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程設計實驗總結范文

2023-07-29

課程設計實驗總結范文第1篇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飛速發展,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得到重視,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已經迫在眉睫。為了使同學更快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我們參加了電工電子綜合技能訓練,本次訓練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實際,為分析解決現實問題服務,將理論與技能訓練有機地連成一體,注重對學生的過程考核,將檢驗標準更多地定位在考核學生的能力上。

以前我們學的都是一些理論知識,比較注重理論性,而較少注重我們的動手能力的鍛煉,而這一次訓練有不少的東西要我們去想,同時有更多的是要我們去做,好多東西看起來十分間單,但沒有親自去做,就不會懂得理論與實踐是有很大區別的,很多簡單的東西在實際操作中就是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也與我們想象不一樣,這次的實訓就是要我們跨過這道實際和理論之間的鴻溝。理論說的再好,如果不付諸于實際,那一切都是空談。只有應用于實際中,我們才能了解到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開始的時候,老師對電路進行介紹,我還以為這次訓練非常簡單,直至自己動手時才發現,看時容易做時難,人不能輕視任何事。連每一根電線,都得對機器,對工作,對人負責。這也培養了我們的責任感。

目錄

安全用電知識培訓

1、學習目標 : ●了解電對人體的傷害及預防措施 ●熟悉安全用電與電氣消防知識 ●學會觸電現場救護的基本技能

2、電流大?。?/p>

人體觸電時,流過人體的電流大小是決定人體傷害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較小電流流過人體時,會有麻刺的感覺;若較大電流(超過50mA)流過人體時,就會造成較嚴重的傷害,甚至死亡

3、電流持續時間 :

觸電電流流過人體的持續時間越長,對人體的傷害程度越高。觸電時間越長,電流在心臟間歇期內通過心臟的可能性越大,因而造成心室顫動的可能性也越大。另外,觸電時間越長,對人體組織的破壞也越嚴重

4、電流途徑:

電流通過人體的任一部位,都可能造成死亡。電流通過心臟、中樞神經(腦部和脊髓)、呼吸系統是最危險的。因此,從左手到前胸是最危險的電流路徑,這時心臟、肺部、脊髓等重要器官都處于電路內,很容易引起心室顫動和中樞神經失調而死亡

5、電壓高低在;

觸電電壓越高,對人體的危害越大。觸電致死的主要因素是通過人體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電阻不變時電壓越高,流過人體的電流就越大,受到的危害就越嚴重。這就是高壓觸電比低壓觸電更危險的原因。此外,高壓觸電往往產生極大的弧光放電,強烈的電弧可以造成嚴重的燒傷或致殘

6、電流頻率 :

電流頻率的不同,觸電傷害的程度也不一樣,直流電對人體的傷害較輕,30~300Hz的交流電危害最大,頻率在20kHz以上的交流電對人體已無危害。所以,在醫療臨床上利用高頻電流作理療,但電壓過高的高頻電流仍會使人觸電死亡

7、人體身體狀況 :

人體身體狀況不同,觸電時受到的傷害程度也不同。例如,患有心臟病、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在觸電時受到的傷害程度要比正常人嚴重。一般來說,女性較男性對電流的刺激更為敏感,感知電流和擺脫電流要低于男性。兒童觸電比成人要嚴重。此外,人體的干燥或潮濕程度、人體健康狀態等,都是影響觸電時受到傷害程度的因素.

常見觸電的方式:

直接觸電防護措施 : 利用絕緣的防護

利用屏護的防護

采用安全距離的防護

采用安全特低電壓的防護

采用漏電保護裝置的防護

間接觸電的防護措施:

配電系統保護接地防護

自動切斷供電防護

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的防護

非導電場所的防護

電氣隔離的防護

不接地的局部等電位聯結的防護

安全特低電壓的防護

現場診斷:

現場救護 :

電工常用工具和儀表

1、學習目標 : ●會使用驗電筆、鋼絲鉗、尖嘴鉗、螺絲刀、電工刀等常用電工工具。 ●會使用萬用表、兆歐表、鉗形電流表等常用電工儀表。

3電工常用材料和低壓電器

3、1學習目標 :

● 會認識導電、絕緣、導磁和安裝等常用電工材料,知道其主要用途?!袷煜と蹟嗥?、刀開關、低壓斷路器、主令電器、接觸器和繼電器等常用低壓電器的分類、技術參數、選用,會正確安裝常用低壓電器。

3、 2常用導電材料

常用導電材料

導電材料:良導體材料:用于制作各種導線或母線,

如銅、鋁、鋼等、用于制作燈絲,如鎢、用作導線的接頭焊料和熔體, 如錫;高電阻材料:用于制作電阻器和電工儀表的電阻元件,如康銅、錳銅、鎳鉻等

1

2 點動控制線路

1.

1、 點動控制:按下按鈕電動機就得電運轉,松開按鈕電動機就失電停轉的控制方式,稱為點動控制。

1.

2、 點動控制線路的組成:主令電器——按鈕、繼電器——熱繼電器、自動控制電器——接觸器

1.

