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食品質量安全與管理范文

2023-12-26

食品質量安全與管理范文第1篇

一、《食品安全法》及其對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的相關規定

《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實施, 它的出臺反映出我國食品安全對于強力監管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緊迫需求?!妒称钒踩ā肪哂胸熑胃魑?、制度更完善、規則更細化、懲罰更嚴厲的特點, 并實現食品安全監管既不交叉又不脫節, 做到環環相扣、無縫銜接、分工明確、各負其職, 構建完整的食品安全監管鏈條, 真正將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實處。該法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提出食品安全信用檔案這一概念, 并強化了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的作用, 對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來說是一個契機, 這將有助于提高社會對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的認識,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步伐。通過確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食品生產經營者安全信用檔案等制度, 引導生產經營者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重質量、重服務、重信譽、重自律, 進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誠信運行機制, 全面發揮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規范、引導、監督功能, 形成食品安全的長效機制。并對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的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食品生產者召回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情況, 以及食品經營者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情況, 記入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二、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的意義

1. 構建食品溯源體系的必要條件。

食品可追溯系統的核心是通過食品生產、流通、銷售每一環節所記錄信息的完整、準確等來實現?!妒称钒踩ā返难a充條款規定, 食品批發企業應當如實記錄批發食品的名稱、數量、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 或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銷售票據;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 通過對檔案記錄的查詢, 即可追溯至問題所在。

2. 對企業實施分類監管的重要依據。

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既是食品監管部門對各類食品企業劃分不同信用等級的必備條件, 也是監控食品安全風險度、實施食品企業信用分類管理的重要依據。如在實際的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 對信用記錄不良者實施重點監督檢查, 增加監督抽查頻次。通過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引導企業轉變觀念加強誠信自律, 最終達到將那些缺少安全信用的企業驅逐出市場的目的;確保企業生產者講究誠信, 造假檢驗記錄者無處容身;保障食品安全, 規范和警示食品生產者講究誠信, 做“良心”企業、做守法企業。

三、加強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管理的策略

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由縣以上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同建立, 食品安全信用檔案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企業填報的信用基礎信息, 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企業資信情況、企業良好信用記錄、企業不良信用記錄、企業產品信用信息;二是地方食品監管部門報送的有關食品安全工作信息以及日常監督檢查結果、違法行為查處情況;三是社會信用信息, 包括行業協會的評價、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信息、消費者投訴情況等。

1. 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制度。

以《食品安全法》為依據,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制度, 提高食品安全信用法制建設水平。具體而言, 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標準、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評價、信用披露、信用獎懲等信用管理制度, 并做到依法行政。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的食品企業, 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 抓好企業內部信用體系建設。

2. 確保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管理系統高效運行。

(1) 抓緊建設地方平臺。在商務部門的牽頭下, 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積極配合, 建設好當地的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管理系統。面向所轄地區開展公共信用信息服務, 審核企業信用信息, 為全國的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管理系統服務。 (2) 及時、完整、真實地報送信息。食品行業監管部門應將有關食品安全工作信息、日常監督檢查結果、違法行為查處情況、行業協會的評價、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信息、消費者的投訴情況等內容及時、完整報送;食品企業從維護自身形象和提升自身價值出發, 切實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 及時、完整、準確地向食品信用檔案管理部門報送企業信用信息。 (3) 加強協調, 實現信息共享。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系統是一項系統工程, 涉及的部門比較多, 這需要各部門明確職責、各司其責、協調配合、互相支持、資源互補、信息共享, 共同來維護系統的高效運行。 (4) 建設公共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網。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建立網站, 發布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等信息, 為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及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發布相應的企業信用基本信息、發布采信的中介機構對企業信用評價信息;面向消費者和企業提供基本信用信息查詢。

3. 準確、及時、客觀地披露信息。

食品質量安全與管理范文第2篇

近年來, 國際上“瘋牛病、二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和我國臺灣地區“塑化劑”風波, 以及大陸“健美豬”、“瘦肉精”等嚴重食品安全問題, 不僅使公眾對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產生了嚴重疑慮, 一些發達國家 (或地區) 也紛紛以公眾健康和食品安全為由, 逐步推出了一些新的貿易保護形式。

總體看, 發達國家 (或地區) , 尤其是美國、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食品安全管理, 在體制機制和監管模式上均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和配套措施。但中國大陸還沒有建立起健全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 配套措施也較為欠缺。不僅沒能很好保障國內食品安全生產和外國進口食品的安全性, 還影響和制約著大陸食品的出口貿易。

導論

1. 研究背景

(1) 食品貿易與流通呈現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增強, 由此帶來了食源性疾病在全世界迅速擴散的風險性, 給食品安全提出了超國界的挑戰,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2) 1994年烏拉圭多邊貿易協議, 使得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和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來實現貿易保護則成為限制貿易的主要形式。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標準不斷推陳出新, 特別是以健康和食品安全為由的各種綠色貿易壁壘接連推出, 一方面阻止從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食品的進口, 另一方面卻不顧別國或地區的感受, 強行推動該國標準。

(3)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國際貿易的需要, 出口食品被進口國拒絕、扣留、退貨、索賠或終止合同的事件時有發生, 有害食品進入國門的問題也不斷出現。除了監測技術不足之外, 還有缺乏一套嚴謹的科學化監督監管、檢驗檢疫標準和風險評估系統等方面原因, 尤其是管理標準不夠完善。

