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詩歌創作論文范文

2023-09-16

詩歌創作論文范文第1篇

整個活動,在緊張而忙碌中度過,但我們人文教研室教師回顧走過的艱辛,看到活動過程中良好的運作趨勢,個個更加信心十足,而且一個個鮮活的經歷和體驗給我們每個成員,都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和快慰。我們共收到13中職學生原創詩歌124篇,通過評選,評出一等獎3名 ,

二等獎 5名,三等獎10名 ,

優秀獎15名。

通過本次活動,我們發現:

1、學生對詩歌的興趣,遠遠超出了我們預想,大部分的同學都曾蒙發過寫作的欲望,并確實有過嘗試的經歷。學生雖對詩歌有濃厚的興趣,但對"詩歌"的認識膚淺。有的一無所知,有的只憑感覺,學生對詩歌的學習,帶有一定的沖動與盲目性,對詩歌的特點認識不足,從學生即興創作的作品看,缺少內涵,不講技巧。

2、我們多次組織學生進行讀背大賽、詩歌朗讀比賽等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詩歌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了詩歌的語言美、內容美、形式美。鼓勵一部分有創作天賦和對詩歌有特別愛好的孩子,率先步入"創作"天堂,以此帶動和誘導更多的孩子產生創作的靈感和激情。

3、我們寓創作于鑒賞之中,寓創作于活動之中,扶放結合,仿練結合,課內外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創作激情高漲,而且文思如泉,大量的詩歌作品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用點點辛勞換來了碩果累累。

1、教師的科研理論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學生的創作能力、認知水平、審美情趣等得到了全面和諧的發展。從以上統計可以看出,學生的創作激情,已到了難以抑制的地步。學生能準確表情達意,對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能用心感受作品與生活,并以此調整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到目前為止,學生嘗試創作的詩歌作品獲獎的有30余篇。在這些稿件中,有抒情詩,有敘事詩,有有韻詩,有無韻詩,還有的是自由體的散文詩,形式不同、內容各異。

3、學生人文素養,審美情趣,認識水平等諸方面能力大幅度提高。

語言、行為,健康、文明;個性、品格、健康向上,談吐文雅、有修養、有品位。知識面廣,觀察力、想象力強,善于發現美、能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并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獨到見解。能準確表情達意,對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能用心感受作品與生活,并以此調整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活動的開展,我們的最終目標是通過詩歌的研究陶冶學生的性情,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事實證明,"詩文化"確實能鑄造心靈,啟迪心智,提升品位。

基礎部

詩歌創作論文范文第2篇

李白詩歌語言總體特色是清新質樸、天真自然、不加雕琢、一氣呵成。這與李白對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特別是樂府詩歌的學習和借鑒系系相關。例如李白的《長干行》在很大程度上創造性地繼承了《孔雀東南飛》中的創作手法,李詩中“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償開,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十六君遠行,瞿塘滟預堆”等句和《孔雀東南飛》中的“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極為相似。在他的《上三峽》中,又是以古代名歌《三峽謠》改造而成,歌謠原詞為: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李白詩為“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正是因為李白善于學習樂府民歌詩歌就有了民歌清新自然、毫無雕琢的特點。就像出水芙蓉,不禁有讓人采而啖之的迫切愿望。除此之外,像《獨坐靜亭山》《贈汪倫》等清新流暢的七絕也顯其詩風的清新自然的特點。在《贈汪倫》中詩人以故事體的格式引出了詩歌,又用口語般的回答表現了他對汪倫的一片真情,似行去流水般自然,但又扣人心弦,讓人深受感動和震撼。在《獨坐靜亭山》中作者與靜亭山相顧無言,但又心有靈犀,人山在靜默之中表現出詩人的孤獨與惆悵。語言樸實無華卻讓人深思并達到共鳴。于無華之處顯其精神的升華。他的自然質樸絕不是簡單的除去雕琢,淺顯明白,而是語近情遙有豐富的意味,堪稱爐火純青的語言大師。

