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體制化范文

2023-09-18

體制化范文第1篇

1.1 物理學定義

熵定律, 即熱力學第二定律, 是由德國物理學家Clausius所提出, 用于描述能量的流動方向。我們知道, 能量可分為機械能和熱能兩種形態。前者由分子有序運動產生, 而后者則形成于分子的無序運動。機械能通過轉化可以完全變為熱能, 然而反過來, 熱能在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中卻不得不損失掉一部分能量。而熵, 作為計量單位, 則用來測量無法被轉化掉的這部分能量的總和。熵理論最為通俗的表達形式即每一種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都必須沿著熵增加的方向進行。也就是說, 質量和能量只能以一種單向的方式進行轉化, 從效率到無效率, 從有序到無序。熵定律是無法避免的, 一旦熵值達到了最高點, 能量就會在空間內實現完全均衡的分布, 此時的溫度也將保持恒定。從這個意義說來, 整個宇宙都會陷入一種永恒的靜止狀態, 即我們所說的“熱寂”。

1.2 社會學定義

基于熵的物理學定義, Henry Adams最先將該定律應用于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他認為, 整個人類社會實質上是一個由眾多獨立的小群體構成的封閉系統。而正如熵理論所描述, 熵值在一個封閉系統內是不斷增加的。因此, 人類社會也無法避免熵化的過程。而作為熵化帶來的直接后果, 生命將不存在任何意義, 所有的努力都會化為空虛和虛無, 人類也得不到任何的救贖??傮w說來, 人類社會的熵化過程有兩個最為基本的特征:從秩序到混亂, 從運動到靜止。

2《抄寫員巴特比》中的三層封閉系統

在《抄寫員巴特比》中, 我們可以發現三個層面上的封閉系統的存在。第一層是老律師以及他的雇員們的辦公室, 第二層是華爾街, 而第三層同時也是最根本的一層是整個資本主義體制。以下我們將對每層封閉系統的特點分別進行分析, 并揭示等待它們的必然結果。

2.1 第一層:辦公室

整個故事幾乎都在華爾街上的一間小辦公室里發生。在開篇, 老律師作為觀察者對其進行了極為詳盡的描述:

如果是這樣, 這些房間另一頭看到的景色至少提供了一種對比, 雖然除此以外就沒有更多內容了。透過我房間的窗戶, 可以不受阻礙地看到一堵高聳的磚墻。由于沒有小望遠鏡, 我們無法領略它暗藏的美麗。然而它卻照顧到了我們這些近視患者的感受, 距我的窗戶僅有十公尺之遙。由于周圍建筑物都很高, 再加上我的辦公室位于整棟樓的第二層, 那堵墻和我所在的樓的間隔看上去仿佛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方形水箱。

在老律師的眼中, 這間辦公室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水箱”。它埋藏在華爾街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幾乎接觸不到光線和聲音。這里甚至沒有能看到外界景色的窗戶, 能看到的只有陰森的建筑和冰冷的高墻。老律師和抄寫員們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進行著日服一日的工作。然而, 律師本人并沒有對工作環境有所不滿, 他甚至感受到了一種“暗藏的美麗”。顯然, 這間小辦公室完全與外界隔絕, 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封閉系統。

除了與外界之間的聯系, 我們還可以從辦公室的內部發現“隔離”的跡象:

按照我先前的介紹, 整間辦公室由落地的玻璃折疊門隔成兩個房間。一間我自己使用, 另外一間劃給我的抄寫員們。我隨自己的喜好開關這些門。巴特比被我安排在挨著靠我一側折疊門的一個角落, 這樣當我要處理一些瑣碎的事物時就可以輕易地召喚這個安靜的家伙。我將他的桌子緊靠在一扇小窗旁邊, 從窗戶里能看到丑陋的后院和磚塊, 除此以外就再也看不到其它東西, 僅能透光而已。在距離這扇窗不到三尺的地方有一堵墻, 光線穿過兩棟高聳建筑的間隙直照下來, 就仿佛是在一個圓形屋頂中央開了一個口。為了讓自己更加舒坦, 我特意買來了一塊綠色的屏風。這樣一來巴特比就從我的視線中隔開了, 但卻不妨礙我向他傳達指令??梢哉f, 在這樣的環境里, 隱私和溝通的需求同時得到了滿足。

老律師從隱私角度出發精心布置他的辦公室。他用落地的折疊門隔開雇員和他自己, 又買來一塊綠色的屏風將巴特比從他的視線里衣櫥。在他的安排下, 本身已是封閉系統的辦公室又進一步分為幾塊更小的空間。各個空間中的人彼此間基本上不交流, 老板和抄寫員之間更是如此??傮w說來, 辦公室不僅同外界隔離, 自身也同樣被分割。

2.2 第二層:華爾街

小辦公室不是唯一的封閉系統。事實上, 整條華爾街都是由千千萬萬個這樣的辦公室構成。它們總是保持有序的運作, 排除一切的外部干涉與溝通。作者這樣描述了華爾街的樣貌:

人們在街道一頭仰視著這面白墻, 光線從墻寬敞的內部射出, 將建筑從頭到腳貫穿。這種景象令人乏味, 缺少了風景畫家稱之為“生命”的東西。從這樣的一副圖畫中, 我們不難發現掩藏在華爾街繁華熙攘景象下的是其壓抑窒息的本質。

2.3 第三層:資本主義體制

這同時也是終極的封閉系統。系統內所有工人的能量和思想意識都被無情地剝奪了。

在小說中, 抄寫員們為了微薄的薪水日復一日地從事著枯燥無聊的工作。他們的老板除了工作以外從未向他們表達過關心。所有事情都是以一種理性方式得到處理, 人性關懷在這里得不到任何體現。面對“火雞”和“鉗子”各自在午前和午后的怪異舉動, 老律師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安慰他的員工, 而是摸清他們“犯病”的規律從而最大限度地榨干他們的價值。從中我們不難發現資本主義本質就像是一把枷鎖, 將人與人之間分隔為單獨的個體。在資本主義體制下, 整個社會都陷入了沉寂, 看不到任何的活力。

3《抄寫員巴特比》中的熵化過程

我們在之前提到, 熵化過程有兩個基本特征, 即秩序到混亂, 運動到靜止。以下針對這兩點, 我們將對《抄寫員巴特比》中在辦公室里進行的熵化過程展開分析。

3.1 秩序到混亂

首先, 讓我們先總結火雞, 鑷子和姜汁餅的行為特征。

火雞:上午正常, 一過了十二點就變得焦躁不安。

鑷子:上午難以集中精神, 下午變回正常狀態。

姜汁餅:成天混日子。

不難推測, 導致抄寫員們種種怪異行為的根源是枯燥無聊的抄寫工作。這些行為體現著熵化的特征之一“混亂”, 最終將迎來“熱寂”, 即一切事物在黑暗中陷入沉寂和消亡。作為資產階級的代表, 老律師本能地要阻止他的員工們消亡, 否則他將失去可供剝削的目標。因此他試圖在混亂的表象下尋求某種規律性, 至少通過營造有序的工作環境來維持表面上的和諧。

