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民主政治發展阻礙因素分析論文

2022-04-10

小編精心整理了《民主政治發展阻礙因素分析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摘要:伴隨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政治生活也在不斷地向民主化進程發展,越來越多的公民有意愿參與到我國的政府決策的過程中來。因此,我國公民的參與也成為了我國政治民主以及政府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并對我國政府決策過程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僅是公民維護自身權利的重要途徑,也同時有利于促進我國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建設,最終可以促進我國政府順利、科學地執行決策。

民主政治發展阻礙因素分析論文 篇1:

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農民政治參與的困境與對策

摘要:針對當前我國農民政治參與面臨的困境,分析影響農民政治參與的各方面因素,探討從拓展參與渠道、健全參與機制、規范參與途徑等方面改善農民基層政治參與狀況,以期為農民有序參與政治創造優良環境,促進農村基層政治穩定,保證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參與;建設;穩定

Key words:Rural grassroots democrac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onstruction; Stability

農民政治參與的廣度與深度不僅是衡量一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尺度,也是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亨廷頓和納爾遜認為:“政治參與就是平民試圖影響政府決策的活動”[1]。農民的政治參與是農民通過投票選舉等合法形式行使自己的權利,參與農村政治生活,并一定程度地影響各級部門決策的行為。農民主要通過基層民主建設中的村民自治,即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直接或間接參與政治,進而影響村級事務決策,并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作為推動基層民主建設的起點,農民的政治參與是我國政治參與中的薄弱環節,極大地制約了農民有序政治參與的發展。

1:農民政治參與在基層民主建設中的重要性

1.1:

政治參與有利于表達農民意愿:農民群眾通過地方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形式參與政治能更準確地掌握農民群眾的心聲,表達對資源分配的意愿,影響黨和政府及其上屬組織的決策,從而完成自身政治參與目的,同時能夠積極促進人大工作的革新,為農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創造優良環境。

1.2:政治參與有利于實現政治穩定:

農村政治文明建設需要農民有序的政治參與這一必要環節,它在完善基層民主制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認真落實農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農民能夠通過合法渠道進行政治參與,從很大程度上避免因非制度化參與出現的消極影響,保證社會和諧發展。

1.3:政治參與有利于農民政治成熟:

帕特曼和麥克弗森認為:“只有通過參與才能促進人類發展,強化政治效率感,弱化人們對權力中心的疏離感,培養對集體問題的關注,并有助于形成一種積極的、具有知識并能夠對政治事務更敏銳興趣的公民”[2]。農民只有通過不斷地進行政治參與,才能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識和參與能力,提高參與效率,實現參與目的,在政治上趨于成熟。

2:農民政治參與存在的困境

2.1:政治參與程度和水平較低:

農民政治參與的熱情不高,主體意識不強,存在政治冷漠傾向[3]。受我國傳統君臣文化的影響,農民無法樹立自身的主體地位,對政治生活冷漠,缺乏參與意識,習慣被動的服從,只有當切身利益受到損害時,才會選擇抗爭,但仍然懼怕權威。

2.2:非制度性政治參與程度不斷擴大:

有序的政治參與屬于制度化的政治參與,因此具有穩定性和可預期的特點。不斷完善農民政治生活的參與體制和參與機制,是實現其有效政治參與的重要保證。在基層民主建設過程當中,我國在農村村民自治的實施中建立了農民群眾參與的法律體系。但目前我國的基層民主制度建設還不完善,水平較低。隨著我國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發生的巨大改變,越來越多的階層和社會組織正在尋求更多政治參與空間,導致了農民階層政治參與需求增長與目前制度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造成大量非制度化參與,嚴重沖擊了社會的和諧,破壞了政治秩序的穩定。

2.3:農民政治參與制度不健全:

我國農村較城市相比,其民主建設比較滯后。雖然目前有基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參與方式,但并不健全,農民進行政治參與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鶎尤嗣翊泶髸贫却嬖谝欢▎栴},不能真正反映農民需要;村民自治制度實際執行過程中在管理、監督等環節也存在著制度缺失。

2.4:農村家族性等問題仍然存在:

