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業發展論文范文

2023-09-14

職業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一、做到三個堅持,提高辦學水平

(一)堅持集團化辦學,提升辦學實力

在成員構成上體現多元化。推進產權制度創新,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以首批國家級示范校中江職校為龍頭,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黃許職校、西昌職校、會理職校等多家教育機構,實現產權融合,并和中國東方電氣集團等企業、行業協會合作辦學。

在治理結構上強化責任制。參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量化管理目標責任制等制度。

在資源統籌上凸顯共享性。統籌各校師資、設備等資源建設重點專業,推動各學校共享合作企業、實訓基地和優質課程。

在校企合作上實現大融合。與中國二重等企業合作,投資5億元,共建蜀徽大酒店和電子電氣、機械制造等16個實訓基地。

(二)堅持標準化管理,促進內涵發展

大力開展省級重點課題《職業教育標準化管理探索與實踐》研究,從教育教學、校企合作、人力資源、后勤財務等6方面精心制定并嚴格實施80個標準、制度。課題成果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并形成專著出版發行。

(三)堅持優質化服務,彰顯社會效益

優化專業結構,服務轉型升級。主動調整學校布局和專業結構,滿足不斷變化的人才需求。如中江職校、黃許職校圍繞德陽建設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的需要,形成了機械制造、電子電氣、旅游服務等核心專業群。

創新培訓機制,服務民生改善。發揮集團師資、設備優勢,為再就業培訓和服務“三農”提供技術支撐,為職業農民、進城務工人員等提供優質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

二、追求兩個目標,增強發展后勁

按照國家建設現代職教體系的總體要求,根據《決定》部署,努力做好兩方面工作。

(一)多措并舉,加強校企一體化辦學

共同招生招工。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請學生到學校、企業參觀,讓學生既簽訂就業意向協議又收到錄取通知,實現學校企業“雙錄取”。

共同培養培訓。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材和組織教學實訓,實現專業與崗位、教學與生產、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畢業證與資格證的對接,讓學生在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上得到全面發展。

共同研究開發。學校和企業簽訂科研合作協議,通過合作研發,明確科研攻關方向,激發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促進學??沙掷m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強化銜接,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與本科職教銜接,提高培養層次。與重點高校和央企合作,努力創辦一所應用技術大學,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等方面與中高職銜接,形成中職、???、本科到研究生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通道。

與普通教育銜接,增強職普互通。在幼兒園、小學和普通中學增加職業啟蒙、特色技能課等職教內容,推動職普銜接,實現課程互通、學分互認、學籍互轉。

職業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職業選擇 女大學生 生涯發展

對于一個開放和文明的社會來說,女性的社會角色發展狀況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尤其是,作為代表先進知識傳承和使用的大學女生的社會角色發展更具有標志性意義。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每年招收的女大學生比例一直呈現上升趨勢,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截止到2011年,高校在校女大學生數量已經占所有在校大學生的51.14%(總數2308.5078萬),超過了在校男大學生數量。最近幾年來,因為全球經濟發展環境的影響和國內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型調整,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呈現逐年惡化趨勢,相比較之下,女大學生的就業狀況與男生相比更加不容樂觀。本文主要通過對目前我國高校女大學生專業選擇現狀來探討女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本文以編制調查問卷為切入點,通過定量研究獲得基本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和文獻研究等定性研究,尋找女大學生生涯發展的現象學特征。定量研究所采集的數據使用SPSS17進行處理,數據主要來源于石家莊鐵道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等省內外14所院校。定性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140多篇近5年來國內相關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并就如何優化女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目前在校女大學生職業選擇基本心理特征

女大學生職業選擇結果主要取決于兩個基本要素,即:求職者的主觀意愿和能力結構特征,用人單位的崗位特征和所期望的人才素質構成要件。女大學生職業結果的成敗好壞取決于以上兩個要素的匹配程度??偟膩砜?,當前在校女大學生職業選擇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特征:

與男大學生相比,女大學生在職業選擇時,更加突出“高穩定性”,擇業心態更趨務實。研究者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61%的女生更傾向于去學?;驀鵂I企事業單位(高于男生7個百分點),有25%的女生想考研繼續深造。8%的女生傾向于去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對薪酬福利的期望調查發現,85%的女生在職業選擇中最關心的是薪酬福利。48%的女生期望月薪是2600元上下,23%的女生期望月薪為3000元以上,僅有3%不到的女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月薪。各檔薪酬期望均低于男大學生的選擇期望。與田秀菊所做調查結果比較研究還發現,因為最近幾年來碩士生就業形勢的惡化,女大學生在對待考研問題上變得更加理性,先前的考研熱開始明顯降溫(有32%的女生選擇畢業后考研)。①同時在調查中研究者還發現,在被調查的女大學生中,有68.3%的選擇在省會或其他地級以上大城市就業,有23.5%的選擇在縣級以上中小城市就業,只有不到3%的選擇到基層鄉(鎮)就業,反映出多數女大學生愿意在大城市、安穩、低風險的單位就業。

與男大學生相比較,女大學生在日常大學生活中,反應出更加強烈的職業選擇危機感。費杉杉、李梅等調查發現,56.1%的女大學生表示目前最大的壓力來自就業,女生有60.3%感覺就業前景一般,19.8%表示樂觀,14.7%表示感覺悲觀。表明女生的職業選擇心態比較消極,女大學生存在比較明顯的職業選擇危機感。②女大學生職業選擇危機感與男生相比較,具有存在性更加普遍,反應更加強烈的特點,集中表現為女大學生在自身職業發展素質、與崗位對應的操作技能和可以掌控的職業選擇與發展資源上所存在的三大危機。

首先,女大學生職業選擇危機感呈現出隨年級升高而增強的趨勢。本調查結果表明,從大一到大四,女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危機感不斷加重且呈差異顯著,尤其是對可以掌控的職業選擇與發展資源所產生的危機意識隨著年級升高而顯著增強,等距逐級顯著性差異p<0.005。

