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理工論文范文

2023-09-17

理工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課群;課程體系;軟件課群

文獻標識碼:B

1課程體系的目標

課群的最終目標是“面向應用,結合專業,注重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圍繞著這個總體目標,在建設課程體系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因素,綜合教材、教案、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實踐環節等各個方面內容,建立立體化的課程體系?;谡n群的課程體系具有結構穩定、內容動態的特點。下面是我們建立課群體系的一些思想要點。

(1) 重在應用,兼顧基礎理論

重在應用,是計算機基礎教學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非計算機專業教學區別于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基本特點。簡言之,后者關心的是整個“計算學科”,而前者更看重“計算機的應用”,同時兼顧必要的理論。我們認為要防止兩種偏向:一是認為應用即是操作,不必學什么理論;二是以為既然是基礎課,就應該加強基礎理論,惟恐理論講少了會降低課程質量。前者混淆了“計算機應用”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界限,后者混淆了“計算機專業”與“非計算機專業”的界限,其結果都不利于真正提高IT應用的水平。

(2) 拓展廣度與深度,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課群既是一個整體,參與的所有老師可以共享同一個資源平臺;同時又可以分為四個獨立的分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集中精力專攻某個方向,從而有利于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水平。

(3) 注重創新與實踐,提供學生自主學習平臺

構建基于網絡的創新實驗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成材目標,自主地、有選擇地、比較深入地學習到某種計算機軟件專項技術。

(4) 探索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雖然學生學習了不同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但通過學生的組合,能組建完成較大型項目的團隊,學生在團隊中相互協作,各盡其長,發揮技術優勢,培養了團隊精神。

2基于課群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

課群是指多門同一個類型的課程組成的課程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自己所學專業的選擇某個課群中的一門課程。根據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現狀,我們設計了如下基于課群的課程體系(見表1)。整個課程體系中,共有五個課群:基礎課群、程序課群、軟件課群、硬件課群和應用課群,供不同專業學科和學生選擇。其中每個課群覆蓋某一個計算機知識領域,課群中的各門課程具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不同。

基礎課群覆蓋的是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基本知識領域,就是1+X模式中的1。作為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的先導,基礎課群緊隨在中學IT課程之后,又位于X門后續課程之前,應該成為“承前啟后”的橋梁。程序課群覆蓋程序設計知識領域,除了介紹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外,不同課程教授不同程序設計語言,已滿足不同專業學科和學生的學習需要。軟件課群覆蓋數據庫應用知識領域、多媒體應用知識領域以及軟件工程與軟件開發知識領域。本課群的各門課程在介紹計算機軟件的公共基礎知識之后,以理論+實踐的方式教授軟件技術與應用方面的內容。硬件課群覆蓋計算機硬件知識領域和網絡技術知識領域,本課群以硬件及網絡為主要內容,以講座的形式介紹目前主流的計算機和網絡硬件設備以及應用情況。應用課群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和專業結合,二是選擇計算機及網絡應用熱點技術作為內容,包括電子商務導論、動態網頁設計、三維動畫設計、局域網設計技術、計算機圖形處理等。同一課群所開設課程隨計算機技術和應用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3基于課群的課程體系的實施

確定了基于課群的體系結構后,就要通過實施來貫徹“面向應用,結合專業,注重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想。具體實施計劃如表2所示。

確定了新的課程體系結構后,根據計算機技術和應用的發展以及各個專業學科的需要來動態設置每個課群的課程配置和實施。這里以軟件課群為例說明課群配置的思想。

軟件課群是在原有的“軟件技術基礎”課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由于計算機軟件所涵蓋的范圍越來越大,各種新的軟件技術的不斷涌現,想做到“博”和“通”難度越來越大。經過反復研究,我們在眾多的計算機軟件課程中,篩選出必要的教學內容,構成一個軟件課群。新的教學內容包括“操作系統”和“數據結構”內容作為課群的公共基礎,選取重點精講,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突出體現其精髓,博中求精;在軟件技術公共基礎上開設四門相對獨立的模塊課程“數據庫技術與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軟件工程技術與應用”和“軟件開發技術與應用”,課群的結構如圖1所示。在這四個獨立的模塊中,要求學生必修其中的一個模塊,學生也可以選擇其他模塊作為選修課。每個模塊預計用18-20學時,另外根據情況配套安排教學實驗環節的內容,用時大約20學時。

在課群中,把原來用在多種軟件技術基礎教學的學時用到一種軟件技術中,集中時間和精力學習一種軟件技術,從學習技術基礎轉到學習技術和應用上,教學中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力求做到學以致用,在“通”的基礎上做到會用。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能夠看到這種軟件技術的前景和應用的結果,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學習時就為自己設定目標并最終加以實現,通過學習可以在某種軟件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實際應用動手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理工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韓流”文化;文化嫁接;文化消費;意識形態

近期全智賢、金秀賢主演的韓國浪漫愛情劇《來自星星的你》在中國地區網絡播放量超過了40億,成為史上第一部百度指數破400萬的電視劇,被認為是“中國擁有社交媒體以來最被熱議的韓劇”。“啤酒和炸雞”成了人們口中的熱門詞匯,“千頌伊”同款服裝熱銷,400歲高齡的外星生物“都教授”被熱捧,韓劇再次征服中國觀眾。但它征服的不僅僅是市場與觀眾,“韓流”文化在吉林的強勢姿態早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尤其它對大學生群體的深遠影響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命題。

一、“韓流”的產生及文化內涵

“韓流”這一術語并非舶來品,它是中國媒體對于當下社會文化現象一次合理總結后的話語發明,被韓國等多國媒體認可并引用,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一個通用語。對于“韓流”的界定有很多種,但歸納起來主要是指韓國的流行藝術(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等)、明星、商品及生活方式等,以集中、量販的方式進入某一國家或地區引起巨大影響,并形成一種嫁接文化潮流。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對外文化交流不斷加強,各國文化也紛紛涌入國內,一時出現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眾聲喧嘩的局面。日劇、韓劇、美劇等大眾文化也相繼占領了中國市場,這其中“韓流”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更是超越了同時在中國的所有境外文化,中國成為“韓流”文化的主要受眾市場[1]。而在所有“韓流”文化形態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韓國電視劇,《冬季戀歌》、《藍色生死戀》、《浪漫滿屋》、《愛在哈佛》、《來自星星的你》等,它們不僅帶動了韓國影視商品的出口,同時也拉動了韓國相關產品的出口和旅游業發展。最終韓劇不再是單一的影視產品,而是成為在政府支持、推動下形成的完善的產業化機制和成功的產業化運作??梢哉f韓流正是借助了官方意識形態的支撐而成為韓國的全民族意識,而其充分的市場化運作及在技術層面與世界全方位的接軌也有力地保障了它的巨大成功[2]。

“韓流”文化的傳播必然要承載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很容易迎合當下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于是更多的青年人開始學習韓語,2007年我國就已經有70所高校開設韓語專業課程。近幾年韓語課程更是日益火爆,在長春的韓國文化院韓國語班更是每期爆滿。參與韓語學習的青年人大部分年齡是在20-30歲之間,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接觸了韓國電視劇或流行音樂才想到要學韓語。目前韓國大學的外國留學生人數已突破6萬人,中國留學生以4.4746萬人占其中的70%。這種全方位的文化影響使中國高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從穿著、言語乃至飲食等方面日益向韓國靠近。

