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航運企業發展范文

2023-09-14

航運企業發展范文第1篇

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在發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的至關重要, 而其中發展航運經紀人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國, “航運經紀人”這一概念是從“船舶經紀人”發展而來的, 隨著航運業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不同的分類, 即廣義的航運經紀人, 可以將其分為租船經紀人、船舶交易經紀人、海上保險經紀人和航運運價交易經紀人。航運經紀人主要是為航運業提供中介服務, 其中以為船貨雙方提供租船攬貨服務為主, 因此航運業界的人通常將其稱為航運交易的“潤滑劑”。

縱觀我國航運市場的發展, 散貨市場潛力較大, 但是目前80%左右的貿易條款都是FOB, 而且大部分是由香港或國外的航運經紀人撮合成交, 由境外的航運公司承運。這樣一來, 外方便能輕易占領我國外貿出口運輸市場, 造成國輪貨載比例下降、運費收入的流失等。從長遠來看, 容易擠垮國有大中型航運骨干企業, 這不但影響外貿的發展, 也不利于保障我國在戰時的軍事補給需求。因此, 急需培養一批具備專業素質的航運經紀人來代表船貨雙方就貨物運輸業務進行洽談, 以其專業知識權衡利弊, 優先選擇中國籍船舶, 發展我國航運市場和國際貿易。

目前在我國, 2009年12月9日, 航運經紀人俱樂部宣布成立。2010年, 上海航運經紀業準入試點自7月1日起啟動。這一系列舉動突破了我國航運經紀領域的空白, 為以后上海航運經紀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014年4月, 交通運輸部職業資格中心與英國皇家特許船舶經紀人協會 (ICS) 就航運類人才培養、職業資格互認、精品教材開發等業務簽署了合作意向書, 將進一步提高我國航運類人才培養的規范化和專業化水平, 為我國建設海運強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

然而剛剛起步的航運經紀人制度還存在不少問題, 與其他航運經紀業發展成熟的國家相比, 在稅制、外匯管制以及準入制度等方面受到了更多的約束。因此必須結合我國國情, 利用國家扶持和法律政策保護不斷發展航運經紀業, 更好的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因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實行特區政策給予稅收優惠、外匯便利

盡管航運經紀人本身的經濟體量不大, 但他們帶來的業務量是巨大的。借鑒深圳前海新區做出過的大膽嘗試, 上??梢詫⒑竭\經紀人的稅收和外匯問題置于特區內并做特別安排, 此舉并不會對經濟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 但卻給有名無實的上海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注入新內涵。

二、嚴格規范從業資質準入制度

在我國, 只有一部《經紀人管理辦法》規范經紀人行業, 但是對于航運經紀人的具體資質并沒有明確規定。然而航運經紀人的高素質是航運市場交易順利進行的前提, 這種高素質的航運經紀人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強的法律意識、高超的電腦技術和廣泛的社交能力。

因此對航運經紀人資格的認定、組織形式、經營范圍、執業行為標準、勞務報酬、繳存保證金等都需要由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規范市場準入, 保證航運經紀人的素質。

三、全面細化航運經紀人相關法律

航運業本身就具有其特殊性, 航運經紀人這一高端航運服務業更是如此, 很多現行的適用于航運經紀人的法律條款規定都較粗線條, 致使很多實務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因此可以在稅法、合同法甚至民法通則中與航運經紀人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修改補充, 或者最高法院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以明確航運經紀人的特殊性及合法權益。

總之我國上海航運經紀業剛剛起步, 然而隨著營業成本和利潤空間不斷承壓, 航運業的每個版塊都在朝著專精化的方向發展, 航運經紀業也不能“幸免”, 但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我國應該牢牢把握, 使之走向國際航運市場, 更好地為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

摘要:隨著上海航運經紀業的準入、航運經紀人公司的開業和航運經紀人俱樂部的成立, 航運經紀人這一高端航運服務業越來越受關注。但是明顯的我國關于航運經紀人的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發展, 不能滿足航運市場的需要, 相關的法律法規迫切需要完善。只有建立健全我國航運經紀人法律制度, 才能夠更好地發展上海航運經紀人, 更快更好地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關鍵詞:航運經紀人,高端航運服務業,資質準入制度

參考文獻

[1] 於世成主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政策與法律專題研究[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2013.