其次,女大學生的自身職業發展素質危機感最強烈,平均分超過5.3分。對自身職業發展素質危機感個體得分超過6分以上者進行SCL-90配對測試研究發現,因高度危機感所致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現高度相關性,即一對一的分析發現,凡是危機感強的被測試者其SCL-90測試諸因子分值明顯超高,尤其是焦慮因子、強迫因子和抑郁因子明顯高于其他因子,都在2.5分以上。

再次,不同學科的女大學生職業選擇危機感也存在顯著差異。從調查數據來看,文科學生最低,理科學生趨中,工科學生最高。同時還發現,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學生分值高于文科院校的文科學生,而文科院校的理工科學生分值明顯高于理工科院校的理工科學生。因院校學科性質使學生所產生的學科認同感可能是產生這種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后,女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危機感強于男大學生。按照分層隨機抽樣原則,調查了350名在校男大學生。將所得數據進行對照,發現女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危機感整體水平明顯高于男大學生。這說明女大學生在進行職業選擇時候更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困擾。

面對職業選擇時,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表現出更低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是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斷。自我效能高會影響人的行為選擇、思維模式、身心反應過程和個體開展活動的堅持性與動機水平。傳統的“男尊女卑”性別歧視,生理特點限制,感性認知水平高,實踐操作能力弱于男性等可能都是導致女大學生表現出低自我效能感的原因。李利宏、馬文艷研究發現,從大學生投簡歷方式的傾向調查顯示,女生選擇多發幾份占36.8%,選擇有把握崗位的占34.3%,只選有興趣崗位的占25.1%,男生中選擇有興趣崗位的則達到48.0%,比女生高出22.9個百分點,表明男生在擇業方面比女生更多自信。在職業選擇時,女生比男生更樂于參考父母的意見,更多一些依賴。③

誘發在校女大學生職業選擇中基本心理特征的主要因素

導致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因素主要為主客觀兩方面因素??陀^方面因素是市場經濟中用人單位在人才資本投入中遵循利益最大化基本原則帶來的影響;還有高等學校職業指導教育的滯后和職業生涯指導因素的不足等。主觀方面因素為女大學生身上反映出的自卑心理、安于現狀、強依賴性和發展追求短期功利性等等。具體來說:

女大學生普遍缺乏清晰的生涯規劃意識和科學的生涯發展設計。王硯蒙,和晶認為,從內容上而言,一個系統的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應當包括覺知與承諾、認識自己、認識工作世界、決策、行動和再評估、成長六個步驟。④楊平調查發現,大二、大三女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普遍不強,只有30.2%的學生清楚自己未來想做什么,怎樣規劃。53%的學生認為未做規劃的原因回答是“不知道如何做”。女大學生中,對職業生涯規劃概念 “很熟悉、較熟悉”的為29.6%。對職業生涯設計的含義了解“非常清楚和比較清楚”的只有15.7%。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步驟了解“非常清楚、比較清楚”的僅為12.2%。⑤費杉杉、李梅調查發現,只有32.4%的女生表示了解自己適合什么工作,52.6%的女大學生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有近半數的學生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清楚自己未來三年到五年發展計劃的女大學生僅占19.5%。費杉杉、李梅的調查還發現,“在被問及是否了解職業生涯規劃時,61.1%的女大學生聽說過但不知道具體內容,21.8%較熟悉但不會應用,11.8%感到陌生,只有4.2%選擇了熟悉并會應用。”⑥

研究者在調查中發現,被測試者能夠比較確切描述職業生涯設計概念的僅有8%,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做過生涯設計并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有清晰思路的不到15%,在校期間獲得過學校職業發展指導的不到40%。

在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中,女大學生面臨更加復雜的獨特心理結構。首先,女大學生具有比男生更加復雜的成就動機。有研究表明,在大學階段,女大學生的成就動機明顯低于男生,與男生相比較,更加復雜的成就動機結構是重要誘因。除了和男生一樣,成就動機結構中包含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兩因素外,女生的成就動機結構中還多了一個因素即成就恐懼。實證研究顯示:如果女性的經濟地位或在行政職務上高于男性,女性往往會伴隨更大的焦慮,既害怕不成功,又害怕成功,構成了女性職業發展的獨特心理結構。

其次,女性的生理結構和功能特征助長了對女性的社會刻板印象,以及女性自身標簽意識的形成。王硯蒙、和晶認為,造成女大學生就業處于弱勢的主因是市場經濟與性別刻板印象的結盟??贪逵∠蟀ㄋ膫€不同的方面:外表形象、人格特性、角色行為、職業。在性別刻板印象中,男性被認為應具有以下特點:權力動機、抽象思維、創造力、成就動機、沖動性、思維清晰度、領導才能、對工作的責任感、對挫折的忍受力等。中國傳統文化對女性的角色期待結合女性在體能上的弱勢與月經周期因素,以及女性的生育功能助長放大了女性的養育者身份,女性被認為應具備順從、溫柔、善解人意、直覺、虛榮心、感覺、群體歸屬感、重感情等特征,導致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形成“女性在面對復雜任務環境時女性比男性更難以適應”的偏見。人們往往將女性與家庭角色和處于從屬地位的職業角色聯系起來,期待她們扮演家庭養育者或者在其傳統角色延伸的職業領域中工作,以上刻板印象也促成了女性自身標簽意識的形成。

最后,女性在職業發展中,相較于男性,更缺乏可以學習的榜樣。據金慶花等對北京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1~4冊及全國九年義務教育教材5~6冊的研究,在教科書中男性主人公出場人數占絕對優勢,出場形象也較女性為光輝豐滿,女性角色大多數是家庭倫理角色,比如說母親和祖母,而男性角色則大多數是職業角色,比如說士兵、政府領導、工人等。同時還發現在小學課本里,出現的科學家都是男性。傳統性別角色意識強烈,對男女實行雙重標準的信息,并且還存在性別歧視的語言。根據精神分析學派的人格形成理論,模仿和角色扮演是青少年人格成熟的最主要學習模式,女性榜樣模型的缺失自然不利于成熟的女性職業人格的形成。

性別歧視是導致女大學生職業選擇困擾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勞動力市場給女性的就業機會遠遠少于男性。一份中央企業用工條件表中所列的333個崗位中,有315 項只提供給男性,18 項職位只提供給女性。管理類和專業技術類的職位性別供給嚴重失衡,即使是商業、服務業類職位,男女比例也達到了3.5∶1,民營企業用工條件表中所提供的307個崗位,只提供給男性的有230 項,女性的只有77 項。⑦

