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護理法論文范文

2024-01-15

護理法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就目前中職聲樂教學而言,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也不夠,針對這一現象,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改變,盡可能提高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從而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為此,本文主要對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角色扮演 中職 聲樂教學

一、引言

角色扮演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其在中職聲樂教學過程中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在對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使用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參與到實際訓練過程中,而這種情景演示學習的方式,能夠讓學生處于一種較為輕松且愉悅的教學環境中,進而就能更好地完成相關的教學活動,真正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而筆者也主要對角色扮演法進行了相關概述,并對其在中職聲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原則以及實踐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

二、角色扮演法相關概述

角色扮演法作為一種較為新型的教學方式,是奧地利心理學家莫雷諾在20世紀所創建的,心理學家莫雷諾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借助真實情景進行角色扮演,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就能有效地保證教學質量。角色扮演法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主要是學生在一個較為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角色扮演體會到其中的專業知識以及技能,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能夠有效的和角色進行交流,進而就能對相關知識有更好地認識,真正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以及知識。在應用角色扮演法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其主體就是學生,而教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其教學活動就需要進行互動,從而學生的積極性就能被充分的調動,進而就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這也是角色扮演法在應用在教學中的優勢。

三、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相關人員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1)情景性原則。角色扮演法在應用過程中要想順利進行,就一定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之后學生才能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角色扮演,從而才能展開教學活動。因此,在應用角色扮演法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遵循情景性原則,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進而才能順利開展角色扮演教學活動。(2)共同性原則。在應用角色扮演法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情景性原則之外,教師還要遵循共同性原則,這一原則主要是為了讓班級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確保教學開展的全面性。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可以對不同角色進行分配,這樣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表演參與的欲望,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在參與過程中獲取相應的知識,進而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3)趣味性原則。角色扮演法應用在中職聲樂教學中,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從而能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聲樂學習,因此,在應用角色扮演法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具備聲樂學習相關知識點之外,教師還要保證其趣味性,這樣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才能更加充分。(4)適當卷入原則。在應用角色扮演法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雖然是活動主體,但是,教師在其中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把握好全局,以此確保教學質量。

四、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1.角色扮演法應用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基本步驟

(一)任務布置

在應用角色扮演法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任務布置,也就是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這樣學生學習的欲望才能更加強烈。因此,在角色扮演之前,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確定角色類型以及演出環境,之后再對學生進行任務布置,在布置任務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遵循以上原則,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體會角色。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長城謠》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對歌曲中的角色進行體會,讓其明白抗日戰爭時期的普通民眾是什么樣的,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以及歌曲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二)角色安排

在布置任務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學生共同構建教學情景,之后就可以對學生進行角色安排。在這角色安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我推薦或者是讓同學推薦,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內在潛能,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表演當中,進而才能有效的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更好地了解學生對歌曲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唱出來,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班級演唱會,讓學生思考里面缺少什么角色,是指揮、音響師、演唱者、還是觀眾呢?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我推薦自己想要成為什么角色,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帶動教學氛圍以及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

(三)角色扮演

在角色安排之后,則需要進行角色扮演,這也是其中的關鍵步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引領,讓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真正感受到聲樂學習的樂趣,從而就能最大程度發揮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價值。

(四)角色評價

在完成角色扮演教學活動之后,還需要展開適當的角色評價,以此來對教學進行一個總結和歸納。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評價,也可以讓學生對自我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則可以針對學生對角色的把握以及表現力等方面,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提高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以及自信心。

2.角色扮演法應用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基本內容

(一)表現作品角色

在應用角色扮演法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其基本內容之一就是要表現作品角色,每一首作品都有其自身的角色,同時也抒發了作曲者的情感和心態。例如,《思鄉曲》這首作品,其角色應該是旅居海外的游子;《瑪依拉》這首作品的角色則是一位活潑可愛的哈薩克少女。為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聲樂教學過程中,首先就需要讓學生對歌曲作品中所塑造的角色有一個理解,這樣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體會其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在體會之后才能更好地學生聲樂,體會到聲樂學習的樂趣以及魅力。

(二)體驗職業角色

在應用角色扮演法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其基本內容除了表現作品角色之外,還要體驗職業角色。中職聲樂教學就是為了學生今后能夠投身于與聲樂相關的工作,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今后職業角色進行適當的體會,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能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為其今后工作打下基礎。例如,有些學生在學習聲樂之后,其可能想成為一個聲樂教師,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讓部分學生扮演學生,部分學生扮演聲樂教師,讓其教同學唱歌,這樣學生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學生參與的過程就是今后工作的實習。

