是孩子們的歌聲?還是什么歌聲?

請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請聽器樂合奏《森林的歌聲》。

3.討論:有多少動物在歌唱?有幾種主奏樂器?試試你的耳朵靈敏度。 4.復聽《森林的歌聲》。

要求:看著教材中的三段譜例,①、②、③把樂曲的結構按順序排列記錄下來。 5.交流聽后的感受。

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環保意識,保護森林資源。

6.試試我們也來創作自己的“森林音樂”,可以自由結合制作音響,表現風景如畫的大森林。

表演《小溪流水響叮咚》

1.聯想導入:我們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隨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見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聯想一下他們的歌聲,請你模仿一下:

2.朗讀《小溪流水響叮咚》歌詞,要有感情、有詩意。以擬人化的第一人稱角色來朗誦。

3.根據歌詞詞意,畫一幅簡筆圖,幾筆勾畫,這幅圖要有意境。有興趣的下課再

加工。(學生在作畫時,教師播放歌曲錄音二~三次,并巡視學生的作畫,挑選優秀的作品。)

4.展示

一、二幅優秀的畫,并由作者(學生)自己講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對人民對祖國的一片愛心。

5.歌曲范唱(學生在作畫時聽過幾次,已基本熟悉)。

6.學唱歌曲:

(1)用2/4拍指揮圖式學唱曲調。學唱時在教師指導下,可分為兩部分學唱,先學唱第一樂段,其中第11小節可以改為“”,這樣就避開切分奏(切分節奏在五年級學,因此在這里不必講)。第二樂段的學唱,注意弱起,用指揮圖式學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學唱曲調時,教師要隨時提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畫面構圖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調,句段分明,形象鮮明。

(2)在曲調熟練、有感情唱好的基礎上,填上歌詞。要求吐字清楚帶有表情,是發自內心的歌唱。7.表演歌曲。

有層次地為歌曲選擇打擊樂器并編配伴奏型。以烘托優美抒情的情緒,描繪風景如畫的意境及借景抒發對祖國、對人民的愛戴之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蔭中鳥》;豎笛吹奏練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新課

聆聽《蔭中鳥》 教學基本要求 1.音響直接導入。

欣賞《蔭中鳥》中間部分的片斷(各種鳥鳴聲的片斷),以激發聽全曲的欲望。

設問:你聽到什么動物鳴叫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2.揭題:笛子獨奏《蔭中鳥》。

這是抒發作者對大自然的歌頌,對生活熱愛之情。

3.聆聽《蔭中鳥》。要求聽完后,說說你的想象及樂曲所描繪的畫面。你聽到多少種鳥在鳴叫?你能模仿嗎?

4.設問:你回憶一下,還聽過哪首樂曲中出現過鳥鳴的形象? [三年級(上)《空山鳥語》,三年級(下)《森林中的杜鵑》„„]

小結:森林是大自然的資源,有森林就有各種動物。我們要保護森林保護大自然的生態。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地球,也是為了人類生存、愛護自己。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茨黎花》;命題創作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二、新課 表演《茨黎花》

1.民歌音調導入:

這一曲調從風格上聽是少數民族的民歌音調。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調。 2.欣賞歌曲《茨黎花》范唱。

設問:“茨黎花’的紅色象征什么? 3.學唱曲調:

(1)范唱曲調:要求學生聽教師范唱,每人邊聽邊用3/4指揮圖式打拍。 (2)講解附點二分音符。

設問:二分音符的形狀?附點在音符中的作用?附點四分音符的形狀與時值?從以上三個問題復習中引入講解附點二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的形狀X-·,在簡譜中習慣都用X--來表示。

(3)教師范唱歌曲前8小節,學生看譜并劃3/4指揮圖式,找出附點二分音符。 4.學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連貫流暢。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達布依人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 自由命題創作活動 

1.以本單元四首作品為例,或作為素材進行創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為創作中的片斷。)

2.效游中有許多活動可以作為題目命題。命題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鳥叫聲、哨子聲、腳步聲、口令聲組成。命題為《效游路上》或《出發》等。 3.可以運用打擊樂器、中西樂器及自制的非正規樂器以及錄音設備,計算機軟件,下載網絡中的音響等進行創作。

4.可以以小組形式,也可以幾個同學自由組合進行設計創作。

總之不論形式,手段,放開你的想像進行創作,去表現你的意圖與設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創作中畫圖譜,不夠自己添紙。 6.教師主動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積極鼓勵并給予指導。 7.交流展示,集體評價。 選擇結束音填入曲調