導致職業選擇中出現性別隔離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對于界定現代社會職業性別分工及其男女兩性的職業聲望和社會聲望的訴求起著隱性但強大的作用。盡管法律賦予女性平等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權利,但在傳統意識的主導下,實際上并無法實現男女兩性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的真正平等。

二是學校教育培養模式和家庭、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望也是導致職業選擇和發展中的女性性別歧視的主要原因。王丹丹、金媛媛、李靖等認為,教育培養方式的誤導,老師對男女生的差別對待是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⑧

三是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法律體系的不完善,以及法治建設進程緩慢,法律監督迷失缺位使得用人單位在男女職員從業待遇上搞性別歧視,卻不會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

四是女性的妊娠期、生理周期等變相加大了用人單位的用人成本,這也是導致性別歧視的主要原因。

五是高等學校針對女大學生的生涯發展指導課程設置缺失也是導致女大學生生涯設計意識淡漠,職業選擇充滿困擾的主要原因。馬文艷調查發現,未做過規劃或設計的女生占45.9%,男生此項為36.5%,女生比男生沒做過計劃的更多。調查數據反映出女生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考慮得很少,或是考慮得較晚,在大學期間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做指導。費杉杉、李梅等調查發現,只有12.1%的被調查者學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談到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獲得渠道時,從課堂上獲得的僅為25%。

女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中存在的心理誤區也是不可忽視的主觀因素。楊平認為,女大學生群體普遍存在定位模糊、標簽意識和依賴心理的心理誤區。王婷麗、劉彥希等認為,擇業觀扭曲、擇業期望過高、擇業力較低、擇業心理模糊是導致女大學生職業選擇困擾的主要主觀因素。尤其是女大學生中比較普遍的存在的嬌氣心理、依賴心理、猶豫不決心理和虛榮心理等心理誤區使得職業選擇中的自我設障效應明顯。⑨

此外,部分女大學生中存在的重專業輕基礎、重理論輕實踐、重功利目標輕素質養成、重共性發展輕特長發展、重實用主義工具價值輕人文素質養成,自我定位不準,自薦材料無特色,過分的依賴他人,職業心理準備不足等等因素導致實踐能力低,缺乏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不高,以至于發展不全面,綜合素質不高,職業選擇不理想。

重塑女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模型的可能路徑探討

提供全程化、個性化的女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指導。一方面,實施全程化的女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指導,提高職業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高等學校應該將職業生涯發展課程納入教學必修課程,編寫專門的教材,并根據每個年級學生的特點設定專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到大學四年級學生畢業全程開設。錢羅婷、孫艷香的問卷調查發現,75.6%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開展專門的職業生涯管理課程。⑩荊桂英認為,高等學校應不斷豐富職業生涯管理課程的內容,促進職業發展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女大學生可以享有自主課程選擇權;建立女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培訓檔案,幫助女大學生學會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發展。王硯蒙、和晶提出,可以通過專業性職業生涯規劃和滲透性職業生涯規劃:首先通過第一課堂的形式樹立職業理想;其次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鍛煉和培養女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再次通過專業實習實踐等活動培養女大學生的專業興趣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人職匹配度。

另一方面,高等學校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指導。對女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既要針對不同個體的不同職業能力傾向發展特征,更要針對女大學生的社會性別特征。尤其是要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意向的分類指導,提高女大學生的就業質量。

加強女大學生“雙性化”人格特征培養。所謂雙性化是指同一個體身上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岳柳、湯幫耀認為,雙性化人格培育有利于打破傳統意識中的對性格定型的刻板性,同時雙性化人格是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其次雙性化人格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格特征。對女大學生的雙性化人格培養有利于增強女大學生的職業適應性,有利于增加和強化女大學生的事業成就動機感,對于提升女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等學校應該通過:加強女生心理輔導,突出就業心理調適;鼓勵女生與異性競爭;增加男女生共事機會,鼓勵相互學習;培養女大學生正確的家庭、婚戀觀來促進女大學生雙性化人格的形成。

建立和完善女大學生就業法律、法規制度,規范企業用人機制,為女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到目前為止,國家已經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來保障女性的自身權益,但是實際落實中依然不夠理想。立法機構應更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有關民權和就業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明確地增加有關維護女性職業發展的法律條文。執法部門和勞動部門要加大對用人單位用人情況的監督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對國營企事業單位用人制度的監督力度??梢試L試在國營企事業單位招收應屆大學畢業生時采取政府調控的措施,規定國營企事業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必須招聘女生的比例不得小于一定界限,對于沒有完成性別比例招收的用人單位,可以通過縮減其第二年進人指標等措施來約束用人單位的進入隨意行為。對于在用人時不搞性別歧視的各用人單位,政府可以在其單位發展方面優先考慮提供相關支持。

高等學校要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進一步加強和相關企業的合作。所謂“走出去”就是高等學校要盡可能的拓展就業市場,加強用人市場建設;所謂“請進來”就是高等學校要請用人單位上門,共同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過程,通過用人單位“訂單式”的培養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如目前國內高校實行的“3.5+0.5”、“3+1”、“2+2”等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都是值得嘗試和推廣的。

高等學校應不斷加大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力度,加強女大學生專業發展能力培養。第一,高等學校要不斷加大專業體系改革力度,增強專業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幫助學生能夠隨著社會發展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以適應靈活多變的市場需求。

第二,廣泛推廣彈性學制和嚴格執行學分制,使本科生分批流向社會,做到既隨時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又能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第三,高等學校應針對女大學生開設有關如道德修養、社交禮儀、儀表修飾、形體訓練等方面的選修課程,提升其綜合素養。開設拓展訓練課,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適應艱苦工作條件的能力。

第四,高等學校要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女性職業角色教育。高等學??赏ㄟ^開設女性學、生理學、生殖倫理學、性社會學等相關課程澄清女性意識,培養女大學生的自尊感、價值感和自信心,促進女大學生的職業人格發展成熟。

