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航天發展范文

2023-09-20

航天發展范文第1篇

人類是一種好戰的生物,從實現空中自由飛翔的美麗夢想到讓死神上天僅僅用了八年。而首次真正的空戰則只是三年后的事。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蒸汽機、電動機、內燃機等動力裝置相繼問世,氣球的動力來源得到了解決。于是,人們全面展開了對能飛的氣球——飛艇的研究。1852年,法國工程師吉法德進行了研究。同年9月,吉法德進行了首次試飛并獲得成功。

其后的多次試驗發現軟式飛艇存在不少問題,飛艇的氣囊不僅難以保持外形的恒定,而且容易破損。于是,有人想法在氣囊內固定了一個環形龍骨并獲得成功。這就是半硬式飛艇。后來,德國一名飛行愛好者用木質材料為飛艇氣囊制作了一個外部支架,將氣囊固定在支架內保持外形,從而制成了硬式飛艇。這個改進不但徹底解決了保持氣囊外形的難題,而且也利于飛艇的搬運。這種結構逐漸成為以后的標準飛艇樣式。

1885年底,德國工程師本茨與戴姆勒聯合發明了實用的汽油發動機,使人類擁有了推力更大的動力裝置。從此以后,飛行器的發展越來越快。

1898年,德國的齊柏林首次設計和制造出了硬式飛艇。這種飛艇使用結構完整的骨架保持氣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發動機作動力,因而飛行性能好,裝載量大。1900年,齊柏林駕駛他那龐大的硬式飛艇成功飛越了康斯坦茨湖,引起轟動。1903年,法國的勒博迪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實用的飛艇。這艘飛艇在同年11月12日一次飛行了61公里。

此后,氣球與飛艇的發展進入了極盛時期,在軍事和交通運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軍事方面,德、法、俄、英等國相繼組建了飛艇部隊,把飛艇引入了戰場。例如在1911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戰爭中,意大利首次使用了3艘飛艇對土耳其進行偵察和轟炸;1914年8月5日,德國使用品柏林飛艇大規模轟炸法國要塞城市列日;一年以后,德國又出動5艘LZ-38型齊柏林飛艇橫跨英吉利海峽轟炸倫敦;炸死7人,炸傷30多人,在英國人中造成了"齊柏林"大恐慌。在運輸方面,德國于1910年6月28日在法蘭克福與杜塞爾多夫之間建立了一條定期飛艇空中航線。在這條航線上飛行的是LZ-7型齊柏林飛艇,它可載24名旅客和12名空勤人員,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70多公里。1912年,一艘齊柏林飛艇還用20天的時間實現了人類首次環球飛行。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有動力、可操縱持續飛行試驗。試驗中,飛機成功地飛行了約260米距離。新聞界對萊特兄弟的突破進行了廣泛的報道。但這一成功并未引起美國政府及公眾的重視和承認。歐洲國家對此則干脆表示難以置信。在萊特兄弟飛行成功9天以后,蘭利研制的一架飛機在試飛中失事,這一事件更加影響了飛機的推廣。美國人普遍對研制飛機的行為進行了攻擊,認為這太浪費納稅人的金錢。萊特兄弟對幾年努力的心血得不到承認備感失望,甚至一度想與飛機告別。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思考后,萊特兄弟決心把研制工作繼續下去。他們堅信,遲早有一天他們的成果會得到公正的評價。為了不至于引起公眾的批評,萊特兄弟將研制工作轉為秘密進行。1905年,他們制造出了一架能夠在空中停留半個多小時的飛機。萊特兄弟打算把飛機贈送給美國政府,但當局仍然對他們的成就不加理睬。心灰意冷的萊特兄弟在萬般無奈中只好暫時中止了對飛機的研究。

在萊特兄弟的成就促進下,歐洲特別是法國的飛行事業在1909年取得了重大的進展。這一年的8月,法國蘭斯主辦了一次盛大的飛行集會,歐洲的飛行員們相繼創造了多種飛行記錄。然而,給世界帶來強烈震撼的還要數法國飛行員路易·布萊里奧。他駕駛一架飛機成功飛越英吉利海峽,降落到了大不列顛國土上。這個事件不僅給世界公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使英國人大為吃驚:他們意識到了某種突如其來的危險。飛機的發展使他們預感到單純憑借海上防御力量今后已不可能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了。

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各國軍事當局認識到了航空氣在軍事領域里的發展前景,歐洲的各個強國開始搜羅各種各樣的飛機以供陸軍使用。不過,這時的飛機還主要用于偵察,飛機的研制工作大多也由私人進行,因而進展相當緩慢。在德國,人們的興趣還主要集中在體積龐大的齊柏林飛艇上,因為此前公眾的捐款使齊柏林得以繼續以飛艇先驅者的身份從事研制工作,并最終向德國人證明了這種飛艇的實用價值。在另外兩個航空大國法國和英國,飛機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

但是,軍人們已經急不可待地要把這件新式武器用于戰爭了。盡管飛機此時還存在許多問題,甚至還經常帶來一些災難性的后果,但職業本身就充滿危險的軍人卻顧及不了那么多。于是,飛機在意土戰爭中首次露面了。

