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業學院畢業學生總結范文

2023-07-19

職業學院畢業學生總結范文第1篇

第一條

為切實做好我院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保證教學、科研工作和生產、生活的順利進行,根據中央綜治委《關于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權制度的規定(試行)》、《山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若干規定》以及《山東省高等學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實施辦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綜合治理工作的基本任務:在學院黨委和行政領導下,各部門、單位協調一致、齊抓共管,依靠全院師生員工,運用政治、法律、行政、經濟、文化、教育等多種手段,綜合治理校園治安,打擊和預防違法犯罪,維護校園穩定,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第三條

綜合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各部門、單位要把綜合治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定期研究和部署工作。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各項措施落實到基層、落實到實處,形成齊抓共管的整體局面。

第四條

綜合治理工作的總體目標:校園穩定,杜絕突發性群體事件;校園治安秩序良好,杜絕重特大惡性案件的發生,多發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校園無重大火災發生;無重大中毒事件發生;無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完善各種事故預案;師生員工安全感不斷增強。

第五條

綜合治理工作的基本方針: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堅持“打擊和防范并舉,治標和治本兼顧,重在治本”的方針,全面推行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領導責任制。

第六條

綜合治理工作的獎懲考核:學院把治安綜合治理的責任與單位和個人的政治榮譽、經濟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建立獎懲制度,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

第二章

組織領導

第七條

學院成立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院綜治委)負責全院的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院綜治委由學院黨委書記擔任主任,分管院領導擔任副主任。

院綜治委成員由黨委辦公室(行政辦公室)、紀委(監察處)、工會、組織人事處、團委、學生工作處、教務處、總務處、基建處、成人教育處、科研處、現代教育中心、各系(部)單位的負責人擔任。

第八條

院綜治委辦公室(以下簡稱綜治辦)設在辦公室保衛科,負責對全院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院辦公室主任擔任綜治辦主任。保衛科科長為綜治辦專職秘書,負責院綜治委和綜治辦的日常工作。

第九條

學院各處級單位和部門要成立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并確定一名領導具體負責本單位、本部門的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第三章

職責劃分

第十條

學院黨委、行政工作職責:

(一)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方針、政策。

(二)切實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納入黨委、行政議事日程,與其他各項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同總結。

(三)經常聽取綜治委的工作匯報,批準和執行全院綜合治理工作計劃和重大措施。

(四)堅持嚴格的獎懲制度,堅決推行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領導責任制,實行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一票否決權制,把該項工作列為各級黨組織政績考核的重要條件之一。

第十一條

院綜治委工作職責

(一)在院黨委的領導下負責全院的綜合治理工作、宣傳、貫徹上級有關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方針、政策、落實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措施,建立健全責任制。

(二)根據上級和學院黨委的工作部署,制定學院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計劃與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召開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檢查工作。

(三)組織有關單位對全院師生員工進行法制教育和防火、防盜、防中毒、防意外事故(簡稱“四防”)安全教育,增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四)組織各單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范工作,指導和督促各單位對有關人員做好幫教、監管及“法輪功”人員的教育轉化工作,做好民事調解工作。

(五)組織開展全院性的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分子的斗爭。

(六)制定和實施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獎懲措施,組織各單位交流綜合治理工作經驗。

第十二條

院綜治辦工作職責

(一)負責院綜治委的日常工作。

(二)搞好調查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掌握全院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情況,負責向院綜治委匯報工作,提出建議,充分發揮參謀作用。

(三)負責起草學院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計劃、總結,做好數據統計和報表工作。

(四)指導各單位制定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計劃,檢查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計劃與措施落實情況,提出獎懲建議,并向領導匯報。

(五)適時開展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檢查、驗收工作。

(六)積極組織清理整頓校園及周邊的治安秩序,為學院創造良好的校園周邊治安環境。

第十三條

各部門、各單位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職責:

(一)領導本部門、本單位的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納入本單位重要議事日程。

(二)認真貫徹學院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安排,按照與院綜治委簽訂的《校園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和《防火目標責任書》的要求,搞好本單位的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項崗位安全責任制,要把法制教育、治安防范、幫教轉化、民事調解等項工作落實到人。

(四)落實治安防范和防火安全措施,做到專人負責,制度健全,措施得力。

(五)定期對本單位人員進行法制教育和各項規章制度教育,提高遵紀守法自覺性。

(六)對本單位幫教對象及時提出意見,經院辦公室保衛科同意后,組織基層單位建立幫教小組,做好教育轉化工作。

(七)定期總結本單位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工作。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四條

例會制度。院綜治委每半年一次例會,研究部署和檢查總結全院的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綜治辦每季度一次例會,遇有特殊情況可隨時召開會議。

第十五條

信息反饋制度。各部門、各單位要及時向院綜治辦反饋有關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各種信息;遇有國內外重大事件或國家、學院重大改革方案出臺時,院綜治辦要主動收集信息,及時整理上報領導或反饋到有關部門。

第十六條

監督檢查制度。院綜治委和各部門、各單位治安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按照各自職責范圍,經常進行督促檢查,隨時掌握工作情況,確保學院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扎實有效。

第十七條

考核評比制度。院綜治委對各部門、各單位的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情況實行半年一次考核、一年一次評比的制度,落實獎懲措施,實行一票否決權。

第五章

工作目標

第十八條

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有關治安綜合治理的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全面落實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責任制。

第十九條

各部門、各單位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本部門、本單位師生員工的思想動態,做好“法輪功”人員的思想轉化工作,及時、主動的調解涉及本部門、本單位人員的民事糾紛,防止矛盾激化,及時消除各種不安定因素,避免發生集體上訪、非法集會、游行及罷工、罷課、罷餐事件,確保學院政治穩定。

第二十條

切實加強對本部門、本單位師生員工及各種外來務工、經營人員的法制安全教育和校規校紀教育,增強法紀觀念和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自覺遵守學院的各種規章制度。

第二十一條

舉辦報告會、體育比賽、各種典禮、文藝演出、展覽會、篝火晚會、燈會等各種大型活動,必須履行審批程序,指定專人負責各種大型活動的安全秩序和防火工作,制定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確?;顒影踩?。

第二十二條 做好飲食衛生工作。各部門、各單位要教育師生員工及各類外來務工、經營人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服務中心應有專人負責食堂的食品安全、衛生、質量工作,建立嚴格的食品衛生監測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嚴格執行國家食品衛生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確保飲食衛生安全,杜絕中毒事件發生。

