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體制改革環境監測論文范文

2024-03-16

體制改革環境監測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我國黃金市場逐步放開并與國際接軌,商業銀行作為黃金市場主體其交易量所占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為國內黃金市場的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商業銀行的黃金業務非常單一,而且與貨幣市場業務脫節,還遠未發揮其通過黃金市場配置市場資源、避險保值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作用。

關鍵詞:金融市場;黃金市場;商業銀行;主體

文獻標識碼:A

上海黃金交易所2002年lO月開業以來,僅短短三、四年,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交易量逐年呈幾何級數遞增。據統計,盡管場外還存在非標準金和飾品金市場,但從市場份額、交易規模、交易主體數量和實力及市場發展速度和影響力看,金交所更具有代表意義?;仡檱鴥赛S金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商業銀行的積極參與,以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市場為基礎,研究商業銀行的黃金市場定位,對促進我國黃金市場和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促進商業銀行發揮黃金市場主體作用的必要性

1.是完善我國黃金市場體系、提高黃金市場流動性的需要。商業銀行將發揮市場中間商的職能,提高黃金市場的流動性。由于黃金交易所成立后,黃金不再由人民銀行統一收購,黃金生產企業也必須考慮產品的銷售和資金的回收,黃金的貴金屬特征仍將會使黃金供需雙方在數量結構、期限結構上存在較大差異,導致黃金階段性的積壓。而商業銀行憑借其資金實力和信譽可以擔負起中間商的職能,對黃金的市場流通起到“蓄水池”和“加速器”的作用。如商業銀行可從產金企業買入黃金,將“階段性剩余”的黃金蓄積起來,又可以直接銷售或租賃的方式將所蓄積黃金出售給黃金加工企業,從而既可有效地解決市場開放后產金企業將面臨的階段性積壓及貨款不能及時返還的問題,又可使加工企業以租賃等方式獲得黃金原料,有效地降低占用資金,加速資金的周轉速度。

2.可以減少黃金流通成本,降低交易費用。黃金交易除資金清算、結算外,還將涉及黃金實物交割。如遍布全國的產金和用金企業通過市場交易的黃金都運往交易所進行實物交割,勢必大大增加交易成本。而商業銀行可發揮其機構網絡優勢,協助交易所建立和完善黃金倉儲和配送網絡,實現交易雙方“就近提貨”,從而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3.是建立黃金市場價格發現和價格風險轉移機制的需要。黃金市場價格風險主要來自于國際黃金市場價格波動對黃金企業成本、收益和生產經營的影響。要規避此類風險,就必須借助于一系列黃金衍生交易工具(如黃金遠期、掉期、期權、期貨等),而衍生產品的復雜性、高技術性及高風險性決定了對它的合理、有效運用并非一般工商企業所能駕馭。而商業銀行在衍生金融產品交易方面已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可資借鑒和移植,如可為黃金市場交易雙方提供以價格風險轉移為核心的套期保值服務,幫助黃金企業有效地規避市場價格風險。

4.是平抑市場供求和溝通國際國內市場的需要。黃金是國際清算銀行認可的一種國際結算工具,且是世界各國國際儲備資產的組成部分。我國對黃金進出口還未全面放開,對用于滿足市場缺口、平抑市場需求的黃金進出口實行嚴格的管制和監管。中國人民銀行作為黃金市場的監管主體,選擇由商業銀行作為黃金市場供求平抑的操作主體從事黃金進出口將是監管成本最低的一種選擇。而且,商業銀行可借助黃金進出口及套期保值業務的開展,為國際、國內黃金市場的溝通起到橋梁作用,并以其豐富的網絡機構、資金、人才及信息資源,為黃金供求雙方提供優質服務。

二、商業銀行涉足黃金業務的具體途徑

1.代理經紀和清算類業務。一是代理倉儲,代理收購。作為黃金交易所代理會員,商業銀行可憑借其豐富的機構網絡資源向黃金企業提供安全、方便的黃金代理倉儲服務。二是交易結算。商業銀行可以憑借其資金結算系統,為黃金市場交易主體提供快速、便捷、安全的黃金交易資金結算服務。三是自營和代理黃金交易。在開展黃金自營業務的同時,可以代理非會員企業買賣黃金。

2.投資和咨詢類業務。黃金市場向個人投資全面放開后,商業銀行可憑借其覆蓋各城市的營業網點資源,為個人黃金買賣投資提供平臺;商業銀行可借助國際黃金市場信息平臺,向黃金企業及時提供國際黃金市場動態,依靠國際金融市場信息優勢,為企業設計黃金投資品種;商業銀行可發揮其專業和信息優勢,拓寬中間業務范圍和理財產品設計區間,為居民個人提供黃金理財服務。