2.研究目的和意義

(1) 對海峽兩岸和美、日的食品安全管理標準的比較, 在明確我國在食品安全管理標準方面與發達國家 (或地區) 之間的具體差異與優勢的同時, 進一步研究、借鑒其成功經驗, 提出相應對策措施, 對完善與改進國內有害和有毒物質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加強我國符合國際市場發展標準的食品監督管理預警與快速反應系統的建設, 以及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 促進兩岸合作等, 均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 通過比較研究和論文的發表, 特別是調查報告和對策建議的形成, 增強全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 提高“從農田到餐桌”流程的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為“三農”建設獻計獻策, 同時為有關政府決策機構、企業單位提高食品質量提供參考。

3.研究現狀

食品安全標準是國家為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對食品、食品相關產品、食品添加劑的衛生要求及其產、加工、貯存和銷售等方面所規定的技術要求和措施。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根本出發點是保證公眾的身體健康 (張志勝, 2009) 。我國食品GMP標準與CAC、美國、歐盟標準/法規存在較大差距, 建立健全食品GMP標準體系對規范食品工業生產、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康俊生, 2007) 。對有關食品和飼料安全已存在的或潛在的風險提供獨立而又客觀的科學建議和進行必要的交流, 如果部門之間各司其職, 不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 必然起不到有效的監管作用。只有在機構設置中注重意見和信息的交換, 并且反映到政策里面能夠做到政令暢通才能起到良好的監管效果 (鎖放, 2011) 。

海峽兩岸及美、日食品安全管理標準差異性

1. 不同主體差異性比較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 各國紛紛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但是, 各國的法規特別是標準繁多且不統一, 使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難以應付, 妨礙了食品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為了滿足各方面的要求, 在丹麥標準協會的倡導下, 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協調, 將相關的國家標準在國際范圍內進行整合, 國際標準化組織于2005年9月1日發布最新國際標準ISO22000:2005。建立和完善企業標準體系是企業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基礎, 也是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進行食品安全監管的基礎。開展食品質量安全監管, 首先必須從基礎抓起。中國大陸在食品安全管理標準上基本和CAC提倡標準與ISO22000標準保持一致, 但仍有差異。這種差異性不僅存在于我國, 在其他主體中也極普遍。

(1) 我國與美國食品安全管理標準的差異性比較。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縮寫, 中文意為“良好生產規范”。食品GMP (即食品良好生產規范) 為基本指導性文件, 包括了對食品生產、加工、包裝、貯存, 企業的基礎設施、加工設備, 人員衛生、培訓、倉貯與分銷, 環境與設備的衛生管理, 加工過程的控制管理, 做出詳細的規定。食品GMP作為目前國際上獲得一致認可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已成為食品加工質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最有效的體系之一。我國GB14881-1994《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范》與美國21CFR-110《食品生產、包裝和儲藏的現行良好操作規范》在總體結構上一致, 都屬于GMP的范圍, 但還存在差別: (1) 我國GBl4881-1994《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范》比美國《食品生產、包裝和儲藏的現行良好操作規范》法規多了“7衛生和質量檢驗的管理”一章的內容。 (2) 美國法規比我國標準多了“食品中對人體無健康危害的天然的或不可避免的缺陷”一章的內容, 這一章是對執行該法規時提出的要求:FDA為這些按照現行良好操作規范生產的食品的缺陷確定了上限水平。即使天然的或不可避免的缺陷水平值低于美國FDA規定的上限水平值, 食品制造者、銷售者及貯存者仍必須滿足法規的要求, 將天然的或不可避免的缺陷減少至可行的最低限度。 (3) 美國《食品生產、包裝和儲藏的現行良好操作規范》中“110.80加工和控制— (b) 加工操作”中提出的衛生要求包括:設備清洗、減少微生物的污染、預防微生物繁殖、預防金屬等摻入、熱燙漂、防止面糊/調味汁等污染、水活度控制、p H控制、冰的安全等17條, 美國法規的條目多、且內容詳細具體。而我國GBl4881-1994中“6生產過程的衛生要求”一章中包括防止交叉污染、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生產設備的清洗、包裝、入庫、記錄等簡單敘述的6條內容。

(2) 我國與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標準的差異性比較。 (1) 日本比較完善的標準體系。目前, 日本的農業標準數量很多, 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標準體系。不僅在生鮮食品、加工食品、有機食品、轉基因食品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標準和標識, 而且在標準制定、修訂、廢除、產品認證、監督管理等方面也建立了完善的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 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日本食品質量安全標準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安全衛生標準, 包括動植物疫病、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等;另一類是質量標準, 日本厚生勞動省頒布了2000多個品種、1000多個殘留限量標準, 農林水產省已頒布7類、351種品質規格標準。日本農業標準制定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 起草標準。任何有關方都可以要求日本農業標準委員會 (JASC) 對其提出的日本農業標準草案進行審議。第二, 日本農業標準委員會 (JASC) 審議。JASC將標準草案指定對口的分理事會對該草案進行審議, 其間征集全社會的意見。JASC審議完畢且認為標準草案內容適宜、要求合理, 則向農林水產大臣提出審議報告。第三, 標準的批準和發布。 (2) 日本對食品質量安全科技研發工作的重視。日本政府在著手抓食品質量安全的初期, 就開始扶持島津制作所、雜賀技術研究所等開展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技術研究開發工作。目前, 這些機構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日本食品衛生法對229種農藥, 130種農作物和加工食品制定了約9000項標準, 制定了120項農藥分析方法。過去分析229種以上的農藥殘留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花費數百萬日元。從某種意義上說, 日本已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技術進步壟斷了世界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市場。