1.分別先將兩曲調識譜,唱連貫流暢,并自然地分別將“”或“1”作為結束音填入試唱。從感覺上你認為哪音更通順有結束感。適時教師可示范啟發。 2.第一曲是《三套車》片段,結束為“”

 第二曲是《雪絨花》片段,結束音為“1”。

第三篇:人音版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采菱

《采菱》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課標中相關內容有標準要求: 第二學段(3—6年級)

1.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逐步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2.能夠完整地聆聽音樂作品,體驗與理解音樂的感性特征與精神內涵。在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中,能夠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

3.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體驗其不同的風格。掌握演唱、演奏、創作的初步技能,能夠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課堂樂器

基于課標、設計制定的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這首歌,了解南北方音樂的特點。

節奏:復雜、 多變的;旋律:婉轉、五聲調式;歌詞:以一字多音為主。 2.有感情地演唱《采菱》。 3.能聽辨出江南民歌的風格。

二、評價設計:

1.通過聆聽、學唱《采菱》,體驗江南水鄉民歌的風格,感受音樂美的意境。 2.運用圓潤的聲音,細膩的情感演唱歌曲。

3.通過感受、體驗、啟發引導、自主創新,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

三、教學內容: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標記嗎?(出示南北分界線標記)這是位于江蘇淮安,剛剛建成的,我國南、北方分界線的標記。這個建筑物的造型就像一個微縮的地球,球體分為南北兩半球,北側為漸變冷色調,南側為漸變暖色調,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氣候特征。其實,南方和北方,除了環境、氣候、風俗、語言的不同,在音樂上也存在著很大差異。

2、聽兩段音樂,說說他們哪段是南方的音樂,哪段是北方的音樂。 節奏

3、怎樣區分南北方音樂?(節奏上)

師講解:第一首是我國北方的內蒙古民歌《嘎達梅林》,它的演奏樂器是蒙古族特有的樂器:馬頭琴。曲子的節奏是X XXX,特點是:單一的。 第二首是我國的江南民歌《茉莉花》,它的演奏樂器是江南絲竹中最常見的樂器:竹笛。曲子的節奏是XXXX XXXX,特點是:復雜多變的。

4、下面我們來看看這條節奏。(出示采菱的第一句節奏譜) 小結:節奏的特點——復雜多變。 旋律出示《茉莉花》歌譜。

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一首江南民歌《采菱》,大家先來欣賞一下。(放視頻) 旋律有什么特點?婉轉的。 學唱歌曲旋律

5、你們來說說這首歌是由幾個音組成的?(6個音)多了一個“7”。

6、一起來唱一唱有“7”的地方。(間奏的地方師唱,學生唱好弱起)

7、學生自己來總結,“7”在這首歌中出現得多不多?唱得長不長?所以,它并不是主要的音,而是起到點綴的作用。

8、下面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歌譜。(清唱一遍)

9、有的同學覺得節奏太密,唱不過來。那么我們用“lu”來哼唱,一邊哼,一遍畫旋律線。

10、大家覺得這首歌的旋律像什么呀?像不像江南的溪水?江南的園林?小巧精致、婉轉動聽。一邊劃船一邊唱。

11、下面我們來把歌譜唱一遍。(跟琴)

12、男、女生唱。(多種形式)

學唱歌詞(講解:連音線的地方要唱好,喚氣的地方,比較)

13、小組討論哪些地方比較難唱 完整地演唱。(跟伴奏)

四、教學實施

完整演歌曲(互動) 身體隨音樂晃動

總結江南民歌的特點

節奏復雜多變、旋律優美婉轉、歌詞一字多音為主。

《我是少年阿凡提》

一、學習目標:

課標中相關內容有標準要求: 第二學段(3—6年級)

1.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逐步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2.能夠完整地聆聽音樂作品,體驗與理解音樂的感性特征與精神內涵。在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中,能夠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

3.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體驗其不同的風格。掌握演唱、演奏、創作的初步技能,能夠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課堂樂器

基于課標、設計制定的學習目標:

1.感受歌曲濃郁的新疆民歌風格特點,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掌握升記號的唱法,體會升記號在歌曲中的作用。

2.能用圓潤、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自信地表現歌曲。 3.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

二、評價設計:

