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財務危機范文

2024-04-09

財務危機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危機引發因素的基礎上,從資金的角度,剖析這一系列的沖擊因素對財務危機的影響過程,并得出結論認為引發因素只是誘因,最終能否發展成為財務危機要視情況而定。

關鍵詞:資金視角 房地產業 財務危機 引發因素

一、引言

盡管房地產業被普遍認為是暴利行業,但事實上,我國房地產業的發展并非一番風順。在“2006年商業地產發展趨勢及如何促進中國商業地產健康發展的專家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說:“1997年我國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在隨后的幾年內,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就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由開始的一萬家、兩萬家發展到了去年的五萬家,其中一半以上的房地產公司年齡不超過五年?!庇捎谛袠I的瘋狂發展,樓市蘊含著大量的泡沫,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房地產行業的宏觀調控力度,自2010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國十條”和“國五條”來試圖為“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在降溫的過程中,房地產企業生存環境惡化,在面對不利的環境變化時,許多房地產企業出現了財務危機。

房地產行業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有著其特殊的行業特點,尤其是資金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危機的一些引發因素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此探討,并從資金管理的視角,對這一系列的引發因素影響過程加以分析,以期能對房地產開發企業有所幫助。

二、財務危機引發因素分析

從行業特點來看,房地產開發企業具有資金密集度高、開發周期長、區域差異大、受宏觀環境影響大、產業波及面廣等特點。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內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如果企業不能有效的應對,就可能引發財務危機。引發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危機的影響因素主要有:

(一)外部因素

1.金融環境。房地產行業是一個資金高度密集型行業,房地產開發需要的資金量龐大,房地產業是“不是金融業的金融業”。在我國現有金融環境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依靠銀行貸款,我國房地產行業資產負債率明顯偏高,基本都保持在70%左右,個別資金狀況不好的企業甚至達到90%以上。每年償還銀行的本金和利息是房地產企業的一項重要的資金支出項,一旦金融環境變得不好,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現金流,一部分資金比較緊張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極易發生財務危機。

2.土地環境。眾所周知土地是房地產開發的基礎。自從我國實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來,土地的價格一直在飆升。房地產企業所繳納的土地出讓金在企業經營開發成本中占了相大比重。近年來,這個比重已經升到30%-40%左右,因此,土地市場的各種變動,直接影響到企業開發成本的大小。同時,國家為了防止房地產企業大量囤積土地特別規定:閑置超過一年的土地要征收20%的閑置費。由于土地的高價值,對于企業來說,土地儲存過多,一定會占用企業大量資金,影響企業資金鏈的健康,而土地儲備少了,可能會面臨喪失市場機遇,影響企業的發展的狀況,所以國家的土地政策會影響房地產企業的土地購買的計劃進而影響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

3.稅收政策。房地產開發企業主要涉及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以及其他的一些地方性稅種。目前稅費已經占到了房地產開發成本的10%左右,國家或地方政府調節這些稅費會使商品房的成本發生變動。另外如果對房產征收物業稅,可能會影響對大戶型樓房的銷售。

(二)外部銷售環境

房地產企業主要受到房價的波動、限購政策和預售政策這三個外部銷售環境的影響。像所有商品一樣,房地產的價格變化受到房地產的供求關系的影響。由于房地產的供給嚴重依賴于土地供給,而土地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固定性,每個地區的房價差異很大,波動情況也不一致。為防止房地產行業產生過多泡沫,抑制國內一些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暴漲,國家會采取一些限購的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以達到供需對等的平衡點。商品限購政策是市場經濟失靈狀態下的政府挽救之策。比如僅2011年一年有超過120個城市出臺了房價調控目標,46個大中城市出臺了“限購令”,限購令的出臺會影響房地產的銷量,使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回流變得困難。預售一直都是房地產商快速回流資金的一個法寶,但是房屋預售具有較強的國家干預性。因此有關預售的變化會對房地產商的資金回流產生明顯的影響。我國對商品房預售的條件資格及程序作了規定,而且還要求在預售合同簽訂后向當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登記備案手續。預售政策的收緊和嚴格化,也將影響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銷售和資金回流情況。

(三)內部因素

1.投資決策。由于前幾年房地產投資的高回報率,使得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進行項目決策時忽視企業的高風險和行業發展的周期性,對未來困難估計不足。在沒有細致分析項目所處的環境、房地產市場的供求狀況及消費者的購買力等前提下,就盲目進行投資,同時由于房地產項目占用資金比較多,不少房地產企業在高利潤的趨勢下,不顧企業的能力,瘋狂的進行擴張,同時開發很多項目,這個過程就會占用大量資金,企業資金鏈緊張,在遇到不利的外部環境時,應對能力變得很弱。因此盲目的項目開發常常是引發企業財務危機的關鍵因素。

2.營運問題。營運風險是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供、產、銷各個環節由于管理、決策上的失誤所導致企業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由于房地產開發過程中涉及的問題多,項目的周期長,資金需求大,因此如果對項目成本、工程成本控制不利,內部各部門無法協調溝通,無法合理安排工程進度等,都會造成成本或者費用的增加,或者造成項目不能按預期完工,最終都會降低企業盈利能力。再者,在建造過程中如果質量控制沒有做好,項目的不合格也會給企業運營帶來不良影響。同時企業在產品銷售政策、貨款回收、信用政策等方面管理不善,也可能會引發企業財務危機。

