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體制創新范文

2023-09-12

體制創新范文第1篇

一、暢通信訪渠道, 完善信訪信息分析機制

信訪信息工作在信訪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信訪工作的第一道程序, 是信訪部門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是信訪工作的基礎性工作。提供信訪信息本身就是信訪信息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信訪信息工作在信訪工作中占了較大比重。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聽取群眾意見、呼聲和獲取各方面信息的重要渠道, 信訪工作與群眾的聯系最廣泛、最經常、最容易做到, 成為與群眾取得聯系的一條“熱線”。信訪信息工作是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信訪工作的任務, 不僅要幫助群眾解決信訪中提出的各個具體問題, 還要把這些具體問題作為信息進行篩選和加以利用。如果信訪信息工作沒有做好, 信訪案件查辦和信訪監督等工作做得再出色, 整個信訪工作也不能說是成功的。由此可見, 信訪信息工作決定了信訪工作成敗的關鍵。

(一) 進一步暢通信息傳遞渠道

健全完善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報送網絡, 進一步暢通信息傳遞渠道。認真做好信息報送工作, 為領導和上級部門及時了解全局、指導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信訪信息系統是充分利用現有政務信息網絡 (政府專網) 資源, 實現上級人民政府、本級政府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之間和各級信訪部門之間信訪信息互聯互通的一個全網絡化的應用系統, 從信訪事項的受理、信訪事項的處理與協調、信訪事項處理過程與結果、信訪事項處理結果的報告、信訪人的回訪、信訪信息的查詢和信訪信息的統計分析等過程都實現信息化管理, 是人民群眾反映利益訴求的電子渠道, 是提高信訪工作業務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電子平臺。

(二) 健全完善信息報告制度

健全完善信息報告制度, 及時、準確、全面、有效地報送信息。必須按規定及時報告并超前做好工作, 不得遲報、漏報和瞞報。信訪信息系統建成后, 以信訪信息網絡為平臺, 實現信訪投訴受理、信訪業務處理、群體性上訪事件應急管理、非正常上訪管理、重點人員監督、信訪信息分析預測、系統安全保障、系統運行維護等八項業務處理系統的功能, 開通網上信訪、信訪事項網上辦理、信訪事項辦理情況網上查詢、網上答復、信訪信息網上傳輸等工作項目, 為國家和省投訴受理中心受理公民投訴提供便利條件, 為各級信訪部門辦理信訪事項提供統一應用平臺, 為各級領導同志及時掌握信訪信息、指導信訪工作、科學決策提供服務。

(三) 注重信訪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注重信訪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進一步增強信訪工作的預見性和針對性。

要著力提高分析研判水平, 善于對宏觀情況進行分析和觀測, 善于對零散的、無序的、孤立的信訪信息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和綜合開發, 善于從大量的群眾來信來訪中發現那些可能引發大規模集體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的苗頭性信息, 并及時向領導機關提供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專題調研報告。信訪信息研判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任務有定期收集、匯總當前信息, 定期召開研究分析當前形勢和問題, 定期提出當前的工作重點, 定期制定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主要工作有基礎調研和信息會商。主要方法有協商調解、聯合聽證、心理疏導化解。

二、創新信訪手段, 開展網上信訪運行機制

傳統信訪方式比較單一, 主要有寫信和走訪形式。邊遠農村群眾信訪十分不便, 急切希望可以通過一些便捷的方式反映訴求, 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同時, 給城市管理和社會穩定帶來巨大不便和壓力。同時, 傳統的信訪辦理流程不夠公開、透明, 群眾信訪以后難以了解相關信息。信訪人投訴之后, 無法查詢辦理情況, 辦理部門承辦之后, 無法把信息迅速告知信訪本人。傳統的信訪信息傳遞不迅速、不方便、不透明嚴重阻礙了信訪工作的開展, 因此, 建立一個全方位、多層次、高效能的信訪服務新平臺勢在必行。創新信訪手段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 組織結構法

建立健全“橫向到邊, 縱向到底”的三級信訪網絡結構, 是做好信訪工作的基礎。建立起信訪工作領導小組, 成立信訪辦公室, 同時建立信訪民調小組, 基層設立信訪信息員。在人員配備上, 把那些責任心強, 懂政策, 有群眾威信, 熱愛信訪工作的同志充實到信訪隊伍中來, 并保持相對的穩定, 從而使信訪工作真正做到“問題有人管, 矛盾有人解, 事情有人辦, 責任有人負”, 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大信訪”格局。通過組織機構的高效運作, 無論是突發事件, 還是信訪苗頭, 都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和遏制, 基本達到“矛盾就地化解, 問題一線解決”的預期目標。

(二) 暢通渠道法

拓寬信訪渠道, 搭建信訪平臺, 讓“民聲”有處訴, 困難有法解, 是做好信訪工作的根本保證。近年來, 在暢通信訪渠道上, 搭建“三大平臺”。一是實行領導干部“包案制”。排定領導成員接待日, 把領導分工和接待日期提前告示, 讓上訪群眾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反映問題, 對群眾反映的問題, 不屬于分工范疇的, 由接訪領導牽頭, 組織會辦, 一包到底。二是建立“下訪接待點”。為了提高信訪問題就地化解率, 變過去“敞開門”等群眾上訪為“走出門”主動下訪, 到一線去聽民意, 化民怨, 解民難, 保證群眾反映問題能及時妥善得到處理。三是開通“民情熱線”。為了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憂、所怨, 加大信訪熱線電話辦理力度, 抽調3名工作人員集中辦公, 專門受理群眾的來信來電。

