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世界上最幸福的10件事

2023-06-26

第一篇:世界上最幸福的10件事

我從世界上最成功的人身上學到的10件事

最好的職業建議具有普適性。它不僅適用于一家《財富》500強公司(Fortune 500)的CEO,還適用于一位渴望考上好大學的**。

上周,當我在艾倫敦中央天主教高中(CCHS)發表演講時,我嘗試著達到這一標準。1978年,我就是從這所學校走出賓夕法尼亞州,開啟了一段激動人心,讓我非常滿意的生活和職業旅程。我對聚集在羅克尼廳參加新一屆學生會和班級干部就職儀式的學生說,在《財富》雜志(Fortune)工作的30年,我一直在“上成功課”。換言之,我的工作就是學習并解釋,究竟是什么讓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人適應各種各樣的挑戰,最終成為人生贏家——從奧普拉•溫弗瑞到雅虎公司(Yahoo)CEO瑪麗莎•梅耶,再到魯珀特•默多克和梅琳達•蓋茨,我采訪并撰寫過許多杰出人物。我把我打算傳遞的訊息濃縮為十條建議,其中包括一些顯而易見的道理。但愿這些建議具有普適性,能夠給不同讀者以啟迪。

1.不要規劃你的職業生涯。根據我過去30年來在《財富》雜志的采訪經歷,在高中甚至大學階段,那些最終獲得巨大成功的人基本上都不知道他們究竟想做什么。他們以靈活且開放的心態面對種種可能性。

2.忘記職業階梯;勇敢地爬上攀登架。在這樣一個不可預測,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又有誰知道明天的理想職業是什么?把你的職業生涯視為一個攀登架。讓你的周邊視覺

(peripheral vision)變得更加敏銳,尋找周圍的機會,并轉身去追逐這些機會。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她的暢銷書《向前一步》(Lean In)第三章中,誠摯地贊揚我提出了“攀登架”這一概念。

3.同事比薪酬更重要。最好跟那些比你更聰明的英才一起工作,這樣你就能夠始終保持進取之志,日日有所獲。

4.把每份工作視為你將在后半生從事的事業。如果你整天思考下一步該怎么走,你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眼前的工作中去。除非你保持專注,你根本競爭不過那些“全身心投入”的人。

5.做你應該做的工作,但要想一想:還有什么沒有完成?總是思考你怎樣才能為更大的整體做貢獻,不要害怕跌倒。我在1995年撰寫過一篇名為《你失敗了,那又怎樣!》的封面報道。走出失敗的經歷,現在已經成為老板在招聘員工時非??粗氐囊幻稑s譽徽章。

6.保持好奇心。你碰到的每一個人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一些研究表明,當人們停止學習時,他們的職業生涯就會脫軌。是的,不斷學習比你畢業于哪所大學,積攢了多少學位更重要。

7.善待每一個人。當你變老時,你就會跟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更少的分離度(degrees of

separation)。誰知道哪一位今天對你不重要的人明天可能會變得極其重要?不要過河拆橋?,F在就為你建造能夠永存下去的橋梁。

8.聆聽。多聽少說。我上高中時很害羞。直到現在,我的性格依然比較內向,但我是一位很好的交談者,因為我對人非常感興趣,喜歡詢問(有時提的問題太多),然后仔細聆聽。仔細聆聽其他人就是你能夠饋贈給他們的最好禮物。

9.為人表率,追隨者必多。如果追隨者無法變得跟你一樣強大,領導力就沒有長期的價值。用寬宏的胸懷吸引人們與你合作,因為他們知道你會讓他們變得更好。

10.永葆真誠之心。如果人們跟你掩藏在一個散兵坑里,他們是否相信你能夠保護并幫助他們?通過自始至終言行一致的表現,確保他們完全信任你。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沃倫•巴菲特的非凡智慧。去年接受我采訪時,巴菲特闡述了一番他自己的成功觀。這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The Berkshire Hathaway)的掌門人實際上下了兩個成功定義:1. 成功就是擁有你想要的東西,想要你擁有的東西。2. 成功就是讓你愛的人愛你。是的,全球數一數二的超級富豪并沒有把成功等同于金錢,這難道不足以打消你心中的疑慮嗎?

第二篇: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三件事

我問大家,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是什么事?

微信qq?韓劇港劇?斗地主lol?

