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必修一數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2023-04-12

必修一數學知識點總結范文第1篇

1.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體,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宇宙是運動、發展和變化的物質世界。

2.天體:宇宙間物質存在形式的統稱。包括星云、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等,其中最基本的天體是恒星和星云。彗星、流星體、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號”飛船、航天飛機是天體,而飛機、隕星(隕石和隕鐵)、以及發射前的“神州七號”飛船不是天體。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陽,距離地球最近的衛星(自然天體)是月球,這兩種天體也是對地球影響最大的天體。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天體系統:天體因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構成的系統。 4.天體系統的層次:

5.太陽系:中心天體是太陽,八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彗星的軌道扁長。

6.八大行星運動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圓性。類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遠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離為1.5億千米(叫1個天文單位)。

8.太陽:是一顆熾熱的氣體球,太陽大氣從里向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其中肉眼可見的是光球層。

9.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太陽直接為地表提供光能和熱能,維持地表溫度,為生物繁衍生長、大氣和水體運動等提供能量。太陽能可再生、穩定、廉價、無污染。

10.太陽活動:光球層的太陽黑子(暗黑斑點——因為溫度低于周圍地區、周期11年,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色球層的耀斑(與光球層的黑子具有相關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強烈釋放導致突然的增亮現象,也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11.太陽活動的影響:⑴對無線電短波通信的影響:干擾電離層,導致無線電短波通信出現暫時中斷;⑵磁暴現象:干擾地球磁場,使指南針搖擺不定;⑶對氣候的影響:太陽黑子相對數與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關性,有的地方是正相關,有的地方是負相關,有的地方有時正相關、有時負相關。 12.地球在太陽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又是一顆特殊的行星。其普通性主要是指:從運動特征來看,它與其它7大行星具有三個共性特征;從結構特征來看,它與類地行星有許多共同之處。其特殊性主要是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3、經線的特點:半圓;長度都相等;所有經線都相交于兩極;指示南北方

向。

14、緯線的特點:圓圈;長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所有緯線都平行;指示東西方向。

15、經度:國際上規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從0°經線向東的180°為東經(E),自西向東度數由小變大;向西的180°為西經(W),自西向東度數由大變小。

16、緯度: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為0°緯線,從赤道向北的90°為北緯(N),自南向北度數由小變大;向南的90°為南緯(S),自北向南度數由小變大。

17、南北半球的劃分: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18、東西半球的劃分:以20°W和160°E的經線圈劃分東半球和西半球,20°W以東、160°E以西以東經度為主,為東半球;160°E以東、20°W以西以西經度為主,為西半球。

19、高、中、低緯度的劃分: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20.地球的自轉:周期(1個恒星日,為23時56分4秒),方向為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角速度和線速度的變化規律:角速度除了兩個極點為0以外,其余各地相等,為15°/h;線速度是赤道最大,自赤道向兩極遞減,兩極點為0(緯度60°為赤道的一半)。同緯度地區,海拔越高,線速度越大。

21.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產生晝夜交替、產生時差和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發生偏轉。

22.晝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任何時刻,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3、晝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轉。晝夜交替的周期為1個太陽日,時間為24小時。

24.晨昏線:晨昏線是指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總是平分地球并垂直于太陽光。晨昏線分為晨線和昏線,判斷方法:按照地球自轉的方向,由夜半球到晝半球的線為晨線,由晝半球到夜半球的線為昏線。

25、晨昏線上的信息:①根據晨線和昏線的判斷方法,可知晨線、昏線與地球自轉方向、晝半球和夜半球、南北極。②晨線與昏線(晨昏線)只有在春分或秋分日與經線(經線圈)重合(即經過極點),但晨昏圈總是平分赤道。③晨線上各地正在日出,昏線上各地正在日落,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及其所在的經線)的地方時是6:00,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及其在的經線)的地方時是18:00。④晨昏線上各點的太陽高度都是0°。 ⑤晨昏線如果與極圈相切,說明極晝或極夜的范圍達到最大,也即是夏至或冬至。⑥根據晨昏線判斷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太陽直射點的緯度=90°-與晨昏線相切的緯度。 26.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刻,較東的地方時刻較早。經度相同地方時相同,經度每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每差1°地方時相差4分鐘。

27地方時的計算:所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兩地經度差×4分鐘(東加西減)。

28.區時:一般采取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該時區的區時,如:北京時間不是北京的地方時,而是東八區的區時,即東經120°的地方時。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

29.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赤道上不偏轉,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面向運動方向)。

1.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30.地球的公轉:周期為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方向自西向東;軌道為黃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地球1月初在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在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黃赤交角是地球公轉軌道面與赤道面的夾角,目前為23°26′。

3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周期是365日5時48分46秒,叫做1回歸年。移動規律如圖所示

3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同一時刻,自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同一地點①夏至日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地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②冬至日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的各地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③春分日和秋分日時,除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 32.晝夜長短:有極晝、晝長夜短、晝夜平分、晝短夜長、極夜等5種情況。同一地點晝夜長短隨著太陽直射點位置移動而變化的,只有赤道上晝夜終年等長,其他地點只有在春分日或秋分日晝夜等長。根據晝長可以計算出日出和日落時刻:日出時刻=12:00-晝長×1/2,日落時刻=12:00+晝長×1/2。同一緯線上各點當日的晝長是相等的。南北半球緯度相同的兩條緯線,晝夜長短是相反的關系,即北半球的晝長=南半球的夜長。

33.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北半球在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即太陽直射北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北極附近出現極晝。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達一年中最大值,

極晝范圍也達最大(整個北極圈以內)。北半球在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陽直南半球)晝短夜長,且緯度越高,晝越短,北極附近出現極夜。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長達一年中最大值,極夜范圍也達最大(整個北極圈以內)。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34.四季的更替:氣候上,夏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

季節,春、秋二季溫暖宜人。天文上:夏季是一年中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的季節,春、秋二季介于冬夏之間。

單元活動辨別地理方向

35.地圖上辨別方向:①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示北;③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6.使用羅盤的步驟:照準——保持儀器水平——讀數,如果記作NW則表示西北方向、NE則表示東北方向、SE則表示東南方向、SW則表示西南方向。

37.利用手表定方向: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時針指向太陽,時針與12點刻度線之間所成較小夾角的角平分線方向為南方(要注意時針應是指的當地的地方時時間)。

38.利用北極星定方向:北極星位于正北方。北極星屬于小熊座,可以利用大熊座(北斗七星——勺子形)或者仙后座(W形)來找出北極星。

2.1 巖石圈與地表形態

39.地球的圈層結構:自外向里依次為:外部圈層(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和內部圈層(地殼、地幔、地核)。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包括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和巖石圈。

40.地殼:是地球表面莫霍面(平均深度17Km)以上、由巖石組成的堅硬外殼,厚度不均(大陸地殼比大洋地殼厚,高山地區比平原地殼厚)。

41.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下2900Km)之間,其上部有一個由塑性物質組成的軟流層,一般認為是巖漿的發源地。

42.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一下的地球內部,溫度很高,壓力和密度很大。 43.巖石圈:是地球表面由巖石組成的圈層,包括地殼的全部和軟流層以上的上地幔頂部(不含軟流層)。巖石圈中的巖石有三類:巖漿巖(又叫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

44.巖漿巖:巖漿上升或噴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巖石,包括侵入巖(花崗巖)和噴出巖(玄武巖)。

45.沉積巖:巖石經過外力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形成。如石灰巖。沉積巖中含有化石(包括生物的遺體和遺跡),被稱為記錄地球歷史的“文字”。

46.變質巖:巖石在高溫高壓下發生變質作用形成。如:石灰巖→大理巖。 47.地殼內部物質循環:從巖漿到各類巖石,再從各類巖石到新的巖漿的物質循環過程。如右圖。根據右圖判斷各類巖石和巖漿的方法是:先判斷巖漿 巖,即來向只有一個箭頭的是巖漿巖,因為巖漿巖只能由巖漿冷凝而成;而沉積巖可以由巖漿巖和變質巖轉化而來,變質巖可以由巖漿巖和沉積巖轉化而來,巖漿可以由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轉化而來。