三、企業財務危機引發因素影響過程分析

引發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因素有很多,這些不利因素的發生會對企業產生沖擊。本文從資金的角度,分析這些沖擊對企業的可能影響過程。房地產行業是一個“資金為王”的行業,金融環境的不利變化會導致企業的融資變得困難或者融資的成本變大。面對金融環境的不利變化,企業可能無法通過貸款獲得足夠的資金。有些金融環境的變化將使企業融資付出較大成本??傮w上,金融環境的不利變化會影響企業當期的資金流入或者加大未來的資金流出。假設企業遭受了金融環境的不利變化,企業正常的信貸受到影響,如果企業本身財務狀況比較好,經過不利變化的沖擊后,企業的資金鏈依然是寬松的,那么這項沖擊基本上對企業沒有什么大的影響,企業也不會發生財務危機。假定企業因為金融環境的不利變化而產生了資金缺口,那么企業一般會先通過銷售存貨獲得銷售資金回流或者是變賣一些現金類的資產獲得資金補充,如果這樣就可以彌補這個資金缺口,那么企業不會產生財務危機。如果沒能彌補資金缺口,那么企業還可以通過減少一些支出來應對。企業的支出可以分為消耗性的資金支出和投資性的資金支出兩種,房地產開發企業以項目開發為主業,減少投資性的支出往往意味著減緩項目開發的進度,減緩項目進度也就預示著未來項目變現時間會推遲,對未來的銷售資金回流可能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導致未來資金回流不足而使企業產生資金缺口,因此一般來說當期可以減少的投資性資產支出非常有限。而消耗性的支出是比較少的,并且可節約的金額也非常有限。如果企業通過減少支出彌補了資金缺口,那么企業當期也不會產生財務危機。如果減少支出也不能彌補資金缺口,那么企業還可以利用一些非信貸的借貸獲得資金,如果當期可以借到足夠的資金彌補資金缺口,那么當期是不會發生財務危機的,但是由于這部分借款預示著未來的時間里需要還本付息,如果企業因為借款使得企業項目開發順利,未來有足夠的項目回流金額應對這部分資金流出,那么企業不會發生財務危機,但如果企業未來沒有足夠的資金回流支持這部分本金與利息的支出,那么還本付息的壓力將使得未來的資金缺口變大。如果通過非信貸的借款不能彌補資金缺口,那么企業就必須要變賣一些非流動的資產獲得資金支持了,當企業必須要依靠變賣固定的資產才能避免企業資金鏈斷裂時,就算當期企業資金鏈沒有斷裂,但因為變賣這部分資產一般會嚴重影響到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通常情況下,企業未來發生財務危機也在所難免。

土地政策和稅收政策直接影響項目投資的成本,使得投資的成本加大。一方面,項目投資的成本加大,預示著企業未來的盈利可能會減少。另一方面,將導致企業在開發的過程中投入更多資金。外部銷售環境的不利變化將直接減少資金的回流。對于房地產來說,除去外部的籌資來源,企業依賴的資金主要來源就是銷售的資金回流。不管是房地產的價格下降還是銷售量的下降,對資金回流都會產生不利影響。項目投資決策對企業財務的影響非常大,每一個項目的開發都預示著大量資金投入,并且由于企業的項目開發是一個長期過程,開發的項目多了,預示著企業需要一個持續的現金流出來支持項目的持續開發。營運失誤對企業的影響比較復雜,項目管理上的失誤會導致當期資金的支出加大,或者是減緩項目進度,影響未來的資金流入。而銷售政策等的失誤會影響企業當期的資金回流。不利因素的直接影響結果見上表。

我們發現這些不利因素的直接沖擊主要有四方面:有些是減少企業當期的資金流入;有些是增大企業當期的資金流出;有些會減少未來的資金流入;有些會增大未來的資金流出??傊?,這些引發因素會對企業的資金鏈產生影響,使得企業的資金缺口變大。上文中,我們具體分析了企業受金融環境不利變化影響時可能的發展變化過程,企業面對其他不利因素而產生資金缺口的反應過程和前面的分析類似,只是由于信用貸款沒有受限,企業多了一個利用信用貸款獲得資金回流的環節,如果企業當期可以通過信用貸款彌補資金缺口,那么至少當期是不會發生財務危機的,但是企業借款就有還款的壓力,對未來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在不利的內外部因素作用下,最終這些因素能不能導致企業產生財務危機是不確定的。因此,不能將這些因素歸結為導致企業財務危機的原因,而只能視作沖擊因素,這些沖擊對企業的影響如何,是否將引發財務危機還需要結合企業整體的情況,系統地進行分析。房地產開發企業要從資金的視角對本企業的財務狀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分清沖擊因素和導致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真正原因,及時幫助企業發現潛在的財務風險,降低危機發生的幾率。Z

參考文獻:

1.劉長生.我國房地產經濟波動的形成原因及對策分析[J].科技資訊,2006,(8).

2.崔林.高房價還能撐多久[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馮遠軍.房地產企業經營管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占濤,女,上海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研究生。

財務危機范文第2篇

摘 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從來都是占有基礎性地位,隨著現在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上市公司應該提高預防財務危機發生的意識。因此,本文在介紹了財務危機對農業上市公司的危害及出現的原因等理論基礎上,以華英農業上市公司為例進行財務危機分析,最后針對農業上市公司提出應對財務危機的對策。

關鍵詞:財務危機;農業上市公司;華英農業

一、緒論

農業上市公司是以農業為主營業務并與莊家以不同形式變成利益關聯機制的公眾公司。由于農產品的生產周期長且受地域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且農業上市公司大多數地處農村或者在離農村較近的地方,營銷觀念落后、缺乏競爭和質量觀念,使得農業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周期性和不確定性,存在一定的財務危機。財務危機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重大的經營管理問題,從企業內部來講,財務危機可能導致工作人員的工資無法正常發放,從而導致人心不穩,對企業的發展和個人的未來失去信心,進而對待工作變得消極,甚至產生離職的可能;從企業外部來講,一旦財務危機被合作伙伴知曉,可能會因為擔心企業償債能力下降,而上門要求提前還款,如果被競爭對手知曉,可能會采取一些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加劇企業危機,進而加速企業的破產。由此可知,開展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分析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財務危機概述

1.財務危機定義

財務危機是公司明顯無力按時償還債務的危機。從以往學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國內外對于財務危機這一概念并沒有一致的說法。因此,本文結合前人的研究認為財務危機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確定:第一,公司在法律上是否被認定為破產,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極端的判斷方式;第二,財務情況表現為不正常從而被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這就可以認定公司出現了財務危機。