不是,盡管它們排名也很靠前。

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是三個單詞:WORRY,BLAME,JUDGEMENT。

第一位:WORRY,擔憂

讓我們感覺到擔憂的事情很多,年紀越大,越是如此。然而,總體來說,讓我們擔憂的不過兩類事情:

1. 我們準備不足的事情,如考試,如工作機會……我們擔憂這些事情,因為我們害怕自己會搞砸。搞砸的原因很多,但歸根究底,最可能的,最直接的原因就 是準備不足。沒有努力復習,沒有努力準備,沒有資料,沒有經驗,沒有思想準備,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那么既然我們準備不足,該怎么做呢?坐在地上緊皺眉頭擔憂?

當然是趕快去做準備啦!

2. 我們改變不了的事情,如別人的看法,如自己天生的缺陷,如世界末日?

有的事情,不是你能夠改變的,我們總覺得自己多努力一點,就能夠獲得完滿,讓周圍的人都喜歡自己,讓世界充滿愛。

然而,這個世界很多事實是你無法改變的。就像有的人天生就喜歡你一樣,有的人天生就不喜歡你。不管你多么努力,多么投入地去討好,不喜歡你的人就是不喜歡你。有時候根本都不是你的問題,就是氣場不合。

既然改變不了,為什么要去擔心呢?擔心就能改變了嗎?

Let it go! 改變不了就放掉它!享受你的生活。

第二位,BLAME,怪責

怪責是很簡單的事,是人都會。

上不了大學我們怪父母教育不當;找不到工作,我們怪大學不夠務實;上班遲到了我們怪交通不好;談戀愛失敗了我們怪對方自私;考試掛科了我們怪老師教不好……

不錯,我們都有傷心往事,你哭說你爸媽從小打你,我哭說我朋友曾經當眾辱罵我,他哭說他女朋友曾經劈腿多次讓他傷到不敢再去愛……

我問你一句:So what?

從來沒有過傷心的經歷的舉個手來看看?

我們都可能會遇見對我們不好的人。

然而,選擇留在這種悲慘氛圍中的人,是誰?

選擇不去嘗試改變,不去尋求幫助的人,是誰?

不管生在何方,我們永遠有選擇,永遠都有,活在當下。

怪責別人,別人一點也不會受到傷害,大多時候他們根本都不會做出改變。

氣得一塌糊涂,覺得自己生活悲慘得稀里糊涂的人只是你,你這個Blamer而已。 別再怪責了,從今天開始,一切都當作自己的責任。

如果搞砸了,那么,從中學習經驗,下一次試著做更好。

實在沒什么好怪責的。

最后一位:Judgement 評判

注意,這里的Judgement不是說判斷力哈,判斷力還是要有的。

這里的Judgement,是說評判別人。

我們總喜歡看戲,看別人的生活,然后得出結論:張三是個傻B,李四非常軟弱,王五其實一文不值只是裝出有錢的樣子,趙錢孫是個野蠻不講道理的人……

是的,這些結論也許都是正確的。

So?

你看得好透徹,你說的好精彩,哈,哈,哈,然后呢?

張三是傻了點,可他特真誠大家都喜歡他,李四軟弱是真的,但是他對女朋友特別好他們這就要幸福地結婚了,王五愛裝逼,但是那是因為他小時候在被人瞧不起過,趙錢孫則是從小被一個喝酒的爸爸打罵長大的……

你看到背后這些故事了嗎?

對別人的生活做出判斷,首先,大多時候,你根本不了解這個人,你不明白你做出的這些判斷有多么膚淺。

其次,就算你判斷出來了,那又怎么樣,別人繼續走著他的路,即使那在你眼中是很愚蠢的路,他繼續享受著他的人生。

你得意地笑話著別人,卻沒有意識到,你也在畫面中。

經過的人們,也都在看你。

擔憂那些準備不足的事,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怪責生活中令自己傷心的人;評判他人的生活。 stop it!

準備不足就趕緊準備,改變不了就放掉它!怪責前嘗試改變,尋求幫助,為自己的人生和幸福負責!評判別人的生活不如經營自己的生活!

