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護理管理重點知識范文

2023-09-20

護理管理重點知識范文第1篇

本文探討的高校校辦企業主要指依托高??蒲匈Y源和成果建立的獨立法人公司制企業, 高校以獨資、控股或參股的方式參與經營管理。高校校辦產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得到了迅速發展, 高等學校的校辦企業很大部分建立在高科技含量和高知識密集度基礎上, 他們的生存和發展依賴于高校知識背景和不斷涌現的創新理念, 在高科技領域逐漸發展壯大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一批教學研究性大學和綜合性院校根據本校的特色和強項專業, 通過產學研轉化, 建立了為數眾多的高科技企業。

高等院校組建高新技術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先天優勢, 起點較高。相對而言, 高校有完備的科研系統, 各類實驗室、研究所在人才儲備和基礎設施上優勢明顯, 而且會得到國家和地方資金的大力支持, 本科、碩士、博士人才齊全, 多學科、多層次之間可以相互交叉滲透, 使得各項專利和創新技術不斷涌現。同時, 高校之間的國際合作使得技術的創新能夠突破國家、地域的限制, 使得我國國內的技術實時緊跟國際的步伐, 這些都是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條件, 高校組建校辦企業也正是為這些無形資產轉化搭建一個平臺。

1 知識經濟時代高校企業管理的重點

現階段高校校辦企業作為連接高校和社會的紐帶, 一方面克服了其他中小型企業在科研方面投入不足, 研發能力差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及時并有針對性的實現產業化, 將知識更快速的轉化為生產力, 同時也為高校辦學經費的籌集起到一定作用, 促進了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但是,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知識經濟的范圍擴大, 高校校辦企業在發展中也逐步顯現出許多問題, 如部分高校不顧自身專業特色盲目興辦高新技術企業, 管理行政化, 其管理方式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相差甚遠等, 導致盈利能力不足, 甚至持續虧損, 成為高校的一個負擔。因此, 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 如何做到企業的管理與現代企業制度相符, 是一個很容易被高校管理人員忽視但卻十分重要的問題?,F在的校辦產業應在管理觀念上進行變革, 改變管理中過多地依賴于過去的經驗, 轉而采用知識化管理的方式, 在整個的管理過程中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1 重視社會整體目標的實現

在現代知識經濟中, 企業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 還應該將眼光拓寬到整個社會的發展中, 一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將獲得消費者更多的關注。同時, 社會環境的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企業在競爭中應將戰略重點從僅僅關注生產者剩余最大化, 到同時兼顧消費者剩余, 將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放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校辦企業與其他公司制企業的不同僅在于國有事業單位出資和高校背景, 它同樣需要首先服務于客戶, 在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 并最終達到促進企業盈利和發展的目的。校辦企業應該將樹立客戶服務觀念和樹立員工服務觀念有機的統一起來, 對外做到讓客戶滿意, 對內保障員工各項權益, 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1.2 重視企業知識資產的管理

高校校辦企業作為科技企業領域的一支新軍, 應格外重視對知識資產的管理和保護, 包括各項專利在內的知識產權, 創新理念、企業品牌及形象等。當前, 科技企業的競爭力已經不再體現在有形資產的數量及質量上了, 而是取決于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上。隨著無形資產價值的不斷增長, 對該類資產的有效管理也顯得格外重要了。校辦企業首先要在理念上具備保護知識資產的意識, 通過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注冊擁有的無形資產來保護企業的權益;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知識資產的創新、引進、管理、保護、應用等的工作;對轉化價值大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入賬, 更全面反映企業的資產結構的同時, 也有利于該類資產的轉讓和交易, 發揮其最大功效。

1.3 重視企業組織形式和領導方式的轉型

傳統校辦企業的管理層受高校的行政影響較大, 常常陷入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中去, 管的很嚴但領導不足, 對于瞬息萬變的市場而言, 反應遲鈍, 重大問題決策、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等問題的決策從企業到學校領導層層審批, 致使錯過很多市場

Management經管空間

時機。因此, 現在的企業制度要求企業組織結構的扁平化, 對科技企業而言, 管理決策的效率與科技創新的效率同等重要, 校辦企業在規模逐漸擴大后, 決策的金字塔結構必須進行壓縮, 提高管理幅度并減少層數以提高效率;這種轉變也決定了企業的領導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 讓企業中的每個個體都能有參與決策的機會, 未來的領導應當是集體團隊式領導, 集中公眾智慧和統一公眾行為的領導, 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 勇于接受改變和發揮示范作用。

1.4 重視企業文化建設

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訓, 校園文化, 具有高校背景的校辦企業其成功的關鍵也離不開企業文化的構建。與機器大工業時代顯著不同的是,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員工不僅僅是“經濟人”, 而是具有更多精神層面訴求的“文化人”, 因此, 塑造企業文化對于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保持員工的企業忠誠度十分重要。企業文化是受一定的意識形態的影響, 在企業的長期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形成的企業精神、企業制度、企業價值觀念、企業道德等的總和, 是一套全面的文化體系。高校企業要充分依托高校背景上既有的文化根基, 加以發揮和充實, 以著名教授學者的人格魅力為表率, 建立適合自己的企業文化。高??萍计髽I要通過企業文化的構建, 讓每個員工能夠感覺到自身價值對于公司價值的重要性, 使公司的各個部門、部門的各個成員都有歸屬感, 具有很高的團隊意識, 能夠將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公司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在經營哲學上講求經濟效益, 誠信為本, 情義至上, 價值觀念明確創新為企業之基, 企業道德上講求產品過硬, 精益求精, 企業制度上既約束員工行為又保障員工權利, 企業形象上充滿朝氣活力等。在企業文化的構建上, 一定要重視領導的表率作用, 所謂上行下效, 一個能言行上切實履行企業文化的領導者, 將為員工樹立一個榜樣和標桿, 使得企業文化能夠更有效的得到貫徹, 避免企業文化表象化和口號化。

1.5 重視人力資源開發管理

校辦企業發揮著將高??蒲谐晒D化為生產力的任務, 在知識經濟時代這種轉化的效率和效果, 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力資源的狀況及豐富程度, 因此, 高校企業應該更加注重人力資源的建設??萍紕撔率切^k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 而創新有賴于知識的獲取和吸收, 因此在公司內部形成學習型組織的氛圍, 增加人員培訓方面的投入, 尊重員工個性的發揮, 調動員工個人的潛力和積極性, 才能使企業保持活力。同時, 在校辦企業的管理中要注重信息的溝通和共享, 溝通是企業內部控制中重要的一環, 要將企業內部來自不同方面、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和從事不同崗位的人員通過積極有效的溝通聯系起來, 才能更好的保證公司的協同力與凝聚力, 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工作績效。

2 知識經濟時代高校校辦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我們正在邁入知識經濟時代, 同時也是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時代。應該看到的是, 高校校辦企業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促進了科技的轉化, 為高?;I措了辦學資金等, 高校企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將繼續存在。但是客觀的看, 這并不表示在將來高校企業會一直以目前的方式存在下去。高校校辦企業是中國的獨創, 但教學和科研才是高校的基本使命, 過多的涉足商業性生產活動, 會占用高校固定資產、資金、人力等本應服務于公共教育事業的資源, 隨著大眾維護自己權利的觀念逐漸增強和對教育資金流向監督的逐漸透明化趨勢, 民眾會越來越不滿高校過多的涉足商業領域,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高校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2.1 高校校辦企業未來必然走向社會化、市場化

高校通過興辦自己的企業直接實現將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 是符合我國的現階段國情的,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 科研成果轉化渠道的逐漸暢通, 未來高??萍嫁D化并不需要高校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去興辦企業才能實現。同時, 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國家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提高, 教育成本分攤、捐資助學、科研成果有償轉讓、社會辦學渠道也開始發揮作用, 高校辦學資金逐漸充裕, 其利用興辦校辦企業籌措辦學資金的動力將逐漸減弱;市場經濟中的其他科技企業, 也會通過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來提高自身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高校校辦企業在未來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向社會化、市場化、產權多元化發展, 高校校辦企業在未來必然會演變為社會企業。

2.2 高校校辦企業的市場化和社會化必須有一個過渡階段

我國才開始邁入知識經濟時代, 這決定了高校校辦企業走向市場化和社會化需要一個過渡階段。首先, 現階段科研成果有償轉讓渠道仍然不夠暢通, 科技企業的需求和高校的科研產出無法有效對接, 在企業急需科技創新的同時, 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率卻相當低;其次, 我國的高科技企業數量雖然眾多, 但是創新能力仍然較為薄弱, 將全部科研的重擔一下都壓在這些企業身上, 明顯不是最優選擇。因此, 現在應該改變的是高校獨資建立企業的情況, 改變股權結構, 引入其他資本參與企業經營, 形成產權多元化的科技企業, 高校應在引入有力經營者后, 逐漸轉讓股份, 直至完全退出, 這需要一個過程;此時高校將改變自己的定位, 將重點落在科技成果轉讓、為社會科技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聯合成立研發中心上。

2.3 要逐步建立高校投資撤出機制, 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高校校辦企業在建立、成長階段, 高校利用已有辦學資源, 在場地提供、人員付出、資金支持等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 這些都是國有資產, 在高校逐步轉讓校辦企業股份的時候, 一定要保證這部門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而不能在改革的過程中, 導致國有資產外流或者讓校企改革變成賤賣國有資產的手段。在高校校辦企業轉變為社會企業的過程中, 必須堅持集體決策的原則, 按程序報批, 精心謀略, 逐步建立高校投資的撤出機制。對于發展良好的企業, 爭取通過企業上市后, 高校在市場價格合理的情況下通過股權交易轉讓股份;對于無法達到上市要求的企業, 可以評估企業價值后在聯交所進行競價轉讓。同時, 根據企業未來發展需要, 也鼓勵員工持股, 企業原有科技人員和技術骨干可繼續持有公司部分股份??傊? 高校轉讓校企股權, 要在建立完善的撤出機制后進行, 在保證合法、公平的同時, 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參考文獻

[1]李兵.論我國高??萍籍a業的發展趨勢[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 2011 (12) .

[2]王雄偉.我國高??萍计髽I的發展歷程回顧[J].當代教育論壇, 2006 (1) .

[3]郭學惠.高校企業發展方向思考[J].重慶工學院學報, 2006 (1) .

護理管理重點知識范文第2篇

1、安全生產:一般意義上講,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境的和諧運作,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于有效控制狀態,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安全管理:針對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運用有效的資源,發揮人們的智慧,通過人們的努力,進行有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等活動,實現生產過程中人與機器設備、物料、環境的和諧,達到安全生產的目標。

3、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減少和控制危害,減少和控制事故,盡量避免生產過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危害、財產損失、環境污染以及他損失。

4、《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20類: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火藥爆炸、瓦斯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傷害。

5、《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的分級:

A/一般事故:死亡1-2人,重傷1-9人,直接損失:一千萬以下。

B/較大事故:死亡3-9人,重傷10-50人,直接損失:一千萬—五千萬。 C/重大事故:死亡10-30人,重傷50-100人,直接損失:五千萬-1億元

D/特別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重傷100人以上,直接損失:1億元。

6、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一般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重大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7、危險程度=風險度,指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嚴重性的結合。

8、海因里希法則:傷亡:輕傷:不安全行為的比例為1:29:300;

9、危險源:第一類指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包括生產過程中各種能量源、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第一類決定了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發生事故后果越嚴重;第二類指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廣義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環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決定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它出現的頻率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10、重大危險源: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儲存危險品,且危險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單元: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生產經營單位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

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多品種時,按下式計算,滿足下式的為重大危險源:

q1q2q3qn??...??1 Q1Q2Q3Qn式中q

1、q2...——每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量,單位為t Q

1、Q2...——與各種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單位為t。

11、本質安全:通過設計等手段使生產設備或生產系統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誤操作或發生故障的情況下也不會造成事故a:失誤—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誤,也不會發生事故或傷害;b:故障—安全功能,指設備、設施或生產工藝發生故障或損壞時,還能暫時維持正?;蜃詣愚D變為安全狀態。

12、安全許可:礦山、建筑、?;?、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

13、安全生產管理原則和原理:

(一)系統原理:按照系統的觀點,管理系統具有6個特征,即集合性、相關性、目的性、整體性、層次性和適應性。 運用系統原理的原則:a動態相關原則,各要素是運動和發展的,他們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如果處于靜止狀態,就不會發生事故。B整分合原則,在整體規劃下明確分工,在分工基礎上有效綜合,在制定整體目標和進行宏觀決策時,必須將安全生產納入其中,在考慮資金、人員和體系時,都必須將安全生產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考慮。C反饋原則,企業生產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所以必須及時捕獲、反饋各種安全生產信息,以便及時采取行動。D封閉原則,在任何一個管理系統內部,管理手段、管理過程等必須構成一個連續封閉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動;在企業安全生產中,各管理機構之間、各種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間,必須具有緊密的聯系,形成相互制約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一是一切管理活動都以人為本展開,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二是管理活動中,作為管理對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統各個環節,都需要人掌管、運作、推動和實施。 A動力原則:管理必須有能夠激發人的工作能力的動力,3種動力物質動力、精神動力、信息動力。B能級原則:根據單位和個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發揮不同能級的能量,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C激勵原則:管理中的激勵就是利用某種外部誘因的刺激,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科學的手段,激發人的內在潛力,使其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人的工作動力來源于內在動力、外部壓力和工作吸引力。D行為原則:需要與動機是人的行為的基礎,人類的行為規律是需要決定的動機,動機產生行為,行為指向目標,目標完成需要得到滿足,于是又產生新的需要、動機、行為,以實現新的目標。

(三)預防原理:a偶然損失原則。反復發生的同類事故,并不一定產生完全相同的后果。偶然損失告訴我們,無論事故損失的大小,都必須做好預防工作。B因果關系原則。只要誘發事故的因素存在,發生事故是必然的。C3E原則。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原因可歸結為4個方面:技術原因、教育原因、身體和態度原因;針對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種防止對策,即工程技術、教育、法制對策。D本質安全化原則。

(四)強制原則:采取強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為,使個人的活動、行為等受到安全生產管理要求的約束,從而實現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絕對服從。A安全第一原則;b監督原則,為了使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得到落實,必須明確安全生產監督職責,對企業生產中的守法和執法情況進行監督。

14、事故致因理論:a事故頻發傾向理論,泊松分布(當事故的概率不存在個體差異時,即不存在事故頻發傾向者時一定時間內事故發生次數服從泊松分布),偏倚分布(主要是少數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非均等分布(每個人發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b事故因果連鎖理論,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人員傷亡—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由于人的缺點造成的—人的缺點是由于不良環境誘發或者是先天的遺傳因素造成),控制不足—管理(管理機能計劃、組織、指導、協調和控制),基本原因—起源論;直接原因—征兆(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接觸(改進裝置、材料及設施,防止能量釋放,通過訓練、提高工人識別危險的能力,佩戴個體保護用品等來實現),受傷—損壞—損失(能量意外釋放理論揭示了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為人們設計及采取安全技術措施提供理論依據)c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哈登認為能量的大小、接觸時間的長短和頻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用氣代電、用水代火藥爆破;限制能量:利用低電壓設備防止電擊、限制露天爆破裝藥量以防止個別飛石傷人;防止能量蓄積:應用低高度位能、控制爆炸氣體濃度、通過接地消除靜電蓄積、利用避雷針放電保護重要設施;控制能量釋放:建立水閘防止高勢能地下水突然涌出;延緩釋放能量:安全閥、逸出閥控制氣體,全面崩落法管理巷道頂板,控制地壓,用各種減振裝置吸收沖擊能量,防止人員受到傷害;開辟釋放能量的渠道:安全接地、探放水、瓦斯抽放;設置屏蔽設施:防護罩、安全圍欄、個體防護品;提高防護標準:改變工藝流程:不安全為安全流程,用無毒少毒物質代替劇毒有害物質;修復或急救:)d軌跡交叉理論:(基本原因—間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傷害;生理—社會—后天—視、聽差異—行為;設計—制造—維修—使用—作業場所)e系統安全理論:(指在系統壽命周期內應用系統安全管理及系統安全工程原理,識別危險源并使其危險性減至最小,從而使系統在規定的性能、時間和成本范圍內達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15、安全生產月主題:

16、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專用車輛,旅游包車和三類以上的班線客車要安裝使用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鼓勵有條件的漁船安裝防撞自動識別系統,大型尾礦庫安裝全過程在線監控系統。

第二章 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

二、特種設備種類: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

三、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制度:一是市場準入制度、二是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驗、修理、改造7個環節全過程一體化的監察制度。

四、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方式和內容: 監察方式:行政許可制度(市場準入和設備準用制度,市場準入是對從事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修理、維護保養、改造的單位實施資格許可,并對部分產品出廠實施安全性能監督檢驗。對在用的通過實施定期檢驗、注冊登記,試行準用制度)、監督檢查制度(一是通過檢驗發現特種設備在設計、制造、安裝、維修、改造中的影響產品安全性能的質量問題。二是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用行政執法的手段糾正違法違規行為。三是通過廣泛宣傳,提高社會的安全意識和法規意識。四是發揮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加大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五是加強日常工作的監察)、事故應對和調查處理(危機處理包括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組織和物資保證、技術支撐、人員的救援、后勤保障、建立與輿論界可控的互動關系等)

五、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內容:

1、特種設備設計、制造、安裝、檢驗、修理、使用單位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和有關規定的情況。

2、特種設備、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及其他相應人員的持證上崗情況。

3、建立相應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情況。

4、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充裝、檢驗、修理、改造、使用、維護保養、化學清洗是否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

5、參加或進行特種設備的事故調查。

六、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

七、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體系的建立:按照安全系統工程和人機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體系,一般把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分為四類:綜合管理、人員管理、設備設施管理、環境管理;按照標準化工作體系建立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體系,一般把安全規章制度分為技術標準、工作標準和管理標準,通常稱為“三大標準體系”;按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建立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一般包括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

八、安全投入與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

1、安全生產投入資金:股份制、合資企業——董事會;國企——廠長或者經理;個體——個人。

2、安全生產費用的使用:(1)完善、改造和維護安全防護設備、設施的支出;(2)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物品的支出;(3)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的評估、整改、監控支出;(4)安全技能培訓及進行應急救援演練的支出;(5)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風險抵押金的存儲和使用: 存儲標準:

1、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業或領域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 (1)小型>30萬元 (2)中型100 (3)大型150 (4)特大型200 大型、特大型周轉,每一企業風險抵押金累計達到500萬元時不再存儲。

2、煤礦企業:

(1)3萬噸以下(含3萬噸)60——90萬元。 (2)3—9萬噸(含9萬噸)150——200萬元 (3)9——15萬噸(含15萬噸)250——300萬元 (4)15萬噸以上,以300萬元為基數,每增加10萬噸增加50萬元。

為了不影響大型、特大型國有煤礦生產經營資金周轉,累計達到600萬元時不再存儲。

3、風險抵押金存儲要求:(1)由企業事先按時足額存儲,企業不得因變更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合伙人,停產整頓等情況遲(緩)存、少存或不存風險抵押金,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職工攤派。(2)數額由省、市、縣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同級財政部門核定下達。(3)風險抵押金實行專戶管理。核定通知下達后1個月內,將風險抵押金一次性存入代理銀行。

4、按照導致事故的原因可分為防止事故發生的、減少事故損失的安全技術措施。

防止:采取約束、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防止其意外釋放的技術措施:消除危險源、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隔離等、故障—安全設計、減少故障和失誤。

減少:隔離、設置薄弱環節、個體防護、避難與救援。

九、企業安全文化:

1、企業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導向功能(高度一致和同一性)、凝聚功能(強大的群體意識)、激勵功能(更大的動力、奮斗目標)、輻射和同化功能(一旦形成,便會對周圍群體產生強大的影響作用,迅速向周邊輻射;同化一批一批新來者,得以持久)。

2、安全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1)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2)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基本要素(

1、安全承諾:)

十、危險、有害因素的分類:

1、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因素、2物的因素、環境、管理因素。

護理管理重點知識范文第3篇

高 中 歷 史 重 點 知 識 總 結(1)

單元一 祖國歷史的開端(先秦)

一、階段特征:

本階段講述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的中國歷史,簡稱先秦。此階段時間跨度大,社會性質變化-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又進入封建社會。其中夏商西周是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和鼎盛時期,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春秋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戰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和祖國走向統一的時期。

(一)、政治-由奴隸社會到統一的封建社會:

1、夏商周是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鼎盛時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基本制度。

2、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統一趨勢的出現。

3、生產力的發展,土地關系的變革,春秋時期的改革,戰國時期的變法,百家爭鳴理論促使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二)、經濟-奴隸經濟到封建經濟

1、夏商周奴隸社會的農工商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井田和貢賦制度是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

2、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使用和推廣,井田向私田過渡,齊國的“相地而衰征”,魯國的初稅畝推動土地私有化;戰國時期的變法,尤其是商鞅變法徹底廢除了奴隸制生產關系,建立了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

(三)、民族-華夏族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華夏族,周邊的匈奴,東胡,戎,羌等,通過戰爭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孔子和老子分別創立了儒家和道家學派,反映了春秋時期奴隸制度瓦解的狀況。

2、戰國時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別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發表對社會變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學,倫理和治國思想,對后代影響十分深遠。

3、春秋戰國時期,天文歷法,物理和中醫有了相當發展,許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二、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表現. 三大發展趨勢: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由分裂割據走向政治統一;民族沖突走向融合。

表現:(1)①經濟上鐵器牛耕使用推廣,私田逐漸取代了井田,封建生產關系逐漸取代了奴隸生產關系;②政治上各國的改革變法,包括春秋時期的改革和戰國的商鞅變法,逐步建立了新的封建制度;③思想上奴隸社會禮制崩潰,在百家爭鳴中形成了各種封建治國思想,特別是法家更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需要。

(2)①經濟上封建經濟發展,各地經濟聯系增強;②政治上爭霸和兼并戰爭實現了局部統一,為大統一準備;③制度各國變法逐步形成統一的制度準備;④理論上法家思想提倡中央集權,為統一提供理論依據;⑤民族上,華夏族和周邊民族融和為推動統一;⑥長期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戰亂,人心渴望統一。

(3) 周邊匈奴,東胡,戎,越等和華夏族通過戰爭,交流等逐漸趨于融合。

三、商鞅變法的背景,目的,性質,內容和評價.背景: (1)經濟-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2)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和奴隸主貴族矛盾深刻,紛紛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階級統治;(3)政治-諸國爭霸,兼并富國強兵的需要;(4)理論-法家理論初步形成,要求改革變法加強集權;(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富國強兵,爭霸天下. 性質-地主階級的封建化改革. 內容:經濟上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井田,開阡陌;政治上廢特權,行軍功受爵,廢分封,行縣制;思想上燔詩書而明法令,加強思想控制;社會上令民為拾伍,實行連坐.-全方位地廢除了奴隸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確立了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 評價: 積極-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特權,促進封建經濟發展;加強新興地主階級中央集權;使秦國強盛起來,為統一六國奠定基礎.消極-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后世有不良影響.

四、封建社會初期治國思想的演變和終結.

演變: 法家獨尊-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形成了多種學派,其中法家主張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權,符合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被秦國利用來作為治國的主要依據,建立了統一的集權國家秦朝,但法家失于暴政,秦朝二世而亡. 漢初用道-秦朝亡于暴政,漢初天下凋敝,西漢采用了黃老無為思想,恢復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權,出現了王國問題,威脅西漢統治. 漢武尊儒-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張君權神授,天人感應.漢武帝采納改造后的儒學為治國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此,儒家為主(表),法家為輔(里),佐之以道的治國思想形成. 認識:中國治國思想由儒法道佛組成.儒家有利緩和矛盾維護統治,法家有利加強專制集權,道家恢復經濟,佛道麻醉人民.

五、儒家思想的演變歷程.現代價值.

(1)春秋創立-孔子提出仁,禮,主張以德治國,主張逐步改良. (2)戰國發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對苛政,保證農時,寬刑薄稅. (3)秦朝摧殘-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由民間轉入地下. (4)西漢獨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成為封建社會的官方正統思想. (5)宋朝系統-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將儒學發展為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實際是為封建綱常辯護.儒學系統化,但也逐漸失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書五經僵化了思想,李贄指責批判孔子,揭露道學虛偽;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提倡法制;顧炎武提倡經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樸素辨證,發展的思想,主張革新. (7)近代崩潰-在戊戌變法后開始受到批判,新學的傳播,科舉的結束都是對儒家的打擊;新文化運動中徹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1949年后儒家受極左思潮影響,被當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 新時期以來,儒學對東南亞,東亞等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現代價值—和諧論;統一觀;重視德化;重視家庭人倫;民本思想。 單元二 封建國家大一統(秦漢)

一、階段特征:

本階段講述從公元前221年年秦始皇統一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的中國歷史,簡稱秦漢。此階段是封建社會的第一個高峰,即封建大一統時期。其中秦朝是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多民族國家,西漢鞏固了多民族的統一封建國家,東漢是封建統一走向分裂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的政治大一統和專制集權格局,經濟的封建農工商結合的自然經濟格局,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格局,大開放中心性外交的格局,應用性的科技文化格局基本定型,對后代影響十分深遠。

(一)、政治-封建大一統:大統一和制度形成;

1、統一:秦朝順應歷史趨勢,完成了中國歷史第一次大統一,影響十分深遠。

2、制度: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制度,為后代所沿用。兩漢從多方面發展和完善了這一制度。

3、治國思想:治國思想趨于穩定,從法家,道家到改造后的儒家。

(二)、經濟-封建經濟第一個高峰。

此塊屬于星號內容,一般情況下高考不考。適當瀏覽,特別是生產工具和貨幣的圖。

(三)、民族-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

1、秦漢周邊生活著匈奴,西域,白越,諸夷等少數民族,大多出于奴隸社會階段或更早。

2、秦漢采取有效的手段,鞏固了多民族國家,促進了民族交流,開拓了邊疆。這些手段包括自衛戰爭,通使聯系,經濟文化交流,設立管轄機構,和親等。

(四)、外交-大開放的基本格局

1、秦漢形成大開放局面,源于國力強盛,政策開放,軍事保障,交通開辟。

2、秦漢在東亞初步形成東亞文明中心,通過兩條絲路和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歐洲建立聯系。兩條絲綢之路是重點。

3、秦漢和各國進行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處于領先的地位。

(五)、文化-封建文化的高峰

1、秦漢的科技領先世界,包括天文歷法,地動儀,九章算術,醫學等。

2、秦漢的哲學,宗教,史學均有開創性重大貢獻。

3、秦漢的文學藝術有鮮明的大一統的時代特征。如漢賦,兵馬俑等。

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一個核心,兩對矛盾(含義),五方面內容和趨勢,六個階段,兩面影響。

一個核心:皇權至高無上. 兩對矛盾含義和趨勢: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中央集權的權力原則-兩者相互聯系.皇-相矛盾;中央-地方矛盾. 五方面內容和趨勢:中央官制削弱宰相;地方官制分權弱權;選官制度不斷強化;監察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制度不斷嚴密;法律體系日趨完備. 六個階段:秦建立,漢鞏固,隋唐完善,宋元強化,明清頂峰.近代結束. 兩面影響:前期積極為主,后期消極上風.積極-鞏固多民族統一國家,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民族融合,中華文明的連續穩定發展;消極-皇權暴政,激化階級矛盾;保守阻礙新生因素。

單元三 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晉南北朝)

階段特征:

本階段講述從公元220年曹魏廢漢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的中國歷史,包括三國鼎立,西晉短期統一,十六國和東晉并立,北朝(北魏,東西魏,北齊周)和南朝(宋齊梁陳)對峙等四個階段。這一時期,政治分裂,政局動蕩,但蘊含統一,經濟江南持續開發,民族出現大融合局面,對外關系絲路中斷,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一)、政治-封建國家分裂和長期動蕩;

(二)、經濟-南方的開發和北方的恢復。

1、特點:江南開發中原相對緩慢,士族和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發展,商品經濟水平較低,各民族交流加強。

(三)、民族-民族遷徙和大融合

(四)、外交-暫時中斷。

由于受這一時期國家分裂和政局動蕩影響,傳統的絲綢之路不太暢通,但佛教的傳入出現高潮。

(五)、文化-鮮明的時代特征

這一時期,應用科技方面的數學,農學,地理取得一批成果,佛教流行,道教變成統治階級的宗教,文學承上啟下,書法,繪畫和石窟藝術取得重大成就。 單元四 封建國家的繁榮(隋唐)

一、階段特征:

本階段講述從公元589隋朝統一到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包括短暫的隋朝和唐朝兩個歷史階段。隋朝時間雖短,歷史地位十分重要,為唐朝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礎。唐朝前期,形成封建社會繁盛局面,安史之亂后,唐朝走向衰落。這一時期,政治清明,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封建經濟全面繁榮;多民族國家得到重要發展和鞏固;對外交往盛況空前;封建科技文化輝煌燦爛。

(一)、政治-封建國家統一安定;

1、隋朝完成大統一,從各個方面鞏固了統一。

2、唐朝初期,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行程了封建社會的盛世局面。

3、隋唐從政治,經濟,軍事上開創和完善了封建制度,包括三省六部,科舉制,租庸調制和兩稅法,府兵制和募兵制。

(二)、經濟-封建經濟全面繁榮。

1、原因:國家統一,交通發達,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民族交流,中外交往。

2、表現:農業上經濟重心南移和農產品商品化,手工業唐三彩和秘色瓷,商業的貨幣,市場發達,城市四大都市興旺。

(三)、民族-多民族國家發展鞏固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1、特點: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邊疆各族都獲得了重要發展建立了政權;中原和邊疆交流密切,促進了雙方發展;中央王朝政策開明加強了管轄和聯系;唐朝的疆域空前廣闊。

2、中央采取開明靈活的民族政策,包括戰爭,管轄,冊封,和親,會盟,經濟文化交流等。具體參看后表。

(四)、外交-盛況空前。

這一時期,海陸交通空前發達暢通;交往的國家地區空前廣闊,交往的形式和深度空前發展,交往的影響空前深遠。具體參看后表。

(五)、文化-輝煌燦爛

這一時期,應用型科技繼續領先世界,唐詩輝煌燦爛,藝術多彩多姿。

二、一分為二的評價隋煬帝.功過都相當突出. 功顯著:促成南北統一;設進士科,形成科舉制度;修馳道,加強和北方聯系;興修大運河加強南北聯系;加強和突厥,西域等的民族聯系,并派人去臺灣;對外開放,和日本,中亞,西亞等交流密切. 過突出:好大喜功,奢侈腐化,暴政,繁重的兵役勞役,嚴刑酷罰導致隋朝滅亡.

