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論文范文

2023-11-04

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1“8 0后”輔導員與“9 0后”大學生主要的心理、思想特征

1.1“8 0后”輔導員:蜜罐兒里長大的荊棘——自信、勇敢、叛逆

“80后”是特別的一代, 他們大多出生在一個充滿溫暖和溫情的環境中, 多情多識多彩又有些脆弱和叛逆;他們也一直成長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中, 激情澎湃敢于表現自我, 個性獨立充滿自信但又有些虛浮。人們曾說“80后”是“溫室里的花朵”, 是“垮掉的一代”。事實上, “80后”并不像人們說的那么不堪, 他們勇敢的承擔起社會所賦予的使命。

“80后”輔導員在做學生思想教育時會更加注重實效性, 鄙棄“假”、“大”、“空”的教條主義, 他們大多有自己的主見, 一般不拘泥于成規, 敢于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同時, 他們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強, 能迅速融入信息社會, 熟練操縱各種現代化教育手段。

1.2“9 0后”大學生:燕窩兒里成長的玫瑰——時尚、個性、自私

“90后”后的生活條件比之“80后”更加優越, 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相對充足使他們有著很強的自我優越感, 經常流露的是“誰的青春有我狂”、“唯我獨尊”、“舍我其誰”的座右銘。他們喜歡新穎、有個性的事物, 衣著外表、興趣愛好都追求獨樹一幟, 追求非主流的時尚。他們也敢于面對現實, 目標明確, 喜歡嘗試新鮮事物。

“90后”自我的私密空間小, 他們追捧“火星文”, 極力保護個人隱私。他們推崇民主平等, 積極維護個人權益, 與老師交流的時候比以往的大學生更加要求得到公正平等對待。但由于過分追求展現自我, 集體歸屬感不強, 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而不顧及集體利益, 相對缺乏團隊精神。同時依賴網絡, 缺少理想信仰。

2“8 0后”輔導員開展“9 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優勢與劣勢

2.1“8 0后”輔導員的優勢:最了解“9 0后”

(1) “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一樣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

(2) “80后”輔導員與“90后”大學生年齡差距不大, 也走下教師的“神壇”, 希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能夠適應新型師生關系。

(3) “80后”輔導員可以使用“火星文”等語言與“90后”交流, 并且可以使用QQ、MSN、博客等方式與“90后”親密接觸。

2.2“8 0后”輔導員的劣勢:華而不實、閱歷不足

(1) “80后”輔導員充滿自信, 但也容易自負。想法很多, 可卻會有些華而不實, 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認為自己空前優秀, 容易忽視前輩的經驗。

(2) 做事有些眼高手低, 能給學生理想一類的東西, 但是卻對學生的生活關心不到位;與經驗豐富的教育者相比, “80后”顯得親切有余, 經驗不足。

3“8 0后”輔導員做好“9 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對策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 教師位于高高在上的神壇, 不可冒犯, “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而“80后”則大多崇尚民主、平等、互愛的師生關系, 反感教條的死搬硬套的本本主義和高姿態的說教, 這與“90后”希望得到平等對待的需求是一致的, 加上年齡差距小, 他們在行為、思想方式與90后學生比較接近。因此“80后”輔導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克服存在的缺陷, 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 把學生的所思所想作為思想教育工作地切入點, 增加思想教育的親和力, 為“90后”大學生全面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服務。

3.1 注重提高自身素質, 提升個人魅力

“80后”輔導員年輕、朝氣蓬勃、工作有沖勁, 但缺乏經驗, 而且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90后”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 有可能出現學生對知識和信息的量和質的把握超過輔導員的現象。因此, “80后”輔導員不僅要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 還要努力擴大知識面, 優化知識結構, 提高個人素質, 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同時, 要克服“80后”普遍存在的華而不實的缺點, 做到“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踏實負責、真心實意的用高度的政治覺悟、淵博的知識及深厚的人文素養去引領和關愛學生。

3.2 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90后”大學生大多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模糊, 功利欲望心強烈等問題, 沒有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容易產生空虛感, 因此, 要旗幟鮮明的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和奮斗的動力源泉, 也是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可靠保證。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 增強教育方式的生動性, 多聯系大學生的實際, 充分調動“90后”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引導他們成為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 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3.3 完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

“90后”大學生心理比較脆弱, 遇事很難自我調節, 又不愿與同學交流, 因此建立完善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十分必要。這要求輔導員在平時工作中要善于觀察, 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 并與之談心, 采用適當的方法, 與學生以心交心, 進行情感交流, 發現病因對癥下藥, 必要時給學生一些心理疏導, 幫助學生盡快達到心理和諧。

3.4 提高網上引導的有效性

網絡對“90后”來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80后”輔導員可以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 利用QQ聊天工具、電子郵箱、校友錄、個人博客、飛信等網絡平臺, 增加與學生交流的同時, 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正確對待網絡游戲并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

總之, “80后”輔導員只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努力克服存在的不足, 用師愛的甘霖加以澆灌, 用真心的溝通加以融合, 用平等的交流加以引導, 以心換心, 以情啟情, 才能開創一個“潤物細無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摘要:“80后”輔導員如何開展好“90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面臨的新課題。筆者認為“80后”輔導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努力克服存在的不足, 注重提高自身素質, 用真心的溝通和平等的交流, 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完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 提高網上引導的有效性, 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80后輔導員,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

參考文獻

[1] 吳昊辰.“80后”教師新概念[J].教育雙周刊, 2006, 11.

[2] 崔景貴.90后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與職業, 2008, 12.