不過,想通這一點。

至少我,很快樂。

希望你快樂。

第三篇:風雨二十七載,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弟弟

風雨二十七載,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弟弟。當我敲下這句話的時候,我的眼眶濕潤了。因為這二十七載有一個人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

姐姐沒有讀過書。前些日子,買了一臺全自動洗衣機,打電話給我說:老弟,我買了洗衣機,不怎么會用,你教教我。

我在電話里教不識字的姐姐使用。生怕她不會,在網上找到了她說的那種機器的型號。一步一步的在電話里教她操作。我感覺到很幸福,能為自己的姐姐做些,真的很好。其實姐姐大可找她身邊的人。但她第一個想到的人是我。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她想我。

我的姐姐是這樣一個人。沒有私心的人,把愛全心奉獻給親人的人和身邊的人。一個偉大的女性,她的所做所為影響著我。教育我如何做人。

一九九零年,我的母親離開了我們。離開了六歲的姐姐和不到四歲的我。從那個時候起,姐姐的命運已經注定,那就是為了我的一切,她將失去很多。失去上學的機會,失去一個女孩該有的幸福。

母親過世后,我還是個頑皮的孩童。而姐姐擔負起了一個母親的責任。她的童年和青春將全部奉獻給我。

那年,就在那一年,母親過世沒有多久,姐姐就開始做飯。奶奶后來告訴我,姐姐那時候還夠不著斡面的案板,她站在一個小小的木凳上開始學著和面。而我還把凳子弄翻了幾次,姐姐也被摔過好幾次。但她沒有罵我,也沒有打我,站起來洗一下手,接著和面。我常常想,一個女孩六歲給自己調皮的弟弟做飯是怎么的一種情形。很多年來,我的夢里出現這樣的一個景像。在一個高大的案板前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兩手都是面,回頭微笑著看著我。每當那個夢出現的時候,清晨我的臉上一定有淚痕。因為那個女孩的笑是世上最美的,因為那個女孩是最愛我的。

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就上學了。那時候我記事了。姐姐每次站在村口等我回家,看著我一生灰塵的出現在村口的小路,她就會跑到我的跟前,罵罵咧咧的笑著拍掉上身上的灰塵。拿掉我的書包,翻開我的書看里邊的小人圖,問我一些東西。當時我太不懂事了,懶的回答她,跑去跟別人玩了。我知道姐姐有多想上學。我父親當時還年輕,是一個不懂事的人。

每到冬日的清晨,外邊大雪覆蓋了院子。我會坐在窗前畫馬或小樹。有時候還會畫在院子里掃雪的姐姐。

姐姐看完畫總是說:不像。

我說:下次我再也不畫了。姐姐總是拿出些自己舍不得的別人給的小東西給我。讓我不要生氣,然后想辦法逗我笑。

姐姐不到九歲就下地了,鋤草,跟在父親后面播種。家務活自然全是她做了。當別的女孩子學著打扮上集市趕集的時候,姐姐在山上刮草喂馬。

每一次快到吃飯的時候,我會在村口看到一個剪著男孩頭的小女孩背著一捆比自己還要大的野草從遠處走來,她滿面汗水的笑著喊我,叫我幫忙。我在姐姐后面用雙手托著草問:姐姐,今天中午吃什么飯啊。

你想吃什么,我給你做。

回去家里,我燒火,她做飯,她總是問我一些學校的事。那些溫暖的日子,是多么美好的回憶。

我記憶中有太多關于姐姐。但我寫不出來,如果我寫出來的話,我估計最少也得好幾十萬字。胳膊上被樹枝劃破的傷痕,看著別人穿著漂亮的衣服背著書包在母親身邊走著的身影,我被人欺負了,她去和那些男孩打架的情形。我記得有一次我在村口被一個比我打的小孩打了,姐姐跑過去,一句話也沒有說,拿起一個向日葵桿子,朝那個孩子的身上打,直到向日葵桿打成了好幾截,打到那幾小孩求饒。而那也是姐姐在我面前唯一一次和人打架。為了我和人打架。

她和大人一樣走在那些成年婦女旁邊帶著我。下雨了為了送傘,大清早為要去參加考試的我做飯。

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我當時是表演的指揮,要去大隊里每一個村表演。她一直跟著我。她會對別人說:看,那個吹哨的是我的弟弟。我在操場的中央,看到姐姐甜甜的笑臉。當表演完的時候,姐姐會跑到我面前遞給我水。和別的孩子的母親一樣擦掉我臉上的淚。