(3) 我國海峽兩岸食品安全管理標準的差異性比較。臺灣的食品安全問題最近備受關注, 從尚未平息的“塑化劑風波”到“瘦肉精”問題。臺灣為了重建“美食天堂”的信譽, 也做出了不少努力。目前, 臺灣食品產業的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農產品安全標準“吉園圃”、CAS優良食品制度、食品GMP認證體系、食品安全管制系統 (HACCP) 等四大系統。四大系統給食品安全管理標準的確立提供了參考依據。執行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及管制的單位有兩個體系, 分別為農政體系和衛生體系。若出現嚴重違規或屢次違規的情況, 則依據“農藥管理法”及“農藥使用管理辦法”予以取締罰款, 并加強追蹤教育。第二個體系為衛生部門, 針對市售農產品進行農藥殘留監測, 由各縣市衛生局負責抽驗市面上的生鮮蔬果, 并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查處, 違規者予以重罰取締。嚴謹的監測管制流程, 兼具教育農民及為消費者把關的雙重功能。在兩個體系雙管齊下的管制下, 臺灣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管制已達國際水準。

2. 海峽兩岸及美、日食品安全管理標準差異性的不良影響

與三個主體在標準上的差異, 給我國的食品貿易帶來了不良影響。對于食品貿易而言, 技術性貿易壁壘即“綠色壁壘”給中國大陸食品貿易帶來了巨大損失。

臺灣、美國及日本頒布了許多法律法規, 嚴格禁止或限制高毒農藥的使用, 并制定了食品中農藥殘留允許的最高限量 (MRL) 而且規定極為嚴格, 分門別類地制定了不同食品的各種農藥最高殘留量, 有些農藥的最高限量標準明顯嚴于CAC標準。中國的環境污染比較嚴重, 病蟲害多, 農藥使用量較大, 許多食品中的農藥殘留標準定得較低, 難以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 這對中國食品的出口造成了較大沖擊。

相對而言, 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得不合格食品流通在我國市場。這些劣質的“洋貨”無疑影響了本國公民的身體健康及切身利益。

海峽兩岸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合作

近年來, 海峽兩岸的經濟合作蒸蒸日上, 僅2011年, 大陸共批準臺商投資項目2639個。2011年12月, 大陸共批準臺商投資項目263個, 環比上升1.9%, 實際使用臺資金額2.3億美元, 環比上升27.8%。截至2011年12月底, 大陸累計批準臺資項目85772個, 實際利用臺資542.0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 臺資在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中占4.6%。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也應該鼓勵兩岸多進行合作, 達到共贏。特別是海峽兩岸先后加入WTO, 以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岸“大三通”、MOU和ECFA的順利商簽與逐步實施, 兩岸經貿合作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正走向范圍更廣、層次更高、關系更緊密的新局面。

改善中國大陸食品安全管理標準的建議

我們要學習借鑒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先進或成功的食品安全監管經驗, 但是不能照抄照搬。應當汲取適合我國國情的有益做法, 從模仿國外做法轉為實現創新適合中國國情的監管模式是當務之急。

1.完善我國食品相關法律法規

臺灣、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法規、標準更新非常頻繁, 且經常有新的法規和標準出臺, 因此應及時跟蹤和更新已進數據庫的內容。進一步完善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 《食品安全法》與原來已經存在并繼續發揮作用的《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之間的協調性還有待推敲, 需要將各個法律法規統一起來。此外還需要制定產品責任法, 解決執法過程中對執法者的監督問題。

2. 建立我國的食品安全技術法規體系

改革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將其中涉及安全的內容分離出來, 單列建立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安全技術法規、食品安全技術標準三個層次定位明確、功能完備的體系。

3. 進一步完善食品小企業監管政策。

從國情出發, 對小企業、小作坊實行差異化監管, 由各省 (自治區、直轄市) 根據當地情況, 制定靈活有效的監管政策;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績效評估, 建立督促監管機構認真履行職責的監督機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30年年鑒.http://www.maliemlun.cn/n/dsrqw.shtml.

[2]張志勝.食品安全標準是唯一的食品強制性標準———對《食品安全法》中相關標準法律條文的解讀[J].標準生活, 2009 (06) .

[3]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考察團.日本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及啟示[J].世界農業, 2004 (10) .

[4]康俊生.我國與CAC、美國、歐盟食品GMP標準法規對比分析研究[J].農業質量標準, 2007 (03) .

[5]汪祿祥, 黎其萬.風險分析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應用[C].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中國農學論文集, 2006:85-87.

[6]李清.日本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現狀及啟示[J].世界農業, 2011 (9) .

[7]劉廷英, 朱中亮.農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 臺灣食品安全管理[N].中國農業出版社.

[8]錢富珍.淺析歐美日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及標準體系之特征[J].上海市標準化研究所食品安全標準化研究所《上海標準化》, 2010:27-29.