[2] 李剛, 姚偉福, 陳祥生, 顧云鳳.外貿出口貨物FOB條款對我國航運業的影響[J].水運管理, 1998.

[3] 高鶴松.應盡快建立航運經紀人制度[J].中國水運, 2000.

航運企業發展范文第2篇

南沙自貿區推進改革 航運物流企業增長超12倍

4月16日,南沙自貿區舉辦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三周年貿易便利化改革創新情況通報會,南沙自貿區外貿進出口從2014年的1291.4億元發展到2017年的1951.7億元,年均增長14.5%;南沙港國際航線新增41條,港區通關時間壓縮了近1/2;航運物流企業數量增長超過12倍。

航運企業發展范文第3篇

摘 要:現代企業的成本管理,是指企業對生產成本進行分析與調整的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尋求生產成本的最低化。企業成本管理應秉承“科學”、“創新”、“全面”的管理理念,建立包括“產、供、銷”全過程的先進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技術開發費用為核心的新成本核算方法、以及基于全員參與的成本管理責任制度,以提升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

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 成本管理 問題 研究

在現實社會中,市場中的競爭也可以被看做是成本管理的經濟競爭。生存需要依靠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是最大限度節約成本,這樣企業才能在殘酷的市場中站穩腳跟。成本管理作為企業基礎經濟活動,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利潤水平息息相關。優質高效的成本管理體系是企業管理升級、在殘酷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不二法寶。

一、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現代企業的制度的逐步建立,使企業內部的各項工作有了更加嚴格的標準。在企業管理中,成本管理是經營決策的最重要的基礎。與傳統的成本管理體制不同,傳統企業成本管理是指在成本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調活動。而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凸顯出管理的全面性,即對全員、全面、全過程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不僅能夠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擴大再生產創造條件,還能通過成本管理增加企業利潤,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通過成本管理,幫助企業取得競爭優勢,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抗壓能力。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建立起完善企業制度是必然趨勢,而對企業內部成本管理模式進行優化是必然前提。

二、企業成本管理遵循理念

企業成本管理需要遵循科學的理念。首先,要堅持開拓創新,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要打破傳統觀念,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前進。其次,要將現代管理理論運用到企業日常管理中,以科學的理論作為實踐的指導和依據。努力探尋適合企業發展的成本管理理念。最后,要善于借鑒先進的管理制度。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相同境遇下的方法理論,結合我國企業經濟狀況,對國外理論修改后進行利用,使企業成本管理制度得到完善。

三、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問題

1.缺乏對成本管理工作內容的正確認識。目前,我國很多現代企業存在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不能正確認識成本管理工作的實質,片面地認為成本管理就是對產品生產過程中經濟活動的協調和控制,而忽視了產品設計、銷售以及質量等環節對成本的影響,也就是說缺乏完全成本管理的概念?,F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應該貫穿于“產、供、銷”全過程。除了生產環節,成本控制的重點還應當在此基礎上向設計環節與銷售環節逐步延伸。而有為數不少的企業沒有及時認清這一點,依然運用原來的成本管理模式,就不能“及時、準確”的對企業經濟活動,特別是生產、銷售決策做出積極的改變與適應。

1.1缺乏先進的成本管理模式。許多企業雖然熟悉先進的管理模式,但是實際上,對于先進管理模式的認識,只是表層的理解,未能充分理清內部關系,從而阻礙了先進管理模式的有效運用。除此之外,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思維也存在落后現象,在管理上沒有實質上的突破與發展?,F代企業制度下,企業不僅需要引入全成本管理的新觀點,還要及時的消化,內化為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成本管理新觀念,再將其適當的改進和完善,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應用到生產經營活動中,實現成本管理的創新。

1.2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責任制度。企業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責任制度,主要表現在企業員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還不足,缺乏成本管理相關知識,因此導致企業整體的成本管理意識較為薄弱。甚至認為企業的成本與自己的利益毫無關聯。很多企業雖然制定了相關的成本責任制度,但是缺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再加上企業員工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高,使成本責任制度無法落實。這樣一來,企業的成本責任制度形同虛設。

