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必修四unit5人教版

2023-06-17

第一篇:必修四unit5人教版

人教版英語必修一unit5教案

Teaching plan of unit 5

Teaching aims: 1. Topic

The qualities of a great person; The lives of some great people. 2.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hero quality willing active republic principle fight peaceful prison prisoner period law advise continue fee gold youth league stage vote position accept violence equal blanket degree guard educated terror fear cruelty reward right(n.)

criminal leader president sentence(v.) sincerely

lose heart

in trouble

worry about

out of work

Youth League

as a matter of fact

blow up

put… in prison

come to power

set up

be sentenced to 3. Functional items: A. Giving opinions: Why do you think so? What do you think of …? What’s your opinion? I agree/ don’t agree. I think/don’t think…. I prefer….

In my opinion…. I’m afraid…

B. Making comments:

Good idea!

That’s an excellent idea. 4. Structures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I) 由where, when, why, 介詞+ which, 介詞+ when 引導的定語從句。 The school where I studied only two years was three kilometers away. This was a time when you had got to have a passbook to live in Johannesburg. The reason why I got a job was because of my hard work. …we were put in a position in which we had either to accept we were less important, or fight the Government. The person to whom you should be grateful for a peaceful South Africa is Nelson Mandela.

Teaching procedures

(Reading) Step 1. Warming up 1. Ask Ss some questions: What are the qualities you should find in a great person? 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 person? What qualities do you have? 2. Ss finish the chart on page 33.

Step 2. Pre-reading 1. Show Ss some pictures about some famous people and let them discuss who are great people. 2. Ask Ss to tell why they are important persons or great people.

Step 3. While-reading 1. First listening: Ss read the text and finish comprehending 1 on page 35. 2. Ss read again and make a timeline of Elias’ life until he met Nelson Mandela. 1940______________

1942 ______________ 1944 ______________

1946 ______________ 1948 ______________

1950 _______________ 1952 ______________

1954 _______________ 3. Ss read the whole passage and see how many parts the 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and give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t. Suggested answers: Part I paragraph 1-2

The life of Elias’ before he met Nelson Mandela. Part II paragraph 3-5

The change of Elias’ life after he met Nelson Mandela and what Mandela did.

Step 4. After-reading Ss discuss:

How the ANC Youth League fights the Government?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about Nelson Mandela?

Step 5. Extensive reading Get the Ss to learn more about Nelson Mandela.

Ss read the passage: the rest of Elias’ story on page 38,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en did Elias lose his job? 2. Does Elias like his present work?

Homework

1. Recite the key sentences in the text. 2. Retell the text.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5課文翻譯(精選)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

— — Reading — —

“真北方”之旅

李黛予和她表妹劉倩要去加拿大大西洋海岸的蒙特利爾市看望她們的表兄妹們。她們不想一路乘飛機,她們決定飛到溫哥華,再從西海岸乘火車橫穿加拿大到達東海岸。要橫貫整個大陸的想法很是令人興奮。

她們的朋友林丹尼在機場等候她們。他要帶著她們和行李到火車站乘坐橫穿加拿大的“真北方”號列車。在去火車站的路上,林丹尼聊起了她們的旅程:“你們沿途將會看到美麗壯闊的風景。向東一直走,你們會經過一座座山脈,上千個湖泊、森林,還有寬闊的河流和許多大城市。有人想在不到五天的時間里橫穿加拿大,他們忘了加拿大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共有5,500公里。這兒,溫哥華,是加拿大最溫暖的地方。人們說溫哥華是加拿大最美麗的城市,被大山和太平洋環抱。落基山可以滑雪,海港供你揚帆,這些使得溫哥華成為加拿大最受歡迎的居住城市之一。這個城市的人口增長很快。在溫哥華北面的海岸上保存了最古老、最美麗的森林。那兒的濕度很大,所以樹都長得特別高,一些高達90多米。”

那天下午表姐倆才登上了火車落了座?;疖囅仁谴┰铰浠矫},她們設法看到了野山羊,甚至還看到了一只大灰熊和一只鷹。她們的下一站就是卡爾加里,這個城市因“大西部賽馬會”而聞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牛仔們來參加賽馬會比賽。他們中許多人都有騎野馬的本領,他們能贏得幾千美元的獎金。

兩天以后,她們開始意識到加拿大人煙稀少。他們在學校學過,大多數加拿大人定居在靠近美國幾百英里的邊境地帶,加拿大的人口也就是三千萬多一點兒。但是現在看到這么空曠的國家,她們很驚訝?;疖嚧┻^一個種植小麥的省份,她們看到了面積有數千英畝的農場。晚飯后她們又回到城市,位于五大湖區頂端的繁忙的港口城市桑得貝。巨大的海輪可以開到五大湖,讓表姐妹倆感到吃驚。她們知道,因為有五大湖,加拿大的淡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多。事實上,加拿大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淡水量,其中大部分都蓄在五大湖泊里。

那天夜里她們睡著了,火車越過蘇必利爾湖,穿過大森林,朝南向多倫多飛馳著。

1

— — Using Language — —

多倫多—蒙特利爾的“真北方”列車

第二天早上,在她們的車窗外到處是灌木叢和楓樹,掛滿朱紅、赤金和橘黃色的葉子,地面覆蓋上一層薄霜,表明秋天已經來到了加拿大。中午時分,她們來到多倫多—加拿大最大、最富有的城市。她們要晚些時候才動身去蒙特利爾,因此就在多倫多市內游覽了一番。她們登上了高高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俯瞰著下面的湖水。遠處,她們可以看到湖的南邊尼亞加拉大瀑布上方升騰著的霧靄。湖水流入尼亞加拉河,再經過大瀑布,流向大海。

她們看到了加頂的大型運動場,那是幾支著名的籃球隊的駐地。當她們從港口區向北走的時候,李黛予說:“我媽媽的老同學林菲住在這里,我該到電話亭去給她打個電話。”

大約黃昏時分,她們在市區的中國城遇到了林菲,這時多倫多三個中國城中的一個。在一個名叫“海珠酒樓”的餐館里用餐時,表姐妹和許多年前就移居加拿大的林菲閑聊了起來。林菲告訴她們:“我們在這里可以吃到很好的廣東菜,因為這里的大多數中國人來自中國南方,尤其是香港。很可惜你們不能一只走到建安大的首都渥太華。它在多倫多東北方約400公里,要去那兒花時間就太多了。”

火車在那夜晚些時候起程了,第二天黎明到達了蒙特利爾?;疖囌纠?,人們到處說的是法語。指示牌和廣告也都是法文的,但有些標注了小字體的英文。劉倩說:“我們要到傍晚才動身,不如到市區去走走。”整個下午她們穿梭于布局可愛的商店,還擺放了水邊工作坊里的藝術家。當她們坐在咖啡館里眺望廣闊的圣勞倫斯河時,一個年輕人坐在了她們的身邊。

“你們好,我叫亨利,是這里的大學生。”他說:“請問你們從哪里來?”姑娘們告訴他,她們是坐火車來旅游的,要橫穿加拿大,在蒙特利爾只待一天。他說:“這太糟糕了,蒙特利爾這個城市有極好的餐館和俱樂部。我們大多數人既說英語也說法語,但是這座城市具有法國文化和傳統。我們喜歡好咖啡,好面包和好音樂。”

那天晚上,火車沿著圣勞倫斯河疾馳,朝圣勞倫斯灣駛去,一直開到遠方的東海岸,姐妹兩個做夢都在想著法國餐館和紅色楓葉。

第三篇:新課標高中英語人教版必修二unit5教案 (Unit5 Music--Period3 Listening and Reading)

Period 3 Listening and Reading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Period:

This period aims at training students’ two skills—listening and reading skills.Students have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Freddy’s story and get detailed information by reading the rest of Freddy’s story.Having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whole story,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sum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eing famous.What’s more,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on whether they would enjoy being famous and give their own reasons. Teaching Aims:

1.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ies to listen to the story about Freddy. 2.Enable the students to memorize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Freddy’s story. 3.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ie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Develop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 to get all the needed information. 2.Enabl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story. 3.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ies to expre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eing famou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How to catch all the points about Freddy from listening.

2.Retell the information about Freddy. Teaching Methods: 1.Listening skill directing. 2.Task-based activity. 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a projector,some slides and a multiple-media compute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ew and Check the Homework T:Last class w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the attributive clause with the preposition ahead of the relative clause.Remember? Ss:Yes. T:Can you make a sentence with this structure? Ss:Yes. S1:The guitar with which they gave performance was lost. T:Good. S2:The name by which the group was known was “The Monkees”. T:Well done. S3:The book,the cover of which is broken,is not mine. T:Yeah,very good. S4:The singer with whom Coco Li sang was very happy. T:Terrific!

T:Good,all of you have reviewed the lesson.Then let’s go on to check the homework.Ex.2 on Page 71.Correct the sentences.I would like some students to come here and write down your correct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8 students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down the sentences.The other students check their sentences.)

Suggested answer:

1.Peter said that he was really grateful to you for the help you offered the other day. 2.He told all the people present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education. 3.Mr Clark found Alice sitting in the corner of the living room whose windows were wide open. 4.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ich/that we spent together during our study tour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5.They thought very lightly of our new design,which made us very pleased. 6.Please sit here for a while.The meal is being prepared at the moment. 7.As a result of the terrorists’ attack,tourism,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y here,has been greatly affected. 8.You will be fine as long as you stick to the rules. Step 2 Warming up:introduce Freddy to the class

Show a picture of a frog and let the students say out what it is.Then introduce Freddy to the class. T:OK,class.Have a look at this picture.Do you know what it is? Ss:It’s a frog. T:Right.But he is not a common frog.His name is Freddy.He has a special quality.Can you guess what special quality Freddy has? S1:Swinging. S2:Flying. S3:Singing. Step 3 Prediction Describe Freddy’s life experience and let the students guess what will happen next.While talking about Freddy’s life experience,show the relevant pictures to attract the class’ attention. T:When Freddy was young,he was a little tadpole.As time went by quickly,he soon became a frog.One day,Freddy sat on the water lily leaf and slid his long,thin legs into the water.Suddenly,he heard some music across the lake.Then what would happen? (Allow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own ideas and prediction freely.)

S1:He found a snake. S2:He found his friends. S3:He found a nightingale.

Step 4 Listening for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You have many difficult ideas about what will happen to Freddy.Now let’s listen to the story about Freddy and see what Freddy found when he swam slowly towards the sound. (Play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After listening,ask some students what they have got.)

T:So have you got the answers?What did Freddy find when he swam slowly towards the sound? S:He found three confident frogs sitting still on the leaf and playing the instruments. Step 5 Listen for the Detail Information (Group work)

Divide the class into 2 groups.For the students in Group A,they have to find out all the true statements from the 6 sentences.For the students in Group B,they have to find out all the false statements from the same 6 sentences.At last,see which group can get the most correct answer. The six sentences are:

1.Freddy had changed from a man to a frog. 2.He felt lonely in his lake till he met his friends on the lily leaf. 3.The singers of the band could sing very loudly. 4.Freddy thought he could sing as well as the other singing frogs.

5.Freddy was very confident about his singing. 6.He sang the song to ask the other frogs to be his friends. Suggested answers:

1.F 2.T 3.T 4.T 5.F 6.T Step 6 Fast Reading T:So do you think Freddy and the other three frogs were going to form a band?Now let me tell you that they formed a band and soon became famous and then they went to Britain to give performances.Then what would happen in Britain?Would they succeed or fail? Give students 1 minute to read the rest story about Freddy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Did Freddy and his band get a great success in Britain? Suggested answer:

Yes,they got a great success and became very popular in Britain. Step 7 Detailed Reading Give the students 3 minutes to read the text in detail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was Freddy’s most exciting experience in London? 2.What happened when the program was over? 3.What problem was caused after they became stars? 4.Did Freddy and his band leave Britain at last? Suggested answers:

1.His most exciting experience was to sing in a TV programme called “Top of the Pops”.

He had to wear an expensive suit and give a performance to a TV camera. 2.The telephones in the same room started ringing and everbody was asking when they could see Freddy and his band again. 3.They were followed everywhere and their personal life was discussed by people. 4.Yes,Freddy and his band left Britain and went back to the lake,because it’s painful for them. Step 8 Summary Let the students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Freddy’s story. T:We have listened and read the story of Freddy.It’s time for us to summarize it.Who can use a sentence to summarize the story of Freddy. S:This is a story about a band that became famous and did not like it. T:Good!Well done! Step 9 Retell the Story T:Have a look at the chart.And retell the story of Freddy according to the chart. I will give you 3 minutes to get prepared.Then I will ask some of you to retell the story.

Suggested answer:

One day,when Freddy was wondering on the lake,he heard a fine deep sound.He looked up and tried to find the sound.He found some frogs and they became friends since they all liked singing.Then they formed a band and began to give performances.Soon they became famous and they went to Britain to give performances.They soon got a big hit.However,at the same time,some problems arose.They were always followed by their fans everywhere and their personal life was discussed by people.They felt quite painful.At last,they decided to leave Britain and came back to their lake. Step 10 Discussion 1.Let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mselves freely on in what specific ways Freddy’s life changed. T:Just now,we have learnt the development of Freddy’s band,and the course of their being famous.However,it brought forwards some problems.So in what specific ways did Freddy’s life change?Who would like to show your opinion? S1:They became popular and have many fans. S2:They became rich.

S3:They were followed by people everywhere. S4:They were discussed by people. S5:They couldn’t have a peaceful and quiet life. 2.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ies to expres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of being famous. T:So you have talked about many problems caused by being famous.So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eing famous? S1:Being famous proves that you are very successful and have many abilities.I would enjoy being famous. S2:If you are famous,you can have many fans and people will notice you everywhere you go. S3:Being famous means being rich.You can earn a lot and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T:Good point!How ab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being famous? S1:I don’t like being famous.I want to be a common person so that I can have enough time to think about my life and enjoy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S2:Not being famous means no need to worry about your appearance in the public eyes and you can keep your privacy.Your life won’t be disturbed and discussed by people. S3:Not being famous means that you can have a quiet life.And you

can spend more time with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Step 11 Summary and Homework T:Today,we have leant Freddy’s story,their success and their problems caused by being famous.We could tell that being too crazy about film stars,singers and actors may cause trouble to them. T:Homework for today is to translate the five sentences on Page 71. Step 12 The Design of the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Unit 5 Music Peried 3 Questions:

Q:What did Freddy find when he swam slowly towards the sound? A:He found three confident frogs sitting still on the leaf and playing the instruments. True or False 1.Freddy had changed form a man to a frog. 2.He felt lonely in his lake till he met his friends on the lily leaf. 3.The singers of the band could sing very loudly. 4.Freddy thought he could sing as well as the other singing frogs. 5.Freddy was very confident about his singing. 6.He sang the song to ask the other frogs to be his friends. Question for fast reading:

Did Freddy and his band get a great success in Britain?

Yes,they got a great success and become very popular in Britain. Question for detail reading:

1.What was Freddy’s most exciting experience in London? 2.What happened when the program was over? 3.What problem was caused after they became stars? 4.Did Freddy and his band leave Britain at last? Retell the story:

Step 13 Record after Teaching

第四篇:雷雨人教版必修四

《雷雨》 教案

教學目標:

1.簡介戲劇的有關知識,了解作者曹禺及有關《雷雨》的介紹。 2.理清人物間的關系,梳理節選部分的劇情。

3.通過把握矛盾沖突,品味語言,認識劇中主要人物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文章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預習補充 1.戲劇知識介紹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它借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按照不同的標準,戲劇可分為不同的種類: A 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話劇(如《雷雨》)、歌劇(如《白毛女》)、舞劇(如《絲路花雨》)

B 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獨幕劇、多幕劇(如《雷雨》) C 按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分:歷史劇(如《屈原》)、現代劇(如《雷雨》) D 按矛盾沖突的性質分:悲劇(如《屈原》)、喜劇(如《威尼斯商人》)、正劇(如《白毛女》)

戲劇的幾大要素:舞臺說明、戲劇沖突、人物臺詞 戲劇的語言:臺詞和舞臺說明

戲劇語言的特色有三個:一是動作性;二是個性表現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潛臺詞;五是動聽上口,淺顯易懂。 2.曹禺介紹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湖北潛江人,我國杰出的劇作家和“當代語言藝術大師”,和“巴金”“老舍”合稱“巴老曹”。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蛻變》《北京人》《明朗的天》《膽劍篇》(與人合作)《王昭君》等劇本。曹禺寫《雷雨》時才23歲,正在清華大學讀四年級,《雷雨》是曹禺的處女作,更是現代戲劇成熟的標志。 3.介紹《雷雨》劇情和人物關系

看課文注解。

師生共同理清人物關系

周樸園 魯侍萍 魯貴 蘩漪

周萍 周沖 魯大海 四鳳

二.研習課文 1.導語設計

我們今天來學習中國現代一部著名的戲劇——《雷雨》。根據上面的分類,它屬于現代劇、話劇、多幕劇(四幕)和悲劇?!独子辍肥且徊考彝ケ瘎?,那么,它到底有多悲呢?它最后的結局是這樣的:在一個雷雨之夜,兩個關系復雜的家庭中,有兩個年輕人觸電而死,一個年青人飲彈自殺,兩個媽媽,一個瘋了,一個呆了,剩下一個孤老頭,形影單吊。那么,到底這樣的悲劇是誰造成的呢?我們學習了課文,再一起來探討。 2.學生閱讀文章,理清情節結構。(有條件的可分角色閱讀) 節選部分共兩場戲,以課本p21“可是你——”為分水嶺。

①周樸園與侍萍30年后以外相逢并相認。

又可分為兩部分:過去和現在

②周樸園與魯大海間的激烈矛盾沖突。 3. 閱讀課文分析周樸園的性格特征。(結合課后練習一)

析:從開頭到“老得連你都不認識了”這一段是寫周樸園和魯侍萍的矛盾沖突,寫他們相隔30年后從相遇到相認的過程。 (1)看對話

周:梅家的一位年輕小姐,很賢惠……——你知道么?