3.進出口類業務。商業銀行可經人民銀行授權,在限定額度內直接進行黃金進出口業務,如以寄售方式從國際金商那里進口黃金后,在國內黃金市場銷售,以彌補供求缺口,平抑黃金市場供求余缺。

4.金融類業務。一是黃金抵(質)押貸款,貸款企業可以其所有的標準黃金為抵(質)押物,向商業銀行申請短期流動資金貸款,以獲得短期資金融通便利;二是黃金租賃,商業銀行可以從黃金交易所買入的標準黃金為租賃物,向用金企業提供黃金租賃服務,以幫助用金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上的資金占壓,緩解企業流動資金壓力,提高流動資金周轉速度。

5.避險類業務。商業銀行可借助黃金期權、黃金遠期、黃金期貨等衍生工具,幫助黃金企業規避市場價格風險,以使黃金企業得以鎖定成本,穩定收益。

三、商業銀行發揮黃金市場主體作用的瓶頸

1.商業銀行市場參與度不均衡。金融機構參與黃金市場的數量仍較少,而且存在交易量過度集中的現象。不但股份制商業銀行普遍參與程度不高,積極性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甚至連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成交總量也相對懸殊,如最早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建設銀行,其2004年全年的成交量也不及中國銀行的4%。

2.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設計先天不足。一些商業銀行敏銳地捕捉到了理財業務的商機,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了針對個人投資者的黃金理財業務,如工商銀行可提取實物的“金行家”,及建設銀行的“賬戶金”、中國銀行的“黃金寶”和“匯聚寶”等紙黃金業務。盡管“金行家”在操作銀行性質、報價和交易方式、交易成本和投資操作方式上已超越了“紙黃金”的賬面虛擬特征,可提取實物,但由于沒有解決回購問題,抑制了個人投資意愿,因此仍未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實物黃金理財產品。此外,現有的黃金理財產品動輒需要十幾萬元資金,交易門檻過高,交易操作和風險控制還不適宜中小投資者。

3.商業銀行拓展黃金業務缺少法律支持。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僅批準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開辦包括黃金現貨買賣、黃金交易清算、黃金項目融資、黃金交割、黃金拆借、黃金租賃、黃金收購和居民個人黃金投資零售等8項黃金業務,而對眾多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尚有諸多限制,而且《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也未授予商業銀行開展黃金

套期保值、黃金寄售、黃金質押貸款等中間業務的經營許可權。

4.商業銀行進口黃金缺少相關配套政策。國內黃金供求長期存在著較大的負缺口,且隨著市場開放程度擴大,缺口還會進一步擴大,需從國際黃金市場進口黃金以彌補缺口。鑒于黃金的特殊屬性,一般性的市場缺口的彌補可由若干家商業銀行來進行市場運作,大的市場缺口的平抑應由人民銀行進行市場運作,因此中國人民銀行等主管部門應授予商業銀行黃金進出口權,但根據現行的《黃金制品進出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不具備進出口企業資格和對外貿易經營權,無法取得黃金進出口權。

5.商業銀行的外匯政策環境需要改善。商業銀行向黃金企業提供套期保值服務時,需要黃金企業向商業銀行交納風險保證金,而目前黃金企業只能交納人民幣保證金,與商業銀行間的套期保值交易只能以人民幣清算,但商業銀行與國外交易方進行平倉的套期保值交易則需以外幣清算,因此商業銀行會面臨如何解決外匯平衡的問題,需要制定相關政策保障商業銀行開展該項業務的購、結匯。

四、充分發揮商業銀行作為黃金市場主體作用的路徑選擇

1.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培育黃金市場。對與我國在黃金“統購統配”時期高度計劃管理體制相適應的相關法律、法規應進行清理和廢止,按市場經濟規律制定黃金流通的原則性法律和秩序性法規,以規范黃金流通秩序,為黃金市場提供一個規范有序、公平交易的環境,使黃金市場充分發揮其功能。同時,在黃金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對黃金投資品和市場交易還應通過必要的稅收優惠政策措施體現對黃金企業和黃金流通的政策支持,以增強市場吸引力,加快市場培育。

2.擴大個人投資需求,增強商業銀行市場競爭力。雖然目前市場交易份額仍以珠寶首飾用金和工業用金為主,但從我國居民儲蓄總量和增長勢頭及平均個人擁有黃金數量來看,個人黃金投資需求將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個人投資黃金需求的增長和潛力挖掘是未來個人黃金投資市場長遠發展壯大的關鍵,也是商業銀行開展個人黃金投資理財業務、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保證。因此,管理層需要未雨綢繆,在進一步降低個人黃金代理業務門檻、激發個人投資黃金的需求的同時,培育和引導個人投資者掌握黃金投資基本知識,如影響黃金價格的政治、經濟因素和分析價格走勢的技術方法,合理設計盈利預期和資產配置比例,增強其風險承受能力。

