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詩歌鑒賞中的虛實虛寫

2023-03-29

第一篇:詩歌鑒賞中的虛實虛寫

詩歌鑒賞中的虛實關系、動靜關系

一、知識講解

知識點1:

虛實相生

何為詩歌中的 “實”與“虛”?

“實” 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它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具體感受得到,是真實具體的描繪;“虛”:則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引發人的聯想。虛實結合: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在一起表達同樣的情感。

(1)實寫

《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的《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又以實寫虛,將抽象的“愁”化為具體可感的江水滾滾,新鮮美妙,讓人回味。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也為實寫。

(2)“虛”的三類內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 例1:《夢游天姥吟留別》:【析】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難》:【析】以虛寫實,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造出了讓人驚嘆不已的蜀道形象

例3:李商隱《錦瑟》:【析】運用“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四個典故,以虛寫虛(過去的經歷、夢想、挫折等),讓后學者暢想不已,被喻為古代“朦朧詩”。

②已逝之景之境。

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 例1: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并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

例2:“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析】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③設想的未來之境。

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

例1:“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析】這是設想的別后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

例2:“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恓恓惶惶的寄。(《西廂記•長亭送別[正宮][叨叨令]》)【析】崔鶯鶯送別張生的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

(3)虛實結合的作用——“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①相反相成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 例1:姜夔《揚州慢》:此詞中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例2: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詩人虛寫叱咤赤壁的周瑜:雄姿英發,年華方盛卻卓有建樹,實寫自己光陰虛擲,早生華發,“虛”“實”對比,有志報國與壯懷莫酬之情溢于言表。

②相輔相成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的。 例1:“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踏莎行》)【析】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實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例2:王之渙《登鸛雀樓》描寫鸛雀樓正是運用虛寫黃河入海來側面烘托樓之高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一輪落日向樓前一望無邊、連綿起伏的群山西下,在視野盡頭慢慢沉落,奔騰之黃河呼嘯而南來,又向遠處折向西流。詩人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于筆下,真可謂“挫萬物于筆端”,摹寫出一幅寬廣、遼遠的巨畫。“白日依山盡”寫實,而“黃河入海流”寫虛,詩人想象黃河入海之磅礴氣勢,虛實相生,烘托鸛雀樓高聳入云之雄偉氣勢。

例3: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朋友一別,心何惆悵,此為寫實;而日暮黃昏孤帆何在?此為寫虛。春江渺茫與征帆一片形成強烈的對比,渲染一種分別后的失落、凄涼氛圍,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一片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這里,對比、渲染相互融合,共同開拓一種愴然淚下、闊遠凄涼的意境,寫盡了離情別緒。

二、例題精講

例1:閱讀下面宋詞,回答問題。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 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這首詩是詩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問:這首詩上下片各分兩層,請概括各層的內容。

答題指要:這首詩其主要的表現手法是虛實結合。虛實結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現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合起來。金圣嘆在《水滸》批語中說:“文到入妙處,純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適合于表現廣闊的生活畫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題。蘇詞分上下兩片,各分兩層。上片先寫入夢前的思念,屬于實寫,接著寫設想相逢的情景,屬虛寫。下片先寫夢中相見的悲喜,屬虛寫,后寫,夢醒后的感慨,屬實寫。這樣由實而虛,由虛而實,充分表達了詞人對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從字面來看是寫亡妻;“年年斷腸”,實際上是詞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三、訓練鞏固

檢測題1:

依韻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見櫻桃花悉已披謝

梅堯臣

去年君到見春遲,今日尋芳是夙期。 只道朱櫻才弄蕊,及來幽圃已殘枝。

飄英尚有游蜂戀,著子唯應谷鳥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歡不厭夕陽時。

【注釋】①著子:結子,這里指果實。

16.從虛實相生的角度,賞析頷聯和頸聯,作者是怎樣表達情感的。(4分)

答案:(4分)頷聯虛寫想象中櫻花含苞待放的美麗,反襯園中已是殘枝的破敗;情感由盼望到失望。頸聯實寫在落英繽紛中卻有蜜蜂飛舞的依戀,進而想象果實綻放,杜鵑知曉的情境;情感由失望而欣喜。頷聯以虛襯實,頸聯以實映虛,兩聯虛實結合,抒發了詩人曠達的胸襟和超脫的情趣。

檢測題2:

洛陽早春

顧況

何地避春愁,終年憶舊游。

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頭。 客路偏逢雨,鄉山不入樓。 故園桃李月,伊水向東流。

【注】⑴顧況:唐代詩人,蘇州海鹽人,一生官位不高,曾受人引薦入朝任著作郎,時洛陽為唐代東都。

⑵百舌:百舌鳥,立春后鳴叫不已,是民間最常見的一種留鳥,終年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

16、全詩突出的表現手法是“虛實結合”,試就尾聯加以賞析。(4分)

16.(4分)作者想象著故鄉早春桃李盛開的美好景象,是虛寫;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眼前景,是實寫。這種由虛而實的超大空間跨度,使詩歌情境開闊,內涵豐富,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棄官歸鄉的情感愿望。

檢測題3:

行香子·上海道中 (清)袁通

算定歸程,嫩約①○1分明。掛輕帆、江渡春申。怪伊雙槳,偏泥人行。要等潮來,等潮

○2○3去,等潮平。

酒也庸斟,夢也懶尋。照相思、一點秋燈。擁衾深坐,誰伴深更?有雨瀟瀟,風瑟瑟,雁聲聲。

注:①嫩約:不堅牢的信約。②春申:黃浦江在上海市內部分的別稱。③泥:阻滯。

14、作品中的“上海道中”是。(1分)

