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商法學論文范文

2023-05-23

商法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電子商務;網商;信用指數;信用測度;層次分析法

目前,信用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現階段我國在如何規范電子商務交易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備,導致網上交易頻繁出現失信成本低、獲利高,守信成本高、損失大的畸形現象,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原有守信網商的利益,嚴重擾亂了網上交易秩序,而且降低了消費者對于電子商務的信任度,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構建一套全面、科學、系統的網商信用評價體系刻不容緩,且具有深遠的意義。不但能規范網絡交易市場,幫助消費者及商家挑選誠信的交易伙伴,同時可以為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1網商及其信用研究現狀

網商是指持續運用電子商務方式從事商務活動的個人和企業,其中個人包括企業負責人、商人、個體經營者和業務操作者[1]。具體地說,網商利用互聯網作為商業經營平臺,進行采購、銷售、產品展示與發布等日常經營活動,并以此作為主要經營手段。根據李菁苗、吳吉義等對企業信用的定義[2],網商信用可以理解為網商在產品生產、經營、交換和各種商業往來,合作中履行承諾條件的兌現狀況。網商的共有特征是期望利用網絡現有各種交易平臺(如阿里巴巴、eBay、京東等)的誠信規則,通過提高交易次數和交易額,逐漸提升自己的網上商業信譽,建立良好口碑,并以此作為繼續發展的基礎。

由網商的定義和特征可看出,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同一網商往往根據自身需要,在買方和賣方兩種角色之間轉換。由于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產生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等信息不對稱問題時,賣方一般處于信息優勢地位,相對買方而言更容易回避風險[3],在網上交易中往往掌握著較多主動權。因此,本文著重就網商作為賣方角色的情況進行探討。

國內外關于網商信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已展開,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為網商信用評價及測度帶來了新的需求。Olle Olsson認為,在電子商務這一開放環境的背景下,信用至關重要,客戶愿意以電子方式采購的前提是供應商有足夠高的信用,而如果可以自動評估這種信用,將會為電子商務客戶提供決策支持工具[4]。Kiku Jones和Lori NKLeonard在構建C2C信用模型時,將影響因素分為內部因素(包括自然傾向信任、網站質量感知)和外部因素(包括買家/賣家信任、第三方認可)兩個方面[5]。Li Shengqi提出,電子商務網站信用評價模型包含產品、服務、分銷和支付4個維度[6]。DH McKnight等研究消費者在網站上的購買意圖時認為,供應商的信用應被定義為一個多維結構,其中包括兩個相互關聯的部分:信任信念和信任意向,并認為網絡環境安全、感知的網商信譽、感知的網站質量是消費者對網商信用評判的3個重要因素[7]。于兆吉、胡祥培等提出了一種基于拉開檔次機理的模糊綜合評判法,能夠將電子商務主體間的信用差距放大,從而達到鼓勵電子商務環境下基于信用機制競爭的效果[8]。李瑞軒、高昶等提出了一種改進的信用計分法,該方法采用價格區間分布對成功交易加分,采用信用等級扣分系數對不同等級的失敗交易扣分,可以解決信用炒作和周期欺騙問題[9]。

上述文獻各有側重,但大部分集中于財務信用評級、信用構成、問題成因等理論層面,對于如何合理地通過定量方法,依據交易過程中的各項因素對不同網商進行信用測度,將不同守信程度的網商加以區分的研究還不多。本文在前期研究得出的網商信用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運用文獻調研法、網絡問卷調查法以及指數標度改進的層次分析法,構建出一套網商信用指數測度體系,以期能夠較為科學地對網商信用進行測度。

商法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以某高職院校與三大運營商合作進行信息化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的實踐為例,介紹共建共享模式對智慧校園建設的促進作用,分析學校與運營商的競合關系,就學校如何發揮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實現合作各方共贏進行探討。

關鍵詞:智慧校園;共建共享;競合;運營商;教育信息化

Key words: smart campu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co-opetition; operator;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1 背景

智慧校園是數字化校園的升級,核心是“智慧”一詞,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教育科研、學校管理和服務等領域的全面感知、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系統協作,促進學校核心要素融合創新,構建以智慧技術、智慧教育、智慧人文、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為特征的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校園形態。

2 智慧校園建設遇到的問題

從內在關聯角度看,數字化校園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智慧校園是數字化校園的拓展和延續,在智慧校園建設運營過程中,要對數字化校園己有的成果和基礎進行深度利用和優化調整,需要處理好三項工作:一是資金籌措,二是項目建設主體及合作機制,三是長效運營管理。減少在智慧校園方面的概念宣傳方面的投入,切實做好實質提升。通常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會遇到以下兩點問題。

2.1 從經費投入角度,學校資金有限,需要社會資本支持

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快,迭代周期短,智慧校園建設需要長期大量的資金投入,對于普通高校和高職高專院校來說,通常辦學資金有限,智慧校園建設一方面需要積極申請教育信息化專項經費,另一方面需要尋求外部投資。

