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食品質量控制論文范文

2023-09-23

食品質量控制論文范文第1篇

1 加強質量控制管理

質量控制是指在質量體系進行的各項操作技術和活動, 以確保各種試驗活動能滿足質量要求[2]。質量控制是全面質量管理內容的重要部分, 此階段的影響因素很多, 因此, 要嚴格對各關鍵點進行管理, 建立質量控制體系。

1.1 檢驗標準

微生物的危害包括有害的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食品中的生物危害既有可能來原于原料, 也有可能來自于食品的加工過程。一般而言, 酵母、霉菌不引起食品中的微生物危害 (某些霉菌產生有害的毒素—化學危害) , 只有細菌、病毒、原生動物引起食品的微生物危害, 造成食品的不安全[3], 食品中重要微生物的控制見表1。

在頒布了《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微生物學部分》之后, 我國的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逐步走上了標準化的發展軌道。除此之外, 我國還頒布有各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衛生行政部門頒布的檢驗方法等。衛生檢驗應嚴格遵從這些標準和規范, 確保檢測數據準確可信。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方法可參考文獻[4]。

1.2 質量管理制度

實驗室應制定嚴格科學完整的管理制度, 包括操作質量保證、菌毒種管理、廢棄物處理、儀器設備使用、樣品管理、消毒隔離、試劑管理以及生物安全管理等制度。規定不同崗位的崗位職責, 每個檢驗人員熟悉應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并嚴格遵守。對各種檢驗過程建立標準操作程序, 并且隨著檢驗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時更新和標準化。

2 室內質量控制

2.1 實驗室建設與檢驗環境

微生物實驗室主要分為無菌實驗室、凈化實驗室、生物安全實驗室等。應根據實驗室的不同定位和要求, 科學合理地布局和安排, 防止對人員的危害和樣本的污染。實驗室要求內外環境整潔, 嚴格區分辦公區域和操作區域, 洗滌室、培養室、消毒間和無菌室應分開, 設有專室。對實驗室的空氣質量要定期監測, 以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準確性。無菌室要設有套間或緩沖間。微生物實驗室應有完善合理的衛生管理制度, 工作人員每天做好環境衛生工作, 定期對操作環境進行消毒, 廢棄物應投入指定的容器內, 經無害化處理才能排放, 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散布傳播。

2.2 實驗室儀器設備

微生物檢驗室應配備足夠檢驗工作需要的儀器設備和器材, 建立起一整套規范化的儀器設備管理的檔案和操作程序, 對每臺儀器的有關原始資料和技術資料建檔, 并由專人負責保管。微生物實驗室常用的儀器設備主要有:冰箱、培養箱、高壓滅菌器、凈化臺、顯微鏡、蒸餾設備等。嚴格按照儀器SOP操作。對于連續工作的儀器如冰箱、培養箱, 每天都應進行溫度監控和記錄并定期維護, 以保證儀器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需要強制性定期檢定的儀器和設備, 經符合資歷的計量部門校準合格后方可使用[5]。

2.3 檢驗培養基、試劑的質控

2.3.1 培養基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用干粉培養基必須由專業廠家生產, 產品質量必須符合有關的質量標準。為保證干粉培養基質量指標, 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加強包裝的密封性能;使用時盡量縮短開蓋時間;一般干性培養基放在低溫干燥的環境中保存, 對于易受潮的品種啟用后宜放入干燥器中保存。培養基的配制應嚴格按照GB4789.28-89規定的方法進行操作并作好原始記錄。為保證培養基質量, 在配制時應注意:制備培養基必須在玻璃容器、搪瓷缸或鋁鍋中進行, 如用銅、鐵器皿, 會對微生物生長有毒害作用。配制的培養基應進行無菌試驗, 并有無菌試驗記錄?;A培養基要求細菌能生長良好, 并能使細菌充分表現出其典型特征;選擇性培養基按不同細菌的生長條件要求而選擇不同的培養基。此外, 還要選擇不同的陽性對照菌株作質控, 以檢驗培養基的質量。配制和傾注培養基時, 應注意控制培養基的p H值, 因為p H值對細菌的生長影響較大。不同培養基應按不同培養要求, 接種相應菌種, 按細菌的生長抑制、形態、色素、溶血環等特征, 判斷培養基的質量。培養基的儲存應按照其說明的儲存條件來保存, 不同批號的培養基不能混合使用。

2.3.2 檢驗試劑及藥品

檢驗藥品、試劑須在分析純 (A R) 級以上。在利用藥品、試劑配制標準溶液、染色液、緩沖液及其他試劑時應注意:按要求選取溶劑;用帶塞的試劑瓶盛裝;易分解的試劑宜用棕色瓶;揮發性的試劑瓶口應予密封;如發現溶液有變質現象, 應停止使用;標準溶液應定時標定。實驗室內保存的試劑應定期進行清點, 超過有效期的試劑應清除。診斷血清必須貯存于4℃冰箱內, 用畢即存入冰箱, 防止污染;使用前應檢查血清有否生霉染菌, 有則不用, 并注意在有效期內使用。

2.3.3 參考菌株及其保存

參考菌株可以從國際菌種保存中心如ATCC或室間質控活動中獲得。準確鑒定過的分離株也可使用。實驗室要準備好足夠種類和數量的參考菌株, 滿足培養基、試劑盒和試劑質量測試的需要。保存菌株要定期傳代, 經傳代數次后應進行生物學性狀鑒定, 檢查其是否發生變異。應設專人妥善保管, 菌株保存箱應加鎖放置適宜環境, 應建立出入冊單, 基本項目應包括菌種名稱、分離來源、分離日期、傳代日期、保存方法、主要性狀、保管者、領用者等。

