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民幣國際化范文

2024-04-19

人民幣國際化范文第1篇

導語:我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痹谌嗣駧艊H化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海外業務面臨區域發展集中度較高、與人民幣國際化布局契合度不高、人民幣金融業務服務廣度與深度有待提升等挑戰。面對挑戰,筆者結合人民幣國際化為商業銀行帶來的發展機遇,在區域發展策略、金融產品創新及風險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議。

人民幣國際化與商業銀行“走出去”形成良性互動

從政策層面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是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以2009年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及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簽訂我國首個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為標志,人民幣開啟了國際化進程。然而,由于存在資本流動適度控制、匯率變化無常及人民幣國際化的三難選擇,2015年,我國提出“穩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這一政策目標,并于同年實施“8·11”匯改后,外匯儲備大幅下降,人民幣國際化政策因之亦做出了相應調整。此后,盡管在2016年四季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但人民幣國際化仍更加強調堅持市場的自由選擇,這一政策主旨也被正式寫入了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與此同時,盡管人民幣國際化涉及各行各業,但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主體,仍是我國踐行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途徑與重要力量。通過商業銀行的海外布局與發展,隨人民幣“走出去”產生的國際貿易金融、投融資及清算等金融服務需求才能得到高效滿足。

從數據層面看,商業銀行在服務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其自身也借助母行本幣優勢獲得了獨特的發展空間。截至2019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共與39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超3.7萬億元;境外清算機制安排已覆蓋25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實現清算量合計348.17萬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我國于2012年啟動建設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接入直接參與者42家、間接參與者1103家,覆蓋全球99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0年末,我國貨物項目下人民幣跨境支付金額約為4.79萬億元,占全部貨物貿易金額的15%,較2017年增加46%,占比上升3個百分點。同期,境外非居民持有境內人民幣資產合計達9萬億元,較2017年增加109%。無論是貨幣互換、清算安排,還是跨境貿易支付,均離不開商業銀行的落地執行(見圖1、圖2)。

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我國商業銀行通過承擔落實雙邊本幣互換、執行人民幣清算、發展當地人民幣清算參加行、提供人民幣國際貿易等金融服務,“走出去”顯現出一定的發展成效。據《2020年中資銀行國際化報告》數據顯示,已有超過40家中資銀行布局海外,涉及國家及地區超過60個,海外資產規模超過2.3萬億美元,營業收入規模超過540億美元。以我國五大國有銀行為例,截至2019年末,境外營業收入約合3404億元人民幣,占全部營業收入的11%,較2013年增長2.55倍,占比增加5個百分比;但受2020年境外疫情發展影響,收入及占比均出現下降,分別約合3387億元與10.9%。值得注意的是,據不完全統計,在上述中資銀行的海外收入中,中國港澳地區貢獻最高,與人民幣跨境收付國別比例較為一致(見圖3)。

得益于我國市場廣闊,經濟金融環境穩定,同時,亦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在海外發展過程中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推動,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效率顯著提高,人民幣海外接受程度與日俱增,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穩步提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的2020年三季度數據,人民幣外匯儲備額約為2445.2億美元,約合2.13萬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四季度增長2.69倍,占比由1.08%提升至2.13%??傮w上,人民幣的國際化與商業銀行的海外發展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補的良性發展循環態勢(見圖4)。

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商業銀行海外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及新機遇

商業銀行面臨的新挑戰

中美貿易摩擦及疫情等推動逆全球化趨勢,或將提增美元的國際地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承壓。疫情暴發初期,全球多個國家以綠色和技術壁壘等非關稅措施新增投資政策,主要發達經濟體持續收緊外商投資安全審查政策。而抗疫實踐及中美貿易摩擦等說明,以自主性為主的產業鏈布局的重要性突顯,逆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受到挑戰。由于長期保持世界第一經濟體地位,美元在國際支付結算及全球外匯儲備貨幣中的份額占比分別接近40%與60%,排名第一。未來,在危機下,美元或由于高流動性及安全性進一步提升其國際地位。此外,中美之間的摩擦或有可能導致中資銀行海外機構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清算渠道、美元資產的流動性及相關匯率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面臨一定的挑戰。

人民幣國際化推進區域與商業銀行海外重點區域之間的差距。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人民幣跨境收付地區的去港澳集中化趨勢較為顯著,其他地區占比顯著上升(見圖5)。其中,與周邊國家跨境結算同比增長18.5%,“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比增長32%。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商業銀行海外重點區域仍以中國港澳、歐美及亞洲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為主,在東盟等周邊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布局尚有欠缺。其中,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末共有11家中資銀行在2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79家一級分支機構(包括19家子行、47家分行和13家代表處),該區域的覆蓋率達50%,仍有近一半尚未覆蓋。

境外機構人民幣金融產品服務普及度有待提升。根據中國銀行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調查結果顯示,從結算、融資、存款、資金、投資及現鈔等六大種類金融產品和服務來看,僅約有26%的受訪境外金融機構可以提供5種及以上的產品服務。此外,在受訪境外企業未能接受人民幣結算的原因中,資金來源不足占26%,清算結算渠道不暢占10%。人民幣的使用、持有和投資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人民幣跨境清算與結算在獨立性、安全性、效率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需求和要求。

境外機構資產業務增速顯著回落,幣種結構上人民幣占比較低。以上述五大中資銀行為例,2013~2019年境外機構資產業務環比增速呈現波動下行,2020年疫情導致境外貸款規模下降4.2%。同時,據不完全統計,境外貸款幣種結構仍以美元為主,人民幣占比估算在一成左右。形成上述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海外機構在美元及本地貨幣的負債與資產獲得途徑有限,而客戶結構中參與我國外循環的企業與“走出去”企業占比不高是導致2020年資產規模負增長的可能因素之一(見圖6)。