加強女大學生求職擇業技能指導,提升女大學生求職擇業技能。高等學??梢酝ㄟ^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女大學生求職技巧的指導:一是教會女大學生如何運用自身的交際能力,嘗試申請那些主要保留給男性的工作,巧妙應對招聘時的性別歧視;教會女大學生在搜索職業信息和職業選擇時如何克服性別刻板印象的限制;幫助女大學生學會恰當處理雙重角色的策略,如時間管理的方法;幫助女大學生學會如何辨識和應對工作環境中同事及上司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幫助女大學生學會澄清自己的生活風格,并能夠朝向自我獨立價值的發展;引導女大學生通過學業不斷晉升使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不斷向高新技術產業延伸或者向管理領域擴展;引導女大學生從事彈性工作,避開生育期;幫助女大學生樹立信心,克服自卑和自負心理,鍛煉吃苦耐勞精神等。

(作者分別為石家莊鐵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石家莊鐵道大學助理研究員)

【注釋】

①田秀菊:“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就業指導對策”,《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第65頁。

②費杉杉,李梅:“徐州女大學生職業規劃現狀調查”,《教育與職業》,第2008年第3期,第56頁。

③李利宏,馬文艷:“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輔導構想”,《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4期,第40~42頁。

④王硯蒙,和晶:“邊疆女大學生就業弱勢的社會性別探析”,《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第109~114頁。

⑤楊平:“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討”,《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年第3期,第97~98頁。

⑥史靜寰:“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婦女教育》,2000年第12期,第430~434頁。

⑦陳萍:“高校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探析”,《現代閱讀》,2013年第4期,第27頁。

⑧王丹丹,金媛媛,李靖:“關于女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就業與創業》,2013年第3期,第114~115頁。

⑨王婷麗,劉彥希:“淺析獨立院校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影響因素”,《學理論》,2012年第35期,第65~66頁。

⑩錢羅婷,孫艷香:“USEM模型在女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中國科技信息》,2012年第21期,第131頁。

荊桂英:“女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與對策研究”,《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14期,第149~150頁。

岳柳,湯幫耀:“‘ 雙性化人格理論’視野下女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第1期,第227頁。

責編/韓露(實習)

職業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特點;內容

作者簡介:劉志國(1958-),男,吉林遼源人,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學、教育管理學;劉志峰(1981-),男,山西呂梁人,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和企業生態學。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重點課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制約因素與促進對策研究”(編號:GZYZD2017004),主持人:劉志國;現代職業教育研究院“現代職業教育教師與專業協同發展”專項研究課題“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研究與實踐”(編號:ZYK2016-FZZ10),主持人:劉志峰。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職業院校必須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依據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突出師德師風培養,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整體水平。本文主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分析背景,重點探討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意義、特點和內容等問題,以期為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有益借鑒。

一、開展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意義

職業發展是直貼職業院校教師生命力的內在關切。推動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首先要做好規劃,即教師職業發展規劃。開展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一)提升職業院校師資水平

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師范大學看望教師學生時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1]可見,優秀的師資隊伍對于學生成長、學校發展和民族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師資隊伍建設是職業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范疇。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沒有高水平的人才培養質量。師資隊伍建設涉及師資理念建設、結構建設、能力建設、發展建設和文化建設等方面內容。理念建設側重于師資隊伍的認知、觀念方面的建設;結構建設側重于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專業結構、性別結構、職稱結構等方面的建設;能力建設側重于師資隊伍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技術研發能力、社會服務能力、文化創新能力和對外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建設;發展建設側重于師資隊伍發展觀念、發展膽識、發展見識、發展能力、發展環境和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建設;文化建設側重于師資隊伍文化觀念、文化認知、文化自覺、文化修養等方面的建設。從根本上講,師資隊伍建設要落實到每位職業院校教師層面上,只有全體教師的職業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夠保證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提升。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職業能力,進而提升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水平。

(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職業教育質量是職業教育的靈魂,失去質量等同于職業教育失去生命。參照《教育大辭典》中關于教育質量的概念解釋,可以將職業教育質量理解為對職業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職業教育水平實際上體現職業教育規模、結構和效益之間的協調度。一般而言,當職業教育的規模合理、結構有序,往往會產生較高的職業教育水平。反之,規模、結構層面的不合理往往是造成職業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職業教育效果主要是人才培養質量,這個質量體現為“當下”質量和“發展”質量,“當下”質量主要指人才培養質量對特定時期內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行業企業發展的適應度,以及對職業教育對象成長成長的匹配度;“發展”質量主要指職業教育培養對象的發展力、競爭力和貢獻力。我們認為,教師水平是職業教育規模把控、結構調試、水平提升和質量保證的關鍵。通過職業發展規劃有助于促進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三)推進職業院校內涵建設

內涵建設是職業院校建設發展的根本,也是職業院校改革創新的立足點?;仡櫸覈殬I教育發展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職業教育發展歷程不僅是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歷程,也是職業教育內涵建設歷程。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持。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都突出強調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唯有推進職業院校內涵建設,注重職業院校特色發展,實現中高職協調發展,才能夠切實增強職業教育對服務國家發展的支撐力。如前所述,職業院校內涵建設涵蓋的內容較為廣泛,其中最關鍵的是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直貼教師職業生命力和發展力。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是提高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生命力和發展力的重要舉措,是推進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抓手,也是提高職業院校內涵建設的積極補充。

(四)增強職業教育競爭力

職業教育競爭主要是人才培養質量競爭,人才培養質量競爭說到底是師資實力競爭。在全國高職教育研究會理事長、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周建松教授看來,職業教育因創新而生、因創新而異、因創新而興,也因創新而特,也一定會因創新而強、因創新而優。在充分認識職業教育創新重要性和戰略目標的基礎上,明確創新主體責任,落實創新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創新主體是誰,誰又能切實擔當創新主體的使命和任務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必須認真思考的緊迫問題。我們認為,職業教育創新主體在宏觀層面上主要包括國家、社會、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職業院校師生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等;在微觀層面上則主要是指職業院校及其教職工、學生。盡管職業院校領導團隊在職業教育創新戰略謀劃、領導、組織和實施中發揮統領性作用,但是教職工卻是落實創新創新、創新任務的主體。因此,適應職業教育競爭,推動職業教育創新,必須在職業院校師資隊伍上下功夫、出實招、見實效,而通過教師職業發展規劃提高教師職業發展能力無疑具有明顯的戰略作用。