48.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內部。主要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地震。內力作用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

49、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溫度、流水、風化、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現為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固結成巖作用。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得地表趨于平坦。

50.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引起巖層的變形和變位。主要有褶皺和斷層。 51.褶皺:是因為巖層受到水平擠壓力而形成一系列彎曲變形,分為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巖層向上拱起、向斜的巖層向下彎曲;前期背斜形成山嶺、向斜形成谷地;后期,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裂隙發育,易被侵蝕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巖層緊實,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 52.斷層:巖層受到壓力或者張力作用,使巖層發生斷裂,出現斷裂面,并且在斷裂面兩側的巖層有錯動和位移。巖層下降會形成谷地(如我國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巖層上升則會形成斷塊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國的華山、廬山和泰山)。

53.研究地質構造對找礦、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設的指導意義:石油和天然氣多儲存于背斜構造中,地下水往往儲藏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庫、鐵路等工程建設應盡量避開斷層,隧道還要避免建在向斜內部,應選在背斜構造中部。

54.重要外力作用:流水侵蝕作用常常形成溝谷(v型)、瀑布和峽谷;流水堆積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沖積扇或洪積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沖積平原、在河口形成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現為侵蝕和搬運,在下游表現為堆積)。風力侵蝕作用形成風蝕蘑菇和風蝕洼地;風力堆積作用形成沙丘和沙垅(風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區表現顯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谷(U型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歐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蝕地貌常有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柱、海蝕平臺和海蝕拱橋。(特別注意:黃土高原的形成是風力堆積作用,黃土高原的地表千溝萬壑的形態是流水侵蝕作用)。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也很大影響。

2.2 大氣圈與天氣、氣候

55.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氧原子――吸收紫外線)、水汽和固體雜質。

56、大氣的垂直分層:根據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溫度、密度及運動狀況自下而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對流層集中了整個大氣質量的3/4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特點:對流層溫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對流層依靠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對流運動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平流層溫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臭氧吸收紫外線保護生物)、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天氣晴朗(適于飛機高空飛行)。高層大氣空氣密度很小,其中的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短波,對無線電短波通信有主要意義。

57.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熱源。包括紫外線(波長小于0.4um)、可見光(波長0.4—0.76um)和紅外線(波長大于0.76um),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見光部分,屬于短波輻射。

58.大氣的受熱過程:太陽輻射到達地球大氣層后,高層大氣中的氧原子和平流層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流層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紅外線,對能量集中的可見光吸收很少;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后增溫,通過地面輻射(紅外線)向外放射能量,絕大部分被大氣吸收。因而,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59.大氣逆輻射:大氣受熱后以大氣輻射(紅外線)的形式向四面八方釋放能量,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與地面輻射方向相反,稱為大氣逆輻射。

60.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二氧化碳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儲存能量;二是大氣逆輻射將能量傳給地面,對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起到補償作用。

61.溫室效應原理: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可以絕大部分透過玻璃或塑料薄膜到達溫室地面,使溫室地面增溫,而溫室地面產生的長波輻射很少能透過玻璃或塑料薄膜,使大部分的熱量保留在溫室內。 62.大氣的運動:分為上升和下沉的垂直運動(對流運動)和水平運動(風)。 63.氣壓:單位面積空氣柱的質量。同一地方,海拔越高氣壓越低。近地面,氣溫越高氣壓越低、氣溫越低氣壓越高(冷高壓、熱低壓),高空相反。 64.等壓線和等壓面:氣壓相同各點的連線叫等壓線。氣壓相同各點連成的面叫等壓面。在氣溫相同的情況下,等壓面與地面平行。

65.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最基本的形式。地面受熱,氣流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高空氣壓升高;地面受冷,氣流下沉,近地面氣壓升高,高空氣壓降低。在同一水平面上了氣壓差異,引起大氣從高壓向低壓的水平運動,從而形成熱力環流。

66.常見局部地區的熱力環流:①城市熱島效應:城區人口集中、工廠林立、車流密集,氣溫高,氣流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郊區氣溫低,氣流下沉,近地面氣壓升高;近地面吹郊區風。②海陸風:海水的熱容量大、升溫降溫慢,陸地的熱容量小、升溫降溫快。白天,陸地氣溫高,氣流上升,氣壓降低;海洋氣溫低,氣流下沉,氣壓升高;近地面吹海風。夜間,陸地氣溫低,氣流下沉,氣壓升高;海洋氣溫高,氣流上升,氣壓降低;近地面吹陸風。湖岸風(河岸風)與之相似,白天吹湖風(河風),夜間吹岸風。

67.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面上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叫水平氣壓梯度力,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原動力)。方向是垂直于等壓線從高壓指向低壓。

68.地轉偏向力:地球自轉引起地表水平運動偏向的力。方向始終垂直于風向,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69.摩擦力:風與地面摩擦產生的反作用力。方向與風向相反。

70、風向:高空,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平行于等壓線。近地面,風向受到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個力的共同作用,風向與等壓線斜交。風向判斷: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偏90°,近地面偏40°-50°

71.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赤道地區受熱多,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極地地區受冷,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極地高氣壓帶; 高空氣流由赤道上空流向兩極,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在緯度30°上空偏轉成與等壓線(緯線)平行, 不斷堆積,產生下沉氣流,在緯度30°附近的近地 面形成了副熱帶高氣壓帶,近地面的氣流從副熱帶 高氣壓帶向赤道和極地流動,流向赤道的氣流補償 赤道上升氣流形成低緯環流。流向極地的氣流在緯度60°附近與從極地流過來的較冷氣流相遇抬升, 在近地面形成了相對的低氣壓帶,即副極地低氣 壓帶,在緯度60°附近的高空,氣壓相對較高,氣流流向極地和30°上空,形成高緯環流和中緯環流, 這樣在南北半球各形成了三個環流圈,即低緯環流、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在近地面各形成四個氣壓帶和三個風帶。如右圖。

72.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氣壓帶和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但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幅度沒有太陽直射點移動幅度大。

73.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北半球的海陸對比顯著,1月,亞洲高壓(蒙古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使副極地低氣壓帶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壓);

7月,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壓帶,使副熱帶高壓帶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壓)。南半球海洋占絕對優勢,氣壓帶基本保持帶狀分布。

74.季風: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的共同作用下冬夏風向相反。

75.氣團的分類:按照氣團溫度與到達地區的溫度對比分冷氣團和暖氣團。冷氣團性質是冷干,通常從高緯地區吹向低緯地區;暖氣團性質是暖濕,通常是從低緯地區吹向高緯地區。

76.鋒面系統:鋒面是冷暖氣團交界的面,有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77.氣旋與反氣旋:

78.鋒面氣旋:鋒面與氣旋一般聯系在一起形成鋒面氣旋。鋒面出現在氣旋的低壓槽線上。

2.3 水圈和水循環

79.水圈的組成:地球表面大約71%被水覆蓋,有“水的行星”之稱;水圈的主體是海洋水(占)。淡水僅占2.526%,其中冰川占68.72%,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淡水,比重很小。 80.水循環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層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按發生的領域分為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和陸上內循環。 81.水循環的環節:蒸發(含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徑流(含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只有海陸間循環環節齊全。

82、水循環的意義:聯系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和巖石圈四大圈層;對全球的熱量傳輸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促進地球上各種水體的更新(特別是海陸間循環使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了全球水的動態平衡;流水侵蝕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態,使巖石圈的化學物質發生遷移。

83.河流的補給方式: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河流中下游的湖泊對河流徑流有調節作用。

84.洋流的概念:海洋水沿相對穩定的方向作大規模運動的現象。潮汐、海浪不是洋流。

85.洋流的類型:根據洋流的水溫與流經海區水溫的對比把洋流分為暖流和寒流。暖流一般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寒流通常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根據成因把洋流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水平補償流和垂直補償流,其中垂直補償流又可以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