商業銀行面臨的新機遇

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前五大貿易伙伴依次為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對上述貿易伙伴的進出口額分別為4.74萬億元、4.5萬億元、4.06萬億元、2.2萬億元和1.97萬億元,分別增長7%、5.3%、8.8%、1.2%和0.7%。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達9.3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在我國貿易中的重要性日趨突顯。我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睒酥局嗣駧艊H化發展步入新階段,商業銀行海外發展迎來新機遇。

我國與東盟等周邊國家、“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的雙邊合作持續開展,人民幣跨境支付量快速上升。王芳等人曾在《人民幣區域化能促進貿易一體化嗎?》一文中指出,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完全有條件成為主要貨幣。跟隨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可為商業銀行海外發展提供新的藍海。

中美兩國均為全球貿易的最大參與者,但與美元高達40%的全球支付結算占比相比,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領域大有可為。其中,我國作為能源、鐵礦石等初級原材料凈進口國,已在原油大宗商品領域積極推行人民幣結算,為人民幣貿易融資及跨境支付結算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與離岸人民幣市場相比,境內人民幣保持相對強勢,有利于發揮中資銀行母行優勢,形成海外機構的差異化競爭地位。通過比較美元兌離岸、在岸人民幣隔夜遠期匯率報價可以發現,離岸報價保持在相對略低的0.5%的水平,兩者走勢相關性超過0.9。資金價格方面,相同期限的CNY SHIBOR與CNH HIBOR的報價分別為3.1%與3.33%。從國內1年期LPR報價水平3.85%和美元跨境融資隱含的鎖匯成本看,離岸人民幣跨境內向融資具有相對成本優勢。因此,按照日趨完善的全口徑跨境融資等資本項下人民幣跨境流動政策,商業銀行可以將海外機構作為橋梁,一方面可以較高投資收益發展海外資金及資產業務,另一方面可以低成本境外資金支持境內優質實體經濟發展。

疫情后或進一步推升人民幣資產持有意愿,為商業銀行海外機構帶來新業務增長點。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均出現動蕩,包括美國在內的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運行出現收縮。與此同時,得益于我國疫情控制到位與及時復工復產,我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境外持有人民幣資產意愿高漲。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貨幣,總額在2020年前三個季度累計增加14%,顯著高于上年同期0.7%的增幅。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2020年非居民持有境內人民幣資產同比增加40.1%,高出2013年至今的復合增長率約23個百分點。

商業銀行借力人民幣國際化優化海外發展的建議

人民幣國際化的本質是我國經濟不斷走強,國際上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商業銀行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市場主體,以服務實體經濟、尊重市場為原則,跟隨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有利于在踐行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同時,豐富海外發展戰略內涵,克服掣肘,實現自身發展質的轉變,進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跟隨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優化全球布局及發展戰略重點。商業銀行可以雙邊本幣互換、“一帶一路”倡議、東盟自由貿易區等人民幣國際化主要實踐及熱點區域形成海外布局戰略。在發展重點上,商業銀行則可以根據所在國與我國經貿往來地位側重不同的業務優先級。如:處于凈出口地位的,即屬于人民幣凈流入國,商業銀行可將機構特色定位為以提供人民幣資產保值增值業務為主;而處于凈進口地位的,即屬于人民幣凈流出國,則可定位為以提供清算服務及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支持為主。在開辦資金支持上,母行應根據經貿往來體量、人民幣跨境支付現狀及預期發展目標,為海外機構提供充足的人民幣營運資金支持,解決業務開辦初期的流動性瓶頸。此外,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借鑒發達國家銀行經驗,即屬地“瘦機構”,以區域中心進行業務支撐輻射,提供包括后臺集中處理、貸款發放代理、資產業務轉讓及購買的集中詢價等的業務支撐,有助于降低成本投入,形成集約化經營能力,快速提升屬地金融服務能力。

著力推動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為當地同業提供人民幣流動性托底,夯實人民幣跨境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參與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網絡建設力度,降低對SWIFT清算網絡的依賴,暢通離/在岸間的人民幣自建清算結算渠道。根據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有限責任公司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12月末,僅有分屬工行、中行、建行及交行的五家境外中資機構(工行有兩家)成為直接參與者,分布于中國港澳地區、新加坡、英國及韓國。從分布區域看,僅實現了約1/10的中資機構網點地區覆蓋。各家中資銀行應積極申請成為駐在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網絡直接參與者,拓展營銷當地同業以間接參與者身份加入清算網絡,提供高效清算服務,提升人民幣便利度。二是通過為當地同業開展人民幣跨境業務提供包括流動性、資金運用渠道、具體業務指導及現金服務等在內的便利及業務支撐,培育所在國人民幣兌換交易市場,豐富當地同業人民幣資金來源,減少美元中間環節,降低雙邊本幣兌換成本,最終實現對本地客戶人民幣業務的滲透形成推廣合力。

健全人民幣貿易結算及跨境投資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形成新增長點。一是跟隨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及貿易往來,推廣本地人民幣項下貿易金融結算產品。此外,海外機構在拓展本地業務時應注重打破路徑依賴,可對參與我國外循環的屬地企業先行突破,重點加大人民幣貿易金融結算便利宣導,以優質的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與結算服務吸引客戶。二是提供離/在岸一體化金融投資理財等中間業務服務,滿足理性人民幣持有者的投資及避險管理需求。海外機構可面向本地企業提供“熊貓債”“點心債”等人民幣債券發行服務,拓展人民幣項下遠期、掉期、跨境資金池等市場風險及資金管理產品,甚至是大宗期貨商品人民幣結算交收工具等衍生金融服務。同時,海外機構可依托母行綜合化經營優勢,利用CIBM、RQFII、QFII、債券通等通道對接境內市場,提供進階的代客或受托投資渠道及服務。三是面向個人開展人民幣匯劃、現金、投資等個人金融服務,提升個人持有意愿。四是加大金融科技建設應用。受疫情影響,最小社交距離及無接觸辦理業務被廣為接受,在海外發展中可以借此機遇加大科技投入,提供線上人民幣金融產品服務,彌補物理網點不足的缺陷。