三、封建社會盛世的出現的原因和認識. 原因:根本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適應,階級矛盾相對緩和.具體來說,(1)經過前朝農民起義沖擊,農民得到一定生產資料;(2)后繼統治者進行政策調整勵精圖治-①經濟上保證農民的生產時間和資料,包括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提倡節儉等. ②政治上革新制度,善于用人,革新吏治,反對腐敗等; ③民族上,政策開明,相互交流促進民族融合; ④對外開放,兼收并蓄為我所用; (3)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是前提.(4)其他方面,如生產工具改良,水利興修等. 表現: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民族和睦,外交開放交流.中華文明的影響不斷擴大.多民族國家不斷鞏固. 認識:盛世的創造者是勞動人民,但統治者也參與了創造,有時候還起到關鍵作用;盛世的本質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對協調;封建盛世由于封建經濟和政治的內在矛盾,注定難以持久.要形成盛世,要注意協調方方面面的矛盾. 單元五 封建國家繼續發展(宋元)

一、階段特征:

本階段講述從公元907唐朝滅亡到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包括三個歷史階段,907年到979年是五代十國,979年北宋局部統一到1279年元朝大統一期間是兩宋和遼夏金元的對峙時期,1279年到1368年是元朝的統一。

(一)、政治-分裂走向統一和中央集權強化;

1、分裂走向統一:這一時期,中國處于政治分裂時期,但逐漸走向元朝的大統一,而且統一的范圍和深度遠超秦朝和隋朝。元朝對邊疆的管轄達到空前水平,特別是對西藏和臺灣的有效管轄。

2、中央集權強化:北宋從中央到地方采取分權和收權的方法強化了中央集權,基本防止了篡權和割據的政治現象;元朝形成中書省和行中書省制度,對后代影響至今。

3、改革變法:一種是漢族政權挽救統治危機的改革,包括范仲淹的改革和王安石變法啊;一種是少數民族采取的封建化和漢化改革,例如阿保機,元昊,完顏阿骨打和忽必烈的改革。

(二)、經濟-封建經濟高度繁榮。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三)、民族-民族大融合局面

1、多個民族爭政權并立,有戰有和,但以和為主,加強了交流和融合。

2、元朝大統一后,出現了民族大融合局面。 民族遷徙頻繁,漢族到邊疆,少族到中原;形成新的民族回族。這一時期,民族融合范圍廣,程度深。

3、元朝空前加強邊疆的管轄,特別是西藏和臺灣正式歸屬中央。

(四)、外交-海貿空前。

(五)、文化-高度繁榮

1、應用性的科技三大發明外傳對世界文明進步起了重要作用;

2、儒學發展到理學的階段,理是本源,氣是材料,存天理滅人欲,實際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3、文學突出了世俗性,宋詞元曲發展。

二、正確認識和評價這一時期的民族戰爭和和議。

民族戰爭:這些戰爭屬于一個國家內部不同民族之間的戰爭,不能采取侵略反侵略來評判;但存在正義和非正義的區別.由于少數民族貴族南下掠奪財富,破壞經濟發展,岳飛等領導的屬于正義戰爭,符合人民利益,也符合兩族人民根本利益.但不宜采用民族英雄的稱號.可稱抗金英雄. 民族和議: 這些議和不能認識是國與國之間的談判,不是外交條約,是民族和約.對于兩宋來說,政治上具有屈辱性,也加劇了人民經濟負擔,但積極意義是主要的,政治上有利于雙方的和平局面,經濟上有利于雙方貿易交流,最終促進民族融合.

三、宋元文化繁榮的原因及四大發明對中西的不同影響

(1)宋元時期,由于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在繼承前一時期發達的科學技術成就技術上,各族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許多領先世界的文化成就,三大發明是其中最突出的成就。(2)馬克思精辟地評價了中國三大發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杠杠。這就從深層次上揭示了三大發明給歐洲歷史進程帶來的巨大影響。(3)指南針的發明促進了我國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的發展,增加了政府收入,傳到歐洲后為歐洲航海家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條件?;鹚幵谥袊粌H沒能轟塌封建專制制度,反而成為娛樂的煙花爆竹,成為宋元時期民族戰爭的武器?;鹚巶魅霘W洲后成為消除歐洲各地封建割據的有力武器,西方殖民者用大炮打開中國大門,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印刷術對于中國社會文明的保存和傳播起到了劃時代作用,對歐洲科學文化的普及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單元六 封建國家的衰落和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

(明清(鴉戰前))

一、階段特征:

本階段講述從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鴉片戰爭,此階段是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但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

(一)、政治-國家統一空前鞏固和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1、統一空前鞏固:清朝前期,采取多種手段加強對邊疆的管轄,國家統一空前強化。

2、君主專制制度空前強化,明朝廢宰相歸六部,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牽制,設特務機關,地方設三司,完善大明律;清朝設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二)、經濟-賦稅定型和資本主義萌芽

1、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完成了封建社會的賦稅定型,有利于人身松弛,刺激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刺激了人口增長。

2、農工商業超過前代,農業高產作物和商品化提高,手工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商業遠超前代。

3、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受到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礙,始終難以壯大。

(三)、民族-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

1、明朝管轄東北,西藏,臺灣,對瓦剌和韃靼戰爭,防御和冊封相結合。

2、清朝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對邊疆管轄空前加強,平亂,設機構,冊封,改土歸流等加強對了西北,西藏,西南,臺灣,東北的管轄。

3、清朝疆域遼闊,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到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釣魚島,赤尾嶼,南包南海諸島。

(四)、外交-開放到鎖國和捍衛國家主權

1、由開放到閉關: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外交和航海史上空前壯舉,但并未促進中國文明的繼續壯大,反而日益衰落;清朝實行閉關政策,錯過了歷史發展的機遇。

(五)、文化-承古萌新

1、總結性應用性的科技著作,和龐大的古典類書叢書是對古典科技文化的總結。

2、早期啟蒙色彩的思想家,反封建的市民文學,西學東漸體現這一時代新的曙光。

二、歷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注重分權牽制,結合相關史實加以說明.并指出這種分權和西方三權分立的區別。

中央:秦中央分三公九卿,漢分內外朝,隋唐將宰相分為三省,下設六部,宋分割禁軍,和樞密院牽制,分割宰相三方面;明廢除宰相權歸六部,兵部和都督府分割兵權. 地方:宋朝對地方設通判,轉運使,司法牽制分割;明朝對地方設三司分管牽制,清朝設督撫互相牽制. 區別: 中國分權都在皇權獨裁下是加強專制的工具;西方分權則真正獨立,制約平衡,是削弱專制,實現資產階級民主的保障. 一個中心,兩對矛盾(皇相,央地) ,六方面趨勢(分割中央加強皇權,分割地方加強中央,完善強化選官,完善加強監察,完善嚴密法律.加強對人民思想控制.),六個發展階段(秦建,漢鞏,隋唐完善,宋元強化,明清頂峰,近代終結.),兩方面評價(積極消極-統一,穩定,經濟發展,民族融合,領先持續;消極阻礙資芽,暴政,摧殘進步思想,不利科技發展.)

三、東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的不同結果和成因。

結果不同:

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難以突破自然經濟;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迅速壯大,蓬勃發展,最終瓦解了封建制度,推動歐洲率先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差異原因:

(1)從經濟上東方重農抑商,關卡林立,缺乏市場資金,西方重商主義,推動原始積累。

(2)從政治上西方城市獨立,資產階級壯大起來;東方政治專制空前強化,達到頂峰,摧殘進步因素。

(3)思想上西方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推,自然科學發展起來;東方八股文文字獄思想專制,也未能吸收西方科技。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4)從外部說西方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推動商業革命價格革命原始積累,東方閉關鎖國錯失去機遇。

總結: 東方腐朽頑固的封建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西方封建制度則比較松動,資本主義萌芽蓬勃發展起來.

四、清政府是如何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鞏固多民族國家的?

西北地區:平定漠西蒙古噶爾丹的叛亂,后在天山北路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和科布多大臣,管轄蒙古各部的軍政大權;在天山南路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后設伊犁將軍,管轄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

西藏地區:順治帝接見和冊封五世**,康熙帝冊封五世**喇嘛,歷代**都須經過中央冊封;雍正帝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加強管轄;乾隆帝確立**轉世的金瓶掣簽制度加強監督. 西南云貴等地: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雍正帝大規模在云貴兩廣地區改土歸流

臺灣:清朝康熙平定鄭氏政權,設臺灣府加強管轄. 東北:康熙帝抗擊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捍衛國家領土. 中央:中央設理藩院,掌管少數民族事務. 形式: 平亂,設機構,冊封,改土歸流,反擊侵略.

五、明清科技和同時期西方科技的差異和成因。

差異:領域不同-東方集中于應用性的農學藥學地理等,西方則體現在天文物理等基礎理論科學方面;性質相反-前者屬于傳統舊科技總結守舊,后者則是新自然科學的創新。

成因:

政治-中國君主專制強化,壓制進步思想;西方封統治削弱,資產階級壯大,推動科技進步。

經濟-中國自然經濟穩固,資本主義萌芽受阻,缺乏經濟推動;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工場手工業刺激科技發展。此為根本原因。

思想-中國思想專制,文字獄八股文,保守自滿,影響科技創新;西方文藝復興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思想大解放推動科學發展。這一條是直接原因。(另,兩種文化性質不同。)

對外-中國閉關鎖國,禁止西學,錯失機遇;西方新航路開辟,對外開放,促進科技應用發展。

單元七 清朝晚期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1860)

一、階段特征

19世紀40~60年代,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階段。這一“開始”反映在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

經濟上: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攫取的經濟特權加緊侵略,促使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逐漸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西方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

政治外交上:國家主權開始喪失,閉關鎖國的大門被迫開放,中央政府半殖民地化特征體現出來;

階級關系上:由于長期階級矛盾的積累和鴉片戰爭的影響而出現的太平天國運動,在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反封建的同時又擔負起反侵略的任務;

在鎮壓中國人民革命的共同利益下,中外反動勢力由對抗、妥協開始走向聯合;

意識形態上:虛驕自大的觀念受到劇烈沖擊,“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發,先進中國人的探索之路由此開始。

二、19世紀中葉的開放和20世紀晚期的開放在開放的背景,開放的方式內容,開放的影響上有什么不同?

開放背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要打開中國市場,中國腐朽落后,閉關鎖國;社會主義建設遭遇挫折,世界趨于全球化。

開放方式:戰爭條約,主權淪喪,被動開放;主動開放,獨立自主,引進西方技術經驗。

開放影響:沉淪災難,但也提供機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矚目成就。

根本不同:是否堅持獨立自主。

三、概括歸納鴉片戰爭后,面對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中國各派政治力量的思想特點,并分析造成其特點的原因。

【參考答案】 地主階級:

①清政府:面對外國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協求和,一方面堅持舊的傳統,拒絕任何改革。這是由滿清貴族頑固的階級立場決定的,其當時的腐朽性也決定了他們的這一態度。

②地主階級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拋棄夜郎自大的觀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主張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技術,以抵御外來侵略。其思想的轉變是由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造成的,也是由其愛國的立場決定的。

農民階級:

①洪秀全引進基督教思想創立拜上帝教,力主以絕對平均主義改造中國社會,推翻清朝統治。其思想的轉變與鴉片戰爭后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的影響有關,也受到其小農地位的影響。②洪仁玕主張在中國全面學習西方并發展資本主義。其思想的轉變是鴉片戰爭后西學傳入影響的結果,也受到其個人經歷的影響。 單元八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60-1901)

一、階段特征

(1)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對中國侵略進入了新的階段:在軍事上造成中國邊疆地區的普遍危機,如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的過渡基本完成,經濟上大規模向中國輸出資本,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隨著《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中國各階層為“救亡”進行了抗爭和探索發展到新的高度:地主階級洋務派的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機器大工業,一定程度抵制了外資侵略,但終究破產;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建立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度,由于自身軟弱和頑固派反撲失敗,但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農民階級發動了義和團運動分裂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計劃。但這些抗爭探索都沒有能夠挽救災難深重的中國,

(3)中國社會向近代化方向邁進:在此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艱難產生并得到初步發展,為中國社會變革提供了經濟和階級基礎;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產生。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發起了戊戌變法推動了政治近代化和思想解放。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二、 洋務運動的重大歷史作用是開啟了中國近代化:

性質:洋務運動是一場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但客觀上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步伐:

作用:(1)引進了近代大工業和近代生產方式,這是洋務運動最大的貢獻;(2)舉辦的民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資,刺激了本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3)軍工和海防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國防實力;(4)培育了一批近代的科技人才和知識分子影響深遠;(5)大規模引進西學,促進先進思想傳播;(6)孕育了維新派和維新思想。(引,抵,刺,防,人,學,孕。)

總之:洋務運動作為地主階級的探索,在近代化歷程中有里程碑意義,它開啟了軍事,經濟,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近代化,當然,由于其階級局限,未能將近代化推進到改變封建制度層面,這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

三、19世紀中葉到六七十年代在中國出現的三種近代企業和作用:

外國在華企業:掠奪中國原料,占領中國市場,阻礙中國經濟健康發展;但也傳入新的技術和生產方式,瓦解了然經濟,刺激民資產生,促進無產階級產生。

洋務派企業: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引進了西方大生產,培養了科技人才,稍許抵制外資侵略,誘導了民族資本產生,壯大了無產階級隊伍;但具有買辦性封建性,為封建統治服務,有壓制民資發展的方面。

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最進步經濟形態。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壯大無產階級隊伍,誕生民族資產階級;為新的政治變革提供經濟階級基礎。

四、戊戌變法在近代化進程的重要作用-承上啟下。是繼洋務運動后對近代化的繼續深入發展階段。

(1)啟動政治近代化:提出了學習西方君主立憲的政治制度,試圖對舊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改革。

(2)推動經濟近代化:變法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3)深入推動思想近代化:介紹和宣傳近代思想,批判封建思想,是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4)大大推動教育近代化:戊戌變法使中國教育的近代化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近代高等教育開始形成。

五、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近代的歷史,具有爭取民族獨立和實現國家近代化兩個方面的內容,而19世紀60-90年代,我國邁出了國家近代化的第一步。”

(1)請簡要說明當時我國“近代化”在經濟、軍事、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表現,

(2)這一輪“近代化”的結局如何?造成這一結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從上述近代化及其結局從中可得出什么結論? 表現:(1)經濟--洋務派開辦了一批軍事和一批民用工業引進了西方機器大生產,隨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也在沿海出現,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有了初步發展。(2)軍事-洋務派興辦了三之近代海軍,新式軍事技術應用。(3)文化-洋務派派遣留學,開設新式學堂,并引進西方大量科技著作;維新派則介紹西方政治學說,第一次批判封建正統思想,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維新派開設學堂,辦報;京師大學堂。(4)總理衙門是政治近代的開端,維新變法主張建立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制度,把政治近代化推向深入。

破產。前者是因為不敢觸動封建制度,后者則是資產階級軟弱性,兩者共同原因是頑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固派阻撓。

結論:在近代中國,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都難以完成近代化任務;要實現近代化首先要取得民族獨立。

單元九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

(1901-1918)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1901-1918的歷史。主要內容包括辛亥革命、袁世凱的反動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短暫春天三部分內容。辛亥革命是舊民主革命的最高潮--反對袁世凱和北洋軍閥獨裁的斗爭是辛亥革命的延續,同時也說明舊民主革命山窮水盡--民族資本主義短暫春天則為舊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轉變提供了經濟和階級基礎。

1列強侵華繼續深化:(1)列強在此段侵華的總特點是以華治華,扶植其侵略工具來繼續加深對中國的侵略,扶植的對象經歷清政府-袁世凱――各派軍閥,頻繁更換侵略工具人也說明其統治不再穩定。(2)列強之間在中國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日美在中國的侵華勢力迅速膨脹,逐漸成為爭奪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尤其是日本在一戰期間通過21條暫時取得了在華優勢。(3)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帝國主義在客觀上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寶貴的發展機遇。

2、反動統治不斷更替:(1)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預備立憲,激化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發,但客觀也有積極意義。(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對內獨裁復辟帝制,對外賣國,被歷史進步潮流沖垮。(3)北洋軍閥各派互相混戰爭奪,中國進入事實上的半分裂狀態。

3、抗戰探索大發展:(1)辛亥革命是舊民主革命的高潮,這場革命有完備的綱領,正規的政黨,經過了長期準備,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普及了民主共和的觀念,也沉重打擊了列強在華統治秩序。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2)辛亥革命后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了維護民主共和的果實,和袁世凱,北洋軍閥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這些斗爭基本上歸于失敗,說明舊民主革命逐漸走到山窮水盡地步。

4、近代化里程碑:(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臨時約法,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在政治近代化上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2)經濟上,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取得了顯著的發展,為中國歷史的進步提供了基礎;(3)思想: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實業救國的思潮蔚然成風。西方先進思想進一步傳播,新文化運動是近代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思想解放。

二、辛亥革命是近代化的歷程碑

理論:近代化是指中國社會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向。在近代歷史上近代化在經濟上主要是工業化,在政治上是民主化,在思想是思想解放。其實質是模仿西方的資本主義化。1949后多用現代化一詞,其特點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路。

里程碑: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1)政治近代化歷程碑: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在國家政治形態,政權形式上實現了近代化的突破—由封建專制政體轉化為形式上的民主共和政體。(2)經濟近代化里程碑: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多種條件,實業救國蔚然成風,民族資本主義在此后獲得一次顯著發展。(3)思想文化上:普及了民主共和觀念,思想解放繼續深入,追求民主共和成為思想主流。

三、北洋軍閥統治期間政治斗爭焦點,表現,結局,認識. (1)焦點: 民主共和和專制獨裁的較量,實質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辛亥革命果實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daili人北洋軍閥的斗爭,是辛亥革命的延續. (2)表現: 袁世凱獨裁和復辟帝制,北洋軍閥破壞約法;革命派的議會斗爭,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 (3)結局: 一方面民主共和制度難以真正實現;一方面反動統治秩序也難以穩定. (4)認識: 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革命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地步,歷史呼喚新的革命曙光.

四、民資工業的產生,兩次發展及影響. (1)產生: 19世紀60-70年代,沿海地區,資本主義萌芽的作用,外來資本主義侵略瓦解自然經濟的刺激,洋務運動開辦企業的誘導下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2)兩次發展和影響:一. 19世紀末甲午戰爭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輸出的刺激和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初步發展;這次發展促進了資產階級壯大,為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的興起準備了經濟和階級基礎.二.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動,群眾愛國運動推動,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加之帝國主義在一戰期間暫時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次顯著發展,這次發展促進無產階級壯大,為舊民主革命向新主義革命轉變,中共的成立體供了經濟階級基礎.

五、一戰期間歷史發展新的曙光: 分析:新的曙光是指中國革命由舊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轉變.要從經濟,階級,政治,思想,外部多方面分析這種轉變是否具備相應的條件和史實. 參考: (1)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有了顯著發展,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革命轉變提供了經濟和階級基礎. (2)政治上: 資產階級為維護民主共和與北洋軍閥進行了反復斗爭,為革命準備繼續發展條件;(3)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徹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新文化運動宣傳馬列主義,為革命轉變準備了思想條件;(4)外部:一戰后期,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為中國革命轉變指明了新的方向. 單元十 革命新曙光和國民革命(1919-1927)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1915-1927年的歷史。主要內容包括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民大革命共四部分內容。其中前三點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的思想基礎,開端標志,領導和綱領。第四點是新民主革命的第一個高潮。

一、新文化運動是歷史上空前徹底的一次思想解放,沉重批判了封建正統思想,是民主科學思想的一次洗禮,同時也為五四和中共成立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基礎;

其二,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開端的標志,這次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徹底的反帝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反封愛國群眾運動,無產階級在運動中登上了歷史舞臺并開始擔當革命領導,為中共的成立直接奠定了思想組織干部基礎;

其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歷史的必然,中共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名了方向,是近代史上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

四、國民大革命是國共兩黨合作共同發起的——國共合作是革命的前提,新三民主義是合作的基礎,黨內合作是合作的形式——國民會議運動,五卅罷工,黃埔軍校,廣東革命革命根據地的鞏固為國民發展準備了條件——北伐戰爭是革命的高潮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工農運動和漢口九江租界收回是重大成果——革命的失敗源于帝封勾結,老蔣叛變和中共幼稚;教訓十分深刻但為獨立開辟新的革命道路準備新起點。

基本階段特征:

1列強侵華繼續深化:(1)列強在此段繼續以華制華,由扶植北洋軍閥到扶植蔣介石,更換daili人;(2)頻繁破壞中國革命是這一時期列強侵華的重要內容,從破壞辛亥革命到五四,五卅一直到國民革命。其破壞手段具有類似性。(3)日美在中國爭奪十分激烈,一戰后,列強卷土重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日本對華獨占局面。

2、反動統治不斷更替:(1)袁世凱獨裁賣賣國,倒行逆施,做繭自斃;(2)北洋軍閥對外賣國,對內鎮壓革命運動,彼此間混戰不休,政治異常黑暗。

3、抗戰探索由舊到新:(1)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過渡:民資春天是經濟基礎,無產階級壯大是階級基礎,新文化和馬列主義是思想基礎;五四運動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中共成立和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是民主革命開天辟地的大事;(3)國民大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一次高潮,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為革命的新發展準備了新的起點。(4)這一時期,各個階級的抗爭探索形成大聯合趨勢,無產階級,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群眾斗爭,資產階級的斗爭從五四開始到五卅,到國民革命形成大聯合的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

4、近代化有新的發展:(1)政治主角轉:政治近代化的主角開始轉向無產階級,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中共成立制定民主革命綱領,提出了近代化的目標—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為革命和近代化指明了方向;同時北洋軍閥被基本推翻是這一時期政治近代化的突出成績。(2)經濟轉困難: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從顯著發展到一戰后蕭條,經濟近代化十分困難;(3)思想大突破:新文化運動是思想近代化的里程碑,空前徹底批判了封建正統思想;

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傳播為思想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內容。

二、五四比辛亥革命的超越:

(1)徹底-比辛亥徹底,徹底反帝反封。

(2)先進-主力量,領導,思想都比辛亥先進。

(3)群眾-動員的力量和階層遠比辛亥廣泛基礎。

(4)形式-多種斗爭形式,但以和平斗爭為主。

(5)性質-前者是資產階級舊民主革命高潮,后者是無產階級新民主開端,這是根本區別。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超越?主要是五四發生的時候,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新文化運動解放,十月革命鼓舞等條件下發生的,所以它才在主力,領導,精神,形式,基礎等方面全方位超越了辛亥革命。

三、新舊民主革命的比較: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同:任務反帝反封;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異:領導:資產階級VS無產階級。

思想:民主平等進化論VS馬列主義。

目標: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舊民主)VS人民民主共和國(新民主)

基礎:新民主主義具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前途:發展資本主義VS發展社會主義。

思考——促進舊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轉變的條件有哪些?

經濟春天,階級壯大,思想解放,政治探索,外部。

四、山東問題由來,激化,斗爭和結局。: 由來:19世紀德國強租膠州灣,并將山東劃為自己范圍,引發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一戰中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青島,并向袁世凱提出21條,事實上取得在山東特權。中國人民對此強烈反對。

激化和斗爭:1919年分贓的巴黎和會上,中日同為戰勝國,日本要求將其在一戰中在亞太地區攫取利益合法化,包括列強承認其在山東特權。此舉得到英法支持。中國代表提出收回山東特權,被和會拒絕,引發了中國人民的五四運動,最終中國代表拒絕在合約簽字,山東問題擱置。

結局: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由于中國人民繼續斗爭,加之美國為打擊日本在華勢力,中國人民收回了日本在山東特權。但中國仍回到列強共同支配局面。

五、新三民主義和舊三民主義,中共民主革命綱領,三大政策的聯系區別。 (1)和舊三民主義: 聯系-新三民主義直接繼承了舊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區別—新三民主義在民族主義中明確了反對帝國主義;在民權主義中強調民權的廣泛;在民生主義增加了節制資本.最大的發展在于明確了反帝的內容.最大不足是反封方面未真正發展. (2)和中共民主革命綱領: 人民權力方面--缺乏徹底人民權力,八小時工作制;反封方面—缺乏徹底的土地綱領;前途方面指向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兩者的區別體現了兩大階級階級立場的原則區別,因此兩黨的分歧是原則性的,這也為分裂埋下根源. (3)和三大政策: 只有和三大政策聯系起來,新三民主義才具有其本意.只有聯俄才是真正反帝,聯共才民權廣泛,扶助農工才保證革命的群眾性.脫離了三大政策,國民黨就會發生變質,后來國民黨左右派的分歧就在于是否堅持三大政策.

六、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一生

(1)早年為維新奔波: 史實,曾經上書李鴻章要求維新,未果后轉向革命. (2)民主革命先行者: 史實,領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動搖帝國主義在華秩序,促進資本主義發展,實現中華民族一次里程碑的巨變

(3)為維護共和斗爭: 史實,為維護辛亥革命果實,反對袁世凱和北洋軍閥獨裁,先后進行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兩次護法運動等,基本都歸于失敗. (4)晚年偉大轉變: 接受中共和共產國際幫助,改組國民黨, 提出新三民主義,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創建黃埔軍校,促使國民革命運動發起,實現一次偉大轉變.