【結 語】

綜上所述,角色扮演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將其應用到中職聲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角色扮演法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教學,以此來確保角色扮演法的價值能夠更好地實現。

【參考文獻】

【1】向迎春.角色扮演法在中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55)

【2】龐曉麗.角色扮演法在中職外科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健康必讀旬刊,2013(25)

【3】易楠.角色扮演法在中職數控技術應用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機械職業教育,2016(21)

護理法論文范文第2篇

1 緊張、憂愁和恐懼心理

患者得知自己中風而入院時, 精神緊張, 情態憂郁, 擔心自己病情是否嚴重, 會不會留下殘疾等。主要表現為睡眠障礙、活動減少、情緒低落。

1.1 對癥護理

1.1.1 熱情接待病人

主動向病人介紹病區的環境, 介紹同室的病友、主管醫生和護士, 消除其對環境的陌生感, 主動詢問病人的需求, 盡量給予滿足, 幫助其盡快適應角色的轉變。

1.1.2 護理人員要做好解釋工作

態度和藹, 語言親切, 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 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充分使用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等心理咨詢技能[2], 對患者的病情表示同情, 給予真誠的安慰, 這樣病人在得到護士的照顧和關懷后, 精神上感到滿足和充實[3], 以此可消除一切引起病人精神緊張的因素, 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 以達到早日康復。

1.1.3 按照護理程序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

使健康教育更加規范具體化, 同時告知患者各項檢查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以及配合要點, 告知疾病轉歸的一般性規律, 并將檢查報告結果主動反饋給患者[4]。從而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 以減輕其擔憂, 恐懼心理。

1.1.4 夜班查房時, 工作人員要做到“四輕”

說話輕, 走路輕, 操作輕, 關門輕, 入睡時將燈光調暗, 趨于柔和, 從而減輕病人的恐懼心理。

2 悲觀失望心理

中風后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的病人, 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廢人, 給家庭和他人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和負擔。加之住院時間長, 癥狀恢復不盡人意, 病人悲觀失望心理隨之加重, 喪失生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拒絕一切檢查、治療和護理。

2.1 對癥護理

2.1.1 經常深入病房, 了解患者的思想活動, 并鼓勵和開導患者讓肢體和語言功能恢復較好的中風病人現身說法, 會更有說服力[5], 可使患者漸漸地從不良心理狀態中得到轉化, 維持較積極的心理狀態, 樹立生活的信心。

2.1.2 家屬樂觀積極的態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感染患者護理人員要囑咐家屬細心護理患者, 多體貼患者, 多與患者接觸交談, 多開導、安慰和鼓勵, 不要說傷害患者自尊和感情的話。特別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在端茶喂飯、洗漱、協助排便時, 不要流露出不耐煩情緒。家屬無微不至的照顧, 是病人最大的精神支柱, 也是點燃病人生存希望最有力的因素。

2.1.3 對語言不清的患者, 要耐心傾聽, 切不可表現不耐煩, 更不能譏笑病人應陪同其語言訓練, 教用簡短的常用語講話, 或用圖片, 讀文章來鍛煉語言的流利性, 達到與別人交流的目的, 增強對治療的依從性。對行動不便的患者, 要攙扶患者多做些行走鍛煉, 及時發現患者的細小進步, 用成功的例子鼓勵其頑強地與疾病做斗爭, 樹立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3 依賴心理

由于患者角色的強化, 過度依賴醫護人員的幫助和家人的照料, 生活上能自理的事情如洗臉、吃飯、肢體被動活動等, 也要依賴他人而不愿自己動手, 不愿出院[6]。

3.1 對癥護理

3.1.1 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的自我護理, 鼓勵并協助患者主動參與鍛煉護理人員在幫助病人鍛煉時, 要遵循“先易后難, 循序漸進”的原則, 對病人每取得一點進步, 及時熱情地鼓勵, 調動病人的心理能動性[7], 消除依賴感。

3.1.2 在藥物治療, 康復訓練的同時, 還須注重滿足患者生理需要如環境舒適, 睡眠安靜, 飲食可口, 冷暖適宜, 解除病痛等及心理社會需求如安全, 自主自立和被尊重, 歸屬與情親等, 如果這些需要滿足了, 對患者能產生積極誘導作用, 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改善病人的生命質量[8]。

參考文獻

[1]游濤.淺談中風病人的心理狀態及調護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 2008, 20 (9) :959~962.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培訓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86.

[3]李文娟.中風后遺癥病人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南華大學學報 (醫學版) , 2007, 35 (3) :467~468.