牢固樹立風險合規意識,強化底線思維。一是注重把握當地監管外匯及外債管理政策及目標,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穩妥開展人民幣跨境業務。二是跨境人民幣業務應注重服務我國總體金融政策目標。目前,我國跨境人民幣收付呈現經常項目小于資本項目,經常項目處于凈流出狀態,資本項目處于凈流入狀態。為此,曾有學者提出應在國際收支可持續背景下穩步推進國際化。此外,有研究結果顯示,交叉效應決定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漸進性和長期性,應通過廣泛的貿易金融合作提高人民幣的使用范圍,形成資本項目輸出經常項目回流的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模式。同時,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應穩慎推進。因此,中資商業銀行應將國家人民幣國際化政策方向與自身海外發展戰略尤其是人民幣國際化業務進行適配。三是注重加強海外機構的市場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管理,逐步降低美元資產集中度,適度提升人民幣資產配比。四是加大后疫情期間各國經濟走勢跟蹤研判。疫情管控由于疫苗的研發成功而迎來勝利的曙光,但我們仍應看到因疫苗接種速度、病毒變異等或有可能增加產生的不確定性。同時,由于疫情期間各國采取的金融紓困政策大多將在疫情后期逐步出清,風險底數有可能出現起伏。

總體來看,人民幣國際化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我國銀行業走出去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但是,人民幣的國際化仍與美元、歐元、英鎊等存在較大差距,尤其在貿易金融結算等領域仍有較大發展潛力。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積極推動國家政策導向落地,借力人民幣國際化優勢,在主動承擔人民幣國際化推動職責的同時,實現海外業務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交通銀行總行授信管理部、規劃管理部,交通銀行首爾分行授信管理部)

人民幣國際化范文第2篇

【摘要】從2009年開始,我國先后開展了跨境貿易、投融資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六年多來,跨境人民幣業務范圍不斷擴展,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顯著擴大,人民幣在國際交易結算中的占比大幅上升,境外人民幣存量大量增加,促進了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我國批準建設的上海、天津、廣東、福建自貿區為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文章梳理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和實現步驟,總結了我國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的現狀,分析了我國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歸納了自貿區在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的創新政策,提出了充分利用自貿區,促進跨境人民幣發展、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自貿區跨境人民幣投資便利化

一、貨幣國際化的一般理解

國際貨幣是指一種貨幣的使用和持有超越了貨幣發行國的邊界,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中充當標價貨幣和結算貨幣,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功能。從貨幣國際化的歷史可以發現,貨幣國際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以美國為例,美國經濟總量在1872年已超過英國,但受制于國內金融市場和貨幣制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元才真正取代英鎊,美元的國際化落后于美國的經濟基本面長達80年。另外,貨幣的國際化可僅意味著其作為國際標價貨幣和結算貨幣,而不一定涉及到價值儲藏功能而直接影響到國際貨幣制度。一些小國(如新加坡、韓國)也推行過本幣國際化,這些國家的貨幣主要發揮國際貿易的價值尺度和結算手段功能。由于這些國家經濟規模有限,其貨幣無法承擔國際貨幣巨量的價值儲藏功能,因而其貨幣的國際化也不會對國際貨幣格局產生影響。

因此,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可以理解為人民幣逐步成為國際交易貨幣和結算貨幣,并在條件成熟基礎上,逐步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的過程,這與國家外匯管理局2005年提出的人民幣國際化分為5個階段進行的演進思路一致,詳見表1。

二、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現狀

自2009年試點以來,跨境人民幣結算實現了快速健康發展。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截至2014年12月末,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第六大外匯交易貨幣。目前,跨境人民幣業務由最初的經常項下的貿易結算,擴展至資本項下的各領域,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度越來越廣泛,見表2。

(一)跨境人民幣的結算規模和結算地域不斷擴大

據統計,截至2014年末我國經常項目跨境人民幣結算累計金額約為19萬億元。2015年1~10月份,跨境人民幣結算9.57萬億元,同比增長20%。截止目前,與我國發生人民幣結算的境外國家和地區超過170個,人民銀行先后在1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覆蓋東南亞、西歐、中東、北美、南美、中歐、大洋洲和非洲等地。

(二)非居民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6月末,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銀行的非居民人民幣存款余額超過2.1萬億元;主要離岸人民幣市場存款余額約2萬億元,人民幣債券發行量超過8 000億元,香港已發展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境外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持有人民幣資產余額約7 800億元①。

(三)雙邊貨幣互換規模不斷增大

經國務院批準,2009年以來,人民銀行先后與33家境外央行(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額度約3.3萬億元人民幣。除周邊國家央行外,還包括英格蘭銀行、歐央行、瑞士央行、俄羅斯央行、加拿大央行、澳大利亞央行等重要國家央行。其中,巴基斯坦、蒙古、烏克蘭、阿根廷等國央行將人民幣互換資金納入了官方外匯儲備。