2.4 檢驗過程的質控

檢驗過程的質控包括: (1) 微生物檢驗樣品的采集必須具有代表性, 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抽樣方案, 樣品的數量應滿足檢驗、復驗、復查的需要; (2) 一般應采取完整未開封的樣品, 如是散裝樣品, 采集必須在無菌操作下進行, 采樣的用具應預先經滅菌處理; (3) 樣品送到食品微生物檢驗應越快越好, 盡量縮短采集到檢驗的過程時間, 特殊要求的樣品在送檢中要有特殊運送條件; (4) 當樣品送到檢驗室時檢驗人員根據送檢單要求的檢驗項目逐次核對, 驗收樣品的外觀、包裝狀態及樣品有無破損、流失、變質、污染; (5) 微生物檢驗必須按無菌操作要求進行; (6) 瓶裝檢樣處理時可用點燃的乙醇棉球燒灼瓶口滅菌。袋狀樣品應用75%乙醇棉球消毒袋口后進行檢驗; (7) 檢驗原始記錄應及時記錄, 格式要求有足夠的信息量, 并具有可朔源性; (8) 檢測結果應準確、清晰、明確、客觀地在檢驗報告中表達, 經有資格的審核人員檢查簽字, 并加蓋印章后生效。

2.5 檢驗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

微生物檢驗專業技術人員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有: (1) 立足本職, 敬業愛崗; (2) 嚴肅認真, 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3) 較高的食品化學分析基礎知識和正確熟練的操作技術; (4) 食品微生物檢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 (5) 一定的科研能力[6]。除此之外, 還應自覺遵守衛生要求, 做到保持衣帽整潔、重視操作衛生、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等[3]。針對上述要求, 管理者要對實驗室人員定期組織培訓和進修學習, 積極參加學術交流, 使他們及時掌握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并定期對檢驗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操作熟練程度的考核, 來提高檢驗人員的素質[6]。

3 室間質量控制

室間質量評價是為了客觀比較實驗室的測定結果與靶值的差異, 由外單位機構采取一定的方法, 連續客觀地評價實驗室檢驗結果, 發現誤差并進行校正, 使各實驗室之間的結果具有可比性。質量評價是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對實驗室水平和能力的綜合判斷, 也是對實驗室內質量控制效果的檢驗。因此, 要積極參加各級各部門舉辦的各種室間質評活動, 及時了解實驗室檢測能力和發現存在的不足。

4 小結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而食品質量安全是關系到人類健康和國計民生的大事情。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 就是要保證人類攝入食品不含有對人身有害的物質。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檢測是食品安全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涵蓋實驗室內所進行的所有活動, 只有各方面均建立起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 微生物的檢驗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才能為疾病預防控制及采取相應措施提供科學的數據和技術支撐, 才能滿足社會對衛生檢驗的需求。

摘要:介紹了微生物檢驗在食品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以及如何建立其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制度。討論了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條件, 分析了影響其質量控制的因素。

關鍵詞: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1] 陳麗仙.探討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J].中國食品, (China Food) , 2010, 7:68.

[2] 張紅梅.衛生微生物檢驗的質量管理[J].實用預防醫學, 2007, 4 (2) :584.

[3] 張妍, 張甦.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教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11.

[4] 王林, 王晶, 周景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224~277.

[5] 周靜.調味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與方法[J].中國調味品, 2010, 35 (7) :90~92.

食品質量控制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食品;供應鏈管理;質量安全

供應鏈管理是農產品和食品生產銷售等組織,為降低仗品和農產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質量安和物流服務水平而進行的垂直一體化運作模式在食品供應鏈管理過程中開展食品安全跟蹤,是保證食品安全地從生產源頭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重要因素,這也正是歐洲許多國家選擇以食品供應鏈綜合管理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徑的原因所在下面。我們來通過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來詳細探討下基于食品供應鏈管理的食品安全問題。

1.我國食品供應鏈現狀

一般而言,食品供應鏈是由農業、食品加工業和物流配送業等相關企業構成的食品生產與供應的網絡系統。目前,在我國,食品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為特征,以Intemetfln—tranel技術為依托,主要圍繞食品生產、食品供應、食品物流與食品需求等四個主要領域來組織實施的處于建設初期的我國食品供應鏈管理領域,一方面承受著國際化競爭的巨大壓力,一方面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好食品多樣快捷化的要求,如何控制食品安全,怎樣實現食品企業的規模效益。等等,都有待我們的摸索和推進。以肉類食品供應鏈為例,在我國。多數地區的肉類食品供應鏈采取了以龍頭企業為帶動的發展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企業通過與農戶的契約關系,將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和一體化經營,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的一條龍服務。為產品在農戶與市場乃至消費者之問的流通架起了一座橋梁但是,在傳統的肉類加工食品供應鏈中,企業與農戶問契約關系的不穩定性生產原料、產品質量往往難以保證一方面,食品的不安全因素貫穿于食品供應的全過程,從生產、加工、包裝、流通到消費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這既影響了整個供應鏈的效益,也增大了食品安全的風險。另一方面,消費者個人缺乏對食品安全程度的了解和實現食品品質安全鑒別的知識、技術、設備也是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直接原因所在。因此,加強對我國食品供應鏈中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機理研究顯得日益重要。

2.我國食品供應鏈管理與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對策

2.1加強全程控制系統及可追溯體系的建設

建設全程控制系統需貫穿從食品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過程,提取消費者關心的供應鏈環節,并在此基礎上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食品安全一旦出現問題,便能通過這一體系溯本追遠,進而達到從整體上掌控的效果。以美國為例,在他們的食品外包裝上都有一個編號,這個編號就如同產品的身份證明,包含產品的相關信息,包括原料生產地、生產廠家等。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就能通過食品上記載的信息找到問題所在。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國食品行業存在生產經營者文化程度較低,生產經營單位規模小,數量多、分布散的特點,因此導致了監管難度大。為確保食品安全,在此背景下建立可追溯體系需與基層組織建立緊密聯系,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做好生產記錄、運輸記錄和銷售記錄,實現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質量安全狀況的可監控,逐步形成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的信息網絡,消費者可以上網查詢相關食品的安全資料。

2.2抓好源頭監管農產品種植、養殖的整個過程

對食品質量安全產生最直接的影響,是食品供應鏈的源頭所在。隨著城市工業化程度、開發力度加大,工業“三廢”、城市生活垃圾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土地重金屬超標、水源質量惡化,農藥、化學激素濫用等現象屢見不鮮。農民嚴格按照各項農產品質量標準推廣是做好農產品源頭監管的關鍵??赏ㄟ^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等,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建立標準化生產示范區,規范種植、養殖行為,并逐步健全產品原料、農業投入品、生產過程操作等的記錄,推進標準化生產和加工。只有嚴格按照標準使用農資產品才能保障農產品的安全。一方面要加強農資產品質量的監管,多進村試點,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指導,提高農民選購和使用農資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進行快速檢測,可在生產面積較大的基地或大型批發市場設立監測點,一旦發現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即刻停止流通。