[4]虞靜.淺析中風患者急性期的心理疏導護理[J].基礎醫學論壇, 2008, 12 (3) :45~46.

[5]張新艷, 周希芬.中風病人的心理狀態及護理對策[J].中國鄉村醫藥, 2004, 11 (5) :53.

[6]方彩平.腦中風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7, 16 (14) :2008.

[7]董艷芳, 張秀麗, 宋景玲, 等.腦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08, 5 (6) :291.

護理法論文范文第3篇

分解法亦稱“分解練習法”, 就是將一套完整的技術分解成幾個部分或幾個獨立的技術動作, 分別反復訓練, 將問題逐個解決, 直到熟練掌握全部動作。也可理解為化整為零, 集中兵力, 各個擊破的軍事戰略戰術的運用, 利用優勢兵力將被分割開的敵軍一部分一部分地消滅, 直到取得全面勝利。

1.1 常用的分解練習法[2]

1.1.1 單純分解法

是把所教授的一套技術內容分成若干部分, 先分別學習各部分, 掌握后再將各部分進行綜合, 從而完成整套技術的學習。

1.1.2 遞進分解法

是先教授一套技術內容的第一部分, 然后教授第二部分, 接著將第一、二部分聯合起來教學, 學會后再教授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學會后, 再將第一、二、三部分聯合起來教學, 如此遞進, 直到完整地掌握整套技術。

1.1.3 順進分解法

是先教授一套技術內容的第一部分, 學會后再加教第二部分, 第一、二部分學會后, 再加教第三部分, 如此逐一學習, 直到完整地學會整套技術為止。

1.1.4 逆進分解法

與順進分解法相反, 先教授一套技術內容的最后一部分, 然后逆向逐一教到第一部分, 最后完整掌握整套技術。

1.2 常用的分解練習方式

(1) 按技術動作結構進行分解練習。即將整套技術中不同的結構動作進行分解, 然后分別或依次進行練習。

(2) 按技術過程分段進行練習。即按不同特點將技術過程分解成若干部分, 然后分別或依次進行練習。

1.3 分解訓練法的優缺點

1.3.1 優點

(1) 將某一套完整的護理技術合理地分解成幾個部分或幾個獨立的技術動作, 可化繁為簡, 變難為易, 循序漸進。 (2) 便于學生明確目標, 認真完成護理技術中的每個部分或每個獨立的技術動作, 易于掌握動作的各個環節和要領, 提高動作的節奏感。 (3) 使學生集中精力, 攻堅克難, 更易于掌握較難的動作。 (4) 便于規范動作細節, 加深學生對所學技術動作的理解, 有利于提高動作各個階段的協調性。 (5) 便于發現問題, 糾正錯誤動作, 改進和提高操作技術。 (6) 便于學生技術動作的練習和掌握, 易于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從而獲得更佳的訓練效果。

1.3.2 缺點

(1) 如果分解不當易破壞動作的結構, 打亂動作的正常節奏。 (2) 如果動作間協調不好易影響動作的前后銜接, 影響整套動作的流暢性。

1.4 分解練習法的運用

(1) 適用于動作結構較復雜但能合理劃分為若干環節的技術。

(2) 適合完整練習且不易掌握, 或某部分需要較細致練習的技術。

(3) 適合需要重點突出某一環節或關鍵動作環節的技術。

(4) 教師運用分解法時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及其各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 依據學生的能力, 按順序具體選擇講解練習的方法。講解的方式可選擇動作結構分解或技術過程分段練習方式。對需分清重點與難點, 進行有針對性講解的技術可選擇單純分解法或逆進分解法。

此外, 必須使學生明確各分解內容在完整動作中的位置, 分解的時間不宜過長, 應與完整練習相結合。講解的同時, 要結合動作示范, 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2 完整法

亦稱“完整練習法”, 是指從動作的開始到結束, 不分解動作和段落, 完整地、連貫地學習和練習某種技術的方法, 亦可理解為軍事戰略戰術中的殲滅戰, 是殲滅敵人全部 (或大部分) 的作戰, 即每戰均要解除敵人武裝, 斃傷、生俘敵人全部 (或大部分) 人員, 摧毀和繳獲敵人全部 (或大部分) 武器和裝備。

運用完整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 說明整套技術的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動作銜接、技術規則與要求等, 力求做到準確、熟練、輕快、連貫。

2.1 完整練習法的優缺點

2.1.1 優點

(1) 不會破壞動作結構, 能保持動作的完整性。 (2) 不會破壞動作之間的內在聯系, 能保持動作的流暢。

2.1.2 缺點

(1) 學生不易同步掌握動作中較難的要素和環節, 而影響整套技術的連貫性。 (2) 因某些技術動作不能同步掌握, 而打擊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從而影響訓練效果。