15、下列對作品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算定”句說因急于還家而計算歸程,表達了急于歸家的心情。 B.“掛輕帆”中的“輕”字,既寫船的輕快也寫作者的輕松心情。 C.“怪伊雙槳,偏泥人行”用擬人手法,更表現急切歸家的心理。 D.“要等潮來”等三個三字句的疊用,透露出了無可奈何的心緒。

16、結合作品,選取一個角度,對下闋畫線句進行賞析。(4分)

14、作品中的“上海道中”是 題目、詞題 。(1分)

15、下列對作品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 )(2分)

A.“算定”句說因急于還家而計算歸程,表達了急于歸家的心情。 B.“掛輕帆”中的“輕”字,既寫船的輕快也寫作者的輕松心情。 C.“怪伊雙槳,偏泥人行”用擬人手法,更表現急切歸家的心理。 D.“要等潮來”等三個三字句的疊用,透露出了無可奈何的心緒。

16、結合作品,選取一個角度,對下闋畫線句進行賞析。(4分)

答案一:結尾畫線句,運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為思鄉而夜不能寐,這時陪伴他的只有瀟瀟秋雨聲,瑟瑟寒風聲,歸雁的啼叫聲。作者通過景物的描寫,充分表現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鄉之情。

答案二:結尾畫線句,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他實寫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為思鄉而夜不能寐,擁衾獨坐;虛寫瀟瀟秋雨聲,瑟瑟寒風聲,歸雁的啼叫聲。作者通過這種虛實結合的景物描寫,充分表現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鄉之情。

答案三:結尾畫線句,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他首先問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為思鄉而夜不能寐,誰來陪伴?然后回答:陪伴的只有瀟瀟秋雨聲,瑟瑟寒風聲,歸雁的啼叫聲。作者通過這種自問自答的方法,充分地表現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鄉之情。

檢測題4: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 歐陽修

繞郭云煙匝幾重,昔人曾此感懷嵩。 霜林落后山爭出,野菊開時酒正濃。 解帶西風飄畫角,倚欄斜日照青松。 會須乘醉攜嘉客,踏雪來看群玉峰。

[注]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期間。懷嵩樓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貶為滁州刺史時所建。

8、第二聯所寫景物有什么特點?全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請從虛實角度對全詩作簡要賞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畏寒霜,富有生機。深秋時節,霜林木落,群山爭出,野菊競放。(3分)昂揚向上,豪放達觀。(2分)

9、前三聯是實寫,最后一聯是虛寫。實寫軒中與郡僚小飲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虛寫來日攜客踏雪看群峰的場景。(4分)虛實結合,拓寬了意境,豐富了情感。(2分)

二、專題知識梳理

知識點: 動靜關系

由于山川景物有動態有靜態,動態是指景物處于運動中的形態和聲音;靜態是指景物處于相對靜止時的形態。動態和靜態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態勢和主要特征,寫靜態,便于顯現事物的外形,卻容易使文章呆滯,寫動態,利于傳達事物的精神,卻又可能失去穩定,因而,詩人在描寫景物時,往往把靜態與動態的景物描寫構想在同一個意境中,構成一種情趣,使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因此,動靜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詩中既寫動態,又寫靜態。從考察角度看,常見如下幾種:

一、 以動襯靜

《蘭溪棹歌》戴叔倫“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詩人將山水的明麗動人,月色的清爽皎潔,漁民的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明澈秀麗的畫眷中,讀后給人以如臨其境的美感。從詩的結構看,前二句是靜景,后二句是動景,結句尤為生動傳神,一筆勾勒,把整個畫畫畫活了,使人感到美好偽蘭溪山水充滿蓬勃生機,是全詩點腈之筆。這就是動靜結合帶來的藝術效果。

《天凈沙·春》白樸“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這首詩描繪了春日的美好景象,和風楊柳、簾櫳、秋千為靜態描寫“啼茸燕舞、流水飛紅”如神來之筆,盡展春日生機,具有動態美。

《雨后池上》劉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搪揖。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公萬點聲。”此詩

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幢檻,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靜態。

三、四兩句用“起”、“垂楊舞”及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以上這幾首詩均為寫景詩中動靜結合的典型事例。這一手法的運用為詩增添了色彩,賦予了生機。

以動襯靜的手法重在一個“襯”字,一般是詩的意境是清幽的,為渲染這種幽靜,作者運用了動態詞句,不僅不影響詩的整體氛圍,反而更有力的襯托出了環境的清幽。

二、化靜為動

即作者筆下的景物是靜態的,作者卻用神來之筆用動態的詞來描繪這靜景,收到了絕佳的藝術效果,如:

《絕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山青花欲燃”中“欲”字,在擬人化中賦予花朵以動態,播曳多姿;“燃”這個動詞更把山花爛漫之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化動為靜

與“化靜為動”有相通之處。即把動態的事物用靜態訶語描繪,出新出奇。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頸聯,對仗工整,意境優美,其中一線泉水,凌空飛瀉,這本來是—幅動景,然而詩人用一個“掛”字,就由動化靜了,它使人想見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卞的圖景。(野竹與云氣相接,這本是一幅靜景,但詩人用了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它使人聯想到隨山岡徐徐移動的云霧,不斷從野竹梢頭飄過的情景。此為化靜為動的技法。)

四、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的技法是詩歌眾多表現技法中的一種,而不是唯一的一種,因此有利于作者感情抒發的動靜是我們分析、揣摩的重點,若感情抒發與動態靜態描寫關系不大,我們就沒必要花大力氣分析動靜關系,而是從其他方面來分析這首詩的技巧。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首詩的最大藝術特色是通過感覺、視覺、聽覺來寫“夜雪”之大的,主要手法是側面描寫,詩中雖有“折竹聲”這樣的動景,也不是我們重點分析的手法。這是符合文學鑒賞的基本原理的,因為文學作品內容和形式的一般關系是內容起著主導的、決定的作用。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