二、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基本特點

發展規劃是人們對事物未來發展走向的理性研判,使得事物能夠在合理的預設軌道上不斷前行,進而承擔和發揮應有的更好的發展使命。職業發展規劃主要指對自己或他人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作為職業發展規劃的表現形式之一,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具有動態性、長期性、系統性和復雜性等特點。

(一)動態性

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動態本質決定了職業發展規劃的動態性。也就是說職業發展規劃既要體現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動態屬性,也要體現職業發展規劃應有的發展性、持續性。發展性和持續性強調職業發展規劃的價值指向——促進職業院校教師的職業能力不斷提升、職業生涯健康發展。具體而言,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動態性至少應該體現在發展內容、發展方式和發展途徑上。發展內容的動態性就是要求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內容應該體現經濟社會發展變化、行業企業發展變化、職業教育發展變化、職業教育培養對象發展變化和自身成長變化等方面。發展方式要適應和滿足發展內容,體現發展內容的實際要求,不斷促進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發展途徑是實現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具體舉措。長期來看,由于職業院校外部發展形勢和內部發展要求“無定態”,因此,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途徑、舉措也應該體現一定的動態性。

(二)長期性

職業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始終伴隨著人的生命周期的不斷演進。按照目前的職業年齡界定,人的職業發展時間大概為35-40年。在這個時間段中,職業發展可以劃分為職業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同樣,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也遵循從職業初創到職業發展、成熟再到職業衰退的長期演變。在這個過程中,職業院校教師要樹立長期發展的理念和認知,不能夠將職業發展規劃僅僅理解為職業發展期和成熟期,忽視對職業初創期和衰退期的規劃和應對;要增強面對和應對職業發展過程困境、問題的膽識與魄力,能夠采取積極有效的舉措擺脫困境、解決問題,最大化地破除限制自身職業發展的各種環境條件制約,不斷實現職業持續發展;要積極培育自身的職業競爭優勢,提升職業品牌力和影響力,更好地為職業教育發展和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成才服務。

(三)系統性

職業院校教師是職業院校系統的核心構成要素,其職業發展不僅與職業院校外部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教育環境、科技環境、文化環境、國民心理環境和自然環境之間存在一定聯系,也與職業院校內部辦學條件,例如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基礎、師資水平、實習實訓條件、學情、教風學風、校園文化等具有廣泛聯系[2]。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職業教育教師職業發展的環境系統。作為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保障形式,職業發展規劃也應該體現職業發展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我們認為,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系統性更多體現在規劃內容方面,具體包括職業發展定位、職業發展目標、職業發展方式和職業發展途徑等內容之間的有機統一。這些方面之間彼此關聯,共同組成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有機體。

(四)復雜性

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是一個關于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前景的預設和愿景。從職業發展規劃到職業發展目標離不開職業發展實踐。然而,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實踐過程充滿了一定的不確定性,集中表現為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軌跡的分叉,即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軌跡偏離或游離于職業發展目標。職業院校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內部條件的缺位缺失都會造成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軌跡出現偏差,當然也不排除職業院校教師放棄職業理想、喪失職業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事實上,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具有內在自校穩定機制,當職業院校教師內外力量的干擾和作用力超過了職業發展的自校穩態性就極易導致發展軌跡出現偏差。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復雜性也使得職業發展規劃呈現出復雜性,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教師在制定和實施職業發展規劃中應該樹立復雜觀念,在積極培育職業競爭優勢和特色的同時,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要求,積極采取有效舉措解決職業發展問題,規避各方面力量的負向影響,保證職業發展的穩步有序進行。

三、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核心內容

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具有特定的內容,主要包括職業發展定位、職業發展目標、職業發展方式和職業發展途徑等方面。這些方面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組成職業院校職業發展規劃的內容體系。任何一個方面的缺失都會影響到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內容的整體性。

(一)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定位

職業發展定位主要基于職業院校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分析,立足于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基礎和實際做出的結果體現。在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內容體系中,職業發展定位是首要前提,只有職業發展定位準確,符合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基礎和實際,才能進一步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和方向,優化職業發展環境,改善職業發展條件,進而達到職業院校教師職業持續發展的目的。具體而言,職業發展定位首先要系統分析職業院校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通過研判內外環境條件,識別職業發展機遇和突破口;其次要明確職業發展使命,更多體現在促進職業教育不斷發展、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發展以及促進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等方面;最后要樹立動態觀念,不斷滿足職業院校內外環境的實際要求,使得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定位更具有適應力。

(二)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目標

職業發展目標是發展定位的具化表現,指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是綜合高校自身發展、社會需求、個人愿景等諸因素的參考量值,其重點往往傾斜于考量個人自身的價值實現。[3]根據職業院校教師職業崗位的不同,可以將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目標劃分為管理型、教學型、研發型和教學研發復合型等類型。管理型的職業發展目標傾向于職業院校教師擔任管理者角色,承擔管理事務,服務于職業院校辦學管理的實際需要。教學型的職業發展目標側重于職業院校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追求。研發型的職業發展目標突出職業院校教師對于研發行業企業技術、工藝等的職業傾向。研發型職業發展目標也是職業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現實需要。教學研發復合型的職業發展目標體現新形勢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對于職業院校教師“雙師型”素質的要求?,F實中,職業院校教師可以根據自身專業優勢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

(三)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方式

職業發展方式是職業院校教師實現職業發展目標的方法方法。不同的職業發展目標決定不同的職業發展方式。管理型職業發展目標需要采取廣泛管理理論學習、多崗位管理部門鍛煉、一線管理經驗積累的發展方式。越高的管理層級越需要職業院校教師不斷涉略教育學、高等教育學、職業教育學、管理學、職業院校管理學、管理心理學、職業院校戰略管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學習。教學型職業發展目標需要采取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能力的發展方式。職業院校要為教學型職業發展的教師提供教學改革的良好環境,從政策、資金和技術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職業院校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實踐,總結教學改革經驗,提高教學水平。研發型職業發展目標需要職業院校教師采取掌握行業企業技術發展態勢,利用所學專長不斷推動和引領行業企業技術創新升級的發展方式。教學研發復合型的職業發展目標需要職業院校教師不僅要采取教學型職業發展方式,也要利用研發型職業發展方式。