2.3加強對食品供應鏈各環節進行整合

質量管理是整合供應鏈所有工作過程與合作主體關聯性的系統環節,一項關于影響我國豬肉加工企業績效的研究也發現,通過強化豬肉鏈的整合有利于提高企業肉制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具體來說,可通過與上、下游食品企業之間實現縱向或橫向合作、聯合或合并等途徑,建立長效聯動機制的橫向聯合方式,有效控制或解決食品質量鏈上不確定性因素及其負面影響。福斯特(Foster)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提出,在供應鏈快速發展的時代,應該在采購、財務、會計、運營、人力資源、戰略、工程等學科-中,充分融會質量管理思想,消除組織中存在的質量感知差異,實現質量管理職能在供應鏈上的完全分配。通過對供應鏈涉及的各相關學科、國內國際的食品質量安全體系、評判標準等進行整合,可有效控制和降低風險。目前,世界范圍內食品質量安全體系名目繁多,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科學整合,才能取得最佳管理效果。

2.4堅持社會共治

全球食品供應鏈是農產品生產資料商、農戶或農產品企業、加工商、分銷商、零售商及消費者組成的自上而下的供需網絡。涉及農業、動物科學、經濟學、商業管理、加算機技術、食品科學等諸多專業學科知識。在美國,政府相關部門地方衛生局的許多部門都雇用流行病學專家、微生物學家、食品檢查員以及其他食品科研專家,采取雇用食品檢查員、食品科研專家、生物學家等相關人員進工廠,全面監督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構建了覆蓋全國的監管體系。在我國,食品安全供應鏈安全環節越來越多,安全范圍越來越廣,食品安全問題復雜,處理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采用地方向中央層層上報的形式,導致了“處理速度慢”,“欺上瞞下”等情況的出現。對此,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預警體系,明確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等級標準,提高預警和應急能力,并充分發揮電視、網絡媒體及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監督,發揮行業協會的紐帶作用,使其做到及時、準確反映食品行業的呼聲,為政府開展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實現“社會共治”。

3.結語

由于食品安全涉及的環節和因素很多,單純依賴公共政策法規解決生產企業的食品安全問題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們應該不僅從政策法規上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進行監督,還應該從整個行業、整個食品供應鏈上去落實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使得企業自覺建立健全自身食品安全體系,同時進一步調動消費者、媒體平臺等進行公眾監督,綜合施策,共建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

參考文獻

[1] 宋健.我國食品供應鏈管理與食品質量安全的研究[J].現代食品,2017,12(12):85-86.

[2] 胡重煥,陳浩.加強食品質量安全供應鏈管理的構想與對策[J].食品界,2017,10(3):31-31.

食品質量控制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食品冷鏈;食品質量;安全管理

引言

目前,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健康,同時對食品安全問題也給予了高度重視,由于人們普遍具備了較高的經濟實力,因此生鮮食品更是備受社會大眾的青睞,但是生鮮食品極易腐爛變質,這無形中對食品保存和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避免生鮮食品在流通過程中出現變質問題,進而導致食品浪費和經濟損失,通常是采用冷鏈運輸,具體就是在低溫環境中進行生鮮食品的保存和流通,這就需要切實做好冷鏈生鮮食品質量管理,深入分析食品冷鏈視角下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1我國冷鏈食品安全管治現有情況

在最近幾年間,中國經濟和生活高速發展,促進了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新鮮蔬果和生鮮食品等冷凍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冷鏈物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并且冷鏈食品如果發生安全風險問題就會導致較為嚴重的社會影響,因此近年來我國各界對冷鏈食品安全較為關注。不過,中國在現階段還沒有構建完善的食品冷鏈安全管治系統,進而導致冷凍食品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無法實現有效的安全管治,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內容:

(1)缺乏先進的冷鏈物流設備和技術,貨物耗損率較高。以下兩點是導致這一情況的因素:第一、沒有采用食品冷鏈設施,從而造成貨物品質下降。因為食品冷鏈相關費用較大,部分物流公司沒有配置冷藏儲存設施,從而導致貨物出現耗損。第二、缺乏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目前大部分物流公司都不能滿足食品運輸全程的冷藏和監測,從而導致貨物發生耗損情況。

(2)中國食品安全事件屢見不鮮。在過去一段時期內,中國頻繁發生冷鏈食品安全問題。這也反映了中國目前的冷鏈物流依然處在發展的初期,在各個運輸環節中都面臨著較大的問題。由此可見,相關部門和物流公司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建立有效和完整的冷鏈物流安全管治機制,并對其不斷完善,以此減少貨物耗損的情況,為冷鏈食品安全運輸和管治的提供有力保障。

2建立和完善食品冷鏈安全管治機制

在冷凍食品在生產與物流配送過程中,相關物流公司必須采用有效的控溫和控濕辦法,以此防止貨物在物流環節出現安全隱患,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產品。而在對產品展開病毒防控管治時,不僅要做好貨物的檢測工作,同時也要針對物流人員進行檢測,從而杜絕通過食品或者人員的病毒傳播。

2.1對現有的食品冷鏈予以嚴控

政府相關部門不僅要嚴控國內的冷鏈物流環節,同時也應該對境外輸入的冷凍食品采用嚴格的檢測作業。而對于供應商而言,則應該向檢測單位或者海關出示相關檢測證件和文件,并配合檢測單位的工作,同時還應該禁止相關工作人員擅自購入或制作沒有經過檢測的冷凍食品。如果發現不具備相關檢測證明或報告的冷凍食品,則應該由監督單位予以銷毀。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應該打造完善的冷鏈物流跟蹤系統,確保物流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食品檢測的標準。而對于經營部門而言,則應該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對重點區域進行消毒,并且在貨車每次進入庫房時進行消毒。同時,經營部門還應該要求供應商出示相關票據,從而保障安全管治作業能夠在冷鏈物流的全部流程中得到貫徹和執行。

