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網絡互聯畢業論文范文

2023-04-18

網絡互聯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內容提要】構建網絡文化與發展網絡文化已然成為當下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對于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來說,發展與繁榮網絡文化同樣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命題。文章在對云南省多家網絡媒體數次調研的基礎上,以云南網絡媒體為考察對象,在剖析云南網絡文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指出云南省推動網絡文化發展的成效與不足。同時就云南網絡文化的未來發展路徑提出對策與建議,認為打造優質的網絡文化團隊,堅持人才引進與自身造血并重;調動各級網絡文化組織的積極性,加強網絡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網絡文化建設與監管齊抓,是當下云南省發展與繁榮網絡文化的重要路徑。文章力圖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網絡文化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網絡文化   網絡媒體

前言

網絡文化(關于什么是網絡文化,目前并沒有定論。一般來說,網絡文化是指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在網絡空間形成的包括文化活動、文化方式、文化產品及文化觀念等的集合。網絡文化是現實社會文化的延伸)作為一種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文化,對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產生著巨大的滲透力和沖擊力。網絡文化不僅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也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毫無疑問,構建網絡文化、監管網絡文化、發展網絡文化已經成為當下全民關注的熱點所在。如何發展與繁榮網絡文化,同樣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個重要命題。

云南省作為我國多民族聚居的大省,其網絡文化的發展刻不容緩。如何以更深刻的認識、更開闊的視野、更有效的措施,推動網絡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從而為加快推進云南作為面向南亞東南亞周邊國家的輻射中心提供更為強大的思想文化保證,是目前云南網絡文化建設所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本文正是在對云南省多家網絡媒體的數次調研的基礎上,探索西部非發達省份網絡文化的發展路徑,以期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網絡文化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云南網絡文化發展現狀

作為網絡文化發展的主持者與管理者,云南省委省政府能夠從宏觀上為網絡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方向性的引導及政策性的支持,注重網絡文化建設陣地和網絡文化建設平臺的打造。各市地州的網絡媒體有效形成合力,在正面宣傳、引導輿論、服務云南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云南省網絡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較好地貫徹“互聯網+”,加快傳統文化產業與網絡文化產業的有機融合,不斷提高網絡文化創作生產的規?;?、專業化水平,打造一批以先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網絡文化產業。如云南省成立的“玉溪雙創中心啟迪眾創園”,以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形成知識、信息、人才、資金等資源共有共享的創新空間。其中,該眾創園中的2-5號樓以網絡安全、信息產業為主,重點引入如奇虎360集團、中航信息、啟迪數字學院、美亞柏科等成熟企業入駐,通過信息化手段,以“園區運營”為中心構建一體化解決方案,從品牌建設、服務質量及入駐體驗等方面,打造信息安全園區的典范,建立省級網絡安全培訓示范基地。與此同時,云南省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網絡影視、網絡音樂等產業迅速崛起,大大增強了網絡文化產業的綜合實力。

此外,云南網絡媒體有意識參與并構建網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高水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網絡公共文化產品。靈活運用網絡短視頻、網絡直播、H5微刊、網絡微電影、網絡表情包、數據新聞等傳播網絡文化,強調優質內容的生產與前沿技術的更新??偟膩碚f,云南省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相關網絡文化產業發展較快。

二、云南推動網絡文化發展的成效與不足

云南省在推動網絡文化發展方面進行了系列舉措,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明顯存在一些不足。其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以網絡文化節大力促進網絡文化建設。

目前云南省已經成功舉辦過數次“昆明網絡文化節”。該文化節由昆明市委宣傳部、昆明市委網信辦指導,昆明市網絡文化協會主辦。網絡文化節以繁榮網絡文化為契機,通過舉辦一系列網絡活動,對精品網絡文藝項目進行重點扶持,并通過推行網絡文學大賽,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此前,昆明市網絡文化協會主辦的“滇云網絡文學大賽”曾入選全國首批網絡社會組織品牌項目;而由掌上春城手機客戶端承辦的首屆昆明網絡文化節之“文明城市·我為昆明代言”活動,也曾獲得“年度傳播力獎”;第四屆滇云網絡文學大賽,利用互聯網平臺挖掘和培養文學新人,催生原創網絡文學精品,打造具有昆滇特色的網絡文學,為推動網絡文化繁榮興盛貢獻力量①。

第二,在網絡文化提升、網絡空間治理方面重點抓青少年群體。

青少年作為網絡世界的中堅力量,在網絡文化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云南網絡媒體針對這一年輕群體的特點,開展精彩的網絡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機制,甚至邀請網絡紅人現身說法,對青少年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曾開展“網絡游戲類”的“好網民”主題課堂宣講活動。早幾年“藍鯨”(Blue Whale)死亡游戲通過互聯網在青少年中傳播的時候,云南有關部門就第一時間通過加強預警處置方案而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這些均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群體的網絡文化素養,從而推進整個網絡文化空間的治理。

第三,把繁榮網絡文化與城市信息交流等有機結合。

云南網絡媒體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主線,深挖云南自然秉賦、人文特色,聚集昆明網絡資源、發揮網絡傳播優勢,打造了一批有影響、接地氣、網民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網絡品牌活動。而玉溪高古樓網站定位明確,其發展目標之一就是打造“專業、實用、真實、溫暖”的網上玉溪城市信息交流平臺。與此同時,高古樓網站還與玉溪紅塔分局合作開設了“玉溪市公安局紅塔分局高古樓網站警務室”。此外,還有“古樓交警”“古樓消防”等諸多合作板塊,為百姓解決日常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問題。2017年,為配合昆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結合城市形象宣傳和整頓旅游市場秩序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網絡系列活動,如舉辦了“愛我昆明,大家e起來”為主題的網絡文化活動;針對“脫貧攻堅”工作組織策劃了“互聯網+扶貧”系列活動等。事實證明,網絡媒體在提升自身專業性、實用性的同時,必須強調服務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更好地服務于網絡文化建設。

云南省網絡文化建設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其發展的不足也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

第一,網絡文化空間良莠不齊,網絡意識形態的把控有待加強。

推動網絡文化多元化是繁榮和發展網絡文化的應有之義?;ヂ摼W語境下信息發布的便捷性在帶來多元化可能的同時,也使得網絡文化空間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云南網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低俗化現象,涉及色情、欺詐、暴力等不良有害信息在網絡上傳播、擴散,對社會穩定、人民群眾利益等產生消極影響。部分網絡文化作品存在倫理道德失范的現象,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有待加強。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把好信息發布的政治關、政策關、導向關、事實關,自覺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風,凈化網絡環境,仍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云南網絡媒體建設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

第二,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網絡技術相對滯后。

盡管部分網絡媒體具有差異化發展意識,如“無線昆明”專注走視頻化直播道路。但總的來說,云南網絡媒體同質化傾向仍比較嚴重。盡管有意識關注網絡技術前沿,但受制于網絡技術人才匱乏等因素,當下云南網絡媒體在技術層面仍相對滯后,尤其是可視化技術開發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網絡與信息安全方面仍有待提高。仍有不法分子利用網絡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從事違反法律及有悖道德的網絡不法活動。

除卻創新乏力外,部分網絡媒體管理者和從業者對互聯網思維更多止步于口頭認識層面,互聯網的實踐應用技能仍有待提升;網絡文化作品更多時候處于單向度傳播狀態,與網民互動意識不夠,互動效果欠佳,互動技巧有待加強等。