有一次我和寫的作文得了滿分,村里的同學告訴了姐姐。姐姐非讓我讀,我讀著讀著姐姐就哭了。那里寫我想有個母親的作文。姐姐摸著我的頭一句話也沒說,那天我也哭了。

姐姐常常和我挨揍,因為有些事情做不好。父親會打我們,但每次總是姐姐護著我。為了我的錯誤,姐姐被父親的馬鞭抽過很多次,我看到過一條條紫色的傷痕在姐姐的背上。

就這樣我們一直成長著,我知道姐姐有一天會和我分開。她會嫁人。但我沒有想到會是那么快。那年我去外地上學,家里沒啥錢,她被許配給了我姐夫,我上學的錢也就是姐姐的婚嫁得來的。那年寒假我回家有些晚,大年二十八回家。二十九的早上我還在睡覺。姐姐跑進來叫醒了我。那天她是世上最美的,穿著漂亮的衣服,那我唯一一次見過她穿著新衣服,那天她的美讓我心碎。她一句話也沒有說,一句話也沒有說。

我感覺到有什么不對,我感覺到姐姐臉上的不舍和傷心。如果她再晚走兩步,我一定會聽看聽到她的哭泣,看到她的淚光。我追了出去,很多人,家門口好多人。村里的人,親戚。我沖開了他們,我走在姐姐的身邊,我看到了車和姐夫。穿著西服的男人。我拉著姐姐的手,那一天,我哭了。我拉著姐姐的手不愿意放,姐姐也哭了。我們都是無聲的,有誰能體會這種感覺。有誰能感覺到相依為命的姐弟分離時的感覺。我對那個男人說:對我姐好點。她太苦了。

我回著看著父親,我瞪著他,那時候我開始恨起了父親。這種恨一直持續到去年父親重病住院,我看到病床前的姐姐。

那一個,大年三十一直到初六,我沒有見過任何人。我走了,之后三年我沒和家里人聯系過。我活在混亂中。我也沒有再上學了。

三年后春節回了家,姐姐也回了家。那時候她已經有小孩了。我們家來了很多親人,因為大家知道我還活著,來看看。姐姐的瘦手拉著我,淚流滿面。

我知道那三年,姐姐替我孝順著父親。照顧著我的家。后來姐姐接著替我做這些事,而且姐姐會一直做下去。

我現在每一天都給姐姐和外甥和姐姐打電話。我想她,我欠她的太多。多到我拿生命也還不清的情。

我希望姐姐能夠好好的,能夠好好的。

我想告訴她:

姐姐,這一輩子,我要像你一樣做一個有責任的人,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僅有的力,去照顧那些我身邊的人,照顧那些需要我照顧和需要我溫暖的人。風雨二十七載,我是最幸福的弟弟。不管我的生命還有多少載我都是世上最幸福的弟弟。因為我有一個好姐姐。

第四篇:世界上最偉大的影評人給這10部片打了0分......

譯者說:4年前的4月4日,普利策獎得主、美國偉大的影評人羅杰·埃伯特離開了人世,但仍有一批影評人在持續耕耘著他的網站。相信現在的影迷朋友有不少都是看著他的評論成長的,他也確實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入木三分的觀察。

在我的閱讀里,印象最深的是他發現了哈內克《隱藏攝像機》中20分39秒處一個詭異的鏡頭運動,似是整部影片解謎的關鍵,引發了極多的討論。

可以說,他是全世界最敬業、也最值得大家尊敬的影評人之一。但在他的視角之下,也不乏對某種面向的影片產生“自然”的反感。

4月10日,Taste of Cinema網站的作者James Swift撰寫了此文。這篇文章即從他為數不多的0分影片里,挑選了最具代表性的10部。讀者可從埃伯特與斯威夫特的言語中,感知各自的著重點,體會電影給予我們的不同魅力。——Yuruky 年輕時的羅杰·埃伯特

說起電影評論,我們所有人都從羅杰·埃伯特(Roger Ebert)那里學到不少。這位《芝加哥太陽報》的專欄作家,形成的影響比任何一位影評人都要大,可以肯定地說,那感覺就像得了普利策獎一樣被大家所喜愛。 埃伯特在長達45年的職業生涯里,評論了成千上萬部影片。這超過四十載的影評中,他打出的0分影片意外地罕見,基本等于學校里的F。 拋開他覺得沒法評分的電影,像《盧丹的惡魔》(The Devils,1971)和《粉紅色的火烈鳥》(Pink Flamingos,1972)以及第一部《人體蜈蚣》(Human Centipede,2009)這類的,差不多埃伯特只給了60分,也是他一般能打出的最低分了。 他給的0分里,有些是無人反駁的(比如《電影43》(Movie 43,2013)和《浪子保鏢》(North,1994)),有些又是爭議很大的(比如他對《搭車人》(The Hitcher,1986)和《狼溪》(Wolf Creek,2005)的譴責)。

