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詩歌情與景關系范文

2023-10-01

詩歌情與景關系范文第1篇

1、引導學生注意對詩歌含蓄、精煉的語言作些解讀。

2、掌握鑒賞語言的方法和表達的注意點。 教學重點:

掌握鑒賞語言的方法和表達的注意點。 教學難點:

解讀詩歌含蓄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代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煉的,往往一詞一句就能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內容。

鑒賞時應聯系全詩的主旨,從遣詞 、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煉字煉意的技巧。其次,要學會根據語境推斷詞義的方法,并特別注意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等情況。

二、推敲字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 鄭谷將“數”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 晴景 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王安石改“飛來”為“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才能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三、關照動詞

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容。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一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中舞動的美寫出來了。

四、體會語言風格

(一)、清新

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有近景,有遠景,有實景,有虛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二)、平淡又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璞歸真,體現了詩人的真功夫,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

(三)、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

(四)、明快

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五)、含蓄

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如夢令(李清照)(1995年高考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紅”分別借代綠葉和紅花;“肥”和“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詞人惜花,為花悲喜,為花醒醉,為花憎風恨雨,實際是含蓄地表達了青春韶光短暫、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六)、自然

即不加雕飾的率真樸素的語言,多用口語,較少煉字,讀來平白如話,自然生動,韻味無窮。

五、熟悉作家風格

陶淵明的樸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頓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邁飄逸 王昌齡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隱的朦朧隱晦 王維的詩畫一體 溫庭筠的綺麗香艷 高適的悲壯蒼涼

李清照的纏綿悱惻 陸游的悲壯愛國 郊寒島瘦

六、實戰演練

(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五、六句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王國維稱之“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故用“大”;邊塞荒涼,沒有奇觀異景,烽火臺的濃煙更醒目,一個“孤”寫出了景物的單調;一個“直‘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沒有山巒林木,黃河一覽無余,所以“長”;一個“圓”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和“直”,把詩人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二)、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了湖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而“波撼”句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但是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瀚,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氣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

(三)、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懷》)

三、四句寫遠景,用星垂原野、大地蒼茫、月涌江流的雄渾壯闊的夜色美景與一二句形成強烈的比照,襯托出詩人無比深重的孤寂凄苦的愁緒。前四句明寫景,實抒情,在美妙壯麗的景色中暗寓著詩人難以名狀的愁苦。

(四)、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 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五)、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三、四句寫祠堂內的所見所聞,用“自”、“空”道出了祠堂的滿目荒涼和寂寞,抒發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深深情懷。

(六)、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參考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七)、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福建卷)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參考答案:“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詩歌情與景關系范文第2篇

羞澀的憧憬,將說未說

等待復信時節

小山村數信鴿歸期的少女

忐忑不安

楞頭青,不配擁有愛情

讀不出愛的囈語,自然嗅不出

少女藏在信箋中的清香

以為只是姐姐,對自己的

愛憐和鼓勵

回信,認真得像答題

將一顆春的枝葉

夏的繁花

答得落了一地

愛的葉子掉進秋的陷阱

再閱信箋,感慨萬千

泛黃的紙頁上,有濁濁的淚

慢慢滑落。

紙上映出一張少女嬌羞的臉

怯怯的躲在書的扉頁

幽幽的眼里

滿是失望

合上書本

信箋陷入黑暗

望一眼滿滿的書架

竟自端坐著

一個又一個小小的

詩歌情與景關系范文第3篇

【知識掌握】

【知識點精析】

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從藝術鑒賞的角度看,也可以說:意境就是欣賞者通過對詩中藝術形象的感受和把握,并經過審美情感的聯想和想象后,在頭腦中出現的一幅美妙動人、啟人遐想的生活畫面。

一、虛實相生的“取境美”

詩中的“虛”,就是思想情感;詩中的“實”,就是景物形象。 例1: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解析:詩人只寫了準備戰斗出擊時的自然景物,把艱苦的自然環境,肅穆的戰斗氣氛和我軍英勇氣概都烘托了出來,給人一種實感。但是戰況和戰果呢?這省略的部分,在欣賞者想象中就可以生成“象外之象”了。

例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析:詩的前兩句用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實寫出詩人此刻心情孤獨寂寞,直接表達出詩人強烈的思鄉戀友之情。第

三、四句卻改變了寫法,詩人感情的表達不再是直敘,而是避實就虛,由近及遠,不言自己卻言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不言自己憶兄弟,卻言兄弟憶自己,立意更為新奇,取境更為巧妙。

景物與情思相結合,往往借助于比喻、暗示、象征、烘托等手法。

二、情景交融的“情性美”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真正上乘的詩作,應該是情景渾融的作品。如沈佺期的《獨不見》前四句:“盧家少婦郁金香,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落葉,十年征戍憶遼陽。”其中少婦獨守和海燕雙棲、征夫憶鄉和寒砧催落葉,情景對照,相互生發。 例3: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解析:如果把這四句詩分為上景下情兩闋,就顯得死板、拘執,把渾一的詩境肢解了。詩人眼中出現乾坤漂浮、天坼地裂之景,實與此時孤獨無依、老病纏身的悲涼心境有關;而詩人此時胸中充塞悲涼失意之情,也與此景此情的觸發有關。

三、深邃悠遠的“情韻美”

詩的意境的表現是千姿百態的,有的偏重于“形”的描繪,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有的偏重于“神”的攝取,如:“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有的偏重于“情”的抒發,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的偏重于“理”的隱寓,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試欣賞王維幾首詩的意境美與情韻美。 例4:

辛夷塢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解析:作者寫的是花開花落、了無人知的山間景色。一切都仿佛與人間了無相干,一任自然萬物的自生自滅。然而,這個寧靜的山間景色卻是如此迷人,沒有寫人,卻充滿著一種向往空寂自然的濃烈情思。這是第一重意境。細想之下,空寂寧靜的山間景色背后,又是一個百花爭艷、熱烈喧鬧的大自然。人雖有寂寞之感,而花卻生機盎然。這里又蘊含著一種對于生命的向往之情。至此,詩歌已經創造出了兩重意境,王維的很多詩歌的意境都具有多層次性。

例5: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解析:這里寫竹林中獨坐彈琴長嘯,人在寧靜空寂的境界中,“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此中情思,著落于何處,并未明言,使無窮意味,盡在明月相照之中,留待讀者去想象體味。

例6: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解析:單獨看《鹿柴》,給人一種無比清幽的美感,《竹里館》、《辛夷塢》也同樣寫得很幽美。但是,我們如果把“空山不見人”、“深林人不知”、“澗戶寂無人”等句聯系起來,就不能不驚訝詩人感情的幽冷和孤獨了。難怪有人稱王維為“詩佛”。

總之,意境不是確定的“象” ,它與一般藝術意象不同的突出特征就是不確定性、含蓄性和多層次性,它在“虛”與“實”的統一中更為偏重于“虛”的一面,有時甚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是我們鑒賞詩歌時要特別注意的。 【解題方法指導】

第一,要善于聯想與想像

聯想與想像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必要因素,也是詩歌鑒賞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形象大于思維”的藝術現象就是讀者、鑒賞者發揮其聯想與想像力的結果。

沒有想像就沒有詩歌。從抽象的文字符號到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畫面的形成,這中間的橋梁便是想像思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讀到這句詩時,我們自然會在腦海里想像出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這是一種再造想像。然而不止于此,讀此詩句,我們也不難想像到,在無比壯闊的自然美的面前,作為自然之子的

人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勞動,是何等的歡樂和美好!這句詩又是一首多么快樂而又優美的草原牧歌!這“人”的內容在詩中是沒有的,這是在詩歌鑒賞中的創造想像的表現。如此吟誦著這詩句,讀者就仿佛被帶入神奇美麗的北方大草原,領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壯的綺麗壯闊的美;審美的主客體有機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達到了最美妙的和諧。

第二,抓住意象,反復揣摩

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意象對于意境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讀者進入詩歌的意境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的。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感情的流露,因此,鑒賞詩歌時,抓住意象并反復揣摩、體味意象,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順利進入詩歌意境的關鍵。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元曲疊用九個名詞,描寫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聯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藝術構思組成一幅彌漫著陰冷氣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陽圖。暮色思歸的烏鴉,安逸自適的人家,旅途勞頓的老馬,烘托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念故鄉彷徨悲苦的情懷。曲中的九個名詞正是九個意象,每一個意象都牽連著作者的那份羈旅愁思,它們有機地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這種看似簡單的意象組合,卻出人意料地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成為元曲中的絕唱。

第三,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在詩歌鑒賞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則能有助于進入詩歌的意境。“詩而有境有情,則自有人在其中”(《圍爐詩話》),這個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謂“風格就是人”,所謂“詩品出于人品”。我國歷代詩論都非常重視和強調人品與詩品的關系,一個成熟的偉大的詩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寫照。這里,我們可以從毛澤東的《詠梅》詞和陸游的《詠梅》詞的比較中深入地認識這一點。毛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陸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在毛詞中,借梅作喻,樹立起了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的英雄形象,創造出了時代先驅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陸詞中,雖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個人奮斗,遭憫受侮后的哀怨牢騷,顧影自憐,孤芳自賞,流露著傷感,表現出脆弱。同是詠梅,為什么創造出了兩種迥然不同的意境?由于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所站的立場不同,詩人的心胸氣度不同,品格修養不同,審美標準不同,詩篇的意境也便不同。

例7: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回答后面問題。

西

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方法指導:

首先,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這是一幅海上風雨圖,氣勢磅礴。開頭兩句寫海上的風浪,首句寫海浪,用“如云”的明喻;二句寫風聲,用“數聲雷”的暗喻,維妙維肖地將海上的風浪描繪出來:潮頭如云,去而復回,北風呼嘯,震耳欲聾,驚濤拍岸,聲如雷鳴。詩人抓住最富于孕育性的頃刻,描繪出一幅極其壯美的“驚濤拍岸”油畫,震撼人心。

其次,抓住意象,反復揣摩。

一、二句把海云、北風寫得雷霆萬鈞,第三句寫詩人卻將簾子掛起,這一動作頗出人意料,似乎覺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時,一般人都垂簾閉門,哪有掛簾呢?但這恰恰是詩人真情的流露,他想“臥看千山急雨來”,已經到了癡情的地步。

最后,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人的雍容氣度和一腔豪情,體現在“臥看”二字。外面風雨欲來,黑云壓城,詩人卻掛簾臥看,顯示出作者處變不驚的風度。這一句雖沒有高爾基“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那種外露的激動,但要深沉得多,含蓄得多。

參考答案: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

【考點突破】

【考點指要】

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鑒賞詩歌意境大多以分析意境的形式出現。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意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如果用聯系的眼光看待詩歌鑒賞,會發現所有的詩歌鑒賞問題,最終都會歸結為意境的鑒賞。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大部分、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適當加以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一定要答出為什么“感傷”,怎樣表達出這種“感傷”情懷的。

例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本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的心境。(步驟三)

【典型例題分析】

1、(2006全國卷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

①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①上闋中“數枝幽艷濕啼紅”一句展現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作者寫這句是為惜春傷懷嗎?為什么?

②試分析下闋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考點透析:這是一首描寫農民生產勞動的詞作。上片描寫農村秀麗的風光。前三句:“山冥云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彤云密布,山色陰暗,天下著濛濛的細雨?;ǘ渖?,水氣聚成了晶瑩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里含著淚珠,奪眶欲出,令人十分愛憐。作者

攝取了“數枝幽艷濕啼紅”這樣一個特寫鏡頭,十分形象地描繪出一幅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田園景色。

但是,詞人并沒有完全被這迷人的田園風光所陶醉。他把筆鋒一轉,奉勸人們“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不要因為風風雨雨摧殘著美麗的花朵,而愁悵滿懷,作無病呻吟。繪景生動形象,抒情真切幽邃。短短二十六個字,卻跌宕起伏,清新自然,從而為下片作了很好的鋪墊。

下片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描繪出農民在田間生產勞動的情景,過片“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戴著蓑笠的農民,天天清晨早出,他們的足跡踏遍了田間泥濘的溝渠和田埂。然而,“人間辛苦是三農”,春耕、夏耕、秋收是農民們一年中最辛苦的三個季節。結句點題“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農民們終年辛勞,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個豐收的年成!他們是沒有閑情逸致去賞花、憐花、惜花的。前后片上下呼應,表現了作者與勞動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整首詞,語言通俗,明白如話,表達了清淡馨新的意境,質樸健康的情感。

①題第一問要求復現詩歌的意境,難度不大;第二問是對詩歌思想傾向的把握,有難度,要求同學們深入閱讀詩歌,并全面把握作者的感情,上片“莫為惜花對東風”的“莫”字,表明了作者并非“惜春傷懷”,特別是下片,作者的悲憫情懷一覽無遺。

②題對詩歌思想內容的鑒賞,難度很小。“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的祈禱,都能清晰地看出作者對農民的同情和憐憫。

參考答案:①一幅幾枝鮮花的花瓣上沾著水珠楚楚堪憐的畫面。 不是為惜春傷懷。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緊接著“數枝”句說:“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二在烏云密布、寒雨將至時,作者更關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②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

2、(2006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①②

曉上空泠峽

王罔運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 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臥聽。

[注]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罔運(1832-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然而屢遭控訴,于是絕意仕進,歸而授徒。

①本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②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氣溢于言表”。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考點透析:①題是對詩歌意境的考查。充分地在大腦中進行想像,然后用準確優美的語言描述出來即可,對中學生來說,也就是在翻譯詩歌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而已。

②題是鑒賞詩歌的思想情感。 “不解”有不必了解、不愿了解的意思,作者著 “慣行”二字,表明自己達到了“慣看秋月春風”的境界。末句的關鍵字眼在于“臥聽”,對“瀑布灘雷”這些驚險的自然風雨,只是“臥聽”,這種處變不驚的氣度,令人動容。

參考答案:①拂曉時分,獵獵南風吹拂著江邊驛亭,詩人乘坐小船在纖夫的牽引下向空泠峽溯流而上。

②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里的“不解”為“不自意”之義,表現出久歷滄桑后從容自信的心態。第四句中“臥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了出來。

3、(2006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涼州詞(其一)

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注]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①“無數鈴聲遙過磧”句表現了怎樣的邊塞景象?

②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考點透析:①題是對詩歌意境的鑒賞。寫的是在沙漠上緩緩行進的一隊馱運貨物的駱駝,但句中并沒有出現駱駝和押運人員的形象,只有從沙漠上遙遙傳來的絡繹不絕的駝鈴聲。這是以聲傳影,因聲見形的妙用。這里只需寫鈴聲之傳來,自會憑聯想,將聲音轉化為形象,在腦際浮現一支連延不斷的駝隊漸行漸遠的圖景。

②題是對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命題人降低了答題難度,因為很多考生對詩歌的表達技巧并不了然于胸,所以如果直接問“請簡要分析詩歌的藝術手法”,考生就有可能無從下手??忌恍枰獜脑姼柚薪o“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找到依據就可以了。

參考答案:①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 ②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 前兩句實寫,后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4、(2005年全國卷一)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①這首詩的

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②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考點透析:①題是對詩歌語言表達技巧的考查,對詩歌中的修辭手法是否了然于胸,是答題的關鍵。這首詩的

三、四句運用的是對偶,然后結合詩歌,具體說明,誰與誰對仗,即“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②題是對文學作品思想內容的評價,即對詩歌中的意境的分析。具體說來,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詩歌用什么景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同時,也隱性地考查了對詩歌中的詞語的理解,例如尾聯的“自”和“空”。這兩個字的作用跟“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樣的,春色大好,但無人欣賞,其實用樂景寫的是哀情。如果分析到這些,考生就不難做答了:這首詩寫了“春行”時的所見所聞,一句一景,草、水、樹、花、山、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尾聯“花自落”、“鳥空啼”中的“自”“空”字,顯出山中的寧靜,從中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參考答案:①用對偶的修辭手法,“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②這首詩寫了“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5、(2005年江西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吳濤

游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 怪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十日寒。

此詩體現了怎樣的季候特點?錢鐘書稱此詩表現了某種“情味”,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考點透析:本題是對詩歌意境的鑒賞,包括對詩歌形象的理解(第一問),和對作品思想內容的評價(第二問)。春衫已單,桃花落盡,野梅長成,是一陣冷風,天氣驟寒,蛙聲停歇,這是典型的春夏之交時天氣乍暖還寒的季節特征。整首詩分別從視覺、味覺、聽覺、觸覺寫起,寫出了“游子”身在異鄉,身體、心理對季節變化的敏感,一點細微的變化,無不引起游子對家鄉、親人、朋友的思念。

參考答案: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過細節和景物描寫,表現游子對季候變化特別敏感的某種心理。第一問完全可以從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蛙聲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來。視覺——游子春衫單、桃花飛盡;味覺——野梅酸:表現天氣變暖的感受。聽覺——蛙聲歇;觸覺——東風寒:表現“寒”的感受。第二問,錢鐘書的原話是這樣的:“下面這一首寫春深夏淺、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極新穎的。”所以這種情味應該與變化的季候聯系在一起。季候的變化引起游子對家鄉、朋友的思念之情。這樣理解應該是恰當的。

【達標測試】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①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3、閱讀下面的元曲,完成第①—③題。

[越調]小桃紅· 江岸水燈

盍西村

萬家燈火鬧春橋,十里光相照。舞鳳翔鸞勢絕妙,可憐宵,波間涌出蓬萊島。香煙亂飄,笙歌喧鬧,飛上玉樓腰。

①作品描寫的是傳統節日__________的盛況。 ②作品中“涌”、“亂”、“飛”等詞頗可品味,選擇其一進行賞析。 ③就作品中的畫線句展開想像,作一段場景描寫。(80字左右)

4、閱讀下面一首元小令,然后回答問題。

小桃紅·秋江

倪瓚

一江秋水澹寒煙,水影明如練,眼底離愁數行雁。雪晴天,綠蘋紅蓼參差見。吳歌蕩槳,一聲哀怨,驚起白鷗眠。

這首小令描繪了意境幽遠的秋水景色,讀來如同欣賞一幅引人入勝的畫卷。請從動靜和色彩兩方面對這首小令進行賞析。

5、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雨后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①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 ②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老夫聊以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詞中有何作用? 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樣的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態?

【綜合測試】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三閭大夫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結合全詩內容,說說

三、四兩句詩營造了一幅什么樣的意境。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望秦川

頎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歸歟嘆,凄其霜露濃。

[注]①這是詩人晚年官場失意,離別長安,回家途中寫的詩。②五陵:指長安城郊西漢五個皇帝的墳墓。

這首詩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寫景物的特點不盡相同,詩人在詩中是想創造一種什么樣的意境?請試作簡述。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鳴。

①詩中用一個“

”字明寫山野“靜”意,又用了哪幾個詩句寫山野的靜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從“動與靜”的關系的角度賞析詩中典型的句子。

4、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問題。

[中呂]陽春曲·春曲

胡祗

幾枝紅雪墻頭杏,數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①這支小令,作者在借景抒情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舉例說明。 ②本曲重點寫的是什么?

