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關于客戶流失論文范文

2023-09-23

關于客戶流失論文范文第1篇

在營銷手段日益成熟的今天,我們的客戶仍然是一個很不穩定的群體,因為他們的市場利益驅動杠桿還是偏向于人、情、理的。如何來提高客戶的忠誠度是現代企業營銷人一直在研討的問題??蛻袅魇б殉蔀楹芏嗥髽I所面臨的尷尬,他們大多也都知道失去一個老客戶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這些損失需要企業至少再開發十個新客戶才能予以彌補??蛻舻淖儎?,往往意味著一個市場的變更和調整,一不小心甚至會對局部(區域)市場帶來致命的打擊。作為公司的管理者,必須在關鍵時刻擦亮眼睛,以免客戶在不經意間流失,給公司的市場運作帶來不利影響。

一、客戶流失原因分析

1、企業內部員工流動導致客戶流失。這是企業客戶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企業由于在客戶關系管理方面不夠細膩、規范,導致企業員工跳槽,帶走了大量客戶,此時,業務員的橋梁作用就被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企業自身對客戶影響相對乏力,一旦業務人員跳槽,老客戶就隨之而去。與此帶來的是競爭對手實力的增強。

2、客戶遭遇新的誘惑。任何一個行業,客戶畢竟是有限的,特別是優秀的客戶,更是彌足珍稀的,20%的優質客戶能夠給一個企業帶來 80%的銷售業績,這是個恒定的法則。所以往往優秀的客戶會成為各大廠家爭奪的對象。市場競爭激烈,為能夠迅速在市場上獲得有利地位,競爭對手往往會不惜代價以優厚條件來吸引那些資源豐厚的客戶。"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客戶"變節"便也不是什么奇怪現象了。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尤其要注意競爭對手對你的大客戶采取的措施及給予的好處,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以防止自己的客戶被競爭對手給挖走。

3、市場監控不力,銷售渠道不暢。某食品企業在進行山西市場開發時,對 1

經銷商投入了較高的營銷費用,而在相鄰的河南三門峽這個老市場企業營銷費用的投入卻較低,結果山西市場的營銷經理與當地經銷商串通,向三門峽市場肆意竄貨。三門峽市場經銷商無利可圖,只好"忍痛割愛",放棄了該企業產品的經營。這個例子表明,企業在進行投資前以及投資后,都要持續不斷地監控市場狀況,及時發現問題,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應對,減少企業的損失。

4、缺乏誠信??蛻糇顡牡氖呛蜎]有誠信的企業合作,但是卻有些銷售經理喜歡向客戶隨意承諾,結果又不能及時兌現,或者返利、獎勵等不能及時兌現給客戶??蛻糇顡暮蜎]有誠信的企業合作。一旦企業出現誠信問題,哪怕僅是很小的問題,客戶往往也會選擇離開。為了爭取客戶,就隨意承諾,結果又因為某些原因,承諾無法實現,使得自己辛苦培育的客戶掉頭轉向競爭對手。這無疑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5、細節的疏忽使客戶離去??蛻襞c廠家的利益關系紐帶是牽在一起的,但情感也是一條很重要的紐帶,一些細節的疏忽,往往也會導致客戶的流失。某企業老板比較吝嗇,其一代理商上午匯款50萬并親自來進貨,中午企業卻沒安排人接待,只叫他去食堂吃了一個盒飯。代理商覺得很委屈,回去后就調整經營策略做起了別的品牌。

6、沒有做好市場調查,不能及時了解市場狀況。有些企業只一味生產某種產品,并且保持很高的質量。但他們的產品銷量卻一直上不去,主要就在于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沒有及時得到更新。而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客戶的需求也隨之不斷變化,因此,當企業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時,客戶就會將其注意力轉向其他企業。無疑,這一客戶的流失將會給企業帶來不小的而損失。

7、企業自身問題。一方面表現為企業對于其產品和服務的管理和監管不當,使產品和服務環節出現缺陷,導致企業無法實現客戶要求,使得客戶轉向其他企業。另一方面表現為企業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升級換代,企業的目標客戶群體發生改變,而使得之前的客戶不能再與之合作,從而導致客戶流失。此時,客戶就必須再去尋找和開發新客戶。

8、企業內部服務意識淡薄。員工傲慢、客戶提出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咨詢無人理睬、投訴沒人處理、服務人員工作效率低下,等等,也是導致客戶流失的重要因素。例如,某用戶用的都是A牌電器,很少出現故障,不料前幾天空

調壞了,電話好不容易接通,結果企業的銷售部門與服務部門相互推委,一來二去,耽誤了時間,事情也沒得到解決。最后該用戶決定再也不用A牌電器了。

9、營銷策略組合不當。這主要有: (1) 產品定價不合理, 即產品價格的確定是否有相應的細分市場為基礎, 或者由于產品成本控制較差, 導致價格無法較低。(2) 營銷中間環節即銷售渠道過長, 致使客戶得不到應有的技術指導從而導致客戶的流失。( 3)產品的功能過于復雜, 從而影響到其最主要功能的推薦,并因此增加了產品的成本, 從而增加消費者的負擔。( 4)產品的品牌認知度不高, 企業必須在品牌建設上加大投入; 或是產品的包裝出了問題, 如與營銷市場的文化習俗沖突, 未能體現產品和本企業的特色。企業需根據以上分析重新做出相應營銷決策。

10、其他原因。隱瞞產品的注意事項、頻繁改變交易方式令客戶反感、不回電或回復郵件以確認相關方面的信息、企業或者客戶搬遷、破產,等等。

二、客戶流失的防范措施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客戶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客戶流失現象也愈加頻繁。國外的一組經驗數據顯示:

1、客戶忠誠度如果下降5%,則企業利潤下降25%;

2、向新客戶推銷產品的成功率是15%,向現有客戶推銷產品的成功率是50%;

3、若將每年的客戶關系保持率增加5個百分點,利潤增長將達25%-85%;

4、向新客戶進行推銷的費用是向現有客戶推銷費用的6倍以上;

5、60%的新客戶來自現有客戶的推薦;

6、一個對服務不滿的客戶會將他的不滿經歷告訴其他8~10個客戶;

7、發展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維持老客戶的3-5倍之多等。由次可見維持客戶關系、提高客戶忠誠度和防范客戶流失,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獲得最大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一般來講,企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防范客戶流失:

1、實施全面質量營銷。顧客追求的是較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如果我們不能給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終端顧客就不會對他們的上游供應者滿意,更不會建立較高的顧客忠誠度。因此,企業應實施全面質量營銷,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客戶滿意和企業贏利方面形成密切關系。