七、國民革命比辛亥革命的超越和原因: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1)范疇新-前者是舊民主革命,后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2)領導新-前者是資產階級同盟會,后者是國共和做的統一戰線;(3)綱領明-前者是舊三民主義,后者是聯系三大政策,明確反帝的新三民主義;(4)武裝-前者利用會黨新軍沒有自己武裝,后者建立自己革命武裝;(5)群眾基礎廣-前者沒發動群眾,后者實現了各個革命階級的大聯合,革命基礎空前廣泛;(5)結果-前者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后者基本推翻北洋軍閥,從帝國主義手中收回一些權利. 原因:主觀- 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尤其是無產階級壯大;國共合作建立統一戰線;十月革命和共產國際幫助;. 客觀:北洋軍閥,帝國主義勾結,加深政治黑暗.

八、中國是世界上封建社會最長的國度,是封建主義根深蒂固的國度,反封建主義的使命任重道遠。在近代歷史上,資產階級先后發起了三起反封的斗爭,即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前期新文化運動。聯系相關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8分)

(1)在反封建主義方面,戊戌變法中的維新思想與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異?同二者相比,前期新文化運動在反封方面有什么突出進步?

(2)這三者在反封建方面各自突出的歷史功績是什么?

(3)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這三股思想潮流在反封建方面各有什么明顯不足?

(1)差異:①從方式看:維新思想是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儒家思想相結合,在維護孔子的名義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舊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為思想武器,直接批判封建思想。②從內容上看:維新思想在政治上主張將封建制度改造建立君主立憲,而革命派主張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在經濟上革命派提出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而維新派則未觸及;③從手段上看維新思想主張自上而下改良,革命派主張自上而下革命。

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新文化運動從思想文化上,徹底批判了封建思想的思想基礎,宣傳民主科學,其深度廣度大大超過前兩者。

(2)突出歷史功績:戊戌變法首次批判封建教條,促進中國人覺醒,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從政治體制上結束了封建政體。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沉重動搖了封建主義;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地位,是一次空前思想解放,使人民受到一次民主科學的洗禮,為徹底反帝反封的五四準備了條件。

(3)不足:維新思想不敢和封建思想決裂,不敢觸及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民主革命思想側重從政治上推翻封建制度,對封建主義的思想文化基礎缺乏批判;新文化運動雖然補了這一課,但又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單元十一 國共十年對峙(1927-1937)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1927-1937年的歷史。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點,其一是國民黨的內外統治確立(不考),對內鎮壓紅軍,對日不斷妥協到被動抗日;其二是中共堅持革命,從開辟武裝割據道路,長征走向成熟,再到抗日;其三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不斷加深,國共由對峙走向再度合作。

基本階段特征:(其實本階段特征就是上述知識結構的文字化。)

1列強侵華以日為主:(1)原因:日本大舉侵華有深刻國際國內原因-根本是因為這是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既定國策,其次大危機也加速了其通過戰爭轉嫁危機的步伐,中國國內的混戰給其侵華提供了機會,國際列強忙于應付國內經濟危機難于干預。(2)過程:侵華過程不斷加深:九一八事變后吞并了中國東北,扶植建立了偽滿洲國;此后侵略熱河察哈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爾地區;制造華北事變,意欲吞并華北,企圖滅亡全中國。(3)影響:隨著日本侵華不斷加劇,中日民族矛盾不斷上升,華北事變后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九一八事變前的抗日處于分散自發階段,大多失敗。華北事變后逐漸走向聯合,推動了歷史由內戰向外戰轉變。

2、反動統治國民黨:(1)確立統治:政治形式統一;經濟建設和官僚資本膨脹;外交改定新約,實質依然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權;(2)對內鎮壓革命,不斷對紅軍根據地進行反革命圍剿;(3)對日侵略妥協退讓,提出“攘外必先安內”反動政策,造成大片國土淪亡;甚至破壞抗日運動,如福建十九路軍和察哈爾民眾抗日聯軍。(4)隨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在西安事變后被迫轉向與中共合作抗日。

3、中共探索走向成熟:(1)開創工農割據革命道路:八七會議為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三大起義揭開了獨立斗爭轉向農村開辟根據地的序幕;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黨人在井岡山開展革命斗爭中形成了工農割據的道路,毛澤東同志加以總結形成了在中共領導下將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結合起來的工農割據理論,是馬列主義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紅色根據地向全國發展;粉碎敵人圍剿,建立蘇維埃政權,制定土地革命路線,紅色政權巍然屹立。(2)被迫進行長征:由于國民黨規??涨暗?ldquo;圍剿”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紅軍被迫進行傳略轉移。(3)遵義會議走向成熟:遵義會議事實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獨立自主解決了自己路線方針政策,是中共走向成熟標志,也使革命再次轉危為安。(4)中共領導抗日:具體史實參考上面表格。

4、近代化十分曲折:(1)經濟發展:隨著國民黨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發展,但受到官僚資本排擠,仍然困難重重;(2)政治上:中華大地出現了新型的紅色政權-工農蘇維埃政權,這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現代化道路在壯大;(3)思想結合:馬列主義原理和中國國情結合,誕生的工農割據理論,既是革命理論,也是思想的重要結晶。

二、中共民主革命時期兩次嚴重挫折,原因和對策。

(1)挫折:一是指大革命失敗,中共遭國民黨右派屠殺;二是指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戰略轉移。

(2)原因:前次:客觀上帝國主義破壞和國民黨右派叛變,主觀上共產國際錯誤,中共陳獨秀幼稚右傾;后次:客觀上蔣介石反革命圍剿空前強大,主觀上共產國際和王明推行左傾冒險主義政策。

(3)對策:前次,中共召開八七會議結束右傾,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后轉向農村,以毛澤東為首中共在實踐中開辟了工農割據革命道路,革命轉危為安;后次:中共在遵義會議中結束左傾,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順利完成長征,革命再次轉危為安。

三、中共走向成熟的過程: (1)開始--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是中共首次將馬列原理和中國國情結合,是中共走向成熟的開始。

(2)發展--八七會議結束右傾錯誤,指明革命出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黨人在實踐中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正確道路,是馬列原理和中國革命結合典范,這是中共成熟的重要一步。

(3)標志—在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獨立自主解決了中國革命的路線和組織問題,解決了黨內的長期分歧,是成熟的標志。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4)深化—根據國內矛盾和形勢變化,提出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說明中共駕馭復雜局面,維護民族大局。中共更加成熟。

四、九一八事后中國的抗日運動總體特點和結局:

總體特點:(1)各自為戰,未形成統一戰線:除中共外,東北義勇軍,察哈爾同盟軍和十九路軍都處于自發抗日階段,彼此孤立;(2)抗日和反蔣結合:由于蔣介石非但不支持抗日,反而破壞抗日,這些抗日運動大多抗日同時反蔣。

結局:大多被日偽和國民黨勾結撲滅。

單元十二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937-1945)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1937-1945年的歷史。主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抗戰。

基本階段特征:

1日本瘋狂侵略:

(1)原因:日本是其軍國主義擴張的必然結果,同時30年代的危機也為其侵華提供了客觀環境。

(2)計劃:初期以國民黨為主要對手,以速決戰為主要方法,從兩個方向進攻企圖滅亡中國,結果破產;相持階段改變侵華方針,集中兵力進攻敵后根據地,對國民黨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后期負隅頑抗。

(3)罪行:制造駭人聽聞的大屠殺,對淪陷區進行殘暴殖民統治,包括扶植傀儡政權,經濟搜刮掠奪,思想奴化教育和殘暴統治等。

2、國民黨兩面性:

(1)被動抗日:初期組織正面抗戰粉碎日寇計劃,相持階段消極避戰,導致正面戰場迅速惡化,出現豫湘桂潰敗。

(2)積極反共:制造反攻高潮,以皖南事變為最,破壞抗日統一戰線。

(3)反動統治:政治獨裁,一黨專政、特務統治和保甲制度結合,實行經濟統制官僚資本膨脹。

3、中共堅持抗戰:

(1)促成和維護統一戰線:發表抗日通電--紅軍接受改編—提出三大政策,擊退反共高潮處理皖南事變,維護統一戰線—服從抗日大局,調整政治經濟政策,團結各個階層抗日。

(2)始終堅持抗戰:洛川會議制定全面抗戰路線—贏得平型關大捷--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深入敵后開辟敵后根據地—百團大戰和反掃蕩—展開局部反攻—對日寇最后一戰。

(3)加強自身建設: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鞏固統一戰線—雙減雙交的土地政策團結各階級階層抗日—大生產運動奠定抗日物質基礎—整風運動影響深遠為爭取抗日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點思想基礎。

4、近代化基本中斷:

(1)經濟上:隨著日本侵華搜刮和國民黨官僚資本膨脹,民族資本趨于萎縮。(2)政治上:中國出現四個政權并存局面,國土淪陷。(3)思想上: 團結抗日共赴國難成為時代主流。

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過程:

(1)提出階段:九一八后,中共就發表抗日宣言;華北事變后,中共提出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隨后在瓦窯堡會議上中共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中提出建立四個階級的民族統一戰線,奠定了理論基礎。

(2)促成階段:華北事變:中共領導促使中華民族新覺醒,為統一戰線奠群眾基礎;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西安事變發生,中共力主和平解決,扭轉了時局,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形成階段:七七事變后,中共發表抗日通電號召兩黨親密合作,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表示抗戰;八一三事變后國民黨發表自衛宣言,紅軍改編;1937年9月,公布國和合作宣言,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三、兩次國共合作的比較:革命統一戰線和民族統一戰線

(1)目標—前對內北洋軍閥,后對外日本。

(2)力量—前四個階級聯盟,后所有階級階層。更廣。

(3)形式—前黨內合作,后黨外合作;前有政治綱領,后無;前全方位政治軍事思想合作,后僅軍事合作。

(4)地位—前中共從屬,妥協;后獨立平等斗爭。

(5)結局—前中途破裂,后渡過危機完成任務。

(6)國際—前得到蘇聯支持,后得到更多支持。

四、兩大抗日戰場的比較: 區別:(1)位置不同--敵前正面,敵后側面;(2)方式不同--大規模正規陣地戰,小規模非正規游擊戰;(3)路線力量不同--單純依靠政府軍隊的片面路線,依靠人民的全面路線;(4)地位不同—抗戰初期前者處于主導地位,后者處于輔助地位;抗戰中后期敵后戰爭日益成為抗日主戰場。

聯系: 相互依存,相輔相成。防御階段,正面戰場抗擊日軍主力,有利于敵后戰場的開辟根據地,而敵后的開辟減輕正面壓力,加速相持階段到來;相持階段,正面趨于消極,敵后十分困難,中共堅持抗日擔負抗日主任務;1944年后,敵后開展局部反攻。

五、思考,工農武裝割據時的根據地和抗日時期的根據地在地理位置,主要任務,政治經濟思想上有何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哪些?又有何根本相同?

參考:

不同:地理位置:工農武裝割據主要分布在南方幾省的交界處的山區,抗日根據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大城市和交通線周圍的廣大農村。

主要任務:前者是要推翻國民黨獨裁統治,后者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政治經濟思想:前者在政治是工農蘇維埃政權,后者是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前者在經濟上土地革命消滅封建土地制度,后者則保留封建制度實行雙減雙交土地政策;思想上前者左傾思想,后者則經過整風走向成熟。

不同的原因:主要矛盾的變化導致中共改變革命策略;中共逐漸走向成熟。

根本的相同之處:都是在中共領導下,堅持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只是根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務的變化及時調整而已。

高中歷史重點知識總結3

單元十三 人民解放戰爭(1945-1949)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一、階段特征:

1、侵華美國為主:

(1)原因:二站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推行霸權主義,扶蔣反共是其基本政策。

(2)活動:主要利用國民黨間接侵華,以取得政治經濟特權,通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事實上獨霸了中國。

(3)結果:隨著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包括美帝國主義在內的一切帝國主義在華反動統治被完全推翻。

2、國民黨反動統治:

(1)政治孤立:由于堅持內戰政策,先后撕毀雙十協定和政協決議;炮制偽國大和偽憲法,遭到中共和民主黨派抵制;關閉和談之門,國共完全破裂;鎮壓民主運動,先后制造一二·一血案,校場口血案,下關慘案,李聞血案和五二零學案等,國統區掀起了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民主運動,形成了第二條戰線;摧殘民主黨派,民主黨派和國民黨決裂,和中共并肩作戰。

(2)經濟崩潰:財政金融紊亂,通貨膨站;工商企業大量倒閉,美貨涌入,工業體系瓦解。

(3)外交賣國:中美友好通商條約使中國成為美國的政治經濟附庸。

(4)軍事無能:指揮低劣,士氣低下,屢戰屢敗。

3、中共革命勝利:

(1)政治上:爭取和平民主--參加重慶談判,簽署雙十協定,贏得政治主動;參加政協會議,揭露國民黨內戰獨裁政策。領導第二條陣線--發動領導國統區民主運動形成對國民黨的包圍。

(2)經濟上:土地改革既促進了農業生產,也為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保障。

(3)軍事上:采取正確戰略戰術,并不斷根據敵我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贏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4、近代化基本中斷:

(1)經濟上:美貨獨占,官資搜刮,民資破產。(2)政治上:內戰爆發,獨裁專制。(3)思想上: 反對內戰獨裁,追求和平民主成為主流。

二、近代民主共和的三次機遇和錯失原因,結論. (1)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第二次國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國民政府北遷;第三次抗戰勝利后政協決議通過和平建國,改組國民政府實行憲政。

(2)錯失原因:第一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扶植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資產階級革命派軟弱妥協;第二次帝國主義破壞革命,蔣汪背叛革命,中共犯右傾錯誤;第三次美蔣悍然發動內戰,撕毀政協決議,機遇化為泡影。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3)結論:在近代中國,由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破壞,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西方共和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能通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三、民主革命時期國共關系演變,原因和影響.如何理解兩黨“合則利,分則傷”?

(1)演變:合作--對峙—合作抗日—內戰。

(2)原因:主要矛盾的變化;國民黨破壞合作;中共從人民利益出發調整政策。

(3)影響: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軍閥,第二次贏得了抗戰勝利;第一次分裂陷入內戰給日本侵華可乘之機,第二次分裂使生靈涂炭,祖國至今不能統一。

四、解放戰爭不同階段中共的戰略方針,依據,結果. (1)防御階段:方針-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以運動戰為主要方法,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標;依據敵我力量懸殊,敵人展開全面進攻。結果粉碎敵人全面和重點進攻。

(2)反攻階段:方針-以主力打到外線,內線收復失地;依據是國民黨政治孤立軍事中原薄弱,敵我力量發生變化;結果是扭轉了全國戰局,是解放戰爭走向勝利轉折。

(3)決戰階段:方針-統籌安排和敵人進行決戰;依據敵我力量發生重大變法,敵人重點防守戰略要地,對東北舉棋不定;結果取得三大戰役勝利,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為解放全國奠定了基礎。

(4)勝利階段:方針將革命進行到底;依據是民主革命即將勝利,國民黨繼續玩弄假和平花招;結果是橫掃殘敵,國民黨政權覆滅,全中國基本解放,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單元十四 過渡時期(1949-1956)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了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這個時期的主要特征是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分為兩個階段,即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鞏固新生政權恢復國民經濟階段,1953年至1956年一化三改階段。

(1)經濟上——從多種經濟并存到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①恢復經濟階段:采取沒收官僚資本,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合理調整工商業,

互助合作興修水利和民主改革生產改革等手段,到1952年國民經濟得到空前好轉;②三大改造:通過對農業,手工業,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確立;③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的任務超額完成,以東北重工業為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初步基礎。

(2)政治上——從多個階級并存到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①新中國成立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新政協起到了臨時權力機關作用?!豆餐V領》起到了臨時憲法作用;②鞏固政權:通過解放全國領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鞏固了新生政權;③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確立。

(3)外交上——從半殖民到大國姿態步入國際舞臺:①新中國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宣告半殖民的結束,中國人民站起來了;②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③和蘇聯等多國建交,以大國身份參加了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參與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初步展現了大國外交的風范。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4)近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起步階段

:①經濟上:一五計劃的成就為初步社會主義工業奠定基礎,初步形成國民經濟的體系;②政治上:人民民主專政建立,人大和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

二、建國初對不同經濟形式采取的不同措施,原因和效果. (1)對官僚資本和帝國主義在華企業—沒收;因為這是民主革命遺留任務,是帝國主義反動派反動統治的經濟基礎;將其轉化為國營經濟,國家控制了經濟命脈,為鞏固政權和恢復經濟奠定了基礎。

(2)對封建地主經濟—土改,廢除封建剝削制度變為農民土地制度;原因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主義經濟基礎,這是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獲得土地;結果是廣大農民在政治經濟翻了身,成了土地主任,為農業生產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3)對私營工商業—既合理調整也和不法奸商做斗爭(如五反,米棉之戰,民主改革);原因要和資產階級爭奪市場權,贏得物價和人心,又要促進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工商業恢復發展;結果是人民政府戰勝了不法奸商,又促進了經濟恢復發展。

(4)對小農和個體,互助合作,幫助發展,促進經濟恢復。

三、一五經濟計劃建設的特點和成因。

(1)以東北為重點:東北自然資源和經濟基礎較好;毗鄰蘇聯便于取得技術設備。

(2)重工業為中心:處于帝國主義封鎖包圍,要盡快經濟自主;受蘇聯傳統建設的影響。

(3)交通突出國防:祖國統一未完成;帝國主義封鎖破壞;新生政權需要鞏固,促進邊疆聯系。

四、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興衰. (1)產生:19世紀60,70年代,在資本主義刺激和洋務運動誘導下,在沿海地區出現了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

(2)發展:甲午戰后,隨列強資本輸出進一步刺激和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包括在戊戌變法和群眾運動推動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一戰期間,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動,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和群眾反帝推動,民族資本有了一次顯著發展;20世紀20-30年代,國民政府開展經濟建設運動,民族資本有所發展。

(3)萎縮:抗日戰爭爆發,官僚資本搜刮,抗戰勝利后內戰爆發,民族資本陷于萎縮,甚至破產倒閉境地。(4)調整:建國后,中共引導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私營工商業合理恢復和發展。

(5)改造:1953-1956,通過和平贖買的形式和循序漸進的途徑,民族資本主義轉化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

五、思考中華民國成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內外環境有何相似之處?采取的措施有何差異?結果如何?

(1)相似:內-反動勢力的破壞;外: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包圍。

(2)措施差異:中華民國對帝國主義妥協《告各友邦書》,對袁世凱妥協退讓;新中國橫掃一切殘余反革命勢力,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和特權。

(3)結果:中華民國的果實很快被篡奪,辛亥革命失敗;新中國得到鞏固,順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4)原因和認識: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局限性,未能發動人民;中國共產黨人通過革命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

認識:在近代中國,只能由中國共產黨領導,走經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道路。單元十五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1956-1976)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了1956年到1976 年的歷史。這個時期的主要特征是進行社會主義的曲折探索,分為兩個階段,即1956至1966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曲折探索時期,其中既有成功的探索,更有失誤的做法;1966年至1976年是全局性的錯誤,即文革的十年內亂時期。

(1)經濟上——特征是經濟建設曲折起伏:①正確方針難以持久:包括八大的綜合平衡方針,60年的八字方針,七千大會方針和文革中周恩來的調整,鄧小平的整頓;②錯誤做法影響惡劣:包括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和文革中經濟工作的癱瘓;③經濟局面受政治局面干擾而起伏,特別是文革中更偏離了經濟建設中心;④經濟建設仍取得一定成就:參考書本110-111和120頁的具體史實(必須背誦。)

(2)政治上——特征是左傾錯誤不斷升級:①正確的探索未堅持:中共八大科學分析了主要矛盾;整風運動中途而廢。②階級斗爭不斷升級:反右派擴大化修改主矛結論,到廬山會議引入黨內,文革則發展為階級斗爭為綱,全面奪權的大**。③對左的抵制:黨和群眾對左的錯誤作了一些抵制和抗爭(如?),最終結束了左傾錯誤。

(3)外交上——從困難到突破:①60年代,國際形勢緊張,中美敵對,中蘇破裂,外交處于困難局面,但和第三世界關系有所發展;②70年代突破:中美緩和建交,中日建交,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4)近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曲折階段

:①經濟上:一方面取得一些重大成就,特別是能源交通重工業,但和發達國家差距加大,農業更為停滯;②政治上:左傾錯誤影響,社會主義的民主和法制遭受嚴重破壞。

二、曲折探索十年成功的探索和失誤的探索各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經驗和教訓。

(1)成功的探索:《論十大關系》;中共八大關于主要矛盾和經濟建設方針的決議;毛澤東關于爭取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講話和整風運動;1960年中央對農村的八字調整方針;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對左的糾正。

(2)探索中的失誤:反右派運動的擴大化;經濟建設的三面“紅旗”—總路線,人民公社和大躍進;廬山會議的反右傾運動。

(3)原因:成功-能從自身實際出發并借鑒蘇聯經驗教訓;失誤--缺乏經驗,主觀主義,脫離實際,錯誤分析主要矛盾,盲目追求高速度。

(4)經驗教訓: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實事求是;生產關系調整必須適應生產力;健全民主法制

三、曲折探索集中體現在兩大問題上. 總體分三個階段。

兩大問題:(1)其一是政治,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的主要矛盾;其二是經濟,即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問題。(2)正確:八大對于此的認識是正確的;(3)錯誤:反右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擴大后的八大二次會議上主觀改變了主要矛盾結論,制定了多快好省的總路線,此后在政治領域的階級斗爭和在經濟領域的盲干造成了惡劣影響。

三個階段:初期好,中間差,后期較好。 單元十六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形成 (1978年--)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了1976年以來的歷史。這個時期的主要特征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即全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主要包含以下6點內容:①偉大的歷史轉折是 建設的前提;②改革開放是建設的實踐和途徑;③在建設中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第二次結合即鄧小平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④一國兩制是解決祖國統一的偉大構想;⑤民族工作堅持三大原則和一項根本制度;⑥建國以來的外交工作歷經曲折。

(1)經濟上——特征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①實踐--實行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并向三化方向發展;城市從所有制和管理體制上加以改革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點線面體的全方位開放格局。②理論—形成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此理論是馬列主義和中國建設結合的結晶,歷經一個曲折的形成發展過程(參考重難解析部分);③成就輝煌:農業全面振興,工業世界級項目,科教文衛生活全面提高。(131頁。)

(2)政治上——特征是撥亂反正到四項原則:①偉大的歷史轉折:真理標準討論是前提,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標志,平反冤假錯案和十一屆六中全會是深入;②提出四項基本原則:針對錯誤言論小平提出必須堅持思想基本原則;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江*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完善了小平理論。

(3)外交上——全面發展和戰略和成就:①外交政策有了變化:參考教材151頁(必備);②外交局面全面發展,促進世界和平和多極化。

(4)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面發展

:①經濟上:社會主義主義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并逐漸摸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套路;②政治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結束了文革,實現了撥亂反正,提出四項基本原則,并指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和民主制度。

二、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工作重心的幾次轉移。

思路: 弄清幾次轉移,敘述時候要有轉移的背景,轉移的對策,轉移的結果. 第一次:1927年 ,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黨人將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探索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第二次: 1949年,解放戰爭和民主革命勝利在即,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城市,恢復和發展生產力為工作的中心. 解決了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建國后順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第三次: 1957年后黨的左傾錯誤發展,階級斗爭擴大化,發展到文革以階級斗爭為綱,偏離了經濟建設中心,造成建國和建黨以來最嚴重的挫折. 第四次: 1978年,結束文革,經過真理標準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停止階級斗爭為綱,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施改革開放,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入一個新時期.

三、建國以來對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步調整。

思路: 要弄清四步調整是什么,敘述的時候要包含調整時間和背景,調整內容實質,調整的結果影響.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第一步: 1950-52年的土地改革,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滿足農民對土地要求;將封建地主土地制度變為農民土地制度,;這次改革采取保存富農的做法;使農民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為農村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第二步: 53-56年合作化,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小農經濟難以滿足工業化對糧食需要;將小農土地所有轉化為公有制;結果引導農民走向上社會主義道路,促進農村發展,但過快過粗. 第三步: 58年的人民公社化,左傾發展,片面認為提高公有化規模和程度能促進生產力發展;實質是提高公有化規模和程度,特點是一大二公和一平二調;結果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破壞了農村經濟發展. 第四步: 78年以來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原因是撥亂反正,決定施行改革開放,內容是統分結合改變經營方式;結果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促使了農村經濟全面振興.

四、建國以來對城市生產關系的調整。

思路: 只要觸動了生產關系(包含所有制和管理體制的)都是,要 弄清調整的原因,調整內容和后果.要分清時期. (1).建國初: 沒收官僚資本,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合理調整工商業,工礦企業的民主和生產改革.(原因是為了恢復經濟鞏固政權,意義略.) (2).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三大改造.(原因是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意義略) (3).改革開放以來: 改變所有制和管理體制.(原因是撥亂反正,實施改革開放,意義是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全面振興.)

五、革命和建設要防止右,但主要是警惕左。對左右錯誤的糾正。

右:國民革命時期陳獨秀右傾,大革命失敗;1957年整風中一些資產階級右派向黨進攻;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資產階級自由化泛濫導致**. 左:土地革命時期,王明左傾反圍剿失利被迫長征;1957年反右擴大化;隨后的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導致國民經濟嚴重困難;廬山會議反右傾階級斗爭引入黨內;十年文革,左傾泛濫,拉大和發達國家差距,造成全局性的挫折. 總結: 左的次數多,時間長,危害大. 糾正: 八七會議糾右;遵義會議糾左;七千人大會糾左;真理標準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現撥亂反正;鄧小平提出四項基本原則防資產階級自由化.