③試從“情與景”角度賞析這支小令。

5、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豐樂亭游春

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盡,來往亭前踏落花。

這首詩寫了暮春怎樣的特征?游人對此懷著什么樣的感情?

6、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問題。

[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退隱

張養浩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見山家。野鹿山草,山猿戲野花。云霞,我愛山無價??磿r行踏,云山也愛咱。

①這首曲子的

一、二句中用了“來”“去”二字,有人說用得很好,請說說好在何處? ②從這首曲子勾畫的山中行樂圖中可以看到詩人怎樣的心境?

【達標測試答案】

1、參考答案:“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此題側重考查詩歌的“意境”,試題指的是如何來營造意境的,也就是說要回答詩人用來表現意境的手法和技巧。

2、參考答案:①“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②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強不息”的要聯系“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系“不必取長途”。

解析:第①題側重考查鑒賞詩歌的意境和表達技巧。鑒賞意境時要扣“情景交融”特點。第②題是評價詩歌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這也是一道開放題,要言之成理。

其實所謂的“意境”就是由幾個相關的意象組合在一起表達的情景交融的情景。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風。②題是開放型,表面上是兩種相異的情感,實際本身并無矛盾,強調的角度重點不同,本身是統一的。整詩表達的是作者雖然懷才見棄,但報國思用的慷慨之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參考答案:①元宵。

②一個“鬧”字,不僅烘托出燈火的繁盛,色彩的繽紛,而且以細膩的筆觸描寫花燈華燈各展風采,良宵好夜色,水上燈船也煞是亮麗!

一個“涌”字,不落窠臼,詩人以虛托實,以幻寫真,由于是在夜間,這茫茫江面上浮現的輝煌璀璨的燈船確實給人以宛若仙山瓊閣之感。

③起筆詩人大筆渲染總寫元宵佳節盛況,“萬家”和“十里”從廣闊的空間背景上描寫出傾城出動、人如潮馬如龍、燈火閃耀光輝照映的盛大場面。一個“鬧”字,不僅烘托出燈火的繁盛,色彩的繽紛,而且以細膩的筆觸描寫花燈華燈各展風采,良宵好夜色,水上燈船也煞是亮麗!十里江岸,燈火輝煌,攜夫帶兒鬧燈春橋上。水波滟滟,光隨水漂流。

4、參考答案:這首小令頭兩句寫出江面水影浩白如絹,屬靜景描寫,最后幾句“吳歌„„驚起白鷗眠”,則顯出動景,首尾動靜呼應,和諧統一。(如寫出“第三句寫視線之內只見幾行大雁在天空飛行為動景,與前兩句的靜景描寫和諧統一”,亦可。)“雪晴天”兩句描寫了在晴朗的天空之下,綠色的浮萍、粉紅色的蓼花高低不齊地長在水邊。作者將白、綠、紅幾種色彩巧妙地調和在一起,把秋天點綴得異常綺麗。

5、參考答案:①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

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靜態。

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后池塘的一種動態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解析:①題是考查考生對詩歌思想內容的理解,考生首先要想象出詩歌上聯描寫的意境,然后結合詩歌作點具體分析,說明是怎樣表現池塘水面的平靜的。

②題屬于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要求考生從動靜兩個角度,對詩歌進行鑒賞,同時也考查了考生對語言表達技巧的掌握。

6、參考答案:①“狂”字是總起,且貫穿全篇。上片寫出獵神情舉止之“狂”,下片由實而虛寫由打獵激發的壯志豪情。

②勾勒出了挽弓勁射、英武豪邁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作者希望帶兵征討西夏,為國立功的心志。

【綜合測試答案】

1、參考答案:這首詩寫傍晚時分,詩人在沅湘之濱,緬懷屈原。

三、四兩句詩借“日暮”、“秋風”和楓葉飄落等富有象征意義的景物,營造了一幅寂寥、悲涼、哀傷的意境,含蓄委婉,凄切動人。

解析:戴叔倫生活在唐代貞元年間,距離屈原在世已經一千多年了。他在今湖南做官期間,曾經到沅州(今湖南黔陽縣)境內瞻仰過屈原廟,感嘆之余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悲涼哀傷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但對屈原本身卻著墨不多,這與杜甫《蜀相》明顯不同。前兩句寫屈原圖謀楚國富強卻遭讒言、被放逐,目睹楚國日衰卻無能為力,哀怨何其之深,就像永遠也流不盡的湘水沅水一樣,感情極為深沉。

三、四句寫日暮時分,夕陽西下,秋風蕭瑟,楓葉零落,發出颯颯響聲,詩人對著屈廟,緬懷往事,愈增凄涼。這兩句既沒有寫事,也沒有抒情,但典型的深秋景物,荒涼蕭索的畫面,與屈原的身世十分相稱,也與屈廟和詩人的心情極為吻合,特定的景物和感情交融在一起,創造出了寂寥、悲忿的意境。

回答意境題關鍵在于分析特定的景物和感情的和諧統一,水乳交融。這首詩雖然短小,但在營造意境方面的確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這大概是人們稱誦它的重要原因。

2、參考答案:前四句描寫的景物明凈、壯麗,后四句描寫的景物蕭索、寒冷。詩人以“樂景”襯“哀情”,創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現了作者去官歸家途中的悵惘心情。

解析:詩人官場失意,離別長安,歸途中回首京都,感慨不已,寫下了這首詩。“秦川”即長安一帶;“迥”,說明已經走了較遠的路程。此時正是早晨,太陽從東邊的山峰后面升起,遠近的山水格外明凈,長安城闕重疊壯麗。這一派景色似乎明朗宏麗,但卻籠罩在秋風中、寒氣里,于是“樂景”涂抹上了悲哀的色彩。往下接著寫秋風動竹,寒色籠松,霜冷露濃,給人蕭條、冷落、孤單、寒栗之感。再加上詩人歸途的感嘆、凄然的感受,全詩的意境也就完全營造出來了。

表面上看,本詩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寫的景物,情調不盡相同,似乎難以統一。究竟孰主孰次,誰為誰服務?這就要看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從尾聯“客”、“歸”、“嘆”和“凄其(然)”等詞語所表達的感情來看,冷落、悲涼之情是主要的,而且這也與注釋中說詩人晚年官場不得志、去官歸家的背景相一致。正因為詩人的感情如此,所以盡管早晨日出天闊,長安城以及周圍的景色還不錯,也不能激起他的絲毫興趣,這也就是以“樂”襯“哀”了。

3、參考答案:①幽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云外一聲鳴。

②頸聯寫的動物世界,看起來很熱鬧,是“動”景,其實動中寓靜。四野無人,熊才會悠然“升樹”,鹿才會自在“飲溪”。尾聯自問自答是寫無人可問,望云聞雞是以聲寫靜。

4、參考答案:①對偶:幾枝紅雪墻頭杏,數點青山屋上屏;借喻:紅雪,“紅雪”的意思是紅杏如雪,形容茂盛;反問:一春能得幾晴明?

②這支曲子重點寫“晴”。 ③這支小令開頭兩句景:先寫墻頭杏花如紅雪,次寫屋后青山似畫屏。后三句抒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贊美陽春三月的醉人景色,流露了作者愛好自然的審美情趣和悠然滿足的心情。

5、參考答案:

示例一:這首詩寫暮春時節一望無際、郁郁蔥蔥的美景,寫出了游人對春天的眷戀不舍之情。

示例二:這首詩寫了暮春時節草木青翠、落紅滿地的特征。游人對此懷著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感情。

6、參考答案:①既寫出了山的動態,又寫出了山色變化,更表現了云山的渾然一體。 ②可以看到詩人相機而退,隱居山野的恬淡自適心情,以及靜穆自守,自由自在,輕舒飄逸

詩歌情與景關系范文第4篇

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詩歌形象鑒賞的相關知識; 能力目標

學會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掌握相關的答題技巧; 情感目標

體會古典詩詞當中深厚的意蘊。 教學重難點

體察鑒賞詩歌形象的切入點和答題組織規范。 教學方法

啟發式、練習式 考試說明

①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②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 學習要點

1、什么是詩歌的形象;

2、如何鑒賞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4、如何鑒賞詩歌的景物描寫;

5、如何鑒賞詩歌的物象(意象) 什么是詩歌的形象?