魯: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惠,并且聽說是不大規矩的。 問:為什么侍萍明明是婢女,周樸園卻說是“小姐”,而侍萍自己卻強調說“不是小姐”?

提問后明確:周樸園當年拋棄侍萍,他自己也知道這是一段不光彩的過去,說出來會影響自己的名聲,而現在要跟人談起,當然就得小心翼翼,維護自己。所以,他這里表面上像在贊揚侍萍,實則是想掩蓋自己的罪行,表現出他“虛偽”。而魯侍萍說不是“小姐”,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實則是想揭示出周樸園的隱私跟虛偽,表現出她的“正直” (2)劃出這一部分有關周樸園的舞臺說明,這些舞臺說明表現出周樸園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平靜——猜疑——緊張——不知所措

3 周樸園畢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他的“不知所措”只持續了那么一會,他馬上意識到眼前這個人可能會對自己造成不利,于是,立刻變臉。 “你來干什么?” “誰指使你來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1)這三句話包含了豐富的潛臺詞。潛臺詞就是言外之意,說話人心中真正所想的。而這些潛臺詞也正是最能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請思考討論一下這三句話的潛臺詞。 提示:

“你是想借機來敲詐我”

“你幕后一定有不懷好意的人指使你來”

“三十年了,你還是不忘舊仇,還想利用過去的關系來敲詐我” (2)小結:在周樸園看來,人與人之間就是爾虞我詐,發財致富全靠敲詐、暗算。這些潛臺詞暴露了周樸園陰暗卑劣的內心世界,他這里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當周樸園知道魯侍萍并不是為他而來,又面對她的強烈控訴,他又是怎樣應對的? “我們可以先不必哭哭啼啼的” “我看過去的事就不必再提了吧”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彌補我的罪過”

明確:周樸園先是想用緩和的語氣“穩住”魯侍萍,見魯仍然很激動,又采取了“柔情攻勢”,這種柔情其實是一種“哄騙”。我們不否認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有一定的真實性,可更要想到,這么多年來,周樸園的家庭生活并不愉快,他現任妻子驕傲、冷漠、倔強,他懷念印象中年輕美麗,溫柔可人的侍萍是出于自己內心得需要,是一種“自我救贖”,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慰藉。這里體現出周樸園“偽善”的特點,而魯侍萍卻由于本性的“善良”,對他產生了一定的諒解,安定了情緒。

(4)當魯侍萍穩定下來后,周樸園有沒有繼續回憶往事?他想到的是如何盡快地解決這件事,而當侍萍提出要看一眼大兒子時,周樸園是怎樣說的?

“那么,我們就這樣解決了……以后魯家的人永遠不許到周家來”——自私、殘忍、

從周樸園跟魯大海的矛盾沖突中又可看出周樸園怎樣的性格特點呢?

問:周樸園有沒有打算認魯大海這個兒子?

提問明確:沒有!“我只知道你是罷工鬧得最兇的工人”

這句話雙關,對魯大海來說就是你鬧得這樣兇,小心收拾你,同時話中帶話地告訴魯侍萍,他不會也不想認這個兒子。——冷酷

周樸園不單不認,最后還把魯大海給開除了,目的無非是想從此與魯家毫無瓜葛。體現出他心狠手辣、奸詐。

學生概括周樸園的人物性格特征:虛偽、自私、殘忍、冷酷、心狠手辣、奸詐

魯侍萍與周樸園的對話,從私生活的領域揭露了周樸園的反動階級本性。

魯大海與周樸園的對話,從社會生活的領域揭露了周樸園的反動階級的本性。 4.學生可據此概括魯侍萍的人物形象特征:

我們通過魯侍萍的有關語言來分析一下這個人物的個性。注意運用有關句子來說明魯侍萍是一個怎樣的人。

……

①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③我沒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

④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⑤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

剛強,自尊,覺醒,堅強

魯侍萍是一個下層勞動婦女,是一個受侮辱,被損害的女子,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

既善良溫柔婉約,又不乏堅強。三十年前被周樸園始亂終棄之后,曾投水自盡,所幸獲救,

在接下來的上十年里,為了生計,魯侍萍帶著孩子流落他鄉,嘗盡了世間冷暖,終于使她逐漸堅強。三十后與周樸園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認識到周樸園的自私虛偽本質,拒收周樸園的錢。這表現了她對殘酷現實的清醒認識。她心地的磊落及對周樸園的輕蔑和憤恨體現了她的尊嚴、骨氣以及對命運的抗爭。

5.歸納主題

通過一個封建資產階級的家庭內錯綜復雜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和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醞釀著一場大變動的上世紀20年代中國的社會現實。 三.作業:①課后練習二。②新學案練習 課外補充:

1、結構緊湊集中:

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集中:(三一律,戲劇創作的特點)因為劇本的演出,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盡可能集中。

周樸園在家策劃破壞工人罷工;魯侍萍不愿女兒幫人,前來尋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鳳;魯大海代表工作來找董事長談判。這樣,就使得三個人物在一個夏天的午飯后,在周公館客廳里相遇了。通過魯家母子的控訴,把周樸園三十多年來在家庭和社會上的罪惡活動揭露出來。其中侍萍被周家趕出,含恨投河及母親被氣死等情節,因受舞臺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對話表現出來的。

2、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語言不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隨著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者在用詞和語氣的處理上,也都相應有所變化,劇中人因出身、地位、經歷、個性不同,所以他們的說話口氣,措詞風格也不同。

周樸園盛氣凌人,侍萍抑郁平緩,魯大海直截了當。

ˆ人物語言還和他們所處的時代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理活動相適應。這在周樸園的企圖用金錢來平息侍萍的對話中表現得非常突出:,不僅表現出資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趕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惡不致敗露的心理狀態刻畫得活靈活現。侍萍悲憤地說:,充分表現了她的悲憤和仇恨及發自內心對周樸園的輕蔑和憤恨,也表現了侍萍的剛毅與倔強。侍萍看到周萍打魯大海后那幾句話欲言又止、隨口又改的話,把她當時痛苦、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現出來了。因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實、鮮明。

3、 雷雨劇情:大少爺周樸園誘騙了女仆侍萍,生下兩子,后因娶“有錢門第的小姐”,把產后三天的侍萍攆出門,逼得她抱著小兒子投了河,他則娶年僅十七的蘩漪為妻。蘩漪不滿他的冷酷和專橫,三年前和小她七歲的周萍發生曖昧關系。 周萍虛偽如父,厭倦了這種關系后便轉而追求侍女四鳳,殊不知四鳳是他的同母異父之妹。原來侍萍投河遇救,嫁魯貴,生子魯大海和女四鳳。魯大海在周樸園礦上做工,還做罷工工人代表。勢利貪心的魯貴把四鳳帶去周家,侍萍所擔心的事不幸發生。蘩漪聞知魯媽(侍萍)從外地回來,如其帶走四鳳。侍萍和周樸園再度相遇……雷雨之夜,侍萍逼四鳳起誓永不見周家人,周萍偏又與四鳳私會被魯大海撞見……侍萍讓周萍和四鳳遠走高飛,窺如一切的蘩漪欲憤難捺,令人鎖上大門,從樓上叫下周樸園,當眾揭開一切……四鳳和周萍相繼自殺,暗戀四鳳的周沖同時觸電身亡……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竇娥冤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

2、通過竇娥冤這一冤案,認識元代社會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從文學鑒賞的角度理解關漢卿設計三樁誓愿應驗的用意。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介紹關漢卿: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說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籍風流,為一時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陡]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 關于元雜?。?/p>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元雜劇的唱詞按一定宮凋寫成。共分五個宮(五個全音階):正宮、中呂宮、南昌宮、仙呂宮、黃鐘宮,分別個當于現在的C、D、E、G、A五個樂調(譜號);曲牌,相當于現在的調號和板號(如二黃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簡譜中的曲譜和節拍。元雜劇中一折限于一調一韻。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品痘蚪?ldquo;科”“介”,是關于動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臺提示,如“笑科”“見科”“把盞科”“做掩淚科”“內作起風科”等。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此外,每本雜劇結尾處有兩句或四句詩句,用以概括全劇思想,提出本劇劇名。例如,“秉鑒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冤”。末句是戲的全名,“竇娥冤”則是簡名。

二、研讀課文

1、 在課文中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 明確:共出現10個曲牌,都屬于正宮調。

2、根據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把課文分成若干層次。

明確:10個曲牌有3個層次。使劇情有張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第一層是[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大意是竇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層是[倘秀才]至[鮑老兒]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告別婆婆。 第三層是[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發下三大誓愿。 分析第一層:

齊讀第一層兩支曲子。

提問:竇娥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確: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為竇娥的沖突對象隱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于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里,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圣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竇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于衷,所以竇娥唱出“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詞時,便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共鳴。

[滾繡球] 明確:作為封建社會中的一普通女子,竇娥對神明的天地本應深信不移,可是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她對天地鬼神由信賴而懷疑,由懷疑又轉為憤怒的控訴:“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樣,竇娥通過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含冤難辯的悲慘經歷,認識到了善良的人的貧窮命短,罪惡的人富貴延壽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她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作為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認識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又能怎么樣?她除了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憤怒的控訴以外,只能是“落得兩淚漣漣”。

分析第二層

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后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場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為什么還要提出堅決走后街,舍近而求遠呢?

明確:因為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還是迎面趕來了。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竇娥對婆婆的一段說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里是那樣的貼切,表現得是那么自然、生動。在戲劇沖突的程度上,由急轉緩,由怯轉傷,抒情氣氛加濃,竇娥的性格更加完美??梢姼]娥對婆婆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為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治是何等的腐敗,社會是何等的黑暗。這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還為悲劇的產生蓄足了勢,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會的作用。

閱讀[快活三][鮑老兒]。

提問:這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現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確:使人們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分析第三層

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愿,說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確:第一個誓愿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愿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她的三樁誓愿與第一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么關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梢?,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竇娥的三樁誓愿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說明了什么?

明確:這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作者采用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是表明社會的腐敗黑暗,二是刻畫竇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達人民要懲治邪惡的愿望。

“煞”就是結尾的曲牌,為什么關漢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個曲牌呢?

明確:說明蓄積在竇娥胸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控制,猶如地下巖漿,沖向決口。也說明劇作家意猶未盡,他要把竇娥的無辜受害,要把人們對竇娥的同情,要把人們對統治者的憤恨表現得痛痛快快,淋漓盡致。于是在結尾處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頂峰。

《竇娥冤》中有兩句唱詞,兩個牌文本不同,試分析其優劣。

《古名家雜劇》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難為地;天也,我今日負屈銜冤哀告天。

《元曲選》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第一句唱詞用的是陳述語氣,不如那質問語氣強烈;第二句《古》本為哀告祈求,而《元》本則是對天的指責和否定。比較而言,《元》本突出了竇娥不屈服于惡勢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顯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題得到了豐富和深化。

【補充材料】

“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1、“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2、“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為之下霜。

3、“東海孝婦”出自《漢書·于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姑十余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ぶ锌莺等?。

東海孝婦逆來順受缺少反抗精神。

十大古典喜?。?關漢卿《救風塵》、王實甫《西廂記》、白樸《墻頭馬上》、康進之《李逵負荊》、鄭廷玉《看錢奴》、施君美《連閨記》、康?!吨猩嚼恰?、吳炳《綠牡丹》、高濂《玉簪記》、李漁《風箏誤》

十大古典悲?。?/p>

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高則誠《琵琶記》、馮夢龍《精忠旗》、孟稱舜《嬌紅記》、李 玉《精忠譜》、洪 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雷雨

【教學目的】

1.體會劇本中連續緊湊的戲劇沖突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2.理解劇中所揭示的階級矛盾的深刻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周樸園的性格特點和話劇的特點。

2.難點: 通過劇情對資產階級虛偽、自私、冷酷、殘忍的階級本質的 揭露。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詞語補釋: *拜望:原是敬辭,指探望。文中含諷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斷地下流。P92注① *諦聽:仔細地聽。諦:仔細。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見地:見解。

*交涉:跟對方商量解決有關的問題。文中含有辦成事情的意思。 *驚愕:吃驚而發愣。

*昧心:違背良心。昧:mâi昏,糊涂,不明白。 *彌補:把不夠的部分補足。

*伺候:在人身邊供使喚,照料飲食起居。

*無賴:①刁鉆潑辣,不講道理;②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賢慧:指婦女心地善良,對人和藹。也作“賢惠”。 *郁熱:悶熱。郁: 積聚而不得發泄。 *怨憤:怨恨憤怒。

作者簡介: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湖北潛江人。他從小愛好戲劇,1929年進南開大學,后來又轉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后進清華研究院,專攻歐美戲劇文學,并從文學中汲取營養。1933年,在即將結束大學生活時,完成處女作《雷雨》。經巴金、靳以的推薦,這個劇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學季刊》上發表。作者自己說: “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舊社會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独子辍肥俏业牡谝宦暽胍?,或許是一聲呼喊。”(《曹禺選集后記》)繼《雷雨》之后,又寫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蛻變》等劇本?!独子辍贰度粘觥烦删妥罡?,是他的代表作。在這兩個劇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劇作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編成話劇,解放后,寫了《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

《雷雨》簡介: 《雷雨》以現實與往事相間的手法,寫了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這個家庭的主人,某煤礦公司董事長周樸園在三十年前,還是個地主大少爺的時候,曾引誘女仆梅媽的女兒侍萍,生了兩個孩子。后來,他為了娶一位“有錢有門弟的闊小姐”,強迫侍萍把大兒子周萍留下,把剛生下三天的第二個孩子(魯大海)帶走,遺棄了母子倆。周樸園又娶了繁漪。并生了個兒子周沖。侍萍被逼得走投無路,冒著大風雪去跳河。她被救后,為了孩子,又嫁了兩次,與后來的丈夫魯貴生了個女兒四鳳。不料魯貴與四鳳無意中又當了周家的仆人,兒子魯大海當了周家的煤礦工人。于是以周家為中心發生了各種巧合的違反倫常的性愛關系,展開了錯綜復雜的矛盾: 繼母繁漪與周萍私通,同父異母的兄妹周萍與四鳳相愛,周沖也在追求四鳳,而周樸園與魯大海父子相互為敵,周萍與魯大海兄弟之間亦互相仇視。這個悲劇的內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領回四鳳而來到周家才被揭露的。這些矛盾醞釀、激發,終于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燥”的下午趨向高潮,又經過一番復雜的矛盾沖突,周萍和四鳳終于知道他們原來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場悲劇發生了,四鳳觸電而死,繁漪的兒子周沖為救四鳳不幸送命,周萍也開槍自殺了„„這個罪惡的大家庭終于歸于毀滅。

《雷雨》標題的意義: 《雷雨》這個劇名,既指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高潮和結局又發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劇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沖決封建羅網的迫切心情。同時,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里,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醞釀著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

節選部分結構: 節選自第二幕,主要寫周樸園與魯家母子的對話,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樸園和侍萍再次相見。

第一層:侍萍以敘述別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樸園的罪惡,訴說自己的遭遇。──寫他們過去的矛盾

第二層:通過周樸園態度的變化,暴露他的偽善面目,表現侍萍這個勞動婦女的階級本色。──寫他們現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 周樸園與魯大海父子、侍萍與周萍母子見面。

通過周樸園和魯大海的激烈沖突,揭露周樸園壓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階級的反抗斗爭。

分段依據: 第一部分從家庭生活方面來揭露周樸園;第二部分從社會生活方面來揭露周樸園。

為了使周魯兩家三十年的新仇舊恨集中在一幕戲中得到反映,作者靈活地運用了“回顧”的方法,把歷史和現實,過去和現在緊緊聯系起來了,用以刻畫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

