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詩歌翻譯論文范文

2024-04-02

詩歌翻譯論文范文第1篇

[英]約翰·鄧恩

去吧,去抓一顆流星,

去讓曼德草的根長成一個嬰兒, 告訴我,哪里可以找回過去的年華, 誰能劈開魔鬼的腳趾,

教教我,去聽美人魚的歌聲, 去避開妒忌者的誹謗, 找到那

可以讓老實人提高地位 的風。

如果你渴望看到奇特的景色, 看到別人沒有見過的東西,

那么你不妨騎馬出游,一萬個日夜, 直到雙鬢染霜,

當你歸來之時,你會對我講起 你見到的所有奇觀, 然后發誓

美麗而忠貞的女子 這世上沒有。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這樣的女子,請告訴我, 那樣的旅程一定很美好;

可惜不會有那樣的旅程,我也不會離開這里, 也許我的隔壁就住著一個這樣的女子, 也許你遇到她的時候,她美麗而且忠貞, 一直到你離家給她寫信為止,她都是如此, 但是她

不等我歸家,準已哄騙了 二三個男人。

創作背景編輯本段回目錄

根據沃爾頓(Izaak Walton)所著《多恩傳記》(Bibliography of Donne),本詩是多恩在離開英國前往法國之前為妻子所寫的。當時,詩人身體健康欠佳,而妻子又有身孕,按常理不宜遠游,但是心儀宦途的多恩卻決意追隨其恩主德盧瑞爵士遠赴歐洲。這樣,他似乎語感到這次別離或許就是夫妻之間的永訣,因此,整首詩歌就蒙上了一層悲哀的色彩。

告別辭:莫悲傷

覃學嵐 譯

君子安詳辭世的時候,

會對自己的靈魂輕輕地道一聲:走, 有些悲傷的朋友會說: “斷氣了,”而有些則會說“還沒有。”

就讓我們默哀吧,肅穆,

沒有淚眼汪汪,沒有嚎啕大哭; 把我們的愛情告訴俗人

無異于對我們的歡愉進行褻瀆。

地震會帶來恐懼與災禍;

人們把地震的后果和意義琢磨; 可天體的震動是無害的,

盡管它們的威力比地震大得多。

月下情人之愛了無意趣, (它的靈魂是快感)不允許 缺席,因為缺席就會令

愛的構件四分五裂紛紛散去。

而你我千錘百煉的愛情, 連我們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 心有靈犀,無疑又無憂, 就是不看不吻不摸也能體驗。

你我的靈魂已融為一體,

縱然我須離去,也不必忍受別離, 別離只不過是一種延伸

就像將金子鍛成飄逸綿綿的金絲。

即便我倆的靈魂不是一體,

也會像圓規的兩腳那樣若即若離; 你的靈魂,那只固定的腳,

看似不動,實則會隨另一只而移。

盡管它穩坐中央鎮守,

但是倘使另一只真要去遠游, 也會斜著身凝神傾聽,

待君歸來時,才又直身相候。

你對我正是這般,我定要

詩歌翻譯論文范文第2篇

英詩的欣賞:詩的格律、詩的押韻、詩的體式、詩的評判。

詩以高度凝結的語言表達著人們的喜怒哀樂,用其特有的節奏與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詩講究聯想,運用象征、比喻、擬人等各種修辭手法,形成了獨特的語言藝術。

一、 詩的格律

“格律是指可以用腳打拍子的節奏”,是每個音步輕重音節排列的格式,也是朗讀時輕重音的依據。而音步是由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構成的詩的分析單位。重讀音節為揚(重),在音節上用“-”或“?”標示,非重讀音節為抑(輕),在音節上用“?”標示,音步之間可用“/”隔開。以下是五種常見格式:

1. 抑揚格(輕重格)Iambus:是最常見的一種格式,每個音步由一個非重讀音節加一個重讀音節構成。

As fair / art thou / my bon/nie lass,

So deep / in luve / am I :

And I / will luve /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 the seas / gang dry:

Robert Burns(1759-1796): My Lu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注;art=are luve=love bonnie=beautiful a`=all gang=go

上例中為四音步與三音步交叉,可標示為:?-/?-/?-/(?-)

2.揚抑格(重輕格)Trochee:每個音步由一個重讀音節加一個非重讀音節構成。

下例中為四音步揚抑格(少一個輕音節),可標示為:-?/-?/-?/-

Tyger!/ Tyger!/ burning / bright In the / forests / of the / night William Blake: The Tyger 3. 抑抑揚格(輕輕重格)Anapaestic foot: 每個音步由兩個非重讀音節加一個重讀音節構成。如:三音步抑抑揚格??-/??-/??-

Like a child / from the womb,

Like a ghost / from the tomb,

I arise / and unbuild / it again.

4. 揚抑抑格(重輕輕格)Dactylic foot: 每個音步由一個重讀音節加兩個非重讀音節構成。如:兩音步揚抑抑格-??/-??

?Touch her not / ?scornfully,

?Think of her / ?mournfully.

- Thomas Hood

5. 抑揚抑格(輕重輕格)Amphibrach:每個音步由一個非重讀音節加一個重讀音節再加一個非重讀音節構成。如:三音步抑揚抑格?-?/?-?/?-?下例中最后一個音步為抑揚格。

O ?hush thee / my ?babie / thy ?sire was / a knight.