三、云南網絡文化發展路徑探尋

不管是云南網絡文化的發展,還是整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網絡文化的發展,乃至全國網絡文化的發展,都要以新時代的眼光、戰略性的思維,來看待這一新媒體語境下的全民話題。網絡文化的建設,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絕不可因噎廢食、坐失良機。

第一,打造優質的網絡文化團隊,堅持人才引進與自身造血并重。

這首先涉及的是隊伍建設問題。發展網絡文化,離不開網絡文化從業者媒介素養的提升。云南屬于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非發達省份,相比經濟發達省份和地區,人才引進問題尤為嚴峻。當下云南網絡文化人才短缺現象較為嚴重,既有創意、懂技術又會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尤其缺乏。對于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來說,優質團隊的打造既要依靠引進人才,又要注重對原有從業者的培訓與充電,強調從業者自身的造血功能。此外,優化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從政策、環境等方面為網絡文化人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使得有經驗、有水平的高端網絡人才,樂意投身并持之以恒地參與到網絡文化建設中。

第二,調動各級網絡文化組織的積極性,加強網絡媒體間的交流與合作。

隨著網絡文化的迅猛發展,網絡文化建設迫切需要一個非政府性的行業組織,以便更好地落實行業規范、制定行業守則,引導各從事網絡文化信息服務的運營機構和服務機構。昆明市網絡文化協會自成立以來,在整合全市乃至全省網絡文化建設力量和網絡資源,繁榮網絡文化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各級網絡文化協會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仍有待提高,網絡媒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仍有待加強。

通過網絡文化組織的橋梁作用,團結和組織在滇網絡媒體、網絡文化企業及網絡知名人士,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網絡文化活動,有效整合網絡文化資源,搭建會員間互惠共贏的平臺,不斷增強吸引力,拓展參與面,為全省網絡文化凝聚正能量。

第三,堅持正確政治導向,網絡文化建設與監管齊抓。

建管并舉是發展和繁榮網絡文化的重要舉措。中央提出了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四個堅持”的重要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正確的輿論方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方向是網絡文化建設的核心所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無論是新聞網站、政府網站, 還是商業網站、專業文化類網站等,都應該努力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努力使其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符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云南網絡媒體的發展,一方面,要加強對主流網絡媒體如云南網等的監管,加強其主流意識形態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對私營網絡媒體公司如“豬八戒網”等的監管也不能松懈。協調中央駐滇媒體、省級媒體、城市新聞媒體網站聯盟等眾多資源,在復雜多元的網絡傳播語境和格局中,認真研究網絡時代文化工作的新常態,做到堅守和創新并舉。

毫無疑問,互聯網已經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各種利益訴求匯聚的平臺,成為人們思想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反映最明顯、最集中的領域。借助互聯網, 文化可以實現裂變式的高速傳播, 極大地拓展影響力。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才能更好地營造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結語

網絡文化在觀念、方式、手段等各個方面給新媒體語境下的社會文化建設和文化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為文化市場的發展、文化產業的壯大、文化消費的拓展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發展與繁榮網絡文化,我們不僅要增強創新意識、變革意識,還要調動和發揮互聯網思維, 創造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產品,提供優質便捷的網絡文化服務。通過打造影響廣泛的網絡文化平臺,催生文明和諧的網絡文化生態,促進網絡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網絡文化建設,必須結合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正視民族地區當下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重大問題為導向,以服務網民為中心,大力提升網絡文化作品,進一步加強管理和引導,讓網絡空間始終充滿正能量。網絡文化建設是一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嶄新事業,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地投身少數民族地區的網絡文化建設。各民族地區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也要善于借鑒其他省份,尤其是互聯網發達省份的網絡文化建設的優秀經驗,大力建設和弘揚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網絡文化建設能夠更好地參與和融入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藍圖之中。

【基金項目:本文受到了2019年度云南大學國家社科基金培育項目資助】

注釋:

①林進桃.民族地區網絡正面宣傳路徑探析——基于云南省網絡媒體的思考[J].新聞論壇,2019(01):68-71.

參考文獻:

[1]新華通訊社課題組.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M].新華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學習出版社,2018年5月版.

[3]徐強.增強中國網絡文化軟實力[J].紅旗文稿,2018(01):24-26.

[4]胡鈺.提升網絡文化品位的著力點[J].人民論壇,2018(02):129-130.

[5]張澤一.低俗文化與網絡意識形態治理[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6(01):96-102.

[6]丁柏銓.心態文化引導:新聞媒體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使命[J].新聞與寫作,2017(02):59-63.

[7]胡正榮.共享共責的網絡傳播:新時代、新格局、新責任[J].新聞與寫作,2018(01):33-35.

[8]林進桃.民族地區網絡正面宣傳路徑探析——基于云南省網絡媒體的思考[J].新聞論壇,2019(01):68-71.

(本文的調研受到云南省委網信辦社會工作處領導老師的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作者簡介:林進桃,博士,云南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云南大學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基地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編輯:孟凌霄

網絡互聯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近年來中國網民數量眾多而網絡給予了眾多網民言論自由,因此網絡輿情越來越被關注,對網絡輿情的預警也越來越迫切。該文采用了五個指標對“廈門PX事件”、“昆明PX事件”和“寧波PX事件”進行量化描述,通過Matlab建立BP神經網絡識別模型中進行學習,然后再對“寧波PX事件”進行預警識別。模型具有較好的識別能力,預警結果的準確率達到了90%以上。

關鍵詞:網絡輿情;BP神經網絡;預警

互聯網這些年來在我國的快速的發展,我國網民人數較之前有了大幅的提升。網絡的開放性和靈活性讓其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而近兩三年網絡輿情引發的事件激增,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網絡儼然已成為政府部門了解民意的又一理想窗口。顯然,能夠直觀表達網絡輿情的光定性的解讀遠遠不夠,對于決策者更希望得到一個輿論事件過程中所處的量化等級。由于輿情危機產生具有模糊性和隨機性是非線性的,因此通過建立預警指標,再利用容錯能力高,通過學習復雜數據發現規律進行識別的人工神經網絡是不二選擇。故本文的核心在于BP神經網絡[1]。

1 網絡輿情危機預警指標體系

網絡輿情危機的發生,受到多種隨機因素的影響,而且每個因素對結果所起的效果大小也是不一樣的。因此網絡輿情危機預警的關鍵是建立科學、系統的預警指標體系。依據近些年來網絡輿情方面專家的調查匯總和政府機構對輿情監督部門的考察,并結合網絡輿情與危機預警機制方面的資料,經過多次地調試整理匯總制定出,對網絡輿情信息從五個具體的指標構建了網絡輿情危機預警指標體系[2]。

1.1 輿情預警指標

1.1.1 輿情信息的敏感度

網絡上有各式各樣的信息,而這些各式各樣的信息其敏感度也是不同的,對于可能造成社會動蕩的網絡信息則是政府最為關注的。顯然各條信息所引起的社會敏感度是不同的,敏感度越高說明產生輿論危機的可能性就越高。這種指標的量化標準采用專家打分的方法得到。得分設定的范圍為[0,1],0、0.5、0.7、1表示的意義依次為“具有敏感性”、“敏感”、“很敏感”、“相當敏感”。