(四)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途徑

職業發展途徑是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采取或實施的策略措施,是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定位、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式的具體體現。對于職業院校教師而言,職業發展途徑不能僅僅局限于某個方面,通常需要采取不同的且相互之間存在依存支持關系的途徑。首先,要從職業院校層面建立教師職業發展領導機構,統籌領導教師職業發展工作;要將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列入職業院校章程中,制定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計劃,完善教師職業發展管理制度;要優化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環境,廣辟有助于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渠道和平臺,爭取或創設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機遇;要強化待遇保障,讓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4],加強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保障,設立教師職業發展專項資金,切實滿足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資金需求,特別是對于優秀教師的職業發展應該給予更充足的資金投入,積極培育名師大家;要突出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評價,定期開展教師職業發展評價工作,通過及時系統地評價,不斷發現問題、總結不足、探索路徑,提高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發展水平。從職業院校教師層面來看,應該將專業化發展奠基于職業發展中[5],強調職業發展學習、職業發展實踐、職業發展總結等途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EB/OL].http://hi.people.com. cn/n/2014/0910/c231187-22263160.html.

[2]劉志國,劉志峰.高等職業院校戰略管理研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51-62.

[3]袁海霞.高校職業發展教育師資隊伍理性訴求與價值實現機制研究[J].職教論壇,2014(2):13.

[4]陳寶生.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八一學??赐繂枎熒鷷r的重要講話精神[N].人民日報,2016-12-08(11).

[5]塔娜.試論牧區雙語教師職業發展現實困境及其改進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17(2):100.

責任編輯 秦紅梅

職業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教師發展是學校發展的基礎和源泉,教育事業發展大勢必然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對高職院校教師的發展。教師發展中心作為新興的教師發展載體必須充分發揮其職能。本文認為教師發展中心應具備兩個職能定位:服務職能和組織職能。

關鍵詞: 教師發展中心 職能定位 服務 組織

高校的發展歸根結底是教師的發展。作為教師發展的新興載體——教師發展中心正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教師發展中心,一方面可以滿足高校自身的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長期有效地促進教師個人的發展。

為了真正實現教師發展中心的作用,其職能定位一定要明確恰當。本文認為教師發展中心的核心職能定位應該歸為兩方面:首先是服務職能,即一個服務于學術與教學的機構;其次是組織職能,即提高教師自身學術與教學能力的組織者。

服務職能

服務職能主要表現在培訓服務、咨詢服務、資源服務和反饋服務等四個方面。

一、培訓服務

根據教師需求,提供學校文化、學術道德與師德、科研能力與方法、教學理念與技能等方面的交流和培訓,幫助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促進教師職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一)校內專項培訓

根據教師職業生涯發展不同階段的需求,展開針對性培訓。邀請校外教育教學專家、校內教學名師、校內專業(學科)帶頭人、督學專家等為教師提供教學理念、教學基本技能和方法、學術研究方法和能力、職業道德等多方面的專項培訓。校內專項培訓可以通過新教師入崗模塊式培訓、在崗教師菜單式培訓、教學管理崗位(教學、行政秘書)業務培訓等方法進行。

1.新教師入崗模塊式培訓

新教師入崗模塊式培訓可以利用每年暑假針對新入職教師組織短期集中培訓活動。通過模塊式學習,使新教師了解職業教育、了解學校辦學特色、重要規章和專業核心技術技能,熟悉校園文化、教學場所、教學資源及功能,掌握教學基本功。通過教案設計大賽、說課大賽、觀摩課大賽等專業賽項評價培訓效果,并頒發結業證書和獲獎證書。

2.在崗教師菜單式培訓

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歸納教師需求較多的問題,開展通識性培訓項目,提供多層面的菜單式培訓,供全校教師選擇。如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賽項建設、專業技能包開發等專題業務培訓。每學年的春季學期進行培訓問卷調查、培訓報名與項目選擇,秋季學期實施培訓。

3.教學管理崗位(教學、行政秘書)業務培訓

針對該類崗位的共同特點,可以通過報告、專題講座、分組討論和實際操作的方式進行,培訓內容可以包括角色與心態轉變、工作責任心培養、現代化辦公手段的應用等。

同時,針對實際情況組織教學、行政秘書有序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包括常規工作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注意事項等內容。

(二)校際交流培訓

教師要獲得長足發展與全面發展必須開拓眼界,跳出既有的思維定勢,集各家之所長,廣泛開展學校之間以甚至國際之間學習交流。此時教師發展中心應充分發揮其培訓服務的職能,為校際培訓交流搭建平臺。

如教師發展中心制定教師國內、國外學習研修計劃,督促參加研修的學員于學習結束后提交學習總結,并在中心內交流共享。此外,定期舉辦高校間教師發展論壇活動,增加院校間的學習、交流,根據需要,編輯、出版論壇會議論文,提高教師發展中心的工作質量。

二、咨詢服務

咨詢服務主要是指以教師發展中心為平臺,以提供業務咨詢、職業生涯咨詢和心理咨詢等方式,及時解決教師心中的困惑,為教師服務。

(一)業務咨詢

建立“教師業務咨詢室”,為廣大教師提供教學、科研咨詢服務,滿足教師個性化需求,及時解決廣大教師在教學、科研中的困惑,提升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主要工作形式包括:

1.熱線電話和在線咨詢

中心可以選取固定時間,由教學科研相關職能部門選派專門人員,集中解答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咨詢問題。教師可根據人員的業務所轄范圍,進行咨詢。

2.一對一輔導

電話或在線咨詢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電話或線上預約的方式,由中心統一安排教學名師或其他專家,提供一對一的輔導幫助。需要進行多次輔導幫助的,中心將提供追蹤服務。