2、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機構,樹立“客戶至上”服務意識。擁有忠誠客戶的巨大經濟效益讓許多企業深刻地認識到,與客戶互動的最終目標并不

是交易,建立持久忠誠的客戶關系才是最終目的。在這種觀念下,不能僅僅把營銷部門看成是唯一的對客戶負責的部門,而企業的其他部門則各行其是,關系營銷要求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員工都應以客戶為中心,企業的所有工作都應建立在讓客戶滿意的基礎上,為客戶增加價值,讓客戶達到長期滿意。

3、深入與客戶進行溝通,防止出現誤解。一方面企業應及時將企業經營戰略與策略的變化信息傳遞給客戶,便于客戶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把客戶對企業產品、服務及其他方面的意見、建議收集上來,將其融入企業各項工作的改進之中。另一方面應加強對客戶的了解,經常進行客戶滿意度的調查。通過調查,了解客戶的不滿意之處,從而更好地改進,贏得客戶滿意,防止老客戶的流失。

4、突出差異服務、提升客戶價值??蛻魧Ξa品或服務的需求可分為三個層次: 即核心價值、期望價值和附加價值的需求。這就要求企業一方面通過改進產品、服務、人員和形象,提高產品的總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改善服務和促銷網絡系統,減少客戶購買產品的時間、體力和精力的消耗,以降低貨幣和非貨幣成本。從而來影響客戶的滿意度和雙方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5、采取創新產品策略, 以特色吸引顧客。企業應針對市場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相對有形產品來說, 服務產品更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 因此, 產品不斷創新是培養顧客忠誠、保持客戶的關鍵。如,中國移動針對學生生活特點推出的校園卡、動感地帶等, 深受學生歡迎。此外,企業還應重視品牌效應, 提高品牌認知度。同時借助有形展示,使顧客切實感受到服務所帶來的利益。

6、加強市場監控力度,提高市場反應速度。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善于傾聽客戶的意見和建議,客戶與企業間是一種平等的交易關系,在雙方獲利的同時,企業還應尊重客戶,認真對待客戶提出的各種意見及抱怨,并真正重視起來,才能得到有效改進。二是分析客戶流失的原因及客戶流失所帶來的成本,部分的企業員工會認為,客戶流失了就流失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而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流失一個客戶,企業要損失多少。一個企業如果每年降低5%的客戶流失率,利潤每年可增加25%——85%,因此對客戶進行 成本分析是必要的。

7、建立投訴和建議制度。95%的不滿意客戶是不會投訴的,僅僅是停止購買,最好的方法是要方便客戶投訴。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應為其客戶投訴和提建議提供方便。許多飯店和旅館都備有不同的表格,請客人訴說他們的喜憂。

寶潔、通用電器、惠而浦等很多著名企業,都開設了免費電話熱線。很多企業還增加了網站和電子信箱,以方便雙向溝通。這些信息流為企業帶來了大量好創意,使它們能更快地采取行動,解決問題。

三、客戶流失的挽回策略

1、訪問流失的客戶,爭取把流失的客戶找回來。具體包括: : (1) 設法記住流失的顧客的名字和地址。(2) 在最短的時間用電話聯系,或直接訪問。訪問時,應誠懇地表示歉意,送上鮮花或小禮品,并虛心聽取他們的看法和要求。(3) 在不愉快和不滿消除后,記錄他們的意見,與其共商滿足其要求的方案。(4) 滿足其要求,盡量挽回流失的顧客。(5) 制定措施,改進企業工作中的缺陷,預防再次發生。

(6) 想方設法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多、更快、更好一些。

2、加強企業管理,提升企業形象。即企業通過加強內部自身管理和外部客戶管理,來贏得更多的客戶與市場,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管理是現代企業前進的兩大車輪之一,管理也是生產力。通過有效地管理,在客戶和社會公眾中樹立、維持和提升企業形象。良好的企業形象既可以創造顧客消費需求,增強企業籌資能力,又可以改善企業現狀,開拓企業未來。

3、嚴把產品質量關,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產品質量是企業為客戶提供有利保障的關鍵武器。沒有好的質量依托,企業長足發展就是個很遙遠的問題。企業應提供令客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識別自己的客戶,調查客戶的現實和潛在的要求,客戶購買的動機、行為、能力,從而確定產品的開發方向與生產數量,進而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來滿足或超越他們的需求和期望,使其滿意。

4、不斷進行創新。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面對個性化、多樣化的顧客需求,面對優勝劣汰的游戲規則,企業唯有不斷地創新、創新、再創新,才能贏得更多的客戶,并持續地發展與壯大。公司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不斷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吸引和留住各方面的人才,實現經營利潤的最大化。公司的產品一旦不能根據市場變化做出調整與創新,就會落于市場的后塵,分銷商利益也就可能會受到重大影響,客戶流失機率將大大增加;技術創新是產品創新的基礎,核心技術的開發與擁有是公司未來競爭致勝的法寶;而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是公司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最佳經營目標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徑。創

新本身就是在實踐經營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過程,公司具備內在發展的驅動力、產品和服務有廣泛的市場基礎,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5、加強與客戶的信息聯系與溝通。企業在執行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與客戶溝通,給客戶提供與企業有關的產品和服務信息,讓客戶對于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充足的了解,從而做出他們的決定。

6、實行快速響應客戶的戰略。企業要想持續地保持客戶,那么在與客戶合作時,對于客戶提出的要求、問題、意見或建議等,都應及時地做出回應,在合理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客戶需求。即使無法達到客戶要求,也應及時地給予客戶答復,而不應讓客戶長時間等待。

四、總結

任何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對于客戶流失問題,企業應重點關注。企業應時刻關注市場動向,經常與客戶溝通,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范客戶流失,從而保持老客戶。同時還應采取措施引進新的客戶,不斷建立企業在客戶心中的良好形象,同時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能夠保持自己的優勢,并長期地立足于市場。

參考文獻

1.《客戶流失的原因分析和防范》 李競明 尹柳營 華南理工大學 2005年5月

2.《顧客流失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吳鳴 蔣波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 2008年7月

3.《解讀客戶流失的八種原因》 佚名 《今日財富》 2008年4月

關于客戶流失論文范文第2篇

因公司工藝質檢室需要,擬對公司員工陳岳同志崗位做出調整,六個月的新崗位試用合格,現將正式調整。調整內容如下:

陳岳從記錄員崗位調整至工藝員崗位(由工5崗調整至工6崗);