3.發展做市商,增強商業銀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隨著黃金市場投資觀念的培育及風險意識的加強,黃金極有可能成為銀行機構投資者首選避險工具,其市場交易份額甚至可能大大超過工業用金和個人投資份額。管理層需要在完善有關法規和相關配套措施的前提下,首先在商業銀行中積極探索建立做市商制度,使做市商間實現相互對沖、套利保值,或由同一個做市商利用境內兩個市場進行套利,以極大地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實際從去年開始,各種境外背景的機構投資者作為二級會員單位已開始進入國內黃金市場,加拿大豐業銀行、英國匯豐銀行、瑞士銀行、美國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南非標準銀行也已向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提出會員資格申請,應盡快從中選擇首批黃金銀行和國際金商,參與交易所報價交易試點,以提升交易所的國際化水平,拓寬與國際黃金市場連接的渠道。

4.創新投資工具,增強商業銀行靈活參與配置市場資源的能力。上海黃金交易所自2004年9月開辦黃金延期交割業務以來,日成交量增長迅速,已成為市場第二大交易品種,但與國外成熟的黃金市場相比,交易品種和模式仍較為單一,需在完善現貨交易的基礎上,進一步突破實物交易的局限,加強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合作,引進國外成熟先進的黃金期貨、期權、個人保證金等新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品種,延伸交易平臺,積極開發黃金衍生品交易市場,促進股份制商業銀行參與的積極性,引進投資型的交易所會員,推動市場的活躍和交易規模的擴張,逐步建成以金融投資業務為主的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文 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體制改革環境監測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我國對教育領域的發展愈加重視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相關教育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均對現在的教育理論、教育方法等展開了深入的探索與探究,并在近幾年內提出了很多先進、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其中很多科學的教學理論十分適合于改進大學階段的教學方法,比方說創新創業理念、行知教育理論、多媒體教學模式等。我相信正確地理解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合理地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對我們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創新創業理念;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引言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新工科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和高校發展的方向。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促進經濟質量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目前,地方高校在結合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課程體系設置和能力培養方面存在問題,而且課程經費缺乏與產業技術導向的缺失,導致工科學生與企業大量需求的實用型和技術型人才之間有較大的差距。實際上,創新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的有機構成,是專業教育創新性、創業性的集中體現,能顯著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求職技能.

一、創新創業理念

創新創業的教學理念是一項回應素質教育政策的教學方式,其重在對大學課堂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論進行革新與突破,努力在大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是一種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理念。在現階段創新創業的教學理念已經被廣大學校和教師所認同,并在眾多學校中展開了試點工作,其不僅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還能夠很好地改善現階段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是一種值得在更多大學校園內推廣的教育理念。

二、當前實踐教學現狀

目前我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專業的理論知識外,現有的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專業課程實驗(如各類化學實驗、大學物理實驗、電工電子技術實驗、環境微生物實驗、環境監測實驗、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等)、課程設計(如機械制圖、城市給排水管網系統設計、大氣污染控制課程設計、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等)、專業認識實習(如環境監測站、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處理廠等)、金工實習、生產實習(如環保公司、設計院、環評單位等)、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多種方式,形成了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這些實踐教學來不斷加深學生對書本中理論知識的理解;了解環保設備的工作原理,污染物治理的全過程,掌握最基本的工程設計方法;將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相結合,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思維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應用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做好鋪墊,打下基礎。

三、改進教育模式,合理構建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為大學學生配備兩位導師,實施“雙導師”制度

在現階段,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學生學習生涯只會配置一名導師,并且所配置導師多為本專業的理論教學老師,缺乏在專業所屬行業內的工作經驗,不能夠在實踐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行業技能的培養,這就十分不利于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因此學校再為學生配置一名企業內工作的導師可謂是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重中之重。因為在這種雙導師制度中,校內導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為其培育創新創業理念;而企業內的導師則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將課堂知識與工作實踐相連接,并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培養其專業技能,為其在畢業后參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在對行業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后有助于學生更加堅定創新創業的思想。

(二)改革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

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構建“基本素質—工程能力—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循序漸進式,與實驗課程內容相契合、與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相呼應的分層次、分模塊、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完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立校內外雙導師制。實踐教學與導師制相結合,導師全程式指導所帶學生的專業實習(生產實習)、復習考研、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以及升學就業,充分發揮導師的指導作用,發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大學四年,一年級認識創新創業,學習相關理論指導;二年級體驗創新創業,參加或者申請“互聯網+”大賽;三年級實踐創新創業,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四年級養成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按年級逐步深化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在認識、體驗、實踐的基礎上最終形成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三)加強學生創業就業支持