2.財務危機形成因素

公司財務危機的出現與許多因素有關,由于每個公司的業務和管理結構的不同,那么財務危機形成因素也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主要的影響因素有內部監管與控制不合理、資本結構不合理、財務風險意識薄弱和市場競爭力差等。

3.財務危機的特征

(1)財務危機具有客觀積累性

財務危機的發生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它是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剛開始必然是由于財務上的一些問題沒有及時發現、處理,而最終越滾越大直至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最后形成了財務危機。

(2)財務危機具有實發性即突變性

財務危機是由眾多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共同構成的,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由企業把握和控制的,然而更多的因素是爆炸性的、不可控的,它具有偶然性,有的甚至是險峻的狀況。突然出現情況變化時,如果在公司采取控制分析的能力范圍內,企業可以生存,然而,如果超過公司最大的短期融資風險限額,企業將處于危機之中。

(3)財務危機具有損失性

財務危機的影響包括各種各樣的情況,但任何一種情況的出現都將給公司帶來極大的損失。

4.財務危機的危害

(1)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

如果大量占用公司資金,現金流會出現周轉問題,再加上產生的資金占用帶來的成本和銀行貸款的利息開支上升,很明顯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從而導致經濟衰退,日常生產經營大大受阻。

(2)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公司在金融危機中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擾亂生產和經營的連續性。

(3)影響公司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

財務危機會造成公司效益不準確、無法最大程度地估計出這個較為貼近的數值,這是很難取勝的。同時,如果企業不確認可能發生關系損失、虛盈實虧,是沒辦法形成企業的資本積累的,這會大大增加引發財務危機的可能性。進而無法擴大生產規模、參與市場競爭。

(4)影響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由于財務危而使企業負債經營,企業的經濟效益嚴重下滑,企業員工的經濟收入也在不斷下降,由此會使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挫傷。

三、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現狀及產生原因分析

1.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現狀

(1)財務質量狀況惡化

為了達成經營效益最大化與風險最低化的標準,農業上市公司大多采用多元化經營,然而卻沒有達到企業想要的效果,財務質量狀況依然沒有得到提升。有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逐漸下降,而且虧損的公司也變多了。

(2)資產負債率偏高

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百分比即資產負債率??偟膩碚f,資產負債率是評價一個企業負債水準的綜合指標,一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那它面臨的財務風險也會變高,嚴重的話會直接破產。為了防備資產負債率過高,農業上市公司理應將資產負債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3)資本規模小、資產質量差及結構較不合理

由于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較小且生產的產品質量也不是特別好,若流動負債比例高,那么資金周轉困難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而這也會使企業因缺少正常的資金流而陷入財務困境。

(4)外部融資規模偏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張,僅僅采用內部融資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現金流的要求,進而推出了外部融資。然而只要企業外部融資過多,企業的籌資成本也一定會隨之增加,企業的運營收益也會隨之減少。

2.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產生原因

(1)自然環境因素

土壤和氣候等天然環境要素對農業的影響很大,如水稻的生長離不開雨水同時也要求溫度,而麥子的生長則不需要太多雨水。如果風調雨順那么農業的發展自然是一帆風順的,而如果氣候或土壤不給力那么對農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想要進行跨地域的生產和推廣農業,有著很大的難度。和農業其他行業相比,受自然環境如天氣、地域等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而這些因素會使投資人所獲取利潤的不可控性增加,投資人對農業的投資也會更加慎重一些。

(2)相關行業對金融交易法規不夠關注

現在農業公司接觸金融市場環境不僅僅是不可避免的,為了公司能更好地發展它已經是必須的了。如果國家對宏觀金融政策嚴格把控,就必將會導致企業的各項資金運作和籌資活動更加困難。所以,農業上市公司平時應加強對金融交易法規和金融政策的關注以方便農業上市的融資。

(3)財務危機意識淡薄

因為大部分已經上市的農業公司的起始時間比較晚,而且它們中的絕大部分又是中小企業,它們在面對市場競爭時競爭生存能力相對薄弱,財務危機意識也十分淡薄,這會增加他們陷入財務危機困境的概率。

(4)財務危機防范系統不健全

首先警情不夠準確;其次現存財務危機防范系統缺少分析能力。我們在企業財務危機防范系統中采用的財務指標僅僅在最后的結果中給企業提供一個數字,然而企業依靠這個數字是無法準確判別自身的財務狀況,這很容易發生財務危機,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四、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分析——以華英農業為例

1.公司簡介

華英農業在2009年12月26日注冊上市,并屬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是我國第一家鴨行業的上市公司??偣揪唧w的地理位置是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所屬行業為畜牧業。該公司以鴨類的養殖和加工為主要業務,其次還進行熟食、飼料和羽絨加工等等。隨著業務范圍的不斷拓展,華英農業將產品推向了美歐、日本等國家,并且獲得了良好的聲譽。之所以得到許多國家的認同,正是因為這么多年來華英農業一直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

2.華英農業近三年財務狀況分析

為了了解華英農業的財務情況,本文分別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現金流量、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五個方面進行具體的財務分析:

(1)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是指公司用其所擁有的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公司是否有能力去償還債務,關系著公司是否能健康發展。在這里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流動比率行業標準值是1.73,從上表來看華英農業的流動比率比標準值1.73小,而且近三年一直是下降趨勢。速動比率行業的標準值是1.06,從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速動比率也在下降,2019年下降到0.66。這兩個指標代表了該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近三年這兩個指標均逐年下降,說明該公司償債能力可能出現了問題,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視。

(2)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公司在一段時間之中獲得收益的能力。在這里選擇了凈資產和總資產的收益率進行分析。

在上表可以看出華英農業2017年-2018年都是正值,而2019年轉盈為虧出現了負值,在這里進一步肯定了上面對該公司的預測,該公司的經營狀況不佳、資本投入不能回本,所以盈利能力出現了問題。

(3)現金流量分析

在公司的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現金流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公司想要正常運轉必須要有足夠的現金流為基礎。在本文中選取了主營業務現金比率,它代表公司的資金利用率。