四、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成本管理改進策略

1.注重成本管理的核心。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很多企業的成本消耗大部分是在設計環節,而生產環節的成本占比并不高。因此,企業要注重成本管理的實質,抓住工作重心和關鍵環節,將成本管理的重心從單一的生產環節逐漸轉移到包括產品設計研發及銷售等方面,建立全過程成本的理念。其中技術研發成本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因此,現代企業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將新技術應用階段產生的各項成本,列為企業成本管理中的關鍵。

2.尋求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我國的企業成本管理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初級階段意味著我國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東西,正處于一個成長期?,F代企業要想學習國外的新型管理模式,就必須及時的引入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并不斷探尋屬于我國企業、適合我國企業發展規律的新模式,不斷提升企業的成本管理能力。例如,國外的企業均設有專門的成本計劃部或者成本控制部,和財務部門分開,細化內部分工,同時設有成本預算科與成本控制科等。

3.增強員工對成本管理責任心。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主要依靠的是員工,員工的意識對于企業的成本管理十分重要,甚至是決定著企業的成本管理是否有成效。為了增強員工對成本管理的認知,企業必須對員工進行定期培訓,使員工認識到自身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息息相關,員工自身與企業是互惠互利的有機整體。員工只有具備成本意識,才能夠認真的對待自身的工作任務。同時,企業還要對員工進行合理獎懲,調動員工積極性。這樣員工才能時時刻刻替企業的利益著想,站在企業角度思考問題,從小的細節幫助企業節約成本。配合企業并且按照企業成本管理制度做事,使企業有效降低成本。

4.堅持成本管理的合法原則?,F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成本管理改進策略中,還要堅持成本管理的合法原則。成本管理模式改革后,管理方法要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例如,《我國的股份制企業試點法》規定,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管理工作,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并接受財政、稅務機關的檢查和監督。國家出臺的政策是從企業的全局出發的,有利于國家對成本管理進行宏觀調控。因此,無論企業采用何種管理方式,必須堅持成本管理的合法原則,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五、結語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追根究底是經濟效益的競爭,而企業的經濟效益很大程度取決于成本的控制和協調管理水平。為了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企業成本管理應秉承“科學”、“創新”、“全面”的管理理念,建立包括“產、供、銷”全過程的先進的成本管理模式以及以技術開發費用為核心的新成本核算方法,基于全員參與的和成本管理責任制度等,以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尚.淺談中國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論與實踐[J].商場現代化,2015,09:106-108.

[2]柴玲素,左琳琳.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07:88-89.

[3]辛寅男.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3:6.

[4]周璐.淺議現代企業制度下成本管理及其改革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2,05:85-86.

[5]牟華娟.新COSO框架下內控制度在航運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交通財會,2017,03:28-38.

[6]吳堯.鋼鐵企業去產能背景下成本管理問題分析——以首鋼通鋼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01:32-33.

航運企業發展范文第4篇

【摘 要】 為更好地開展中小型航運企業安全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工作,通過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營運和防止污染管理規則》(《NSM規則》)對船舶安全營運和防止污染管理的相關要求,針對航運企業在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活動中的有效性評價工作的開展,分析有效性評價的主要環節和內容,指出當前中小型航運企業在實施有效性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開展切實有效性評價的辦法。全面落實中小型航運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進一步提高中小型航運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確保航運更安全、水域更清潔。

【關鍵詞】 國際海事組織(IMO);中小型航運企業;安全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