在同一首詩中常會出現不同的格律,格律解析對朗讀詩歌有一定參考價值?,F代詩中常不遵守規范的格律。

二、 詩的押韻

押韻是指通過重復元音或輔音以達到一定音韻效果的詩歌寫作手法。

1. 尾韻:最常見,最重要的押韻方式。

1) 聯韻:aabb型。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

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The Arrow and the Song

2) 交叉韻:abab型。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Alfred Tennyson(1809-1892): Crossing the Bar

3) 同韻:有的詩押韻,一韻到底,大多是在同一節詩中共用一個韻腳。

如下例就共用/i:p/為韻腳。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Robert Frost (1874-1963):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2. 頭韻:是指一行(節)詩中幾個詞開頭的輔音相同,形成押韻。下例中運用/f/、/b/與/s/頭韻生動寫出了船在海上輕快航行的景象。

The fair breeze blew, the white foam flew,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We were the first that ever burst Into that silent sea. T.S. Coleridge: Rime of the Acient Mariner 3.內韻(同元音):指詞與詞之間原因的重復形成的內部押韻。

下面一節詩中/i/及/iη/重復照應,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氣氛。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a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

Thomas Nashe(1567-1601):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三、 詩的體式

有的詩分成幾節(stanza),每節由若干詩行組成(每行詩均以大寫字母開頭);有的詩則不分節。目前我們常見的詩體有:

1. 十四行詩(Sonnet),源于中世紀民間抒情短詩,十

三、十四世紀流行于意大利,意大利彼特拉克(Petrarch)為代表人物,每行十一個音節,全詩一節八行,加一節六行,韻腳用abba, abba, cdcdcd (cdecde)。前八行提問,后六行回答。

后來,懷亞特(ThomasWyatt,1503-1542)將十四行詩引人英國,五音步抑揚格,全詩三個四行一個二行,前三節提問,后二句結論。斯賓塞(EdmundSpenser,1552-1599)用韻腳 abab, bcbc,cdcd,ee.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用韻腳abab,cdcd,dfdf,gg,稱英國式或莎士比亞式。舉例見本文第四部分。

2. 打油詩(Limericks):通常是小笑話甚至是胡謅,一般沒有標題也無作者姓名,含有幽默諷刺性,常運用雙關,內韻等手法。每首詩五個詩行,押韻為aabba,格律以抑揚格和抑抑揚格為主。

1) There was a young lady of Nigger

Who smiled as she rode on a tiger;

They returned from the ride

With the lady inside,

And the smile on the face of the tiger.

2) A tutor who taught on the flute

Tried to teach two tooters to toot,

“Is it harder to toot, or

Said the two to the tutor,

To tutor two tooters to toot?“

3. 無韻體(Blank Verse):五音步抑揚格,不押韻詩體。

Across the watery bale , and shout again,

Responsive to his call,and gazed - 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s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Notes: a crowd, a host of: many sprightly:happy glee:joy

jocund:happy bliss:complete happiness pensive:sadly thoughtful

華茲華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十九世紀初英格蘭北部湖區三大“湖畔派詩人”(浪漫主義)之一。此詩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自然景象,同時抒發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歡。黃水仙據說是威爾士國花(1282年,威爾士歸順英格蘭,被封公國),在英國廣泛栽種,春季開花,花期不長。有許多關于黃水仙的詩歌,這首詩無疑是脫穎而出的。

全詩語言精煉,通俗易懂,四音步抑揚格,分四節(stanza),每節6行,每節押韻均為ababcc.第一節寫詩人孤寂時外出散步,偶遇水仙;第二節寫水仙爭相開放,千姿百態;第三節,詩人看到這景象感到欣喜異常;第四節寫詩人在日后憂郁時,回想當時情景,又讓他心中充滿了歡樂,隨著水仙跳起舞來。

3. 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

I loafe and invite my soul,

I learn and loafe at my ease observing a spear of summer grass.

My tongue, every atom of my blood, form„d from this soil, this air,

Born ere of parents born here from parents the same, and their parents the same,

I, now thirty seven years old in perfect health begin,

Hoping to cease not till death.

Creeds and schools in abeyance,

Retiring back a while sufficed at what they are, but never forgotten.

I harbor for good or bad, I permit to speak at every hazard.

Nature without check with original energy.

Notes: a spear of: a piece of school:學說,流派 hazard:chance

abeyance: the condition of not being in use for a certain time

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美國詩人。此詩選自其巨著。本文是Song of Myself 一詩的第一部分,采用自由詩體,語言接近當時的美國口語。

文中I指作者,you指讀者,這種寫法使讀者身臨其境,進入作者描寫的世界。作者在文中表明人的價值是平等的,同時他把自己融入到自然帶給他的啟發思考中。

詩歌翻譯論文范文第3篇

體裁:編年體通史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八》 作者:宋 司馬光

原文內容

戊(wù)子①,上⑨謂侍臣⑾曰:“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⑧而非桀、紂⑩,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對曰:“人君雖圣哲,猶當虛己以受人②,故智者獻其謀③,勇者竭其力④。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⑤,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⑥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遠,吾屬⑦之師也。” 注釋

