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詩歌鑒賞范文

2023-04-24

詩歌鑒賞范文第1篇

郭春燕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詩歌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點擊考綱】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怎樣算是讀懂詩歌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一)、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例: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大意:

(我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涌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 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

(遠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動;波濤洶涌,浪拍云天,搖蕩起(遠方的)天空。 襄陽風光美麗,(似乎想要把我)留下,與山翁共謀一醉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么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態度、觀點)

二、讀懂詩歌的方法技巧

1、品標題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梢赃@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它或點明主旨,或表明詩人的情感基調。 例1: (海南、寧夏卷)題李世南畫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

【解讀】如果只看正文可能會以為詩歌描寫了鄉村野外的自然風光,但看了題目之后,才會明白這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而非眼前實景。明白了這一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鐘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象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這一理解與本詩第二題的鑒賞要求不謀而合了。 例2: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思考: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解讀】此為干謁詩。詩人以“新婦”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畫眉”比自己的詩文。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于提拔后進的水部郎中張籍。含蓄表達考前擔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張指點。通過優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 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后,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云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致,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后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后懷”正是該詩的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知人論詩”就是說要了解詩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經歷、風格流派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目的等。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知道了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于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注,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例3: (全國Ⅱ卷)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 注 ]① 李彌遜( 1085 - 1153 ),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 ② 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

【解讀】有了這一介紹,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難看出詩的

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

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這正是作者因反對秦檜而被免職后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真正是觸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注: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讀】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表達夢醒后面臨處境的無限凄涼。

3、讀注釋

詩歌的注釋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對這一內容讀詩時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思考: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例6: 鵲橋仙·夜聞杜鵑①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②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③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管,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驚殘:驚醒。 ③故山:即家鄉。 思考: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表現詩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

4、析意象 “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 例7: (全國卷3)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思考: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解讀】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邊塞詩派,擅長絕句,善寫風景。 思考: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解讀】楊花漫天飛舞,飄蕩如雪。人們往往把纏綿哀思、離愁別緒、理想抱負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

5、明典故

用典可以豐富詩的內容,裝點詩的門面,提高詩的質量。齊梁文學用典太多,晦澀難懂,但適當用典,的確有利于詩歌思想內容的表達。 例9: 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 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

思考: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解讀】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6、抓尾句

詩歌往往先寫景敘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詩歌的尾聯,有利于把握詩歌的主旨。

例10: (上海卷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思考:這首詩體現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追求?

【解讀】全詩抒發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表達了作者羨慕自由自在的漁樵生活。

三、小結詩歌鑒賞的步驟

1、看題目和作者; 2、默讀兩遍詩歌,整體感知;

3、找出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 捕捉并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寫了什么; 4、找出反映詩人感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弄清詩人表達的感情;

5、看注解并反觀詩歌題目,做總體思考。

6、仔細審讀題干,規范答題 【特別提醒】

1、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2、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3、這段時間做詩歌鑒賞題,不要忙于答題,要有意識地把讀懂詩歌放在首位。 課堂練習:

1、讀《幽居初夏》(陸游),回答問題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問題:⑴詩中所寫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幽”。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③以聲襯“幽”(“鳴蛙” ) 問題:⑵本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②尾聯“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

2、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大意:

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 (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 (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 (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 領會《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這首詩的深層意思。

1、這是一首懷遠思人之作。

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這兩句詩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氛圍。

3、本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2015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備考策略

王義翔

考場反饋

學生答題存在三大問題:

1、讀不懂詩歌,憑自己的主觀臆斷,盲目答題;

2、知道寫什么,但說不出用的是什么技巧,好在哪?

3、知道寫什么,也知道怎么寫的,由于答題步驟不規范、不全面導致失分。 針對這三個問題,在復習備考時,可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寫什么(讀懂詩歌),怎么寫(識別考點),怎么答(總結方法)。

(一)怎樣讀懂詩歌

鑒賞詩歌必關注:題目、作者、注釋、題干、意象。 初讀:大體明白詩歌表層意思; 標題:掌握詩歌主旨的快捷入口;

注釋:關注隱含信息,感知詩人的思想情感; 作者:知人論世,掌握時代背景;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載體; 題干:明確答題的方向;

(二)怎樣識別考點

(出示近幾年高考詩詞鑒賞題目,讓學生辨別屬于哪個考點?)這樣可看出,不管用哪種方式提問,鑒賞詩歌題無非是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四個考點(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全國卷2】

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上海卷】

16.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廣東卷】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

(2)作者為什么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

【四川卷】

(1)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

【遼寧卷】

本詩第二聯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 9.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