食品質量安全與管理范文第3篇

食品歷來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上至國家領導人, 下至普通百姓, 都離不開食品。因此, 食品工程的安全保障與監督管理尤為重要。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衣食住行是人民平安生活的重要基礎, 作為這四大元素之一的食品的安全問題更是受人民的關注。然而近幾年來, 國內食品頻繁出現問題, 給人民的生活造成了諸多困擾。想要安安心心的在外邊吃頓飯竟成奢侈, 連買原料回來自己動手做飯都讓人不甚放心。人民在這種情況下生活, 未免過于忐忑。此外, 市場上大量流通著一些富含激素的食品, 近年來, 不少新聞報道一些兒童在服用了這些富含激素的食品后性早熟, 甚至無法長到正常的身高。

除了日常飲食以外, 保健品也是食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百姓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提高了許多, 許多家庭為提高身體素質會適當購買保健品??墒? 有些保健品不但不能起到滋補作用, 反而把百姓的身體折騰壞了。保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若是連這些基本的食品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人們的生活狀況可想而知。因此, 食品安全對全國人民來說萬分重要。

我國食品行業現存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隨著前幾年“瘦肉精”“蘇丹紅”“吊白塊”“染色饅頭”等事件的曝光, 我國食品行業的安全性受到了多方面的質疑, 以至于中國人連買罐奶粉都因為不放心國內食品市場而千里迢迢跑到國外。這類匪夷所思的事情的發生, 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我國食品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

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 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環境污染在現階段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主要體現在水質污染和空氣污染。不少工廠將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一方面造成水質污染;另一方面導致水生動物體內重金屬富集, 通過食物鏈作用于人類。工廠排放出的廢氣也造成了空氣的污染, 導致現在霧霾天氣席卷全國, 霧霾會造成人體不適, 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則更為明顯。用于加工的原料受損, 生產出的食品質量當然也不高。

第二,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肥料和農藥的殘留。為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不少人在種植農作物時施用肥料和農藥。肥料和農藥可以為植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 但另一方面, 殘留下來的部分會造成土壤板結、土質受損。此外, 部分農藥會殘留在植物體內, 若清洗不凈, 也會影響人體的健康。

第三, 工廠對食品進行加工時使用過多添加劑。工廠在對食品進行加工時, 出于延長食品保質期、使食品味道鮮美等方面的考慮, 會適量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劑。有些廠商為牟取暴利, 則選擇使用過量的食品添加劑以混淆食品的配方, 例如:前幾年出現的轟動全國的“毒奶粉”事件, 奶粉出現問題便是因為廠家使用過多三聚氰胺造成的。

第四, 國家對食品的監督管理不嚴。食品要流通到市場上, 要通過國家監管部門對食品進行的安全檢測。顯然, 國內對食品的把關程序少, 檢測方式過于單一, 監督管理力度不強。這也是許多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食品能流通于市的原因。

加強食品工程安全保障與監督管理的措施

為保障食品消費者的權益, 讓百姓不必在面對餐桌上的食物時疑慮重重, 不必在聽到關于食品安全的丑聞時驚慌不已, 筆者認為, 國家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食品工程的安全保障與監督管理。

嚴厲打擊將未經處理的污水和廢氣向外排放的工廠

我國諸多工廠私自將污水與廢氣向外排放的現象已屢見不鮮, 其中, 不少工廠違規多年卻始終沒受到嚴厲的處罰。這種現象造成了兩方面的惡劣后果, 一方面是讓違規的工廠藐視法律法規, 繼續排放污水和廢氣;另一方面給不違規的工廠帶來了心理上的不平衡, 在一定程度上誘使更多的工廠挑戰權威, 導致法律的震懾作用無法發揮。因此, 國家應制定詳細的法律法規并加大對違規工廠的懲罰力度。

加強對食品質量的檢測

國家食品監管部門檢查食品安全時, 往往是對照食品成分含量的標準表, 選擇抽取其中的一小部分作為樣板, 來計算食品的合格率, 合格率達標后便準許食品流入市場。由于選取檢測的基數不大, 食品中元素的含量標準可以通過添加某些添加劑造假, 以這種檢測方式檢測出來的合格食品未必真的符合食用標準。因此, 國家食品監管部門應增加食品的檢測方式并抽取更多數量的產品進行檢測, 多方把關, 才不會造成中國食品市場的尷尬局面。

積極回應消費者對食品的舉報

消費者保障制度在國內推行已久, 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然而, 新聞上仍出現不少消費者在遭遇食品安全問題時舉報無門, 或有關組織不予理會的情況。由此看來, 國家有必要加強對相關消費投訴部門的管理, 使消費者反應的問題受到重視并得以解決。

結語

食品質量安全與管理范文第4篇

近年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頻發生, 例如“三氯氰胺奶粉”、“注膠蝦”、“地溝油”、與“老鼠肉”等, 給消費者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傷害, 也充分暴露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漏洞和問題。同時,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也讓消費者對我國的食品行業漸漸喪失信心, 這又間接影響了食品行業的正常發展,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治理刻不容緩。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出現, 是食品企業、政府和消費者共同作用的結果。食品質量的安全問題的根底在于市場經濟中“利益最大化”, 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 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特別是作為生產者的食品企業。相對于食品企業, 消費者在掌握的食品質量信息方面是弱勢群體, 往往不能夠很好的對食品的質量好壞進行甄別, 食品質量的安全問題也就不可避免。