1.唱準下滑音、升記號,掌握后十

六、切分節奏等,在演唱中學會自如換氣。 2.能用圓潤的聲音、詼諧的情緒表現歌曲,體會各種音樂記號在歌曲中的作用。 3.感受維吾爾族民歌的特點,學習阿凡提勤勞勇敢、樂觀、富于智慧和正義感的品質,引導學生做個機智勇敢,有正義感的好孩子。

三、學習內容: 組織教學

1.學生聽《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音樂,感受音樂節拍自由地走進教室。 創設情境,舞蹈導入

(設計意圖:教師以舞蹈的形式導入,一方面為教學內容服務,另一方面也可以營造融洽、愉悅的教學氛圍,而說一說阿凡提是怎樣的人則加深了學生對阿凡提這一人物形象的了解,為下一步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2、師介紹新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有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占中國面積的1/6。這兒風光壯美,物產豐富,又飽含豐富的文化意味和人文資源,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新疆在我國的西北部,那里生活著許多少數民族的同胞,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維吾爾族了,那里的人們特別好客,又個個能歌善舞,瞧!新疆的維吾爾族姑娘來邀請我們一起舞蹈了呢„„。 新歌教學

(設計意圖:旋律是塑造音樂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音樂的靈魂。在教學設計中,我采用各種教學形式、手段,培養學生聽辨旋律高低、快慢、強弱的能力。并引導學生通過節奏、旋律等音樂要素來感知音樂的變化,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快速地學唱歌曲,獲得審美體驗。

師:這么美妙的歌舞,引來了„„(出現阿凡提的圖片)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是傳奇式的人物阿凡提大叔,阿凡提的故事好多好多,有兩千多個呢,在新疆維吾爾族人民的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新疆的小朋友們都深深地喜歡和崇敬這個傳說中的人物阿凡提,并且孩子們都愿意做一個小小的阿凡提„„(出示歌片)

提問:除了這些,你還了解阿凡提的故事嗎?(生隨意說) 感受歌曲情緒,請生說說你聽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一邊聽一邊合著音樂輕輕地拍出歌曲的強弱。

3、有感讀詞:按節奏有感受地讀歌詞,讓我們也做小阿凡提吧。(師給節奏)

4、模唱旋律:復聽并模唱歌曲。(師表揚“亞克西”,讓我們帶著“啦”和他一起唱唱啊。)

5、教師范唱:師生情并茂地范唱,生傾聽并簡單輕輕地伴奏。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回答不同的問題,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復雜乏味枯燥的音樂知識變得趣味化、生動化,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更加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6、跟著琴聲慢唱,并及時糾錯解決難點。

師:你們知道這首歌曲為什么這么動聽而且很富有少數民族音樂的特色嗎? 生:猜測、觀察歌篇。

師:下滑音、變化音和其富有舞蹈性的節奏——切分音。(師指歌篇) 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其實是這個“#”記號在起作用(出示“#”記號)。知道這個記號的名稱嗎?老師告訴你們,這個是升記號。

師指導:現在我要考你們的耳朵。老師分別來彈兩組旋律,是不是一樣的呢?豎起你們的耳朵來。

A、教師對比范唱下滑音處:3 3 3.﹨0 | 小毛 驢

B、隨琴模唱升記號處: 2 2 #1 2 | 3 0 心中 多歡 喜

C、切分音處,閉口法。5. 4 3 2 | 0 1 2 | 3. 5 |我 可 對他 不 客 氣(多唱,學唱本句曲譜)

D、附點音符處,手勢法。 1. 3 | 2. 17 | 哎

7、歌曲處理 生:(帶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情緒、速度、感情和音樂風格

8、師生互動:聽到同學們優美的歌聲,老師禁不住翩翩起舞。請同學們跟我再一起來表現這首歌曲吧。

四、教學實施 (設計意圖:創編歌詞正是學生鞏固學習成果的練習,在此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編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和評價能力。) 保護環境。

那你們平時是怎么愛護環境的呢?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們的付出也必有收獲,在大家的努力下,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更熟更甜了。保護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義務,愿我們都來爭做環保小衛士,讓我們的家園更美麗! 分組做一個填詞游戲。

匯報„„并且師、生做相應地評價 播放音樂:引導學生在再次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中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由于這首歌是以環保為主題,所以我將音樂與環境保護有機的融合,從而進行德育滲透,通過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進行編創。)

《癩蛤蟆和小青蛙》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課標中相關內容標準要求: 第二學段(3—6年級)

1.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逐步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2.能夠完整地聆聽音樂作品,體驗與理解音樂的感性特征與精神內涵。在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中,能夠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調能力。