意土戰爭中,意大利航空隊在的黎波里的成功初步顯示了飛機的威力,預示了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將發生革命性變化,從而引起世界各國軍方的矚目和效仿,并極大地促進了軍事航空業的發展。至1913年初,航空大國真正的航空部隊已初步組建起來,并建立了各種規模的飛機制造廠,開始了軍用飛機的研制歷程。英國皇家飛機制造廠生產的"BE·2"型飛機,便是軍方對飛機的興趣日趨濃厚的產物。不過,當時許多私人品業謀求改進的還是與比賽相關的飛機性能,而且由于軍方還沒有為飛機規定明確的作戰任務,從而在訂購飛機時對規格的要求也就沒有形成一定的規范。除了要求容易駕駛以及能夠為陸、海軍執行偵察、搜索任務以外,軍方對飛機性能別無他求。因此,這一時期飛機的型號和部件還根本談不上什么標準化,在飛機軍械以及投彈方面的實驗工作做得也很少。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第一架重于空氣的飛行器成功飛行的歷史僅有11年。飛機的性能雖比誕生之初有了很大改進,但還存在許多弱點。飛機的載重量、飛行速度、航程還很小,飛機的操作、安全性能也較差。氣候往往對飛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尤其重要的是,許多軍隊指揮官還不具備洞察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的戰略眼光,他們賦予飛機的主要任

務也僅僅局限于偵察、搜索。軍人們目光短淺的結果是沒有在組織工作方面為建立航空兵奠定必要的基礎。由于飛機是一種新出現的武器,高級指揮員們大多對此持懷疑態度,中級指揮員又不具備進行飛行管理所必備的經驗,因此,當時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將擔任航空勤務的低級軍官提升至相當高的指揮崗位。這樣做又引出了許多新矛盾。盡管這些初級軍官了解新的部隊是怎么一回事,他們也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他們既沒有接受過充分利用與其職務相一致的指揮權的訓練,也缺乏理直氣壯地同那些與他們級別相當的其他兵種指揮官打交道的權威。再說,航空兵本身還是一個級別較低的兵種,大部分新上任的指揮官也不愿意用手槍和手榴彈等威力并不大的東西去承擔風險。于是,那些富于想象力、充滿激情與積極性的飛行軍官的工作熱情便受到了嚴重打擊。更為嚴重的是,航空部隊的一些高級軍官本身也對自己的作用缺乏理解和遠見。不過,飛機向實戰方向的發展與完善仍在緩慢地進行。德國和法國已經開始嘗試在飛機上安裝機槍,英國和美國也有人私下進行此類試驗。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已擁有一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航空部隊。這支空中力量由帝國陸軍航空勤務隊和帝國海軍航空勤務隊兩部分組成,分別從屬于陸、海軍,遂行陸上偵察、情報收集以及海上搜索、救援任務。不過,德國擴大航空部隊的重點并沒有放在飛機上,而是放在了齊柏林飛艇上。他們指望用這些龐大的飛艇來進行戰術、戰略偵察。然而,德國人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即齊柏林飛艇極易遭受損失——為了獲得有價值的情報,飛艇必須下降到可能被炮火擊中的高度,然而飛艇中貯存的是易燃氣體,一旦被炮火擊中,后果不堪設想。

在德國擁有的所有飛機中,大約半數為"鴿"式單翼機,這種飛起來十分平穩的飛機由奧地利人埃特里希研制成功并根據合同在德國生產;其余飛機是拉進式雙翼機。當時,德國航空兵的基本戰術單位是飛行小隊,每個飛行小隊由6架飛機組成,整個航空兵共有41個小隊。這些戰術單位中的34個被分配給集團軍和軍一級的指揮官運用,其余7個編成獨立的航空中隊,由陸軍航空督察處實施單獨的行政領導。

規模僅次于德國航空兵的是法國陸軍航空兵。法國陸軍航空兵受法國總參謀部航空處領導,基本戰術單位是飛行中隊,飛行中隊的編制因飛機種類而異。AE鋐1中雙座機飛行中隊由6架飛機組成,單座機飛行中隊則由10架組成。在威爾伯·萊特于1908年應邀前往歐洲之前,法國人設計生產飛機的指導思想主要是:飛機必須可以自由飛行,駕駛員的職責不過是操縱它,就像司機駕駛汽車一樣。那些笨重平穩的雙座飛機就是根據這個指導思想研制的。自威爾伯在巴黎的表演取得極大成功后,萊特兄弟更富有挑戰性的思想深深影響了一批法國人,并由此產生了全新的設計觀點。這些人認為:真正的飛行只能是由一架基本上不穩定的飛機完成的;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飛行員必須像騎師駕馭駿馬那樣去操縱飛機,使其順應自己的意志。那些靈活性較強的單座飛機正是這種設計思想的產物。此外,影響設計思想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發動機的種類。當時,較重型的的飛機傾向于采用水冷式直列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功率相當大。而輕型飛機傾向于采用品缸旋轉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汽缸圍繞曲軸成星形排列,曲軸一端固定在機身上,螺旋槳則安裝在旋轉的曲軸機匣上。這樣的設計使發動機結構簡單而緊湊,體積大大縮小,重量也大大減輕。安裝這種發動機的飛機飛行性能因而也得到改善。