主營業務現金比率越大,說明本期收入變現的能力比較好;如果該數值小,現金真正的收入低,可能一大部分形成了應收賬款。從上表1數據來看華英農業2018年的主營業務現金比率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表示該公司收入變現能力逐漸提高。2019年該指標又出現了下降。

(4)營運能力分析

營運能力是指公司運用所擁有的資產去經營和運轉的能力。它可以表示各種資產的周轉率,如果周轉得越快就越有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在這里選擇了應收賬款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行業標準值是6.79,從上表可以看出華英農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數值比標準值大,說明該公司應收賬款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被收回,催賬工作較好??傎Y產周轉率的標準值是0.9,該數值越大,說明公司全部資產周轉得快,可以認為銷售能力比較好;在上表可以看到2017年-2019年該指標是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但該公司仍沒有達到行業標準值0.9。從這兩個指標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該公司在銷售方面還有待提高。

(5)發展能力分析

發展能力是指公司能夠擴大經營規模的潛力。在這里選取了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總資產擴張率。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能估計公司產品的生命周期,如果該指標超過了16%,表示相關產品正在成長中。從上表來看華英農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近3年的指標出現遞減趨勢,說明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處于縮水狀態,但是該公司管理者應注重其穩定性和持續性發展??傎Y產擴張率也呈現逐年遞減狀態,2019年還出現了負數,表示公司的發展萎縮,應引起經營管理者的重視。

五、農業上市公司如何規避財務危機的發生

通過上述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分析,為了避免農業上市公司出現財務危機,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健全財務危機防范組織機構

農業上市公司防范組織機構是否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系統,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華英的財務危機防范機制是否能有效地運行、實施,對財務危機防范體系能否正常地發揮它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影響。

2.完善財務危機防范信息系統

從實際出發,農業上市公司應該更加完善財務危機防范信息系統以便給企業帶來更多反映其財務風險的數據,這也能更好地防范風險的發生,一旦有一點出現財務危機的標志,農業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財務危機防范組織系統的運行立刻采取應對之策,這樣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

3.加強財務危機的日常監控

如果農業上市想要避免公司陷入財務困境,就需要研究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有哪些財務風險,想辦法提前發現已經存在的各種各樣的風險,并且預先控制甚至避免將要發生的類似于風險。

4.優化財務危機的處理機制

(1)危機處理機制的構建

由于財務風險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一旦發生,它的破壞力極大是我們所無法估計的。一旦農業上市公司出現了財務風險,為了使公司能夠擺脫財務困境,農業上市公司必須要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財務危機處理機制以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

(2)危機處理機制的實施

企業在陷入財務困境后應該立即采取行動來化解財務危機,必須盡可能在事情發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之前穩住局面,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損失,以避免出現危機。為此農業上市公司應該事前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方案和任務程序。

參考文獻:

[1]劉晶.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識別方法與防范對策[J].商業經濟,2017(09):13-14.

[2]盛小琪.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方法優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6.

[3]張覓.基于DEA方法的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研究[D].武漢輕工大學,2015.

[4]吳倩.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的實證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6.

[5]徐亞飛.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綜合績效評價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5.

[6]陳靜.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測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1999(4):31-38.

[7]張志強.農業上市企業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8.

[8]黃雷,齊振威,葉勇.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盈余管理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2,(05):4-5.

作者簡介:劉磊(1988- ),女,河南開封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財務理論與實務;汪志鵬(1988- ),男,河南固始人,碩士,研究方向:企業財務管理

財務危機范文第3篇

【摘要】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本文選擇了代表公司財務健康狀況的18個指標作為備選預警指標,并運用logistic過程中逐步回歸的方法從中選擇了3個對因變量影響顯著的財務指標。用容許度(TOL)和方差膨脹因子(VIF)兩個指標對3個財務指標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在多重共線性不顯著的情況下,對符合條件的財務數據進行logistic回歸,得到了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最后通過回代判定,發現這個模型具有較高的預測準確性。

一、財務危機預警研究概述

企業財務危機是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并直接表現為績效指標的惡化,因此可通過一定的財務指標來構造企業的財務預警模型。從現實情況來看,股票投資者、債權人和政府監管機構對企業財務危機預測具有很大的需求,這些需求推動了財務危機預警研究的不斷深化。

國外對于財務預警模型的研究相對比較成熟,早在1966年,Beaver就運用單變量判定分析研究公司財務危機問題;Altman(1968)最早運用多變量線性判別分析(Multiple Discriminate Analysis)探討企業危機預測問題,其發現最具解釋能力的5個財務比率分別為:營運資金/總負債、保留利潤/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總資產、權益市價/總負債和銷售收入/總資產。Altman、Haldeman和Narayanan(1977)繼續對Altman(1968)的原始模型修正和補充,提出一個“新Zeta模型”。隨著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遞歸分類、人工智能及人工神經元網絡等技術也逐漸被引入到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中。

近年來,隨著公司破產數量的增多,國內學者對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研究也越來越多:1999年,陳靜發表了《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測的實證分析》,該文將1998年年報后被特別處理(ST)的27家上市公司定義為財務危機公司。陳瑜在2000年發表了《對我國證券市場ST公司預測的實證研究》一文(《經濟科學》,2000年6月),該文以1999年底前曾被特別處理(ST)的58家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了分析。吳世農、盧賢義(《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困境的預測模型研究》,《經濟研究》)以1998~2000年發生ST的70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1)在財務困境發生前2年或1年有16個財務指標的信息時效性較強,其中凈資產報酬率的判別成功率較高;(2)模型在財務困境發生前能做出較準確的預測,且在財務困境發生前4年的誤判率在28%以內;(3)相對同一信息集而言,Logistic預測模型的誤判率最低,財務困境發生前1年的誤判率僅為6.47%。