(四)跨境人民幣投資便利化程度顯著增強

自2011年我國允許境內機構以人民幣進行境外直接投資、允許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來華投資后,近年來又陸續推出了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RQFII)、滬港通、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RQDII)、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制度。2011年12月,我國推出了RQFII,目前已累計批準9 700億元,涉及14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4月10日,我國開始滬港通業務試點,上海和香港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買賣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試點初期,滬股通總額度為3 00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總額度為2 500億元人民幣。2014年11月,我國啟動了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RQDII),目前境外投資規模達到784.9億元。2015年7月14日,人民銀行發文將境外央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業務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允許自由制定投資額度,截至9月末上述三類機構已有35家獲得批準。

三、目前跨境人民幣業務面臨的問題

(一)資本項目開放程度需進一步增強

資本項目共分為7大類40項,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1年《匯兌安排與匯兌限制年報》,我國不可兌換項目有4項,主要是非居民參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信托市場以及買賣金融衍生產品。部分可兌換項目有22項,主要集中于債券市場交易、股票市場交易、房地產交易和個人資本交易四大類。這些領域的限制,影響了人民幣“走出去”與“流進來”,既導致境外主體無法便捷獲取人民幣,也使得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的投資需求無法滿足,影響了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

(二)境內可供境外人民幣投資的金融產品偏少

不論是人民幣國際化還是跨境交易人民幣化,境外人民幣存款必然上升,而境外非居民手中人民幣存款只能轉化為持有境內的人民幣資產,如同我國巨額的美元外匯儲備最終投向于美國國債等美元資產。除了資本項目對境外資金投資的限制外,國內金融產品也存在無法滿足投資需求的問題。境外人民幣資金除在境內進行實業投資外,在境內可投資的渠道基本僅限于以下幾種:境外投資者在限額內通過RQFII、滬股通投資境內證券市場;境外央行、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組織、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清算行和參加行開展回購交易。因此,境內金融市場欠發達,也是限制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人民幣在境外流通中的接受度有待提高

我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2014年進出口總額達到4.3萬億美元,約合26.43萬億人民幣,同時中國也是最大的FDI流入國和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據人民銀行統計,2015年1~8月人民幣在中國跨境收付貨幣中位居第二,跨境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占海關進出口比重達27%,跨境人民幣收付占本外幣跨境收支比重達28.7%。這些數據說明我國進出口、投資的規模對我國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有利于與直接對手國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但由于人民幣并非國際貨幣,并未被境外第三方廣泛接受,境外人民幣持有者與境外第三方交易有時需兌換成國際貨幣,增加了人民幣持有者的匯兌風險。

(四)國際貨幣存在固有的網絡外部性與慣性

國際貨幣的網絡外部性是指在國際交易中,交易雙方更傾向于使用能被更多人接受的貨幣,該種貨幣的認可度越高,其流通范圍也就越廣。這種網絡外部性也導致了國際貨幣對其自身的國際地位具有自我強化的效應。同時,在國際交易中,一方甚至多方試圖改變計價貨幣也需要付出較大轉換成本。在網絡外部性和轉換成本的作用下,國際貨幣具備了維持其國際地位的慣性。歷史上英鎊取代荷蘭盾、美元取代英鎊都經歷了漫長時間。因此,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是沖破現有國際支付慣性的漸進過程。

四、自貿試驗區跨境人民幣創新政策探討

(一)立足自貿試驗區進行跨境人民幣政策創新,分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貨幣國際化的歷史表明,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是長期漸進的過程,單純的經濟規模和貿易份額僅僅是取得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必要條件,具有國際結算和標價功能的貨幣也是貨幣國際化的體現。因此,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選擇上,我國可采取先易后難方式,借助自貿試驗區各項創新政策,改革和突破現有金融管理制度,率先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在條件成熟基礎上,改變現有國際貨幣體系,逐步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

(二)擴大經常項下人民幣跨境使用,提高人民幣計價結算規模

進一步簡化流程和手續,向境內外主體提供更加便利的貨物貿易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服務,支持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跨境電子商務活動在自貿試驗區率先做大做強。探索在自貿試驗區內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的大型設備、大宗商品、應收賬款、無形資產、航運等要素交易平臺,面向自貿試驗區和境外投資者提供以人民幣計價的交割和結算服務。支持自貿試驗區內企業的境外上市子公司或母公司,向境外股東支付股息、紅利時使用人民幣結算,并逐步推廣至全國。

(三)加快資本項目改革步伐,便利人民幣資金雙向流動

進一步拓寬境外人民幣回流渠道,便利人民幣資金雙向流動。允許自貿試驗區內企業(以下簡稱“區內企業”)按宏觀審慎原則從境外借用人民幣資金;允許自貿試驗區內銀行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從境外銀行間市場拆借人民幣資金;允許區內企業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募集資金調回區內使用;區內企業開展集團內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不受經營年限、營業收入、流入上限的限制;允許區內企業的境外母公司或子公司將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募集資金在境內、外使用;允許境內、外企業在自貿試驗區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專業從事境外、境內股權投資。隨著國內利率、匯率市場化等配套改革的深入,自貿試驗區跨境人民幣政策創新可以深入到證券及衍生品投資領域。允許區內企業在一定額度內以人民幣資金雙向投資于境內、境外債券市場、股票市場、衍生品市場;放寬境外主體人民幣參與區內原油期貨交易和結算的范圍,以國際原油期貨跨境人民幣結算為起點,推動人民幣在國際大宗商品定價和結算中的使用。