二、“韓流”對長春市大學生行為方式的影響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韓流”正式襲卷長春,其中韓國著名女歌手李貞賢是把“韓流”引入長春的重要人物,對李貞賢的崇拜與模仿一時成風,“韓語熱”就這樣在長春興起。

2003年《大長今》又將韓國的飲食文化、傳統服飾正式引進中國,韓式烤肉、韓國泡菜等漸漸走進中國人的生活,長春市部分大學生受其影響甚至自己動起手來制作簡單的韓國料理,開辦韓國服飾代購店等。2005年《我叫金三順》在長春市熱播,主人公金三順雖然平凡,但是憑著勇敢、堅強的個性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這類韓劇所倡導的的樂觀向上的精神態度,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長春市大學生群體的文化追求。此外,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中的“哈韓”一族越來越多。由他們獨自或者合作創立的“韓國音樂流”、“韓星粉絲俱樂部”、“韓劇排行榜”這類流行網站層出不窮。

(一)“韓流”對長春市大學生行為的積極影響

韓國電視劇在主題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傳統色彩與保守性,比如他們更多地喜歡涉獵尊老愛幼、父慈子愛、謙恭禮讓、誠信交友、樸實節儉、含蓄隱忍、積極進取等傳統美德與社會倫理,這在今天情感商業化的時代顯得彌足珍貴。這種帶有懷舊色彩的道德再現令當下大學生倍感親切,令那些被日常學習、生活所累的大學生在韓劇演繹的“擬態生活空間”中尋找到一絲情感上的慰藉。

此外,韓劇追求一種真的庸常與無奈,追求人類質樸的愛、質樸的同情與關懷的“世俗之美”,這種“世俗之美”來源于現實生活,所以易于被大學生所感觸和理解。例如《藍色生死戀》、《明朗少女成功記》和《冬日戀歌》等愛情題材劇中,頻繁使用“白馬王子和灰姑娘”這種世俗化的愛情敘事模式,滿足了大學生最樸素的期待視野和最原始的審美欲望。

2014年5月本研究小組制作了題為《韓劇是否改變了你的行為方式》的調查問卷,并在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工程學院、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等長春市多個高校進行了調研。調查問卷中有“你會模仿韓劇主角的穿著打扮嗎?”64%的長春市大學生選擇了“偶爾嘗試,但不會經常”這一選項,東北師范大學張姓同學表示很多韓劇中的服飾將時尚元素和傳統風格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無論是現代劇中新奇的服裝還是宮廷劇里傳統的服裝,都能滿足長春市大學生對時尚的追求。有一些同學在模仿韓劇主角穿著打扮之后,受到了關注,自信心顯著提升,做起事來也事半功倍。

“韓流”在長春市的流行還強化了中韓兩國大學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例如中韓兩國大學之間的圍棋對抗賽、足球友誼賽等深受長春市大學生棋迷、球迷的喜愛。兩國大學之間的學術交流也日益頻繁,交流的領域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教育、體育、環保等諸多領域,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

(二)“韓流”文化對長春市大學生行為方式的消極影響

“韓流”作為一種流行文化,帶有明顯的營利目的,因此其著力點往往是視覺沖擊和感官刺激,例如韓劇演員在劇中的造型力求“酷炫”,這可能對長春市大學生審美觀念產生不利影響。他們只是對韓國服飾、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等韓國文化表象層次上的模仿,而精神的升華和情操的陶冶卻被忽略。這種盲目的“哈韓”有可能導致一些學生為了參加韓國明星的演唱會、見面會而逃課甚至荒廢學業。更嚴重的是可能導致長春市大學生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遺忘甚至抵制。

“韓流”中包含一些不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糟粕。部分長春市大學生對流行文化的選擇缺乏理性思考,往往不加以選擇地吸收,對“韓流”全盤接納,盲目韓化。同時,輿論的過度自由、缺乏引導致使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道德意識出現偏差。韓劇、電影、音樂,包括其中的飲食、服飾都是以娛樂為目的、以技術為手段、以文化商品生產方式創造出來的商業產品,因此它的本質特征是世俗性和功利性的,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對長春市大學生消費觀產生消極影響,會造成一些大學生消費跟著流行“跑”,為了面子而盲目消費,情節嚴重的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資料表明,長春市大學生日?;ㄤN的主要來源是父母,他們沒有嘗過賺錢的辛苦,卻享受著金錢帶來的滿足感,什么流行就買什么,甚至媲美于白領階層的消費水準。

韓國電視劇特別是都市偶像劇用高貴時尚遮蔽和掩蓋了嚴酷的現實,營造了一個虛假的情境,這在長春市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定型的時候,容易使得他們脫離現實,在虛構和想象中確立對地位和名望的追求。在長春市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更多的大學生把個人收入、社會地位作為人生成功的標志,在畢業擇業時,只注重工資高低,不考慮是否熱愛這份職業,相信金錢和權力的威力,這種功利意識及其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利益驅動性,集中體現了大學生“物質主義”的精神特征。他們越來越依賴于物質的滿足,追求世俗的幸福。于是我們看到大學生表現出理想主義的匱乏、理性價值淡化。

三、高校應對“韓流文化”泛濫的措施與策略

“韓流”文化的盛行無可避免地對國人的思維、行為方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應如何應對“韓流文化”的來襲?該采取何種措施來正確地引導高校學生的思想行為?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又該怎樣肩負好培養青年的重要任務呢?

在今天,文化交融已然成為中華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我們對于任何一種文化都不能持有堅決抵制的心理,更不能抱有完全擁護的態度,對于“韓流文化”也應如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是針對這一問題的主旨和原則,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為國人所用的優秀文化。

首先,結合高校具體情況認真分析、周密計劃地開展校內工作。針對“韓流”問題,高校要做出積極回應,將其作為高校學生培養重要課題進行認真、深入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引導大學生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有選擇地將那些健康向上的、適宜青少年身心特點的文化知識引入課堂,進而逐漸培養大學生選擇精品文化的能力。青年大學生是受“韓流”文化影響最大、程度最深的一類群體,各高校要針對“韓流”文化吸納相關專業教師和擁有獨立見解的學生建立討論小組。對在校學生進行大規模調查,結合自身院校的學生特點系統分析“韓流”文化對在校學生的影響,自覺地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并對“韓流文化”進行篩選的吸收和摒棄。這樣便可以縮小研究范圍,找準切入點,進行更為細致的觀察、分析并解決問題。

其次,在充分掌握本院校學生思想特點的基礎上,各高校相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以“韓流”文化作為主題的專項活動。一方面,通過活動的聚焦和引領,使學生們積極參與到專項活動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們對當前“韓流熱”問題的重視。同時,積極開展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教師具有的專業知識和理性態度更能從根本上改變“韓流”的不良影響,從而引導學生對“韓流文化”形成正確認知。另一方面,在討論組充分掌握在校學生的思想傾向,發揮教育部門的引領作用,各高??梢蚤_展相關講座、論壇,將“韓流文化”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部分加以介紹和推廣,努力做好青年大學生思想領導的工作。

第三,高校信息資源豐富,擁有龐大規模的文化領頭人。相關人士可利用其專業性和前瞻性優勢對“韓流文化”這一現象進行科學地認識、辨別。將其正確的認識輻射到全社會,為更廣闊的社會群體提供思想引領和借鑒,這樣能夠更高效地引領國人對“韓流文化”的正確認識,從而避免盲目性,更有效地借鑒“韓流文化”。

參考文獻:

〔1〕彭琳.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滲透——論“韓流”現象對中國大眾的影響[G].山東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14.46.