國際海事組織(IMO)在全面總結船舶交通事故原因后,認為人為因素是造成船舶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為此,為減少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船舶交通事故,IMO從制度上嚴格規范船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程序,保證航運安全、保護海洋環境,并制定《國際船舶安全營運和防止污染管理規則》(以下簡稱《ISM規則》)要求締約國實施執行。在此背景下,我國作為締約國和A類理事國于1998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航運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工作?!禝SM規則》是將人本管理、過程控制和系統管理理念運用于航運企業安全管理活動,為船舶安全營運和防止污染提供了一個國際性的管理標準。根據《ISM規則》的原則及其所取得的成效,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于2001年7月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營運和防止污染管理規則(試行)》(以下簡稱《NSM規則》)?!禢SM規則》的實施,特別是對中小型航運企業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促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落實其安全生產責任制、改善安全狀況和提高管理水平、加強事故預防和控制,以及減少事故損失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我國航運安全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據浙江海事局統計:2001年浙江籍船舶發生交通事故176起,死亡人數62人,沉船82艘,直接經濟損失2 019萬元;2016年浙江籍船舶發生一般等級以上事故25起,死亡失蹤33人,沉船17艘,直接經濟損失3 167萬元;2017年浙江籍船舶發生一般等級以上事故23起,死亡失蹤11人,沉船9艘,直接經濟損失3 850萬元?!禢SM規則》的實施,不僅促使中小型航運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而且也充分驗證了安全管理理念的先進性。

1 《NSM規則》的主要內容

《NSM規則》共分前言、實施和審核發證等3個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的內容是航運企業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該部分共有12章節,涉及的內容有:

(1)企業的安全管理目標方針。提供船舶營運的安全做法和安全工作環境。

(2)針對已認定的所有風險制訂防范措施。企業采取措施不斷提高船、岸人員的安全管理技能及安全與環境保護應急反應能力,確保船、岸各級機構均能始終貫徹執行此方針。

(3)人員資源的責任和權利。針對管理、執行及審核監控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的所有人員,企業應以文件形式明確規定其責任、權力及相互關系,保證其充分理解有關規定、標準和相關指南。

(4)船上操作方案的制訂。對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關鍵性船上操作,企業應當建立如何制訂有關方案和須知(包括需要的檢查清單)的程序。

(5)應急準備。企業應當建立程序,以標識或描述的形式說明船上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明確發生緊急情況如何作出反應,并應當制訂應急行動的訓練和演習計劃。安全管理體系應提供措施,確保企業能在任何時候對其船舶所面臨的危險、緊急情況和事故作出反應。針對不符合規定情況、事故和險情的處置,企業應當建立程序,確保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事故和險情及時得到報告,并確保進行調查和分析,以便改進安全和防污染工作;同時應當建立實施糾正措施的程序。

(6)船舶的維護保養。企業應當建立程序,保證船舶及設備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及企業可能制定的任何附加要求進行維護。企業建立有關程序,以便標識因突發性運行故障而導致險情的設備和技術系統,并應當將其納入船舶的日常操作性維護,提供具體措施,以提高設備和系統的可靠性。

(7)文件資料的控制。企業應當建立有關程序,對與安全管理體系有關的所有文件和資料進行控制,并以最有效的方式保存文件。每艘船舶均應配備與之有關的全部文件。

(8)內審、有效性評價等。企業應當定期開展內部審核,以核查安全與防污染活動是否符合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除非由于企業的規模和性質不可能做到,實施內部審核的人員應當不從屬于被審核的部門。企業應當定期評價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2 有效性評價的開展

有效性評價就是對某項工作某段時間進行全面有效的評估,全面總結該段時間該項工作情況,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并對下一步該項工作的提高提出改進措施,并加以完善。因此,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評價工作是安全管理體系活動的集中體現和全面總結。企業應建立相關程序,對如何做好有效性評價工作作出規定,確保企業安全管理目標得以實現。

2.1 有效性評價過程的主要環節

有效性評價過程的主要環節包括評價形式、時機、內容的確定,評價的籌備,評價的實施,評價的結果及后續處理等。企業應明確安全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應以會議的形式進行,參加人員主要為有效性評價會議的組織者和岸基部門負責人,還可以包括部分船長和輪機長。有效性評價的時機通常為每年至少開展一次,一般安排在企業岸基安全管理體系內審結束后、外審前進行。

2.2 有效性評價的內容

2.2.1 企業組織機構的符合性和合理性

企業組織機構的符合性主要體現在企業所設置的部門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強制性規定,如《國內水路運輸管理規定》規定水路運輸經營者應為專職海務和機務管理人員。企業組織機構的合理性主要體現在所設置的部門是否滿足企業實際安全管理體系活動的需求。在通常情況下,企業設置的崗位有總經理(有的企業還專門設置副總經理)、指定人員,設置的部門有體系辦公室、人事部、海務部和機務部(有的企業還專門設置航運部)等。有的公司對部門的職責也有所調整,如公司的培訓工作,有的歸體系辦管理,有的歸人事部管理。