(四)鼓勵個人跨境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推動個人投資便利化

我國對放開個人跨境投資領域的限制一直持謹慎態度??梢岳米再Q試驗區的優勢,在區內適時推出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制度(QDII2),允許在自貿試驗區內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境內個人以人民幣投資境內、外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及期貨期權市場,允許開展綠地投資、并購投資、聯合投資等實業投資以及其他不動產投資。同時探索境外個人境內投資管理方式,允許在自貿試驗區內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境外個人可按規定開展各類境內實業投資與金融投資。根據市場需要,允許自貿試驗區的個體工商戶向境外經營主體提供跨境人民幣資金支持,或接受境外經營主體的跨境人民幣資金支持。

(五)支持金融機構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提高國際化服務能力

鼓勵金融機構抓住機遇,將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優勢轉化為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的優勢。一方面,引導金融機構為境內外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貿易結算產品。在海外代付、保理、福費庭等傳統貿易融資產品基礎上,鼓勵創新各種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產品,探索新型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與再融資支持模式;引導金融機構以供應鏈為基礎,大力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沿著產業鏈向上下游環節拓展,開展對境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等各類境外投資和合作項目的人民幣投融資和結算。另一方面,推動金融機構開發面向國際的金融投融資產品,擴大境內人民幣境外投資的范圍,為境外人民幣投資境內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滿足境外人民幣實現保值增值的回流需求。

五、相關政策建議

(一)加強國際宣傳,提高境外主體認知度

圍繞自貿試驗區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各項創新政策,通過舉辦項目洽談會、新聞發布會、座談會、海外推介會和國際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國際社會的宣傳和推介,使更多的境外企業、個人、組織了解人民幣在跨境投融資方面的便利性,參與跨境人民幣交易和結算,形成以自貿區創新政策為核心,以跨境人民幣結算為橋梁的國際社會廣泛參與的人民幣使用局面,并逐步形成溢出效應,逐步擴大人民幣在境外第三方交易結算中的使用比例。

(二)推動CIPS系統建設,保證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安全高效

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快速增長,需要新型、高效、符合國際標準及流程的人民幣清算系統?,F行的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建立的初衷是提供境內人民幣結算服務,而在高效、安全、穩定地處理人民幣跨境結算過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從2012年起,人民銀行著手開發專屬于跨境人民幣清算的安全高效的平臺——中國國際支付系統(CIPS)。目前,CIPS系統一期已在部分地區試點,下一步可擴大試點范圍,在功能完善后盡快上線運行,提高跨境人民幣的結算效率。

(三)加強風險分析和監測,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與國內傳統業務相比,自貿試驗區金融風險具有跨境性、突發性、復雜性特征,金融風險辨別和防范難度加大。要建立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風險管理機制,完善跨行業、跨區域、跨市場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利用現有的RCPMIS系統,加強非現場分析和監測,全面、及時、準確發現跨境人民幣業務風險隱患。同時,加強與外匯管理部門的信息溝通與合作,在預警指標設立、非現場分析監測、現場檢查方面,實現對跨境資金流動的本外幣協調監管。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國際化報告[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2]何平,鐘紅.人民幣國際化的經濟發展效益及其存在的問題[J].國際經濟評論,2014(9).

[3]孫杰.跨境人民幣結算還是人民幣國際化[J].國際金融研究,2014(4).

[4]薛洪言.跨境人民幣業務需要自貿區和國內金融改革雙向推動[J].國際金融,2014(6).

[5]趙大平.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模型及其在上海自貿區的實踐[J].世界經濟研究,2015(6).

人民幣國際化范文第3篇

【摘要】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新貨幣籃子正式生效,這反映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的上升,不僅是我國綜合國力的象征,也代表了國際社會對我國在國際經濟金融事務中發揮的作用有了更多的期許。本文從特別提款權的內涵、要求出發,探討加入SDR對我國的影響、意義和挑戰,從而更好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穩步實施。

【關鍵詞】人民幣 SDR 國際化

一、關于IMF特別提款權

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1969年構建的一種用于補充成員國間官方儲備的國際儲備資產。根據成員國認繳的份額分配,是可用于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務,彌補會員國政府之間國際收支逆差的一種賬面資產。

SDR可用于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支付IMF提供的貸款和利息,充當國際儲備資產。但不可用于外匯市場交易,也不可用于國際或投資交易。

二、加入SDR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役

在2005年11月,IMF執行董事會明確了SDR籃子的組成貨幣必須滿足的標準。其中,“入門級”出口標準為:IMF規定該貨幣使用國的貨物和服務出口額需位居前列;最為關鍵的貨幣可自由使用標準:廣泛使用于國際交易且在主要外匯市場上廣泛交易??勺杂墒褂脴藴赎P注于貨幣的實際國際交易和使用,不同于某種貨幣是否自由浮動或完全可兌換。

2015這關鍵一年,央行為加入SDR籃子做了很多努力。2015年8月11日,中國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其主要目的是使得中間價報價機制更加市場化。8月24日,中國外匯管理中心首次公布人民幣兌美元參考匯率,每日5次。此舉是為了方便國際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方便人民幣納入SDR的計價,并且參考匯率可以成為SDR定價標準。10月8日,央行正式通報中國采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此舉措受到IMF的高度認同。10月9日,財政部公告從第四季度開始按周滾動發行3個月記賬式貼現國債,而SDR利率是在3個月期國債利率的基礎上形成的。10月14日,央行擬于近期延長銀行間外匯交易時間至23:30,覆蓋歐洲交易時段,SDR在全球主要外匯市場廣泛交易的要求可以滿足。10月20日,央行在英國債券市場發行了50億元1年期央票,此舉可調節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同時可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穩步推進,也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而人民幣最終加入SDR籃子,是對我國人民幣國際化舉措的認可。