二、例題精講

例題1: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賞析】:若耶溪在會稽若耶山下,景色佳麗。本篇是王籍游若耶溪時創作的。

開頭兩句寫詩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寫出滿懷的喜悅之情,用“悠悠”一詞寫出“空水”寥遠之態,極有情致。三四句寫眺望遠山時所見到的景色,詩人用一“生”字寫云霞,賦予其動態,用一“逐”字寫陽光,仿佛陽光有意地追逐著清澈曲折的溪流。把無生命的云霞陽光寫得有知有情,詩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

山林的寂靜顯得更為深沉。“蟬噪”二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被譽為“文外獨絕”。像唐代王維的“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杜甫的“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聲響來襯托一種靜的境界,而這種表現手法正是王籍的創新。

最后兩句寫詩人面對林泉美景,不禁厭倦宦游,產生歸隱之意。全詩因景啟情而抒懷,十分自然和諧。此詩文辭清婉,音律諧美,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

二、專題精講

例題1:

襄邑道中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注]襄邑:即汴都縣,在今日的河南。

1、本詩第一句中的“飛”字意蘊豐富,請簡要分析。(4分) 答:

2、本詩

三、四兩句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好在哪里?請簡要回答。(4分) 答:

1、(共4分)(1)描繪了(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的美麗盛景(2分);(2)表現了船行的輕快(1分),傳達出詩人愉快的心情。(1分,意對即可)

2、(共4分)(1)運用了靜中見動的寫法,寫出了因船云俱動,使人誤以為云不動的情趣。(2分)

(2)詩人的所見所感還含有智慧和哲理(與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異曲同工之妙)。(2分,意對即可)

例題2:

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別,幾度①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注】①幾度:多少年

②共傳:一起舉杯。

14.從體裁上看,本詩屬于詩。根據本詩內容,標題中“宿別”的意思是 (2分) 1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這首詩依次寫了久別、乍見、相聚、惜別,波瀾曲折,富有情致。

B.首聯從時間、空間角度突出了離別久遠,相見之難。

C.頷聯中“各問年”,不僅在感嘆年長容衰,也在以實證虛,說明“翻疑夢”的境真情真。

D.尾聯“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中的“惜”是惋惜、可惜的意思。 16.請自選一個角度對頸聯“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作簡要賞析。

(3分)

14.(2分)五言律詩或近體詩 宿別:與朋友相聚了一夜后分別。(各1分) 15.D(3分)(“惜”是珍惜的意思) 16.參考角度一: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方法,以“孤燈”“寒雨”“濕竹”和“浮煙”營造出凄涼的意境,渲染了話別時的傷感氣氛,表達詩人內心的悲涼。(各1分)參考角度二:虛實相間,避實就虛。相逢已難,又要離別,其間千言萬語,不是片時所能說完的,故詩人以“孤燈”“寒雨”“濕竹”和“浮煙”等凄涼的實景來渲染彼此離別時的無限傷感、凄涼之情。(各1分)

三、專題過關

檢測題1:

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夏夜追涼 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14.從體裁看,兩首詩都是。(1分) 15.對這兩首詩,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蘇詩“石榴開遍透簾明”一句,用石榴花開寫出夏日的燥熱,與首句“夏席清”形成對比。

B.從蘇詩末句的“夢覺”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寫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楊詩中的“追涼”意即“覓涼”、“取涼”,但與“覓”、“取”相比,“追”更能體現對“涼”的渴望。

D.楊詩首句點明追涼之因;末句“不是風”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16.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相同之處,請對此做簡要賞析。(4分)

14.七絕/絕句/近體詩(1分) 15.A(3分)

16.兩首詩都運用了以動襯靜(或以聲襯靜)的寫法(1分),蘇詩用流鶯的叫聲(1分)突出了夏日的清幽,楊詩用小蟲的叫聲(1分)襯出夏夜的安靜。(寫出清幽或安靜,1分)

檢測題2:

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光,留醉與山翁。 ..14) 本詩屬近體詩中的,有首聯、頷聯、、尾聯組成。(2分)

1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湘”、“九派”極言荊楚大地河流縱橫、水勢浩淼,為“漢江”勾勒出雄渾壯闊的背景。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前句寫出江水的流長邈遠,后句又以蒼茫山色烘托出江勢的浩瀚空間。

C、全詩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色彩素雅、格調清新、大氣磅礴、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

D、詩中表達了對襄陽風物的喜愛,流露出遁世隱逸的消極情緒。 16) 簡析第3聯中兩個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四)(8分) 14.(2分)律詩(五言律詩)頸聯(一處1分) 15.(2分)D 16.(4分)要點:“浮”:表面上寫城郭在水面上飄動,實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1分) “動”:表面上寫天空在搖蕩,實言波濤洶涌,浪拍云天。(l分) 詩人借用動與靜的錯覺,渲染了磅礴水勢。(2分)(意思對即可)

第二篇: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虛實結合

三維目標:

1、了解并掌握詩歌鑒賞中“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 學習重點:結合作品分析實寫和虛寫的內容及其作用。 學習難點: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題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合作交流----思考歸納的方法,來突破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曾學了柳永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學生齊背)在詞中,作者將他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是實寫;下片主要書寫別后想象,是虛寫。這種虛實結合的表達技巧在古典詩詞中經常用到。那何為虛,何為實呢?(板書:虛實結合)

一、虛實結合

何為詩歌中的 “實”與“虛”? (學生談)

“實” 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它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具體感受得到,是真實具體的描繪;

“虛”:則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引發人的聯想。 實:現實的,眼前的;

虛:想象的,過去的、未來的;

那虛在詩歌中又有哪幾種常見的形式呢,大家能結合具體的詩歌談談嗎?