86.洋流的分布規律: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南半球逆時針);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逆時針);南緯400附近海域形成環球性西風漂流。

87.洋流的地理意義:對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到增溫增濕,寒流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實例: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海港終年不凍;秘魯寒流使秘魯沿岸荒漠帶直逼海岸并向赤道延伸)。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寒暖流交匯的海域形成著名漁場(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上升流海域也形成著名漁場(秘魯漁場)。對海洋污染的影響——加快了污染海域的凈化,擴大了污染范圍。對海洋運輸的影響——順流快,逆流慢。

單元活動:分析判斷氣候類型

88.分析氣候類型成因的方法:對比不同緯度的不同氣候類型,差異主要是氣溫,得出太陽輻射是形成氣候的基本因素;對比同一緯度的不同氣候類型,差異主要是降水量和季節分配,得出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及其季節移動是形成氣候的重要因素;對比同一緯度、同一氣壓帶和風帶的不同地區,氣溫和降水都有差異,得出下墊面狀況也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 89.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其季節移動對氣候的影響: (1)單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下的氣候類型

(2)在兩種氣壓帶或風帶交替控制下的氣候類型 90.根據氣候資料判斷氣候類型:(1)根據氣溫判斷氣候帶:最冷月平均氣溫>15℃為熱帶、>0℃為亞熱帶(含溫帶海洋性氣候)、<0℃且最熱月平均氣溫>15℃為溫帶。(2)根據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判斷雨型:年雨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冬雨型――地中海氣候,夏雨型――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3)綜合考慮氣溫和降水→氣候類型。

3.1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91.自然帶:是地理環境各要素及其組合的差異形成的呈帶狀分布的景觀。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海拔位置不同→水熱狀況及其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不同→景觀不同。其中,自然植被能較明顯地體現自然環境特征,因而用植被類型命名自然帶。

92.氣候類型與自然帶的對應關系: 93.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9

4、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帶譜的主要因素:山體的緯度位置—垂直地域分異與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非常相似,緯度越低,自然帶越多。山體的相對高度—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越多。山體的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應足夠高才會導致水熱差異足夠大,從而形成地域分異。

3.2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95.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地貌、氣候、水文、生物、土壤。各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96.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圣誕節前后發生于秘魯太平洋沿岸海水異常增溫的現象。在厄爾尼諾年,來自赤道附近海區的暖水大量向南入侵,抑制了上升流,導致表層海水溫度升高,造成海洋表層營養物質減少,致使浮游生物和魚類大量死亡,進而造成海鳥饑餓致死。同時,沿岸荒漠洪水泛濫,全球各地氣候異常。 97.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①地理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征的協調一致;

②“牽一發而動全身”,即某一個要素發生改變,將會導致其它要素的改變;

③全球地理環境也是一個整體,某一區域的環境發生改變,也會影響到其它區域的環境。

98.地球圈層間的能量交換(以海洋水與大氣之間為例):①海洋水與大氣之間在一刻不停地進行熱能和動能的交換,海洋水把熱能輸送給大氣引起大氣運動,大氣運動帶動海洋水運動;②大氣和海洋水之間還存在著勢能的傳輸與交換,在高壓控制下海平面降低、在低壓控制下海平面升高

99.地球圈層間的物質運動: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在水圈、巖石圈和大氣圈間的碳循環、氧循環和水循環。

100.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過程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循環)促使物質和能量在大氣圈、巖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層間遷移和流動,聯系無機界和有機界。改變地球原始大氣的成分:CO

2、CH

4、H

2、NH

3、H2O→N

2、O2。改變陸地水的化學成分,綠色植物參與水循環,改善陸地的水分狀況。參與沉積巖的形成,加快了巖石的風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3.3 圈層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01.喀斯特作用的實質: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對可溶性巖石的溶蝕和淀積作用,即 溶蝕作用:CaCO3+CO2+H2O=Ca(HCO3)2 淀積作用:Ca(HCO3)2= CaCO3↓+CO2↑+H2O

102.喀斯特地貌的類型:分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峰叢、孤峰,以及溶蝕洼地和落水洞(主要是化學溶蝕作用形成);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地下河和溶洞(溶蝕),溶洞內有石鐘乳、石筍和石柱(淀積作用)。

103.桂林“山水”的原因:

單元活動3 學會應用地形圖

104.等高線:海拔相同各點的連線。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海拔相同。不同的等高線不能相交,在陡崖處可以重合。 105.等高線地形圖: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海拔差(等高距)相等。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緩。一組等高線彎曲突出表示山脊或山谷。

106.地形剖面圖:直觀顯示地貌的起伏情況。橫軸為地面上的點,比例尺一般與等高線地形圖一致;縱軸為海拔,要根據高差選擇適當的垂直比例尺。 107.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步驟:①繪剖面圖的水平基線,一般將等高線圖上的剖面線平移。②確定適當的垂直比例尺,畫出縱坐標,規定剖面基線所代表的高程。③從等高線圖上的剖面線與等高線相交的點分別向水平基線作垂線,根據各點對應的高度對照剖面圖的縱坐標,標出各點的高程。④將這些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

108.地表形態對聚落分布的影響:山區的聚落規模小、密度小,多呈條帶狀散布在河谷、山前沖積扇;平原地區聚落規模大、密度大,在河流較密的地區沿河分布,在河流較少的地區多呈團塊狀。

109.地表形態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山區地表起伏大,鐵路、公路等多選建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或河谷地帶,且要迂回前進,彎曲度較平原地區大。山區交通線路的密度較平原地區小。

4.1 自然資源與人類

110.自然資源的概念:人類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它具備兩個屬性,即自然性(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得)和經濟性(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有用)。常見種類有: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和氣候資源。

111.自然資源的性質分類:不可再生資源和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性是指其形成需要漫長的地質時期,相對于人類的歷史來說是不可更新的,也即人類對它的消耗速度遠遠大于其更新速度。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均是可再生資源,它們或可再生、或可更新、或可循環。 112.自然資源的共性特征:①分布的不平衡性:自然資源的分布存在著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平衡性,也存在著數量和質量的不平衡性。通??稍偕Y源受水熱影響明顯;而不可再生資源受地質作用的制約,例如金、銀、銅、鐵等內生礦多分布于巖漿巖地區,煤、石油等外生礦多分布于沉積巖地區。②資源間的聯系性:各種可再生資源之間往往是相互聯系的。因此我們在資源開發利用中要注意資源的保護和綜合開發利用。③數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時間和一定地區內,資源的數量總是有限的,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因為它們的再生、更新或循環是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數量在一定時間和地區內也是有限的。不能認為可再生資源就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在開發利用中要合理規劃、適度開發和循環利用。④利用的發展性: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人類對資源的利用范圍和途徑將進一步拓展、對資源的利用率也不斷提高。因此,在對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對那些還沒有完全清楚其用途和開發利用途徑的不可再生資源,最好不要開發,以免造成浪費或為今后開發利用帶來困難。

113.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

114.實現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途徑:適度開發—對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能超過資源的再生能力;利益兼顧—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保護環境—實現科學利用和保護的統一;公眾參與—充分調動廣大公眾的積極性主動性。

4.2 自然災害與人類

115.自然災害的概念:在自然界發生的,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危害的事件。包括氣象災害--臺風、寒潮、洪水、干旱等,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必須同時具備兩個屬性:自然性(自然界的事件)和災害性(對人類構成危害)。

116.洪水:河流水位超過河灘地面出現的溢流現象。原因有:①徑流量陡增,如強降水、大量冰雪快速融化;②河道堵塞,如冰凌、滑坡、泥石流;③堤壩潰決,如自然或人為因素;④流域的匯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流域匯水速度取決于地面坡度、土壤的含水率和植被的覆蓋率;排水速度取決于河谷順直程度、通暢程度和縱向坡度。人類的不合理活動會誘發或加劇洪水:植被破壞不僅加快了流域的匯水速度,而且還加劇了水土流失和河道的淤積,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減小,導致排水速度變慢。圍湖造田使湖泊對洪水的調節作用減弱。占據河道的物體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分洪區的占用給分洪帶來困難。

