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網絡道德范文

2023-09-11

網絡道德范文第1篇

2、構建網絡倫理的多維路徑

3、基礎教育互聯網學習發展水平評估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

4、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原因與對策

5、大學生網絡行為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對策

6、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下的網絡道德建設

7、探析網絡時代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及對策研究

8、淺析提高大學生網絡道德與法律素質的途徑

9、從網絡道德缺失看新媒體建設

10、自媒體語境下大學生價值觀的嬗變、形塑與培育

11、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調查

12、論網絡信息安全合作的國際規則制定

1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

14、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倫理道德教育探析

15、網絡環境下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芻議

16、青少年網絡道德現狀及對策

17、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網絡道德的培養

18、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承與發展研究

19、網絡環境下德育工作創新研究

20、專業技術類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

21、互聯網對青少年道德品質建設的負面影響及思考

22、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探析

23、《網絡與道德》教學案例

24、“慎獨”精神與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

25、論大學生網絡道德自律的培養

26、網絡道德的意識形態功能論析

27、論網絡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28、企業信息安全法律治理

29、網絡道德失范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30、新媒體視角下引導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教育途徑探究

31、網絡虛擬環境下大學生自我教育方法研究

32、青少年網絡道德失范的原因與對策研究

33、網民道德失范的審視與引導

34、論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35、網絡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36、青年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

37、善治生態視域下的網絡輿論治理研究

38、網絡文化對公民道德有何影響

39、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與應對措施研究

40、大學生網絡行為的正確引導與教育

41、當代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原則

42、加強小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之我見

43、面向政治安全的網絡謠言風險分析與防范策略研究

44、網絡條件下的道德建設:問題與對策

45、透視網絡倫理的危機及其對策

46、網絡安全與網絡道德的思考

47、信息技術課堂中滲透網絡道德教育方法談

48、網絡直播的社會責任研究

49、大學生網絡道德的培育與實踐

網絡道德范文第2篇

摘 要:隨著互聯網絡在我國的迅速發展,網絡道德建設成了一項十分迫切的戰略任務。我們必須明確網絡道德的理論指導原則,強化網絡道德教育,建立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網絡道德規范,充分利用和整合傳統及現代倫理賚源,規范網絡道德禮儀,制定網絡道德法規,組建網絡道德的法律監管和安全防范機制,保證網絡道德的落實。

關鍵詞:網絡;道德;建設;對策

文獻標識碼:A

網絡道德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無孔不入的網絡信息對大學生進行著多元文化的滲透,互聯網在推動人類進步的同時,所帶來的“黃色風暴”“病毒傳播”“網絡犯罪”“人際疏離”等道德失范問題也不容忽視,這給“三觀”尚未完全形成、自控力相對較弱的大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加強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緩。文章將從新形勢下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基本內涵和基本內容入手,客觀分析當今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原因,提出網絡道德教育的有效實施策略,即構建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模式——社會、學校、家庭、個人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網絡道德建設  價值取向  高校網絡  家庭教育

[作者簡介]楊立敏(1979- ),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長春  13003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長春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新形勢下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長師大社科合字[2013]008號)

大學生是網民中的一支重要族群,他們的網上言行對網絡道德的發展和形成起著重要作用。網絡環境的虛擬性、互動性、全球性,網絡資源的便捷、高效、低成本,使得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逐步增強,而其網絡行為引起的一系列道德問題也逐漸引發熱議。從沉溺網絡游戲荒廢學業到學位論文網上抄襲等諸多道德失范行為,引起了人們對大學生網絡道德觀念的質疑,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緩。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對策研究需要追根溯源,多方位尋求突破,才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機制。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基本內涵和基本內容

網絡是技術進步的產物,從理論上講,網絡存在的問題應該可以通過技術進步來克服,但是網絡技術本身卻是價值中性的,不具備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理性,因此網絡道德教育對于解決網絡社會問題就有其獨特作用。無論網絡社會如何發展,只要我們抓住網絡道德的基本內涵和原則,把握住網絡道德教育的基本規律,立足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就能與時俱進地提出科學、合理、高效的教育方法和對策,幫助新時代的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擁有健全的網絡道德人格,成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網絡公民。

(一)基本內涵

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以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為指導,遵循教育基本規律,向大學生系統地介紹網絡道德規范,并使其逐漸規范內化為自身網絡道德需求,從而自覺指導和約束自己網絡行為的一種教育活動。