與此同時,英國人也逐漸注意到了發展航空兵的必要性。1912年,英國成立了皇家飛行隊,下屬陸軍航空聯隊和海軍航空聯隊各一個。不久,英國又成立了皇家航空勤務隊,作為一支獨立的航空部隊隸屬于海軍。這樣,英國的航空兵就由皇家飛行隊以及皇家海軍航空勤務隊兩部分組成。英國航空兵的基本戰術單位是中隊,每個中隊由3個小隊組成,每個小隊編制4架飛機。在中隊之上是聯隊和旅。至一戰爆發,英國航空兵共有飛機56架。然而,英國飛機的種類極為復雜,為數不多的飛機竟包括了近10種型號。而且,英國人從來就沒計劃過把相同型號的飛機編在一起,而是常常把快速單座飛機與五花八門的低速飛機混合編組,極大影響了飛機性能的有效發揮。更為嚴重的是,英國飛機的生產規模還過小,必須依賴法國生產的飛機來滿足其需要。這意味著皇家飛行隊在戰時將不得不受制于法國的飛機生產能力,只有在法國滿足了自身的需要后,英國的空中力量才有可能得到補充和加強。直到1916年,英國的飛機制造業才開始基本滿足皇家飛行隊不斷增大的需要。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盡管航空兵還處于相當幼稚的時期,但是,飛機已經在實踐中顯示出了它的非凡作用與廣闊的發展前景。飛機上的武器裝備也逐漸由手槍、手榴彈發展成為機槍、炸彈。其后的戰爭實踐證明,飛機的參戰使戰爭的整個作戰樣式、戰場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人類的殘殺也從地上海上一下子飛到了空中。

上面兩張圖很眼熟吧,一戰頭號王牌“紅男爵”馮.李希特霍芬的座機

1914年8月,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在當時是一種令人無法預料的新型戰爭:龐大的軍隊、密集的士兵、彼此相隔數碼對峙幾月甚至幾年的戰線„„戰前人們誰也不會料到飛機會在這次戰爭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事實卻向人們證明:空中作戰的許多樣式是在這場戰爭中播下的種子,從此以后,空中作戰思想就開始縈繞在世人的腦海中,并進而改變了整個戰爭的面貌。

幾百年以來,騎兵一直把自己視為陸軍的眼睛,因為它可以搜索敵人,并將敵情報告給司令部。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卻使騎兵受到了"威脅",因為一架飛機在幾百英尺的高空可以完成同樣的偵察任務,而且飛行員在幾分鐘內即可將獲得的情報送交司令部。

偵察是飛機在軍事上的第一個應用領域,也是飛機在大戰初期的核心任務。1914年9月3日,法國的一架偵察機發現德軍已經不再繞著巴黎的西郊向前疾進,而是向東直插這座城市的內部,從而將他們的右翼暴露于外。這一情報使法軍掌握了德軍的弱點。法軍抓住時機,發動了規模巨大的馬恩河戰役,阻止住了德軍的進攻,扭轉了戰場上的不利態勢。

最早飛機上沒有安裝武器,只是偵查用。你飛過來,我也飛過去,見了面還很有紳士風度的打個招呼揮揮手。不過好景不長,很快空戰的時代到來了。

人類史上首次空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國飛行員安德烈駕駛一架雙翼飛機飛往比利時列日一帶執行偵察任務;與此同時,德國飛行員漢斯也正駕駛飛機前往馬恩河岸執行同樣的任務。兩機在空中迎面相遇,漢斯按照飛行員的規矩紳士般地向對方揮手致意,但安德

烈可不吃這一套,反而嘲笑地向他伸出小指頭。這一污辱性的動作令漢斯怒火中燒。

報復心促使漢斯立刻調轉機頭向安德烈撲去,安德烈也不示弱,駕駛戰鷹往回盤旋,并再次向漢斯晃動一個小指頭。豈有此理!漢斯拔槍射擊,安德烈也舉槍還擊,兩人在空中就斗在一起。然而兩人卻彈彈虛發,誰也沒法將對方置于死地,很快便興味索然。于是兩人干脆揮手告別,各干各的活去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場空戰便這樣草草收場了。

但是,兩個人在空中的這番斗氣卻讓軍事家們茅塞頓開。漢斯回營后一通訴苦,令德國人大為激動,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架武裝戰斗機由此誕生了