三、人民幣加入SDR對我國的影響

(一)加入SDR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受人民幣加入SDR籃子影響,加之美聯儲宣布加息,在短期內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強烈,但人民幣缺乏持續貶值的基礎,加入SDR 籃子會使人民幣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使市場機制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作用。然而,加入SDR籃子與匯率沒有必然的聯系,并不會改變匯率的形成機制和基本面。短期的匯率波動受到多種因素交錯影響。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最終決定因素是經濟增長。

(二)加入SDR對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的影響

人民幣入籃,人民幣正式成為國際官方儲備貨幣,人民幣儲備資產在各國儲備構成中的比重會有所增加,私人機構投資者傾向于持有更多人民幣資產,擴大人民幣在國際經濟金融交易中的使用。從短期來看,這一效果并不顯著。原因之一,納入SDR會直接創造人民幣儲備需求,但主要是以象征性意義為主。原因之二,加入SDR籃子雖然會增加人民幣在各國儲備構成中的比重,但短期之內比重并不會有顯著增加:首先,看好人民幣的國家和機構早已配置好人民幣比重,這些國家和機構短期內對人民幣需求變化的可能性不大;其次,從歷史數據來看,各國對外匯儲備幣種配置有其自身規律性,對人民幣的需求不會一蹴而就;最后,全球外匯儲備需求總量有其自身邏輯性,人民幣加入SDR對其影響有限。

(三)加入SDR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近幾年我國逐漸放寬對資本項目管制力度,資本出現擴大和流動增速現象,人民幣加入SDR后,短期之內會增加資本外流的風險系數。結合世界金融市場情況分析,在未來幾年,可以預期SDR會逐漸增加人民幣在外匯管理過程中的需求。從中長期來看,首先,人民幣在國際舞臺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在世界經濟金融舞臺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入SDR具有象征性意義,會吸引更多的資本投資到中國,增加對人民幣安全資產的投資。其次,SDR的可自由使用標準要求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本項目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加入SDR又反過來激勵決策層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進一步深化國內金融市場改革,有利于建立一個更具有國際化、更具有吸引力的多層次金融市場。最后,資本市場既有國內人民幣的“走出去”,又有國外人民幣的“引進來”,人民幣實現雙向流動,但同時也加大了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對我國的影響。

(四)加入SDR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在對外貿易中,人民幣加入SDR,各國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人民幣在對外貿易中成為經常使用的貨幣,在定價權方面為我國爭取有利地位,且有利于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價格,減少美元或其他貨幣帶來的匯率風險,在一定程度降低匯率風險;人民幣加入SDR后,為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廣泛使用提供結算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國際貿易結算效率;中國企業可以獲得更低融資成本優勢,有利于在我國企業跨境投資交易,促進國際貿易發展。

四、人民幣加入SDR對我國的意義和挑戰

人民幣加入SDR,這反映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的上升,有利于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有利于建立一個更強勁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人民幣加入SDR有利于增強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新型國際貨幣體系,對中國和世界是雙贏的結果。同時,我國人民幣肩負了更多的國際社會職責,我國在進行宏觀調控和微觀治理過程中,需要更加謹慎地綜合考慮國內外環境因素。

加入SDR,意味著我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向前推進。同時,也為我國帶來了難題,如倒逼我國進行金融市場改革,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逐步實現匯率市場化、資本市場對內對外雙開放的局面。具體來說,我國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如何更好地適應金融市場國際化的需求,推動我國金融市場、各項標準、政策體系與國際接軌;如何更好推進匯率機制改革,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國內金融深化改革,構建“蓄水池”從而更好地承載跨境資金流動;如何推進匯率政策更加透明,使得在國內國外目標更易于權衡;如何更好地解決“特里芬難題”,在穩定幣值和為全球提供流動性之間保持均衡狀態。加入SDR,意味著我國的金融市場面向全球投資者開放,而金融市場的開放比商品市場的開放蘊含更大的風險,如何更好地規避這些風險也是值得相關部門和投資者深思。

五、小結

“入籃”SDR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役。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我國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加快金融改革的對外開放,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做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簡介:喬曼(1992-),女,山西臨汾人,山西財經大學2015(金融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政策研究。

人民幣國際化范文第4篇

早在公元一千年前后, 交子這種世界上最早的紙質貨幣就已經出現在了中華大地現在的成都地區。[1]基于交子的輕便以及對官府充足準備金的信賴, 人們紛紛使用交子進行貨品交易。隨著時代的變遷, 近幾十年來, 美元作為實際意義上的全球貨幣, 在世界各地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人們選擇接受美元是因為他們相信在過去買到的東西, 能過在未來換的等值的商品。美元最初也是一種依靠信用, 被黃金所支持, 可流通、可兌換的貨幣。然而, 1971 年美國單方面背信棄義, 單方面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 改由發行國債來回收美金。隨著, 次貸危機的爆發, 美元的種種脆弱特質, 慢慢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美元不可撼動的國際貨幣地位也漸漸發生了動搖。