2.2.2 企業人員的適崗情況和資源配備的合理性

企業所配置人員的適崗情況主要體現在人員的資歷是否滿足強制性要求,如危險品貨物運輸企業的最高管理層至少要配備一名有船長或輪機長證書的人員擔任,海務和機務管理人員是否經過相應專業培訓等。資源配備的合理性主要體現在企業各崗位和部門所配備人員的技能是否滿足安全管理體系活動。

2.2.3 評價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符合性、充分性和 可操作性

企業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符合性主要體現在滿足《NSM規則》規定的各個要素要求,缺一不可,同時還要符合相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充分性主要體現在充分考慮國際海事組織、海事主管部門、船舶檢驗機構和行業組織所建議的規則、指南、標準和習慣等。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可操作性主要體現在便于學習,能一目了然;便于開展培訓,能做到入心入腦;便于記錄,能做到有據可查;便于修正,及時更新修改文件,特別是在政府將“放管服”作為提高辦事效率的背景下,原先不適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及時作出修改,要求相應的體系文件也需及時作出修改。

2.2.4 評價安全管理活動的符合性、有效性和 連續性

安全管理活動的符合性主要體現在活動情況是否符合體系文件的相關規定、要求記錄的是否做好相關記錄、要求填表的是否填表等。安全管理活動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活動是否做到位、是否按崗位職責履職。安全管理活動的連續性主要體現在活動的連續性,不能因人員崗位的調整,而使某項活動停止或中斷,要求每項活動按計劃、執行、檢查、處理的循環管理過程完成。

2.2.5 評價安全和環保目標的實現程序

一般企業在建立安全管理體系中已明確總體目標,但在具體實踐中安全和環保的目標都需要通過數字指標來體現。因此,對年度目標的確定,最好的辦法是在每年的有效性評價會議上確定。有效性評價會議是企業對一年來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的全面評估,能全面、客觀地反映企業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的實際情況,能明確下一年度的安全管理體系目標。

3 有效性評價工作面臨的問題

(1)對有效性評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僅僅是為了應對海事機構每年的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工作,未能從自身安全發展需求的高度來認識開展有效性評價的重要性。因此,不能做到全員參與,參會人員準備工作不充分,缺乏書面材料的準備,發言隨意,不是針對本崗位及其部門職責匯報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

(2)針對不符合情況只是統計匯總。匯總的不符合規定情況未按《NSM規則》中所涉及體系要素進行歸類;未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即使分析也是較多強調觀客原因,未從主觀原因分析,如程序是否制訂合理、人員是否適任、培訓是否到位、培訓是否有效果、維護保養工作是否到位等。

(3)未按照企業已建立的有效性評價程序要求進行全面評價。如:程序要求從10方面進行評價,最后的評價報告未按所要求的進行評價;評價報告泛泛而談,僅闡述過程,未分析原因;評價報告只涉及做得好的方面,不談不足方面,未真正分析所產生的不符合情況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未提出糾正措施。

(4)對年度安全目標要求不高。如有的企業的安全目標是不發生較大事故。根據《水上交通事故統計辦法》規定,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的,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的,或者船舶溢油100 t以上、500 t以下致水域污染的,或者1 000萬元以上、5 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5)未對年度的安全目標進行全面評價。僅對船舶事故率進行評價,未對船舶違章率和滯留率的具體要求進行評價。在一般情況下,企業對事故率較重視,但容易忽視滯留率和違章率,企業也不希望或不愿對此類情況進行評價,認為一旦進行評價,主管部門會進行嚴厲監管。實際上,主管部門只是通過監管方式來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4 對策建議

參與有效性評價工作的人員根據本崗位及其部門職責,匯報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并對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提出建議。不僅要對安全管理體系運行良好的方面進行說明,更要指出運行不足的方面,重點匯總分析日常不符合規定情況、事故和險情情況。不僅要對不符合規定情況進行匯總,還要對匯總的不符合規定情況進行歸類,分析產生不符合規定情況的原因。相關職能部門要通報內審情況和相關信息、船長復查結果及其處理情況。具體建議從以下7個方面進行有效性評價。