2.2確保食品安全管治制度有效執行

對農村的冷鏈物流管治而已,所在地的政府或者相關單位應該對冷鏈食品運輸予以備案,并且提高冷鏈食品的安全管治力度,同時要求物流公司承擔相應責任。而針對外地采購而言,餐飲部門應該要求供應商出示檢測證件或者報告,并且按照檢疫相關法規完成運輸和交接作業。

2.3確保相關工作人員符合衛生規范

從防疫工作的角度出發,相關部門應該要求物流公司構建工作人員的健康登記機制。對于物流公司來說,則應該了解相關運輸人員的流動信息,幫助新員工完成核酸檢測事項。同時,物流公司還應該在合理范圍內對外來人員數量予以控制,對外來人員信息予以登記、并且測量體溫,符合相關規定后才可放行。

3對食品冷鏈物流管治模式予以改善

隨著食品冷鏈技術的不斷革新,物流公司逐漸提高了對運輸品質與效率的關注度,從而探索更加有效的物流管治模式,以此實現高效的物流運輸,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RFID技術對促進食品冷鏈管治自動化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時還有效減少了運輸人員的工作壓力。目前,這項技術應該被引入到了生鮮食品的冷鏈物流過程中。首先,通過信息技術掃描食品,確定其種類與數量,同時和信息庫的數據比較,從而對溫度和濕度予以調控,以此防止人為失誤造成的食品損耗,最終達到提升安全管治品質的目的。其次,在食品到達庫房后,通過該項技術實現數據輸入,按照入庫的次序安排出庫,防止食品在庫房內積壓,從而保障有效的成本控制。其三,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創新管治模式和冷鏈技術,從而促進冷鏈技術和安全管治共同進步。最后,物流公司應該對相關工作人員展開定期的培訓,持續提高其專業技能、安全管治水平和綜合職業素養,從而促進食品冷鏈物的發展。

4做好食品冷鏈運輸各環節的食品質量安全控制

4.1儲存環節食品安全質量控制

為了加強儲存環節的管理,首先,需要針對不同生鮮產品對于儲存溫度的需要,進行倉庫不同溫度區的劃分;其次,為了降低生鮮產品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需要設置低溫月臺,確保在生鮮食品轉運的過程中,生鮮食品始終處于低溫狀態。

4.2運輸配送過程食品安裝質控

在生鮮產品運輸過程中,應該在生鮮產品上貼上鐳射標簽,并對生鮮產品的運輸全過程進行監控,特別需要對生鮮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進行監控,當生鮮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所處的溫度高于儲存標準時,需要及時警告相關運輸人員,使其采取正確措施進行應對。

4.3銷售工作中的食品安全質控要求

在銷售環節中,為了保持相關生鮮產品的安全性和新鮮程度,超市等銷售部門需要專業的配備,并在銷售的過程中,按照嚴格的規范進行售賣操作,使得生鮮產品能夠始終在低溫狀態下保存。零售過程是食品冷鏈的終端服務環節,存在諸多安全風險,必須對銷售點人員進行全面培訓管理,降低冷鏈食品溫度變化的幾率,盡量保證食品保存環境的穩定與無菌,進而確保食品安全。

結束語:食品與飲食安全涉及到民眾體質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人們的飲食安全又與食品冷鏈存在一定關聯,為了進一步強化冷鏈食品安全和質量管理,相關人員應正視我國冷鏈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冷鏈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客觀事實,不斷探尋優化食品冷鏈的物流管控方法,以便為民眾飲食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楊俊豐,張連中.食品冷鏈視角下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J].食品安全導刊,2021(15):2.

[2]王中樺.基于食品冷鏈視角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分析[J].2021.

[3]宋寶娥.控制圖在生鮮食品冷鏈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以乳制品冷鏈為例[J].中國乳品工業,2018,046(009):42-46.

[4]姜方桃,駱詩雨,鄧淇丹,符靜,王家芳.新零售背景下電商平臺食品安全問題的研究分析——以盒馬鮮生電商平臺為例[J].電子商務,2020(09):5-6+14.

食品質量控制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現狀;質量監管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綠色食品有了更高的追求,很多企業都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建立了多種綠色食品品牌,這既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也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因此,做好綠色食品的質量監管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 綠色食品概述

綠色食品,是指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的食品。這類食品是經過特定的生產方式來生產的,需經過專門機構認證,而且還具有綠色產品商標。其發展原則是可持續性。一般而言,綠色食品具有三個典型的特征:一是依據相關法律,對產品實施標志管理;二是對產品的生長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強調產品生長環境的生態性;三是嚴格把控產品全程生產質量。

2 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現狀

2.1 風險因素增多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綠色食品的數量和種類也在逐漸增加,與此同時,綠色食品的質量安全開始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在生產綠色食品的過程中,投入品的存在使得產品的安全性受到潛在的威脅,常見的投入品有:農藥、生長調節器、加工助劑等。另一方面,隨著綠色食品的需求加大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投身于綠色食品行業,形成綠色食品申報主體的多樣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從而增加了質量管理的風險因素。

2.2 監管員人數相對不足

目前,我國雖然擁有專業的綠色食品質量監管隊伍,但是隨著綠色食品行業的發展,現有的質量監管人員已經遠遠不能應對現實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國綠色產品的質量監管工作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一方面,由于監管員人數的不足以及監管工作范圍的廣泛,很多監管人員在進行監管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的同時,還承擔起綠色食品的開發和審核工作,進而導致監管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精力不足;另一方面,綠色食品企業及產品地域發展不平衡,監管人員有限,而監管工作任務繁多,難以保障監管的質量。

2.3 行政執法能力有待加強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其他部門相比,無論是機構設置還是人員等方面,都存在著顯著的差距。與此同時,我國行政法律法規中,對違規或者假冒綠色產品的處罰力度相對較弱,警示作用小。

3 綠色食品質量監管工作重點

3.1 健全管理機構,切實抓好工作隊伍建設

監管部門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在保障綠色食品質量安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監管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是綠色食品監管與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監管工作的開展應該堅持以“有工作機構,有組織領導,有專人負責,有明確職責”為原則,不斷規范地級市綠色食品監管隊伍,使地級市的監管職能得到充分發揮。為了便于監察工作的開展,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積極變革監管手段和監管方法;二要落實市場監管行動,對監管部門的工作秩序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