(二)職業生涯咨詢

1.組織專門團隊編寫《教師職業生涯指導用書》

編寫《教師職業生涯指導用書》的目的在于全體教師閱讀此書后,能夠熟知自己的職業發展通道,了解職業發展方向或者職業轉型方向,幫助教師結合自身優勢與興趣,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2.組織開展專題講座或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針對不同職業階段教師的需求、特點分期開設不同講座,如:新入職教師專場——職業教師之路、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等。

3.組織開展職業生涯咨詢服務

依據問卷調查結果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不同內容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實施、調整等咨詢服務,促進教師追求卓越,幫助教師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心理咨詢

中心可以特邀有經驗和資質的心理專家每周固定為教師進行心理健康咨詢、指導。

1.在線咨詢服務

本著“以人為本,保護隱私”的原則,心理服務室為教師提供包括電子郵件、QQ等形式的匿名在線咨詢服務,幫助教師解決心理問題的困擾。

2.心理輔導服務

通過在線咨詢不能有效緩解心理問題的教師,向中心預約進行心理輔導、懇談服務。

3.心理健康講座

中心每年可邀請心理專家,舉行一至兩次的心理健康講座,豐富廣大教師心理保健,通過自我調節緩解職業倦怠和焦慮情緒。

三、資源服務

提供場地、建設優質資源平臺等多種形式,為教師教育教學的發展提供資源服務。

(一)提供場地和設備

1.設立教師建議箱

中心設立由專人管理、教師匿名投遞的教師建議箱。建議箱旨在收集教師意見,及時了解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傾聽廣大教師的心聲與意愿。

2.建立教師情感宣泄室

建立為教師排解壓力、舒緩緊張情緒的專用教室,通過沙箱、減壓人、音樂治療等設備幫助教師科學減壓。為保護個人隱私,情感宣泄室不設專人管理,實行全開放制。

3.建立教師休閑區

教師休閑區是為教師提供休閑小憩,放松交流的場所。教師休閑區內配有桌椅,沙發,熱水、電腦、音響設備等,教師可以自行準備咖啡、茶、各類飲料、小食品等,在休閑區內放松休息。

(二)收集資源

建立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旨在匯聚本校教學名師、優秀教師教學資源,形成共享機制,為提高教師教學業務力能力提供服務。

中心將以“精品資源共享課”、“優質微課”建設為契機,整合校內優質教學資源,搭建名師視頻教學平臺,鏈接名師博客;將優秀教師教案、電子課件、習題冊、案例集等教學資源整合到網絡教學平臺,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和無線網,建成“移動網絡課堂”,為師生提供網絡在線學習。供教師學習觀摩,為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提供便捷服務。

設立自由討論區,就教師關心或經常遇到的問題,例如,如何使用教育技術工具和教學策略來促進學生主動式學習,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獲得參與等各類主題展開網絡自由討論。

提供各種課程教學下載工具,為教師制作課件、PPT、動畫、制圖等工具等提供在線技術支持。

四、反饋服務

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對教師發展中心的工作以及教師自身發展形成有效反饋。

(一)建立政策參考室

中心作為第三方,通過收集整理教師各類問題及反饋信息,為學校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制定、實施、調整教育教學政策提供參考。如:晨練、晨讀、晚自習的適時開展、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如何評估教師的教學,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設置條件的確定、聘期目標任務量的多少等等。

(二)建立新教師教學成長反饋信息庫

全面跟蹤新教師的教學情況,將新教師三年的成長經歷、工作業績記錄在冊,建立新教師成長個人教學工作電子資料袋,供教師查閱。同時,利用學校多媒體視頻攝制、播放系統,為教師提供免費的拍攝,并制作為典型教學案例,形成青年教師教學成長影像資料。

組織職能

教師發展中心的第二個核心職能定位應該是組織職能,即教師發展中心應該充分發揮其組織者的角色,主要表現在組織建立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體系。

一、組織開展專題研討會

每學年針對全校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一至兩次的全校性研討,尋找解決方案或舉措,不斷規范教學行為、提升教學質量。

二、舉辦教學沙龍活動

通過舉辦教學沙龍活動,組織全校教師開展專題研討與分享活動,通過分享成功經驗和先進的教學理念,逐步形成互相學習的專業群體。

1.中心組織教學沙龍,各教學單位輪流承辦。教學沙龍的主持人在教學名師、技術能手、學校聘任的專業(學科)帶頭人中選擇。

2.中心向沙龍承辦方提供一定的經費,用于餐飲、勞務、日用消耗品等開支。

3.中心每年評選沙龍活動優秀組織獎,并頒發證書。

三、組建名師工作坊

名師工作坊的主要目的是向教師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法,推廣先進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同時介紹行業、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以及新的發展趨勢。

1.名師教學工作坊主要由專業帶頭人或聘請校外客座教授加盟開展活動,以講座形式進行。中心定期組織名師教學工作坊主題活動,主題由中心確定,向全校公布,各學院以自愿報名的方式組織教師參加活動。

2.每年每位專業(學科)帶頭人要在名師教學工作坊開展一至兩次專題講座。

3.中心每年評選名師教學工作坊先進個人,并頒發證書。

四、設定教學觀摩研討周

每學期選取一至兩周為教學觀摩周,所有教師要根據課程安排任意聽課兩節,以人為鏡,找出自己教學的不足之處,吸收借鑒其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優秀之處。

只有找準教師發展中心職能定位,認真開展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實踐研究,不斷總結自身建設經驗,建立起適合本校特色的教師發展中心運行機制,才能大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滿足國家對高等職業院校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周冰玉.結合高校特色完善教師發展中心職能設置——以“公能”理念下的南開大學教師發展中心為例[J].東方企業文化,2014(17).

[2]曹琦林.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組織職能定位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3(4).

[3]西安交通大學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專家工作組.建設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4]劉立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職能定位與運行機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5(6).