①戊子,唐太宗貞觀二年六月戊子這一天。這年六月戊子是六月十三日。

②虛己以受人。虛己,自己要謙虛。受人,能接受別人的意見,或能聽得進臣子們說的話。

③獻其謀,提出(他的)主張、計劃、策略等。

④竭其力,盡量發揮(他的)力量、能力。

⑤自用,固執自信,自以為是。

⑥曾,虛詞,用來加強語氣,可譯為“連......都......”“竟然”。

⑦屬,恰好,正是。

⑧古代傳說中的圣君。

⑨皇帝,皇上。這里指唐太宗。

⑩夏朝和殷朝的末代君主,是昏庸的暴君。⑾左右親近的臣子。

11、奧博,含義深廣 譯文

貞觀二年三月戊子這天,唐太宗對侍臣們說:“我閱讀了《隋煬帝集》這部書,文辭深奧知識淵博。隋煬帝也是肯定堯、舜而否定夏桀、商紂的,可是,他所做的事情,為什么恰恰是相反的呢?”魏征回答說:“作為一國之主,即使明哲智慧,通達理事,還應當不自滿而能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有才干的人就能為你出謀劃策,有勇決的人就能為你使盡力量。隋煬帝憑著他的勝人的才智,傲慢妄動,自以為是。因此,滿嘴講的是堯、舜的仁義道德,卻做著桀、紂那樣禍害人民的壞事,居然一點都不自覺,招致被推翻滅亡。”太宗說:“隋煬帝的事跡離現在還不遠,恰好作了我們的反面人物。” 編輯本段讀后拾得

唐太宗很重視歷史的教訓,常常用來反省自己。當他讀了《隋煬帝集》便提出了為什么會出現隋煬帝嘴上講的大道理,實際做的卻又是另一套的問題。魏征分析:即使絕頂聰明的人,如果自以為是,聽不進人家半點意見,智者和勇者便會離他遠遠的,不為其獻謀,不為其竭力,大家也不敢多提意見。結果,隋煬帝成了孤家寡人,架空了自己,這是很危險的,如同盲人瞎馬,臨近深淵,無人幫助勒馬,改變前進的方向。魏征聽說的“雖圣哲,猶當虛己以受人”,言簡意賅。古人古事,確是可以作為鏡子,歷代王朝的興衰,原因復雜。但是,由于統治者的言行不一,不能虛己,拒人于千里之外,卻會教訓別人,使人敬而遠之。結果事無所成,終于失敗,也是主因之一。既 (就是,前車之鑒的意思,就是說,以前發生的事情,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要從中學習經驗和教訓. 可以翻譯為,以前的事情并不遙遠,當以其(的經驗和教訓作為)老師 )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煬帝恃其俊才:

曾不自知:

2、.翻譯句子(2分)

A、人君雖圣哲,猶當虛己以受人。 B、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

.3、 寫出一個最能表達本文寓意的成語:并結合文中的觀點,談談你所受到的啟示。(3分)

4、本文談到"前事不遠,吾屬之師也",唐太宗還曾說"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要善于借鑒歷史的,他人的經驗和教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斷地完善自己.)

5、本文魏征表面上說隋煬帝,實質上暗諫唐太宗你認為這種禁言方式有什么好處?

,

6、本文主要表達了怎樣意思?

秦士錄

作品名稱:秦士錄,創作年代:明代作者:宋濂 作品體裁:散文

全文:

鄧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長七尺,雙目有紫棱(2),開合閃閃如電。能以力雄人,鄰牛方斗不可擘(3),拳其脊,折仆地;市門石鼓,十人舁(4),弗能舉,兩手持之行。然好使酒(5),怒視人,人見輒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則必得奇辱。”

一日,獨飲娼樓,蕭、馮兩書生過其下,急牽入共飲。兩生素賤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終不我從(6),必殺君,亡命走山澤耳,不能忍君苦也(7)!”兩生不得已,從之。弼自據中筵,指左右,揖兩生坐,呼酒歌嘯以為樂。酒酣,解衣箕踞(8),拔刀置案上,鏗然鳴。兩生雅聞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書,君何至相視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飲,欲少吐胸中不平氣耳。四庫書從君問(9),即不能答,當血是刃。”兩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經數十義扣之(10),弼歷舉傳疏(11),不遺一言。復詢歷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貫珠(12)。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兩生相顧慘沮,不敢再有問。弼索酒,被發跳叫曰:“吾今日壓倒老生矣!古者學在養氣,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絕,徒欲馳騁文墨,兒撫一世豪杰(13)。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14)。”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歸,詢其所與游,亦未嘗見其挾冊呻吟也(15)。