2 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出現, 是食品企業與消費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府監管滯后或缺陷、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馬克思的著名論斷表明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業的天職, 只要有任何機會, 企業都不會放過賺取利潤的機會。倘若政府的查處不夠嚴格或者政府的處罰低于企業的預計收益, 那么企業仍然會置政府監管和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于不顧, 鋌而走險生產銷售違規食品。另外, 如果部分企業采用違規或者安全性較低的辦法來降低生產成本, 從而降低產品價格, 掌握相對較少的信息的消費者不能對問題食品進行有效地篩選, 從而使違規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由于監督的滯后性, 政府部門沒有及時進行查出。同類食品的其他企業迫于生存的壓力, 往往采用相同的辦法。導致該類問題食品常態哈, 甚至整體出現安全問題, 最終對消費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

3 食品安全信息化平臺

食品安全信息化平臺主要指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管理體制基礎上, 利用先進的管理體系和信息技術設備, 建立相關廠商、政府機構、大眾媒體以及相關中介、機構發布的與食品質量安全相關的信息管理系統。實施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手段, 可以起到對食品信息跟蹤和預警等作用, 切實有效地將食品安全風險降到最低[]。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 互聯網、移動終端已成為信息快速傳播的重要途徑?;谛畔⒒脚_, 政府部門可以實現對食品企業有效的、快捷的、客觀的監管, 消費者可以方便的了解食品信息、提高消費意識。

對國外發達國家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體系的研究發現, 食品信息的采集、分析、評估對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提供強有力的信息資源。完善健全的信息系統是食品信息平臺的核心組成, 是簡化政府部門對食品企業的監管系統與提高消費者消費意識的關鍵。信息系統由食品原材料信息、食品加工信息、食品運輸信息和食品銷售信息組成。相關信息表現為唯一的數字編碼, 伴隨食品產業鏈條生成, 并有政府相關部門掌握。相對于國外發達國家, 我國基礎設施較為薄弱, 現階段無法對食品來源信息進行完善的采集, 甚至大部分農村地區沒有信息采集的概念。所以, 我國食品信息平臺建設的首先應該從基礎設施做起, 成立負責采集食品原材料信息的相關部門, 農作物 (糧食、蔬菜) 按一定數量分批次錄入種子、化肥、農藥的使用信息, 牲畜以頭為單位錄入檢查信息。政府部門需要健全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制, 并建設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衡量標準, 加大懲處力度, 以確保農產品的供給質量。食品企業采購原材料后, 采用特定設配、特定工藝進行加工, 最后形成商品出售。在這個過程中, 政府監督部門要采集、分析食品企業采購原材料的產地、數量、批次等信息, 充分掌握企業的成本情況, 防止食品企業“以次充好”或“偷梁換柱”等欺騙行為。同時, 政府部門對食品行業設配、工藝進行統計、分類編碼的, 并要求食品企業按照相關標準提供食品的加工信息。政府部門要對相同工藝的同類產品進行質量、價格、利潤方面的對比檢查, 防止某些企業偽造食品加工信息。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與政府部門的引導, 食品加工設備必將實現自動生成加工信息, 從而進一步完善食品信息平臺。

食品行業根本上還是由市場經濟規律控制的, 消費者對食品質量進行理性的選擇, 形成食品企業的“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才是提高食品質量、減少或杜絕食品安全問題出現的關鍵。信息平臺網絡化為消費者了解食品信息、掌握食品質量甄別方法提供了快捷的通道。信息平臺網絡化通過食品安全信息網、移動終端APP兩方面實現。另外, 食品安全信息網應該支持消費者對所購買的商品、食品企業、食品加工設備或工藝做出評價。政府部門根據消費者評價情況及企業是否存在作假行為, 對各類食品企業進行“消費者認可”排名。消費者可以通過登錄網站, 或者使用移動終端APP掃面產品包裝上的數字編碼, 獲得食品信息、質量甄別方法、企業信息及該食品評價情況, 從而做出理性的選擇。

4 結語

食品質量安全與管理范文第5篇

1 中式餐飲業食品衛生的現狀和問題分析

1.1 經營者衛生意識淡薄

部分餐飲行業的經營者對食品衛生的重視度不夠, 或者為了經濟利益, 明知是對人的身體有害的卻依然使用, 在食品的加工中以次充好的現象經常發生。在不少餐飲場所中, 衛生監督員發現, 其前廳布置得高雅、整潔, 而食品加工場所的衛生條件較差:廚房的內積水橫流, 蚊子蒼蠅到處亂飛, 廚房的工作人員的操作也不甚規范, 赤膊上陣, 在直接接觸食品時, 沒有帶手套等清潔用具。在蔬菜的清洗敷衍了事, 沒能徹底清洗, 農藥和污漬還大量殘留在食品的表面。同時, 餐飲業的衛生管理制度很不健全, 對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沒有嚴格把關。

再者, 餐飲行業是服務性行業, 其消費群體的廣泛性, 消毒工作也非常重要。但在目前的餐飲行業中, 依然存在碗筷不經過高溫消毒直接給消費者使用的情況, 即使是在衛生部門的要求下購置了用于餐具消毒的消毒柜, 但也僅僅限于擺設, 里面存放了各種雜物, 這些都為某些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提供了可能。

餐飲業提供給顧客的產品主要是直接入口的食品, 既有要經過加工就直接使用的熟菜, 又有無需加熱就可以食用的熟鹵制品, 還有顧客喜愛是用的生熗海水產品, 餐飲業標準化制作程序, 仍以手工操作為主, 微生物污染在所難免。