1914年10月5日,法軍飛行員約瑟夫·弗朗茨和機械員兼觀察員路易·凱諾中士駕駛一架瓦贊飛機在己方陣地上空巡邏。這種飛機結構緊湊,有兩個座位,采用推進式發動機。觀察員位于靴形短艙的前部,操縱一挺0.303英寸口徑的能活動的劉易斯式輕機槍。劉易斯式輕機槍是當時最先進的機上機槍之一。這種機槍是美國人艾薩克·劉易斯上校于20世紀初設計的一種輕型氣冷式武器,它有一個內裝47—90發子彈的鼓形彈匣,插在機匣頂部。拆掉槍筒套筒以后,機槍的重量便減輕許多,因此它是一種很好的機載武器。凱諾中士把這挺機槍架在機頭上,機槍的底座是活動的。他擺弄著這挺機槍,懷疑它是否真的有效,很想有個機會試一試。正當他手癢難捺之際,一架倒霉的德國阿維亞蒂克雙座偵察機闖入了他的視野。弗朗茨駕機沖了過去,德機并未急著逃跑,因為飛行員沒看到那挺可怕的機槍。當兩機距離接近時,可怕的機槍吐出了"火舌",驚慌失措的德機一會兒工夫就被擊中墜毀。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用機槍進行的空戰,空中追逐與殲擊的時代由此開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還被廣泛運用于空地協同作戰。在1917年11月20日進行的康布雷戰役中,英軍派出了1000余架飛機參戰。這些飛機以低空盤旋的噪音來掩蓋坦克開進的隆隆聲,以對地轟炸和機槍掃射來支援地面部隊的行動,這些飛機還轟炸了德軍的炮兵和指揮部。經過10個小時的激戰,英軍突破了德軍的防線,俘敵8000余人,繳獲火炮100余門。11月30日,德軍在1000余架飛機的支援下實施反擊,收復了失地,俘敵9000余人,繳獲坦克100輛,火炮148門。這次戰役是坦克、飛機、步兵、炮兵的首次協同作戰,為協同戰役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航空兵的低空強擊戰術也在這次戰役中得到了發展。在這一時期,德國人在飛機配合陸軍作戰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他們專門生產了有裝甲的J級飛機和輕型CL級飛機用于攻擊地面目標。

德國的J級"容克"式飛機是現代強擊機的雛形,它的機身全部用鋁合金制造,飛機腹部裝有下射機槍,座艙周圍裝有5毫米厚的鋼板。飛機攜帶有集束手榴彈和手拋輕型炸彈,可有效地執行對地攻擊的任務。德國還在1918年1月26日頒布的《陣地戰中的進攻》細則中明確了航空兵在諸兵種協同作戰中的具體運用辦法。1918年3月21日,德國航空兵在皮卡迪進攻戰斗中實施了這一細則。偵察航空兵首先期飛,進行戰場監視和收集情報,使指揮部隨時掌握突擊進程;殲擊航空兵掌握"制空權";強擊航空兵隨即投入戰斗,對敵步兵和炮兵實施猛烈掃射。第二天,德軍步兵又在30架強擊機支援下,粉碎了英軍第50師和61師的抵抗。第三天,德國強擊航空兵有效地阻止了英軍第5集團軍預備隊的開進,并襲擊了撤退的英軍部隊和輜重隊。這次戰役,積累了豐富的在協同作戰中使用航空兵的經驗。

1914年8月,英國皇家海軍改裝了3艘水上飛機母艦,每艘可搭載3架水上飛機。1914年11月,皇家海軍決定用這3艘水上飛機母艦從海上對庫克斯港以南的一座齊柏

林飛艇庫發動一次襲擊。這將是真正的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將從海上的母艦上起飛,攻擊遠遠超出任何陸基飛機作戰半徑的目標。

航天發展范文第2篇

[關鍵詞]控制工程;航空航天特色;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為特色,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協調發展的高等院校。作為教學研究型定位的高等學校,我校的教學工作在學校各項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來,沈航自動化學院基礎教研室承擔的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是我校機械、飛行器與動力和材料等工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作為核心課程之一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當前,自動化類技術在現代高科技發展的諸多領域(如航空航天)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其密切相關的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也面臨著改革,以適應航空航天科技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導向。該課程涉及數學、力學、電學和測試技術等多門相關課程,以系統的動態過程為研究對象,內容理論性較強比較抽象,同時該課程知識又能運用于有明顯實踐應用性的廣泛領域中。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其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不是很緊密,難以跟上航空航天工程中控制技術的快速發展。

為了突出該門課程的航空航天特色,加強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我校開展了具有航空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礎教學模式的探索改革與實踐。通過將控制理論知識與航空航天專業特點相結合,以期使學生在掌握自動控制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對于其在航空航天各領域(如飛行控制系統、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衛星姿態控制系統、火箭/導彈控制系統及其他航空航天運載器的機電控制系統等)中的應用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并初步掌握航空航天類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

一、具有專業特色控制類課程建設的研究現狀

在國內,控制類課程一直在各工科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占有重要地位。江南大學王艷針對電氣信息類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自動控制原理的課程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和嘗試。[1]華東理工大學孫京浩等人針對該校過程控制工程國家精品課全方面探討了課程創新教學改革實踐和經驗體會。[2]此外,北航的陳殿生等人,江蘇科大的袁明新等人和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的李建剛等人還分別對機械控制工程、機電控制工程和控制工程等課程的改革和建設進行了有益探討并提出了多項措施。[3]面向航空特色的課程建設成果主要體現于國內幾所航空類院校。昌航謝小林等對“復合材料”專業的航空特色人才培養途徑進行了研究。[4]南航劉海春等對航空特色“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進行了研究。[5]此外,昌航羅軍明等對金屬材料工程和普通化學等專業具有航空特色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建設和課程教學改革等內容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實踐。[6]