泰定初(16),德王執法西御史臺(17),弼造書數千言,袖謁之。閽卒不為通(18),弼曰:“若不知關中鄧伯翊耶?”連擊踣數人(19),聲聞于王。王令隸人捽入(20),欲鞭之。弼盛氣曰:“公奈何不禮壯士?今天下雖號無事,東海島夷(21),尚未臣順,間者駕海艦,互市于鄞(22),即不滿所欲,出火刀斫柱(23),殺傷我中國民。諸將軍控弦引矢(24),追至大洋,且戰且卻,其虧國體為已甚。西南諸蠻(25),雖曰稱臣奉貢,乘黃屋左纛(26),稱制與中國等(27),尤志士所同憤。誠得如弼者一二輩,驅十萬橫磨劍伐之(28),則東西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禮壯士!”庭中人聞之,皆縮頸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爾自號壯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堅城乎?”曰:“能。”“百萬軍中,可刺大將乎?”曰:“能。”“突圍潰陣,得保首領乎?”曰:“能。”王顧左右曰:“姑試之。”問所須,曰:“鐵鎧良馬各一,雌雄劍二。”王即命給與,陰戒善槊者五十人(29),馳馬出東門外,然后遣弼往。王自臨觀,空一府隨之(30)。暨弼至,眾槊進進;弼虎吼而奔,人馬辟易五十步(31),面目無色。已而煙塵漲天,但見雙劍飛舞云霧中,連斫馬首墮地,血涔涔滴(32)。王撫髀歡曰(33):“誠壯士!誠壯士!”命勺酒勞弼,弼立飲不拜。由是狂名振一時,至比之王鐵槍云(34)。

王上章薦諸天子,會丞相與王有隙(35),格其事不下(36)。弼環視四體,嘆曰:“天生一具銅筋鐵肋,不使立勛萬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37),命也,亦時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為道士,后十年終。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亂,中原數千里,人影殆絕。玄鳥來降(38),失家,競棲林木間。使弼在,必當有以自見。惜哉!弼鬼不靈則已,若有靈,吾知其怒發上沖也。[1] 作品注釋

(1)此文重點截取鄧弼飲娼樓時強與儒生較文藝,闖王府陳述見識、比武藝等片斷,筆力遒勁,虎虎有生氣,使其超俗的性情,文武才能,以及不為時所用的憤懣心態,生動地表現了出來,結末唱嘆有情,令人遐思。

(2)雙目有紫棱:形容眼光銳利有神。紫棱,唐代劉恂《嶺表錄異》:“隴川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質瑩徹,隨其大小皆五棱,兩頭如箭鏃。”紫石英,即紫水晶。

(3)擘(bî檗):分開。

(4)舁(yú余):抬。

(5)使酒:借酒使性。

(6)不我從:不從我。

(7)忍君苦:忍受你們的輕視。

(8)箕踞:兩腿前伸岔開,手據膝,形如箕狀。傲慢不敬之姿。

(9)四庫書:指經、史、子、集四部?!缎绿茣?middot;藝文志》:“兩都(長安、洛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后稱四部書為四庫書。

(10)七經:漢代以來推崇的七種儒家經典。東漢《一字石經》以《易》、《詩》、《書》、《儀禮》、《春秋》、《公羊》、《論語》為七經;宋代劉敞《七經小傳》以《書》、《詩》、《三禮》、《公羊》、《論語》為七經;王應麟《小學紺珠》有《易》、《書》、《詩》、《三禮》、《春秋》和《詩》、《書》、《春秋》、《三禮》、《論語》兩說。文中泛指儒家經典。

(11)傳疏:注釋經文的叫“傳”,解釋傳文的叫“疏”。

(12)緬(sǎ灑)緬:洋洋灑灑,次序井然?!俄n非子·難言》:“言順比滑澤,洋洋緬緬然。”宋代郭彖《睽車志》卷一:“書辭數百言,緬緬有條理。”注:“緬緬,有編次也。”

(13)兒撫一世豪杰:把一世豪杰當小兒一樣看待。

(14)休矣:罷了,算了。

(15)挾冊呻吟:拿著書籍吟詠誦讀。

(16)泰定:元代泰定帝年號(1324—1328)。

(17)德王:即馬札兒臺,1327年(泰定四年)拜陜西行臺治書侍御史。1340年(至元六年)封忠王,死后改封德王。

(18)閽(hūn昏)卒:守門的兵士。

(19)擊踣(bï泊):擊倒。踣,仆倒。

(20)捽(zuï昨):揪。

(21)東海島夷:指日本人。

(22)鄞(yín銀):鄞縣,屬寧波。

(23)火刀:一種兵器。

(24)控弦引矢:拉弓射箭。

(25)諸蠻:各種少數民族。蠻,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26)黃屋左纛(dào道):古代帝王所乘的車上以黃繒為里的車蓋,名黃屋。帝王車上立在車衡左邊的大旗,名左纛。

(27)稱制:行使皇帝的權利。

(28)橫磨劍:喻精銳善戰的士卒?!杜f五代史·景延廣傳》:“告戎王曰:„……晉朝有十萬口橫磨劍,翁若要戰則早來。?”