第二十三條

做好學生公寓、教職工宿舍和臨時務工人員宿舍的安全管理工作。各部門、各單位必須以對公共財產和師生員工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強對師生員工及各類外來務工人員的“四防”安全教育,使各類人員能夠自覺遵守學院的安全制度。在學生公寓和務工人員宿舍中杜絕賭博、酗酒、打架斗毆和進行其他不文明的活動。建立和執行嚴格的定期檢查制度,及時消除各類不安全隱患,杜絕惡性案件和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

第二十四條

做好暫住人員管理工作。各部門、各單位按照“誰用人,誰負責,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嚴格執行《東營職業學院暫住人口管理辦法》,對外來務工的各類人員必須弄清其身份和來歷,確定錄用后,必須及時安排外來務工人員憑身份證到保衛科辦理登記手續。各用工部門和單位必須首先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和法律法規、校規校紀教育,加強對他們的日常管理,保證用工安全。

第二十五條

加強租賃房屋的管理。學院對外、對內租賃房屋必須按照《消防法》的要求,提供符合安全標準和防火安全條件的建筑物。在房屋租賃合同中必須明確甲、乙雙方的消防安全責任。

第二十六條

加強安全用電管理。學院內的所有供電線路和臨時接線,必須由專業電工進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亂拉亂接線路。學院有關部門所聘電工人員,必須持有有效上崗證。加強對電工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嚴格執行電工人員操作規程。堅決杜絕違章用電。

第二十七條

加強校園秩序管理。加強門衛管理和校園巡邏,最大限度的減少校園內的外來流動人員數量。各種營業網點必須按照學院有關規定完善各種安全設施,經總務處和辦公室保衛科批準、驗收、登記后在指定地點依法、有序經營。堅決取締未經批準隨意擺放的各種攤點和流動商販。

第二十八條

加強信息網絡安全管理。任何人不得利用計算機網絡泄露國家或學院機密、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侮辱誹謗他人的活動,不得查閱、復制和傳播各種淫穢、反動信息,不得制作和傳播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網絡工作人員和一般用戶應當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和學院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網絡的安全監督檢查、采取的各種必要措施。校園內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必須經有關部門辦理合法手續,完善各種安全設施后,經現代教育中心、總務處和辦公室保衛科批準、驗收,方可依法經營。

第二十九條

管理、存放現金、重要檔案、機密文件、危險物品、大量圖書資料、貴重儀器設備、水電控制中樞、鍋爐壓力容器等設施的部門和單位必須嚴格執行有關部門規定,切實落實防火、防盜、防破壞、防災害事故的各項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和崗位責任制,做到專人管理,專人值班。

第三十條

使用、存放易燃、易爆、劇毒、麻醉、強腐蝕、放射源、菌種病毒等危險物品的部門和單位,必須按照國家和學院的有關規定,對上述物品實行嚴格管理。嚴格審批手續,確保專人負責,專人保管,防止泄漏、流失和被盜。

第三十一條

各生產、教學實踐部門和單位必須指定一名領導,具體負責相關安全工作,根據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特點,制定相應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加強對所屬人員的安全教育,堅決杜絕各種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第三十二條

強化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學院根據財力情況和安全預防工作的實際需要,逐步完善學院的各種物防、技防設施,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嚴把門衛及其他值班人員的用人關,不得聘用老弱病殘人員擔任門衛或其他安全值班工作。加強門衛及其他安全人員的教育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門衛管理制度和安全值班制度,做到人盡其職,確保安全。

第三十三條

各部門、各單位要積極支持、配合學院有關部門依據職能進行的治安管理,安全監督、檢查工作。對住處的治安安全隱患、防火安全隱患、安全生產隱患等問題要認真進行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及時報告。

第六章

宣傳教育

第三十四條

搞好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有關職能部門和黨、團組織、工會、學生會的作用,利用院報、電視、廣播、互聯網、黑板報、宣傳欄等多種宣傳陣地,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參與,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三十五條

把治安綜合治理的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學院和部門、單位的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計劃,院綜治辦要根據學院實際情況,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教育培訓活動。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利用各種會議,適時宣講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各種規章制度,安排本部門、本單位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具體工作任務。 第七章

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六條

獎勵辦法。對認真執行本辦法,認真履行安全職責,敢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在消除安全隱患,維護校園治安秩序,及時參與火災撲救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部門、單位和個人,經院綜治委考核評定后,視情況給予表彰獎勵。在處理某種突發事件或事故中,對有效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做出重大突出貢獻的,視情況呈請上級部門表彰或獎勵。

第三十七條

處罰辦法。因部門或單位不重視、領導失職或管理教育不到位而發生突發性群體事件、重大火災、重大中毒事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3萬元以上的被盜案件之一的,經院綜治委年終考核判定綜治工作不達標的,報院黨委、行政研究同意后,對部門或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對部門或單位的一把手、主管領導及相關責任人在本評獎、晉職、晉級方面實行一票否決,并實行責任追究。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由院綜治辦負責解釋。

第三十九條

職業學院畢業學生總結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以百色職業學院為例,論述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分析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帶頭力量薄弱、雙師隊伍養成機制搭建困難、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參與度低等問題,提出相應對策:選擇以創帶新的教育策略,做實校企共贏的基礎;引人困難引平臺,多渠道引用創新創業教學資源;探索專項激勵,激發校本教師廣泛參與。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 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 師資隊伍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優化和改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激發和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力與能力,成為當前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制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深層次根源可以追溯到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人才隊伍數量、質量層面。我國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突出,歸根結底是擁有創新創業理論功底深、實戰經驗強的專兼職師資隊伍。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卻因各種原因在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步履維艱,嚴重影響其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前進的步伐。

以百色職業學院為例,學院雖然不斷優化畢業生創業環境,通過開設創業指導課程、“互聯網+”大學生創業比賽、創業演講比賽、創業培訓、政策咨詢等激發畢業生創業熱情,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但在2017屆畢業生中卻僅有3人成功自主創業,自主創業比例1.7%(全國高校??飘厴I生創業率2.96%)。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轉化到學生層面的最終成效微乎其微,亟待加強重視、穩抓落實。筆者對百色職業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做了實地考察和調研,并以此為依據,分析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并提出相應對策,力求探索出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基本思路。