3、 點動正轉控制線路的工作原理:點動:合上開關QS 按下按鈕SB → 交流接觸器線圈KM得電→

交流接觸器主觸頭KM閉合→電動機得電運轉→松開按鈕SB→線圈KM失電主觸頭恢復分斷→電動機M停轉

1.

4、 路的特點:

點動控制線路已經有主、輔電路之分。

輔助電路接在主電路熔斷器之后,可減少電動機走單相的機會。 電路的缺點是,電動機不能實現長期運行

3 點動控制線路設計

2.1、電路圖:電路圖是根據生產機械運動形式對電氣控制系統的要求,采用國家統一規定的電氣符號和文字符號,按照電氣設備和電器的工作順序排列,詳細表示電路、設備或成套裝置的全部基本組成和連接關系的一種簡圖。

2.2、電路圖的主要作用:充分表達電氣設備和電器的用途、作用及線路的工作原理,是電氣線路安裝、調試和維修的理論依據。

2.3、接線圖:接線圖是根據電氣設備和電器元件的實際位置和安裝情況繪制的,它只用來表示電氣設備和電器元件的位置、配線方式和接線方式,而不明顯表示電氣動作原理和電氣元件之間的控制關系。

2.4、接線圖的主要作用:它是電氣施工的主要圖樣,主要用于安裝接線、線路的檢查和故障處理。

接線圖

3、安裝控制線路 3.1、安裝步驟及工藝要求:

1)安裝元件——按照電器布置圖在控制板上安裝走線槽及電器元件,并貼上醒目的文字符號。

工藝要求

1)安裝走線槽時,應做到橫平豎直、排列整齊勻稱、安裝牢固、便于行線。

2)斷路器、熔斷器、組合開關進線方向應正確,以上進下出為原則進行電器元件安裝。

3)各元件的安裝位置應整齊、勻稱,間距合理,便于更換。電器元件安裝不傾斜、不歪斜。

4)緊固各元件時,用力要均勻,緊固程度適當。以用手輕搖器件不會動為準。 (2)布線

1)實驗室里采用銅芯軟線布線。

2)布線時,嚴禁損傷線芯和導線絕緣,并留余量。

3)各電器元件接線端子引出導線的走向以元件的水平中心線為界限,在水平中心線以上接線端子引出的導線,必須進入元件上方的走線槽;在水平中心線以下接線端子引出的導線,必須進入元件下方的走線槽。任何導線都不允許從水平方向進入走線槽內。

4)各電器元件接線端子上引出或引入的導線,除間距很小或元件機械強度很差時允許直接架空敷設外,其他導線必須經過走線槽進行連接。

5)進入走線槽內的導線要完全置于走線槽內,并盡可能避免交叉,裝線不要超過線槽截面的70%,以便于蓋上線槽蓋和以后的裝配和維修。

6)各電器元件與走線槽之間的外露導線,應合理走線,并盡可能做到橫平豎直、垂直變換走向。同一元件上位置一致的端子和同型號電器元件中位置一致的端子上引出或引入的導線,要敷設在同一平面上,并應做到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得交叉。

7)所有接線端子、導線線頭上,都應套有與電路圖上相應接點線號一致的編碼套管,并按線號進行連接,連接必須牢固,不得松動。

8)一般一個接線端子只能連接一根導線,最多不得超過兩根導線。

4、點動控制線路安裝接線 1)先接控制電路 2)后接主電路 3)再接電源電路 4)接進線電源線

5)檢查、接負載、接電源試車

安裝后的示意效果圖

小節:本節課主要學習了電動機點動控制線路安裝調試及常用電氣元件的好壞檢測。通過本次課學習,我要會根據故障現象,確定故障部位,排除故障。注意:實驗所用的接觸器額定電壓是220V,所以控制電路一根接火線,另一根接零線。這也是實際接線與書中電路圖所不同的。

4、自鎖控制電路

4.1、工作原理: ? (1)起動過程:按下起動按鈕SBl,接觸器KM線圈通

電,與SB1并聯的KM的輔助常開觸點閉合,以保證松開按鈕SBl后KM線圈持續通電,串聯在電動機回路中的KM的主觸點持續閉合,電動機連續運轉,從而實現連續運轉控制。

? (2)停止過程:按下停止按鈕SB2,接觸器KM線圈

斷電,與SBl并聯的KM的輔助常開觸點斷開,以保證松開按鈕SB2后KM線圈持續失電,串聯在電動機回路中的KM的主觸點持續斷開,電動機停轉。

4.2、自鎖控制電路設計

4.3、安裝控制線路

根據自鎖控制線路畫出接線圖,接著由接線圖鏈接線路。由與自鎖控制線路是在點動控制線路上改動而來,所以這里就不詳細介紹如何接線的了。 參考文獻:

1、劉濤 電工技能訓練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3年01月

2、吳關興 維修電工中級實訓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9.6

3、金國砥 電工實訓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3.1

4、程立群 電工實訓基本功 2006.10

5、趙秉衡 工廠電氣控制設備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課程設計實驗總結范文第2篇

課 程 設 計 實 驗 報 告

課程名稱:

《數據結構》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題目: 校園導游 姓名:

邱可昉 院系:

計算機學院 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班級:

10052313 學號:

10051319 指導老師:

王立波

2012年5月18日

1

目錄

1.課程設計的目的„„„„„„„„„„„„„„„„„„„„„3 2.問題分析„„„„„„„„„„„„„„„„„„„„„„„„3 3.課程設計報告內容„„„„„„„„„„„„„„„„„„„„3 (1)概要設計„„„„„„„„„„„„„„„„„„„„„3 (2)詳細設計„„„„„„„„„„„„„„„„„„„„„3 (3)測試結果„„„„„„„„„„„„„„„„„„„„„7 (4)程序清單„„„„„„„„„„„„„„„„„„„„„9 4.個人小結 „„„„„„„„„„„„„„„„„„„„„„„14

2

1.課程設計的目的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軟件的一門基礎課程,計算機科學各領域及有關的應用軟件都要用到各種類型的數據結構。學好數據結構對掌握實際編程能力是很有幫助的。為了學好《數據結構》,必須編寫一些在特定數據結構上的算法,通過上機調試,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種數據結構及其特點,同時提高解決計算機應用實際問題的能力。

2.問題分析

[問題描述] (1)設計你的學校的校園平面圖,所含景點不少于10個。以圖中頂點表示學校各景點,存放景點名稱、代號、簡介等信息;以邊表示路徑,存放路徑長度等相關信息。

(2)為來訪客人提供圖中任意景點的問路查詢,即查詢任意兩個景點之間的一條最短的簡單路徑。

(3)為來訪客人提供圖中任意景點相關信息的查詢。 [測試數據] 由讀者根據實際情況指定。

3.課程設計報告內容

(1)概要設計

根據學校具體分布構建無向連通圖,再通過幾個模塊運行函數完成校園信息簡介查詢,校園景點間最短距離計算和輸出以及退出功能。

(2)詳細設計

//定義全局變量 int bian[n][n]; int zhjl[n][n]; int path[n][n]; //構建dy類 class dy{ public: dy();

~dy(); void jj(); int zuiduan(); void floyed(); void shuchu(int,int);

// 邊的值

// 兩點間的最短距離

// 經過的景點

}; 首先,通過dy類的構造函數構建鄰接矩陣。 dy::dy(){ for(int i=0;i

3

bian[1][3]=bian[3][1]=150; bian[1][6]=bian[6][1]=300; bian[2][3]=bian[3][2]=100; bian[3][4]=bian[4][3]=50; bian[3][5]=bian[5][3]=200; bian[4][5]=bian[5][4]=100; bian[4][8]=bian[8][4]=350;

bian[4][9]=bian[9][4]=250; bian[5][6]=bian[6][5]=100; bian[5][7]=bian[7][5]=250; bian[5][8]=bian[8][5]=300; bian[6][7]=bian[7][6]=200; bian[7][8]=bian[8][7]=100; bian[8][9]=bian[9][8]=400; bian[9][10]=bian[10][9]=100; //將各點到自己的距離定義為0 bian[1][1]=bian[2][2]=bian[3][3]=bian[4][4]=bian[5][5]=0; bian[6][6]=bian[7][7]=bian[8][8]=bian[9][9]=bian[10][10]=0; } 接著,jj函數實現景點列表輸出和景點查詢。 void dy::jj() { int a; cout<<"您想查詢哪個景點的詳細信息?"<>a; getchar(); cout<

cin>>i>>j; if(i>n||i<=0||j>n||j<=0) { cout<<"輸入信息錯誤!"<

4

cout<<"請輸入要查詢的兩個景點的編號(1-10的數字編號):"<>i>>j; } else { floyed(); shuchu(i,j); } return 1; } 再者,floyed函數用三個for循環求解最短路,將兩點間的n個點看做一個點,用path數組記錄這個點,在依次求出各點間最短路,并用zdjl數組保存起來。

void dy::floyed(){ int i,j,k; for(i=1;i(zdjl[i][k]+zdjl[k][j])) {//用path[][]記錄從i到j的最短路徑上點j的前驅景點的序號

zdjl[i][j]=zdjl[i][k]+zdjl[k][j]; path[i][j]=k; path[j][i]=k; } } 最后,shuchu函數判斷輸入兩景點編號大小,完成正序輸出和逆序輸出。 void dy::shuchu(int i,int j){ int a,b; a=i; b=j; cout<<"您要查詢的兩景點間最短路徑是:"<

5

cout<<"<-"<"<

6

(4)測試結果

7

8

(4)程序清單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INT_MAX 10000 #define n 11

//定義全局變量 int bian[n][n]; int zdjl[n][n]; int path[n][n];

class dy{ public:

dy(); ~dy(); void jj(); int zuiduan(); void floyed();