由于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民族文化意識尚未完全形成,自控力及辨別能力又相對較弱,網絡文化的多元和內容的多樣容易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嚴重的沖擊,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的教育和宣傳是非常必要的。

(二)基本內容

1.網絡法制教育。網絡法制教育是網絡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網絡道德教育的根本保障。首先,應該提高大學生的網絡法制意識,增強法律意識不僅體現在現實領域,在虛擬社會中一樣必須循規守法。其次,應該開設網絡法制課程,增強網絡法律知識。再次,高校應該制定相應的上網規則,把校園網絡道德規范制度化。最后,建立網絡法制教育基地,利用典型案例開展教育。

2.網絡禮儀規范教育。網絡禮儀是指在網絡交往中形成的一些規范的行動指南,由問候禮儀、語言禮儀、交往方式禮儀幾部分組成,具有虛擬性、相互性和普遍性等特點,只有遵循禮儀,才能規范網絡行為,它是網民行為文明程度的標志和尺度。

3.網絡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科技,樹立對信息技術的正確態度,認清網絡的工具本質,合理使用網絡資源,不竊取別人的勞動成果,不侵犯別人的權利和名譽,約束自己,影響他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網絡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會產生積極和消極的雙重影響,我們應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過程中,只有堅持可操作性、針對性、繼承性和方向性等原則,才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4.網絡道德意識教育。網絡道德意識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系統,包含了網絡道德意志、網絡道德情感和網絡道德認知等幾個方面。表面看來,網絡為人們提供了自由網上交流、網上活動的空間與便利,但是,這里的網絡自由是相對的,其本質應是理性的,網絡人必須具有強烈的道德意識和高度的責任意識,不能認為虛擬性、匿名化、數字式的交往就可以隨意進行信息欺詐,或是制造信息垃圾,這樣的網絡失范行為終將遭受社會輿論的譴責甚至法律的制裁。

二、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歸因分析

由于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全面滲透,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是一個覆蓋面廣、影響力大、副作用強的社會問題,涉及法律、心理、社會、家庭、教育等諸多方面,其產生既有社會外因,也有大學生自身內因。

從外因來看,網絡道德引領者的缺位是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一個重要原因。網絡世界具有虛擬性和開放性兩大特點,虛擬性極易造成大學生強烈的身份缺失感,而開放性則易導致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多元化,多表現為困惑、迷茫和無助。是非觀念模糊、自律性較弱的大學生,急需一個強有力的網絡道德引領者。然而在我國網絡道德引領者是缺位的,主要表現在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缺失,家庭“重智力、輕德育”網絡道德教育的錯位,公民網絡道德教育的滯后以及網絡犯罪打擊力度欠缺等。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就在這些縫隙中找到了滋生的土壤。

從內因來看,心理、生理發展階段性特征是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大學生正處于青少年發展的黃金階段,其心理特征具有強烈的好奇、沖動和叛逆。隨著生理機能的日益成熟,他們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急于通過網絡來尋求自我存在感;而在生理上,他們又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高峰期,性意識迅猛覺醒,有了接近和了解異性的沖動和愿望。網絡世界的開放性,使得虛假、暴力、消極、反動和色情等不良信息肆虐,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們,對上述不健康、低級、庸俗的網絡內容缺乏抵制能力,極易導致網絡不道德行為的產生和泛濫。

三、構建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模式——社會、學校、家庭、個人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工作,不能只憑借學校的一己之力,同時也要借助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生個人,四者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緊密聯系且相互滲透的,每個要素都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只有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都積極履行好各自的職責,才能有效地推動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一)完善社會對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的服務和管理

大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雖然在高校,但其畢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他們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受到社會大環境的直接影響,因此完善社會對大學生網絡道教育建設的服務和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一,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傳播方面的積極教育作用。人們從網絡媒體上獲得的信息多元、復雜,電視、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應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并呼吁全社會行動起來,加強網絡道德全民建設。第二,建立健全網絡法律法規,加大網絡犯罪打擊力度,加強公民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公民自覺維權的覺悟,倡導文明上網的良好風氣,營造健康、文明、和諧、誠信的網絡環境,使網絡社會秩序井然,有法可依。第三,加強網絡監管技術研發,培養網絡管理專門人才,利用專業技術手段凈化網絡,遏制網絡道德失范現象,打擊網絡犯罪行為。