1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神仙鬼怪的世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界、夢境)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已逝之景之境)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設想未來之境)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 清輝玉臂寒。何日倚虛幌, 雙照淚痕干。(設想對方之境)

虛具體表現為:

a、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b、已逝之景之境; c、設想未來之景;

d、想象對方之境

二、探究詩歌中虛與實的作用

接下來請大家結合學案上的三首詩,兩兩組合,相互討論,探究虛與實在詩歌中有何作用

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前三句著重虛寫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破吳后富貴威武、繁盛熱鬧的往事,結句實寫只剩下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的眼前之景,虛實對比中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二者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中心(強化詩人的情感)

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2 如高適《除夜作》首句“旅館寒燈獨不眠”,實寫自己除夕之夜在清冷旅館中寒燈下影只形單凄寂難眠,第三句“故鄉(借指親人)今夜思千里(借指自己)”從對面虛寫,想象故鄉親人在這個除夕之夜定是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豐富詩歌的內容,把誠摯的思鄉之情抒發得更為深沉含蓄。作者常常突破時空的限制,通過想像將對方的言行攝入詩中,增強詩詞的情趣,擴大詩詞的意境,將所抒發的情感加以深化。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變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月夜》等。這種曲折有致、出乎常情的寫法,更能表達詩人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有評語說:“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

2、二者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突出中心(豐富詩歌的內容)

初入淮河四絕句(三)

楊萬里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 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相互通行,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之情;后兩句實寫鷗鶩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

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愿望。

3、從實處著筆,實中見虛,憑虛處傳神,激發讀者的聯想(擴大詩歌的意境)。 虛實結合: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在一起表達同樣的情感。在詩歌中,虛實結合的運用可以大大豐富詩歌的內容,擴大詩的意境,強化詩歌的情感。

那在高考的詩歌鑒賞中,這種手法又是如何考查的呢?下面請大家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完成2015年安徽的詩歌鑒賞,杜甫的《月圓》。

三、練習體會:

月圓①

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靜,高懸列宿④稀。

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

【注】①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圓。④列宿:眾星。

本詩最后兩句情感真摯,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進行簡要賞析。(4分)

遙想故園桂花開放,是虛寫;眼前清輝,是實寫。故園桂花正開放,虛中有實;萬里清輝,實中有虛。虛實結合,表達詩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詩人渴望萬家團圓的美好愿望。 規律總結:

提問方式: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歌進行賞析。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在表達技巧上的特色。

詩歌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簡析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 。

答題步驟

1、點手法

2、析虛實

3、明效果 真題鞏固: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全國卷)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4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本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詩中的“實”是詩人客居驛站思念家人,“虛”是詩人想象家人夜深不眠,想念“我”這個遠行之人。

詩人借助想象運用以虛寫實的手法來表達深切的思家情懷。

四、拓展延伸:(2013年天津卷)

鷓鴣天

送廓之秋試①

[宋]辛棄疾

白苧②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③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注】①秋試:科舉時代秋季舉行的考試。②白苧(zhù):用白色苧麻織成的布。③禹門:即龍六,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 (3)請舉一例分析本詞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3分)

“白苧新袍入嫩涼”是實寫,點明時令和環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間舉子忙”是虛寫,想象金榜題名后輕松愉悅的心情。虛實相生,表達對應考者的良好祝愿。

五、布置作業(高考鏈接):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浪淘沙

歐陽修

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絳紗囊里水晶丸??上旖躺庍h,不近長安。 往事憶開元,妃子偏憐。一從魂散馬嵬關,只有紅塵無驛使,滿眼驪山。

【注釋】(1)開元;天寶,說天寶只是為了音律上的考慮。(2)驛使;送荔枝的驛站官差。

5 請從虛實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答案:實寫眼前所見的游人過往車馬揚起的紅塵,滿眼佳木蔥蘢的驪山。

虛寫當年楊貴妃縊死馬嵬的悲劇,交待馳驛傳送荔枝的勞民之舉。

虛實對比,含蓄點出統治者淫侈享樂、亂政誤國的歷史教訓。

板書:

虛實結合

實:現實的,眼前的;

虛:想象的,過去的、未來的; 作用:豐富詩歌內容;

強化詩歌情感; 擴大詩歌意境 答題格式:點手法

析虛實 表效果

教學后記:

第三篇:詩歌鑒賞表達技巧虛實結合[小編推薦]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虛實結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古詩歌中虛景與實景的概念;

2、能力目標:掌握詩歌鑒賞中“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正確運用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實結合”的鑒賞術語規范答題。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討,主動總結規律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掌握古詩歌中虛景與實景的概念,正確運用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實結合”的鑒賞術語規范答題。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看一幅畫,齊白石老先生的《蛙聲十里出山泉》。 這幅畫中只有蝌蚪,你們說說它符合畫題的要求嗎?

(符合,因為隨著泉水的流淌,時間的流逝,小蝌蚪會變成青蛙,到時候就可以聽到十里外泉水里的蛙聲了)

同學們說的很好,我們看到的蝌蚪是實景,而蛙聲確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是虛的。在鑒賞這幅畫的過程中我們用到了虛實相生的手法。

的確,在音樂和美術作品中,我們往往會使用虛實相生的技法。同樣,我們中國古典的詩詞也經常用到這種手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詩詞鑒賞中的虛實相生。

二、初步體驗

1、有備而來:

回顧:詩歌鑒賞表現手法類題型答題步驟:

①、說明是什么技巧。

②、結合詩歌分析技巧。

③、表達了什么感情。

2、 步步深入。

詩中的實: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

詩中的虛:看不見摸不著,虛象。是詩人主觀意識中存在的,是通過詩人主觀想象得到的部分。

3、 小戰熱身:

找出下列詩詞中的虛和實:

①、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虛)

②、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虛)

③、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虛)

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虛)

⑤、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虛) (實)念去去千時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⑥、飛流直下三千尺,(實)疑是銀河落九天。 (虛) ◆小結

1:詩中的虛有哪幾種類型?