下面這十部片,埃伯特大概是極度鄙視,但不乏有人覺得這一批0分電影,實際比那些戴有色眼鏡的影評人所說的要好太多太多。其實,它們中的一部分的確是走在前沿的經典Cult片,被奉為領先于時代的迷你神作(或者最起碼,它呈現出了遠超人們期待的內容,堪稱絕佳的B級娛樂片)。 你知道有種感覺類似于敝帚自珍嘛?嗯,有一堆電影,埃伯特會覺得純粹是狗屎,可能你反倒把它當做24k純金…… 1. 《再見,湯姆叔叔》(Goodbye Uncle Tom,1971)一句話劇情:設定在戰后人權時代,完全真誠地沒有去剝削奴隸制度和種族主義(眨眨眼),原班人馬還制作過令人震撼的影院經典《世界殘酷奇譚》(Mondo Cane,1962,開創了殘酷紀錄片(Mondo Film)的先河)。 埃伯特咋說:“他們終于搞出來了:偽裝成紀錄片的樣子,搞出有史以來最令人惡心、最瞧不起人的對正派作風的侮辱……這樣的片子竟然能在合法的影院里放映,真是失望。” 憑啥非得看:呃……首先來講,它可不是紀錄片,也沒企圖借此蒙混過關。但超級諷刺的是,本片會被制作出來,都是因為導演瓜蒂埃羅·亞科佩蒂(Gualtiero Jacopetti)非常煩惱:有影評人認為他上一部作品《非洲部落》(Africa Addio,1966)帶有種族主義,從而說他想把美國奴隸制度的可怕之處揭露開來。 在講述美國種族關系的影片里,它可能不是最引人同情的,但它達到的效果卻是毋庸置疑——精準如實地呈現了人類奴役身份的慘狀。搞不懂埃伯特為什么對它恨之入骨。此外,它那極為離經叛道的節奏及結構,都值得你支持一看。 間或有著非常超現實的氛圍,此片近似磕了藥一般;伴隨著時髦迷眩的迪斯科節奏,影像再現了納特·特納(Nat Turner,浸信會傳教士,1831年8月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領導了反奴隸制起義)手刃他的奴隸主,這場戲必須納入史上最棒的B級片橋段啊。