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作為大學生主體, 90后成長時代與過去有顯著差異, 促使90后大學生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化特征, 采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培養需求。采取個性化培養模式, 可以結合90后學生發展需求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促使學生取得自我發展和完善, 從而達成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 需要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展開分析, 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開展學生個性化教育工作。

二、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

面對90后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得以被提出。90后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 擁有獨特的個性化特征。在信息時代, 90后大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 采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無法滿足學生實際需求, 因此無法獲得理想教育效果。采取個性化培養模式,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為本, 從學生全面發展角度探索人才多樣化培養路徑, 確保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在該模式下, 需要根據學生不同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采取相應教育方法, 促使學生創新精神和求知欲望得到有效激發, 使所有學生都能取得成長。為此, 需要結合學生個性特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注學生自主發展需求和主體意識, 通過個性化溝通對學生進行思想疏導, 體現高校教育的人性化特點, 促使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得到提高。

因此采取個性化培養模式, 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內化為學生個人發展目標, 對學生個性化發展欲望進行激發, 引導學生取得自我發展和進步, 最終得到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充分體現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1]。

三、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發展現狀調查

為確定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發展情況, 對當地高校90后大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 共完成145份問卷發放, 回收問卷128份, 回收率88.3%。其中, 有效問卷120份, 有效率93.7%。在實際調查時, 從基本情況、思想動態、對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看法三個方面對90后大學生進行了調查, 完成了相應問卷的編制。

(一)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學生思想脫節

從當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情況來看, 明顯存在教育理念與學生思想脫節的問題。從學生思想觀念調查結果來看, 74.2%的大學生認為個人有必要承擔社會責任, 18.3%的學生認為不應當強求個人承擔社會責任, 7.5%的學生認為社會責任感并不重要。在回答“你認為個人價值取決于什么?”的問題時, 41.7%的學生表示取決于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40.8%的學生表示取決于財富與權力, 17.5%的學生表示取決于其他。從總體上來看, 90后大學生整體擁有積極、健康的思想價值取向, 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給予了肯定, 但是個人價值觀存在物質主義傾向。而從學生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印象來看, 43.3%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傳遞馬克思主義思想等相關內容, 45.8%學生認為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愛國、愛黨, 僅有10.9%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個人思想價值觀念的形成。由此可見,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缺乏對學生思想觀念的關注, 未能結合學生思想特點開展相應教育工作, 導致教育管理理念與學生思想脫節, 在學生個人思想觀念教育方面無法起到應有作用。

(二)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符合學生需求

直以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偏重理論知識講解, 內容多為國家政策、方針等, 體現出教條主義特征, 課程吸引力不高。對于90后大學生來講, 可以從新媒體途徑獲得更多新事物和新觀念,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 90后大學生普遍喜歡標新立異, 思想呈現出復雜多樣性。一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強調社會主流價值觀念, 忽視了學生的個人需求, 無法使學生以自我萎縮為代價達到“理想的完善”目標,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無法獲得理想效果。從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看法來看, 54.2%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個性需求缺少聯系, 內容抽象空洞。40.8%的學生認為教育內容與學生個性需求聯系不足, 顯得單調乏味, 只有5%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學生個性需求緊密相關, 可以得到學習興趣激發。從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改進建議來看, 58.3%的學生認為應當增加時事熱點內容, 38.3%的學生認為應當增加心理素質的內容, 43.3%的學生認為應當增加社會話題內容。由此可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安排無法滿足90后大學生的需求, 不符合學生個性化培養要求。

(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忽視學生主體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 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未能對學生主體性進行激發, 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少目標, 無法積極參與到課程教學活動中。從調查結果來看, 50.0%的學生表示在思想政治課程學習中遇到了學習目標模糊的問題, 32.5%的學生反映在學習中缺乏動力, 17.5%學生表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更好成績。按照個性化培養發展需求, 在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 教師需要結合學生不同特點采取相應教育方法, 所以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 加強與學生溝通互動, 以便實現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有效傳遞。而90后大學生普遍傾向于獨來獨往, 習慣于通過微信、QQ等途徑溝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方面, 未能結合學生熟知網絡的特性, 與學生溝通不暢, 無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學生反饋信息來看, 39.5%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學校溝通方式, 47.5%的學生表示無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有效溝通, 表示能夠有效溝通的學生僅占13.3%。因此從總體上來看, 在面向90后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高校未能體現學生主體性, 違背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原則。

四、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的思考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 在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方面, 需要完成相應個性化培養模式的建立, 需要結合學生群體個性化特征開展有效教學工作, 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水平。

(一) 建立個性化教育體系

在90后大學生培養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應明確學生個性化發展方向, 加快個性化教育體系的建設。首先, 高校需要結合學生特征完成個性化教學體系的建設, 采取個性化教學模式和方式方法, 通過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活動。而以學校實踐活動為載體組織豐富文化活動, 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表現平臺, 促使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得到提高。在各種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 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 獲得豐富經歷和體驗, 從思想轉變向行為踐行發展[2]。另一方面, 還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營造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環境。無論是在寢室文化、班級文化還是學院文化建設過程中, 都應當充分聽取學生意見, 引導學生參與到校園活動中, 根據自身興趣、愛好主導活動開展方向。而作為教育工作者, 需要嚴格約束自身, 發揮正面榜樣作用, 確保社會主旋律能夠得到弘揚。此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實現載體創新, 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成90后大學生個性化互動平臺的建設, 完成積極網絡氛圍的營造, 促使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正能量, 得到個人智慧的激發, 繼而使網絡成為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思想陣地, 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 突出個性化設計內容

結合90后大學生的需求, 需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個性化設計, 制定適合當代大學生群體的課程教學計劃。在實踐教學中, 需要結合不同專業學生需求和不同年齡學生特點進行相關內容的選擇, 實現授課內容創新,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吸引力。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 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借助互聯網平臺, 學生得以接觸到各種思想價值觀念。而90后大學生尚未形成穩定的個人價值觀, 容易受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潮影響。針對這一情況, 還要聯系生活實際, 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切入點開展個性化教育, 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加入時事話題,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社會事件背后原因客觀看待問題, 產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理解, 養成文明習慣和良好精神品質, 從而使學生人格教育得到加強[3]??紤]到90后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獲得了優越物質條件, 難以承受生活和學習中遭遇的各種挫折, 還要完成情感教育內容的設計。在大學期間, 學生承擔的學業壓力不大, 在情感方面投入的精力較多, 也更關注情感問題。針對學生需求, 還應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理拓展, 組織豐富情感教育活動, 增加學生情感體驗, 促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采取該種措施, 可以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社會, 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 有助于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 因此可以推動學生的發展。