1.2 職能分工模糊, 部門銜不明確

對于我國而言, 在現行《食品安全法》相關規范當中, 對于應采取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模式做出了明確規定, 建立了以“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為原則的監管模式。這一模式主要是指:農業負責對初級農產品的種養殖監督管理、質量監督部門負責對食品生產環節的監督管理、工商部門負責對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對餐飲消費環節的監督管理。然而不容忽視的一點問題在于:受到整個食品生產經營業態的多元性及復雜性因素影響, 導致以上相關部門在實際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當中無法實現對各個相應環節權責內容的有效界定, 從而造成推諉扯皮、監管無序以及監管缺位等諸多問題頻頻發生, 而這也正是上述職能部門在信息溝通方面有所缺失的因素所導致的。

1.3 餐飲業和集體食堂發生的食物中毒起數、人數較多

導致現階段整個餐飲行業以及集體性質食堂頻頻出現食物中毒問題的最根本原因, 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 是受到整個餐飲行業自身經營管理特點的因素影響, 導致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的工作難度始終較大。與此同時, 操作環節與處理手段極為復雜的原材料供應以及加工方式, 導致加工過程當中可能涉及到諸多的影響因素, 從而致使所提供食物出現明顯的致毒因素;其二, 整個餐飲行業在加工環節以及消費環節的及時性特征, 使得大量的餐飲食品無法在完全保障檢驗合格的基礎之上進行食用, 由此也就使得餐飲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問題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農村、學校、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建筑工地食堂而言, 這部分區域所對應的衛生狀況整體水平較差, 從而致使這些學生與工人正常的飲食健康無法得到可靠性保障, 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導致了群體性的中毒事件頻頻出現, 而且屢禁不止。

1.4 消費者自身食品衛生意識不強

消費者在影響整個餐飲行業食品衛生質量問題方面同樣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與意義。簡單來說, 少部分消費者基于“貪圖便宜與方便”的心理因素, 在針對食品進行選取的過程當中表現出了極為顯著的盲目性特征, 特別是對于隨意性較大的流動商販而言, 這部分商販往往不具備規范性的衛生許可證及相應食品安全證件, 這在很大程度上也為食品中毒事件埋下了極為嚴重的安全隱患。更為關鍵的一點在于:消費者在發生或是出現事物中毒事件之后, 并不具備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舉報與檢舉的意識, 從而導致相關事件的查處難度較大。

1.5 食品安全違法成本較低

法律懲罰力度小, 低廉的違法成本是食品安全事件頻頻出現的重要原因, 如無證生產加工的小作坊和小吃店, 生產成本極低, 按照現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即使被取締換個地方重新開始成本也比較低, 就目前在餐飲業食品食品添加劑的, 而且食品安全法對違法所得的認定也缺乏有效的手段, 使違法者承擔的風險成本很小, 難以對違法者產生震懾作用。

2 餐飲業的食品衛安全監督管理對策

2.1 公正執法、嚴肅執法

餐飲行業的衛生監督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作。餐飲行業消費者范圍的廣大, 監管不嚴都可能對人們生命健康的產生巨大威脅, 因此, 對餐飲行業的管理要求應嚴格執行。加大食品監管, 其關鍵在于建設一支勤政、廉潔、公正高效的執法隊伍, 克服因此, 需要將食品安全執法隊伍的執法力量進行重新整合, 力爭由一個獨立的部門加以管理, 由其全面負責, 強化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 切實落實執法責任制, 加大食品市場的安全管理力度。從源頭、生產、流通、餐飲各個環節對食品安全隱患進行控制。衛生部門在執法過程中, 要嚴格執法, 公正執法。對餐飲行業的違法違規現象要嚴肅處理, 一視同仁, 不能搞特殊化政策, 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戒打擊力度, 對所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 要認真徹底的追究責任, 嚴肅處理, 打破地方保護主義, 維護政府良好的誠信體系, 引導餐飲行業的經營者不要抱僥幸心理, 合法經營、良心經營。

2.2 HAC C P管理系統的有效運用

HACCP系統是國際上認可和普遍接受的關于餐飲業食品安全保證體系, 主要涉及對食品中的微生物和化學物質的控制。早在20世紀80年代, HACCP系統已引進我國, 開始了食品衛生的試點工作。為防止食品中毒等情況的發生和應對食品中的農藥等化學殘留物質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HACCP系統對各種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實時監測。采用HACCP系統對餐飲行業的食品安全進行檢測, 可以極大提高監督的效率, 合理調配各種人力、物力資源, 在餐飲行業的食品衛生監管中, 集中主要精力在易發生食品問題的環節, 降低監管的成本。同時, HACCP系統能夠正確判斷餐飲行業中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各種危害因素, 并據此采取相應的措施, 從而降低食品的各種危害性因素, 保證食品安全。

2.3 食品衛生的量化分級管理

2003年, 衛生部制定了《食品安全行動計劃》, 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食品衛生的管理員制度, 要求餐飲行業完善管理員的相關職責, 完善管理員的各種管理制度, 開始實行食品衛生管理的管理員責任制度, 將餐飲行業的食品衛生管理嚴格落實到了食品加工者的身上。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強調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食品衛生的管理中注入危險性評估, 對食品的潛在風險進行預測, 以便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 將食品安全的風險降到最低。同時, 對餐飲企業的食品衛生情況進行分級, 在監管時按等級采取有效措施。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強調餐飲企業的誠信管理和風險預測, 有利于從源頭上加強對食品衛生安全管理, 保證食品衛生的安全。再者, 量化分級管理可以有效促使餐飲行業改變發展模式, 從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食品安全轉變為將食品安全作為餐飲行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增加食品行業衛生監管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消費者對食品衛生也擁有更多的信息知情權。讓遵紀守法的企業更好的銷售食品, 讓誠信等級低的無法銷售食品。