可否,請領導批示。

郴州永旺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關于客戶流失論文范文第3篇

一、我國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分析

( 一) 薄弱的知識產權保護觀念, 主動保護意識有待加強

作為中醫藥的發源地, 我國目前對中藥的知識產權的保護觀念較薄弱。長久以來, 我國古老文明的智慧與結晶, 中醫藥應該受到國人的重要保護, 應該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但是, 當前我國研究中藥知識產權還不夠深入, 保護力度欠佳, 造成中藥知識被流失與占據, 中藥知識產權被別國主動申請專利, 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屢見不鮮, 這也引起了中藥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因此, 需要加強對中藥知識產權的積極保護[1]。

( 二) 對中藥知識產權的概念認識不清

近些年來, 關于中藥知識產權的概念問題爭論不一。有些人是從產業觀點的角度出發, 認為中藥知識產權的概念不應該僅僅局限在重要領域, 對中藥產業方面全部知識產權類型都應涵蓋在內。而作為中藥產業來說, 包括方方面面的產業類型, 如中藥農業、中藥工業、中藥商業以及中藥知識經濟產業等。因此, 這就需要政府積極考慮中藥產業的發展前景, 積極構建中藥產業的合理發展方略, 提高對中藥產業發展的重視, 從而促進人們對中藥知識產權的正確認識。

( 三) 中藥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體系不夠完善

盡管我國關于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體系已經建立起來, 但是在中藥知識產權領域的法律制定還不太完善。首先, 對于大部分的中藥新藥都是復方配置, 而我國的知識產權只能對中藥配方與配方劑量進行保護, 不能對配方用途、加減等進行合理保護; 其次, 當前中藥知識產權的法律條文與國際方面不接軌[2]。關于中藥配方方面缺乏相應的法律保護, 在出口過程中就會保密配方標示, 但是一些國家在檢測過程中發現不符合分析結果的現象就不能通過關卡; 另外, 對相關新藥品法規的熟悉程度不夠, 中藥相關法規的觀念比較淡薄; 最后, 相關中醫藥知識產權的組織機構相對缺乏, 這就會造成中藥知識產權對人們與企業的參考作用難以發揮出來。

( 四) 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的價值與效益認識不夠

當前, 我國唯一擁有知識產權的藥物就是中藥, 因此關于它的核心競爭力也比較強。我國目前中成藥就有35 大類, 5000 多種中成藥、43 種劑型, 而且在諸多方面都優于西方國家, 而且我國的中成藥在國外的研究也比較突出, 已經在解決癌癥、艾滋病等方面取得一定進步。因此, 作為國內企業應該積極抓住這個中藥產業市場, 而如果想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就需要積極保護中藥知識產權的專利, 才能有效獲得一定的收益與利潤。

二、我國中藥產權流失的主要形式

( 一) 知識產權通過不正當手段向國外企業流失

目前有很多國外公司在中國都成立了自己的子公司或辦事處, 這些分公司就會通過一定渠道借助貿易手段來獲取中藥的科研成果, 而且率先獲得專利; 另外, 還存在通過國際研討會、交流會的舉辦, 外國機構抓住了我國研究人員保密意識不強的弱點, 對中醫藥的研究技術情報進行探知;其次, 還有我國研究中藥的技術人員與科研專家赴境外考察, 進行交流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取一定的情報; 還有一些針對留學生以及國內專家對資金待遇的抵制力不強進行獲取; 最后, 針對我國在資金與技術方面的需求, 國外公司通過不公平方式得到中藥研究成果等[3]。

( 二) 針對我國中藥秘方保護意識薄弱的特點來獲取

首先, 中醫藥人員在對外賓的接待過程中, 積極向外賓介紹經驗, 無意中將中藥的配成與劑量等泄露出去; 其次, 中藥醫學的科研體制不太健全, 對中藥秘方的保護重視程度不夠。關于醫學職稱的評定上不會將對中藥科研成果的保護得到納入進來, 從而造成科研人員對中藥秘方的保護力度不夠, 而且在發表的論文中將中藥秘方交代的一清二楚, 從而造成泄密; 另外, 在我國的民間存在著大量的中藥祖傳秘方, 而一些外商人員會通過較低價格獲取民間秘方, 并帶出境外, 這都造成中藥秘方的泄露。

( 三) 通過人才流動致使中藥知識產權的流失

當前企業中一些掌握中藥技術與商業機密的管理人員存在著大量向外企流失的現象, 這也是造成中藥企業知識產權流失的主要形式。作為一些外企與三資企業喜歡招聘國內的科技人員與高管人士, 其中人才的能力的經驗是一方面, 而最重要的是對他們手中的研究成果感興趣, 而國內的科技人員由于高薪待遇的誘惑能夠貢獻出中藥醫學研究成果, 這也讓人們感到惋惜。因此, 需要加強對人才流動方面知識產權流失的控制。

三、對我國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策略的研究

( 一) 提升中藥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當前面對中藥知識產權保護不受重視的現狀, 應該加強對高科技、貿易經濟部門各級領導與管理人員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首先, 應該對科研領域中中外合作的重要課題與項目中, 加強成果的保護; 而且使大中型中藥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起來, 并且積極制定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促進專利申請、商標注冊水平的提升, 還要積極辦理訴訟方面的程序工作; 其次, 應該在普遍中醫藥學院中設置知識產權保護課程, 積極增強學生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最后, 還要加強對企業中科研人員與管理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念, 將人才的道德素質與職業精神納入到人才的評價體系中, 從而有效加強人才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 二) 促進中藥企業知識產權評估體系的建立

要想有效防止中藥知識產權的外流現象, 需要在企業中建立一定的知識產權評估體系。通過知識產權評估體系的建立, 一方面能夠在貿易過程中評估轉讓與許可, 而且對知識產權價格的確定也能夠進行一定的評估; 另一方面, 如果發生企業合并現象, 或者出現合資企業的建立情況, 對知識產權出資方式進行合理評估; 第三, 對于企業中知識產權的資本化進行評估, 例如企業的合并、破產清償以及股份制改造等; 第四, 還可以對知識產權的設質進行評估; 最后, 關于訴訟中與經濟權利賠償相關的案件中, 應該進行對其評估等, 從而有效加強對中藥知識產權的積極保護。

( 三) 企業中關于人才競業禁止的規定

所謂競業禁止, 也就是不競爭條款, 是勞動用工合同中的項目條款之一。在發達國家中這種條款成為約束員工的有效方式。這種條款主要在勞動關系建立之前進行簽訂, 而且也屬于雇傭合同的一部分。這種條款一旦生效就意味著, 員工有侵犯雇主權益行為的出現。因此, 我國的企業可以積極借鑒這樣條款的形式, 約束員工對企業自身權益的侵犯行為。另外, 也應該在選拔員工與人才的標準中積極將人才的職業素質與道德水平納入進來, 為防止企業知識產權的流失給予一定的保障, 避免中藥知識產權的流失現象發生。

四、結論

總而言之, 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 中藥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并且為我國德爾醫療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 對中藥知識產權的保護義不容辭。這就需要國家積極完善相關的中藥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 企業積極制定科學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在努力提升企業高管人員與領導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基礎上, 積極加強中藥知識產權的保護, 促進中藥產業的積極健康發展。

摘要:我國的中藥產業已經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中藥知識產權外漏現象比較嚴重, 這不得不引起國內科研人員與學者的高度重視。當前我國企業中中藥知識產權向國外流失, 已經為我國的企業與國家帶來一定的損失。因此, 本文主要針對當前我國中藥知識產權的保護現狀, 在分析中藥知識產權的流失方式的基礎上, 提出如何保護我國中藥知識產權的具體策略, 從而為我國中藥產業的發展提供積極的保障。

關鍵詞:中藥,知識產權,流失,保護

參考文獻

[1] 張蒙.生物剽竊的國際法規制[D].華東政法大學, 2012.