3.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體驗其不同的風格。掌握演唱、演奏、創作的初步技能,能夠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課堂樂器

基于課標、設計制定的學習目標: 1.學習歌曲《癩蛤蟆和小青蛙》,能準確地演唱歌曲。 2.了解力度的強度,能運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知道不同的力度能呈現不一樣的音樂效果。

3.能與同伴分角色編創動作來表現他們的神態,并能表演出癩蛤蟆和小青蛙之間發生的故事情節。

二、評價設計

1.唱會歌曲《癩蛤蟆和小青蛙》并感受歌曲風趣、活潑的特點。 2.根據節奏讀歌詞。

3.把力度記號中強、中弱并運用到歌曲當中去。

三、教學內容

1、音樂活動

2、學習歌曲 (1)教師范讀

這首歌我們聽著好聽又有趣就是因為它的歌詞與旋律的節奏高度地統一,教師示范按節奏朗讀,同學模仿,全班齊讀,對孩子的朗讀予以評價總結。 (2)教師范唱

學生邊聽邊觀察老師唱歌的聲音力度,突出弱起,學生回答后總結弱起。 (3)教唱、力度試唱、分角色演唱

指導弱起,跟琴學唱,會唱之后跟伴奏完整唱一遍。在學唱歌詞中回顧上課之初學習的力度記號中強(mf)和中弱(mf),. 討論:你覺得歌曲中的癩蛤蟆和小青蛙分別用怎樣的力度來演唱比較合適?找同學回答,分別試一試。

男生女生分角色演唱,男生唱癩蛤蟆,女生唱小青蛙,引導學生編創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四、教學實施

兩名同學分別來扮演癩蛤蟆和小青蛙,上臺表演的同學注重表演和對白,全班同學來伴唱。

第四篇:四年級音樂下冊 楊柳青教案 人音版

最新版

楊柳青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江蘇民歌《楊柳青》,使學生從中感受濃郁的揚州民歌風格。 2. 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楊柳青》,并嘗試用揚州方言來演唱。 3. 講授揚州相關文化,增加學生對民歌的認識,并能喜愛民族文化。

4. 通過學習歌曲《楊柳青》,感受江蘇人民對家鄉的熱愛;通過創編歌詞,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轉為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民歌獨有的地方風味。 難點:嘗試用揚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入 1. 初聽歌曲

思考:歌曲與我們平時所學的有什么不一樣,給你什么樣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緒) 師:很高興今天老師能給大家來上音樂課,為了表示我的開心,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特別與眾不同的歌曲,請你仔細聽,并且想一想,歌曲與我們平時所學的有什么不一樣,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 介紹江蘇地域及方言特點: “吳儂軟語”

師:其實這首由方言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江蘇民歌。你們知道江蘇在什么地方嗎?它在我們浙江省的隔壁,古代人們把江南一帶都稱為“吳”,而蘇州話呢就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吳儂軟語”。所以,他們的方言特點就是軟軟的,很溫柔的。你會說江蘇話嗎?老師也不會,我只知道“好”字的讀音,請大家和我一起來試念(要求:“軟”)。

2017.3.1 最新版

3. 再聽歌曲

思考:你能聽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詞?

師:接下來,老師請大家再來聽聽這首歌曲,這一遍請大家仔細找找,這個蘇州方言演唱的歌曲,你能聽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詞? 4. 引出并學唱最后一句“楊柳葉子” 要求:“軟”、各歌詞之間的時值長短。 5. 揭題《楊柳青》,介紹曲牌形式

師:既然有楊柳葉子,那這個應該是什么季節?(春季)春天到了,楊柳發芽都變得綠綠的了。歌曲既跟楊柳有關,又和春天有關,所以這個歌曲的題目就叫做《楊柳青》。這個既是這首歌曲的名字,同時又是具有江蘇特色的一種曲牌形式,我們聽到類似歌曲的這樣的曲牌形式的有很多,它們都可以統稱為“楊柳青”,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只是其中一首。

二、教學歌曲 1. 聽全曲

思考:歌詞有什么特點(實詞與襯詞)?

師:有沒有發現歌曲中有很多沒有實際意思的歌詞,這樣的歌詞,我們把它稱為“襯詞”。同樣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可以把歌曲分為幾部分?(2部分) 2. 思考: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襯詞?