(三) 陽光操作法

對一些“剪不斷, 理還亂”的歷史遺留問題, 一時難以核準, 上訪群眾又會采取過激行為的信訪事件, 信訪部門規勸上訪群眾走司法程序, 進行起訴仲裁, 根據法院的仲裁結論依法辦事。只有這樣, 才能盡快化解矛盾, 平息事態。在所有信訪的過程中, 始終堅持“陽光操作”, 堅持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 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辦事。設立網上信訪信息系統, 引導各地各部門直接采取“網上受理———辦理———回復”的運行機制處理信訪事項, 逐步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這種形式, 便民、快捷、高效、公開。群眾有什么意愿和利益訴求, 隨時都可以發電子郵件到領導的“電子信箱”, 相關工作人員收到電子郵件后通過網絡系統當天就能交有關部門進行辦理。不僅提高了信訪事項的辦理效率, 還增強了信訪信息的透明度和公開性。

三、規范信訪秩序, 建立健全信訪綜合協調機制

建立健全信訪綜合協調機制, 規范信訪秩序。當前一些信訪問題, 諸如群訪、越級上訪、重復上訪等問題, 涉及多個部門或多方面的政策, 解決難度較大。因此, 在信訪工作中, 加強協調指導十分重要。上級要為基層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創造必要條件, 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和信訪部門的綜合協調指導作用, 有效整合社會管理資源, 形成做好信訪工作的強大合力。要重新構建信訪體系框架, 整合信訪信息資源, 并通過立法統一規范信訪工作, 從而建立高效的信訪監督監察機制。

(一) 進一步完善聯席會議制度

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 加強組織協調, 整合社會管理資源, 形成做好信訪工作的強大合力。加強聯席會議和信訪部門的綜合協調指導作用, 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運轉高效、綜合施治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信訪聯席會議制度, 對一些較大的群體性突出問題和跨部門、跨區縣的信訪問題, 應及時召開信訪問題聯席會議, 并以《會議紀要》方式形成解決信訪問題的文件, 供責任單位或執行單位認真執行。有關督察督辦部門和領導應實行信訪問題解決跟蹤制, 督促信訪問題盡快解決到位。

(二) 健全完善相關的協調機制

健全完善相關的協調機制, 協調好地方之間、部門之間以及地方與部門之間的關系, 處理好跨地區部門之間的信訪問題。信訪協調的方式方法要通過建立健全協調機制, 從實際出發, 從有利于本地區工作開展、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來把握。一般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方法:一是信訪協調例會。通過例會協調、指導有關單位或部門調查、處理信訪案件或信訪問題, 跟蹤督辦上級機關交辦的信訪協調事項, 對已經協調的事項, 加大督查督辦力度, 明確專人跟蹤督促催辦, 一抓到底。二是聯合辦公。就是將與重要信訪問題有關的幾個職能部門聯合在一起辦公, 集中研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 做出具體的協調規定。三是現場協調。對群眾信訪反映的重大或緊急事項, 在集體上訪過程中, 有發生群體性、突發性事件苗頭, 需要協調有關部門進行現場處理的信訪問題, 應當采取現場協調方式來平息事態、化解矛盾, 迅速解決。

(三) 發展信訪社會中介組織, 進行信訪代理機制

“信訪代理制”是針對基層信訪工作薄弱, 一些群眾因“不了解政策、不懂信訪程序”出現的多頭信訪、多級信訪的問題, 轉變觀念, 變“堵”為“疏”, 而創造的一種幫助群眾信訪的形式。信訪代理通過“變群眾跑腿為部門跑腿、變群眾著急為干部著急”, 以實現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目標, 形成上下貫通、三級聯動、全面覆蓋的信訪代理工作網絡。真正做到老百姓有問題按照見面登記———簽訂協議———代理反映———辦理反饋———回訪鞏固等步驟開展工作。在明確信訪代理員工作職責、規范代理工作程序的基礎上, 設立并對外公布信訪代理熱線, 實行了信訪代理領導包案責任制、定期反饋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 保證了信訪代理工作規范有序運作。

參考文獻

[1].周永康.建好、管好、用好全國信訪信息系統[J].中國信息界, 2007 (2) .

[2].胡炳林.加強信訪信息化建設[J].中國石化, 2009 (6) .

[3].張蓉.基于電子政務的信訪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南昌大學, 2008.

[4].俞文群.城市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 2006 (2) .