1.1.2 輿情信息的流通量

輿情信息的流通量反映出輿情信息在網絡上傳播情況和討論熱度。而這些網絡上的流通信息會被搜索引擎例如Google、百度等抓取。因此通過限定時間段搜索引擎搜索關鍵詞得到的搜索量可以作為流通量使用。

1.2.3 輿情觀點傾向度

輿情觀點傾向度主要量化網民對于某個輿論信息觀點傾向度。分別由1,0,-1表示正面、中立、反面觀點,用[f(x)][f(x)]表示各個觀點面傾向度,n表示發表觀點的總觀點數,此指標用[μ]表示:

其實就是求各個觀點總和的均值,其取值范圍在(-1,1)。這部分則是通過統計事件討論最熱的貼吧的跟帖信息或者微博評論進行打分得到的。

1.2.4 輿情影響范圍

輿情影響范圍是指在某一時刻或時間段內,輿情信息所影響的區域性范圍。對于這部分的評分依照我國的行政地域劃分進行評分。即村\社區、鄉\鎮\街道、縣\區、市、省、國家。其取值范圍為[0,1]。這部分的取值則是通過新聞報道中時間的發展態勢進行取值。地域對應的取值見下表:

1.2.5 網絡輿情媒體曝光度

網絡輿情信息被媒體曝光之后則將網絡信息的討論引到現實社會中,而現實中媒體的報道是有著比網絡更為嚴格的審查制度。媒體的報道無疑對網絡輿情有著更為影響力的宣傳進而推動著輿論的發展。而這部分的數據則采用Google news中通過對時間段的設定搜索關鍵詞得到相應的搜索到的新聞條數進行量化評價媒體的曝光度。

1.2.6 輿情指標

而結果評級依照《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將預警等級設為四個等級:特別嚴重、嚴重、較重和一般。而根據網絡輿情危機的嚴重程度、經濟程度、可控性等方面將預警設為5個等級:安全、輕警、中警、重警、急警[7]。

2 數據獲取與處理

2.1 事件的選取和回顧

在實證分析中以“寧波PX事件”為預警模型的最終目標,而選擇了“廈門PX事件”和“昆明PX事件”為學習樣本進行學習。這一連串關于PX事件其危害的對象不僅僅是政府形象更是對整個社會和諧穩定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寧波PX事件中,甚至出現了不理智的因受謠言的蠱惑沖擊政府機關掀翻執勤警車的情況。倘若能及時且準確地對此類事件進行預警并作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就能對事件進行有效的控制。

2.2 指標數據的獲取

對于所建立的模型而言其關鍵不僅僅在于預警模型的指標的建立和神經網絡的識別。其數據的獲取亦是十分關鍵的一步。根據各個數據的特點,整理各個指標數據獲取方式如下。

將廈門PX事件和昆明PX事件作為一個學習樣本,其數據清單如表3所示。

同樣將模型的預警目標——“寧波PX事件”作為目標數據,其數據清單如表4所示。

2.3 輸入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網絡輿情危機預警指標體系中有5個預警指標,其中存在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大類,并且對各個指標的數據進行了量化處理,然而各個指標的單位的量綱是不同的,為了能夠對各個指標進行對比評分 ,需要將它們進行標準化得到[0,1]無量綱指標。

量化的指標均有正負方向均有正負方向之分,自然這些數據的標注化方法均有不同:

1)正向指標處理:正向指標表示值越大越安全,危機等級越小無量綱化以最小值為基準,正向無量綱化處理方程:

2) 負向指標處理:負向指標在文章中表示指標值越小越安全,危機等級越小。無量綱化以最大值為基準,負向的無量綱化處理方程:

其中,X 表示量化后的指標值, [xmin]表示指標的最小值, [xi] 表示指標的實際值, [xmax]表示指標的最大值。

3 輿情預警模型的建立及結果

3.1 模型的建立

神經網絡模型是一個典型的“輸入-處理-輸出”的過程。輸入是采集到的指標的實際值,輸出是模型識別的結果,即預警的敏感度,而中間過稱則采用BP神經網絡模型進行學習計算,這部分相當于“黑匣子”。在處理的時候,該文采用三層BP網絡(一個輸入層、一個隱含層、一個輸出層)的網絡結構,那么輸入、輸出節點數分別是5和1[8]。

在設置完參數之后用第四章所講述的利用Matlab軟件完成模型的建立。

3.2 結果及檢驗

通過搜集得到的數據匯編成的學習樣本,并將其中的70%作為樣本,30%作為檢驗樣本進行。

通過計算可以得到該表,從該表中容易得到,學習過程中準確率達到了91.76%。并在測過程中抽取了5項進行預測,得到的準確率為92.31%,其較高的準確率。因此有理由認為該模型在未來的預測過程中其準確率應該達到90%以上。

4 研究結論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基于輿情量化指標的BP神經網絡能夠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較為準確的預警,無論是學習還是最后實踐的識別準確率都達到了80%以上。這種預警方法通過輿情信息的預警指標利用量化評價方法可以降低人為的主管臆斷,而實驗結果也表明了其擁有較高的識別準確率。并且利用Matlab進行編程得到的預警模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使用價值。模型可以為政府提供網絡輿情的預警,也為企業的網絡聲譽進行預警為企業的公關提供預警參考。

參考文獻:

[1] 薛圈圈.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網絡輿情危機預警研究[D].江西:江西財經大學,2010:25-30.

[2] 戴媛.我國網絡輿情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08:13-22.

[3] 袁越.廈門PX時間[OL].http://news.sina.com.cn/c/2007-09-27/165713986641.shtml.

[4] 王秀娟.昆明PX事件[N].中國石油石化,2013.

[5] 大公網.鎮海PX項目引發群體性事件[OL].http://www.takungpao.com/mainland/node_13226.htm.

[6] 周子健.基于網絡搜索量的上海世博會國際影響力研究[J].藝海,2011(5):80-82.

[7] 王新輝.基于BP神經網絡的國際電子商務信用風險預警模型研究[D].沈陽:沈陽工業大學,2008:7-14.

[8] 楊淑娥,黃禮.基于BP神經網絡的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型.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J].2005(1):21-26.

網絡互聯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為滿足列車的需求,節省通信成本,提高效率,異構網絡成為列車通信的未來發展趨勢,其中互聯互通技術是電信監管的主要工作之一?;诖?,本文提出了網關設計、系統技術、互聯網軟件設計、GSM-R技術四種列車通信網絡異構總線互聯互通的主要技術,促進列車網絡控制系統趨于智能化。

關鍵詞:列車通信;網絡異構;互聯互通技術

引言:目前,信息技術應用于各個行業之中,隨著軌道交通業的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列車網絡控制系統的必然發展趨勢,其中網絡異構總線互聯互通技術尤為顯著,異構總線互聯互通技術能夠聯通兩種以上的總線,從而達到不同總線、節點間能夠相互聯系的目的。