(三) 推行大學生自我管理

針對90后大學生群體, 想要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同度得到提高, 還應推行自我管理, 促使學生主動實現自我教育。目前, 90后大學生普遍存在功利性心態, 習慣以自己價值標準對事物好壞進行判斷, 以自我利益為中心, 導致學生自控能力較差, 難以改變自身行為。在實踐工作中, 可以要求學生各自樹立適合自己的目標, 共同完成班級規章制度的建立, 從而使學生加強相互監督和管理, 督促學生養成自律的習慣。結合自身性格特征, 學生可以承擔相應的職能, 參與到班級日常管理中, 在獲得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同時, 得到個性培養。實際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擁有較長周期, 想要使學生徹底完成思想轉變, 需要采取多種方法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水平。例如, 可以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群體, 組織學生開展自主策劃活動。根據事先自主建立的評選標準, 學生能夠不斷充實知識, 實現知識積累, 得到自主能力的提升, 因此可以使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得到提高。采取該種方式, 可以實現全員育人, 為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方法, 通過整合師生力量促使學生協同并進, 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4]。

五、結論

通過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發展現狀展開調查可以發現, 目前存在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與學生需求脫節的問題, 以至于教師無法把握學生思想動態, 在教育工作中無法突出學生主體性, 難以取得理想教育效果。針對這些問題, 還要全面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創新, 完成個性化培養模式的建立, 為所有90后大學生提供適合教育方式, 繼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 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 又相當難做, 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 中國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相對疲軟的狀況, 很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 但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們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養。

我以為,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沒有這個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就猶如無根的浮萍, 總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

摘要:在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展開分析的基礎上, 本文結合實際,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發展現狀展開了分析, 發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因此需要從個性化體系建立、個性化內容設計、推行自我管理等方面加強學生個性化教育, 從而有效采取個性化培養模式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于璐.基于“95后”大學生個性化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工作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8, 31 (16) :67-68.

[2] 顧峰, 顧添瑜.網絡時代下高職院校“90后”大學生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才智, 2017 (17) :68-69.

[3] 仲泓宇.“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探析[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28 (01) :78-80.

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1“9 0后”大學生的思想狀況

“90后”大學生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他們在價值取向、人生態度和行為方式等方面與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有明顯的不同。他們張揚個性, 追求時尚, 喜歡直率的情感表露, 具有更強的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 自我意識更強, 學習的興趣變化更快, 更能接受新生事物, 學習創造能力也更強。同時, 他們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差, 不善于理解他人, 心理素質相對脆弱, 抗挫折能力較低。“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是社會和家庭影響的結果, 如果發揮的好, 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促進成長成才。反之亦然。

2“90后”大學生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

當前, “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 這些應當肯定, 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 (1) 社會責任感缺失, 社會適應能力較差?,F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 他們個性突出, 自尊心強, 獨立, 自信, 同時也有著冷漠、自私、團結協作性差等方面的缺點, 適應能力差, 社會責任感缺失, 心理素質欠佳。 (2) 在集體和個人、奉獻和索取的關系上常常產生錯位。受市場經濟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沖擊, 少數學生產生了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等思想, 只注重個性的張揚而缺乏廣闊的胸懷, 強調自我中心而不關心他人和社會。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發生矛盾時, 考慮得更多的往往是個人利益和選擇;在奉獻和索取的關系上, 考慮得更多的往往是索取而不是奉獻。 (3) 隨波逐流、無緊迫感。有些學生上課遲到、缺課現象嚴重, 課上睡覺、看小說、發短信、聽音樂, 學習紀律渙散, 課后打牌、玩游戲, 晚上休息晚, 睡眠不足, 嚴重影響第二天的學習。他們對自己的未來采取“無所謂”的態度, 沒有緊迫感。這種現象在同學中傳染較快。此外, 部分學生仍認為大學生是天之驕子, 學習隨便應付一下就行, 60分萬歲, 沒有壓力, 沒有緊迫感。 (4) “讀書無用論”, 學習目的不明確。“讀書無用論”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沉迷于網吧、談戀愛、玩游戲, 考試作弊, 逃課和抄襲作業時有發生。有的學生缺乏學習動力, 認為所學知識對將來的工作毫無用處;有的學生則整天只熱衷于各種社會活動, 在學習上不思進取, 本末倒置, 結果荒廢了學業。 (5) 心理問題嚴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是比較多的。就目前的現狀看, 大學生的精神問題主要表現在自閉、抑郁、焦慮、偏執、強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其原因大多是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調適和解決。

3 體育院校大學生思想狀況

體育院校“90后”大學生在思想狀況方面同于其他院校, 甚至在某些問題方面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體育院校屬于行業性質和行為特征比較鮮明的學校, 體育教育專業考生需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并參加體育加試;體育管理、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旅游、體育新聞等專業考生只參加全國統一高考而運動訓練、武術專業考生只參加體育單獨招生考試。體育大學生生性好動, 活潑有余, 學習能力相對較低。從筆者的親身工作經歷來看, 體育院校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數量也呈現上漲趨勢。

4 加強“90后”體育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實踐與探析

(1) 關注學生, 貼近實際, 切實提高德育課實效性。要在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主導的基礎上, 進一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力度, 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形式上更貼近“90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要進一步豐富高校德育教學內容, 關切“90后”大學生利益的心理素質教育、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教育和素質拓展教育等納入德育教學內容。

結合學生自律能力差, 學習目的不明確的特點, 沈陽體育學院采取學生課堂雙向反饋制度用來掌握和約束學生上課情況, 輔導員及時了解課堂中學生的表現, 根據反饋信息, 及時進行輔導和教育, 以保證學生更好的學習。在學生日常管理方面采取“一日生活”半軍事化管理制度, 提高了學生自理能力、社會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同時也保證了學生的人身安全, 維護了校園的穩定。