為了更進一步從語言風格上欣賞李白詩歌,現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語言學分析

李白現有詩歌九百多首,一般評論家認為他擅長七古和七絕,通過對李白絕句的分析可以看出李白在語音的韻角上善于多用anang韻。例如在《望廬山瀑布》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本詩中“煙、川、天”以an韻一韻到底;在《望天門山中》中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本詩中“開、回、來”以ai韻一韻到底;在《獨坐靜亭山》中“眾鳥高飛盡,孤去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靜亭山”“閑、厭、山”以an韻一韻到底;在《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光、霜、鄉”以ang韻一韻到底;在《秋浦歌》中“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丈、長、霜”以ang韻一韻到底;在《早發白帝城》中“朝辭白帝彩去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間、還、山”以an韻一韻到底。

綜上所述,李白在創作中多以anang韻為韻角,讀起來朗朗上口,表現了李白詩歌明快、清新、明麗的語言風格,這也是李白詩歌語言的一大亮點。

二、語匯學分析

縱覽李白的古詩、律詩、樂府詩等各種體裁的詩歌,“山、水、月、仙、酒”這些詞匯比比皆是,現就山、水做一簡要分析。詩人筆下有“天門中斷楚江開的”天門山;“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的天姥山;“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之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進萬重山”的三峽之山;“相看兩不厭,唯有靜亭山”中的靜亭山;“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的蓮花山;“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的廬山。

當然詩人寫山并不是孤立出現的,而是把山和水緊密的結為一體,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顿浲魝悺分?ldquo;桃花潭水深千尺”記錄著人間真情;“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惟見長江天際流”顯示了浩淼無邊的長江之水;“飛流直下三千尺”廬山瀑布之水盡收眼底;“劃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洞庭湖之水碧波蕩漾;“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之水;“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三峽之水。

山與水是李白的最愛,當然也就變成了李白的常用詞匯了,李白一生游歷了祖國眾多的名山大川,把自己的興衰成敗、榮耀屈辱都寄托在山水之中,或直接寫山表現祖國的大好河山,或以山為襯托表現自己的人生際遇。李白之所以如此衷情于山水,就是因為山中積蓄著詩人傲視一切、偉岸不屈、巋然不動的人格力量,水中折射出詩人飄逸、瀟灑、仙風仙骨的人格魅力。

詩人在反復描山摹水中顯示出獨特的審美視角和藝術嗅覺。也把一個亙古不變的山水留給了后代山水詩人和作家。

三、語法學分析

1.煉句

在古代詩歌中煉字往往也就是煉動詞. 現就李白詩歌試舉一些例子來證明。 讀李白的詩歌最大的感覺就是清新飄逸但又字字千鈞。特別是謂語動詞在李白的絕句中尤為突出。 現在試舉一些例子來證明。 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隨”和“抱”這兩個字都煉得很好。鼓是進軍的信號,所以只有“隨”字最合適,“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說法好得多,因為只有“抱”字才能顯示出枕戈待旦的緊張情況。在《北風行》 中 “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鞴靫。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詩人用“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等一連串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一個憂心忡忡、愁腸百結的思婦的形象。這位思婦正是由眼前過往的行人,想到遠行未歸的丈夫,由此時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對遠在長城的丈夫的擔心。

2.語序

在李白詩歌中,其語序絕大多數都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范。但也有個別情況存在。在《把酒問月》中詩人開篇寫到“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里的奇跡,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其人神往的情態。這情態從“把酒停杯”的動作見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兩句語序倒裝,以問句攝起全篇,極富氣勢感。開篇從手持杯酒仰天問月寫起,以下大抵兩句換境換意,盡情詠月抒懷。

另外在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意即“一月夜飛渡鏡湖”。“月夜”這個偏正詞組本為句首的時間狀語,現被分拆為二,定語“月”遠離中心語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賓語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飛渡”的顯然只能是“鏡湖”,而不可能是“月”。這是明顯的定語后置的現象。

四、修辭學分析

李白在語言藝術上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大膽的藝術夸張,生動形象的比喻、一詠三嘆的反復等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1.夸張和比喻的綜合運用。

夸張作為一種修辭手法是他最拿手的常規武器,他以現實為基礎,借助極其豐富的想象力,抓住對象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大和強調,收縮自如,千變萬化,把主觀感情、鮮明的個性化特征完美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有飄逸和靈動之美?!顿浲魝悺分性娙艘郧С咧畞肀扔髟娙伺c汪倫的深情,并用不及一詞巧妙連接,成為不同尋常的比喻,喻中有比,情比水深,寫出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詩人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把潭水和友情相比,用極具夸張的深千尺吟唱了人間真情之所在,給人以溫暖的傳遞和生活的鼓舞。在《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飄落軒轅臺”中,詩人用比喻的手法,將雪花比喻成“席”,夸張到了極點,強烈刺激了讀者的感觀。比喻、夸張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簡直天衣無縫,全詩讀來韻味無窮,令人久久回味。