(29)陰戒:暗中命令。槊(shuî朔):長矛。

(30)空一府:一府的人全部出動。

(31)辟易:驚退?!妒酚?middot;項羽本紀》:“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張守節《正義》:“言人馬俱驚,開張易舊處,乃至數里。”

(32)血涔涔滴:血不斷流下。

(33)撫髀(bì必):拍著大腿。

(34)王鐵槍:王彥章,字子明,五代梁人。驍勇有力,持鐵槍,馳騁如飛,軍中號王鐵槍。

(35)丞相:其時左丞相為倒剌沙,右丞相為塔失貼木兒。

(36)格:阻遏?!妒酚?middot;梁孝王世家》:“竇太后議格。”司馬貞《索引》引張晏語:“格,止也。”

(37)槁死:指無為而死。槁,干枯。

(38)玄鳥:燕子?!对娊?middot;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毛傳:“玄鳥,□也。”《爾雅·釋鳥》:“燕燕,烏乙。” 作品譯文

鄧弼,字伯翊,秦地一帶的人。身長七尺,雙目銳利有神,開合閃閃如有電。能夠以力量稱雄于人,鄰家的牛正在交斗不可分開,(他)以拳打擊牛的脊椎,牛背脊折斷,跌倒于地;市場前門有石鼓,十人共抬,不能舉起,(他)兩手持著行走。然而喜歡酒后使性,怒視旁人,人們見了就回避,說:“狂徒不可接近,接近則必受奇恥大辱。”

一日,他獨自飲酒在青樓,蕭、馮兩書生經過樓下,他急忙牽扯對方入內共飲。兩書生向來瞧不起此人,竭力拒絕他。鄧弼發怒說:“你們不接受我的邀請,必定殺死你們,(而后)逃命于荒山僻野,不忍心你們困苦!”兩書生不得已,聽從了他。鄧弼占據筵席正中的座位,指著左右,作揖邀請兩書生就坐。大聲吆喝著要酒喝,高歌撮口發出聲音。酒喝得暢快了,解開衣服,兩腿岔開,形似畚箕,席地而坐(是粗慢無禮的舉動),拔刀放在桌面上,鏗然作響。兩書生向來聽說他酒后發狂,想起身離開,鄧弼制止他們說:“不要走!我也稍微了解詩書,你們何至于把我看得低賤?今日并非(意在)請你們喝酒,(而)想略吐胸中不平之氣罷了。經、史、子、集四部的書籍任憑你們詢問,如果不能回答,就讓這把刀沾上鮮血。”兩書生說:“竟有這樣的事?”迅即摘取七經數十義問他,鄧弼列舉古書中注釋經文的文字和解釋傳文的文字,不漏一句。(兩書生)又詢問歷代史事,上下三千年談吐流暢,滔滔不絕不絕(如成串的珠子那樣接連不斷)。鄧弼笑著說:“你們服呢還是不服?”兩書生相顧沮喪失色,不敢再有問題。鄧弼取酒,披頭散發跳著說:“我今天壓倒老書生了!古者學在養氣,如今的人穿著讀書人穿的衣服,反毫無生氣,只想賣弄學問,把世上豪杰當小孩子撫養(喻輕視),這怎么可以呢?你們算了吧(蔑語)。”兩書生向來自負博學多才,聽到鄧弼的話大感慚愧,下樓去了,走路都不正常?;厝柵c鄧弼交往的朋友,也沒有看見他拿著書本低聲吟詠過。

泰定末年,德王任職西御史臺(陜西諸道行御史府),鄧弼寫信數千字藏在袖中進見他,守門的士兵不為通報,鄧弼說:“你不知道秦地有鄭伯翊嗎?”接連擊倒數人,音訊傳到德王那里;德王命差役揪他進去,想鞭打他。鄧弼盛氣凌人說:“您為什么不禮遇壯士?”但東海島上的部族(指日本),還沒有稱臣降服;西南眾多野蠻部落,雖然說稱臣進貢,卻行使與中原皇帝一樣的禮制。如果您能得到一兩個像我這樣的人才,讓他們帶領十萬精銳善戰的士卒去征伐,那么普天之下,就沒有哪一處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禮遇壯士呢!德王說“你自稱壯士,能否(懂得)持矛呼號率先登上堅固的城前呢?”說“能。”“百萬軍中,能夠刺殺大將嗎?”說:“能。”“突破重圍,擊潰敵陣,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嗎?”說:“能。”德王看看左右說:“暫且試驗一下。”問他需要什么,說:“鐵鎧甲好馬各一份,一雙寶劍。”德王命人給予他。暗中叮囑擅長使用長矛的五十個人,騎馬奔馳出東城門外,然后派鄧弼前往。德王親自居高而視,全王府的人都跟著去看。及鄧弼到了,眾槊齊發;鄧弼大呼奔走,人馬后退躲避五十步,面目失色。接著煙塵騰起,只見雙劍飛舞如墜云霧,連砍馬首墜地,血液滴流不止。德王拍著大腿高興地說:“真壯士!真壯士!”命以杯酒獎賞鄧弼,鄧弼站著喝不跪拜。于是威名雄振一時,直比王鐵槍(王彥章,五代時人,善使雙鐵槍)。

德王上書向天子推薦。正巧丞相與德王不和,阻隔這件事不發布。鄧弼環視自己的軀體,慨嘆說:“天生一具銅筋鐵肋,不能建立功勛在萬里之外,而困死在野草之下,宿命啊!也是時運啊!”隨后進王屋山做了道士。此后十年死去。