2.2 完整練習法的運用

(1) 適用于動作結構比較簡單, 容易完成的技術。

(2) 適用于動作結構嚴謹、不易分解的技術。

(3) 適用于動作結構相似、教法相近的技術。

(4) 適用于掌握了一定動作基礎的學生。

3 分解法和完整法在護理操作技能教學中的運用

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 對中職護生而言, 就是在護理技術教學中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嚴格訓練, 能夠熟練而準確地完成護理技術操作的能力。

護理技術操作約有50項, 要求學生動手練習的約有36項, 現以幾種臨床常用的操作技能教學為例, 試述分解法和完整法在護理操作技能教學中的運用。

完整法和分解法在教學中并不是相互孤立、毫無聯系的。運用分解法時應注意:分解法是在完整動作概念基礎上分解的, 應及時向完整法過渡, 但要注意技術動作的練習和掌握要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由重點到一般、由分到合, 從而使學生逐步提高, 最終達到完成整套技術的目的。

3.1 靜脈輸液法[3]

3.1.1 概念

靜脈輸液法是將一定量的無菌溶液或藥物通過靜脈輸入機體的方法。

3.1.2 靜脈輸液法的流程

前期準備 (衣帽整齊、備物、洗手、戴口罩→查對藥物、核對醫囑→抄輸液卡→裝藥→插輸液器, 將備用物車推至床前→核對、解釋、評估病人→準備膠布) →排氣→選血管→消毒→扎止血帶 (→再次消毒→再次排氣→囑握拳) →進針 (見回血后) →三松 (松止血帶、松拳、松調節器) →膠布固定→調速→后續操作 (第三次核對→交待注意事項→整理床單位→洗手) 。

該操作細節較多, 為了明確學習目標, 將排氣前的準備、較簡單的操作及相關技術中已學習過的技術, 如戴口罩、洗手等均列于前期準備和后續操作。

3.1.3 靜脈輸液法的教學

靜脈輸液法的動作結構適合采用順進分解法教學, 可將靜脈輸液法的主要動作分解為:前期準備→排氣→進針→調速→后續操作。

先教授靜脈輸液法技術內容中的第一部分———前期準備, 學會后再加教第二部分———排氣, 第一、二部分學會后, 再加教第三部分———進針, 如此逐一學習, 直到完整學會整套靜脈輸液法技術為止。

靜脈輸液法的動作結構教學雖然采用了分解法, 但只是以分解教學法為主, 仍要與完整教學法相互交叉, 如靜脈輸液法中的前期準備和后續操作較為簡單、易掌握, 故可采用完整法教學, 而排氣和進針是靜脈輸液法中的重點和難點, 且又不是孤立的動作, 如進針是由“選血管→消毒→扎止血帶 (→再次消毒→再次排氣→囑握拳) →進針→三松 (松止血帶、松拳、松調節器) →膠布固定”等動作組成, 該套動作又可采用單純分解法練習, 其中重點練習進針, 每個動作掌握后即可采用完整法教學, 一氣呵成。待“前期準備→排氣→進針→調速→后續操作”均掌握后又可采用完整法教學, 整套靜脈輸液法的教學可采用不同的分解法相互穿插, 分解法與完整法互相交叉, 使整套靜脈輸液法技術的教學更趨清晰有效。

3.2 無菌技術

3.2.1 概念

無菌技術是指在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體和防止無菌物品、無菌區域被污染的操作技術。

3.2.2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流程

環境準備→整理工作臺→洗手、戴口罩→取紗塊抹方盤→開無菌包→用無菌鉗取巾放方盤→按原折痕一字包回無菌包并記時→開巾鋪無菌盤扇形折疊→手上開無菌碗包→無菌碗包放無菌盤內→無菌持物鉗取無菌物品放入無菌盤內→取無菌溶液“四查”→開瓶→沖瓶口→倒液入碗→塞瓶塞→蓋無菌巾并折疊→消毒瓶塞蓋妥并記時→打開1/3無菌盤巾→開無菌手套包取滑石粉涂抹手→提取無菌手套戴妥→取無菌碗→翻脫手套→整理。

3.2.3 無菌技術操作教學

鑒于無菌技術操作結構較為復雜, 除一般操作外, 可將無菌技術操作分解成無菌持物鉗的使用、無菌容器的使用、取用無菌溶液、無菌包的使用、鋪無菌盤法、戴無菌手套法6個部分。