(2) 明確教育內容, 開展教育活動, 鞏固教育陣地, 完善教育機制, 抓住“90后”體育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重點。 (1) 明確教育內容。充分利用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民族精神為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 把忠于祖國、艱苦奮斗、愛崗敬業等精神不斷灌注到廣大同學的頭腦之中。 (2) 開展教育活動。抓好90后大學生德育的實踐載體。筆者開展了“我是誰?這是哪?來這干什么?”的大討論活動, 開展“青年志愿者”及各類社團主題活動, 堅持在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 讓廣大同學在活動中熏陶思想感情, 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努力學習。 (3) 鞏固教育陣地。加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業余黨校、團校、班團會等主陣地建設;加強學生報刊、版報、電臺、電視臺等宣傳陣地建設, 特別是要占領網上思想教育工作陣地, 以便及時了解“90后”大學生思想動態, 及時引導和解決“90后”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

(3) 完善教育機制。加強90后大學生德育工作, 是一項長期任務, 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積極動員家庭、學校、單位等社會各方面的力量, 建立一套調研、監測、評估機制, 把學生的思想道德表現列入升學、評先、評優、就業等考察范圍, 形成齊抓共管“90后”學生德育的良好機制, 形成全方位推進“90后”學生德育的社會氛圍。

(4) 典型帶動, 抓住“90后”大學生德育工作的起點。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要通過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楷模, 充分發揮典型的導向、示范和輻射作用, 使廣大同學學有榜樣, 趕有目標。近年來, 沈陽體育學院增設表彰內容, 加大表彰力度, 除開展國家、省、市的表獎外, 沈陽體育學院還開展“單科狀元獎”、“圖書借閱獎”等評比活動, 筆者深感效果明顯。

摘要:“90后”大學生已成為高校大學生的主體。高校德育工作者應從正確認識“90后”思想狀況入手, 針對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 積極探索“90后”大學生德育工作方法。本文在歸納“90后”大學生思想狀況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 結合工作實際, 在明確教育內容、開展教育活動、鞏固教育陣地、完善教育機制等方面對“90后”大學生德育教育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90后,體育大學生,德育,實踐,探析

參考文獻

[1] 楊明生.德育工作現狀及對策[EB/OL].流星之家網, 2004-10.

[2] 龔海泉.走向新世紀的高校德育教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民辦高校是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而產生的,它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加快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變革。但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成長環境、就業方式等都與公辦普通高校不同,這就給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在大學生理想信念建立和塑造方面有著重大影響。對民辦高校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進行分析研究,探討新的教育模式,期望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所啟發。

關鍵詞:高校 90后 大學生 理想 信念

為了全面、客觀、正確地評估我校學生的思想狀況,把握當前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更有針對性地研究民辦高校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可靠依據,我們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了一次較為深入的調查。本次問卷調查對象涉及10個學院,涵蓋10級、11級、12級全體在校生,共發放調查問卷1700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689份。調查中顯示,90后大學生活潑、開朗、自信、接受新生事物快,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性格特征;但部分學生理論素養和社會實踐匱乏,思想不成熟;自我意識強,缺乏自控能力;有時妄自尊大,有時又極度缺乏自信;渴望成才,但缺乏刻苦學習精神;崇尚優良道德,但又不愿自覺按照道德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這樣的心態須依靠學校、家庭、社會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鼓勵他們健康成長。

1 理想信念教育的現狀

1.1 應試教育體制下家長與學校缺乏理想信念教育的動力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家長更多關心的是孩子的智力投資,而忽視或者根本不會教育子女樹立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的理想信念。同時,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和就業率,也會將目光盯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個人能力的培養上,缺乏德育的動力。從理想信念教育的角度來看,父母、師長對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重要影響,目前他們并未起到應有的導向作用。

1.2 德育整體環境不佳

環境對人們思想有很強的影響,往往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啟示著人們。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營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當前,主旋律突出、內容健康向上的社會輿論氛圍還不夠濃厚。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乏力,輔導員隊伍孤軍奮戰的狀況還沒有徹底改變?!皟烧n”教材內容往往滯后于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有的教師自身理論知識不扎實,不能聯系實際針對當今社會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持之有恒、言之有理地解釋和剖析,而是照本宣科,空洞說教,脫離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聽起來不免讓人感覺假、大、空。大多數專業教師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很少教育學生做人、做事、做學問,沒有將教書與育人有效相結合。學校、社會、家庭在理想信念教育上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

1.3 學生對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正確認識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一些大學生更多地追求物質財富,淡化了對遠大理想的追求。不少大學生在政治上不思進取,認為只要擁有健康的身體、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技術、較強的能力就能夠順利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目標。至于理想信念則認為是虛的東西,沒有認識到理想信念在人生與成才道路上的積極作用,因而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感興趣。

2 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原因分析

2.1 外來文化沖擊,大學生理想信念受考驗

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多元文化互相激蕩、碰撞的時代,各種文化并存并相互影響。各種外來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道德準則等意識形態不斷涌入我國,進而出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的現象。這些文化的交鋒和碰撞,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理想與信念,而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他們的中外、古今知識儲備和所處環境的多變性決定了他們成為受外來文化影響最深的群體。這些影響中最顯要的莫過于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沖擊。

2.2 市場經濟體制,大學生理想信念受影響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呈現在大學生面前的是價值觀念多元化、就業渠道多元化、經濟構成多元化、理想信念多元化;同時,市場經濟的西方思潮,如“注重實用、偏重功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一并涌進大學生的視野。有的大學生以賺錢得利為目的,提倡利己主義,誠信意識淡薄,理想信念缺失。職業理想上,“一手是面包,一手是憧憬”,選擇職業偏重經濟價值和權利價值,社會責任感缺乏、團結協作觀念較差。

2.3 信息技術革新,大學生理想信念遇挑戰

飛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絡文化在為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利條件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1)過度的網絡應用容易使大學生的認知方式變得單一化,誘發大學生對現實的不信任;(2)長時間的人機對話,會使大學生出現感情冷漠;(3)使道德弱化,網絡的匿名性和隱蔽性是弱化大學生道德意識的主要原因。

2.4 獨生子女特性,大學生理想信念受制約

隨著各種信息與西方思潮的涌入,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90后大學生在政治思想、理想信念上還存在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1)獨生子女對家庭依賴感普遍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對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無所適從;(2)在順境中長大的90后大學生,常常表現出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的一面:遇到難題畏縮不前,遇到打擊一蹶不振。被老師批評、考試失利、同學之間發生矛盾、被他人誤解等都會成為他們產生低沉、悲觀、頹廢、沉淪等消極心態的直接原因。