(二)充分發揮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作為教育主導者,高校肩負著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和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重任。在四位一體的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模式中,學校仍將發揮其教育主陣地作用,科學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優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將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納入教學,使之進教材,進課堂。在“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中,加入網絡道德教育相關內容,或以選修課、講座、報告會等形式,在課堂上正面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價值觀,增強自我管理意識,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習慣,彌補高校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缺失。

2.近一步完善大學生網絡道德規范建設,強化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責任感。高??梢砸罁拘L攸c制定《某某大學網絡道德行為規范》。通過完善網絡道德規范建設,首先,讓大學生了解網絡行為的基本道德規范。其次,大學生通過提高意識,主動踐行網絡道德行為規范,成為網絡道德規范的擁護者和宣傳者,并感染他人,使網絡道德的作用由他律轉化為自律。

3.開展與德育教育相關的校園網絡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課堂主渠道教育的有益且必要的補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它能夠促進組織培養與大學生自我完善相統一,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潛移默化中發揮效力,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在大學生中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必須依托校園網絡文化活動平臺,以校辦刊物、話劇演出、文學藝術、電子郵件、QQ、BBS等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喚起大學生道德意識和高尚情操,促進其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

4.加強校園網絡道德監管。高??梢詾榇髮W生提供網絡失德行為的監督平臺,使大學生既成為網絡參與者,也成為網絡監督者。具體來講,大學生可以將本校學生相關的網絡犯罪行為和網絡失德行為進行舉報,由網絡中心與保衛處聯合調查,并及時糾正,舉報的大學生可以獲得由學校獎勵的道德幣,并根據道德幣的數額減免網費。

(三)強化家庭對大學生的監督和指導作用

當今社會,絕大多數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只關注子女的學習成績,忽略了道德修養的教育和培養,使得大學校園的道德教育先天缺失。大學是青少年“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家長要加大對子女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的精力投入,以教育指導為主,輔以適度的檢查監督,及時掌握子女思想動態,給予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

家庭是個體成長的重要環境,大量研究表明相當數量的年輕人病理性互聯網使用與其家庭因素密切相關,家庭功能不健全、家長與子女矛盾沖突過多、父母的嚴厲懲罰、批評否認以及父母對子女的疏于監管和約束是青少年病理性互聯網使用的較強預測因素,而良好的家庭功能、情感表達順暢和溫馨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的支持以及父母的適度參與對病理性互聯網使用則具有重要的預防和干預作用。

(四)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大學生成為網絡文明建設的推動者和建設者

道德教育需經歷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網絡道德規范同樣要靠自覺來遵守。在網絡道德教育過程中,慎獨自律就顯得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中,自覺堅持網絡道德原則和規范,塑造誠信品質,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鍛煉克服困難的毅力,鑄造堅強的意志品質,最終實現道德境界的升華。道德自律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加強學習,提高自身道德素養。作為網絡的參與者、改造者和創新者,當代大學生應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自己,并指導自己的行動,學會獨立思考,客觀分析,能夠明辨是非,正確判斷,提高道德素養,自覺維護和凈化網絡環境,讓網絡環境更加健康、理性。

2.正視現實,勇于挑戰自我。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佼佼者,學識豐富,思想進步,但在與時俱進的時代背景下,應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思想政治素質還很不夠,應關注時勢,了解國際動態。大是大非面前,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要不斷增強對黨的認同,承擔對社會的責任,努力成為健康網絡環境的開拓者、先進網絡文化的弘揚者和人民網絡利益的維護者。

3.明確目標,樹立遠大理想。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每一個大學生都應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信念,在實踐中堅定政治信仰、秉持高尚的價值取向、增強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大力倡導網上文明,發展和繁榮網絡文化,樹立網絡道德新風尚,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營造正義、公平、尊重、和諧的綠色網絡空間。

網絡社會作為一種全新的社會生存形態,它從根本上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維方式,這種影響特別是對青年一代尤為明顯。今后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網絡社會必將衍生出許多新問題、新情況。作為高校德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具備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秉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充分運用現代化高科技信息技術,客觀認識網絡特征,抓住大學生思想特點,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積極探索,深入研究,方能化被動為主動,探尋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新途徑,實現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新突破,全面建設大學生網絡道德體系,不斷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德·A.斯皮內諾.世紀道德——信息技術的倫理方面[M].劉鋼,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2]陳星博.對當前我國網上思想道德建設現狀及對策的分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3(5).