此外, 無菌技術操作動作繁多, 要求較高, 學生難以掌握。因此, 在教學中宜采用分解法中的單純分解法進行, 讓學生對每個部分、每個動作分別進行學習, 待無菌持物鉗的使用等6個部分及動作均學會后, 再結合其他一般操作綜合學習。教學中整套操作采用分解法, 但無菌持物鉗的使用等6個部分的教學則各自采用整體法教學, 這樣既進行了無菌持物鉗的使用等6個部分的重點教學, 教學目標明確、動作清晰、差錯率低, 又保證了無菌技術操作的整體結構, 不失整套技術的連貫性, 教學方法以分為主, 分合有度, 能順利完成無菌技術操作的教學。

3.3 鋪床法

3.3.1 概念

臨床上鋪床是為了病室的整潔及病人的舒適, 常鋪的床有備用床、暫空床、麻醉床。

3.3.2 鋪床的流程

鋪床的主要操作流程有用物準備 (按要求及使用順序備齊床褥、大單、被套、棉胎、枕套、枕芯、橡膠單、中單等) →鋪備用床→鋪暫空床→鋪麻醉床。

鋪備用床的流程:用物準備 (按要求及使用順序備齊床褥、大單、被套、棉胎、枕套、枕芯) →衣帽整齊、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至床前→移開床旁桌椅→放用物于椅上→整理床 (翻床墊、掃床) →鋪床褥→鋪大單 (按照先后順序折疊好4個角) →鋪被套 (將棉胎套入被套) →套枕套→移回床旁桌→移回床尾椅→洗手。

3.3.3 鋪床法的教學

鋪床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護理操作, 此項操作看似簡單容易, 但在質量、程序、時間上要求嚴格, 尤其是鋪麻醉床的實際操作中, 既要掌握鋪一般備用床的方法, 還要加入鋪麻醉床應當注意的事項。要學生做到場景環境真實、概念完整、動作準確連貫、操作熟悉規范、細節清楚, 是不容易的。

根據鋪床的特點, 宜采用分解法中的遞進分解法教學。先教授學生用物準備及鋪備用床, 待學生學會了用物準備及鋪備用床后, 再教授學生鋪暫空床 (即直接在備用床基礎上, 加鋪橡膠單及中單以及將被子三折于床尾) , 待學生學會用物準備、鋪備用床及暫空床后, 在鋪暫空床的基礎上, 再學習麻醉床的鋪法 (在暫空床的基礎上, 被子三折于床的一側, 另有床旁椅與被子處同側) 。學會麻醉床的鋪法后, 再聯合用物準備、鋪備用床、鋪暫空床及鋪麻醉床進行教學, 如此遞進教學, 直到學生完整地掌握整套鋪床技術。

在鋪床技術的教學中, 也不是孤立地采用遞進分解法, 用物準備較為簡單可采用完整法, 鋪備用床是鋪其他床的基礎, 動作亦不復雜, 也可采用完整法, 但鋪大單 (須按照先后順序折疊好4個角) 及鋪被套 (將棉胎套入被套) 的動作稍有難度, 需重點練習, 故可穿插單純分解法。

3.4 穿脫隔離衣

3.4.1 概念

隔離是防止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隔離衣是按照各種傳染病的不同消毒要求和隔離原則而設制的, 目的是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穿脫隔離衣是一種常用的隔離技術。

3.4.2 穿脫隔離衣的流程

穿隔離衣:準備工作 (備齊用物) →摘表挽袖→持領取衣→穿左右袖→扣好領扣→扣好袖扣→折襟系帶;脫隔離衣:松帶打結→解扣塞袖→消毒雙手→解開領扣→脫袖退手→持領掛衣。

3.4.3 穿脫隔離衣的教學

由于穿脫隔離衣技術動作結構較為簡單, 完成起來比較容易, 且動作結構嚴謹不易分解, 故穿脫隔離衣的教學宜采用完整法, 即從準備工作開始逐一練習每一個動作到完成持領掛衣為止, 再進行下一個循環的練習, 周而復始, 直至學生熟練掌握整套穿脫隔離衣技術。

然而, 穿脫隔離衣技術也不是完全采用孤立的完整法教學, 而是以完整法教學為主, 如折襟系帶動作相對較難, 需重點練習。教學過程中若發現某些動作錯誤應立即糾錯, 即適合穿插采用分解法中的單純分解法教學。

綜上所述, 在護理技術教學中, 完整法、分解法都不可能孤立地運用, 而要堅持分不宜久、合而相宜、分合有度的原則合理運用, 達到既可簡化教學過程, 縮短教學時間, 又可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既可突出重點、難點的教學, 又可保持動作的結構而不失動作間的銜接、流暢的目的, 從而使護理技術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炳寧.完整法與分解法在體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廣西財經學院, 1986 (1) :35-37.