六、臺灣問題的由來. (1)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國時孫權派衛溫去夷洲(臺灣);隋煬帝多次派人到流求;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荷蘭殖民者竊占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降鄭后在臺灣設府,1885年設省. (2)近代以來臺灣屢遭列強侵略:荷蘭,英法,美國,臺灣都曾侵略臺灣,尤其是甲午戰爭日本割占臺灣達半個世紀之久. (3)二戰后的歷次國際會議,特別是開羅會議均承臺灣包括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一部分. (4)解放戰爭后,國民黨集團退居臺灣頑抗,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阻撓解放臺灣.臺海分裂至今. (5)中共主張用一國兩制方法解決臺灣問題,受到海峽兩岸和國際社會歡迎,海峽交流日益密切. (6)由于大國阻撓和島內臺獨勢力發展,臺灣問題遲遲難以解決.我們主張和平解決,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但絕不承諾放棄武力. 單元十七 工場手工業時代的資本主義(14C—18C)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了工場手工業的世界,時間從14世紀到18世紀末。又可以分為14-16世紀和17-18世紀兩個階段。14-16世紀是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興起的表現主要包括經濟上的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思想上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政治上的尼德蘭革命。17-18世紀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又被稱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這一階段,英法美三大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基本制度,歐洲諸國的封建改革客觀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早期殖民爭奪英國稱霸,北美和拉美獨立具有雙重性質,同時期的亞洲逐漸落伍。

具體歷史階段特征如下:

(一)、資義發展——資本主義興起,封建社會趨于衰落:

1、資本主義經濟-工場手工業和重商主義

(1)14世紀前后,資本主義萌芽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尼德蘭等地出現;(2)從生產力上看,資本主義處于工場手工業時代,早期的殖民活動,特別是新航路開辟后的價格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3)從生產關系看資本主義處于原始積累時代,原始積累的手段包括圈地運動,工場手工業,殖民掠奪等。這一時期,歐洲各國普遍奉行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以推動原始積累。

2、資本主義政治-資本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1)尼德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2)英法美早期三大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基本的資本主義制度。英國資產階級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開啟了資本主義時代,法國大革命掃蕩了法國封建秩序,震撼了整個歐洲,北美資產階級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具有雙重性質。(3)歐洲大陸諸國進行了封建改革,客觀上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從整體看,封建主義仍然處于上風。

3、資本主義思想-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

(1)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第一次思想解放,以人文主義為反封建和神學的思想武器,傳播了資產階級觀念;(2)近代自然科學革命以天文學革命為開端;(3)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到來作了思想和理論準備,促進了革命的爆發,影響到全世界。

(二)、殖民活動——早期原始積累階段,手段野蠻:

1、殖民國家和被殖民地區: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國,法國和荷蘭后來居上,特別是英國成為殖民霸主。被殖民的地區主要美洲,印度,非洲沿岸。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為了原始積累,方式比較野蠻,主要包括種族滅絕,販賣奴隸,掠奪資源等。而英國的殖民方式相對具有開發的意義。

3、殖民爭奪:經過激烈爭奪,英國先后挫敗西班牙(1588年擊敗無敵艦隊),荷蘭(17世紀后期三次英荷戰爭),法國(18世紀中葉的七年戰爭),成為世界頭號海上強國,殖民霸主。為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

4、殖民后果:對當地人民深重災難,對于歐洲來說,則獲得了大量財富,增加了原始積累,為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開辟了市場,從而促進了歐洲的興旺和發展。

(三)、民族解放——北美拉美獨立雙重性質:

1、北美獨立戰爭確立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政體,影響十分深遠;

2、拉美獨立運動結束了西葡300多年的殖民枷鎖,成了一系列新興國家。

(四)、國際關系——從殖民爭奪到拿破侖戰爭:

1、16-18世紀,國際關系的核心問題是爭奪殖民霸權,其中英國最終取得了勝利。其勝利的原因歸因于其經濟和政治制度的先進;

2、拿破侖戰爭時期,歐洲大陸霸權的爭奪是國際關系的核心,交織了封建勢力和革命勢力的較量,最終建立了大國均衡下的維也納體系。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五)、全球化——世界走向一體化

1、新航路開辟導致發生了商業革命,擴大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往,歐洲和非洲,亞洲之間的貿易擴大,同美洲開啟形成緊密聯系,世界各地區的商品也逐漸在歐洲市場上出現;

2、世界各大洲之間相對鼓勵狀態被打破,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

3、殖民活動是這一時期世界一體化的主要動力和形式。

二、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一般特點. (1)從革命背景看,資本主義發展還不成熟; (2)從革命過程看,具有相當曲折性; (3)從革命結果看,只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制度 ; 史實分析: (1)背景--資本主義處于手工工場時期,領導者除了大資產階級,還包括新貴族,自由派貴族等,革命思想還有一定宗教性. (2)過程--革命勢力和反動力量經過反復較量,過程較為曲折,英法美三次革命都是如此. (3) 結果--革命確立的不是完整成熟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制度,包括立憲,共和制,內閣制等,其后才從政黨,選舉等多方面加以完善. 結論: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只完成推翻封建制度,確立資本主義基本制度的任務,完善資本主義要到工業革命以后.

三、啟蒙運動中提出的主要學說和繼承發展關系?影響? 學說:社會契約論,三權分立學說,人民主權說. 天賦人權。

繼承發展關系:(1)社會契約論:①霍布斯提出社會契約論,認為國家來自契約,君權不是神授而是人民授予的.但人民不可違反契約,君主權力無限; ②洛克發展了契約論,認為契約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國家政權不應干涉臣民財產; ③盧梭認為統治者如果違反了民意,撕毀契約,人民有權推翻他建立新的契約.(2)三權分立學說: ①洛克提出分權學說,主張國家立法權屬于議會,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權屬于國王.②孟德斯鳩將三權劃分為立法,司法,行政;立法權屬于人民,司法獨立,行政權屬于君主;指出三者之間“制約和平衡”,相互獨立,互相監督. (3)人民主權論:盧梭提倡人民主權論,認為人民有權修改和廢除契約,任何人不能違反公共意志. (4)天賦人權思想為啟蒙思想家共有,認為人生來有生命,自由,反抗壓迫的權力. 影響: 批判了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動員,為確立資本主義社會做了理論準備.

四、一分為二評價拿破侖.(一分為二,史論結合)

(1)積極: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史實:①對內鞏固革命秩序--建立中央集權體制;建立法蘭西銀行,促進資本主義發展;頒布法典確立了法律規范;重視科教。是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家;②對外多次打敗反法同盟--捍衛了革命果實,防止了波旁王朝復辟;傳播了革命思想,動搖了整個歐洲的封建秩序。是資產階級的軍事家。

(2)消極:獨裁者,野心家。

史實:①建立帝制獨裁,違背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②后期進行的戰爭侵犯了許多國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家主權,掠奪各國人民,激起了人民反抗,玩火自焚。

五、法國大革命的特點和成因。

特點:徹底性,激烈,世界性。

原因:(1)經濟上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2)資產階級和封建專制矛盾激化;(3)啟蒙思想做了充分動員;(4)人民群眾主動參加,推動革命發展;(5)革命引起歐洲范圍內封建勢力的反撲,兩種力量的反復較量使革命超出了預期目標;(6)拿破侖戰爭把革命思想傳播到整個歐洲大陸。

高中歷史重點知識總結4

單元十八 蒸汽時代的資本主義(19C初—19C70S)

一、階段特征:

本單元講述了蒸汽時代的世界,時間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后期。這一時期是資本主義真正戰勝封建主義,在全球確立自己統治地位的階段。從經濟上看工業革命使生產力過渡到機器大工業階段;政治上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在世界主要大國內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思想上自由主義興盛起來;工人運動開始獨立并走向成熟;列強的殖民擴張發生了變化,殖民體系初步形成;亞洲掀起了舊式的革命風暴;全球化有了重大發展,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殖民體系和世界體系初步。

具體歷史階段特征如下:

(一)、資義發展——資本主義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1、資本主義經濟—工業革命和自由主義

(1)生產力:工業革命首先從英國發生,向歐美擴展,極大鞏固了資本主義的統治基礎,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使資產階級統治了世界;(2)生產關系:一種自由放任,自由競爭的經濟主張,即自由主義興盛起來;(3)經濟危機:資本主義開始顯露其弊端;(4)世界市場:資本主義通過工業革命和殖民活動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

2、資本主義政治—資本主義國家體系的確立:

資本主義制度繼續擴展,在世界主要大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形成了資本主義的國家體系。(1)19世紀20-30年代革命和1848年革命摧毀了封建的維也納體系;(2)19世紀60-70年代歐美亞的主要大國以不同形式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包括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德國和意大利統一,日本明治維新。資本主義的國家體系確立。

3、資本主義思想-自由主義興盛起來:

自由主義是理性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強調經濟的自由放任,政治的個人平等,擴大民主,健全法制等。這推動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完善。

(二)、工人運動——工人運動興起并走向成熟:

1、隨著工業革命開展,工人運動開始獨立登上歷史舞臺,標志是19世紀30-40年代的三大工人運動,包括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國西里西亞織工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因為這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些運動中工人階級提出了本階級獨立的政治口號。

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標志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原因是多方面,標志是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3、第一國際是第一個國際性工人運動的聯合組織,1864年成立于倫敦,推進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有組織,有領導,有理論的國際聯合階段。

4、巴黎公社是19世紀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工人運動的頂峰,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由于資本主義仍然處于上升階段而失敗。

(三)、殖民活動——商品輸出階段,初步形成殖民體系:

1、殖民國家和被殖民地區:英法美俄等,英國殖民霸主鞏固。被殖民的地區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的亞洲。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方式是廉價商品和武裝入侵并用。

3、殖民爭奪:英國為首,法國追隨,美國參與,英國居于首位。

4、殖民后果: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給被殖民地區帶來了深重災難,但也沖擊了舊體制和舊思想;促成世界殖民體系初步形成,世界聯系更加緊密。

(四)、民族解放——亞洲風暴舊式性質:

1、北美獨立戰爭確立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政體,影響十分深遠;

2、拉美獨立運動結束了西葡300多年的殖民枷鎖,成了一系列新興國家。

(五)、國際關系——殖民爭奪和大陸霸權:

1、19世紀,列強在殖民爭奪中發生了多次爭奪,其中以英法和俄國為爭奪黑海地區的克里米亞戰爭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局部性國際戰爭。

2、19世紀,俄,法,德三國為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大陸的優勢從拿破侖帝國轉移到沙皇俄國,再到法蘭西第二帝國,再到統一后的德意志。其中對于大陸霸權的制約起到關鍵作用的是英國。英國先幫俄國等打擊法國,后幫法國打擊俄國,后中立坐視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這是其維護世界霸權,維持大陸均勢政策決定的。

(六)、全球化——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1、原因—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世界全球化,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確立是推動,殖民擴張是全球化的直接動力。

2、形式—資本主義國家體系,殖民體系,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隨之初步形成。

3、影響—促進資國發展,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影響雙重,世界聯系更加緊密,整體推動了世界進步。

二、概述19世紀工人運動的發展情況,特點。

情況:(1)19世紀初,工業革命進行,工人階級掀起自發的破壞機器的盧德運動,比較盲目;(2)19世紀30-40年代,三大工人運動標志無產階級已經覺醒,作為一支獨立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工人階級發起針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運動,但缺乏科學理論指引;(3)19世紀中葉,科學社會主義即馬克思主義誕生,為工人運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4)19世紀50-60年代,工人運動走向國際聯合,1864年成立了第一國際,推動國際工運進入新階段;(5)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一次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嘗試,由于資本主義仍然處于上升階段而失敗;(6)19世紀晚期,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進行,出現第二國際,工人運動向寬廣方向發展。同時,在俄國誕生了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特點:暴力性;政治性;自發性。斗爭質量不斷提高。

三、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途徑,成因,影響。

途徑:革命類-英法美;民解類-北美拉美;改革類—俄日;統一類-德意;民解類-北美拉美??傮w分為自下而上的革命民解(早期英法美)和自上而下的改革統一類(后發德意日俄)

。

成因: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具體因素不同;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不同;資產階級力量不同;思想條件不同。

影響:自下而上類革命較為徹底,基本形成了民主政體;自上而下的方式則基本由原統治集團發起,保留較多舊制度,往往形成專制政體,如德日俄。

四、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世界市場,殖民體系。

在工業革命推動下,資本主義制度在主要大國確立,形成了資本主義的國家體系;列強對外加強擴張,初步形成了殖民體系;在工業革命影響和殖民擴張推動下,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也隨之初步形成;這一切,標志了資本主義初步確立了對全世界的統治,即形成了資本主義的 世界體系。單元十九 (電氣)壟斷時代的資本主義(1871--1918)

一、階段特征:(必想通)

本單元講述了電氣時代的世界,時間從1870年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時期是資本主義發生重大變化,由自由資本主義走向壟斷資本主義,也即走向資本主義的成熟階段的歷史。從經濟上看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力過渡到電氣化重工業階段,生產關系出現了壟斷;政治上壟斷資產階級掌控了國家政權,主要列強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工人運動向新的方向發展,出現了列寧主義;列強的殖民擴張發生了變化,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亞洲掀起了新式的革命風暴即亞洲覺醒;全球化有了重大發展,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殖民體系和世界體系正式確立。

具體歷史階段特征如下:

(一)、資義發展——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階段:

1、資本主義經濟—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

(1)生產力:第二次工業革命表現在四大行業,具備新的特點,影響更加猛烈;(2)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出現了局部調整-壟斷組織出現,促進了生產力發展。(3)不平衡-資本主義的發展的不平衡加劇,后期的美德等國迅速超越了老牌的英法。

2、資本主義政治—帝國主義階段到來:

(1)壟斷資產階級掌控了國家政權,對內完善上層建筑,對外瘋狂擴張,各列強紛紛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2)由于各國的歷史條件和國情的不同,六大帝國主義呈現不同的政治特征-英法美完善了民主政體,而德日俄等國具備較強的軍事封建性。

(二)、工人運動——工人運動總體和平發展局部突破:

1、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工人運動向和平寬廣方向發展。

2、理論發展—工人運動的理論出現分化,一方面出現修正主義泛濫,另一方面俄國形成了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

3、組織發展—各國工人政黨紛紛成立,第二國際成立,但大多受修正主義控制,唯有俄國誕生了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

4、實踐發展—十月革命成功和蘇聯的成立,既是和國際工人運動的新紀元,也是人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類歷史的新紀元。

(三)、殖民活動——資本輸出階段,正式形成殖民體系:

1、殖民國家和被殖民地區:六大帝國主義。全球。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投資場所的意義更加凸現,方式是廉價商品,資本輸出和瓜分全球。

3、殖民爭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殖民爭奪的集中表現。

4、殖民后果: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給被殖民地區帶來了深重災難,但也沖擊了舊體制和舊思想;促成世界殖民體系正式形成,世界聯系更加緊密;加劇了列強矛盾,引起了世界規模的戰爭。

(四)、民族解放——亞洲覺醒新式性質:

亞洲覺醒是在列強殖民加劇情況下,在本國民族資本主義有所發展,資產階級形成和壯大的情況下發生的,具備新的領導,新的綱領,新的性質,新的目標。

(五)、國際關系——霸權爭奪和世界大戰:

1、原因:殖民爭奪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殖民矛盾外化為霸權爭奪,體現為英德,法德,俄奧三對矛盾。分化組合為兩大統治集團。

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第一次全球性的戰爭,給帝國主義沉重打擊,十月革命和蘇聯的誕生是這次大戰最大的后果。戰后出現了革命高潮。帝國主義建立了重新分割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六)、全球化——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1、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世界全球化,帝國主義加強殖民擴張是全球化的直接動力。

2、形式—資本主義國家體系更加嚴密,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市場更加緊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隨之最終形成。

3、影響—促進資國發展,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影響雙重,世界聯系更加緊密,整體推動了世界進步。蘊藏深刻矛盾,爭奪異常激烈。

二、19世紀不同時期德法矛盾都十分尖銳,在早期,中期和晚期法國和德國矛盾的表現,產生的原因和影響. 早期:(1)表現-德意志參加反法同盟和拿破侖作戰;(2)原因-歐洲封建勢力要干涉法國革命,拿破侖侵略了德意志的民族獨立;(3)影響-動搖了德意志地區的封建秩序,也促進了德意志的民族覺醒。

中期:(1)表現-普法戰爭;(2)原因-法國阻撓德意志統一,維護大陸霸權;(3)影響-德國統一改變了歐洲格局,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晚期:(1)表現-成為帝國主義核心矛盾;(2)原因-法國要奪回霸主報仇雪恨,德國要擴大霸權;(3)影響-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加速了大戰爆發。 單元二十 一戰后的東西方世界(1918-1939)

一、階段特征:(必想通)

本單元講述了一戰后的東西方世界,時間從1918年一戰結束到1939年二戰爆發。這一時期社會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在一國率先發生社會主義革命和向社會主義過渡,建成了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社會主義,成績大,問題深;帝國主義經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調整,重新瓜分了世界,實現了20年代的短暫穩定,經濟大危機使帝國主義陣營出現大分化,法西斯瘋狂擴張,新的世界大戰在醞釀之中;戰后亞非拉掀起新的民族解放運動,列強殖民體系有所動搖;國際關系角度是從大戰到更到的大戰的過程。

具體歷史階段特征如下:

(一)、資義發展——從調整,穩定到危機,分化和戰爭:

1、資本主義經濟—暫時恢復到大危機

(1)生產力:戰后各國經濟普遍恢復,但潛伏深刻矛盾,29-33年大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嚴重的危機;(2)生產關系: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模式。

2、資本主義政治—民主和法西斯陣營:

(1)以美為首包括英法等國堅持了民主制度;(2)德日意等國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有其深刻的歷史現實原因。(參看重難解析部分。)

(二)、社會主義運動——一國革命和建設開辟新時代:

1、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是現代史的開端;

2、蘇俄向社會主義過渡,新經濟政策是這一時期對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3、蘇聯建成社會主義,1936年新憲法是標志,成績很大,問題很深。

4、共產國際是統一的世界性共產黨。

(三)、殖民活動——從重新瓜分到法西斯擴張:

1、列強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重新瓜分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英法日獲得了原德國殖民地,美國打破了日本對亞太的獨霸局面。

2、30年代以后,法西斯國家對埃塞爾比亞,中國的擴張形成了大戰源地。

(四)、民族解放——從高漲到和反法西斯結合:

一戰后,亞非掀起了新的民族解放高潮,性質多樣,方式多種。

(五)、國際關系——從一次大戰到二次大戰: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華體系是對戰后世界的重新瓜分,蘊含了戰敗國和戰勝國之間,戰勝國之間的深刻矛盾,這些矛盾,特別是德法,德英,美日是大戰的根源。

2、20年代調整:20年代的道威斯計劃和洛迦諾公約復活了德國實力。

3、30年代國際關系的核心問題是法西斯擴張,世界大戰在醞釀之中,當時世界主要政治勢力,特別是西方大國奉行的綏靖政策姑息養奸,未能制止大戰的爆發。

(六)、全球化——世界體系在沖擊中深化

1、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成立在帝國主義體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

2、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資本主義體系,資本主義市場競爭激烈,帝國主義國家分化嚴重。

3、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也在沖擊這一體系。

二、中國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與蘇俄的顯著差異。

民主革命:蘇聯是城市工人暴動的二月革命;中國是農村包圍城市,經過長期艱苦斗爭.社會主義革命:蘇聯是暴力的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沒收資本主義企業;中國是在掌握政權情況下對資產階級進行和平改造和贖買.兩者都對農業實行集體化,蘇聯用強制和行政手段,中國循序漸進,自愿互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建設:蘇聯和中國都是以重工業為中心,忽視輕工業和農業.蘇聯形成斯大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林體制,積重難返,中國在曲折探索中摸索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

三、從參加巴黎和會各大國的意圖來看,一戰后初期國際關系中的基本矛盾有哪些和表現?其中帝國主義的主要矛盾與一戰前相比有何變化?原因?

意圖: 削弱戰敗國和瓜分殖民地;反對蘇聯;劃分勢力范圍. 矛盾:帝國主義和廣大殖民地矛盾;帝國主義和蘇聯矛盾;帝國主義之間矛盾-戰敗國和戰勝國之間,主要是德國和法英矛盾;戰勝國之間因為分贓不均的矛盾,主要包括英美,英法,美日,法意間的矛盾. 帝國主義間主矛:由英德矛盾變英美矛盾. 原因:根本是資本主義主義的發展不平衡,德國戰敗,英國勢力下降,但仍要維護其霸權,美國大發戰爭橫財,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企圖全面挑戰英國的霸權.

四、29-33年大危機的原因,特點,影響?面對危機主要資國擺脫危機的基本方式有哪兩種?其特征分別是?造成方式差異的原因?各自的影響? (1)大危機:①原因-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擴大和消費不足;股票投機引發危機.②特點-席卷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程度深;③影響-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社會危機,法西斯抬頭;加劇了國際局勢的緊張. (2)方式, 特征和原因: ①以美國羅斯福新政的放式,特征是堅持資本主義基本制度前提下國家對經濟全面干預緩和危機;原因是美英法等國有較雄厚經濟實力,民主傳統濃厚,能夠干預緩和危機.②法西斯專政方式,特征是建立獨裁,擴軍備戰轉嫁危機;原因是這些國家經濟積累不足,專制殘余較多,軍國思想濃厚,企圖沖破凡華

(3)影響:前者緩和危機,鞏固資制開創了新的經濟模式;后者瘋狂擴張,形成了世界大戰的歐亞策源地.

五、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對比:

(1)原因相似:從經濟上都是后期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積累不足,同時受危機打擊嚴重;在政治上未經過徹底資產階級革命,保留較多殘余,缺乏健全民主制度;壟斷資產階級和軍方的支持;思想上軍國思想濃厚;對外都要沖破凡-華體系束縛. (2)方式差異:德國以納粹黨為核心,通過欺騙宣傳擴大影響,以合法選舉方式上臺;日本以軍部為核心,通過暗殺,政變擴大勢力上臺. (3)活動雷同:對內獨裁,國民經濟軍事化 ,思想嚴密控制,對外則都瘋狂擴張,成為大戰的策源地.兩者都對其他民族實行屠殺政策.

六、綏靖政策的產生原因,表現,產生惡果.教訓. 含義:綏靖政策是30年代大國針對法西斯侵略,采取的犧牲別國利益,保護自己既得利益,同時禍水東引的一種外交政策。

原因:為保護既得利益;自身危機,力量軟弱;禍水東引到蘇聯;法西斯的欺騙宣傳;試圖延緩大戰。

表現:①國聯李頓調查團針對偽滿洲國的態度;②國聯和英法美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未禁運石油和封閉運河;③西班牙內戰期間英法不干涉政策、美國的中立政策縱容了德意氣焰;④1939慕尼黑陰謀是頂點。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歷史輔導網http:// 惡果:縱容了法西斯氣焰,壯大了法西斯實力,加速了二戰爆發;犧牲了小國利益;自己遭到進攻,自食其果。

教訓:對法西斯擴張,一定要防患未然,加強國際團結。

護理管理重點知識范文第4篇

基礎知識

一、中國概述

1.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利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5.中國的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邊界線總長2.5萬余公里,中國的海洋國土面積300余平方公里,中國的海疆線長3.2萬余公里。中國的大陸地區13億人(2005年1月6日0時02分),有五十二個民族。 6.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1)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2)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3)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國家在必要時可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的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7.行政區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二、國旗、國徽、國歌、黨徽、黨旗

1.國旗、國徽和國歌,是國家的象征和標志。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國旗的整個圖案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國旗的色彩,紅色表示熱烈,象征革命,祖國大地似紅霞一片;配以黃色,顯得光明燦爛,五星呈黃色,還有象征中華民族屬于黃色人眾之意,也示民族的特征。左上角綴著五顆黃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四個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顆小星拱于大星之右,各有一個角尖正對著大星中心,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團結和人民對黨的衷心擁護,體現了我們政權的特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谷穗。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創作于1935年,原是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

5.黨徽和黨旗

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黨旗為綴有金黃色的黨徽圖案和紅旗。

三、軍旗、軍歌、軍徽和軍人誓詞 1.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

“八一”軍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榮譽、勇敢、和光榮的象征,是鼓舞全軍指戰員團結戰斗的旗幟。軍旗為紅底,上綴金黃色的五角星,象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八一”二字,表示1921年8月1日中國人民進行南昌起義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歷史節日。 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象征和標志,鑲金黃色邊至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二字,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誕生。 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性質、宗旨和精神的體現。原名為《八路軍進行曲》,由公木作詞、鄭律成作曲,創作于1939年,解放戰爭中,更名為《分民解放軍進行曲》,1965年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7月25日,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4.軍人誓詞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我宣誓: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服從命令,嚴守紀律,英勇戰斗,不怕犧牲,忠于職守,努力工作,苦練殺敵本領,堅決完成任務,在任何情況下,決不背叛祖國,決不叛離軍隊。

四、政治基礎知識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包括:

國家權利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國家軍事領導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

國家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地方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

國家檢查機關—最高人民檢查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

2.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我國的政體,即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利機關,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161人,委員長吳邦國。

4.現任國家主席是胡錦濤,副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外交部長楊潔篪,國防部部長梁光烈。

5.中央軍事委員會是國家的軍事領導機關。中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警察武裝部隊和民兵組成。中央軍事委員會由主席、副主席和委員組成:主席是胡錦濤;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軍委委員是梁光烈、總參謀長陳炳德、總政治部主任李繼耐、總后勤保障部部長廖錫龍、總裝備部長常萬全、二炮司令員靖志遠、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空軍司令員許其亮。

6.人民法院是國家奪的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國的最高審判機關,現任院長是吳勝俊。 7.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現任檢察長是曹健民。

8.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合作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是我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所采取的主要形式。全國政協現任主席賈慶林。

10.中國在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分別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香港特別行政區現任行政長官是曾蔭權,澳門特別行政區現任行政長官是何厚鏵。

五、政治教育常識

1.我軍政治工作的性質和地位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在軍隊中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是構成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實現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和軍隊履行職能的根本保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生命線。

2.我軍政治工作的根本作風和方法

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它即使作風又是方法;既是思想作風、思想方法,又是工作作風、工作方法。 3.政治工作的三大制度是:黨委制、政治委員制、政治機關制。 4.三大民主指:政治民主、軍事民主、經濟民主。

5.軍委會議提出的“四個扭住”指的是扭住思想政治建設不放松,扭住中國特色變革不放松,扭住對臺軍事斗爭準備不放松,扭住依法從嚴治軍不放松。

6.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

7.戰時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期間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使用馬克思軍事理論和黨中央、中央軍委關于作戰的方針、原則和命令、指示教育參戰軍民,為作戰提供政治保證、人才支持和精神動力的活動。 8.戰時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證黨中央、中央軍委的作戰方針、原則和命令、指示的貫徹落實;保證官兵始終具有敢打必勝的信心和高昂的士氣;保證軍政、軍民團結和參戰部隊密切協同;保證從政治上、心理上分化瓦解敵軍;保證各項作戰任務的完成。 9.我軍戰時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

堅持黨對軍隊的統一領導;動員群眾,依靠群眾;維護團結,合力制勝;激勵士氣,敢打必勝;鞏固自己,瓦解敵軍;緊貼實戰,快速高效。

10.戰斗精神教育的主線是搞清楚為什么要準備打仗,準備打什么樣的仗,怎么準備打仗。

11.“三戰”是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簡稱。 12.“四個教育”指的是:愛國奉獻教育、革命人生觀教育、尊干愛兵教育、艱苦奮斗教育。 13.“八榮八恥”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14.長征精神指的是樂于吃苦,不畏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體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15.抗洪精神指的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忍不拔、敢于勝利。 16.“兩彈一星”精神指的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氫彈、衛星。

17.西柏坡精神指的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實事求是,艱苦奮斗,依靠群眾,為民創業和守業。 18.井岡山精神指的是自力更生,英勇奮戰,百折不撓。

19.抗戰精神指的是不畏強暴、不敢屈辱的自強精神;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舍生忘死、前仆后繼的犧牲精神??箲鹁?,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在抗日戰爭中的錘煉和升華。 20.延安精神指的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21.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余人,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22.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基本點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23.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的文化、科學的文化、大眾的文化。 24.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25.鄧小平多次提出中國社會主義大國的基本國情指的是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文化落后、科學技術水平低。 26.軍隊基層經常性主要工作

抓好軍事訓練,落實戰備工作,密切內外關系,搞好后勤保障,管好武器裝備,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組織建設。 27.“雙爭活動” 爭創先進連隊(其他基層單位冠以編制名稱)和正當優秀士兵(士官、學員、義務兵)活動。

28.先進基層單位的條件:用“基層建設標準”衡量,成績突出,進步明顯,基礎扎實,全面過硬。優秀士兵的條件:政治思想強,軍事技術精,作坊紀律嚴,完成任務好。 29.楊業功“四種精神”

2005年8月12日,胡主席出席楊業功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并親切會見報告團成員,號召全軍廣大官兵特別是黨員干部想楊業功同志學習,學習他終于黨和人民、使命高于一切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勇于面對新挑戰、努力學習新本領、善于開拓新局面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深入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狠抓工作落實的務實精神;學習他以身作則、清正廉潔的自律精神。

30.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根本是堅定不移的高舉旗幟,維護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指揮,堅決維護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這是我軍最高的政治紀律,也是落實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要求。

六、黨團基本知識

1.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7月,現有黨員7000多萬名。2008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87周年。 2.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或“兩個先鋒隊”)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

3.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4.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都高度重視的三大規律是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5.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領導機構成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

6.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7.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8.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使中國共產打工的助手和后備軍。

9.共青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代團歌是:《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10.1939年,五月四日被定為“中國青年節”。1963年初,共青團組織發起學習雷鋒活動。1981年10月30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建立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并把這次活動命名為希望工程。90年代共青團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亮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幟,是“青年志愿者行動”在我國走向社會的標志。12月5日是國際志愿者日。中國志愿者服務日是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務的基本單位是青年志愿服務隊。1997年底,江澤民同志親筆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提名。

11.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不斷提高的“兩個水平和兩個能力”是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拒腐防變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

12.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的四項基本要求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民主集中制。

13.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以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為關鍵,以改革和完善黨的隊伍為基礎,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14.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全黨共同努力,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執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歸根到底,始終做到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代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15.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主要任務是按照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發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應對國際時局和處理國際事務能力。