3.2 加強組織領導,從資金投入上保障綠色食品的監管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做好綠色食品的監管工作是我國以人為本的主要體現,因此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綠色食品的監管工作。一方面,加大對綠色食品監管部門的投資力度;另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規,為監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3.3 推進信息化工作,完善服務及監管體系

我國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監管部門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使其為監管工作服務。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從綠色食品行業的實際狀況出發,逐步開發綠色食品技術的指導和咨詢服務系統;另一方面,建立管理的自我約束機制。使監管部門在開展監管工作的同時,實現監管與服務的統一,進而保障監管工作的順利進行。

3.4 加大宣傳力度,為綠色食品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

在對綠色食品進行監管的過程中,監管部門做好監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宣傳工作可以提升消費者的環保觀念和綠色觀念,增加其對綠色食品的消費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宣傳,可以促使綠色產品企業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不斷提升自身的自律能力,為綠色環保產品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4 結語

人們對綠色食品需求不斷增加,但我國綠色食品的安全性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監管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綠色食品的監管工作,積極采取措施,健全管理機構,加強監管工作的投入力度,推進信息化工作,完善服務和監督體系,加大宣傳覆蓋力度,創建良好的綠色食品發展氛圍,確保綠色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沛新. 綠色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成效及近期工作重點[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03):11-14.

[2]張憲,喬春楠,王宗英.落實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的對策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04):16-18.

作者簡介:劉娟,本科學歷,山東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食品工程。

食品質量控制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荷蘭食品工程教育;有益元素;中國食品工程;教學改革

Key words Dutch food engineering education; Beneficial elements; Chinese food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novation

筆者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去荷蘭交流訪問,先后在荷蘭著名的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 UU)和烏特勒支應用技術大學(Hogeschool van Utrecht, HU)親身感受了荷蘭工程類專業的教學與實習過程,并通過與各國留學生的交流獲得了荷蘭工科類專業課程教學及實習的一些經驗。吸收這些有益元素對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課堂教學及實習教學改革實踐大有裨益。

1 荷蘭工程類專業課程教學及實習經驗

1.1 注重通過分組交流激發學生興趣和活躍思維

分組交流在荷蘭是非常普遍的教學與實習方式。無論本科生還是碩士生和博士生階段的教學,都離不開分組交流。40 min的本科課堂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往往只講約二十多分鐘左右,然后提出一些與所講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5 min分組討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小組內先說出自己的觀點并對之進行討論,之后每組學生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最后 5 min由任課老師做總結。這樣的學習環境是一種平等式的教育模式。碩士與博士的研究過程當中也經常性地包含這樣的小組討論。如在烏特勒支大學生物系,大腸桿菌類研究人員為一小組,酵母等真菌類研究人員為一小組。每周三9:00每組必須有一個碩士或博士就自己最近的研究內容及結果做PPT匯報,個人匯報必須嚴格控制在20 min內,然后留有10 min提問時間,其他人員可以自由發問,通過對所提問題的質疑和解答來幫助匯報人員完善研究方案或改進方案,整個小組研討會必須嚴格控制在1 h內。這種協作不僅表現在不同的組之間,還體現在小組內部。不少高校還嘗試跨專業學生間的合作學習,甚至不同國家或不同院校的同學通過國際互連網,在不同的地點共同完成一個項目。這些學生來自不同專業背景,大家通過網絡會議討論問題、進行分工。通過這種嘗試,提高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1]。通過分組交流,目的是吸引學生去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能高效地獲取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這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值得學習。

1.2 上課內容不斷改進,采用動態實效的課程

烏特勒支大學生物系主任Prof. Han說:荷蘭任課老師的教案不能固定不變,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學校給任課老師較大的自主權,任課教師可以大膽改革課堂教學,他們的課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并對這門學科有較系統的認識。筆者親眼目睹了該系Luis副教授給學生上微生物課程之前備課的過程:他讓他的研究生Peter脫下一只鞋子,然后在鞋底上面滴了一滴緩沖溶液,從中提取一些微生物,然后通過顯微鏡做成照片和PPT。這些鮮活的照片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他說如果通過網上下載去給學生展示別人做的類似的照片,一是侵權,二是不會得到學生的重視,因為學生知道這樣的照片從網上可以下載一大堆。課程教學中基本上都要用到最新的SCI文獻和很多綜述。學生每人的學習計劃均由自己擬定,除了幾門必修的專業課外,所有課程都自主選擇。上植物基因育種課的學生可能來自大提琴專業,學習生物工程的也有可能到醫學院做論文。例如,烏特勒支大學教育學專業的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四年級女生Milou卻選擇了在生物系來做生物基因工程來完成自己的一次畢業前實習。通過和她的交流得知,她將來的目標是做一名小學或中學教師,但并不一定是生物老師。她說這樣的實習可以拓寬她的知識領域。荷蘭的教育提倡自由性,每個學生都獲得了充分的時間及資源,以發掘其真正的興趣與潛力,從而轉變為自身學習的動力。實習和畢業的內容依賴于由學生選擇的方向。荷蘭人認為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學習知識本身,而是培養出一種最適于自身學習的思維方式與有效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科課堂教學后一般都有大量作業,比如一個老師周一上完食品工程原理課后,要求周五要交一篇關于食品單元操作認識的文章。由于一些同學因周一到周四之間有較多的課,可能會晚交,就給老師發郵件問是否可以推遲到周五。老師的回復很明確“既然已經定好了周五交作業,就不能改。”老師批改作業非常嚴格,比如歐盟食品法規課程,很多學生都能把課件背得滾瓜爛熟,但是作業和考試往往得分卻不高,甚至有些人不明白為什么會不及格。這門課程的任課老師說:學生的答案要十分完整,十分詳細,并且有亮點、有創新才會得到滿分。

1.3 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

荷蘭專業教育的一大特點是課程多,每門課的課時少,信息量卻很大。課堂上老師講課的節奏很快,常使用幻燈片及多媒體方式教學,課后留下大量的作業,學生要通過閱讀大量書籍來完成作業,需花費大量課外時間[1]。因為許多學生的先行基礎知識不夠,需要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去補習。但這樣下來,學生的自學能力無形中得以提高。這些作業選題往往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允許學生發揮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會提出這樣的一些問題:食品專業學物理和生化干什么?學概率論、高數有必要嗎?儀器分析聽說比較難,專業選修課不要選了吧……答案就是,基礎知識的厚度決定了專業研究的深度。如果缺乏基礎知識,未來可能會拖累科研進度,甚至成為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2]。