體制創新范文第2篇

懷中醫學組發[2009]15號

關于體制機制創新

方面的意見、辦法和規章制度

一、意見方面:

(一)、是對醫院科學發展認識不足,思想解放不夠,發展質量不高,發展速度不快;

(二)、是醫療服務中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服務行為不規范,對患者權益維護不夠;

(三)、是學科建設不健全,各專業學科發展不平衡,重點學科建設滯后;

(四)、是學科帶頭人培養制度缺乏,中堅技術骨干儲備不足,住院醫師培訓;

(五)、是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制約了醫院發展;

(六)、是黨性不強、執行黨紀不嚴,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采取的辦法

(一)提高思想認識。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加深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使領導班子和中層干部在什么是醫院科學發展、現在存在哪些問題、今后如何實現科學發展等重大問題上形成共識,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和統領醫院工作。

(二)解決突出問題。努力解決影響和制約醫院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思路、政策、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黨員領導干部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醫院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完善醫院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黨員領導干部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

(三)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為契機,創建有利于醫院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醫院制度建設,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扎實推進醫院建設和發展。

(四)促進科學發展。通過學習實踐活動,在領導班子和中層黨員干部中,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堅強意志、謀劃科學發展的正確思路、領導科學發展的實際能力、促進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強

- 23

3、貫徹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充分發揚民主。吸收群眾全程參與,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虛心向群眾學習,真誠接受群眾的監督,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價活動成效的重要依據。

4、堅持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充分調動黨員干部主觀能動性、激發黨員干部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是實現黨員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種有效形式。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組織廣大黨員深入學習實踐,實事求是查找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刻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進一步明確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問題既要嚴格要求,又不搞人人過關,注意保護黨員、干部的積極性。

三、規章制度建立

(一)、我院理論學習要結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醫院改革和發展,專題學習不少于3次。組織黨員集中學習的時間不少于20學時。

(二)、要采取個人自學、集中交流、主題征文、邀請專家作輔導報告等多種形式,創新學習方法,組織黨員干部進行學習。

(三)、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在思想動員、學習提高的基礎上,院班子成員分專題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提高運用科學發展觀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把思想認識從違背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觀念、做法和體制機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克服滿足現狀、因循守舊等思想,開創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樹立正確政績觀。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機遇意識,進一步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醫院改革的重大問題上形成共識。

(五)、查找個人和班子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查找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刻分析原因,認真聽取群眾意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既要嚴格要求,提高質量,又不搞人人過關。

(六)、認真查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刻分析形成問題的主客觀原因特別是主觀原因,確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路和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具體措施等。

(七)、對科學發展觀及體制機制創新的認識深不深、查找的問題準不準、原因分析得透不透、發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要認真分析,群眾提出的正確意見要得到充分體現。

(八)、對查擺出來的突出問題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要提出創新目標、方式和時限要求,明確分管領導、分管科室,使機制創新工作有章可循。廣大干部職工要積極建言獻策;同時,努力轉變作風,改進工作。

(九)、完善體制機制。從促進醫院科學發展的需要出發,積極穩妥地推進保障醫院健康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努力解決制度缺失和體制障礙等突出問題。廣大黨員要認真落實制度建設推進年活動中完善的各項制度。

(十)、提高執行力,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加強醫師業務知識培訓,按照《醫師定期考核管理辦法》嚴格考核,強化醫務人員“三基三嚴”訓練,提高應急能力。要強化業務科室的管理意識,提高其執行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尤其是醫療核心制度的自覺性。定期召開專門工作會議,研究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措施,確立質量與安全工作的重點目標,組織開展經常性專項檢查,保證醫療質量持續改進。

(十一)、狠抓行風建設,樹立醫院良好形象。行風建設要從生存危機考慮,從塑造形象出發,主動地把行風建設作為事業發展的自覺行為。盡快把轉變行風作為提高醫院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把行風建設作為創建現代化醫院的龍頭和抓手,把行風建設的過程作為不斷培養人、教育人、塑造人的過程,在醫院內部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以行風建設的成果,向社會展示醫院的良好形象。

(十二)、明確職責任務。做到認識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科室的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黨員領導干部要充分發揮表率作用,帶頭深入學習,帶頭調查研究,帶頭解放思想,帶頭分析機制體制的不完善之處。

(十三)、接受群眾監督。要充分發揚民主,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虛心向群眾學習,真誠接受群眾監督。醫院要把擴大群眾民主參與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廣泛聽取干部職工和社會各界的意見,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

(十四)、搞好輿論宣傳。各支部、各科室也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方式開展活動,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擴大學習實踐活動的社會效果,進一步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

(十五)、堅持統籌兼顧。醫院要統籌兼顧、周密安排,把體制機制創新與推動當前各項工作結合起來,與加強效能建設結合起

體制創新范文第3篇

面對全球一體化的世界經濟格局,國家之間的競爭力源于人才的競爭力,人才的競爭,歸根到底,取決于人 才管理體制機制優越性的競爭。 雖然,我國的人才管理知識和理念正逐步與國際接軌,但是,我國還處在理念“天上飄”,機制體制“地上爬” 的尷尬狀態。是什么原因呢?理念落實不到體制、機制、制度和流程建設上來。 目前國內人才管理現狀參差不齊,體現在人才管理的體制與機制的創新滯后,人才有能量,但“悶”在里面釋 放不出來;缺乏內在沖動和激情,改革思維發緊;過于實用主義,人才管理缺乏理念牽引和戰略思維,用人 上往往是短期行為;人才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行為滯后于理念。 為貫徹國家關于促進“國際人才本土化,本土人才國際化”的方針,實施人才國際化戰略,提升國家的核