// 邊的值

// 兩點間的最短距離

// 經過的景點

void shuchu(int,int); }; dy::dy(){ for(int i=0;i

9

bian[1][3]=bian[3][1]=150; bian[1][6]=bian[6][1]=300; bian[2][3]=bian[3][2]=100; bian[3][4]=bian[4][3]=50; bian[3][5]=bian[5][3]=200; bian[4][5]=bian[5][4]=100; bian[4][8]=bian[8][4]=350;

bian[4][9]=bian[9][4]=250; bian[5][6]=bian[6][5]=100; bian[5][7]=bian[7][5]=250; bian[5][8]=bian[8][5]=300; bian[6][7]=bian[7][6]=200; bian[7][8]=bian[8][7]=100; bian[8][9]=bian[9][8]=400; bian[9][10]=bian[10][9]=100; bian[1][1]=bian[2][2]=bian[3][3]=bian[4][4]=bian[5][5]=0; bian[6][6]=bian[7][7]=bian[8][8]=bian[9][9]=bian[10][10]=0; } dy::~dy(){} void dy::jj() int a; { cout<<"您想查詢哪個景點的詳細信息?"<>a; getchar(); cout<

cout<

break; case 2:

10

cout<<"校醫院是學校內設的公益性、非盈利性的醫療機構。承擔學校社區范圍內師生員工的“六位一體”的醫療工作。"<

cout<

break; case 3: cout<<"圖書館現有藏書215萬冊,其中印刷型圖書146萬冊,電子圖書69萬冊,長期訂閱的中外文期刊2500余種。建有“中國學術期刊”、“萬方數據資源”、“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等信息資源鏡像站。"<

cout<

cout<

break; case 5: cout<<" 問鼎廣場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標志性建筑,位于校圖書館正面。"<

cout<

break; case 6: cout<<"3教是學校機房重地。"<

cout<

break; case 7: cout<<"據說杭電正大門可是花了500萬啊,可以說是杭電最奢侈的一個建筑物了,所以大家不可不看啊,不能錯過啊~~"<

cout<

break; case 8: cout<<"行政樓學校領導工作和處理事務的地方。"<

cout<

break; case 9: cout<<"體育館是學校舉行大型活動的場所,有一個很大的籃球場。"<

break; case 10: cout<<"宿舍是學生生活的基本場所,有多個食堂提供不同風味的食物,還有2個超市方便同學們的日常生活。"<

cout<<"請輸入1-10的數字編號:"<

11

break; } } int dy::zuiduan(){ int i,j; cout<<"請輸入要查詢的兩個景點的編號(1-10的數字編號):"<>i>>j; if(i>n||i<=0||j>n||j<=0) { cout<<"輸入信息錯誤!"<>i>>j; } else { floyed(); shuchu(i,j); } return 1; } void dy::floyed(){ int i,j,k; for(i=1;i(zdjl[i][k]+zdjl[k][j])) {//用path[][]記錄從i到j的最短路徑上點j的前驅景點的序號

12

zdjl[i][j]=zdjl[i][k]+zdjl[k][j]; path[i][j]=k; path[j][i]=k; } } void dy::shuchu(int i,int j){ int a,b; a=i; b=j; cout<<"您要查詢的兩景點間最短路徑是:"<"<

13

int main() { int i,j,s=1,k; dy dy; while(s) { cout<<"----------------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導游系統!----------------"<>k; switch(k) { case 1: cout<<"進入景點信息查詢:"; dy.jj(); break; case 2: cout<<"進入最短路徑查詢:"<

4.個人小結

在前兩次編寫程序之后,我已經能夠輕車熟路的編寫程序了,對于C++的數據結構風格也有所領悟,感覺相對輕松一些。

經過這次練習,我發現我還是有一些沒有注意的地方,我發現我對于書本上的知識吸收還有欠缺,然后編寫程序不夠仔細,有一些小差錯導致編譯出現錯誤,后來檢查后修正了。 我要在以后的學習中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上好專業課,多在實踐中鍛煉自己。 2.寫程序要考慮周到,嚴密。

3.在做設計的時候要有信心,有耐心,不浮躁。

14

4.認真學習課本知識,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

課程設計實驗總結范文第3篇

大學物理實驗(設計性實驗)

實驗報告

指導老師:王建明

姓名:張國生

學號:XX0233

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學院

班級:05信計2班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

一、實驗任務

精確測定銀川地區的重力加速度

二、實驗要求

測量結果的相對不確定度不超過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較

初步確定有以下六種模型方案:

方法

一、用打點計時器測量

所用儀器為:打點計時器、直尺、帶錢夾的鐵架臺、紙帶、夾子、重物、學生電源等.