(1)企業以文件形式明確規定各崗位責任和權力及相互關系。在安全管理活動中,崗位相關人員履行各自責任和義務;企業建立有關程序,以便保證涉及安全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新聘和轉崗人員熟悉其職責,凡需在開航前發出的重要指令均應當標明并以書面形式下達。

(2)建立有關程序,以標識為支持安全管理體系可能需要的任何培訓,并保證向所有相關人員提供這種培訓。同時,要特別關注培訓效果和臨時追加培訓的相關情況。

(3)對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關鍵性船上操作,建立制訂有關方案和須知(包括需要的檢查清單)的程序。

(4)建立程序,以標識、描述船上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并明確發生這些緊急情況如何作出反應。重點評價緊急情況的訓練和演習執行情況。

(5)建立程序,確保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事故和險情及時報告公司,并確保進行調查和分析,以便改進安全和防污染工作。對不符合規定的情況(包括日常管理中發現的情況、外審發現的情況,以及現場監管、安全檢查、內審、船長管理復查發現的情況)進行全面匯總分析。

(6)制訂程序,保證船舶及設備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及企業可能制訂的任何附加要求進行維護,并采取適當的糾正措施。

(7)建立有關程序,對與安全管理體系有關的所有文件和資料進行控制。分清文件與資料不同,注意文件的評審、修改、發放、收回等環節,外來文件總清單的清理、納入和刪除等。

(8)對年度目標進行評價,通報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情況和存在問題,重點關注船舶的滯留率、違章率和事故率。全面分析滯留、違章和事故險情,從客觀和主觀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明確提出下年度的目標。

(9)形成有效性評價報告,內容包括實施時間、參加人員、評價綜述、主要結論和后續要求等。同時,對相關責任人根據評價報告要求,制訂糾正措施,還應對有效性評價作好相關記錄、材料的歸檔。

航運企業發展范文第5篇

【摘 要】 為航運企業戰略發展提供新的研究視角和實踐路徑,基于航運企業資產專用性經濟特征和航運業生產性服務行業屬性的雙重特性,通過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理論研究,探索航運企業由專業化到多元化發展的戰略路徑,得出這一路徑背后存在一條從規模經濟到范圍經濟的經濟學路徑的結論,從而為航運企業戰略管理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和指導。

【關鍵詞】 航運;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戰略發展;服務鏈;多元化

追求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是航運企業戰略發展的兩條途徑。結合航運企業自身資產特征和行業屬性,分析航運企業戰略發展過程,可以梳理出一條航運企業在專業化經營形成規模經濟后通過多元化發展追求范圍經濟的經濟學規律,為航運企業戰略發展提供新的研究視角和實踐路徑。

1 基于資產專用性的一體化趨向

1.1 資產專用性及交易治理結構

(1)資產專用性 資產專用性是指為了某一特定交易而作出的持久投資一旦形成,就很難轉作他用,由此形成“鎖定效應”。資產專用性主要分為地理區位專用性、人力資產專用性、實物資產專用性、特殊資產專用性等,是一體化的主要原因。[1]

(2)交易治理結構 交易治理結構主要有4種。 ①市場治理:不涉及專用性資產的交易,不管交易頻率高低,與市場組織體制相匹配。 ②三邊治理:涉及一定程度的專用性資產,但交易頻率不高的交易,與三邊治理結構相匹配。 ③雙邊治理:涉及專用性資產且交易頻率較高的交易,與雙邊治理結構相匹配。 ④一體化治理:涉及高度專用性資產且交易頻率很高的交易,與一體化治理結構相匹配。

資產專用性、交易頻率與交易治理結構選擇關系見表1。

1.2 航運企業資產4種專用性

(1)地理區位專用性 主要表現為航區與航線專用性;

(2)人力資產專用性 航運企業船員和陸岸管理人員的專業性以及“邊干邊學”造成的高昂職業轉換成本決定了人力資產專用性;

(3)實物資產專用性 船舶是航運企業最主要的專用性實物資產;