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

形象(意象)人(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 物(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一,明確概念:

(1)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在偏重敘事的詩歌作品中,詩人往往借助筆下塑造的人物或隱喻的人物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對社會的看法、對人生的領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們閱讀詩歌時必須把握的。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現出來,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因此,鑒賞人物形象應以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心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情節為依據,以所寫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

第1頁,共34頁

所寫人物的態度為角度進行。

在抒情詩歌中,詩人為了表達某種較強烈的感情,往往會設置一個“代言人”,并借此來表達愛憎是非、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這個“代言人”即為抒情主人公形象。從這個角度講,抒情主人公形象實際上是詩人自己,是“詩化了的作者”。鑒賞此類詩,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特點,并要知人論世,從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詩歌的主旨。

(2)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詩中的景象是為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設計的。一般有:景物描寫(季節、時節、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詩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現。“情動于中而形于外”,詩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們觸目所見,均帶上強烈的主觀色彩,在所攝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純自然的景物。因為“國破”,即使“城春”,他們也會看到春花因傷時而迸射出淚水,失群的春鳥因恨別而驚悸地發出哀鳴。詩人觸景生情,寄情于物,雖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間。

(3)事物形象。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如詠物詩。 指的是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最典型的是詠物抒情詩。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通過這種象征性的形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詩人的品格節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因此我們通過提煉所寫物象描寫特征的詞語,凸現其自然屬性,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為,情為何端。在欣賞這類詩時,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二、解題方法

解答古詩鑒賞題,要善于把握藝術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內涵。為提高答題的準確率,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題目。

古詩的題目往往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讀詩作的重要切入點。

2、要注意作者。

高考命題選取的詩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田園詩,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戴復古的愛國詩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

第2頁,共34頁

3、要注意注釋。

有些注釋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解釋相關詞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或時代背景。

4、要注意題材。

一般而言,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或訴說依依惜別之情,或敘述別后的思念。詠史詩、懷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愿望,或傾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借古諷今,感嘆昔盛今衰。邊塞詩描寫邊塞軍旅生活,或表現邊地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或表現對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不滿。思鄉詩(如張籍的《秋思》)、閨怨詩及羈旅詩則重在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游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5、要注意意象。

古典詩歌優美的意境,離不開真實、鮮明、生動的意象。意象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這是鑒賞詩詞語言和形式、評價詩詞情感和內容的基本前提。

6、要注意細節。透過細節,可以挖掘詩中蘊含的情感。

7、要注意“情語”。

古詩中的抒情方式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可分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這里所說的“情語”指直抒胸臆的詞句,是詩中的點睛之筆。把握了這些詞句,便可觸摸到詩人的情感脈絡。

三、技巧點撥

(一)分析詩歌形象應走好三步:1.分析形象描寫,識別性質。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 3.展示形象的意義。

(二)簡答題答案也應有以下三部分構成: 1.詩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現的);3.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鑒賞文學形象三部曲:分析語言,再造想像,把握意象。 1. 通過語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與內涵。

把握外在形象后面所訴言外之意,是鑒賞成功的關鍵所在。例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所描繪的“孤帆”、“遠影”這一系列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駐足遠望,久久不肯離去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

2、通過再造想像填補形象空白。

第3頁,共34頁

詩歌言簡意賅、講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語言特點,要求我們鑒賞時應通過想像,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補充完整,使之成為完整的形象、情節或意境。 3.撥開意象的迷霧,領悟言外的詩情。

古詩在表達思想感情時。往往通過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體而生動的形象,把復雜而深刻的內心情感投射到客觀的物象、形象上,從而使詩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觀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統一,從而構成了“意象”。意象是滲透著詩人情的客觀物象,它既是變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鑒賞詩歌的形象,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撥開意象的“迷霧”,見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義。 例:

南鄰

杜甫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粟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問題:詩中的錦里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案:錦里先生是一位頭戴“烏角巾”的清寒隱士。雖有“園收芋粟”,境況卻不富裕。家中的兒童習慣于笑語迎客,可見他雖耿介卻不孤僻,是個安貧樂道之士。他家的庭院臺階上啄食的鳥雀,因平日無人驚擾,見人來也不驚飛,可見他平日生活的和諧、寧靜。錦里行者居家在環境清幽的江村,很滿足于樸素的田園生活,客人來訪,主人殷勤接待,客人盡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見主人的誠懇和熱情。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論世,關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例: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首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刻畫垂釣小兒這個形象的?這個形象有哪些特點,試作分析。

答案:(1)從形神兩個方面(或從外貌、動作、心理等方面)

第4頁,共34頁

(2)垂釣小兒聰明(機靈),天真可愛; “蓬頭”、“側坐”等表現小孩的天真可愛,從“遙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聰明(機靈)。

例:

讀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問:詩人的形象是如何通過詩句展現的?

答案:

蒼茫的煙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詩人送別時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出詩人的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詩人這里以晶瑩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詩人為官清白,心地純潔。

讀賀知章《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問:詩中第

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鄉的事實的?

答案:第一句“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在句中自對;第二句以“鬢毛衰”具體寫出了“老大”之態,并以不變的鄉音映襯,這樣就寫出了作者久客他鄉的事實,也為下兩句作了鋪墊。

二、鑒賞詩歌的景物描寫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時,往往要聯系鑒賞詩人的形象。這兩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寫(季節、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

鑒賞此類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據,挖掘其社會屬性(作者借以抒發的感情、表達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點;

2、描摹詩歌圖景;

3、剖析作者思想。

謁金門(唐·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問題:“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請簡析之。

答案:“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寫了環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靜的內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來。春風攪動了池水,也攪亂了思婦的內心。光陰的流逝,季節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來到她身旁。春風乍起,春色迷人,這一切怎能叫她無

第5頁,共34頁

動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緒呢!

西 樓

曾 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問:此詩描寫了什么景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連天的海浪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種壯美景象的描寫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從而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的豪情。

南鄉子

唐 李王旬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1)這首詞所要表現的主旨是什么?

(2)詞的前三句主要是寫景,請簡述寫景的作用。

(3)“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詞中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回答。 答案:(1)離愁別緒或思鄉之愁或離恨

(2)借景抒情,用煙、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出思鄉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鄉而不得歸鄉,更突出強化了思鄉之情。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04高考海南卷)

答案: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鑒賞提示:“杜鵑”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它那“不如歸去”的啼叫聲總會引起游子思婦的無限感傷。故抓住這一意象,就抓住了這類詩歌的抒情類別。

(一)詩中賞畫

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的畫面美

古代許多寫景詩多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征。欣賞詩的畫面美,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第6頁,共34頁

著手:

一是物象的組合方式; 二是畫面色彩;三是動態或靜態。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問:請分析這首詩畫面美。

答案:這首詩寫了江山、花草、燕子、鴛鴦,四種景物構成一幅畫面,顯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種景物并列組合,構成上下對偶兩聯。上聯寫遠景,下聯寫近景;上聯景物較闊大,較概括,下聯景物較特出、較具體;上聯是靜景,下聯是靜景。遠與近相生,概括與具體結合,構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圖。濃艷的畫面色彩,諧調的畫面組合,相宜的動靜描繪,渲染出濃濃春意,觀之令人賞心悅目。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問題:試從一個或兩個角度賞析這首詩。

答案:詩里寫黃鸝近景,白鷺遠景,千秋雪遠景,萬里船近景。上聯黃、翠、白、青,用了四種顏色,色彩鮮明。這樣,就景物的遠近和各種色彩構成畫面。千秋雪顯得時間的永恒,萬里船顯得空間的廣闊。一二句是動景描寫,三四句是靜景描寫。畫面動靜結合,色彩豐富鮮明,境界闊大,這樣,不僅給人以畫面美感,更促人深遠的聯想。

(二)畫中品詩

由形象畫面的色調,把握詩人的情感思想。讀一首詩,首先看它描寫了什么形象,它呈現一種怎樣的色調,并由此推及其內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繪的外在形象畫面,具有鮮活,明麗和昂揚向上色調的,其內在形象情感則是高昂樂觀的;反之,外在形象畫面具有陰暗、凄冷和低沉色調的,其內在形象情感則是低沉傷感的。

試比較下面兩首詩,說說作者抒發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贈別

杜牧

多情卻是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第7頁,共34頁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第一首前兩句直抒胸臆贊秋,一反傳統悲秋題材。后兩句描寫白鶴沖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畫面,境界闊大,色彩明麗,情調高昂。如果說那排云直上的白鶴是詩人奮發進取形象的寫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詩人寬廣胸懷、樂觀向上精神的外現。

第二首寫離筵寡歡場面。一二句敘今昔:以前歡聚多情,而今別去,轉覺無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蠟燭垂淚的外在形象,暗寫離人流淚的內在形象,引人聯想到離人一往情深,難舍難分之態。

在這兩首詩中,“排云白鶴”與“蠟燭垂淚”形象,二者色調截然不同,前者是奮發向上的,后者是傷感愁苦的。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 “臺城柳”“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答案:(1)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

(2)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三)組合意象,探究內涵

注意粗知簡煉的人和事,特別是參與人活動的情節

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與詩人內在情思的統一,是主觀心意與客觀物象在語言文字的融合與表現;是一首詩的構成單位,是詩歌構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觀情感與自然客觀物象融合的整體。 江月人去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明月、風燈、宿鷺、跳魚等意象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清幽、靜謐的意境。

第8頁,共34頁

怎樣體味古詩詞的意境?

(1)抓畫面(2)激起聯想與想象(3)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2、借助意象,體味情感。

詩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為二,而實不能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墜落的夕陽、無聲的落花、尋舊壘的歸燕幾個意象,可體會到全詞的感情基調是抒寫對人事變遷的無比惆悵之情。就其不變者而言,天氣、亭臺閣與去年毫無二致;就其變者而言,夕陽雖美好,但終究要沉沒。好鳥相鳴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卻無情。詞人在好鳥嬌花中嘆人生的雖美好,終將消亡。但“似曾相識燕歸來”寓意著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落葉滿空山”的景象里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答案: “落葉滿空山”,秋風蕭瑟,落葉滿山,杳無人跡,蕭索而凄清的環境,詩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對朋友的深切的關懷;路徑難辨,欲行無路,無以對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悵;詩人自己在”清冷中無以遣懷的寂寞。“落葉滿空山”的形象和這些情聯系起來,便構成了情韻深長、耐人尋味的意境。

三、鑒賞詩歌的物象(意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他的品格節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

分析思路:

提煉所寫物象描寫特征的詞語,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抓物與志的“契合點”,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為,情為何端。

詩歌的意象:有單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還有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

第9頁,共34頁

楊柳—惜別 圓月—思念 落葉—失意 春風—得意 大海—開闊 流水—嘆惜 古跡—懷舊 梅花—傲視

審美的習慣:

“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等。 比喻性意象

讀曹植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問:這首詩用豆萁、豆子分別比喻什么?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對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

讀王翰的《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問: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襯托什么?