律師將火雞和鑷子的舉動與兩種不同的病癥對號入座, 拿理性的方法來分析非理性的行為。對于火雞下午的焦躁, 他認為是中午喝酒的緣故。而對于鑷子上午的易怒, 他又解釋到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

毋庸置疑, 老律師的這些努力都是徒勞的, 因為熵化過程沒有停止, 并在主角巴特比到來之時達到了最高點。

3.2 運動到靜止

在這間小辦公室里, 所有人的言行都被一條無形的枷鎖束縛著。抄寫員們每天重復著相同的工作:抄寫, 校對, 再抄寫, 再校對。在無聊的重復中, 人的主動性被壓到了最低, 人與人之間的相對運動逐漸停止了。辦公室陷入了相對靜止的狀態, 機械式的操作占據了主導地位。

巴特比的拒絕工作最終將這種相對靜止推向了絕對靜止, 這無疑引起了老律師的恐慌。他起初試圖用對付火雞和鑷子的老辦法應對巴特比, 即找到巴特比發病的根源, 然后利用整體的秩序去同化其個人的混亂, 以維持辦公室這個封閉系統的日常運作。然而, 事與愿違, 巴特比不僅沒有被正?;? 反過來卻異化了其他的員工甚至律師自己。 (在巴特比的影響下, 其他人不知不覺中都開始習慣說“我寧愿不做…”) 可以試想, 如果放任這種狀態繼續下去, 整個封閉系統將會崩潰, 辦公室的運作也會停止。為了阻止這樣的后果, 老律師的唯一解決方案只能是將巴特比這個混亂因子盡早地排除到系統之外。

顯然, 面對巴特比的不會是什么美好的前景。離開辦公室之后, 他又來到了更大的封閉系統——華爾街。同老律師一樣, 其他的資產家都將這個混亂因子視為一顆定時炸彈, 沒有人愿意冒著風險去收容他。巴特比別無選擇, 只好又被送入下一個封閉系統——墳墓 (小說中的監獄) 。

墳墓的封閉特征從其環境中就能得到充分的體現。我們可以通過格式塔認知法將這種特征放大, 請參考下面對監獄的描述:

院子非常安靜, 普通的囚犯無法進入這里。厚重的圍墻將所有聲音隔離在外。這石頭建筑的埃及風格令我無比壓抑。我腳下是一片柔軟的草地。新草仿佛伴隨著這座永恒金字塔的心跳旋律, 在奇異的魔力趨勢下, 穿透裂縫來到地面。

“非常安靜”, “無法進入”, “圍墻”, “壓抑”“永恒金字塔”, 通過這些描述詞, 一個封閉系統的形象在我們眼前展開。在該系統中, 巴特比沒有選擇融入, 也無法再次離開。歷經滄桑后, 他已然看到了這個世界的最終結局, 看到了隨著熵化的不斷進行即將來臨的“熱寂”。他最后選擇了更早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在監獄這個封閉系統中陷入了永久的沉睡。

4 溝通——阻止熵化的唯一途徑

根據熵定律, 熵化過程是不可逆的。避免熵化進行的唯一方式就是打破其發生環境, 即打破整個封閉系統。要實現這個目的, 溝通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只有通過溝通, 讓人與人相互隔離的封閉系統才會重新開放;也只用通過溝通, 辦公室、華爾街以及整個資本主義體制才能逃脫“熱寂”的結局。

作為資產階級的代表, 老律師當然希望資本主義這個體系能夠維持下去。事實上我們也看到了他在故事中所做出的努力, 包括對巴特比的困難表達關切, 一次又一次地忍耐他的瘋狂舉動, 甚至在他被投入監獄后替他上下打點。然而, 這樣的努力算是溝通嗎, 能夠產生效果嗎?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溝通是指雙方情感的自發交流??陕蓭熕龅闹徊贿^是將巴特比當做籠中的野獸和瘋人院里的病人看待。為了讓自己看上去體面, 他偶爾向籠子或病房里丟一些食物以表達善心, 卻從沒意識到里面的人真正渴望的是外邊世界的自由。

5 由溝通失敗導致的資本主義體制的最終消亡

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在于剝削。資本家們靠建立工廠剝削勞動者的剩余價值。這些工廠化身為一個個封閉系統, 工人在其中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上都備受壓力, 從而導致種種怪異行為的出現。資本主義世界外觀上的秩序無法掩蓋內部的混亂, 其隨著熵化進行而即將到來的消亡亦不可避免。為了茍延殘喘, 資本家們不惜支付給勞工更高的薪水和福利。然而, 他們的本質決定了他們不可能給勞工真正的自由, 工廠這個封閉系統也不會重新開放。資本主義的毀滅正是由這個根本矛盾決定的。

在小說里, 巴特比不僅僅是作為資本主義體制下的一個犧牲品而出現。他同時也是一位先知, 他的沉寂象征著“熱寂”的來臨, 他的死亡預示了資本主義體制的最終崩塌。

6 結論

在《抄寫員巴特比》中, 麥爾維爾通過華爾街上一名普普通通的抄寫員巴特比的遭遇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該文嘗試將物理學中的熵定律應用到對作者寫作意圖的分析中來。正如熵定律所揭示, 封閉系統會逐漸接近“熱寂”從而消亡。而唯一阻止這種結果的方法就是打破熵化過程的發生環境, 即通過溝通讓封閉系統重新開放。然而, 在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下不可能存在有真正而有效的溝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資本主義體制的最終坍塌是必然的。

摘要:該文試圖應用熵定律展現美國作家赫爾曼·麥爾維爾短篇小說《抄寫員巴特比》中所預示的資本主義體制的最終消亡。首先, 文章簡要介紹了熵定律的物理學和社會學定義, 提出熵化過程發生的必要條件在于封閉系統。接下來對小說中的封閉系統和熵化特征進行了分析, 指出資本主義社會要避免崩塌的命運, 唯一的出路在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后, 通過證明在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下真正的溝通根本無法存在, 得出了資本主義體制作為封閉系統必將消亡的結論。

關鍵詞:熵定律,熵化過程,封閉系統,溝通,熱寂

參考文獻

[1]Melville H.Bartleby the Scrivener[M].New York:The Art of the Novella, 2004.