【2009新課標】

8.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9.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2011新課標】

8.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

【2013新課標2】

8.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三)答題技巧總結

1、仔細辨別題目,確定答題要點。

要懂得分解題目要求,明確考查方向,確定答題的要點。學會識別題目屬于哪一個考點,根據平時總結答題思路作答。

2、關注“得分點”,運用專業術語。

通過對新課卷詩詞鑒賞題的研究,可以看出,題目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我們可以稱之為“得分點”。答題時要找準角度,內容力求豐富,避免低分點遺漏;同時,恰當運用專業術語可以使表述更為精確,更切近詩歌的語體,在這方面,高考試題為我們作出了示范。

例如: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如襯托、對比、烘托渲染、虛實結合、托物言志、動靜結合及情景關系等;

3、答案忌無分析,必須結合文本

組織答案忌籠統、空泛,一定要結合文本作具體分析。常用的思路是: 總說(概括)+具體說明(舉例分析)+表達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結構上的作用)結合文本要求:組織答案最好涉及文中的關鍵詞。對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有效提煉、復制、重組,這樣答案就標準了,決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話來答,除非題干有要求。

4、規范標點符號,科學運用雙引號。

答案應該科學地運用引號,從原文中提取關鍵詞、句等必須運用引號突出。

5、合理安排答題區域,不讓答題區域空白。答題區域不能留空白,高考閱卷是在電腦上進行,即使你的答案內容很完美,如果謀篇布局沒有處理好,答題卡上空白太多,會間接影響你的得分。

6、加強類型題訓練,提煉解題思路。 回答詩歌鑒賞題,應該“因題而異”:

對“問答型”題,要做到“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

對“綜述型”題,一般采取“總分總”的模式,即“詩歌寫了什么——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好處”的思路來作答。

詩歌鑒賞范文第2篇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jack, it is really a great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for a interview, i would like to answer whatever you may raise, and i hope i can make a good performance today, eventually enroll in this prestigious university in september.

Now i will introduce myself briefly,i am 21 years old,bor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northeast of china,and i am curruently a senior student at beijing XX uni.my major is packaging engineering.and i will receive my bachelor degree after my graduation in june.in the past 4 years,i spend most of my time on study,i have passed CET4/6 with a ease. and i have acquired basic knowledge of packaging and publishing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besides, i have attend several packaging exhibition hold in Beijing, this is our advantage study here, i have taken a tour to some big factory and company. through these i have a deeply understanding of domestic packaging industry. compared to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us, unfortunately, although we have made extraordinary progress since 1978,our packaging industry are still underdeveloped, mess, unstable, the situation of employees in this field are awkard. but i have full confidence in a bright future if only our economy can keep the growth pace still.

Iguess you maybe interested in the reason itch to law, and what is my plan during graduate study life,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that pursue law is one of my lifelong goal,i like my major packaging and i wont give up,if i can pursue my master degree here i will combine law with my former education. i will work hard in thesefields ,patent ,trademark, copyright, on the base of my years study in department of p&p, my character? i cannot describe it well, but i know i am optimistic and confident. sometimes i prefer to stay alone, reading, listening to music, but i am not lonely, i like to chat with my classmates, almost talk everything ,my favorite pastime is valleyball,playing cards or surf online. through college life,i learn how to balance between study and entertainment. by the way, i was a actor of our amazing drama club. i had a few glorious memory on stage. that is my pride.

詩歌鑒賞范文第3篇

詩歌中的形象,我們又稱之為“意象”。是指詩人根據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詩歌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陀^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了詩人的情感色彩,賦予它靈性,便成了浸透著主觀意愿的“意象”。

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剛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的“情”,詠物所言的“志”,即為主觀的“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觀之意和客觀之象融為一體的藝術形象。由此可將詩歌中的形象分為四類:(一)人物形象,既指詩歌中作者創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二)事象,事象即動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詩歌中最為普遍與常見的就是后兩種。

因此,鑒賞具體作品的時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體現的情調,意象的社會意義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鑒賞古代的詩詞作品。

意象色彩的冷暖傳遞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體驗。一般暖色預示著熱烈活潑,積極向上,意氣奮發;冷色代表著冷漠低沉,消極頹唐,孤寂凄涼。準確理解修飾詞??陀^物象是沒有情感傾向的,詩人讓客觀事物“皆著我之色”后便蘊涵了豐富情感。詩人著我之色往往更鮮明體現在某些描寫景物的修飾語上,使景物帶有傾向色彩。