我說:鄧弼死后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亂。中原數千里,人才盡絕;燕子歸來都失卻筑巢的地方(意謂戰火不絕,房屋敗毀),競相棲息在林木中。假使鄧弼健在,定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上О?鄧弼的魂魄不顯靈則罷了,若顯靈,我知道他(定會)因發怒而[2]頭發直立!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宋文憲公全集》卷三十八。秦,指今陜西一帶。這是一篇人物傳記,講述了秦士鄧弼的事跡和遭遇。作者選擇鄧弼生平兩件奇事,著力進行描繪。文章中的鄧

[1]弼,既文且武。文能飽讀四庫之書,壓倒素以才藝自負的兩書生;武能擘牛舉鼓,比之為王鐵槍。但因生性抗直,好酒使性,加上統治者內部矛盾,使有“立勛萬里外”的宏愿的鄧弼,只有遁入山中當了道士,這也是對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控訴。全文抓住幾個富有特征的情節,繪聲繪色地再現了鄧弼的英雄形象,刻畫出他英勇雄壯、博學多才而又豪爽狂放的性格,其中也寄寓著作者為國惜才之意,并為有志之士不得重用而抱不平 。

宋濂的散文風格,素以質樸簡潔見長。而這篇文章卻別具一格。敘事曲折生動,并不時穿插幾筆描寫,略作點染,使情節、人物豐富多彩,鋪敘張揚,淋漓酣暢。[3-4]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今浙江義烏)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洪武四年因獻詩“自古戒禽荒”一語激怒朱元璋致禍。明初明惠帝的忠臣,學者方孝孺,少時即師從宋濂。

1、“狂生不可近,近則必得奇辱“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詩歌翻譯論文范文第4篇

美國康涅狄格州駕駛執照

駕照類型:D 4d駕駛證編號:XXXX

3出生日期:19 XX年XX月XX日 4b有效期至:20 XX年XX月XX日 15性別:XX 16身高:XX 18眼睛顏色:XX 1姓:XX 2名:XX 8國外地址:康涅狄格州XX XX街XX號XX公寓

4a發證日期:20 XX年XX月XX日

美國康涅狄格州駕照換國內駕照條件及流程: 1.護照簽證6個月以上 2.居留許可3個月以上

3.臨時居住證明3個月以上 4.駕照在有效期內 5.一寸白底照片

詩歌翻譯論文范文第5篇

獲評2009 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新年新詩會年度詩歌人物的是著名詩人,翻譯家,評論家及出版家屠岸先生1。 屠岸從20 世紀40 年代以來,一生譯詩著詩成就頗豐,從翻譯惠特曼,莎士比亞,濟慈到斯蒂文森的兒童詩,從《萱蔭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到《深秋有如初春》,屠岸在英詩的翻譯和漢語新詩的創作中逐漸奠定了自己在詩歌翻譯史和新詩創作史上的的重要地位,并且成為漢語言十四行詩的積極實踐者和代表人物。

自20 世紀80 年代到90 年代, 翻譯研究文化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吉迪恩·圖里(Gideon Toury)提出了描述性翻譯研究(DTS)學說,即把翻譯現象和結果視為既成事實,追尋影響翻譯過程的社會歷史因素以及翻譯作品在譯語文學多元系統中的功能和地位,并對此進行全面歷時性的描述。 本文將應用這一翻譯研究方法,對屠岸主要的詩歌翻譯活動及譯介擇取特點進行描述性研究。

2屠岸詩歌翻譯的譯介擇取特點

文學翻譯實踐作為文藝創作活動的一種,有著文藝創作活動的一般特點,并遵循文藝創作的普適規律。 文藝心理學認為文藝創作主體的創作心理直接決定或影響了其創作動機。 而創作動機正是創作活動的起點,也是文藝創作的動力源。 但創作動機并非是文藝家一時的偶然意念或突發情緒,而是一種極為復雜的審美思想活動和心理。 “是基于文藝家的生命需要而發生的,并在一定條件下所激起的指向特定創作對象的心理原動力。 ”(張佐邦1999:300)而翻譯動機正是這樣一種原動力,它作為翻譯主體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譯者從翻譯文本擇取到翻譯策略選定的整個過程。 屠岸作為英詩翻譯家,其翻譯活動和譯介擇取有著鮮明的動機和特點,那就是他對于時代政治環境的認同,對于原著(者)情感體驗的共鳴以及與原著(者)審美追求的契合。

2.1 時代政治環境與追求認同意識

屠岸從20 世紀40 年代開始譯詩, 第一篇譯作的是羅伯特·斯蒂文森的《安魂詩》,譯于1940 年,其時16 歲,該詩并未發表。 第一篇公開發表的譯作則是于1941 年發表于上?!吨忻廊請蟆犯笨都{》上的美國詩人愛倫坡的《安娜貝莉》。 同年1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淪陷日軍手中,“孤島”不復存在。 屠岸此時作為一個愛國的熱血青年,對日本侵略者懷有滿腔仇恨,雖然他沒有拿起槍支直接抗敵,但民族尊嚴和氣節使他下定決心,不給任何敵偽報刊寫稿。 這一段時期,應該是屠岸詩歌翻譯的第一個寂靜期,沒有任何譯作公開發表。 抗戰時期許多有民族節氣的文藝界人士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特定時代環境中表達心跡:梅蘭芳蓄須明志,郁達夫遠走南洋,范文瀾奔赴延安等等。 此時的屠岸作為譯壇冉冉升起的新星毅然中斷翻譯,放棄公開發表譯作,也是在以自己的姿態表達對時代環境的追求認同。 雖然,發表譯作暫時中斷了,但也使得他迎來了第一個詩歌創作高峰。 特別是1943 年夏天屠岸暫住江蘇呂城,前后共寫了50 多首詩。 這一時期他的詩短小凝練,遣詞造句考究,語言清冽。 《小城》,《暮》等都突出地表現出這些特點。 抗戰勝利后,屠岸又活躍于詩壇,在《文匯報》,《大公報》,《時代日報》等報紙上發表詩歌,并重新開始創作和整理新舊譯作。