1.4 實驗、實習和畢業論文三大實踐環節缺一不可

荷蘭的本科學生有許多課程實驗要做,且在做專業實驗前一般都會經過很系統的培訓。實驗前必須認真閱讀實驗室安全要求和基本操作規范,并要一一簽字確認。實驗也是分組進行的,一般上午12:00前完成,完成后一起對實驗結果(包括實驗數據、圖像等)進行小組集體討論和分析,整個過程大約1 h,然后各自寫實驗報告。本科學制的第3年一般有5個月的連續實習。學生可以自己聯系感興趣的公司、機構或實驗室進行實習。實習結束后要向學校遞交完整的實習報告,報告中有單位客觀、完整的評價。在本科學制的第4年,本科生必須進行5或7個月的畢業論文環節。導師往往把自己帶的本科生分配給一些博士生或博士后,在博士生或博士后的引導下參與他們的專業研究。本科生實驗完成時將其獲得的結果做成彩色海報形式進行匯報,由指導博士生或博士后根據研究期間的表現給出畢業成績。碩士研究生在二年級上學期也往往有為期半年的實驗課,但主要是高級實驗儀器的應用和學術寫作,最后才是畢業論文實驗。整個碩士期間的實驗機會比較多,而且時間比較緊湊。

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工程實習教學改革措施建議

基于荷蘭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食品工程實習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實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1 通過分組教學提高“教”與“學”的互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工程實習的老師在進行專業教學改革過程中,改變了過去“滿堂灌”的習慣,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在進行食品工程原理授課時經常性地增加了習題討論環節,學生輪換發言總結。實踐表明,這比“滿堂灌”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首先有一個自主思考的過程;其次是學生對討論總結獲得的知識印象深、記得牢。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每3人一組進行食品工程實習(包括食品機械制圖學、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和食品工廠設計三門課程)[2-4]?,F代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一項工作常因時間緊、任務急而需多人合力完成。這種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培養在荷蘭高校教學中的分組作業時時體現。每個專業常以工作組的方式,把學生組成若干小組,協作完成一項任務。因此,分組教學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

另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工程實習過程中,要求每組的設計方案必須有完整的設計報告,任意兩小組的設計方案不能雷同[3]。報告中須有3個成員對設計報告的討論與評價,工程設計圖紙必須清晰、完整、明白并符合國家標準規范等。從近兩年的實習效果看,實習結束后,學生對食品單元操作和食品工廠設計有了系統的認識,設計和繪制出的圖紙符合《機械制圖國家標準規范》,這對于將來進入食品企業工作的學生是大有裨益的。

2.2 實習任務不斷更新,與食品工業緊密相關

借鑒荷蘭實習教學的成功經驗,在制訂食品工程實習的任務時實行動態的方案,即各級之間的方案是不同的。如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任務是不斷變化的,這樣就避免了低年級的同學復制高年級同學做過的設計方案。另外,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的任務往往是多選一,設計小組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這些設計任務往往與食品工業緊密相關。一旦選定了設計任務,每個實習小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按實習計劃進行,設計一般在一周內完成。學生先準備設計資料,然后進行工藝方案設計和工藝計算,接著進行設計核算和評價,最后進行分組討論和總評。通過這一系列的系統的設計環節,充分讓學生將先期學過的課程,如Auto CAD制圖學、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學生通過對于不符合國家標準規范設計細節進行反省、對于考慮不周的設計方案進行重新審察等,顯著提高了工程素質。

2.3 寬口徑,厚基礎

基于荷蘭的經驗,在食品工程實習大綱制訂過程中貫徹了寬口徑、厚基礎的方針。所謂寬口徑,就是實習任務制訂必須涉及食品行業中比較寬泛的領域。如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中應當涉及國家標準(如食品壓力容器安全標準,換熱器標準等)、規范(HACCP和SOP等)和食品行業標準,這些都要求學生作為設計依據貫穿于設計方案中。厚基礎就是學生每個階段的課程設置是階梯遞進式的。如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的先期學習課程是高等數學、Auto CAD制圖學、食品質量管理學、食品衛生學等。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則是后面要進行的食品工廠設計的基礎。這些課程的課堂講解時間是有限的,只有通過一些針對性的大作業促使學生進行自學。學生要完成這些大作業,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自己去圖書館檢索和查閱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規范、國家食品衛生法等。通過這些文獻檢索活動提高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只有通過這些針對性的工程實習環節,才能培養出食品專業的全面人才。

2.4 通過實驗、實習和畢業論文三大實踐環節遞進性來提高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

實驗、實習和畢業論文三大實踐環節是我國乃至全世界全日制本科教學3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實驗環節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積累了食品分析儀器的操作經驗;實習提高了學生的工程綜合素質;畢業論文是對學生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的一次鍛煉和考驗。國內和國外院校都非常重視這三大環節的遞進式發展。但是,各國的操作方式則各不相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國內許多院校的本科生畢業實驗、實習和畢業環節已經和荷蘭的情況近似,但執行效果上看,各個環節較弱。實驗上,設備更新較慢,除一些經典實驗設備外,一些新的單元操作設備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針對這種情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每年自己籌資購置一些新單元操作設備,如噴霧干燥設備、超臨界設備、超高壓設備、分子蒸餾設備等,使學生能夠接觸到一些新的和前沿性的實驗設備。實習環節也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如在以前的實習過程中,實習機會一般靠學生自己去聯系,許多學生覺得辛苦不愿意去,還有一些學生聯系不到實習單位,這樣往往使實習流于形式。學校當前采取的措施是先由學生的導師負責聯系實習單位,剩余沒能聯系到實習單位的學生則由學院出面聯系一些實習基地進行短期的見習或實習,從時間和體制上保證學生得到實習機會。經過實習,學生對食品行業和企業有了一定的了解,為畢業后的就業打下先期基礎。畢業環節是關系學生能否順利畢業的最后一個環節。雖然學校有一定的呼聲要求取消本科論文答辯,但是多數人對答辯這個重要環節還是認可的。學生通過本科論文環節獲得了一定的實驗數據,怎么統計和分析數據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個緊迫的任務。因此,通過EXCEL或ORGIN這些簡單而實用的分析統計軟件的使用,使學生學會了通過圖表對數據分析結果的統領作用,提高了學生統計分析數據的能力,這在以后工作實踐中是不可或缺的技能。其后,如何進行規范化的科技論文寫作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另一項技能。在沒有寫作畢業論文之前,許多學生WORD文檔軟件使用生疏,更不會規范化的論文寫作。通過這個論文寫作的鍛煉,許多學生不僅能夠熟練使用WORD文檔辦公軟件進行文件編輯,而且掌握了科技論文的寫作要領,同時提高了文獻檢索能力。最后論文答辯環節是對學生論文環節的一種高度概括、總結和批判。學生必須在8 min內用PPT匯報自己獲得的論文成果,只有對自己的論文進行高度的概括和總結才能完成。面對評委老師的質詢,說明自己論文方案的設計理由,重新審視自己的實驗方案和過程,使學生的科研能力空前提高。因此,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對于本科論文答辯過程給予了高度重視。對于答辯不通過的學生進行二次答辯。這樣給予學生和指導老師一種必須認真組織和準備的壓力,使其無論從思想和行動上,都高度重視畢業環節。