綜上,在自動化核心課程建設方面,整體上國內高校偏重于理論教學。在具有航空特色課程建設方面,幾所航空類學校已陸續在多門課程上開展研究和實踐嘗試,但在控制工程類課程建設上僅有初步嘗試(將發動機控制部分引入)[7],且信息獲取方式十分有限,還遠不能全面反映航空航天控制領域的整體應用實踐情況,有待結合我校的特色進行深入發掘、研究和探索。

二、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礎課程建設方案

(一)突出航空航天特色的課程內容優化

1.課程大綱的修訂

課程大綱是控制工程基礎的綱領性規范文件,以突顯航空航天特色為指導理念,明確目的,對課程大綱的制訂和教學內容的安排體現出基礎與綜合的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經典與航空航天控制工程前沿的有效過渡。充分結合主講教師豐富的科研實踐經驗,按學術專長分工,制訂可涵蓋航空航天領域典型控制系統和控制問題的內容優化方向和范圍。大綱制訂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控制工程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具備初步的在航空航天控制系統設計領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性實踐能力。

2.構建航空航天控制系統設計案例庫

本文所提出的案例驅動教學,其本質是將理論教學與航空航天控制工程實踐相結合,通過工程案例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和前沿性,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體性和加強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設計的工程案例大致可劃分為三種類型:啟發引導型、認知輔助型和綜合設計型。

其中,對于啟發引導型案例(起到“線”的作用),引入一個系統的大案例置于課程緒論中,充當引領作用,闡述學習的意義和本質和激發興趣,解析某個航空航天控制系統的構成和控制問題描述,闡述解決思路,并提供解決路徑(教材其余各章節)。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大案例始終貫穿全課程內容,其作為一個大線索,可一方面起到使上下文知識點邏輯緊密的作用,始終反映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還可使學生最終實現一個典型航空航天控制系統設計的完整學習過程。

對于認知輔助型案例(起到“點”和“面”的作用),認知型案例主要是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利用一些“小型或局部性”航空航天控制工程案例(如飛行控制系統、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和衛星姿態控制系統)來詮釋知識點。這些案例可在教學的具體章節中夯實學生對某單獨知識點的學習、消化和掌握,也可持續體現課程的應用實踐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逐步了解和認識航空航天控制系統涉及的各個具體領域,擴大知識面,提高特色素養。

(二)突出航空航天特色的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是課程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有利于理論知識的鞏固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在現有的教學中,實驗(6學時)教學只是在授課期間穿插兩三次實驗,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仍然比較模糊,未能達到實驗教學目的。為此,我們擬對控制工程基礎的實驗內容進行部分調整,構建多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涵蓋基礎理論實驗和綜合性設計實驗兩個層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1.基礎理論實驗

學生學會利用控制方法去設計系統,這是本課程學習的最終目標,也是教學的難點?,F有控制工程基礎的實驗多是分析驗證性實驗,缺少設計性實驗。由于其只是單純的系統性能仿真或是穩定性分析(零極點分布、奈奎斯特判據),往往2~3學時的實驗學生很快就做完了。學生僅學會了對某些單知識點的初步分析,沒有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統設計思維,當然也不會設計稍微復雜的系統。作為國內外廣泛使用的教學和應用軟件,Matlab功能已十分強大,應充分利用其更多的實用功能。為此,學校擬在現有基礎上,安排設計更加綜合的基礎理論實驗案例,采用Matlab/Simulink工具進行高級設計,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綜合理解,同時提升其使用控制系統分析工具的水平。

2.綜合性設計實驗

實驗過程是從預習開始到完成實驗報告的一個完整過程。長期以來,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重視實驗結果輕視實驗過程的傾向。實驗前一些學生已經把前面同學的實驗程序抄錄在手,實驗過程中常出現不認真觀察實驗的現象。為改變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擬增加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綜合性控制系統設計實驗,全面考查學生對系統的分析和綜合設計能力,考查建模、穩定性、時域分析、校正設計等具體內容。通過設計性實驗來改變學生的被動狀態,學生需要自己動腦和互相配合,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航空航天工程實際的獨立工作和創新能力。

三、結論

本課程改革在教學和實踐環節提出了一套帶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案例分析、基礎仿真實驗和綜合設計實驗相結合的多層次體系。經過精心設計與選擇案例和實驗內容,將航空航天特色科學地納入各個教學環節,可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到課堂與實踐教學環節中,并不斷增強學生對本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提升學生對航空航天控制系統分析設計的綜合應用實踐能力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 王艷. 《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J]. 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4):49-51.

[2] 孫京誥,羅健旭,劉漫丹,等. 過程控制工程國家精品課程特色建設探討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2(2):15-18.

[3] 陳殿生,王田苗,黃宇. 機電控制工程課程的網絡教學系統的開發[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1):7-10.

[4] 謝小林,梁紅波,范紅青,等. 復合材料專業方向航空特色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3(6):143-144.

[5] 劉海春,翁曉光,邢麗冬. 基于航空特色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實踐[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3(4):35-39.