[2] 江茹.我國中藥企業專利保護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 2012.

關于客戶流失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企業人才;人才流失;危機管理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到來,企業競爭的焦點也隨著企業戰略性資源的轉移而轉移,即從資金、產品等物化資源的競爭轉為智力資源——人才的競爭。 在人才競爭中,人才流失已成為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人才為什么會流失?如何避免人才流失?這是擺在企業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因此,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吸引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一、人才流失對企業的影響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人才流失不僅會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造成企業資產的流失,而且還會給留下來的員工造成心理上的影響。企業為獲取人才,對人才進行招募、選拔、錄用、安置、定向培訓等一系列過程中需要支出很大的費用,為彌補人才流失造成的職位空缺,企業要再次支付大量的招聘、培訓費用,花費更多的時間,這些都會使企業的成本大幅度地增加。甚至有的企業還發生這種情況,一位跳槽者帶走一批人,到另一家企業去,或者這一批人另立門戶,很快就成為原企業的市場競爭對手,特別是當流失的人才得到更好的發展機遇或因流出而獲得更多的收益時,留在崗位上的人才就會人心思動,甚至以前從未考慮過離職的人才也會準備尋找新工作,從而刺激更大范圍的人才流失。尤其是掌握核心技術或商業機密的知識型員工的離職可能導致企業賴以生存的核心技術或商業機密的泄露。而掌握核心技術的員工離職,企業可能無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選,導致企業關鍵崗位的空缺,這勢必影響企業的整體運作。為減少企業人才流失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企業必須對人才流失的原因進行認真分析,并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和應付策略。

二、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

(一)沒有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在人才調配上存在問題

只有放到最適合的職位上,人才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潛能。在人才入職時如果沒有作到人事相宜,工作缺乏挑戰性,工作內容枯燥單調,往往形成人事錯位、人才閑置現象。同時,人才與職位或工作內容的最佳配合并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而應是動態的、變化的。當人才的能力提升、個人興趣轉移、工作環境與工作內容變化時,可能產生對既有工作的不滿足甚至于厭倦情緒。如果這時未及時對人才進行適當調配,不僅影響人才才能提升和發揮,甚至會產生懷才不遇式的人才流失。

(二)企業的績效考核制度不合理或不完善,企業不能提供合理、有競爭力的薪酬

員工的薪酬是他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關系到他們的生活質量與活動空間,決定了他們的經濟與社會地位,關系到他們的所有一切。薪酬更是代表了企業對人才價值的評價。每個員工都渴望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得到企業的肯定和承認,當員工對物質的追求和人身價值得不到體現的時候,就會選擇到能支付更有競爭力的薪酬和能實現自己價值的企業中去。

(三)個人發展前景也會導致企業人才流失

單純的物質利益并不是企業留住人才的唯一手段,很多企業高薪留不住人才,現代企業中的優秀人才更加重視他們個人的成就和發展需要。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希望得到晉升。沒有人喜歡平庸,尤其對于那些年紀輕、干勁足的員工來說,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和成功的滿足感,比實際拿多少薪水更重要。如果企業不能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發展前景,他們就會離開企業去尋找更加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以實現其個人價值和人生追求。員工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自然會選擇離開。

(四)工作環境氛圍較差

好的工作氛圍能調動每一個成員的激情,并使整個工作群體協調配合而形成出色的團隊。很多企業不注重關心員工,溝通與協調存在很多的問題,工作交流少,相互合作少,從而使員工感覺自己好像很孤立,好像和這個企業沒有什么關系一樣。由于自己或企業的原因不能融入企業這個大集體當中,整個企業沒有一個統一的良好文化風氣,長此以往,不但使員工工作效率下降,并最終將導致員工另謀高就。

(五)其他方面的因素

員工流動與其自身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有關,有些人喜歡較為穩定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不喜歡單調而穩定的生活方式,喜歡多變,對生活方式的偏好很可能造成員工對他所在的城市或社區不滿,從而選擇流動;另外,員工流動還可能是因為家庭因素,例如,由于照顧父母的生活、子女的學習或配偶的工作而造成的流動;員工流動也可能是因為各方面的生活保障沒有得到落實等等。

上述原因在企業中具有共性,這也是目前企業缺乏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在未來的十年里,面對市場開放的局面和競爭對手咄咄逼人的氣勢以及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人才的流失將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最大桎梏。減少人才流失已經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

三、企業人才流失危機的對策

(一)合理地使用、配置、培訓、選拔人才

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計劃,必須系統、科學、合理地開展人才招聘、選擇、引進工作,做到“因事擇人”、“知事識人”、“任人唯賢”、“知人善用”,以發展和動態的視角形成合理的企業人才結構。人無完人,企業應該用人所長,發揮團隊合作精神,針對不同類型的人才采取不同的人才管理策略。

(二)建立以績效考核制度和薪酬福利制度為核心的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

企業應該根據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制定在行業內有競爭力、對人才有激勵性的薪酬。要合理拉開薪酬差距,要保證薪酬有提升的空間??梢試L試用股票期權等方式獎勵對企業有突出貢獻的核心人才。薪酬制度的設計要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以增強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和員工的參與感。

(三)通過培訓留住人才

企業的發展與員工的整體素質有很大關系。企業通過對員工培訓,不僅提高了員工的技能和素質,還使他們感受到了企業對他們的重視,從而產生對企業的歸屬感。通過學習和培訓,使員工看見企業的未來、自己的未來,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為此,企業要創造條件讓員工學習和培訓。員工的培訓要建立機制,根據市場需求、企業發展目標和人才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要制定計劃,突出重點,做到優秀人才優先培訓,急需人才加快培養,關鍵人才重點培訓,骨干人才提前培訓;要拓寬渠道,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人才培養步伐;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訓與升遷制度結合起來,將人才培訓后獲得的能力作為晉升的重要依據;要教育員工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鼓勵人才在職進修,提高素質。