[2]里夫金·霍華德.一種新的世界觀[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7.

[3]呂惠.從秩序到混亂——論品欽作品中的熵主題[J].外交學院學報, 2003 (4) :88-93.

[4]托馬斯·品欽.美國后現代派短篇小說選[C].蕭萍, 劉雪嵐, 譯.楊仁敬等譯, 青島:青島出版社, 2004.

體制化范文第2篇

一、制度、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的含義

諾思把制度定義為一系列旨在約束人的行為及其相互關系的行為的規則、法則和道德倫理規范。制度包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及法律制度等正式制度和倫理道德、文化傳統及意識形態等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人們有意識建立起來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確定的各種制度安排, 包括政治規則、經濟規則和契約, 以及由這一系列的規則構成的一種等級結構, 從憲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到特殊的細則, 最后到個別契約等, 它們共同約束著人們的行為。非正式制度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風俗習慣、倫理道德、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及意識形態等對人們行為產生非正式約束的規則, 是那些對人的行文的不成文的限制, 是與法律等正式制度相對的概念。 (1) 同時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 運用制度經濟學分析問題必須同時關注二者的作用, 不可偏廢。

二、體制內與體制外的非正式制度解釋

中國傳統社會中, 官員是地位僅次于皇族和貴族的階層, “官本位”文化使人們認為政府官員都高人一等, “學而優則仕”是絕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夢想, 向當權者兜售知識、販賣思想、推銷建議, 幾乎是從古到今知識分子們普遍的生存狀態。體制內情結基本上已經深入了骨髓, 成為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傳統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無意識形成的, 但一經形成便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深刻影響人們的行為。

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說法是最近才流行起來的, 而體制內外分野的思想卻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代的孔丘, 窮其畢生精力都想進入體制內。古稀之年終于感慨一聲, “從心所欲, 不逾矩”, 或許是這位想進入體制內而不得的老人的真實想法吧。自隋代創立科舉制之后, 普天下讀書人的最大夢想就是進入體制內“吃皇糧”。李世民曾得意洋洋的說了一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然而, 能夠入得“彀中”的畢竟是少數, 大多數舉子還是流落于體制外以教書、算卦、寫狀子等營生。

不過徘徊于體制外的人, 也不一定都是甘于寂寞的人。進不了體制內也要自建體制, 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原本是體制內的一員, 由于被體制內拋棄, 后來舉兵起義, 號稱“闖王”。清朝中后期的洪秀全, 本想通過科舉考試進入體制內, 由于屢試不中, 通過創立拜上帝會, 號稱“天王”。還有學醫的孫中山, 也是由于進體制內的夢破滅, 創立了同盟會, 被尊為了“國父”。這三個人或者是被體制內無情拋棄, 或者是想進體制內而不得。他們后來走上不同的道路, 似乎只有用“迫不得已”來進行解釋了。

體制內的情結具有顯著的非正式制度的特征, 我國的文化環境熏陶出了這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影響了我國幾個世紀的人。從古至今, 無論是提倡“禮法”的秩序建構者和維護者, 還是無奈“造反”的秩序破壞者和顛覆者, 很多人都有著濃厚的體制內情結, “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便是這一情結的古代版, 死也要死在體制內可算作這一情結的現代版。

三、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正式制度解釋

現行的國家的法規、政策、體制等一系列正式制度導致國家的財富、收入、資源的分配向體制內傾斜, 導致體制內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當前我國存在體制與體制外的分野, 是社會資源財富與機遇優先配置向體制內傾斜刺激下的反應。

(一) 體制壁壘阻礙了人的自由流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體制內歸根結底是一個等級體制, 等級森嚴是為了體現權力的重要性, 等級制度的一個前提就是限制人的自由流動。在政府機關里實行科層制是基于管理的需要, 符合“優勝劣汰”的法則, 符合節約交易成本的原則。但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高校的官僚們, 依靠某種特權獲得穩定的合法或者非法的超額利益, 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旋轉門”機制, 但只是在所謂的體制內旋轉, 體制外人是分不得半杯羹的。因此, 體制內是封閉的而不是開放的, 體制內越來越缺乏活力。

(二) 體制內外冰火兩重天

鄭功成教授認為, “體制內的優勢, 更多表現出的是工作的穩定性、福利的優厚性、社會的主導性;與之相應, 體制外更多表現出靈活性, 伴隨而來的還有風險性、低福利性, 以及對社會或所在單位的影響力弱?!币幌盗姓街贫仁贵w制內享受諸多的優越性, 如戶籍、住房、用車、休假、出國、醫療、子女教育、社會保障、工作強度、信息占有、資源分配等等。正因為體制內這三個字被賦予了太多的附加條件, 使體制內外呈現了一種“冰火兩重天”的變異格局。為了生存, 才使很多有志之士、有識之士從理想矮化到現實, 無奈選擇了體制內。正是因為這些依附于體制的附加條件, 哈爾濱幾千名大學生、甚至研究生爭相報考編制內環衛工的事也就很好理解了。

四、體制內外“旋轉門”———幾個孤例

有這樣一個人, 原來在體制內, 是主公近臣和謀士, 后來, 他卻選擇了離開, 跑到了體制外, 后來成了富可敵國的“陶朱公”。還有一個人, 原來在體制外做生意, 不僅賠上了自己的錢財, 還搭上了自己的女人, 不過這生意很劃算, 不但自己進入體制內當上了宰相, 自己的兒子也成了“始皇帝”。

有一個人, 是村里的黨支部書記, 在體制內的人卻冒著風險鼓勵村民干著體制外的事, 幾十年堅持下來終于成功了, 這個村子叫“華西村”。有一個人, 大學畢業后在體制內工作, 很受領導賞識, 被保送讀研究生??墒谴斯珔s并不安心在體制內待著, 辭職后揣著幾百塊錢南下創業。幾經跌宕起伏之后依然不改英雄本色, 他就是有著強烈的“巨人情結”、同時以精通“毛選”而著稱的傳奇企業家史玉柱。還有一個人, 考了三次大學才考上大學外語系, 但由于的刻苦努力, 最后留校任教, 并逐漸升為該校外辦主任, 在體制內也算是一個相對成功的人??墒? 他卻毅然從體制內跳到了體制外, 選擇了一項自己當時還不是很有把握的領域開始創業, 最后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此人就是號稱“電商教父”的馬云。這幾個人, 是充分利用了體制內外的“旋轉門”, 無論身處體制內還是體制外, 都是游刃有余的成功人士。