第二課時

人物形象分析: 1.周樸園

從他們的意外遭遇,這一場談話來看周樸園的性格特征: 對話由口音講到無錫,講到三十年以前,歸結到在無錫發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這時,侍萍知道眼前的這位老爺就是周樸園,周樸園卻不知道眼前這個下人就是侍萍。“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惠,也很規矩„„”他把被自己凌辱過的使女說成是“小姐”,為的是美化自己,按照剝削階級的意識,少爺與下人有這種關系是可恥的,要門當戶對,要維持面子,自然就把侍萍說成是“小姐”。然而侍萍卻說: “可是她不是小組,她也不賢惠,并且聽說是不大規矩的。”她平靜地、原原本本地說出了事實。這話猶如利刃,觸及了周樸園對侍萍始亂終棄的丑惡行徑,他“汗涔涔地”,顯出一副狼狽像。這時,周樸園想知道侍萍的究竟,便用“親戚”來遮掩,并說要給她修墳,以此作為打聽的理由,同時在別人面前表示自己的“仁慈”和樂于行善的“美德”。當他知道在自己的意念中已經死去的侍萍還活著,而且她的孩子也活著時,便神經質地驚愕起來,說“什么? ”時而“忽然起立”緊張地問“你是誰? ”表現出他極度的惶恐和不安。當他明白眼前站著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遺棄的侍萍時,他“忽然嚴厲地”問道: “你來干什么? ”立刻就顯出了他的猙獰的面目。因為他認為侍萍的出現,會對他的名譽和地位構成威脅。這句話撕去了剛才用來偽裝“善人”的面紗,露出了他兇惡的本相。接著又憑他三十多年從爾虞我詐的爭奪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提出質問: “誰指使你來的? ”他對侍萍軟硬兼施,先是反臉不認人,說什么“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為了怕家人知道,他竟提出不許侍萍“哭哭啼啼”,接著想哄騙侍萍忘記“從前的舊恩怨”,叫她“過去的事不必再提”,企圖掩蓋自己的罪惡。他花言巧語,要侍萍“不要以為我的心是死了”,想以他過去那廉價的感情打動侍萍,拉攏侍萍。他擔心侍萍告訴魯貴,揭穿他的老底,他還擔心侍萍利用魯大海、魯貴和四鳳的關系對他進行敲榨,他終于使出用金錢收賣的手段: “好,痛痛快快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吧! ”在他看來,金錢能化卻侍萍的憤恨,金錢能贖回他的罪惡,金錢能使受害者微笑,金錢能使造孽者心安,金錢能永遠消除這件事對他的威脅。這些集中暴露了他的世界觀,反映出他的了老奸巨滑和陰險。為確保自己的名譽地位不受威脅,他不許侍萍同自己的親生骨肉相認,并勒令“以后魯家的人永遠不許再到周家來”,還以五千元支票進行收買,以策萬全。

以上通過周樸園對侍萍的態度,深刻地揭露他虛偽、自私、冷酷、殘忍的本性,說明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偽君子。

這些性格特點,在魯大海同周樸園的面對面的斗爭中進一步地揭露出來。周樸園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鎮壓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團結,并且開除了工人罷工的領頭人魯大海。魯大海在憤怒斥責周樸園時,揭露他血淋淋的發家史,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時,故意讓江堤出險,淹死兩千三百個小工,每一個小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塊。還揭露他血腥鎮壓煤礦工人罷工,“叫警察殺了礦上許多工人”,他雙手沾滿了工人群眾的血,他“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馬克思語)所以周樸園是一個壞到了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的人。

魯侍萍與周樸園的對話,從私生活的領域揭露了周樸園的反動階級本性。

魯大海與周樸園的對話,從社會生活的領域揭露了周樸園的反動階級的本性。 從連續緊湊的戲劇沖突可見: 周樸園對侍萍先是愛,后是趕,趕走之后又懷念,他懷念的侍萍活脫脫地站在他面前時,他竟是那樣的兇狠,對此應如何理解? 傅立葉說: “侮辱女性既是文明的本質特征,也是野蠻的本質特征,區別只在于,野蠻以簡單的形式所犯下的罪惡,文明卻賦之以復雜的、暖昧的、兩面性的偽善的存在形式。”“這一個”周樸園正是富有個性的活生生的“偽善的存在”。他那矛盾的行為,以其性格的復雜性、多面性,顯示出他作為董事長的“這一個”周樸園的基本定性──真誠的偽善,偽善的真誠。

2.侍萍

侍萍是一個受侮辱,被損害的女子,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剛毅、倔強。

她自己被遺棄以及三十年掙扎的痛苦經歷中,認清了周樸園的真面目。她雖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慘命運是階級壓迫造成的,但已意識到她同周樸園之間事實上存在著階級的壁壘。她知道自己的親生兒子周萍是不會認她這個生母了,也斷言自己的兒子,被周樸園稱為“我自己的骨肉”的魯大海是不會認那個董事長做父親的。她對過去的事,有的“是恨,是悔”。她對周樸園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兒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來伺侯周樸園的少爺。她把這歸之于“不公平的命”,但最后又發誓“我希望這一生不要再見到你”,表現了對自己的命運的抗爭,對不公平的社會的控訴,從自己痛苦的經歷和現實的磨練中堅強起來了,表現了她的自尊與剛強。(分析侍萍不要錢的情節) 由于反動統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還存有封建倫理觀念和宿命論的思想,因而認識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個腐朽的社會制度造成的,卻把原因歸結為“報應”和“命運”,對周樸園,她不去公開揭露,反而在他表示“懺悔”時心軟了,這些都說明了 舊社會不僅摧殘了勞動人民的軀體,而且毒害了他們的靈魂,從另一方面暴露了舊社會的黑暗。

3.魯大海

魯大海與周樸園,從血緣上看,他們是父子;從階級關系上看,他們是你死我活的仇敵。在同周樸園的斗爭中表現出他是一個覺醒了的工人,代表廣大工人群眾面對面地同周樸園談判,斗爭。他義正辭嚴地拆穿周樸園軟硬兼施鎮壓工人的罷工的陰謀,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兩千三百個小工以發橫財的罪惡。他堅定、勇敢、無私、求實。他對資本家有著清醒、透徹的認識,資本家的威脅、訛詐、利誘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無所施其計。他義無反顧地在反抗斗爭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堅強不屈的性格)斗爭中顯出經驗的不足、魯莽等弱點。

第三課時

小結:

一、結構緊湊集中: 作者靈活運用“回顧”和“穿插”的表現手法,推動劇情的發展。在侍萍同周樸園相認的過程中,通過侍萍“回顧”過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這樣,既揭露了周樸園罪惡的歷史,又用過去的矛盾推動了現在的矛盾,進而暴露了周樸園偽君子的丑惡面目。又如在侍萍和周萍母子相見的的情節中,穿插了周樸園和魯大海父子之間的沖突,使父子、母子、兄弟都在一個特定環境中相遇,從而反映了勞資之間的階級對立,使劇作產生了深廣的社會意義。三人對話,各依自己的性格發展,構成緊湊的戲劇沖突。

二、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集中: (三一律,戲劇創作的特點) 因為劇本的演出,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盡可能集中。 周樸園在家策劃破壞工人罷工;魯侍萍不愿女兒幫人,前來尋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鳳;魯大海代表工作來找董事長談判。這樣,就使得三個人物在一個夏天的午飯后,在周公館客廳里相遇了。通過魯家母子的控訴,把周樸園三十多年來在家庭和社會上的罪惡活動揭露出來。其中侍萍被周家趕出,含恨投河及母親被氣死等情節,因受舞臺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對話表現出來的。

三、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語言不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隨著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者在用詞和語氣的處理上,也都相應有所變化。

劇中人因出身、地位、經歷、個性不同,所以他們的說話口氣,措詞風格也不同。 周樸園盛氣凌人,侍萍抑郁平緩,魯大海直截了當。

人物語言還和他們所處的時代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理活動相適應。這在周樸園的企圖用金錢來平息侍萍的對話中表現得非常突出: “痛痛快快地,你要多少錢吧”“一切路費、用費都歸我負擔”,不僅表現出資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趕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惡不致敗露的心理狀態刻畫得活靈活現。侍萍悲憤地說: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充分表現了她的悲憤和仇恨及發自內心對周樸園的輕蔑和憤恨,也表現了侍萍的剛毅與倔強。侍萍看到周萍打魯大海后那幾句話欲言又止、隨口又改的話,把她當時痛苦、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現出來了。因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實、鮮明。

四、舞臺說明的作用: 1.周家客廳的布景設計: 既看出是個闊綽豪華的資本家家庭,又有濃重的封建色彩。一個立柜和上面觸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發生的根由,又為劇情發展提供了條件。這舊家俱、這照片,在劇情發展的幾個關鍵處都發揮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裝: 魯侍萍上場,她的“衣服樸素,潔凈”“頭上包著一條白毛巾”,衣著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頭是勞動婦女的習慣,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動作: (魯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關上窗戶,慢慢走向大門”,這是人物動作的說明,“很自然地”暗示她曾在這屋里生活過,有關窗的習慣。“慢慢地”暗示她心情痛苦,有矛盾。她的動作,自然地使周樸園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動劇情發展。

4.表情: (周樸園)“汗涔涔地”顯出一副狼狽相;(周樸園)“驚愕”表現出他極度的恐懼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場: 作者總是在劇情發展的最需要的時候讓人物登場,讓人物下場,又是為劇情下一步發展創造條件。上下場都是為戲劇的沖突和發展服務的。

魯大海上場,舞臺說明是“外面爭吵聲,大海的聲音: ‘讓開,我要進去。’”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個說明暗示了魯大海作為一個工人代表的堅定、勇敢的性格,而安排他在周樸園與魯侍萍對話之后登場,便使戲劇沖突進一步發展,引向高潮。大海的下場是在沖突達到高潮后,魯侍萍哭起來說: “大海,我們走吧! ”的時候,被仆人們擁下的。

作業: [思考和練習]第二題

周記《虛偽、自私、冷酷、殘忍的周樸園》

要求: 根據《雷雨》中的情節,改寫成記敘文,圍繞周樸園的有關的事實敘述,其中最足以體現周樸園的個性化的語言可引用。

長亭送別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點。

3.理解本文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融古代詩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主旨和情景交融的特點。 【教學難點】情景交融的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解讀賞析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前一課我們學習了關漢卿的《竇娥冤》,了解了元雜劇中的一個個性鮮明、敢于反抗的婦女竇娥的光輝形象,今天我們將學習了解元雜劇中另一個勇于反抗現實的婦女崔鶯鶯的形象。

二.介紹王實甫和他的作品:

王實甫(約1260-1336),名德信,字實甫,大都(現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他的創作活動時期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據賈仲明《凌波仙》吊詞介紹,王實甫在當時即享有盛名,常與演員、歌伎往來。所作雜劇十四種,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三種及《韓彩云絲竹芙蓉亭》《蘇小卿月夜販茶船》各一折。劇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禮教為題材,塑造了崔鶯鶯、紅娘、劉月娥等不同婦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戲劇性強,曲詞優美,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西廂記》和《西廂記諸宮調》相比,在思想上更趨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

首先,《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作為相國小姐的崔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崔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他們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過聯吟、寺警、聽琴、賴婚、逼試等一系列事件,他們的感情內容也隨之更加豐富,這里占主導的正是一種真摯的心靈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崔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于功名利祿之上。張生為崔鶯鶯而“滯留蒲東”,不去趕考;為了愛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直至被迫進京應試,得中之后,他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崔鶯鶯在長亭送別時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并不看重功名,認為“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即使張生高中的消息傳來,她也不以為喜而反添癥候?!段鲙洝冯m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

三.預習檢測: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D)

A.諗知(nian)暮靄(ai)胸臆(yi)B.泠泠(leng)相偎(wei)棲遲(qi) c.賡續(geng)玉醅(pei)揾做(wen)D.蕭瑟(se)憔悴(cui)頃刻(qing)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D) A.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 B.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

c.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 D.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

E.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

3.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C)

A.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端飯的盤子)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相守) B.雖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節飲食(趕)

C.也合著俺夫妻們共桌而食(和著)尋思起就里(內中的實際情況) D.一遞一氣長吁氣(交替)再休似此處棲遲(留戀) 四.理清劇情結構:

第一部分(“夫人、長老上”——“素與我恓恓惶惶的寄”):趕赴長亭。表現崔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見夫人科”——“專聽春雷第一聲”):長亭餞別。主要刻畫崔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心理,突出崔鶯鶯珍重愛情而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藉”——“小生又生此念”):臨別叮囑。主要表現崔鶯鶯對張生的關心和擔心。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結尾):夫妻分別。描寫崔鶯鶯目送張生依依難舍的情景和離別后的痛苦。

五.理解第一部分: 1.[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誰的詩詞?你能背誦原作嗎?

提示:范仲淹《蘇幕遮》一詞——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2.[端正好]一曲所寫的環境起何作用?

提示: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特征的景物,襯托出崔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的心情;后二句自問自答,采用夸張手法表現了崔鶯鶯因張生即將遠離而無限感傷的心境。

3.[滾繡球]中哪些詞極力體現出主人公難分難舍的心情?

明確:每一句都有:遲、疾、難系、掛、迍迍、快快、早、松、減等。

4.[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幾個疊詞?這種手法和這些疊詞的運用有何藝術效果?

提示:排比手法;五個疊詞;排比和疊詞的運用造成了音節和聲韻的回環流轉,產生了“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

六.朗讀第一部分,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業:

1.嘗試改寫第一部分的三首曲子,寫成現代詩歌。(任選一首) 2.背誦這三首曲子。

第二課時

一.交流上一節課布置的改寫詩歌,做出適當的評價。集體背誦三首曲子。 二.分析第二部分:

1.從夫人的說話來看,她是怎樣一個人?

提示:貪圖富貴權勢的勢利的貴族。

2.[脫布衫]中也有環境描寫,這里有何作用?

提示:渲染張生內心因離別而產生的惆悵凄涼之情。

3.“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與哪一詩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張手法,意思是說因為離愁別恨而消瘦了;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同。

4.“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表現了崔鶯鶯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愛情,輕視功名利祿。

5.[滿庭芳]中用了幾個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運用孟光獻飯的典故,是表現崔鶯鶯對張生的體貼之心;運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現崔鶯鶯對張生的愛之深切。

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一句化用的是誰的詩句?

提示:范仲淹《蘇幕遮》——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7.“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這個典故出于何處?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樣的意思? 提示:語出蘇軾《滿庭芳》詞。表明了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痛恨態度。 三.分析第三部分:

1.夫妻贈詩表現了二人怎樣的心情?

提示:崔鶯鶯告誡張生切勿忘記她;張生則發誓永無別戀。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誼。

2.怎樣理解[耍孩兒]中的典故? 提示:“紅淚”借王嘉《拾遺記》的典故,司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現主人公因離別而生的傷心之情。“伯勞飛去燕西歸”則用牛郎織女的典故表現兩人纏綿難舍的心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

提示:對張生的生活的關心,千叮萬囑,真情自現。

4.[二煞]中所用是幾個典故?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個典故,見課本。其作用是表明崔鶯鶯對張生的擔心。 四.分析第四部分:

1.[一煞]中再寫環境,其作用是否與先前所寫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這里是表現崔鶯鶯目送張生遠去時那種凄愴悲苦的眷戀之情。以所見之物,寫內心深藏之情。

2.[收尾]中寫‘殘照’其含義是什么? 提示:以“殘照”表現內心的悵惘失意之情。 五.體會《西廂記》的語言特色:

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展現人物內心的情感,增強感染力;二是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使語言既清麗華美,又生動活潑。

(自由朗讀全文,再次體會語言特點。) 六.討論: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抓要點:歌頌真誠的愛情,表現反封建、輕名利的思想。 七.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四題。 2.完成[同步訓練]。

哈姆萊特

【教學目的】

1、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作品;理解本劇的主題。

2、了解哈姆萊特的矛盾性格。

3、理解本劇充溢的人文主義理想及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哈姆萊特復雜的人物性格;品味詩一般優美的語言。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人文主義: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潮。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歡樂,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經驗和理性思維。)

一生共寫有37部戲劇,154首14行詩,兩首長詩和許多其他詩歌。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歷史劇、喜劇———《亨利四世》、《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中期的悲劇———《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和《麥克白》等;后期的傳奇劇———《暴風雨》等。

二、莎士比亞創作《哈姆萊特》的社會背景: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生活在歐洲歷史上封建制度日趨沒落、資本主義興起的交替時代。哈姆萊特是丹麥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亞故意以超越時代的誤差將哈姆萊特搬到伊麗莎白統治未年的英國現實中來。此時的英國,社會矛盾激化,宮廷生活揮霍浪費,社會**不堪,王室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莎士比亞借哈姆萊特之口,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不平,充分表現了他的人文主義思想。

三、悲劇的情節:這是一部五幕劇。

第一幕:老王鬼魂顯現,告知哈姆萊特自己是被克羅迪斯害死的,這是復仇的緣起。第二幕,國王克羅迪斯心懷鬼胎,派原為哈姆萊特之友的羅森格蘭茲等人對他展開試探。第三幕:克羅迪斯進一步利用哈姆萊特的戀人奧菲利婭對哈姆萊特試探的同時,哈姆萊特佯裝瘋癲,通過俳pái優所演的戲證實了克羅迪斯的惡行,并為復仇誤殺了正在偷聽的弄臣波格涅斯。第四幕:克羅迪斯為除后患,迫哈姆萊特去英國,欲借英王之手將他殺死,反被哈姆萊特抓住機會,假英王之手殺死了派去監視他的朝臣,返回丹麥。第五幕:奧菲利婭憂傷而死,其兄雷歐提斯與哈姆萊特比劍。哈姆萊特在王后誤服毒酒而死、雷歐提斯當眾揭露國王害人陰謀后,將國王殺死,自己也中劍而亡。

四、聽錄音或分角色朗讀課文,掌握字詞基礎,整體感知。

1、注音積累:吮舐(shǔnshì) 砧(zhēn)石 傀儡(kuǐlěi) 同衾(qīn) 覬覦(jìyú) 蜥蜴(xīyì)

2、詞語積累:身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樸。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伶人:舊時指戲曲演員??埽罕扔魇苋瞬倏v的人。覬jì覦:希望得到不應得到的東西。

3、理結構。

(一)戲前安排。由開始至“開場詞”之前

(二)這是寫哈姆萊特精心設計“戲中戲”的準備工作。

(三)戲中。由“開場詞”至“伶后 上天保佑我倆永無災悔!”這是“戲中戲”的上演。

(四)戲后。由“哈姆萊特 母親,您覺得這出戲怎樣”至文末。這是看戲后各方面的心理反應與心理沖突。

五、作業。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細讀課文,說說你心目中的哈姆萊特。

柳永詞兩首 雨霖鈴

導入新課:

學生唱李煜詞《虞美人》(以唱代背檢查上節課內容),帶出熱烈的課堂氣氛。 解讀作者,明確目標(均用投影展示):

(1)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柳永的資料,教師略加補充。 (2)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第一步:美美地聽——感受詞的語言美。

播放Flash課件,學生聽情感真摯的配樂朗讀。 (1)第一次聽:進行語感熏陶,注意節奏。

(2)第二次聽:感受詞的意境,注意情感的運用。 第二步:美美地讀——語感訓練。

(1)第一次讀:再播放Flash課件,學生小聲仿讀。

(2)第二次讀:教師范讀一小節,作節奏指導,學生自主朗讀訓練。

(3)第三次讀:抽檢學生朗讀情況,來個小比賽,看誰朗讀得最好。(先抽兩個學生分別朗讀上片和下片,由同學評價,若認為自己朗讀得更好的,可以向他們挑戰)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師作詩詞鑒賞技法指導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語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有象征意義的詞、用典等。

(3)寫作技巧:把握寫作技巧。 2.小組討論

(1)找意象,說作用。(幻燈片上逐一展示有關意象的詞及其表達的感情) 明確:

意象: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晚 楊柳岸曉風殘月

作用:渲染惆悵傷感之情

(2)找出體現作者情感的詞語,說表達的情感。 明確:無緒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難分難舍) 良辰好景虛設更與何人說(慘不成歡)

(3)寫作技巧的探討:請同學們回顧詩詞常見的表達技巧,說說本詞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

補充相關的寫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以樂寫哀,以哀寫樂)。

3.個人體悟

請閉目凝神,通過意象想象離別場面,品味詞中美的意境,然后說說你感受到的意境。(學生各抒己見,同學們評點誰的感悟最好)

4.小組交流討論

鑒賞詞中美的詞句,說說你認為寫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詞句美在哪里?