(四)企業還要給員工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人們常說“中國并不缺少人才,而是缺乏激活人才的機制”。若真正地留住人才,并讓人才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必須創建行之有效的激勵人才機制。職務晉升是一種最重要的激勵方式。企業應該摒棄“論資排輩”的陳舊管理,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員工的晉升以績效來衡量,晉升過程中要保持管理系統的精干高效,要把能力、業績、水平作為提升的主要標準,要建立公平客觀的晉升考核制度,要高度重視組織內部人才的提拔和使用,這就為渴望成長、希望承擔更大責任的青年提供了絕好的事業平臺,讓他們在大風大浪中鍛煉自己。

(五)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加強與員工溝通

企業要給員工提供一個安全、清潔、舒適的環境,使員工在工作中產生愉悅、舒適的感覺,保持良好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企業管理者和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僅要經常關心員工的工作、學習、生活,幫助員工排憂解難。特別是在當前物質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人的心理需要層次在提高,對人際環境的要求也更高。要及時了解和掌握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需要,切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制訂包括住房、勞保福利、子女就學等優惠政策,使員工在輕松、和諧、向上的環境中工作。還應該努力增加員工相互交流的機會和動力,使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和關心,使企業呈現融洽的氣氛。

(六)建立人才約束機制,完善企業保障體系

要留住人才,減少人才的流失,除了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為人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外,在現有條件下,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強化對人員流動的管理。進一步說,為規避高素質人才的流失風險,并把由于高素質人才流失給企業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還應當建立技術保密、違約賠償和培訓賠償等有形約束機制,運用經濟和法律的手段約束員工行為,保障企業各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使人才流動有法可依,減少人才流失對企業帶來的負面效應。

進入21世紀,面對洶涌而來的經濟全球化浪潮和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需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已迫在眉睫。必須從戰略高度去重新認識和梳理過去對人才問題的認識、想法、規定乃至政策,實施富有競爭力的人才戰略,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既是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掌握主動的必然選擇。

總之,人才是未來市場角逐成敗的關鍵,企業應當百倍珍惜本單位的人才資本,努力做到人得其所,才盡其用,構建完善人才危機管理機制,作好人才流失的危機管理,采取積極的措施留住人才,避免或降低人才流失,從而實現企業人才管理機制健全和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周亞.危機管理[J].企業經濟,2002(6).

2、吳元平.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探討[D].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2007(4).

3、李曉雪.如何解決企業人才流失問題[J].管理科學文摘, 2005(3).

4、姜榮國.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解析[EB/OL].博銳管理在線,2006-2-15.

5、李業昆.企業人力資源狀態評價方法[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4(1).

(作者單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經管系)

關于客戶流失論文范文第5篇

當前, “中國制造”產品雖說在世界商業市場還占有相當比重, 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 時下的“中國制造”還處在生產鏈條的“中低端”, 并非意味著“高品質”, 技術含量缺乏、設計理念落后等成為一個重要的產品質量鉗制力, 一方面不利于我國制造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 另一方面也無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豐富多彩的“個性化”需求。相反, 一些高端優質合用且具備一定價格優勢的國外制造品卻受到我國民眾青睞, 不斷涌入我國市場、涌現居民生活, 國人出境到國外“掃貨”或者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海外“淘購”成為一種新型消費逆潮, 國民消費呈現流失境外并趨于增漲態勢。

一、國民消費流失境外呈增漲態勢

所謂國民消費流失境外, 俗稱“海外掃貨”, 對我國而言, 主要是指我國內地居民通過驅身旅游、網上淘購等方式, 大規模購置由美、英、德、日、法、意、韓、港、澳、臺等發達地區生產的日常所需用品的一種消費行為。

最為典型的國民消費流失境外案例莫過于2015年春節期間的“馬桶蓋”事件了。有媒體報道, 2015年春節前后10天, 45萬中國游客在日本花了近60億元人民幣用于購物, “馬桶蓋”這一平凡無奇的家居用品竟成為一大熱門淘購對象, 幾乎被洗劫而斷貨。一時間, “馬桶蓋”事件成為那年春節期間頭條熱點, 坊間對此評論紛紛, 媒體也頻頻發聲, 褒貶不一。對此, 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在2015年兩會界別小組討論會上直言, 這對于中國不是一個好現象, 企業要在經濟新常態發展中轉變思路, 讓產品更個性化、讓服務更人性化, 我們應該做的是讓品牌走到國外去, 而把顧客留到國內。

近年來, 我國居民消費流失境外呈增長態勢。2017年11月,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中國旅游市場發展論壇”在倫敦召開并發布了《世界旅游經濟趨勢報告 (2018) 》。報告發布代表羅杰·卡特 (英) 指出, 中國游客無論在數量上, 還是在特性上都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日本、韓國等中國鄰國都見證了中國游客數量的顯著增長, 歐洲正在迎接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 未來中國游客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中國游客在旅游中最顯著的習慣之一就是購物, 喜歡去往有“大品牌”的地方。另外, 據《國家旅游局關于2015年春節旅游情況的報告》稱, 春節假日期間, 中國游客出境游人數高達518.2萬人次, 中國游客的全球掃貨之旅聲勢浩大?!吨袊癯鼍?(城市) 旅游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2016~2017) 》也指出, 2016年中國出境游達1.22億人次 (如圖1) , 占世界出境游總消費的20%, 其中近90%的游客選擇了購物 (如圖2) 。瘋狂境外消費, 值得關注和深思。

二、產品質量是造成國民消費流失境外的根本原因

大規模境外消費, 不禁催人反思。有人要問, 我國鋼鐵產量能夠造就世界第一, 高鐵速度能夠造就世界第一, 但是為何小小圓珠筆的筆珠乃至平常百姓家的馬桶蓋還青睞進口, 為什么原本可以在國內實現的消費卻流失到了海外?我們不難發現, 國民消費流失境外, 除了國人揮之不去的原產地情結、境內外價差產生的便宜心理、出境旅游快速增長帶熱境外消費等外在誘因外, 還與產品背后的客觀質量支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質量決定品牌, 而品牌則取決于工匠精神的浸入。海爾總裁張瑞敏曾指出:“名牌也應該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如果是一個名牌, 一定有豐富的文化含量, 因為一個名牌是名牌創造者素質的外化, 或者說名牌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素質的外化。員工的素質高, 才能夠創造出名牌。”十九大報告鮮明指出,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 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 創新能力不夠強。事實也表明, 在過去一段時間乃至現在還有一部分的中國產業, 在竭盡全力追逐經濟利益的動機驅使之下, 并未把重點放在產品的研發、設計等環節上, 而是盡可能地追求在最短時間內、最小成本下獲得最大的利潤。我們也不妨反思, 為什么德、日等國家在制造領域能夠不斷走向精密、走向高端, 從馬桶蓋到電飯煲, 從奶粉到大米, 難道是中國企業、中國工人制造不出來嗎。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之所以國內民眾青睞日德等國的產品, 這在一定程度上映襯出, 民眾對飽含了以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追求極致、敢于超越為核心意涵的工匠精神的國外品牌產品的認可。有人做過調查, 截至2012年, 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 日本有3146家, 為全球最多, 德國有837家企業長壽的秘訣是他們都在傳承“工匠精神”?,F實也告訴我們, 德、日等國家之所以能夠將產品打造得淋漓盡致, 離不開將工匠精神的靈魂踐履在整個生產鏈條之中并將之發揮運用到極致之境, 以至于其產品的精密性能不可輕易地被復制、被取代, 進而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長期處于不敗之地, 成為真正的“被消費國”、“被淘購國”。