五、制度的安排:體制內外現狀

對當下的國人而言, 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人都不滿意。因為, 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資本和本領游刃有余地旋轉于體制內外, 不是每個體制內的人都有勇氣跳到體制外或即使跳出了體制內也未必能夠成為成功的創業者。于是, 體制內外的判然分野, 像圍城, 像壁壘, 像鳥籠, 里邊有很多人想出去而未必有勇氣跳出去, 外面有很多人想進來而未必有機會擠進來。體制內的人, 有干事的, 有看景的, 有混日子的, 還有謀劃跳到體制外而有心無膽的;體制外的人, 有創業的, 有打工的, 有上夜班吃青春飯的, 還有“啃老”、“蟻族”等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的。我們需要澄清的事實是, 并非所有體制內的人都可以稱為既得利益者, 大部分進入體制內的人也只是勉強糊口而已, 體制內的人也經常會發牢騷, “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已經成了社會常態。很多人已經將體制內生存、體制外發展當作了新的哲學理念, “吃肉”只能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罵娘”是因為被限制了很多發展機會。

六、結論與思考

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分野是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 當體制內力量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可以輕易對體制外力量構成傷害時, 是否說明體制內外已經失衡了呢?我國改革開放以來, 盡管在經濟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和經濟繁榮,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財富的增長國內民眾利益越來越分化, 涌現出不同的利益集團。當前, 影響體制內外有兩大因素, 一是思想觀念。在傳統觀念中, 進入體制內意味著穩定的身份, 以及較為優厚的福利供給。學而優則仕、求穩、安全感, 成為當時社會價值的主流取向。二是既得利益。李克強總理認為, 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可見既得利益集團的能量是多么強大。我國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 水深了意味著很難再摸著石頭過河, 甚至無石頭可摸, 能摸到的只是淤泥, 改革的試錯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很多久拖未解的矛盾和問題已經不可能繼續“以空間換時間”。我們認為, 深化改革的首要步驟, 就是徹底打破體制內和體制外的藩籬和牢籠, 使體制內與體制外能夠達到資源平衡、利益分享、思想互動。

參考文獻

[1]謝忠平.防止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對黨的建設帶來的負面影響[J].理論月刊.2013 (02) .

[2]趙義.官本位釀造劣質的政治文化[J].領導科學.2012 (36) .

體制化范文第3篇

一、從民權視角切入研究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價值

廖仲愷在《革命繼續的工夫》中解釋說:“民權這兩個字的解釋, 在政治上說, 就是人民有參預立法、容喙政治的權;在法律上說, 就是人民有不許別人侵犯他的身體、言論、信仰、住居、集會種種自由的權。[1]”因此, 民權的內涵在于公民權利, 體現社會公平正義。在如今走向權利的時代, 民權成為社會文明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是社會管理的應有之義和價值導向, 其對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價值體現在以下方面。

㈠化解新時期社會矛盾的客觀要求

化解社會矛盾和解決社會問題, 促進社會公正, 是現代社會管理的新任務。社會管理中所面臨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及社會沖突, 包括就業、收入、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及治安問題等, 本質上是公民的利益維護和權利保障問題。“德惟善政, 政在養民”, 以民權為視角開展社會管理, 集中力量解決群眾最關注、最緊迫的實事難事, 努力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環境, 不斷提升廣大民眾的利益福祉, 能夠有效化解社會領域的突出矛盾, 協調社會利益關系, 增加社會認同, 形成社會和諧穩定的良性發展機制。

㈡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經途徑

“民為邦本, 本固邦寧”, 社會管理尊重民權是體現民意的內在要求, 也是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經途徑。首先, 有利于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識。廣泛的政治參與是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監督的基礎, 有利于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其次, 能夠強化公民及社會組織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在社會管理實踐中逐步得到保障。最后, 能夠有效推進政治文明的發展程度。尊重民權, 引導公民參與社會管理, 是推動權利和責任相結合的重要途徑, 對于維護公民合法權利、監督公權運行及保障司法公正等方面, 具有積極意義。

㈢實現公平正義價值的內在要求

以維護民權為基礎的社會管理體制創新蘊含著公平正義, 是推動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基石和動力。當前, 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 獲取更好的就業和發展機會, 享受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 已成為現階段民生愿望的集中體現。創新社會管理體制不僅要關注民生發展, 而且要為民眾表達訴求、主張權利提供足夠的制度空間。這不僅有利于公民個人權利的實現, 而且有利于推動形成社會層面公正的法律秩序、彰顯和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就如耶林所說:“當他主張權利時, 他就在維護法律。這不僅僅是制定法的權威和尊嚴得以維護的理想的利益, 而是交往生活的固有秩序之安全這種非?,F實的和實際的利益”[2]。

㈣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的有效舉措

尊重和保障民權, 是提升社會管理水平的核心所在。當今社會發展的豐富與多元之趨勢, 民眾的利益訴求逐漸呈現出多樣化、差異化特征, 使得以往大包大攬型的管理不僅使政府自身不堪重負, 亦造成社會管理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隨著新時期公民參政意識的增強, 通過理念創新和制度重構, 引導公眾理性參與社會管理, 架構政府主導下公民、企業和社會組織協同參與的社會共同治理結構, 能夠培育社會群體的自組織能力, 滿足社會多樣化的利益訴求, 提高社會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民權視角下甘肅省社會管理面臨的困境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不僅僅是政府的職責, 也是社會本身的渴望。當前, 在社會轉型期, 西部地區也逐步進入“風險社會”, 主要表現為社會階層分化、利益訴求多元、社會矛盾凸顯, 尤其是公民權利保障的不健全, 制約著社會經濟、政治等系統的發展, 對社會管理形成較大挑戰。從民權視角考量, 甘肅省社會管理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㈠社會管理理念和服務定位偏差引發社會問題

從總體上看, 甘肅省社會管理理念和服務定位存在偏差, 引發諸多社會問題。一方面政府未能從全能型模式的桎梏中脫離出來, 政府對社會管理面面俱到, 公民的主體地位和參與功能不被重視, 導致社會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另一方面, 在傳統GDP導向和維穩思維的雙重導向下, 政府重管理、輕服務, 導致“強制型管理”“高壓型管理”, 引發民眾與政府的對立。

㈡管理主體單一降低管理成效

主體單一、效率不高是甘肅省社會管理體制的主要問題。由于甘肅經濟文化落后、社會發育不夠成熟、社會組織數量少、水平低、參與面窄, 大多地區尤其是偏遠落后、貧困民族地區, 政府仍然是社會管理的唯一主體, 幾乎包攬所有的社會管理事項, 造成公共產品供給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同時, 社會組織的影響力和協同力不夠, 依附色彩強, 而公民思想普遍保守, 社會管理參與度低, 使得公民與政府之間缺乏對話機制, 公民多樣化的社會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㈢流動人口問題加大了社會管理的復雜性