3 理想信念教育對策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凈化社會風氣,營造文明健康的社會環境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化改革,加大反腐力度,建立誠信的經濟體系,優化社會環境,堅定廣大人民群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1)狠抓黨員干部廉政建設,以良好的形象帶動群眾;(2)狠抓精神文明建設,以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教育人民;(3)建立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打造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4)建立安全穩定的建設環境,提供健康快樂的生活場所;(5)依法治國,建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環境。由此引導大學生把個人成長與國家和社會利益聯系在一起,通過奉獻祖國,服務人民來實現個人理想和人生價值。

3.2 加強網絡文化建設,開拓網絡教育陣地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規范有序運行?!碑敶髮W生是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上網已經成為他們學習、生活的重要部分,加強網絡建設,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對理想信念教育意義重大。具體來說:(1)運用網絡技術加強對大學生上網的控制和引導,預防不良網站進入校園,注意校園網絡動向,認真分析發展趨勢及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 發現、引導以及避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群體性問題;(2)不斷豐富網上宣傳內容, 形成正面輿論強勢, 要貼近社會和大學生實際去分析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對國際國內形勢和重大事件進行有理有據的剖析, 避免網絡負面輿論的影響, 吸引學生點擊率和跟帖, 為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提供導向;(3)要結合實際,大力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實現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可以開展如“網絡課堂、網上思想匯報”等內容板塊,還可以開展“網上評優評先”,使學生參與互動;(4)加強與學生在QQ、微博、人人網等互聯網平臺上的平等互動和思想狀況及行為監控,加強對學生的掌控和思想動態的把握。

3.3 發揮家庭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轉變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著力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引導家長當好孩子終身受益的老師。只有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才能給孩子健康的觀念,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引導家長教育學生把個人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機結合,教育子女做一個對家庭有擔當、對社會有貢獻、對事業有責任、對他人有誠信的人。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將個人得失,榮辱融入祖國建設之中,形成堅定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從而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4 建設高素質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目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存在著人數不足、素質不夠高、部分同志責任心不強、人員流動性較大、工作不穩定等諸多問題。學校應加大對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對輔導員、思政教師給予適當關心,在工資、職務、住房、醫療等方面不斷提高他們的待遇,把工作績效與評優評先結合起來,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好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導工作時,應加強專任教師系統的理論學習,加大和提高培訓、座談、經驗交流等活動的規模和成效,使大家真正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和方法,適應工作需要,不斷提高工作能力。

3.5 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大學生成長成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0年代的雷鋒精神激勵著億萬青少年健康成長,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蔚然成風。今天的大學生榜樣層出不窮,每年“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湖北地區涌現出的大學生榜樣:華中農業大學徐本禹、湖北民族學院愛心大使江華,他們都是用“愛心傳遞,走向基層,服務社會”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青年學生具有不甘落后,積極上進的心理需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善于挖掘身邊的典型,組織學生向身邊的典型學習,由此形成一種先進更先進,中間、落后趕先進,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鼓勵大學生“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珍惜當前學習機會,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努力成為“堪當大用,能負重任”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鐘發亮.“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徑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2).

[2] 邵際珍,邢鎮.論多元文化體系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價值工程,2010,29(31).

[3] 陳玉君.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及其培養研究[J].前沿,2003(12).

[4] 陳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5(3).

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針對高職“90后”大學生的特點和成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采取針對性對策,即因材施教、進行賞識教育,注重社會實踐、加強職業教育,重視心理教育、重塑學生信心,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溝通疏導,提高輔導員素質、做好宿舍管理等。

關鍵詞:“90后”;高職生;思想特點;成因;對策

作者簡介:姜麗(1977-),江西玉山人,同濟大學在讀博士生,江西醫學院上饒分院教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鄢云(1982-),江西上饒人,江西醫學院上饒分院輔導員,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1年度規劃項目“高職高?!?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編號:MKS1118)的階段性成果。

“90后”是相對“80后”概念而言的。筆者對“90后”的界定就是:整個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高職“9O后”學生是指從1990年到1999年年底為止出生的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中國公民。高職“90后”學生首先既有“90后”這一群體的時代特征,也有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特征。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撐起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研究高職“90后”大學生的特點,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當好他們的引路人和指導者,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急需解決的課題。

一、高職“90后”大學生總體特點

根據直接與筆者所帶的“90后”大學生對他們的施教和所作的調查問卷情況,以及對所能檢索到的有關“90后”大學生的調查報告、研究論文等諸多材料的分析研究,高職“90后”大學生在生源特點、思想特征、情感特征以及學習特點等分別如下:

(一)生源復雜,文化素質差

由于受招生的限制,高職院校所招收的學生屬于最后一批次錄取。首先,生源情況復雜。高職高?!?0后”大學生來源既可以是普通高中的畢業生,也可以是中專、技校、職業高中的畢業生,甚至是社會青年等。生涯復雜,不易管理。其次是生源文化素質差。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大都是基礎知識薄弱或知識結構不全面的學生,他們文化素質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或生活習慣,自主學習能力差。這些都使高職學生特點不同于本科院校招收的高中生。

(二)思維活躍,責任感弱化,人生觀趨向務實

高職“90后”大學生主流是積極的、健康向上的。大都熱愛自己的國家,對社會主義前途充滿信心;既有對傳統的理想信念的崇敬與懷念,也有對理想世俗化的迷惘和困惑?!?0后”的一代,思想活躍,想法新穎,喜歡追求明星和時尚元素,喜歡標新立異,表現自我,體現出人們通常觀念中的“個性張揚、叛逆”等特點?!?0后”高職學生雖然大部分來自農村,但由于我國經濟的高度發展,他們的物質生活比較富足,加上父母的溺愛,凡事只知道以自己為中心。調查發現,高職“90后”大學生遇事并不喜歡與人合作,他們過于表現自己,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弱化,如不愿意打掃宿舍衛生,不愿參加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等。所以,高職“90后”大學生在思想特點表現為愛國意識強烈,但理想信念薄弱;思維活躍、但責任感弱化;人生觀趨向務實,功利思想嚴重。