2. 《尋春笑史》(The Statue,1971)一句話劇情:一個英國人發明了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拯救了世界,卻惱怒于妻子用了別人小雞雞的模型來做他的雕塑,結果他就踏遍全世界尋仇去了。 埃伯特咋說:“《尋春笑史》是在犯罪,不僅躋身影史最爛,而且居然還在世上最扯淡的兩三個想法里選了一個出來拍成這種翔。這項目到底是怎么通過的,劇本都沒人讀過嗎,資金缺到不行嗎,制作走點心好嗎,演員完全不在線也沒問題嗎,就這樣還能發行,真的是個謎啊!大概只有那種對狗血劇情有著無限樂觀的人,才能解釋這個問題了。” 憑啥非得看:它其實挺好的、還有所顛覆,是部關于婚姻偏執的喜劇,也是一出被低估的關于七十年代初國際政治的極佳諷刺劇。真的沒有再見到這樣一部精致庸俗的喜劇了;伍迪·艾倫早期的性鬧劇+杰瑞·劉易斯(Jerry Lewis)的傻歡樂,它有點像這兩者的混搭。 此外,大衛·尼文(David Niven)和羅伯特·沃恩(Robert Vaughn)貢獻了絕妙的演出——對不起,羅杰——劇本更是寫得機智棒cry。也許我們應該把埃伯特對本片的鄙棄僅僅看作是陽具崇拜的一個案例吧? 3. 《死亡車神》(Death Race 2000,1975)一句話劇情:到了2000年,美國最火的電視節目是一款橫貫大陸的公路死亡大賽,像弗蘭肯斯坦和希特勒那樣無情碾壓路人的選手才會獲到比分。 埃伯特咋說:“這是一部穿越未來的電影,全國大賽的勝者早已揭曉,不單是因為他的速度,更因為他屠殺路人的數量……在場的觀眾里面至少有一半是小孩子,他們都看得津津有味。我猜他們從沒見過這么有趣的事。我好煎熬,是要立刻起身離開,還是留下來看著比銀幕上的東西還要令人沮喪的一幕:小孩子們在接收著這種毫無道理的流血事件。” 憑啥非得看:人們最抱怨埃伯特的其中一點,是他常常檢視影片的道德面,卻沒在意片中的具體內容。他對本片的看法就是一個完美的證明,除了提到他不想讓孩子們看這片,實際上他一點也沒有說該片到底是那里“難看”。 顯然這部電影現在已被封為Cult神作,更別提它直接影響了100多個不同的電子游戲,外加100多部反烏托邦的科幻電影。它在時間上留下了烙印,對這個絕妙的、低成本的社會諷刺,回報以比埃伯特最初(莫名地自以為是)的非難有多得多的敬意。 埃伯特在影院不看銀幕,倒是全程都在盯著觀眾看,這實在是太糟糕了;他要是能好好看看電影,興許還能意識到自己正在觀賞那個年代最棒的黑色喜劇之一。 4. 《曼丁哥》(Mandingo,1975)一句話劇情:故事比較老套,講的是內戰前南方的一種四角關系——頭發斑白的奴隸(摔跤冠軍)跟他主人的老婆搞上了,而主人反過來又和他的老婆搞上了。 埃伯特咋說:“這片兒就是個種族主義垃圾,它對人性和人情的玩弄太下流了,看得人如坐針氈……這種電影簡直是在污染人,我如果是在座的小孩之一,肯定會被嚇壞到悲痛欲絕的。” 憑啥非得看:它是垃圾電影沒得說,這取決于觀看的視角,你可以忽略、也可以看重種族的一面。但這兩者不論哪一個,都很難去拒絕影片的攝影之美,它的主題雖然也是值得質疑的,但影片如此的卡司組合又蓋過了這樣的疑慮。 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布蘭達·塞克斯(Brenda Sykes)和蘇珊·喬治(Susan George)都是超水準發揮,拳擊手出身的演員肯·諾頓(Ken Norton)在電影中飾演同職業的黑奴拳擊冠軍,表現驚艷。

有些電影理論上很棒,制作出來卻很慘,知道是怎么回事嗎?《曼丁哥》或許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故事預設土得難以想象,但最終成片卻是效果驚人。

5. 《神槍大師》(The Master Gunfighter,1975)

一句話劇情:一部121分鐘長的西部武士片,《比利·杰克》(Billy Jack,1971)的男主在片中扮演一位劍士,保護著一群加州印第安人,以防墨西哥牛仔即將到來的屠殺。 埃伯特咋說:“一位電影考古學家估計會對《神槍大師》有點興趣,在它的劇情片段中篩選著,去影院的路上琢磨著這電影講的是什么鬼……一個智商在線的影迷能坐得住、看完全片,之后還可以一字不差地把劇情復述出來,我覺得完全不可能。” 憑啥非得看:簡單說,《神槍大師》感覺就跟薩姆·佩金柏(Sam Peckinpah)的黑人剝削電影一樣。對,這片子就是吃著奶酪秀陰陽,但同時不可否認它的有趣,將四五種不同的電影類型奇妙地糅合成了一道影像大雜燴。 片中的演技是比博洛尼亞三明治還要過火,但這也算它的魅力之一;加一點驚喜的攝影,來一些出彩的打戲,外搭影史上最奇葩的搭配之一(基本上是《比利·杰克》搭《超飛》(Superfly,1972),背景設置于《日落黃沙》(The Wild Bunch,1969)),你能從中發現一種格外有趣的罪惡快感。 6. 《我唾棄你的墳墓》(I Spit On Your Grave,1978)一句話劇情:屢遭強奸、棄之等死,這位年輕女人盤算著要向四個性罪犯報復回來——刺邢、絞刑、閹刑,接著還剩一位哥們被摩托艇斬了臉。 埃伯特咋說:“一袋骯臟的垃圾取了個名字叫《我唾棄你的墳墓》,這周還弄到芝加哥的影院里來放。這電影真是有病吧,這么可鄙、來找罵的嗎,完全不敢相信它能在普利特的聯藝影院(Plitt’s United Artists)這樣體面的地方上映。但它就是上了??催@片,讓我一生最喪的時刻又多了一個。” 憑啥非得看:不妨再提一此,埃伯特的許多咒罵并沒有聚焦于電影本身的內容,而是設想觀眾看完影片反應而產生某種厭惡感。不明白為什么埃伯特會把這部電影看成是有女性歧視的作品,而其他人卻擁護它是女性主義的恐怖片,作為最早的一部如實直指“強奸文化”之恐怖惡心的重要影片。 該片既形象又叛逆,讓人感覺悲傷之中夾雜著墮落,這是個要點;你要是去指責一部恐怖片,說它喚起了人們的驚悚、懼怕和不適之感,那干嘛不說喜劇片太搞笑了,或者說《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太傷感了?我們是尊敬你的,羅杰,可你這一點理由實在是講不通啊。