(學生開始堂上發言,其他同學評點,教師點評穿插其間)

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賞析發言,要準備足夠的應對材料,以便生動自如地應答學生的發言。如: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來渲染氣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極為傳神地寫出了千言萬語又無言以對,淚眼相看,難分難舍,情意綿綿的眷戀之情。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美在展現了一個別后的暗淡景象,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見之無期,充滿無邊無際的離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美在將楊柳、風、殘月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為一幅畫,使離人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深感眼前的孤單,并渴望團聚,言盡而意無窮。又讓這幅畫出現在“酒醒”之后,讓離人產生了濃烈的“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離別情景歷歷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煙波”卻還須前行,離心愛的人更遠,真是“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而“曉風殘月”寫出別后心境的凄涼冷落,“楊柳”則更添愁思。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美在寫出詩人別后的孤寂,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

5.評選佳句

對比同學們談的美句,結合剛才的評價,你認為哪一句是最美、最傳神的千古名句。 明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注意不可一錘定音,允許百家爭鳴) 6.交流學習體會,學生小結 7.課外延展,能力遷移 運用本節學到的知識鑒賞張先的《江南柳》,并與本課學的《雨霖鈴》相比較,說說它們的異同。

江南柳 張先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確:

同:都寫別情,都描寫了別時的典型環境。 都寫了別后,都是情景相生。

異:柳詞想象別后遠行的情景,虛實相生。 張詞著重寫送行者別后情景,而未寫別時情事。 8.課外練筆

用形象化的語言描寫你所經歷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體裁不限,也可填詞作詩。②要寫真情實感,不得無病呻吟。 第四步:美美地唱——感受美妙的韻律。

(1)播放Flash課件,欣賞美妙的旋律和極富悲情的演唱,品鑒柳詞美妙的意境。 (2)再播放Flash課件2次,同學們伴著音樂學唱。

(3)再播放Flash課件(去掉圖像和原唱),讓學生在音樂聲中以唱的形式背誦課文。

望海潮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知識。

2.反復誦讀,流暢背誦,感知次詞的聲韻之美。 3.學習鋪陳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詞的有關知識

(1)詞的起源:詞產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得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

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于詞牌和標題:此的標題是次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次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3)詞的分類

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二.導入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三.作者簡介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鶴沖天 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四 .朗讀本詩

教師范讀 學生齊讀 學生自由朗讀 五.試著背誦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學生試著背誦 二.學生齊讀 三.解題

望海潮,詞牌名,柳永開創的。 四.具體分析詞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二)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寫了山河水量個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官員的祝愿。 五.藝術特色

本文是慢詞,所以在藝術手法上與小令有所不同。本詞重在用鋪敘的手法,例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前面一句是總說,這幾句是對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六.背誦本詞。

蘇軾詞兩首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繼續感受、品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 2.了解不同時期詞作者的創作風格。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藝術特點。

2.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滲透目標

體會詞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曠達豪放的意境,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凈化自己的情懷,樹立愛國、報國的宏大志向。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藝術特點,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課書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藝術特點。

2.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詞到蘇軾,是一大轉變。他以灑脫曠達之氣入詞,詞體也由形式的解放進而為內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詞派,對南宋愛國詞人的影響尤其顯著,留下了更為豐富多彩的詞篇。

(板書課題)

2.寫作背景

蘇軾出獄后被派往黃州,名義上是團練副使,其實要受地方官員的監督管制,形同囚犯。為了排遣內心郁悶,他在住地臨皋東面的山坡上蓋了房子,取名“雪堂”,自號東坡居士。每天早飯后他就到那里去讀書,跟朋友們談論,或瀏覽風景。有時也到稍遠的地方走走,到過赤鼻磯(當地人誤以此為“赤壁”)、岐亭等地。

蘇軾游赤鼻磯,據前后《赤壁賦》所記,共有兩次,都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這一年里。這首詞大概是這期間寫的。當時他已45歲,所以詞中有“早生華發”一語。

3.關于《念奴矯·赤壁懷古》

《念奴嬌》是一首懷古詞,主要是通過對古跡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記敘,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在“烏臺詩案”之后被貶到黃州時期。黃州附近有個“赤鼻磯”,相傳即三國時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詞中寫的就是游覽這個“赤壁”的所見、所想,借詠史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杰的緬懷和對功業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聯系到自己的現實處境,遂產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這首詞寫古跡、記古人、古事只是一種藝術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報負,但是在黨爭激烈的環境中屢遭貶斥。來黃州之前,因寫詩諷刺新法曾經下獄,險遭殺身之禍。但是他畢竟是個曠達的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抒寫的是郁積在他心中的塊壘,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

這首詞的豪壯情調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一開篇就顯示了詞人的曠達視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而且將自古以來和這里有關的許多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了,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緬懷之情。于是詞人開始尋找英雄的足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周郎是詞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這里并不展開寫,而是轉而勾畫古戰場的險要形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慨嘆,將江山之勝和懷古之情融為一體。這樣的景物描寫,讀罷使人止不住內心情感的激蕩,頗有“天風海雨逼人”之感。

詞中的豪壯情調還表現在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詞的上片將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經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決定作用,到下片再著力寫周瑜的才干和功勛,英雄形象就格外鮮明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指揮赤壁之戰時正是青春年少、春風得意之時,“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赤壁之戰對于吳軍來說,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爭,而作為吳軍統率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怯,反而從容嫻雅,沉著應戰,談笑間,巧用火攻燒掉了敵人的戰船。這種指揮若定的風度令詞人滿懷崇敬。

江山依舊,人事全非,多情自擾,徒增白發。于是引發了“人生如夢”的感嘆,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種出世與人世的精神矛盾,而蘇軾是其中最達觀灑脫的一個。所以在他的詞中雖然也常有消極蒼涼的思緒;但是終究掩蓋不了其豪放曠達的精神。

4.關于《定風波》

《定風波》也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期的作品,記敘的只是出游時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從中表述了作者灑脫、放達的人生態度,更寄寓了他對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擊的憤懣和故作曠達之情。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教師范背《念奴嬌 赤壁懷古》。學生劃出節拍,按范背提示標出韻腳,然后誦讀。 韻腳:物、壁、雪、杰、發、滅、發、月。 2.思考、討論:談談詞人在赤壁所見所想。

【明確】上片寫所見之景,為英雄人物出場鋪墊。起筆開闊,大江洶涌奔騰,使人想見錦繡山河中產生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壘”兩句點出赤壁所在,點出所想之人:周郎。“亂石”三句轉為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云宵,洶涌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把讀者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江山如畫”一句是在這雄偉畫卷中自然而然得出結論,“一時多少豪杰”又轉到寫人。

下片將上片提及的周郎作了擴展。美景美女襯英雄,更見周瑜瀟灑英姿,“羽扇”三句寫周瑜戰場上的從容儒雅,詞人渴望自己能像公瑾一樣為自己的國家建功立業,也表明他渴望萎靡難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來扭轉乾坤。“多情”后四句,是詞人由他人想及自己。人生幾何,何苦煩憂,還是放眼大江,舉酒賞月吧!一位曠達明理、善于自解自嘲的詞人形象躍然紙上。昂奮豪情與感慨超曠的思緒渾然為一。

3.【提問】《念奴嬌》最突出的寫作特點是怎樣的?

【明確】以景襯人,以他人襯自己,是這首詞中的兩層襯托。詞的主旨也在襯托中得以強調。 4.【提問】《念奴嬌》的上片說:“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為什么特別提出“人道是”三個字?

【明確】赤壁之戰的戰場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據考證,有人認為在現在湖北武昌的赤磯山,或湖北赤壁。而蘇軾寫這首詞時被貶黃州團練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黃岡的赤鼻磯。用“人道是”這三個字,表示作者對于黃州“赤鼻磯”就是三國周瑜破曹處的說法是有懷疑的,是說人們傳說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堅信。

5.【提問】“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這幾句的主語是誰?

【明確】對這幾句的理解歷來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主語是周瑜,因為它是承接上文的,是詞人想像周瑜心戀故地,神游古戰場,與詞人相遇,笑話他功業未成而華發早生。大多數人認為主語是蘇軾。是蘇軾自己神游故國,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使得華發早生。細究詞意,我們還是認為第二種理解更為確切。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

6.【提問】如何理解《定風波》所抒發的感情?

【明確】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會慌張避雨,而詞人卻用平靜的口氣勸導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在風雨中漫步徐行,吟詩長嘯,的確是一種不為環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手持竹杖,腳踏草鞋,遠比官服車騎來得輕捷、自在,已是“竹杖芒鞋”的裝束,誰還會害怕失去什么?“一蓑煙雨任平生”,此時在詞人眼中呈現的,已經不是自然界的這場短暫變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風雨。這一句,充滿藝術的張力,一下拓寬了全詞的境界。蘇軾一生坎坷,屢經政治風雨洗禮,但是這也磨練了他的頑強意志,面對風雨,不驚恐,不逃避,不哀傷,泰然處之,瀟灑從容,這才是蘇軾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輝。 詞的下片寫雨過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剛才還是風雨大作,轉瞬間,“山頭斜照卻相迎”,人生的晴雨一如自然界的變化,反復無常,如何面對這樣的現實呢?詞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當他回首走過的風雨歷程時,竟達到了一種寵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曠達人生境界。

7.【提問】對《定風波》中“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兩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這兩句是說,雖然遇到突如其來的風雨,而自己卻像平時披著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樣坦然,一樣毫無畏懼。在作者眼中,風雨交加也好,晴天麗日也好,都是沒有什么差別的。結合作者當時的政治處境來看,他顯然是用來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態度。

總結、擴展

句不離篇,并非一枝獨秀;篇不離句,篇因句而生輝。 布置作業

1.熟讀背誦兩首詞,進一步體味詞中意蘊。 2.完成“研討與練習”

一、

二、三。 附:板書設計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所見:大江 淘浪 風流人物 亂石 驚濤 多少豪杰

所思:周郎(雄姿英發) 自己(早生華發)

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了解辛棄疾及詩作的背景和內容。

2、感悟辛棄疾詞的豪放風格,體會詩人的情感。

3、學習詞的藝術手法。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欣賞、感悟詩詞語言的能力。

2、體會景色和典故中所蘊涵的深層含義,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

3、培養鑒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

三、思想教育目標

根據本詩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點,理解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申的悲憤心情。

四、根據詩歌學習的要求、詩歌的體裁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立為:

1、反復誦讀,感受詩歌韻味。

2、明確詩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詩人悲苦心情。

3、通過比較,加深對詩詞藝術特色的理解。 【教學難點】

1、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和用典的寫法。

2、體會詞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學方法】

傾情誦讀 —— 整體感知,體會情感 —— 感受形象,咀嚼涵詠 —品味語言的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黑板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名詩對接

師:有些詩句,人們也許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卻能將其熟記于心,并千古傳誦。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以下的名詩對接。

青山遮不住,畢竟動流去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師:你們能說出以上詩句是出自誰的筆下嗎?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辛棄疾的名作《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在接觸作品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作者的有關情況。

二、作者簡介,知人論世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他原是智勇雙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長于金人占領區,自幼就決心為民族復仇雪恥、收復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進行抗金御敵,統一中原的奮斗。自符離之戰失敗后,南宋王朝一戰喪膽,甘心納貢求合。身為“歸正人”的辛棄疾,因受到歧視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詞多數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與蘇軾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合稱“蘇辛”。

師:誰愿意為大家朗讀大屏幕上這段關于辛棄疾的介紹呢?

三、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要求學生正確注音)

師:那么,你們想不想聽聽老師為大家準備的示范朗讀呢?

2、聽讀 (要求注意停頓、語氣和情感的把握)

師:你們認為讀得怎么樣?那就請一位同學也飽含激情地朗讀這首詞。哪位同學愿意來嘗試一下呢?

3、抽讀 (要求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 師:你讀得真好!讀出了千里清秋的遼遠空闊,讀出了落日樓頭的孤寂悲涼,也讀出了欄桿拍遍的苦悶悲憤。我們為你精彩的朗讀而喝彩!

4、譯讀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詞意思)

師:出色的朗讀往往是建立在正確的理解的基礎上的。下面就請大家結合課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詞的內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劃出來,可以和你旁邊的同學討論解決,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討。

5、質疑 (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四、體會感情,感受形象,

師:讀過辛棄疾的這首詞,相信大家一定讀懂了一些東西,那么能不能告訴老師你讀過之后的感受呢?

(鼓勵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師:是的,我和同學們一樣,讀完這首詞心里涌動著太多的感動和感慨。讓我們一起深入詞人內心最深處,去觸摸他的情感脈搏吧。

一)分析詞的上片

師:我們先來看詞的上片。上片中詞人用了我們常見的表現手法,你們發現了嗎? —— 借景抒情

1、那么詞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寫,他們分別描寫了什么景色? —— 江月、山景、落日、斷鴻、游子

2、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些景色描寫又牽動了詞人怎樣的心緒呢?

教師提示:請大家抓住關鍵詞

(學生討論完成)

——( 1 )詞人由水寫到山,有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詞人在賞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遼遠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牽動了他久蓄的愁苦。寫得氣象闊大,筆力遒勁。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見之遠山也似乎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詩人愁恨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線,效力無由;再遠即中原舊疆,收復無日。南望則山河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壯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也限于國力。以上種種,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詩人借遠山之獻供,盡情抒發內心擔負。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棄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國勢衰頹的意思,亦表達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師:是呀,愁苦萬種,萬種愁苦都映襯在落日余暉的夕照里,應合著離群孤雁的哀鳴,使得飄無定所的辛棄疾,此刻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誰呢?這又表達了詞人的什么情感?

—— 指自己。辛棄疾渡江淮歸南宋,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的??墒悄纤谓y治集團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擠的態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內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

4、詞人除了寫景,還寫到了自己的行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嗎?那么它們又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呢?請大家談談你們的理解。

(學生討論完成)

—— (1)看、拍、會、登

(2)“吳鉤”本是戰場上殺敵的銳利武器,但現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以物比人,這怎能不引起辛棄疾的感慨呢? “欄桿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桿來發泄的意思,用在這里,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

“無人會、登臨意”感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來幫助他解除心頭的郁結,然而又有誰能來給與他慰藉呢?

5、全體女生朗讀 師:女生讀的如此有氣勢,男同學想不想和她們比比?那就請男同學激情飽滿的朗讀下片。

二)分析詞的下片 1、全體男生朗讀

師:與上片相比,詞的下片描寫的對象變成了歷史人物,那么詞人寫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張翰 —— 樂于歸隱 許汜 ——謀取私利 劉備 —— 雄才大略

桓溫 —— 嘆時光流逝

2、師:詞人對這些人和各持什么態度? 張翰 —— 樂于歸隱 _____(正)

許汜 —— 謀取私利 劉備 —— 雄才大略 ______(反)

桓溫 —— 嘆時光流逝

3、請大家思考作者寫這些人物以及有關的事有什么用意嗎? ( 1分鐘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

——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脫心靈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1) 用“盡西風,季鷹歸未?” 這里,辛棄疾是借張翰來自比,不過卻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難忘懷時事、棄官還鄉。還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并抒發了對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鄉思”與前面的“游子”呼應,是“落日”、“斷鴻”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劉郎在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這個典故用在這里是說他既不學為吃鱸魚而還鄉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怕應羞見”中的“怕應”二字是詞人為許汜設想,表示懷疑:你這樣的小人,有何顏面去見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表達了對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棄疾的雄心壯志。

(3)“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指辛棄疾對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的憂懼。

4、這種借古人來表達自己情感的寫法我們稱之為什么呢? —— 用典

師:就本詞來看,詞人用典意在對比,前兩個是反例,后兩個是正例,正反對比表達了詞人的榮辱觀、價值觀??梢?,辛棄疾可謂是用典高手。

6、你如何理解詞的最后一句呢?