〔2〕王文靜.“韓流”現象與中學傳統文化教育[G].華中師范大學,2014.1.

(責任編輯 王文江)

理工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理工科;畢業設計;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張洋(1980-),女,天津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教務處科長,助理研究員;段磊(1980-),男,湖北襄陽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講師。(天津 300222)

基金項目: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項目編號:GJA104015)、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項目編號:CE4002)、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項目編號:B01-0807)的研究成果。

本科畢業設計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掌握的實踐技能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為畢業后走上并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奠定基礎。近年來,畢業設計質量特別是理工科畢業設計質量和水平逐年呈下滑趨勢,對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產生較大影響。為此,筆者通過對學校理工科院系師生的調研,找出并分析了影響理工科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如何提高與保障畢業設計質量的措施。

一、畢業設計質量的影響因素

1.擴招導致學生數量劇增

首先,教師數量的增長不及學生數量的增長,使得教師指導畢業設計的工作量倍增。此外,教師還要承擔大量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必然導致在畢業設計的選題和指導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少,疲于應付。而學校又僅按教師指導學生的數量確定工作量,指導得好壞同樣對待,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獎懲機制,影響了教師指導畢業設計的積極性。

其次,教學資源日益緊張。實驗儀器和經費是理工科開展畢業設計的重要物質條件。然而,學校實驗室的建設卻滯后于學生數量的增加,可用于畢業設計的實驗儀器相對匱乏。此外,學校劃撥的指導畢業設計經費也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2.學生能力存在差異

畢業設計通常是一人一題,采用師生互選的方式進行。指導教師公布畢業設計題目,學生根據自身的知識基礎和能力選擇感興趣的題目。然而,由于學生能力存在差異,題目難易存在差別,部分學生對課題的研究內容、技術要求、實驗裝備等不甚了解,盲目選題,選擇了自己不感興趣的課題,從而導致畢業設計無法按時完成。

3.學生就業、考研壓力大

畢業生數量劇增導致就業供需失衡,1個崗位多人競爭,形勢極其嚴峻。從每年的10月開始到第二年的5月,很多學生為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忙于投遞簡歷、參加招聘會、競爭就業崗位。指導教師也深知學生工作未定,無法專注于畢業設計,對學生因求職而請假的要求實難拒絕。還有一些用人單位,要求未畢業的學生提前去單位實習1個月甚至更長,干擾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影響了學生的畢業設計。為了避開就業壓力,有的學生選擇了考研,而研究生入學考試及復試錄取從每年的1月持續到5月上旬,再算上上一年的下半年復習時間,考慮到學生的前途,指導教師通常都會讓其集中時間精力復習備考,待研究生錄取結束后,再開始畢業設計工作,這樣一來,選擇考研的學生畢業設計時間無法保證,畢業設計質量必然下降。

4.學生不重視畢業設計

部分學生不以為意,對畢業設計重視不夠,積極性不高,缺乏主觀能動性。[1]究其原因:

(1)有的學生認為就業協議已簽,畢業設計內容、成績與將來的工作無關,從而消極對待。

(2)有的學生因為升學、找工作與畢業設計沖突,時間和精力上不能兼顧,無法全身心投入而隨便應付了事。

(3)有的學生因為要畢業了,學習不求上進,部分指導教師又疏于管理、缺乏指導,使得這些學生的畢業設計東拼西湊,實質內容不多。

5.畢業設計時間不足

畢業設計從第七學期中期開始為早進入階段,這個階段學生要完成選題、檢索文獻、撰寫開題報告,從第八學期開始共13周時間為實質工作階段,這個階段學生要完成畢業設計、計算機繪圖、翻譯英文文獻。早進入階段是找工作和復習考試的關鍵時期,學生對畢業設計則多以應付了事。待考試、招聘會結束,除去寒假,學生可以靜下心來進行畢業設計的時間只有第八學期的13周,再扣除學生找工作或到用人單位實習約4周、考研復試面試約2-3周,大部分學生實際從事畢業設計的時間在9-10周。然而,學校對學生畢業設計的創新性和獨立性制定了較高標準,這在短短數周內是無法達到的,也就導致學生采用抄襲、剽竊、雇人代寫等方法來完成畢業設計。

6.師生之間缺乏交流

畢業設計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前期,教師公布畢業設計題目、填寫任務書,學生選題、查閱文獻、撰寫開題報告并答辯。中期,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主要設計及實驗工作。后期,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結果分析及總結,撰寫畢業設計。這三個階段只有師生之間密切交流,才能保證畢業設計的高質量。然而,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導致學生前期對所選題目理解不清,對國內外研究現狀認識不夠,研究思路混亂,開題流于形式;中期設計計算不合理,實驗操作不規范,得到的數據可靠性低;后期不會分析所得數據,所得結論模糊,撰寫畢業設計格式不規范,邏輯性差等。

7.畢業設計管理不到位

畢業設計的管理制度雖已出臺,但在實施過程中仍有不嚴格、不規范的現象,從而影響了畢業設計質量。[2]

(1)命題來源單一,主要是指導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課題擬定。

(2)命題缺乏統一規范及審核,導致題目難易程度不同、工作量差異大。

(3)畢業設計檢查缺乏過程監控,只是由學校組織的專家在期中教學檢查的同時隨機抽查。由于被抽查學生數量少,專家組又有專業差異,本應對畢業設計內容的檢查也就轉為對格式規范的檢查。

(4)成績評定流于形式。畢業設計總成績由評閱成績(60%)和答辯成績(40%)兩部分組成。其中評閱成績由指導教師評閱成績(30%)和評閱教師評閱成績(30%)兩部分組成。按照學校要求,評閱成績、答辯成績應具有針對性、客觀性和準確性,但學校又要求高就業率,教師不希望學生由于畢業設計總成績不合格而無法參加工作或者繼續深造。因此,指導教師給定評閱成績時主觀性較強;評閱教師考慮到自己學生的畢業設計在別的教師手中評閱,又礙于同事關系,給定評閱成績時缺乏客觀性;答辯成績給定過于寬松,對要求不達標的畢業設計采取遷就態度。

二、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措施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發揮產學研合作優勢

要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學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除了要大量引進優秀人才外,還需培養一批質量意識強、認真負責、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品德情操高尚的優秀指導教師隊伍。此外,學校還應增加教育投入,加快實驗室建設,加大畢業設計經費支持力度。