對比方知, 中國制造業之所以一直處于世界制造業生產鏈條中的中下游位置, 除了急功近利, 忽視了質量發展, 還缺失了應有的工匠精神。缺乏工匠精神, 被認為是現在和未來中國發展智慧產業、向產業鏈高端攀升的最大的障礙所在。

三、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實工匠精神

縱觀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 是不是如有的專家學者所言, 時下的中國制造業技術進步過程, 仍舊是在承接發達國家制造技術的轉移擴散后, 再依賴后發優勢, 在引進資金、管理、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和改進的技術進步呢?對此, 我們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待。毋庸置疑地是曾經的中國因種種客觀條件限制, 這種引進再加工的制造模式的確對中國制造業的基礎發展及其向高端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國制造業如今正處在一個發展“瓶頸期”, 規模較大但競爭不強、依賴進口而自創不強、數量效應顯現而品牌效應茫然, 不足以支撐現階段制造轉型升級的要求, 這與我國的大國地位不相符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 尤其是互聯網平臺的日益推廣, 以及人民對生活質量的熱切追求, 單靠在引進再加工的制造模式下生產出的產品弊端日益呈現, 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和人民需要。

第一, 產品競爭, 需要堅實質量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在黨的正確領導下, 全國上下立大局、抓根本, 認清情勢、遵循規律, 樹立了正確的政績觀, 不單以GDP論英雄, 不為短期經濟指標的波動所左右,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主動擔當、積極作為, 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十九大報告對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做出理性判斷,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在國民消費流失境外的局面扭轉中占據優勢, “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制造強國的戰略定位和目標實現, 不能長期寄望于對外國高端優質產品的引進和消費青睞, 不能也不允許我們的制造行業總是處在跟跑階段, 要有與走在前列的制造強國并跑甚至領跑的決心和勇氣, 不能在“智能制造”話語體系中沒有話語權, 不能缺位于世界優質制造產業大軍群體, 而需大力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第二, 質量強國, 需要做實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 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 根本上離不開一大批德高技湛、務實創新的大國工匠的堅守和奮進。在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 形成了內涵深厚、外延廣袤的中國精神。其中, 勤勞創造、智慧勇敢的“工匠精神”, 作為中華民族的價值符號, 在生產方式的遞進變革與積淀下, 成了中國精神的核心意涵要素和中國文明的重要顯現。要想在當前西方話語主導且競爭激烈的“智能制造”時代有所作為甚至爭取主動作為, 需在本土與國際、傳統與現代、匠道與匠器的磨合碰撞中尋求中國傳統“工匠精神”斷代工程應對之策。正如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那樣, 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國要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 這不僅僅是時代對工匠精神的呼喚, 更是新時代的中國領導高層向14億中國人民發出的傳承和踐行工匠精神的最強音。

摘要:近年來, 國民消費流失境外且呈增漲趨勢, 值得深思。要從根本上扭轉國民消費流失境外的局面, 中國制造業需立足高質量發展,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將工匠精神融入生產制造的全過程, 打造出精品、鑄造出品牌。

關鍵詞:國民消費流失境外,高質量發展,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 張瑞敏.靠持續創新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J].求是, 2005 (20) .

[2] 汪中求.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J].決策探索.2016 (3) .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關于客戶流失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稅收成為支撐我國國家職能和保障國家安全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然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稅法正在完善中,加之部分納稅人納稅意識不強,導致出現個人所得稅的流失現象。針對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流失,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完善個人所得稅課稅模式,合理界定和擴展個人所得稅的稅基,完善個人所得稅征管方式,加強公民的納稅意識,建立健全個人所得稅收入規范制度,中央和地方積極合作,制定和頒布明細的稅收征收管理辦法等,進一步防止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流失。

【關鍵詞】 個人所得稅; 稅收流失; 征收管理; 稅制改革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個人所得稅流失現象嚴重,據有關部門的權威統計,每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流失額在50%以上。個人所得稅的流失,不但嚴重影響到了政府的收入,而且也影響到了稅收對居民收入的調節作用。

一、我國個人所得稅流失狀況分析及其表現方面

(一)我國個人所得稅流失狀況分析

2012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達5 820.24億元,較2011年下降3.9個百分點,比2011年增速下降29.1%。2012年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總收入的5.8%,見圖1。

但換個角度看,這個數字并不樂觀。2001年全國稅收總共達15 000億元,個人所得稅僅占全部收入的6.6%,印度在1992年就達到了7.68%,發達國家平均為30%,而中國如果能達到15%的話就是2 250億元,目前還少一千多個億。2000年個人所得稅還是400多億元時,國家行政學院博士焦建國曾測算過個人所得稅的實際總量,認為流失稅款在500億元左右,而2011年他認為流失稅款應該在1 000億元左右,真正應征稅額遠遠大于實際征收的數額,兩者的差額仍在兩倍以上??梢娢覈壳皞€人所得稅流失的情況十分嚴重。2002年6月,由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會同中央電視臺《中國財經報道》,對北京、上海、廣州700余位居民的訪問調查,結果顯示:調查中除23%的受訪居民表明自己不在納稅人范圍外,24.7%的受訪居民宣稱自己按時按量完全繳納個人所得稅,與此同時分別有33.4%、18.2%的受訪居民承認只繳納部分個人所得稅或完全未繳納個人所得稅,兩者合計51.6%,是完全繳稅者的2.1倍。由此可見,我國的逃漏稅現象嚴重,人們納稅意識不強。

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世界各個國家,個人所得稅占GDP以及稅收總收入的情況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總稅收占國民收入比重以及個稅占國民收入比重均低于世界發達國家,加之我國個稅流失嚴重,個稅對國民收入GDP的貢獻率就更低了。