由于農村民主建設起步較晚,民主理念并未深入人心,而且村民居住比較集中,同一自然村的村民大多同屬一族,宗族特點非常明顯,并且對農村社會影響較大。因此,大家族在選舉中占有很大優勢,大家族成員往往依靠宗族勢力就可以在民主選舉中得到多數支持,使民主選舉淪為“宗族選舉”。農村家族勢力操縱選舉,干預村務,使得農民在政治參與上態度更為消極。

3:農民政治參與影響因素分析

3.1:經濟因素對農民政治參與的影響:

經濟基礎的水平決定上層建筑的高度,因此,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高度發達的政治民主是難以實現的。尤其是在中國農村,經濟狀況在農民政治參與問題上尤為重要。在某種程度上對于中國農民而言,經濟因素在農民政治參與過程中的影響會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

3.2:政治因素對農民政治參與的影響:

一國政治穩定程度可以較為客觀地體現出該國農民政治參與程度。因此較為穩定的政局可以促進農民政治參與,而動蕩的政局則會阻礙其順利進行。研究表明,要提高政治參與水平,政黨必須獲得大多數人民的擁護。因而,政黨對于農民利益的保護程度也會極大地影響其政治參與的狀況。監督機制是民主政治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在政治參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提高農民政治參與程度的關鍵在于監督機制的健全和完善。

3.3:文化心理因素對農民政治參與的影響:

任何政黨及其進行的活動都會受到某種文化的影響和支配。文化的影響力不能等同于法律和制度,它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人們進行政治參與的一個標準,影響甚至決定著人們對于政治參與的態度和看法。封建文化作為傳統政治文化已經影響了我國幾千年,雖然我國的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但因農村社會的相對閉塞、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等原因的影響,傳統的封建文化仍在我國農民的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3.4:社會因素對農民政治參與的影響:

社會地位通常是對某個人的出身、教育、職業、收入、威望等標準所做出的綜合判斷。指標的差異在進行綜合判斷后會形成社會地位的差異,政治影響力對社會地位起到了決定作用,進一步決定農民政治參與的程度。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其職業、收入及威望決定農民在社會中處于較低的層次,影響了農民的政治參與程度。

4:擴大農民政治參與在基層民主建設中作用的對策

4.1: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一個社會的政治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本身的政治發展”[4],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又決定其政治參與程度。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后說過:“文盲是處在政治之外的,必須先教他們識字。不識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識字只能有流言蜚語、謊話偏見,而沒有政治”[4]。而在我國,教育方面的長期落后導致了農民的整體素質較差,對農村民主的發展和農民進行政治參與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因此要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切實提升廣大農民的整體素質;要切實提高農民政治參與的意識和政治覺悟,不斷增強其政治參與能力和水平。

4.2:組織上的有序規范:

農民組織化是組織主體依據一定的原則、采取不同方式將具有生產經營規模狹小、經營分散、經濟實力較弱、科技水平滯后等傳統職業特征的農民轉變為有組織進入市場與社會,并且能夠獲得與其他階層同等待遇的現代農民的過程[6]。國家應高度重視農村組織的完善,制定政策鼓勵農民積極參與農村事務的管理,完善相關制度及法律法規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農村組織化是實現農民政治參與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要將農民政治參與作為政府政治體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序的組織能夠為農民政治參與和維護權益提供保障,凝聚而成的巨大力量能夠與政府權力形成制衡。農民既能夠得到相應的參政鍛煉,又可以將矛盾解決在萌芽階段,緩解干群矛盾。最重要的是能夠促進農村政治參與的規范化,大幅度緩和中央和地方在權力收放上的矛盾。

4.3:健全農民政治參與機制:

農民政治參與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將會使農民在政治參與中發揮出更加根本和穩固的作用。擴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必須要使農民在充分維護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積極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將農民參與制度的載體得以規范化。只有先將農民參與的機制加以完善,將農民參與的政治環境加以規范,將農民參與的程序法制化,才能保證農民參與政治的廣泛性和積極性。通過建立具體的制度,進行科學的安排,堅持與時俱進的方針,使每一個村民的知情權、選舉權、參政權、監督權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村干部代表著大多數村民的利益,能夠保障村民參與的民主性、公平性和規范性,因此村干部選舉問題應作為村民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當村民親自參與到政治建設工作當中,充分使用自己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等權力維護自己和他人合法利益和權益時,政治參與的重要性才會在村民心中得以樹立。使農民在不斷的政治參與過程中提高自身修養和能力,保障國家政治有序發展。