1948 年,屠岸翻譯出版了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詩集 《鼓聲 》2,這也是他的第一部詩歌譯作。 在這一時期出版《鼓聲》,與當年的時代政治環境和社會形勢3是吻合的,體現了譯者本人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對該時期政治語境的追求認同。 惠特曼是自由詩的創始人,其詩歌創作體現了他的極大愛國主義熱情和精神。 他生活在美國社會發生劇烈變化的時代———當時美國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兩種政治制度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并最終爆發了南北戰爭。 對此,惠特曼以詩歌為武器,為載體,為戰斗號角,號召人民不要猶豫和妥協,堅決地投入到反對分裂,反對蓄奴制的斗爭中去。 他極具戰斗性的組詩《鼓聲噠噠》就是在內戰時期廣為流傳的。 屠岸此時自費出版印刷《鼓聲》的譯作,就是要借用惠特曼激昂高亢的詩句來為革命擂鼓助威, 同時還要借助于惠特曼本人的象征意義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 正如譯家自己所言:“惠特曼歌頌北方的以林肯總統為首的聯邦政府,反對堅持蓄奴制的‘南方聯盟’。 我意欲‘借洋寓中’,以出版此書的方式支持北方———延安,西柏坡,反對南方———南京,并預示共產黨必勝,蔣介石必敗。 ”(屠岸2002:228)

2.2 譯者個人閱歷與原著(者)情感體驗的共鳴

豐富而獨特的閱歷既能為譯者貢獻創作才思又是決定或影響其譯介擇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所謂閱,即審視觀察社會;所謂歷,即體驗感受生活。 屠岸的主要譯詩成就之一是他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這是新中國第一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譯本4。 而他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緣起正在于其早年的情感經歷和體驗。 首先,屠岸的英詩翻譯是興趣使然。 他曾自述道:“我愛讀英詩正如我愛讀古典詩詞一樣,有時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 ”(屠岸2002:479)而除去對英詩的極度愛好外,屠岸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還為了寄托對于大學時代同窗摯友張志鑣的追憶和懷念。 張志鑣年紀尚輕就因肺結核離開了人世。 為紀念亡友,追思過去的深厚友誼, 屠岸決定將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一百五十四首全部譯出。 50 年初版付梓時,扉頁上就印有“譯獻已故的金鹿火同志”的獻辭,而“金鹿火”正是“鑣”字的分解。 選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祭獻故友亡靈正是因為作者個人的情感體驗與十四行詩中的情感表達產生了共鳴。 雖然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情感主題究竟是表達愛情還是吟詠友誼至今仍為學界爭論不休, 但詩歌中對于真善美的人類感情的贊頌和歌唱通過優美瑰麗的詩行表現得淋漓盡致, 強烈深邃的人文主義情懷和關照與譯者對亡友的真摯友誼穿越時空碰撞出了絢爛的思想火花, 這種情感共鳴成為了譯者譯詩的原動力。 于是靈感流諸筆端, 追思注入詩行,成就了當代詩歌翻譯史上的一部精品。

屠岸的另一譯詩成就是其1997 年出版的譯作《濟慈詩選》,這是他翻譯生涯的高峰且獲得了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翻譯獎。 而一生摯愛濟慈詩歌并選擇濟慈詩歌進行譯介也是和譯者本人獨特的個人經歷及情感體驗密不可分的。

詩人濟慈罹患肺病,英年早逝,令世界文壇扼腕。 而巧合的是屠岸也在同樣的年紀染上同樣的病患, 并預感自己會和濟慈一樣患病后即不久于人世。 這種生平遭際的高度相似性使得屠岸將濟慈引為跨越時代和國界的冥中知己。同時,濟慈在經受貧困煎熬,疾病折磨,婚戀受挫和戀詩情結的困擾后,精神世界始終沒有絕望。 他以詩為情感寄托,堅信詩歌“是化為友誼去緩解憂傷”。 (濟慈1997:149)因而他把詩歌作為自己生命中第一要以來討論,詩歌是其生命的存在和實踐方式。 他宣稱“我的抱負是為世界做些好事,倘若天假以年,那將體現在我更為成熟的年華中的作品上—在那之前,我將盡上天賦予我所能承受的力量去試攀登盡可能高的詩歌巔峰。 ”(濟慈2002:6)這些積極的思想信號和情感訊息發出青春的光芒,深深吸引了屠岸。幾十年來濟慈的詩與他的靈魂相互交融, 困難時讀莎士比亞和濟慈的詩成為支持他活下去的力量。在歷次運動受沖擊時,在文革的艱難歲月里5,他和妻子一起背誦濟慈的 《夜鶯頌 》,《秋頌 》來驅逐異乎尋常的精神壓抑和思想苦悶,所有的書被抄走損毀了,但優美的詩文已深深鐫刻于心間。 數十年嘔心瀝血,厚積薄發,詩人終于在1997 年出版《濟慈詩選》這一譯界杰作,并被詩人兼評論家北塔稱為“自然而精當的譯品”。 (北塔2003:69)