2.2 從技術支撐角度,學校以教育為主業,應用技術領域相對較弱

商業領域注重利潤和效率,而學校是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側重人本元素,學校方面的建設運營管理人員在技術上存在不足,精力為教學和科研任務分流,而專業企業的技術人員對于商業領域的成熟技術解決方案會更加熟悉。智慧校園建設在技術領域引入多方合作,有利于實現智慧化的教學、生活和學習環境的一致目標。

3 智慧校園共建共享的模式

智慧校園的構成要素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智慧校園的基石,改造基礎網絡、提升無線寬帶網絡的覆蓋率,是開發智慧校園上層應用的前置條件。固網和無線網絡建設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與通信網絡運營商主業一致,高校市場具有規模大、黏性強、成長性好、高度集中、投資回報率高等優點,近年來運營商越來越重視并投資這個市場。在智慧校園建設需要引資引力的前提下,多數學校和運營商圍繞“特許經營”方案進行磋商,進行共建共享的校企合作。

智慧校園建設的融資來源根據投資主體可分為:學校自有資金投入、運營商投資、第三方企業投資。其中運營商投資又可分為一家運營商投資或多家運營商投資的模式。落實投資資金后,根據建設項目管理主體可分為:學校自建、運營商承建(包括一家運營商單獨建設和多家運營商分塊建設)、委托第三方公司建設。項目建成后的運營維護,根據不同的運營維護主體可分為:學習自維或服務外包、運營商負責運維、共同委托第三方公司運維。在智慧校園共建共享項目中,上述投資、建設、運營、維護有多種組合方式,具體選擇需要按實際需求和項目情境來確定。

目前,高校推行的首席信息官(CIO)架構是以首席信息官為核心,該職位一般由分管副校長或信息中心負責人擔任,由其基于學校需求牽頭突進整體信息化建設工作。在實踐中,由CIO主導智慧校園建設的方式有利于多方共建共享過程中的項目管理。

4 一種共建共享模式的實踐

2015至今,某高職院校與三大運營商合作進行智慧校園共建項目并投入運營,實現了信息基礎設施“3+1”共建,校園固網和無線網絡等資源共用共享的多贏合作,其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4.1 科學制定智慧校園頂層設計,夯實共建基礎

避免由于頂層設計方面清晰性較差,連貫性不強導致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該校在信息技術專家設計的智慧校園建設方案基礎上,由信息化領導小組組織全校相關部門討論,前往兄弟院校和企業進行實地考察,邀請以知名高校專家為主要成員的專家組進行方案論證,形成較為科學的頂層設計方案,為后續的共建共享打下基礎。

4.2 建立由校方主導的共建團隊,形成符合共建需求的項目組織

智慧校園建設的涉及面較廣,無論采取哪種共建模式,都要建立集中管理的組織架構,避免因為參與方利益不一致和工作方式差異導致的推諉扯皮等低效合作。工程開工前由校方CIO牽頭,建立多方共同參與的項目領導小組,互通信息、消除矛盾、統一調度,做好會議紀要并形成會簽記錄,確保共建共享過程有可以追溯的清晰記錄。

4.3 公平競爭、分塊包干,發揮各自優勢推進項目進度

對智慧校園共建項目進行WBS分解,根據頂層規劃合理拆分成項目包和作業段,邀請投資方共同協商,形成各方認可的分包方案和競標方案。這個環節一定要堅持公平公開,既要發揮投資方的經濟技術優勢,也要形成合作共贏的統一認識。

4.4 進行技術創新,為共建共享落地提供技術支撐

智慧校園建設的進場是漸進性的,新系統、舊系統需要不斷集成,信息基礎設施融合、軟件平臺統一、智慧教學改革等都是持續優化進程,需要用新技術、新流程進行支持。

4.5 界定權益,在不損害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確保投資方合理收益

向學生提供的信息服務按服務屬性可分為公益性服務和非公益性服務,學生使用教育資源,如數字圖書館、智慧學習平臺、智慧后勤服務等均由學校提供,不收取額外的費用;而使用互聯網商業消費服務,如網購、社交、娛樂等,則向運營商繳納合理合規的上網費用。技術方面,通過統一認證平臺和核心BRAS實現流量和出口的分配。在Web Portal單點登錄界面,設置Combobox下拉選擇框,用戶通過輸入賬號、密碼,并選擇電信、移動、聯通和校園網之一進行認證,區分不同的計費方法。

以上共建共享智慧校園的實踐雖然存在不足,但其核心精神是通過合作實現共贏、通過競爭促進發展,是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和教育現代化目標的。下面就如何達成競爭合作的共贏局面進行探討。