①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②想象:設想的未來之境 ③回憶:已逝之景之境

④聯想:由此及彼,從對方的角度寫

三、鏈接課本,總結規律。

比較這兩首詞虛實結合的手法的運用有何區別,分別有何作用?試分析詩歌中的虛實手法。 例 1:讀柳永的《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參考答案: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描寫了離別時凄清的環境和兩人難舍難分的情景,寫的是現實之景,是實寫。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想象中的別后所見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虛寫。

本詩虛實結合,豐富了詩歌離別的內容,拓展了詩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強化了詩歌詞人與戀人離別時的傷感,孤獨,無奈的感情。

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分析詩歌。 例 2:讀姜夔的《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參考答案:

本詩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小結

2:虛景和實景有幾種關系?分別有什么作用?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的。如柳永《雨霖鈴》中“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設想的別后的凄清之景: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虛實結合,強化了離別時的傷感,孤獨,無奈的感情。

《夜雨寄北》《琵琶行》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 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夢游天姥吟留別》《念奴嬌赤壁懷古》 《虞美人》 ◆小結

3:虛實結合題型的答題步驟:

第一步:明手法(準確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闡運用(結合詩句闡釋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第三步:析效果 用虛實結合的手法

(a.前后形成對比,突出主旨、情感 )

(b.烘托渲染某種氛圍,表達作者某種情感)。

四、牛刀小試,點擊高考,

1、(2005 年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問題: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

本詩運用了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

詩的一二兩句寫冬至之日, 詩人一個人在客店里,抱著膝坐在燈前,只有影子與他相伴是實寫,表現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兩句 “家中夜深坐” “說著遠行人”等是虛寫,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許像我這樣深夜坐著,在談論著我這個“遠行人” ,表現家中人也在想我。

虛實結合,相輔相成,突出表現了詩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2010 年江蘇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 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實寫:江樓醉別,橘柚飄香,江風驟雨 虛寫:遙遠的瀟湘 凄清的猿啼 效果: 烘托 氛圍 表達 情感 參考答案 : 這首詩前兩句實寫江樓醉別,橘柚飄香,江風驟雨,

后兩句虛寫,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遙遠的瀟湘愁聽凄清的猿啼的孤寂與愁苦的情景,

虛實相生,烘托出與友人分別時的惆悵悲涼的氛圍,表達了對友人不舍和牽掛之情。

3、 ( (2010 廣東卷)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7分)

《望江東》 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①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②,又還是、秋將暮。

【注】①闌:阻隔;阻攔。 ②直饒:縱使。分付:交付。 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分析這首詞的上片或下片。 參考答案:

上片:詞人觸景生情,實寫江邊目光阻隔感受,虛寫夢中回到江東。抒發不忍離去之愁。 下片:詞人實寫燈下寫書信,虛寫希望大雁捎帶思念,卻是節令已過。流露濃重的牽掛不舍愁緒及深深的無奈之情。

五、課堂回顧,學習小結: 本堂課我學到了什么?

六、課后作業:

1、分析下面這首詞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江城子》 蘇軾(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2、請從虛實角度對本詞略作賞析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梳理: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漸凋謝,只剩細細碎碎幾片殘瓣兒;溪橋邊的柳樹卻萌出了淺綠嫩芽。暖暖的春風在大地上拂過,風中帶了花草芳香,遠行的人,也都在這時動身了。在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漸行漸遠,我的愁緒也漸生漸多,就像眼前這一江春水,來路無窮,去程不盡。于是只好上樓遠望你離去的方向,期盼能夠早歸。然而,映入眼簾的,只是綿綿無絕的春草原野,原野盡處是隱隱青山。而你,更在遙遠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尋! 參考答案:

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

下闕寫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3.2010濰坊二檢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憶秦娥 邯鄲道上望叢臺有感

曾 覿(dí)

風蕭瑟,邯鄲古道傷行客。傷行客。繁華一瞬,不堪思憶。 叢臺歌舞無消息,金樽玉管空陳跡??贞愛E。連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 1169 年隆冬,在去金國進貢時,作者路過邯鄲望見六國時期趙王宴樂之所——叢臺,遂作此詞。

問:“虛實結合”是這首詞的突出手法,請結合全詞加以簡析。

答案:2運用想象虛寫了古時繁盛一時的叢臺歌舞奢靡的畫面,實寫了邯鄲古道上蕭瑟秋風中衰草連天的凄涼景象。以虛襯實,寄寓了詞人對宋王朝割土分疆、國勢衰微的悲痛之情。

七、板書設計

詩詞鑒賞中的虛實相生

詩詞里的虛: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設想的未來之境。 4 、從對方的角度寫為虛 。

詩詞里的實: 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

第四篇:詩詞鑒賞中的虛實相生教案

觀摩課教案:

詩歌賞勝析之虛實

嵩陽高中 李光輝

2014年2月

詩歌賞析之虛實

學習目標:掌握詩歌鑒賞中“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學習重點:結合作品分析實寫和虛寫的內容及其作用。 學習難點:掌握分析方法和答題思路,形成完整答案。

導入

請大家看一幅畫,齊白石老先生的《蛙聲十里出山泉》。這幅畫中只有蝌蚪,你們說說它符合畫題的要求嗎?(符合,因為隨著泉水的流淌,時間的流逝,小蝌蚪會變成青蛙,到時候就可以聽到十里外泉水里的蛙聲了)同學們說的很好,我們看到的蝌蚪是實景,而蛙聲確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是虛的。在鑒賞這幅畫的過程中我們用到了虛實相生的手法。的確,在音樂和美術作品中,我們往往會使用虛實相生的技法。同樣,我們中國古典的詩詞也經常用到這種手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詩詞鑒賞中的虛實相生。