一、異構總線互聯互通技術在列車通信網絡中的重要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通信行業以及軌道交通業隨之發展,多樣化的通信系統,為列車通信網絡提供異構的網絡環境,例如有線或無線的個域網、局域網等,異構總線互聯互通技術的主要作用是,連接多種不同的總線,然后不同總線或節點之間,能夠進行數據通信。其中網絡異構技術具有兩層含義:第一,數據傳輸。能夠在不通網絡中傳輸多種數據。第二,應用層面。具有把各種異構網絡中的應用,整合至一個IP中,員工能在任意地點、時間進行工作的作用。在網絡通信中主要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網絡異構互聯互通技術具有降低列車通信網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網絡異構中的核心技術是將數據、視頻等應用技術,統一從有線網絡到無線網絡平臺中,從而突破通信障礙,確保網絡管理簡單化,利于工作人員的操作。第二,能夠保證端到端的服務質量,主要的技術有呼叫接入控制算法、垂直切換算法等幾種,具有較為寬泛的發展空間[1]。

二、列車通信網絡異構總線互聯互通的主要技術

(一)網關設計

網關的主要作用是,在不同總線協議間,能夠作為轉換器、互聯通信等設備,達到發送、接收不同總線上信號的目的,同時能夠對不同總線數據幀進行轉換,確保在不同總線之間的信息能夠進行交互。目前人們對于列車的安全性、經濟性具有較高要求,并且列車中的各分系統之間的內部傳輸所需的信息量較多,需要運用網絡異構互聯互通技術,將不同結構的網絡匯集到一起,工作人員應開發一個適合列車內異構網絡之間,信息交換的樞紐,即網關。網關的主要作用是,對數據進行轉換,將兩種通信協議的網絡結合在一起,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工作人員根據ISO的參考模型將不同總線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定義成為不同的傳輸媒介與數據轉發機制。其中網關需要在應用層進行工作。網關解包、封裝不同協議的數據,從而達到異構總線的互聯互通的目的。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需要在物理層設置與數據相對應的總線接口。第二,設置CAN總線和以太網互聯網裝置,CAN總線互聯裝置是一種嵌入式網關,能夠實現CAN與以太網之間的無縫連接。其中以太網需采用傳輸控制和網際協議,兩者能夠運用在各種信道和底層協議中。嵌入式系統需要根據各個系統的特點和功能進行設計,工作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對于嵌入式網關的部分內容進行取舍[2]。

(二)系統技術

為了保證網絡異構互聯互通技術的可用性與靈活性,需要工作人員對主管平臺進行設計,使之實現以下目標:第一,工作人員應建立一個統一的松耦合、高效率的集成平臺,并保證這個平臺的位置透明。第二,對已建設的網絡系統、信息管理等其他系統進行有效的利用,確保其成為相互支撐的關系。第三,員工需保證運用總線的方式,能夠連接任意新的系統與已有的系統。另外,工作人員需要注意保證接口規范,從而實現業務板塊之間的開放松耦合互聯。同時需要員工進行性能測驗。首先,測試發送、結束不同總線上的信號。工作人員應通過互聯網關的接口接收CAN總線管理器所發送的系統時間,然后運用MVB端口將接收到的數據發送至MVB總線管理器,最后由CAN總線管理器接收。其次,測試不同總線數據幀格式的轉換功能。主要方式為運用CAN和MVB總線數據數據解析函數,把與之相應的協議報文賦值于數組,從而完成數據幀格式轉換。最后,對不同總線之間的信息交互進行測試,主要運用CANalyzcr監事總線上的數據。

(三)互聯網軟件設計

在列車通信網絡異構總線互聯互通中的軟件設計中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統、MVB接口設備驅動等內容,技術人員需要保證互聯網關軟件的設計具有可移植性強、操作系統可剪裁等特點。例如,2019年3月28日,以“萬有IN力,數立未來”為主題的“2019英特爾中國媒體紛享會”在北京舉行。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某發表演講,詳細闡述了推動英特爾持續創新的六大技術支柱,提出特爾有非常多類型的計算架構,比如CPU/GPU/ASIC/FPGA等內容,而面對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的到來,各種計算架構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組合。而硬件的性能要很好的發揮出來,還需要軟件的配合。但是對于不同的計算架構,開發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對于開發人員能力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其中OpenVINO,是英特爾基于自身現有的硬件平臺開發的一種可以加快高性能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視覺應用開發速度工具套件,可支持各種英特爾平臺的硬件加速器上進行深度學習,并且允許直接異構執行。軟件開發者只需要學習一套開發接口,一套代碼,就可以很容易的使用不同計算平臺的加速功能和不同計算架構的優勢。工作人員可以將此種技術應用在列車通信網絡異構總線互聯互通中。

(四)GSM-R技術

互聯互通技術的可操作性測試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技術人員進行較為周密的部署,并且對不同廠商之間的核心網、無線網等方面之間進行互聯互通測試,從而達到列車對于通信的需求。在GSM-R網絡互聯互通中需要工作人員提前分別在實驗室靜態與現場動態的環境下進行測試,并對不同廠家的GSM-R設備進行驗證,從而確保異構網絡互聯互通技術的可靠性與安全性。例如,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公司呼和浩特通信段管內唐呼張集段GSM-R網絡工程改造項目順利完成評估驗收,目前已正式開通并交付使用。GSM-R網絡工程改造項目主要是針對以前隧道內因波導效應及電磁環境等原因素影響,導致機車進入隧道后,無限移動信號衰減嚴重,造成通話質量不佳,影響鐵路行車安全等現狀進行整改。此次整改,在原有設備基礎上,新增BSC基站控制設備1套,新增BBU基站設備17套,區間BRU設備21套,鋪設隧道漏纜3.7公里,隧道內增設無線基站設備4套。全線采用分布式基站進行覆蓋,在原有基礎上延伸覆蓋范圍,增加無限信號強度,使全線網絡無縫鏈接,達到了全線網絡無盲區、無死角的改造目標。從而使GSM-R網絡通信系統更有力地保障鐵路行車安全。

結語:異構總線互聯互通技術在列車通信網絡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具有促進列車網絡控制系統網絡化的功能,需要技術人員加以研究,突破其中協議轉換的重點與難點,提高異構總線互聯互通技術在列車通信中的穩定性與可行性,促進多種網絡協議互聯互通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尹剛.歐盟鐵路信號系統互聯互通技術規范(TSI)認證解析[J].鐵路通信信號工程技術,2017,14(04):105-108.

[2]王軍.STP系統互聯互通技術研究與實踐[J].上海鐵道科技,2017(01):61-63.

作者簡介:

巫釗(1988-),男,漢族,湖南株洲人(籍貫),碩士研究生(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智能化工具軟件平臺.