2.夸張與反復的綜合運用。

詩人在《蜀道難》中對蜀道的描寫開篇既寫“噫吁兮,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極力夸張蜀道的高峻,一語驚人,不免讓人蕩氣回腸,感慨萬千。接著寫道“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借助想象、神話傳說大肆通過夸張渲染蜀道山之高峻,路之艱險,氣氛之愁苦,增強了詩篇動人心魄的力量,最后又兩次重復出現“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詩句。在夸張中反復,在反復中夸張,夸張、反復兩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使作者感情的爆發如火山噴涌般不可遏止。

3.夸張手法與數字的有機結合。

《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中,寫天姥山的雄姿“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中用五岳相映襯,用四萬八千丈這離奇的數字進行夸張寫出了天姥山的氣勢和雄姿,為詩人夢游天姥做好了鋪墊。另外,在李白的絕句中也經常用到數字,。“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本詩中“三千尺”極力夸張,寫了山的高峻,到此還不能表現淋漓盡致地瀑布的壯觀,以寫到“疑是銀河落九天”,懷疑瀑布是從九天傾瀉而下,“九天”再言其高,讓讀者領略廬山山勢之高峻、雄壯。本詩中的“三千”、“九天”相互映襯對照,形成了雙重夸張,寫出了大瀑布的洶涌壯麗,山巖的陡峭,氣勢的驚心動魄,在想象中變換空間,以壯大的聲勢令人驚嘆,更令人神往。在《秋浦歌》中作者也寫到“白發三千丈,怨愁似個長”,用“三千丈”這個具體的數字來夸張白發,頭發三丈已經夠長了,三十丈就更長了,三百丈就不可思議了,可他卻寫有三千丈長,為什么不改為

四、王、六千丈呢?讀過古代漢語我們就知道了,

三、

六、九在古文中是虛指,極言其多,為什么不改為三萬呢?多讀幾遍就會發現本句仄聲太多,用“千”更流暢一些!在《蜀道難》中也有這樣的例子,“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四萬八千”歲多么具體的數字,極言歷史的久遠。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也寫到“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又是“四萬八千”??偠灾?,詩人正是用具體的有形來表現無形的精神,集中反映了李白“狂”的一面,夸張大膽、狂放、奔涌著詩人內心的激越情感。讀完之后不免在嗟嘆中為之震撼不已,同時產生強烈的藝術表現力。

4.比喻與典故的結合。

詩人從典故中尋找到具有比喻性的意象。這種喻象打通了詩人與遙遠歷史時空中先人的精神通道,使詩歌更加蘊藉而生動。如:《贈薛校書》:“我有吳越曲,無人知此音。姑蘇成蔓草,麋鹿空悲吟。未夸觀濤作,空郁釣鰲心。舉手謝東海,虛行歸故林。 “吳越曲、釣鰲心”用的就是典故?!蹲x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魚水三顧合”用的就是劉備三顧茅宇的典故。還有如《臨路歌》用的就是孔子哭麒麟的典故。特別是在贈給僧人的一些詩歌中詩人以喻象表現佛理,顯得神秘古雅。如:《贈僧行融》:“海若不隱珠,驪龍吐明月。大海乘虛舟,隨波任安流。”《贈宣州靈源寺仲睿公》:“觀心同水月,解悟的明珠。今日逢支遁,高談出有無。這里的“珠、月”就是佛理意象。

5.借代手法的運用。

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句用“權貴”代替有權勢的豪門貴族,是借抽象代具體。在《聽蜀僧浚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一句借特稱代替泛稱。綠綺,古代著名的琴,這里用來代替琴。在《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中,用“帆”代指船,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體。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記》中“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中以“龍標”代指王昌齡的官職,這是以官名代具體之人。

總之,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使李白的詩歌具有了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充分體現了其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

五、從詩歌語言的抒情方式上進行分析。

李白的抒情方式“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詩人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或者說是喜形于色的人。稍有不順還感慨萬千,直言而出、毫無遮掩。同樣在春風得意時也直抒胸臆,決不收斂,質樸、純真、率直的性格在詩歌中得到了全面展示。