5 共建共享項目的競合分析

競合(co-opetition)是基于博弈論基礎提出的合作與競爭結合的經營戰略,是共建共享實現共贏的理論基礎。傳統的市場競爭是零和游戲,而共建共享項目是正和博弈,通過科學設計和技術創新,所有游戲者獲得的收益總和大于游戲者投入游戲的總和。

智慧校園共建共享涉及利益方較多,為方便分析,設學校和學生用戶的利益一致,合作與競爭表現為二類,即校方與運營商間、不同的運營商間。運營商在“特許經營”約定期限內通過經營獲取收益,一般是通過發售校園通信套餐、收取通信流量費等方式回收投資??梢暈锽OT(即建設-運營-轉讓,Build-Operate-Transfer)的一種衍生模式。由于信息技術產品的迭代周期短的特性,經常在“特許經營”末期,所投資的設備已經不能承載智慧校園高層應用,運營維護費用不斷上升。通常學校和運營商都希望“特許經營”項目總利潤最大化,兩者目標一致,所以可認為學校和運營商之間的博弈參數主要是“特許經營”期限和投資總額。

如果提高[λ],“特許經營”期限P加長,則運營商投資C也會加大,當[P=P1]時,C得最大值。對于收益R值較小的情況下,“特許經營”期限到期后,運營商可能會放棄合作或者減少投資。對于這種情況,運營商在傳統的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基礎上,應當積極拓展智慧校園共建共享項目中其他增值業務,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學校應持續增加生源規模,提升智慧校園整體質量,提高收益R。發揮各方優勢,更好地為師生和公眾提供智慧校園服務。

由于智慧校園的高層應用不斷地推陳出新,學??赡軙x擇自己研發一部分、與運營商合作共建一部分,其他專業供應商提供一部分的實驗探索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智慧校園高層應用業務方面,運營商、學校、其他專業供應商形成競爭合作關系,運營商的傳統業務提供租費收入,并為高層業務提供底層支撐;高層同質服務構成競爭,但依賴多方合作才能發展。設運營商原有收益為[R1],其他智慧校園專業供應商的原有收益是[R2],各方不合作時,不會產生超額收益,如果合作,產生超額收益[Rh],設超額收益分配系數為[μ,]其他智慧校園專業供應商的超額收益為[μRh],運營商的超額收益為[1-μRh] 。當一方合作,另一方不合作時,不合作方也會享受額外收益[Re1或Re2。]另設高層業務(不包含信息基礎設施投資)的總投資為[Ch],投資分配系數為[δ],其他智慧校園專業供應商的投資為[δCh],運營商的投資為[1-δCh]。運營商和其他智慧校園專業供應商的競合博弈利潤矩陣如下:

在多方博弈中,校方應發揮引導作用,降低高層業務投資成本,一是通過推廣應用增加用戶;二是進行智慧校園業務創新,以提升超額收益,提高合作的概率。比如:智慧校園的物聯網業務中,基于校園信息基礎設施,引進物聯網專業公司通過業務創新產生超額收益,與運營商分成,可達成多方合作共贏的局面。

5 結束語

智慧校園的建設符合教育領域變革的發展趨勢,有利于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有利于改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有利于優化學校管理和提髙辦學水平。在智慧校園建設模式中,共建共享模式符合中共中央在有關“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號召,在投資、運營、管理等方面具備優勢,并在實踐中取得成效。校企共建共享智慧校園是一種競合博弈,要以創新為抓手,協調各方利益訴求、處理好各方矛盾,既提升企業積極性,又充分達成校企之間的優勢互補。

參考文獻:

[1] 王中, 張安玲. 校企共建校園網建設中存在的風險及應對策略[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7(17): 94-96.

[2] 劉文宏. 高職院校信息化校園校企合作建設長效機制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7(8): 45-49, 61.

[3] 戴剛. 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競合策略研究[J]. 移動通信, 2016, 40(9): 13-17.

[4] 羅金光, 虞金華, 先曉兵. 高校校園網絡授權運營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常熟理工學院為例[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5(10): 21-22.

【通聯編輯:謝媛媛】

商法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基于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構成要素,設計調查問卷。調查顯示,學生的專業能力方面符合企業的需求,但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發展能力方面不符合企業的需求所占比重較大,最后分析了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現狀。

關鍵詞:高職經管類 職業能力 調查分析

職業能力是建構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理論的基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已成為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經管類高等職業教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若與崗位需求錯位,將成為制約高職經管類專業發展的瓶頸。目前,高職院校中有90%的院校開設了經管類專業,對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現狀的研究具有普遍推廣性。鑒于此,本文對當今高職經管類專業培養的學生的職業能力是否與市場需求接軌進行調查和分析,以期待為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優化課程結構和教育教學模式提供依據。