一、講解概念

(一)詩歌中的“虛”與“實” 詩歌中的“虛”是指直覺中 詩歌中的“實”是指

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學過使用了虛實相生手法的詩詞。 舉例:(先集體背誦,再討論分析,最后總結)

1、《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分析:這首詩的前兩句是實寫,寫了詩人獨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兩句是虛寫,寫的是詩人想像有一天與妻子相聚,一定會共剪燭花,談論今日自己獨在巴山的感受。詩人用虛實相生的手法表現了自己對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分析:這首詩前兩句是實寫,寫了自己在過節之時一個人遠在異鄉猶為思念家鄉的親人;后兩句是虛寫,寫了詩人想像自己的兄弟們現在也一定在想念并談論著遠在異鄉的自己。詩人用虛實相生的手法表現了自己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3、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唐)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分析:《夢游天姥吟留別》整個第二部分都是虛寫,寫了詩人想像中的仙境的情景,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的憤懣和不滿,并借以表達自己不畏權貴的高尚品質。

4、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分析:這首詞里“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虛寫,詞人拿周瑜年輕時就已建功立業對比襯托自己的老大無為,表達了詞人被貶的感慨。

(二)小結:

按照我們的分析 ,詩詞里的虛可以分以下四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3、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李商隱《夜雨寄北》中所云“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4 、從對方的角度寫為虛 。這種寫法與前一種似同實異。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對對方進行設想,不同之處在于后一種設想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的,所以有人稱之為對寫法。 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

詩歌中的“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一、 點撥答題方法——點擊高考

考查點:手法鑒賞 出題模式:分析技巧型

請對詩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做簡要分析 解題思路: 闡述哪是實寫→寫的是什么→哪是虛寫→寫的是什么→分析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主要是:使„„形象更豐滿;使„„感情表達得更充沛,更淋漓盡致;豐富了詩歌內容,擴大了詩歌意境,營構了一種朦朧迷離、亦真亦幻的境界。當然這幾點不一定面面俱到,涉及到哪點說哪點就行)。

二、 相關練習

1、雨霖鈴 柳永(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問題:分析詞中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答案:上闕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此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闕“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

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問題: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答案:本詩運用了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詩中的“實”是詩人客居驛站思念家人,“虛”是詩人想象家人夜深不眠,想念“我”這個遠行之人。詩人借助想象運用以虛寫實的手法來表達深切的思家情懷。

3、涼州詞(其一) 張籍(唐)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注: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唐德宗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紀中葉,安西和涼州邊地盡入吐蕃手中,“絲綢之路”向西一段也為吐蕃所占。

問題:本詩運用了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前兩句實寫目見的近景,后兩句虛寫耳聞的遠景,從鈴聲的“遙過”寫到應馱安西的“遙思”,由實而虛,虛中有實。表達了詩人因安西都護府轄境為吐蕃控制,“絲綢之路”早已閉塞阻隔,駱駝商隊再不能到達安西的辛酸沉痛的感情!

三、 課后作業

江城子 蘇軾(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問題:分析詞中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五、板書設計

詩詞鑒賞中的虛實相生

詩詞里的虛: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 詩詞里的實:

2、已逝之景之境。 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

3、設想的未來之境。

4 、從對方的角度寫為虛 。

六、總結:

虛實結合是中國古典詩歌中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之一。所謂"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景、實事、實境,是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覺捕捉到的部分。所謂"虛"是指主觀意識中存在的,是通過詩人主觀想象得到的部分。虛實結合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融合。

典詩歌歷來追求"虛"與"實"的完美結合。清代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說得很精辟:"文章非實不足以闡發義理,非虛不足以搖曳神情,故虛實常宜相濟也。"可見虛實結合得好可以使詩意蘊藉含蓄,有"飛動之趣"。又可以大大豐富詩的意象,開拓詩的意境,為欣賞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使其獲得充盈的審美趣味。

虛實結合的形式多種多樣,就方法而言,具體為實,抽象為虛;寫景為實,抒情為虛;當前為實,追憶為虛;當前為實,未來為虛;己方為實,對方為虛;客觀為實,想象為虛等等。本文擬就常見的幾種表現形式作初步的探討。

1.詳寫為實,簡略為虛

詳寫可以細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寫則給人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比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此詩中,實寫作者與童子的對話,而詩人"問"的內容卻省略掉了,采用虛寫。隱者是什么樣子,采藥去了哪里,多久 4

回來都沒有介紹。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純樸,隱者仙風道骨,詩人尋訪隱者時平和的心情與閑雅的態度,則是我們可以通過想象來補充的。詩歌通過虛寫給我們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讀詩時我們通過補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審美愉悅和享受。

2、具體為實,抽象為虛

抽象的情況大致可分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為虛

在詩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過具體的事物形象表現出來。比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此詩中,作者登樓所見的具體形象為實,抽象的說理為虛。前二句寫登樓所見萬里之廣闊景象,使人視界為之一開,精神為之一振,是實寫。后二句突出變化,表現了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和想看得更遠就必須站得更高的生活哲理,是虛寫。實中存虛,虛實結合,讀來意趣盎然。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水多。"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是實景;詩人在繪景敘事中又蘊含了人生的哲理: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的,青山綠樹總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抑。這哲理便是虛。把抽象的人生哲理寓于具體的寫景、敘事之中,虛實巧妙地結合起來,可謂天衣無縫。