利用自由落體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選擇理想紙帶,找出起始點0,數出時間為t的p點,用米尺測出op的距離為h,其中t=0.02秒×兩點間隔數.由公式h=gt2/2得g=2h/t2,將所測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

二、用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表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

三、取半徑為r的玻璃杯,內裝適當的液體,固定在旋轉臺上.旋轉臺繞其對稱軸以角速度ω勻速旋轉,這時液體相對于玻璃杯的形狀為旋轉拋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推導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轉軸為x,質量為m,受重力mg、彈力n.由動力學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兩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將某點對于對稱軸和垂直于對稱軸最低點的直角坐標系的坐標x、y測出,將轉臺轉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

四、光電控制計時法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表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

五、用圓錐擺測量

所用儀器為:米尺、秒表、單擺.

使單擺的擺錘在水平面內作勻速圓周運動,用直尺測量出h(見圖1),用秒表測出擺錐n轉所用的時間t,則擺錐角速度ω=2πn/t

擺錐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幾式得:

g=4π2n2h/t2.

將所測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

六、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在擺角很小時,擺動周期為:

通過對以上六種方法的比較,本想嘗試利用光電控制計時法來測量,但因為實驗室器材不全,故該方法無法進行;對其他幾種方法反復比較,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較簡單且最熟悉,儀器在實驗室也很齊全,故利用該方法來測最為順利,從而可以得到更為精確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參量。地球上各個地區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該地區的地理緯度和相對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異。一般說,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兩極,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約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在地球物理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專門儀器,仔細測繪各地區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還可以對地下資源進行探測。

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內觀察一個圣燈的緩慢擺動,用他的脈搏跳動作為計時器計算圣燈擺動的時間,他發現連續擺動的圣燈,其每次擺動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與圣燈擺動的幅度無關,并進一步用實驗證實了觀察的結果,為單擺作為計時裝置奠定了基礎。這就是單擺的等時性原理。

應用單擺來測量重力加速度簡單方便,因為單擺的振動周期是決定于振動系統本身的性質,即決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擺長l,只需要量出擺長,并測定擺動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實驗器材:

單擺裝置(自由落體測定儀),鋼卷尺,游標卡尺、電腦通用計數器、光電門、單擺線

實驗原理:

單擺是由一根不能伸長的輕質細線和懸在此線下端體積很小的重球所構成。在擺長遠大于球的直徑,擺錐質量遠大于線的質量的條件下,將懸掛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邊(很小距離,擺角小于5°),然后釋放,擺錐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擺動,如圖2-1所示。

f=psinθ

f

θ

t=pcosθ

p=mg

l

圖2-1單擺原理圖

擺錐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繩子張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當擺角很小時(θ<5°),圓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線,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著這一直線。設擺長為l,小球位移為x,質量為m,則

sinθ=

f=psinθ=-mg=-mx(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負號表示f與位移x方向相反。

單擺在擺角很小時的運動,可近似為簡諧振動,比較諧振動公式:a==-ω2x

可得ω=

于是得單擺運動周期為:

t=2π/ω=2π(2-2)

t2=l(2-3)

或g=4π2(2-4)

利用單擺實驗測重力加速度時,一般采用某一個固定擺長l,在多次精密地測量出單擺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間具有線性關系,為其斜率,如對于各種不同的擺長測出各自對應的周期,則可利用t2—l圖線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試驗條件及誤差分析:

上述單擺測量g的方法依據的公式是(2-2)式,這個公式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否則將使測量產生如下系統誤差:

1.單擺的擺動周期與擺角的關系,可通過測量θ<5°時兩次不同擺角θ

1、θ2的周期值進行比較。在本實驗的測量精度范圍內,驗證出單擺的t與θ無關。

實際上,單擺的周期t隨擺角θ增加而增加。根據振動理論,周期不僅與擺長l有關,而且與擺動的角振幅有關,其公式為:

t=t0[1+()2sin2+()2sin2+……]

式中t0為θ接近于0o時的周期,即t0=2π

2.懸線質量m0應遠小于擺錐的質量m,擺錐的半徑r應遠小于擺長l,實際上任何一個單擺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論可以證明,此時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其擺動周期為:

3.如果考慮空氣的浮力,則周期應為:

式中t0是同一單擺在真空中的擺動周期,ρ空氣是空氣的密度,ρ擺錐是擺錐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單擺周期并非與擺錐材料無關,當擺錐密度很小時影響較大。

4.忽略了空氣的粘滯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實際上單擺擺動時,由于存在這些摩擦阻力,使單擺不是作簡諧振動而是作阻尼振動,使周期增大。

課程設計實驗總結范文第4篇

1 實驗設計

針對以下簡化后的C代碼,設置三組實驗,三組實驗聯系緊密,構成了一個整體,基本完成了編譯器的前端工作。

三個實驗分別說明如下:

實驗一詞法分析

(1) 目的:通過設計編制調試一個具體的詞法分析程序,加深對詞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對程序設計語言源程序進行掃描過程中將其分解為各類單詞的詞法分析方法。

(2) 要求:編制一個讀單詞過程,從輸入的源程序中,識別出各個具有獨立意義的單詞 (token) ,即基本保留字、標識符、常量、運算符、分隔符五大類,并依次輸出各個單詞的內部編碼及單詞符號自身值;如果遇到錯誤時提示“Error”,然后跳過錯誤部分繼續顯示,實現時可參照狀態轉換圖實現和使用Lex工具[2]實現。

(3) 說明:

token分為基本保留字、標識符、常量、運算符、分隔符五大類,內部編碼參考如下:

識別保留字:if、int、for、while、do、return、break、continue;單詞種別碼為1.