一是加強學生創業教育引導。強化創業教育課程,提高創業認知,激發意識,增強創業信心,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教育引導學生不要受“學而優則仕”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創業興趣,激發學生對創業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思想和創業理念,增強創業意識,增長創業知識和技能,抓住創業政策,規避創業風險,用豐富的創業知識武裝自己,成為新時代合格的創業者,同時為需要創業精神和創業素質的企業輸入擁有創意,敢于創新的管理型與技術型人才。二是教育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創業。以大學生創業為核心,建立有效的大學生創業幫扶制度。我們要加強創業市場的前瞻性,及時掌握政府對學生的創業政策的信息,對政策深入解讀后通過細致的講解傳達到每一位想創業的學生,讓學生抓住政策,安穩的踏過創業的門檻;提升大學生創業的興趣和信心,成為一名合格的創業者。

結束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學習這條道路上,不經歷辛勤的耕耘注定無法收獲到滿意的成果?,F代社會對人才的評價不再如以前一般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開始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時刻秉持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初衷,將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的工作真正落實到課堂活動中,創新創業理念為主導的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可謂是勢在必行。這其中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老師的作用同樣是不可忽視的。教師首先做到自身的素質提高,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當發現傳統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要求的時候,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理論及時進行升級,現代我國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各種先進的教學設備、理論方法層出不窮,教師要及時吸收先進的理論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現代教育目標的教學模式,為我國的教育水平的提高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代樂樂.創新創業理念下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13):113-114.

[2]褚潤,陳年來,張勤虎,羅蕊,魏玉珍,朱靜.創新創業理念下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河西學院學報,2020,36(04):119-122.

[3]王菲菲,國潔,葛磊,俞磊,陳曉軒.創新創業戰略視角下環境工程專業創新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制的研究[J].智庫時代,2020(07):105-106.

體制改革環境監測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科技創新教學,是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利用TRIZ理論在創新教學中的案例分析。

關鍵詞:中職學生 TRIZ 創新教學

一、TRIZ理論簡介

前蘇聯發明家G·S·Altshuller創立了“發明問題解決理論”——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論。此理論是從250萬份專利中仔細研究,尋找規律,總結分析得出的。許多技術問題可以利用其他領域或相似問題的原理和方法得到解決,并且TRIZ認為發明創造是有規律可循的,有法可依的。

TRIZ理論與傳統的創新方法相比,優勢在于揭開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快速確認可解決系統中的矛盾,有效激發學生活潑、自主的學習與創新興趣。這些優勢使得TRIZ理論在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教學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TRIZ理論主要包括沖突矩陣、76個標準解、物質—場分析、創新原理、39個工程技術特性等內容。這些內容為創新理論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TRIZ理論在中職學生的科技創新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TRIZ的發明原理主要是針對技術系統模型中的矛盾矩陣而設計的解決方案。主要包括分割法、提取法、局部質量改善法、非對稱法、組合法、一物多用法、重疊法、質量補償法、預先反作用法、預先作用法、預先防范法、相對法、逆向運作法、機械振動法、離散法、有效作用持續法、快速法、變害為利法、反饋法、中介法、自助法、復制法、替代法、系統替代法、壓力法、柔化法、孔化法、色彩法、同質化法、自生自棄法、性能轉換法、惰性環境法、復合材料法等。這些方法蘊涵了豐富的思想,可以點燃人們創新思維的火花。

二、對中職學生進行創新教學的必要性

一是廣大中職學生的年齡一般處于17~20歲左右,正是處于思維最敏捷的青年時期,而學生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在這個年齡階段,教師進行合理的創新教學,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創新知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將會受益終生。

二是目前中職學生在我國學生比例中已經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而多數學生在畢業之后將進入工廠或企業中做操作工等工作。在這些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過創新改革后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勞動強度的,如果學生掌握了適當的創新能力,在其今后的工作生涯中,就可以適當地運用創新改革的方法,為自己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收入水平,也可以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牟取更大的利益。

三是中職學生在畢業之后將會很快走入工作崗位中,他們將會是促進國家快速發展的生力軍,所以中職學生的創新教育已經迫在眉睫,必須盡快實施。

三、創新設計案例分析

可升降座椅的概念設計,如下圖所示。

1.設計背景

桌椅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高度無法滿足不同使用者的現象。例如,隨著兒童身高的增長,桌椅高度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就不再適合使用者。不同人在使用同一張桌椅的時候,對桌椅的高度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很多種,接下來介紹應用TRIZ理論進行創新設計的實例。