1、人才戰略與目標的依據來源于國家發展戰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而不是單一的行政政績需求 政府和企業都已明確人力資源作為戰略性資源,都在制定人才發展與戰略規劃,但是,由于人才戰略、目標 不是依據國家社會發展戰略、或企業發展戰略的需求,而是依據政績的需求,搞人才政績工程;導致在進行 人力資源規劃的時候盲目追求所謂的“知識高地、學歷高地、職稱高地”,不是根據實際發展的需求、根據區 域社會經濟的產業特點,確定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而是單一追求引進多少博士生、碩士生,引進多少教授或 院士。其結果導致 這些高端人才來到以后沒有任何科學研究及發揮才能的基本條件,其實這是人才資源最大的浪費和不尊重。

2、只有市場導向的人才資源變革與創新才能真正提升一個國家或地區人才配置的市場化程度,才能真正將區 域人才市場融入國際人才市場。 人才的市場驅動要以客戶價值為導向,要將人才進行分層分類,要根據人才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依據人才的需求提供差異化的人才資源產品與服務,需多要樣化的人才資源雇傭模式。確立市場導向的人才 資源變革與創新的方向,真正為人才創造價值、激活創造力;依據市場人才競爭與配置法則來實現人才資源 的有效配置;以人才價值本位的確立與推動人才價值創造為目標,要貫徹人的價值高于一切的理念,以此來 設計人才的體制和機制。

3、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市場化轉型,人才的激活和人才的流動需要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的

專業化水平與能力。 壟斷性的資源,我國人才中介機構的最大弊端。也正是壟斷性資源造成人才中介機構研究、開發、培訓、服 務人才的單一化、同質化、低效能,建立國際化人才戰略和實現國內人才國際化、國際人才本土化宏偉目標, 政府就要下決心徹底打破政府供養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的框架,轉化為市場化運作,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唯 有如此,才能迫使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站在高度的戰略位置,提高服務意識和高質量的服務產品。

4、人才概念與范圍的市場化與社會化,目前我國人才的概念單

一、模糊,缺乏標準和評估機制。 什么叫人才?能創造價值的人,就是人才!因此,必須建立以能力、價值、貢獻為基準的人才觀。打破以學 歷、職稱、資歷、身份等作為標準德舊觀念、舊思維,要把能力業績作為人才的核心標準,樹立“大人才觀”。 樹立人才價值為標準體制機制

1、建立能力型、業績型為評價依據的體制、機制;人才的選拔、培養方向多樣化,改變晉升職位為職業生涯 唯一途徑的觀念,鼓勵人才向能力型方向發展,淡化職務、權力,強化目標、責任,實行問責制。 把管理能力強、業務能力強的人才,賦予更大的責任,承擔更多的規劃、決策、組織、領導、指揮、協調、 領導職能,打造“精英型、領袖型”的管理者,建立以職務和能力為基礎,以職責為中心,以素質模型為標準, 以人員測評為手段的人才評價任用機制;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把碌碌無為的庸才淘汰出局。

2、 通過科學分配體制、 機制創新, 推進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的多元化價值分配體系, 滿足多樣化的人才需求。 人力資源管理要實行分層分類管理,人才層次不同、需求不同,對核心人才、通用人才、輔助人才、特殊人 才,采用寬帶薪酬體系和多樣化雇用模式;價值分配形式可采用晉升、加薪、培訓機會、績效獎金、福利保 障、股權、期權、終身榮譽等多種形式。

3、人才信用與道德體系的創新。針對人才缺失、流失、惡性挖墻腳現象,以及人才流動帶來商業機密的泄密, 特別是產品研發成果的泄露給組織帶來的毀滅性打擊,必須建立整個社會的人才信用和道德評價體系;對喪 失商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人才,要予以道德譴責甚至追究法律責任。 構建系統性管理人才的體制機制 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競爭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能力的競爭,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與創新要從體制、 機制、流程、技術四個方面上共同展開,對人力資源進行系統整合與管理。 一個組織要通過引入體制、機制使人力資源始終處于激活狀態,體制、機制要發揮作用

必須通過系統化、制 度化的設計來保證;體制、機制的作用要通過人力資源的流程來實現;以客戶為導向建立人力資源的業務流 程體系,打通人力資源業務流程與企業其它核心流程的關系;體制、機制、流程最終要靠技術體系作為支撐, 才能提高整個人力資源系統的效率。

1、以牽引機制為基礎,通過建立職位說明書、任職資格標準、KPI 指標體系、培訓開發體系、績效考核體系、 薪酬福利體系、企業文化體系,把組織與人才構筑成一條牢不可破的價值鏈,塑造凝聚力、向心力很強的高 績效團隊。

2、以激勵機制為導向,盡可能滿足人才的內在需求,不管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層次需求理論,還是克 萊頓?愛爾德弗創立的 ERG 理論,都針對人需要成功的動機提出更高的需求,因此,組織在薪酬體系設計 、 職業生涯規劃、升遷異動制度、分權與授權機制上予以人才最大限度的滿足。

3、組織不僅要有正向的牽引機制和激勵機制,不斷推動人才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業績,而且還必須有反向的競 爭淘汰機制。外部市場的壓力迫使組織必須激活人力資源的潛能,防止人力資本的沉淀或者縮水,競聘上崗、 末位淘汰是組織的競爭與淘汰機制的科學體系。