[3]張美琴,章淑蘭.高校法制教育網絡化的思考[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1).

[4]于睿.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

[5]貝靜紅.大學生網絡素養實證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6(2).

[6]趙妮.關于大學生網絡安全與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9(7).

[7]屈善孝.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1).

網絡道德范文第4篇

首先是理論研究。通過培訓學習到了我國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相關概念和理論闡述,深刻的體會到高校教學秘書是指在高等院校中協助院(部) 領導具體處理本院(部) 中各類教學事務的管理服務人員。由于我所在的九江學院是教學型院校,這類院校的核心工作或者說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工作,從而決定了教學管理在這類高校中的重要地位。教學管理有力地支撐和保證著課內外教學的有序進行,成為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心內容,在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式下對我們教務秘書的業務、管理和創新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比如說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具有良好溝通的能力、文字寫作的能力、計算機管理操作的能力、創新和開創能力等等。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 我覺得要做好教學秘書工作,首先要有較好思想素質,以與時俱進的思想時刻要求自己。其次要有奉獻精神,在工作上不能計較個人得失。秘書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安心本職工作,愛崗敬業,任勞任怨,樂于奉獻。三要有寬容精神。作為學校教學職能部門的教務秘書工作涉及面廣,接觸的人多,既有各二級學院,又有其他相關部門,既有教師,又有學生。要以工作大局為重,容忍或諒解遇到的責難。四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要加強業務學習,加強對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管理知識的學習,努力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教學管理工作的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總結、摸索、創新,努力增強駕馭教學管理工作的能力,以適應學校的發展需要。

此外,在培訓中專家通過介紹名校的經驗和經典的案例分析,讓我們進一步的把握教秘工作重點和能力要求,使得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提高針對性和時效性,并且提高自己的責任心。我們班的學員按照要求討論了專家在培訓過程中提到的高等學校教務管理中與教學秘書緊密相關的具體問題,我們對于大學課程分類設置中的研討課的開設包括教室設計的改革理念很感興趣,在我們

這些高?;緵]有研討課這個模式,也沒有教室設計這一概念,比如我所在的九江學院我們的教室類型只分為普通教室、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各類實驗室等,根本沒有針對課程的特點方便教師授課和方便學生交流設計教室的體現,在這兩點上確實應該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深入地思考看看有沒有可以逐步改進的方法。本科生應當全面覆蓋開設更多研究型課程(除畢業設計之外)的問題我們持保留意見,在我們這種一般教學型高校的教學和科研環境下研究型課程受到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校的科研設備等各個方面的制約。由于我在學校的主要工作是考試管理,因此我對本科考試改革有深刻的體會,在我校的考試制度還是完全的“趨同性思維”的體現,目前還在進一步的推進“試題庫”改革,通過這次的培訓讓我觸動很大,專家提出的 “教考分離”和“試題庫”都是趨同性思維的幫兇,培養學生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應該從制度上和教學方法上引導學生進入發散性思維習慣,讓我切實的感受到我們所推行的考試制度和管理方法是違背我們高校學生培養的最終目標的。 另外對于專家提出的“試卷返還制度”我們也相當興趣,這個在平時的工作中從來沒有想到說這個方面也需要改革,但是通過了解確實是覺得非常值得這樣做,回頭想一想我們從9年義務教育到3年高中苦讀這些年除了畢業考試什么考試教師不把試卷返回學生并且要求學生從錯誤中提高和學習思考呢!為什么到了高等教育反而把這個優秀的傳統給丟了呢?真讓人覺得遺憾!我們這組對于教學計劃的制定參與都不多,了解的也不多,因此在此就不贅述了。

網絡道德范文第5篇

[摘 要]網絡是虛擬的,但同時也是實在的,對青年學生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已是刻不容緩。本文在認真分析網絡道德問題的基礎上,結合青年學生的思想行為特征,提出網絡道德教育要堅持“法德并舉”、禮法相融,教育在前、預防為主,辨識為主、灌輸為輔,自律為主、他律為輔等4條原則,努力使青年學生作為網絡主體能踐履人類道德準則,引領網絡時代不斷前行。