李白抒情方式最鮮明的特點是:噴發式,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狂飆和噴溢的火山。最典型的就是《南陵別兒童入京》中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句,作者以為實現抱負的時機到了,內心極其興奮,詩人毫不掩飾地把自己積聚多年的心愿一吐為快,雖有些出言不遜,但這樣直抒胸臆的方式卻讓人久久回味?!秾⑦M酒》中開篇寫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兩個排比句構成天風海雨的氣勢,抒發了人生的苦短,其激越的情感簡直不可阻擋,有穿透天地貫穿日月的力量。還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句自我吹捧達到了極至,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寫,語無他慮,讓人折服?!秹粲翁炖岩髁魟e》中詩人中結尾寫道“安能屈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直截了當,一針見血地表現了對自由光明的渴望,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以及蔑視權貴、不卑不亢的叛逆精神。

正是這噴涌而出的激情成就了李白可望而不可及的藝術風格,只有李白才能寫出如此酣暢淋漓、痛快爽哉的詩句。

讀罷李白的詩歌, 不禁心潮澎湃,長久而不得平靜。不知是李白偉岸的人格觸動了自己脆弱的心靈,還是浪漫的筆調劃開了我們久違的沉寂。我們不能為了讀詩而讀詩,更應該從李白詩歌中讓我們自身日趨完美。

歷史湮滅了詩人的容顏,卻永遠不能抹滅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作為一名浪漫主義的詩人,李白是偉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杜甫稱他的詩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種無比神奇的藝術魅力,正是他詩歌最鮮明的特色,他不僅具有最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創造性地運用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內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統一。李白的詩風與同時代現主義詩人杜甫“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各辟奚徑,但卻殊途同歸。共同展示了中國詩歌史上絕無僅有的輝煌和榮耀,達到了藝術創作的巔峰。千百年來,早有定論。韓愈高度贊揚“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和杜甫的詩歌一向被人們認為是古典詩歌的最高典范,后代的重要詩人,從唐代韓愈、李賀,宋代的陸游、蘇軾及清代的壟自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過李杜的影響,他的作品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中華文化的優秀遺產,詩人更是世界著名的大詩人,受世界人民的喜愛和敬重。

胡亞云

詩歌創作論文范文第3篇

1、生命的春天

無論你的心是灰色的天空

還是冰涼的雨

我都像顆小星

掛在你的天際

無論你的愛是沉默的湖

還是低吟的詩

我都會像朵小花

貼在你的心窩

無論你的臉上掛有多少風霜

還是經歷幾多雨雪

我都會像只杜鵑

為你喚來生命的春天

2、生命的陽光

每一個鮮活的生命,

就是一件自然的杰作,

每一個燦爛的微笑,

就是一縷生命的陽光。

每一片綠色的森林,

就是一條跳動的脈搏,

每一朵清香的花兒,

就有一個美麗的夢境。

每一片自由的天空,

就是一群鳥兒的幸福,

每一寸溫暖的大地,

就有一份溫馨的祝福。

每一份美好的感情,

就是一團熱烈的篝火。

每一個歡樂的瞬間,

就有一份生命的陽光照耀你我……

3、熱愛生命

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后通牒,

如果零點成為生命冰冷的枷鎖,

那么就讓生命在今夜迸發,

最后的火光

點燃天邊的云霞

那時我將對著大地長頌:

熱愛生命

是的,我無比的熱愛生命

我熱愛那奔涌的的熔巖在我的血管流動

我享受熊熊烈火在我的心中洶涌

我相信:熱愛生命,靈魂永不沉重

4、生命

生命就像一條安靜流淌的河

不知它歸向何處

踏過山川

越過平原

生命就像一股自由無束的風

不知它生于何處

落了花瓣

拂了塵埃

擾了紅塵

但只愿,歸于平常

看一世風景

品一碟香茶

吟一首愛詩

采一片花芽

著一身素衣

找一個歸宿

陪一生冬夏

5、《熱愛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鐘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

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

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6、《生命的明天》

逝者已逝,生者節哀,

永不停息的世界太紛擾,

生命是否有明天。

陽光不再普照,

冰雪再次叫囂,

星光不再閃耀,

掙扎不過徒勞,

永不停息的太陽不再發光,

生命是否有明天。

是否是否是否,

萬水千山可有。

心中有愛,

世事紅塵已成灰,

山河任我游。

7、生命的語言

我不相信等待會有何結果

因為生命非常短暫

我不相信堅持會有何收獲

因為生命非常脆弱

我不相信忍辱負重會有希望所在

因為生命經不起折磨

8、生命的流沙

生命的記憶

曾經穿過風沙溪流

在你款款熱情的生命的擁抱里沉睡

幾個輪回,幾個春秋?