一、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現狀

(一)高層次人才匱乏,創新創業帶頭力量薄弱。百色職業學院成立于2006年,是廣西唯一的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是自治區大石山區特困村屯貧困家庭子女職業教育工程培訓基地,是百色市微型企業孵化園、共青團百色市委青年就業創業培訓基地。學院總共開設了23個高職專業,高職年招生人數在2000人以上,教師總數238人,專任教師113人,占47.48%,師生比9.41%。專任教師年齡結構上,35歲以下占55.75%,35~45歲占34.51%,46~60歲占9.73%。專任教師學歷結構上,僅有1名博士研究生,本科學歷占比76.99%,25名碩士研究生學歷,占比22.12%。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僅有36%具有碩士學位,理工類也僅占36%,作為技工類的高職院校,師資力量的文理比例顯然不太合理。專任教師職稱結構上,6名高級職稱,占5.31%,中級職稱占50.44%,初級職稱占22.12%,反映出教師職稱晉級缺乏沖勁,難以形成規模性的高職稱人才(見表1)。

同樣是區內地方職業院校,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擁有一支由博士、教授及行業企業領軍人物組成的專兼職“雙師”結構師資隊伍,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占80%以上,副高以上職稱占專任教師比例達25%;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自治區教學名師3人,南寧市特聘專家2人,南寧市新世紀科技與學術帶頭人18人。高層次人才儲備造就了一批高水平教學名師和專業帶頭人。與之相比,百色職業學院高層次人才儲備數量極為不足,人才結構、人才水平層次也存在較大差距,創新創業帶頭力量薄弱。

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無法聚集積累高層次人才,與欠發達地區人才流動特點有密切的關系。欠發達地區人才資本的積累能力弱,優秀的人才資源短缺,集中表現為人才資源開發的投資能力欠缺,人才外流嚴重。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通常是年輕人職業生涯的跳板,百色職業學院也是無法挽留有本校資歷積累的優秀人才,陷入創新創業教育人才資本積累的困境。百色職業學院2006年合并辦校至今已有4人考博成功,并且都與學校脫離了人事關系,脫產讀博。2013年研究生學歷教師有53人,上升到最高峰,之后基本逐年下降,至2019年僅有35人(見圖1)。

(二)校企合作縱深不夠,雙師隊伍養成機制搭建困難。國家提出“雙創”戰略的初衷是緩解就業壓力、提升發展質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一戰略的順利執行需要一大批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作為支撐,但這些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雙師型”教師的參與。發達地區產業底子雄厚,企業數量多,產業轉型升級快,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深,“雙師型”教師數量多,占比相對高。在廣東,即使地處粵北山區,“雙師型”教師最低占比也有42.5%,河源職業技術學院雙師占比高達87.6%(見表2)。河源職業技術學院依托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二級學院校企合作委員會以及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立了一個由企業一線技工組成的優秀兼職教師資源庫,聘請的兼職教師高達429人,兼職教師有高級職稱的74人,占17.24%,其中博士2人,研究生20人。

百色職業學院本校教師總計238人,專任教師獲得雙師資質的僅有62人,72%為專任教師,且95%為初級水平雙師資質,雙師數量少,帶頭力量嚴重不足。學院外聘50名教師兼課,基本都是為了臨時填補人才流失導致的空缺,外聘師資隊伍極不穩定,僅能完成簡單的教學任務。在教學督導與考核方面更多的是流于形式,難以聚集創新創業教育縱深拓展的力量。

與發達地區相比,欠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落后,企業普遍偏小,發展水平也不高,在維持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本就困難重重,與高職學院的產學研合作過程,雖然可以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獲得一定的利益,但卻需要付出承擔教學管理及負責學生人身財產安全責任的代價。高職院校生源多樣化以及欠發達地區生源質量較低,學生管理方面存在諸多痛點和難度,企事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熱情并不高。2014—2016年根據學院發展的需要,百色職業學院組織人員到百色市轄區內36家大型企事業單位進行洽談,調研校企合作工作,有合作意向的僅10 家,僅占27.78%(10/36),存在學?!耙活^熱”的現象。在進一步與有合作意向的單位進行洽談后發現,大多數單位僅在師資輸出、接收師資進修以及接收學生臨時性的參觀(見習)等方面有合作意向,更深層次的合作則無法實施,能接收、安排學生實習的僅占40.00%(4/10)。學院在開展以生產為導向的校企合作過程中還面臨重重困難,要轉型為以教學為導向的校企合作,搭建深層“互聘共培”的師資共建平臺,任重而道遠。

(三)教師科研能力不足,對創新創業教育參與度低。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開展科學研究原本就是高職院校和高職教師的基本職能和重要任務,在當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顯得更加突出、尤為重要。它不僅關系到學校事業發展和教師個人發展,更關系到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作為應用型高職院校,百色職業學院在創新創業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方面,顯得非常薄弱。學院建校至今共獲科研立項項目97個,其中自治區級項目88個,重點項目13個,重點項目占比14.7%;市級項目3個,占比0.03%;校級項目6個。作為地方高職院校,百色職業學院缺乏競爭優勢,在科研上并不能充分利用地方服務的優勢,也不能很好地服務地方,在科研方面的預算和投入也嚴重不足。

在調研中發現,百色職業學院41%的教師從未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相關比賽,參加3次以上的教師僅占2%,并沒有形成普遍參與的局面。2018年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在教師廣泛參與指導下,共有394個項目報名參賽,累計參賽學生1726人次。

百色職業學院69%的教師沒有參與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的設置與研究工作,85%的教師沒有參與過創新創業相關課題研究的項目,90%的教師沒發表過創新創業相關論文。大部分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教學和科研活動參與度過低,創新創業教育氛圍不夠濃厚,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推進工作進展緩慢,成果單一成效低下。

二、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對策

(一)選擇以創帶新的教育策略,做實校企共贏的基礎。創新與創業密不可分,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也密不可分,要突破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相分離的局面,將二者有機融合。當下創新依賴的是知識和技術水平的積累,而創業以資本及資本運作為前提。創新需要的知識和技術是特殊的無形資本,為創業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更大的空間,創業又是創新的實踐平臺。

地方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其定位一般是以就業與創業為主要目標。如百色職業學院秉承“厚德強技 百色人生”的校訓,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專門人才為目標,著力推進學院內涵發展,提升學院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因此,高職院校在技能培訓和創業教育上要有天然的本能,在創新創業教育上應當揚長避短,做實技能培訓,以創帶新。

當下國內許多高職院校都走大而廣的發展路線,努力開設更多新專業,這能夠證明的往往只是開設新專業的能力,并不能代表具備很好的專業和技術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調動和協調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不應是盲目擴大,而應是術業有專攻,需要厚積薄發,不可能一蹴而就。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由于師資隊伍科研水平不高,難以復制“技術創業”等深度教育模式,可以鋪開淺層的“技能創業”教育,在廣度上爭取成效。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必須先集中力量辦好優勢技能培訓,爭取在勞動技能培訓上創造創新的空間,為地方產業企業培養優秀的技能型人才,形成良好的口碑,積累校企共贏的基礎,增強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信心。