117.洪災的形成:包括兩個基本環節,即洪水的形成和對人類造成損害。如果洪水發生在無人區,不會給人類帶來損害,就不會形成洪災。洪水發生的區域,人口越密集,致災的可能性越大;經濟越發達,損失就可能越嚴重。 118.洪水的危害:直接損害—沖毀房屋、道路和橋梁,淹沒農田、村鎮和工廠,造成人畜傷亡,甚至引起瘟疫和傳染病等,間接損害—造成水、電力、交通、能源等供應中斷及城鄉商業活動停止和生活秩序紊亂等。

119.洪災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興建水庫,退耕還湖;修筑堤壩,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開辟分洪區,開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做好對洪水的監測和預報;增強防災減災的意識;嚴控亂砍濫伐,提高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建立統一的減災防災管理體制,將減災防災納入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發展計劃;建立統一的抗洪搶險指揮管理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設置防洪保險基金和加強洪泛區土地管理;加強災前水利建設投入與減災科研投入等。

4.3 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

120.全球氣候變化:從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看,當前正處在溫暖的間冰期;從人類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看,當前正處在溫暖時期;從儀器觀測時期的氣候變化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氣溫又逐步回升,并呈現加速態勢。 121.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一方面,大量燃燒礦物燃料,排放溫室氣體(CO2和CH4),另一方面,亂砍濫伐導致森林面積銳減,吸收CO2的能力大減,使大氣中CO2濃度逐年增加。 121.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①導致生態系統的調整和某些脆弱性物種的滅絕。②導致海平面的上升,造成沿海低地被淹。③可能導致干旱、洪澇、暴雨等災害性事件的增加。④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會增加。

122.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①減少燃燒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大面積植樹造林,降低CO2濃度;③開發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④發展技術,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⑤加強國際合作,全球共同行動。

單元活動4 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123.地理信息技術:是對地理信息進行獲取。分析和應用的一門綜合性技術。其核心技術包括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

124.遙感:在離地球較遠的飛機、飛船、衛星上,使用光學儀器和電子儀器,接收地面物體發射或反射的電磁波信號,以圖像膠片或數據磁帶形式記錄下來,傳送到地面,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征。最重要的儀器設備是傳感器,它接收并記錄電磁波信號。

125.遙感的優點:探測范圍大、獲取資料快、受地面條件限制少、獲取信息量多。

126.遙感影像的判讀:直接解譯標志--湖泊的邊界圓滑,人工建筑工程的邊界棱角明顯;道路的寬度不變,河流的寬度從上游到下游逐漸變寬。間接解譯標志—與湖泊相連的線狀地物多為河流、河渠,與村莊相連的線狀地物則多為道路。

必修一數學知識點總結范文第2篇

一、夏朝:約公元前2070-前1600年,出現了公共權力,是我國古代的第一個國家

政權。

二、商朝: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

1、主要的政治制度:內服與外服制。

2、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除對商承

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還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

3、商王通過壟斷神

權以強化王權。

三、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都鎬京

1、分封制:分封

制:保證王室強大,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各地最高統治者:周王。以都城為中

心的附近區域是周王的直接駐地。對象:同姓親族(主體)、功臣、姻親、殷商降

族、被商滅掉的古國后裔。意義:使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周王確立了天下共

主的地位,統治效果得到加強;使西周 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

士”的等級序列。

2、宗法制目的:為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

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特點: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核心:嫡

長子繼承制。內容:大、小宗體系。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長子傳宗繼統,稱為大宗;

嫡長子的同母弟和庶 母弟為小宗。大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實質:不僅是家族等

級制度,也是政治隸屬關系。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戰、強化王權、把“國”

與“家”密切的聯系在一起。

3、禮樂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第2

課 大一統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一、從群雄割據到大一統春秋時期(前770

-前476年):分封制、宗法制破壞;兼并、爭霸戰爭頻繁。戰國時期(前475

-前221年):兼并戰爭激烈;各國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二、秦朝的統一

1、建

立:前221年,秦王嬴政結束了數百年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統一的大帝國。歷史條件:客觀上①歷史潮流(民族融合、渴望統

一、大國兼并小國);②秦國實

力最強(商鞅變法)。 主觀:嬴政的正確決策。疆域: 地圖(東

到東海、南到南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 。

2、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特征:

權力的高度集中表現:皇權至上、皇位繼承制 措施:(1)確立皇帝制度(2)設

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御使大夫、太尉(職能?) (3)地方: 廢分封,置郡縣(4)

制定了一套嚴格的選拔和考查官吏的制度;(5)制定細

密嚴苛的法律;(6)修筑長城;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影響:由秦

代開始形成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 代

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第

3課第三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 2 頁 共 28 頁基礎知識:三省六部制的

確立和演變。選官制度的發展。監察制度。重點問題: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中央行政體制——三省六部制的演變 朝代 中樞權力體系 職能(作用) 備注 秦

朝 丞相 最高行政長官 建立 西漢武帝 中朝 決策,與丞相制衡 鞏固東漢 尚書臺

取代三公的權力 魏晉南北朝 尚書省 中書省 門下省 權力分配未定型隋 內史省

中書省 門下省 同唐朝 完善唐 中書省 起草詔令 相互牽制,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

高辦事效率,分割相權,加強皇權門下省 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下設六部

宋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____ ____ ____) 宰相辦公機構,行政權軍權(發兵

權) 財政,長官”計相” 加強,相權再分割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 元 中書省 下

設六部 發展明 廢丞相,設內閣 丞相制度被廢除 頂峰三省六部保留,無實權清

軍機處跪奏筆錄意義:標志著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決策、審議、

執行的分解,既明確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互相牽制,對后世的國家體制產生了深遠

影響。 小結:中國古代中樞權力機構的演變(秦至前清):三公九卿制(秦朝)——

三省六部制(隋唐)——中書門下、樞密院 、三司(宋朝)——中書一省制(元朝)

——廢丞相、設內閣(明朝)——增設軍機處(清朝)

二、選官制度——補充官僚

隊伍朝代 制度 備注影響(作用) 西周“世卿世祿”貴族世襲土地、人口、

職務、待遇戰國、秦、漢 軍功爵制 商鞅變法漢武帝察舉制、征辟制 察舉

制:察廉、舉孝。地方每年推薦人才。 征辟指:策問當時重大政治經濟問題,不定

期,政府向社會招聘。 擴大官僚隊伍任人唯親,薦舉人和被薦舉人容易形成小團

體。 東漢末年九品中正制前期標準家世資力和個人行能,后期看門第高低 三年

一次 前期積極,后期重家世輕才德,累世公卿,門閥政治。日益腐敗。 魏晉南北朝

門閥世族 門第高低隋 開創分科舉人每州每年貢士三人,分科舉人 隋煬帝

設進士,以策取士唐完善科舉制中央統一分科,定期舉行進士與明經,后

期經文并重,理學主導。武則天開創殿試,武舉。 為不具有貴族身份的士人提供

了參政的機會,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促進了官僚體制進一步成熟,是長期保持繁

榮的制度保障之一。明、清發展八股取士四書五經為主,試經義制策,定以

八股文。束縛人們思想,弊端更多,不得不廢科舉興學校。

三、監察與諫議——

官僚制度的維系為了保證官僚隊伍的廉潔和效率,從秦漢時期,官員監察制度就成

為中華帝國政治體制建設的重要方面。 職能朝 部門名稱備注第 3 頁 共

28 頁代監察官員秦 御使大夫 監察百官漢御使府 御使大夫——監察和

彈劾百官刺史——監督郡國長官地方專職監察官員 諫議——對皇帝的言行和決策

進行監督 隋唐 門下省 諫議和封駁,可以對宰相決策提出異議,對皇帝的做法提出

不同的意見。 宋 諫院 獨立的諫官機構諫議機構取消明清中央 “科道” 督

察院——監察御史 分十三道對地方官員進行監督 六科給事中 監督六部業務,分監

察御史之權 地方按察使司省級機構設立,負責司法、監察意義:中國古代的

監察、諫議制度并不能從根本上約束皇帝的無上權力,也不能杜絕官僚隊伍中的腐敗

和低效現象。但它作為一種常設的政治制度,在整頓吏治,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維護