二、預警指標和模型

(一)財務危機預警指標的選擇

單純的幾個財務比率很難揭示公司陷入財務危機或被特別處理的原因,通常的做法是挑選不同的變量代表上市公司財務特征的不同方面。因此,本文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初步從反映公司財務健康狀況的每一大類特征中選出某一個或幾個指標,形成一個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然后運用回歸模型挑選出正確率最高的變量組合。在實際分析中,本文將ST公司近似看作財務危機公司,并選擇ST和非ST公司六大類財務特征指標列為備選預警變量(備選預警指標描述見表1)。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03~2005年發生的A股ST公司及同時期非ST上市公司66家;其中,2003年發生ST的上市公司為48家,2004年發生ST的上市公司為11家,2003年發生ST的上市公司為7家;同時,取66家非ST上市公司作為對比研究,具體見表2。

(二)分析模型簡述

Logistic回歸方法主要是用來預測二值響應變量(例如成功和失?。┗蛘叽涡蜃兞浚ɡ?,沒有、一般和嚴重)的值,二值響應的因變量(或者稱為反應變量)值可以是上榜、落榜的結果,或者疾病經過治療后治愈、復發的兩種可能。不論其如何定義,Logistic回歸是為了找出這個因變量與一組變量(稱為自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所用的參數估計方法為極大似然估計法。在二值響應模型中,通常用Y代表一個個體或者一個實驗單元,它的取值有兩種可能,為方便起見,分別記為0和1(例如,如果不發病則Y=0,發病則Y=1),X=(X1,X2,…,Xt),是一組可以說明Y發生概率大小的變量,用以表示Y的某一種特定情況(以1表示)發生的概率,p=Prob(Y=1/X)。假設Xi為第I個陷入危機公司的財務預測變量矩陣,那么其陷入危機概率Pi和Yi之間存在如下回歸關系:

Yi=lnPi/1-Pi

其中,Yi=a+∑biXi

Logistic回歸模型的曲線為S形,且預測最大值趨近1,最小值趨近0,一般選擇0.5作為分割點,即如果通過模型計算出來的危機概率Pi大于0.5,那么該公司可歸入陷入危機的公司;反之,則將該公司視為正常公司。

本文之所以采用logistic模型,主要是因為Logistic回歸對于變量的分布沒有具體要求,適應范圍更廣,而且Logistic模型計算得到的是一個概率值,給人直觀明了的感覺,在實際運用中非常簡單、方便。

三、運用Logistic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首先,利用SAS軟件中的logistic過程對財務危機前1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在過程中,運用逐步回歸法進行變量的選取,規定自變量進入模型和保留在模型中的顯著性水平都是0.3,結果如表3所示。

最后選擇了X3(營運資本/總資產)、X12(資產報酬率)、X15(凈利潤增長率)三個變量。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沃德卡方統計量對應的臨界值在0.01的水平上都是顯著的。

為了避免多重共線性,對選定的3個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本文使用的檢驗指標是容許度(TOL)和方差膨脹因子(VIF)。計算公式為:

TOLj=1-R2j=1/CIF1

其中,R2j為Xj對其余k-1個自變量回歸中的判定系數。當TOLj較小時,認為存在多重共線性。一般地,方差膨脹因子VIF大于10,認為具有高的多重共線性。VIF檢驗的結果見表4。從表5可知,6個變量的VIF均小于10,可認為各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的多重共線性。

接著,最大似然估計分析給出了參數的最大似然估計值、標準差及沃德檢驗的卡方值及其對應的概率,見表5。

由此,本文得出了logistic回歸的方程:

LnPi/1-Pi=4.8485-36.0411X3+113.4X12-142.8X15

最后,從logistic過程給出的一致性可以看出,本模型預測概率與預測因變量之間的關聯性達到了92.42%,而不一致的概率僅為7.58%。具體分析結果見表6。

注:0代表非ST上市公司,1代表ST公司。

在財務危機前1年,72家非財務危機有4家被錯判,72家財務危機公司有3家被錯判,總體上看,144家公司有7家被錯判,誤判率為4.86%,說明基于logistic模型建立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所進行的預測是基本準確的。

財務危機范文第4篇

摘要:在市場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企業如何防范外部因素或者內部因素引發的財務危機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信息技術行業因具有高風險、高收益、高成長的高新技術行業特征,與傳統行業相比發生財務危機的概率較大。本文將結合信息技術行業的特點,分析引發信息技術行業財務危機的原因,給出相應具有實踐性的解決對策以降低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概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行業;財務危機;成因;對策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外資企業的不斷進入、競爭對手的日益強大,使企業面臨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信息技術行業本身就具有高風險、高收益、高成長的特征,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極有可能面對較大的風險。如何防范和及時預測風險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國家“互聯網+”的提出將信息技術產業提到了一個新高度,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創新性的產品將層出不窮。企業的創新能力決定著信息技術企業的發展程度,具有高創新能力的企業會產生高收益。收益和風險常常相伴相生,不同的企業陷入危機的原因不同。但是企業在陷入危機之前財務指標會發生異常,若能夠在發生危機之前得到預警,采取對策將風險控制到可控范圍之內,可以大大減少企業的損失,使企業平穩發展。本文將結合信息技術行業特點,分析引發信息技術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原因,最后給予一些防范信息技術企業財務危機的對策。

二、財務危機定義

對于財務危機概念的界定,在學術界并沒有達成一個普遍的共識,不同的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國外對于財務危機的界定,早期Fitzpatrick(1932)認為財務危機即財務破產。Beaver(1966)將財務危機企業界定為財務破產、拖欠優先股股利、拖欠債務的公司。Altman(1968)認為財務危機公司應包含經營失敗、無償付能力、違約、破產四種情形。Deakin(1972)將破產、無力償還債務或債權人利益而已清算的公司界定為財務危機公司。Carmichael(1972)把表現為具有流動性不足、權益不足、債務拖欠、資金不足四種情形之一且企業在履行償債義務受阻的公司定義為財務危機公司。Ross(2000)從四個方面定義財務危機,分別為企業失敗、法定破產、技術破產、會計破產。