2.4 根據餐飲企業的規模采取不同監管措施

餐飲企業規模的大小、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與否, 對衛生部門的監管工作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對餐飲行業的監管中, 衛生部門應根據餐飲行業自身狀況的不同采取相應的監管方法。對規模較小、經營品種單一的餐飲企業, 可以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行政許可制度, 提出最基本的食品衛生管理要求。對規模較小, 經營品種多樣的餐飲企業, 應以最基本的法律規定為基礎, 結合量化分級制度綜合使用。對規模較大、經營種類豐富的餐飲企業、學校、幼兒園等食堂衛生的管理, 應一律采用量化分級管理制度, 防止群體性中毒事件的發生。

3 結語

餐飲行業的食品衛生管理是一項全面的、復雜的系統性管理。目前我國的餐飲行業存在著很多問題, 如餐飲行業的經營者食品衛生意識淡薄, 出現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現象。衛生部門的執法監管不嚴, 以及消費者自身食品衛生安全意識的淡薄, 都可能對食品衛生安全造成隱患。對餐飲行業的食品衛生監管, 首先必須嚴格執法、公正執法, 貫徹現行法律中有關食品衛生安全的相關規定。同時, 有效運用HACCP管理系統, 加強食品安全的預測和估計、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曝光機制。在對餐飲行業的管理中, 根據餐飲企業自身的特點實行分級量化管理, 促使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紅梅.中式餐飲業的食品衛生管理[J].旅游科學, 2001 (4) :36-39.

[2]樊永祥, 王茂起.HACCP體系在餐飲業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 2006, 18 (1) :1-4.

[3]潘小慈.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對餐飲業發展的影響分析[J].商業時代, 2008 (12) :96-98.

[4]梁承男.我國餐飲業食品衛生監督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 2012 (4) :179.

[5]許睦農.我國餐飲行業食品安全研究[J].科教文匯, 2010 (22) :207-208.

食品質量安全與管理范文第6篇

我國的食品供應體系主要是圍繞解決食品供給量問題而建立起來的,對于生產原料、生產環境、加工、包裝、貯存運輸及銷售等環節的質量管理,都存在嚴重的不適應性,因此,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仍然對我國食品安全構成了明顯的威脅。我國應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食品質量管理體系。

關鍵詞:質量管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研究食品質量,進而進行食品質量管理,對食品生產進行控制,這些都是很有意義的。但我國現行的食品質量管理體制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新時期新任務的要求。為了提高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總體水平,以提升我國食品的國際競爭力,保障我國國民消費的安全性,我們迫切需要改革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本文主要圍繞著對食品質量管理認識和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的改革的建議做論述。

一.認識食品質量管理

食品安全指的是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制作或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受害的一種擔保,食品衛生則指為確保食品安全性和適合性在食物鏈的所有階段必須采取的一切條件和措施[1]那么,引發食品安全問題通常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食品自身因素(如毒蕈),一個是人為因素。后者為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而食品質量管理就是為保證和提高食品生產的產品質量或工程質量所進行的調查,計劃,組織,協調,控制,檢查,處理及信息反饋等各項活動總稱,它是食品工業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2]。加強質量管理是全面提高生產及產品質量的前提,要保證高質量的生產和產品,食品質量管理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統性、長期性和科學性的特點。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及社會經濟。但我國的食品供應體系主要是圍繞解決食品供給量問題而建立起來的,對于食品質量安全的關注程度不夠。我國食品行業在原料供給、生產環境、加工、包裝、貯存運輸及銷售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管理,都存在嚴重的不適應性。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構成的最明顯威助。特別是近年來,一些企業無視國家法律,惟利是圖,在食品生產加工中不按標準生產,偷工減料,摻雜使假,以假充真,濫用添

加劑,以非食品原料、發霉變質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重大食品質量安全事故屢有發生。如山西溯洲毒酒事件,三鹿奶粉事件、蘇丹紅事件、禽流感事件等等,直接危害了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嚴重打擊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人們對食品談之色變,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構成了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因此,食品質量安全涉及千家萬戶,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質量安全沒有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沒有保證,和諧社會也就無從談起[3]。

三.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改革建議

1.整合法律法規資源和執法力量,切實提高執法力度

(1)整合法律法規資源,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要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富有效率的、既和國際接軌、又符合國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煽紤]制定完整統一的食品安全法,盡快出臺和

完善其它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對現有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進行認真清理、補充和完善,將散存于各法律法規中有關食品安全的內容加以整合,盡可能減少和避免立法上的相互沖突,解決法律體系的混亂,保持法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2)整合執法力量,加強現有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要整合現有執法力量,強化各相關行政執法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明確各部門責任,克服官本位思想,處理好多頭執法問題。不僅應重視食品安全立法和標準建設,還必須重視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可執行性,要依法加強權力監督,堅決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和部分地區出現的制售假冒偽劣食品或“殺雞取卵”式發展經濟的“短視”行為,實施對食品安全的有效保護。