如: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曲中的藤、樹、鴉、橋、道、風、馬,除鴉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傾向,但分別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帶有傾向色彩的詞修飾后,藤是干枯的毫無生氣,樹是衰朽殘敗,鴉是傍晚暮鴉,橋是狹小少人經過,道是荒涼古道。曲子通過描寫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聯系的景物,物象變為有傾向的意象,整個融入蕭條荒寂之中,意境頓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藝術構思構成一幅彌漫著陰冷氣氛和灰暗色彩的秋效夕陽圖。

常見的意象

1、松柏——松柏生長環境惡劣、經寒不衰、枝干堅韌,具有一種凜然正義。在文人筆下,松是堅貞、孤直和高潔的象征,古人常通過詠松來表現自己對高風亮節的贊美和追求。如: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2、竹——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綠竹蔥蘢——正直謙虛,堅貞高潔——隱士君子。如:“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張九齡),贊美竹的氣節與虛心。“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蘇軾《于潛僧旅筠軒》)可見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了。“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隱士、詩人喜歡在綠竹蔥蘢的環境談經論道。

3、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纏綿悱惻,離愁別緒——送別懷人。如:

詩詞鑒賞第1頁 (共7頁)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表達對分別的眷戀。“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起情。”“折柳”寓有惜別懷遠之情。“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在楊柳依依的岸邊,離別之情油然而起。

4、梅——最先開放,傲霜斗雪——敢為人先,不畏權貴——君子。如: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5、菊——臨秋而開,凌冰傲霜——不畏權貴,堅守晚節——志士。如:鄭思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顏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聞達——隱士。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6、大雁——春秋遷徙——思鄉之情。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故鄉渺何處?歸思方悠悠?;茨锨镆褂?,高齋聞雁來”(韋應物《聞雁》),“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趙《寒塘》)。鴻雁傳書。如:“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懷李白》作為送書信的使者。

7、杜鵑(子規、布谷)——叫聲凄切——悲涼凄清——憂愁憂思。(哀怨、思歸)如:“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鄉思。“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蘇軾《浣溪沙》)詩人在逆境中對人生抱著樂觀、豁達的態度,所以在蕭蕭暮雨中傳來的杜鵑的啼鳴,讓人感到其境頗為清遠,其情頗為恬適。

8、月(殘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鏡、蟾兔、玉盤)——它在許多詩人筆下都是思鄉、念親的標志,多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9、斜陽——給人以凄涼、沮喪、失落之感。游子思婦善用夕陽抒他們的情思。如范仲淹:“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特定的環境中,給人以蒼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陽意象塑造氣象渾然、遼闊、蒼茫的意境。如: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

詩詞鑒賞第2頁 (共7頁) 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詩)夕陽與時序流轉有關,故詩人常借夕陽發思古之幽情。(懷古詩)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以“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為現實背景,感喟“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的物是人非。

10、登高、憑欄。多傳達相思之情、報國之志和壯志難酬的悲傷與激情。如: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詩歌鑒賞知識梳理(二)——答題技巧

(一)煉字技巧: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二)表達技巧的內容: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文藝表現方法)、篇章結構。

1、修辭方法:

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動感人。

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

詩詞鑒賞第3頁 (共7頁) 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互文――“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A為了避免詞語單調重復,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這種互文的特點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詞組或句子里,處于相應位置的詞可以互釋。這樣可以從已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B是出于字數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練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于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理解這種互文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彼此映襯才能現出其原意,故習慣上稱之為“互文見義”。

反復――疊字疊詞疊句: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更加生動形象。思想感情的表達更為綿密曲折,音節流美,增強語言的音樂美、修辭美。

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雙關――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隱語、雙關的修辭手法。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表達方式: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情與景關系: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側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闕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抒情手法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愁緒。這種方式比較直觀。

間接抒情――詩人們往往借助多種修辭藝術,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

注意樂景與哀景的關系:詩歌中只要有景語,就一定與作者的情感有關,即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關于情景交融的鑒賞,關鍵在于情是何情,事實上也就是要求我們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樂景、愁景。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

詩詞鑒賞第4頁 (共7頁) 的效果。

3、表現手法:

(1)描寫技巧:烘托與對比、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渲染與烘托—-渲染與烘托本都是中國畫中的一種技法,渲染是指國畫中,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這樣一種加濃形象的手法。詩歌中則是指對環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詩歌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也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其他事物,達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對同一事物,可以從正面渲染,也可以從側面烘托。