風花年少走近而立之年

望著東去的汪洋

小小的我又算什么?

只有微微一笑笑滄海

抓起手中的沙,揚落了多少遺憾?

問問自己,我只是你心中的塵埃

生命啊!一個世紀只有你一回來

所以我還是站在海的邊緣

等待風花雪月后甜甜的睡去

做一場沒有結局的夢想

9、《我生命的每一天》

我生命的每一天

都在。用滋潤的陽光

身邊的桃花,腳下的小草

編織,浪漫的生活,在前方

遠遠地等待,憧憬著,瞬間

怒放的生命,比春天燦爛

我生命的每一天

都在。腳踏黃土,在風里

在雨里,捉蟲施肥,侍弄我的莊稼

與糧食深情對話,在季節里傾聽

與風調雨順觸膝長談

用兩只笨拙的手,與黃河一起

抒寫兒女豪情

我生命的每一天

都在。徹徹底底的放下自己

常常以土地自喻,天當被,地當床

仰望著露珠,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

對著山的那一邊,吼幾嗓子

讓回音的漣漪,再一次把我灌醉

再一次把我擊碎

讓全世界心痛

我生命的每一天

都在。感悟的階梯上,尋覓著

心動的彩頁,幸福的背影

一個溫暖的手,一句寬心的話

與我擦肩而過的芬芳

像春雨一樣,魔力四射

讓大地百花盛開,讓生命五彩繽紛

最后,在雷聲上

喊一聲,我回來了

我生命的每一天

都在。吃喝拉撒,我想過蚯蚓的活法

博采眾長,我想過蜜蜂的生活

給世界以溫暖,有一顆太陽心多好

像一條河奔波,每天的腳步

如同音樂響起。想夜色一樣靜靜的來

想露珠一樣悄悄地去

像星星一樣,遠遠地

掛在夢的窗口

10、《珍愛生命》

或許是因為

珍愛生命

你才在填報畢業志愿時

選擇了救死扶傷

或許是因為

珍愛生命

你才選擇了綠色的軍營

你以對選擇的執著

昭示著青春無悔

你用自己的回春妙手

為生命筑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我仿佛看到

無影燈下

你揮動刀鉗為生命排除沉疴

我似乎聽到

那位你曾守護7天7夜的戰士

重又找回歡樂和笑聲

當非典肆虐

你第一個沖向前去

試圖用纖弱的手臂斬斷魔爪

當險象環生

你是那樣從容不迫

似乎面對的不是血雨腥風的戰爭

因為你熱愛生命

容不得生命承受重負

因為你珍愛生命

才不惜拿生命與死神交鋒

可惡的非典

沒有因你的善良

放棄對你的侵害

終于,

珍愛生命的你

倒下了

倒在了與非典抗爭的戰場

即使這時

你仍然把生的希望

讓給了他人

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

換取另一個生命

你去了

因為你懂得生命的真諦

你去了

因為你更珍愛生命

你用自己的生命

喚起了更多人的警醒

你讓自己的生命

化作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你是珍愛生命的

因此你選擇了救死扶傷

正是因為珍愛生命

詩歌創作論文范文第4篇

白居易的詩歌主張:白居易的詩論主張,與正統的儒家詩論一脈相承。主要體現于他的《新樂府序》和《與元九書》中,而以《與元九書》為最全面、最系統。主要內容是:”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即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負起“俯察時事,泄到人情”的政治使命,從而達到“救濟人病,裨補時闕”、“上下交合,內外胥悅“的政治目的。也即《新樂府序》中所說“為君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將詩歌與政治、人民生活結合,這是他詩論的核心。重為實:再詩歌與現實的關系上,他認為文學根植于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恫吡帧妨旁疲?ldquo;大凡人之感與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于吟詠,而形于歌詩矣。”尚通俗:強調語言須質樸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實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連。即詩歌創作須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便于入