其他單詞都識別為標識符;單詞種別碼為2.

常量為無符號整形數;單詞種別碼為3.

運算符包括:+、-、*、/、=、>、<、>=、<=、!=;單詞種別碼為4.

分隔符包括:, 、;、{、}、 (、) ;單詞種別碼為5。

實驗二 語法分析

(1) 目的:加深對語法分析器工作過程的理解;加強對遞歸下降法實現語法分析程序的掌握;能夠使用自己編寫的分析程序對簡單的程序段進行語法分析。

(2) 要求: (1) 在實驗一的基礎上,用遞歸下降分析法和Yacc工具[2]編制語法分析程序; (2) 對語法規則有明確的定義; (3) 編寫的分析程序能夠對實驗一的結果進行正確的語法分析; (4) 對于遇到的語法錯誤,能夠做出適當的錯誤處理,給出適當的錯誤提示,保證順利完成語法分析過程。

(3) 說明:參考文法如下:

實驗三中間代碼生成

(1) 目的:加深對中間代碼生成工作過程的理解;能夠使用自己編寫的分析程序對簡單的程序段生成中間代碼。

(2) 要求:在實驗二的基礎上,用Yacc工具[2]生成中間代碼。

(3) 說明:文法參照實驗二,生成結果參照文獻[3]。

2 實驗特點

本組實驗具有以下特點:

(1) 三組實驗聯系緊密,實驗二是實驗一的延續,實驗三是實驗二的延續。

(2) 實現方式靈活。在實驗一中,可采用C語言實現狀態轉換圖,也可以用Lex工具實現詞法分析器的自動生成;在實驗二中,可采用C語言實現遞歸下降分析器,也可以用Yacc工具實現語法分析器的自動生成;學生在實現的過程中還可以比較二者的異同。

(3) 可擴展性強。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上述實驗進行適當地刪減或添加,從而讓自己的編程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摘要:《編譯原理》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 理論課上介紹的原理和方法需要通過實驗來理解;本文以簡化后的C語言為處理對象, 實現詞法分析、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等過程, 具有操作性強、可擴展性強等特點, 有助于學生理解本課程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編譯原理,實驗設計,課程實踐

參考文獻

[1] 張素琴, 呂映芝, 等.編譯原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2] Jobn R.Levine, Tony Mason, Doug Brown.Lex與Yacc[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

課程設計實驗總結范文第5篇

摘  要 為了提高電工學實踐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將Multisim虛擬仿真實驗與實體實驗并行的電工學實驗教學方法,并給出綜合實驗的實例分析與應用。通過對電工學實驗特點的分析,根據不同實驗要求進行實體實驗與仿真實驗,以增強學生對于電工學內容的認識與理解,同時提高學生分析與設計實際電路的能力。

關鍵詞 電工學;Multisim;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實體實驗

Key words electrotechnics; Multisim; lab;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entity experiment

1 引言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信息化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大,如何將虛擬仿真實驗技術更好地應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教學改革,使教育教學順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和現實發展需要,是廣大教學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實踐的問題。當前,國內外許多高校已經開發了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建立了相應的虛擬仿真實驗室[1-2]。

電工學是研究電磁現象在工程中應用的技術科學,是工科各類非電專業必修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內容綜合性強,對工科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各類電路的實驗驗證對于促進學生在復雜的理論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其根本原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應用電路的設計和分析能力。為了適應電工學課程對于實驗的各種要求,提出將Multisim虛擬仿真實驗與實體實驗并行的電工學實驗教學方法,形成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實現優勢互補的實驗教學目標,并給出實例進行具體分析[3]。

2 現有電工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多數院校給學生開設的電工學實驗,都是依靠實驗室提供的實驗臺設備,讓學生在學習完對應的理論內容后,在規定的時間里,根據規定的實驗指導書的內容,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在近幾年的電工學實驗教學中發現,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但也存在很多問題[4]。

1)一般院校的實驗中心所引入的電工學實驗設備都是模塊化設備,這種實驗室儀器的操作只是供學生做一些驗證性實驗或簡單的設計性實驗,對于一些綜合性設計實驗根本無法實現,這就導致達不到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期望。

2)實驗臺上的實驗只能在規定的時間按照規定的內容去完成,對于稍復雜一些的實驗,線路的檢查和調試的時間需求不能夠充分滿足。一般性驗證性實驗對于學生而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動手能力,并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同時,內容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學生興趣的培養,那么創新更無從談起。

除此之外,對于作為初學者的學生來說,實驗室實驗必然會造成元器件的損毀。同時,在電工實驗中,強電與弱電并存,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安全問題……