網絡互聯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網絡輿情的發展,大學生骨干對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成為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一部分??偨Y了大學生骨干和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提出了構建大學生骨干參與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基礎,分析了大學生骨干輿情監測與預測、建言、輿情向導、輿情知識庫構建的四種作用。認為大學生骨干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具有獨特的作用,高校應著力發掘大學生骨干輿情引導的潛力。這有助于促進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體系的完善。

關鍵詞:大學生骨干;網絡輿情;輿情引導;作用機制;高校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使得網民規模正逐年擴大,截止到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為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學生群體是網民中規模最大的職業群體,占比為26.8%。[1]網絡輿情作為社會輿情的一種,其正逐漸被人們所關注,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成為高校學生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網絡輿情引導成為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一部分。作為高校教育者、管理者與廣大學生的中介橋梁,大學生骨干可以成為輿情管理隊伍中的一員,在高校輿情引導中發揮積極作用。

一、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現狀

1.國內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現狀

目前關于高校網絡輿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參與群體特征、涉及內容、成因與現狀、管理對策等方面。[2]周建勝等人在分析了高校網絡輿情的成因后,提出了新聞發布、論壇、隊伍、預警、信息收集和處置機制。[3]

在研究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有學者提出在隊伍建設時吸納優秀大學生骨干加入。游佳琳等人在構建校園網絡輿情監測與引導長效機制時,提出構建學生自我管理機制,將學生骨干培養成為網絡輿情中的“意見領袖”以引導輿情走向。[4]王海建在討論高校網絡學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時也提到了學生干部對網絡輿情的引導作用。[5]但是目前的研究都沒有全面深入地探索大學生骨干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的作用機制。

2.國外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現狀

國外輿情研究始于19世紀,主要是西方的民意研究。而高校輿情管理作為高校危機管理的一個重要分支始于20世紀60年代。[6]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成熟,網絡輿情引起了政府的重視,高校網絡輿情也成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國外對網絡輿情的管理和引導主要關注技術與實際操作層面的研究,表現為:立法規范輿情內容、鼓勵網絡媒體與用戶自律、技術手段控制和過濾、增強網絡使用人的責任意識。

二、大學生骨干與高校網絡輿情引導

1.高校網絡輿情與大學生骨干

網絡輿情是由于各種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的通過互聯網傳播的人們對于該事件的所有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集合。[7]而高校網絡輿情是高校師生通過互聯網對校園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校園管理以及其所關注的其他社會現象、社會問題所表達的情緒、意愿、態度和意見的總和。[8]在高校網絡輿情中,學生因其自身的特點往往會成為輿情的主要參與者,因此在輿情引導工作中,大學生骨干可以發揮其獨特的優勢,成為高校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橋梁。

高校網絡輿情中的大學生骨干根據其來源分為“線上”骨干和“線下”骨干?!熬€上”學生骨干來自網絡,是學校官方網站、校園論壇或者班級網絡平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號召力的網絡“意見領袖”。他們主要通過論壇帖子、博文、評論等來表達學生觀點,成為一大批學生信服并追隨的對象。[5]“線下”學生骨干是傳統的學生干部,包括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校院級學生組織社團干部、宿舍長、輔導員助理等。[9]其長期從事學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學生管理理論與實踐經驗,可以有效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2.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意義和困難

(1)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意義。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是指深刻理解黨和國家政策方針,廣泛了解大學生輿情現狀及成因、動態和趨勢,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使大學生群體整體思想認識、情感態度等趨于理性并與學校教育目標相一致。[10]

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對于學生來說,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可以幫助學生理性且全面地思考社會或校園問題,做到不盲從,不隨波逐流,有助于學生心智健康發展;其次,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有助于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維護學生與校園安全,避免消極、非主流的思想侵害學生,破壞校園和諧;最后,及時有效地引導高校網絡輿情,消除不和諧因素,調動積極因素,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高校網絡輿情引導面臨的困難。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高校網絡輿情問題,但是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仍然面臨很大的困難。

一是高校網絡輿情自身的特點導致輿情引導困難。高校網絡輿情內容復雜、涉及面廣泛,并且其突發性強,傳播迅速。高校管理者往往很難預測、監控輿情的發展,即便深入了解掌握了高校網絡輿情的具體內容,也經常是為時已晚,其已經形成潰堤之勢。只有在高校網絡輿情形成之前,高校管理者及時感知,才有助于后期輿情的引導。

二是輿情主體的特點導致輿情引導困難。大學生群體作為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相對于普通人群其文化水平較高,思維活躍,生活空間較為集中,群體的價值觀相似,同時具有很強的目標性。因此大學生群體是積極的輿情傳播者,任何言論都極易被發展為輿情。同時,由于大學生群體缺乏社會經歷,思考問題不夠全面,且從眾心理嚴重,極易被別有居心者利用,從而導致輿情往負面、消極的方向發展。

三是輿情管理技術不成熟導致輿情引導困難。雖然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網絡輿情管理方面依然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網絡輿情參與的匿名性使得管理者不能準確確定輿情的來源;網絡及其應用的復雜性使得對網絡輿情的信息挖掘不易實現。網絡輿情信息監測是從海量、交互、動態的網絡信息中及時識別、發現輿情。它既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密切相關,也與信息組織和信息分析技術相聯系,其受限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11]目前的網絡輿情監測軟件在內容挖掘方面還有待提高。

三、大學生骨干在校園網絡輿情引導中的作用機制

雖然形成高校網絡輿情需要大量的參與者,但根據中國輿情網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校園BBS論壇上的活動中,那些“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學生人數要遠遠低于“只瀏覽文章”的學生人數。換句話說,其實在校園網絡論壇中,大部分學生并不參與討論,高校的網絡輿情一般是由少數人引起的,而這些人一般都是“意見領袖”。[8]因此可以發揮大學生骨干的橋梁、紐帶作用,以大學生骨干為主體,以少數帶動多數的方式來引導高校網絡輿情往正確方向發展。

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根本上屬于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范疇,其核心是高校師生價值體系建設。大學生骨干參與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核心是促進大學生價值體系的建設,其主要目的是清理紛繁復雜的網絡言論中不利于大學生健康發展的言論,或者將這部分負面言論的影響降低到最小,防止高校網絡輿情激化、歪曲、失控。

1.大學生骨干參與校園網絡輿情引導的基礎建設

大學生骨干參與校園網絡輿情引導的基礎建設示意圖如圖1所示。大學生骨干參與校園網絡輿情引導的基礎建設主要涉及高校兩大機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構與高校大學生骨干管理機構。

高校輿情管理機構主要為學生建立利益訴求渠道,并為大學生骨干提供與普通學生的交互機制和工作平臺基礎。高校網絡輿情的成因之一是大學生表達自身利益訴求途徑不暢通,因此,高校輿情管理機構通過設置學生利益訴求渠道,以便學生主動參與校園管理。同時,這也為大學生骨干收集學生意愿、發現和預測校園網絡輿情提供途徑;交互機制的構建便于學生骨干與普通學生、高校管理者進行溝通交流,同時也為大學生骨干第一時間處理突發輿情提供保證;高校網絡輿情一般發生于校園內的論壇、社交網絡等網絡平臺,這是大學生骨干發揮作用的主要平臺。高校輿情管理機構為大學生骨干提供了相關工作網站、網絡輿情檢測軟件、即時通訊系統等硬件及軟件保障。

高校大學生骨干管理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大學生骨干。高校網絡輿情下的大學生骨干必須在思想上深刻意識到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重要性,并了解網絡輿情的特點、分類及成因和可能造成的影響,從思維上跳出狹隘的認知,并適時把網絡輿情與自身的政治敏感度、法律意識、主人翁意識緊密聯系起來。除負責大學生骨干的培養工作之外,學生骨干管理機構還應該建立相應的保障和考核機制,激勵和約束大學生骨干,以保證大學生骨干在高校網絡輿情中的引導作用。