1.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調查問卷的編制

關于職業能力具體構成要素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類觀點:德國在職業能力研究方面主要是基于心理學和行為學兩個方面,將職業能力分關鍵職業能力和基本職業能力。梅騰最早提出了關鍵職業能力,并將這種職業能力描述為:組織和執行任務的能力、交往與合作能力、學習技能和思維能力、獨立性與責任感、承受能力。荷蘭職業教育協會認為職業能力應該包括8個大的方面,這8個大方面又包括25項基本的能力。其中8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包括:領導力、協作、表達、分析、創新、執行、適應、成就感。在25項能力方面涵蓋了很多內容,主要涉及到的是屬于情商范疇的內容,例如表達與溝通、人際交往等[1]。北美的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模式提出的綜合職業能力包括了職業所需的知識,情感領域的動機、動力,活動領域的經驗[2]。日本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職業能力相關的內容,主要包括自律能力、協調合作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3]?;谝陨系难芯?,筆者從企業和學生的角度設置了兩份問卷,每份問卷涉及20個問題,其中企業問卷部分核心問題如下:(1)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能充分信任從事的崗位。(2)有很好的、快速的適應崗位職業環境的能力。(3)能在多種場合下配合團隊工作,達到團隊合作。(4)能夠積極主動和客戶或同事進行有效溝通。(5)能熟練的操作電腦,并使用一些常用軟件解決問題。(6)工作責任心強。(7)獲取信息能力強。(8)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9)具有創新能力。(10)認同企業的文化、使命,對企業忠誠,價值觀正確。其中學生問卷部分核心問題如下:(1)能把專業知識和工作實踐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2)能夠堅持學習,善于思考,能迅速獲取新知識。(3)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和計劃,并能按部就班的完成。(4)遇到工作中的問題,能夠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法。(5)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明確的職業規劃。(6)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律能力強。(7)自我展示、表達能力。(8)組織和執行任務的能力。(9)樂于奉獻,有高度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10)有效的協調和解決矛盾和沖突,維持團隊的和諧。

根據職業能力的表現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請給予打分:非常不符合(1分)、不符合(2分)不確定(3分)比較符合(4分)非常符合(5分)。

2.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現狀調查

2.1 基本情況說明

經管類專業是高職院校中比較普遍的專業,據統計,湖南省高職院校中有90%的院校開設經管類專業,主要包括經濟和管理兩大類專業,具體為:電子商務、財政稅收、金融證券、 會計審計、統計學、國際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公共管理、文秘、保險學、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投資決策等專業。相對高職其他專業,經管類專業與市場接軌更緊密,對學生職業能力要求更具市場特色。筆者主要以開設較普遍的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物流管理、證券管理、電子商務、會計等經管類專業為案例進行研究。為了增加調研的可行度,我們利用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頂崗實習的機會、歷屆畢業生校友及校企合作企業三個層面的樣本,且每個樣本都是與各自所學專業對口。以郵件的方式分別發放學生調查問卷280份,企業調查問卷30份。最終回收學生有效問卷264份,企業調查問卷28份。

2.2 調查結果及分析

對293份有效問卷進行整理得到如下的結論:第一,對于“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能充分信任從事的崗位”這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 72%的企業認為非常符合企業的需求,11%的企業認為比較符合企業的需求,13%的企業認為不符合企業的需求,4%的企業認為非常不符合企業的需求。這揭示了目前經管類高職院校在專業基礎知識培養方面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比如我院多年來實施學校技能抽查和湖南省技能抽查有力的促進了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但在學生問卷中的涉及“能把專業知識和工作實踐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钡膯栴}的回答時,結論恰好相反,67%的學生認為自己非常不符合企業的需求,12%的學生認為不符合企業的需求,5%的學生不能確定,9%的學生認為較符合企業的需求,僅7%的學生認為非常符合企業的需求。這個結果實際上折射出學校在實訓教學硬軟件方面欠缺,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實操性的東西太少。第二,對于“有很好的、快速的適應崗位職業環境的能力”這個問題,26%的企業認為非常符合企業的需求,34%的企業認為比較符合企業的需求。對“能在多種場合下配合團隊工作,達到團隊合作”這個問題,27%的企業認為非常符合企業的需求,24%的企業認為較符合企業的需求。我們也意外的發現對于“能夠積極主動和客戶或同事進行有效溝通”、“工作責任心強”、“獲取信息能力強”、“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認同企業的文化、使命,對企業忠誠,價值觀正確”、“具有創新能力”這幾個問題,企業給出的非常符合與較符合兩項答案之和所占比例都不到40%。第三,在學生問卷的統計中調查結果顯示:“能夠堅持學習,善于思考,能迅速獲取新知識”這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23%的學生認為非常符合企業的需求,17%的企業認為比較符合企業的需求?!坝忻鞔_的工作目標和計劃,并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問題的調查結果是 34%的學生認為非常符合企業的需求,13%的企業認為比較符合企業的需求?!坝龅焦ぷ髦械膯栴},能夠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法”這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21%的學生認為非常符合企業的需求,16%的企業認為比較符合企業的需求?!皩ψ约何磥淼穆殬I發展具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律能力強”、“自我展示、表達能力”、“組織和執行任務的能力”、“樂于奉獻,有高度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有效的協調和解決矛盾和沖突,維持團隊的和諧”這幾個問題,學生給出的非常符合與較符合兩項答案之和所占比例都不到50%。