可以看出,對于電工學實驗教學來說,傳統的單一實驗室平臺實驗教學方法與當今社會要求的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理念不符,不利于工科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對于電工學實踐環節的興趣,有效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成為該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3 Multisim虛擬仿真實驗和實體實驗結合的教學模式

Multisim虛擬仿真實驗特點  現代計算機技術和虛擬技術的發展,使很多知識的學習開放化、自動化。Multisim

就是一款用于開發和仿真的軟件,不僅僅局限于各類電路的虛擬仿真,而且在LabVIEW虛擬儀器、單片機仿真等技術方面有許多創新和提高。Multisim計算機仿真與虛擬儀器技術(LabVIEW)可以方便地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用計算機仿真真實地再現出來,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真正做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Multisim虛擬仿真實驗具備以下特點[5]。

1)無局限性,隨時隨地可以使用。Multisim是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實驗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做任意相關實驗,包括綜合性實驗、研究型實驗、設計型實驗等。同時,仿真實驗平臺僅僅是一個軟件平臺,對于學生來說,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己的實驗。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自由分配時間的需求,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成任何層次的實驗。

2)軟件調試方便,維護方便。電路本身就是由很多元器件和很多連線形成的,學生作為初學者,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很多錯誤。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上完成實驗時,學生可以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更改線路的連接形式,刪除或增加元器件、修改參數,調試過程中也可以根據調試結果隨時更改線路,最終得出最優方案,非常方便。

3)安全性好,不消耗實驗器材。實驗過程既是一個提高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途徑,也是一個摸索的過程和練手的過程。學生作為初學者,在練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同時,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而虛擬平臺對于這些錯誤會實時提示,并很明顯地標記出來,既能夠提示實驗人員正確操作方法,又不會出現儀器損毀的情況,對學生來說保證了安全性,對實驗室來說不會出現儀器損耗,大大減少了經費開支。

4)可以使用一些實驗室不常見的元件。一般情況下,實驗室平臺主要用于滿足學生的基本實驗,對于一些綜合性實驗或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設計型實驗來說,有一些不常用的元件就沒有,造成實驗的局限性。而虛擬平臺提供了非常完整的元件庫,能夠滿足各種類型的實驗需求,使實驗者靈活選用各種元件,使實驗得到一個最佳效果。

雖然Multisim虛擬仿真實驗具備很多實驗室硬件實驗所不能實現的優點,但單一的仿真實驗由于其電路中元件和操作環境的理想化,使學生對實際的操作認識不夠深刻,實際動手能力匱乏,容易導致在設計過程中與實物脫節,同樣不能達到從根本上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

Multisim虛擬仿真實驗與實體實驗并行的教學模式  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的發展是基本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緊密結合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電工學課程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將其應用到實際設計過程中。眾所周知,實體實驗室的實驗臺都是針對課本中的一些比較重要的理論而開發的,非常有必要讓學生按照實驗要求動手去進行操作。但是實驗室實驗一般都是根據教材需求設置的一些常規性實驗,而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習完整個課程之后,還應該做一些綜合性實驗,或針對某一個項目課題進行一些設計或仿真,常規實驗室對于這種需求將無法滿足。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采用Multisim軟件進行虛擬仿真實驗。因此,對于不同類型的實驗應該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才能夠得到最佳的效果。

1)基礎實驗。戴維寧定理、單管放大、集成運放、編碼器、譯碼器等內容都是電工學課本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這些內容的相關實驗,實驗室的實驗臺都很完善。對于這些實驗,可以先在課堂上用Multisim軟件進行虛擬仿真,然后將仿真過程以及仿真結果結合課堂理論教學,增進學生對于基本理論的掌握和理解,為下一步的實驗室實際操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再在實驗室平臺上進一步進行實操,使學生掌握常用的電子儀表、電子儀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夠按照實驗要求完成電路的搭建、實驗數據的讀取、實驗波形和曲線的結果分析等內容,從而使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與實踐能力的提高都大大增強[6-7]。

2)綜合性、設計型實驗。對于整個電工學而言,可以將其分成三大部分內容,包括基本電路部分、模擬電路部分和數字電路部分。每學完一部分內容,可以布置相關內容的綜合性、設計型實驗,這些綜合性、設計型實驗應以總結對應部分內容以及提高學生設計能力為目的。由于實驗室實驗設備本身和實驗室開放情況等各方面的限制,對于這些綜合性、設計型實驗,在給出實驗目的和實驗內容的情況下,從確定設計思路,到一步一步搭起每個模塊的實驗電路,最后到搭起整個實驗電路,包括各個環節的驗證調試等過程,都在實驗室完成是不現實的。一方面,對于完成實驗的最佳設計思路,實驗臺不一定能夠提供所有可用的最優元器件;另一方面,直接在基本設計思路的指導下進行連線操作,必然會出現很多隱患,由于接線過程中線路復雜而出現錯誤接線,從而導致反復檢查修正,甚至出現燒毀電氣元件的情況,等等。同時,這種由多個模塊組成的綜合性實驗,所要求的時間和場地是具有連續性的,不能由于其他實驗而中斷。