將士將暢飲時,戰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襯托戰事的悲壯。 象征性意象

讀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問:“朝雨”“柳色”除了寫春色外,還表達了哪些言外之意?

“朝雨”還烘托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憂傷之情;“楊柳”象征離別,折柳相贈表示留戀之情,增加了濃厚的離別情意。

意象之情感

2002年全國高考古詩鑒賞試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第10頁,共34頁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懷遠:思念正在遠方的親人。

注釋:遙夜:漫漫長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戶。露滋:露水打濕。還寢:回臥室再睡。

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升起,遠在天涯的親人與我同樣望月,思念對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長夜,整個晚上想念親人。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將燭熄滅,披衣步出門庭,月明夜深,露水濕衣,寒意襲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給遠方親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還是回去再睡吧,也許能在夢中與親人相會。

這是一首望月懷人的詩。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徹夜難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見證。詩人通過寫主人公的動作表達主人公的內心情感。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試題: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①——②題。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寒 塘 趙 嘏

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 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問: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這就是要求對大雁的意象進行鑒賞)

答案: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濃濃鄉愁。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第11頁,共34頁

1、由__露重__等景物描寫可以推知寫的是__秋季___季節。“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采用的是___虛實結合(或比喻、象征)_的表現手法,既寫了蟬 受到露水、風的摧殘而無法高飛、無法高歌 的處境,也表現了作者__因為受到陷害而無法施展個人抱負(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難辯不白之冤(難以傳達心聲) 的處境。

2、作者的“高潔”象蟬一樣無人理解,那么你認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答案:作者的“予心”是有滿腹冤屈無處申訴,即使申訴也無人理解的憤慨,當然也包含著即使不被理解也絕不放棄自己追求的高潔情操。

江 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問:⑴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⑵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2004年高考廣東卷)

答案:

⑴“第二聯中的‘片云’‘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義。‘片云’在空中飄蕩,就象自己漂泊他鄉,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獨;第三聯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景,與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合。兩聯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種天高道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

⑵ ①同意第一種說法。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存老馬”等,從中可以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 ②同意第二種說法。詩中寫到“思歸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別是結尾兩句:難道我這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醫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

三,意境

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第12頁,共34頁

這幅楓橋夜泊圖的情調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豐富、濃烈的設色和興致盎然的景物描繪,并不引人進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種美感。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不僅可以使人們看到一幅登樓遠眺的無限廣闊的藝術圖畫,而且能夠有力地激發人們“更上一層樓”的思想愿望,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

結合注釋,閱讀下面這首詩,談談你對這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6分)

聽張立本女吟

高適

危冠廣袖楚宮妝①,獨步閑庭逐夜涼。 自把玉釵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廣袖”是一種高冠寬袖窄腰的南方的貴族女裝。②砌竹,階沿下的修竹,以釵擊節是唐宋人歌吟的習慣。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示例:這首詩創造了一種清雅幽靜的意境(2分)。暗藍色的天幕上一輪秋月高懸,涼爽的閑庭中女詩人依階低吟。清泠的吟詩聲和著玉釵敲竹的節拍飄蕩在寂靜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個峨冠廣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2分)意境是情與景的融合。讀者只要領會清雅幽靜之境,便能走進女詩人超塵拔俗,淡雅清純的內心世界。(2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菩薩蠻 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燕。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①這首詞描寫的是一種什么景象?主要內容寫的是什么?

這首詞描寫了一位彈箏女子在筵席間演奏的情景;主要內容是描寫彈奏樂曲和彈箏女的神情、動作。

②詞里集中對什么做了描寫?精妙之處在哪里?就你有體會的一點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是集中描寫音樂。上闕由曲名寫起,令人聯想起湘水蕩漾的綠波。“寫盡”二字,描寫出

第13頁,共34頁

箏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寫彈箏女子,這里用的是特寫鏡頭。“纖指”突出了彈箏女孩年輕秀美的特征。下闋前兩句既含蓄地描繪出彈箏女聰穎靈巧、從容專注的神態,又暗寫出彈箏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運用鏡頭剪接手法轉寫“玉柱”。 “春山眉黛低”,用貼切的比喻描寫女子神情,和樂曲巧妙融為一體。

早 梅 張 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問: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馬詩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問1:這首詩塑造了駿馬什么樣的藝術形象? 問2:抒寫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描繪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馳騁疆場、大顯身手的駿馬形象。抒寫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激憤之情。

白鷺圖 劉羽

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

問題:這是一首題畫詠物詩,詩人筆下的白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白鷺是一個孤獨、寂寞、追求清高而無人理解的悲劇形象。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①、這首詩表現了畫中梅花的______的特點

第14頁,共34頁

②、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品質?

答案:①、高潔、淡雅、樸素。②、寫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開頭兩句描寫了“小松”怎樣的特點。

2、說說你對本詩主題的理解。 答案:

①描寫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特點。②這首詩以“松”寫人,用“小松”初時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云大樹,比喻人才雖出身卑微而終能成就大業,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淺陋。

閱讀元代王冕的一首詩,回答問題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1、在這首詩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報春的特點。 2、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襯托、對比,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閱讀下面三首宋詩,完成后面的習題。

病牛 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禾熟 孫平仲

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 老牛粗了耕耘債,嚙草坡頭臥斜陽。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 自無一毛利,至有千箱實。

這三首詩顯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請各用一句話闡明。

答案:第一首:“病牛”心有不平而無怨尤。 第二首:老牛”在結了債之后的輕松與滿足

第15頁,共34頁

之中,追求平和與淡泊的生活情趣。 第三首:“牛”朝暮耕耘全是為了人們的利益,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決不索取。

鑒賞詠物詩時需注意下面兩個方面。

①從物人一體的角度來把握事物的特點如:外形、內心世界、品質、感情等。 ②運用擬人的手法來表述事物的特點。 板塊 1 鑒賞人物形象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葡萄圖 徐 渭①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注】 ①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書畫家、文學家。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晚年號青藤道士。性情放縱,屢試不第。

(1)詩人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聯系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 (2)作者選取的“明珠”這一意象意蘊豐富,請結合全詩內容分析鑒賞。

【解析(1)】分析詩歌形象要注重分析詩歌所描寫的事物的特征,把握住詩中的關鍵詞句,如頭兩句中的“落魄”“嘯晚風”,直接寫出了詩人形象,后兩句中的“無處賣”“閑拋閑擲”,則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自己的不得志。此外,還要注意結合詩歌下面的小注,做到知人論世。

【答案(1)】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羈的詩人形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詞寫出其潦倒不得志,“獨立”“晚風”寫出其晚年寂寞孤苦,“書齋”“嘯”字則寫出詩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羈的個性。

【解析(2)】解題時要注意“明珠”所用到的手法,再結合詩人生平懷才不遇的境況,可以得知詩人用“明珠”來喻己?;卮饡r先解釋“明珠”的內涵,再回答出詩人情感即可。(比喻性意象)

【答案(2)】詩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畫的葡萄,實際上喻指詩人的才識;這樣的“明珠”卻無處可賣,蘊含著詩人激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

2、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① 陸 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②行穿竹,卷罷黃庭③臥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注】①寫該詞時陸游42歲,因投降派羅織罪名被免官,被迫隱居。 ②玉瀣(xiè):美酒名。③黃庭:即《黃庭經》,道家的經典著作。

第16頁,共34頁

(1)這首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2)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詞分析。

【解析(1)】此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對人物的生活環境、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因此要答好此題,主要是讀懂詩歌中的每一句話,從“家住”到“一開顏”寫的是詩人的隱居生活及其曠達閑適的心情,而后兩句卻表達了詩人的落寞。

【答案(1)】是一個表面曠達閑適、內心卻抑郁不平的隱士(或:落寞英雄)形象。 【解析(2)】此題考查鑒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答好此題的關鍵是把握好人物形象的特點,尤其要讀懂下闋的含義。

【答案(2)】抒情主人公隱居“蒼煙落照”之間,絲毫不理“塵事”,終日與美酒、《黃庭經》相伴,以及“貪嘯傲,任衰殘”的所謂隨處開顏的舉止,貌似輕松灑脫,實際上是一種無奈;“老卻英雄”四字更明顯地道出了詩人對統治者徒使英雄垂暮、無所作為的滿腔悲憤。

【賞析】劉克莊《后村詩話續集》把陸游的詞分為三類:“其激昂慷慨者,稼軒不能過;飄逸高妙者,與陳簡齋、朱希真相頡頏;流麗綿密者,欲出晏叔原、賀方回之上。”這首《鷓鴣天》可以算是陸游飄逸高妙一類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闋開頭二句:“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把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寫得是如此的優美而又純凈。“蒼煙落照”四字,不禁讓人聯想起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藹藹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意境,一經諷誦便難以忘懷。“蒼煙”猶青煙,字面已包含著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這個詞里雖然沒有表示顏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讀者的多種的聯想。詞人以“蒼煙落照”四字點綴自己居處的環境,意在與齷齪的仕途作鮮明的對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點明住在這里與塵事毫不相關,可以一塵不染,安心地過著隱居的生活。這也正是陶淵明《歸園田居》里“戶庭塵染,虛室有余閑”的體現。