[6] 羅軍明,魯世強,張國光.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航空特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探討[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1):33-35.

[7] 魯峰. 具有航空特色的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教學中的啟示[J].科技信息,2013(4):141-141.

[責任編輯:劉鳳華]

航天發展范文第3篇

在辭舊迎新的時刻,我代表集團公司黨組和集團公司領導,向全體干部職工和離退休老同志以及你們的家人致以親切的問候和最美好的祝福!

過去的一年,集團公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指示精神,努力克服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保持了經營發展的良好態勢。經濟效益穩步增長,資產規模突破千億;裝備研制亮點頻出,科技創新成果豐碩;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企業管理更加規范;軍民融合協調發展,戰略地位顯著提升。在“科技奧運”工程建設和抗震救災的偉大斗爭中,彰顯了集團公司的科技實力,關鍵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此,我向為集團公司的發展付出辛勤勞動、做出突出貢獻的廣大干部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集團公司成立10周年。集團公司既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又面臨新的重要發展機遇。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增強集團公司的整體實力。抓主業,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抓重點,確保完成國防武器裝備建設任務;抓質量,為用戶提供滿意產品;抓創新,不斷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抓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抓調整,系統優化資源布局;抓管理,加強制度建設和風險管控;抓市場,深化需求分析和把握發展機遇;抓穩定,為社會和諧做出積極貢獻;抓隊伍,切實提高干部職工崗位素質能力;抓黨建,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抓落實,全面完成2009年工作任務。

同志們,我們要統一思想,勇挑重擔,銳意進取,扎實工作,認真履行富國強軍使命,全面開創集團公司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最后,衷心感謝長期以來對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給予大力支持、關心和幫助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

航天發展范文第4篇

什么是科技?

什么是科學?科學就是有關研究客觀事物存在及其相關規律的學說。什么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就是利用“有關研究客觀事物存在及其相關規律的學說”能為自己所用,為大家所用的知識。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人們研究客觀事物的不同,科學與科學技術是兩個可以互相轉化概念,也就是科學可以說成是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也可以是科學。比如汽車發動機理論相對汽車這個事物而言,這個理論就可稱之為汽車發動機科學,而汽車理論就是諸如發動機科學,機械傳動科學,電子科學等科學綜合應用的汽車科學技術;而發動機理論也是一門科學技術,是包含材料科學,燃料科學,力學等科學綜合應用的科學技術。所以,講科學和科學技術要有針對性,否則科學和科學技術的概念就容易混淆。

1、磁懸浮列車【減少廢氣排放,避免

燒煤燒油】

2、燃氣汽車【減少廢氣排放,節省汽油】

3、電磁爐【減少燒煤燒氣】

4、電瓶車【減少廢氣排放,節省汽油】

5、生物發電【減少廢氣排放】

6、核能發電【減少廢氣排放】

7、納米技術【作用廣泛】

8、太陽能熱水器【避免燒煤燒油】

9、太陽灶【避免燒煤燒油】

高科技產品

一、機器人。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二、電腦。

電腦(Computer)是一種利用電子學原理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機器。電腦可以分為兩部分: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第一臺電腦ENIAC于1946年2月15日宣告誕生。

三、電視。

電視 (television 、TV、 video、ティーヴィー)指利用電子設備傳送活動圖像的技術及設備,即電視接收機,是重要的廣播和通信方式。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電視系統的發送端把景物的各個微細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轉換為電信號后,順序傳送。在接收端按相應的幾何位置顯現各微細部分的亮度和色度來重現整幅原始圖像。

知□識□競□賽 □

一、填空題。

1、第一臺電腦是由( )在( )發明的( )。

2、電視的發明者是( )的( )。

3、科技的全稱是( )。

二、簡答題。

1、什么是科技?

2、科學和科技是一回事嗎?

3、列舉出5個科技產品。

……

磁懸浮列車

磁懸浮列車是一種靠磁懸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來推動的列車。由于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行走時不需接觸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氣的阻力。磁懸浮列車的最高速度可以達每小時500公里以上,比輪軌高速列車的300多公里還要快手。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于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1970年代以后,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懸浮運輸系統的開發。

上海世博會

上海世博會中科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世博會的規劃和建設。上海世博會的規劃與建設,主要突出了綠色、環保、生態、節能,和諧宜居的理念,充分展示了現代建筑體系和現代景觀體系的緊密結合。在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中,重點開展了園區規劃導則、展館建筑設計、特種空間結構和地下空間、新型生態建筑等方面的技術攻關。此外,在規劃建設過程中,還成功開發并應用了仿真環境虛擬真實互動的控制管理系統,為規劃管理、工程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直觀的可視化公共平臺。

航天發展范文第5篇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軍工企業只有在文化反思、認知、自信中堅持揚棄、守正和創新,建設和培育具有中國特色、軍工特征、企業特點的高品質文化,才能為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的文化動力。

維度一:在文化反思中“揚棄”