白居易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白居易詩歌的思想內容:在《與元九書》中將其詩歌分為諷喻、閒適、傷感、雜律四類。其中最受白居易重視的是分雨是與閒適詩,他體現了白居易思想中“兼濟”與“獨善”兩個不同的側面。閒適詩:意在“獨善其身”,“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表現出淡泊平和、閒適悠然的情調及對“帝都名利場”的厭倦,對生活的滿足。淺近平易的語言風格和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都為人稱道。但詩中表現的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更符合后世文人的心理,影響更為深遠。諷喻詩最有代表性的是《新樂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內容有四:一是及時反映土地和賦稅問題,表達對臣民的深切同情,如《重賦》《紅線毯》《繚綾》等。二是揭露統治階級驕奢淫逸欺壓人民的罪行,如《傷宅》、《歌舞》、《買花》、《賣炭翁》、《宿紫閣村》等。三是宣揚愛國主義,反對侵略戰爭。如《西凉伎》、《縛戎人》、《新豐折臂翁》等。四是婦女問題及其他社會問題。如《上傷白鬢人》、《母別子》等

詩歌創作論文范文第5篇

通過怎樣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創作呢? 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歷,與大家共同探討。

1投其所好打基礎

要創作詩歌,首先要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詩,詩歌有什么特點。一般而言,筆者在涉及詩歌教學內容時,先從介紹學生較容易感興趣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經歷以及與詩歌有關的一些故事入手。結合讀一首首風格不同但意味濃厚的經典之作, 讓他們被這些詩歌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 趁此機會再向學生介紹詩歌的表現手法、表達功能、所能達到的效果及詩歌的特點等,同時又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詩歌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掌握詩歌中常用的比喻、象征、擬人、借代、反問、設問、渲染等表現手法。講課時讓講解和賞析交叉進行, 誦讀與賞析兩者結合。既要讓學生了解一定的常識,又不能使學生感到乏味,同時還不能脫離詩歌本色。

2豐富手段促興趣

興趣是學生進行詩歌創作的動力所在。

首先,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詩歌教學中筆者盡量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相關授課材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在詩歌朗讀時,配上恰當情境的背景音樂,幫助學生進入優美的詩境,這樣讓學生在有意無意間走近詩歌,那些奇思妙句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對詩的興趣。通過放一些詩歌教學的視頻,讓學生充分地去感受那份意境,感受到那份意境帶來的美,從而覺得詩歌創作是一件非常喜歡和樂意去做的事情。

其次, 我們將詩歌創作的素材獲取融入到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中,比如采風,采訪、參觀、競賽。學生有了創作的素材,就為詩歌創作打下了基礎。為了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對學生的作品老師應以肯定和鼓勵為主,多尊重他們的想法,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幾首學生自己創作的詩歌,給他們宣讀,當學生了解到這些作者就在自己身邊,而且是自己的同學時,學生的積極性就提高了,這時候教師適當引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我們在課前開展名句背誦等語文活動,幫助學生豐富詩詞積累提高煉字能力。

3注重積累捕靈感

談到詩歌創作,大家很容易想到一個詞:靈感。很多時候,靈感成就了一首首好詩。朱自清說“靈感”就是“心頭一動”,艾青則說“靈感”是詩人對事物發生新的激動, 突然感到的興奮。靈感是瞬間的,是稍縱即逝的,需要即時捕捉,即時將它轉化為詩歌。當然靈感要靠平時的積累,需要對事物有較高的敏感性,需要具有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為了能即時捕捉到靈感, 在詩歌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加強學生對周邊事物敏感性的訓練。事實上, 詩意無處不在, 套用雕塑大師羅丹的名言: 生活中從不缺少詩意, 而是缺少發現詩意的眼睛。一朵鮮花、一滴魚露、一片藍天,這些看似平凡簡單的事物, 在敏感多思者心中, 都蘊含著詩意。其次,如果要寫出一首好的詩歌,必須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比如看到藍色想到大海,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再想象一下,看到藍色還想到什么? 學生就會有豐富多彩的答案。優秀的詩歌,里面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我們要啟發學生,讓思緒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寫別人所未寫,抒別人所未抒之獨特感受。