7. 《羅馬帝國艷情史》(Caligula,1979)一句話劇情:《閣樓》雜志(Penthouse Magazine)很自豪地推出了世界第一部歷史劇/剝削恐怖片/硬色情史詩巨片(耗資1700萬,由《閣樓》雜志老板投資拍攝),演員都是專業出身的,比如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Malcolm McDowell)、彼得·奧圖爾(Peter O’Toole)和海倫·米倫(Helen Mirren)。 埃伯特咋說:“《羅馬帝國艷情史》叫人難以忍受,一毛錢都不值,就是個丟臉的癟三。這要不算我看過的最差的電影,那我覺得它簡直更丟臉:有腦子的人居然還允許自己攪進這種渾水里。太惡心了,說不出的喪;全片170分鐘,我撐到倆小時實在撐不下去了。” 憑啥非得看:盡管埃伯特把這個電影當垃圾扔,四十年后的今天它Cult經典的地位還是雷打不動,人們仍然感覺它是超越了當時的時代?!读_馬帝國艷情史》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成人情感片,尤其迎合成年人的口味——如能獲得票房成功的話,估計它已經對電影產業造成了永遠的沖擊,可能會讓大膽的NC-17分級電影不只在經濟上負擔得起,甚至能夠成為人們觀看的主流。

可嘆,本片將露骨的幻想與現實做了開創性的融合,還是對影視媒介造成了明顯影響的,從加斯帕·諾(Gaspar Noe)和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的攝影中就可見一斑??纯雌械臉O端暴力、形象的性愛內容、荒誕幻想的場景以及過于夸張的演技,不禁可以發現,比如《權力的游戲》(Game of Thrones)和《古戰場傳奇》(Outlander)這樣的劇集都從中獲取了一些靈感。

8. 《母親節》(Mother’s Day,1980)一句話劇情:在新澤西的樹林里,三個女人被兩個鄉巴佬劫持了,后者精神失常的媽媽為了消遣,命令他們去殘損、殺害前者。 埃伯特咋說:“過了前五分鐘的‘母親節’,看到片中第一個受害者切斷的頸子里噴出了血,我就準備撤了……問題很明顯,隨便哪個年紀的人都不會想要看這種片兒的吧,這還用問嗎。” 憑啥非得看:除了是特羅馬公司出品過的最好的影片之外,它就是個該死變態的強奸復仇與血腥電影的合體。 特別是最后的20分鐘,算八十年代早期恐怖片里血漿撒得最勤快的了:把繩子撅進女人滿是血的手里,男人們把Drano牌堵塞劑倒進她們喉嚨里,片尾意外的襲擊像是五月十三日終結的可怖預兆。 還有,自從畫面與聲軌能夠完美結合至今,這部片中的表演比你在90%的類型片里看到的要棒得多?!犊ㄋ_布蘭卡》(Casablanca,1942)當然是比不上,但相較于同類影片,《母親節》肯定還是出挑的,它更獨特,也無疑是那時以來這一類型中給人留印象深刻的。

9. 《猛龍怪客續集》(Death Wish II,1982)一句話劇情:民間護法英雄查克·布朗森(Chuck Bronson)搬到了加州,開始新生活——隨后,一群惡徒殺掉了他女兒,他只得血洗洛杉磯的墨西哥人貧民區。 埃伯特咋說:“最讓我驚訝的是,《猛龍怪客續集》在電影制作上,沒有藝術和技巧可言。整部片被有劇本沒啊,劇情弱到爆了,搞得只剩那些愚蠢的動作場景跟智障的對話段落來交相輝映。這電影要說還有啥活物的話,那總共也不到一盎司(28克)。就像早早地射到了銀幕上,再蠕動幾下,就歇菜了。” 憑啥非得看:那好吧,它倒是不如第一部好,但又有多少續集是能勝過前作的呢?《猛龍怪客續集》也就稍稍差些,還沒到埃伯特說的那樣一落千丈吧。說實話,在腦殘的民間護法動作片那名副其實的黃金時代里,作為其中一部腦殘的民間護法動作片,它的表演、節奏和氛圍營造好歹在同類中還算是較好的。 沒有誰會指望在塔可鐘(Taco Bell,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提供墨西哥式食品的連鎖餐飲品牌)吃到美味,也沒有誰會想在八十年代初香港佳能影業(Cannon Film)出品的動作片里得到視野開闊的啟迪——所以說,這種廉價蹩腳的產品既然能夠充分達到它粗俗的效果、立馬帶來愉悅之感,那干嘛有人還要抱怨呢?