4、職工的行為必須符合組織的發展要求,員工任何偏離預定的軌道上運行,都是被否決的因素。以 KPI 指 標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輔以 360 度的評估體系,是組織對員工正確做事、做正確的事的約束監督機制的 根本體現。

5、 人力資源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 組織和職工之間的關系是靠兩套制約體系, 一是機制, 通過流程化、 制度化使職工知道要他這么做;二是自律,職工與組織達成心理契約,職工自覺自愿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 力、高標準、高效率地自我計劃、自我工作、自我檢查、自我評估、自我改善。 健全國際化人才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

1、要從全球視野的角度廣納人才,建立多樣化的人才通道,要建立有利于人才快速流動的高速公路和綠色走 廊;政企之間的人才流動、體制內外的人才流動、國際國內的人才流動、城市鄉村的人才流動、東部西部地 區的人才流動等等人才流動壁壘必須徹底打破;不分國籍、不問戶籍、淡化學歷、強化能力,實用型、務實 型、創新型、學習型、復合型、感恩型的人才,只要達到組織的需求條件,就是組織的基石、柱石。

2、構建科學的人才管理機制,有賴于創新與此相配套的評估機制、培養機制、責任機制、運行機制等,做到 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營造人才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工作環境;由制度管人提升為文化管人、育人、

用人、留人,改革戶籍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用人制度等,打破人才身份、條塊分割、所有制等限制,為人 才流動創造一個公開、平等、寬松的環境。

3、建立國際化、專業化、信息化的人才市場體系,著力構建的布局合理、種類齊全、網絡健全、服務規范、 功能完善、規模經營、統一開放、指導監督,實現現場招聘集市化、網絡推廣常態化、人才超市自選化、人 才租賃制度化、就業指導專業化、人才孵化流程化的前瞻性人才市場。 建立人才公開、公正、公平競爭的體制機制

1、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充滿活力、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體制、機制,實行公平與效率相統

一、激

勵和監督相結合的競爭機制,考試錄用、競聘上崗、試用考核、離崗培訓必須形成體系和常態。

2、全面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設,加強職業資格的統一管理,逐步擴大實施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專業范圍 和層次,推動考試和測評工作向科學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推進我國與國際間執業資格的互認。逐 步形成關鍵技術崗位準入控制體系。

體制創新范文第4篇

調查與決策(內參)

第72期

以體制機制創新促事業繁榮和產業發展

——湖南廣電體制改革與產業發展考察報告

中共四川省委政研室調研組

近年來,湖南廣電在體制改革方面積極探索,促進了該省廣播影視業的加速發展,為全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得到李長春、劉云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學忠書記、中偉省長也于今年帶隊考察了湖南的廣電體制。近日,我們專赴湖南調研,聽取了湖南廣播影視集團(以下簡稱湖南廣電集團)及各臺情況介紹,考察了湖南廣電集團和湖南衛視、湖南經濟電視臺,感到他們富于創新的精神和圍繞發展抓改革的做法,對我們建設西部文化強省有借鑒價值。

一、“電視湘軍”異軍突起

湖南廣電改革始于1993年,在湖南省廣電局(原廣電廳)的直接領導下,經過13年的改革與探索,擺脫了以前設備陳舊、事業滯后、有錢吃飯、無錢發展的困境,成為一家跨媒體、跨行業經營的大型傳媒集團,擔當起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湖南廣電的迅速崛起引起全國關注,被譽為“電視湘軍”,其發展主要有以下特點:

1.

產業主體地位突出。湖南廣電集團綜合實力進入全國文化產業50強,在全國省級廣電集團中名列前茅,是湖南省國有文化的主體和產業發展的先導之一。湖南衛視收視率和廣告收入在省級衛視中位居第一??毓缮鲜泄倦姀V傳媒被業界稱為“中國傳媒第一股”。

2.

集約發展優勢明顯。湖南廣電下轄10個電視頻道(其中兩個上星頻道)、1個電影子集團、5個廣播頻率、3家公開發行的報刊、1家綜合性新聞網站、十幾家全資或控股公司。到2005年底,集團的節目生產能力突破5700小時,比13年前增長了15倍;總資產81億元,增長了19倍;集團總收入超過18億元,增長了35倍。

3.

品牌效應逐步顯現。湖南廣電以其文娛類節目策劃新穎獨特、欄目貼近生活、主持風格活潑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品牌。如湖南衛視推出的《快樂大本營》、《玫瑰之約》、《超級女聲》等精品原創欄目相繼產生轟動效應;推出了李湘、何炅、汪涵等極具明星效應和市場號召力的主持人。在2004年央視電視收視調查機構開展的最受歡迎的50個省級衛視欄目評選中,湖南衛視占了14個。在名主持人、名牌欄目的帶動下,湖南衛視成功塑造了全國性的電視娛樂品牌,其省內和省外的觀眾量比達到1∶9,省外廣告客戶逐步成為其廣告收入和增量的主要來源。

4.