人民幣要成為一種國際貨幣, 就需要在國與國之間能夠做到流通使用。十年前, 出境旅游, 由于不能在當地順利的使用人民幣、不能自由的用人民幣兌換當地貨幣。所以, 人們要在出行前兌換好充足的當地貨幣, 或者在不能兌換到當地貨幣的情況下, 兌換充足的美金。而如今, 人民幣變成了硬通貨, 雖然出行習慣上仍然會去匯兌一些當地貨幣或者美元備用。但是, 到了當地, 很多國家都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購買物品或者是提供服務的。以筆者的親身經驗來說, 筆者已經能夠在日本、韓國、柬埔寨、新馬泰等亞洲國家順利的直接使用人民幣消費。而且當地人都會用奇怪的當地口音流利的說出“人民幣! 人民幣! ”的中文, 要求你使用人民幣。在歐洲一些國家, 雖然商家還是要求使用當地貨幣或者歐元, 但是使用“銀聯卡”消費, 又成為了商家積極推崇的消費方式。甚至, 使用銀聯卡加小額當地貨幣消費的方式可以得到相當理想的折扣。另外, 在這些國家的ATM機上, 也可以方便的提取出一定金額的當地貨幣。當然, 有時候, 瘋狂的中國購物團隊的到訪排起長隊, 也會成為ATM機提款的障礙。伴隨著, 旅游業以及民間貿易的發展, 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支付貨幣已經在這些國家中大量使用, 并能夠同這些國家的貨幣自由兌換。人民幣納入SDR的一籃子貨幣, 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點。因為只有滿足了兩個“硬性”標準: 一是貨幣發行國家的出口貿易規模, 二是貨幣可自由使用, 一國貨幣才能加入SDR。

中國是一個外匯管制的國家, 外幣不能在中國流通, 央行通過發行與進入中國的外幣金額對應的人民幣, 然后以人民幣在國內流通。人民幣要想作為世界主要的貿易與儲備貨幣, 就必須持續輸出本國貨幣, 方式只能是貿易逆差和海外投資。[2]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 GDP與賬戶盈余比的收縮等原因使得在2015 年乃至未來幾年很難出現貿易逆差。但中國政府正準備通過執行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政策, 轉而將外匯儲備放入全球投資的計劃中去。通過對外投資、以及嘗試開放外匯管制賬戶等方式將每年盈余以資本投資的形式通過個人、公司重新輸出世界各地, 來解決這一難題。

二、人民幣國際化面臨風險

隨著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存量的提升和資本賬戶逐漸開放化、人民幣匯率波動等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可預期和不可預期的現象的出現, 也提醒著我們其另一面, 即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而來的金融風險問題。對于國內的金融市場、貨幣政策和實體經濟, 被美國這樣的金融帝國視為剪羊毛的對象, 風險的顯而易見的。因此, 政府一方面應當逐步推進市場的開放, 推動金融市場改革。同時, 加強國內金融市場基礎平臺建設, 提升對資本流動的市場化管理能力, 維護穩定的金融環境, 從而避免重蹈其他國家在貨幣國際化道路上金融風險的覆轍。這些都需要當代的企業家、法學家、經濟家、政治家等等共同出謀劃策, 積極建立和優化現有法律以及金融等方面的制度建設, 以免造成匯率、金融、經濟風險。

三、總結

美國作為一個金融帝國, 其基石除了領先的科技與強大的軍事當然還有當它已經建立起來的具備普世公信力的貨幣體系和金融系統。中國若想避開美國貪婪的剪羊毛計劃, 就需要更加積極的尋求自我的完善。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建立起成熟可信的貨幣金融體系無疑是這一計劃實施過程中關鍵的一步。中國要想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最后的勝利, 必須在以上領域進行適應性的法律制度變革, 循序漸進地開放資本賬戶、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發展國內金融市場, 深化國內金融改革、建立全方位的風險預警、實現多元化制度優化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全方位支持。

摘要:習近平主席不予余力深化改革開放, 頻繁出訪各國, 提出“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思路、與各國建立經濟往來便利條件簽訂相關契約, 為人民幣國際化助力, 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使得, 中國經濟穩步增長、經濟地位的不斷提升, 以及國際貨幣體系形式的轉變, 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更多積極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二○一五年十二月公布, 同意人民幣正式納入該組織的特別提款權 (SDR) 體系, 成為該體系籃子中的另一種主要貨幣。這些都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的一個個關卡, 但是否能在國際市場中真正站穩腳跟, 除了市場自發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深化國內金融改革、建立全方位的風險預警、實現多元化制度優化。

關鍵詞:流通貨幣,儲備貨幣,金融改革,風險

參考文獻

[1] 宋鴻兵.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4.

人民幣國際化范文第5篇

人民幣國際化, 是指人民幣的使用范圍超出國界, 在發行國境外流通, 可以被本國居民或非本國居民使用和持有。它能為本國居民或非本國居民實現記賬單位、交易媒介和價值儲藏等功能。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第一, 人民幣能在國際經濟往來中成為主要結算媒介;第二, 人民幣金融產品能成為國際上主要金融機構的投資工具;第三, 人民幣在境外能具有一定的流通性。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機遇

2016年10月, 人民幣正式被納入SDR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 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邁向新征程, 人民幣將從貿易貨幣升級至儲備貨幣、投資貨幣, 人民幣的使用規模與功能得到極大擴展。

(一) 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 一年的經濟增長量超過了相當于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的中等國家, 并且進出口總值位居世界前列。我國與其他國家深入合作, 在經濟、金融等方面擴大交流, 當前已有100余個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其跨境結算的貿易貨幣之一, 特別是在中國周邊國家 (地區) 、“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 (地區) 中, 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二) 英國脫歐將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機遇

2016年英國公投選擇退出歐盟后, 大家對于德國單獨帶領歐盟如何發展存在疑慮。英國脫歐對歐盟未來的經濟方向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下, 投資者摸不準情況, 投資就會非常謹慎或者選擇不投資, 由此會導致歐元英鎊貶值。再者,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投資者除了對歐元、英鎊投資之外, 還會選擇其他貨幣, 所以英國脫歐帶來了對其他替代儲備貨幣的需求。人民幣的穩定相對歐元、英鎊的不穩定, 就給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帶來了機會。