2.設計過程

針對桌椅高度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的事實,結合所學TRIZ創新理論知識的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設計:

改善工程參數3:運動物體的長度。

惡化工程參數13:結構的穩定性。

經查沖突矩陣得到發明原則:1、8、15、34。

發明原則1:分割。

將桌腿與桌體分割成兩部分,在連接處設計一個伸長結構完成伸長桌腿的作用。

發明原則8:質量補償。

由于桌體升高,會導致重心過高,桌椅的穩定性降低。故可以增加桌腿下方的質量,以提高穩定性。

發明原則15:動態化。

將桌體與桌腳進行動態連接,可以升降,以增加或減少桌體的高度。

發明原則34:拋棄與修復。

將桌體分割成兩個部分,任何一個部分出現損壞都可以拆下來進行單獨更換或者修復。

根據TRIZ理論所設計出來的可升降座椅如圖所示,高低可以隨便調節,并且易于搬運、方便更換、維修等。

參考文獻:

[1]李秀英,李堅忠等.DFSS在中職學生創新教育中的應用實踐[J].職業,2011(35).

體制改革環境監測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環境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決定著未來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速度。在大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工程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要加強課程體系改革,以培養更多環境工程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工程素質;環境工程專業;課程改革

工程素質是指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在進行工程實踐活動時所具有的潛能和適應性,它實質上是一種以正確的思維為導向的實際操作,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工程素質包括廣博的工程知識素質、良好的思維素質、工程實踐操作能力、靈活運用人文知識的素質、扎實的方法論素質和工程創新素質,它具有如下特征:敏捷的思維、正確的判斷和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融會貫通,把構思變為現實的技術能力,綜合運用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工程建設活動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使其達到預期目的的能力。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學發現推動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科學原理,工程科技則把科學原理變成改造世界的能動力量。要想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就要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工程素質的形成并非知識的簡單綜合,而是一個復雜的漸進過程,是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素質要素融合在工程實踐活動中,使素質要素在工程實踐活動中綜合化、整體化和目標化。學生工程素質的培養貫穿教育全過程,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不同的工程專業對工程素質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的工程環境,因而高校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綜合培養,這也給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環境工程專業的工程素質要求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環境工程專業包括原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環境規劃與管理、農業環境保護、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等專業。新的環境工程專業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具備城市和城鎮水、氣、聲、渣等污染防治以及給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農業生態環境污染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工作的環境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不斷重視和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環境建設與管理,鋼鐵、冶金、石化、機械等污染嚴重的傳統企業對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需求量明顯增多。這就需要高校盡快培養出大批熟悉工程技術和污染治理工藝、設備,懂得法規政策,會管理,關注環保生態、民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

培養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素質,要從以下四點做起。

1.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

要使學生掌握水、氣、聲、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環境規劃與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

2.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

學生要具有進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和運營管理的能力,制定環境規劃和進行環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環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論、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的能力。

3.使學生具備工程師意識和職業遷移能力

工程師意識就是學生在承擔具體的工程任務時,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成本意識和市場意識。職業遷移能力則主要是指在職業變化越來越快的時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工程師應該具有自我獲得知識、迅速轉換職業的能力。

4.使學生具備工程實踐能力和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接受過工程教育的學生要具有技術決斷的能力、處理多學科問題的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動員人力資源能力和與他人協同工作的能力等。

二、對環境工程專業進行課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課程體系框架的構建

課程改革要著眼于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以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三類基礎課構筑平臺。培養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工程實踐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把專業理論與解決工程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際教學中可將課程體系分為三大模塊:通識教育平臺課程、學科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環節獨立設置。

通識教育平臺課程是傳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課程,是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基礎性、通用性和長效性作用的課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主要包括《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及程序設計》《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大學物理》《工程化學》《文獻檢索》《體育軍事理論》等,選修課主要包括藝術類、人文科學類、科學技術類、經濟管理類、身心健康類等。

學科專業基礎平臺課程是培養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課程,它與通識教育平臺課程一起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奠定寬厚的基礎,也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主要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制圖》《工程力學》《流體力學》《電工電子學》《機械設計基礎》《生物化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等,選修課主要包括《微機原理及應用》《環境科學基礎》《化工工藝》《環境生物技術》《環境化學》《環境生態毒理學》《環境地質學》等,其中《生物化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生物技術》《環境化學》《環境生態毒理學》《環境地質學》等課程是環境工程專業特有的專業基礎課程,而《環境工程原理》課程則替代了原來的《化工原理》課程。