(二)引人困難引平臺,多渠道引用創新創業教學資源。欠發達地區在無法改變固化的低進高出人才流動的局面下,應以創新創業為導向探索多渠道引用校外教育資源。

1.當下的校企合作本質上是以勞動力輸入為目標的校企合作,必須轉變為以教育教學為目標,然而要實現這種轉變,必須要讓企業看到雙贏的基礎。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應在強化自身優勢和實力上下足功夫。一是組織教師到發達地區企業學習和實踐。發達地區產業轉型迅速,欠發達地區的教師如果不能到外面跟進學習,守在落后地區閉門造車的創新極有可能已經遠遠落后了。二是加快校企合作,共建“互惠共培”的雙師隊伍建設機制。近年來百色職業學院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與43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也開始與大企業合作,實施“吉利訂單班”和“深百實驗班”,從行業企業吸收更多兼職教師,培育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增強教育教學能力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幫助。

2.組織橫向資源互補。百色職業學院地處桂西南的百色市,這里也有豐富的高校教學資源,右江民族醫學院和百色學院也有較好的科研優勢,百色農業學校也有扎實的農業產業,可以建立三級(學院—專業—教研室)主動協調合作機制,激發基層教師的能動性,共建產業和科研合作項目,實現優勢互補。

3.創建縱向教育聯盟,實現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高職教育的跨區域聯合,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功能,積極推進“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加速和鞏固教育聯盟的建設,擴大師資隊伍的內涵和范疇。

(三)探索專項激勵,激發校本教師廣泛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先鋒隊伍應首先依賴校本教師的力量。在校企合作層次較低、“雙師型”教師匱乏的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校本教師廣泛參與更是創新創業教育高效運行的基礎原動力。當下提升教師能力的手段和途徑非常多,但很難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科研激勵。

1.充分認識高職院??蒲械闹匾?。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先決條件是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師資隊伍、對教師而言創新能力顯然又是首要的素質要求。我國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先生曾有言:“用科學解決,百業有進步;不用科學解決,便無進步?!边@句話很好地詮釋了職業教育與科研的關系。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是學校持續發展、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是學校發展的靈魂,不論是人才培養還是社會服務都離不開科研工作的支持。

2.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專項優待激勵機制。當下創新創業教育具有極大的融合性,是教育教學列車的牽引機頭,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實行專項激勵,符合分級獎勵的公平原則。因此,應對創新創業教育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科研項目給予更高的啟動資金和更高的獎勵,賦予重要的績效評價地位等,確保激勵與鞭策并舉。

3.建立有效的帶動機制。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并不是不重視科學研究,而是缺少高學歷高職稱的帶頭人才。對此,首先,應加強學院的科研平臺外聯服務職能,為本院教師謀求院外橫向課題的合作項目,參與高層次研究課題,提供更多向高水平的專家學習科研精神、方法和技巧的機會;其次,應建立“科研導師制”,鼓勵學校的科研骨干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帶領年輕教師從事科研活動,向其傳授科研方法和經驗,以此提升年輕教師的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忠艷.精細化管理視閾下“雙創”師資人才隊伍建設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6(5).

[2]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9)[EB/OL].(2019-01-22)[2020-06-28].http://www.ncvt.net/info/1573/34417.htm.

[3]伏紹宏.論欠發達地區的人才資本積累[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7).

[4]陳莉.創新創業教育視域下應用型本科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9(6).

[5]陶紅,吳楟君.粵北山區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研究[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8(1).

[6]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河源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9)[EB/OL].(2019-01-17)[2020-06-28].http://www.hycollege.net/info/1051/10341.htm.

[7]黃鳳記,盧翠珍,韋紅美,韋湛蘭,曾麗穎,梁乃力.薄弱地區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實證分析[J].大學教育,2018(6).

[8]張新欣,章文靜.高職院校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的理性思考——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背景[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9]楊曉慧.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1).

[10]李偉銘,黎春燕,杜曉華.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演進、問題與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3(6).

[11]張榮華,李建國,邵癸.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11).

[12]王秀清.高職院??蒲卸ㄎ缓徒處熆蒲心芰ㄔO芻議[J].教育與職業,2011(18).

【基金項目】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教學改革立項課題“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研究——以百色職業學院為例”(GXGZJG2018B092)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農 錚(1984— ),女,廣西百色人,學士,百色職業學院講師。

(責編 何田田)

職業學院畢業學生總結范文第3篇

一、學籍卡填寫存在問題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以下“學院”) 現有在校生11000多人, 近幾年的平均每屆畢業人數均在3000人左右, 在移交給檔案室保管的學生學籍卡中, 大多數學籍卡都是完整、規范的, 但仍有一些學籍卡存在填寫問題。

(一) 獎懲經歷缺失。在“何時何地因何原因受過何種獎勵和處分”一欄, 與“資格證書”類似, 其填寫情況也明顯與專業相關。

大學三年, 學生有可能獲得的獎勵有各種獎助學金、各級各類比賽或競賽。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的畢業生填寫該欄目的學生比例可以達到60%~70%, 雖然不是國家勵志獎學金那樣的大獎項, 但各種單科獎學金、活動、比賽的受獎經歷學生都能如實填寫。相較之下, 其他院系的大部分學生放棄了在這一欄目的填寫。

(二) 學籍卡大部分項目空白。學院學生學籍卡有學生基本信息、獎懲經歷、教育經歷、社會關系、學籍變動等五大項、三十多個小項需要學生填寫。在一屆學生的學籍卡中, 約有5%的學籍卡有空白現象, 即80%以上的項目均未填寫。結合學生成績登記表可以看出, 這些學生普遍學習成績不佳。

(三) 資格證書缺失。學院現有財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藝術和學前教育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旅游系、管理系、汽車工程系等三院四系。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 高職院校肩負著為國家、為社會輸送一批具有大學知識, 而又有一定專業技術和技能的人才的任務, 高職學生在畢業時、就業前就應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是職業教育中應有之義, 而學籍卡中的“取得何種級別、等級或資格證書”的缺失現象亟待改變。研究發現, 這一欄目的填寫情況與專業明顯相關, 缺失現象較為嚴重的專業有計算機科學類、管理類等。

比如財經學院, 財經學院學生人數最多的專業是會計電算化, 每一個會計從業者都需有會計從業資格,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畢業時更需要有這一資格證書, 然而在“資格證書”一欄的實際填寫中, 卻有超過80%的學生選擇了留白。而這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 據統計, 財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多數在畢業時就取得了這一從業資格證書。