3.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現狀與問題分析

當前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的現狀與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對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構成要素理解不夠

要充分的理解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構成要素及內涵,首先要明確高職經管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人才需求的現狀。筆者認為高職經管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科學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綜合素質、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策劃等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高職經管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任務既不是本科或以上教育所完成的學科知識的學術能力, 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實踐能力,更不是職業崗位需要的狹義的專業技術能力, 而是針對特定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必須的“全面的職業能力”。經管類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內涵應與具體的職業活動相聯系,凡與高職經管類專業具體崗位職業活動任務效果密切相關的“能力”,都可看作是職業能力的構成要素,它們主要有專業能力(各個環節的基本技能、操作方法)、方法能力(工作計劃的制定、獲取信息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工作問題的思路)、社會能力( 職業交流能力、自理與自律能力、誠實守信、 職業環境適應能力)、發展能力(學習能力、職場自我管理的能力、創新創業能力 )。

3.2 課程體系和實訓條件的建設滯后于新形勢下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

目前, 高職經管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仍然是以學科型課程體系為主, 即“三段式”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叭问健闭n程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把我們的教育目標導向學科體系,課程設置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學問化傾向比較明顯,這與職業教育的目標是把學生導向工作體系相違背[4]。因此,目前高職院校設置的課程雖然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和技能, 但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高職院校財力不足,缺乏充裕的資金專門用于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像高職經管類專業這樣的軟專業,沒有適應企業所需的實訓條件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3.3 高職經管類專業沒有發揮公共基礎課對職業能力培養的作用

公共基礎課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與專業類課程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承擔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的任務。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工作中充當的角色不同, 實際上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兩條腿,我們應該要發揮兩條腿的作用。但許多高職院校重專業課, 輕公共基礎課的現象還是存在的。主要表現在公共課的課時嚴重不足, 教學規模過大。嚴重影響了公共基礎課對職業能力培養發揮的作用。同時, 公共基礎課的課程體系缺乏科學性, 僅僅作為專業課的基礎或者補充, 公共基礎課對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未能得到真正體現[5]。

參考文獻:

[1] 馬建富.職業教育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呂鑫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石偉平.比較職業技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97.

[4] 黃玲玲.影響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問題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8),121-123.

[5] 高宏,許朝暉.高職院校職業能力培養現狀分析與研究[J].職業技術,2008(1),47-48.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XJK012CZJ012)《基于模糊層次分析的高職經管類學生職業能力綜合評價體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商法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論述微商思維在市場營銷教學活動中應用,分析微商思維在市場營銷教學中應用的實際意義,提出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市場營銷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等具體應用方法。

【關鍵詞】微商思維 市場營銷教學 應用方法

一、微商思維的基本含義與內容

(一)微商的基本含義。微商是指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之下,通過將傳統的營銷方式與互聯網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以個人為基本傳播單位的銷售模式,主要是通過利用微信軟件來開展網絡營銷活動。微商是傳統市場營銷模式的進一步延伸,有效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靈活性比普通的市場營銷模式更好。近幾年來,微商規模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市場營銷中炙手可熱的一種模式,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微商思維的具體內容。微商思維,顧名思義,就是以微商為基礎的一種市場營銷思維,人們主要通過使用智能移動手機來使用微信軟件,然后進行微商的相關營銷活動。微商最早的表現模式即在朋友圈中發布國內或國外產品代購信息,供微信中的其他好友進行選擇和購買。而隨著不斷地發展,微商也逐漸形成了其獨立的、較為完整的體系,在這樣的體系之下,微商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產品的購買和銷售的這樣一個過程,就變得更加高效安全。同時有些微商也不僅僅是局限于在微信朋友圈進行宣傳,而是建立了自己專有的微信公眾號,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客戶。

二、微商思維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意義與必要性

(一)在市場營銷教學中應用微商思維能夠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微商思維屬于網絡營銷思維中的一種,屬于在社會科技發展下新興的一種市場營銷思維,與傳統的市場營銷思維是有所差別的,但它的出現也正符合了當今的社會發展潮流,是這股潮流在經濟上的具體表現,所以將微商思維應用在市場營銷教學活動當中,就能夠將學生們培養成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市場營銷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是與信息技術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利用信息技術而開展的網絡營銷,如微商可以擺脫傳統的時空限制,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便利,為經營者帶來更多的收益,同時像微商思維這樣的市場營銷的新型理念更是以后各個市場營銷者所必須具備的。因此,根據現實的需要,微商思維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意義是巨大的,學生們在其影響之下,能夠向著社會市場經濟所需要的人才類型方向發展。