第二部分

人文素養基礎知識

一、歷史知識

1.我國的歷史朝代:夏商于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初——公元前21世紀初);夏朝(約公元前2100——公元前1760年);商朝(約公元前1760——公元前1120年);周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120——公元前771年),東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49年),東周前360年諸侯稱霸,稱為春秋,后180年七國爭雄,稱為戰國(戰國最后的28年東周已經滅亡);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漢朝,前期稱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后期稱東漢(25年——220年),西漢,東漢之間有王莽稱帝,東漢以后,魏蜀吳三國鼎立,稱為三國時代(220——280年);晉朝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南北朝(420——589年),其中南朝分宋(420——479),齊(479——502),亮02——557),陳(535——556),北朝分北魏(386——534),東魏(534——550),北齊(550——577),西魏(535——556),北周(557——581);隋朝(581——618);唐朝(618——907);五代十國(907——960),其中五代指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晉(936——947),后漢(947——950),后周(951——960);宋朝(960——1279)分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與宋朝并存的少數民族政權是遼(970——1125),金(1125——1234);元朝(1206——1368);明朝(1368——1644);清朝(1616——1911)。

2.我國最早的原始人是元謀人,原始人是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山頂洞,最早出現在今陜西省境內的人類是藍田人。 3中國歷史上的“三皇”指燧人,伏彛,神農(《風俗通義》),五帝指黃帝,頤瑣,帝故牿,唐堯和禹舜,華夏祖先“炎黃”指黃帝與炎帝。 4.舜的時候,大禹治的是黃河。 5.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是夏。

6.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的甲骨文。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

7.周朝大約存在的800年,使我國最長的朝代。

8.商朝留下了世界最早的日食,月食記錄,戰國時期《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9.《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姓李名耳,又稱老聃。

10.孔子是魯國人,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維護周“禮”,提出“仁”,主張仁愛之心調節與和諧社會人際關系,提出“溫故而知新”等思想,儒家文化后來發展呈文中國古代正統文化。 11.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繼承和發展孔子的學說,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并提出“民貴君輕”思想。 12.“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一說齊桓公,宋襄王,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戰國七雄指的是秦,楚,燕,韓,趙,魏,齊。

13.公元前278年,楚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投江自殺,傳說端午節就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紀念。

14.商鞅變法是在秦國進行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被稱為“千古一帝”。

15.秦朝的靈渠(現在咸陽)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人工運河,秦國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

16.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以后經歷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夏遼金,元,明,清等朝代。

17.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最先攻入咸陽的是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赤眉起義推翻了西漢政權。 18.西漢初年,被漢武帝派遣出使西域的是張騫,開辟了陸上“絲綢之路”。東漢時班超又進一步疏通了絲綢之路。。 1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壯心不已”是三國曹操的詩句。

20.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唐玄宗(唐明皇)開創“開元盛世”。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 21.唐朝,文成公主與吐蕃部落首領松贊干布成了親。

2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詩圣杜甫所寫。 23.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定都東京(今天開封),后來納宰相趙普建議“杯酒釋兵權”,鞏固帝位。 24.《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資治通鑒》的作者是司馬光。 25.戚繼光驅逐的是日本侵略者(倭寇)。 26.把女真族改為滿族的是努爾哈赤。

27.被后人尊為“藥王”的是孫思邈。 28.“生當作人杰,司亦為鬼雄”是宋朝李清照的名句, 詩中說的是西楚霸王項羽。

29.《夢溪筆談》的作者是沈括,書中記載了活字印刷術以及石油的應用等。

30.蒙古人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3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由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寫。 32.明成組朱棣派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

33.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西漢末年王匡,王風領導的綠林起義,瑯邪人樊崇等領導的赤眉起義推翻了王莽政權;東漢末年巨鹿人張角領導了黃巾起義(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宗教掩護下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包括翟讓和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竇建德率領的河北義軍等;唐末山東王先芝起義和黃巢起義;北宋王小波,李順起義;南宋終相,楊幺起義;元末農民起義的紅巾軍中,北方劉福通,南方徐壽輝兩支為最強;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推翻明朝,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清末黃河,淮河流域的淰軍起義,尤其是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達到歷代農民戰爭的高峰,他們雖然最終大都失敗了,但他們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統治,反映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精神,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34.世界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法的是東漢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麻醉劑早1600年。 35.中國的四大發明指的是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造紙術。 36.東漢《九章算術》是世界上最早的應用數學。 37.南朝祖沖之精確算出圓周率,比歐洲早了1000年。

38.漢代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或陽關,后分為南北兩道,至疏勒會合.自疏勒越蔥嶺往西南先后可達大月氏、安息、大秦,往北可達大宛、康居。

39.南朝范縝的神滅論思想,比較系統地批判了神學迷信。 40.科舉考試中的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1.三國時魏國的鐘繇開始把字體由隸書轉化為楷書,東晉時王羲之使隸書進一步擺脫隸書的形跡,達到了獨立完美的境德,被后人稱為"書圣",他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42.元朝管理藏族地區行政事務的中央機構是宣政院,管理琉球(今臺灣)的地方機構是澎湖巡檢司。 43.漢代張衡制造出計較精密的渾天儀和地動儀。

44.1662年盤踞臺灣的荷蘭殖民者向鄭成功投降,臺灣回到祖國懷抱。168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 45.隋朝開始的“唯才是舉”的科舉制,在晚清被廢除。

46.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

47.希臘文明源于愛琴文明,這一文明先以克里特島為中心,后以邁錫尼為中心。

48.距今約5000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了早期文明的要素,如城市、農業、家畜飼養等.4000年前是傳說中的黃帝、炎帝、堯、舜、禹時代。

49.公元前21世紀開始形成王朝國家,早期的王朝是夏、商、周。

50.公元前4世紀,中國發明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以及四則運算和九九表。 51.西漢時期,中國開通了到達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

52.唐朝國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成為東方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53.從公元前5世紀春秋戰國時期之交到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封建社會前后延續兩千多年,形成了一整套相當完備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形態。

54.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 56.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

57.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思想體系以儒家思想為核心。

58.西漢“文景之治”開創了封建社會初期盛世;唐代“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譜寫了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篇章;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王朝--清朝,也締造出國力昌盛的“康乾盛世”,但成為落日余輝.

59.把臺灣從中國割讓出去的是198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中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是1840年<<南京條約>>的簽訂.

60.20世紀中國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一是辛亥革命的勝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三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61.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會員11210余人,在入會誓詞中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利合眾政府”的任務.1905年在東京成立同盟會,<<民報>>為機關報,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主張,史稱舊三民主義.

62.1905年11月,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十六字革命綱領歸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63.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成立于1911年,臨時總統是孫中山. 64.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復辟稱帝,年號為洪憲.

65.清朝最后一個皇帝溥儀,年號宣統.

66.1920年,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

67.李大釗在我國最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組織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68.新文化運動中,“思想啟蒙”的基本含義是反對封建專制,要求民主;反對愚昧迷信,提倡科學. 69.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

70.在1930年毛澤東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線中,對富農的政策是限制富農.

71.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可九.一八事變,1945年宣布無條件投降.

72.在1946年重慶政治協商會議上,國共兩黨爭論的焦點是軍隊問題和政權問題. 73.建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運動是土地革命.

74.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開始探索本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文獻是1956年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 75.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思想理論展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主要內容是關于“兩個凡是”問題. 76.1971年秋,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1976年秋,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77.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是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78.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劫掠和火燒了圓明園。

79.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80.戊戌變法發生在清朝光緒皇帝時期,“公車上書”的發起人是康有為。 81.促成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

82.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是在1900年,八國是英、法、日、俄、德、美、意和澳。

83.武昌起義的時間地點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

84.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起義發生于1851年1月。太平天國土地制度方面,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

85.1853年曾國藩在湖南籌辦湘軍。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辦軍械所,開始洋務運動。

86.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經歷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和解放戰爭四個階段。 87.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主要代表任務有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其基本口號是民主和科學。

88.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89.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把起義部隊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開始。 90.1937年德、意、日結成法西斯同盟;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蘇聯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國。

91.1640年英國新議會的召開是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

9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戰爭,主要交戰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93.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迅速潰敗的主要原因是憑借馬其諾防線,采取消極防御方陣。

94.1796年爆發的白蓮教起義,遍及川鄂、豫、陜、甘等省,沉痛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雖然起義最終,被鎮壓下去,但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仍然此起彼伏,連綿不斷。

95.1840年6月,英國以中國禁煙為借口,悍然發動了蓄謀已久的鴉片戰爭。以鴉片戰爭為起點,中國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96.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

97.1856年至1860年,英法兩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相繼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加快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步伐。

98.甲午戰爭及《馬關條約》的簽訂,引發了世界列強瓜分中國的狂瀾,使中國半殖民地反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99.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并于次年迫使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 100.鴉片戰爭后,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表現為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種矛盾中最突出的矛盾。

101.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102.林則徐被后人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組織編譯了《四洲志》。

103.“太平天國”農民領袖洪秀全也提出了全面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綱領,其代表作是《資政新篇》。 104.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新政從當日起到9月21日,實行了103天即被鎮壓下去,史稱“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 105.1905年8月20日,在東京舉行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正式確定“驅除韃虜,回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同盟會綱領,標志著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誕生。

106.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誕生。

107.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的職務,標志著辛亥革命遭到了嚴重挫敗。

108.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后改名《新青年》)雜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的狂飆。 109.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是民主于科學。

110.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區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111.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索是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

112.李大釗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也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

113.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這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團體。 114.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115.1924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開始。 116.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義爆發。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權的偉大開端。

117.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

118.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29日毛澤東率領起義余部到達江西省新縣三灣村,舉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

119.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余人開始了長征。 120.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121.1936年10月,紅

一、

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將臺堡會師,勝利結束長征。

122.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123.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124.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了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 125.1941年1月6日,國民黨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6000余人犧牲或被俘,軍長葉挺被扣押,項英等人被害。

126.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名黨當局進行談判,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愿望。

127.1951年1月,中央軍委向全軍發出“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而奮斗”的口號。 128.1956年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作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 129.從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上的重大失誤。

130.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131.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討論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132.1981年6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一至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33.1982年9月,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大會開幕詞中,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命題。

134.1985年3月,鄧小平在會見日本商工會議所訪華團是第一次提出“和平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 135.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四次全國代表會議。 136.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

137.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

138.1997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確立鄧小平理論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139.2000年春,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40.經過長達15年的艱苦談判歷程,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第143個WTO成員國。 141.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二、地理常識

1.天體是宇宙中各種星體的總稱,宇宙中最基本的天體是恒星和星云。

2.太陽系是由中心天體太陽以及圍繞太陽運行的九大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隕星以及星際物質等構成的天體系統。八大行星距太陽的距離,由遠及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土星的衛星最多,地球唯一的衛星是月球。 4.地球是一個兩極略偏、赤道稍鼓的橢球體。

5.黃道面與赤道面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兩者之間有一個23°26′的夾角,成為黃赤交角,黃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公轉產生地理效應的重要因素。

6.南緯23.5°和北緯23.5°分別成為南回歸線和北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達到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情況正好相反。南、北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南、北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7.地球由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組成。

8.陸地地形分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類。

9.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把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即歐亞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和針闊葉混交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

11.七大洲中按面積大小順序,最大的是亞洲,其次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洲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12.四大洋中按面積大小,最大的是太平洋,以下是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3.亞洲的東鄰太平洋,大西洋西岸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14.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最深的海溝。

15.世界各大洲中,地勢最高的南極洲。

16.全球陸地分為七大洲,即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

17.地球上的水域分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8.我國位于北半球,在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領土北起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北緯53度31分,南至南沙群島南緣的曾母暗沙,北緯3度40分,西起帕米爾高原,東經73度26分,東至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黑瞎子島,東經135度。

19.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4大,居世界第三位。陸地疆界全長2.2萬多公里。

20.中華人民共和國近海由南到北,環繞大陸的有南海、東、黃海和渤海,總面積492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達1.84萬余公里。

21.我國共有島嶼7100多個,其中有90%以上的島嶼瀕臨大陸,屬大陸島。臺灣島面積3.58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一大島。在長達2萬多千米的陸上疆界線上,我國與15個國家接壤,分別是東鄰朝鮮,南接越南、老撾、緬甸,西南和西部同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接界,西北面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北和東北面都與俄羅斯接壤,北面有蒙古。

22.我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有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3.喜馬拉雅山位于我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等國邊境上,2005年高程測量數據表明珠穆朗瑪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8.43米,是世界最高峰。

24.我國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國”的稱號。 25.長江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經10個省(區、市),在嵩明5流到東海,全長6300公里。 26.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全長2046里。

27.我國的長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珠江三角洲是最重要的蔗糖地區。 28.大熊貓是世界上罕見的珍稀動物,產在川甘邊境的平武地區。

29青藏高原是許多大河的發源地,東流有長江、黃河。西流有印度河的上游,南流有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 30.青藏高原的湖泊大部分屬內流湖,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32.河西走廊在祁連山山地北邊,因地勢較低,形狀狹長,并在黃河以西而得名。

33.我國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34.中國疆域的四至點:

最北端:黑龍江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上。

最南端: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東西相距5000多千米。

35.我國瀕臨的海洋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臺灣東面的太平洋。

36.我國與14個國家陸上相鄰:東鄰朝鮮;東北鄰俄羅斯;北鄰蒙古;西北鄰哈薩克斯坦;西鄰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鄰印度,尼泊爾,不丹;南鄰緬甸,老撾,越南。

37.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灸繕耸牵嚎刂迫丝跀盗?,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8.我國由56個民族組成,漢族人口最多,約占全國人口的92%,55個少數民族約占全國人口的8%。 39.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40.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41.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葛兒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42.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43.我國氣候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44.1月份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線,以此線來劃分我國的南北方;全國可以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45.資源的跨地區調配是通過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來實現的。

46.香港特別行政區位于廣東珠江口東側,由香港本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組成;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部海上,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包括臺灣島,澎湖列島和釣魚島等。

47.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絕對數量多,人均占有少;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48.我國的五個防護體系:“三北”防護林(防風固沙、保護農田不受風沙侵害);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林;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濱海防護林;黃河下游護堤林。

49.我國三大鋼鐵工業中心:鞍山、包頭、武漢。

50.我國六大紡織工業中心:上海、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武漢。

三、文學常識

(一)中國文學常識

1.古代神話

中國古代神話名篇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盤古開天辟地、黃帝戰蚩尤等。 2.先秦文學

(1)儒家經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六經”又稱六藝,在“五經”后增加《樂》。“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2)歷史散文有《左傳》、《戰國策》、《國語》?!豆攘簜鳌?、《左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我國產生了第一部歷史散文集《尚書》,它是我國古代散文的開端。 (3)《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周初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詩經》中的詩篇,按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按表現手法分為賦、比、興。

興,合稱“詩經六義”。古代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御”指駕車。著名片有《關雎》、《伐檀》、《碩鼠》、《七月》,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傳統。 (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圣父,魯國人,儒家創始人。主要作品有《論語》20篇,各取篇中開頭二字為名篇,如《學而》、《為政》等。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5)左丘明,魯國史官。主要作品有《左傳》,又名左氏春秋?!恫軇フ搼稹返冗x自此書?!蹲髠鳌肥俏覈谝徊繑⑹略攤涞木幠牦w史書、歷史散文,記載春秋時期的史實,富有文學性。 (6)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儒家代表人物,世稱亞圣。書由其弟子編輯。主要作品有《孟子》,共七篇,各取篇中開頭字為篇名,如《梁惠王》、《公孫丑》、《告子》等。記載了孟子思想和政治言論。孟子善于論辯,善用比喻,對后世議論性散文的發展影響較大。

(7)列子,名御窟,道家前輩。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沖虛真經》?!队薰粕健烦鲇诖藭?。

(8)莊子,名周,世稱南華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莊子》,又名《南華經》,現存33篇。屬諸子哲理散文,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独献印酚置兜赖陆洝?《莊子》又名《南華真經》,均為道家經典。

(9)荀子,名況,字卿。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稱孫卿。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勸學篇》、《天論》等最具代表性。另作《賦篇》對漢賦的興起有影響。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說思想體系。韓非、李斯都是他法制思想的繼承者。屬諸子哲理散文。

(10)韓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有《韓非子》,全書55篇?!侗怡o見蔡桓公》、《五蠹》、《南郭處士》等都出于此書。屬諸子哲理散文。

(11)呂不韋,秦相,集合門客編成《呂氏春秋》。主要作品有《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共160篇?!恫旖瘛?、《察傳》等出于此書。

(12)屈原,名平。我國第一位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楚國新詩體,被稱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包括《山鬼》、《國殤》等11篇)、《天問》、《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頌》等9篇)。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原作為主。因具有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了我國浪漫主義傳統?!峨x騷》和《詩經》中的國風并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13)?戰國策?共33篇。西漢劉向根據史料編定。屬于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相互論辯時提出的政治見解和斗爭策略,以及他們的政治活動。對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14)“春秋三傳”是指?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15)我國最早的一部私人撰寫的編年史是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史書加工創作的?春秋?。 (16)?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的歷史著作。 (17)?孫子兵法?歷來被推崇為“兵經”、“武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古代軍事名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 3.兩漢文學

(1)賈誼,又稱賈生,賈長沙,賈太傅。主要作品?新書?,另有?吊屈原賦?等賦,開“史論”之先,其賦上承楚辭下啟漢賦,影響很大。

(2)劉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馬遷,字子長,別稱太史公,簡稱史遷。與司馬光并稱“史界兩司馬”,與班固并稱“班馬”。主要作品有?史記?,又名?太史公書?,全書130編,包括12本紀、8書、10表、30世家、70列傳。?史記?是歷史散文,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種體例,被譽為“實錄、信使”,“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雙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4)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北)人,“斑馬”之一。主要作品有?漢書?。開創斷代的紀傳體史書體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5)樂府原為漢代音樂機關所搜集的詩。?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賦是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主要流傳的作品有?陌上桑?、?長歌行?、?上邪?、?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前四者見宋代郭茂情編的?樂府詩集?,后者見南朝徐陵編的?玉臺新詠?,其中?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6)?漢書?在體制上基本沿襲?史記?。在思想和藝術上都有較高的成就,與?史記?一起并稱漢史。

4.魏晉南北朝文學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觀滄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馬篇?、?洛神賦?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劉楨。“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咸。

(3)諸葛亮,字孔明,別號臥龍,封武鄉侯。其主要作品有《諸葛亮集》,《出師表》出于此。

(4)干寶,字令升。主要作品有《搜神記》、《干將莫邪》、《東海孝婦》都出于此?!端焉裼洝肥亲钤绲亩唐≌f之一,多為志怪故事。

(5)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靖節,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 (6)范曄,字尉宗,著《后漢書》。紀傳體斷代史,前“四史”之一。

(7)劉義慶,襲封臨川王。主要作品有《世說》,唐時稱為《世說新書》,宋時稱為《世說新語》,屬于筆記體小說,記載魏晉人物的言談軼事,于“志怪小說”相對??煽醋?ldquo;志人小說”的開端。

(8)劉勰,字彥和,晚年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有《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專著。 (9)北朝樂府主要作品有《木蘭詩》、《敕勒歌》、《折楊柳歌詞》,都搜入《樂府詩集》。 5.唐代文學

(1)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主要作品有《感遇詩》三十八首,其《登幽州臺歌》用直接抒懷的方式傾吐懷才不遇的感情。

(2)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駱賓王、盧照鄰、楊炯)。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主要作品有《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最有名。 (3)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主要作品有《詠柳》、《回鄉偶書》。

(4)王之渙,字季陵。主要作品有《涼州詞》、《登鸛雀樓》。絕句《涼州詞》被譽為“唐代絕句壓卷之作”,屬邊塞詩派。

(5)孟浩然,字浩然,襄陽人。唐代第一個大量寫過山水詩的人,與王維其名,世稱“王孟”。主要作品有《過故人莊》、《春曉》等。集結為《孟襄陽集》。

(6)王昌齡,字少伯,江寧人。曾任龍標尉,世稱王龍標,七絕圣手。主要作品有《出塞》、《從軍行》。后人輯有《王昌齡集》。

(7)王維,字摩潔,官至尚書右丞相,故稱王右丞。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同為盛唐田園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有《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曲門飛鳥鳴歌》。蘇軾稱贊其作品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8)g高適,字達夫,曾任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代表。主要作品由《燕歌行》、《別董大》等,后人輯有《高常侍集》。

(9)李白,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與杜甫齊名,人稱“李杜”。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子夜吳歌》、《望天門山》、《秋浦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等,結為《李太白集》。屬浪漫主義豪放派,他的作品屬古代詩歌藝術的高峰。韓愈稱贊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10)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遣、校檢工部員外郎,世稱杜拾遣、杜工部。與李白齊名,人稱“詩圣”。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結為《杜工部集》。其作品為現實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被稱為“詩史”。首創記事名篇的樂府詩,直接推動了后來以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運動。 (11)曾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邊塞詩派的重要代表。主義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等,結為《岑嘉州詩集》。

(12)孟郊,字東野,與賈島并稱,著名苦吟詩人。主要作品有《秋懷》、《貧女詞》、《游子吟》等,結為《孟東野詩集》。

(13)韓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謚文,世稱韓吏部,韓文公,郡望昌黎,又稱韓昌黎。唐代古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主要作品有《師說》、《馬說》、《原毀》、《進學解》、《祭十二郎文》等,結為《昌黎先生集》。他主張恢復先秦兩漢散文傳境,摒棄南北朝以來的駢體文;主張文章內容的充實,并“唯陳盲之務去”。在詩歌創作上主張“以文為詩”,力求新奇。

(14)劉禹錫,字夢得,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合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主要作品有《陋室銘》、《烏衣巷》、《竹枝詞》等,集為《劉賓客集》、《劉夢得文集》。 (15)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并稱“元白”。主要作品有《秦中吟》、《新樂府》(包括《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等),自編為《白氏長慶集》,后人又編為《白香山詩集》。他是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作,歌詩合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傳老嫗可懂。

(16)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東人,人稱柳河東,曾任柳州刺史。唐代古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與韓愈并稱“韓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 《捕蛇者說》、《三戒》等散文,《漁翁》《江雪》等詩,集為《柳河東集》。他是中國第一位把語言寫成獨立的文學作品的作家,開拓了我國古代語言文學發展的新階段。

(17)李賀,字長吉。主要作品有《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結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詞瑰麗,有浪漫主義色彩,風格獨特,被稱為李鬼才。

(18)杜牧,字牧之,別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別墅,故號杜樊川。主要作品有《阿房宮賦》、《江南春絕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結為《樊川文集》。他尤擅七絕,賦作的散文化傾向對后世影響很大。

(19)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主要作品有《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樂游原、《錦瑟》、《無題》等,結為《李義山詩集》,另有《樊南文集》?!缎写挝鹘甲饕话夙崱肥且皇组L篇政治詩?!稛o題》詩多以愛情為題材,纏綿秀麗,對后代有很大影響。

(20)李煜,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后主,世稱李后主。主要作品有《虞美人》、《相見歡》、《浪淘沙令》等。王國維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6.宋代文學

(1)范仲淹,字希文,謚文正。主要作品有《岳陽樓記》、《漁家傲》等,結為《范文正公集》,屬豪放派。 (2)柳永,原名三變,字卿,別稱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雨霖鈴》、《八聲甘州》等,有《樂章集》傳世。大量創制慢詞(長調),擴充了詞的體制容量,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 (3)晏殊,字同叔,謚元獻。主要作品有《浣溪沙》、《蟬戀花》等,著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尤擅小令,風調閑雅,氣象富貴。

(4)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北宋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與宋祁合修《新唐書》,獨撰《新五代史》。有《醉翁亭記》、《秋聲賦》、《六一詞》等,結為《歐陽文忠集》它的《六一詩話》是我國第一部詩話。

(5)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與蘇軾、蘇轍合稱“三蘇”主要作品有《嘉佑集》?!读鶉摗烦鲇诖?。作品以史論、政論為主。

(6)曾鞏,字子固,謚文定。南豐人,又稱南豐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元豐類稿》(以年號命名)。 (7)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游褒禪山記》,《傷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集為《王臨川集》,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8)司馬光,字君實,封溫國公,謚文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史界“兩司馬”之一,主要作品《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上自戰國下自五代計1362年的史實,史書“雙壁”之一。 (9)沈括,字存中,晚年居夢溪園,主要作品有《夢溪筆談》,《采草藥》,《雁蕩山》,《活板》出于此。 (10)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書法上與蔡襄,黃庭堅,米*并稱“宋四家”。主要作品有《赤壁賦》,《石鐘山記》,《題西林壁》,《水調歌頭》,《念奴嬌》等,結為《東坡七集》,他是宋代最偉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開創了豪放詞派,與韓愈并稱為“韓潮蘇海”。 (11)蘇轍,字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城集》。 (12)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夢令》,《聲聲慢》等,結為《漱玉詞》重要的女詩人,宋代婉約詞派中的成就最高者。

(13)陸游,字務觀,號放翁,人稱“小李白”,

主要作品由《書憤》、《示兒》、《釵頭鳳》等。中國古代最高產的詩人,有詩9000多首。 (14)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與蘇軾并稱“蘇辛”。人稱“詞中之龍”。主要作品有《稼軒長短句》,名篇有《摸魚兒》、《永遇樂》、《清平樂》等。宋詞中成就卓越者,繼承并發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開拓了詞的表現范圍。 (15)文天祥,字宋瑞,履善,號文山,民族英雄。主要作品有《正氣歌》、《過零丁洋》、《指南錄后序》。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6)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岳飛今存詞僅三首,他的《滿江紅》詞表現了熱烈的愛國感情和崇高的民族氣節。

(17)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作品有《誠齋集》,其《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描寫了西湖夏季秀麗風貌,新鮮活潑而富有詩趣。

(18)柳永、李清照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詞人。蘇軾、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陸游是中國古代作品最多的詩人。 7.元代文學

(1)關漢卿(字),名一齋,號已齋叟。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并稱“元曲四大家”。我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 (2)王實甫,主要作品有《西廂記》,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21折),也是元劇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3)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曲四大家”之一。主作品有雜劇《漢宮秋》,散曲《天凈沙~秋思》等,結為《東籬樂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4)十大悲劇。十大悲劇包括:關漢卿的《竇娥冤》、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白樸的《梧桐雨》、馬致遠的《漢宮秋》、洪升的《長生勝》,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還有馮夢龍的《精忠魂》、孟稱舜的《嬌紅記》、李玉的《精忠譜》、方成培的《雷峰塔》。其中前六個都屬于元代作品。

8.明代文學

(1)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作品有《宋東陽馬生序》及《宋學士文集》。

(2)施耐庵,主要作品有《忠義水滸傳》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對后世農民起義產生了巨大影響。

(3)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中國第一位全力創作通俗小說的作家。主要作品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度龂萘x》為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體小說。

(4)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主要作品《西游記》是著名長篇章回體神魔小說,是古典文學中最輝煌的神話作品,標志著浪漫主義的新高峰。

(5)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主要作品有《震川文集》。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

(6)湯顯祖,字義仍,號若士,又號海若,臨川人。主要作品有《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叫《臨川四夢》,是浪漫主義杰作。

(7)馮夢龍,字猶龍,號墨憨齋主人,別號顧曲散人。主要作品有編輯短篇小說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120篇?!豆鄨@叟晚逢仙女》出于此。“三言”與凌蒙初作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最高成就。

(8)明朝人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為四大奇書。 9.清代文學

(1)顧炎武,原名絳,字寧人,號亭林,江蘇昆山人。著作有《日知錄》和《亭林詩文集》。 (2)洪升,字防思,號稗畦。主要作品有《長生殿傳齊》,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3)孔尚任,字聘之,號東塘,又號云亭山人。主要作品有《桃花扇》,寫南明王朝滅亡的歷史劇。

(4)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主要作品有《聊齋志異》、《促織》、《狼》、《席方平》、《勞山道士》、《畫皮》等出于此?!读凝S志異》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以談鬼說狐方式反映現實。 (5)吳敬梓,字文木,敏軒。主要作品有《儒林外史》。 (6)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主要作品《紅樓夢》(高鶚續后40回)為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古典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