[2]李立堅.再論體育教學方法的分解法與完整法[J].繼續教育研究, 2005 (5) :142-144.

護理法論文范文第4篇

1 檢波器阻值不正常, 此毛病占到了50%以上

(1) 檢波器串電阻為1800歐, 前一組不動, 后一組工作。

原因分析, 檢波器正常電阻為900歐姆, 這是由一組檢波器串線不通造成的該組中一個或幾個機芯壞或機芯之間的連線斷開造成?,F在在檢波器未盤開排好次序下找故障。

檢修方法, 這種情況一定是第一組串線不通, 首先要判斷出是哪六個是第一組, 將萬用表置于電流檔, 用萬用表上的轉換插頭夾住小線的抽頭, 挨次晃動每個檢波器, 將前后六個檢波器分開, 此時, 隨意卸開前一組中任一個檢波器, 將小夾子夾在紅線上, 黑表針量在這個芯體的白線上, 通過讀出萬用表上顯示出的阻值數, 能迅速知道這是第幾個檢波器, 搖出幾個動的檢波器排除, 不必要再卸開殼子, 繼續卸不動的的幾個繼續量依次排除。

(2) 檢波器阻值阻值為1800歐, 前一組工作, 后一組不工作。

原因分析, 有可能是前一組藍線不通造成后一組不工作, 也有可能是后一組機芯之間的連線斷裂。

檢修方法, 打開第六個或第七個, 量出是不是藍串線不通, 如果是藍線不通, 還要卸前一組檢波器的任何一個, 仍用小夾子量出此芯體串并線之間電阻, 搖晃出幾個工作的排除。如果藍線通, 那么要卸第二組檢波器中的任意一個, 用萬用表上的小夾子量出穿并線之間的電阻。一步步搖動一步步排除。

(3) 檢波器串的電阻為1200歐,

原因分析, 對一串檢波器來說, 正常阻值為900歐, 阻值的的原因主要是, 過路線壓線, 二, 一個或幾個機芯壞, 機芯并聯電阻斷開, 此外漏電也可導致阻值小,

檢修方法, 用萬用表歐姆檔量檢波器, 檢波器水平放到, 依次搖動檢波器, 當表針不動時, 就是那只檢波器不好。

(4) 阻值800歐。

原因分析, 一般是芯體左右串線與并線聯在一起了, 或是某個芯體上正負極聯在一起了。

檢修方法;萬用表電流檔測試, 挨個晃動檢波器, 換掉使萬用表指針不動的搖出不動的那個芯體, 毛病就在這里。

2 檢波器阻值變來變去

原因分析:這是由接觸不良造成的, 多發生在小線與檢波器的連接處。造成這種現象, 一是客觀原因:由于檢波器比較重, 長時間使用很容易造成小線斷。二是人為因素:收放線時用力拽拉, 導致小線與檢波器連接處斷。

檢修方法: (1) 首先檢查每只檢波器。均勻擺動每只檢波器, 哪只檢波器在擺動后, 電阻很快恢復到正常, 在搖電阻又偏小或偏大, 就是哪只檢波器性能不好。 (2) 若檢波器都是好的, 再檢查串接線是否有破皮斷線處, 造成似接非接的現象。

3 檢波器串斷路

原因分析:一是在焊接過程中質量不過關虛焊, 導致掉點造成不通。二是抽頭線 (夾子抽頭到第一個檢波器之間的小線) 本身不通。三是前一組紅過路線不通導致整串線不通。四是前一組蘭過路線和后一組紅過路線不通導致整串線不通。五是前后兩組都有一個或幾個機芯壞, 導致不通。

4 檢波器零短路

原因分析:檢波器之間連線破裂造成并線碰在一起, 或芯體正負極碰在一起。

解決方法:打開第六個或第七個檢波器, 將并線斷開一根, 用排除法判斷出是前一組短路還是后一組短路, 如是第二組, 打開第九個, 再將并線斷開, 繼續用排除法判定是第八個短路還是第九以后短路。