—— 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時無知己,得不到同情與慰藉的悲嘆。亦與上片的“無人會、登臨意”相呼應。 師:英雄無淚,只因未到傷心處,辛棄疾卻黯然流淚,那是因為他的心在滴血呀! 教師小結:真是“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呀!我真的很佩服同學們的理解,很多話是老師想說的,你們都說到了。

五、咀嚼涵詠,品味語言

師: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與語言的完美結合,這首《水龍吟》也不例外,相信詞中的許多句子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現在請大家合上課本,試著回憶一下,哪些句子讓你一見傾心?并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玩味著句句言近意遠的詩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懷磊落,憂國傷時的詩人,仿佛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是啊,錦繡河山必然哺育無數英雄,又何止辛棄疾一人呢?《念奴嬌•赤壁懷古》就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抱負遠大,識度明達的蘇軾。下面請同學們就兩首詞在情感表達和藝術特色方面的相同點做一個簡單概括。

六、對比鑒賞,拓展延伸

比較《水龍吟》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兩首詞在情感表達和藝術特色方面的相同點。

情感: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表現手法:運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曠遼遠。 語言:大氣豪放。

師:其實這些特點也恰恰是豪放詞的特點,于高遠中寄豪情,永遠是一種美的享受。

七、師生再次跟讀這首詞。

師:美的藝術我們該反復欣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在詩情畫意中再次傾聽辛棄疾最真實的心跳。

八、小結

這首詞立意遼遠、意境開闊,它仿佛令我們拔地凌空、極目游騁。仰則天高,俯則水遠。天高水遠,無邊無垠。像這樣的壯觀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難得有心領略,而鷦鷯偃鼠之輩則消受不起。在這里我們感謝辛棄疾,感謝他為我們帶來了這么豐富的精神食糧;感謝他讓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愛國情結。

九、課后作業

師:法國著名學者帕斯卡說過:“人類所有的才能之中與神最相近的就是想象力”,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與神靠得近一點呢?那就請大家完成下列作業:

結合自己的領悟,展開想象,把這首詞改為散文。要求想象豐富、合理,內容與詩歌一致,語言流暢,三百字左右。

九、板書:

上片:江月 山景落日 斷鴻 動作:看、拍、會、登 下片:張翰 —— 樂于歸隱 許汜 ——謀取私利 運用典故 劉備 —— 雄才大略 桓溫 —— 嘆時光流逝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教學要點】

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教學內容】

一、課前導入

1、 繼承蘇武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 " 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容。

2 .指導預習,初讀課文,疏通文字。

3 .補充注音:謝? 4 .補充注釋:

風流:這里指英雄遺風,即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所創偉績帶來的意義上的影響,所謂流風余韻。

氣吞萬里:豪氣簡直能吞沒萬里江山,形容氣概非凡。 草草:本來是雜亂不齊的樣子,這里引申作草率馬虎。 北顧:回頭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5 .思考問題:

( 1 )找出韻腳,并在朗讀中體會。 左、住、虎、顧、路、鼓、否。厭聲韻。

( 2 )這首詞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義? 6 .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 1161 年,金國大舉南犯, 21 歲的辛棄疾率群眾 2000 多人在家鄉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擔任 " 掌書記 " 職務。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干了兩件轟動一時的事。一件是,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叛變投敵,辛棄疾親往追捕,親手斬了這個叛徒;另一件是,親率 50 騎兵,直閉駐有 5 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好張安國渡過淮水,到達建康(南京)。辛棄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義軍已經失敗,他便留在南京。從此以后,他繼續堅持主戰,用他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裝,后來才被派往江陰作簽判,幫助地方官處理政務。辛棄疾被迫退隱江西上饒,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辛棄疾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喜泰三年( 1203 ),辛棄疾 64 歲退居江西鄉!司已有十多年,被執掌大權的韓伉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 1204)任他作鎮江知府,鎮江那時正處于抗戰前線。辛初到鎮江,積極為北伐作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離鎮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7 .聽課文錄音帶或者教師范讀,疏通文字。

8 .講讀課文。

( 1 )閱讀上片。讓同學分出層次,教師講析。

①分兩層。 " 千古江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是第一層,寫向四周遠眺大好河山,緬懷曾經在京口建都的孫權。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吳都,并且能夠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了家園。辛棄疾以 " 英雄 " 一詞贊頌他,表示自己對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孫仲謀那樣的英雄人物,再無處可尋了。 " 舞謝歌臺 " 一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業的流風余韻,也已經沒有了。這兩句表達了對前人事業后繼無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統治者昏庸無能。 ② " 斜陽草樹„„氣吞萬里如虎 "是第二層,寫俯瞰京口街市,緬懷曾經在那里居住的劉裕。劉裕出身貧寒,曾經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卻討伐桓直,平定叛亂。 " 想當年 " 三句頌揚劉裕率領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劉裕先滅山東的后燕,后滅陜西的后秦,光復洛陽、長安、煊赫一時。辛棄疾遠在乾道元年( 1165 年)呈給宋孝宗的《美芹十論》里,明白指出出兵北伐,應取道山東 -- 因為山東之民勁勇,敵守備簡略。 " 不得山東,則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則中原不可復。 " 在當時韓佳胄急于北伐的現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績,還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③同學朗讀上片??偨Y:這一段借孫權和劉裕兩個歷史上英雄人物事跡隱約諷刺南宋政權的無能,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熱情。

( 2 )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

①第一層: " 元嘉草草 " 句。 " 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好大喜功,聽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肯是用漢朝霍去病戰勝匈奴,封狼居前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漠的大話,對臣下說: " 聞王玄漠陳說,使人有封狼居前意。 "" 倉皇北顧 " ,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敗時有 " 北顧涕交流 " 的詩句。

②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③第二層。 " 四十三年,„„一片神鴉社鼓! " 是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 " 四十三年 " 三句,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藉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聯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

" 佛貍洞下 " 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實。 " 佛貍調 " 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案追擊王玄漠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地老百姓年年在佛貍詞下迎神賽會,很是熱鬧。

④作者寫佛貍調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寶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⑤最后三句是第三層。抒發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廉頗是戰國時趙國名將。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國去。后來秦國攻打趙國,趙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還能不能替趙國出力。廉頗本來也很想被趙王召見,效命疆場,擊破強秦,使趙國能強盛起來。他在趙國使者面前," 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 但結果趙使還報趙王說: " 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趙玉以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以廉頗事做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明確。 以廉頗自比,表示雖老卻不忘為國效力,收復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極好當道,多用少年輕進之士,又有誰會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憤溢于言表。

總結下片。用劉帝、佛貍調、廉頗的典故,繼續寫自己報效祖國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憤。

9 .指導朗讀,體會作者感情。

10 .這首詞的寫作特點是運用典故,有人說辛棄疾的詞有 " 掉書袋 " 的毛病。你認為如何? 這首詞用典多不能說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頗一事之外,都是有關鎮江的史實,眼前風光,是 " 京口懷古 " 這個題目應有的內容,和一般辭章家用典故不同;況且他用這些典故,都和這詞的思想感情緊密聯系。就藝術手法論,環繞作品的思想內容而使用許多典故,以加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正是這首詞的長處。

11 .總結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這首詞借 " 懷古 " 贊揚孫權、劉裕的抗敵業績,批評南宋當政者倉碎北伐的冒險行動,表達自己的積極抗金,恢復中原統一國家的熱切愿望。運用典故,十分恰當,是它的一大藝術特色。

[ 附錄 ]

(一)重點內容圖示。 1 .《念奴嬌·赤壁懷古》 上闊:寫景,贊嘆山河美 │

(過渡句)

下闊:寫人,懷古發感慨

2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上闊:盛贊歷史上多位英雄人物 │

(大量用典借古諷今) 下闊:力表自己抗金的態度

(二)作者介紹。

蘇軾( 036 ~ 1101 )字子瞻,四川眉山人。 1056年(仁宗嘉?元年)與父蘇洵、弟蘇轍進京,次年與蘇轍同科進士及第,父子三人文名大震,號稱 " 三蘇 " 。同年,因母喪返川。 1060年,蘇軾再入京,次年,任鳳翔府簽判。 1065 年(英宗治平二年),還朝,值史館,次年,蘇為卒,扶喪回川。 1069年(神宗熙寧二年),蘇軾又返朝。歷任官職,直至 1072 年,才通判杭州。 1075 年起,歷知密州、徐州、湖州。 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突遭逮捕,審訊,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黃州,他經營東坡,務農,號東坡居士。 蘇軾本來一帆風順,為什么會遇到坎坷呢?

當時朝廷政局多變。王安石兩相兩罷,有一些乘時而起的小人,得了權勢。在新政首領王安石等人或隱或罷之際,如果蘇較得到朝廷重用,豈不是于他們不利?于是,那些曾經依附過王安石的小人,從蘇軾知湖州的謝表中嗅出了蘇軾對皇帝不忠的味道來。御史李定等人,更在謝表之外,搜羅蘇軾的詩作,加以" 分析",羅織罪名,構成文字獄"烏臺詩案 " 。因為蘇武謝表中有 " 知其愚不識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其中 " 新進 "二字,正好觸犯了李、舒輩的忌諱。蘇軾的詩作中,反映民間疾苦,他寫過舊婦則,反映過變法中確實存在的問題,表示對新政的不滿。因為說了真話,讓李、舒輩抓到了把柄,蘇輪自被逮訊到結案,歷時五個月,不論在朝在野,政見同與不同,營救者絡繹不絕(包括章爆、王安石等),最后,神它才決定不殺蘇武,而以貶滿了事。

總之,蘇武貶黃州,是因為遭人暗算,不知不覺轉入政治斗爭漩渦,而不是什么因寫詩攻擊新法。他這次受打擊,心情是復雜的,所以游赤壁時寫了這首詞,抒發自己的抱負。 辛棄疾( 1140 ~ 1207 )字幼安,號稼軒,濟南人。少年時聚眾二千參加農民領袖耿京的起義抗金軍,失敗后,南歸。歷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撫使(掌管一路軍政民政的長官),在政治軍事上都能采取積極的措施,以利國便民。朝廷當權者疑忌他,落職后長期沒有得到任用,從 43 歲起,閑居江西信州(今上饒市),達二十余年(在這時期只一度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做過浙東安撫使和鎮江知府。在鎮江任內,他特別重視抗金的準備工作??墒浅λ恢匾?,不能久于其位。終于懷著恢復中原的宏愿,抑郁以歿,他是南宋最杰出的愛國詞人。著有《稼軒詞》(一名《稼軒長短句》),總計 600 多首,辛詞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意境深遠,風格以豪放悲壯為主。他的愛國詞作情辭慷慨,愛憎分明,藝術感染力很強。他還以多彩的畫筆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描繪農村風光,贊美壯麗山河,進一步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推動了南宋前期詞風的變化,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關于赫壁懷古》中 " 人生如夢 " 所反映的思想情緒。

《宋詞賞析》中認為,這句話反映了作者入世與出世的思想矛盾,是無可奈何心情下的故作達觀,其情緒不免趨于消極。他是見江山依舊而人事已非,淪落無聊而徒傷老大,于是引發 " 人生如夢 " 的感慨,從而借酒澆愁。張志岳則在《文藝百家》( 1979 年第 1 期)中撰文認為,這句話不能作單純消極的理解,而是作者面對現實,表現得比較平靜和曠達。從作者遭遇看,寫這首詞時他已被貶多年,而他對王安石的新法在實踐過程中有了新的認識,對宋神宗,則似有知遇之感。因此,他的詞并不針對什么具體的境遇,而是用 " 人生如夢 " 來概括二十多年的仕途,雖有感慨,更有不作具體計較的曠達態度,這態度又促使他能夠借酚月來感發 " 江月是能了解我的 " 那種堅持理想的精神。

(四)有關常識。

有關詞的知識:詞,詩歌的一種,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詞有很多別稱,如 " 長短句 " 、" 詩余 " 、" 曲 " 、 " 曲子詞 " 、 " 曲詞 " 、 " 樂府 " 、 " 樂章 " 、 " 歌詞 " 等。詞按字數的多少分類可分為 小令( 58 字以內)、中調( 59 字至 90 字)和長調( 91 字以上)三大類。按詞的段落的多少分類又分成幾種:全詞只有一段的叫 " 單詞 " ,二段的叫 " 雙調 " ,三段的叫 " 三疊 " ,四段的叫 " 四疊 " 。詞的段落叫 " 闋 " 或 " 片 " ,從上片到下片講究銜接貫穿,意思前后相承,叫 " 過片 " 。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 " 換頭 " 或 " 過變 " 。依照已有的詞調寫的叫 " 填詞 " 或 " 依聲填詞 " ,自己譜曲自己寫詞的叫 " 自度曲 " ,《揚州慢》屬后一類。詞常見有 " 令 " 、 " 引 " 、 " 近 " 、 " 慢 " 的分別, " 令 " 即小令, " 引 " 是正歌之前引歌, " 近 " 又稱 " 近拍 " ,相當于 " 引 " , " 慢 " 是慢曲子的省稱,指節拍較慢,聲調延長。慢詞的字數較令、引、近的詞字數要多些。宋代詞風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周邦彥、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 " 詞為艷科 " 、 " 詩莊而詞媚 " ,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豪放派以蘇、辛為代表,主張 " 以詩為詞 " 、 " 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 ,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 " 故為豪放不羈之語 " ,格調高昂、取材廣泛。

李清照詞兩首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作。

2.鑒賞李清照作品的婉約派風格。

二、能力培養目標

1.了解作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系。

2.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滲透目標

在詞的藝術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了解作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系,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作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系。

2.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出自韓琦門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蘇軾,學識淵博,尤用意于經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后因列于元祐黨籍而被罷官。平生著述較多,現僅存《洛陽名園記》一卷。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孫女(《宋史·李格非傳》),一說為漢國公王準孫女(莊綽《雞肋編》),也知書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當時就曾刻印行世?!吨饼S書錄解題》載《漱玉集》1卷,“別本”分5卷。黃異《花庵詞選》稱有《漱玉詞》3卷?!端问?middot;藝文志》載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詞》6卷。都久已不傳?,F存的詩文及詞集是后人所輯。四印齋本有《漱玉詞》1卷,李文椅編的《漱玉集》5卷,輯錄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詞多有贗品。近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中的《漱玉詞》收有60首。今人孔凡禮《全宋詞補遺》中有新發現的李清照詞。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

2.李清照和“閨怨詞” 唐宋詞的創作有一個傳統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為“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男性代替婦女來表情達意,總歸是隔著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是說自己要說的話。所以,她的出現使詞壇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讀李清照詞的著眼點首先應放在這一點上。

3.寫作背景 李清照的創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終于南宋初。她既享受過安逸、寧靜的生活,也遭遇了國破、家亡、夫死、形單影孤的災難與不幸。這里所選的兩首詞分別為李清照前后兩個時期的作品,它們反映著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生活與心態,呈現出不同的韻味、格調。

4.關于《醉花陰》

《醉花陰》寫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單影只,居室寂靜,再不聞評詩論文、查書賭茶、鑒賞碑刻的歡聲笑語。漫長的白日里,作者百無聊賴地獨坐在金獸爐旁,看著那裊裊煙霧。季節正值重陽,氣候已開始變涼,尤其到了夜里,紗櫥中、玉枕上,難以成眠,更覺得冷氣襲人!詞的上片,作者從“永晝”的無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寫自己的孤單寂寞,來含蓄地抒發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極力渲染白天、黑夜的時間都是那樣難以打發,以委婉地表達自己對丈夫思念之殷切。下片繼續著對時間的交代:寫“永晝”“半夜”之外的“黃昏后”。作者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打發自己的空虛生活,乃攜酒去東籬觀賞菊花。但其結果卻是酒不能解愁,看到在西風中搖曳的黃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內心的愁苦!這首詞的總體風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并不直接說出自己對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長日、半夜、黃昏幾個時間的推移,來寫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虛、無聊,以表達自己對丈夫那種夜以繼日的相思之情。

5.關于《聲聲慢》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這時她不但連續經歷了國家敗亡,遠離故鄉,喪失丈夫的災禍,并且,在南方到處輾轉逃亡避難中,她丟失了珍愛的文物、古籍,還遭到了政治上的誣陷。她晚年的處境極其凄慘,心境極其惡劣。她用這一曲抒情長調,藝術地表現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詞的開頭用七組疊字構成了三句話。“尋尋覓覓”表達的是作者經歷過許多突發事件的刺激之后,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處尋覓的狀態。“冷冷清清”四字描寫了她寄身異地、無人為伴、很少交往的孤獨寂寞的處境。“凄凄慘慘戚戚”則總括地說明了自己命運的凄慘和心情的悲痛。這十四個字使李清照在詞史上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人們稱贊她連用十四個疊字是“造句新警”,是“創意出奇”,是“超然筆墨蹊徑之外”。這十四個字為全詞奠定了基調,以下作者便一層層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慘和心情的哀痛。天氣忽暖忽寒,幾杯淡酒哪里能抵擋住冷風的襲擊,更不能消除心中的憂愁。正在她凄苦無奈時,又看到了空中飛過的大雁,它們是來自北方的舊時相識。作者想到大雁能夠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飄流困頓,寄寓異鄉,這正是引起她傷心的原因。詞的上片從秋天里氣候多變,酒難御寒和北雁南飛等幾個角度,寫自己滯留南方的孤獨生活和悲苦心情。這也可以說是對開頭幾句的闡釋和補充。在詞的下片又進一步推進,更具體地寫自己的處境和心情。黃花滿地,當初盛開時可以插在頭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無人摘取。這是明寫花,而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從時間和天氣上來寫:白日漫長,她獨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黃昏時候,又有秋雨點滴作響,這種景象,這時的情緒,哪里是一個簡單的“愁”字所能概括得盡的!全詞展現出的是作者那種失落、孤單、凄涼、悲哀的心靈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礎上來讀這首詞時,使人不能不對她產生深深的理解與同情。這也正是李清照這首抒情詞動人的力量之所在。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李清照一生的創作受到了哪些社會變遷、個人遭際的影響?