中央集權,諫正皇帝過失,防止決策失誤等方面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 總結評價:

以三省六部制為代表的中央行政體制、以科舉為代表的選官用人制度、維護官僚隊伍

廉潔高效的監察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體現。這既是大一統中央集

權國家發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會結構的變化,

不斷吸納新生力量,保持統治基礎的穩固。這兩個方面正是漢唐以來政治制度基本特

點。秦代 :丞相制度漢代 : 中朝制皇帝皇帝御使大夫丞相

太尉中朝外朝(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決策)(執行)隋唐: 三省六部制北宋 :二府三司制皇帝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尚

書省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起草)(執行)(封駁審

議)(宰相)(軍權)(財權)明代:廢丞相 設內閣清代:設立軍機處皇帝皇帝中書省

(丞相)軍機處(跪奏筆錄)第4課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

一、漢朝

1、漢高祖劉邦的措施:

郡國并行制――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分封同姓王。危害:埋下了七國之亂的禍

根。

2、漢景帝措施:公元前154年,采納晁錯“削藩”建議-七國之亂發生的直

接原因七國之亂:p10(起因、過程、結果略)

3、漢武帝的

集權:①措施:建立中朝、設置刺史、實行推恩令、酎金奪爵。②影響:p11 。

二、唐朝:安史之亂――后果: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三、五代十國第 4 頁

共 28 頁

1、實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勢力的繼續和發展。

2、

社會特點:北方政權更迭頻繁、南方相對穩定。

3、后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結束五

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奠定了基礎)。

四、北宋:960年

1、措施――收精兵:原則

是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三衙(統兵)、樞密院(調兵)。削實權:中央:

將相權一分為三,設三司(鹽鐵、度支、戶部)掌財政;地方:規定所有州郡直屬中

央,設通判監督知州;派文臣了任州郡長官。制錢谷:設轉運使將地

方財賦大部分運到京師。

2、影響: 利: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

基本解決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 矛盾,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弊:造成

“三冗”、“積貧積弱”的局面。

五、明朝:(空前強化) 廢丞相,設內閣

1、廢除

丞相制度原因:①吸取元朝權貴亂政的經驗教訓②認為丞相都是小人,都會專權

亂政③認為中央事務由皇帝一人直接管轄會更穩定。 目的:加強君主專制。過

程:A 嚴加控制中書省和丞相的權力;B 大量裁削中書省的官員;C 1380年下

令裁撤中書省

2、設內閣(殿閣大學士→ 內閣→權力增大)。

七、清朝:(頂峰)

設置軍機處

1、清初: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

2、雍正:軍機處起因:為了處理西北的緊急軍務職權:參與處理軍國大事,可沒有裁決權力,

只能跪奏筆錄。影響:簡化了行政的手續、提高了辦事效率,是皇權發展到了頂

峰的標志。單元規律性知識或認識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古代中國確立并

不斷發展的原因、包含的矛盾、發展趨勢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中國古代政治

制度的基本特點。3.通過學習本單元知識,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具體分析:1.專

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古代中國確立并不斷發展的原因、包含的矛盾、發展趨勢及對

中國社會的影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古代中國確立并不斷發展的原因、包含

的矛盾、發展趨勢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1)原因:①大河文明,農業發達,統

治者為了有效控制水源;②封建地主經濟和小農經濟 的分散性需要強有力的中央政

權加以維護;③歷史傳統影響: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既具有強固的血緣關系,又具

有濃厚的專制色彩,隨著歷史的發展,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則,如王位嫡長子繼承制、

貴族世襲爵位、父權家長制等,逐漸嬗變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上層

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④中國是一個地域極為遼闊的多民族國家,鞏固統一多民族國

家的需要;⑤統治者個人權力欲望。(2)矛盾:①皇權與相權的矛盾;②中央和

地方的矛盾(3)趨勢:①皇權日益加強,相權日益削弱,直至取消丞相;②中央

的權力日益加強,地方權力日益削弱,中央對地方控制不斷加強。(4)影響:歷

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都具有明顯的繼承性、共性和特殊性。秦漢至隋

唐時期,歷史進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時期,其消極影響日趨突出。①積極:有

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了政

第 5 頁 共 28 頁治保障。②消極: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不利于社會民主自由發

展,造成官僚機構膨脹,貪污腐敗之風盛行;經濟上嚴重扼殺了社會創造力,阻礙了

資本主義萌芽的初步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思想文化上鉗制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

成為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造成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單元: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 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

一、愛

琴文明概念:指分布在愛琴海諸島及其周圍地區的文明。 代表:克里特文明:

(約公元前2000年-前1700年)君主制國家、王宮建筑、象形文字。邁

錫尼文明:(約公元前16世紀上半葉)君主制國家、王宮、衛城、王室墓陵、線 形

文字B。黑暗時代:約公元前1200年-前900年,共300年。 克里特文明與邁錫

尼文明的異同點相同:都出現君主制;都出現了文字;建筑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不

同:以米諾斯宮為代表的克里特文明沒有城墻和防御工事;以邁錫尼、梯林斯和派留

斯為 代表的邁錫尼文明都把宮殿建于山丘頂部,環繞堅固的城墻,藝術作品多與軍

事題材有關。

二、古希臘城邦

1、概念:約前8――前6世紀的一種國家形態,以

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的若干村落。

2、城邦的特征:小國寡民、長期獨立自主。

3、地理環境對希臘文化的影響商品經濟的發展孕育著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多山、地少、靠海——有必要殖民活動航海業和海軍的發達———有能力影響:地域的擴大促進了希臘各地的商品生產和海外貿易,也使希臘人打開了眼界,

從東 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治金、鑄幣等先進文化成果,為創造自己的獨

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礎。

4、政體類型:君主制、僭主制、寡頭制、貴族制、民主

制(最流行)。 劃分依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會中參政權利的大小城邦實質:是公

民集體聯合起來保護自身利益、壓迫奴隸與外邦人的一種國家組織。第6課雅

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政體演變過程

1、君主制:終身制、世襲制。

2、貴族制:

任期制、選舉制。是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實行平等協商、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3、

民主制:確立過程:A 貴族制取代君主制為政體進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準備了條件;

B 前594梭倫改革,將國家引上民主的軌道(內容P25略)。 C 前509年克里斯提

尼改革,“陶片放逐法” ,最終確立民主制。

二、特點: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體

現: 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

有參與 權、知情權、發言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大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項議案

展開辯論。(為了保證辯論的效率和秩序,制訂了辯論的章法)五百人議事會:公民

大會的附屬機構,負責為大會準備提案并主持大會。休會期代使權 力,負責監督行

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成員經抽簽選舉產生,實行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歲以上的

公民有資格當選)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高級公職人員的任職資格,也由其終審。

眾多規模不大的行政和軍事機關。

必修一數學知識點總結范文第3篇

一、夏朝:約公元前2070-前1600年,出現了公共權力,是我國古代的第一個國家

政權。

二、商朝: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

1、主要的政治制度:內服與外服制。

2、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除對商承

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還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

3、商王通過壟斷神

權以強化王權。

三、西周:約公元前1046-前771年都鎬京

1、分封制:分封

制:保證王室強大,將宗族姻親和功臣分派各地最高統治者:周王。以都城為中

心的附近區域是周王的直接駐地。對象:同姓親族(主體)、功臣、姻親、殷商降

族、被商滅掉的古國后裔。意義:使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周王確立了天下共

主的地位,統治效果得到加強;使西周 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

士”的等級序列。

2、宗法制目的:為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

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特點: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核心:嫡