三、四句對仗工穩:“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玉瀣”是一種美酒的名稱,明人馮時化在《酒史》卷上寫有:“隋煬帝造玉瀣酒,十年不敗。”陸游在詩中也不止一次寫到過這種酒。“黃庭”是道經的名稱,《云笈七簽》胡《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黃庭遁甲緣身經》,都是道家談論養生之道的書。這兩句的大意是說: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過了竹林;看完了《黃庭》就躺下來觀賞山中美景。一二句寫居處環境的優美,三四句寫自己生活的閑適,體現了作者愜意的生活。陸游讀的《黃庭經》是卷軸裝,所以邊讀邊卷,“卷罷黃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闋開頭:“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嘯傲”,指作者歌詠自得,形容曠放而不受拘束的樣子。不單是陸詩用了“嘯傲”此詞,其他詩人也經常用此詞,比如郭璞《游仙詩》:“嘯傲遺世羅,縱情在獨往。”陶淵明《飲酒》其七:“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詞人說自己貪戀這種曠達的生活情趣,任憑終老田園;隨處都能見到使自己高興的事物,何不隨遇而安呢?這幾句可以說是曠達到極點也消沉到了極點,可是末尾兩句陡然一轉:“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這兩句可以說是對以上所寫的自己的處境作出了解釋。詞人說

第17頁,共34頁

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無情(他的心腸與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讓英雄衰老死去卻等閑視之。這難道不是在怨天嗎?但同時也是在抱怨南宋統治者無心恢復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

據夏承燾、吳熊和《放翁詞編年箋注》中講到,南宋乾道二年陸游四十二歲,以言官彈劾謂其“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隆興通判,始卜居鏡湖之三山。這首詞和其他兩首《鷓鴣天》(兩首開頭句分別為:插腳紅塵已是顛、懶向青門學種瓜),都是這時候寫下的。詞中雖極寫隱居之閑適,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氣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終于流露出來。也正因為有詞人那番超脫塵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兩句就尤其顯得冷雋。

3、(2010·蘇錫常鎮二調)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采蓮曲 (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采蓮詞 (唐)張潮

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來云起半江中。 賴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蓮舟不畏風。

(1)兩首詩都寫了采蓮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 (2)兩首詩在寫人的手法上有哪些異同?請具體分析。

【解析(1)】第(1)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應重點關注兩首詩的

三、四句。 【答案(1)】白詩描寫的是一位情竇初開(或“多情”)、靦腆羞澀(或“羞澀”或“靦腆”)的采蓮姑娘,張詩描寫的是一群互助(或“團結”或“友愛”)、勇敢的采蓮姑娘。

【解析(2)】第(2)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兩首詩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襯人,這一相同點不難看出;白詩采用了細節描寫(“欲語低頭笑”),也屬顯而易見,較難的是張詩后兩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答案(2)】①兩首詩前兩句都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寫成“襯托”,或者答“景物描寫為人物出場作鋪墊”) ②白詩后兩句采用神態描寫(或“細節描寫”)勾畫人物形象,張詩后兩句采用白描手法。

板塊 2 鑒賞事物形象

1、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①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詠 竹 (梁)劉孝先

第18頁,共34頁

竹生荒野外,捎云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②淚,羞入上宮③琴。 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注】 ①篁:竹子。②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傳說湘妃淚灑竹上,成為斑竹。③上宮:宮殿名。

請分別說明“竹”這一藝術形象在兩詩中的作用。

【解析】解題時,要把握“竹”所創設的意境和氛圍,還要注意“竹”的形象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此外,“竹”在傳統意義上的特殊內涵也不可忽視。

【答案】王詩中的竹與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靜謐的氛圍,烘托詩中撫琴者特立獨行、自在放曠的形象,表現詩人醉心美好自然、厭棄紛雜俗世的志趣;劉詩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貧樂道、不慕富貴的人格,表現詩人對這種品格的持守或崇尚。

2、(2010·深圳一調)閱讀下面的詩詞,然后回答問題。

清 明 杜 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聲聲慢(節選)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這兩首詩詞都寫了中國傳統文學中的一個經典意象“江南雨”。請你根據對這兩首詩詞的理解,說說中國傳統文學中的“江南雨”有何特點。

(2)請具體說明這二首詩詞描寫的“江南雨”各自蘊涵的感情。

【解析(1)】解答第(1)題時要抓住表現詩詞意象特點的字眼,如“雨紛紛”“細雨”“點點滴滴”等。

【答案(1)】江南雨的特點:細密、輕柔、朦朧、淡雅、令人惆悵。(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 【解析(2)】解答第(2)題時既要注意詩詞中跟抒發感情有關的“欲斷魂”“冷冷清清”“愁”等詞語,又要知人論世。

【答案(2)】兩首詩詞中的“江南雨”所蘊涵的感情分別是:①杜牧:羈旅情愁,行人思家之凄迷之情;②李清照:國破家亡之孤寂與傷感。(意思相近即可)

3、閱讀下面一首清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鵲踏枝 過人家廢園作

龔自珍

第19頁,共34頁

漠漠春蕪①春不住。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偏是無情偏解舞,濛濛撲面皆飛絮②。 繡院深沉誰是主?一朵孤花,墻角明如許。莫怨無人來折取,花開不合陽春暮③。 【注】 ①漠漠春蕪:茫茫一片春草。

②此句用宋晏殊《踏莎行》“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的詞意。春解舞:柳絮被風從枝頭吹散,卻像是隨著春光輕柔地漫舞。

③此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縷衣》“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詩意。 問:這首詞中“孤花”是怎樣的一個形象?請作簡要賞析。

【解析】解題時要注意“孤花”的特點,詩中用了“明如許”來寫出了孤花的明麗,還用了“藤刺”“飛絮”等意象來和孤花形成反差;但是這美麗的孤花卻生長在“墻角”,并“無人來折取”,寫出其無人欣賞,詩人寫花,其實亦在寫人。

【答案】“孤花”是詞人自己的人格寫照。在滿院荒蕪之中,一朵明艷、絢爛、寂寞、充滿生機的“孤花”與四周的沉悶蕪雜形成強烈的對照。那正是詞人自己的生機、絢爛、寂寞與“陽春暮”時的沉悶蕪雜的對應。這為我們刻畫了一個超然世外、高標獨立、不合時宜者的形象。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陳子昂

蘭若①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②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蘭若:香蘭和杜若。這是《楚辭》里邊屈原最贊美的兩種花。②蕤(ruí):花草下垂的樣子。

請簡析詩人在詩中所詠之物的特點以及由此抒發的思想感情。

【解析】解題時要抓住表現“蘭”“若”特點的字眼,如“生春夏”“芊蔚”“青青”等。另外,回答思想感情要首先注意本詩運用了何種抒情方式,以及是如何抒情的。通過詩中的重點詞“白日晚”“秋風生”“盡搖落”等不難得出答案。

【答案】這首詩所詠之物是香蘭和杜若,它生長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紅葉綠莖紫,幽雅清秀,獨具風采。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詩人以香蘭、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幽獨空林色”著力贊美蘭若壓倒群芳的風姿,實則是借此比喻自己出眾的才華。通過“白日晚”“秋風生”“盡搖落”等語句借寫蘭若芳華盡失最終枯萎凋謝的變化,悲嘆自己的年華流逝、理想破滅。

板塊 3 鑒賞景物形象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暗 香① 姜 夔

第20頁,共34頁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③,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注】 ①辛亥冬,詞人應邀到范成大的石湖別墅做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曲。該詞為其一。②何遜:南朝梁詩人。曾作《詠春風》詩。在揚州時,居處有梅花一株,常吟詠其下。后來他由洛陽再赴揚州訪梅,卻彷徨終日,不能成章。③江國,指江南水鄉。

“千樹壓、西湖寒碧”是詞中的名句,請從煉字和意境的角度進行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詞中重要語句的賞析,以及對整首詞的意境的賞析,難度較大??忌梢詮木渥又兄匾脑~語入手,如此句中的“壓”字,以及“寒碧”一詞,賞析意境則需要聯系全詞來把握。

【答案】“千樹壓、西湖寒碧”是詞人回憶當年西湖繁梅盛開的情景。一個“壓”字,寫出了梅之繁盛,令人賞之不盡。“寒碧”則寫出了湖水的清冷似冰,澄澈如玉。千樹紅梅與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著熱烈。顯示出舊時情景之美好,更襯出今日思念之情深。

題榴花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注釋】子:果實??蓱z:可惜。無車馬:意指不被人們注意。(這里指坐車騎馬的達官貴人)顛倒:錯亂,多指心神紛亂。絳:大紅色。

——托物(人)言志型鑒賞題要答出“表層”及“深層”兩方面

托物言志型及詠史型的古詩,其所涉及的情感一般分為兩個方面,表面上看,是對某物及某個歷史人物的感嘆,而實際上往往表達自身的某種情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既要答出表層意思,也要答出深層意思,這樣,才能確保拿住全分。

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點撥】從表層(榴花)及深層(自身)組織答案。

【答案】石榴花紅艷奪目,但“此地無車馬”,沒有人觀賞,它只好默默地飄散于青苔上。表達了作者對美麗的榴花無人觀賞的慨嘆。詩以寂寞的石榴花來暗喻懷才不遇、困頓終生的英杰,對他們的可憐命運表示深切的同情。并借此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無限感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第21頁,共34頁

【背景點擊】開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陽樓座落在今湖南岳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為南方三大名樓,于開元四年(716)擴建,樓高三層,建筑精美,歷代遷客騷人,登臨游覽,莫不抒懷寫志。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