【明確】李清照生于北宋,父親李格非兼通文史,母親王氏也能文。李清照在這種家庭環境的熏陶下,自幼便具有很好的文化修養,早有文名。十九歲結婚,丈夫趙明誠當時在太學作學生。他們婚后的生活相當美滿,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讀書,品詩論文,收集和鑒賞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趙明誠很晚才出仕,到過萊州、淄州等地任職,李清照便常常以詩詞排遣寂寞,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建炎元年(1127)趙明誠南下奔母喪。恰在這時,戰亂爆發,金人攻破洛陽,徽、欽二宗被擄,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難,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趙明誠在江寧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載書十五車過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們藏于家鄉十余間屋中的書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毀。兩年后,李清照46歲時,趙明誠竟不幸病死。從此她開始了國破、家亡、夫死的悲慘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隨流亡朝廷到過溫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難,最后又寓居于杭州。這期間,她隨身攜帶的她所珍愛的古銅器、書籍等也相繼遺失或被盜。她孤苦伶仃地度過了悲慘的晚年,于紹興21年(1151)在臨安去世。-本課所選的兩首詞,就分別展現了她前、后兩個時期不同的生活內容和心靈世界。我們從中可以領會到時代社會的變化、個人的際遇對于作家創作的有力影響。

2.【提問】《醉花陰》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趙明誠游宦在外,作者一個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感受。對于這樣的“閨怨”題材,應當怎樣評價呢?

【明確】作者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婦女,能夠坦率地表達出自己對于丈夫深深的思戀之情,描寫了閨中生活的孤獨寂寞,這在當時乃是一種很大膽的行為。所以,有人批評說:李清照作詞是“無顧忌”地“肆意落筆”。其實,感情的充沛、真摯,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為和內心世界,正是她創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詞最值得珍視的地方。

3.【提問】古人常常愛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而李清照卻說“人比黃花瘦”,這樣的比喻有什么豐富的內涵?

【明確】黃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象征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正比較恰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于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 4.【提問】《聲聲慢》中“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一句,表現的是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氣襲人之時,最讓她傷心的是又見到了飛過的鴻雁,而這南來的大雁,卻是當年在北方的舊相識!作者這時是感嘆:大雁可以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滯留在南方不能北歸!它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和一種淪落異地的流浪之感。

布置作業

1.反復背誦這兩首詞,體悟詞中意境。 2.完成“研討與練習”

一、二。

拿來主義

【教學目的】

一、理解這篇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進行論證的方法,正確理解各種比喻的含義。

二、理解如何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 【教學設計】

一、課文前半部分是難點,著重使學生認識“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重點放在課文后半部分,讓學生理解比喻論證和諷刺語句的含義,明確什么是“拿來主義”。

二、課文內容豐富,含義深刻,教學時注意設計富有啟發性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討論,重要語段加強朗讀訓練,以加深對文章主要觀點和語言特點的理解。

【教學時數】 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隨著我國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外的科學、文化、技術以及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風等等也隨之大量而來,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才是正確的呢?學習魯迅先生的雜文《拿來主義》,從中可以受到啟發,得到教益。

二、指導預習。

讀“預習提示”。“提示”有兩段,第1段寫什么?學生回答后要求思考:魯迅先生在提出“拿來主義”之前,為什么先批“送去主義”?由此理出文章結構層次,歸納每部分的大意。第2段寫什么?學生回答后,要求閱讀課文時勾畫出犀利、幽默的詞語和比喻論證的語段,并體會其含義。

三、研習新課。

1.分析寫作思路和課文結構層次。

提問:作者要論說的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課文前半部分寫“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討論、明確:作者要論說的是“拿來主義”,但它是針對歷史和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近代的“閉關主義”必然導致“現在”的“送去主義”。“送去主義”是一種有往無來的賣國行徑,必然導致國勢日弱,被動挨打,從長遠看,將造成亡國滅種。因此,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拿來主義”就刻不容緩。“送去主義”和“拿來主義”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破”正是為了“立”,“破”得徹底,“立”得才牢靠。這個問題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層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后果。 第

1、2段是揭露批判國民黨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義”的媚外求榮和欺世惑眾的可恥行為。 第

3、4段是揭露“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第6段揭示“送去主義”的危害和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

第7段揭示“拿來主義”的含義就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

第9段從正面具體而形象地闡明“拿來主義”的原則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2.研習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的表現力。

(1)提問:第1段“別的且不說罷”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來揭露國民黨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媚外丑態的?

討論,明確:這一句把所要揭露、論述的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只講文化上的事。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那時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已經伸到了東北、華北,國民黨政府推行賣國主義政策,變本加厲地出賣國家的領土、資源和主權,確實“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因此,用“別的且不說罷”的句子,不僅使論述的范圍明確,而且增強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舉了三個“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無回,這是媚外的可恥行徑;還有幾位“大師”們捧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揚國光”,反語,諷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用這種方式來顯示一點進步,多么可憐,暗示“學藝”上的東西已經相當貧乏。作者諷刺批判的鋒芒不是對著幾位藝術家,而是指向賣國媚外的反動當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間充滿著憎惡和鄙視。

(2)提問:一味奉行“送去主義”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及危害?

討論,明確:作者以尼采自詡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作類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不是“豐富”,還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樣是愚蠢可笑的。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幾百年之后呢”?我們的子孫,“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磕頭”、“討”和“殘羹冷炙”、“獎賞”等詞語,形象、深刻地寫出了“送”的結果是我們的子孫后代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提問:“拋來”和“拋給”有何區別?

討論,明確:拋來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懷有什么不良的動機或目的。

拋給指有目的的、帶惡意的輸出。

(4)小結:作者把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放在歷史和現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開始便從“閉關主義”說起,進而揭露國民黨政府在“學藝”上實行“送去主義”的種種媚外求榮,欺世惑眾的事實,揭示“送去主義”必然使中國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因此,“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3.布置作業。

(1)給加黑的字注音并解釋:禮尚往來 自詡 殘羹冷炙 冠冕 (2)完成課文后“思考和練習”四。 (3)預習課文后半部分,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和理解一系列比喻的含義。

第二教時

一、檢查復習。

給加黑字注音并解釋:禮尚(shàng;崇尚、重視。) 自詡(xǔ;夸耀,說大話。) 殘羹(gēng;有濃汁的食品。)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為體面。)

二、研習新課。

1.研讀第二部分:理解“拿來主義”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指名朗讀第

5、

6、7段,注意對吝(lìn)嗇(sâ)、髓(suǐ)、蹩(biã)正音。

(1)提問:第5段中哪些詞語含有諷刺意味?第6段的“送來”與“拿來”有何區別?第7段的“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怎么理解?

討論,明確:“摩登”是針對上文“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而言的,把賣國媚外的行徑說成“時髦”,一味地“送去”說成“趕時髦”,其諷刺意味是很濃烈的。“吝嗇”是針對上文“豐富”、“大度”而言的,兩者鮮明對照,對“送去主義”者進行諷刺鞭撻。

“送來”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的經濟、軍事、文化侵略、掠奪,是“拋給”的同義語;“拿來”是根據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質不同,內容迥異。

運用腦髓指用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別力;自己來拿指要有選擇,自己拿。

(2)提問:第8段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的哪幾種錯誤態度?第9段闡述了“拿來主義”者應采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運用比喻論證說明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

怕:徘徊不敢走進門(逃避主義)孱頭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虛無主義)昏蛋。

羨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義)廢物。 以上三種人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都是錯誤的。

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選”。“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無從“挑選”;“挑選”是關鍵,不“挑選”,“占有”就毫無意義。

“挑選”的具體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部分(使用,吃掉)。 鴉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類事物(存放,供治?。?。

煙槍、煙燈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類事物(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掉)。 姨太太比喻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靡的東西(走散)。

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將怎樣“挑選”說得具體形象又清楚透徹。尤其是對“孱頭”、“昏蛋”、“廢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豐富,耐人尋味。

2.研讀第三部分:要求學生朗讀文章最后部分,簡要說出每句話的內容。

第1句話:結論是我們要拿來。第2句話:拿來主義的具體做法。第3句話:拿來主義的結果。第4句話:拿來主義者應具備的條件。第5句話:從反面指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提問:這一段共5句話,如果這5句話是5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應該是哪5個問題(“思考和練習”二)?

明確:①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②對文化遺產應該怎樣區別對待?③正確對待文化遺產有什么積極意義?④要處理好文化遺產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⑤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3.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1)提取要點,歸納中心:本文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闡明了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確的繼承和借鑒乃是建設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魯迅對文化遺產的見解,跟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的意見是一致的。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然放射著思想光輝,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

(2)由學生討論,歸納寫作特點。①先破后立,破立結合;②運用貼切的比喻闡明抽象、深奧的道理;③語言犀利、幽默。每一條要求能舉出實例,并結合自己的感悟作簡要分析。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一、教 材

1、新教材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高中語文新大綱中明確規定,高中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提出了“以閱讀教學為龍頭帶動整個語文教育是一個標本兼治的通途”,以多種渠道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以閱讀帶動聽說寫能力的全面提高。

2、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愛的藝術》中節選出來的,《愛的藝術》這本書闡釋了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在這篇文章中,他從兒童成長的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愛作為一種改變社會的力量的心理基礎。

全文10個小節,闡述了一個嬰兒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其心理結構逐步變化的過程,并在最后指出,真正成熟的人應該能夠綜合母愛與父愛,唯其如此,才能夠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健康而成熟的靈魂。

3、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高一年級學生,多數對隨筆`雜文有一定了解,但由于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膚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閱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鑒于此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對文章的分析能力。

4、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大綱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初步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激發培養健康而成熟的心靈的激情。

5、教學重點、難點:

(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

(2)本文有些語句很難,影響對段以及文章的理解,所以理解難句很重要。

二、教學方法: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三、學習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朗讀法、討論法、質疑法等指導學生如何閱讀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如何理解文章中的難句,體會文中深刻的道理。

四、教學設計:

擬定一課時。

這個設計主要是按照課本單元訓練的要求來實施,在學生一般的閱讀經驗中往往對于一些說理成分較大的文章缺乏興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畏懼之心,關鍵問題就是對于文章結構和思路的理解不夠,無法體會發現文章條理與思路的快樂。其實理趣,也是一種趣味,甚至其發現的快樂更甚于其他文體,因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著重在這個問題上下功夫。

1.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個題目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著你的成長父母也開始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大家現在回憶一下你對這種愛有哪些體會?

以往我們的感受都是很具體和感性的,而我們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這篇文章是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愛的藝術》中節選出來的,在學新課文以前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愛的藝術》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和內容:它闡釋了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

如何來理解以上觀點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選文的解析來體會其中的涵義。

2.感知課文:

學生在筆記本上整理三項內容

一、母愛的優點與缺點

二、父愛的優點與缺點

三、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特征表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自己的整理內容盡可能完備。

二、仔細比較:為什么文章題目不是“父母對于孩子的愛”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研讀文章的內容,并為他們營造一個解決問題的情境)

三、討論:母愛和父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起什么作用?

四、如何解決父愛與母愛中的不足?

五、面對父愛與母愛各自的特點,談一談你希望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六、弗洛姆認為怎樣的狀態才算擁有成熟的健康的靈魂?

七、文中談到兩種愛的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和“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著兩種原則區別在哪里,如何理解?

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

【背景材料】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一、語言和說話

每個正常的人都會說話,這就像每個人都用兩條腿走路一樣,極其平常。正因為它太平常了,一般人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其實,平常的事情往往隱含著極不平常的奧妙。誰能夠看到并且揭示這個奧妙,誰就能夠推動科學的發展。牛頓看到成熟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研究它的原因,發現了萬有引力的秘密,開創了物理學的一個新時代。瓦特從水開時蒸汽頂起壺蓋的現象中受到啟發,發明了蒸汽機。馬克思從人們每天都在進行的億萬次的商品交換中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指明了廣闊的道路。語言中也隱藏著很深奧的秘密。人類有語言,會說話,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是把人和其他動物區別開來的一個重要的標志。自古以來,歷代都有人探索語言中的奧妙,取得了不少成果。不過,由于語言這種現象牽涉的方面多,本身太復雜,至今還只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我們可以從人們最平常的說話談起。

人們都會說話。話是一句一句說的。話的長短差別很大。短可以只有一個詞,長可以長到無止境。例如,在一定的環境中,“看”就可以是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但這種現象不典型。說話通常是把幾個詞按照一定的順序組合起來,造出一句句的話。這種話的長度在理論上說是無限的。例如:

看。 看書。

看一本書。

看一本有趣的書。

看昨天買來的一本有趣的書。

看圖書館昨天買來的一本有趣的書。

李曉明看圖書館昨天買來的一本有趣的書。

李曉明喜歡看圖書館昨天買來的一本有趣的書。 „„

不論多么長的句子,我們都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使它更長。當然,實際說話的時候,句子是不會太長的。因為太長了,說話的人(或聽話的人)說(或聽)到后來會忘記前面說過(或聽過)的內容。

句子的長度可以無限,單從這點來看,一種語言的句子的數目就可以是無限的,何況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說話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說出各種各樣的話來。所以,一種語言的句子是無限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幾百萬冊藏書所包含的句子,也只是可能說出的句子的一小部分。實際上,說話就是創造新句子。這是語言的基本事實。這一點對于語言理論的研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句子的數目無限,每句話又可以拉得很長,那么人們是怎么學會說話的呢?如果我們從人們說出來的話中抽出一些樣品來研究,就不難發現,無限的句子中包含著有限的東西:不同的句子中所包含的詞是有限的。每一個詞像機器的零件一樣可以卸下來裝上去,反復使用,因而同一個詞可以和不同的詞組合,構成不同的句子。更重要的是,組織這些材料的規則是極其有限的。比方說:

我看書

他寫字 你讀報 妹妹繡花 哥哥抽煙 客人喝茶 叔叔開拖拉機

„„

這些都是由不同的詞組合起來構成的不同的句子,但使用的卻是同樣的規則。上面的事實告訴我們:無限的句子中包含著有限的詞和為數不多的規則,學話就是掌握這套材料和規則。人們可以根據交流思想的需要自由講話,但是不能杜撰詞語,違反規則,所以在自由中又有不自由,說話只能在這種有限和無限、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進行。

所以,每個人說話是自由的,想什么時候說就什么時候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但說話時選擇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規則是不自由的,必須服從社會的習慣。說出來的一句一句的話和說話時所用的詞與規則是兩回事。語言是說話和表達思想的工具,而說出來的話則是人們運用這種工具表達思想所產生的結果。語言好比打字機的字盤,說出來的話好比是打出來的文章。一盤鉛字可以打出彼此毫不相干的種種文章來,而字盤里的鉛字卻有一定的數目,排列也有一定的規矩。這個比喻可以幫助我們大致理解語言和說話之間的關系。

一個人從小學會一種語言,可以說是使用這種語言的權威,最有能耐的語言學家要研究這種語言,也得拜他為師。盡管這樣,他對自己的語言究竟是什么樣子,有哪些規則,卻往往茫然,說不清楚。語言研究的任務就是要把說話中反復使用的材料和規則找出來,把那隱藏在無數話語中的見首不見尾的語言找出來,使它的整體和每一片鱗甲都清清楚楚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這當然是非常復雜細致的任務。

二、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

會不會說話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之一。非洲有一個民族把新生的嬰兒叫做kuntu(物),到孩子學會說話才叫做muntu(人),這一現象鮮明地反映出這種認識。

說話的目的是表達思想,進行交際;說話時所用的語言是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和人類社會有緊密的聯系。所謂“社會”,就是指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地域中、說同一種語言、有共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的人類共同體,即一般所說的部落、部族和民族。每一個社會都有它自己的經濟基礎和與這種基礎相適應的政治制度。所以每一個社會都必須有自己的語言,因為,語言是組成社會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得靠語言來維持。有了語言,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才能共同生產、共同生活、共同斗爭,協調在同自然力的斗爭中、在生產物質資料的斗爭中的共同行動。沒有語言,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就會中斷,社會就會解體。