4.4:壯大農村經濟,夯實物質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治和政治權利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很顯然是要受到其經濟基礎的約束的?!拔镔|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7]。我國現在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經濟的迅猛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既會帶來社會的繁榮發展,又會在社會利益分配、地區貧困以及兩極分化等方面帶來很大程度上的負面影響。這一點在廣大農村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物質基礎是農民政治參與的薄弱環節。我國的農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這對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約。所以,政府需要在農村地區投入巨大的時間和財力保障農村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勢必就會導致資金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投入相對不足,因此在經濟投入方面,政治的設施建設將會受到極大的制約。

農民的政治參與程度的高低,標志著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發展的水平。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農民問題也一直是我國的一個根本問題。農民階層作為我國社會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政治參與程度也直接影響國家民主政治的發展。因此,不斷提升農民階層政治參與,對于我國民主政治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推進政治民主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塞繆爾·亨廷頓,瓊·納爾遜.難以抉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M].汪曉壽,吳志華,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5.

[2] 赫爾德.民主的模式[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339.

[3] 方容興,羅秉貞.基層民主建設中的農民有序政治參與[EB/OL].(2005-04-04)[2016-01-25].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1223/11/240882_11784212.shtml.

[4] 王滬寧.當代中國村落家族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59.

[5] 列寧.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0.

[6] 王勇.中國農民組織化問題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1983:7.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責任編輯:李菲菲:責任校對:況玲玲

作者:孔政

民主政治發展阻礙因素分析論文 篇2:

我國政府決策中的公民參與動、阻力分析

摘要:伴隨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政治生活也在不斷地向民主化進程發展,越來越多的公民有意愿參與到我國的政府決策的過程中來。因此,我國公民的參與也成為了我國政治民主以及政府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并對我國政府決策過程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僅是公民維護自身權利的重要途徑,也同時有利于促進我國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建設,最終可以促進我國政府順利、科學地執行決策。本論文針對了我國政府決策中公民參與的動力與現實阻力進行分析,并最終提出了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政府決策;公民參與;動力;阻力;對策

近年來,公民參與政府決策越來越得到各個國家政府以及政治領域學者們的重視,并將其當做是實現國家民主政治發展的良好渠道之一,我國也是如此。公民參與政府決策是指在政府決策的制定、實施以及監督等環節當中,公民以不同的方式來體現自身的聲音和意志,維護自身的權益,也同時為促進國家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制定出謀獻策[1]。

一、我國政府決策中公民參與的動力因素分析

在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促進了我國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公民參與政府決策有很多動力因素,促進了我國政府決策中充分考慮民主的意見,實現科學、民主化國家決策與管理。由于我國公民通過參與決策,可以表達出他們的直接看法以及利益訴求,可以使政府全面認識決策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很多公民的意見能夠給政府決策以直接的幫助。因此,我國政府通過鼓勵公民參與決策,能夠取得更加全面的信息,從而促進決策制定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對這些動力因素分析如下。

(一)經濟利益多元化的動力。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背景下形成了多元化的經濟利益格局,公民之間的利益差距也在逐漸變化。由于現代化社會的經濟利益是多元化的,因此,在這樣多元化的經濟背景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是公民維護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徑之一,這個也同時導致我國公民形成了自身的利益意識與自主意識,也使得該因素成為了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政策的最直接和可靠的動力[2]。與此同時,政府如果想制定正確的政策,使其可以最直接的體現公民的利益,最大限度的滿足人們的經濟需求,就需要充分參考公民的意見。

(二)民主政治的動力。

伴隨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公民的民主政治觀念和意識都在不斷增強。因而,我國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發展趨勢,就是需要公民參與。公民參與是我國公民實現其公民權利的重要途徑,也是民主政治正在深化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國公民有實現自身民主政治權利的動力,來參與政府決策。

(三)社會信息技術的動力。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政府信息的公開化,也同時可以滿足我國公民的知情權與參與權,拓寬了公民民主參與的空間和技術,這給我國公民參與政策提供了非常多現代化的動力與可能性。因此,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是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動力。