3 結語

教學改革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永恒主題,高效的教學活動應是“教”與“學”交互進行的過程。只有從這兩方面入手,大力開展教學改革,引進先進的教學文化和方法,才能提高我國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玲,陳元芳.淺談荷蘭理工科高校的教學[J].河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專集):1-3.

[2] 李忠宏,胡仲秋,段旭昌.食品工程原理理論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2(36):17944-17945.

[3] 胡仲秋,李忠宏,張建新.食品工程原理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9(3):17-18.

[4] 段旭昌,李忠宏,袁亞宏,等.食品新技術和食品安全及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食品工廠設計》教學中的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27-228,216.

食品質量控制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 文章從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對雙匯集團“瘦肉精”事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同時強調了提高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解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效果的方法,以期在我國存在同類問題的企業中得到應用。

【關鍵詞】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檢驗成本核算

雙匯集團總部位于河南漯河,集團總資產100多億元,年產肉類總產量300萬噸,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而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是漯河雙匯集團在濟源投資建設的一家集生豬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于一體的工廠。央視報道稱,濟源雙匯雖然宣稱其產品經過“十八道檢驗”,但這些檢驗中并不包括“瘦肉精”的檢測。

一、雙匯集團存在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匯總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

2006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了《內控指引》。在這兩個《內控指引》發布之后,我國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強制性要求,包括了所有行業的公司。根據國家政策的要求,雙匯集團根據《食品安全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瘦肉精監管整治工作的通知》(豫政辦[2009]125號)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規定,于2007年制訂(并于2010年進一步修訂)有《雙匯集團“瘦肉精”的抽檢與控制方案》,規定了對“瘦肉精”檢測、上報、處理的檢測體系。然而,在央視3·15特別行動節目中,卻對雙匯集團拋出了一枚食品安全重彈,曝光了濟源雙匯在食品生產中使用“瘦肉精”豬肉。據濟源雙匯公司原總經理曹連友向新華社記者透露,長期以來,該公司執行的都是集團標準按4.5‰的比例進行抽檢。2010年該廠共加工生豬101萬頭,其中本地貨源占50%左右,其余來自山西、河南洛陽等周邊地區。就在按照4.5‰的比例進行抽檢的過程中,該公司在當年8~12月檢出“瘦肉精”生豬13批次;2011年3月,又查處3批次共計60多頭。但雙匯總部沒進行披露,也就是說雙匯制定的整個瘦肉精檢測上報程序只是一句空話。

(二)企業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的類型形式化,對內部控制缺陷的描述不夠細致,實質有用的內容少,信息含量小

筆者曾經在雙匯官網和公司年報中尋找《雙匯集團“瘦肉精”的抽檢與控制方案》,但沒找見。任何企業或者說是上市公司只會披露一些對企業有利的東西,所有的食品類企業都會披露質檢部對食品添加劑進行了檢測,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披露說本公司沒有對某種食品添加劑進行檢測。對國家三令五申強調需要檢測的食品添加劑無非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公司出具的內部控制報告中披露了,但實際沒有進行檢測;另外一種就是內部控制報告中也沒披露,實際中也沒做。我想說的是,如果央視不曝光濟源雙匯,難道雙匯集團不可以自己披露一下自己沒進行“瘦肉精”檢驗嗎?或者說是什么時間到什么時間沒有進行“瘦肉精”檢驗?如果不披露,我們怎么還敢相信雙匯?在這個以“誠”字作為社會交往準則的年代,企業是否需要考慮一下自己的誠信度呢?

二、雙匯集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大智慧網站上披露的雙匯集團公布的調查原因看,公司認為是個別員工失職導致經過“瘦肉精”喂養的生豬流入濟源雙匯,但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出于成本效益原則考慮

企業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需要達到兩方面的目標:一方面,企業通過披露相關信息將自身的情況傳遞給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再根據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做出恰當的決策;另一方面企業要對外披露內部控制信息勢必要對本身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評價,這一過程能使公司發現自身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進而健全完善內部控制。但是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運行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審核及披露均需要一定的成本,企業建立運營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盈利,如果公司所花費的成本不能從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獲取相關利益中獲得彌補,則公司必然不愿意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或者僅僅披露一些形式上的內容。針對濟源雙匯,檢測“瘦肉精”花費成本比較大,從而就置雙匯總部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于不顧,對公司入口的生豬進行18道檢驗,唯獨缺少“瘦肉精”檢驗。這樣濟源雙匯的利潤短期內可能會提高,但長期內就不敢妄談了。

(二)信號傳遞的影響

從信號傳遞理論方面考慮,如果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健全有效,運營狀況良好,則公司樂于將內部控制健全有效的狀況給予披露,以吸引投資者。但是如果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獲利能力和自身質量不佳,披露相關內部控制缺陷,則會使投資者對其望而卻步。因此相關條件不佳的公司更樂于在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中將這些內部控制缺陷遮掩起來或者干脆不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以使投資者不能夠了解他們公司存在的缺陷。我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時間還不長,大部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比較薄弱,發生在濟源雙匯中的“瘦肉精”事件無疑是對上面理論很好的印證,“瘦肉精”檢測根本沒在入口生豬時進行,但雙匯集團總部迫于投資者的壓力,也根本沒披露。