國內對于財務危機研究起步較晚。周首華(1996)在早期的研究中,使用破產定義財務危機。谷祺和劉淑蓮(1999)認為財務危機是企業無力支付到期費用和債務的現象。張后奇(2002)將財務危機界定為從危機出現到公司破產倒閉的整個過程。吳星澤(2011)認為財務危機為在嵌入利益相關者行為的前提下企業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形。大多數學者將公司虧損作為財務危機發生的標志。在采用實證研究方法時,學者在選取財務危機發生的樣本時,多采用滬深市上市公司因財務狀況異常而被特別處理(ST)作為陷入財務危機的標志。

三、信息技術行業特點

信息技術業較其他傳統的行業特征具有顯著的不同。信息技術業以創新作為企業的驅動力,前期研發時間長、成本大且存在研發是否成功的不確定因素。因信息技術業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極快,外部環境變化快,對于產品預期的銷售成果具有不確定性。信息技術企業多數為中小型企業,企業之間競爭劇烈,企業內可能存在資金不充足的問題。因此信息技術企業面臨的風險較其他行業面臨風險的概率較大。信息技術行業具有以下的特點:

(一)信息技術企業以創新作為企業的發展能力

信息技術行業的產品具有先進的技術含量。然而,信息技術行業的快速發展,技術的不斷提高,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使信息技術行業里的競爭強度逐漸加大。傳統行業的盈利模式大多是低成本、迎合消費者差異化和多樣化需求。信息技術企業的產品的核心在于是否具有創新力,給予消費者更好地體驗與便利。信息技術業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快,若研發創新跟不上整個行業的步伐,那么產品必將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所以,信息技術企業以創新作為企業的發展能力,其核心在于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是否具有創新能力。

(二)信息技術行業較其他行業具有高風險性

每個企業都可能遇到諸如融資風險、宏觀環境風險、公司內部原因造成的風險等,而信息技術行業中企業不但面臨上述風險,還可能面臨著因自身行業特征而產生的風險。其一,信息技術企業在研發過程中存在未知因素。產品在研發過程中可能存在失敗的風險。產品在研發出來之后,因技術的發展更新換代的速度十分快,產品可能面臨還未上市就被淘汰的危險。若產品創新能力不足,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么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也不具有優勢。其二,企業在研發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信息技術行業大多為中小型企業,企業對于資金方面的需求要處理好融資渠道及方式,避免負債過高給企業帶來財務困難。其三,面對激烈的競爭,企業的管理者需要謹慎決策,用長遠的眼光看企業的發展,避免因管理者的決策失誤而給企業造成危機。高風險帶來的是高收益,信息技術業是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相融合將加速行業快速發展。

(三)信息技術企業由大量的技術性人員組成

信息技術企業與傳統行業里的企業的不同在于人力資源。信息技術企業因以創新作為企業的發展動力,需要大量高新技術性研發人員研發創新性產品。這類人員的特征為學歷高、專業能力強、具有高素質的研發人才。而相比于傳統行業以制造業為例,制造業企業對于人員雇傭為注重“量”而非“質”。制造業注重的是制造而非創新研發,因此他們對于像人力資源這樣的無形資產依附力較弱。信息技術企業的專業化技術化人員是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強大保障,是企業產品創新性研發的核心。高端技術性人才對于企業的產品研發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四、引發財務危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經濟環境

國家的經濟狀況和政策導向影響著企業的發展。經濟的發展趨勢對于一個企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環境下,我國現行的經濟保持平穩發展,但經濟環境復雜嚴峻下行壓力大。國家政策性導向也將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若國家對于某個行業要促使其快速發展,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給予政治經濟方面的優惠,幫助行業快速發展。而信息技術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將進一步推進信息化進程,加速創新的步伐,引導信息技術企業快速發展。

2、信息技術行業因素

信息技術行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高成長的特點。信息技術業面臨的風險較其他行業面臨的風險較大。其一,信息技術業行業內部競爭較為激烈。信息技術企業以創新作為企業的競爭力,同行業內部競爭度強。其二,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同國內接軌,國內的信息技術企業較國外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差距。技術研發創新能力追趕不上國外的高新技術行業。

3、法律因素

健全的法律環境保障市場平穩發展。建立合理有效完整的風險防范機制可以降低企業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信息技術業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無形資產的保護對于高科技信息行業十分重要。保護企業或個人的知識產權,避免別的企業抄襲新研發的內容,保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健全的法律法規有助于企業公平競爭,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降低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

(二)內部原因

1、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包含股東層、董事會、高管層三個層面。公司治理結構是由股東、董事和高管三者組成的具有權利制衡機制的組織結構。三者相互制約,相互抗衡。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激勵利益相關者協調一致并達成公司的目標,能夠合理有效決策,有效的內控和監管機制提升企業績效,增加公司價值。在股東層面,股權的高度集中,會使大股東的利益增加,加大動機行使決策權和監督權,使大股東變得有利可圖,利益協同。在董事會層面上,包含獨立董事沒有發揮作用,經理人與董事長為同一人導致自己監督自己行使經營管理權利沒有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管理層方面,在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之下,存在著委托代理問題,管理人員極有可能采取“自利”的行為追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公司利益最大化。另外,管理層在企業的管理因素也是可能引發財務危機發生的原因。其中包括,權責不明、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者自身能力不夠導致制定決策失誤、管理者不能保證提供的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會計舞弊事件發生等。

2、企業創新能力較低

創新能力是信息技術業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面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和競爭能力強的對手,作為以高新技術為導向的信息技術業創新能力決定著日后產品的銷售情況。創新能力較低的企業,可能在日后的市場競爭中表現出劣勢。技術創新依賴于企業的技術人員的技術研發,是企業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創新能力較低會導致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弱,最終會使企業的產品銷售不出去造成損失。

3、現金流管理不當

因信息技術行業自身特點,企業在產品技術研發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導致資金流出量過大。在研發后期面臨產品是否研發成功的風險和產品能否在市場上具有競爭能力是否能夠盈利的風險。所以,合理的現金流管理對于企業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幫助,若現金流管理不當,會造成企業資金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較低,從而導致無法償還到期債務企業資金鏈斷裂,從而引發財務危機。