(7)姚鼐,字姬傳,號惜抱先生。主要作品有《惜抱軒文集》,“桐城派”奠基人之一。主張“義理”、“考據”、“辭章”三結合。

(8)李汝珍,字松石。主要作品《鏡花緣》以浪漫主義手法寫幻想圖景,如“君子國”、“女兒國”、“兩面國”等。 (9)袁枚,字予才,號簡齋,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主要作品有《小倉山房詩文集》和《隨園詩話》等。 (10)龔自珍,字瑟人,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先驅。主要作品有《病梅館記》、《己女雜詩》,近代文學開山作家。 (11)吳沃堯,字趼人。主要作品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譴責小說。 (12)李寶嘉,字伯元,別稱南亭亭長。主要作品有《官場現形記》,譴責小說。 (13)劉鶚,字鐵云,別署洪都百煉生。主要作品有《老殘游記》。

(14)曾樸,主要作品有《孽?;ā?,譴責小說。

(15)粱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稱飲冰室主人,維新派代表人物之一。與康有為合稱“康梁”。主要作品有《譚嗣同》、《少年中國說》等。著有《欽冰室合集》。他是“新文體”的創造者,務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到不檢束。被譽為“中國近代最好的、最偉大的一位新聞記者”。 10.現當代文學

(1)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主要作品,小說集《吶喊》(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等)、《彷惶》(包括《祝?!?、《傷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愛農》等)。散文《故鄉的野菜》的作者是周作人。

(2)郭沫若,原名開貞,號尚武。杰出的作家、詩人和戲曲家,也是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是繼魯迅之后中國文化戰線上的又一面旗幟。主要作品有1921年出版的詩集《女神》(包括《鳳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爐中煤》等);歷史劇有《堂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蔡文姬》、《武則天》等?!杜瘛肥且徊拷艹龅睦寺髁x詩集,是我國西文學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詩歌集作品,開辟了一代新詩風,奠定了新詩運動的基礎。 (3)葉圣陶,名紹鈞?,F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有《多收了三五斗》等,童話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最早寫童話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筆名?,F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先驅之一。主要作品有城市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和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散文《風景談》、《白楊禮贊》?!蹲右埂肥俏覈F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杰作,顯示了“左翼”文學陣營的戰斗實績。

(5)郁達夫,現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6)徐志摩,現代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別康橋》、《在病中》、《沙揚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的主要詩人。

(7)田漢,著名戲曲家,我國的革命時期的奠基人。主要劇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優之死》、《麗人行》、《關漢卿》、《文臣公主》,有京劇《白蛇傳》、《謝瑤環》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劇作家之一。歌詞《義勇軍進行曲》經聶耳譜曲后廣為流傳,現定為國歌。

(8)朱自清,現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和散文合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學術作品《經典常談》,著名篇目有《背影》、《綠》、《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等。 (9)聞一多,著名愛國詩人、學者。主要作品有詩集《紅燭》、《死水》。著名篇目有《太陽吟》、《洗衣歌》、《一句話》、《死水》等,學術著作有《神話于詩》、《古典新義》等。

(10)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1950年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須溝》、《西望長安》等。濃郁的地方色彩,生動活潑的北京口語的運用,俗而不乏幽默,形成了老舍的風格,也。是“京味小說”的開創者。

(11)冰心,原名謝婉瑩,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用格言詠唱母愛、童貞、大海。散文也表現“愛的哲學”,被譽為“美文”的代表。 (12)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劇作家。主要作品有劇本《秋瑾傳》、《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改編的電影劇本有《祝?!?、《林家鋪子》、《我的一家》等,報告文學《包身工》。創作了我國最早的電影文學劇本《狂流》。 (13)巴金,原名李堯棠,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中篇小說《寒夜》、《憩園》等,散文集《保衛和平的人們》、《隨想錄》等?!都摇窞槲覈F代文學史上描寫封建家庭歷史的最成功的作品。1982年獲意大利“但丁國際獎”。

(14)趙樹理,原名趙樹禮,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等?!缎《诮Y婚》被茅盾譽為“解放區文藝的代表作之一”;《李有才板話》被茅盾譽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是“山藥蛋派”的代表作。

(15)曹禺,原名萬家寶,戲劇家。主要作品有劇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等。

(16)艾青:原名蔣海澄,著名詩人.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車》、《光的贊歌》等。他的作品標志著“五四”以后自由體詩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又給以后的新詩創作帶來很大影響。

(17)周立波,主要作品有《暴風驟雨》、《山鄉巨變》?!侗╋L驟雨》是我國解放戰爭時期出現的最成功的文學作品之一,獲斯大林文學獎。

(18)孫犁,原名孫樹勛,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短篇小說《荷花淀》。其作品充滿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白洋淀派”創始人。 (19)梁斌,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紅旗譜》、《播火記》,作品是概括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北方農民生活和斗爭的史詩。

(2O)柳青,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種谷記》、《銅墻鐵壁》、《創業史》。 (21)杜鵬程,主要作品《保衛延安》,是我國第一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長篇小說。 (22)李季,主要作品有長詩《王貴與李香香》,長篇敘事詩《楊高傳》。前者以信天游形式歌頌陜北人民的革命斗爭,在我國現代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3)楊沫,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我國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和成長道路。 (24)曲波,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故事驚險緊張,富有傳奇色彩。 (25)羅斌、楊益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紅巖》。

(二)外國文學常識 1.希臘文學

(1)宙斯(羅馬神話稱為朱庇特),希臘神話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電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羅,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兒子,主管光明、青春、音樂、詩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少年形象出現。 (3)雅典那,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護神。

(4)潘多拉,希臘神話中的第一個女人,貌美性詐。私自打開了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裝的疾病、瘋狂、罪惡、嫉妒等禍患,一齊飛出,只有希望留在

盒底,人間因此充滿災難。“潘多拉的盒子”成為“禍災的來源’’的同義語。 (5)普羅米修斯,希臘神話中造福人間的神。盜取天火帶到人間,并傳授給人類多種手藝,觸怒宙斯,被鎖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鷹啄食,是一個反抗強暴、不惜為人類犧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臘神話中的獅身女怪。常叫過路行人猜謎,猜不出即將行人殺害,后因謎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殺。后常喻“謎”一樣的人物,與埃及獅身人面像同名。

(7)荷馬,古希臘詩人。主要作品有《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被稱為荷馬史詩。敘述十年特洛伊戰爭?!秺W德賽》寫特洛伊戰爭結束后,希臘英雄奧德賽歷險回鄉的故事。馬克思稱贊它“顯示出永久的魅力”。 2.英國文學

(1)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主要作品有劇本37部,悲劇有《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喜劇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等,歷史劇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馬克思稱之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2)笛福,著名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魯濱遜漂流記》,描寫的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英雄。

(3)拜倫,偉大詩人。代表作詩體小說《唐璜》通過青年貴族唐璜的種種經歷,抨擊了歐洲反動的封建勢力. (4)雪萊,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主要作品有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抒情詩《西風頌》、《云雀頌》、 《自由頌》等。詩劇表達了反抗專制統治的斗爭必將勝利的信念。他是浪漫主義詩人最優秀的代表之一。歐洲文學史上最早歌頌空想社會主義的詩人之一。

(5)狄更斯,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大衛科波菲爾》、《艱難時世》、《雙城記》?!峨p城記》揭露資產階級的貪婪、偽善和司法、行政機構的腐敗,是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 (6)柯南道爾,作家。主要作品有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偵探小說。 (7)肖伯納,戲劇家。主要作品有《華倫夫人的職業》、《鰥夫的房產》、《巴巴拉少?!?、《蘋果車》等,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偽善和罪惡,同情工人階級。 3.法國文學

(1)莫里哀,偉大的喜劇家,是世界喜劇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主要作品有《偽君子》、《吝嗇人》(又稱《吝嗇鬼》)等共37部喜劇。鞭撻了封建制度和丑惡勢力,是世界喜劇中最出色的作品。

(2)雨果,偉大作家,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侗瘧K世界》寫的是一名失業短工因偷吃一片面包被抓進監獄,后改名換姓,當上企業主和市長,但終不能擺脫迫害的故事。

(3)司湯達,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紅與黑》,寫的是不滿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連,千方百計向上爬,最終被送上斷頭臺的故事。“紅”是將軍服色,指“入軍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當神父、主教的道路。 (4)巴爾扎克,19世紀上半葉法國和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人間喜劇》,包括《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貝姨》、《邦斯舅舅》等?!度碎g喜劇》是世界文學中規模最宏偉的創作之一,也是人類思維勞動最輝煌的成果之一。馬克思稱其“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l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 (5)都德,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代表作《小東西》等,短篇小說有《最后一課》、《柏林之圍》等。與福樓拜、左拉、龔古爾、屠格涅夫組成文學社團“五人聚餐會’’。 (6)莫泊桑,被稱為“短篇小說巨匠”。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一生》、《俊友》,短篇小說《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項鏈》。 (7)歐仁?鮑狄埃,工人詩人。主要作品有《國際歌》(工人作曲家比爾?狄蓋特譜曲),列寧說他是“一位最偉大的用歌作為工具的宣傳家”。

(8)羅曼?羅蘭,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主要作品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描寫的是一個以個人奮斗來反抗社會的藝術家的悲劇人物(以貝多芬為原型)。 4.德國、俄國(蘇聯)文學

(1)哥德,德國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主要作品有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詩句《浮士德》。 (2)席勒,詩人,劇作家,主要作品有《陰謀與愛情》(劇本)、《歡樂頌》。 (3)海涅,詩人,政論家。主要作品有《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4)普希金,偉大詩人。主要作品有抒情詩《自由頌》,敘事詩《青銅騎士》,長篇詩體小說《葉普蓋尼?奧涅金》,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對19世紀俄國文學的發展起了開創和奠基的作用,是俄羅斯文學界的典范,享有世界聲譽。

(5)果戈理,19世紀俄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諷刺喜劇《欽差大臣》,長篇小說《死魂靈》。

(6)屠格涅夫,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父與子》、《貴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獵人筆記》,中篇小說《木木》?!东C人筆記》描寫農奴的悲慘生活,抨擊農奴制度,被譽為“一部點燃火種的書”。 (7)列夫?托爾斯泰,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列寧稱列夫?托爾斯泰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8)契科夫,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套中人》,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劇本《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他是俄羅斯唯一以短篇小說創作登上世界文壇最高峰的作家。

(9)高爾基,無產階級偉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散文詩《海燕》等。列寧稱之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代表”,稱《母親》是一部“非常及時的書”。 (10)奧斯特洛夫斯基,主要作品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5.其它國家文學

(1)但丁,意大利人,偉大詩人,文藝復興的先驅,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主要作品有敘事長詩《神曲》,由《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組成。 (2)薄伽丘,意大利人,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作家,人文主義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書集《十日談》。 (3)塞萬提斯,西班牙人。主要作品有《堂吉珂德》,描寫堂吉珂德和侍從桑喬?潘薩的冒險經歷,揭露封建勢力的丑惡,諷刺騎士制度和騎士文學,是歐洲最早的優秀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4)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主要作品有《丑小鴨》,《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

(5)密茨凱維支,波蘭杰出詩人,被譽為“飛禽之王——鷹”。主要作品有《青春頌》,被譽為波蘭青年的“馬賽曲”。

(6)裴多菲,匈牙利人,19世紀最優秀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主要作品由《民族之歌》,《反對國王》等。 (7)易卜生,挪威戲劇家。“問題劇”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玩偶之家》,《國民公敵》等。 (8)惠特曼,美國偉大詩人,主要作品有《草葉集》,打破傳統詩的格律,首創自由體新詩。 (9)馬克?吐溫,美國作家,主要作品由長篇諷刺小說《鍍金時代》,兒童文學《湯姆?索亞歷險記》,短篇小說《競選州長》《百萬英鎊》等,他的作品對資本主義的現實不斷深化,由輕松的幽默轉向了辛辣的諷刺。

(10)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后一片藤葉》等,約300篇,被譽為“美國生活幽默的百科全書”。

(11)海明威,美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描寫一個老漁夫于鯊魚搏斗的故事。

(12)小林多喜二,日本作家,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者。代表作中篇小說《蟹工船》,描寫漁公悲慘的生活和覺醒,斗爭。

(13)泰戈爾,印度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因《吉檀迦利》而獲得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他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詩集由《飛鳥集》《新月集》,長篇小說《沉船》等,他的《人民的意志》一詩被定為印度國歌。

四、美學與藝術常識

1.建筑被稱為“凝固的音樂”。

2.蘇軾在評王維的詩畫時提出“詩是無聲的畫”,“畫是無聲的詩”。 3.黃金分割最早見于古希臘和古埃及,0.618被稱為黃金分割率。

4.美有三種形態: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和自然美都屬于現實美。自然美具有客觀性、形式感特征?,F實美屬于社會存在的范疇,是第一性的美,而藝術美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是第二性的美,藝術美術源于現實美,又比現實美更高、更典型,美的最集中典型的形態是藝術美,它具有比現實生活中的美“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型、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點。

5.丑有別于畸形和不美,不是美的簡單否定,而是以反面形式保持了正面的審美理想觀念。 6.羅丹提出藝術可以化丑為美。

7.美育主要通過家庭美育、社會美育和學校美育三個方面來實現。

8.人的美德表現在:自然形體美,氣質修養美、儀表風度美、人格情操美。 9.“鐵馬西風塞北”和“杏花春雨江南”分別代表了壯美(陽剛美)和優美(陰柔美)。

10.審美活動中所產生的情感活動有時被稱做審美快感。審美快感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它要求的是“賞心悅目”,而不是物質情欲的發泄。它是人的一種高級的情感活動。

11.“三分法”,將文學作品分三大類,即敘事類、抒情類和戲劇類。 12.“四分法”,將文學作品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大類。

13.散文的特點是“開散而神不散”,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戲劇一般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悲劇可分為:命運悲劇、性格悲劇、社會悲劇和歷史悲劇。喜劇可分滑稽戲劇、幽默喜劇和諷刺歷喜劇。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 14.電影藝術的基本表現手法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指的是鏡頭的組接與搭配。 15.藝術是現實的反映,社會生活是藝術的唯一源泉。

16.藝術起源于勞動,美是人類生產勞動實踐的產物。馬克思提出了“勞動創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國的規律來塑造物體”等偉大命題。 17.藝術以形象思維為主。

18.歌德提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著名論斷。 19.“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明了文藝鑒賞中的主觀差異性。 20.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文藝創作的兩大基本方法。 21.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被稱為“永恒的微笑”。

22.奧斯卡金像獎是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好萊塢被人們稱作“夢幻工廠”,舉辦“嘎納電影節”的嘎納是法國的城市。

23.“協奏曲之父”是因一頭紅發而被稱為“紅發教士”的韋瓦爾第。 24.“音樂之父”是巴赫。 25.“音樂神童”是莫扎特。

26.音樂史上的“樂圣”是指喪失聽力的貝多芬。他寫有世界知名的九大交響曲及被稱為“鋼琴新約”的32首鋼琴奏鳴曲等。“鋼琴舊約”指的是巴赫的十二平均律。

27.波蘭作曲家肖邦被視為鋼琴音樂最偉大的作曲家,被譽為“鋼琴詩人”。 28.中國五音階指宮、商、角、羽。

29.世界三大芭蕾舞劇為柴可夫斯基所作的《天鵝湖》、《睡美人》及《胡桃夾子》。 30.一般現代交響樂團編制大致分為弦樂、木管、銅管及敲擊四組樂器。 31.法國作曲家及理論家拉摩有“和聲學之父”之稱。

32.美國作曲家蘇沙是“進行曲之王”,致力于軍樂隊的發展,發明了蘇沙低音號。 33.“圓舞曲之父”老約翰?施特勞斯和“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是父子關系。 34.音樂城是指奧地利的維也納。 35.歌劇誕生于意大利。

36.《高山流水》是古箏曲,后世常用此曲表達“知音難遇”的感慨。 37.《十面埋伏》是琵琶曲,以歷史上楚漢相爭為題材。

38.二胡是民間樂器,傳統名曲《二泉印月》由20世紀中期無錫的民間盲人藝術家阿炳創作。 39.“琴棋書畫”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古典藝術。 40.唐玄宗時,教練宮廷歌舞藝術的地方叫梨園,因此,后來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弟子。

41.京劇中的角色分為生、旦、凈、末、丑。

42.我國的四大著名石窟是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岡石窟、河南龍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 43.中國傳統繪畫的三大體裁是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

44.東晉時期的顧愷之是名畫《洛神賦圖卷》的作者,開創了我國繪畫紅“傳神”的理論范疇。 45.唐代吳道子是人物畫的代表人物,,被尊稱為“畫圣”,他的畫法又被稱為“吳帶當風”。 46.《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北宋時期張擇端。

47.“元四家”指黃公望、吳鎮、倪瓚和王蒙,是元山水畫的代表,形成了以“文人畫”為主流的山水畫牌。 48.明代的“吳門四家”是中國畫史上最大的畫派,領袖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49.西洋繪畫多用焦點透視,國畫多用三點透視。

50.“自由女神像”是法國送給美國的禮物。

51.舞蹈包含有舞蹈表情、舞蹈節奏和舞蹈構圖三個本要素?,F代舞的創始人是鄧肯。 52.塞尚被20世紀的藝術家稱為“現代繪畫之父”。世界名畫《和平鴿》的作者是畢加索。 53.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被人們并成為“二王”。 54.顏(真卿)、柳(公權)、歐(歐陽詢)、趙(孟)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55.中國園林的四大要素是山、水、花木、建筑,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

五、心理知識

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學科。

2.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人的心理是人腦技能和產物,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能動反映。 3.心理現象通常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

4.心理過程是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它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5.個性心理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和。它包括個性傾向、個性特征和自我意識等,反映人的心理現象的個別性一面。

6.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描述心里事實,揭示心理規律和指導實踐運用。

7.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8.認識過程又稱為認知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過程。

9.感知覺是人腦對當前客觀事物的反映。其中感覺是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對十五整體屬性的把握。 10.思維是人對客觀事物本質特征和內在規律性聯系的間接性的、概括的反映。

11.以思維的憑借物維度劃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以思維探索問題答案的方向劃分,可以把思維分為局和思維和分散思維;以思維的創造性維度劃分,可以把思維分為再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12.記憶是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

13.以記憶的內容維度劃分,可以把記憶分為動作記憶、形象記憶、語詞記憶和情緒記憶;根據記憶編碼方式不同、儲存時間不同]可以把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14.情緒和情感是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產生的態度經驗。

15.根據情緒發生的強度、速度、持續時間和緊張度,可以把其分為心境、警情和應激三種基本狀態。 16.情感主要分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種基本類型。

17.情緒和情感的功能主要包括:動力功能、調節功能、信號功能、保健功能、感染功能和遷移功能。 18.意志是在實現預定目的時對自己克服困難的活動和行為的自覺組織和自我調節。 19.意志行動的心理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采取決定階段和執行決定階段。 20.軍人意志品質主要包括一致的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性。

21.個性特征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 22.氣質是一個人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

23.根據各種旗幟心理特征的不同結合,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郁質這四種氣質類型。 24.性格是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的個性心理特征。

25.性格的結果包括性格的態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感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其中態度特征和意志特征在性格結構上占主導地位。

26.從心理機能上劃分,性格分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從心理活動傾向性上劃分,性格可分為:內傾型和外傾型;從個體獨立性上劃分,性格分為獨立型、順從型和反抗型。 27.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活動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征。

28.從特殊性維度上考慮可把能力戶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從創造性維度上考慮可把能力劃分為: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從功能維度上考慮可把能力劃分為: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29.能力的個別差異表現為在類型差異、水平差異和早晚差異等方面。 30.自我意識是人對自身以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系的意識。

31.自我意識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三種心理成分構成。

32.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況下主體能做出良好的適應,能充分發揮身心潛能,而不僅僅是沒有心理疾病。

33.心理健康的七條標準包括:智利狀況正常、情緒情感穩定樂觀、意志堅定能夠自制、人際關系協調和諧、具有適度的反應力、自我悅納、心理行為符合年齡標準。

34.心理健康會對生理健康、素質教育、生活質量、人際關系產生影響。

35.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物因素、環境因素(家庭、學校、社會)主觀因素。

36.人際交往是人在一定的社會活動中,運用語言符號系統或非語言信號系統進行交流信息、溝通感情的過程。 37.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有:社會文化因素、社會團體因素和人格因素。

38.人際交往的心理功能有:自知、知人的功能;自我表現的功能;社會化功能;身心保健功能。

39.心理咨詢是指受過專業訓練的咨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以及技巧為那些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有一定困難的人提供幫助、指導和支持,找出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探討擺脫困境的對策,從而緩解心理沖突,提高環境適應能力,促進人格成長。

40.思想問題是指認識過程中那些低級的、錯誤的東西。它直接表現為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自我與他人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各種政治、道德問題。

41.心理問題是指由于外部環境、客觀事物和人的機體內部狀態變化所引起的心理變化而導致的不良心理反映。通常表現為情緒激動、緊張、焦慮孤僻、抑郁癥、強迫癥、神經衰弱等癥狀。

42.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有著明顯區別:本質特征不同,表現形式不同,影響范圍不同。 43.青年軍人心理問題產生的一般特點是:軍人青年期心理障礙具有相對的普遍性;執行不同任務軍人的心理問題具有差異性;軍人心理問題的出現具有階段性。

44.判別心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有:個案記錄法、會談了解法、觀察分析法、心理測驗法、醫學檢查法。

45.心理戰是以各種形態的信息媒介為武器,對敵人從思維、情感、理智到觀念、立場、態度等全部心理要素進行攻擊,造成敵方意志和士氣崩潰,指揮決策紊亂,作戰信心動搖,戰斗能力受損的作戰樣式。

46.信息時代心理戰的突出特征表現在:以價值觀為主戰場的心理爭奪;以決策者為重點的多層次心理滲透;以綜合國力為依托的全面心理較量。

47.心理戰包括心理進攻和心理防御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

48.心理戰攻防原則包括:立足軍事戰略全局;針對敵方心理弱點;掌握有利作戰時機;配合武力打擊行動。 49.心理進攻的主要策略有:理性宣傳、情感誘導、威懾震撼和欺詐誘騙。 50.心理防御的主要方法有:教育引導法、信息控制法、危機干預法、識別反擊法。

六、攝影知識

1.相機按類型可分為135和120相機。135相機的特點是功能相對多,自動化程度相對高。120相機的特點是影響質量高。135相機可分為:傻瓜相機、機械相機。電腦多功能“AF”相機和數碼相機。 2相機主要包括:鏡頭、取景器、焦距控制裝置、快門、光圈和膠片輸送裝置。

3.鏡頭可以分為三大類:廣角、標準和長焦(望遠)。對35MM照相機而言,器底片的對角線長約50MM,因此焦距為50——55MM的鏡頭的被人為惡是標準鏡頭,而80MM的鏡頭被認為是中長焦鏡頭。

4.鏡頭的調節主要是指焦距和光圈的調節。大多數鏡頭都標有距離知識,告訴你鏡頭調焦的遠近、景深范圍的大小,以及清晰聚焦區域的寬窄。

5.焦距有成為焦點距離。一般理解為鏡頭聚焦在無限遠是,從鏡頭中心至膠片片面的距離。6.焦距小視角大,拍攝范圍大;焦距大視角小,拍攝范圍小。

7.光圈。光圈是鏡頭上由若干薄片組成的可調節口徑大小的通光孔,光圈控制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 8.f/5.

6、f/

8、f/11是鏡頭成像最好的光圈孔徑 9.強光下使用小光圈,弱光下一般使用大光圈。

10.快門速度是指快門開啟時間長短??扉T速度控制曝光時間。

11.快門速度的基本作用及時控制管線照射膠片的持續時間按,時間越短,光線越少,他們之間成正比。 12.高速快門用于拍攝運動速度快的物體。慢速快門用于營造特效效果。

13.景深:畫面景物清晰度于廣度,器深度于廣度決定景深范圍大小。不同焦距的鏡頭在使用各檔光圈對景物對焦是,會于不同是景深。

14.相機廠商為了方便使用者,在鏡頭上刻出該鏡頭在使用各檔光圈時的景深,俗稱“自動景深表”

15.影響景深的三個因素是光圈,被攝物體導照相機的距離,以及鏡頭的焦距。焦距最短的鏡頭對準無限原始,器做小的有小光圈能產生最大景深。也就是說是光圈越大,焦距越長,被攝體距離越近,景深就越小。 16.決定景深的三個因素:光圈、焦距、拍攝距離。

17.膠卷刻分為:負片、反轉(正片、幻燈片)。

18.反轉片特點:高色彩反差、對曝光要求很高,價格較貴。。

19.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分辨率越大圖像質量越高。 20.一部數碼相機最大分辨率取決于其最大像素。

21.室內、室外的色溫不同。各種不同類型的燈,色溫也不同。我們經??吹降臄荡a照片發藍,或者發紅(也就是有人說的色彩失真),就是因為沒有調好白平衡。

22.拍照時,在聚焦點前后能“記錄得較為清晰的”被攝景物縱深的范圍為成為景深。

23.根據膠片具有較高的ISO數值。慢速膠片的Iso數值較低??焖倌z片適用于照度下的攝影。慢速膠片在照度良好時,對獲取高質量的照片非常有利。

25.使用閃光燈時,被攝體距閃光燈越遠,它獲得的光就越少;托過閃光燈到被攝體的距離擴至2倍,閃光輻射面積則增至4倍。

26.照相機有不同的畫幅:35MM單反機是最常見的一種照相機畫幅;中等畫幅或卷片照相機具有大尺寸的膠片影像,其整體分辨率和質量都較高。

27.拍攝一幅好的攝影作品首先要具備三條基本原則,即:必須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必須把注意力引向被攝主題;畫面必須簡介。

28.所有的光都有以下特征:一是明暗度,明暗度表示光的強弱。它隨光源能量和距離的變化而變化。二是方向,只有一個光源,方向很容易確定。而有多個光源諸如多云天氣的漫射光,方向就難以確定。三是色彩,光隨不同的光的本源,并隨它穿越的物質的不同而變化出多種色彩。

29.根據相機、被攝體和光源所處的方位,可從任何一面捕捉到被攝體。當主光源很強時,從相機來看光落在被攝體不同部位,會產生出不同的效果??煞譃樗姆N基本類型的光線:正面光、45°側光、90°測光、逆光。 30.自然條件下的光影運用。不同時間的光線,一般來說,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是光線最佳時間。上午的色溫偏冷,照片顏色發藍,給人寒冷憂郁的感覺;下午的色溫偏暖,照片顏色發黃,給人溫暖祥和的感覺。

31.每幅畫面除了一個平面物體或三維物體的一個面之外,都將包括前景、中景、和背景。這三者均稱為像面。 32.理想地講,一張照片應該有一個主體和一種主色調——其他的色調只起補充作用,襯托最重要的部分。從心情上講,相似色調的構圖給人予寧靜和悠閑,而對比色的構圖則傾向于矛盾和沖突。

33.被攝體表面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變化的光線只能產生平淡的色調或影調。這種光線不利于形態的表現。為了便于突出形態,最好避免強烈的正面光照,而是采用呈某種角度的照明或側光照明。

34.有兩種方法可以記錄動體。你可以運用高速快門的凝固動作,也可以拍出較為模糊的虛象,形成一種不同的動感。要拍出高清晰的照片,三腳架必不可少。

35.拍好肖像,要注意使用長焦距,靠近被攝人物、使用大光圈、避免刺目的光線。

36.新聞攝影是新聞學的一個分支,是攝影學的一個門類,用真實、新鮮、生動的圖象加上簡短的文字說明,通過某些媒介傳播圖象信息的一門應用科學。

七、宗教知識

1.道教信奉的經典著作是《道德經》。

2.近半個世紀以來,伊斯蘭教還沒有產生實質性影響的地區,只有大洋州和南美洲。 3.伊斯蘭教的原意為“順服”和“和平”,而由此派生的“穆斯林”即為“順服者”。 4.“清真言”是伊斯蘭教的核心和基礎。