(二)微商思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市場營銷的學習興趣?,F在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智能手機和微信賬戶,他們的身邊或者是朋友圈應該都會有微商的存在,但是學生又都是獨立的個體,對于微商這一發展速度極快的群體,作為學習市場營銷的學生,他們都應該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所以教師將微商思維應用到市場營銷的具體教學活動當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和自身的理解展開討論,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對微商思維建立起正確的認識,還可以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激發出學生對于市場營銷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都能夠在課堂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推進教學活動水平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微商思維在教學中的滲透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并非沒有依據,隨著社會發展,具有良好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是將來社會對于求職者的普遍要求,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最好途徑就是通過教育教學活動。但是就市場營銷教學而言,單單是普通的教學活動并不能滿足這一需求,應該加入創新性思維,才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起學生的創新素質,而微商思維則恰恰符合要求。教師在市場營銷教學中滲透微商思維,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未來的長遠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微商思維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

(一)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市場營銷的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依據,能夠在教師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所以教材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將微商思維應用到市場營銷教學當中,那么教材內容就需要及時地進行修正和調整,根據學生的情況和微商的實際發展狀況,將微商思維的內容添加到市場營銷教材中的相關知識以及案例當中,以使學生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這方面的學習。雖然調整教材的工作十分重要,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高校并不重視,更新教材的頻率和速度都比較緩慢,同時也沒有將微商思維等內容添加到教材當中。這樣一來,失去了教材這一重要媒介的幫助,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都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有關高校都應該注意這個問題,將微商思維應用在市場營銷教學中,并且根據實際需要來調整教材中的教學內容。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微商思維是一種新型的市場營銷思維,如果教師將微商思維應用在市場營銷的教學中,卻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話,那么兩者之間就無法相互協調,所以教學模式就需要創新。同時教學模式需要創新的原因也不僅如此,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的是教師“滿堂灌”的形式,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主導課堂,但是這種模式下的教學活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體性無法得到保證,因此也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市場營銷課堂教學的質量得不到提高,損害的不僅是學生的積極性,還減少了學生培養自身創新思維、實踐能力以及探究意識的機會。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就應該創新教學模式,以市場營銷實際發展方向為導向,輔以微商思維的滲透來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又好又快地全面發展。

(三)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要將微商思維有效地引入到市場營銷教學中,需要及時調整教材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模式,不僅如此,教學中的評價體系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完善,以滿足教學和學生的需求。所以教師應該建立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不能抱有“唯成績論”的想法,應該拋棄應試教育理念,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比如說,教師可以開展關于微商的項目研究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的微商例子進行探究,然后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評價,以此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微商思維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四、在市場營銷教學中運用微商思維的注意事項

通過以上方法將微商思維運用在市場營銷的教學當中,僅僅是第一步,還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也要注意許多事項,只有切實地實施了,才能算是微商思維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成功運用。而其中的注意事項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應該精心選擇和設計案例。教材中教學內容的調整是微商思維在市場營銷教學中運用的首要問題,在選擇了適合的微商思維內容和微商案例之后,并不是就此結束了,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所制定教學方案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制定教學方案的時候,教師應該事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然后在教材中有限的案例的基礎之上,再精心選擇和設計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案例,注意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師生互動,將教師教與學生學有機結合起來。一個良好的課堂,需要有積極的師生互動過程、活躍的課堂氣氛相結合,很多教師在創新教學模式之后,改變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但是卻出現了另一種問題,就是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考慮學生的實際可接受能力,盲目地開展自主探究活動,使得最終的教學效果也未比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好。因此教師在使用新型的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活動的時候,應該重視師生互動,在探究與微商思維相關的教學問題的時候,需要通過教師適當的引導和幫助來讓學生循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和理解,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貫徹素質教育下的教學原則,讓微商思維更加有效地運用在市場營銷的教學中。

(三)在教學中不能完全以微商教學取代其他的教學方法。微商思維對于市場營銷教學的作用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取決于教師具體的教學方法。有些教師認為微商這種營銷方式在現如今的經濟社會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并且具有良好的作用,于是便將微商思維代替其他的教學內容,以微商教學取代了其他的教學方法。這樣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無論是什么學科的教學,都應該以理論教學為基礎,然后再進行更深入的講授。所以微商教學的開展應該建立在學生具有一定市場營銷理論的基礎之上,而且教師對于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也應該適度適量,在合適的時機運用,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市場營銷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不能完全以微商教學取代其他的教學方法,應該各種教學方法結合使用,否則對于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本文從微商思維的基本含義與內容、微商思維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意義與必要性、微商思維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以及在市場營銷教學中運用微商思維的注意事項這四個主要方面展開,認為微商思維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新型的市場營銷模式,其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產生積極影響,最終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梁馨月.高職市場營銷教學中微商思維的應用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7(4)