二、我國政府決策中公民參與的現實阻力因素分析

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存在動力因素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的意識到,在實現參與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現實阻力因素。這些因素阻礙了我國政府決策中的公民參與,也阻礙了我國很好地實現科學、民主化的決策與管理,現實阻力因素分析如下。

(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與相對滯后的制約。

由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而經濟發展水平對公民參與政府政策具有重要影響。我國目前正在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高,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也不夠完善,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平衡的狀態。因此,這些對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產生了根本的制約,是一種阻力[3]。

(二)傳統政治文化思維的阻礙。

我國由于長期的傳統政治文化束縛,如仍可能有幾千年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官僚主義、認為公民理應絕對服從政府決策等不正確的觀念,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觀念和思維模式,即使在現代化建設和經濟飛速發展的現在,也影響了很多公民們的行為和觀念。這些使得公民參與政府決策容易停留在表面,造成了一定阻力。

(三)參與渠道單一以及參與制度不完善的制約。

目前,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參與渠道比較單一,很多公民不知道以什么途徑來參與,同時我國的公民參與政府決策制度也不夠完善。因此,對于我國的普通公民來說,可以真正參與到政府決策的機會非常少,這也是制約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阻力因素。

三、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對策建議

(一)增強政府與公民的積極互動。

促進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增強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良性積極互動,這可以在整體上促進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水平。在這種積極互動過程中,我國政府需要充分意識到公民參與決策的重要作用,要承擔引導公民正確參與決策的責任??梢圆扇⌒麄?、培訓和帶領實踐等途徑,逐步提升我國公民的綜合素質,也同時提升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技能。這樣的對公民進行鼓勵和指引,反過來就可以給予政府壓力和動力,使得我國政府可以更多更好地鼓勵開放性決策,接受并促進公民來參與政府決策。通過增強我國政府和公民的這種積極互動,一定可以提升公民對政府決策的有效參與程度。

(二)大力培養我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意識。

我國公民要想很好的的參與政府決策,需要先樹立正確的公民參與意識。這種參與意識主要是指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基于政治責任感,積極主動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行使公民的基本權利。因此,我國需要大力培養公民參與政府決策的意識。首先可以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為提升公民意識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可以鼓勵我國公民以正當非政府組織的形式,來參與政府決策,提升全體國民的政治參與意識與敏感度。

(三)完善我國政府決策的公民參與機制。

完善的公民參與機制是促進公民行使參與政府決策的基礎條件。所以,應該完善公民參與機制,保護公民參與決策的權利。我國可以通過建立保護公民參與決策的法律、法規來使公民的參與有章可循。同時,給予公民一定的監督權利,保證廣大公民都可以積極、有序的按照規范機制參與政府決策。(作者單位:鄭州大學)

參考文獻

[1]孫柏瑛.公民參與形式的類型及其適用性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5).

[2]約翰.C.托馬斯.公共決策中的公民參與: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與新策略[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劉納.現階段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決策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8(12).

作者:時浩強

民主政治發展阻礙因素分析論文 篇3:

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思考

摘要: 在當前,不僅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成為全黨共識,而且我國已步入“十二五”時期,實現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新形勢下,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成為新的課題。只有對阻礙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進行治理,才能使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躍上新的發展階段,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學習型黨組織;可持續發展

學習型黨組織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基礎工程,只有黨組織發展的可持續性,才有整個執政黨發展的可持續性,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解決困難,繼往開來。當前,不但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成為全黨共識,而且我國已步入“十二五” 時期,實現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這一新形勢下,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不斷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應當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和我們黨應對形勢變化的自覺選擇。

一、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是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續發展應當是“當發展能夠保證當代人的福利增加時,也不應使后代人的福利減少”;是“在連續的基礎上保持或提高生活質量”,包括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方面密切相關的內容。自1986年聯合國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這一劃時代的報告以來,“可持續發展”被融入到國際社會的具體行動之中。隨著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活動的縱深推進,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已普遍成為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和努力的方向。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展出現的新變化,迫切要求從可持續發展角度進一步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首先,可持續發展要求黨化解面臨的“四大危險”,保持黨的純潔性和戰斗力。政黨是在國家、社會所構成的政治生態系統中存在的,政黨的發展也必然內在地遵循政治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在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全黨要“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在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現代化的責任,對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黨內不良因素要大力糾正。對此,胡錦濤總書記在201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1]?!八拇笪kU”的存在,既嚴重影響到了黨內和諧和黨的戰斗力與先進性的發揮,也影響到科學發展的執行力。必須指出的是,作為一個長期執政的大黨,面對的“四大危險”是長期存在的,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勢必會影響到黨的執政能力的發揮和科學發展的推進。因此,有必要通過持續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不斷增強和提高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隊伍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執政能力,克服“四大危險”存在帶來的負面影響。