[關鍵詞]青年學生 網絡道德 教育

[作者簡介]胡天生,浙江工程學院團委書記,講師(杭州 310033)

一、網絡道德問題十分嚴峻,加強青年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刻不容緩

在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發展和應用,都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思維和活動,其中包括道德價值觀和道德生活方式。電腦網絡技術及其日益廣泛的應用再一次與科學技術的倫理道德價值問題相伴而生,各種各樣的網絡犯罪活動,網絡道德問題接踵而至。網絡黑客和恐怖組織、邪教組織籌利用網絡從事犯罪活動,制作和傳播電腦病毒;充斥著暴力、色情等有害的東西在網上泛濫;“電子大盜”進行竊密和偷盜等犯罪活動;網上知識產權剿竊毫不費功夫,互聯網在成為學生先進的學習工具的同時也成為幫助學生作弊的機器;種種假信息,甚至彌天大謊在網上屢見不鮮;網上相互欺騙、玩弄等,甚至釀成惡性事件的也時有發生??梢哉f,互聯網發展越快,對倫理道德的挑戰也越嚴峻。有科學家擔心:如果某些惡人掌握了尖端的電腦技術,停止或破壞部分或一切人們日常生活所依賴的網絡系統,整個社會系統就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在我國,近幾年來網民人數每年遞增10倍多,從年齡構成看,35歲以下的青年人占絕大多數,而青年網民中的絕大多數則是青年學生。江澤民總書記指出:“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ヂ摼W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要研究其特點,采取有力措施應對這種挑戰?!泵鎸W絡世界中已經出現的諸如個人隱私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公共信息安全、信息壟斷、信息污染、信息欺詐等系列棘手的道德問題,人們對此保持高度警覺是理所當然的,也是必須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過分夸大其負面效應,否則將阻礙網絡的正常發展。我們必須認識到:網絡技術在發展中給人類社會帶來了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人既是問題的制造者又是問題的解決者。因此,有效地對青年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是當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所在。

二、青年學生是未來社會的生力軍和后備軍,對青年學生積極有效地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應該堅持以下4條原則

首先,堅持“法德并舉”、禮法相融,健全與落實網絡道德規范。堅持“法德并舉”、禮法相融,就是要堅持以“禮”、以“德”防惡于未然,堅持依法懲惡于已然。所謂網絡道德規范是指網絡社會中各網絡主體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它對各網絡主體的網上行為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網絡道德規范包括網絡社會公德規范和網絡社會職業道德規范。這些網絡道德規范必須要適應網絡發展的要求。不久前發布的《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是對青少年網絡主體行為的一種公德規范,應當廣泛深入地進行宣傳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在制訂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借鑒網絡發展先進國家的經驗。如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明確規定被禁止的6種網絡不道德行為:(1)有意地造成網絡交通混亂或擅自闖入網絡及其相連的系統;(2)商業性地或欺騙性地利用大學計算機資源;(3)偷竊資料、設備或智力成果;(4)未經許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5)在公共用戶場合做出引起混亂或造成破壞的行動;(6)偽造電子郵件信息。網絡道德規范制定后要在全社會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宜傳,要使青年學生內在地培養出自覺的網絡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責任,增強網絡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如《綱要》所要求的“使他們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什么是必須提倡的,什么是堅決反對的?!弊屓鐣木W絡主體,自覺地運用網絡社會公德規范和網絡社會職業道德規范,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網上行為。

其次,堅持教育在前、預防為主,著力增強主體道德意識。網絡社會是人類現實社會存在方式的擴展延伸,人是網絡社會的主體,所以網絡社會中網絡主體的行為必須受到一定道德規范的制約和約束。就如同我們不能聽任現實社會的道德無序狀態一樣,我們也不能聽任網絡社會的道德無序。