(3)提高懲罰標準,增加違法者的風險成本。要加大食品市場的安全管理與監督力度,從源頭、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對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責任企業和責任人的懲罰和打擊力度,健全市場管理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產成品市場準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強制召回制度。

2.合理整合現有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構建科學統一的管理體系

(1)合理整合現有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類似于美國模式,涉及的主要部門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海關總署等8個部門。因此,應進一步理順這8個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各有關監管部門也應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建立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為加強部門間的配合和協調,可考慮提高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級別,確立其權威地位,授權其協調相關各部委的責任,或借鑒歐美經驗成立跨部委的全國食品安全委員會,統一負責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工作。

(2)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的自律作用。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能將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擴大生產及加工和銷售,其規模利于加強質量控制,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各環節的標準和質量,也便于協助政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

(3)強化地方政府對食品安全監管的責任。地方各級政府要對當地食品安全負總責,統一領導、協調本地區的食品安全監管和整治工作。

3.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改善檢測設備,提高檢測能力

(1)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要盡快彌補我國食品安全標準不規范、不夠嚴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并參照《國際食品法典》,從食品安全的全程監控著眼,把標準和規程落實在食品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完善食品質量標準體系,及時清理和修訂過時的農業標準,抓緊制定急需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

(2)加快認證體系建設。要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工作納入法制軌道,明確各類認證的法律地位,理順相互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推行GAP(良好農業規范)、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

(3)改善檢測設備。要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和研制先進的檢測設備,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在檢驗檢疫硬件方面的差距。

(4)提高檢測能力。要盡快建立獨立的、公正的、權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實驗室,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學的、嚴謹的技術支撐。要提高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技水平,重點從關鍵檢測技術、危險性評估技術、關鍵控制技術和食品安全標準等方面組織科技攻關研究。

4.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市場失靈是政府干預的經濟學前提。在市場機制

能夠正常運轉的領域,政府不應當直接干預;當市場失靈的時候,政府應當予以必要的干預。同時,政府干預應當保持適宜的程度,采用適宜的手段,如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等,盡量少采用或不采用行政手段。由于中國自身的經濟背景和特殊的制度缺陷所導致的“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并存現象,我們要在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市場機制和健全市場體系,引進競爭,減少市場缺陷的同時,適時、適度地進行政府干預,提高效率,避免政府失靈。

5.建立食品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

(1)進一步理順相關監管部門的職責。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采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明確責任。按照責權一致的原則,建立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2)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投入。主要是加強食品安全研究,改進食品監管技術;加強對基層監管組織的投入,提高監管的實效;加強食品安全的技術支持與人才培養。

(3)加快食品安全企業信用的建立。在安全體系的建立過程中要堅持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原則;堅持宣傳教育與制度規范并重的原則。通過建立對企

業有效的等級評定制度、完善的信用獎懲制度、公開的信用披露制度等,提高企業的信用。

四.食品質量管理的意義和作用

1.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食品生產,流通環節比較多,如不注意加強質量管理,保證食品衛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從而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險。搞好食品質量管理,可以預防、減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有助于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

2.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業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食品工業產品能否占有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基本上取決于產品的質量狀況。

3.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業的經濟效益搞好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廢品損失和浪費,減少原材料,動力和工時的消耗,降低產品的成本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用比較少的消耗生產出更多更好的食品盡快占有市場,易于銷售,從而縮短庫存時間,加速資金周轉,同時,不斷提高食品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

4.食品質量管理與國際貿易的相關性加強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企業按國際通用標準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海關等部門依照我國的法規對進出口食品質量和安全進行嚴格管理,對保護我國人民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在進入WTO以后,我國的對外貿易經常面對如何對待進口對象國的貿易技術堡壘。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品質質量管理,提高出口食品質量,促進食品出口;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提高檢測檢驗水平,提供有利的質量保證,推動食品的出口。

五.食品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及措施

我國現在還存在將食品衛生管理代替食品質量管理的趨勢,食品質量管理工作至今沒有得到重視。這主要體現在:第一,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立法和制度建設工作,完善管理機構設置,是提升我國農業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盡快組建食品質量衛生安全認證機構,積極開展“安全食品”、“綠色批發市場”“、綠色零售市場”和“綠色生產線”的認證工作。在食品安全立法上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的建設,加強法律的可操作性,使食品安全工作有強有力的法律支持[4]。第二,積極引入先進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強認證體系建設,加強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第

三,加強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管理部門應建立和完善覆蓋面寬、時效性強的食品供求、交易、價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發布制度和監測抽檢預警網絡系統,搞好食品供求、衛生質量預測、預報和預警工作。第四,加強食品安全設施體系建設。第五,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需要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快食品安全的宣傳工作,讓全社會、企業、公民都認識到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共同推進我國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

六.總結

綜上所述,加強食品質量管理作用具有重大的意義,作為食品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工作人員,都應懂得食品質量管理的基礎知識,應從整體上把握質量管理的共性,以指導更好的學習和應用先進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保證產品的質量不僅是企業參與市場竟爭的利器,也是對廣大消費者認真負責的重要表現,有助于提高企業形象,樹立良好的品牌。

參考文獻:

[1]李平蘭,王成濤.發酵食品安全生產與品質控制[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4.

[2]馮敘橋,趙靜.食品質量管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5,56.

[3]羅納晚.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調研報告,2006.

上一篇:社區防災減災日宣傳范文下一篇:升旗儀式升旗手介紹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