2.大學生骨干引導高校網絡輿情的作用機制

(1)輿情監測與預測作用。大學生骨干來自于大學生群體,其獨特的身份有助于高校學生輿情的捕捉與預測,使輿情監測更具真實性,輿情預測更具準確性。大學生骨干通過線上活動,利用網絡搜索引擎、網絡調查、Web信息采集等技術,從人人網、朋友網、校園論壇、校園官方網頁、博客、即時通訊等大學生經常使用的網絡工具搜集網絡輿情信息,并協助校園網絡系統的維護、網絡安全及保密管理等工作;通過線下與學生群體互動交流,充分掌握學生動態,真切了解他們的需求,理解他們的想法,及時分析、歸納、總結,并進一步向學校輿情管理部門匯報。通過線上與線下的密切配合,大學生骨干在校園網絡輿情方面鋪設了一張信息捕捉網,一旦發現可能形成網絡輿情的網絡信息,便可以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2)建言作用。大學生骨干作為學生群體的一份子,較之高校管理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和領悟學生的需求。大學生骨干通過學生訪談、學生輿情問卷調查、以輿情為主題的辯論賽、學生意見聽證會等方式搜集學生意見,同時讓學生群體及時了解到輿情動態及學校的相關政策。在對校園網絡輿情總結、歸納、修正之后向學校輿情主管部門匯報,同時以學生利益需求表達者和學校輿情管理參與者的視角提出相應的管理建議。這樣不僅做到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同時也對輿情進行了深刻剖析,調動學生群體全面、理性地認識網絡輿情。

(3)輿情導向作用。大學生骨干在感知輿情動態后,及時修正輿情中不正確的價值觀,摒除阻礙主流思想發展的因素。從校園論壇、學校官網、即時通訊與社交網絡三種不同的網絡平臺來看大學生骨干的輿情導向作用:在校園論壇上,大學生骨干通過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主動提出正面的網絡議題,積極發表客觀的評論,轉載分享健康的內容,引導學生跟隨;在學校官網上,學校給予大學生骨干一定的管理權限,作為學生新聞發言人發布學校相關政策信息,減少學生對學校的“自覺對立”;即時通訊與社交網絡不同于非官方的論壇和官方的學校網站,大學生骨干通過轉發學校政策信息、社會或校園的討論熱點,并對此發表評議,引起學生群體關注、討論,甚至發起線下活動,擴大主流思想的影響。

(4)輿情引導知識庫的構建作用。大學生骨干在校園網絡輿情演化的各個階段發揮著作用。在校園網絡輿情的產生時期,大學生骨干主要起到輿情監測與預測作用;在輿情的成長期,主要起到建言與導向作用;而在輿情的消退期,主要起到輿情引導知識庫構建的作用。部分輿情在消退期可能衍生出新的輿情,大學生骨干在新的輿情生命周期中起到同樣的作用。

四、總結

總之,無論是從大學生骨干獨特的身份,還是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機制,或是從高校網絡輿情的產生與發展的特點來說,大學生骨干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工作中都具有獨一無二的作用。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的構建中,高校應重視大學生骨干的培養工作,充分挖掘大學生骨干在網絡輿情處理工作中的潛在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3.

[2]鐘漲寶,聶建亮.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管理,2011(5):68-71.

[3]周建勝,范志軒.高校網絡輿情成因及引導處置機制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8):71-74.

[4]游佳琳,唐華,顧鋒.新媒體時代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監測與引導機制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2):11-13,21.

[5]王海建.高校網絡學生干部培養研究[J].教育探究,2011,(3):68-71.

[6]邊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1.

[7]曾潤喜,王國華,徐曉林.高校網絡輿情的控制與引導[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11):79-82.

[8]章忠平,陳焱,曾萍,等.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策略性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31(6):21-23.

[9]肖輝.高校學生骨干作用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4):135-136.

[10]周禮春.高校校園網宣傳中的輿情引導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1,(21):49-50.

[11]陳憶金,曹樹金,陳少馳,等.網絡輿情信息監測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知識,2011,(6):41-49.

(責任編輯:孫晴)

網絡互聯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收稿日期]2014-04-23

[作者簡介]孟京頤(1969—),女,河南省許昌市人,許昌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摘 要]網絡英語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變體,反映了網絡文化與網絡生活的變化,因而以某種形式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網絡英語新詞的生成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語言現象。英語新詞從產生到逐漸傳播,再到被普遍應用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詞匯單位,是大腦運用認知語言學的隱喻、諧音、轉喻等修辭手法對新事物進行思維的結果,其生成過程既隨意、簡單,又抽象、復雜。由此產生的多數新詞已經固化成凝固詞,在句法上具有獨立性,在語義上具有完整性,在語用上具有經濟性。網絡英語新詞構詞的突出特征就是靈活多變:一是構詞方式靈活多變,主要有縮略法、詞鏈類推法、同音借用法;二是語義變化靈活多變,主要有擴大舊詞含義、縮小舊詞含義、引申舊詞含義、改變舊詞詞性等。網絡英語新詞的發展呈現出不斷增加、求簡、趨繁、多語化和重應用化的趨勢。

[關鍵詞]網絡英語新詞;認知語言學;隱喻;轉喻

互聯網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對網絡語言的影響。目前,互聯網上使用最多的語言是英語,網絡英語新詞是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衍生品,這些新詞被認為是網民進入虛擬空間的身份符號,網絡語言的使用是虛擬社區特有的標志。網絡新詞作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它的研究方法與一般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語言學包括認知語言學、生成語言學、比較語言學、類型語言學等。本文擬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分析人們對網絡英語新詞的整個認知過程,揭示英語詞匯在語境、社會心理等作用下發生的語義轉移,同時對網絡英語新詞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以期為網民更好地認識和利用網絡英語語言提供理論支撐。

一、網絡英語新詞的構詞特征

瑞士語言學家費爾迪南·德·索緒爾[1]認為,新詞是以一定的語音形式與一個全新概念或意義相結合的在語言運用中具有穩定性和復雜性的語言單位。網絡英語新詞構詞除了符合索緒爾對新詞的界定之外,其突出的特征就是靈活多變。這種特殊的語言變體不拘泥于語法限制,拼寫簡單隨意,構詞方法和語義靈活多變。

1.構詞方式靈活多變

網絡英語新詞構詞方式的多樣性充分說明了網絡語言靈活多變的特征。從詞匯學的角度看,網絡英語新詞多用縮短式或組合式構成法,意在簡潔明了、經濟方便,這既符合語言經濟的原則,又可以滿足網絡用戶的心理需求。

(1)縮略法??s略法就是把詞的音節加以省略或簡化,是語言的一種簡化用詞現象[2],具有字數少,結構緊湊,易讀、易寫、易懂等特點,符合語言學家Zipf[3]的省力原則與Mantinet[4]的經濟原則??s略法的認知理論基礎是:大腦的認識活動是在記憶知識的基礎上以最節約的方式進行,遇到繁雜冗長的短語或者詞匯,大腦便潛意識地去繁就簡,用簡單具體的概念取代復雜抽象的概念。換言之,縮略語具備人們認知事物的2個特點:一是容易引起并保持人們的注意;二是便于記憶和使用。語言的省力原則在形式上即是語詞的縮減。英語是表音文字,詞匯是系列字母的組合,其經濟原則主要體現在字母的縮寫,縮減字母的原則取決于使用是否便利??s略構詞法主要有以下5種。其一,首字母縮略法,如EEC——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共同市場),A/S/L——age/sex/locati(年齡、性別、地址),FYI——for your information(供你參考)。其二,音節省略法,如pgup——page up(網頁上翻);pgdn——page down(網頁下翻),nat——nationalist(民族主義者),mod——modern(時髦的)。其三,詞素改變法,如biz——business,plz——please,wot——what。其四,成分省略法,即用1個成分來替代復合詞,如server(服務器)代替client serve。其五,單詞截短法,如con 來自convention,decaf 來自decaffeinated,vert來自vertical,sig 來自signiture??傊?,英語新詞簡化形式之多、簡化程度之大使我們目不暇接。這些詞從無到有,逐漸固化為網絡語言中的詞匯單位。