5 極性反

原因分析:焊接時, 將正負極焊反了。

檢修方法:將正負極重新調換一下。

除去阻值不正常外, 檢波器在用ST--200測試時還常有以下毛病。

(1) 靈敏度低

原因分析:檢波器一個或幾個芯體不好或芯體正負極焊在一起。

檢修方法:用萬用表電流檔進行測試, 晃動每一個檢波器, 萬用表指針不動時或擺幅異常時, 即為壞芯體, 將壞芯體換掉或將正負極焊開。

(2) 頻率較高,

原因分析, 施工時有些野外人員將不同型號的檢波器混雜在一起冒充交工,

檢修方法:用萬用表抽頭夾在小線抽頭上, 打在50微安檔上, 用均勻的力量挨個搖動檢波器, 擺幅和別的微小、不夠靈活的即是。

(3) 阻尼大,

原因分析:檢波器芯體長期碰撞磁剛老化造成。

解決方法, 用ST--200尋找快速而又準確, 將小線接在測試儀上, 將檢波器三個一組倒立, 此時再測阻尼, 若阻尼比較接近正常值, 那么這三個當中必有一個不好芯體, 再將這三個依次單個倒立測阻尼, 很快就能找出。

(4) 機芯漏電

原因分析:檢波器置于潮濕空氣中甚至浸泡在水中。

檢修方法:一般方法是將所有檢波器逐步打開, 找到進水或受潮的機芯, 用吹風機吹干, 再剔除漏電檢波器并換掉, 直至檢波器串阻值正常, 為了減輕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最好用分組法, 即打開第五個或第六個檢波器, 把兩組檢波器斷開, 用萬用表量單組檢波器的阻值, 阻值為1800歐姆的一組正常, 阻值小于1800歐姆的一組漏電。對此漏電的一組, 仍用平分的方法判斷漏電的檢波器。

另外, 近年來由于工區條件惡劣, 水浸風吹, 斷線較多, 一根線上常常只帶六七個檢波器, 甚至兩個三個, 這種線高達20%以上, 如果這些線毀掉用芯, 或者繼續把缺失的檢波器補齊, 比較費時, 也浪費材料, 利用萬用表將它們阻值分別量出來, 阻值吻合的可以組合在一起, 省時省力又省材料。

護理法論文范文第5篇

1 建立燒傷浸浴室護士工作崗位準入制度

設立崗位責任制,每月輪流2名護士負責浸浴室內護理工作,包括浸浴室內儀器的保養、檢測及備用狀態,浸浴患者的預約,浸浴前的準備工作,浸浴過程中的護理配合與觀察,浸浴室的清潔消毒工作。上崗前培訓與浸浴相關的各項理論與技術操作,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

2 浸浴室布局與配備

浸浴室位置朝陽面,設有通風窗,鋪設防滑地面,環境整潔,布局合理,潔污分區,標示清楚。浸浴室配備有熱水器、燒傷浸浴槽(型號SX33-6)、懸臂運送車、高效輻射燒傷治療機(型號GSX-H2)、空調、應急燈、紫外線消毒燈、醫用氧氣桶、心電監護、電動吸引器、急救車、黑色生活垃圾桶、黃色醫用垃圾桶。

3 浸浴患者護理安全措施

3.1 明確浸浴治療的時機

對中小面積燒傷,無嚴格時間限制。而大面積燒傷早期屏障形成前不宜浸浴,因此時焦痂尚未分離,應保持干燥完整,浸浴反使其軟化,可能擴散創面感染,一般選在燒傷后2周左右為宜,全身情況差,有嚴重心肺合并癥者,可能發生虛脫者不宜進行浸浴[3]。

3.2 浸浴前的護理安全措施

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浸浴治療的目的、過程、注意事項,使其最大程度減少恐懼感,更好的配合浸浴,囑排空大小便。注意浸浴環境隱蔽,應用屏風遮擋病人,保護隱私。病人意識清楚可鼓勵病人喝溫熱糖水。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于浸浴護理記錄單,加強預防措施,注意避免管路牽拉,采用彈力繃帶U型固定于頭部。頭部保持位,高氣管切開患者避免頭頸部過低位,防止埋入水中造成嗆咳甚至窒息,靜脈置管處應用妥孚貼(施樂輝公司)10cm×12cm貼敷,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浸浴液溫度保持38-39℃,水溫過高可引起創面疼痛,水溫過低可致病人寒戰、受涼,水位以浸沒創面為標準。浸浴前遵醫囑采集患者創面分泌物作培養,若為多重耐藥菌,則應實施接觸隔離措施,與患者直接接觸的相關醫療器械、器具要專人專用,不能專人專用的則要在每次使用后嚴格行終末消毒措施。

3.3 浸浴中的護理安全措施

為患者浸浴時,醫務人員戴口罩、帽子,穿隔離衣,戴護目鏡,戴無菌手套,防止混有血液、體液的浸浴液濺濕污染。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其主觀感受,給予安撫和鼓勵。在浸浴過程中,護理人員須全程陪護,保證患者安全,同時觀察并記錄患者生命體征,觀察病人是否有心慌、出汗脈搏增快等虛脫現象,發生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生。首次浸浴時間一般控制在30min之內,病人耐受時間可延長,但一般不超過1.5h。