2.環境工程專業方向課程的設置

專業方向課程是建立在前兩個模塊基礎之上的、培養學生具備適應未來工作環境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同樣也設必修課和選修課。環境工程本科專業應針對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點的學生制定多樣化的培養規格,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要。依據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科特點,在培養“通才”的基礎上,建設污染防治技術課程群、環境管理課程群和專業特色課程群等專業方向課程。污染防治技術課程群由《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噪聲污染控制工程》組成,環境管理課程群由《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體系》《環境法規》《環境經濟與資源管理》《環境規劃與管理》組成,專業特色課程群由《環保設備》《綠色氧化技術》《農業環境保護》《排水工程》《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與應急處置》組成。這些課程之間聯系緊密、內在邏輯性強,并將近年來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知識融入教學內容中,有效減少了課程間的重復,加強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課程群的構建充分體現了人才培養改革方案中對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優化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等方面的要求。

在進行課程改革的同時,高校還應根據自身特色加強課程內涵建設。例如:河南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專業著重于礦產采、選、加工過程及紡織印染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地面塌陷、地面挖損的治理和開發利用,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綠色氧化技術》等課程中融入紡織印染廢水的水質特性、染料成分分析及降解機理等內容,《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與應急處置》課程則結合煤礦安全工程專業的重大危險源管理理論,介紹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與應急處置技術,使得新的課程體系充分體現“提升內涵、強化特色”的戰略指導思想。

3.實踐環節教學改革

大多數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都會走向生產企業污染治理第一線,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這種從業特征決定了環境工程專業的教育必須緊密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目前,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實驗教學內容太少,教學方法呆板,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認識實習的收效甚小。環境工程專業主要涉及與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的處置工程等相關的公司或企業,認識實習時間一般為1至2周,只能安排學生一天參觀一個企業,這種認識實習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生產實習安排不夠合理,通常是將學生重復安排在認識實習單位,并且很少安排學生進行具體操作,只是讓學生隨意參觀。

畢業設計環節需要進行科學的設置和安排。目前的畢業設計環節以實驗為主,注重畢業論文的撰寫,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

因此,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1)強化課程獨立實驗教學內容和工程設計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實驗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學素質,引導學生樹立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精神。例如:適當減少實驗的約束條件,教師只給出大體的方向,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獨立撰寫實驗報告,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

(2)科學安排實習環節

實習環節包括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二者的目的不同。認識實習是“感知”實習,生產實習則是“實踐”實習。環境工程專業實習單位主要有設計院(環境影響評價和工程類設計)、水務集團、環保公司和垃圾處理公司等。學校在認識實習的安排和設置上應該起主導作用,積極尋求校企合作伙伴,在兼顧全面的同時突出重點;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的崗位進行生產實習。此外,生產實習的時間也應適當延長,以便于讓學生對企業的管理、運行和實際操作有較為詳細深入的了解。

(3)確保畢業設計質量

畢業設計環節是學生走出校門、踏上社會前的最后一步,因此學校必須嚴格把關,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在畢業設計課題的選擇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量結合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選擇課題。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畢業設計與在用人單位的實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較好地完成畢業設計;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盡快適應將來的工作。為提高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設計類課題不得少于75%。此外,教師還要進一步規范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使畢業設計的質量得到可靠保證。

環境工程專業肩負著為國家環境保護事業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的使命,環境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決定著未來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速度和進步速度。為此,在大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工程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一定要努力創造條件,增加學生參與工程實踐的機會,從而培養更多環境保護事業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高峰.面向21世紀的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

[2]李艷薔,胡細全,李海波.加強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工程素質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1).

責編:一木

體制改革環境監測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環境生態學是我校環境工程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之一。環境生態學主要研究污染物在各個生態系統中的擴散、分配和富集過程等消長規律,以便對環境質量進行科學的評價。本文針對我校環境生態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我校鮮明的油氣特色,在課程教學中探討油氣田勘探開發、集輸、油氣加工等石油生產環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就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結合油氣特色進行教學改革,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環境和生態意識、學會應付各種環境污染的生態對策和方法進行了有益探討。

【關鍵詞】環境生態學;油氣特色;教學改革

進入21世紀,我國已經邁入知識經濟社會階段。這種新經濟形態必然要求教育具有創造性、多樣性、開放性和個性化的特征。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急需石油高等院校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而這種人才的培養必須按照“加強基礎,拓寬專業,注重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抵近人才市場,增強畢業生適應性”的原則,培養基礎厚、能力強、素質高、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應用研究型高級專業人才。

環境生態學是研究地球環境和生態關系的科學,是由環境科學和生態科學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學科,研究環境、生物和人類社會相互作用及其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是環境生態學的基本內容。環境生態學的研究重點是環境污染的生態學原理和規律、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廢棄物的能源化和資源化技術,研究目的是改善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達到資源的永續利用,促進經濟、環境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生態教育,是提高新世紀建設者的環境生態意識,向社會輸送環境生態保護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