(2)詞鏈類推法。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新事物新現象促使許多具有同一特征的詞匯以系列化的形式出現,而已有的詞匯已不能準確地表達它們,短時間內創造新詞也并非易事,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舊詞的再加工創造,詞鏈類推便是其中一種。詞鏈類推法屬于認知語言學理論范疇,符合人們認知事物的思維模式。大腦認知新事物時首先會把具有同一特征的系列關聯詞匯歸類形成詞鏈,例如把詞匯歸為電腦類、家庭類、教育類、經濟類等,然后再在每類詞鏈范疇中找出反映此類詞匯共性的一個基本詞,這樣基本詞匯范疇下便可以容納較多的相關詞匯,最后以基本詞為核心詞再與其他附屬詞結合便可發散性地形成許多系列“家族詞匯”,即詞鏈。大腦一旦形成詞鏈思維模式,就可以進行類推,自創新詞。例如,與電子相關的詞匯可以仿照以下的模式類推自創:eservice(電子服務),ecash(電子現金),erevenue(電子商務收入),等等。顯然這一系列新詞的基本詞是e(electronic),其他與之組合的詞稱作附屬詞,只要在意思上能夠入列的任何詞都可以和e搭配,生成“家族成員”。再如,與污染相關的詞有environmental pollution(環境污染),thermal pollution(熱污染),internal pollution(體內污染),visual pollution(視覺污染),antipollutionist(反污染者)等;與隔閡相關的詞匯有generation gap(代溝),credibility gap(信譽隔閡),culture gap(文化隔閡),communication gap(通信隔閡)等。這些詞形成之時,也許是出于語用和表達便捷的需要,而一旦被接受,就會凝固成一個整體意義。詞鏈類推法造詞功能強大,人們以此可自創大量形態類似的系列英語新詞。

(3)同音借用法,也稱諧音法。諧音法構詞的2個基本要素是主項和隨激項,其構詞過程可以從以下2個角度來進行分析:第一,從話語者的角度分析。話語者之所以能借用同音造詞,是因為大腦對于語言符號所產生的第一本能反應就是語言符號的聲音形式,即語音。主項(目標詞匯或者句子)通過語音刺激大腦進行聯想,使大腦本能地搜尋所儲存的另外同音或者近音卻不同義的詞匯,借諧音建立音聯關系,然后以此為基礎生成音相似而義不同的新的義項新詞,即隨激項,用之取代繁雜的句子或者音節長的單詞。網絡中以諧音修辭法聯想的隨激項往往簡短、實用,縮短了網絡輸入時間,其形式多以單個的字母、數字或者字母的組合出現,簡稱諧音“字母詞”或“數字詞”。如IC——I See(我明白了);good 9——good night(晚安);It’s up 2 u——It’s up to you(這由你來決定)等。第二,從聽話者的角度分析。

當聽話者看到隨激項新詞時,會本能地將之與熟悉的舊詞(諧音主項)建立音聯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活經驗、邏輯推理、語境聯想、背景知識等手段識別并找出與新詞最為相融的對應表達,從而實現對同音聯接的理解。在諸多網絡英語新詞中,同音借用語占據流行語相當大的比例,通過諧音修辭后的字母詞或數字詞,具有簡約、生動等特點,符合網民社交方便快捷的主觀需要,以及實現自我價值和宣泄情感的表達需要。正因為如此,很多同音借用詞被廣泛應用,并且逐漸成為固定詞項。

2.語義變化靈活多變

語義變化不是人們的任意行為,有其語言學上的理論依據。張永言[5]指出,詞義從歷時的角度可分基本意義和引申意義、詞源意義和現行意義?;疽饬x就是原詞義項,也就是我們最早習得的舊詞的含義,原詞義項又通過人們認知機制以發散性的方式向外擴張,從而獲得引申意義。新事物的出現必然會造成詞匯空缺,這時大腦會尋找已經存在的概念,對新舊事物的性質、功能、作用等特征進行聯系、比對和歸類,然后借助熟悉的、具體的概念通過隱喻、轉喻、引申等工具對抽象范疇進行概念化的認知,即由簡單域向復雜域映射,其結果是將基本語義范疇進一步延伸,以形成新的語義輻射范疇。正如語言學家F.Ungerer等[6]所指出的,隱喻和轉喻是我們對抽象范疇進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認知工具,它們的認知基礎是意象模式,它們來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經驗,在概念域的映射中起重要作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英語詞匯資源,有效發掘其表達潛力。語義變化途徑通常有以下4種。

(1)擴大舊詞含義。舊詞通過認知轉喻機制在新的語境下又有了新的詞義,詞義范疇得到擴充,換言之,舊詞被賦予1個新義就是在詞匯中增加了1個新詞位。轉喻手法的思維模式是以生活中不同認知類型事物之間的鄰近聯想為基礎,提取事物之間的關聯性特性,在同一認知域內用具體的、易感知的、易記憶的1個詞匯泛指更廣的、較為抽象的含義,換句話說,就是用部分指代整體。陳建生[7]指出,新義通常是在本義的基礎上通過轉喻的方式產生的。例如英語head由原義“頭”擴展引申出一切事物的頂部,再引申出身居高位的人,由此義擴展開去,泛指各種各樣的帶頭人。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例如,cherrypick原指摘櫻桃,借用轉喻,現泛指挑選最好的東西;hot potato原指熱土豆,現泛指所有棘手的事情;plastic原指塑料,現指欺詐的、虛偽的。轉喻的方法能使原詞詞義范疇擴大。由此可見,轉喻是舊詞意義轉移的工具,人們借此可以更好地理解新事物并形成新概念。同時,新詞不僅有了詼諧的含義,而且表達更加生動、形象。

(2)縮小舊詞含義。還有一些網絡英語新詞詞義比原詞義范疇小,這種方法也可以歸類于轉喻。轉喻認知思維側重建立2個不同認知類型事物之間的鄰近關系,將一種事物的概念由此及彼地轉移指代新事物而創造出新的意義。與擴大舊詞含義相反,此類方法是用整體指代部分。例如,bounce原指彈跳,通過轉喻指退回無法投遞的郵件;garbage從生活垃圾變為垃圾郵件或錯誤的數據;administrator原指管理人,新義為法庭指定的破產公司管理人;plastic原指塑料,現在的新義是(塑料制成的)信用卡。轉喻的認知功能是通過跨域映射實現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