長子繼承制。內容:大、小宗體系。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長子傳宗繼統,稱為大宗;

嫡長子的同母弟和庶 母弟為小宗。大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實質:不僅是家族等

級制度,也是政治隸屬關系。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戰、強化王權、把“國”

與“家”密切的聯系在一起。

3、禮樂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第2

課 大一統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一、從群雄割據到大一統春秋時期(前770

-前476年):分封制、宗法制破壞;兼并、爭霸戰爭頻繁。戰國時期(前475

-前221年):兼并戰爭激烈;各國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二、秦朝的統一

1、建

立:前221年,秦王嬴政結束了數百年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統一的大帝國。歷史條件:客觀上①歷史潮流(民族融合、渴望統

一、大國兼并小國);②秦國實

力最強(商鞅變法)。 主觀:嬴政的正確決策。疆域: 地圖(東

到東海、南到南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 。

2、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特征:

權力的高度集中表現:皇權至上、皇位繼承制 措施:(1)確立皇帝制度(2)設

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御使大夫、太尉(職能?) (3)地方: 廢分封,置郡縣(4)

制定了一套嚴格的選拔和考查官吏的制度;(5)制定細

密嚴苛的法律;(6)修筑長城;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影響:由秦

代開始形成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 代

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第

3課第三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 2 頁 共 28 頁基礎知識:三省六部制的

確立和演變。選官制度的發展。監察制度。重點問題: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中央行政體制——三省六部制的演變 朝代 中樞權力體系 職能(作用) 備注 秦

朝 丞相 最高行政長官 建立 西漢武帝 中朝 決策,與丞相制衡 鞏固東漢 尚書臺

取代三公的權力 魏晉南北朝 尚書省 中書省 門下省 權力分配未定型隋 內史省

中書省 門下省 同唐朝 完善唐 中書省 起草詔令 相互牽制,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

高辦事效率,分割相權,加強皇權門下省 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下設六部

宋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____ ____ ____) 宰相辦公機構,行政權軍權(發兵

權) 財政,長官”計相” 加強,相權再分割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 元 中書省 下

設六部 發展明 廢丞相,設內閣 丞相制度被廢除 頂峰三省六部保留,無實權清

軍機處跪奏筆錄意義:標志著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發生了深刻變化,決策、審議、

執行的分解,既明確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互相牽制,對后世的國家體制產生了深遠

影響。 小結:中國古代中樞權力機構的演變(秦至前清):三公九卿制(秦朝)——

三省六部制(隋唐)——中書門下、樞密院 、三司(宋朝)——中書一省制(元朝)

——廢丞相、設內閣(明朝)——增設軍機處(清朝)

二、選官制度——補充官僚

隊伍朝代 制度 備注影響(作用) 西周“世卿世祿”貴族世襲土地、人口、

職務、待遇戰國、秦、漢 軍功爵制 商鞅變法漢武帝察舉制、征辟制 察舉

制:察廉、舉孝。地方每年推薦人才。 征辟指:策問當時重大政治經濟問題,不定

期,政府向社會招聘。 擴大官僚隊伍任人唯親,薦舉人和被薦舉人容易形成小團

體。 東漢末年九品中正制前期標準家世資力和個人行能,后期看門第高低 三年

一次 前期積極,后期重家世輕才德,累世公卿,門閥政治。日益腐敗。 魏晉南北朝

門閥世族 門第高低隋 開創分科舉人每州每年貢士三人,分科舉人 隋煬帝

設進士,以策取士唐完善科舉制中央統一分科,定期舉行進士與明經,后

期經文并重,理學主導。武則天開創殿試,武舉。 為不具有貴族身份的士人提供

了參政的機會,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促進了官僚體制進一步成熟,是長期保持繁

榮的制度保障之一。明、清發展八股取士四書五經為主,試經義制策,定以

八股文。束縛人們思想,弊端更多,不得不廢科舉興學校。

三、監察與諫議——

官僚制度的維系為了保證官僚隊伍的廉潔和效率,從秦漢時期,官員監察制度就成

為中華帝國政治體制建設的重要方面。 職能朝 部門名稱備注第 3 頁 共

28 頁代監察官員秦 御使大夫 監察百官漢御使府 御使大夫——監察和

彈劾百官刺史——監督郡國長官地方專職監察官員 諫議——對皇帝的言行和決策

進行監督 隋唐 門下省 諫議和封駁,可以對宰相決策提出異議,對皇帝的做法提出

不同的意見。 宋 諫院 獨立的諫官機構諫議機構取消明清中央 “科道” 督

察院——監察御史 分十三道對地方官員進行監督 六科給事中 監督六部業務,分監

察御史之權 地方按察使司省級機構設立,負責司法、監察意義:中國古代的

監察、諫議制度并不能從根本上約束皇帝的無上權力,也不能杜絕官僚隊伍中的腐敗

和低效現象。但它作為一種常設的政治制度,在整頓吏治,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維護

中央集權,諫正皇帝過失,防止決策失誤等方面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 總結評價:

以三省六部制為代表的中央行政體制、以科舉為代表的選官用人制度、維護官僚隊伍

廉潔高效的監察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體現。這既是大一統中央集

權國家發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會結構的變化,

不斷吸納新生力量,保持統治基礎的穩固。這兩個方面正是漢唐以來政治制度基本特

點。秦代 :丞相制度漢代 : 中朝制皇帝皇帝御使大夫丞相

太尉中朝外朝(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決策)(執行)隋唐: 三省六部制北宋 :二府三司制皇帝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尚

書省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起草)(執行)(封駁審

議)(宰相)(軍權)(財權)明代:廢丞相 設內閣清代:設立軍機處皇帝皇帝中書省

(丞相)軍機處(跪奏筆錄)第4課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

一、漢朝

1、漢高祖劉邦的措施:

郡國并行制――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分封同姓王。危害:埋下了七國之亂的禍

根。

2、漢景帝措施:公元前154年,采納晁錯“削藩”建議-七國之亂發生的直

接原因七國之亂:p10(起因、過程、結果略)

3、漢武帝的

集權:①措施:建立中朝、設置刺史、實行推恩令、酎金奪爵。②影響:p11 。

二、唐朝:安史之亂――后果: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三、五代十國第 4 頁

共 28 頁

1、實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勢力的繼續和發展。

2、

社會特點:北方政權更迭頻繁、南方相對穩定。

3、后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結束五

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奠定了基礎)。

四、北宋:960年

1、措施――收精兵:原則

是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三衙(統兵)、樞密院(調兵)。削實權:中央:

將相權一分為三,設三司(鹽鐵、度支、戶部)掌財政;地方:規定所有州郡直屬中

央,設通判監督知州;派文臣了任州郡長官。制錢谷:設轉運使將地

方財賦大部分運到京師。

2、影響: 利: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

基本解決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 矛盾,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弊:造成

“三冗”、“積貧積弱”的局面。

五、明朝:(空前強化) 廢丞相,設內閣

1、廢除

丞相制度原因:①吸取元朝權貴亂政的經驗教訓②認為丞相都是小人,都會專權

亂政③認為中央事務由皇帝一人直接管轄會更穩定。 目的:加強君主專制。過

程:A 嚴加控制中書省和丞相的權力;B 大量裁削中書省的官員;C 1380年下

令裁撤中書省

2、設內閣(殿閣大學士→ 內閣→權力增大)。

七、清朝:(頂峰)

設置軍機處

1、清初: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

2、雍正:軍機處起因:為了處理西北的緊急軍務職權:參與處理軍國大事,可沒有裁決權力,

只能跪奏筆錄。影響:簡化了行政的手續、提高了辦事效率,是皇權發展到了頂

峰的標志。單元規律性知識或認識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古代中國確立并

不斷發展的原因、包含的矛盾、發展趨勢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中國古代政治

制度的基本特點。3.通過學習本單元知識,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具體分析:1.專