5.伊斯蘭教在行動上嚴格遵循五項宗教功課,即“念,禮,齋,課,朝”,又稱“五功”。 6.佛教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的時候,到現在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 7.“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儒,道,佛教。是近兩千年來在中國最大的三種文化思想。 8.道家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派之一,這一派的代表是老子和莊子。 9.佛教典籍匯編起來,叫《大藏經》,道教的典籍匯編起來叫《道藏》。

10.“道藏”只名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11.道教始于漢代,道教的武林勝地是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在湖北省均縣南。 12.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是佛教的四大護法神。

13.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分別供奉文舒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四大名山隨著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清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受到國家的保護,并對寺院進行了修葺。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游勝地。 14.我國最早建造的佛寺是河南洛陽的白馬寺。

15.現存最早的佛寺,是山西省五臺縣的南禪寺。

16.我國現存最大的木撻位于山西應縣,名叫佛公寺釋迦塔,又被稱為應縣木塔。

17.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位于河南登封市的嵩岳寺塔。 18.“塔”又稱“塔波”,完整的音譯是“堵波”意義是“高顯”或“墳。一般塔是藏舍利的。也有不藏舍利作為標志紀念之用的。

19.天主教亦稱“公教”,因為它以羅馬為中心,所以又稱“羅馬公教”有時亦稱“舊教”,以區別于基督教“新教”。 20.新教又稱“抗羅宗”,在中國稱為“耶穌教”。 21.中國佛教主要有八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凈、律、密八大宗派。 22.歸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靠它。歸依三寶的人是佛教徒。“歸依”也可以寫成“皈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

23.舍利就是遺體,但這個名稱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出家人的遺體。

24.八教是指藏教、通教、別教、圓教,被稱為“化法四教”,頓,漸、秘密,不定四種,稱為化儀四教,共八教。 25.佛教禪宗初祖是釋迦牟尼。

26.中國佛教所指的六祖為:始祖菩提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27.六祖惠能最為經典的佛偈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8.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狹義的組織等等;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 29.關于除釋迦牟尼外,有沒有另外的佛?佛教認為過去有人成佛,未來也會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覺悟的可能性,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30.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另外一個世界上的佛。阿彌陀佛是梵語Amitbha的音譯,意義是無量的光明。 31.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對宗教的本質進行了論述,“一切宗教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形式。”

32.宗教的基本要素有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部分。內在因素包括宗教的觀念和思想和宗教的感情或體驗。外在因素包括宗教的行為、活動和宗教的組織和制度。

33.宗教觀念的最初產生,反映了社會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情況下,原始人對自然現象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是在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人的意識和思維能力有了相應的發展,達到足以形成宗教觀念的時候產生的。這就是說,當人有了自我意識,并能把自然作為一種異己力量,在支配著人本身和人周圍的一切事物,因而產生了最初的宗教觀念。據有關考古史料證明,人類最早的宗教觀念和宗教儀式出現在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就在于人們受這種社會的盲目的異己力量支配而無法擺脫,在于勞動者對剝削階級制度所造成巨大苦難的恐懼和絕望,在于剝削階級需要利用宗教作為麻醉和控制群眾的重要精神手段。

34.宗教與封建迷信的區別: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一般由宗教組織、信仰和觀念、道德規范、宗教儀式、戒律、景點等基本要素構成。在我國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封建迷信則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種陋習,一般是由神漢、巫婆等從迷信活動者主持的看相算命、看風水、驅鬼治病等迷信活動。封建迷信活動沒有合法組織形式正式的儀規、戒律、經典,從事迷信活動者一般隨聚隨散,或到居民家中進行,以愚弄危害群眾身心,詐騙群眾錢財為目的。宗教活動內容有系統的經典,在經政府批準登記的寺觀教堂內按同意的宗教儀式進行等。

35.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并列為世界三大宗教,產生于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20歲時離家成道,此后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教大體在公元前后兩漢之際傳入中國,主要有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三大派別。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鼎盛之時。從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

36.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

37.中國有八個全國性宗教組織,即: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

38.在50年代初期,中國共產黨對宗教情況作了科學分析,提出了中國宗教具有“五性”的基本特點,即: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復雜性、長期性,這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科學概括,是中國共產黨正確處理問題、制定宗教工作方針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 39.《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豆盘m經》的最早譯本出現于11世紀的巴格達,1143年有了第一個拉丁文譯本?!豆盘m經》在中國,舊稱“天經”或“寶貝真經”等,共30卷,114章,6200余節。 40.《圣經》是基督教的經典,是其宗教信仰的最高權威,是其教義、神學、教規、禮儀等的依據。信仰者認為《圣經》各卷是在長達1600多年的時間中,由不同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中陸續記錄下來的上帝的啟示,奉為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的準則。起初是猶太教徒,后來是基督徒把這些“上帝啟示”的記錄匯編成書,稱之為《圣經》(Bible),把耶穌降生之前成典的各卷稱為《舊約圣經》(后稱《舊約全書》),耶穌降生之后成典的各卷稱為《新的圣經》(即《新約全書》)。

41.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維護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 42.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43.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7世紀初(約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開始傳教活動,622年他率少數信教徒遷往麥地那,在該地創建了第一個政教合一的宗教政體——穆斯林公社。632年,統一了整個阿拉伯半島。“伊斯蘭”為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順從”,指順服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伊斯蘭教有六大信仰:信安拉、信穆罕默德為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古蘭經》,信前定、信后世。

44.天主教與東正教、新教并列為基督教三大派別。天主教以羅馬為中心,故稱為羅馬公教。16世紀開始傳入中國,其信徒將崇奉的神稱為“天主”,故在中國稱天主教。

八、中國與世界重要節日與紀念日

(一)中國傳統節日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清明節(四月月日);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七日);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敬老日);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

(二)中國與世界重要紀念日 1.1月8日,周恩來逝世紀念日(1976);1月21日,列寧逝世紀念日(1924)。

2.2月19日,鄧小平逝世紀念日(1997)。

3.3月5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雷鋒題詞紀念日、學雷鋒活動日(1963)、中國志愿者服務日。

4.4月7日,世界衛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列寧誕辰紀念日(1870);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莎士比亞紀念日(誕辰紀念,1564)。

5.5月1日,國際勞動節(1889);5月4日,五四運功紀念日、中國青年節;5月5日,馬克思誕辰紀念日(1818);國際母親節(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

6.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6月25日,全國土地日;國際父親節(每年6月第三個星期日)。

7.7月1日,黨的生日(1921)、香港回歸紀念日(1997);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7月8日,朱德逝世紀念日(1976);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8.8月5日,恩格斯逝世紀念日(1895);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日(1945);8月22日,鄧小平誕辰紀念日(1904)

9.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45);9月9日,毛澤東逝世紀念日(1976);9月10熱,中國教師節(1985);9月18日,“九•一八”紀念日(1931);9月25日,魯迅誕辰紀念日(1981);國際和平日(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二);全民國防教育日(9月第三個星期六)。

10.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紀念日(國慶節,1949);10月10日,辛亥革命紀念日(1911);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10月17日,世界消除貧困日;10月19日,魯迅逝世紀念日(1936);10月24日,聯合國日(1945)、世界發展信息日;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 11.11月7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1917);11月9日,全國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日;11月10日,世界青年節;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紀念日(1866);11月17日,國際學生日、世界大學生節;11月28日,恩格斯誕辰紀念日(1820);國際科學與和平周(11月11日所在周)

12.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朱德誕辰紀念日(1866);12月5日,國際志愿人員日;12月12日,西安事變紀念日(1936);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1937);12月20日,澳門回歸紀念日(1999);12月21日,斯大林誕辰紀念日(1897);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紀念日(1893)。

(三)法定節假日

1.國家法定節日總天數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對國家法定節假日時間安排進行調整:元旦放假1天不變;春節放假3天不變,但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歷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國際勞動由3天調整為1天,減少2天;“十一”國慶節放假3天不變;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農歷節日如遇閏月,以第一個月為休假日)。

3.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體。此次國家法定節假日制度調整方案的擬定體現了一下原則:一是法定節假日天數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二是法定節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三是節假日制度安排要盡量減少對經濟社會運行影響和沖擊;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體現社會公平讓全體公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五是法定節假日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慮導國民旅游需求。 第三部分

思想政治與道德建設常識

一、馬克思主義原理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

1.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2.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

4.物質是標志客觀是在的哲學范疇,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5.實踐是指人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對象性活動,有三個基本體征:客觀現實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實踐的基本形式有:(1)物質生產實踐;(2)社會交往實踐;(3)科學文化實踐。實踐是人類存在的特有方式。 6.從起源看,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本質看,意識是物質在人腦中主觀映像,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

7.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總特征。發展的實質是新鮮事務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忙。 8.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主要有對立統一規律、質量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對立同意規律又稱矛盾規律,又稱矛盾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9.辨證思維的基本方法:(1)歸納與演繹;(2)分析與綜合;(3)抽象與具體;(4)邏輯與歷史。 10.真理是客觀事務及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1.生產力是人們解決社會同自然矛盾的實際能力,是人類改造自然使其適應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均有客觀性、社會性和歷史性特征。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者構成了生產力的基本要素。

12.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系。從靜態上看,生產關系有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和產品分配關系構成。從動態上看, 生產關系體現在社會生產的全過程,即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中。

13.在社會的政治結構中,國家政權是核心。國家是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的,是階級矛盾中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它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是一個階級通知另一個階級的暴力機關。國家的職能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職能包括政治職能、經濟職能和社會職能;對外職能主要是組織國防、防御外來的侵略和顛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調整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保

護本國的根本利益。 14.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它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15.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綜合。

16.人的價值包括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其實質是人和社會的關系問題。

(二)政治經濟學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創立的,建立的標志是《資本論》第一卷的完成。

2.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是物質資料生產,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研究的目的或根本任務在于揭示生產關系及其實現和發展規律,即揭示社會經濟規律。

3.勞動三要素是指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

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代表、生產工具是衡量生產力水平的根本標志。

5.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核心和基礎,它決定著生產關系的性質,是區別不同生產關系類型的主要標志 6.社會生產總過程是由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組成的有機整體。其中,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是社會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分配、交換是中介環節,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

7.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

8.勞動二重性原理是理解馬克思注意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具體勞動和自然資源共同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9.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

10.商品的價值量又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成正比,而這一勞動的生產率成反比。

11.商品價值形式經歷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到貨幣形式四個階段。貨幣形式是價值形式的最完備階段。

12.貨幣的本質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職能。

13.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通常有三個:一是消費物價總水平上漲率;二是批發物價總水平上漲率;三是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指數。

14.通貨緊縮是指流通中的貨幣不足,引起貨幣升值,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下跌,即物價出現負增長。

15.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它的基本內容和客觀要求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交換依據商品的價值實行等價交換。

16.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兩大基石。

17.社會經濟形態發展的三個階段是: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和產品經濟。商品經濟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和發達商品經濟兩個階段,市場經濟是發達的商品經濟。

18.市場經濟是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的經濟運行方式。市場機制主要包括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三個基本機制,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

19.資本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剩余價值就是雇傭勞動者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創造的、為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 20.資本注意社會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現為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

(三)科學社會主義

1.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轉變。 2.無產階級同其他勞動階級相比,是最先進、最有遠大前途的階級,是革命最堅決、最徹底的階級,是最有組織性、紀律性和團結性的階級。這三個鮮明的特征決定了物產階級是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現社會主義的歷史力量。 3.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主要有三種形式: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和理論斗爭。政治斗爭即無產階級革命是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最高形式。 4.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證券的問題。

5.1847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1869年8月德國無產階級建立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是第一個在一個民主國家范圍內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1871年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6.俄歷1917年10月25日(公歷11月7日),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成功,十月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茖W發展觀是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2.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基礎:《實踐論》、《矛盾論》。

3.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內容:第一,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第三,關于革命軍隊建設、軍事戰略和國防建設;第四,關于政策和策略;第五,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第六,關于黨的建設。

4.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已經實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基本確立。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

6.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和核心內容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7.1992年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其中,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

8.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9.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10.黨的十三大正式確立了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戰略步驟,第一步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再翻兩番,使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11.黨的十四大確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 12.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13.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

14.“三個有利于”標準是:“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鄧小平做出的重要理論貢獻。 15.對外開放式基本國策。我國目前有深圳、汕頭、廈門、珠海和海南五個經濟特區。 16.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17.對外開放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18.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9.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20.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兩種基本形式,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非公有制經濟,主要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外貿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2.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共存,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23.為了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世紀中央先后提出了三大區域發展戰略:2000年西部大開發、2003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2006年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戰略。

24.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是在長期的歷史中形成的單一制多民族同一國家,各民族在長期的交往和歷史變遷中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

25.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方針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執法必嚴是關鍵;違法必究是保障。 26.社會主義的人權基礎是生存權和發展權。

2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8.“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是我們文化建設的根本方向。“百花齊放,百花爭鳴”,是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

29.我黨的思想路線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30.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肩負的兩大任務:一是對外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和壓迫,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二是對內推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家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

31.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是我黨的三大法寶。 3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三個代表”是指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的立黨根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是堅持執政為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澤民同志在2000年2月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來的。

3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實質由三個方面內容構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3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大問題傻瓜取得的豐碩成果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進一步發展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 35.“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應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促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國人民在新階段繼續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方針。

36.2000年12月,胡錦濤同志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發表的講話要求全黨同志牢記七屆二中全會的“兩個務必”是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37.科學發展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重大理論指針。這是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新的典范。

38.科學發展觀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39.五個統籌是指: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40.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4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42.1982年9月中英開始關于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1984年12月中英雙方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0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43.中葡兩國政府于1987年4月簽署了《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1993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

三、軍人道德常識

1.軍隊道德建設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革命軍人。

2.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我軍先后積淀形象橫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嶺精神等優良傳統。

3.革命英雄主義是我軍的寶貴精神,繼承這一優良傳統,必須大力發揚“五種革命精神”:革命和拼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

4.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5.軍人道德規范:聽黨指揮、愛國奉獻、愛軍習武、尊干愛兵、嚴守紀律、堅守氣節、艱苦奮斗、文明禮貌。其中,聽黨指揮是軍人道德的最高準則。

6.1990年12月,江澤民首次提出軍隊要做到“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 7.2006年3月,胡錦濤主席提出社會主義榮辱觀,即“八榮八恥”,其內容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四、法律綜合知識

1.我國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1)憲法;(2)行政法;(3)民法;(4)商法;(5)經濟法;(6)刑法;(7)訴訟法;(8)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9)黃精與資源法;(10)軍事法。 2.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淵源的類型(憲法、法律、法規和章程、地方性法規和章程、自制條例和單行條例): (1).憲法:全國人大; (2).法律:基本法律(全國人大);普通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 (3).法規:行政法規(國務院),軍事法規(中央軍委);地方性法規(地方人大); (4).規章:部門規章(國務院下屬的部、委員會);地方行政規章(地方政府); (5).自制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機關); (6).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

3.法的分類:根據制定的主體不同分為:國際法、國內法;根據法律的效力、內容、制定的程序不同分為:根本法、普通法;根據法律的適用范圍不同分為:一般法、特別法;根據法律的內容不同分為:實體法、程序法;根據法律的制定與表達的形式不同分為:成文法、不成文法。 4.特別分類:民法法系的分類: 公法:憲法、刑法、行政法; 私法:民法、商法

英美法系的分類:普通法、平衡法; 某些地區的分類:聯邦法、聯邦成員法;

5.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按照共同歷史傳統或者某種共性將法律分為民法法系和英美法系。 (1)民法法系(以羅馬法為基礎),又稱為大陸法系、成文法系、法典法系、羅馬法系等,采用此法系的國家和地區:德國、法國、日本、葡萄牙、中國的澳門、臺灣等。

(2)英美法系(以英國的普通法為基礎),又稱為普通法系、英國法系、判例法系,采用英美法系的國家和地區: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的香港等。

6.法律的特征:從法律特點上講,法律是具有概括性、普遍性、嚴謹性的行為規范;從法律的來源上講,法律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行為規范;從法律的內容上講,法律是國家規定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從法律的實施和保障上講,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7.法律的本質:初級本質,國家意志性;二級本質,階級意志性;終極本質,物質制約性。 8.法律的作用:規范作用、指引作用、教育作用、評價作用、預測作用、強制作用;

9.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a.有法可依,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和基礎;b.有法必依,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c.執法必嚴,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d.違法必究,社會主義法制的保障。

10.執法與法制的關系: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條件,法治是法制的真正實現。

11.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基本特征:a.社會主義的法治市人民民主的法制;b.社會主義法制,是以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維護、鞏固、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礎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為根本任務和歷史使命;c.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法治;d.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支柱。

12.法律適用基本原則:a.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b.公民適用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則;c.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原則;d.專門機關工作和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原則;e.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國家賠償的原則。

13.法律適用的基本要求:a.正確;b.合法;c.及時;d.合理;e.公正。 14.法律的效力

A、地域效力(空間效力):食指法律在什么地方,什么區域范圍內具有約束力。B、時間效力:是指法律何時開始生效、何時停止生效以及法律的溯及力的問題。C、對人效力:(1)中國人:在中國境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原則上適用中國法律。(2)外國人:包括無國籍人在中國境內除了享有豁免權和外交特權的人以外都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也可以適用中國法律。

15.法律關系:是指法律在條=調整人民行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即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16.法律關系的要素:A。法律關系的主體:國家、法人、公民和其他社會組織;B.法律關系的內容: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C。法律關系的客體:1客體: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2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物、行為、精神財富和智力成果。

17.法律的監督: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查機關(人民檢察院);憲法實施的監督機關是全國人大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的監督體系有立法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黨的監督。

18.具有影響力的三步憲法:(1)英國憲法:是憲法之母;(2)美國憲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憲法;(3)法國憲法:是歐洲最早的成文憲法。

19.我國的四部憲法: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1982年憲法。我國的現行憲法,分別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修改

20憲法基本原則:一切國家權利屬于人民的原則;保護公民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原則;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社會主義法制的原則。

21.憲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的制定與修改都要經過區別與普通法律的特別的程序。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

22.國體,即國家的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制度,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各民族黨派參政的形式是中國政治協商制度。

23.愛國統一戰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各民族黨派和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空前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24.政體,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5.我國的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的公有制經濟,具體包括國有經濟(全民所有制經濟)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

26.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結構的重要成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個人獨資、個人合伙、私營有限責任公司)和外資經濟(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

27.分配制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產要素的分配:資本要素、資產要素、技術信息要素、勞動要素。

28.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選舉權平等性原則、選舉權普遍性原則,、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并用的原則、秘書投票選舉原則(無記名投票)、差額選舉原則、從物質和法律上保障選民選舉權利的原則。

29.國家結構形式,是統治階級根據一定的原則處理中央與地方、整體與部分關系的形式有單一制、聯邦制,我國是單一制。

30.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港、澳、臺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總體上保持社會主義制度,在港、澳、臺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基本生活方式不變。

31.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制制度。民族自制地方必須是少數民族聚居地為基礎,是民族自治、區域自治相結合。

32.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政治權利(選舉權、被選舉權),政治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結社自由、集會自由、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權利與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嚴、住宅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社會經濟權利:財產權、繼承權、勞動權(又是義務)、休息權、物質幫助權、離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權; 教育(又是義務)、科學、文化的權利和自由;

特定人的權利:保障離退休人員、烈軍屬的權利,婚姻、家庭、婦女、兒童、老人受國家保護,保護華僑、僑眷、歸僑的正當的權利。

33.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

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遵守憲法、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勞動紀律;維護國家安全、國家榮譽、國家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法納稅。 3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我國最高的權利機關;(2)憲法、基本法律的指定機關,是憲法實施的監督機關;(3)決定我國的中大事務,選舉和罷免國家機關重要領導人;(4)全國人大的任期,每屆5年。 35.全國人大常委會:(1)是中央權力機關;(2)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3)制定除憲法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它法律;(4)是憲法實施的監督機關;(5)是憲法、法律的解釋機關;(6)任期,每屆5年,正、副委員長連選,連任不得超過2屆。

36.國務院,是我國最高行政機關,是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的執行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實行總理負責制,每屆任期5年,正、副總理以及國務委員連選,連任不得超過2屆。

37.中央軍委,是我國最高的軍事機構,制定軍事法規,實行主席負責制,中央軍委集體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任期每屆5年。 38.憲法保障實施的內容有政治保障、法律保障、組織保障、群眾保障。

39.一般行政法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程序法;

特殊行政法主要有:公安行政法、海關行政法、科技行政法、基建行政法、交通行政法、教育行政法、衛生行政法、民政行政法、體育行政法。

40.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必有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行政主體),在少數情況下市行政機關內部的某些行政執行機構,或是法律授權的某些社會組織。而且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地位是不平等的。

41.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行政合法原則(主體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應急性原則。 42.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公民適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兩審終審制原則;和議制原則;回避制原則;公開審判的原則;訴訟以民族語言文字進行的原則;人民檢察院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原則;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的原則。

43.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指擾亂社會秩序、妨礙公共安全、侵害公民人生權益、妨礙公私財產,按照我國刑法規定不足以刑事處罰,應當給與治安管理處罰的行為。 44.《國家安全法》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有:(1)陰謀顛覆政府、分裂國家、推翻社會主義的;(2)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公家機密的;(3)策動、勾引、收買國家工作人員叛變的;(4)進行危害國家安全和其它破壞活動的。

45.經濟法是調整國民經濟運行中形成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經濟法制是指有關經濟管理和經濟活動的法律規定和制度,以及依據這些法律制度所形成的法律秩序,其核心是依法管理經濟和依法開展經濟活動。

46.消費者權益:人身與財產安全權、商品和服務真實情況知情權、損害求償權、公平交易權、選擇商品和服務自主權、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結社權、獲得有關知識權、人格尊嚴權、以及經營者的監督權。

47.消費爭議解決的途徑:(1)與經營者的協商和解;(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48.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49.民法的基本原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守信的原則;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權益原則;禁止濫用民事權利原則。

50.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的和民事義務為目的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民事行為。

民事法律的有效條件:(1)行為人要有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民事行為能力;(2)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真實;(3)行為不得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德。

51.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以及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的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限制行為能力的人:十周歲以上,不滿十六周歲的公民,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

52.代理是某人依據本人的委托或者依據法律規定以及人民法院或有關單位指定,以本人名義與第三人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后果由本人承擔的制度。 代理的特點:(1)代理人必須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活動;(2)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權范圍內獨立作出意思表示;(3)代理行為必須是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4)代理行為產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又被代理人承擔。

53.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最核心的是處分權。 54.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55.債的發生依據:(1)合同之債;(2)侵權行為之債;(3)不當得利之債;(4)無因管理之債;(5)單方民事法律行為是債。

56.知識產權又稱智力成果權,是智力成果的創造者和工商業生產經營標記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總稱。它是一種無形財產,即客體是智力成果和工商業信譽;它具有雙重的內容,即有人身權,又有財產權;它必須經國家主管機關依法確認才產生,因而不是一種自然權利;它具有專有性,法律規定這種權利只授予智力成果的創造者,這是它的客體獨創性的必然要求;它具有地域性,是一種受地域限制的權利;它具有時間性,只在法定期限內有效。 57.專利權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58.法定繼承人的順序: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同一順序中的繼承人權利是相等的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繼承人繼承。

59.代為繼承是指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可以代替被繼承人的子女繼承其應繼承的遺產。 60.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1)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2)當事人自然原則;(3)公平(4)誠實信用原則(5)合法和尊重社會功德原則(6)合同必須履行原則,(7)合法合同受保護原則。

61.結婚的必備條件,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必須達到法定年齡;必須符合一夫一妻制 62.禁止結婚的條件: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患有禁止結婚的疾病。

63.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基本原則:

1、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

4、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5、實行計劃生育

64.我國法律保護軍婚?,F役軍人一方不同一離婚的,不得判處離婚?,F役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65.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適應原則

66.犯罪是指國家以法律規定的具有社會危害性并且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它的特征: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懲罰性。

67.所謂犯罪構成是指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所應當具備的一切客觀和主觀條件的總和。

犯罪的構成包括犯罪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的主觀方面。

68.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69.正當防衛的必要條件:

(1).必須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而實行的防衛; (2).必須是對不法侵害行為實行防衛; (3).必須是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實行防衛; (4).必須是針對進行不法侵害行為者本人實行防衛; (5).正當防衛不能明顯超過必要的限度

70.刑罰分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力、沒收財產) 71.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執行完畢或赦免后,在5年內再犯犯罪分子,特別累犯,是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赦免以后,在任何時候再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的。

72.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本人其他罪行的行為。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的行為。

73.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一律適用我國的刑法,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也適用我國刑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型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如果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軍人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都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74.軍官違反軍紀的,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可以給予軍銜降級處分。軍銜降級的批準權限與首次批準授予該軍銜的權限相同。軍官軍銜降級不適用于少尉軍官。

75.軍官犯罪,被依法判處剝奪政治權利或者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由法院判決剝奪其軍銜。 76.武裝沖突法原則:

(1).失去戰斗能力的人,已退出戰斗的人及未直接參與的人,其生命及身心健全,均有權利受到尊重。 (2).禁止殺害或傷害投降或已退出戰斗的敵人

(3).沖突各方應集合在其控制下的傷者和病者,加以照顧。保護對象還應涵蓋醫務人員、醫療設施、醫務運輸及醫療設備,紅十字或紅新月標志,即為此種保護的符號,必須予以尊重,

(4)在敵對一方控制下的被俘戰斗員和平民,其生命、尊嚴、個人權利與信念,均應受到尊重。他們應受到保護,免受各種暴力與報復行為的傷害。他們應有權與家人通信,以及接受救援。 (5).個人都有權利享受基本司法保障。任何人都不應為他沒有做的事情負責,也不應遭受肉體上或精神上的酷刑、體罰、或殘酷或侮辱性的待遇。 (6).沖突各方及其武裝部隊成員選擇戰爭的方法與手段均到限制。使用具有造成不必要損失或過度傷害性質的武器或戰爭方法,均受禁止。

77.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組成。 78.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是我國武裝力量建設的目標。

79.我國現行兵役制度實行的是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 80.合法使用武力的情況: (1).自衛作戰; (2).民族獨立或民族解放戰爭;

(3).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或采取的軍事行動。 81.我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主要由幾個法律部門構成: (1).憲法。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部門的立法基礎和依據。 (2).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經濟法。是調整各種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4).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財產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5).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或商事行為法律規范的總稱。 (6).環保法、是保護環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7).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8).刑法。是關于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9).軍事法。是調整各種軍事社會關系的法律總稱。 (10).訴訟法。是關于訴訟程序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五、形勢政策類

(一)臺灣問題專題

1.臺灣問題,從內涵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純屬中國內政;2臺灣問題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民族尊嚴、反對外來干涉的問題;3臺灣問題的本質是分裂與反分裂、“臺獨”與凡“臺獨”的斗爭,焦點是一個中國與“兩個中國”的斗爭。

2.中央政府的對臺方針政策: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任何旨在分裂國家、分裂民族的各種陰謀,堅決反對任何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搞“臺灣獨立”的圖謀。 3.海峽兩岸直接"三通"是指同游,通商,通航.

4.2005.3.14,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并通過《反分裂國家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法律形式規范反對“臺獨”分裂活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特別法.

5.我國政府關于用一個中國原則的表述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公署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6.1995.1.30,江澤民同志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的重要講話,進一步闡述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內涵.