我國軍工企業文化建設大致經歷了自發萌芽、學習探索、深化延伸、迭代升級的發展沿革,在“揚棄”中發展,并呈現出不同時段的文化特征。

自發萌芽階段(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我國軍工企業的生產目的、生產行為、文化理念與國家保持同步一致,軍工文化以“保家衛國”“聽黨指揮”鮮明的政治思想屬性為主要表現形式,并有效地作用于軍工企業管理實踐。但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下,不計成本、不講效率、不求效益的價值取向,致使我國軍工企業沒有也不可能自覺地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

學習探索階段(1978 年至2000 年)。我國軍工企業開始了企業文化理論研究與探索,受市場經濟影響,突出了企業價值準則的重建,顯現出了政治文化與經濟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生存文化與發展文化的共存特質。但對軍工文化的內涵與定位認識的局限性,文化載體更多地體現在政治思想工作、企業精神提煉、文體知技、精神文明建設上,尚未站在文化管理的角度系統規劃,并步入主導性的文化建設實質性階段。

深化延伸階段(2001 年至2012 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前)。伴隨企業深化改革和創新轉型,我國軍工文化建設被列入企業發展戰略范疇,注重了軍工文化價值理念管理,保密、安全、質量、型號、廉潔、環境、誠信、創新、規則、敬業等子文化建設成為軍工文化建設主渠道,產生了一批軍工文化實踐成果,培養了一支文化建設骨干隊伍,推進了文化管理向企業運行管理的有效延伸。但軍工文化建設發展不平衡、文化治理、文化落地等問題缺乏體系化運作,不良文化對企業發展仍有阻滯負效應。

迭代升級階段(2012 年黨的十八大召開至今)。我國軍工企業開始肩負“舉旗幟、聚民心、培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擔當,突出了政治文化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新發展理念,企業價值理念體系、企業制度體系建設更趨于完善,呈現出軍工文化建設與新時代精神相吻合、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匹配、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協調、與企業管理體系相融合、與員工全面發展相統一的同頻共振的文化生態。應該說,在文化管理軌道上推進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已成為我國軍工企業文化創新的重要課題。

維度二:在文化認知中“守正”

我國軍工文化是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先進的、高效的、優秀的、高品質的企業文化。把握要旨,高舉旗幟,守正前行,則是應有之意。

堅持黨的領導的政治文化。我國軍工企業的初心使命決定了其文化的政治屬性。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覺悟,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二是要圍繞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主線,強化涵養政治生態的制度建設,深化永葆政治本色的廉政建設,積極營造健康的政治文化生態。三是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建設和培育黨內政治文化。

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文化。管理文化的實質在于企業處理內部各種管理關系所持有的管理性價值理念。因為員工在企業運營管理體系中起著支配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而員工擁有什么樣的管理理念直接影響到企業管理效能。這就要求我國軍工企業要堅持人本管理,站在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培養人、依靠人、激勵人的角度,建立以員工為中心的管理模式,用正確價值理念引領管理運行,用制度規則約束員工行為,用文化軟要素彌補管理制度缺失,達到無形與有形、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營造“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家園,實現企業與員工 “雙贏”。

講求經營之道的經營文化。將軍工文化定位于經營文化,就是強調企業在處理與客戶、與供應商、與股東、與政府、與社會等外部管理關系中持有正確的經營理念,籌劃企業經營戰略、機制、手段、策略等經營法則,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這就要求我國軍工企業樹立正確的市場和客戶觀,以經營價值理念為引領,通過建立完善“實現企業愿景”的目標管控機制、“誠信為本”的信譽管控機制、“贏在節儉”的成本管控機制和“服務創造價值”的客戶管控機制,培育“讓客戶滿意、讓股東滿意、讓社會滿意、讓員工滿意”的經營文化,實現企業商業成功。

培育軍工精神的創新文化。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以及“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等,是維系我國軍工企業體制存在的文化價值取向。為使軍工精神落地生根,就要求我國軍工企業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戰略創新為方向,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管理創新為活力,以組織創新為保證,用“拼搏改變、敢想能成”創客精神、“勇于顛覆、挑戰極限”極客精神和“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勵員工守正創新,匯聚企業發展新動能。

塑造軍工形象的品牌文化。培植企業產品信譽、服務質量、管理技術、作業環境、社會責任等品牌要素,要求我國軍工企業須堅守“品牌即價值”理念,以企業形象、產品(服務)形象、環境形象、員工形象為重點,通過實施企業形象戰略、規范VI 系統、媒體融合傳播,把企業及產品(服務)形象有效地傳遞給受眾,展現軍工企業形象;通過培植品牌、保護品牌、發展品牌,打造軍工企業品牌;通過環境建設、優化作業環境、推進清潔生產,提升綠色軍工企業管控力;通過人本管理、修煉員工品格,提高員工本領,塑造員工形象,提升企業價值創造力。

維度三:在文化自信中“創新”