語言對于社會全體成員來說是統一的,共同的,不論王公貴族,學術泰斗,還是奴隸百姓,癟三小偷,都得遵守社會的語言習慣,誰都不能壟斷。不管階級、集團之間的斗爭多么尖銳,斗爭的雙方都得使用互相懂得的語言。但是,另一方面,語言在人們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變異、不同的風格。普通老百姓說話時用詞造句的習慣和風格與學術泰斗肯定有差異,但都不能偏離統一的語言規則。比方說,相聲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語言表達不同于其他的文藝作品,也不同于我們平常的說話,更不同于科學論文的語言,它通俗、生動、含蓄、夸張,但其中所用的每一個詞、每一條規則又都是我們平常說話的時候經常運用的,所以人們一聽就懂,不會因語言表達上的差異而影響相互的交際和理解。語言正是在各種變異中表現出自己的性質。

三、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語言不但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而且是各種交際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種。

除了語言之外,人們還使用其他的交際工具:文字,旗語,紅綠燈,電報代碼,數學符號,化學公式等等。文字記錄語言,打破了語言交際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中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就是教學生識字、閱讀、寫作。但是,文字在交際中的重要性遠不能和語言相比。一個社會可以沒有文字,但是不能沒有語言;沒有語言,社會就不能生存和發展。文字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產生的,只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文字產生以前,語言早已存在,估計有幾十萬年。今天世界上沒有文字的語言比有文字的語言多得多。文字產生以后要隨著語言的發展而演變,它始終從屬于語言,是一種輔助的交際工具。旗語、電報代碼等交際工具,大多是在語言和文字的基礎上產生的,是更加后起的交際工具,離開語言與文字,它們就不能獨立存在。這些交際工具都有特殊的服務領域,使用的范圍相當狹窄,而語言的服務領域非常廣闊,包括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所以旗語等等是只適用于某些特殊領域的輔助性的交際工具。

人們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時候,不但動嘴,而且臉部的表情、手的動作、乃至整個軀體的姿態等非語言的東西也都會參加進來。這就是說,交際的時候除了運用語言工具以外,還可以運用一些非語言的交際工具。這一點,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被忽視了。其實,我們平常說話,不可能毫無表情或動作。孩子學話也需要依靠大量的非語言手段的幫助??梢哉f,語言的交際處于身勢等各種伴隨動作的包圍之中。有些時候,離開這些特定的伴隨動作,語言的交際還可能發生故障?!都t樓夢》第四十四回有這樣一段描寫:賈璉、鳳姐聽說鮑二媳婦上吊自殺,她娘家的人要打官司,“都吃了一驚”??墒区P姐“忙收了怯色,反喝道:‘死了罷了!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從說的話看,氣壯如牛,從實際的神態看,卻是“吃了一驚”,“忙收了怯色”。林之孝家的后進來,沒有看到這種神態,也就聽不懂鳳姐的下面一段話:“我沒一個錢。——有錢也不給他!只管叫他告去。也不許勸他,也不用鎮唬他,只管叫他告!——他告不成,我還問他個‘以尸詐訛’呢!”多厲害的言辭!實際的含義卻是想嚇唬嚇唬人家,給點錢,早一點了結,以免把事情鬧大。林之孝家的沒有聯系鳳姐當時的一些特定的神態,不知就里,因而感到為難,等到賈璉和她使眼色,才明白過來。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例子是不少的。有些反面話只有聯系神態、身勢等伴隨動作才能聽出真意。在這種情況下,身勢、神態等伴隨動作往往更接近事情的核心。所以,伴隨動作在交際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補充語言的不足。

在一定的條件下,身勢等伴隨動作還可以脫離語言而獨立完成一些交際任務。例如,鼓掌歡迎,舉手為禮,揮手送別,伸舌表示驚訝,這些都是常用的身勢。用手指刮著臉皮羞人,是漢族人特有的動作;西方人攤手聳肩,表示不知道,據說源于法國。我們平常說的“察顏觀色”“眉目傳情”等等,都是不用語言的一些特定的交際方式。在這些情況下,如果用語言來表達,甚至還顯得有點笨拙。

不同民族的語言是不同的,說話時身勢等伴隨動作,各民族也有自己的特點。打招呼是一種日常的交際行為,除了用語言之外,還運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比方中國人過去是打拱作揖,歐美人用握手、接吻、擁抱等方式,庫泊愛斯基摩人用一個拳頭連打對方的腦袋,拉丁美洲有些地方的人以拍背為禮,波利尼西亞有些地方的人則是擁抱和互相擦背。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不同意,也不是各個民族都這樣。我國境內的佤族人就用搖頭表示同意。塞孟(Se—mang)人頭往前沖表示同意。奧維崩達(Ovibunda)人伸出食指在臉前晃動表示不同意。招呼人過來一般是手指向里擺動,可是在各個民族中間也有兩種方式,有的民族是手掌朝下,有的民族是手掌朝上。

交談時雙方的空間距離也有一定講究。和朋友談話、和陌生人談話、和異性談話、招呼長者和上級,都需要有一個合適的距離。如果上級故意“縮減”與下級人員通常談話時的距離,那是表示對下級的關切。說話的時候需要一面想,一面說,為了控制說話的主動權,免得被別人插人、打斷,人們可以使用“唔”“啊”之類的音節,表示“話還沒有說完,你別著急”之類的意思??瞻滓脖硎疽馑?,在說唱藝術中,什么時候停頓,停多久,都有講究,以便使交際更有成效。這就是說,空間和時間的因素也在交際中得到了適當的運用。 所以,各種伴隨動作也是交際的工具。它們一般都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產生的。即使像“察顏觀色”這一類特定的交際方式,也必須有語言的交際為基礎,預先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方才能領會。 總之,在上述的種種交際工具當中,身勢等伴隨動作是非語言 的交際工具;

旗語之類是建立在語言、文字基礎之上的輔助性交際工具; 文字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之上的一種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示范教案】

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進入語言知識世界,引起學生對這個世界的興趣。 2.注意說明文文體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體會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簡明、通俗易懂的特點。

2.針對這篇文章有爭議的問題,引導學生有組織地探究,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語言世界,培養熱愛語言的感情,積極參與建設這個語言世界。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體會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簡明、通俗易懂的特點,針對這篇文章有爭議的問題,引導學生有組織地探究,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有高度發達的語言是人和動物區別開來的根本標志之一,而書面語的發展歷程則標志著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

(板書)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

二、明確目標

1.體會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簡明、通俗易懂的特點。

2.針對這篇文章有爭議的問題,引導學生有組織地探究,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整體感知

1.“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的基本理解。

所謂“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即人類的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人類使用語言的方式,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地調整和豐富的。

2.本文的主要內容。

全文主旨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語言也不斷發展,文字、傳聲技術和計算機提高了語言的傳播功能,國家共同語和國際共同語擴大了語言的流通范圍,人類的語言生活還在更快地前進,中國的語言文字必須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

【明確】文章開頭的前言,先說語言的起源、功能以及重要性。接著提示下文所要說明的內容。

接下來文章分為五個部分說明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第一部分是“文字的發明”。說明農業化的后一階段五千年發明了文字,先是西亞的釘頭字和北非的圣書字,后是我國的甲骨文,同時地中海東岸誕生了純表音的字母,以后成為全世界的各種字母文字。最后說明文字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國家共同語的形成”。說明工業化社會需要形成民族共同語。共同語要有統一的語音標準。民族共同語的形成時間,西歐在三百年前;日本在一百年前;在我國,從五四開始要求漢字的讀音統一。我國1918年公布“注音字母”,1928年公布“國語羅馬字”,1958年公布“漢語拼音方案”,都促進了國家共同語的形成。

第三部分是“傳聲技術的發明”。從電話和留聲機的發明開始,人類進入傳聲技術時代。以后傳聲技術不斷發展,使語言的聲音不斷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聲技術促進了共同語的普及,還促進了文體的口語化。聽不懂的文言要改成聽得懂的白話。

第四部分是“語文技術的信息化”。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強烈沖擊了人類的語言生活。計算機的語詞處理智能化使語言生活發生多方面的革命。文書工作、圖書館、翻譯、教學方法都革命了。人類歷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

第五部分是“國際共同語和國際互聯網”。英語經過300年歷史“滾雪球”發展,尤其是“二戰”后由于客觀需要而迅速傳播,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國際共同語。國際共同語和國際互聯網配合,主宰當代人類的語言生活。

文章最后說明人類語言生活的發展節奏越來越快,中國的語言和文字要緊跟歷史步伐,不斷前進。 2.【提問】文章中說,傳聲技術促進了“文體的口語化”,“時代跟文言文告別了”。怎樣看待這個觀點?

文體要口語化,書面語與口語要一致,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提出的主張。老一輩教育家,比如葉圣陶先生、張志公先生等,一向持有這個主張。他們認為,書面語念起來,要聽眾聽得懂、聽得清楚,才算是合格的書面語。在傳聲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周有光先生重申這個主張是有道理的。不過,對這個主張一向有爭論。有人認為,書面語就是要與口語不一樣,書面語自有它本身的特點。有的人還認為,文言文有它的優點,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適當應用。不能說這些意見沒有一定道理,不過在今天的情況下,文體的口語化是必然趨勢。而在一定范圍內,有些文體、有些書面語可以不口語化,它們只供讀、不供聽,當然可以保留它們的書面語的長處。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

一、二。

短文三篇

《熱愛生命》是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1906年創作的著名短篇小說。這部小說以雄健粗獷的筆觸,記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出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小說把人物置于近乎殘忍的惡劣環境之中,讓主人公在與寒冷、饑餓、傷病和野獸的抗爭中,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充分展現出人性深處閃光的東西,生動逼真地描寫出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奏響了生命的贊歌,有著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是這篇小說的最大特色。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體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著的作者獨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學追求。在寫法上,引導學生了解小說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在閱瀆中,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意識追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踉蹌、窒息、輾轉、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詞語。 2.了解杰克·倫敦的人生及創作經歷。 3.把握小說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 能力目標

1.體會小說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 2.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標

體會小說主人公堅韌頑強、不畏艱險的性格特征,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理念。

【教學重點】

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杰克·倫敦“善于刻畫毅力堅強的人們”(高爾基語),描寫細致是課文的突出特點。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體會主人公的心路歷程。

2.研討探究法 在主人公身上寄寓著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學追求,引導學生研討探究,理解小說的象征意味,激發積極有為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較法 引導學生將課文與七年級下冊中的《偉大的悲劇》(茨威格)、《荒島余生》(笛福)進行聯系引申,在對照中更為深刻地體會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感知情節結構,梳理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研讀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味。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演播美國西部風情及淘金圖片) 同學們,說起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我們自然會想到他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和拼搏中蘊蓄生命的北方小說。北極地帶嚴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堅強的人們,傳遞著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小說《熱愛生命》,去了解一個美國西部淘金者絕境求生的艱難歷程。(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杰克·倫敦簡介

杰克·倫敦(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于加利福尼亞舊金山一個破產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不得不出賣體力養活自己。他當過牧童、報童、童工、工人、水手。他還參加過1893年大恐慌中失業大軍組成的抗議隊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獄,罰做苦工幾個月。 出獄后,他一邊拼命干活,一邊刻苦學習,廣泛涉獵達爾文、斯賓塞、尼采和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進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年后輟學。后來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熱的影響,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卻因病空手而歸,但帶回了北方故事的豐富素材。從此,他埋頭寫作,成為“出賣腦力勞動”的職業作家。

杰克·倫敦從1900年起連續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通稱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描寫英國倫敦貧民窟和工人的悲慘生活《深淵中的人們》(1903)、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說《鐵蹄》(1908)等許多中長篇小說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和罪惡,有力地控訴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公開號召用階級斗爭和武裝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 杰克·倫敦在不長的十幾年創作生涯中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中短篇小說和大量文學報告集、散文集和論文。其中比較優秀的還有《荒野的呼喚》(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寧贊賞的《熱愛生命》(1906)。但是到了晚期,他逐漸脫離社會斗爭,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滿足個人的物質享受也寫了不少粗制濫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倫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馬丁·伊登一樣,在精神極度空虛和悲觀失望中自殺身亡。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說情節結構,疏解下列字詞。 投影: 嶝巖(chán):高而險的山巖。 踉蹌(liàng qiàng):走路不穩。

輾轉(zhǎn zhuǎn):①(身體)翻來覆去。②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錯。疵,缺點、毛病。 骸骨(hái) 鰷魚(tiáo) 窒息(zhì)

教師提示小說情節:

《熱愛生命》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拋棄了,他獨自跋涉在廣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風夾著雪花向他襲來,他已經沒有一點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傷,鞋子破了,腳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蹣跚在布滿沼澤、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艱難地前行著。就在他的身體非常虛弱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發現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著他的血跡尾隨著他。就這樣,兩個瀕臨死亡的生靈拖著垂死的軀殼在荒原上互相獵取對方。為了活著回去、為了戰勝這匹令他作嘔的病狼.最終在人與狼的戰斗中人獲得了勝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終他獲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2.學生自由誦讀全文,思考:

小說的主人公在茫?;脑厦媾R著哪些生死考驗?他為什么能超越極限、戰勝病狼而頑強地生存下來? 學生篩選、概括,教師點撥:

主人公所面臨的生死考驗有饑餓、惡劣的天氣(“接下來是幾天可怕的雨雪”)、個人體力的極度虛弱、傷病以及野獸的威脅(“這地方的狼很多”)等。他之所以能戰勝這些并頑強地生存下來,是因為他堅韌頑強,不畏艱難險阻。他雖然身體衰弱無比。并且時常處于昏迷之中,卻有著驚人的意志力。在這場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偉大與堅強也最鮮明地體現了出來。作品所要弘揚的正是這樣—種硬漢精神。

3.學生重點研瀆小說最為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人和狼最后的格斗。體會主人公堅毅頑強、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探究:小說的象征意味非常濃厚,這是西方許多文學作品的藝術特點。清揣摩文中顯著的象征物“狼”的隱喻。

學生合作探討,教師明確:

杰克·倫敦“為生存而拼搏”并獲得成功,他喜歡用”狼”自比,小說中的場景構設無疑是他對社會進化論思想的體現。艱難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隨其后的饑餓不堪、奄奄一息的狼所面臨的選擇是簡單而清晰的:要么戰勝對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對方戰勝,淪為犧牲品。主人公以他堅毅勇敢的性格和頑強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勝,成為真正的“強者”。小說啟示人們,生命是神奇而寶貴的,只有敬畏生命,熱愛生命,才能讓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的一種隱喻。 4.學生聯系《偉大的悲劇》(茨威格)中探險家斯科特歸途覆沒和《荒島余生》(笛福)中魯濱孫荒島求生的經歷,深入領會小說的深刻意蘊。

四、研讀,體驗延伸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這篇小說在藝術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可以說是這篇小說的最大特色。一方面,這篇小說的整個故事情節都帶有傳奇色彩。作者將主人公安置到一個困苦險惡到極點的生存環境中,讓其經受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考驗;另一方面,這又是一篇極為逼真的小說,我們在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中很難找到人為編造的痕跡,作者準確地摹擬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與意識活動.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個疲憊、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艱難求生過程,其“真實性”可謂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2.請學生繪聲繪色地講出在其他書刊或電影、電視中看到過的類似的人或動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灘等。

教師出示小短文《面對逆境》,請學生感悟生活哲理。

面對逆境 林景云

兩年前看到一篇動物哲理短文讓我記憶深刻。故事是這樣的:一只山羊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里,井很深,山羊竭盡全力也無法脫離困境,它不停地呼救卻無濟于事。幾天過去了,山羊已經精疲力盡,只能閉著雙眼等待厄運降臨。忽然,一陣嘈雜的聲音傳來,一群人帶著鐵制工具來到井邊,山羊頓時看到一線生的希望,用僅有的一絲微弱叫聲以示求救,可是來不及了,井外鏟土的聲音淹沒了一切,土掉在山羊身上時,它只能無助地哀鳴,不一會兒土堆埋沒半個身體,山羊忽然不作聲了。它用勁抖落背上的灰土,奮力將四蹄抽了出來,接著每落下一把土,山羊都把它結結實實地踩在腳下??菥锏耐猎教钤礁?,山羊離井口越來越近,它抖擻精神跳出“死亡陷阱”,從容地走向大自然。

山羊在瀕臨絕境中。憑著自己的力量與機智擺脫了死神,的確令人嘆服。無論是人或動物。一種與生俱來的求生欲望在危急時刻就會煥發巨大原始潛能,創造生命的奇跡,所謂“急中生智”“絕處逢生”,這是逆境中求得生存的本能。逆境可以磨煉人的意志,激發人的聰明才智與內在潛力。身處逆境可以更懂得成功的艱辛,更經得起失敗的磨礪,他們將壓力變為動力,在不懈的奮斗中創造人生價值,在辛勤的耕耘中獲得豐收的碩果。

3.學生有感情誦讀全文,體驗反思生命價值。

投影小說開篇詩作:

就是生命中唯一的財富, 活過并經歷痛苦;