發展勢頭方興未艾。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湖南廣電具備了向全國廣播影視市場擴張的競爭優勢,發展空間大大拓展。數據顯示,湖南衛視收視率從2004年的全國第六,上升到了2005年的全國第四,并成為連續三年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市場份額超過2%的中國省

級衛視,廣告收入2005年達到6.5億元,今年可望突破8億元。在湖南省內收視市場的前10個電視頻道中,湖南廣電占據7席。湖南廣電的良好發展態勢和誘人前景吸引了國內外金融界的關注,世界投資銀行排名第二的高盛、排名第七的貝爾斯敦以及聯想鴻毅投資等都表示出與湖南廣電的強烈合作愿望。

二、“五大抓手”力促發展

湖南廣電能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其主要經驗在于始終把“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作為廣電改革的核心任務,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緊緊結合自身實際和要求,不斷沖破制約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著力抓好資源整合、體制創新、規模擴張、品牌塑造、領軍人物。

(一)抓資源整合,構建系統競爭優勢

湖南廣電緊緊圍繞廣電市場發展的要求,堅持最大范圍、更深層次整合各類資源。首先,整合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從1993年改革伊始,就高度重視行政資源在改革中的引導和服務作用,強力推進市場化改革,組建了完全按市場要求運作的湖南經濟電視臺。在2000年底組建廣電集團時,沒有簡單地搞“一刀兩斷”,而是根據湖南廣電實際實行了“局管集團,適當分開”的管理模式,省廣電局主要履行管理職能,制定發展規劃、研究重大決策、承擔公共服務,管宣傳、管事業建設和安全播出、管主要干部、管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廣電集團在局黨組領導下重點抓經營,各臺在集團領導下按照自身規律辦好節目;局黨組領導和集團領導實行交叉任職,局與集團職責、機構、財務適當分開,局和集團的人事、黨務、紀檢部門分別合署辦公;待遇上,局機關和集團工作人員同級同酬。這樣局機關和集團既做到了管辦分離、政事分開,又有效避免了一些地方局臺分離后存在的“兩張皮、互拆臺”現象。湖南廣電發展也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將廣播電視產業作為湖南省“十五”發展新的增長點,為廣電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金鷹影視城選址征地遇到困難時,省委領導親自出面協調解決;2005年“超女現象”在社會上引發爭議,省委、常委會還專門作出決定支持這一市場反響好的欄目。其次,整合頻道、廣告和節目生產資源。通過財務集中管理,成立了集團廣告管理中心;組建新的節目生產公司和營銷中心,將原來各頻道分散的低水平生產轉變為集中的專業化生產,并從自產自播轉向生產與營銷并重,擴大影視節目的專業化生產和營銷能力。通過創建播出、生產、營銷三大平臺,集團職能實現了四大轉移,即在體制上由行政型向經營型轉移、在生產方式上由自給自足的作坊式生產向市場化專業化大生產轉移、在結構上由松散型向集約型轉移、在產權上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移,消除了內耗、增強了合力,形成湖南廣電面對競爭迎接挑戰的系統優勢。目前,湖南廣電在電視節目方面的競爭已開始由欄目的競爭優勢向打造更高層次的影視劇、欄目劇等整體制作能力方面的競爭優勢發展。

(二)抓體制創新,培育市場主體

湖南廣電始終把重塑市場主體地位作為改革的主要任務,把創新運行機制、突破體制障礙作為改革的重點,在符合中央有關精神的前提下,積極探索符合湖南實際和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1994年,湖南廣電以組建經濟電視臺為突破口,實行全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和經濟運行機制,省廳充分放權,業務上只管宣傳導向,人事上只管臺長一人,臺內人事聘用權、干部任免權、節目設置權、收入分配權全部下放給臺長,最大限度地擯棄了行政權力對于生產要素的不合理干涉,使經濟臺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經濟臺以100萬元開辦資金起步,1996年1月1日正式開播,第一年就實現收入3000萬元,第二年收入6000萬元,第三年收入1個億。經濟臺的改革和示范作用,帶動了湖南廣電管理模式開始由行政型向市場型轉變,也為湖南文化產業沖破傳統體制的束縛和事業型運

行機制的壁壘提供了成功的經驗。目前,湖南廣電集團7個電視頻道實行“1-3-3”的管理模式。衛視作為湖南電視宣傳的旗艦,以一個獨立的平臺運行;經視、都市、生活三個頻道組成新的經濟電視臺,其中重點辦好面向全省電視觀眾的經視品牌,形成與衛視在省內與全國呼應的格局;而娛樂、體育、影視頻道則是松散型的聯合,雖然播出分開、班子分開,但所有節目生產都歸口一個生產公司,實行集約化經營。

(三)抓規模擴張,以產業支撐事業發展

湖南廣電把產業發展作為事業繁榮的前提和支撐,在堅持“導向金不換”的同時,理直氣壯地追求經濟效益。湖南廣電廳早在1993年就確立了“大廣播、大電視、大宣傳、大產業”的發展目標。為了“集中財力辦大事”,1994年省廣電廳成立了湖南廣播電視發展中心,從1995年開始,由“發展中心”下屬的湖南廣播電視廣告總公司對省廳直屬各媒體的廣告創收實行集中經營、統一管理,保證了廣告經營的整體效益,為改制上市創造了基本條件。湖南廣電集團控股公司電廣傳媒在深交所上市后,迅速擴大主營業務,成為湖南廣電產業經營的“旗艦”,兩次從股市融資共21億元投入到廣播電視中心、國際影視會展中心建設以及電視欄目開發、技術設備的更新改造中,為湖南廣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司還通過資本運作,實現融資和產業多元化,延長產業鏈。在金鷹影視文化城投資建設了世界之窗、海底世界、會展酒店、駿豪花園等相關產業,使之成為集影視、娛樂、休閑、會展、旅游等諸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基地;參股合作的湖南三辰卡通節目公司已成為我國三大動畫集團企業之一,年產動畫占到國產動畫量的56%以上,形成年銷售額達5億元的產業群。依靠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產業規模,湖南廣電事業發展得到強力支撐,節目生產能力和網絡覆蓋能力不斷提高,影響力越來越大,帶動力越來越強,始終牢牢把握著全省廣電輿論導向,占據了先進文化的主陣地。