(三) “一帶一路”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輻射區域包括65個國家和地區, 覆蓋超過世界總人口的60%, 約占1/3的世界GDP, 無論農業、工業、進出口貿易均是世界最為活躍的地區。這些地區經濟增長、貿易投資發展最為迅速, 不僅地區總貿易增長快, 而且地區與地區間貿易量也數據龐大, 同時這些地區也是對外資高度依賴和外資流入最快的區域。這些地區在貿易往來中, 對人民幣管制寬松, 這在外商對華投資的計價幣種選擇中, 提供了優厚的條件。

三、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 金融體系尚不完善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 中國金融體系還處在經驗缺乏、條件不足階段。中國企業負債額度激增, 金融業“硬件”、“軟件”條件不足等若干難題, 使人民幣要想完全承擔起國際儲備貨幣、投資貨幣的重荷還需努力。人民幣國際化對國內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有較高要求, 金融市場體系與相應服務提供還比較薄弱。

中國資本控制、外部投資監管較為嚴格, 導致了大量內部壟斷, 且又與國際資本流動相矛盾, 此不利于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資本市場的需求。放開對金融市場管制與大量金融衍生品涌現會導致金融市場超負荷, 使資本交易量超過實體貿易交易總額, 這對金融市場的管控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二) 人民幣國際化來自其他國家的威脅與阻力

2008年金融危機源頭在美國, 由于美國政府在此后大規模施行寬松財政政策, 加上本身具有的美元與美國金融市場獨特地位, 促使美國經濟的復蘇情況快于且優于其他經濟體。2014年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陸續退出, 2015年12月美聯儲首次宣布加息, 并可能會繼續將利率提高的節奏加快, 已經并將繼續迫使美元對世界其他貨幣強勁升值。也就是說, 美國利率的上升以及美元匯率的上漲, 將會吸引更多投資者向美國金融市場與美元聚焦, 這會造成美元的國際地位相對于其他貨幣在未來幾年不斷上升, 而這無疑將會倒逼其他國際貨幣。另外, 美國通過制度推動創新, 讓自己總是居于每一輪工業革命的有利位置, 一直沒有國家超越它的經濟實力, 并且它也將擁有較高的美元國際地位。

再者, 中國來自政治領域的壓力同樣會阻礙人民幣國際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的加劇, 國際政治聚焦于經濟問題, 這在中歐、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不言而喻。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可以提升國家綜合實力, 增強中國在國際地位的話語權, 而且也被看作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標志。在當前美國全球霸主地位, 東西方政治思維差異化較大的背景下, 來自政治斗爭的阻力終究會阻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第一, 美國不愿看到中國崛起, 影響它的一國獨大。改革開放后, 中國經濟增長非??? 美國對此極為敏感, 中美關系越來越激化。第二, 來自日本的不情愿。人民幣國際化必然會帶來中國在亞洲范圍的影響力, 這是日本不肯看到的。近年來, 日本經濟每況愈下, 它不希望中國崛起而被亞洲“邊緣化”, 同時日元國際地位的削弱, 與其利益相悖。

四、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對策建議

(一) 加快金融機制改革, 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中國境內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慢于跨境的與境外的金融市場, 只有同步加快國內金融市場改革的步伐, 盡快實現國內金融市場基礎設施與境外、跨境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相匹配, 才能消除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差異給境內金融穩定造成的威脅, 也才能夠消除跨境套利套匯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惡性循環。同時, 強化信息共享、完善監管措施、嚴厲打擊跨境套利套匯行為, 切實避免流動資金無序形成難以控制的金融風險。

另外, 加快債券市場建設對金融機制改革同樣有卓越效果。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信用債券的比重來豐富金融市場的深度, 多樣化的金融產品也為愛好不同風險的投資者提供更多選項。另一方面, 國務院與央行應共同探索并出臺政策, 以放寬利率管制實行市場化定價, 例如基于國債利率的各類企業定價。豐富的國內債券市場定價經驗有利于推動人民幣在國際債券市場定價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從而進一步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二) 與其他國家簽訂協議, 緩沖國家之間政治斗爭

為進一步增強人民幣的國際使用范圍, 借助與東盟10國及日韓簽訂的《清邁協議》, 中國應積極與東亞各國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來增強人民幣的區域影響力和抗擊金融風險能力。通過簽訂和諧互助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來推動中國對外貿易中以人民幣計價的使用規模, 加大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協調與金融合作, 逐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信譽。

并且還可以積極推動東亞區域貨幣合作。根據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設計, 首先實現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使用, 然后通過“以點蓋面”模式, 由周邊國家向更大面積輻射, 進而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區域化。中國應與周邊各國, 尤其是與發達國家日本之間增進觀念認同感和互信感, 在不斷加強自由貿易區和貨幣金融合作的條件上, 實現人民幣區域化, 通過全面的區域經濟與金融合作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摘要:近年來, 中國經濟迅猛增長, 中國與國際間的經濟往來越發頻繁, 經濟綜合實力明顯提高。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 以美元主導型的國際貨幣體系在國際上反映強烈。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主張改革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 在此背景下, 人民幣加快腳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金融體系,經濟往來

參考文獻

[1] 黃益平.國際貨幣體系變遷與人民幣國際化.國際經濟評論.2009, (5-6) :20-25

[2] 王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問題與收益研究.國際貿易.2011, (8) :51-65

[3] 李文浩, 張寧.論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及對策:金融市場視角.武漢金融.2010, (11) :63-65

[4] 張宇燕, 張靜春.貨幣的性質與人民幣的未來選擇.當代亞太, 2008, (02) :9-43

[5] 何平, 鐘紅.人民幣國際化的經濟發展效應及其存在的問題.國際經濟評論, 2014, (5) :89-102

上一篇:醫院經營管理下一篇:it技術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