五、財務危機防范對策

(一)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在于創新能力。對于創新能力較低的企業,其一,管理者在思想上應重視企業的創新能力,將創新結合企業的實際放入企業的發展戰略之中。其二,對于員工采取激勵機制,鼓勵員工進行創新性思考并研發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其三,在雇傭員工方面,雇傭具有創新性的技術研發人員,并在定期對技術研發人員采取考核機制以催促員工在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其四,充分利用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合作過程中通過人員相互交流學習提升員工的技術創新能力。

(二)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

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防范企業發生財務危機,降低財務危機發生的概率。通過選取合理的預警指標,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財務危機可能發生的概率。由于信息搜集不及時、預測可能發生財務危機向上層匯報不及時等原因都可能影響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效果。因此,可以建立獨立于其他部門之外的財務危機預警機構。負責專門搜集相關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對于發現與正常指標值發生偏離的狀況及時向上層管理者匯報并查找原因。結合事前防范、事中監管、事后補救的機制,積極制定策略應對問題,將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風險降低到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三)提升管理者自身素質和風險意識

管理者能力欠佳沒有足夠的經驗和缺乏風險意識都可能使企業發生風險。管理者需提升自身素質,可以采取學習和有經驗的管理者溝通的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在做決策時,應多到市場上調查研究并樹立風險意識。將管理者的薪金與績效掛鉤,明確管理者的職責,使管理者引領企業良好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秦.我國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型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2]王慧穎.我國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實證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3.

[3]石雪.高新技術企業財務風險預警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3.

[4]崔潔.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問題及對策[J].財會通訊,2011(14):138-140.

[5]蔡勇.信息技術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對策研究[J].財會研究,2011(16):43-45.

[6]張喜柱 秦學詩.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6(06):75-78.

[7]陸開強.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S2):287-292.

財務危機范文第5篇

【摘要】 上市公司的良好運作和發展,需要應用適合本公司實際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以幫助公司防范和化解財務危機。本文在論述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現實意義、分析其應用現狀及進行原因剖析的基礎上,對上市公司有效應用財務預警系統提出了思考及建議。

【關鍵詞】 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應用

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研究一直是經濟管理界的熱門問題。財務危機是公司無力支付到期債務或費用以至于威脅公司生存和發展的經濟現象。面對國際競爭的加劇和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面臨各種財務危機。但通過研究上市公司相關信息,構建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上市公司防范和化解財務危機,盡可能地減少利益相關者的損失。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財務預警系統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尚未得到廣泛應用。

一、在我國上市公司應用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現實意義

隨著退市風波的奏響,上市公司不再可能永久保持圈錢的能力。作為上市公司必須時刻監測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即是以財務會計信息為基礎,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對上市公司可能或即將面臨的財務危機所實施的控制和預測警報系統。

在上市公司應用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主要可以發揮四個作用:

(一)危機預知作用

對公司的經營過程加以跟蹤并監控公司日常財務狀況,在可能危害公司的財務關鍵因素出現之時,財務預警系統能預先發出警告,提醒公司經營者早做準備或采取對策以減少財務損失。

(二)財務診斷作用

根據跟蹤檢測,對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與行業或標準財務狀況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導致公司財務運行惡化的原因以及公司運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所在。

(三)過程控制作用

即更正公司營運中的偏差或過失,使公司回復到正常的運轉軌道上,挖掘公司一切可以尋求的內部資金創造渠道和外部財源,在發現財務危機時阻止其繼續惡化,控制其影響范圍。

(四)風險規避作用

財務失敗預警系統不僅能及時回避現存的財務危機,而且能通過系統詳細地記錄危機發生緣由、解決措施、處理結果,并及時提出建議,彌補公司現有財務管理及經營中的缺陷,完善財務失敗預警系統,從而既提供未來類似情況的前車之鑒,更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增強公司的免疫能力。

二、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的應用現狀及原因剖析

(一)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的應用現狀

國內外常見的預警模型主要包括量化分析和非量化分析兩種。量化分析方法主要分為單變量判定模型和多變量判定模型。非量化分析方法主要有標準化調查法、“四階段癥狀”分析法、“三個月資金周轉表”分析法、流程圖分析法、管理評分法等。目前,還有其他一些財務預警的分析方法,如人工神經網絡分析法、F分數模型、近鄰法、分類樹等。這些方法在很多書刊中均有介紹,在此不再贅述??梢?,財務預警系統是隨著在國內外的實際運用而不斷完善更新的。

在國內外財務預警研究的影響和推動下,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不僅備受理論界的關注,還得到了其他一些社會群體的認同。然而由于在國內財務預警系統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研究領域,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監管部門尚未就上市公司運用財務預警系統做出相應的規定,再加之我國本身的一些特有現象和問題,使得上市公司缺乏建立和運用財務預警系統進行財務危機預警的主動性。在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應用中,財務預警系統大多是以傳統的財務指標分析為基礎,以定性的邏輯分析為主,而不是根據實證研究的成果去構造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指標處理也以綜合評價方法為主。即使有一些量化方法的使用,也主要是借鑒國外的方法,局限于對公司財務數據的統計、財務指標的篩選和財務模型的計算分析等,上市公司應用財務預警系統的范圍和程度還遠遠不夠。如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了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進行有效的分析,及時發現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存在的問題,減少市場和投資者的風險,開發的《上市公司財務指標預警系統》。其實現的主要功能也只是在單指標預警分析、綜合財務分析的基礎上做出財務狀況診斷書。

(二)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應用現狀的原因剖析

既然財務預警系統能幫助上市公司及時發現財務狀況的惡化,有利于上市公司調整經營策略,扭轉財務狀況惡化的勢頭,為何財務預警系統在上市公司中得不到廣泛應用呢?作者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會計信息質量影響財務預警系統的有效性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型的設計運用了大量的財務數據,真實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是建立有效可行的財務預警系統的基礎。在我國上市公司中,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十分突出,管理層在會計信息編報方面擁有過大的權力,而且現行的監督機制和獨立審計機制難以確保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這種普遍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勢必影響財務預警系統的有效性,同時,由于財務數據質量問題,采取科學的定量方法進行財務預警依然較難實現,從而進一步影響了有關利益各方運用財務預警系統的積極性。