其次,持續不斷的學習有助于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永葆黨的先進性。一方面,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改革攻堅期、發展關鍵期、矛盾凸顯期,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在發展經濟、增加國民財富的同時,縮小貧富差距、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使社會達到一種和諧狀態是當前我們黨努力的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學習不斷增強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智慧成為當務之急。如果不重視學習、不抓緊學習,不能在學習中提高自己,就難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難以完成肩負的歷史責任,甚至難以在這個時代立足。另一方面,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在當前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黨員、干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一些黨組織貫徹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對中央決策部署執行不認真,有的對黨員民主權利保障落實不到位,一些黨員干部法治意識、紀律觀念淡??;一些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強,有的軟弱渙散,有的領域黨組織覆蓋面不廣,部分黨員的宗旨意識淡化、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陷入腐敗不能自拔;等等。這些現實問題要求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以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為目標,不斷提高生命力和戰斗力,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才能持續地得到發揮,黨在基層的執政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再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有助于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黨組織的可持續戰斗力是政黨生命力的重要表現。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黨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是黨的建設的最高理念,是不斷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的重要標志。我們黨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任務,是汲取國外關于學習型組織思想的重大理論創新。如果說學習型組織理論在西方的提出引起了管理學的革命,那么,學習型政黨在中國的提出將對樹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新思想理念、行為模式以及組織構造并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起到推進作用。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集中闡述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五個必須堅持”的戰略部署,即必須堅持抓理論基礎——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抓選人用人——努力做到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抓執政理念——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抓反腐倡廉——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抓制度建設——牢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這是實現黨建科學化的戰略部署,它要求在黨的建設過程中要有良好的黨組織建設作為基礎,培養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共同的價值取向的組織,具有整體的自我超越、自我革新的能力與機制,透過復雜的表象而認識客觀事物規律的能力。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成為具備充滿活力的團隊學習、轉變思維方式、形成系統思維、實現自我超越、形成共同愿景的組織,就其本來意義而言是提升組織力、實現組織整體超越的方式、手段,與我們黨長期執政條件下探索黨的建設規律的需求相一致。所以說,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是提升黨的整體素質、提升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影響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主要因素分析

當前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遇到一些阻礙性因素,影響到黨的先進性和戰斗力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制度建設的環境弱化,沒有形成按制度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氛圍,形式主義表現較為普遍和嚴重。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各地都在抓緊學習制度的建設,但出現的問題是習慣抓制度的制定,不習慣抓制度執行和遵守,制度往往在檢查評比時發揮較大作用,而在執行和遵守時成為擺設;在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的過程中,習慣于發揮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作用,不習慣發揮制度的作用;制度設計的內容存在著對黨員主體地位的關注和重視不夠,一些制度的制定沒有充分考慮到每個普通黨員的特點,對普通黨員成長關注不夠,使得普通黨員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主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應付檢查、交差了事心理存在;沒有切實解決“學與不學一個樣”的問題,致使黨內普通黨員的整體素質提高不快。

二是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一些理論問題仍在完善之中,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和引導力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提出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任務,是我們黨在政黨建設上的一個重大創新,一些相關的理論問題,如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內涵及特征、功能、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機制與評價體系等還在實踐探索中,學界尚在熱烈的討論中,部分黨員對學習型黨組織的“學習”的理解,還局限于“學習”僅是坐在教室聽課、參加培訓、讀書看報的認識,對學習型黨組織所大力倡導的創新等方向不明。在建立學習型黨組織過程中,理論指導實踐的功能還有待加強,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處于摸索之中,執行能力相對較弱。