②、言志為虛

"詩言志"被認為是我古代詩歌理論的總綱領。但是志向是抽象的,也需通過具體物象來表現。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此詩中,詩人實寫梅花凌寒獨自開放,暗香悠遠的景象,間接地表達了對梅花高潔精神的贊美,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再如李忱的《瀑布》:"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詩中描寫了雄偉壯觀而最終歷盡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這是客觀的景物,是實。而詩人在這首詩中寄托了自己決不滿足于現狀,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思想,這是言志,是虛。用虛寫言志,達到實中存虛,虛實結合的效果。

3、寫景為實,抒情為虛。 我國古典詩歌講求"含蓄蘊藉",情感通常不直接表達,詩人們往往用"化景物為情思"(語出宋代范文《對床夜語》)的寫法,間接地表現出來。比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后二句字面上看字字寫景,實際上飽含著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通過實有的景物來表現虛化的情感,是虛實結合的常見形式之一。

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中用具體的事物--綿綿不絕的江水,來比喻亡國之恨的深長。賀鑄在《青玉案》中借用"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三個具體可感的形象,極言愁苦的多、長、大,寫出了心中的無限傷感和難以排遣的苦悶。景物是實,抒情是虛,化虛為實,變無形為有形,讀來極具感染力。

4、正面為實側面為虛

詩人在描寫景物時,正面描繪景物的特征即可,但有時景物的特征難以正面表達,或詩人著意追求一種委婉含蓄的美時,他們會采取側面描寫的方法,進行烘托或暗示。這種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其實也是虛實結合。

漢樂府詩《陌上?!吩疲?quot;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詩人通過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的失常反應來烘托羅敷的美貌。在這里,諸人的反映為實寫,羅敷的美貌為虛寫。

《琵琶行》中詩人三次寫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寫月亮的目的卻是為了烘托詩人的感情。"別時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詩人分別之時凄涼的心境。"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5

烘托出琵琶聲美妙動人,引人入勝的效果。"繞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獨悲傷的心境。景是實,而通過景物烘托出來的情則是虛。

5、當前為實,追憶為虛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的,二者形成強烈的對比來突出中心。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春風十里"是虛景,寫昔日揚州城的繁榮景象;而"盡薺麥青青"是實景,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這一虛一實、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寫的赤壁之景與自身狀況為實寫,追憶周瑜當年赤壁之戰的英姿是虛寫,虛實對比中表達了年華已逝,壯志未酬的感慨。懷古傷今詩多是通過追憶與當前的實景構成對比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懷。如今昔生活的對比、古人與今人的處境對比、曾經的繁華與今景的蕭條的對比,以虛襯實,虛實結合,突顯出今時今世的濃重悲哀,表達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6、當前為實,未來為虛 比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人實寫“巴山夜雨漲秋池” 的眼前之景,虛寫將來與妻子西窗剪燭的恩愛場景。虛與實結合,以虛寫實,表達了對遠方愛人的深摯思念。 再比如柳永《雨霖鈴》一詞,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是虛寫。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

7、己方為實,對方為虛 這種寫法,古代詩詞中經常運用,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至今讀來,猶為其藝術魅力所陶醉。比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本是自己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偏說對方如何思念自己。這種寫法比單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來得委婉,但卻達到情感雙面交代的效果。因而感情更加深沉,更加真摯動人,更加富有藝術感染力。 再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末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詩人自己望月思念親人,卻說妻子望月獨自思念自己,小兒女不懂得思念自己。“香霧”一聯,刻畫妻子望月時間之長,愈見盼夫早歸情深。結尾想象會面團聚情景,相對無語,月照兩人直到淚痕干。全詩都從對方寫來,皆為設想之詞,全用虛筆,構思巧妙,如有神助,令人嘆為觀止。己方為實,對方為虛,虛實結合,情感真摯細膩,手法高妙自然。 思鄉懷人詩中多有此種寫法,比如李白《春思》、高適《除夜》、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歐陽修《踏莎行》、李商隱《無題》(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周邦彥《蘇幕遮》(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等等。

8、客觀為實,想象為虛 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來突出中心的。實寫顯得具體、明朗、真切,虛寫顯得空靈、飄逸、含蓄。二者結合運用,虛實相生,作品就結實而空靈,具體而含蓄,富有藝術魅力。

其中虛寫方面大致又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①、夢境為虛 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這首詞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虛實結合。上下片各分為兩層。上片先寫入夢前的思念,屬于實寫。接著寫設想相逢的情景,是虛寫。下片先寫夢中相見的悲喜,是虛寫。后寫夢醒后的感慨,是實寫。這樣由實而虛,由虛而實,虛實結合,把對亡妻的思念寫得凄切動人,感人至深。 再如辛棄疾《破陣子》中,夢中勝利的虛幻之景與醒來時的白發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讓讀者體味出詩人空有大志,報國無門的悲哀。

②、仙境為虛 比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作者用瑰麗的詩句詳細描寫了天界的

神秘與美麗,襯托出現實世界的兇險和丑惡,表達了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不屈志節,是虛實結合手法的典型表現。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也是這樣。 ③、愿望為虛 比如漢樂府詩《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詩人設想了五種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景象,是虛寫。女主人公把這些作為“與君絕”的條件,突出表現了誓死不與君絕的堅定信念。用虛寫的手法有力的表現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民歌體的愛情詩多是如此。比如敦煌曲子詞《菩薩蠻》:“枕上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上述可見,詩詞的虛實結合,寫法變化多端,但無論怎樣變化,都要遵循人們認識事物的必然規律: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具體描寫到抽象描寫,從實景到虛景,從淺而入深。詩詞中所構創的意象既可以化虛為實,以虛顯實,把抽象感情與哲理賦予具體而生動的形象,也可以化實為虛,由實入虛,化景物為情思,從而達到或虛中見實,或實在虛中的妙境。虛與實二者之間還可以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誠如金圣嘆在《水滸》批語中所說:“文到入妙處,純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可以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在中國古代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具體而言,詩歌中“虛”包括以下三類:

湯顯祖這位戲劇家也深諳虛景之妙,稱詩“以若有若無為美”, 這位戲劇家也深諳虛景之妙。 姜夔言詩詞:“語貴含蓄。”東坡言“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彭軻論詩道:“蓋詩之所以為詩者,其神在象外,其象在言外,其言在意外。”中國古代文論家雖然具體說法各有差異,但卻毫無例外地都看到了中國古代詩歌中虛實相生這一重要特征,對之賦予了極大注意,留下了一系列十分深刻的見解。中國古代詩詞慣以虛實結合,經唐代詩歌高度發達的創作實踐,讀者日益進入作者的創作視野,因而在藝術形式的發展中,空白才越來越多地作為藝術的重要性質、重要手段和技巧而進入審美活動。司空圖、嚴羽作為文學理論家、批評家,概括了那個時代的文學現象,才有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綜合和概括。實有所繪,而虛則有意。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該詩是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后,借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寄托自己孤傲不羈的情感,抒發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憤恨。以漁翁這一實景寫出詩人內心世界這一虛景。

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前者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后者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好處是,①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上片除“念、闊”外,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②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實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 7

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③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④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第五篇: 詩歌鑒賞中的聯想想象

想象和聯想是審美活動中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詩歌鑒賞必須注重聯想和想象能力的培養。詩人是通過想象和聯想創造出詩的形象,讀者也就要通過想象和聯想正確地把握住詩人的藝術構思,從而豐富地再現詩人創造的形象。那么怎樣想象與聯想呢?本文試圖從詩歌創作虛實結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討。

按照中國古代哲學和美學的理論,虛實結合是藝術創作和審美觀照的一條基本原則,作家在藝術創作的實踐中也都十分重視虛實結合的表現方式,因此,我們鑒賞詩歌時也必須抓住實與虛的結合關系去展開想象與聯想。常見的做法,我以為可有以下幾種。

1、有些詩歌為了筆墨經濟和表達需要,常常只寫出事物的一些斷面,而把中間過程或某些情節省略和跳過。這時就應該抓住詩歌中實寫出的一些片斷,把省略和跳過的(虛寫的)中間內容想象出來,把形象還原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如杜甫的《孤雁》: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間,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這首詩首聯先寫孤雁不飲不啄,飛著叫著思念雁群的情景,可是頷聯卻突然展示出高遠云天中它那孤單纖小的身影:云海茫茫,路途遙遠,它卻不避艱難在那里追尋。同時描寫了它心意的執著堅定:它望斷遠處云天也不見自已同伴的身影,但它卻好像已經看見了一般;它聲聲哀鳴,雖不見同伴的應答,卻又像已經聽到了同伴的召喚。在首聯和頷聯之間,作者就運用了虛缺的寫法,將孤雁先在近處追尋,追尋不到時并未放棄努力,而是千回百轉,越追越遠,越尋越高,直到高飛云天這樣一個苦苦求索的過程省掉了。我們鑒賞這首詩時,首先就應當根椐上下文已寫出的部分,運用由部分到整體的相關聯想填補虛掉的內容,想象出它追趕雁群的完整過程,從而深刻體驗孤雁的執著精神,把握它的完整形象。

2、有些詩歌還常常只是集中突出地展示事物本身的姿態,而不去交代與主體事物相關的任何背景材料,鑒賞時要善于透過事物本身想象出它的廣闊背景來。如劉禹錫的《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詩中只是集中筆墨突出地描寫石頭城的現狀:群山環繞、潮水默默拍擊、冷月當照(這是實寫),對它的歷史卻只字不提(這是虛寫)。鑒賞時就應該通過實寫的眼前景象,運用相關或相反的聯想,把它過去的無限繁華熱鬧想象出來:如春風吹送,徹夜笙歌,人聲鼎沸,歡樂無時等等。在聯想中體驗作者的那種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

3、有些詩歌還經常通過比喻、象征、比擬、夸張等方式,借助某些虛擬的形象去描摩實體形象,鑒賞時應該抓住這些虛擬的形象去類比想象實體事物,從而把握實體形象的特征。如朱慶余的《近試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全詩用比喻,主體事物根本沒出現。鑒賞時應抓住詩中新婦怕見公婆的情狀,想象出作者自已在應試之前擔心文章不合時宜,因而惴惴不安的心情。

4、有些詩歌還經常借助于不在眼前的事物來表現眼前事物,如借助于假想、借助于希望、借助于推測、借助于回憶等等。鑒賞時應抓住這些虛筆聯想到它們折射出來的現實。如李煜的詞《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通篇寫夢,表面上寫的是對住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上是表達夢醒后處境的凄涼。作者對他當前的處境不置一詞,而是通過夢中生活的繁華進行反照。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舊日的繁華眷戀越深,今日處境越凄涼。鑒賞時就應該抓住夢中情景,從反面想象作者的現實處境。

又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兩句是直接寫自己思念家鄉,但后兩句卻逆寫了兄弟們思念他。這里用虛筆假想了家鄉兄弟們遍插茱萸卻發現少了詩人自己的情景,鑒賞時應透過這些假想的情景,正面體會詩人眷戀家鄉、思念親友的愁思深長。

5、還有一些詩歌雖然也描述了一些現實中的事物,但其真意卻在于用它們作襯托去表現別的事物,鑒賞時應該運用相關相對等聯想方式,想象出主體事物的具體特點。如白居易的《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詩人不從雪本身著筆,卻用“衾枕冷”“窗戶明”“折竹聲”這些事物從側面烘托出雪下得大,使天氣變冷,使窗戶變亮,使竹子折斷發聲。想象時應該抓準這個角度。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水果包裝市場調查報告下一篇:詩歌朗誦主持人開場白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