2.上市公司決策層缺乏主動運用財務預警系統的意識

現階段,我國證券市場還不夠成熟、完善,上市公司行為也不夠規范。由于“一股獨大”和“內部人控制”現象的普遍存在,上市公司通過盈余管理手段“圈錢”,利用關聯方交易惡意造假,導致大量特權消費甚至腐敗現象。在上述不良但又比較普遍的行為當中,一般的投資者是利益受損方,而上市公司決策層是既得利益方,肯定不希望實施可能會發現他們問題的一些措施。同時,運用財務預警系統還要耗用大量的開發和實際運行成本,勢必從管理層的既得利益中“分一杯羹”。還有一些管理層風險意識淡漠,風險觀念狹隘,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造成很大財務風險。因此,上市公司的決策層缺乏主動運用財務預警系統的意識便屬正?,F象。

3.財務預警系統實際應用的研究尚不到位。

現有的財務預警系統運行模式,大多是借鑒國外的方法,諸如前面介紹的量化分析方法和非量化分析方法等,國內學術研究和監管領域雖然對上市公司的風險一直給予高度關注,也一直致力于財務預警系統實際運行的研究,但并未形成合適的、有效的系統運行模式。預警系統的財務指標比較多,計算方法也比較復雜繁瑣,可操作性、實用性難以保證。非量化指標又缺乏合理的論證,各個上市公司也對其衡量財務風險的有效性提出質疑。因此,在應用中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實際效果又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很多上市公司自然不會選擇應用財務預警系統。

三、上市公司有效應用財務預警系統的思考及建議

基于以上的應用現狀和原因剖析,筆者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一)財務預警系統的應用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相結合

一個機能有障礙的公司內部控制體系所產生的最終結果是導致公司的失敗(Jensen,1993)。Simpson和Gleason(1999)的實證研究也驗證了公司治理機制是導致公司失敗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國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由國有公司改制而來的,公司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更多。有效的財務預警系統需要真實準確的內外部會計信息為基礎,而會計信息質量有必須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來保證。嚴密的內部控制措施既能保證公司資產的安全完整,又能為預警提供準確的第一手資料,否則公司的財務預警將形同虛設。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應具備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組織建設權責分明、交易處理程序適當、信息記錄真實等內容。為此,建議現有體系中執行效果較好的制度繼續實施,同時考慮采取以下對策對其進行完善:1.把握好關鍵點,注意內部控制的橫向和縱向流程。橫向應針對經營和財務管理中的風險,即主要把握好投資、籌資、應收賬款、內部擔保抵押、關聯交易等日常經營管理行為中可能存在的風險??v向應針對財務信息反映、預測、決策和控制整個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這樣才能對公司的財務風險進行全面的監測和控制。2.發揮主要債權人的作用,激勵他們積極參加公司戰略決策。因為他們是利益相關但又相對獨立,能站在公平的立場來審視公司的管理和決策,有利于公司建立一個運轉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

(二)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完善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

現有的預警模型大都是在借鑒國外模式的基礎上,根據上市公司的資料進行統計計算得出的。雖然預警模型的部分指標在不同國家也同樣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局限。隨著市場上功能日益增強的統計軟件的開發與會計資料庫的建立,財務管理決策或監測當局可以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研制適用于本土公司的財務預警系統,不斷更新評價指標,及時預測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一旦應用財務預警系統的研究比較成熟,作為上市公司監管機構的證監會,就可以制定相關制度對上市公司加以約束,以增強上市公司進行財務風險預警的自覺性,這樣才能使投資者的正當利益得到合法保護。

(三)不同行業和類型的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式應有所差別

預警模式的選擇和使用不能千篇一律,上市公司的行業性質、經營理念、管理水平和產品特點等都不盡相同,再加上每種模型自身也有局限性,要想使選擇的財務預警模式真正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設計、選擇和構建符合公司要求和特點的財務預警模式。對于生產類型的公司,重點應關注公司的償債能力和公司的現金流,可主要選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存貨周轉率等指標。對于投資類的公司,重點應關注資產保值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關鍵指標可主要選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類、資產保值增值率等指標;對于貿易類公司應重點關注公司的營運能力,其中以外銷國際市場為主的公司,則應注意外匯匯率變化走向,建立匯率變動率預警指標,當匯率變動率超過公司警戒線時,能夠及時采取措施規避匯率變動產生的危機等。

(四)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應考慮一些必要的非財務指標的定性因素

加入非財務指標等定性因素后的指標體系,能在不同方面彌補單純財務指標的不足。這不僅僅是因為上市公司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會計信息虛假利潤操縱行為,把非財務指標引入預警指標中,可以考慮到公司個別情況,增強指標體系的靈活性,有效彌補財務比率真實性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提高模型的分辨率。更重要的是,一些非財務指標本身如公司規模、審計意見、行業因素等在預測經營失敗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引入模型的非財務指標也需要進行技術處理加以量化,與財務指標形成良好的匹配。

(五)實施過程中要及時更新、調整指標,統籌分析危機因素

由于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通過公司自身的調節措施達到化解財務危機的目的。因此,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要注意保持預警系統的及時更新,淘汰不合適或陳舊的指標,增加更能反映本公司實際的新指標;另一方面,公司在化解現時存在的危機的同時,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和問題。因此,公司應全盤統籌考慮,分析多種不同措施可能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并進行比較,從中選取最經濟的可行方案。不斷提高上市公司的風險意識,增強、培養和激發上市公司主動應用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能力和水平,推動財務預警系統研究和應用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震.國外上市公司困境研究與啟示.財經研究,2002.6:19.

[2] 陳曉,陳治鴻.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困境預測.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0.3:36.

[3] 劉金星.公司財務風險管理預警系統的應用研究.山東紡織經濟,2005.4:28.

[4] 周首華. 現代財務理論前沿專題.第一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165.

[5] Jensen,Michael C..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Journal of Finance,1993,48(3),831-880.

上一篇:人理財業務下一篇:房地產開發項目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