學校還可以發揮產學研合作優勢,與企業、科研院所聯合指導畢業設計,減輕教學資源壓力。一方面,以企業、科研院所的生產實際問題作為畢業設計題目,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為學校節省一定的畢業設計經費;另一方面,將企業技術人員聘為指導教師,發揮企業設備優勢,彌補學校師資力量和實驗儀器的不足。

2.因材施教,命題結合學生實際

命題應結合學生實際能力,參考學生意愿,因人而定。對于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學生而言,命題可選擇與所應聘單位密切相關的實際應用型課題,為學生的就業和應聘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對于畢業后攻讀研究生的學生而言,命題可選擇理論研究型課題,可以是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學生在開展課題研究的同時完成畢業設計,并培養科研技能、科研習慣及科研態度。此外,鼓勵學生自主命題,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和鍛煉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做出具有創新性的高質量畢業設計。

3.建立健全教師、學生規章制度

建立健全教師、學生規章制度,加強執行規章制度的力度,使教師、學生都認識到畢業設計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從而嚴肅認真地對待畢業設計教學工作。作為指導教師,應嚴格履行教師的職責和義務,加強畢業設計教學過程管理,認真為學生答疑解惑,做好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積極研究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新途徑。作為學生,應按照指導教師制定的畢業設計工作計劃,竭盡全力完成不同階段的設計任務。未征得指導教師同意,不能擅自離校外出或提前到用人單位“上班”。為了調動教師、學生的積極性,還應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對于學生,畢業設計總成績不達標,就業、攻讀研究生均實行“一票否決”。對于教師,認真負責、全心投入指導畢業設計工作,深受學生好評者,應給予教學工作量額外的獎勵;漫不經心、敷衍塞責者,應給予一定的經濟或行政處罰。

4.合理調整畢業設計時間

為了彌補畢業設計時間的不足,在不影響課程正常教學的前提下,使畢業設計時間彈性化。教師提前確定畢業設計題目,將早進入階段提前到第六學期末,學生利用暑假從事選題、文獻檢索、撰寫開題報告,充分考慮題目的內容和方向,減少選題的盲目性。第七學期學生的課程相對較少,課余時間相對較多,而大型招聘會多在11月,教師可在9-10月間安排一些初步實驗,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研究。第八學期,教師則指導學生進一步再做研究實驗,并撰寫畢業設計,完成答辯。這樣一來,學生在畢業設計、找工作、考研復習上就能合理分配時間。

5.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師生之間缺乏交流是導致教師無法對畢業設計進行監督和指導的直接原因。在畢業設計期間,要求學生必須參加課題組的定期討論和中期答辯。課題組定期討論可以每兩周一次,固定時間地點,每位學生必須匯報近期畢業設計工作進展,及早發現問題,師生共同研究解決,保證畢業設計順利進行。中期答辯由答辯組組織,替代中期檢查,每位學生以學術報告的形式(PPT)匯報畢業設計中期工作。通過答辯,師生共同查找畢業設計中的優缺點,為制定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提供依據。

6.實施全過程管理,科學成績評價標準

要嚴把畢業設計質量關,必須采取規范化、過程化的畢業設計管理新模式。[3]建立網上畢業設計管理系統平臺,將資格審查、出題審題、選題、開題報告、指導記錄、中期檢查、提交查重、評閱及答辯申請等環節均在網上進行。各環節相輔相成,對教師和學生的畢業設計工作實施全過程管理和監督。此外,建立科學的成績評價標準,將畢業設計總成績調整為評閱成績占50%和答辯成績占50%。評閱成績中指導教師評閱成績占25%,評閱教師評閱成績占25%,且評閱教師采用匿名評閱。答辯成績中開題答辯成績占10%、中期答辯成績占10%、最終答辯成績占30%,最終答辯采取公開答辯、匿名評分的方式。

三、結束語

畢業設計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質量的好壞體現了學校的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本文對學校理工科院系畢業設計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改革措施,對提高和保障理工科畢業設計質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孫玉利,左敦穩,李軍.高校理工科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2009,(10):70-71.

[2]郭力帆,樂征宇.高校理工科畢業論文質量規范化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2):145.

[3]賀志榮.理工科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9):18-21.

理工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在采用SWOT分析法剖析桂林理工大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劣勢的基礎上,以創新思維研究理論為基礎,借鑒歐美創新教育先進經驗,充分考慮學校實際情況和近年來英語專業的就業特征,提出整合品牌學科優勢資源,完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知識結構的思路,以便提升學生就業力,適應嚴峻的就業市場風云變化。

[關鍵詞]理工科院校 英語專業 科學素養 培養模式 就業力 品牌效應

[作者簡介]王林燕(1966- ),女,湖北孝感人,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為中西方文化比較和外語實驗教學與管理;黃文龍(1957- ),男,湖南漢壽人,桂林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廣西 桂林 541004)

[課題項目]本文系廣西新世紀教改工程“十一五”立項項目“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自主學習資源信息平臺開發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08B150)、廣西教育科研“十一五”規劃委托重點項目“大眾教育背景下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創新研究”(課題編號:2008委6)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勝任能力開發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新模式研究”(課題編號:09XJY0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在我國英語專業教育發展歷程中,很長一段時間只有外語院校、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院校開設英語專業。隨著我國對外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及軍事等各領域對外交流不斷擴大,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理工科院校也相繼開辦英語專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高校英語專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據教育部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底,全國70%(武漢大學認為公辦大學的比例超過80%)的本科高校都有英語專業,英語專業在校生數量急劇增大。同時,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趨勢,單一外語專業知識和基礎技能型人才難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經歷了3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已經進入了經濟轉型時期,胡錦濤在2006年的全國科技大會講話就提出“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措施”,十七大又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梢?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新形勢下,如何發揮理工科院校的辦學優勢,培養有特色、就業力強的復合型英語人才是學者們近年來探討的熱點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考察部分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的教學指導思想、目標定位、課程體系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等,結果發現缺乏創新,沒有鮮明的特色。綜上所述,完善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創新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就業力是實現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我校英語專業辦學簡況

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以下簡稱“我?!?1993年創辦經貿英語專業(大專),1995年7月成立外語系,1998年開始招收經貿英語和旅游英語本科生,2005年開始招收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在英語語言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增設專業方向,如旅游管理、經濟貿易等,在低年級的階段學習必要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高年級階段輔修一些與經貿,旅游專業相關的專業知識課程。

二、英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最早由美國舊金山大學H.Weihrich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并廣泛應用于戰略管理領域,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內部、外部因素調查分析后依據一定的秩序以矩陣形勢排列出來,運用系統分析法分析各種因素,得出結論。