(4)特殊實物資產專用性 主要是指根據客戶需求或碼頭要求而訂造的船舶,這類資產是航運企業專用性最強的實物資產。

1.3 不定期船租約形式與交易治理結構的匹配關系

從船舶專用資產角度看,航運企業通過匹配租約形式與交易治理結構,可發展單一船種或船型,形成高度專業化的船隊規模;也可發展多船種或船型,形成航運企業集團,獲取規模效益(見表2)。

通過不定期船租約形式與交易治理結構的匹配關系不難看出,隨著資產專用性、交易頻率和不確定性的增強,交易活動由市場簽約轉向企業簽約,治理結構也由市場治理逐步轉向企業治理。此時,航運企業應通過建立一體化治理結構進入制造業產業鏈,實現多元化發展,但是在實際市場交易中,航運企業卻大多選擇簽訂長期合約或合資組建新航運企業的雙邊或三邊治理結構而非一體化治理結構。

2 航運綜合服務鏈整合

2.1 生產性服務與嵌入性

從生產性服務角度看,受技術差異、資本規模、學習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航運企業只能嵌入制造業提供服務而無法對制造業實施一體化;從制造業角度看,在專業化分工前提下,出于交易成本的考慮,外包服務顯然比一體化更加經濟。

2.2 全球價值鏈帶來的挑戰

全球價值鏈帶來了客戶需求個性化、生產碎片化、服務外包化等變化,向航運服務提出了新挑戰和新要求:在經營理念方面,客戶需求個性化要求航運企業由傳統的以貨源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服務;在服務模式方面,制造業的服務外包化要求航運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而非簡單的貨物位移服務;在發展戰略方面,由于制造業服務廣泛外包以及嵌入性的存在,航運企業無法沿著制造業的產業鏈進行上下游一體化整合,只能在對航運供應鏈進行一體化整合的基礎上謀求多元化發展。

2.3 航運供應鏈嵌入價值鏈

全球產業分工與產業升級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要求航運業主動適應生產變化,以航運供應鏈嵌入全球價值鏈。航運供應鏈是由港口企業、航運企業、倉儲企業、代理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以及相關政府監管部門、銀行、保險等形成的網鏈結構。港口企業、航運企業、倉儲企業、代理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既是航運供應鏈的節點也是航運供應鏈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嵌入點(不包括政府服務機構),航運供應鏈以節點嵌入模式嵌入全球價值鏈。

從服務需求看,當全球價值鏈上的某一個企業提出生產性服務需求時,嵌入在節點上的服務供應商企業將作出即時響應,信息流在供應鏈內形成反饋,服務集成商帶動供應鏈快速反應,為客戶提供包括貨物流和資金流在內但不限于貨物流和資金流的整體解決方案并最終實現服務。此時為客戶提供的不是某一個供應商的服務,而是全供應鏈的“鏈服務”。這一過程如圖1所示。[3]

2.4 航運供應鏈的規模效應

航運供應鏈的規模效應體現在:(1)使航運企業以貨源為中心的生產性減弱,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性增強,在新增加的服務環節上增加了附加值和企業利潤,有利于進一步擴大規模優勢;(2)改變了競爭業態,航運企業間由船與船的競爭轉變為鏈與鏈的競爭,加快了航運業內的縱向整合和一體化發展;(3)增強了航運企業的議價能力和市場話語權,為航運業與制造業協同創新、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機遇和空間。

2.5 航運供應鏈的一體化與多元化

居于航運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存在主導與被主導、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占據主導地位的企業即服務集成商控制供應鏈,從而達到延伸企業自身價值鏈的目的。主導與被主導、控制與被控制是通過松散聯合、簽訂長期契約或一體化方式實現的。是實施一體化還是簽訂長期契約,取決于主導企業的規模經濟與節點企業之間交易成本的比較和權衡。

雖然供應鏈主導的航運企業整合仍局限于航運業內,但為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其業務觸角已經向航運業外延伸,開始實施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如航運金融服務、運貿一體化等。

3 航運企業的多元化發展

3.1 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

在企業生產活動中,當一種產品的產量達到一定規模后,平均成本下降,即存在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是聯合生產2種或2種以上產品的生產成本低于這些產品單獨生產的成本總和。范圍經濟來源于企業的資源剩余,通過開展多項業務可以共享剩余資源,從而節約成本。