(二)個人所得稅流失表現方面

1.居民個人收入隱性化非常嚴重

在我國目前居民個人的收入中,灰色收入甚至是黑色收入占較大一部分。2002年在我國8萬多億元的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中,有2萬億元左右屬于公款私存和各種形式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由于個人在取得這些收入時根本就不進行納稅申報或申報不實,稅務部門無法如實掌握居民個人的收入來源和收入狀況,也就談不上對其征稅。

2.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單位沒有依法履行代扣代繳的職責

浙江省某市稅務部門在進行個稅的專項調查中發現,該市電力廠高級技術人員的月工資在一萬元到五萬元之間,管理人員的月收入也在千元以上,而單位卻沒有依法履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職責,使得這些應納稅人員都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導致了稅收流失。

3.納稅人或代扣代繳人采用化零為整、虛報冒領的手段逃避個稅

這主要是利用我國個人所得稅對一些應稅所得項目的起征點、扣除費用等寬免規定,將收入化整為零,分散成多次收入領取,或者是以多個姓名虛報冒領本屬一個人的收入等手段來逃避交納個人所得稅。

二、個人所得稅流失的原因

個人所得稅的流失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包括主觀方面也包括客觀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課稅模式具有弊端

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模式,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分類標準為三類,即混合所得課稅模式、綜合所得課稅模式、分類所得課稅模式。而我國在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模式上方式不唯一,有的按次征收;有的按月匯繳,年終做匯算清繳;有的按月征收。個人所得稅課稅模式混亂,無統一的形式,容易造成避稅現象。納稅人往往通過轉移課稅類型,分解應納稅收入,從而造成納稅人能夠刻意地虛增費用,減少應納稅所得額,降低相應級別的稅率,達到納稅人避稅的目的。課稅模式上的分項扣繳也導致了稅源的不真實,一些納稅人正是利用了課稅模式上的弊端達到少納稅的目的,造成了個人所得稅的流失。

(二)稅收征管環節存在漏洞

我國在稅收征管環節存在納稅人信息資料沒有達到共享化的程度問題,征管手段較為落后。由于個人所得稅具有零星和分散化的特點,這就要求相關的稅收管理部門要建立起敏感和靈活機動的現代化信息網絡。但是,目前我國對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征管缺少現代化的能夠使各省相互達成信息共享的網絡化平臺,同時加之我國沒有建立起完備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法規和有效的個人財產登記和稽核制度,這樣就使得稅務征管部門在個人所得稅征繳方面存在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對稱的漏洞,造成個人所得稅的流失。

(三)公民納稅意識淡薄

公民的納稅意識在征繳個人所得稅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公民納稅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了稅務機關納稅成本的高低和納稅機制運行效率的高低。在現代社會中,由于繳納個人所得稅納稅主體的個人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一些低素質的納稅人納稅意識淡薄,偷稅、漏稅現象十分嚴重。納稅人納稅金額申報不實,瞞報、虛報現象極其普遍。公民納稅意識淡薄體現在個人所得稅納稅主體刻意隱瞞收入渠道和各種逃稅、偷稅行為。

公民納稅意識淡薄的根源在于公民對納稅的作用認識不到位。稅收的一大作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個人所得稅將高收入者手中的稅收用到科學教育研究、國防軍隊建設,保障了國家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的安全。而很大一部分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只看到了“取之于民”的那部分,而沒有意識到“用之于民”的重要性。公民納稅意識淡薄,沒有看到個人所得稅款作為維持國家機器本身正常運轉所需資金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還是國家執行政治職能、提供公共產品、維持社會穩定的資金來源。此外,利己主義思想在個人所得稅納稅主體的思想觀念中根深蒂固,他們只看到了個人利益的流失,沒有看到自己從繳納稅款中得到的利益補償,造成納稅不主動、納稅不真實的情況,導致個人所得稅的嚴重流失。

(四)居民收入難以有效確定

在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公民取得收入的渠道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許多人的收入途徑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收入形式,而是存在各種收入并存的現象。居民個人收入難以有效確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個人收入的隱性化,并且個人收入的隱性化成為了我國居民拉開收入差距的最主要的原因。稅務征收機關目前對于個人所得稅的征繳范圍中的工資、薪金所得有著相對完整的規范化程序和監督機制,但是對于公民其他形式的個人收入卻很難做到監督得力,有效征收,特別是對于一些灰色收入部分和一些不易有效發現的收入形式較難發現和監督,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個人所得稅的嚴重流失現象。

對于一些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大戶,存在個人收入來源不明晰,稅務部分對其的現金管理難以有效控制和監督,個人收入難以確定的現象。特別是單位為職工提供的變相工資形式,例如向員工發放代幣購物券、電話福利、住房福利等,稅務征收部門都無法對其一一有效地確定和征繳個人所得稅。個人收入形式的多樣化和單位提供的變相工資多樣化都不利于稅務征收部門對個人所得稅的有效征繳,造成個人所得稅的流失。

銀行對個人收入的現金管理不到位,制度體系不健全,也加大了稅收征管部門對居民收入確定的難度。商業銀行對于大客戶的現金管理制度很寬松,可變性很強,使得大客戶進行現金的套現非常容易,對于客戶利用現金進行交易取得的現金收入形式,銀行很難進行有效的跟蹤和反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稅務征繳部門對個人所得稅征繳的難度,使得部分人利用現金體制外循環取得的收入逃過了稅務征管部門的稅收監控范圍,導致個人所得稅的流失。

(五)具體征收管理辦法不完善

目前我國稅務征收的管理部門主要為國家各地市的稅務機關,包括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下級執行單位為稅務分局及稅務所和稅務稽查局,分別負責稅務管理、稅款征收和稅務稽查的工作。目前我國的稅務管理辦法實行以國地稅系統為主體,征管相查互相分離的稅務管理辦法。這種稅收征收管理辦法容易造成稅權劃分的統一性不協調、規則不穩定的情況。我國稅收征管過程中出現了地方與中央稅務部門相互之間的“博弈”。在稅收的權控方面,容易出現中央集權嚴重、地方越權嚴重的現象。而部分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恰恰利用了中央與地方這種征管辦法中的矛盾,少繳或偷逃稅款。地方稅務征管機關越權減稅免稅,甚至實行稅收承包,造成個人所得稅的大量流失。

由于我國在實行個人所得稅過程中出現了對不同的納稅個體采取分別對待的稅收政策,即對于不同類型的納稅人根據具體情況分別繳納不同金額的個人所得稅,因而導致了許多非法分子鉆法律的空子,個人收入憑據或賬目造假現象嚴重,企圖逃避稅務機關的征繳。個體、私營老板存在大量的賬外收入,使稅務機關難以對個人所得稅征繳額很好地把握和控制。而在這種情況下,稅務機關很少能對透漏個人所得稅的行為依法查處,造成很多人能夠僥幸蒙混過關,進一步助長了偷漏稅的行為,給國家帶來損失。