能做到這一點也就不錯 即使輸掉了最后的賭注。

五、課堂練習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石縫間的生命(節選) 林 希

①石縫間那倔強的生命,常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

②是那不定的風把那無人采擷的種子撒落到海角天涯。當它們不能再找到泥土。便杷最后一線生的希望寄托在這一線石縫里。盡管它們也能從陽光里分享到溫暖,從雨水里得到濕潤,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土壤卻要自己去尋找。它們面對著的現實該是多么嚴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現了驚人的奇跡,不毛的石縫間叢生出倔強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無名的野草,春綠秋黃。歲歲枯榮。它們只有三兩片長長的細瘦的薄葉,那細微的葉脈,告知你生存該是多么艱難;更有的。它們就在一簇一簇瘦葉下自己生長出根須,只為了少向母體吮吸一點乳汁,便自去尋找那不易被覺察到的石縫。這就是生命,如果這是一種本能,那么它正說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貴,生命有權自認為輝煌壯麗,生機竟是這樣地不可扼制。

⑤或者就是一團一團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們不似田野上的同宗長得那樣茁壯,它們的莖顯得堅韌而蒼老。它們的葉因枯萎而失卻光澤。它們已經不能再去為人們作佐餐的鮮嫩的野菜,卻默默地為攀登山路的人準備了一個可靠的抓手。生命就這樣地被環境規定著,又被環境改變著,適者生存的規律盡管無情。但一切適者就是戰勝環境的強者。生命現象告訴你,生命就是拼搏。

⑥如果石縫間只有這些小花小草。也許還只能引起人們的哀憐,而最為令人贊嘆的。就在那石巖的縫隙里,還生長著參天的松柏,雄偉蒼勁,巍峨挺拔。它們聳立在懸崖斷壁上,聳立在高山峻嶺的峰巔,只有那盤結在石崖上的樹根無聲地向你訴說,它們的生長是一次多么艱難的拼搏。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縫間尋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會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為永遠的死寂。

⑧愿一切生命不因飄落在石縫間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尋求最艱苦的環境,生命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錘煉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⑨石縫間頑強的生命,既是生物學的又是哲學的更是美學的,它向你揭示出笑的、壯麗的心靈世界。

⑩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撼人們心靈的情感力量。它使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星球變得神奇輝煌。

1.“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貴,生命有權自認為輝煌壯麗,生機竟是這樣地不可扼制。”對這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生命的尊貴、輝煌壯麗。在于野草青青、綠遍山山嶺嶺,使大自然充滿生機,顯得輝煌壯麗。

B.在于環境無論怎樣艱難,都頑強不屈地生長。

C.是相對于無生命的巖石而言。生命是有機體。巖石扼制不了生命,生命卻征服了巖石。

D.在于落在石縫間也能生長,倘在肥沃的大地上,就更加旺盛繁茂,輝煌壯麗。 2.“生命就是這樣地被環境規定著„„生命就是拼搏”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3.松柏的形象包含著什么樣的情和理? 4.“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飄落在石縫間而凄凄艾艾”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5.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尋求最艱苦的環境,“尋求最艱苦的環境”應如何理解? 6.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向你揭示出怎樣一個美的、壯麗的心靈世界? 7.從野草到山花到松柏的結構安排有什么好處? 參考答案:

1.B 2.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對適者強者而言,生命就是拼搏,而弱者因為不知拼搏就會被淘汰。

3.山石間的松柏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榜樣。在任何困厄的境遇中,只要頑強不屈地拼搏,足可以創造出神奇輝煌的業績的,作者刻畫松柏的形象抒發了崇敬、贊嘆之情。 4.如果命運把你安排在非常艱苦的環境里,也不必悲觀消沉,而要樂觀頑強,奮力拼搏。

5.最艱苦的環境最能錘煉人,它能使自己的智慧能力得到提高,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6.無論環境怎樣困厄也無所畏懼。要永遠蓬勃向上,面對人生。

7.層層深入地把石縫間生命的奇跡一步步推向新的境界,深化了主題。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只要心中生命的意念還在,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這就是課文告訴我們的一個簡單而實用的道理。為了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讓我們熱愛生命吧!讓我們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輝,讓我們為自己擁有堅強而美麗的生命而自豪。

廉頗藺相如列傳

【教學目的】

1.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

2.領會史傳作品在選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

3.認識廉頗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養學生先國后私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學生嚴于律己,有錯就改。

【教學重難點】

1.歸納文中重點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學習辨析詞義,判斷文言特殊語法現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賞文中個性化的對話描寫。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歸納法。

3.對比閱讀法。

4.“引導—探究”學習法。 【媒體設計】

1.課文錄音。

2.投影:用于展示課文結構、詞義辨析、語法現象歸納等。 3.powerpoint:用于本文和《荊軻刺秦王》的對比閱讀。 4.影片:用于播放根據課文改編的故事片。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他是一位史學巨子,又是一位文學奇才。只因仗義直言,卻身受酷刑。在肉體與精神的雙重巨創之下,他發憤著書,寫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絕唱——他就是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遷。他嘔心瀝血的創作結晶《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上一節課學習了他頗具文采的書信《報任安書》之后,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更能體現他史家風范的傳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解說:從介紹司馬遷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學生對這一重要文學常識的印象。)

二、解題

1.文體簡介:傳記,是記錄某人生平事跡的文字?!妒酚洝分械?2本紀、30世家、70列傳都屬于傳記文。 2.時代背景:廉頗、藺相如生活在戰國后期的趙國,在當時“七雄”并峙的形勢下,各諸侯國都想以武力統一中國。因此,各國之間經常發生軍事斗爭和外交斗爭。趙惠文王時代,秦強而趙弱,兩國時戰時和,本文就反映了這個時期秦趙爭斗的一個側面。

(解說:了解文體,便于掌握文體特點;了解時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對廉頗、藺相如性格品質的認識。)

三、熟悉課文,歸納知識點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找出生字難字和難斷之句,并自己動手解決。 (2)播放錄音,正音正字。

(3)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 (解說:此步驟反復誦讀,旨在讓學生自己發現難點、找出問題,為自主性學習打下基礎。) 2.查閱討論,歸納重難點。

(1)學生自己動手查閱工具書,并互相討論,解決疑難問題。 (2)教師出示投影,歸納重難點。 A.通假字

①可與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圖。“案”通“按”,察看。

⑤設九賓禮于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⑥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⑦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⑧請奉盆缶。“奉”通“捧”,托、舉。 B.一詞多義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轉)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使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C.古今異義(在此只列出古義) ①拜為上卿(授予官職)

②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憂慮,擔心) ③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④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離開)(近親及姻親) ⑤請指示王(指給„„看)

⑥于是相如前進缶(上前進獻)

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揚言,到處說)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穿) b.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從小路) c.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使„„回去) d.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為先;以„„為后) e.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待) E.特殊句式

a.判斷句: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我為趙將

b.被動句:

①而君幸于趙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語后置:求人可使報秦者 ③介賓短語后置:拜送書于廷

(解說: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糾正錯誤,強調重點,幫助學生牢固掌握這些基礎知識。)

第二課時

一、研習課文

1.請學生復述故事情節,討論歸納人物思想性格。 2.分析文章選材特點。

(1)文章寫的是合傳。兩個人物一生事跡很多,在紛繁龐雜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的?

明確:作者緊緊圍繞主旨,從廉藺二人一生紛繁的材料中,從不同的側面選取了既分別突出兩人功績又與兩人相互關聯的三件事。這三件事既有獨立性,又有連貫性,情節相當完整,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兩件反映秦趙兩國之間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國內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發展中得以體現。選材是相當典型的。

(2)作者對于已選材料又是怎樣精當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

明確:作者根據主旨的需要,對于已選材料,分別采取了明寫、暗寫、詳寫、略寫的方法。明寫者詳,暗寫者略。

表現在人物描寫上,作者以藺相如為主,詳寫、明寫;以廉頗為輔,略寫、暗寫。但文中都能做到各盡其妙,使廉、藺二人的性格同樣鮮明、突出。“完璧歸趙”完全寫藺相如,主要表現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胸懷和智勇雙全的品質。“澠池相會”詳寫藺相如,主要表現他的機智果敢;略寫廉頗,表現他參與決策,勇而有謀,以軍事力量支持藺相如外交斗爭的愛國行動。“將相交歡”合寫兩人,還是以藺相如為主,通過藺相如的先國后私,廉頗的勇于改過,把兩人的思想統一到愛國這一基本點和共同點上。

在事件經過的敘述上也有詳略之分。如“完璧歸趙”部分,對秦決策寫得詳,入秦經過寫得略;對秦斗爭寫得詳,斗爭結果寫得略。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明確:以藺相如為例,作者運用了多種文學手段刻畫人物形象。

①側面描寫。如繆賢推薦藺相如,從他的推薦中,可見藺相如的膽識與智謀。

②正面描寫。如直接描寫藺相如的語言、行動、表情和神態。在正面描寫時,有時集中筆力寫一個人;有時同時寫兩個人,通過對照,表現藺相如;有時用環境氣氛烘托,如藺相如獻璧時,秦王“傳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萬歲”,顯示了秦廷的威嚴氣氛,烘托出藺相如不為威勢所懾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③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以“完璧歸趙”為例,出使秦國之前,擺在趙國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趙國君臣一籌莫展、久計不決的情況下,藺相如一番誠懇有禮的分析點醒了趙王,表現了藺相如處事果斷機智的性格特征。出使秦國后,強秦和弱趙之間“奪璧”和“保璧”,“殺藺”和“保藺”的矛盾更加尖銳突出。在秦廷之上,藺相如審時度勢,巧設妙計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陳詞,怒斥秦國君臣不守信用。在這場斗智斗勇的較量中,藺相如最終以他有禮有節,機智勇敢的個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這一個又一個以弱對強、困難重重、險象環生的矛盾沖突中,藺相如機智勇敢的個性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解說:這一步驟教師只以舉例的方式加以分析,幫助學生掌握刻畫人物的多種手段和方法,其余兩個故事的分析由學生完成。)

(2)個性化的對話描寫。

在三個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對話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節干脆由對話來表達,許多對話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們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先說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陳詞,有時語氣平和,謙恭有禮,使對方放松警惕;有時直言斥責,有理有據,雄辯折人;有時堅決表態,分析利害,暗示對方;有時怒不可遏,咄咄逼人??傊?,詞鋒犀利,剛柔兼施,而又輕重恰當,充分表現了他是一個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有智有勇,長于辭令的外交家。再說廉頗,在將相交歡事件中,他先前說的這一番話,表現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狹窄,非常符合武將廉頗的性格特點,后來寫他知過改過,負荊請罪時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語言不多,坦誠直率,可敬可愛。

(解說:對話描寫的分析,宜以學生為主,教師必要時適當點撥。)

二、難點探究

1.有人說,第2段“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一句可刪。理由有二:①刪去此段則第1段和第3段銜接自然;②此句與第4段開頭“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重復。你認為可刪嗎?理由是什么?

2.文章用大量篇幅寫藺相如卻簡寫廉頗,這種布局合理嗎?請闡明理由。 3.本文第12段已將“完璧歸趙”敘述完整,可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不予秦璧”兩句話,是否累贅?為什么?

4.敘史貴簡。文中“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改成“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勇而有謀,宜可使。’”文中“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請辭去。’”改成:“于是舍人相與諫相如,欲辭去。”何如?請闡明理由。

(解說:這些題目均為開放性題目,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

三、對比閱讀

1.用powerpoint出示《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刺秦王》選段,學生自行閱讀。

2.分析:藺相如和荊軻同是門客,同是面對暴虐的秦王,同是處理非常事件,為什么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呢?你從中能得到哪些啟示?請寫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解說:對比閱讀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閱讀方法,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激發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閱讀消化可在課上完成,分析寫文章可放在課下完成。)

四、播放影片

播放根據課文改編的故事片,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蘇武傳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借助工具書讀懂文章內容;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

3、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積累文中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在對比中分析蘇武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預習準備:

1、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文章背景

2、預習課文,大致疏通文意

二、課堂教學:

1、學生簡介背景:

教師掌握: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爭,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時間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勢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與漢講和,但雙方矛盾還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時,卻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短K武傳》集中敘寫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間的事跡,熱烈頌揚了他在敵人面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饑寒壓不倒,私情無所動的浩然正氣,充分肯定了他堅毅忠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

2、作者介紹:

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逗鬂h書·班固傳》稱他“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其父班彪曾續司馬遷《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繼承父業,在《后傳》基礎上,進一步廣搜材料,編寫《漢書》。后因有人向漢明帝誣告他篡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上書解釋,始得獲釋,被命為蘭臺令史,經過二十多年努力,寫成了《漢書》。漢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隨竇憲出征匈奴,不久竇憲因謀反案被誅,班固也受牽連被捕,死于獄中?!稘h書》中的八“表”與“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馬續續成的。

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模仿《史記》,但略有變更。全書有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漢高祖,止于王莽,記西漢一代二百三十年間史實?!稘h書》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從封建正統觀念出發,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標準,如對陳涉、項羽加以貶抑,即是顯例。歷來《漢書》與《史記》并稱,史學家劉知幾說《漢書》“言皆精煉,事甚該密”(《史通·六家》),則是其特色。

3、生讀課文,標注重點實詞虛詞。

4、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自己不懂的內容。

5、合作討論

班固是怎樣用對照、映襯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在出使匈奴之初,與副使張勝的對照。 在威逼利誘之時,與叛徒衛律的對照。 在以情相勸之時,與降將李陵的對照。

6、以班級為單位,交流補充。

四、布置作業:賞析《蘇武傳》中的人物形象。

張衡傳

【教學目標】

1. 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的寫法。

2. 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 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點】

1. 記人敘事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2. 文言詞句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3. 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難點】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教學程序與教學內容】

一、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張衡發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亂之中,現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

二、解題

“傳”:傳記 . 記述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傳記要突出傳主的特點。 比較“傳”的不同含義: 《張衡傳》 《左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詩集傳》 (傳記) (傳記)

張衡,作為一個偉大的學者,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學與自然學諸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他在書法、繪畫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實驗科學的研究和發明創造,其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儀要早 1700 多年。他的這一偉大成就,至今為世界所公認。課文節選自《后漢書 張衡傳》。

《后漢書》作者范曄,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人,歷史學家。博涉經史,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后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刪眾家漢書,成一家之作。累遷太子左衛將軍,意志不滿,與魯國孔熙選謀逆,伏誅。 初中課文《樂羊子妻》變節選自《后漢書》。

三、導讀全篇,掌握內容、結構、寫法

1. 逐段閱讀

課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介紹傳主的生平事跡。全文包括五個自然段,各段內容各有側重。

(1) 寫張衡的文學才能、廉虛高潔的品格,以及他既關心國家而不慕榮利的性格。

①姓氏,醫藉貫。按傳記慣例,開篇即用判斷句式介紹人物的姓氏、藉貫。 ②博通經典,才學非凡。用“遂”連續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輔、觀太學 通五經、貫六藝 因── ── ── ── ──→果

③謙虛、踏實 治學精神。這是他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雖然 然而 (轉折復句)

④不慕榮利的高貴品格。先概述,然后列舉具體事實,表現其志在集中精神力從事科學研究。

從容淡靜、不交俗人 舉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敘述) (列舉事例) ⑤關心國事,文學才華杰出。

作《二京賦》:因以諷諫(關心國事) 精思博會(文才出眾)

⑥小結:才能奇特,品質高尚。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累如不應

(側寫其才之奇) (正寫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實例,敘事簡明而不空泛。

(2) 寫張衡擅長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術學,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應如入仕途,為的是有方便條件從事科學研究。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遂乃研核陰陽„” 文中兩個“善”和“尤致思”表現其特長。

(3) 寫張衡不慕官場名利。簡要敘述官職變遷情況。 “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徒。” (4) 著重介紹張衡制作的候風地動儀。 ①制作時間和儀器名稱。

②儀器的材料、大小、形狀、雕飾。從外形介紹入手,給人總體印象。 ③儀器的機關構造。說明內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龍的作用。 ④覺知地震的道理,從內外結合上說明動儀的作用。

⑤儀器的效果:靈驗如神,用實驗證明地動儀的靈驗和準確。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們對這新儀器的認識過程。

⑥儀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說明文,從制作時間、名稱、外形、內部構造、功能、效果和應用等方面,對候風地動儀作了介紹,說明詳而不雜,有條不紊,形象具體,以致可以根據這個說明來復制候風地動儀。

(5) 寫張衡在政治上的作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間地區的險惡環境,用以反襯其才干。

②政績卓著。寫其勇毅、干練、處理縝密、果斷、治理河間卓有成效,聲名顯赫,征拜尚書。

③逝世時間。

語言極其簡練。“治威嚴,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肅然”,形象地表現其治理河間取得的成效。

2. 分析結構。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類項法把相關聯緊縮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個自然段中,

二、

三、四自然段講的都是張衡取得的科學成就,自然應合為一大段。這樣,就理清了文章的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1) 寫張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 寫張衡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 寫張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又可分為兩層:一是仕途情況,以及制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圖論》的情況;一是專門介紹候風地支儀。顯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點。 作者這樣處理文章的詳略安排。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張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創造發明最為突出,理應成為本文記敘的重點。

四、小結

1. 了解全文的內容和結構,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 了解文章的詳略安排。

五、作業

李賀小傳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注意小傳的寫作特色,如小傳的“小”以及是怎樣小中見大的。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2015年暑假值班安排下一篇:馬航mh370失聯事件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