4逐步教學搞創作

首先是從讀到寫。要多讀書,多讀詩歌。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要讓學生領會要讀好詩,品好詩,只有這樣,學生才明白什么詩歌是好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仿效的。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是相互促進的。讀得多了,讀順了,有些詩句隨口拈來,讀促進了寫,寫得多了,更能體會詩中的含義,更能體會其中的情感。

其次是從模仿到自我創作。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寫詩也不例外,在模仿之前,要選擇一個恰當的范本,不能太難,不能太深奧,要不然學生模仿不了,自然就引不起興趣。

最后是嘗試創作。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為了循序漸進地引導, 我又將嘗試創作分成了四個步驟: 草寫———交流———修改———評析。草寫:一般先指定對象,命題作詩。再由學生自由作詩。筆者首先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要讓他們知道詩就是生活,他們成長中喜怒哀樂,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好奇,對生活的理解,對未來的展望,都是詩。交流:要求學生將所寫的詩拿出相互交流,先同桌之間交流,也可分組討論交流,再自由交流。在交流過程中, 要求學生客觀實際地發表讀后感受,無所保留,既肯定優點,也指出不足。修改:要求學生根據同學所提出的意見對自己的詩作進行適當的修改。評析:在學生將經過修改的詩作交上來后, 教師在最快時間內對每一首詩作進行修改,并寫上讀后感,既表達肯定之情,又適當地指出不足之處。然后,選取代表性強的詩作全班評析,其余詩作則以私下交流形式向學生反饋意見。

四個環節的教學方式逐步展開, 在激發學生詩歌創作興趣的同時,也有效地指導了學生創作實踐。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學生應該學會創作詩歌,也是能夠創作好詩歌的。詩歌創作納入中學語文教學具有相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摘要:為了傳承優秀文化,將詩歌創作納入到中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顯得迫切。本文從打好詩歌創作基礎、促進創作興趣、捕捉創作靈感和實現具體創作四個環節的教學入手,以筆者自身的教學經歷為基礎,對詩歌創作教學方式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

詩歌創作論文范文第6篇

學期伊始先學行書, 主要的學習對象為宋四家和晚明的幾位大家。理由一是因為老師要求, 二來自我認為, 宋代的書風和晚明的書風較為明顯, 特點較為明確, 在臨摹的過程中易于我們深挖行書的精髓。宋代尚意, 書風較之唐代和魏晉比較自由和奔放, 以米芾和黃庭堅為首的書家作品中流露著高超的技法美, 這樣的作品更加會吸引住我們這些初學者的眼球。強烈的粗細對比, 倚側對比, 枯濕對比, 節奏變化, 墨色變化, 有利于我們的直接取法, 更為有大文豪蘇東坡此類的書法作品, 其中濃濃的學術氣、書卷氣的熏陶。晚明尚奇, 商品經濟的發展, 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使得晚明書風在整體上較之前人也有很大程度上的變化, 長立軸, 大幅中堂這樣有別于之前書法尺寸有著重大的改變, 大字行草漸漸成為主流書風, 以王鐸、傅山、倪元璐等書家為代表的書法作品流露出別樣的美, 學習這樣的書法作品有利于我們解放“雙手”。敢寫、能寫、我認為是邁開書法行草創作的第一步。三是以宋、晚明為平臺上追古法, 這樣顯然比直接追溯魏晉的古法較為的容易, 先吸收后人所理解的部分并以此為媒介直接對魏晉的行草進行吸收消化。

近來書壇中很多的書家都在著力于行草的創作, 行草創作、行草創作、隨意的翻開一本作品集可以說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會是行草的創作, 可是怎樣才是一幅好的行草作品, 或者說怎樣才是一幅好的書法作品?這個問題可以說難為到了我自己, 到現在坐在電腦面前敲字的我其實還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長時間的思考卻也不是毫無所獲。下面談談自我對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的短淺理解。其實這樣的問題我問過很多很多的人, 有學生也有老師, 有專業人士、也有非專業人士、統合大家的意見大致都為:1、形式多樣的2、技法成熟的3、個人喜好等。答案多面, 誠如大家所思一樣, 之前的我也認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首要的條件是有著精彩的技法和對古法的貼近。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之下讓我看到了本世紀初的一本名家邀請展的作品集, 那時候林散之先生, 沙孟海先生還依然健在, 也都參與了那次的名家邀請展, 看完那本作品集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好的作品看的是作品本身所自然流露出的“氣質”。這就是格調的問題了, 而不是僅僅是在看作者所展現處來的技法了。為此近來我還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用手機在一個草書法帖上隨意的拍出一行字和同樣用手機拍下當前書壇中很出名的某位書家的一行字, 然后把兩張圖片拼到一起, 讓很多的科班出身的同學進行欣賞, 在事先沒有告訴他們實情的情況之下讓他們做出比較并挑出他們認為好看的一幅字, 最后答案卻是驚人的相似, 基本所有的同學都選擇了法帖上的那一行草書, 理由基本都是看著自然舒服。說到這里或許也就不需要再贅述什么了!由此也帶出了我下一個需要說的問題, 對于我們現在當下的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來說, 那么除了現在難以達到的“氣質”之外, 現下的我們更應該注重草書創作中的什么問題呢?