二、規范學籍卡填寫, 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是指學生為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崗位的需求, 自身需要具備的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意識等。職業教育的性質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學生是一個具有自身鮮明特點的社會群體。學生從一入學就開始面臨著社會選擇和如何適應社會選擇的問題。在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下, 對人才素質教育要求更高, 它除了要求勞動者具有過硬的技術本領以外, 還必須具備全面的綜合素質??梢哉f, 學院的每一個專業的培養目標技能人才, 這與高職院校要求的師資力量中的“雙師型”教師數量的要求是對應的。

(一) 獲取獎懲經歷培育職業意識。職業意識是人腦對職業的反映, 是人們對職業活動的人事、評價、情感和態度等心理成分的綜合反映, 是每一個人從事某一工作崗位最基本也是必須牢記和自我約束的思想指導。職業意識包括目標意識、崗位責任意識、團隊協作意識、自律意識和學習意識等六個方面。

具體到“何時何地因何原因受過何種獎勵和處分”欄目填寫上, 這一項所凝聚的就是競爭的成果。而競爭意識可以說是職業意識的核心觀念。競爭意識、競爭行為和競爭成果是相輔相成的。學生有了強烈的競爭意愿之后, 就自然有了參與正經、在競爭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渴求。在校園文化建設、日常教學工作中, 我們能幫學生認清自己的競爭放心, 找準競爭的突破口, 就不怕在獎懲經歷上無話可說。

高職學生應該樹立無獎必爭、有獎必填的理念。學籍卡只是一個載體, 更重要的功能是, 它作為學生高職學生生涯三年成果的總結, 永久地保存于學院檔案室內, 不讓青春留白, 先不要讓學籍卡留白。

(二) 如實填寫文書彰顯職業責任。學籍卡是跟隨學生一生、證明學生受教育經歷的重要文書檔案, 這比學生畢業時要制作的求職簡歷重要得多。學院平均每月會有一名學生或因檔案丟失、或因畢業證丟失需要復印學籍卡, 如因學籍卡填寫有誤或填寫內容不全, 造成不良影響或埋下隱患, 損失就嚴重了。

很多學生能在學籍卡上“留白”, 這就說明他完全沒有認識到這類文書檔案的重要性, 而一個對自己檔案都如此懈怠、馬虎的人, 很難想象他在工作中能彰顯出讓領導、同事放心的職業責任來。

職業責任是指人們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所承擔的特定的職責, 它包括人們應該做的工作和應該承擔的義務。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責任要求。不同的專業對學生的職業責任培養側重有所不同。在高職學生的日常教育中, 特別是入學教學, 在各種文書填寫、材料的準備上, 要讓學生認識到如實、逐項、認真填寫文書的重要性, 這可以說是職業責任的起點。在一系列的文書填寫訓練中, 使學生明確職業人在職業活動中應承擔的工作和義務, 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思考以及內化可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職業責任觀念和職業競爭意識, 樹立職業理想, 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職業素養。

(三) 考取資格證書彰顯職業技能。高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獲得相應職業領域的職業能力。凡是就業崗位所需要的都屬于職業能力的范疇, 它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態度等內容。而在高職學生上最能顯著提現職業能力的就是級別、等級、資格證書。關于前述“資格證書缺失”的問題, 無論有否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或者考取了未能填寫, 這都體現了學生在職業素養上的欠缺。

仍以“取得何種級別、等級或資格證書”一欄為例, 填寫完整、規范程度相對較好的院系是建筑工程學院和藝術和學前教育學院。

其中, 建筑行業有“建筑八大員”, 即八大建筑施工企業關鍵技術崗位: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標準員、材料員、機械員、勞務員、資料員, 建筑工程學院的畢業生幾乎百分之百的獲得至少一到兩個從業資格證, 且畢業生能完整、準確填寫在學籍卡上。值得一提的是, 建筑專業畢業生普遍在校期間考取了駕照, 并能將之體現在學籍卡中。

此外, 藝術和學前教育學院學生人數最多的專業是學前教育, 從其課程設置上看, 舞蹈、聲樂、鋼琴、水墨畫等豐富的藝術技能培訓類課程讓學生獲得各種級別、等級認定成為可能, 與此同時, 大多數學前教育的學生也能較為完整、規范地將其反映到自己得學籍卡中。

可以說, 學院的建筑類專業和藝術、教育類專業就業形勢好并非偶然。學生在學生生涯中不僅能夠獲得學歷證書, 還能積極獲取各種社會認證, 與此同時, 他們還能以“自我推銷”的立場將其反映在正式的文書中, 這正是是職業素養的表現。

在學籍卡“取得何種級別、等級或資格證書”的欄目填寫上, 每個高職學生都應做到無證必考, 有證必填。本來高職學生在求職競爭中就處于弱勢, 且自信心不足, 更應該凸顯已有的優勢。

摘要:學生學籍卡是學生檔案的重要組成, 當前,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籍卡主要由學生自行填寫或錄入。然而, 高職學生的學籍卡填寫普遍存在不完整、不規范的問題, 這反映出高職學生在職業素養上的欠缺, 亟待提升。

關鍵詞:高職,職業素養,學籍卡

參考文獻

[1] 魯穎, 馬雪君.要把好高校學生學籍卡質量關[J].浙江檔案, 2011 (04) .

[2] 李菽林.推進大學生職業責任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學研究, 2011 (26) .

[3] 周文根.高職職業技能教育中的若干問題探討[J].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1.

職業學院畢業學生總結范文第4篇

一、“現代學徒制”聯合培養是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新趨勢

近年來, 高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熱點話題?!督逃筷P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 (教職成[2014]9號) 等文件的出臺, 標志著我國高職教育駛入內涵發展的軌道。大力開展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學徒制工作的試點能夠促使更過的企業參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 提高育人質量。但同時也對高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代學徒制聯合培養模式中, 企業和學校實行共同招生、聯合培養, 使得合作育人的課題從單一的學生身份轉變成為“在校學生”和“企業員工”的雙重身份。這一轉變要求學生職業素養工作的開展需要做出對應的調整, 增強工作的實效性。

二、“現代學徒制”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

2015年,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博世集團長沙分公司開展“雙元制”現代學徒制項目合作。所謂雙元制是企業和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共同教學和培訓, 以企業培訓為重, 在校課程教學和企業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的一種培養形式。這一模式能使在學校理論知識的學習及時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并轉化成一種過硬的專業技能, 形成能夠創造出生產價值的綜合能力。同時, 在企業培訓的過程中“師傅帶徒弟”的教學形式, 一般采用真實的實踐項目, 由師傅帶領徒弟在完成實踐項目的過程中傳授技藝, 通過項目考核的形式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整個教學工程師傅全程參與, 師傅的敬業的精神、精湛的技藝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 這將成為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一環。