(四)抓品牌塑造,拓展省外市場

1997年1月1日,湖南電視臺第一套節目通過亞洲二號衛星播出。電視節目上星以后,由于其覆蓋面和影響力遠遠超出了本省范圍,一方面電視競爭態勢發生變化,省級衛視臺“省內獨大”的優勢蕩然無存,面對著其他省市衛視臺和中央臺、境外衛視臺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也為每一個省級衛視臺進軍全國市場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湖南電視臺敏銳地抓住這一變化趨勢,提出了“立足湖南、占領全國”的市場定位,以“快樂中國”為辦臺宗旨,實施“鎖定全國、鎖定娛樂、鎖定年輕”的戰略,全力打造“中國最具活力的電視娛樂品牌”。相繼推出的《快樂大本營》、《玫瑰之約》等引發了全國性的電視娛樂節目模仿熱潮。2005年“超級女聲”再度火爆,欄目收入達3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水平的省級電視臺全年的收入?!睹坊ㄈ?、《還珠格格》、《非常公民》、《絕對權力》等一大批優秀的影視劇走向全國。近4年來,湖南廣電共有40多部廣播影視作品獲得50多項國家級政府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湖南廣電已形成以湖南衛視為標志的精品頻道品牌,以電廣傳媒為標志的資本運營品牌,以金鷹影視文化城為標志的產業經營品牌,以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為標志的節慶活動品牌。

(五)抓領軍人物,激發隊伍創造活力

人才是發展的根本。湖南廣電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層層發掘領軍人物、培養領軍人物、抓住領軍人物、信任領軍人物。省委、省政府給予了廣電局班子高度信任和充分的改革自主權,一直放手支持其探索與實踐。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傳部的領導下,湖南廣電始終由省廣電局主導改革并具體實施,保證了省廣電局對廣電系統的管理不因改革而削弱,而是更加到位和有效。湖南省委、省政府還積極幫助解決廣電改革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湖南廣電改革的領軍人物魏文彬坦言,政治信任是對改革最大的支持。湖南廣電在改革中同樣實行層層抓一把手的管理模式,如1994年創辦經濟臺時,從70多名競聘者中破格選拔出時任湖南電視臺外宣部副主任的歐陽常林擔任臺長,賦予其組建班子、自主經營所需的一切權力,保證其改革主張得到最大限度的實施。對各欄目的負責人以及策劃、主持方面的領軍人物或專業、專門人才,采用高薪酬、高度自主性等激勵方式支持其創新、激發其活力。經過積極探索,湖南廣電已形成局黨組抓集團、集團抓臺長、臺長抓欄目主持人制片人的格局,各級領軍人物、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釋放,帶出了一支富于創新、敢于拼搏、能打硬仗的廣電隊伍。

三、他山之石值得借鑒

湖南廣電改革在全國起步不是最早,但改革力度大、發展速度快,已形成明顯的產業優勢。我省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在一些領域也取得了明顯進展,但與先進地區相比仍然比較滯后,離省委提出的建設西部文化強省目標還有較大差距。當前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我們面臨著加入WTO后文化市場的逐步開放和國內強勢文化集團跨地域發展的競爭壓力,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我們認為,要盡快把我省文化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必須從我省實際出發,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發展方向,遵循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娛樂等各類文化產業發展的不同規律,以改革促發展,制定完善分門別類、切實可行的具體政策措施,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切實加強行政資源對事業繁榮和產業發展的引導和服務。同時應堅持大集團帶大產業,培育領軍人物、鼓勵開拓創新,積極探索破除體制性障礙的新辦法、新路子,使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負責人:任 丁

成 員:周黎明 劉 軍(執筆)

體制創新范文第5篇

?2013-04-01 09:16:48來源:《上海證券報》2013年03月14日

中國現階段的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主導模式仍然是小農戶直接面向大市場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由集體經濟承擔的統一經營功能一直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人口越來越集中到經濟發達地區,農產品消費地與產地距離越來越遠。分散的小規模農戶無法駕馭遠離的大市場。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不僅關乎農民切身利益,也對國民經濟的各個環境都有直接影響。

進入新世紀后中國已連續發布了10個中央一號文件。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有其側重點。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側重點是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如何理解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要解決哪些重大現實問題?怎樣才能形成有效的農業生產經營新體制機制?筆者談點粗淺看法。

回答什么是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并不容易。目前理論界對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并沒有明晰的一致性界定。但是,從實踐需要來看,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核心內容主要包括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體系、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行為規范制度和活動空間以及動力機制。