[2]胡敏.探究微商思維在高職市場營銷教學中作用[J].商場現代化,2017(4)

[3]鄭海明.高職市場營銷教學中微商思維的應用[J].經貿實踐,2017(4)

[4]張炳亮.高職市場營銷中微商思維的引入教學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24)

[5]王建軍.微商思維在高職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市場,2016(35)

【作者簡介】蔣文全(1977— ),男,廣西桂林人,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經濟師,研究方向:營銷與策劃。

(責編 丁 夢)

商法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市場經濟下,現代企業生存發展的壓力不斷增加,提升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從而促進企業更好發展也成為了一種不錯選擇。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了工商管理培訓嘗試,事實也證明工商管理培訓在企業管理水平提升上具有顯著作用,工商管理培訓更是成為了企業發展中的一種有效保障。本文將對工商管理培訓在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上的作用進行分析,并就企業如何更好進行工商管理培訓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培訓;管理

引言:從整體上來看,國內企業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但絕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企業管理水平相對較低,提升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的緊迫感卻在不斷增加。工商管理培訓儼然成為了很多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一種選擇,但工商管理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效用發揮上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鑒于此,為了更好提高企業的實際管理水平就需要從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開展上進行優化與調整。

1.工商管理培訓概述

工商管理培訓是一種對企業以及企業管理層進行的培訓,其基本培訓內容包含企業管理理念優化,企業管理方法選用,企業管理問題解決,企業文化營造等。自現代的企業管理理念出現后,工商管理理論便不斷成熟,企業管理活動的開展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具體的工商管理。由于企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管理活動開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于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工商管理培訓是現階段較好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一種途徑,但這種目的性較強的培訓活動在開展上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一旦工商管理活動在開展上存在著方向上或方式方法上的錯誤,企業真實管理水平會不升反降,企業的管理狀況也會每況愈下。

2.工商管理培訓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作用

2.1 有利于企業管理人員管理素養的提升

工商管理培訓之所以能夠對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產生積極作用,與其對企業管理人員管理素養具有的提升效用密不可分。企業管理本身是一項系統的活動,其中的戰略管理,財務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具項管理活動的開展則需要管理人員予以負責。管理人員是企業管理活動得以正常開展的基礎保障,企業能夠具有一支高質量的管理團隊后,相關管理活動開展的水平自然而然地會得到提升。工商管理培訓中,企業管理人員實際上便充當了培訓的客體,在具體的培訓活動開展中,企業內的管理人員綜合素養便能夠由顯著提升,企業管理層對于管理活動的開展更是可以形成更為科學而全面的認識。從這一點上來看,工商管理培訓便可以通過提升企業管理人員的素養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特別是在那些大型企業中,管理人員所組成的管理團隊會對企業業務開展及綜合發展產生極大影響,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素養在管理培訓活動影響下得到了對應提升后,其自然可以更好處理企業內大小管理事務。

2.2 有利于企業管理模式的優化

企業的管理模式較為多樣,一般來說,每一種企業管理模式都具有優點和缺點,對于企業而言,選擇最優的管理模式進行企業管理嘗試是企業管理活動開展中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企業管理培訓活動的進行能夠幫助企業對既有的管理模式進行不斷優化,甚至是引導企業核心管理層進行管理模式的變更。企業管理是一種動態活動,企業本身也處于不斷的發展之中,由于企業內外部環境會不斷變化,一成不變的企業管理模式很難從一而終地在企業中發揮出正向管理效用。管理模式優化一直以來都是企業管理調整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但鮮有企業能夠拿捏好企業管理模式調整的時機,很多企業對于管理模式的科學調整也不深了解。這一狀態下,對應的培訓活動開展便能夠幫助企業更好感知現有管理模式的優缺點,并能夠幫助企業管理層進行管理模式的優化或調整,這則可以從側面上不斷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2.3 有利于企業管理問題的更好解決

企業持續發展中進行的管理活動不可能一直保持方向上的正確和方式方法上的有效合理,這便導致企業管理活動開展中會時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間題。企業管理問題一旦出現不僅會引發相應部門基礎職能的發揮,更容易對企業整體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工商管理培訓活動的開展雖然不能直接地對企業管理問題進行解決,但其能夠較大程度上幫助企業管理層認識到企業管理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對于企業管理問題進行對應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解決需要并非易事,特別是在財務管理這種核心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在解決上更為困難。在工商管理培訓中,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開展能夠幫助企業更為精準地發現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些管理技巧和方式方法的不斷灌輸更是可以幫助企業更為從容地應對一些管理問題。在企業管理網問題能夠得到較為順利地解決時,企業的管理水平自然可以不斷提高,且企業的管理資源也能夠得到更為優化的配置。