(一) 將職業素養培養融入學徒制聯合培養全過程

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是一項系統而艱巨的工程, 應貫穿于聯合培養的整個過程?,F代學徒制能夠有力的促進企業、行業積極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實現課程設置與行業需求相對接, 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相對接;教育教學過程與生產實踐過程相對接, 畢業證與從業資格證相對接, 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F代學徒制能夠更加深入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進工學結合。同時也能夠把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職業技能的提高高度融合, 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 將職業素養培養融入到學生的課堂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方法, 更要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 這是由于高職人才培養的特點所決定。教學計劃按照人才培養規劃, 按照現代學徒制要求進行系統設計, 體現學校課程教學與企業培訓交織進行, 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優質教學資源和雙導師教育教學優勢, 突出行業特色, 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校內的專業理論教學, 理實一體化, 為企業培訓做好基礎。企業培訓以課程體系為依據, 課程教學內容與行業企業標準相統一, 教學過程與生產流程相一致。校內教學與企業培訓交替進行, 無縫銜接。將企業文化融入到學校日常教學的全過程, 可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 培養出“用得上, 下得去, 留得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

(三) 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將“現代學徒制”聯合培養模式引入到高職教育中,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職業元素, 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區別于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特征, 應該成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素。因此, 將企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 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良好的職業素養, 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要求, 良好的職業素養不可能只在課堂上通過教學能夠實現的。它需要一種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的長期熏陶, 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的。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中.借用部分企業的元素布置教學環境。再次, 在教學過程中強化職業氛圍, 按照企業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規范。

三、結束語

文章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博世公司長沙分公司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為例, 闡述“現代學徒制”聯合培養模式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的實現途徑?,F代學徒制在高等職業院校的試點將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試點以后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將在更多的高職院校中進行推廣和實施, 從而培養出更多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員工, 中國也必將有更多的“長壽”企業出現在世界的舞臺。

摘要:文章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博世集團合作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為例, 闡述了“現代學徒制”聯合培養是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新趨勢, 探討培育高職生職業素養的途徑。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職業素養,高職學生

參考文獻

[1] 鄭永森.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狀況的實證分析[J].高教探索, 2015 (11) :99-103.

職業學院畢業學生總結范文第5篇

1 MBA學員職業發展規劃概述

1.1 MBA學員職業發展規劃的概念

MBA學員職業發展規劃是MBA學員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環境, 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 選擇職業道路, 制定相應的培訓、教育和工作計劃, 并按照規劃的階段實施具體行動以達成目標的系統過程。它在對一個人職業發展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 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 結合時代特點, 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 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 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動計劃。

簡單地講, 即是在對MBA學員個人的興趣、價值觀、技能、性格以及經歷等方面進行客觀具體的分析基礎上, 結合當前外部人力資源市場、行業、政策等外部社會整體環境, 確定適合自己的最佳職業奮斗目標, 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動。

1.2 MBA學員職業發展規劃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教學和職業發展是MBA教育中相輔相成的兩大方面。MBA教育中的職業發展工作給學員提供了大量深入企業、接觸社會、將理論付諸實踐的機會。

因此, 從這個角度看, 職業發展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亞于教學。在當前, MBA教育為學員提供的更多地是一種學習模式, 事實上MBA學員的就業壓力非常大。絕大多數MBA學員初次求職時, 往往首先考慮地是薪酬水平和公司的名氣, 而工作了幾年之后, 他們往往更關心企業文化是否適合自己、與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工作、如何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等問題, 更關注自己在何種環境下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如何規劃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很多MBA學員在就業時會走入誤區, 他們最初選擇了最容易得到的或是薪水最高的工作, 但在一段時間以后, 他們并沒有獲得成功, 因為真正的成功者必然是工作與個性、價值觀、個人特點等相契合的, 而這時再進行職業轉換就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MBA職業發展規劃的目的就是幫助學員如何避免就業時的集群效應, 讓他們意識到在MBA就讀階段進行職業發展規劃的重要性, 從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這一點對于每一位MBA學員都很重要。

同時, 就用人單位而言, 它們也希望招到的人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知道什么工作可以讓他自己發揮得更出色、更具有活力。只有當用人單位與個人職業發展規劃達到統一時, 對二者而言才是最有效率的。

因此, MBA職業發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發展規劃能讓人生有目標, 目標讓人生富有意義。它是針對決定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 確定個人的奮斗目標和職業目標, 并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進行合理規劃的過程。對職業發展的規劃, 就是為自己的未來人生繪制理想的藍圖。

第二, 職業發展規劃能幫助個人認識就業形勢, 居安思危, 喚醒職業發展規劃意識, 激發成就動機。職業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就是要了解職業、了解勞動力市場以及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 讓自己對所處的環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保持積極的心態, 為將來的職業前程做好準備。

第三, 職業發展規劃能幫助個人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 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通過分析,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優勢, 正確設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 并制定行動計劃, 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從而實現職業發展目標。

第四, 職業發展規劃能幫助個人培養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 增強自我效能感。通過職業發展規劃, 使自己明確職業發展目標, 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使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對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第五, 職業發展規劃有助于抓住重點, 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制定職業發展規劃的一個最大的好處, 是有助于人們按輕重緩急安排好日常的工作, 緊緊抓住工作的重點, 增加求職成功的幾率。

職業發展規劃不僅可以幫助MBA學員解決當前工作或者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困惑, 比如目前的定位選擇 (崗位選擇、人際關系處理、讀書深造等) , 更重要的是幫助MBA學員能夠明確未來可能的事業發展方向。職業發展規劃對所有年齡的人而言都很重要, 如果商學院針對MBA學員積極開展職業發展規劃輔導, 將對他們的今后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職業發展規劃作為一個長期的貫穿MBA教育始終的重要過程, 具有風向標和指針的作用,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自我評價———確立目標———環境評價———職業定位———實施策略———評估與反饋 (1)

它是一個動態的、綜合的系統, 綜合了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等眾多學科的知識和實用工具, 并在多年的探索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職業發展規劃和發展的理論知識體系。雖然未能全面有效地適用于實踐之中, 但其在解決高校教育尤其是MBA教育中實際存在的問題方面, 無疑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同時, 根據現階段高校MBA教育以及企業人才狀況方面出現的癥狀, 運用職業發展規劃的策略也毫無疑問是“對癥下藥”。