于我個人而言, 著力于草書創作的工夫遠勝于行書, 于是對草書的理解也就多于行書了, 之前認為草書是在寫變化, 因為草書的變化以及暗合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在草書中你可以找到哲學, 在草書中你可以找到陰陽五行, 甚至書家的價值觀, 人生觀。草書的變化千千萬萬, 所以說寫草書就是在寫變化這一說法似乎也還可以勉強的站得住腳??墒俏铱傆X得這一說法似乎還是不是太深刻, 還是有很多值得深挖的空間。某一日在閑暇和同學聊天之余自己無心的一句話似乎點醒了自我這個夢中人。怎么樣寫草書?怎么樣寫草書?草書創作與其說是在寫變化到不如說是在寫一種情緒, 寫一種風骨。對!草書本身就是一個生命, 一個由書家結合當時主觀環境而自然而然創造出來的一種獨立的生命個體!王羲之的《喪亂貼》、張旭的《肚痛貼》等。真正意義上的草書必有一種情緒、一種自然流露的氣息。在呂金光老師的作品集中我曾經看到這樣的幾句話:“草書的變化對象是一種精神, 把點畫、結體與章法組合而成的精神”、“以高昂的情緒貫徹其中, 使之氣勢飛動、渾然一體。為此要一鼓作氣、一起呵成”。在他的創作手記中也多有這樣的一句話:“盼有某某意, 難求某某氣”。高如呂金光先生在草書創作中的高度, 在每一幅的作品中都在追求一種情緒、一種氣息、一種風骨, 試想一幅技法再好的草書作品中都沒有一種生命亦或一種情緒, 試問還是一幅真正意義上的草書么?笑話!以此為標準就可以淘汰掉書壇中絕大多數的行草書家。一個草書作品中都難以讓人感覺到一種情緒一種生命, 那么創作它的書家充其量把它打造成一個外在形骸頗美而實無靈魂的“僵尸”而已。所以那些書家的未來藝術高度似乎也就僅此而已。我曾笑著打趣說對于我們現在的菜鳥而言草書創作就應該先把創作的內容和字法先挨個或者整體寫他個百八十遍, 把書寫的內容和字法刻進骨子里, 然后專門挑一天清晨或傍晚, 結合清醒的腦袋和主觀的情緒一氣呵成的寫完。這樣不管你的技法到不到位, 我覺得你的筆墨至少算得上是一幅真正意義的草書, 因為一氣呵成之下你的作品中會在不斷氣的情況下融入你當時的主觀情感, 不再是惶惶而書。于是你的作品不再是“僵尸”, 于是你的作品不再上氣不接下氣, 于是你的作品便有了生命!

所以個人粗淺的觀點認為, 創作可以起點低, 但是眼光卻不能低, 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藝術人要眼高手低”大概也就印證了這句話。在創作的開始, 和創作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準確的定位創作應該達到的目標和高度, 這樣才不會走彎路甚至停滯不前。上述所說的草書創作中應該具有的是感情和創造生命??墒沁@樣的要求誠然也會對書家的才情和經歷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可是縱觀歷史, 出現了很多的楷書大家, 很多的篆隸大家, 很多的行書大家, 試問卻有多少的草書大家呢?想到這里草書創作之難溢于言表, 想想卻也釋然, 是啊, 確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寫草書的, 那么怎么樣的人才適合寫草書呢, 或者說寫草書都要怎樣的先決條件呢?我也正在找, 或許不久也會有答案吧!

上一篇:教育教學論文范文下一篇:消費經濟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