近年來, 隨著甘肅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省內流動人口數量激增, 而對流動人口的信息采集登記和管理不到位, 形成治安隱患。此外, 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中存在著重管理、輕服務的傾向, 社會保障水平相對薄弱, 對流動人口的居住、就業、教育、社會保障和其他權益保障明顯不足, 使得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 邊緣化現象突出, 增加了這一群體犯罪的隱患, 也加大了監管難度。

㈣社會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制約服務型政府構建

當前, 在民眾利益訴求多樣化的趨勢下, 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對于激活民間資源、提高管理水平、化解社會矛盾具有積極作用。然而, 長期以來國家對社會組織的發展有諸多限制, 對社會組織的“政治質疑”仍然存在。在甘肅, 市場經濟發育緩慢, 社會組織發展水平低, 影響力不大, 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有限, 難以完全承接準政府公共職能, 制約著服務型政府的構建, 加之部分地區經濟水平落后, 計劃經濟色彩仍舊濃厚, 政府職能難以徹底轉變。

㈤利益訴求機制不健全引發管理風險

轉型時期社會訴求多樣, 公民維權意識更加強烈, 但由于制度化權利保護機制不健全, 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單一, 公民尤其是弱勢群體缺乏通暢的利益表達渠道, 一些人在合法利益表達受阻時便采取體制外的方式甚至暴力手段、群體事件等來發泄不滿。與此同時, 由于處理方式的不到位, 政府不恰當地限制和壓制民眾合理訴求的表達, 引發民眾不滿, 導致簡單的利益沖突累積成為社會矛盾并誘發群體性事件。

三、民權視角下甘肅省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路徑

社會管理體制的完善和發展, 是保障公民權利由可能到實現的中介和路徑。當前甘肅社會管理所面臨一系列困境, 都有賴于社會管理理念和管理主體、內容、手段及機制的創新性發展。

㈠重構社會管理理念

創新甘肅省社會管理理念, 必須立足民權, 實現從權力本位向權利本位的轉變。社會管理主體的多元化趨勢表明, 公民個體參與社會管理是社會管理體制框架的重要內容, 也是社會管理服務化供給的有效方式之一[3]。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必須尊重充實公民權利。通過健全和完善各種社會互動機制, 保障公民在社會管理中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推進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 以權利限制權力, 增進公民對公權力的認同。同時, 要秉持公平正義理念, 堅持社會管理中公民民主權利平等保護價值取向, 促進公民利益均衡。

㈡注重多元主體參與與合作

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合作治理、分工負責, 是甘肅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關鍵之舉。首先, 強化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推動社會管理由“管理本位”向“服務本位”轉變。一些準公共服務, 如公共交通、供水、供氣、供熱、生態環境治理等, 可以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合同外包等方式交由社會組織承擔, 使政府從繁瑣的社會事務中解脫出來。其次, 大力培育社會組織的發展。盡快制定《社會組織法》, 通過立法確立社會組織的準入、資格、運行規則、經費、退出等條件, 在制度層面設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機制, 同時, 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 如補貼、減免稅收等, 鼓勵公益類、服務類民間社會服務組織的設立, 允許社會組織通過捐贈、會費、項目招標等多渠道籌集經費。第三, 擴大公眾參與。鼓勵公民社會在政府開放的有限公共事務中, 積極參與治理, 爭得與政府對話的權利, 從而推動政府轉型并進而推動國家與公民社會邊界的重構[4]。通過多種宣傳媒介及培訓等方式提高公民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 讓公眾參與所煥發出的能量與智慧促進整個社會管理格局的改善。

㈢管理內容強調保障民生

甘肅省社會管理體制創新, 在管理內容上要強調民生保障。一是要提高公共產品供給水平。政府應當加快投資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 擴大社會服務和民生福利方面的公共支出, 提高公共產品的底線標準。同時, 通過以創業帶動就業、深化醫療體制改革、調整優化教育資源等方式, 切實解決好民生熱點難點, 重點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著力解決好群眾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二是要加強以社會服務為重點的流動人口管理工作。通過多部門協作與聯動, 加快落實流動人口的就業、社會保障、房屋租賃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權益, 并依托企業、社會加強法治、道德教育, 提升該群體的自我管理能力;三是要重點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做好對重點問題、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管理和防控, 重點整治影響社會穩定的財產型犯罪, 及時偵破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犯罪, 堅決遏制一些地方重大刑事案件上升的勢頭。

㈣管理手段偏重多手段綜合治理

甘肅社會管理手段的創新, 要實現從以往單一的行政管制手段向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教育等手段轉變, 突出權利導向, 提升社會管理的效果。一是要重視社會管理法治化手段。“法律的真義在于塑造一種新型公民, 敢于為權利而斗爭, 并善于為權利而斗爭。只有他們, 才是推動一個國家的法治之路向前邁進的中堅力量。[5]”要以建設法治政府為核心, 充分運用法治引導、法律服務、司法幫扶、人民調解等多種手段, 提升甘肅社會管理法治水平;二是要嘗試運用柔性管理方式。柔性管理強調運用非強制性手段開展社會管理, 如權利協商式、行政指導式、激勵導向式和服務管理式等, 更注重管理對象的協同和互動。在城市管理、環境治理、治安問題等方面可以嘗試運用柔性管理手段, 較少矛盾沖突, 促進社會管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三是要深入推進平安建設。應將平安建設納入甘肅社會管理的總體規劃, 借助現有的平安建設網絡, 多層面加強平安社區、平安鄉鎮、平安單位的創建活動, 切實筑牢夯實社會穩定的根基。

㈤優化和創新社會管理機制

優化社會管理機制是創新甘肅省社會管理體制框架的基礎。面對社會管理的新挑戰, 要探索建立“民意導向”的新機制。一是要建立多元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利用多種調解機制資源, 構建以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為重點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 并注重發揮群眾自治組織在矛盾調處中的公信度和主動性;二是要構建民意訴求表達機制。表達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要定期開展社情民意調查、公開聽證、邀請代表參與決策等活動, 建立健全多形式、多渠道的民意訴求收集機制, 同時, 轉變對民眾利益表達的管理方式, 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網上互動、電話回復、書面答復等民意回應機制, 加強對網絡等新型媒介的管理和引導, 盡快疏浚以信訪為代表的溝通渠道, 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參考文獻

摘要:社會管理與公民權利密切相關。在如今走向權利的時代, 民權成為社會文明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是社會管理的應有之義和價值導向。創新甘肅社會管理體制, 應以民權為切入點, 實現管理理念、管理主體、管理內容、管理手段及管理機制等方面的轉變。

關鍵詞:民權,社會管理,體制創新

參考文獻

[1]程又中, 李增元.“民生、民權、民主”及其在當代社會管理中的實踐價值[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 ⑹.