三是對一些黨員干部利用權力腐敗問題的治理缺乏力度,廣大黨員和群眾滿意度不高,影響了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的信心和積極性,凝聚力難以形成。以當前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三公消費”為例,據資料顯示,日本的“三公消費”只占財政支出的3%,歐洲國家只占4%—5%,而我國的“三公消費”在財政支出中竟達到40%[2]。巨大的“三公消費”毫無疑問隱藏了一些官員享受的特權,“三公”消費中的奢侈浪費和腐敗問題,沉疴已久,類似公車私用、公款吃喝、公費旅游等行為已積習成癖,嚴重敗壞了風氣,甚至扭曲了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群眾感情對黨疏遠,社會矛盾積聚,給黨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也影響到廣大黨員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的信心和積極性。

四是西方不良思想的滲透,影響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牢固樹立。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以及利益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不同價值觀之間的分歧與沖突、價值標準和道德標準的混亂等,使部分黨員干部在價值取向上和道德選擇上產生矛盾與困惑,對其思想觀念和道德品性的形成帶來消極影響,致使一些黨員干部理想失落、精神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他們當中對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持懷疑態度,而對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表現出興趣,使學習型黨組織共同愿景的建設難度增大。

五是榜樣的力量在挖掘和宣傳上還不夠突出,深入人心不足,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持續發展缺乏示范作用的引導。我們黨提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借鑒與吸納了國外“學習型組織”理論的精華,同時又賦予其一種嶄新的內涵和特定要求,因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科學化進程中的一項新生事物,如何使其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路子,迫切需要榜樣的力量予以帶動。但目前在對學習型黨組織或學習型個人的榜樣挖掘與宣傳上缺乏力度和亮點,使相當數量的基層黨組織在建設過程中沒能找到切實可行的學習榜樣,對“學習型”的深刻內涵和創新要求不甚了解,在建設過程中還是按老的套路進行,從而影響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深入開展。

六是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過程中整體推進不夠平衡,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推進緩慢滯后。各地在進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不同類型的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成效大不相同,比如: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黨組織整體上相對于企業黨組織要好一些,生產經營正常的國有企業黨組織相對于生產經營不太正常的企業黨組織要好一些,城市(社區)機關黨組織相對于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要好一些;上級領導檢查時期要好于不檢查時期;領導重視的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好于與領導不夠重視的基層黨組織;一些基層組織的黨員個人的學習仍處于自發狀態,學習效果不太理想;學用結合效果不夠明顯,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與本職工作、與加快發展的現實要求結合得不夠好,存在著為應付學習而突擊學習的現象,等等。

阻礙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可持續發展進程存在的不足會引發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將直接受到影響;黨的先進性和先鋒隊特質的顯現和發揮受到較大制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程將會受到嚴重阻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受到削弱。

三、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對策

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要始終堅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進行。針對當前的突出問題,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應當從以下五個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正確理解“學習”概念,著力把握好“學習”概念的革命性變革。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是我們黨的一個重要創新理念,有著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概念的提出,是對“學習”這一概念的反思及革命性變革。學習型組織強調個人學習、團隊學習和案例學習,實質上是一個動態組織不斷創新、不斷適應的活動過程,是組織內的個體在具體的組織環境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提高競爭能力,群體在相互競爭和協同中不斷完善組織的規則和制度。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社會人的交往實踐活動,遠非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讀書學習活動。所以說,“學習型組織”所說的學習,實際上指的是實踐,是知行合一的實踐統一。 其“學習”是對現實復雜性、不確定性的深刻把握,對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并不斷地反思,提高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應當按照中央要求,在性質定位上,更加強調學習的思想性政治性,要求通過學習進一步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使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形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強大力量;在意識理念上,更加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要求黨員干部樹立體現時代特征、順應發展潮流的學習理念,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和生活態度,作為黨的組織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使學習與工作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內容范圍上,更加強調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要求緊密結合本地本部門本單位實際,在學習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上下功夫,切實提高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形式方法上,更加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多樣性,突出個性特色。

二是要高度重視領導干部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的作用。學習型組織理論認為,創建學習型組織所需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有效的領導,組織學習是一個相互依賴的系統,有效的領導者在個人(微觀)、網絡(中觀)和系統(宏觀)層面實施干預戰略。領導者通過建立學習的條件和結構來推動組織學習,與此同時,限制對實際的創造過程的直接干預。學習型黨組織是學習型組織的一種類型。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旨在通過持續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提高黨員的素質和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因此黨員干部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正如毛澤東所指出:“政策和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3]。就此而言,領導干部除了帶頭學習外,還要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和學會創新的能力,成為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典范,帶領自己的團隊成為有創新力、戰斗力的組織。