1.優勢。教育資源優勢:我校原直屬冶金部和有色金屬總公司,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材料工程,環境工程”三個博士建設點,擁有“資源勘查工程教學團隊”和“水污染控制工程”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基礎地質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水污染控制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地質學”“水污染控制工程”“測量學”“普通化學”4門課程被確定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個;2007年以來“資源勘查工程”“旅游管理”“化學工程與工藝”“勘查技術與工程”4個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確認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此外,還擁有4個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隊,12門課程被確定為省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重點課程,2個專業獲省級精品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10個專業獲省級優質專業。多年來,我校把實現學科建設與社會需求的緊密結合作為打造特色品牌學科的切入點,依靠傳統優勢學科,主動調整服務面向,構建多學科專業結構,切實提高教學水平,著力打造學科專業品牌。我校傳統的以“資源勘查工程”為代表的工科專業和以“旅游管理”為龍頭的管理類專業在廣西乃至國內行業中已形成品牌,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都很雄厚,畢業生很受社會歡迎,就業率均在90%以上,“資源勘查工程”“勘察技術工程”專業連續六年就業率達100%。我校旅游管理專業自1985年辦學以來,在廣西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是廣西的第一個旅游管理專業的碩士點和國家級特色專業??傊?我校在土地學、地理學、環境、市政、土木、材料等理類工科教育領域和旅游、企業管理軟科學均具有辦學優勢,辦學特色明顯,優勢學科發展前景好,品牌效應顯著,外語教學資源豐富,為我校外語專業學生提供理工科專業知識拓展提供了良好的辦學優勢。

區位優勢:北部灣是中國西部唯一的出海大通道,便于中國產品進入東南亞市場,是最適合目前中國經濟的需求。從2006年起,中國和東盟高層積極推進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2008年2月,國務院批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發展北部灣經濟區成為“十二五”期間的重點規劃項目。受國家發改委委托參與北部灣經濟區規劃調研的中科院資源應用研究中心主任王旭(2007年12月)在民進全國代表大會上表示,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之后,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第四極”已確定為環北部灣經濟圈。2010年元旦,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東盟和中國的貿易占到世界貿易的13%,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GDP達6萬億美元,是世界最大的經濟自貿區。本課題組研究認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石化產業、紙漿產業、能源產業、鋼鐵金屬材料加工產業、糧油食品加工產業、海洋產業、旅游會展金屬等現代服務產業、物流產業等產業基地在2015年前,每年人才需求量達8.58萬人,尤其涉外人才需求大。我校近年來發揮辦學特色,與東盟國家高校交流頻繁,已經在合作辦學文化交流方面奠定了基礎。

2.劣勢。我校英語專業辦學歷史較短,社會影響力不大,招生生源質量不高,加之可供選擇的教師資源有限,師資隊伍不夠穩定,學校實踐教學硬件投入不足,語言文學等文科類教學研究師資力量薄弱等劣勢是顯而易見的。在培養模式上,還是多以語言文學相結合的形式為主;目前課程設置中,不注重外語專業與學科的結合,沒有發揮特色,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單純的語言文學和基礎技能型的外語人才,社會認可度不高、就業率低。為此,我們就桂林市三大高等院校桂林理工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2005年和2006年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分析表明,得出具體數據:教學單位24.2%、國有企業14.9%、錄取研究生11.2%、民營及私營企業29.6%、大型外貿企業9.2%、其他事業單位3.3%、機關7.8、金融單位2.56%、出國0.07%??梢?桂林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于大型外貿企業和國有企業的比率并不高,而在教學教育單位所占比率中,很大一部分是師范類的畢業生。桂林理工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的英語專業畢業生,由于沒有自己專業特色,又無法與文科或師范類英語專業畢業生比美扎實的語言文化知識技能功底,只能憑借一些外貿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在一些小型民營或私營企業占有一席之地。大學生沒有實現當期就業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無法滿足社會和企事業單位的需要,沒有具備足夠的就業力,即以綜合職業能力為基本內涵,以就業為根本取向的能力。如果理工科院校學科建設學生培養模式有所改變,凸顯理工科院校辦學特色,把特色專業與英語專業相結合,培養出既掌握用人單位所需的專業科技知識,又有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同時區別于一般的文科和師范類院校培養出來的單一性質的英語語言文學類的學生,這樣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才能在大型企業外貿等就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3.威脅。近年來,隨著大學招生的持續擴招和中學師資的飽和,非師范類外語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2006大學評價報告》指出,全國667所公辦高校的本科專業中共有554所高校開設英語專業,比例超過80%,英語專業在校生規模最大,自然就業競爭也更加慘烈。隨著北部灣經濟的發展及其城市帶基礎設施的完善,東部城市生活成本的提高,肯定會越來越吸引東部高校畢業生,我們的畢業生面臨的就業競爭就越慘烈。我校是資源匱乏的西部高校,如果英語專業畢業生是與傳統外語院校、師范院校類似的大路貨,或與其他理工科院校雷同學科建設思路,不發揮我們在理工科特色專業辦學優勢,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會越來越大。

4.機遇。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廣西涉外經濟類人才需求量必定加大。同時,中國是一個旅游大國,桂林的旅游業發展居全國前列,2009年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建設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边@是中國首個以城市為單位建設的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隨著近年來南寧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和2008年北京奧運的舉辦,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影響力不斷提高,來自海外的游客越來越多,各涉外飯店、旅游公司對旅游英語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也增大,行業發展前景看好,桂林、南寧增加不少高檔酒店,如桂林香格里拉飯店、大馬公司投資的陽朔超五星酒店等,桂林南寧國際機場增加了通往東盟主要城市的航線,這都帶來更大的旅游和經貿往來,同時我國資源開發走出國門也是大勢所趨,必將增加工程類資源勘查和資源貿易類專項外語人才的需求。我校旅游學院辦學很早,在學科專業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英語專業旅游方向的學生可以借助旅游管理專業特色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專長,加之社會對我校旅游管理品牌專業的認可,此方向培養出來的學生會深受社會用人單位歡迎。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理工科院校的英語專業學生培養模式應整合工科專業特色教育資源于英語專業教學之中,拓展改善學生知識結構,設計具備英語專業人文基礎知識和理工科基礎知識相結合的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三、發揮理工科校辦學優勢,建立適合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我校英語專業培養模式為“英語專業知識+相關方向(經貿式旅游)專業知識”,學生在經過一、二年級的通用英語專業知識學習后,選修一些目前有經貿式旅游方向的課程。這是理科科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如何整合我校優質教育資源,借助學院優質專業(工科為主)的品牌效應,帶動英語專業品牌提升,構建具備理工科專業基礎知識的復合型、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課程體系,筆者認為借鑒歐美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經驗,可以采用下列培養模式:

1.實行“主輔修制”,學生在讀期間,主修英語專業,輔修另一門特色專業。與原有培養模式不同的是,輔修的特色專業必須按照有關專業教學計劃,修滿該專業所有學分,考試合格才能拿到輔修專業證書。由于這樣培養出來的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好,還能系統掌握另外一門人文學科知識或自然科學學科知識等特色專業的基礎知識,畢業時很容易找到與自己喜歡職業相關的比較理想的工作。具體到我校,如果學生文科知識比較好,可以選擇“英語+旅游”方向特色專業;如果學生對理工科自然科學知識比較有興趣可以選擇“英語+資堪”方向等特色工科專業方向。這樣學生畢業后就能在冶金、有色金屬、資源勘查等部分專業性較強的進出口公司任職,而用人單位則不再需要花太多時間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主輔修制培養出來英語專業的學生,只要從事的翻譯工作與之所輔修的專業相關,就可很快勝任工作。

2.為理工科院校的學生制訂培養計劃。實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后,人們發現理工院校也有一批英語基礎不錯的工科專業學生,可以為這些學生量身定做一套培養計劃,即“專業+外語的‘3+2’或‘2+2’”培養模式,即工科院校其他專業學生用兩年或三年時間修完該專業的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然后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轉到外語系注冊,成為英語專業學生,再學兩年英語專業課程,畢業后可獲兩個專業的畢業證書。這樣可充分把握理工科院校中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轉入外語系后,又可帶動英語專業的學生理工科知識的融合和拓展,兩者形成文理專業互補,提升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品牌形成。

四、結論

以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為核心,改革目前我院外語系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把建設英語學科和理工科大學的特色學科緊密結合,知己知彼,揚長避短,在我院定位于著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下,合理設計理工科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結合用人單位,社會人才市場需求,設置方向課課程模塊,完善專業設置,重視實踐環節??傊?要實現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培養模式,有我院理工院校特色專業與英語學科相結合的特色培養模式,這樣才有利于大學的特色學科跟上國際潮流,有利于培養學生成為專業外語人才,有利于英語專業的學科特色創新建設,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才能凸顯我院英語專業的與眾不同,形成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朱萍.新時期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本科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為例[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7(4).