[2][德]耶林.為權利而斗爭[M].鄭永流譯.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3]張開云, 張興杰.社會管理體制的困境及未來框架架構[J].江海學刊, 2012, ⑴.

[4]郁建興, 周俊.公共事務治理中的公民社會[J].二十一世紀, 2008, ⑵.

體制化范文第4篇

民族經濟制度的具體存在就是民族經濟體制, 其也是展開的民族經濟制度與階段性形式。民族經濟制度在社會形態中規定了民族經濟關系的整體性質, 民族經濟體制集中體現出民族經濟階段性的矛盾, 規定了社會形態中各階段的民族經濟的特殊關系性質。

民族經濟制度往往具有很長的存在時間, 雖然生產資料在存續期間其所有制不會改變, 也不會變動民族總體生產關系, 但是伴隨著不斷變化的勞動者素質技能以及調整的生產力水平與經濟關系, 不同歷史階段發展的民族經濟制度, 民族經濟體制也會發生變化, 進一步在延續的民族經濟制度中民族經濟體制發生了質變。民族經濟制度量變的重要體現就是民族經濟體制的質變, 也是民族經濟體制階段性矛盾產生變化的結果。當轉變民族經濟體制時, 并不表示否定了民族經濟制度, 民族經濟體制轉變的基本前提就是民族經濟制度的一般性原則與本質, 同時在轉化民族經濟體制過程中不斷堅持并和提升。

二、國家經濟體制內涵

國家經濟體制是指根據憲法與法律對將生產資料所有制作為核心的各類基本經濟關系的政策與原則進行的總稱。我們當前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這一階段的經濟制度就是將生產資料公有制作為主體, 共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在生產過程中充分體現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以及他們之間的平等合作關系, 同時根據勞動的質量與數量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的制度總合。憲法與經濟制度存在著緊密的關聯, 憲法的基礎是經濟制度, 憲法的重要任務就是對統計階級的經濟制度進行確認與保護。資本主義憲法一般對私有制基礎的私有財產權進行確認, 而社會主義憲法則是對各個方面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進行全面規定。

三、民族經濟體制與國家經濟體制的關系

(一) 民族經濟體制是國家經濟體制發展的產物

民族經濟體制的出現要比國家經濟體制晚。國家與民族都屬于歷史范疇, 可是民族與國家比較來說, 其對經濟的內合性、政治集中性與文化同質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是在人類歷史上式伴隨著社會階級的形成而產生的, 即便是這個國家內部成員缺少內在的密切聯系, 成員共同體僅處于氏族階段, 但是只要統一政治公權力, 就能夠認為是國家的產生。民族產生的形式就是國家。在國家發展時期, 國家發展的初級時期是城邦式國家, 此后, 西方國家依次經歷了馬其頓、羅馬等軍事帝國。最終, 英國與法國在13世紀開始逐漸孕育了民族, 進一步產生了將民族作為根本的現代民族國家。西方民族國家的典型性就是在王權與教權之間的斗爭過程中逐步提升地位, 伴隨著不斷下降的教權地位, 原本被賦予了主宰世俗地位的國王的神圣性也逐步出現了喪失, 國民將對國王的忠誠逐步轉變為具備相同特點, 內在聯系共同生存的忠誠, 隨著這一改變, 也就產生了具有更強內在聚合性以及穩定的民族。通過對美洲、歐洲以及中國民族進行分析可知, 民族就是國家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只有國家孕育了民族以后, 才能產生民族經濟體制。

(二) 國家利用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國家發展

民族經濟體制是民族共同生存體系積極作用的結果。在民族內部, 達到各地域之間的整體需求, 個體勢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關系, 進一步產生經濟的整體聯系。

對于民族國家來講, 一旦形成民族經濟體制并且獲得良性發展, 就會極大提升國家的穩定性與內合性。并且, 一般來講, 國家擁有越高的發展程度, 民族也會具有越深的國族化程度;國家的發展程度越低, 情況則會相反, 這已經是一種規律。主要原因, 就是國家發育程度越高, 政府行政能力與責任感也會越強, 國家也會具有極大的建設規模與開發力度, 國家整合經濟力度與社會信息的穿透力也就更加犀利, 國民教育系統與傳播大眾文化網絡也就更加發達, 基于繁榮的社會參與和國民文化的理性思維, 其越具有影響力。這些對國內民族來講都表現出極為有利的促進與深入。近些年來, 國家通常會借助于民族的凝聚力對自身的穩定性建設積極加強, 利用國族的塑造推動民族國家自身的發展。民族國家的國家結構, 已經被作為了近現代國家發展的重要潮流。20世紀之前已經形成了典型的民族國家, 20世紀之后又產生了民族國家的發展浪潮。

(三) 在民眾外延上民族與國家體的同一關系

針對現代國家來講, 不管行使哪一種職能, 都需要促使自己具備普遍的民族形式。雖然在階級屬性上各國的統治級具有不同的屬性, 國家的階級內容具有本質差異, 可是都憑借民族外觀進行體現, 通過民族代表的身份在世界舞臺上進行活躍, 每個民族都需要對國家形態進行依附, 因此, 每個民族的發展都與其所依附的國家產生了緊密的聯系。正是這種國家與民族互相依附的關系, 促使在外延上民族經濟體制與國家經濟體制產生重合。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 民族經濟體制與國家經濟體制存在著緊密的聯系, 由于國家經濟體制與民族經濟體制長期混淆, 簡單的應用國家經濟體制代替民族經濟體制, 造成了我國這方面的研究理論非常稀少, 對民族經濟體制的運動特點缺乏充足認識, 這不但對改革與發展民族經濟體制造成了制約, 對于國家經濟體制來講也是一種限制。

參考文獻

[1]馬淮.民族經濟體制與國家經濟體制關系探析[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1, (2)

體制化范文第5篇

1 高校進行實驗教學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

1.1 實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

創新能力是指對知識的生產、傳播、應用和物化的能力, 科技成果是知識被物化的結果。高校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的主要場所, 其他手段無法替代的。實驗研究本身是一門相對獨立有著自身體系和規律的學科, 我國高等教育存在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驗教學, 忽視實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情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對創新人才需求, 實驗教學學到的東西與理論教學相比更加直觀、深刻, 可以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和科技創新等綜合能力, 因此確立實驗教學的獨立性和重要性是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首要問題。