3.4 浸浴后的護理安全措施

記錄患者浸浴后生命體征,出浴后常有寒冷感,應快速拭干病人身體,創面用消毒巾覆蓋,待溫暖后再進行下一步處理。浸浴療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浸浴器具不易消毒成為交叉感染之源[4],浸浴室消毒衛生工作由醫務人員負責,禁止保潔員進入,清潔衛生用具專用、單獨存放,浸浴缸用500mg/L有效氯浸泡24h,再用清水沖洗后用去污粉擦拭干凈,再用流水沖洗,再用500mg/L有效氯液噴灑于浸浴缸內壁3次。浸浴缸擦干后備用,懸掛“已消毒”標志。浸浴室空氣紫外線燈消毒半小時,開窗通風。監測消毒效果并做好消毒登記工作。

4 制訂發生意外情況應急預案

一旦發生任何異常情況或病情變化,立即停止浸浴,將患者抬至病床上,采取保暖措施。

4.1 深靜脈導管脫出應急預案

在浸浴過程中如發現深靜脈導管意外脫出,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是否穩定,穩定患者情緒,同時逐級上報,醫生測量導管脫出程度,若完全脫出立即以無菌紗布局部按壓穿刺點十分鐘;如部分脫出,護士連接注射器抽回血,無回血給予拔除按壓;有回血經深靜脈導管推注10ml NS,觀察患者反應,認真聽取主訴,穿刺點皮膚局部隆起或主訴疼痛,亦拔出深靜脈導管;推注通暢無不適者予以保留深靜脈導管,對脫出部分導管和局部皮膚進行充分消毒,將導管送至適當深度,有效固定嚴防深靜脈導管脫出。一旦發生脫管,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形成中心靜脈導管拔管窘迫綜合癥,該并發癥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病死率高達57%[5],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完善相關實驗室檢查,做好護理記錄,填寫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表。深靜脈導管脫出后,由醫生依據病情決定是否需要再次建立深靜脈置管通路。

4.2 嗆咳、窒息應急預案

立即停止浸浴,快速將病人抬至病床,判斷病人病情,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如患者呼吸道被痰液或浸浴液堵塞導致嗆咳,指導進行有效咳嗽,叩背,保持氣道通暢;發生窒息者協助取平臥位,立即給予機械吸痰,快速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給予高流量8-10L/min,氧氣吸入給予心電監護,急查血氣分析,觀察皮膚粘膜有無缺氧征象;心跳驟停者給予心肺復蘇,如患者發生呼吸困難,協助醫師行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手術,必要時呼吸機輔助呼吸,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搶救記錄,作為交班內容詳細交班,同時做好患者及家屬安撫工作。逐級上報,填寫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表?;颊卟∏榉€定后,協助醫生進行創面處理,消除創面感染,清潔患者口腔。

浸浴療法是治療燒傷的主要手段之一,現被臨床廣泛應用,同時也是燒傷科護理安全高風險點,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浸浴療法的注意事項,可能在浸浴過程中使病人的病情出現意外變化,給后期的治療和護理增加難度。在醫療護理工作中應加強管理,樹立風險意識,減少人為錯誤和管理上的失誤,保障病人和使用人員安全,將醫療器械的使用風險降至最低[6]。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通過實施以上安全措施,86例燒傷浸浴患者均未發生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保護病人安全。

摘要:燒傷患者安全進行浸浴治療,可保證患者安全,防止發生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我院通過建立燒傷浸浴室護士工作崗位準入制度,加強浸浴治療過程中的護理安全措施,制訂浸浴治療發生意外情況應急預案等,加強護士責任心,提高風險防范意識。3年來,86例燒傷浸浴患者均為發生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安全率達100%。提示制訂的浸浴治療護理安全措施及應急預案,可有效避免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關鍵詞:燒傷,浸浴治療,醫療安全不良事件,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胡躍芬.燒傷病人行浸浴治療時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7,2(5):126.

[2]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93/201201/53897.htm,2012-1-6/2013-1-2.

[3]張寅,陳雅琪,周杰.燒傷科護理基本知識與技能650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73.

[4]黎鰲.燒傷治療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105.

[5]李亞飛,汪洋,張曉菊.中心靜脈導管拔管窘迫綜合征的病因及預防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6):571-572.

上一篇:道教哲學論文下一篇:護理人員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