[2]張克量.從科技英語的教改實踐看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5).

[3]賀毅.工科院校語言文學專業辦學思路探討[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4]王林燕,李惠.美國教育創新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J].職業時空,2007(18).

[5]林錦富,高永惠,劉文鶴.潛在人力資本的創造力潛能分析[J].職業時空,2007(17).

[6]李政.當代大學生就業力問題研究[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21(1).

[7]王勤春.淺析如何用SWOT分析法提高高職生的職業指導效率[J].黑河學刊,2008(5).

[8]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理工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軍事院校;理工類專業;材料學科;課程設置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材料技術的發展也與國民經濟、國防科技等的發展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材料學科發展異常迅猛,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不斷得到新的認識。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材料技術的發展也與國民經濟、國防科技等的發展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材料學科發展異常迅猛,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不斷得到新的認識。

以我校為代表的國內多所軍事院校,如裝甲兵工程學院、海軍工程大學等均開設了材料專業,我校材料學科則源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時期的金工金相和化學專業,迄今已有六十余年發展歷史,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得到了長足發展。然而,盡管已發展多年,目前各軍事院校對于材料學科的認識仍主要是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看待,未充分認識材料基礎類知識對于其他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推動意義。

一、材料基礎類知識對于推動其他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意義

首先,新材料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推動各學科方向的發展。傳統的材料類別較少,功能也較為單一。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各類新型材料層出不窮,其功能也日趨多樣化,如新型光電材料、納米材料等,并已廣泛應用于各領域,有力推動了相關領域學科的發展。以我校航天工程學科相關的技術發展為例:航天工程技術的發展是以高溫材料以及高性能結構材料為依托的,航天器在飛行過程中面臨嚴重的氣動加熱,因此對耐高溫的防熱材料具有迫切需求,而新型的陶瓷基防燒蝕材料可以滿足相關熱防護需求;航天器的減重對于其發射具有重要意義,航天器每減重1kg,運載火箭可減重幾百千克,因而以高性能聚合物基復合材料、耐高溫合金等為代表的先進輕質結構材料的發展對于航天技術的發展也至關重要。統計數據也表明,非材料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工作中與材料應用有關的部分可達六分之一。因此,對不同學科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進行材料基礎類知識的儲備,對于其今后的學習、科研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1,2]。

其次,材料基礎類知識的普及對于培養適應當前形勢下符合“貼近實戰”要求的學員具有重要意義[3-5]。我軍目前正逐漸向機械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各式新型武器裝備不斷列裝部隊,而軍校培養的學員大多將成為這些武器裝備的使用者。對于這些武器裝備的使用者而言,其開發、研制等過程并不是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而裝備的操作使用、維護保養、維修等才是其最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實際問題。隨著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類新材料技術得以廣泛應用,例如在戰機、裝甲車等裝備上,高性能復合材料的使用比例逐漸提高,在火炮、槍支等武器上,新型合金材料也得以大量應用。裝備中的材料問題早已不局限于鋼鐵等傳統材料,如果裝備使用者的知識水平還僅停留在高中教育所掌握的材料知識上,如何很好地維護保養以及維修裝備將成為一大難題,而不恰當的處理方式不僅會降低武器裝備效能,甚至會埋下安全隱患。從以上推動其他學科發展和培養“貼近實戰”人才兩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基礎類知識的普及對于推動軍事院校的各學科發展和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內外高校材料基礎類課程開設情況

我校在2002、2009和2012教學計劃中開設了“新材料技術”(2009和2012教學計劃中本科生課程改為“材料導論”,研究生課程仍為“新材料技術”)作為全校各專業的選修課,每年合計選課人數約300人,對材料基礎類相關知識的普及做出了探索。開課以來,很多非材料學科學員選修該課程,對材料基礎類知識表現出極大興趣。但“新材料技術”課程為選修課,且在材料基礎知識講授方面未重點突出,與武器裝備技術發展以及裝備實際使用、維護等過程結合較弱,難以達到真正結合實戰需要普及材料基礎類知識的目的。因而,如何設置材料基礎類知識相關課程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此,筆者所在單位開展了材料基礎類課程設置情況的相關調研,主要調研了國內外幾所著名院校不同專業材料基礎類相關課程的設置情況。

(一)我校技術類非材料專業材料基礎類課程設置分析

我校2012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按照培養階段將所有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3個層次。公共基礎課程主要分五大系列,包括政治理論系列、人文社會科學系列、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基礎系列等。其中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基礎系列課程主要包括“數學類”、“物理類”以及其他課程,如大學計算機基礎、工程制圖基礎、工程制圖基礎實驗、生物學基礎、軍事信息技術基礎等。學科基礎課程分大類基礎系列和相關學科基礎系列,主要包括:電工與電路基礎(實驗)、機械基礎(實驗)、工程力學(實驗)、材料力學、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A等,以及其他各專業相關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為各專業根據學科專業特點開設。國內多數院校對各專業均應具備的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基礎課程傳統上按非電、弱電及強電進行分類。對軍校技術類學員知識架構進行分析可知,其中非電類基礎課程包括:機械基礎、工程力學、材料工程基礎等;弱電類基礎課程包括: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等;強電類基礎課程包括:電工與電路基礎等[6,7]。

學習非電類基礎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員學習、掌握或了解各類武器裝備的結構設計原理與方法、零部件設計、制造原理及方法、零部件材料的選用及處理原理和方法等基礎知識。機械工程基礎、工程力學、材料工程基礎等課程之間互為知識支撐,相互關聯,缺一不可。從邏輯上簡單分析,武器裝備設計和制造的路徑亦為:按武器裝備的功能要求設計結構,選擇合適的材料以滿足各零部件的性能要求,用合適的制造工藝將材料加工成設計形狀尺寸的構件并裝配成整體結構。因此,上述課程體系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8,9]。