3.更好發揮工商管理培訓積極作用的建議

3.1 提升企業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程度

工商管理培訓對于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很多企業內部并沒有開展工商管理培訓,其它形式旨在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的培訓活動也并不存在。因此,想要更好發揮出工商管理培訓的積極作用首先要轉變企業的砍伐,即企業需要認識到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并在實際發展中積極地進行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開展籌劃,注重各類型工商管理培訓活動的開展。建議企業將工商管理培訓納人到企業正常的經營發展體系之中,并擴大工商管理的實際范圍,將中層以上管理人員都作為工商管理培訓的客體。不僅如此,企業也需要將工商管理培訓活動的開展作為一種常態化工作堅持下去并定期進行工商管理培訓。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業雖然開展了工商管理培訓,但領導層,特別是高級別領導人員對于參加相關培訓的積極性并不高,工商管理培訓活動在開展上更是會具備很強的形式主義色彩。這一狀態下,企業領導層需要以身作則的參與到工商管理培訓活動之中并將工商管理培訓中的培訓內容融入到企業管理活動開展之中,這也能更好將工商管理培訓的積極效用發揮出來。

3.2 轉變工商管理培訓理念及方法

企業內部在進行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開展時要注重管理培訓理念及方式方法的轉變。很多企業內現有的工商管理培訓理念較為陳舊,且工商管理培訓的模式也一成不變。培訓人員固化地進行一些企業管理理論和工商管理理論知識講述的做法十分常見,久而久之,工商管理培訓活動對于企業管理人員來說便喪失了吸引力,企業領導層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也會是受挫。此外,部分企業將工商管理培訓作為了提高企業真實管理水平的唯一選擇,這種錯誤認知也會增加相關培訓活動開展的壓力,且培訓活動在開展上也會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正是因為這樣,想要更好地將工商管理培訓的積極作用發揮出來就需要企業對其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并圍繞培訓活動地開展從更多角度進行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工商管理培訓開展方式方法的多元上去,企業可以將傳統的案例分析培訓法同企業實際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間題聯系起來,從而使得工商管理培訓活動在開展上能夠更為貼合企業管理實際。這一做法一方面能夠提升工商管理培訓活動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則能夠多元化培訓活動的開展形式,使其更為富有培訓價值。

3.3 著重提升培訓人員的綜合素養

企業工商管理培訓人員對于培訓的理解深淺,實際培訓能力等也會對其效用發揮產生影響,提升培訓人員的綜合素養自然可以為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產生積極影響。通常來看,工商管理培訓可以分為內部培訓與外部培訓,從企業自我進行的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開展來看,相應職能部門需要對培訓團隊的專業素養進行提升,而培訓人員也需要增加對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的了解及掌握程度,從而更好地將培訓活動與企業經營管理實際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的企業管理培訓活動在開展上都離不開專業的培訓人員參與,企業在提升內部培訓人才專業素養上也應當對外部專業培訓機構的一些做法和經驗進行借鑒。例如,企業可以定期組織內部培訓人員外出進行工商管理培訓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并將更為先進的理念與方法運用到企業內部的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開展之中。企業工商管理培訓團隊也要定期進行培訓經驗的總結和交流,從而對于培新方式方法改進有一個更好的認識。依托專業化的培訓團隊建設活動開展,專業化的培訓團隊也能更好驅動企業工商管理培訓活動的開展。

3.4 確立工商管理培訓評價與反饋機制

企業不能機械式地開展工商管理培訓,這種做法只能增加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開展的盲目性并將拖慢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開展的效率。為了更好開展工商管理培訓活動,將工商管理培訓活動對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具備的積極作用更好發揮出來,企業可以考慮圍繞工商管理培訓活動的開展制定相應評價與反饋機制。例如,企業可以將管理資源的配置情況,管理效果的呈現等作為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開展的評價指標,并定期對相關培訓活動開展的狀況進行評價。通過定期與不定期評價相結合的辦法,企業能夠發現工商管理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于此類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也能確保培訓活動開展的正向作用更好發揮。與此同時,工商管理培訓活動開展中也要與企業最高領導層間保持溝通,在培訓活動開展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更是要通過反饋來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與解決。這些做法能夠在很大限度上保障工商管理培訓活動在開展上更為效率,更加能夠使得工商管理培訓活動在開展上更為具有活力,從而從更深的層面進行培訓活動開展效率的提升。

4.結語

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時間周期,特別是那些管理構架較為復雜,整體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其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會相對困難。各種形式的工商管理培訓雖然可以為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產生積極作用,但這種作用的發揮本身要受到其它因素影響與制約。對于企業核心管理層而言,其務必要對相關培訓活動所具備的這種積極作用有一個全面認識并基于企業發展的視角對工商管理培訓活動的開展進行更多思考。

參考文獻:

[1]包音牧仁.工商管理培訓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作用分析[J].讀書文摘,2016(24):67-68.

[2]田壯壯.工商管理培訓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作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7):59-60.

[3]張敏.工商管理培訓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作用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26):24-25.

上一篇:衛生法學論文下一篇:法學案例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