襯托與對比――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或對立的條件,用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表現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條件來突出主體。反襯就是主體與襯體相反,襯體從反面作背景,襯托主體。對比就是把不同的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進行對照,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用對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虛實結合――定義: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一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二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三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簡單說,“虛”的方法,其實也就是作者想象聯想的方式,從我們讀過的作品來看,主要有兩種:一是遙想,二是夢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則為實。“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的。

動靜結合——在中國古代詩歌里,詩人們為了創設意境,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里描寫動態與靜態,并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這里的“動”含動與聲: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喧”為聲,“動”為動),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因此,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正側結合――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側面描寫的方式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點面結合――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系物,點面結合,烘云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點,隱括全面的效果。

細節描寫――中國古典詩詞一般篇幅短小精悍,這樣就不象敘事性作品那樣有過多的細節描寫。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樣不能忽視了其中的細節描寫。這一點特別需要加以注意。文學作品中真實生動的細節描寫,也能獲得“見微而知著”

詩詞鑒賞第5頁 (共7頁) 的效果。

白描工筆――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畫法中的速寫或素描,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這種畫法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干凈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工筆,原是一種繪畫的筆法,后指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

(2)文藝表現方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用典、象征聯想等。

比興手法――比喻本是一種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質不同的事物的修辭手法,運用在詩歌當中,也稱比興。詩詞當中經常運用這一手法以達到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的藝術效果。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情感更濃郁。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征。

鋪陳――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敘陳述。

象征――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蘭芷”象征名貴、孤芳、清高等等。

用典――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能夠起到含蓄、洗練、委婉和聯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古詩詞中的用典有以下幾種情形:①點化前人語句②引用神話故事③運用歷史故事。

聯想和想象――為浪漫主義詩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象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抑揚關系――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欲揚先抑]欲揚先抑又叫先抑后揚,即文勢先下抑后上揚,或文意先貶抑后褒揚,猶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頂。

[欲抑先揚]欲抑先揚又叫先揚后抑,即文勢先高揚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揚后貶抑,好像瀑流,從高處飛瀉而下。

[似貶實褒]對值得歌頌的對象不正面褒揚,而寓褒于貶,正話反說,用貶抑的語氣來褒揚,看似貶抑實為褒揚

[似褒實貶]對應該貶抑的對象不直接貶抑,而寓貶于褒,反話正說,用褒揚的語氣來貶抑,看似褒揚實為貶抑。

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懷――借古人抒發自己的抱負,表面回憶歷史,敘述古人,實則抒發自己對人事物的認識。

詩詞鑒賞第6頁 (共7頁) (4)、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首句標目――開宗明義,直接點題。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新樂府序》)。這個“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運用這種方法開頭,就為全文指明了“航標”。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曲筆入題――不馬上就觸到本題,開頭先來一個發端。運用的好,會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伏筆――是在文章的故事發生前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種暗示性的鋪排,當事件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再予以“回應”的寫作技巧。好的伏筆能起到暗示、點題、溝通文章內部聯系、逆轉人物關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順、合情合理,往往能讓人產生會心一笑、心靈共鳴或意外感悟等閱讀驚喜;同時能使文章出色生輝,具有獨特魅力。

照應――照應是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一篇文章要有頭有尾,前后內容要有內在聯系。前面交待過的話,后面得有照應;后邊要照應的話,前邊得先有個交待。這樣,文章前后才能貫串,使讀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脈絡。照應的作用。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

卒章顯志――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點明主旨。

以景結情――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三、解題方法——答題指津:

題目類型: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和方法:(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題格式:

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見錯誤:解答這類提問時,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這是不對的。但在闡述具體某句詩時,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詩歌鑒賞范文第4篇

(二)

【鑒賞指導】

詩歌思想情感鑒賞

一、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 憂國傷時

1、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2、 反映離亂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4、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蓱z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

● 建功報國

1、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

2、保家衛國的決心 如:王昌齡《從軍行》

3、報國無門的悲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4、山河淪喪的痛苦 如: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

5、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 如: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6、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如:杜甫《兵車行》

7、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思鄉懷人

1、羈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溫庭筠《商山早行》

2、思親念友 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p>

3、邊關思鄉 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4、閨中懷人 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 生活雜感

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 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2、昔勝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3、借古諷今的情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4、青春易逝的傷感 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5、仕途失意的苦悶 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悅 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 長亭送別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2、情深意長的勉勵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驹u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二、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在注意的問題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斗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

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揮想象,進行二度創作。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趣向和風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作。

【鑒賞練習】

下列詩詞中均有“愁”,請簡要概述每一首詩中“愁”的內容。

1、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2、菩薩蠻(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南鄉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6、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7、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9、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0、對雪(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飄棄樽無淥,爐存火似紅。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讀讀背背——兩漢詩歌】