三是要高度重視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制度建設,加大創新和執行力度的突破。當前,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走的是一條自上而下的推動方式。但若要實現其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廣大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創新能力不斷推進,所以要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民主與集中的統一,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是關鍵。在制度建設中重要的是要抓好四個面工作:(1)要重視學習型黨組織制度建設的質量和制度體系化建設。在制度建設中,要充分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從本質上講就是尊重黨員的意志和權利。黨員主體地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黨員積極參與黨內活動,認真履行黨員義務,行使黨員民主權利,在黨的事務與決策中發揮主體作用。要從每個黨員自身發展(黨員個人愿景)的實際需要出發,制定能充分調動黨員自我超越的學習制度;培養黨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心智模式,推動組織內部民主風氣的形成,進而在工作創新中實現制度創新,在制度創新中不斷實現黨的各級組織的共同愿景,從而最終有效實現全黨的組織目標。(2)要通過加強監督和問責提高制度執行力度。制度制定后必須要嚴格執行,對不能按制度執行的做法要進行嚴格管理,加強監督,借鑒當前的問責制度對學習型組織建設進行管理。(3)要增強黨員干部的制度意識,促使其在遵守制度的過程中心智、行為模式發生轉變。領導干部帶頭執行制度,樹立制度權威,形成人人了解制度、遵守制度,執行制度的良好社會氛圍和制度環境。(4)制度設計要注重組織內成員成長。我國30年改革開放使傳統的組織設置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在公有制企業和事業單位之外,非公有制形式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大量涌現。這就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政治生態全然不同于改革開放以前。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決定了黨組織類型的多樣化,這一變化要求我們在制度設計時,應當從基層組織的黨員作為參與者共同受益和實現組織要求兩方面相結合起來,并根據黨組織的不同類型特點,通過分類指導,增強馬克思主義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有效性。

四是要圍繞“全員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目標,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構建共同愿景,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建立共同愿景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圣吉提出的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之一。它是激發組織活力,增強組織凝聚力的重要途徑,使組織成員分散的力量高度整合,集中起來,發揮出巨大的優勢,對組織的發展和組織目標的實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習型黨組織的鮮明特征就是組織成員具有共同愿景。它對組織成員具有導向、規范、凝聚和激勵作用,使一個單位的目標、價值觀、使命感成為一體,生發前進的動力。當前,理論武裝的核心內容在于以科學理論武裝人。 “科學理論”主要涵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和新經驗。學習型黨組織要著重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地”上下功夫,形成與實際相結合的奮斗目標。要努力建設和培養一支活躍于基層黨組織的忠于黨的思想理論隊伍,為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奠定基礎。這樣的一支隊伍的培養,要著重于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理解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相關理論,并能用通俗易懂、普通黨員能夠接受的理論的方式進行宣講,使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深入人心,使中國特色的“學習型”理論真正成為基層組織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的理論基礎。

同時,理念信念的形成和樹立應當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實現知行合一。這就要求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要以解決當前的“問題”為中心,特別是要解決阻礙學習型黨組織發展的各類問題。要結合各級各類黨組織和黨員的工作實際、思想實際和提升素質的需要,在實用性學習、問題性學習、興趣性學習上下功夫。

五是充分運用媒體網絡的作用,大力宣傳模范學習型黨組織和先進學習型個人。我們既要充分運用媒體、網絡的作用,注意挖掘和發現身邊人身邊事的模范事跡,加大模范學習型組織和先進學習型個人的宣傳,樹立基層組織和普通黨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形象,使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成果具體化;又要在全黨全社會樹立“學習型”的良好形象,通過這些良好形象的樹立,生動展示我們黨關于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理論導向和政策理念;還要通過良好的“學習型”形象增強大眾對黨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認同,體現通過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形成勇于解決困難,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形象,從而贏得民心,形成共同解決發展道路上困難的綜合力。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07-02.

[2] 惠銘生.被轉稼的“三公消費”不容忽略[N].廣州日報,2011-08-17:A8.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責任編輯何成學

作者:覃翠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工程項目協調管理機制研究論文下一篇:建筑電氣節能技術應用分析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