1.3 MBA學員職業發展規劃的特點

MBA學員的職業發展規劃, 因其咨詢者自身及其就業市場環境的特殊性, 而與其他人群的職業發展規劃有著不一樣的特點, 2006年, TOPMBA.com網站開展了一次針對全球各地MBA申請者的調查研究———“2006年度工商管理碩士 (MBA) 學位申請者調查”。 (2) 該調查對于2005年秋和2006年春在“QS全球MBA巡展”上注冊的59000名申請者 (收到回執5470份) 展開調查, 內容涵蓋了目標群體的現狀、態度、目標、志愿及思維方式等諸多方面, 并反映了年輕專業人士就業與教育市場的變化。從調查結果所提供的數據和描述, 可以得出目前申請進行MBA學位學習的人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3.1 報考條件決定MBA學員年齡較大

200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 MBA申請者的平均年齡保持穩定態勢, 平均年齡穩定在26.8歲。其中20~30歲, 即中間年齡段的人數較2005年略有增加。在整個年齡分布中, 出現了微小的變動:被調查者中只有1%的回復者不滿20歲, 25%的回復者超過30歲。結合地域來看, 西歐的MBA申請者較其他地區的申請者平均年齡略大, 他們的年齡平均值為28.8歲;僅次于西歐的是拉丁美洲, 平均年齡為27.8歲。中東和非洲的年齡平均值為27.3歲, 美國和加拿大為27歲, 中歐為26.5歲, 亞洲為25.9歲。年齡偏大在科技飛速更新, 信息高速流通的快速消費時代, 可以說是一個劣勢。

1.3.2 MBA學員呈現平均工作經歷較短的趨勢

2006年調查數據顯示, MBA申請者的平均工作經歷長度下降到了3.9年。男性的平均工作經歷為4.1年, 女性為3.7年。MBA教育是以職業為中心的教育, 取得學位的學員在將曾經擁有的實踐知識通過學習提煉為理論知識后, 又帶著這些升華了的知識回到職場, 往往能夠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踐, 從而出色地應對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 工作經歷和學位的完美結合, 是MBA就業的一大優勢。

1.3.3 MBA學員學習動機主要為改善職業機遇

接受調查的MBA申請者中, 73%的人選擇了“進行MBA學習的最重要原因是為了改善職業機遇”這一項;其次是“學習新技能”, 比例為57%;“構建職業網絡的愿望”作為一個新設理由排在第三位;“改變職業發展方向”的比例持續下降到37%;“改善薪酬待遇”保持在29%的水平;“完成學習后自主創業”的比例略有下降, 達到24%。這組數據表明MBA申請者選擇MBA教育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達到與其職業發展相關的目標, 這進一步證明了MBA是以職業為中心的教育的觀點。

1.3.4 在未來職業發展中更加關注工作滿意度, 強調幸福感和終身學習機會等

在關于選擇未來雇主的關注因素的調查中, 70%的回復者將“工作滿意度”選為最重要的因素。隨后是“職業發展潛力”、“培訓和發展機遇”, 以及“在國外工作的機會”、“薪酬待遇”、“工作類型或職能”和“與工作相關的職業地位”。最不重要的衡量標準是工作時間、進行職業變革的能力、工作部門和所在組織的文化和倫理規范。因此, 相對于工作環境因素、工作形象而言, 與個人及其發展相關的幸福感和終身學習等因素, 對MBA申請者來說具有更加巨大的重要性。

1.3.5 樂于向不同的職業方向發展, 對多種行業都顯示出極大興趣

大多數申請者在選擇興趣行業時選擇了不止一個的行業, 說明目前MBA學位仍被大多數人視為達成職業變革的途徑。調查數據顯示, 最受歡迎的行業仍然是咨詢業, 其比例為60%, 盡管這一數字在年復一年地持續下降。其次是金融服務與銀行業, 為47%。信息技術產業和電信業在32%的水平上, 而消費品業為31%。

2 國內商學院職業發展規劃管理的現狀與展望

2.1 國內MBA教育中職業發展規劃的現狀及特點

中國MBA學員職業發展規劃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可概括為起步晚、任務重、發展不盡如人意。國內MBA學員職業發展規劃尚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 從相關文獻可以看出, 絕大部分關于中國MBA學員職業發展規劃的研究是2004年以后才開始的。有關調查顯示, 中國七成MBA學員沒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 有近三成的MBA學員甚至沒有任何職業發展規劃。

目前不少國內商學院都借鑒了國外商學院的經驗, 設立了專門的職業發展規劃中心, 以便為MBA學員“補課”, 其定位是為企業和MBA學員提供溝通服務, 為學員提供職業發展規劃指導。通過這兩方面的工作幫助學員發現和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發展規劃, 幫助企業找到符合需要的人才。但這樣的機構對國內商學院而言, 仍然是一個新事物、新課題, 基本上還處在探索和試驗階段, 尚未達到令企業和MBA學員雙方均滿意的效果。

2.2 國內MBA學員職業發展規劃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其服務管理中, 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2.2.1 職業發展規劃機構職能定位不清晰

職業發展規劃機構基本上還是一個學院機制的延伸, 其管理模式基本上還是學院派的, 與學院的其他職能部門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不利于職業發展規劃中心的職能行使。

2.2.2 職業發展規劃人員數量不足且構成不合理

職業發展規劃機構人員配置不足, 特別是專業人員配置不足。由于各商學院招生規模不斷擴大, 學員中需要接受職業發展指導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但是因為職業發展指導是專業化、個性化很強的工作, 通常情況下商學院并沒有足夠的專業人員能夠勝任職業發展規劃機構的崗位。人員不足導致商學院的職業發展規劃機構根本無法滿足MBA學員個性化指導的要求, 無法滿足MBA學員的個性發展要求。

此外, 職業發展規劃機構的人員構成以商學院人員為主, 而商學院人員對企業了解較少, 缺少實際專業管理經驗, 使得職業咨詢過程中學員感覺實際收獲不多。

2.2.3 職業發展規劃長效機制不健全

職業發展規劃機構工作較集中于進校和畢業兩頭, 其他時間重視不夠或方法不多。

因此, 在進行MBA教育職業發展規劃的過程中, 必須認清并重視商業環境的不同給職業發展規劃工作帶來的難題和挑戰, 并清醒地認識到并非所有的國外MBA教育經驗和職業發展規劃手段都是領先于國內。相反, 中國商學院在進行職業發展規劃的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商業環境的分析, 從而制定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國內商學院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體系。只有這樣, 國內的MBA教育, 國內的MBA學員職業發展規劃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進而達到預期目標。