3.2 專業化分工與多元化發展

斯密[4]認為:交易產生分工,帶來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產業不斷分化、發展,導致了生產的專業化和社會化。同樣,在企業內部,隨著勞動分工的細化,企業內部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資本化水平也越來越高,這時企業追求的是規模經濟。斯密定理將專業化發展的原因歸結為市場范圍的擴展,即分工受市場范圍的限制,但在市場范圍擴展、經濟發展進程中,卻出現了與專業化相反的縱向一體化??扑箤@一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的悖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即因為節省了交易費用建立企業或實行縱向一體化也能帶來經濟節約。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受市場規模、技術、交易費用制約,專業化的道路日趨狹窄,出現有規模卻不經濟的狀況,只能謀求多元化發展,追求范圍經濟。多元化是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戰略選擇。專業化、多元化是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手段,由追求規模經濟進而追求范圍經濟則是隱含的經濟學邏輯,企業成長周期理論也印證了這一點。

3.3 多元化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動因

3.3.1 前提條件

航運企業規?;l展產生了可以共享的剩余資源,特別是組織能力和企業家才能等以無形資產形式存在的通用資源,為航運企業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3.3.2 動 因

(1)航運企業專用性資產令企業面臨高昂的資產轉換成本的同時,也使企業不得不面對市場下滑產生的高額交易成本且無法實施一體化;實施多元化發展則可以降低企業資產專用性,面對航運市場周期性波動時可以有效分散風險。

(2)從生產性服務嵌入制造業的角度看,包含航運業在內的交通倉儲業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影響最大,而勞動密集型行業具有資金和技術投入相對較低以及附加值低的特點,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也就是說航運供應鏈節點嵌入的位置是價值鏈的低端環節。航運供應鏈若長期嵌入勞動密集型行業,將面臨被鎖定在價值鏈低端的風險,而尋求多元化發展則是擺脫低端鎖定困局的可行路徑。

3.4 多元化發展的特點

(1)以航運事業為起點,通過專業化發展實現規模經濟和優勢,在此基礎上實施多元化戰略,追求范圍經濟。

(2)以相關多元化為主,充分利用企業剩余資源,借助已有競爭優勢,拓展相關業務領域。由專業化到相關行業多元化,最后進入不相關行業多元化發展,可以保持企業已有市場份額和收益水平,為企業戰略轉型提供中間支撐并減少企業戰略轉型成本。馬士基航運集團的多元化戰略實踐證明了這一點。

(3)實施多元化是戰略性選擇,而非短期規避風險的手段。在實施多元化戰略的同時,航運企業同步實施國際化、集團化戰略,從而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4 結 語

航運企業依托企業專用性資產選擇低交易成本交易治理結構,通過專業化發展形成規模經濟并趨向于一體化,但受航運業生產性服務屬性及嵌入性的制約,航運企業無法進入制造業產業鏈實施縱向一體化。同時,由于國際分工及全球價值鏈的存在,制造業企業廣泛外包服務,也不可能對航運企業這類生產性服務企業進行縱向一體化。為了適應全球價值鏈給航運業帶來的客戶需求個性化、生產碎片化、服務外包化的變化,航運企業可在內部進行縱向一體化整合,形成航運供應鏈嵌入全球價值鏈,為客戶提供“鏈服務”(即整體解決方案),同時利用企業剩余資源實施相關多元化,形成大型國際化競爭的航運企業集團,進而全面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

航運企業特別是大型航運企業集團剩余資源的存在以及特有的資產專用性和航運業生產性服務屬性,共同決定了航運企業由追求規模經濟到追求范圍經濟的經濟學規律,并最終在戰略上表現為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奧利弗€稥€吠飛時局饕寰彌貧萚M].段毅才,王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2] 蘆延秋.基于資產專用性視角的國內沿海散貨船租約形式[J].水運管理,2013(7):16-18.

[3] 蘆延秋.鏈服務――航運供應鏈的價值鏈嵌入[J].水運管理,2015(12):1-3.

[4] 亞當€匪姑?;论[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

上一篇:經濟科學發展下一篇:經濟發展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