三、應對個人所得稅流失的對策

(一)完善個人所得稅課稅模式,合理界定和擴展稅基

針對我國復雜的個人所得稅征繳情況,分類所得稅課稅模式完全摒棄不太現實,在短時間內容易造成稅源混亂、稅收失控和稅源流失的現象。因此,結合國際上現行的通常做法和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征繳國情,我國適宜采用以綜合所得稅課稅模式為主,以分類課稅模式為輔的課稅模式,避免單一課稅模式帶來的弊端和造成的個人所得稅的流失現象。

目前國際上普遍的做法是“寬稅基,低稅率”,而我國目前的情況通常是“窄稅基,高稅率”的稅收征收制度。而這種“窄稅基,高稅率”的稅收征收制度極易導致不同納稅主體之間納稅的不平衡和不公平現象。因此,應該對現行的課稅模式加以完善,合理界定和擴展稅基,明確個人所得稅交稅項目之間的區分度與適用的不同辦法。只有這樣,稅收征管部門才能更好地防止個人所得稅的流失。

(二)完善個人所得稅征管方式,優化個人所得稅納稅模型

完善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征管方式,從納稅人自覺性的監督方面,應該建立雙向交叉納稅的稽核制度。雙向交叉納稅制度是指稅務征管部門不僅要要求稅務的依法納稅人個人向稅務主管機關申報繳稅,而且代扣代繳義務人也應該同時向稅務機關遞交關于納稅義務人與納稅有關的憑據、資料和文件。只有建立雙向的納稅申報制度,才能防止納稅個體單方面納稅存在的刻意隱瞞、欺騙和虛報納稅的違法行為,才能有效地保障國家稅收及時有效地征繳。

根據個人所得稅七級累進征稅級別表,如表2所示,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納稅模型。

設某人某月工資為X元,則當月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模型為:

表3為不同級別收入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情況。

(三)加強公民的納稅意識

1.政府職能部門要切實加強觀念的轉變

政府部門在規范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方面力求有法可依,執法必嚴,規范各項財政支出,應對廣大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個體將每個開支項目公布于眾,讓廣大的個人所得稅主體對于稅收的去向和用途了然于心,這樣既能使納稅人增強納稅意識,也能使他們積極配合稅務機關的納稅工作。

2.稅務部門應建立個人所得稅納稅人的信息共享機制

稅務部門要加大個人所得稅法宣傳的力度,采取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個人所得稅法宣傳活動。加大稅法宣傳網絡建設,充分利用網絡宣傳平臺和有效的新聞媒介向廣大公民宣傳“納稅光榮”的納稅理念。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納稅人稅收的流失,保障國家稅收的合理性。

3.公民加強納稅意識

廣大個人所得稅納稅個人要“從我做起”,增強納稅意識,積極納稅,自覺納稅,不刻意隱瞞和欺騙申報個人收入。此外,也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周圍的人依法納稅,以自己的納稅實際行動驗證“納稅光榮”的口號。個人所得稅納稅主體要在納稅方面與政府達成共識,在全社會形成自覺納稅的良好風氣。

4.建立健全個人收入統計規范制度

對于個人所得稅的虛報情況,要建立稅務號碼標識系統,以身份證作為唯一納稅號碼的標識,個人在經濟活動中取得的收入和相應繳納的稅款情況都要一一登記在稅務號碼標識系統中,以便于稅收征管部門的稅收核實和對納稅人個人收入情況的進一步了解和掌握。

建立個人財產的收入統計財產登記制度,對于個人在從事各項經濟活動中取得的報酬收入或是其他收入要登記在有關部門的實名登記錄里。同時對于個人的高檔奢侈品消費、金融資產、房屋擁有情況也要登記在實名備忘錄里。這樣有利于稅務機關對個人所得稅納稅主體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把握個人所得稅應征額的多少,有利于避免個人所得稅的流失。

5.中央和地方積極合作,制定和頒布明細的稅收征收管理辦法

建立全面有效的稅法公示制度,中央和地方要積極配合,互相推進。國家稅務總局要頒布個人所得稅的稅務行政規章制度和個人所得稅的規范性文件。地方稅務局要頒布個人所得稅的納稅指南和提供相關的納稅法律手冊。只有中央和地方在納稅辦法的制度制定方面互相合作,才有利于最大化地避免納稅個人在納稅過程中的偷漏稅行為。

此外,發展中央和地方的稅務代理制度也有利于避免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矛盾,保障個人所得稅稅源的不流失。積極建立稅務代理的中介企業,為其提供必要的指導性意見,同時為納稅人提供納稅咨詢服務、繳納稅款服務。在中央和地方稅務機關的有效監督下,既避免了中央和地方的稅務邊緣地帶的爭議,也有利于保障國家的個人所得稅的稅源不流失,防止個人所得稅的流失現象。

四、結語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隨著個人收入的提高,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征稅過程中出現的個人所得稅流失,不但會嚴重影響國家稅收收入的流入,而且也是公民違法行為的表現。只有找出個人所得稅流失的原因,并相應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完善個人所得稅課稅模式,合理界定和擴展稅基;完善個人所得稅征管方式;加強公民的納稅意識;建立健全個人收入統計規范制度;加強公民的納稅意識;建立健全個人收入統計規范制度;中央和地方積極合作,制定和頒布明細的稅收征收管理辦法),才能更好地防止個人所得稅的流失,才能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不斷注入資金支持和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 劉奕佚.我國個人所得稅流失治理探討[J].世界經濟情況,2010(8).

[2] 高培勇.收入分配:經濟學界如是說〔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3] 王惠殊.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收流失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19).

[4] Young,H Peyton.Progressive and Sacrifice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253-266.

[5] 耿軍會,劉莉,李巧莎.效用最大化模型與中國個人所得稅的治理[J].經濟與管理,2008(4).

[6] Saez, E. Using elasticities to derive optimal tax rate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1,68:205-229.

[7] 李一花,董■,羅強.個人所得稅收入能力與稅收流失的實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經濟評論,2010(2).

[8] Heady, C. Optimal taxation as a guideto tax policy[J].Fiscal Studies, 1993,14:15-41.

[9] 劉榮.強化個人所得稅收入調節功能的研究——基于對天津市城鎮居民收入數據的分析[A].新規劃·新視野·新發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C].2011.

上一篇:asp網上購物系統論文范文下一篇:黑龍江省教育廳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