我校各學院中,除材料相關專業外,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航天工程相關的飛行器系統與工程專業、空間工程專業和導彈工程專業開設了材料力學(實驗)課程,理學院的化學專業開設了機械基礎(實驗)課程,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開設了工程力學、機械基礎(實驗)課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開設了理論力學基礎、材料力學課程,仿真工程專業開設了理論力學基礎課程,導航工程專業和自動化專業開設了理論力學基礎和機械基礎(選修)課程,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的土木工程專業開設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實驗)和土木工程材料等課程。上述課程除土木工程開設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外,材料力學、機械基礎和理論力學等課程均屬于非電類基礎課程,是非電類工科學生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然而,從我校相關各學科實際課程設置來看,一是未充分考慮到材料學科的基礎性,由于課時限制,我校相當多專業已在培養方案中逐漸刪減了與各專業不直接相關的材料類課程,偏重各專業直接相關的專業課程;二是未考慮到材料學科的發展性,近年來,材料學科發展迅猛,材料學科的基礎性凸顯的同時,對其他學科發展的牽引性也愈發重要,但各專業課程設置中均未加以認真考慮材料學科對于各理工科專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材料學科對于“貼近實戰”的重要意義。上述原因造成我校各工科專業、甚至傳統的非電類工程學科逐漸取消了材料工程相關課程的設置。

(二)國內幾所著名地方高校非材料專業材料類課程設置分析

國內高校中,筆者主要調研了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和中南大學這三所各具特色的著名高校的理工類專業中與材料基礎相關課程的設置情況。調研不包含材料學院以及與材料直接相關的專業,如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調研主要涉及清華大學7個工科學院和3個工科獨立系的27個專業、南京大學13個理工科學院和1個工科獨立系的32個專業、中南大學16個理工科學院的42個專業。

調研結果顯示,清華大學27個專業中共開設材料相關課程16門,開設材料相關課程的專業共12個,占調研專業總數的44.4%,其中專業基礎和專業必修類課程共5門,涉及專業共6個,占調研專業總數的22.2%;南京大學所調研32個專業中共開設材料相關課程13門,開設材料相關課程的專業共6個,占調研專業總數的18.75%,其中專業核心必修類課程共3門,涉及專業共2個,占調研專業總數的6.25%;中南大學所調研42個專業中共開設材料相關課程23門,開設材料相關課程的專業共15個,占調研專業總數的35.71%,其中專業核心必修類課程共3門,涉及專業共3個,占調研專業總數的7.14%。從調研結果中可以看出,以工科專業為主的清華大學及中南大學開設材料相關課程的專業比例較高,分別達到44.44%和35.71%,而以理科專業為主的南京大學開設材料相關課程的專業比例較低,僅為18.75%。

并且,進一步分析還可以看到,對應于各主要軍事院校的相關專業,如航天工程、機電工程、電子科學與工程、光電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等,各國內著名高校的相近專業中(清華大學的工程物理、工程力學、航空航天工程、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車輛工程、機械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南京大學的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化學、應用化學專業,中南大學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學、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等專業)均開設有材料類相關課程。

(三)國外著名高校非材料專業材料類課程設置分析

筆者主要調研了曼徹斯特大學(英國)和倫敦大學學院(英國)這兩所國外著名高校的理工類專業中與材料基礎相關課程的設置情況。調研不包含材料學院以及與材料直接相關的專業,主要涉及曼徹斯特大學工程與物理科學學部下屬8個學院的7個專業、倫敦大學學院工程學院下屬的與本校專業相近的7個系。

調研結果顯示,曼徹斯特大學工程與物理科學學部下屬8個學院的7個專業中除計算科學專業外,均開設材料相關課程,共9門;倫敦大學學院工程學院下屬的與本校專業相近的7個系中的力學工程系、化學工程系、物理和宇航系開設材料相關課程4門。從調研結果中可以看出,曼徹斯特大學工程與物理科學學部7個工科專業中85.71%開設了材料相關課程,倫敦大學學院工程學院7個工科系中開設材料課程的比例占42.86%。

并且,進一步分析調研結果還可以看到,對應于各主要軍事院校的相關專業,國外著名高校的相近院系或專業中(曼徹斯特大學的宇航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電氣與電子工程、化學工程專業,倫敦大學學院的力學工程系、化學工程系、物理和宇航系等專業或院系)均開設有材料類相關課程。

從調研結果中還可以看出,與國內高校相比,國外高校更加注重工科專業中材料基礎類課程的設置,曼徹斯特大學的宇航工程、機械工程和化學工程專業均開設材料基礎課程(Materials 1、Materials 2、Materials Science),倫敦大學學院的力學工程系、物理和宇航系也開設材料基礎課程(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等。

三、小結

綜合我校及幾所國內外地方高校的理工科專業材料相關課程設置情況的調研結果分析,以工科專業為主的高校大多設置有材料類相關課程,但國內高校以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專業材料類課程為主,國外高校更加注重材料基礎類知識的傳授。同時,對應于各主要軍事院校的相關專業,國內外各地方高校相對應專業也大多設置有材料類相關課程,對于軍事院校材料基礎類課程的設置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同時,結合軍事院校教育特點,人才培養中不管是以繼續學習深造,或跨專業深造,或分配工作為目的,均需始終圍繞“貼近實戰”的目標,而對學員而言與實戰最接近的則是武器裝備的研制、使用、維護和維修等[10]。在武器裝備的研制、使用、維護和維修等過程中,必然直接而廣泛地牽涉到材料類基礎知識;另外,對于“實戰”中需要解決的各類武器裝備的日常維護、維修保障等等均涉及到材料工程相關的如材料焊接、膠粘、防銹、防腐蝕等知識。因此,綜合分析,對于軍校理工類專業的學員而言,材料基礎類知識有必要成為其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之一,開設相關課程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賈紅輝,張智宇,李修建,等.優化和完善交叉學科專業知識結構 積極創造條件培養研究生的創造力[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2):31.

[2]朱亞宗,侯俊霞,楊柳群.大跨度交叉創新: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路標[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6,39(1):5.

[3]羅翔,黃榮富.淺談新形勢下的軍校教育改革[J].現代教育,2014,(18):79.

[4]周榮華.推進院校教育實戰化的三個維度[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4,15(2):117-119.

[5]楊振,王原,陳磊.按照“曉于實戰”要求打造教員隊伍方陣[J].政工導刊,2015,(1):40.

[6]李輝,韓東,許葆華等.軍隊高校專業基礎類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8):157-158.

[7]甄志國,劉軍.對軍事基礎課程構建實戰化教學內容體系的思考[J].軍事體育學報,2014,33(3):123-125.

[8]王靜,王素梅,宋春梅,等.《材料科學基礎》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素質[J].鑄造設備與工藝,2010,2:49-54.

[9]方峰,吳鏘.“材料科學基礎”課程哲學概念的提煉及其教學意義[J].文教資料,2010,(10):204-205.

[10]李是良,苑洪亮,易俊理.面向實戰化軍事基礎教學訓練的科研工作思考[J].教育觀察,2015,4(27):97-99.