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1.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 2.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3.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什幺?抒發了詩人的什幺情感? 4.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你認為本詩第二聯的2句中,“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意思對即可) 2.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

3.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高”。情感是歡樂喜悅,超脫豁達。

4.“詩眼”分別“引”“銜”。“引”形象地寫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帶走的情境;“銜”形象地寫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來,與詩人共享歡樂的情境。

2008年高考語文海南、寧夏卷

題李世南畫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 逢人抱甕知村近③,隔塢聞鐘覺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③甕:這里指水甕。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么樣的氣氛?(5分)

【參考答案】(5分)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

第22頁,共34頁

這畫面呈現出的是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

畫面中應有小溪、山(山塢)、樹林(落葉)、人、甕、寺廟等六種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種景物的,給1分;三至四種景物的,給2分;五至六種景物的,給3分。答出畫面呈現出什么樣氣氛的,給2分。

意思答對即可。 2008年高考語文天津卷

16、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2)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參考答案】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專題三 古代詩歌鑒賞 第 1 節 鑒賞形象

1、(2009·全國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次石湖書扇韻① 姜 夔②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 ①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于此時。

(1)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成的?請簡要敘述。 (2)有人說,詩的后兩句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趨炎附勢的人。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簡要說明。

第23頁,共34頁

【命題考向】第(1)題考查鑒賞詩歌形象的能力,第(2)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解析1】(山水形象)解答第(1)題,首先要認真閱讀詩句,找出詩歌中描繪的景物;然后分析這些景物有何特征,組合起來共同具有什么特點,即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多意象概括+特征概括→畫面)注意,回答第一問時,答案中既要包含名詞性的對畫面景物進行概括的詞語(“江南水鄉”),又要包含形容詞性的描繪畫面特征的詞語(“清幽恬靜”)。

【答案(1)】詩歌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清幽恬靜)的畫面。寫了小橋、流水、村莊、綠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2】解答第(2)題,一定要結合詩歌中的詩句和命題者所給的注解進行分析。從對詩歌的“人不到”和注解的分析,可以知道題干表述的觀點是正確的??忌部砂?ldquo;人不到”的“人”理解為泛指,這樣,題干表述的觀點就不正確。作答這類評價題,無論是贊成還是否定,關鍵是要說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2)】觀點一:這種說法有道理。此詩贊譽石湖美景,也包含對石湖主人的歌頌。“人”是指勢利小人,這些人在范氏去職歸隱后不再與他來往,范氏卻不以為意,反而享受田園之樂,這與作者終生不仕的人生態度相契合。

觀點二:這種說法不確切。此詩描寫了石湖清幽恬靜的美景,表現的是作者對石湖主人歸隱田園生活的贊賞之情,“人”只是泛指,無人相煩正是幽靜的要素,不是寫范氏失勢后的世態炎涼。

【2010·福建晉江四校聯考】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己亥歲感事 唐〃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①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注釋】①打柴為“樵”,割草為“蘇”。

(1)詩的開頭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請簡要賞析(3分)

【解析】(1)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卮饡r包括三個方面:(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作者情感)。圖景就是畫面的意境,要看畫面選取了什么意象,意象的特點是什么,再結合作者、背景來回答。百姓為何樂不起來?因為家園移入“戰圖”。

【參考答案】(1)一片河山都已繪入戰圖,人民流離失所、掙扎于生死線上的戰亂圖景。(3分)

第24頁,共34頁

(2)詩的最后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鈞,令人感動,成為警世名句,請從表現手法上加以賞析。(3分)

【解析】(2)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詩句賞析包括:含義+畫面,手法+表達效果?;卮饡r要扣住詩歌的主旨。

【參考答案】(2)最后一句,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以“一”與“萬”,“成”(榮)與“枯”的對照,突出枯骨的意象,揭示出一將封侯,萬人喪生的現實本質,表達了作者感嘆戰爭無情,并諷刺一些功成名就,黷武好戰的將軍。(3分)

【詩歌賞析】詩句不直說戰亂殃及江漢流域(澤國),而只說這一片河山都已繪入戰圖,表達委婉曲折,讓讀者通過一幅“戰圖”,想象到兵荒馬亂、鐵和血的現實。前兩句雖然筆調輕描淡寫,字里行間卻有斑斑血淚。這就自然逼出后兩句沉痛的呼告,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將功成萬骨枯”,運用了強烈對比手法:“一”與“萬”、“榮”與“枯”的對照,令人觸目驚心。“骨”字極形象駭目。它們從不同側面揭示了封建社會歷史的本質,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詞氣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擲地有聲,相形之下更覺字字千鈞。

【2010·北京宣武區二?!块喿x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問題。(7分)

好事近〃漁父詞

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钣嫝倬G蓑青笠,慣披霜沖雪。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注】①活計:生計,謀生的手段。

(1)這首詞的上闋表現出一個怎樣的漁父形象?結合作品簡要分析。(3分)

【解析】(1)“漁父”在古詩文中是“隱者”、“超脫”、“率真”的象征。詩中的“漁父”生活上“無時節”,著“綠蓑青笠”去“披霜沖雪”、“出紅塵”,可見其灑脫、疏放的性格。本題3分。結合作品簡析2分(任選兩處分析即可);結合1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答案】(1)“搖首出紅塵”示其超脫;“醒醉更無時節”示其疏放;“慣披霜沖雪”示其勇毅:上闋表現出的是一個無拘無束、瀟灑率性的漁父形象。

(2)結合作品簡析下闋“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二句表現出的意境。(4分) 【解析】(2)注意揣摩詞人透過畫面所揭示的志趣:“風定”、“絲閑”恰是詞人“心定”、“心閑”的寫照,新月的清新、通透正是詞人內心的清新的體現。本題4分。句意;結合作品簡析2分;結論1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答案】(2)這二句寫夜色降臨,微風不起,垂釣的絲線平靜悠閑,天上和水中是同一鉤新月(1分)。詞人表面寫“風定”與“絲閑”,內在里是寫“心定”與“人閑”(1分)。

第25頁,共34頁

詞人寫“新月”及水面的清明,意在表現人內心的清新與通透(1分)。這幅月下獨釣圖所呈現出來的閑適、安詳的意境正是詞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1分)。這幅月下獨的釣圖所呈現出來的閑適、安詳的意境正是詞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1分)。

【詩歌賞析】開頭一句表明自己放棄官場生活的堅決。“搖首”二字很形象,既對“紅塵”否定,又不臵一辭,這是一種輕蔑不屑的態度。語言明快質樸,同時又極傳情,一種超脫塵世的輕快感溢于言表。

三、四句則進而寫漁父生活,是詞人恬淡自適的慣常生活狀態的折射。下片進一步表現閑適生活的可愛。作者用洗煉的筆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圖畫。“釣絲閑”、“新月”,寫水靜,空靜,一切皆靜的周圍環境。一只縹緲的孤鴻,明滅于遠空,那是靜的背景上的一個動點,而它的動感不是來自位臵的移動而是來自光線的變化。這首詞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寫景結,用簡筆勾勒出詞人閑適生活的一個斷面。詞中寫實與象征手法結合,意境完整高遠而又空靈。

【2010·天津南開區一摸】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1)這首詩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3分)

【解析】(1)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答題步驟:詩人選取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氛圍(意境),寄托了怎樣的情愫。分析時一定要引用詩句,不可脫離文本空發議論。

【參考答案】(1)客船、月色昏黃、“無燈”、荒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引詩中詞句、概括凄涼氛圍、表達孤寂心緒各1分)。

(2)詩的末句“系舟猶有去年痕”中“猶有”一詞能否換成“應有”?請簡要說明原因。(3分)

【解析】(2) 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這種比較鑒賞題要結合詩句,能自圓其說就好?;卮饡r應包括:該詞語的字面義和詩句義,描繪的畫面,表達的情感。要結合詩句比較其優劣。

【參考答案】(2)可以有三種答案(答出其一即為正確): ①“應有”更好。“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②“猶有”更好。“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

第26頁,共34頁

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見上)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一個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只答出哪一個更好而沒有具體分析的,不給分。

【詩歌賞析】這是一首描寫旅途夜泊的七言絕句。詩中選用最有特征的景物,寫出荒村月夜泊舟的靜謐境界。詩人通過精心選材,巧妙構思,雖是信筆直書,卻使人感到如臨其境。詩中開頭的“客航收浦月黃昏”化用林逋《山園小梅》“暗香浮動月黃昏”詩句,“野店無燈欲閉門”則化用韋應物《滁州西澗》的名句“野渡無人舟自橫”,皆不露痕跡,另出新意,雋永可愛。“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痛?、“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2010·福建廈門三月質檢】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6分)

酒泉子〃長憶觀潮

[宋]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1)請簡要分析詞中的“弄潮兒”形象。(2分)

【解析】(1)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首先要找到直接寫“弄潮兒”的詞句:“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他勇立潮頭,要使“旗不濕”必須奮力拼搏。

【參考答案】(1)錢江潮水排空而來,洶涌澎湃,弄潮兒卻在驚濤駭浪中踏浪立濤、履險如夷,連手中的紅旗都未被打濕,(1分)表現出英勇無畏、奮力拼搏的豪邁氣概。(1分)

(2)這首詞描寫了錢江涌潮的壯麗景象,既有直接描寫,也有間接描寫,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2)考查表達技巧的鑒賞。正面描寫江潮涌動就是直接描寫,寫游人“滿郭”、“心寒”是側面描寫,即間接描寫。