1.2 實驗教學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

“科教興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但科學的思想、觀念、精神在我國根基深。大學時代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高校實驗本身就是一個科學訓練過程, 首先要使學生學習并掌握從事科研工作的思想、方法和技能, 在教師引導和啟發下, 使學生用縝密的思維方式, 規范操作, 如實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 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和結論;也形成了他們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品格;鼓勵他們努力獲取新發現, 思考新問題, 提出新見解, 勇于創新和開拓, 使其科研創新能力得以培養和升華。故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好的科學作風、專業素質、創新意識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 高校實驗教學體系中的問題和弊端

2.1 我國高校的發展史形成了實驗教學體制建設水平薄弱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奮進史, 從一個一窮二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發展成為今天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 走過漫長曲折的道路, 我國高等教育從無到有, 從小到大的曲折過程, 從高校發展歷史來看, 實驗教學始終不受重視, 至今高校輕視實驗教學的問題依然存在, 這有著主觀和客觀原因。建國之初, 國家百廢待興, 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不可能對高校的實驗設施進行過多投入和更新, 但祖國建設有急需科技人才。因此, 高校教學過分依靠理論教學, 課程設置大部分以理論課為主干, 實驗課成為理論課的附屬就成為必然, 實驗教學只能圍繞加深理論課的理解和掌握開展, 這個傳統深深影響和制約了高校實驗教學體制形成、發展和運行。

2.2 實驗教學運行體系存在弊端

目前實驗教學缺乏整體統籌安排, 各科理論課程都設置自己的實驗課, 實驗內容缺乏相互聯系與協調, 存在實驗內容重復、脫節、遺漏、不系統情況;實驗教材較為滯后, 實驗教學形式單一, 實驗名稱、原理、使用儀器及材料、實驗步驟一目了然, 學生只須按步操作, 不用查資料、思考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得不到培養, 個性得不到充分發展。嚴重影響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和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 實驗教學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體制建設的設想

3.1 改革實驗教學體系

傳統的實驗教學缺少整體性, 必須對實驗教學進行總體設計, 把幾年的實驗教學作為整體來考慮, 把實驗課當作由淺入深具有內在聯系的獨立體系對待。實驗內容應層次多樣、體系合理, 可把實驗分為必做的基本實驗、選做的驗證性實驗、教師指點進行的綜合研究性實驗和學生自行設計的開放型實驗。把打基礎和上層次結合起來, 必做的基本實驗和選做的驗證性實驗能使學生掌握所在專業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鞏固和深化理論教學的所學知識;綜合研究性實驗和學生自行設計的開放型實驗要重視學生個性培養, 獨立查閱資料, 確定方案, 樹立敢于質疑, 破除對權威的迷信, 允許失敗, 培養他們創新精神。

3.2 制定嚴格的實驗教學考核制度

高校應提高實驗成績在學生總成績中的權重使學生對實驗課足夠重視, 實行單獨嚴格的考核制度。具體要求可分為基本實驗、綜合實驗技能和實驗報告的考核;基本實驗考核即著重檢查平時實驗動手能力的訓練結果, 考察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綜合實驗技能的考核, 重點檢查學生確定實驗方案及合理選用材料、儀器等解決實際問題和科技創新能力;實驗報告考核學生的總結書寫能力, 力求實驗報告專業規范。

3.3 將實驗教學的部分內容納入教師的科研工作, 加強科技創新體制建設

高校必須很抓實驗師資隊伍建設, 把具有師德良好、科研創新能力和責任心強教師充實到實驗教學特別是綜合研究性和自行設計的開放型實驗教學隊伍中去。發揮這些教師的能動性, 允許這些教師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適當的加到綜合性和開放性試驗中, 納入到科技創新體制中去, 這就能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 增強教師積極性和教學針對性, 激發學生興趣, 使學生的科技創新得以充分利用, 也為今后教師選擇學生進行畢業專題和繼續深造做專業準備。

3.4 加強實驗室及專業技術隊伍建設, 保障實驗教學體系的運行

實驗室是提高實驗教學水平的基礎和保障, 實驗儀器設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硬性條件, 由于各學科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涌現, 儀器設備老化和更新的不斷速度加快, 因此要達到實驗教學目標, 高校應加強實驗室的投入和管理, 必須有強有力的儀器設備, 養護與采購體系作保障, 需要一批責任心強, 兢兢業業, 盡職盡責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完成, 提高他們的地位和待遇, 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才能使實驗教學體系在低成本、高效率的軌道上運行。

4 結語

近幾年高校招生規模持續擴大, 就業壓力加大, 對高等教育質量要求愈來愈高, 國家應重視實驗教學體系建設, 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面向市場經濟主戰場, 才能培養出為祖國建設所需所用人才。

摘要:實驗教學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高校的傳統實驗教學體制已不能適應新世紀高校發展和國家對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 本文闡述了實驗教學重要性和高校實驗教學存在問題和弊端以及改革實驗教學體制的對策, 為高校培養學生科技與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體制高效運行提供依據。

體制化范文第6篇

一、我國統計體制的類型以及特點

我政府統計體制是由我國政府綜合統計體系以及我國政府部門統計體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我國政府統計體制實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我國現行的政府統計體制實行嚴格的“統一領導, 分級負責”的管理方式。國家地方政府統計局要對其上層機關負責, 地方的統計局要受到中央統計局的統一管理。我國政府統計局共設立了我國農村經濟調查總隊, 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總隊, 以及企業調查總隊等三個部分。我國政府統計體制對這三部分統一實行, 集中統一, 垂直領導“的策略。我國政府部門統計是我國官方統計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政府部門統計是由我國的國務院的各部門機構以及各級政府的不同的部門機構根據具體的需要設立的統計機關。我國國家統計局與政府各部門之間的統計機構之間主要的聯系實體現在業務的審批以協調管理方面。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 我國統計體制是混合型的。改革開放以來, 根據經濟社會建設的不同需要, 我國初步建立起來了具有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統計體制, 這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我國統計體制日漸正規化、法制化。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嗎, 法制體系日漸完善, 在依法治國的口號下, 我國統計體制在發展的過程中, 也逐漸走向正規化和法制化。為推動我國統計體制的法制化建設進程, 我國初步制定了《統計法》、《統計法實施細則》、《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管理暫行規定》等諸多法律法規, 同時配合各個地方制定的法律條率和法規, 初步形成了我國統計體制的法律體系。

2.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調查體系。

根據我國統計局制定的統計調查方法要求, 為了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形勢, 滿足國家和社會對統計工作的要求, 我國統計工作的調查方法正在從全面的統計調查方法, 向非全面的統計調查方法轉變。抽查統計調查的方法在很多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不取得一定的成果, 減少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隨機統計等方面已得到廣泛應用。