Key words:Military Academy;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material science;curriculum

理工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由于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師資條件所限,理工科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發展目前處于一個較為尷尬的境況。本文主要從優化課程設置、建設教師隊伍、改進教學方法及加強實踐教學等方面探討理工科院校商務英語課程建設的方向和途徑。

關鍵詞:理工科院校 商務英語 課程設置 專業建設

理工科院校主要承擔的是培養科技領域人才的任務。近年來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人才需求的擴大和高校自身學科多樣化建設發展的需要,很多理工科院校也開設了文科專業,商務英語就是近年來開設較多的專業之一。然而,此類院校傾向于重點扶持突出的理工科專業,文科專業一般處于邊緣地帶。因此,理工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辦學條件較差,師資力量較弱,培養出的學生在人才市場不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理工科院校如何建設商務英語專業,如何構建商務英語課程,如何找到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在各類高校競相開辦商務英語專業的激烈競爭中找到立足之地并獲得長足發展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問題??傮w而言,理工科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應著眼于如下幾個方面。

一、尋找自身特色和優勢,優化課程設置

理工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課設置必須緊緊圍繞“核心”“實用”和“特色”三大原則進行優化。此類院校師資力量有限,因此課程設置必須更加緊湊、合理、完善。

核心原則主要著眼于系統和基礎,可為學生安排一些商科入門課程和商務英語專業應用較廣的專業課程,如工商導論、商務知識導讀、國際貿易實務、商務談判等,讓學生具備主要領域的入門知識,為以后在感興趣的領域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實用原則著眼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力求服務區域經濟,輸送社會真正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學生實際的跨文化商務交流能力。為符合這一原則,各類高校應密切跟蹤研究當前經濟動態發展,及時調整培養內容與培養模式以適應市場需求。當前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處于“綠色崛起”的發展進程中,作為綠色產業的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北京與張家口市冬奧會申辦火熱進行中,因此相關課程如旅游英語、體育英語、中國文化與翻譯課程的開設就有助于培養經濟與社會發展真正需要的人才。

特色原則主要依托理工院校的辦學條件和背景,化劣勢為優勢,尋找“人無我有”的特色優勢。之前人們簡單地將商務英語對等于外貿英語,然而近年來對于“商務”所包含的內涵和外延,相關人士逐漸有了重新認識和再定義。除貿易方向的課程外,商務英語專業也逐漸開設了金融、營銷、電子商務等課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王立非教授曾經指出,商務指的是所有非私人的公務性活動。商務應包括貿易、營銷、金融、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外事、科技等領域。從此定義來看,商務領域的外延范圍較廣,不能狹義地去理解,可以將以往被排除在商務領域之外的學科如工程管理等囊括其中?;谔厣瓌t和對商務領域的重新認識,同時考慮到大部分商務英語方向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我所在的院校開設了建筑制圖等選修課程,并擬在未來開設工程管理方向課程,對學生將來在此領域從事相關工作大有裨益。

二、通過多種途徑建設高素質的復合型教師隊伍

高素質的復合型教師是培養高素質商務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基礎和保障。理工類院校中擔任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教師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之前擔任公共外語或英語專業語言課程的教師通過培訓、自學等方式轉化而來,這些教師英語語言水平較高,但對商務領域專業知識的理解相對而言不系統、不深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為解決這一難題,理工類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相關負責人應積極利用多種方式建設高素質的復合型教師隊伍,將對現有教師的培養、提升與引進高水平、有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結合起來。學??梢赃x派較優秀的專業教師到更高水平的院校學習、參加假期培訓,要求教師利用業余時間自行學習研究或通過參加相關考試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同時考慮到專業課程對語言和專業知識兩方面的高要求,較之單純的語言課程和單純的專業課程,教師需要投入更大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建議學校采取對復合型教師擔任課程的課時量計算方面予以政策傾斜等方式,逐漸形成針對復合型教師的激勵機制,以期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此外,在人才引進方面,由于一些地區,尤其是較落后地區的理工類院校對較高層次的人才吸引力不大,因此校方更應靈活機動,首先重點以較優惠的政策吸引部分既有語言專業背景又具備較系統商務知識和商務領域實踐經驗的教師,其次是有一定語言能力及商務專業知識或實踐經驗的教師,再者是語言能力較強但對商務知識略有了解的教師。第一類教師是學校引進的重點人才,可以幫助培訓后面兩類教師和學?,F有的師資,逐漸建設成一支高素質的復合型教師隊伍。

三、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首先,理工類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團隊一般是由公共外語教學部發展而來,因此有些教師容易沿襲英語語言課程以講解語言點和篇章分析為主的模式,所謂的商務英語專業課只不過是詞匯領域和篇章不同。從事商務英語專業課教學的教師應當明確此類課程承擔的主要教學任務是以語言為媒介傳授商務知識。教師應充分發揮語言作為交流工具的作用,將重點放在知識傳授上,通過以英語傳授專業知識的方式讓學生在積累專業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提高語言水平。

其次,對學生而言,許多專業課程如國際貿易、西方經濟學等存在生詞量大、專業知識因首次接觸而較生疏難理解的難題。一些綜合類院校的其他文科專業如經管等也開設類似的中文版課程,有精通該專業領域的中文教師,因此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旁聽、選修機會,或者通過校內聘請相關專業教師為學生舉行系列講座等方式讓學生在漢語情境中對專業領域的基礎知識進行系統的理解和掌握,為之后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開展打下基礎。而許多地方理工科院校受學校規模和專業數量的限制,無法為學生提供類似機會。面對這樣的客觀條件,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引導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嚴格要求學生在課前自行解決語言問題,同時為學生指定專業領域的中文參考書目,在課前或課后進行相關章節的閱讀,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課堂內容。在課堂上,教師可也采用雙語教學的模式,不是一味追求課堂上以英語進行教學的數量和比例,而是始終以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為目標,將中英文講授有機地結合起來。

再次,課堂教學不宜采用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教師應著眼于培養學生跨文化商務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學以致用,主動參與其中。

最后,許多理工類院校中存在明顯的重理輕文現象,由于得不到校方的政策傾斜和強有力的財政支持,此類院校中的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環節相對薄弱。而對于商務英語這樣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而言,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對實踐教學環節加以重視。由于相關建設經費的限制,理工類院校中的商務英語專業實踐環節更要靈活采用多種方式。例如,可以邀請從事商務領域相關工作的往屆優秀畢業生進行座談,為在校生答疑解惑,提供經驗和教訓等;也可以聯系這些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傳幫帶”,為他們提供實習的機會。當然,校方也應當對這些回饋母校的學生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認可,以鼓勵更多畢業生參與其中,形成一種長期的傳統和文化。此外,學校還可以將通常應用于理工類學科的項目教學法引入到商務英語教學實踐中,建立項目設計實訓模式。經費許可的條件下,學校應積極引進商務英語實訓平臺等,為學生的模擬實踐創造條件。其他客觀條件許可的話,校方應通過建立實習基地,試為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保障。

理工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建設和完善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需要更多同行的參與和智慧。除去本文涉及領域,其他方面如教材的選擇和建設,商務英語測試和相關資格考試的選擇和規范等等,都是未來需要深入探索的領域。

參考文獻:

[1]黃源深.21世紀的復合型英語人才[J].外語界,2001(1).

[2]徐魯亞.“商務英語”的學科定位與實踐教學[J].民族教育研究,2005(16).

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教育廳教育規劃項目“基于理工院校的商務英語課程建設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H132028。

(責編 張亞欣)

上一篇:中學后勤論文范文下一篇:影視藝術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