(三)自卑心重,受挫能力差,網絡依賴感強

高職學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內心矛盾更加突出,承受更大的精神壓力和就業壓力。大多數同學進入高職院校后一開始并沒有完全擺脫高考失利的陰影,在他們的內心世界里或多或少有一種自卑感,認為高職院校是高考失利后無奈的選擇。因高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學校的知名度,就業的難度等因素加強了他們的自卑心理。高職“90后”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缺乏獨立生活的經驗,受到父輩的庇護,社會經驗、閱歷都很欠缺,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較差,與普通高校同齡人不同的是,高職學生的挫折主要是來自家庭、宿舍同學關系、男女朋友之間的挫折,長期以來家庭的中心地位減少了他們直接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機會,以致他們心理脆弱,受挫能力較弱。所以,高職“90 后”大學生在情感上總體特點是自卑心理重,耐挫能力弱;長期依賴網絡,人際關系淡漠。

(四)學習積極性不高,自控能力差

高職院校所招收的學生屬于沒有被本科院校錄取的最后一批次錄取到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文化素質較差,往往是基礎知識欠缺或不全面的學生,其生源既可以是普通高中的畢業生,也可以是中專、技校、職業高中的畢業生。所以這些學生理論基礎不扎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有所欠缺。高職學生在中學階段自主學習的能力欠缺,以致他們很難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遇到困難便退縮放棄。很多學生是抱著混文憑的態度來學習的,或者是被父母所逼來學習,加之心智不成熟、是非觀念不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所以,高職“90后”大學生在學習特點上表現為上課隨意散漫,時間觀念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高職“90后”大學生思想狀況影響因素

(一)社會環境因素。首先是時代背景的影響?!?0后”現象產生的背景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發生了兩件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一是改革開放;二是人口控制。[2]這兩個歷史事件的巨大影響構成了“90后”現象產生的時代背景。改革開放開拓了人們的視野,中國的經濟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功利主義思想泛濫,“一切向錢看”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人,這也造成了“90”后學生對金錢的依賴和追逐。而計劃生育人口控制,造成了“90后”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加倍的寵愛,使得他們大都嬌生慣養,獨立能力差,心理素質不高,抗挫能力低。其次是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民族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觀等種種抽象的社會思潮,通過媒體網絡等新興的傳播方式,這些多元文化影響著這群“9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再次是網絡文化的影響。網絡在傳遞科技文明信息的同時,也有一些頹廢、下流、反動的文化信息垃圾沖擊著高校的德育環境, 而“90后”大學生的思想尚未成熟,良莠不分, 失去是非曲直的判斷能力, 導致了價值觀的沖突和紊亂,甚至走向墮落乃至犯罪的道路。

(二)教育環境因素。第一影響因素是家庭方面?!?0后”大學生所面對的家庭環境,大部分比較優越,正趕上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時期,人均生活標準不斷提高,但不容否認,“90后”大學生成長的環境也是我國社會急劇變革的時期,大部分“90后”大學生的家長由于工作壓力增大,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長期外出務工,進行隔代教養,這些都對“90后”大學生的成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調查中8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和城鎮,家長本身素質低或外出務工而導致無暇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第二因素是學校方面。從1998年高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正式由精英化向大眾化方向發展,高校擴張對高校教育質量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尤其一些工科院?;蚋呗氃盒3霈F重能力、輕品行的不良現象。高職“90后”大學生由于在中學階段接受素質教育的不均衡,基礎差,對大學自主學習模式不適應。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陳舊的教學內容和呆板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調動不起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佳。

(三)個體自身因素?!?0后”高職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自幼嬌生慣養,在家中唯我獨尊,占有欲強,與他人相處、合作能力較差,由此造成了他們對大學生活的適應能力不強。他們受成長環境、社會閱歷的影響,對社會問題思考深度不足,由于面對巨大的就業競爭壓力,總覺得比本科生要低一等,心理素質相對較差,容易產生偏激的看法。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不能深入認識和理解當前我國所處的社會轉型期的國情,相反,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文化價值觀盲目推崇。同時,“90后”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網絡和傳媒高度發達的時代,他們迷戀網絡,沉迷電子游戲,他們的成長過程受外部影響極大,社會責任感普遍弱化,他們遇到問題,習慣性地尋找外因,而不從自身找問題,對自身的認知嚴重不足,這些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3]

三.加強高職“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

(一)采取因材施教,進行賞識教育

鑒于“90后”高職大學生以上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他們進行賞識教育是一項很好的教學方式。他們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鼓勵和更多的寬容與愛。賞識教育是一種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用愛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可貴之處,并給以充分肯定,以實現對學生有效激勵作用的教育。[4]恰如其當的賞識教育有利于重塑學生的自信心,擺脫高考失利的陰影,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所在。當然,高職學生畢竟不同于普通學生,教師使用贊美語言時要真誠恰當,否則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思進取、自暴自棄。同時,賞識教育離不開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習能力、認知水平、以及自身素質等有所不同,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水平更是參差不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智慧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最佳發展。因材施教還表現在教學方式上靈活多樣,如采取課堂討論、演講答辯、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實施教學,這些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社會實踐,加強職業教育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能型,能夠適應社會的人才。高職學生普遍對高職教育認識不清,對自身定位不準,教師應不斷強化學生職業教育,幫助學生盡快走出“讀高職高專沒前途”的傳統觀念的誤區。例如,一所醫學??圃盒?,培養的學生大部分是面向基層的醫學人才,教師要把專業的發展前景告訴學生。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發展農村與社區醫療衛生事業,不斷加大政策傾斜力度與資金投入額度,各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硬件保障條件均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農村的醫學人才還是很緊缺,就業前景廣闊。因此,學生們才會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對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通過強化學生職業教育,幫助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角色,盡快使他們認清自己所學專業的優勢,從而激發出其內在的熱愛專業的興趣點和動力。