戰城南 [樂府]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斗死,駑馬徘徊嗚。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借死者與烏鴉對話,悼念陣亡的將士,揭露戰爭帶來的災難)

上邪 [樂府]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一首是情詩。指天為誓,表示愛情的堅固和永久。除非高山變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

地合并,一切不可能發生的事都發生了,我才會和你斷絕。)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東、西、南、北”想見到的不僅是魚之樂也,更是一群江南女子采蓮的歡樂情景)

陌上桑 [樂府(節選)]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以側面描寫烘托了秦羅敷的美貌,寫法別致)

古艷歌 [無名氏]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見于宋《太平御覽》,是一首棄婦詩)

怨歌行(又名《團扇詩》)[班婕妤]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智锕澲?,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飲馬長城窟行 [樂府]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盡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這首漢樂府民歌,抒寫婦人懷念征人的情愫。)

十五從軍行 [古詩十九首]

十五從軍行,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漢無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臺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確)。非一時一人所為,一般認為大都出于東漢末年。南朝梁蕭統合為一組,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

悲歌 [樂府]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郁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表現出社會**,流浪者欲歸不能的濃濃鄉情)

悲愁歌 [劉細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 (劉細君,漢朝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漢武帝劉徹的侄孫女。史稱烏孫公主,第一位史載和親公主,第一首邊塞詩,琵琶的首創人之一。嫁盡漢女為一土,細君走后是昭君)

江南 [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答案:

1、閨中懷人之愁;

2、國破家亡之愁、報國無門之愁;

3、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4、傷春之愁、家國之愁;

5、昔勝今衰之愁;

6、思念情人的孤獨之愁;

7、羈旅之客愁;

8、亡國之愁;

9、人生失意之愁;

詩歌鑒賞范文第5篇

鄭加倫

愛情怨婦類——閨中少婦不知愁

古人的怨婦詩,春閨詞以及花間詞多是男性詩人以女性的口吻寫作的,亦有不少閨怨詩詞實為閨中女性相思之作或思夫怨情之作,一方面謳歌愛情,抒寫相思之苦之愁,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得不到重用,郁郁不得志,有些男性詩人通過女性化的情景描寫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排解自己的憤懣之情。

常見意象:

1、 比翼鳥、連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做連理枝。”

2、 紅豆:象征愛情和相思。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

3、 畫眉:形容夫妻相愛。如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此行卷詩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張籍的意見)

4、 鴛鴦、比目:表現夫妻情深。盧照鄰《長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辭死,顧作鴛鴦不羨仙”。

5、 牽牛(牛郎織女):比喻夫妻間的思念。如李商隱《馬嵬》:“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6、 金風玉露:表現七夕相會,相逢珍貴。如秦觀《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7、 結發:比喻夫妻。如《孔雀東南飛》:“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8、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華逝去,青春不再。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9、深宮 宮墻 閨閣 深閨 花園等

題材類型:一類是閨情(少女懷春和歌頌美好愛情);一類是怨情:

①閨怨詩。一類是相思懷人。

如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P62《蝶戀花》歐陽修

一類是惜春傷春。

如P89《如夢令》李清照

一類是懷才不遇,得不到重用。

P53《菩薩蠻》溫庭筠

②宮怨詩。最為常見的寫宮女“恩已斷”或“未承恩”或“君恩無常、見異思遷”之怨恨的詩作。張祜《何滿子》“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③征婦怨詩。沈佺期《雜詩》:“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蓱z閨里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④商婦怨詩。唐女詩人劉采春《啰唝曲六首》(其三)“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感情特點:詩中傷感、迷離、凄苦、寂寞、孤寂、惆悵、憂郁、思念、期盼等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又委婉含蓄。

題材情感主旨:

1、描寫男女之間深厚的感情,歌頌真摯愛情。如秦觀《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P45李商隱《無題》

2、表達閨中生活的孤獨寂寞或對丈夫和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P89《醉花陰》李清照

3、對虛度時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拋棄的哀怨。如秦韜玉《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氓》(背)

P89《如夢令》李清照

4、通過男女關系比喻君臣關系,借此表達自己不被重用。具體分為兩類。一是用男女的依戀比喻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一是用男女失戀、女子被棄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P53《菩薩蠻》溫庭筠

描寫方法:虛實結合、正面側面、想象、虛寫、白描、細節、對比映襯、人的感覺、修辭(比喻、比擬、用典、對比、夸張)等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上一篇:抗疫詩歌下一篇:詩歌朗誦稿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