本文結合西南石油大學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學課程建設過程中的特色教學,對環境生態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為培養創新型、高素質應用人才進行了有益探討。

一、將課程建設與專業建設有機結合

專業是大學的細胞,本科人才的培養是以專業為基本單位組織實施的,學科、專業的建設水平決定了大學的發展水平。專業開設的相關課程是學校師資水平、教學條件、教材、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等教育資源質量的集中體現,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也是推進大學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總結我校環境工程專業開辦25年以來(西南石油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成立于1986年)積累的專業建設經驗,理清了專業建設思路,堅持石油工程等優勢學科,走內涵發展的道路。環境工程課程組堅持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努力提高教研活動的時效性。使課程建設與專業學科建設相互聯接、相互支撐、相互融合、協調發展,并制定出相應的課程研究活動計劃,堅持開展關于“人才培養模式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相關內容的教學法活動,就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國際化視野培養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以及新的人才培養計劃的修訂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2009年以來,環境工程教研室已成功申報環境工程四川省省級特色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中國石油HSE重點實驗室-西南石油大學研究室。為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構筑了堅實的平臺。在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和課程建材及實習實訓方面具有了較好基礎,石油天然氣特色鮮明,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優化教學內容,適應人才培養需要

根據環境工程專業課程特點,制定了環境生態學課程建設實施計劃,確定了課程負責人,成立了課程建設團隊。組織教師進行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大綱的制定。

轉變觀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需求和前后續課程的銜接,以體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線確定教學內容,以真實的石油污染生態修復等案例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做相結合。

在課程負責人的帶領下認真學習、調研,根據課程性質精心設計、完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實踐環節以滿足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需要。

三、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上,倡導以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以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具體要求結合為切入點體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合理設計教學方法。摒棄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引入多元教學法,運用基于范例的學習方法,建立了項目驅動的實訓方法,力求做到教、學、做一體。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講解基本知識,用應用軟件演示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等實例,展示利用高科技手段預測生態效應。通過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豐富網絡教學資源滿足教學需要。在課程教學中網絡暢通,在原有課程網上資源的基礎上不斷豐富,更新充實了當前熱點的和油氣相關生態學問題(如2011年,由中海油和美國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渤海灣蓬萊19-3號油田,于2011年6月4日發生漏油事故造成的生態破壞等熱點問題)準備教學案例、項目實例、視頻錄像資源、在線互動等網絡資源欄目內容,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滿足了教學的需要。

四、轉變觀念,構建課程教學新體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突出“以石油天然氣為特色、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理念;以“加強基本能力培養,突出學科專業特色,注重全面素質培養,促進創新意識成長”為定位;通過課程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推理→總結→認識客觀規律”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和創新意識。

根據環境工程學科專業特點和發展規律,結合石油天然氣行業對本科生知識結構、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要求,建立了平臺式、階梯式教學新體系。教學新體系貫徹“立足基礎、注重層次、加強能力、突出特色”的指導思想;實現“三個結合”,即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案例內容與油氣工程背景相結合、基本技能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體現“四性四化”,即四性:基礎性、綜合性、工程性、創新性,四化:層次化、開放化、行業化、個性化。

五、結語

針對國家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環境生態學這門課程進行了創新性的教學改革,從培養模式到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注重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高等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的環境生態學教學改革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作者簡介:劉宇程,男,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油氣田污染治理。

體制改革環境監測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的創新與發展需要從自身的學科特色出發,在前期探索與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基礎上,及時更新學科的知識體系。同時,建構完善的課程體系,探索跨學科交叉與深度融合的路徑,并打通藝術學科專業壁壘,增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培養,通過國際合作、協同創新等多種渠道和多種形式開展環境設計專業建設。

關鍵詞:新文科建設;環境設計;教學實踐

1、新文科概念和設計學科研究現狀

新文科概念是相對于傳統文科提出的。我國傳統文科注重專業性且專業分工明確,在當前的社會發展條件下容易形成專業壁壘,制約人才的全面發展。新文科建設是各個學科門類發展從高度分化不斷走向綜合的必然,也是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提出了新文科的概念和行動綱領,明確了新文科建設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的一次系統性、各層面、多途徑的創新、融合與提升,在理論層面上指明了行動方向.在實踐層面上,一些敏銳而具有前瞻性的藝術類高校,如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在雕塑、陶瓷、產品、環境設計等一些傳統設計類學科上,嘗試以深度交叉與融合的跨學科研究作為學科新的發展方向,通過國際合作、協同創新、自主研發等多種渠道和多種形式,陸續開展了一定程度的探索,這些前期自發的探索與實踐,成為我國新文科建設的重要經驗。借鑒科學的理論、工具和方法來研究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問題,促進了傳統研究范式的轉變,可以產生一些新的交叉領域。如以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設計學、圖像學、傳播學等人文領域,可以拓展人文科學學術闡釋的廣度和深度;將腦電儀(electroen-cephalograph)、眼動儀(eye tracker)等記錄腦電波和眼動軌跡的專用儀器,應用于產品設計、家具設計等研究領域,將具有個性化和情感特征的人類感觀,以數據采集的方式記錄下來并進行分析和歸納,可以為設計學科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實證。