(三)重視心理教育,重塑學生信心

高職大學生相比較本科院校的大學生而言,他們面對更多來自心理和環境的變化,承受著學習負擔重、就業難等方面的更大壓力,更容易產生自卑困惑、厭學逆反等心理問題,影響其健康成長和成材。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幫助學生重塑信心,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對新生入學的學生開展心理調查分析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心理咨詢室,對心理不健康的學生要及時加以疏導。大學一年級新生應普遍開設《普通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等選修課程以及學校定期舉辦心理知識講座,疏通他們的心理障礙,激起他們生活的熱情和對成功的渴望,進而轉化為追求上進的實際行動。班級可專門設立心理保健員一職,負責了解班級成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和輔導員進行溝通。

(四)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溝通疏導

德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做好引導和疏導工作,讓學生遵守網絡文明,建立網上的精神家園和價值觀的凈土。教師可鼓勵學生把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通過微博或QQ等形式及時發表出來。微博是基于網絡的一種新媒介,“織圍脖”(寫微博)已經在高校成為一種時尚。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將學習思想上遇到的困惑等發表在微博上。QQ等聊天工具也是大學生日常交流的手段之一。很多班級都建立QQ 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時刻關注每個學生的狀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進行溝通疏導,所以,通過微博或QQ等聊天工具形式的交流和疏導,既加強了和學生的聯系溝通,又幫助“90后”大學生樹立健全積極的人格。與此同時,要繼續發揮校園廣播、校園電視臺、??蟮葌鹘y媒體的功能,形成網上網下思想道德教育的合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延伸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時空,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打造立體教育平臺。[5]

(五)建議輔導員入住宿舍,加強宿舍管理

學生宿舍是學生生活、學習和活動的地方。因此,讓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相應的宿舍規章制度,加強宿舍管理,尤為重要。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高職院校教師和管理隊伍的主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與普通本科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90后”學生與以往學生也存在本質的區別,他們獨立性更差,心智相對不成熟,所以學校最好安排輔導員入住學生宿舍,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經過調查和訪談表明,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喜歡輔導員入住宿舍。輔導員要經常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幫助他們答疑解惑。同時,輔導員自身素質要不斷提高。作為一名輔導員需要有強烈的責任心、愛心、細心、耐心等,要樹立良好的榜樣,注意“言傳身教”。輔導員要加強師德建設,要做到以身作則,要言而有信,才能樹立威信。[6]由此可見,當好一名高職輔導員不容易,根據責權相當的原則,學校和政府應該加大對輔導員隊伍的保障機制建設和提高薪酬待遇。

參考文獻:

[1]新華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9/14/c_12550237.htm.2010-09-14.

[2]風笑天.中國獨生子女研究:回顧與前瞻[J].江海學刊,2002(5).

[3]蘇玉華.“‘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其教育對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

[4]楊一仁.走進周弘:感受賞識教育[J].內蒙古教育,2007(1).

[5]檀江林.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P37.

[6]萬馨.和諧校園視野下高?!?0后”新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9(11).

責任編輯 謝榮國

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一、“90后”大學生主要心理問題

(一) 以自我為中心

大多數“90后”大學生是獨生子女, 是整個家庭的中心, 有很強的自我優越感, 基本沒有受過挫折。久而久之, 他們在心理上逐漸養成并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而當他們走進大學校門后, 已經形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習慣難以很快改變, 便用這種心態與同學、舍友相處;而相處的對象不再是“包容”、“順從”和“溺愛”的家庭成員。于是他們對人際關系感到迷茫和不適應, 甚至逐漸產生失落感。加上要不斷面對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日常生活瑣事, 相處中很容易發生矛盾。而一些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與老師、同學交流的學生就有可能出現心理危機, 甚至走向心理極端。

(二) 承受挫折能力不強

由于“90后”大學生所處的社會和家庭成長環境良好, 他們的成長道路幾乎非常順利, 而在其背后存在的卻是普遍較弱的抗挫折承受能力。武漢大學關于“遇到挫折心態”的調查顯示:在抽查的“90后”800名新生中, 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 自己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同學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總結經驗, 從頭再來”。這組數據表明, 大多數“90后”大學生心理素質偏弱, 抗挫折能力明顯不足。

(三) 人際交往障礙

“90后”大學生一般都是獨生子女, 他們在中學階段人際關系相對比較簡單, 而比較優越的成長環境, 使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欠缺技巧和溝通能力。進入大學, 同學、老師大多來自四面八方, 生活方式也由原有的個體生活方式轉變為集體生活方式, 很容易導致他們在集體生活中的摩擦, 產生矛盾礙于面子又不懂及時溝通交流去解決問題, 所以容易產生苦悶不安的情緒, 且不愿交流, 這種情緒容易讓他們變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閉。同時, “90后”與中國迅猛發展的互聯網同時成長。他們基本上從小就接觸網絡, 他們的思想行為模式與網絡有著密切聯系, 沉浸于網絡的虛擬世界里使他們產生一種虛擬人格, 面對現實世界的交往他們顯得盲從不知如何應對。

二、“90后”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 社會因素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人們的物質生活相較以往可以說是獲得了極大地豐富。“90后”一出生, 就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物質生活資料、醫療保障和基礎教育, 讓他們越來越遠離艱苦樸素的傳統觀念, 他們從未經受過物質匱乏之苦。所以, 在他們的潛意識中, 就只有順理成章的獲取.毫無顧忌的享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 文化交流也在不斷加深文化發展多元化、觀念多元化。“90后”這一代少了傳統文化的熏陶多了西方思想的影響。同時, 我國二元結構模式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不同社會階層的狀況差異也很大, 在“90”后身上就表現為自卑心、攀比心、虛榮心等。學校這個小社會由于師資等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對每一位學生都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使得有些心理問題的學生在沒有主動尋找解決途徑的情況下他們的心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二) 家庭因素

“90后”孩子的家庭環境中, 大多沒有同胞的兄弟姐妹, 缺少和伙伴互愛互助的實際鍛煉, 缺少集體影響, 而這種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的影響是家長所不能給予和替代的。加之他們的祖輩、父輩過分呵護, 導致大多數“90后”任性、敏感、自我為中心, 抗挫折能力不強, 合作意識淡薄, 缺乏艱苦奮斗的毅力和居安思危的責任感。還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是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家庭內部問題, 尤其是離婚率的不斷上升, 使部分“90后”經歷了家庭解體的打擊, 造成他們性格和心理上的某些缺失和成長中的斷位。