當前,簡單地應用既有社會道德去代替網絡社會道德是不可想象的,但拋棄既有社會道德去構筑網絡社會道德也是不可能的。在這一特殊時期,我們必須堅持教育在前、預防為主,必須主動出擊,積極地去思考、探索、行動。網絡道德與一般的公共道德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從一定意義上講,網絡可以說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盡管網絡作為一個特殊的“公共場所”是客觀存在的,但是網絡界面是不公開、不透明的,及時有效的監督十分困難。而網絡主體則是利用網絡同社會發生著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以網上言行對他人產生影響。即便說,網絡道德是一種“私德”,那也應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做到“慎獨”。走進網絡,網絡主體做些什么、說些什么,都是其自身靈魂的真實寫照,是對主體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觀評判。青年學生要響應《綱要》的號召,爭做網絡道德的模范,爭做網絡文明的使者,爭做網絡安全的衛士,從我做起,自尊自律,文明上網。所以,我們要著眼于主體道德意識的確立和增強,教育青年學生“以人為本”,學會思考人性、道德的一些基本問題,如:在道德領域中人是什么?我是什么?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我在社會中的位置是什么?等等。通過這些基本問題的思考促使他們以人性、道德的基本原則分析問題,在網絡主體行為中恪守人類基本的道德準則。要讓青年學生知道:在網絡上,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與機器、與電腦、與符號打交道,但實際上,是在與一個個同我們自身一樣的活生生的人交往,是一種社會行為。因此,維護網絡秩序、制止網絡不道德行為,應成為我們共同遵守的準則。青年學生應不斷增強主體道德意識,努力將社會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覺的道德意識和恒久的道德理性。人類創造了網絡技術,但要警覺人本身的“異化”或“主體失落”,人絕對不能成為自身創造物的奴隸和犧牲品。

第三,堅持辨識為主、灌輸為輔,提高網絡道德教育的實效性。網絡將人們帶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使得道德教育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對傳統的道德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戰。傳統的道德教育具有內容上的高度一致性、價值觀念的純粹一元性、方法上單向灌輸等特點,這在相對封閉的德育環境中頗有成效。但網絡社會呈現的是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價值觀念的多元性、文化信息的開放性,加之迄今為止對蕪雜的網絡信息還沒有足夠的技術手段加以篩選過濾和有效控制,大大增加了青年學生

對網絡信息的辨別難度。網上的不良信息、錯誤信息極易侵蝕青年學生好奇心強、鑒別力弱的單純的心靈,可能造成他們思想的茫然波動、價值觀念的無所適從、道德理念的善惡混淆等。網絡信息的良莠并存進一步凸現了對青年學生培養辨識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網絡道德教育中要堅持以道德辨識為主、以道德灌輸為輔。

對青年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一方面我們要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增加“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有效地進行道德原則與規范的灌輸,告訴他們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青年學生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網絡信息的“集體會診”、分析識別,組織開展對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會等,努力增強學生的道德辨識能力。通過道德教育,使青年學生能夠更好地克服感性沖動和道德理念沖突,在相互排斥的道德理念中能夠選擇并確定正確的道德價值判斷,踐履科學的道德理論,擁有規范而高尚的道德生活。

第四,堅持自律為主、他律為輔,使青年學生成為網絡文明建設的先行者。網絡的開放性改變了青年學生的生存環境和道德環境。網絡開辟了“非熟人”之間的交往機會,呈現的是少有人干預過問與管理控制的道德監督機制。因此,在他律條件下被動接受社會道德規范的大學生可能放松對自己的道德約束,并和既有道德發生激烈的沖突。所以,網絡呼喚著人的道德自律,需要主體自覺地內化道德規范而形成道德自律。道德自律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道德行為體現的是人的自我的人格尊嚴與道德覺悟,而不是受外部必然性和人的自然本能所支配與決定;二是指道德行為是立足于接受社會道德規范基礎上的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自我主宰的結果與表現,而不是外力的限制或是由于害怕懲罰和恐怖而屈服于道德命令。道德自律的形成固然包含著道德觀念的接受和內化,更主要的是道德行為已經成為道德主體的自覺的自我選擇,已成為主體的自我意愿。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要達到完全的自律是脫離實際的,適度的他律是必要的。但是在大學德育中,不應滿足于他律的成效,應當著力推進兩個轉化:一是推進他律向自律的轉化,二是推進淺層次的道德自律向深層次的道德自律的轉化。具備深層次的道德自律才能在個體作為網絡主體時抵御龐雜的網絡信息的非道德與反道德的侵蝕,保持道德自律的穩定性、有效性。只有這樣,當代青年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才能肩負起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重任。

(責任編輯:向欣)

上一篇:網絡文學下一篇:網絡輿論監督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