職業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異軍突起?!案呗殹苯逃鳛槁殬I教育發展中的一個熱點,得到了迅速發展,但也面臨就業難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就業導向的理論依據,深入探討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思路:對學生進行職業前途的導向教育,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構建完善的行動教學體系等。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就業導向 教育改革

金融危機過后,就業形勢回暖,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一路回升,但我們還是經??吹接萌藛挝灰源髮W生“缺少實習經驗”為由拒絕應聘,有些大學生表現出“專業技能水平低或學習能力不強”的缺陷等相關報道。

就業形勢向好,但是大學生在找工作時仍存在不少問題,導致自己遲遲找不到理想的“飯碗”。大學生在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實習經驗”。那導致大學生求職困境的原因何在?

1 職業教育的缺陷

目前,職業教育主要存在兩大“缺陷”,一是師資,二是課程體系。

先說師資。職業學校的教師大多接受過良好的學科教育,多是碩士、博士,他們的數理邏輯、語言智能十分發達,但他們的實踐能力匱乏,根本無法接受職業教育技能型的授課方式。他們大多是從學校畢業就到高校任職,他們只是在變相的重復課本上的知識。而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多生于90年代,他們朝氣蓬勃、個性鮮明,逆反心理強。上大學以前的機械重復已經抹殺了他們的學習熱情,現在“苦盡甘來”,再讓他們照抄照搬,必然受到學生的心理排斥。由此看來,職業學校最欠缺的就是“雙師型”的教師,最欠缺的是有實踐經驗的教師,而有些學校乃至上級主管部門卻仍然以“擁有多少個博士、碩士教師”為榮,并以此作為對學校的考核標準。其實最終受苦的還是學生!

再來說教學體系。迄今為止,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都是學科型的,還沒有形成一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體系,高職的課程只是大學課程的簡化版,而中職的課程也就是高中課程的簡化版,如此一來,“換湯不換藥”,職業教育仍然是“舊瓶裝新酒”。目前提出的項目教學改革雖然是嘗試階段(有些示范院校、示范專業已經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但從各個方面看來很是可行?!靶袆咏虒W體系”是由實踐情境構成,以行動或工作過程為中心,學生構建自我的隱性知識?!靶袆訉颉苯虒W核心是把行動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倡導通過行動來學習和為了行動而學習,以行動為出發點和歸屬目標。而目前,行動教學體系還需要示范院校逐步完善并大力推廣。

2 職業教育路的未來之路

2.1 重視對學生進行職業前途的導向教育

對學生進行職業前途的導向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個性,確定自己未來的就業目標。隨著金融危機的過去,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率有所提高,但整體就業格局還是比較嚴峻的。所以在大學生入學第一個學期就應該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規劃以及步入社會之后的職業規劃、愛情規劃和生活規劃。另外還可以舉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專業情況和就業形勢綜合規劃大學三年的學習、生活以及就業之后的總體規劃,通過規劃讓學生對自身和社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我校05級的物流專業的一個學生在其職業生涯規劃中詳細規劃了自己大學三年的學習目標,工作三年之后的階段目標、工作十年之后的目標。其在大學期間也在腳踏實地的踐行著自己的規劃,由于其優秀的表現,大三伊始就被工程局提前預定并提前進入實習階段,又由于其突出的工作能力,去年已經被提拔成項目部的部長。所以說職業生涯教育,作為一種工具、一種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及時端正就業觀,盡快明確人生的發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大二下學期,我們學校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8個學時,但通過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也是豁然開朗,無論是心理方面還是知識方面提前為畢業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對他們今后就業是十分有利的。

2.2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所謂“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指既是講師,又是工程師或經濟師等,具有兩種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隊伍;以及既有教師,又有工程師、經濟師等的教師隊伍。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就要實際參加工作,定期到不同企業蹲點鍛煉,從企業實際出發總結教學經驗,以此來提高教師的實驗實訓水平和學生以后的應用能力??梢圆捎谩白叱鋈?,請進來”的方式實行多層次師資培養規劃,實現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白叱鋈ァ笔菍W院鼓勵中青年教師到生產一線參加工程實踐,提倡教師社會兼職(有必要的話可以定崗鍛煉、輪崗鍛煉),以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目前,我們所在院校已經完善了相關文件,正在實施當中,要求年輕教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主要是利用寒暑假到中儲物流、工程局頂崗實習,豐富實踐經驗)并將其作為職稱評審條件之一;要求有經驗的老教師充分發揮其優勢,繼續完善和充實自己的經驗。所謂“請進來”是學校從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聘請既有專業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兼任專業課或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以密切教學與企業實際的結合,縮短學校與企事業單位的距離,為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奠定技能基礎。同時通過“傳、幫、帶”可以促使專業教師從兼職教師、有經驗的老教師那里學到許多實際技能,從而使得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2.3 構建完善的行動教學體系是高職物流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基層操作和管理人員,所以實踐性很強。因此要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就應當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

目前,我們學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根據課程教學需要,課程組聯合企業共同制定課程標準,開發教材和相關教學文件,從合作企業聘請技術骨干承擔部分課程項目教學和實訓指導,課程的實踐教學也充分利用了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如在課程認知項目教學時將部分課堂帶入合作企業進行現場認知等,通過校企雙方共同參與課程實施的過程,讓企業與學校,崗位與課堂,理論與實踐有效的接軌。

我校主要采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堂。校內,我們主要借助于物流管理綜合實訓室和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輔助教學,運用用友ERP軟件系統,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ERP流程的實際操作,在實操中認識到工作流程,為以后工作奠定基礎;借助于商務談判實訓室,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可以換角色模擬不同崗位人員進行業務操作,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校外,主要是利用校外實習基地。目前,我們和中儲物流、樂仁堂石家莊分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和六家企業簽訂了正式合同,因企業性質不一,每個企業實習的內容有所不同。實踐證明,通過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能夠使學生從業后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

總之,“就業才是硬道理”,以就業為導向,就業就是一根“指揮棒”,由它來主導一切教育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翟帆,范緒鋒.55%的就業率說明了什么?.中國教育報,2003-11-21.

[2]方列等.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現狀調查.半月談,2004,(2).

[3]石濱.就業導向與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11).

[4]白洪奎.淺談職業教育就業指導的定義原則和功能.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9).

[5]李學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高職物流專業教學改革思考.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6).

作者簡介:

王雪麗,女,1980年,河北石家莊,碩士,高級物流師。

上一篇:社會發展理論下一篇:職業素質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