(三) 網絡因素

網絡作為現實生活中的第四媒體, 其便捷性與高效性、開放性與共享性、生動性與交互性, 以及信息的豐富性和傳播的廣泛性等特征使得網絡媒介對個體的影響力大為增強且更為持久。海量的信息、豐富的知識和趣味性很強的游戲, 使得網絡成為“90后”的學習、娛樂的第一選擇。導致“90后”對網絡過分依賴, 造成個人心靈明顯封閉, 削弱了他們的價值判斷和控制能力。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 而他們在獲取信息時又缺乏價值判斷和控制能力, 低俗、虛假的信息對他們的心理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他們不斷穿梭于現實與虛擬之間, 盲目而輕率地面對各種選擇, 這種處事方式不可避免地被帶到了現實生活中, 造成嚴重后果。而由于監督、監控和管理技術尚不完備, 致使網絡的不良傾向越來越明顯, 導致一些青少年心理扭曲和價值觀念偏差。

三、“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 加強教師隊伍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面對“90后”學生的特性, 教師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理論思維能力、調查科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就業指導能力、信息技術能力、文字寫作能力、更要有協調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危機處理能力等, 還應及時更新和提高自身知識結構和技能, 創新工作方法, 對“90后”存在的心理問題利用心理學的相關方法進行分析、鑒別、判斷和疏導, 從而及時解決學生生活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化解矛盾, 以增強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實效性。

2. 調整輔導員的年齡結構和人員配備。

合理化高校輔導員的年齡結構, 縮小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年齡差距, 將有助學生心理特性的理解從而利于輔導員與學生的交流。鑒于“90后”大學生鮮明的個性, 在擴招的基礎下學生人數又不斷增多, 而國內高校普遍存在超過1∶200的師生比現象, 讓輔導員們不堪重負, 必然降低教育效果。在很多高校輔導員的配備上存在不是心理學、教育學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等相關專業的人員, 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作者不能及時有效地把握學生的信息和心理狀態, 從而對受教育者的教育效果會顯得不明顯、不及時。所以增加人員配備, 優化人員結構也應是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

3. 改善管理與溝通方式, 用尊重、贊美和鼓勵激勵學生。

“90后”的大學生自我意識很強, 他們渴望獨立, 希望能得到尊重。在管理學生過程中, 老師、輔導員可能會不自覺地運用“權威”來達到一定的管理效果, 這反而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被動和戒備的心理效應。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中, 我們要注意適當的尊重、贊美和鼓勵。輔導員要做好管理工作, 也應該掌握“贊美”這一推動力量, 用不同手段去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進取心。這種鼓勵和尊重有利用學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實施, 他們可以在輔導員的指導下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以及社會實踐中去, 不斷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 學會進行自我剖析, 自我認識, 自我監督, 進而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 發揮網絡優勢

“90后”大學生是在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網絡與他們生活密不可分。調查顯示:“63.7%的90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式是聊QQ, 有77.4%的學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 會因自己無人傾訴而覺得‘莫名空虛’和‘無助’”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堅持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 可以利用網絡平等、隱蔽、快捷、實時、互動的特點, 通過網上心理解析、培養、訓練、輔導、咨詢、測驗、診斷、治療等方式向“90后”大學生介紹心理知識,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與咨詢服務。這種在匿名環境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消除他們的心理阻抗和逆反心理, 使他們會放下所有的負擔和顧慮, 接受咨詢, 從而使心理咨詢工作者能夠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掌握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并做出切合實際的引導及處理。網絡心理教育咨詢實現心理教育咨詢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的限制, 若是使用得當, 能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對治療心理障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注重學生管理

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發展情況, 并結合他們的實際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1) 大一注意適應性和自立能力的培養。如生活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關系的建立等, 做好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然后通過對篩選出可能有心理問題的新生進行面對面的咨詢, 建立個人心理檔案,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 大二通過素質拓展提高學生意志力, 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提高在實際交往中的能力和技巧。 (3) 大三、大四側重升學、就業輔導, 在這段時間內心理出現較多的沖突與矛盾, 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緩解則會積郁于心, 所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選擇找工作還是升學, 是我們心理工作的重點。

(四) 注重發展性心理咨詢

高校應注重發展心理性心理咨詢。高校心理咨詢的根本目的, 不僅僅使有各種心理異常表現的學生盡快緩解心理壓力和消除心理危機, 更重要的是使廣大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使其各種潛能得以充分發揮、人生價值能夠正確體現。一方面, 重視針對具有各種心理異常的學生進行調適性心理咨詢, 使有心理異常的學生宣泄消極情緒, 以緩解心理壓力, 可以改變其在認知上的錯誤觀念, 從而確立正確的合理的思考方向和方法, 使其盡快擺脫心理異常的糾纏而保持心理健康。另一方面, 應注意針對廣大心理健康的學生進行發展性心理咨詢, 通過發展性心理咨詢既能夠幫助廣大學生了解自己在心理發展過程中要注意的心理問題, 使其更好地認識自我, 并提供處理方法, 防止并消除其在成長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 防患于未然, 鼓勵、督促和幫助廣大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已經具有的各種現實能力, 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在能力, 從而使其進一步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更好地塑造個性和完善人格, 更充分地發展自我。

加強“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責任重大, 我們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創新的工作方法來解決“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努力使他們在步入社會前順利完成心理健康成熟的過程, 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摘要:在人的整體素質當中, 心理素質占據著基礎地位, 它影響并制約著其他素質的發展。目前“, 90后”正在成為大學生中的主力軍并且即將走入社會, 他們的心理健康值得我們重視。他們特有的心理問題和產生的原因值得我們關注。我們將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揮網絡優勢;注重學生管理;挫折教育;注重發展性心理咨詢等途徑, 來探討如何使他們更健康地成長發展。

關鍵詞:“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 戴長瀾.中國首份“90后”大學生調查報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國青年報, 2008-11-12

[2] 雍慧琦."90后"大學生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導刊, 2010 (5)

[3] 張寶君.“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 2010 (4)

[4] 謝海光.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0

上一篇:科技銀行經營模式分析論文范文下一篇:職業教育體系新興產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