2.3 國內MBA教育職業發展規劃及其管理機構存在問題的根源

2.3.1 發展時間不長經驗不足

中國MBA教育真正列入國家教育發展計劃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 至今還不到20年。而國外質量較高的商學院均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成長期, 如哈佛商學院設立于1908年, 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因此在職業發展規劃方面中國商學院才剛剛起步, 可以說體系尚待健全之中。

2.3.2 基礎工作的發展沒有跟上規模擴大的速度

當MBA教育師資沒有經過有計劃、系統地培訓, 缺乏統一的MBA課程教學要點規定, 缺乏適用的教材與案例時, 中國的MBA教育已大規模展開了。社會各界 (包括MBA學員自身) 對MBA寄予了太多太高的期望。這是一種嚴重缺乏規劃, 尤其是職業發展規劃的外在表現。正是因為這樣急功近利的行為模式, 讓職業發展規劃難以進行, 反過來說沒有合理規劃的教學規模的擴大將加劇兩者的惡性循環。

2.3.3 教與學強度不到位

一方面, MBA教師沒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學, 另一方面, 大部分MBA學員是在職學習, 學習時間沒有得到有效保證。教師與學員投入時間和精力不足, 是目前中國商學院MBA培養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種教學強度下的職業發展規劃根本得不到重視, 就更不要談職業發展規劃之初就將教學強度納入其中進行審慎考慮的問題。

3 商學院MBA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工作今后應采取的措施

3.1 配備高素質、專業的就業服務工作人員

從事MBA就業服務工作的人員不僅需要有開闊的思路, 還需要有拓展的能力。從思路上來看, 首先需要有大局觀, 即把握全局、從戰略高度提出整體思路的能力, 只有具備這種能力才能不迷失在瑣碎的事務之中。因此, 作為從事MBA就業服務工作的人員首先必須有較高的素質和比較優秀的管理能力。其次, 要有市場意識。校際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因此學校不能等待企業上門, 而要主動出擊。MBA就業服務工作人員必須能夠比較客觀的分析競爭對手、分析市場的需求, 找出自身的特色, 爭取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最后, 從事MBA服務的工作人員還應有較強的服務觀念。MBA就業服務工作的本質在于為學員提供服務, 因此工作人員只有牢固樹立“顧客觀念”, 才不會導致服務方向的“偏離”和服務工作的“異化”。從拓展能力來看, 從事MBA就業服務的工作人員一方面要有溝通的能力, MBA就業服務的重要職能是學員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工作人員只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才能確保企業和學員之間信息傳遞的暢通無阻。另一方面, 要有開放的觀念和合作的精神。當今社會, 如果固步自封, 不能以開放的精神開展工作, 渠道會非常狹窄, 因此工作人員只有本著“雙贏”的觀念來與各方合作, 只取不予的方式是不可行的。

3.2 明確MBA就業服務部門的職能

盡管MBA就業服務部門的主要職能是進行就業推廣, 但是通常還包括其他的職能, 但是各個不同的院校對于MBA就業服務部門的職能定位各有不同。一般而言, MBA就業指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職能:

一是開展就業指導講座, 包括簡歷寫作、面試技巧、職業規劃等方面。一般來說, 聘請的演講人可以是企業高級人力資源經理, 也可以是獵頭公司的專業人士。

二是建立簡歷中心, 并向各大公司推廣。

三是組織學員實習。

四是組織校園招聘。

五是為學員職業發展提供咨詢。

六是為學員提供就業信息。

3.3 轉變就業指導工作的觀念

MBA是一特殊的群體, 從事該群體就業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必須有一個根本轉變, 即要把畢業生從過去的被分配的對象, 轉變為服務的對象。摒棄過去那種只強調服從分配, 不考慮學員個性特點;只強調國家計劃與政策, 不考慮用人單位實際情況和對畢業生要求的做法;并且要強調服務意識, 走出就業指導行政化的局限。中國高校的就業指導人員, 除了要承擔學員的就業指導工作外, 還應注意吸收和引進先進的就業指導理念, 在觀念上重視就業指導工作的服務功能。

3.4 建立規范化和系統化的運作機制

建立規范化和系統化的運作機制, 必須堅持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建立MBA學員和企業數據庫以及規范化的運作模式。具體包括工作方式的程序化和規范化、規章制度的建立等, 這兩項工作都需要長期的投入和努力, 但是又是必須做好的工作。

二是整合資源。資源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為MBA學員, 包括在校和離校學員。MBA學員通常都有較強的工作經驗、來源廣泛, 這個整體本身是巨大的資源, 這項資源的運用應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看待和運作。第二為教師隊伍。從事MBA的教師隊伍不僅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獨具一格的教學方式, 尤為寶貴的是, 很多教師都和企業界有著廣泛的聯系。第三是企業界的資源。MBA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內容就是建立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廣泛聯系, 為企業服務的同時推廣畢業生, 可以通過客座教授、實習和就業緊密結合的方式逐步豐富這項資源。

三是不斷開拓創新。如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 MBA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必須要不斷進步才能滿足要求, 因此, 在整合資源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在保有已有資源的基礎上繼續挖掘, 繼續開拓。

3.5 重視校友資源開發, 促進畢業生就業

由于廣大校友活動在世界各地, 他們既是學校的品牌, 又是學校發展的支持力量。分布在社會各界的校友們是一個知識密集、信息豐富、與母校有著特別情感聯系的群體, 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通過他們的幫助, 可以極大地支持各商學院的就業指導工作.

3.6 就業后的跟蹤服務

MBA學員并不會因為畢業就中斷與學院的聯系, 作為一名畢業生, 可以加入校友會。校友會是一個特殊的團體, 由來自各地的校友組成。學員的職業生涯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 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馬拉松的開始。商學院職業發展辦公室應意識到學員將來可能會更換工作, 應根據校友資源庫和學員職業發展庫持續保持為畢業生提供服務。以便畢業后的學員仍可以通過職業發展辦公室發布求職信息, 也可以利用職業管理機構的圖書館資源等服務。

摘要:探討MBA培養過程中職業發展指導和職業化服務平臺構建等問題, 是深入辦好MBA教育的根本。因此, 明確MBA職業發展的一般規律, 探尋職業服務的供需關系, 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職業化服務平臺的構建兼具理論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商學院,MBA,全日制MBA,職業發展,規劃指導

參考文獻

[1] 楊薇.中國MBA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科技信息, 2007.12.[1]楊薇.中國MBA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科技信息, 2007.12.

[2] 岳川博.MBA之路[M].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3.[2]岳川博.MBA之路[M].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3.

[3] 章達友.MBA教育質量控制系統研究[M].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2.[3]章達友.MBA教育質量控制系統研究[M].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2.

上一篇:行政管理函授畢業總結下一篇:體育學校畢業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