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古代中國確立并不斷發展的原因、包含的矛盾、發展趨勢及對

中國社會的影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古代中國確立并不斷發展的原因、包含

的矛盾、發展趨勢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1)原因:①大河文明,農業發達,統

治者為了有效控制水源;②封建地主經濟和小農經濟 的分散性需要強有力的中央政

權加以維護;③歷史傳統影響: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既具有強固的血緣關系,又具

有濃厚的專制色彩,隨著歷史的發展,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則,如王位嫡長子繼承制、

貴族世襲爵位、父權家長制等,逐漸嬗變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上層

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④中國是一個地域極為遼闊的多民族國家,鞏固統一多民族國

家的需要;⑤統治者個人權力欲望。(2)矛盾:①皇權與相權的矛盾;②中央和

地方的矛盾(3)趨勢:①皇權日益加強,相權日益削弱,直至取消丞相;②中央

的權力日益加強,地方權力日益削弱,中央對地方控制不斷加強。(4)影響:歷

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都具有明顯的繼承性、共性和特殊性。秦漢至隋

唐時期,歷史進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時期,其消極影響日趨突出。①積極:有

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了政

第 5 頁 共 28 頁治保障。②消極: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不利于社會民主自由發

展,造成官僚機構膨脹,貪污腐敗之風盛行;經濟上嚴重扼殺了社會創造力,阻礙了

資本主義萌芽的初步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思想文化上鉗制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

成為阻礙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造成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單元: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第5課 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

一、愛

琴文明概念:指分布在愛琴海諸島及其周圍地區的文明。 代表:克里特文明:

(約公元前2000年-前1700年)君主制國家、王宮建筑、象形文字。邁

錫尼文明:(約公元前16世紀上半葉)君主制國家、王宮、衛城、王室墓陵、線 形

文字B。黑暗時代:約公元前1200年-前900年,共300年。 克里特文明與邁錫

尼文明的異同點相同:都出現君主制;都出現了文字;建筑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不

同:以米諾斯宮為代表的克里特文明沒有城墻和防御工事;以邁錫尼、梯林斯和派留

斯為 代表的邁錫尼文明都把宮殿建于山丘頂部,環繞堅固的城墻,藝術作品多與軍

事題材有關。

二、古希臘城邦

1、概念:約前8――前6世紀的一種國家形態,以

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的若干村落。

2、城邦的特征:小國寡民、長期獨立自主。

3、地理環境對希臘文化的影響商品經濟的發展孕育著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多山、地少、靠海——有必要殖民活動航海業和海軍的發達———有能力影響:地域的擴大促進了希臘各地的商品生產和海外貿易,也使希臘人打開了眼界,

從東 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治金、鑄幣等先進文化成果,為創造自己的獨

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礎。

4、政體類型:君主制、僭主制、寡頭制、貴族制、民主

制(最流行)。 劃分依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會中參政權利的大小城邦實質:是公

民集體聯合起來保護自身利益、壓迫奴隸與外邦人的一種國家組織。第6課雅

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政體演變過程

1、君主制:終身制、世襲制。

2、貴族制:

任期制、選舉制。是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實行平等協商、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3、

民主制:確立過程:A 貴族制取代君主制為政體進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準備了條件;

B 前594梭倫改革,將國家引上民主的軌道(內容P25略)。 C 前509年克里斯提

尼改革,“陶片放逐法” ,最終確立民主制。

二、特點: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體

現: 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

有參與 權、知情權、發言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大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項議案

展開辯論。(為了保證辯論的效率和秩序,制訂了辯論的章法)五百人議事會:公民

大會的附屬機構,負責為大會準備提案并主持大會。休會期代使權 力,負責監督行

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成員經抽簽選舉產生,實行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歲以上的

公民有資格當選)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高級公職人員的任職資格,也由其終審。

眾多規模不大的行政和軍事機關。

必修一數學知識點總結范文第4篇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雨巷》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荊軻刺秦王》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紀念劉和珍君》魯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

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2)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竟至于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必修一數學知識點總結范文第5篇

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1.B2.D3.C4.B5.C6.D7.B8.A9.D10.B11.D12.B13.C14.(1)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2)貨幣的本質是通過貨幣職能體現出來的,即通過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體現出來的。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1.A2.A3.B4.A5.D6.A7.B8.C9.C10.C11.A12.B13.C14.(1)美元匯率一直呈下跌趨勢。歐元對人民幣匯率雖有波動,但總體是上揚的。(2)兌換美元少支出人民幣1600元,兌換歐元要多支出人民幣400元。(3)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只就換匯成本而言,去美國比去歐洲旅游的支出要少,所以可以選擇去美國旅游;如果綜合考慮其他因素(如對旅游目的地的興趣度、旅游目的地的消費水平、家庭經濟實力、是否去過等),則還須進行具體分析。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A2.C3.A4.C5.C6.C7.D8.C9.A10.A11.C12.C13.D14.(1)①氣候、季節等因素影響著相關商品的價格。②當某種商品的購買旺季過后,需求減少,由原有供求平衡或供小于求的狀況轉變為供大于求的狀況,于是商品價格下降。(2)①商品的供求關系影響商品價格。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等,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對價格產生影響。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②商品的價值量決定商品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反之,價格越低。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1.D2.A3.A4.A5.B6.A7.B8.B9.B10.A11.B12.C13.D14.D15.B16.(1)①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不大,對高檔耐用消費品需求量的影響較大。③與某種商品相關的商品的價格變動也會影響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2)①調節生產;②提高勞動生產率;③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一、消費及其類型

1.A2.A3.A4.B5.A6.B7.B8.B9.D10.D11.B12.C13.B14.(1)甲為貸款消費,乙為錢貨兩清的消費。(2)①對于那些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的個人或家庭,貸款消費是可行的,明智的。②對于那些收入不穩定,對未來收入也不看好的個人或家庭,貸款消費是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這種情況還是適合攢錢消費。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C2.A3.C4.B5.C6.C7.D8.A9.D10.A11.D12.B13.D14.A15.綠色消費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其核心是可持續消費。原因:①綠色消費以“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為特征。它是一種科學、健康、合理的消費理念。②綠色消費理念有利于人的生命健康;有利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促使商品生產者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環保意識,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要求;有利于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16.(1)從眾心理、攀比心理。(2)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單元復習 1.A2.A3.D4.C5.C6.C7.A8.B9.B10.A11.C12.(1)第②條曲線更符合經濟學道理。理由:物價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一般來說,物價上漲,會減少人們對商品的消費量,反之,則會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7月6日和9月28日豬肉價格相對低,所以消費量大些;而8月3日和12月7日豬肉價格相對高,所以消費量少些。)豬肉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其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相對較小,消費量波動不會太大。(2)鼓勵生產和經銷商到外地采購生豬,增加市場供應;在政策和資金上支持本地養殖大戶,提高其生產積極性,增加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給;對市場經營戶提供稅收和管理費用的優惠,減少其經營成本,穩定肉價;加強對市場的價格監管,防止個別經營戶惡意漲價。(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單元生產、勞動與經營 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

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1.B2.A3.C4.C5.A6.B7.C8.A9.D10.B11.B12.C13.A14.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消費調節著生產。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D2.B3.A4.A5.D6.C7.A8.B9.B10.C11.D12.A13.B14.D15.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積極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有利于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

一、公司的經營

1.A2.C3.A4.A5.B6.D7.B8.D9.C10.B11.C12.D13.海爾集團的成功首先在于公司制定了正確的經營戰略,四個階段的發展戰略定位準確,適應時代潮流,為企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其次,公司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探索科學的管理手段。通過“創新驅動”和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第三,公司通過良好的產品和服務,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二、新時代的勞動者

1.A2.C3.D4.A5.C6.C7.B8.D9.A10.D11.(1)某君的勞動技能不高,就業觀念落后,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2)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和再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者通過就業和再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同時,勞動者的就業和再就業,有利于其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3)本題是開放性的題目,沒有唯一的答案。做朋友的思想工作時,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介紹我國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告訴某君想要實現就業必須提高自身的勞動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某君從主觀上改變就業舊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自主擇業觀、競爭擇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