我國軍工企業要堅持系統觀念,按照“1 個流程+6 個系統”的文化體系建設思路,推進企業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把握文化建設流程。軍工文化建設的實質是解決企業價值理念由“個體意識”轉化為“群體意識”問題。而“種子- 土壤- 培育- 環境- 果實”則是軍工文化建設主流程。這既是對軍工文化建設規律的實踐認知,又為破解“文化落地”提供了新視角。這其中,“種子”強調的是文化價值理念優選與管理;“土壤”強調的是領導、中層、員工、團隊的組織角色定位;“培育”強調的是教育培訓、經營管理、技術創新、慶典禮儀、網絡傳播、文化評估等載體;“環境”主要指向硬件環境、機制支持、決策環境、團隊成長等要素;“果實”主要是產品、形象、績效、人物等物質化和品質化成果。我國軍工企業只有集成盤活其流程關鍵要素,才能有效提升文化管理效能,實現預期目標。

搭建目標管理系統。我國軍工企業一是要明確總體要求。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針,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企業發展戰略為藍本,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盤活文化要素載體,用體系的力量打造高品質文化,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二是要確定建設目標。即通過軍工文化建設,文化建設體系更加完善;價值理念更為認同,制度更為成熟定型;文化成果更加凸顯;“兩客一匠”更加輩出;“政治有引領力、管理有支撐力、產品有競爭力、技術有創新力、組織有凝聚力、品牌有影響力”的軍工企業形象更加彰顯。三是要實施PDCA 管理。要確定軍工文化建設發展要點,跟蹤落實文化建設任務,定期評估并持續修復,形成有效的閉環管理格局。

搭建理念管理系統。我國軍工企業以“國家利益至上”核心價值觀為先導,總結、提煉、確立了一系列文化價值理念,有力地推進了文化建設。但文化價值理念零散而不系統、統籌軍工文化價值理念已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為此,我國軍工企業要從核心性理念、經營性理念、管理性理念、體制性理念層面架構理念管理系統。其中,明確以價值觀、宗旨、理念、使命、精神、戰略等為核心性理念構成要素;以經營、營銷、型號、客戶、創新、品牌、誠信等為經營性理念構成要素;以責任、科技、質量、精益、安全、保密、財務、環境等為管理性理念構成要素;以政治、廉潔、規則、績效、敬業、人才、作風等為體制性理念構成要素;從而形成一套科學的理念管理系統。

搭建組織領導系統。我國軍工企業一要建立以“黨委領導、行政推進、部門協同、群團配合”的組織領導系統,按照“業務誰主管,文化誰主抓”原則,明確責任清單與追責機制,并納入其組織績效考核之列。二要強化文化隊伍建設,建立學習、成長、晉升發展機制,培養鍛煉一批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勇于創新的文化管理師。三要建設維護好文化陣地、媒體媒介、學習書屋等文化設施,以陣地為依托,以活動為聯結,發揮其功能效應。四要抓好軍工文化建設前瞻性研究,把握理論前沿,研究新情況,推廣新經驗,提供智力支持。五要發揮群團組織優勢,通過價值理念故事化、實踐故事理念化等,教育引導員工成為文化建設的倡導者、實踐者和示范者。

搭建催化培育系統。我國軍工文化建設一要進管理。把文化價值理念植入企業運營管理體系,促進管理硬軟要素化學反應,提升文化管理績效。二要進廠(所)。以文化建設或專項行動為契機,納入基層黨組織主題黨日,建立文化建設長效機制。三要進班子。突出政治建設,納入“四好班子”建設,增強文化工作本領,并形成推動文化建設的原動力、推動力和持續力。四要進單元(班組)。強化班組文化建設,建立學習創新機制,培育團隊精神,優化班組文化生態。五要進崗位。建立員工行為規范,治理不良文化陋習,樹立文明示范崗位,教育引導員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六要進家庭。把文化建設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相結合,樹家風,傳新風,塑形象。

搭建文化傳播系統。我國軍工企業一要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打好主動仗,做到主旋律響亮、正能量強勁、文化自信彰顯。二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通過發揮企業教育培訓基地(黨校)建設,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文化建設。三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深耕精美的報刊臺網建設,拓展傳播平臺載體,建立新聞宣傳隊伍學習成長機制,傳播軍工精神,講好軍工故事,彰顯軍工形象,做到立體到達、全息反應、形成氛圍、培育文化。四要堅持文化興企戰略,挖掘軍工企業優秀文化基因,打造企業文化產品,通過展廳、書籍、雕塑、產品包裝、博覽會等多渠道地向受眾傳播和展現軍工文化品質,提升文化影響力。

搭建文化評價系統。我國軍工企業一要堅持物質與精神、過程與結果,定性與定量、基本要素與應用要素相結合原則,以頂層規劃、實踐培育、運行機制、文化成果、持續改進等為評價內容,統籌協調與子文化、專項文化評價指標關系,建立一套與企業發展目標同向發力的指標體系。二要組建專家評審組并通過座談、問卷調查、抽查抽樣和查閱資料等實地考察,客觀評價文化優劣,形成評價報告,實行動態管控。三要注重挖掘文化建設好經驗好做法,通過成果發布、經驗交流、媒體宣傳等,達到經驗共享、促進工作的目的。四要把文化建設納入企業組織績效、干部KPI 考核、單元(班組)建設考核之列,形成“以評價促融入、促管理、促提升”的文化管理格局。

上一篇:新發展理念下一篇:高質量發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