3. 我國統計體制走向開放型。

隨著我國統計體制的發展和完善, 我國統計體制也從封閉型走向開放型。隨著我國統計體制的建設,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建立多種渠道的統計信息發布新系統, 使廣大的社會公眾可以及時了解到我國的統計數據。隨著我國信息化、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 我國統計體制服務范圍變得越來越廣泛、服務內容越來越多, 服務形式也越來越多樣。

4. 與國際交流更加頻繁和緊密。

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 我國統計工作對外交流越來越頻繁, 隨著我國國際影響的不斷加強, 我國已經與世界上幾十個國家建立了統計數據出版物的固定交換關系。本著取長補短的原則, 我國與國外交流也不斷加強, 推進了我國統計工作的發展。

二、國外統計體制及其特點

1. 國外主要統計體制研究。

縱觀我國的政府統計組織管理, 與外國的統計體制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國外的統計體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種是國家的中央統計機構對其他的統計機構進行統一管理, 主要呈現出橫向管理的關系。另外一種是, 國家中央統計機構對地方統計機構進行統一的管理, 主要體現的是縱向的關系。根據以上對國外統計體制的兩種關系分析以及國際統計機構指定的統計體制劃分類型, 可以將國外的統計機構分為“集中型”、“專業統計集中型”;“專業統計分散”以及“分散型”四種不同的國外統計體制。

2. 國外統計體制的特點。

國外的統計體制相較于我國的統計體制起步比較早, 發展比較成熟, 呈現出明顯的不同于我國統計體制的特點, 仔細分析其特點主要集中于以下特點。

1) 國外統計體制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開放性。雖然國外的統計體制有著很多不同的分類, 以及政府中央統計部門的在管理權限有很大的不同, 隸屬的主管部門也不盡相同。但是就國外的統計工作而言, 都是獨立進行的, 不受其他部門的行政干預。統計數據都能客觀地反映本國的國民經濟發展狀況, 很少受到黨派利益的影響。除此之外, 國外的統計工作, 建設有十分發達的信息公布渠道, 能及時地將統計數據公布于眾, 保證各界能夠及時的獲得統計數據以及統計資料, 接受社會的監督。

2) 完備的法律體系作為統計工作的后盾。國外的統計工作起步較早,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形成了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 確保統計工作依法獨立進行。國外統計工作的法律體系, 一般是由兩部分構成的。首先, 一部分法律規定統計機構在法律上的獨立的地位, 以及中央統計部門與地方統計部門之間的關系, 體現統計工作的重要性, 規定了統計工作的主要任務以及統計部門的主要職責, 以及公民的權里與義務。其次, 一部分法律規定統計部門的工作方法, 是統計工作依法開展的重要依據。

3) 政府的協調功能不斷強化。國外統計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 為了保持國內統計方法上的一致性, 以及保證統計數據的完整性以及可靠性, 提升國家統計工作的工作效率, 國家統計機構的協調性功能不斷增強。國外政府統計部門的協調功能主要表現在于以下四點。一是制定全國統一的統計指標定義以及統一的統計分類系統, 對國民經濟進行統計的核算方法和統計標準實現一致性, 以確保官方統計數據的同一性和可比性。二是在統計工作的過程中進行統一的協調, 避免統計工作重復進行不必要的工作, 減輕統計調查工作的工作任務, 提高統計工作的工作效率。三是對統計數據的發布工作必須有官方的權威部門統一發布。四協調統計信息供需關系, 使國家統計部門與用戶之間保持密切的聯系和溝通, 以更好地發揮統計部門對經濟發展的服務作用。

4) 國外政府統計工作的國際化普遍提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 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 國內的統計數據用戶已經打破了國界的限制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各國根據國際統計部門制定的定義以及分類標準紛紛對本國的統計工作采取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爭取實現本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的接軌, 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三、我統計體制的發展方向

雖然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 我國統計體制也在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不斷的進行調整, 但是, 在總體上, 我國統計體制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嚴重的問題。文章認為要實現我國統計體制與經濟社會相適應, 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要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

改革我國的統計體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推進我國經社會的發展, 對我國統計體制改革, 改革后的統計體制應該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適合我國發展環境。對我國統計體制進行改革, 首先要與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相匹配, 各部門之間的權、責、利要分工明確。同時, 我國地域遼闊, 人口眾多。因此, 我國要建立開放性的統計體制在實際工作中會有很大的困難。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 我國的分配關系日益多樣、社會組織結構日益復雜, 因此, 也對我國統計體制建設帶來了嚴重的挑戰。因此, 要針對新時期的發展特點簡化報表程序和制度。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 在我國統計體制的建設過程中, 中央部門應該學會“放權”, 在管理上以“地區統計分散型”為宜。

2. 服務于公眾的原則。

在我統計體制建設的過程中, 要繼續由封閉性向開放型轉變, 要使廣大社會民眾及時獲得我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的統計數據。要使廣大民眾對我國統計制度的統計方法、擁擠制度以及統計指標有明確的認識, 使廣大的民眾自覺服務于我國統計、自覺配合我國統計工作。

3. 與國際統計慣例接軌的原則。

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 中外經濟交流更加頻繁。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發揮我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實現與各國經濟文化交流, 我國統計體制必須加快實現與國際接軌。因此, 新的政府統計體制應盡可能地反映國際上已經達成共識的一些原則。

4. 加強法制建設。

推進我國統計工作建設, 在今后的統計工作發展的過程中要加強法制建設, 建立起完善的法治體系。首先統計工作要樹立起依法進行的理念, 在進行實際工作的過程中, 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 確保工作依法進行。同時在加強法制工作的進程中, 要求加強宣傳, 使廣大民眾認識到配合統計調查工作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 對統計工作的統計核算要依法進行管理, 確??茖W性與合理性。

四、結語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不斷改革我國統計體制, 可以客觀地反映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在新的社會條件和社會環境中, 我們要根據本國的發展需要, 綜合國內外統計體制發展方向, 對我國的統計體制進行合理的調整, 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摘要:政府統計體制是政府有效地行使各項職能的基礎, 也是實現統計數據全面、及時以及準確的對社會服務的前提條件。在實際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 各個國家因為各國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以及管理體制的不同, 各個國家的政府統計體制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文章主要研究國內外不同的統計體制以及這些不同的統計體制的特點為我國的統計體制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統計體制,類型,體質特點

參考文獻

[1]中外統計體系比較研究課題組.中外政府統計體制比較研究總報告.中國統計, 2001 (11) .

[2]夏春婉, 林勇.國內外政府統計體制的比較研究[J].統計教育, 2010 (10) .

[3]余芳東.外國政府統計體制的類型及其特點[J].改革, 2001 (1) .

[4]余芳東.國際上正統計公信力的涵義和測評[J].中國統計, 2012 (1) .

上一篇:簡述健康教育的意義范文下一篇:愛情的個人簽名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