就算它確實差勁,相比同類中的《殲滅者》(The Exterminator 2,1984)、《執行者2》(The Executioner, Part II,1984)、《追風游戲》(The Eliminator,2004)和《變態殺人魔》(Intruder,1989)來說,它真的得 算這一行里的《七武士》(Seven Samurai,1954)了。

10.《漫畫家之路》(Freddy Got Fingered,2001)一句話劇情:MTV明星湯姆·格林(Tom Green)帶來的異超人(bizarro)喜劇,講述一位想要成功的漫畫家的故事,他最喜歡的消遣是折磨他那專橫霸道的父親、用血淋淋的鹿尸體來打扮自己、以及拿鐵撬猛擊患有截癱的女友的腿來獲得性快感。 埃伯特咋說:“這個電影還沒有把底線摳穿。這個電影還沒踩線。這個電影還在底線以上。這個電影并不值得跟‘底線’放在同一個句子里……它被視為新超現實主義的里程碑的那一天,是有可能會到來的。但就作個喜劇片來看的話,一輩子都別想有啥名聲了。” 憑啥非得看:《漫畫家之路》幾乎可以說是路易斯·布努埃爾(Luis Bu?uel)沒能執導成的最后一部大作。甚至在埃伯特自己的評論里,他也把該片與《一條安達魯狗》(Un Chien Andalou,1929)以及安迪·考夫曼(Andy Kaufman)的作品相提并論,差不多道出了湯姆·格林票房災難下內在的天賦。 某種意義上講,這部飽受詬病的電影是對令人作嘔的青少年喜劇的絕妙解構,由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扮演的角色描繪出處于邊緣的反社會行為。它是一部讓人膽怯的恐怖片,而不是在最低級的層次上去尋找共鳴的喜劇片。 該片施展在廣大影迷身上的巧妙伎倆,連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都會為之驕傲;即使向市場打出的是幽默牌,但它一開始就設定好了要全力勾起觀眾的強烈反感。埃伯特尖刻的言論,有趣地揭露了它是未被承認的杰作——當一部喜劇看,它是很浮夸的;可作為一個后后后現代藝術的大膽之作,它當之無愧地可以稱為“新超現實主義的里程碑”。

本文由迷影翻譯團隊原創出品作者:James Swift / Roger Ebert

第五篇:全世界小學生最喜歡媽媽做的10件事

作為一個母親,最幸福的事,就是能給孩子愛與快樂。有的媽媽給孩子買各種好吃的,有的媽媽讓孩子從頭到腳都是名牌„„可是,這些是孩子想要的嗎?近日,美國“生活黑客”網站列出全世界小學生最喜歡媽媽做的10件事,讓你知道怎樣讓孩子感到最幸福。

1.你晚上會來我的房間,給我蓋好被子,為我唱歌,給我講我小時候的事情。

2.你會擁抱我,親吻我,會和我坐下來聊只有我們兩個人知道的故事。

3.你會花時間和我單獨在一起,兄弟姐妹們也不在旁邊。

4.你給我健康美味的食物,讓我長得壯壯的。

5.吃晚飯的時候,你會跟我們討論,這個周末我們應該怎么度過,去哪兒玩,做什么。這讓我一周都充滿期待。

6.你愿意和我討論各種話題,比如學校、家庭、愛情等。

7.你不會總擔心我會出意外,放心地讓我在外面盡情玩耍。

8.你會和我一起蜷縮在毯子下面,看我們最愛的電視節目。

9.你不會讓我為所欲為。你給我立規矩,讓我感到我是被你關注、在意、關心的孩子。

10.你會在我的文具盒或者午餐袋里留下小紙條。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生產車間的5s管理改善下一篇:瑞銀面試題hr面試問題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