【參考答案】(2)間接描寫:開頭部分描寫人們傾城而出,到錢江邊爭碧潮涌的盛況,為寫錢塘潮作鋪墊:(1分))結尾處,寫夢醒后仍覺心有余悸,從側面來珙托潮水的雄壯氣象。(1分)

直接描寫:中間部分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表現錢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2分)

第27頁,共34頁

【詩歌賞析】上片起首兩句,寫杭州人傾城而出,擁擠錢塘江邊,萬頭攢動,爭看江面潮水上漲。為下面潮水的涌現制造了氣氛,作好了鋪墊。上片結尾兩句,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法,把錢江潮涌的排山倒海、聲容俱壯,渲染得有聲有色、驚險生動。過片轉而描寫弄潮兒的英勇無畏、搏擊風浪、身手不凡和履險如夷。這兩句純用白描手法,寫得有聲有色,富于動感,眩目驚心。結拍由回憶轉為現實,寫詞人雖離杭已久,但那壯觀的錢江涌潮仍頻頻入夢,以至夢醒后尚感驚心動魄。此詞對于錢江涌潮的描繪,可謂匠心獨遠,別具神韻。詞中“來疑滄海盡成空”一句采用夸張手法,濃墨重彩,大開大闔,感染力甚強。上片第二句的““爭”、““望”二字,生動地表現了人們盼潮到來的殷切心情,從空間廣闊的角度進行烘托與大潮的壯觀結合得甚為密切。結句言夢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壯意象。前后的烘托與中間重點描寫當中的夸張手法配合緊密,使全詞的結構渾然一體。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浣溪紗① 納蘭性德(清)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②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③,當時只道是尋常。

【注】①本詞為納蘭懷念其早逝的妻子盧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賭書潑茶:用李清照、趙明誠典,形容伉儷情深,志趣相投。

(1)詞的上闋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畫的?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1)一個形單影只、陷入對亡妻無限哀思的詞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寫,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風”中獨自悲傷奠定一種感傷的基調,繼而以蕭瑟的“黃葉”、緊閉的“疏窗”和即將墜落的“殘陽”與之呼應,渲染懷念之苦。(1分,意思對即可)

(2)你認為“當時只道是尋常”一句有何深意?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2)當時只是尋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卻再也無法挽回,表現了作者的傷心與無奈。(2分)這一句字字含淚,深刻表現了亡妻之痛。(2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漢

旅夜書懷 杜甫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第28頁,共34頁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江漢》尾聯化用了“老馬識途”的典故。

(1)請結合全詩,簡要概括《江漢》詩中“乾坤一腐儒”的“腐儒”形象。(2分)

【參考答案】(1)漂泊天涯的儒生;年邁多病的老者;窮且益堅,老當益壯的詩人;懷才見棄的文人。

(2)有人說《旅夜書懷》的頸聯和《江漢》中的尾聯都抒發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認為呢?請具體分析。(4分)

【參考答案】(2)同意,《旅》詩中說,“名豈”這兩句運用反問和反語,說“我的詩文寫得好,但哪里因此就受到了世人的推崇?做官倒應該因年老多病而退休”,以此來表達詩人在仕途上的辛酸與不平?!督瓭h》詩中頸聯寫到“落日心猶壯”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但仍不被重用,結尾兩句借用典故,說難道我這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一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

不同意?!督瓭h》詩的尾聯沒有怨憤之情。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存老馬”等,希望自己像老馬一樣實現自己的價值,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流露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二、鑒賞詩歌的人物形象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 生入瞿塘滟預堆。 未到江南先一笑, 岳陽樓上對君山。

【注釋】宋崇寧元年,黃庭堅被貶四川近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經過岳陽,寫下此詩。

(1)說說“一笑”是怎樣的笑,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這一笑是悲喜交集的笑,也是豁達的笑,是詩人面對政治迫害和人生磨難,極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操守,英勇無畏的笑。

(2)詩中的詩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第29頁,共34頁

【參考答案】(2)這首詩塑造了一位胸襟開闊、不畏磨難,在政局動蕩之際堅守理想和節操的卓立不群的詩人形象。

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 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發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詞中有何作用?(3分) 【參考答案】 “狂”字是總起,且貫穿全篇。上片寫出獵神情舉止之“狂”;下片由實而虛寫由打獵激發的壯志豪情(即“狂”)。

(2)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樣的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態?(3分) 【參考答案】勾勒出了挽弓勁射、英武豪邁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作者希望帶兵征討西夏,為國立功的心志。

3、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野 步 野 步 周密(宋) 趙翼(清)

麥隴風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野草花。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1)從人物形象的角度談談兩首詩分別呈現了怎樣的一個野步者的形象。2分) 【參考答案】第一首詩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隱逸者形象;第二首詩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在陣陣秋寒中帶著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這兩首詩的

三、四句都重點運用了同一種表現手法來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請作簡要賞析。(3分)

【參考答案】兩首詩

三、四句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借景抒情也可):周詩賦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風讓紛飛的蝴蝶陶醉了,“爛醉”二字形象地表現出蝴蝶沉醉花叢,留戀不去的如醉形態,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時的陶然之情和盤托出;趙詩將“秋風”擬人化,認為它是個“管閑事”的家伙,染紅了楓葉,染白了人頭,一年年秋風吹走了一年年時光,它撩起人的種種愁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老之將至之感形象地表達出來。

三、鑒賞詩歌的景物形象

第30頁,共34頁

如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丘山”、“羈鳥”、“舊林”、“池魚”、“故淵”,李清照《聲聲慢》中的“黃花”、“梧桐”、“細雨”、“黃昏”,還有其他詩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園桑林、大漠孤城之類,它們往往不再是純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詩人主觀情思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它們常常寄托了詩人對社會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詩中,講究“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時,往往要聯系詩人的形象。這兩者是一致的。

(一)概念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時,往往要聯系鑒賞詩人的形象。這兩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寫(季節、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

(二)鑒賞此類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據,挖掘其社會屬性(作者借以抒發的感情、表達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點;

2、描摹詩歌圖景;

3、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

(三)示例1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請分析這首詩畫面美。

【參考答案】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恬淡幽美的風景畫。(總括畫面)第一句寫近景,兩個黃鸝在碧綠的翠柳中婉囀鳴唱;第二句寫遠景,湛藍的天空中一行白鷺悠然自飛;高高的山巔,積著一片皚皚的白雪;門前的江邊停泊著一只只從遠方來的帆船。前兩句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顏色,色彩鮮明。這樣,就構成了一幅遠近相襯、色彩相宜而時間永恒、空間廣闊的畫面。(結合詩歌分析畫面特點)畫面不僅色彩豐富鮮明,而且境界闊大,給人以畫面美感,更促人深遠的聯想,同時也表現了作者開朗坦蕩的心境。(詩人的情感)

示例2

西樓 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第31頁,共34頁

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這首詩表達了什么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析之。

【參考答案】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

(2007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秋夜獨坐(節選)唐 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深 宋〃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4分)

【參考答案】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現象;(1分)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詩描寫的是動景,(1分)周詩描寫的是靜景。(1)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1分)

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

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1分)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1分)

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是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1分)

( 2006浙江卷) 16.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正官]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云滿地無尋處。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

【注釋】①儂:我 ②鸚鵡洲:此處為“漁父居處”的代稱。

(1)本曲前四句運用豐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自然圖景,其中意象體現出溫潤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則給人以飄逸渺遠的感受。

【參考答案】(流水 白云)

(2)請結合全曲簡要分析“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所蘊含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①點明漁父(隱士)居住的環境是與世隔絕、遠離紅塵的“世外桃源”,表現其對所處環境的喜愛、自豪之情;②寫出漁父(隱士)超然塵世的情懷和隱逸的情趣。

第32頁,共34頁

【題目類型】

1.“ 的寓意是什么”,“ 指什么”,“ 在詩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現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什么意思”,“營造了怎樣的氣氛”,“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點”等。

3、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變體: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題要領】可分為三個部分:分析形象含義、描摹詩歌圖景; 概括形象意境特點; 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寫的意象、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適當加以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圖景后,結合主旨分析為什么要寫這一形象,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或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雄渾壯闊、高闊遠深,或恬靜優美、或蕭瑟凄涼、或生機勃勃、或孤寂冷清„„準確體現其特點和情調。

第三部分,根據這首詩歌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為:愉悅、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贊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別之情、依戀之情、豪邁之情、閑適恬淡之情等。

意境

所謂“意”,指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認識現實生活基礎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蘊理的情”;所謂“境”是詩人所描寫的具體景物,即鮮明的生活圖畫,是從大量的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富有特性的藝術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與客觀景物融為一體而創造出來的感人的藝術境界。詩歌的意境,是詩美的集中體現,是詩歌突出的藝術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區別:意境的范圍比較大,通常指整首詩,幾句詩,或一句詩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過是構成詩歌意境的一些具體的、細小的單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構成這建筑的一些磚石。

【相關知識連連看】

1、意境特征。意境常見的表達程式有兩兩相對的四組概念:

第33頁,共34頁

宏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朦朧

繁復——繁麗、熱烈、高亢、繁華、淳樸、喧鬧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2、分析景物的方法

A、從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的變化;繪形、繪聲、繪色。

B、從作者描寫景物的順序入手分析。即把握寫景的層次。如所見、所聞、所感;感覺、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的變化;遠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

C、從描寫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如虛實結合(“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以動襯靜(“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明、暗對比(“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以小見大(“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粗筆勾勒和細部描繪相結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與“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比興手法的運用。

上一篇:團委副書記競聘范文下一篇:宿舍長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