那么,對于這些綜合性、設計型實驗,完全可以在實體實驗前用Multisim軟件進行虛擬仿真,既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的產生,還可以讓學生靈活快速地根據仿真結果,優化自己的設計思路,最終找出最優設計方案。得到仿真結果后,再以實驗室實驗臺為基礎,有目的性地對于綜合性實驗的部分過程或整個實驗電路進行實操。

總之,將仿真實驗和實體實驗并行進入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過程中,才能使學生對于電工學課程的學習更加完善,才能加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的培養,才能更進一步促進學生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課堂理論教學、仿真實驗和實體實驗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4 綜合實驗案例分析

下面以數字時間記錄儀仿真電路綜合性實驗為例,介紹實驗過程。

實驗目的:設計一個數字時間記錄儀。

實驗要求:要求數字時間記錄儀能夠完整、準確地顯示時、分、秒時間信息;要實現1 Hz的秒計數;同時實現校時功能。

首先,確定基本設計方案,并在Multisim環境下實現本實驗的基本過程。用六個數碼管完整地顯示時分秒信息;用一個由兩個十進制計數器串聯,加上必要的反饋置零電路組成的十二進制計數器來實現時的計時;用兩個由十進制和六進制的計數器串聯組成的六—十進制計數器分別實現分、秒的計時;同時實現校時功能,需要分別對時分秒的校時電路;要實現1 Hz的秒計數,可以由晶體振蕩器分頻后提供,也可以由555定時來產生脈沖,并分頻為1 Hz后提供;校時電路可以用單刀雙擲開關切換計數功能與校時功能來實現。該數字時間記錄儀將秒計數器的進位端連接到分計數器的時間記錄儀信號輸入端,將分計數器的輸出進位端連接到小時計數器的時間記錄儀信號輸入端,顯示數碼管連接到計數器的計數輸出端,校時電路與各計數器的正常時間記錄儀信號通過單刀雙擲開關選擇后,接到計數器的時間記錄儀端。完整的數字時間記錄儀仿真電路如圖1所示。

由于數字時間記錄儀電路比較復雜,因此將單個功能的實現分別做成子電路,然后直接把設計好的電路復制到子電路編輯窗口中,把需要與外界連接的引腳引出來,就可以直接與主電路其他部分連接,從而實現其功能。在圖1所示完整數字時間記錄儀仿真電路中,12(SC2)為十二進制計數器子電路,實現對于小時顯示的進位功能,其原電路如圖2所示;CLOCK(SC3)為分頻器子電路,實現將1 kHz信號分頻為1 Hz信號,其原電路如圖3所示;60(分)和60(秒)為兩個六—十進制計數器子電路,分別實現控制分和秒的顯示,其原電路為如圖4所示的74LS161構成的六—十進制計數器電路。

為了實現各個分功能的電路能夠有效地連接到一起,均需要將原電路設置成子電路的形式,然后放入總電路中實現連接。本文以六—十進制計數器原電路(圖4)和子電路(圖5)為例,介紹如何將原電路轉換成子電路形式,以便于實現總電路的連接。從圖4和圖5的比較可以看出,只要有了原電路,對應的子電路設計過程很簡單,只需要將設計好的功能電路復制到子電路編輯窗口中,把需要與外界連接的引腳引出來,就可以與主電路的其他部分相連接。用同樣的方法可以把分頻器原電路、十二進制計數器原電路也復制到子電路編輯窗口中,再把需要與外界連接的引腳引出來,接入主電路即可。文中只給出分頻器子電路、十二進制計數器原電路圖,如圖2和圖3所示,其子電路圖示不再重復繪制。

至此為止,完成Multisim數字時間記錄儀的虛擬仿真實驗電路的設計。在完成虛擬數字時間記錄儀的設計及仿真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在實體實驗平臺上做整體實驗或者部分模塊實驗,就更可靠更方便了。

5 結語

在電工學傳統的實驗室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開展Multi-

sim虛擬仿真實驗與實體實驗并行的實驗教學模式,將理論設計與分析、實體實驗現實與交互式設計與仿真相結合,完善電工學現有的實驗教學體系,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同時激發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為實驗室教學模式提供一種新思路。在電工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改善和實踐虛擬仿真實驗與實體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真正實現對于電工學實驗教學的最佳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這無疑對整個電工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李亮亮,趙玉珍,李正操,等.材料科學與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2):5-8.

[2]李寧,楊坤,史芹.大學物理虛擬仿真實驗開放式教學初步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6(40):118-119.

[3]付楊.基于Multisim技術的電子電路綜合設計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4):112-114,198.

[4]楊蕊,王曉燕,楊婷.基于Multisim虛擬仿真技術的電工電子實驗室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10):129-131.

[5]李忠波.電子設計與仿真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2004.

[6]王海波.基于Multisim仿真軟件的電工電子實踐教學改革[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1(9):221-222.

[7]廖輝.仿真軟件在電工學中輔助教學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4):102-105.

上一篇:電子課程設計總結下一篇:學生課程設計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