(三)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雙匯“瘦肉精”事件中給我們的啟示最根本的還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具體表現在:一是信息披露主體不明確,雙匯集團總部應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進行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但具體實務工作時卻是濟源雙匯進行,這樣,雙匯集團總部和濟源雙匯在披露和實施方面就形成了一定的鴻溝,可能會形成雙匯集團總部披露的檢驗步驟,濟源雙匯不能很好的實施;還可能形成濟源雙匯沒做某一道檢驗,雙匯集團總部因為山高皇帝遠,而不能進行披露。二是責任主體難以落到具體職位和人員,據大智慧網站上所披露的整個雙匯“瘦肉精”事件的原因,屬于個別員工失職造成的,這其中很大的問題是雙匯集團總部進行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一方面,要求進行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實施是另一方面,兩個方面不能結合起來。

三、以雙匯集團為代表的我國企業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從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來看

央視在3·15特別行動節目《“健美豬”的真相》中披露的雙匯“瘦肉精”事件,無疑是繼三聚氰胺、地溝油、天然紫砂煲事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這種種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反映的是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企業利益)之間的矛盾。其實,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在哲學上來講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辨證關系。所謂統一,是眾所周知的;所謂對立,也就是有時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會出現對立,就像上面所提到的“瘦肉精”事件,如果濟源雙匯不進行“瘦肉精”檢測,包括濟源雙匯在內的整個雙匯集團的利潤就會大幅提高,也就是個人利益得到了滿足。然而,社會利益卻會大打折扣,吃經過“瘦肉精”飼養的豬肉會對人的健康造成隱患。從短期來看,企業是獲得了一些利益,但長期來看,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在這個倡導社會利益高于一切的時代,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的做企業,使整個企業走上良性軌道,也就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只有這樣,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才能同時得到滿足。

(二)從公司自己的角度來講

整個“瘦肉精”事件發生后,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一直處于停產整頓狀態,2011年3月15日封存待宰生豬689頭,其中17頭“瘦肉精”檢測呈陽性,已進行無害化處理。截至2011年3月31日,濟源雙匯收回市場流通的肉制品1 259噸、冷鮮肉259.4噸,濟源雙匯廠內被封存冷鮮產品258.8噸,已進行無害化處理,以上處理預計損失3 100余萬元。2011年3月份,預計影響雙匯集團營業收入13.6億元,其中影響雙匯發展營業收入13.4億元(含代銷雙匯集團產品營業收入)。另外,2011年3月15日當晚,公司發布停牌公告,并申請從3月16日停牌,2011年4月19日,雙匯發展(000895)披露瘦肉精時間核實公告,并從本日起復牌,結果雙匯發展股票首日即遭跌停。瘦肉精事件對雙匯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此次事件之后,如果雙匯不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整改,遲早有一天會步三鹿的后塵。這也給我國其他的企業一個警示,加強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時代的必然趨勢。

四、以雙匯集團為代表的我國企業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的措施

(一)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明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責任主體

關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問題,前文也提到過,無非就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企業根本不披露政策要求披露的內容;另一種就是企業披露了,但企業沒有很好的實施。針對前一種情況,企業內部應該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設和落實,政策要求強制性披露的內容必須披露,需要自愿性披露的內容應盡可能多的披露,這個企業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只有企業順著時代的大趨勢發展,才會做大做強。重點想說的是后一種情況,雙匯“瘦肉精”事件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僅僅把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停留在表面是不可行的,我們要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實施,需要從披露主體和實施主體一致做起,在具體實踐中,要把披露主體和實施主體聯系起來,真正把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運行成一個良性系統。從微觀角度來說,也就是從一個部門或一個車間,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所有內容都要責任落實到人,真正實現責任主體明確。

(二)從檢驗成本核算的角度解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

“瘦肉精”事件已經對雙匯集團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到底如何才能保證雙匯集團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前提下,保質保量的對每一項披露進行檢測呢?筆者認為需對雙匯集團旗下的所有子公司的質檢部門進行單獨核算,具體核算內容包括:企業包括多少種檢驗,每一種檢驗進行多少個檢驗步驟,然后假設雙匯總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M種物質檢驗,每種檢驗的步驟有N1、N2、N3……Nm個,那么總的控制點就有N1+N2+N3+……+Nm個,然后對每一個控制點預先進行成本核算,按常規條件下算一個物質檢驗的總成本C,再算各種因素引起的一個誤差d,從而確定物資檢驗所花成本的合理范圍[C-d,C+d],如果沒有進行哪項檢驗,或者檢驗中缺少某個步驟,檢驗成本就會跑到所列范圍之外,從而發現檢驗差錯,然后對上面所有責任主體進行調查,這樣就可以把公司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企業自身要端正態度

不管企業做任何事情,或者說企業做成任何事情,這其中態度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濟源雙匯的僥幸心理和雙匯集團的盲目樂觀態度,或多或少導致了雙匯“瘦肉精”事件。如果我們只從技術角度談如何防止“瘦肉精”的再次發生,那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毫無意義。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沿著一條良心軌道運營,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從企業發展的每一步做起,做到防微杜漸,方能成就新時代的一個巨人企業。企業態度端正了,再配之以良好的技術,企業成功則水到渠成。

五、結束語

雙匯“瘦肉精”事件已經過去,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我們在譴責企業社會責任感差的同時,也要對企業充滿信心。作為企業,我們要以國家政策為指導,嚴格按照國家的政策辦事,在不損害社會利益的前提下,使自己的企業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泉州網,產經新聞.濟源雙匯冷鮮肉疑似檢出瘦肉精 公司無限期停產[EB]. http://www.qzwb.com/gb

/content/2011-03/21/content_3612

130.htm,2011-03-21.

[2] 柏紅翠.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3] 蔡文津.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9.

[4] 周麗平.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09.

[5] 苗連琦.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6] 吳水澎,陳漢文,邵賢弟.論改進我國企業內部控制[J].會計研究,2000(9).

上一篇:小微工業企業論文范文下一篇:民族舞蹈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