2.3 譯者個性氣質與原著(者)審美追求的契合

上文已論及與詩人濟慈的情感體驗共鳴是屠岸擇取濟慈詩歌進行翻譯的主要原因之一。除去與原著者的感情互動外,對于原著作品本身所蘊含的美學思想和審美追求的認同, 以及詩人個性氣質與詩美的相契合同樣也影響著詩人的譯介擇取。 當譯者氣質與原著審美追求相契合, 譯者靈魂與原文精神融為一體時,杰作往往便會誕生。如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翻譯美國詩人愛倫坡的詩,中國詩人戴望舒翻譯波德萊爾的詩,近代藝僧蘇曼殊翻譯拜倫的詩以及詩人翻譯家楊德豫翻譯華茲華斯的詩, 便是這樣成功的范例。 屠岸從小受母親影響很深。 其母是大家閨秀,出身書香門第。 屠岸在小學時,母親就教他古文,讀《古文觀止》《古文辭類纂 》;后來又教他 《唐詩三百首 》,《唐詩評注讀本 》。 這些傳統文化的陶冶和古典文學的熏染使得屠岸身上具備一種獨特的詩性氣質和古典傳承性。此外,喜歡美術的屠岸曾在上海美專進修過美術,因而對藝術之美也有一定的欣賞體察能力。而在英國詩歌史上,濟慈正是一位一生追求“美”,藝術造詣很高的詩人。 其詩歌的主旋律就是對美的贊頌。 在《希臘古甕頌》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格言:“美即是真,真即是美。 ”這也就是濟慈的基本的美學觀。在他的詩作中,詞句的語言美,令讀者陶醉其里,贊嘆不已;內容的思辨美,使讀者掩卷覃思,感懷頗多;情感的純真美,則讓讀者靈魂升華,心神搖旌。 而濟慈詩歌的藝術性與其獨到的美學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雖沒有美學專著,只是在其書信和詩作中偶爾閃現出一些美學思想的火花。 而正是這些耀眼的美學思想的火花,與屠岸本人的詩性氣質和審美追求相契合,點燃了屠岸對于濟慈詩歌美學奧秘的探索熱情, 進而產生強大的驅動力完成譯作。

屠岸在譯著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和濟慈詩選之余, 其譯介活動還觸及到了兒童詩領域。 曾出版的兒童詩集有斯蒂文森兒童詩集《一個孩子的詩園》(與方谷繡合譯),《英美著名兒童詩一百首》,《英美兒童詩精品選》等。談及自己對兒童詩的譯介,屠岸曾在與蕭乾的一次通信中提到:“對于這本書6我還是比較喜歡的主要就是喜歡那種兒童心理的刻畫和兒童情趣的描繪。 ”(屠岸2002:271)而詩人的一顆慈祥愛心也仍舊似童心般鮮活躍動。 他將自己于2003 年出版的詩選命名為《深秋有如初春》,比喻自己年華雖至“深秋”之歲,而心境卻恰似“初春”,那是紅樹黃花裝扮的豐盈,成熟,積淀和深沉。 審美情趣上的童心回歸使得屠岸在暮年之后涉足了兒童詩譯介, 為兒童翻譯文學的發展盡了自己作為一代老詩人老翻譯家的心意和義務, 豐富了兒童的精神家園和審美視野。

3結語

本文應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 回顧了屠岸一生主要的譯介活動,分析了其背后的多元影響因素,這其中既包括歷史社會因素,也包括審美追求和經驗閱歷的個性化因素。 屠岸是詩人,是中國當代新詩史上的重要人物, 而且更是中國當代詩歌翻譯的一面旗幟。詩人翻譯家的雙重身份注定了他是詩人譯詩,以詩譯詩,譯詩為詩的典型代表,也成就了他藝術風格的個性化和翻譯作品的碩果累累, 其翻譯活動的許多方面都對翻譯理論研究和翻譯實踐意義重大。 他的翻譯思想和翻譯實踐是我國詩歌翻譯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一本歷史的厚書正是由這樣一頁頁燦爛的篇章組成的。

摘要:屠岸是老一輩著名詩人、翻譯家、評論家以及資深出版家。他一生從事詩歌創作和翻譯實踐,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作為英詩翻譯家,屠岸的翻譯活動和譯介擇取有著鮮明的動機和特點,那就是他對于時代政治環境的認同,對于原著(者)情感體驗的共鳴以及與原著(者)審美追求的契合。本文采用翻譯研究文化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吉迪恩·圖里提出的描述性翻譯研究方法,把屠岸翻譯活動視為既成事實,旨在追尋影響其詩歌翻譯過程的各種因素。

上一篇:公共英語教學下一篇:施工技巧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