(3)引申舊詞含義。王文斌[8]認為,大多數多義詞是隱喻認知的產物。網絡英語新詞也是如此。英語詞匯的一詞多義是基本意思在一定的語義范疇之內通過隱喻認知對抽象范疇概念化的結果。隱喻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是依賴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在不同概念域的映射。當新事物很難找出與之匹配的詞匯時,人們便會以相似聯想為心理基礎,將主觀經驗與感覺體驗相互匹配,進行概念融合,即通過用事物A來理解事物B,用已經存在的概念A來表達概念B,引申詞義范疇,最終形成對新事物形象、生動的描述。例如,hit原指打擊,現映射到電腦行業,新的義項是點擊;cookie原指小甜品、餅干,現隱喻為電腦術語,指服務器暫存放在你計算機上的一筆資料;host原指主人,現指電腦主機;caption原指標題、插圖的說明、電影的字幕,現普遍指電視屏幕補邊的字幕。引申思維模式不僅提供了新的語用意義,為我們定義新事物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而且反映了人們習慣用熟悉、穩定的詞匯表達新義的認知規律。由此途徑達到的語義,是集形象、貼切、實用、經濟于一體的思維表達方式。

(4)改變舊詞詞性。詞性的互變是網絡英語新詞產生的途徑之一。詞性發生變化時,詞的原義也會發生相應變化。詞性的轉化是英語構詞的一種特殊現象。詞性轉化也是通過隱喻認知來實現的。[6]詞性轉化是需要前提條件的:首先,不同詞性的語義應該是相互關聯、相互包含的;其次,形態結構應具有相似性,以容易使人產生聯想。同時,隱喻修辭現象只有在一定的語境中才會產生,孤單的1個詞是無法產生任何意義上的聯想。例如,text(課本),只有當事人處在要發信息這個語境時,才可以隱喻為發信息;google本意是搜索引擎,動詞為搜索;blingbling動詞為珠寶的響聲,名詞指代穿名牌衣服與戴璀璨珠寶;bingo本意指賓戈游戲,動詞泛指贏了,還可以在你答對問題時或者做對事情時說bingo表示對了。以上這些詞匯就是利用隱喻效應而使詞性改變,產生語義變化,而且新的語義逐漸被固定為新的詞項。改變詞性生成新詞不僅有效地填補了詞匯空缺,還能夠增強表達的準確性和形象性,可謂一舉兩得。

網絡英語新詞的生成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語言現象。新詞從產生到逐漸傳播、再到被普遍應用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詞匯單位,是大腦運用認知語言學的隱喻、諧音、轉喻等修辭手段對新事物進行思維的結果,其生成過程既隨意、簡單,又抽象、復雜。由此產生的多數新詞已經固化成凝固詞,在句法上具有獨立性,在語義上具有完整性,在語用上具有經濟性。

二、網絡英語新詞的發展趨勢

1.網絡英語新詞將會繼續增加

由于語言具有社會性,所以,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遷、經濟的發展、國際間的合作、不同文化的融合等,都會促使網絡英語新詞層出不窮。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網絡英語新詞是真實折射社會歷史發展變化的媒介。新詞生成形式趨向多樣化:全新詞匯增多,更多的舊詞將會被賦予更廣的含義,合成詞、派生詞將會以更快的速度生成系列化的組合新詞以適應人們的需要。

2.網絡英語新詞向求簡方向發展

語言反映社會現象,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求簡是各種語言發展的一個共同規律。網絡英語是以交際為目的的工具,交際過程更是凸顯了其求簡的特點。以最簡潔的字符傳遞最大容量的語義信息,符合網絡社交快速、經濟的需要。此外,縮略語與舊詞雖然意義上對等,表達上相互切換,但舊詞聽起來嚴肅、正式,而縮略語則比較隨意、簡單,二者表達效果截然不同?,F在,許多縮略語的認可度高,使用頻率高,甚至有些縮略詞已經取代原詞語成為一個凝固詞。今后,英語詞匯的簡化不僅指短詞取代長詞,更多簡化體現在用法的靈活性上,即一詞具有多種詞性、多種意義和多種功能。

3.網絡英語新詞向趨繁方向發展

趨繁是英語語言發展的另一個趨勢。社會進步使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借助互聯網交流平臺,網絡文化不斷滲透到我們的生活,所以,新事物往往會以輻射發散的形式產生系列的衍生品,為了短時間概括、反映客觀存在的事物,重新定義人們對新事物、新現象抽象的思維活動,語言勢必會在原來詞匯的形態和含義的基礎上通過加工創造來彌補語用方面的需要。未來更多的舊詞會以一定的語言規律疊加、組合生成新詞,而新詞會表現出形態加長、語義延伸等趨于繁瑣的特點。

4.網絡英語新詞向多語化方向發展

語言學家認為,任何一種語言都不是孤立的,人們要交際、交流,就需要從其他語言中吸取養料,吸收新的東西,英語也不例外。在網絡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的碰撞、商務的合作、交流的頻繁等會使不同的英語表達形式和用語產生,并且相互融合。許多新詞會被母語為英語的國家所吸收而被廣泛應用,其吸收形式多體現在借用外來詞和賦予詞匯以新義。如mao tai(茅臺酒),sushi(壽司),而且這些詞匯已經編篡到字典和詞典中。如今,網絡交際加速了英語的本土化,促成了許多英語變體的形成:中式英語、日式英語、韓式英語等紛紛出現。這些帶有本土化色彩的語體,從發音、詞義、語法、拼寫等方面都結合母語做了改變。例如,blur原意為污跡、模糊不清的事,在新加坡英語中變為困惑的、緩慢的;skinship本意皮膚友情,在韓式英語中意為握手、撫摸和愛撫;中式英語表達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drink tea(喝茶)已成為標準英文詞組,No Noising,Welcome to take my taxi,Welcome to use ATM service 等中式表達也已經大行其道??缥幕浑H的頻繁勢必使網絡英語語言更具包容性。

5.網絡英語新詞向重應用方向發展

網絡為人們提供了虛擬的交際平臺,相對寬松的空間使得網絡新詞一開始便呈現出不同于傳統語言的特殊性。它不受傳統書面語規范的束縛,追求經濟、實用。只要方便應用,任何形式的表達都可以為我所用,因此,網絡英語新詞會表現出很強的隨意性:弱化語法概念、精簡單詞拼寫、縮略繁雜句式等。此外,語體交叉使用也是網絡英語新詞的另外一個特征:口語與書面語交叉,數字詞、字母詞、縮略語的交叉,詞性的交叉,不同領域詞匯的交叉等。社會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對信息傳播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交流力求言簡意賅、表意精確。因此,網絡英語新詞向重應用化方向發展必然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三、結語

信息時代,體現個性、隨意的特殊語言形式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網絡英語語言,但是很多人對網絡英語新詞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表面。通過上文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多數網絡英語新詞都是基于語用的需要通過修辭手段而產生的。因此,語言認知理論在構詞機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語言工作者,只有從認知語言理論的角度剖析語言現象的語用根源,研究詞的形成、發展和現狀,才能深刻地理解語言現象和語義的內在聯系,從而提高對網絡英語新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參 考 文 獻]

[1] [瑞士]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 袁樹厚.英漢縮略語的語義及語用比較[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14.

[3] Zipf G K.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Ieasefort:An Introductien to Humnan Ecology[M].NewYork:Hafner,1949.

[4] Mantinet A.A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M].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5] 張永言.詞匯學簡論[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

[6] Ungerer F,Schmid H J.認知語言學入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7] 陳建生.認知詞匯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8] 王文斌.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9] 白云.語言與隱喻思維[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4):44.

上一篇:互聯網創業論文下一篇:大學生互聯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