師:音樂這樣能使歌曲更加活潑輕快,更加能體現江蘇民歌的特點,方言演唱的襯詞讓我們一聽就知道這個是江蘇民歌。

(一)第一部分 1. 聽第一樂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與我們平時的普通話歌曲有什么不一樣? 生在聽中找——試練——總結——課件出示

2017.3.1 最新版

(試練方言時就適當加入歌曲旋律) 2. 學唱第一樂句 跟唱法,師生接龍。 3. 聽第二樂句,找方言咬字 4. 學唱第二樂句 5. 完整演唱第

一、二樂句

在正確的“軟語”基礎上注意歌詞特點。

提醒學生,“露珠在柳葉上”要輕輕地唱,柔柔地唱。

(二)第二部分

師:要想歌曲變得更加有江蘇味,除了方言和我們動聽的歌唱之外,還有最能體現蘇州味的是什么?(襯詞) 1. 聽襯詞部分

思考:歌曲的襯詞部分又有什么特點? 每句結尾的襯詞都不一樣。 2. 聽師范唱歌譜

思考:歌譜中又有什么特點? 3. 師生接龍演唱歌譜

生唱“11 1”,師唱其它部分。 4. 完整演唱歌譜 在“11 1”處加拍手

5. “楊柳葉子”在襯詞里出現了幾次,每次都一樣嗎?為什么這樣處理?

2017.3.1 最新版

師:雖然這段是襯詞,但是我們在歌詞里還是會發現一些實際意思的名詞,(楊柳葉子)大家自己找找,“楊柳葉子”在襯詞里出現了幾次,每次都一樣嗎?為什么這樣處理? (第二次比第一次音更加高,更加強調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6. 教唱襯詞

(三)完整學唱歌曲 1. 完整聽歌曲,輕輕跟唱。 2. 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要求:江蘇味 3. 情感處理

分析歌詞:露水、柳葉。要求唱的時候注意聲音位置及情感的處理。 4. 出示雙響筒

聽第一段歌詞,思考:如何用雙響筒與拍手分別為歌曲伴奏?

師:我們說江蘇話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吳儂軟語”,其實江蘇民歌除了用方言、用襯詞,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樂器作為伴奏,老師也可以用四個樂器來形容,那就是“江南絲竹”,時間問題,老師沒有辦法帶來很大件的,我帶了一個——“雙響筒”。 5. 完整出示兩段歌譜

第一段演唱歌詞,第二段用雙響筒及拍手為歌曲配樂。 (沒有樂器的學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詞創編

師引:江蘇人民熱愛自己的家鄉,唱出了這么一首美妙動聽的楊柳青,那你能不能也用我們自己的地方方言來歌頌一下自己的家鄉? 1. 生試練,全體學唱。

2017.3.1 最新版

2. 出示歌片,學生集體用方言朗誦。 3. 用石浦方言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2017.3.1

第五篇:四年級音樂上冊 月夜(第一課時)教案 人音版

最新版

月夜(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本課的四首描繪“月夜”的中外音樂作品,充滿著詩意,表達了音樂與社會的人文性。讓我們用輕柔的聲音深情地表現這一特定的情景,體驗“月夜”的音樂帶給人們的美好的意境。

2. 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掌握“連線”、“下行”的音樂知識,并用于創作活動。 教學重、難點:

1. 通過復習《愉快的夢》學習連線,引導學生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2. 通過聆聽《小夜曲》、《月亮月光光》感受夜晚的美麗,對比聆聽用兩種不同方法所表現的夜晚的美麗。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 表演《愉快的夢》 (1)分組表演。 (2)學習連線。 3. 聆聽《月亮月光光》

(1)觀看歌曲的歌詞,了解這是一首臺灣民歌,歌詞中有臺灣的方言。 (2)對比聆聽歌曲,學生邊聽邊唱邊看歌詞。 設問:這首歌什么內容? (3)復聽全曲

設問:這首歌曲用什么速度演唱?這樣的速度對表演這首歌起到了什么作用? (4)再次復聽。

設問:這首歌曲的節奏有什么特點?這首歌曲由幾個聲部演唱? 4. 聆聽《小夜曲》

(1)了解樂曲的寫作背景:小夜曲原是中世紀歐洲騎士文學的愛情歌曲,是一首黃昏或夜間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樂曲。 (2)欣賞樂曲:

介紹作品的作者是18世紀奧地利作曲家海頓,音樂柔美,活潑動聽。 (3)復聽樂曲

設問:你能聽出幾個聲部?主旋律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4)再次聆聽全曲。

(5)小結:這是描繪月夜主題的器樂曲。

2017.3.1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融資擔保公司自查報告下一篇:三八婦女節座談會講話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