2、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環境設計教學與思考

新文科理念下設計類學科的建設需要進行全面和深入的觀念轉換和結構調整。雖然已經是信息時代,但我國的設計和設計教育并沒有及時更新學科的知識體系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更未真正意識到目前已進入智能信息時代。因此,應該根據所在高校的特點,具體分析現有學科和專業的特征,關注新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理論視角,強調創新和多學科交叉與深度融合,探索超越其局限性的具體途徑和方法。打通藝術學學科內的專業壁壘,增強人文素養的全面培養。南京藝術學院是一所具有藝術學門類下全部5個一級學科的綜合性藝術大學。環境設計則屬于設計學下的二級學科,關注和解決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問題。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設計學院首先在藝術學學科內嘗試打通設計、美術、音樂與舞蹈、戲劇與影視等專業壁壘,增強學生的通感培養和綜合性人文素養。作為所綜合性藝術大學,南藝本身具備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便于整合優勢資源開展學科內各專業深度合作,也因此而產生了一系列具有先鋒實驗性質的藝術作品。如在環境設計專業開展的實驗性景觀裝置“重構的園林”。作品以現代景觀設計思維重新審視和解讀古典園林,對古典園林空間進行重新建構,以鋼構、金屬、亞克力等現代材料,來表現古典園林空間的轉承關系、曲徑通幽、隔而不絕的朦朧層次感,打造一個多元演繹的、古典與現代并置的景觀裝置。除了滿足園林的游賞和休憩等基本功能,作品還具有交互的功能-一現代舞者以即興表演的方式進一步闡釋了人與景觀、身體與空間的關系,穿行于似是而非、錯疊并置的意象園林中,表演于光影變幻、時空交錯的舞臺上。

3、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環境設計改革

建構專業教學體系的開放性交叉融合的教學體系要求教學主管部門統籌各課程課時及學分精密安排,打通各學科之間的專業壁壘進而實現各專業各學科資源共享。而針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而言,鼓勵教師依據開放性的創新實踐教學要求,根據授課內容、教學定位、教學重點和難點,嚴謹科學地將理工農醫等交叉學科最新教學成果引入設計課程教學體系,并探索教學方法和改革措施融合創新,為學生構建專業理論與創新創業大賽等賽教融合的開放性實踐課程體系,推動設計學科產學研緊密結合。推動教學實驗課程的交互性通過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建構起設計學專業實驗教學機制,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實驗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深入研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方法,探索線上線下復合教學及自主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綜合運用參數化建模、AR虛擬現實、AI人工智能、VR增強現實、人機交互設計、GIS地理信息系統、云計算等實驗教學數字技術手段提升設計學科教學效果。而虛擬仿真實驗課程教學內容要充分發揮虛擬仿真優點,密切結合設計學科專業特色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新成果。搭建開放性、共享性、兼容性和交互性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探索開放性在線虛擬仿真交互課程教學運行模式。促進專業課程與教學科研深度融合“新文科”背景下的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集中體現出藝術設計學科的跨界性、學科發展性、學科邊緣性的專業特征,而如何激發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參與教學科研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形成參與教學科研的原動力,這就要求專業課程與教學科研實驗性改革要具有極強針對性和可實施性。即教學科研申報程序必須要求項目組應吸納3名以上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參與,促使學生建構起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視角、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參與科學研究的興趣。以縱向科研課題、橫向科研課題、校企合作等項目作為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基礎,科研課題貫穿課程的實施全過程,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要圍繞著科研項目的立項結項而組織。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及學科創新綜合能力。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的創新與發展需要從自身的學科特色出發,在前期探索與實踐積累的經驗基礎上,及時更新學科的知識體系,并建構完善的課程體系,探索跨學科交叉與深度融合的路徑,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專業創新能力,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開展環境設計專業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周星,任晨妹.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藝術學科綜合性發展的思考[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142-150.

[2]林家陽.新文科語境下設計教育思考[J].設計,2021,34(12):68-71.

上一篇:教學情境設置探究論文范文下一篇:鱘魚健康養殖技術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