第六課投資理財的選擇

一、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

1.B2.D3.B4.C5.A6.D7.B8.A9.A10.D11.A12.C13.C14.(1)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存款余額不斷增加。(2)對居民的儲蓄存款不能籠統地說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要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具體形勢,堅持適度的原則。這是因為,一方面,儲蓄存款的增加意味著生產的發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儲蓄存款的增加意味著這部分資金要暫時退出消費領域,會影響到消費。如果國內有通貨膨脹的情況,居民儲蓄存款增多會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但如果國內有通貨緊縮的情況,儲蓄存款增加會使居民消費萎縮,影響到內需的擴大,加劇通貨緊縮,不利于經濟的發展。目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的快速增加反映了我國居民投資渠道單一,啟動民間投資任務艱巨。

二、股票、債券和保險

1.C2.A3.A4.D5.C6.B7.B8.A9.B10.B11.D12.D13.D14.(1)主要有儲蓄存款、購買股票、購買債券、購買商業保險、直接投資等。(2)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也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收益,但投資的風險大小不同。銀行存款基本上沒有風險,而購買股票、公司債券、金融債券等風險較大,投資時應慎重。要注意投資的多樣化,不應只局限在銀行儲蓄上,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投資機會。投資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經濟實力薄弱,可投資儲蓄或購買政府債券;經濟實力允許,可選風險高、收益高的投資,如買債券、炒股、投資房產等。投資既要考慮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國家利益,做到利國利民,同時不違反國家法律、政策。 單元復習

1.C2.A3.A4.A5.C6.B7.C8.A9.D10.C11.(1)表一反映了企業銷售總收入逐年增加,成本降低,市場占有率增加。表二反映了企業資產構成發生了變化,由國有資產占100%的企業發展成為國有控股企業。(2)該企業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實現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提高了資本的運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得到了發展。說明股份制是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 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 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D2.B3.B4.D5.B6.C7.C8.A9.A10.D11.A12.D13.A1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企業的發展取決于技術的進步和科學的管理。該企業對技術人員在分配上的傾斜有利于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積極創新,開發和利用新技術,從而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為企業創造更好的效益。

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C2.A3.A4.A5.C6.D7.D8.C9.D10.A11.A12.B13.B14.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第八課財政與稅收

一、國家財政

1.C2.A3.C4.A5.D6.B7.C8.C9.B10.B11.A12.B13.B14.C15.A16.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于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將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揮,降低財政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最終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征稅和納稅

1.A2.B3.D4.C5.D6.B7.C8.B9.B10.C11.B12.C13.D14.D15.C16.B17.C18.(1)漫畫反映了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太低。(2)2008年3月1日開始,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整為2000元。因為我國個人所得稅實行超額累進稅率,納稅人所得越高,稅率越高,所得越低,稅率越低,這樣既能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又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單元復習

1.C2.D3.D4.A5.B6.D7.D8.A9.B10.B11.C12.A13.(1)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確立此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這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2)個人所得稅的調整既有利于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差距,緩解地區發展不平衡,又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還有利于刺激內需、擴大消費和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3)取消農業稅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中央財政加大用于“三農”的支出有利于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村科教事業發展;有利于健全農民的社會保障,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單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九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市場配置資源

1.C2.A3.A4.C5.C6.C7.D8.B9.D10.A11.D12.(1)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同時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能力在具體的交換過程中對某一具體商品的最終成交價格有一定影響,但不能決定商品的價格。(2)開放性題目,不擬定具體答案,只要能結合相關經歷運用所學知識且言之有理即可。(3)這是一個探究型題目,不必像其他題目一樣答題。建議:可以從市場價格形成、市場調節的優點和缺陷、市場秩序和自覺遵守市場規則、提高消費者權利意識等方面進行探究。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C2.A3.C4.B5.B6.C7.D8.經濟手段:①⑥法律手段:⑤行政手段:②③④9.A10.C11.(1)2002年到2006年,我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持續增長。城市居民收入增長速度2002年后有所回落,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基本呈上升趨勢。但是農村居民收入從總量和增長速度上都低于城市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2)國家通過財政、投資政策向農村傾斜,可以加快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對于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3)市場調節具有自身固有的缺陷,單純的市場調節不僅會導致資源的浪費,還會導致收入差距的擴大和兩極分化。政府必須綜合利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在保證市場充分發揮優化資源配置作用,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合理調節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以體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

第十課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1.C2.D3.A4.B5.D6.D7.B8.D9.C10.A11.C12.C13.三位同學的說法都是不全面的。實現全面小康就必須實現GDP在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因此要保持經濟發展的一定速度。但是GDP的增長不是唯一的目標,更不意味著“其他問題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增加農民收入,是縮小工農差別、城鄉差別的關鍵,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目標,但是我國的貧困人口不僅農村有,城鎮里也存在,因此只要農民收入增加了,全體社會成員也就都進入小康了的說法是錯誤的。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勞動者獲得收入的主要途徑,實現比較充分的社會就業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但是保證充分就業并不一定意味著收入的自然增加,因為收入的增加與經濟效益和分配制度有關。14.本題為拓展探究型題目,不擬具體答案,要求在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已經學過的知識,從網絡上搜索相關的政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建議從國家、社會組織、個人等幾個方面考慮。

二、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1.B2.A3.D4.C5.C6.A7.A8.D9.D10.A11.B12.A13.D14.(1)傳統經濟模式和循環經濟的區別。(2)循環經濟。因為這種發展模式是指通過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節約,實現以最小的資源消耗、最小的污染獲取最大的發展效益。其核心是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節約,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它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的。(3)略 第十一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一、面對經濟全球化

1.B2.B3.B4.B5.C6.A7.C8.B9.D10.C11.C12.A13.B14.(1)在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因此“全球化其實挾帶了大量的美國化”。(2)應該全面地看待經濟全球化。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由于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這種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同時也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1.B2.C3.B4.B5.B6.B7.B8.C9.C10.B11.C12.D13.(1)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個數減少,而投資總量卻在增加;實際到位外資的增長高于合同外資增長;第三產業吸引外資的增長遠遠高于其他產業,比重明顯增加。這表明2007年浙江省利用外資水平提高,結構更趨優化。(2)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利用外資方面,要從浙江省的實際出發,不斷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要提高“走出去”的水平,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尤其是有競爭實力的民營企業走向世界,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立足浙江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要利用浙江的人才、勞動力和技術優勢,積極推進對外勞務合作和對外承包工程。 單元復習

1.D2.B3.B4.C5.C6.C7.C8.B9.C10.(1)材料一反映了2002-2006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速度,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但是我國GDP占世界GDP的比重還比較低,經濟增長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大,經濟效益不高。(2)為了解決材料一的問題,就必須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梢哉f材料二正是針對材料一提出的問題的應對之策。(3)解決材料一中的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必須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具體說,主要是要依靠科技進步,使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堅持可持續發展,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等。 綜合練習一

1.A2.B3.D4.B5.C6.A7.C8.D9.A10.D11.B12.B13.A14.B15.A16.C17.C18.D19.C20.(1)圖一表明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較快發展,2003—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不斷增長,而且增長的速度也逐年提高。圖二反映了我國2003—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逐年增長,其中2003—2004年、2006—2007年增長速度較快。(2)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消費占GDP的比重與世界各國消費占GDP的比重有較大的差距。我國消費需求不足,消費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強,需要進一步擴大內需。(3)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擴大消費需求,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我國經濟發展才具有持續動力,才能保持經濟平穩協調較快發展。21.提示:當前我國市場經濟中信用缺失的現象有商業欺詐、假冒偽劣、偷稅漏稅、毀約違約、上市公司虛報瞞報等。治理社會誠信缺失是個系統工程,可以從國家和社會、企業、個人三個角度著手來進行分析。 綜合練習二

上一篇:必修五數學知識點總結下一篇:學校黨支部工作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