改革后,中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計劃經濟體制中的集體土地按質量和地理位置等人均分配到每家每戶,由農戶根據市場需求自主決定生產什么和生產多少。在農戶基礎經營層次上,集體經濟組織發揮統一服務功能,如興修水

利。

實踐證明,這種雙層的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動力機制是農民付出努力與獲得收益直接相對應,有助于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農產品供應,促進我國農業發展,在歷史上曾發揮了重要作用。

既然農村中農戶家庭承包經營與集體統一經營雙層體制曾發揮重要作用,為什么還要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了新階段密切相關。

中國現階段的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主導模式仍然是小農戶直接面向大市場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由集體經濟承擔的統一經營功能一直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近些年來,我國很多農產品都經歷了市場價格劇烈波動。有時農產品價格過高而農戶沒有農產品可賣,有時農戶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價格低迷,銷售困難。

2008年生豬價格急劇上漲,而很多養豬戶沒有生豬可供銷售。2009年農戶養殖的生豬賣不出去,虧損嚴重。筆者在農村調查中了解到,農民普遍感到現在的農業生產,如同賭博,市場風險很高。為什么會出現農產品生產時多時少和價格忽高忽低的困境?這與現有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中小規模農戶盲目生產有關。

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人口越來越集中到經濟發達地區,農產品消費地與產地距離越來越遠。分散的小規模農戶無法駕馭遠離的大市場。當價格高時,可能蜂擁而上擴大生產。當把農產品生產出來時,可能農產品供給嚴重過剩,價格暴跌,連成本都收不回來。當農戶因虧本而退出生產時,接下來可能面臨農產品價格上漲而痛惜沒有農產品可供銷售。

分散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不僅讓農民牢騷滿腹,而且也影響到每個消費者。分散小規模農戶生產農產品,自己不可能直接將農產品銷售給消費者,只能賣給當地的商販,商販從田間地頭收購農產品后到產區批發市場銷售,然后由分散產區運到集中產區批發市場銷售,運銷商再集中產區批發市場農產品到主銷區批發市場銷售,在主銷區批發市場批發到農貿市場或者超市,最終才由消費者在居住地市場上購買所需要的農產品。

農產品流通環節多,費用高,必然帶來居高不下的農產品消費價格,讓消費者承受沉重的經濟負擔。特別地,當某種農產品生產過多,價格預期下跌時,商販往往會在產區拼命地壓低收購價格,減少收購量,導致產區價格低迷和農民銷售困難而銷區價格可能仍然高企。

按農戶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農戶生產,與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和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矛盾也越來越突出。2012年,中國農民工數量達到2.6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達到1.6億人,他們常年不從事農業生產,但是卻擁有承包地,這可能帶來農業副業化,甚至土地撂荒,直接影響農村資源優化配置和生產率提高。

正是分散小規模農戶生產無法克服的弊端,中國各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龍頭企業,正在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推動力量。中國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農產品價格整體上已經連續多年上漲,未來還可能上漲。農產品需求增長,價格持續上漲,無疑會增強農業生產經營者利潤空間擴大預期。這種市場動力機制不僅催生出農村種養大戶和農民合作社,而且吸引了工商資本進入現代農業。2012年,全國工商企業租種農民土地到達2500萬畝。

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已經涌現,實踐初步表明這些新型主體有助于克服分散小規模農戶的弊端,更加適應國家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的發展,促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

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必然是實行規模經營的,可以大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我國豬肉價格已經明顯高于歐美等國家的水平,但是國內一般養豬戶仍然盈利水平有限,甚至不盈利。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是一般農戶受到規模和技術水平等約束,養豬方式效率不高,勞動生產率偏低、病死豬太多、飼料轉化率不高。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進入農業,通過規?;a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應用先進科技提高產出效率,這樣,獲利就會大幅度提高。

未來各種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在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中必然會發揮出綜合效益來。龍頭企業實力強,能夠加速科技創新,打造品牌,直接面向消費市場,通過與農民合作社簽訂合同發展訂單農業,再由合作社直接組織農戶按照合同生產,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發揮示范作用,一般農戶專心按標準生產,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提供社會化服務,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農業生產的盲目性,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讓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都能夠分享到現代農業發展的成果。

現代農業發展已經孕育了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未來中國還會因勢利導,培育好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幾年來,中國每年在召開全國農村農業工作會議期間向各地的種糧大戶頒發獎狀,獎勵拖拉機。中國農業補貼新增部分主要向農村新型主體傾斜。國家財政支持的一些農業建設項目,將由合作社組織實施。龍頭企業除可以享受到優惠的財稅政策外,還可直接參與國家科技重大項目。毫無疑問,

中國農產品廣闊市場及其獲利空間,加上政策鼓勵,必將促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

當然,考慮到中國人口多,地域遼闊,農戶差異大,出于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戶權益保護,對于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創新空間也需要給予一定的限制。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租用農民承包地,必須以合法和農民自愿有償為前提。工商企業租用農民承包地,要實行嚴格準入和監督管理,防止工商企業圈地而不生產農產品,出現非糧化和非農化,破壞農業生產能力。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明確提出了中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體系、動力機制和制度約束。這一定會激發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創新活力,更好地促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調推進,更好地滿足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農產品更高的消費需求,更快地實現農民增收。

上一篇:技術創新體系下一篇:創新低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