7.2005.3,胡錦濤提出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的四點意見,:大衣,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第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第三,貫徹寄希望于貪玩人民的方針決不會改變;第四,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

8.2005.3.28-4.1,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參訪團訪問大路、為此56年來國民黨首次組團參訪大路。 9.2005.4.26-5.3,臺灣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南京,北京,西安,上海,4月29日,胡錦濤與連戰會談,實現了60年來兩黨領導人的首次會面。胡主席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的四點主張,一是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二是加強經濟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三是開展平等協商,加強溝通,擴大共識,四是鼓勵兩岸民中加強交流,增進了解,融合親情,。

10.2005.5.5-5.12,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團訪問西安,南京,上海,湖南和北京。胡錦濤與宋楚瑜正式會談中,再提發展兩岸關系四點看法:一是堅持必先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確立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的政治基礎,二是推進兩岸三通,開創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新局面;三是早日恢復兩岸平等對話和談判,,求同存異,擴大共識,構建和平穩地發展兩岸關系,需要量案進行對話和談判。四是增進相互理解,密切兩岸同胞的感情。雙方達成促進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盡快恢復兩岸平等談判等六項共識。

11.國民黨主席連戰赴大陸之行被譽為和平之旅,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赴大陸之行被稱為搭橋之旅。

12.2005.1.29.首度以雙向雙飛不中聽模式推動的兩岸春節包機正式啟航終端56年的兩岸航線第一次實現雙向飛航,稱為兩往來的一大突破。

13.2005.國民辦主任陳云林在上海代表大陸方面宣布將送給島內民眾的三項大禮是:一對熊貓,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及擴大開放臺灣水果進口等三項措施。

14.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與2005。1.3辭世,享年88歲,2005.6.10,張俊雄接任?;饡麻L。海峽兩岸關系會會長汪道涵因病于2005.12.24.上海逝世,享年90歲

15.2005.11.17.兩岸和平基金會成立,連戰任董事長,國民黨副秘書長為執行長。 16.江澤民對臺工作的八條意見具體內容;一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而是對于臺灣同外國發展民間經濟文化的關系,我們不吃民意。三是還繼續兩岸和平統一可以分步驟進行。四是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五是面向21實際,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六是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成何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七是進一步寄希望于臺灣同胞,并歡迎臺灣各政黨,各黨派各界人士同我們交換有關兩岸關系與和平統一的意見。八是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 17.胡錦濤主席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四點意見,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第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第三,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第四,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二)國內形勢與政策

1.2006.3.5-14,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第十一個五年是指2006-2010年?!秳傄肥俏磥砦迥晡覈洕鐣l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

2.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兜谑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堅持統籌城鄉社會發展的基本方略,在積極穩妥的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名脆的首要任務是發展農業生產力。

3.我國第一課人造地球衛星以東方紅一號命名各992.9,中國正式啟動實施載人航天工程,1999.11.20,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環繞地球108圈后返回。2002.3.25.神舟三號五人飛船成功發射并與4.1順利返回。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完全處于載人狀態的正樣無人飛船。2002.12.30.凌晨,神舟四號無人飛船起航,這是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將我國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與16日安全返回。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號”飛船載著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繞地球飛行76圈,平穩落地,表明我國載人航天又獲得重大突破。

(三)國際形勢與政策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當今世界發展問題中最關鍵的問題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 2.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最重要表現是國際恐怖主義問題。 3.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當前維護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徑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5.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就是,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科技的全球化。

6.多極化是新舊格局轉化時期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趨勢。走向多極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征。

7.新軍事變革的基本特征:新軍事變革的實質是軍事信息化革命,信息優勢是軍事革命和軍事斗爭的核心優勢;創新的軍事理論尤其是作戰思想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重點;加快武器裝備由機械化向信息化過渡,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支點。

8.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具普遍性和權威性,也是最大的國際組織。1954年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的主要機關: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國際法院、秘書處。

9.聯合國由主權國家組成,現有191個成員國。安理會由5個常任理事國(中、法、美、俄、英)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常任理事國在實質上擁有否決權。

10.世界貿易組織(WTO)是對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國際經濟組織,被稱為“經濟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并稱為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世界貿易組織是從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關貿總協定)發展而來的。1955年1月1日成立。世界貿易組織現有144個成員。

11.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區域國際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于1989年11月,現有21個成員。

12.上海合作組織是2001年6月建立的一個以安全合作為主導的全方位區域合作組織,成員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13.中美2005年雙邊貿易額已經高達2116億美元,同比增長24.8%。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中美貿易帶動了美國國內就業人數大概在400萬——800萬之間,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使廣大美國消費者得到額好處,也降低了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

14.中美之間的三個政治文件:1972年2月發表《上海公報》,公開承認臺灣使中國的一部分;1978年12月,美國政府接中國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則,即斷交、廢約、撤軍,發表《中美建交公報》;1982年8月17日,中美兩國政府就分步驟解決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問題發表聯合公報《八?一七公報》。 15.宣告“歐洲共同體”發展成“歐洲聯盟”的條約是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16.中歐關系中,有兩個重要議題:對華軍售解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17.2005年8月18日至25日,“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展開。 18.2006年是中國的“俄羅斯年”。

19.中日之間三個政治文件:1972年9月,中日兩國正式簽署和發表了《中日兩國政府聯合聲明》,生命結束兩國之間的不正常狀態,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還宣布兩國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關系。1978年8月,中日兩國政府又簽訂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98年11月,中日發表《聯合宣言》,以建立和發展面向21世紀的長期睦鄰友好合作關系。 20.20世紀80年代初(1984年),中日兩國領導人確立了發展中日關系的四項原則,即“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賴,長期穩定”。

21.90年代以后,中日關系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即經濟合作勢頭良好,政治摩擦接連不斷,中日關系重要性日趨上升,信任感日趨下降。

22.中日關系發展的制約因素:第一是對歷史認識問題,是日本發展對華關系的政治障礙。第二是臺灣問題,日本企圖利用臺灣作為牽制中國的砝碼。第三是釣魚島問題,日本多次在釣魚島問題上違背承諾,多次在釣魚島上制造事端。

23.在歷史問題上,日本政治右傾化問題主要集中在:歷史教科書問題,歷史教科書問題歷來是反映日本政治色彩的晴雨表,它對日本政治走向具有重要影響;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已成為衡量日本政府對待過去那場侵略戰爭的標尺;修改和平憲法問題;否定南京大屠殺問題。

24.關于朝鮮半島核問題,2005年北京舉行的六方會談發表了共同聲明,明確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總體目標,六方是中國、美國、朝鮮、韓國、俄羅斯和日本。

25.黨的十六大認為,“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

26.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27.中國外交政策的根本立足點是獨立自主,外交工作的重點是積極發展周邊國家的和睦友好關系。

28.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是:獨立自主原則: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放在第一的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睦鄰友好、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原則。

29.中國共產黨關于正確處理黨際關系的“四項原則”: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 30.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它是中國處理國際問題的基本原則。

第四部分

軍事、軍史、軍制知識

一、重要領導人對軍隊的題詞和要求

1.毛澤東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激動的戰略戰術。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2.鄧小平

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而奮斗。 3.江澤民

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

4.胡錦濤主席論新時期軍隊歷史使命

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簡稱“三個提供,一個發揮”) 4.胡錦濤主席精辟概括的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

二、軍事人物 1.《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

2.戰國時期指揮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軍事家是孫臏。

3.秦末漢初被譽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軍事謀略家是張良。 4.秦末漢初提出“致人死地,使人人自為戰”思想的著名軍事家是韓信。 5.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著名將領是衛青和霍去病。 6.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杰出將領是郭子儀。 7.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岳飛寫下名詞《滿江紅》,至今仍被人們傳唱。 8.1206年,統一蒙古各部落并創立蒙古國的是成吉思汗(鐵木真)。 9.在明代抗倭戰爭中,創造“鴛鴦陣”戰法的將領是戚繼光。 10.1841年在虎門之戰壯烈殉國的抗英名將是關天培。

11.在中法戰爭中,指揮清軍取得鎮南關大捷的將領是馮子材。

12.1877年,指揮清軍驅逐阿古柏侵略軍并收復新疆失地的將領是左宗棠。 13.晚清海軍愛國將領,北洋水師“致遠”艦的管帶是鄧世昌。 14.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是蔣介石。 15.民國時期,在張家口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的愛國將領是馮玉祥。 16.1936年西安事變發動者是張學良、楊虎城。

17.1949年1月,接受中國共產黨提出和平解放北平的國民黨將領是傅作義。

18.曾寫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抗日名將是吉鴻昌。 19.1924年,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是周恩來。 20.1927年秋收起義的領導這是毛澤東。

21.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部與毛澤東會師井岡山。

22.1929年12月,白色起義部隊改編成紅七軍,軍長張云逸,政治委員鄧小平。 23.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司令是朱德,新四軍軍長是葉挺。 24.百團大戰的指揮者是彭德懷。

25.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是左權。

26.解放戰爭時期,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指揮者是劉伯承、鄧小平。

27.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28.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軍銜的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震、肖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2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首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院長是陳賡。

30.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發動了遠征波斯及中亞戰爭,其統帥是亞歷山大。 31.被稱為“西方戰略之父”的是漢尼拔。 32.《戰爭論》的作者是克勞塞維茨。 33.1944年6月組織實施諾曼底登陸戰役的是艾森豪威爾。

34.美國空軍主要創建人并被譽為“美國現代空軍之父”的是阿諾德。

35.1943年7-8月份指揮美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的是巴頓。

36.二戰期間,組建“自由法國”武裝力量,配合盟軍作戰的法國將軍是戴高樂。 37.二戰期間,善于運用坦克作戰,被稱為“沙漠之狐”的德軍將領是隆美爾。 38.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后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美軍將領是麥克阿瑟。 39.1940年5月率部從敦刻爾克撤退的英國陸軍元帥和軍事家蒙哥馬利。 40.“美國原子彈之父”是奧本海默。

41.首次提出集中使用坦克的德國軍事理論家是古德里安。

42.提出坦克戰的新理論,主張建立坦克兵團的蘇聯軍事家是朱可夫。

43.黨的一大的代表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座石庫站樓房里秘密舉行,其代表是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包惠僧、劉仁靜、張國燾、陳公博、周佛海。

三、軍事思想

1.我國古代軍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戰國時期。產生的標志是《軍政》、《軍志》;成熟的標志是《孫子兵法》的產生。

2.《武徑七書》又稱《武學七書》,包括《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 3.《孫子兵法》對將的要求是智、信、仁、勇、嚴。 4.《六韜》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 5.鴉片戰爭期間,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有識之士,初步認識到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

6.毛澤東軍事思想基本內容包括戰爭觀和方法論、人民軍隊建設思想、人民戰爭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思想、國防建設思想的五個方面。

7.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內容是人民戰爭思想。人民戰爭的基本特征是群眾性、正義性和革命性。 8.毛澤東說“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指的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9.戰爭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10.我軍新時期面臨的兩個歷史性課題是“打得贏、不變質”。

11.胡錦濤主席提出要在全軍大力開展的四項重大教育是我軍歷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戰斗精神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12.十六大報告提出,我軍建設要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 13.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是建設信息化部隊,打贏信息化戰爭。 14.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

15.古羅馬軍事統帥凱撒,著有《高盧戰記》和《內戰記》等軍事著作。

16.美國軍事歷史學家、軍事理論家馬漢關于海軍戰略、海上力量建設問題,其核心是制海權。 17.意大利軍事理論學家杜黑關于空軍建設和作戰問題的著作是《制空權》。

18.富勒關于軍隊建設的主要理論觀點是:軍隊的機械化、小型化、職業化。富勒關于論述機械化戰爭論的代表作是《裝甲戰》。 19.美國早期戰略航空家威廉?米切爾曾提出著名的“空軍制勝論”。

20.美陸軍作戰理論最突出的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空地一體作戰理論”。

21.美國在1996年和1997年推出的兩個關于新軍事變革的綱領性文件是《2010年聯合構想》和《2020年構想》。 22.我國近代軍事思想產生的標志是魏源的《海國圖志》。 23.毛澤東提出戰爭起源于私有財產和階級。

24.我國建設的總目標是實現正規化、革命化、現代化。

25.古羅馬的軍事統帥費邊,他曾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采取遷延戰術,史稱“費邊戰術”。 26.外國近代軍事理論的最早發端是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和《戰爭藝術》。

27.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于1999年6月20日訪問斯洛文尼亞時表示,他贊成用武力解決人道主義危機的政策,被稱為“克林頓主義”。

28.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技術局部戰爭逐漸成為戰爭形態的主流。

29.日本在1995年提出的對自衛隊進行根本性改革的計劃是《新防衛計劃大綱》。

四、軍事歷史

1.春秋末期,吳軍攻克楚都的戰爭是柏舉之戰。

2.西周滅亡商朝統治的戰爭是牧野之戰,秦滅六國的最大戰役是秦趙長平之戰,楚漢相爭的決定性戰役是亥下之戰,標志三國鼎立形成的戰役是赤壁之戰,曹操統一北方的最大戰役是官渡之戰,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秦晉淝水之戰。

3.1924年,國共兩黨合作創辦黃埔軍校。

4.毛澤東在1927年3月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提出,必須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 5.標志黨創建人民軍隊偉大開端的三大起義是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 6.紅軍創建階段的主要作戰形式是游擊戰。

7.紅軍游擊戰“十六字訣”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8.確定“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原則是在1929年12月的“古田會議”。 9.長征中,在關鍵時刻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的會議是“遵義會議”。

10.1935年12月9日,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是“一二九運動”。 11.瓦窯堡會議,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政策。 12.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的標志是“七七事變”。

13.抗日戰爭時期,取得平型關大捷的中國軍隊是八路軍第115師。

14.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抗擊日軍的三次會戰是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寧會戰。 15.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16.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 17.1945年國共雙方在重慶談判,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18.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大條令首次頒布于1951年2月1日。 19.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于1950年10月19日。

20.建國后,我國先后進行了中印、中蘇、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21.1964年10月16日,中國首次進行了原子彈爆炸實驗。 22.1967年6月17日,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一顆氫彈爆炸實驗。

23.公元前73年到公元前71年,古羅馬發生的奴隸起義是斯巴達起義。

24.1096年到1921年羅馬教皇會同西歐封建主、大商人對地中海東岸國家發動了侵略性的遠征,歷史上稱為“十字軍東征” 。

25.英法百年戰爭發生的時間是1337年到1453年。

26.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于1914年,結束于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于1939年,結束于1945年。

27.二戰中,標志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戰役是諾曼底登陸。二戰中,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28.二戰中,標志太平洋戰爭爆發的事件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二戰中,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是中途島海戰。 29.一戰中,1916年9月,在索姆河戰役中,英軍第一次將坦克投入戰斗。二戰最大的坦克會戰是1943年的庫爾克斯大會戰。

30.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2顆原子彈。

31.1983年美國入侵格林納達。1991年,海灣戰爭代號為“沙漠軍刀”的地面作戰持續100小時。1999年科索沃戰爭,北約對南聯盟空襲持續78天。2003年3月,英美聯手發動伊拉克戰爭。 32.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的標志是南昌起義。

33.1927年9月“三灣改編”重要內容實時性支部建在連上、新的黨代表制度、民主制度三項重大措施。

34.抗戰爆發后,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36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改稱東北抗日聯軍。

35.1937年8月洛川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36.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

37.1941年1月6日,發生了“皖南事變”。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犧牲。 38.整風運動中,毛澤東發表了《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演說。 39.解放戰爭中保衛陜甘寧取得的三戰三捷是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戰役。 40.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

41.毛澤東預見抗日戰爭將經歷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

42.1945年8月13日,毛澤東提出對國民黨的內戰政策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 43.全國解放戰爭開始于1946年6月。

44.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決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是淮海戰役。 45.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49.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于1950年10月19日,志愿軍總司令是彭德懷。

46.1965年中國海軍與國民黨進行了“八六”海戰、崇武海戰兩次規模較大的海戰。 47.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軍進行了炮擊金門作戰。 48.海灣戰爭發生于1991年1月17日。 49.科索沃戰爭發生于1999年3月24日。 50.伊拉克戰爭發生于2003年3月20日。 51.英阿馬島之戰爭發生于1982年4月2日。

五、軍兵種知識

1.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是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

2.中國人民解放軍下轄七個軍區,分別是北京軍區、沈陽軍區、蘭州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成都軍區。

3.中國人民解放軍由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戰略導彈部隊)組成。

4.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主要兵種有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陸軍航空兵、通信兵、電子對抗兵、工程兵、防化兵等。 5.世界上發明火藥的國家是中國。世界上第一個炮兵團于1671年在法國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炮兵被譽為“戰爭之神”。

6.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坦克部隊(東北坦克大隊)成立于1945年12月。 7.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早自行研制生產的坦克是59式中型坦克。

8.防化兵最早出現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9.我國空軍的誕生日是1949年11月11日;我國海軍的誕生日是1949年4月23日;我國第二炮兵的誕生日是1966年7月1日。

10.身管最長的火炮是加農炮。 11.按飛行方式不同,導彈分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按射程劃分,射程在1000-3000千米為中程導彈,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的導彈為洲際導彈。 12.世界上發明坦克的國家是英國。 13.1911年,飛機開始用于作戰。

14.防化裝備器材主要有觀測、偵查、洗消、噴火等四類器材。 15.聯合戰役的基本特征

我軍未來的戰役主要是聯合戰役,聯合戰役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戰役指揮通常由聯合戰役指揮機構統一負責;二是戰役力量通常由兩個以上軍種的戰術兵團構成;三是各軍種戰役力量之間構成并列關系,共同實施戰役。 16.未來聯合戰役的主要樣式:島嶼進攻戰役、邊境地區反南戰役、反空襲戰役和抗登陸戰役等。 17.聯合戰役基本指導思想是“整體作戰、重點打擊”。 18.聯合戰役軍團的任務

根據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和我軍面臨的局部戰爭情況,聯合戰役軍團可能擔負的主要任務是:封鎖、奪取攻占島嶼,維護祖國統一;殲滅、驅逐入侵之敵,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19.合同進攻戰斗要則:集中優勢力量;擊敵要害部位;全縱深攻擊;靈活運用戰法;迅猛速決殲擊敵。 20.師、團合同進攻戰斗主要樣式有:對陣地防御之敵的進攻戰斗、對機動防御之敵的戰斗、對立足未穩之敵的進攻戰斗、伏擊戰斗、遭遇戰斗(團組織)、追擊戰斗、對重要目標的襲擊戰斗(團組織)、登陸戰斗、機降戰斗(團組織)等。

21.合同防御戰斗要則:(1)全縱深整體防御;(2)集中力量重點抗擊;(3)防、抗、襲、反緊密結合;(4)戰斗的基本樣式有:陣地防御戰斗和運動防御戰斗。

22.合同防御戰斗主要樣式

師防御戰斗的基本樣式有:陣地防御戰斗、機動防御戰斗和運動防御戰斗;團防御戰斗的基本樣式有:陣地防御戰斗和運動防御戰斗。 23.步兵力量的基本組成

步兵,是以槍械、小口徑火炮、導彈、裝甲車輛為基本裝備,主要在地面遂行作戰任務的陸軍兵種。按機動和戰斗方式,步兵可分為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和機械化步兵。 24.裝甲兵力量的基本組成

裝甲兵是指以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為基本裝備,主要遂行地面突擊任務的兵種。具有較強的活力、快速的機動力和較好的裝甲防護力,是陸軍的重要突擊力量。主要由步兵、裝甲(機械化)步兵以及炮兵、反坦克導彈、防空、工兵、防化、通信以及后勤、技術等戰斗、勤務保障部(分)隊組織。

25.炮兵力量的基本組成

炮兵是以火炮、火箭炮、地地戰役和反坦克導彈為基本裝備,主要遂行地面火力突擊任務的兵種。炮兵力量主要由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追擊炮、無坐力炮、反坦克炮、火箭炮、地地戰役戰術導彈、反坦克導彈等部隊和分隊組成。

26.防空兵力量的基本組成

防空兵,是以高射炮、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以及雷達和對空電子對抗偵查、干擾器材為基本裝備,主要遂行地面防空作戰任務的兵種。防空兵由高射炮、地空導彈、雷達、電子對抗部(分)隊組成。 27.陸軍航空兵力量的基本組成

陸軍航空兵是以軍用直升機為基本裝備,具有空中機動、空中突擊和空中保障能力,主要遂行以航空火力支援地面作戰和作戰任務的陸軍兵種。我軍陸軍航空兵主要由武裝直升機部(分)隊、運輸直升機部(分)隊、作戰勤務直升機分隊和后勤、技術保障部(分)隊組成。 28.通信兵力量的基本組成

通信兵是擔負軍事通信任務的專業技術力量,是軍隊戰斗力量的重要因素,是信息作戰的重要力量之一。通信兵由固定通信、野戰通信、通信工程、指揮自動化、觀通、導航、軍郵等部分組成。

29.防化兵力量的基本組成

防化兵也稱防化學兵,是在現代合同戰斗中擔負防化保障任務和實施發煙、噴火保障任務的專業技術兵種;是合成軍隊同敵核、化學武器襲擊作斗爭,對戰場發生核化危害實施防護的專業技術骨干力量。防化兵主要由以下專業分隊組成:核觀測分隊;發煙分隊;噴火分隊等。 30.電子對抗力量的基本組成

電子對抗兵,是利用電子設備或器材進行電磁斗爭的專業兵種,是對敵實施電子進攻的主要力量,是現代高科技條件下的一支重要作戰力量。電子對抗由電子對抗偵察部(分)隊、通信對抗部(分)隊、雷達對抗部(分)隊等組成。

31.空中力量的基本組成

空軍,是以各種航空兵為主體,進行空中斗爭、空對地斗爭的軍種。主要由航空兵、空降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通信兵和其他專業兵種組成。

32.空軍航空兵的編制結構

空軍航空兵殲擊、轟炸、強擊航空兵和運輸航空兵由師、團、大隊、中隊編成;偵查航空兵由團、大隊、中隊編成。通常,師轄三個團、兩個機場;團轄三個大隊,大隊轄三個中隊。殲擊、強擊航空兵的每個中隊由2個雙機機組組成,裝備4架飛機,轟炸、運輸航空兵的每個中隊由3個機組組成。 33.海軍力量基本組成

海軍,是以艦艇不對為主題,在海洋上作戰的軍中。海軍由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岸防兵、陸戰隊等并重以及偵察、觀通、工程、后勤、航海保障、水文氣象、防險救生等專業勤務部(分)隊組成。

六、人民空軍建設基本知識

(一)空軍成長歷史

1.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劉亞樓任司令員,蕭華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任空軍參謀長。

2.1950年6月,空軍在上海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第4混成旅;7月,組建第一支空間并不對——空軍陸戰第1旅。

3.1957年,空軍與防空軍合并為空軍。1958年組建地空導彈部隊。1961年6月,陸軍第15軍調歸空軍,改建為空降兵部隊。

4.人民空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英勇頑強,艱苦奮斗,高標準、嚴要求,雷厲風行、令行禁止,嚴謹細致、辦事認真。

(二)軍委與空軍

1.1954年憲法頒布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取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1982年憲法頒布后,在國家體制中設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領導全國武裝力量。

2.中央軍委設軍委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委員若干,實行主席負責制。歷任主席為:毛澤東、華國鋒、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哲婎I導劉亞樓、吳法憲曾任中央軍委委員,張廷發曾任中央軍委常委,喬清晨任中央軍委委員?,F任空軍司令許其亮,政治委員鄧昌友。

3.空軍作為我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受軍委的直接領導與指揮,在業務工作上接受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總裝備部的領導。

4.層次結構

空軍的層次結構是空軍、軍區空軍、指揮所、師(旅)、團(場站)、飛行大隊(營)、飛行中隊(連)。 5.軍兵種結構

空軍主要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該社炮兵、空降兵、雷達兵、通信兵、電子對抗兵等組成。 6.空軍航空兵的編制結構

空軍航空兵殲擊、轟炸、強擊航空兵和運輸航空兵由師、團、大隊、中隊編成;偵察航空兵由團、大隊、中隊編成。通常,師轄三個團、兩個機場;團轄三個大隊,大隊轄三個中隊。殲擊、強擊航空兵的每個中隊由2個雙機機組組成,裝備4架飛機,轟炸、運輸航空兵的每個中隊由3個機組組成。

(三)空軍領導機關

1.空軍領導機關設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裝備部,四大部在關系上是平行關系,在工作上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2.空軍司令部下設作戰、情報、通信、訓練、軍務、地面防空、電子雷達對抗、航空管制、氣象保障等部門。 3.空軍政治部下設組織、干部、宣傳、保衛、紀律檢查等部門。

4.空軍后勤部下設財務、軍需物資油料、軍事交通、衛生、機場營房等部門。

5.空軍裝備部下設綜合計劃、科研訂貨、外場、航空器材、軍械通用裝備等部門。

(四)軍區空軍

軍區空軍始建于1950年,隸屬于空軍,受軍區空軍和所在軍區雙重領導。至2008年,空軍設有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7個軍區空軍。

(五)空軍直屬單位

空降兵部隊、7所院校、裝備研究院、試驗訓練基地、航空兵第34師、飛行試驗訓練基地和天波超視距雷達旅。

(六)對軍官實施獎勵的權限 實施單位 獎勵項目 連 排職軍官嘉獎

營 排職、連職軍官嘉獎

團 排職、連職軍官三等功,營職軍官嘉獎 旅 排職、連職軍官三等功、二等功

營職軍官嘉獎、三等功,副團職軍官嘉獎

師 排職、連職軍官二等功,營職軍官三等功 團職軍官嘉獎 軍 排職、連職軍官一等功,營職軍官二等功 團職軍官三等功,師職軍官嘉獎 軍區空軍 副營級軍官一等功,副團職軍官二等功 副師職軍官三等功

空軍 營以下軍官榮譽稱號,團職、正營職軍官一等功,副師職、正團職軍官二等功,正師職軍官三等功、二等功,軍職軍官嘉獎

軍委 團職以下軍官榮譽稱號,師職軍官一等功、榮譽稱號,軍職軍官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榮譽稱號,軍區職以上軍官各項獎勵

七、條令條例

1.我軍共同條令包括《內務條令》、《紀律條令》、《隊列條令》,是加強軍隊正規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2.我軍是中國人名共產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我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柱石。我軍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軍從創建之日起,就始終不渝地堅持人民軍隊的根本性質。 3.提高戰斗力,是檢驗我軍各項工作的根本標準。

4.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我軍必須堅持的重要治軍方針和原則。

5.現代條件下,保密工作應主要把好三關:一是口頭關;二是文字關;三是電磁關。 6.軍人不論職務高低,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相互間是同志關系。 7.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軍隊紀律的核心內容。 8.軍人敬禮的三種形式是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

9.最新修訂的《內務條令》在全軍頒發施行的時間是2002年3月23日。

10.軍容風紀是軍隊和軍人的儀表和風貌,是軍隊作風紀律和戰斗力的表現。內務條令規定,連每周、營每半月、團(旅)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軍容風紀檢查。

11.軍人在對外交往中必須遵紀守法,堅決維護國家和軍隊的利益。

12.點名,是連隊檢查人員的在位情況,講評和布置日常工作,加強連隊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 13.連以下單位的官兵對于配發或者分管的裝備應當做到“四會”,即會操作使用、會檢查、會維護保養、會排除一般故障。 14.《紀律條令》是我軍維護紀律、實施獎懲的基本依據,《紀律條令》第十三條規定了5個獎勵項目,即:嘉獎、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榮譽稱號。 15.《隊列條令》是軍隊隊列訓練和隊列生活的依據,貫徹執行《隊列條令》的最終目的是鞏固和提高戰斗力。 16.在貫徹執行隊列條令的實踐中,首先是要嚴格隊列紀律。

17.嚴格隊列生活,對于養成良好的軍人姿態、嚴整的軍容,增強部隊的組織紀律性,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18.組織好經常性的隊列會操,既是對隊列訓練效果和隊列生活養成的檢驗,又是調動訓練積極性的有力措施。 19.閱兵,是隊列的最高形式,是對隊列訓練和隊列生活養成的檢驗,分為閱兵式和分列式。 20.隊列指揮位置應當便于指揮和通視全體。隊列指揮員要具備良好的軍人氣質。

21.隊列生活當攜帶槍支時,要認真進行驗槍。

22.隊列口令,根據下達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四種:短促口令、斷續口令、連續口令、復合口令。 23.立正是軍人的基本姿勢,是隊列動作的基礎。

24.行進的基本步法分為齊步、正步和跑步,輔助步法分為便步、踏步和移步。 25.隊列的基本隊形為橫隊、縱隊、并列縱隊。

26.保密守則是:不該說的秘密不說、不該問的秘密不問、不該看的秘密不看、不該帶的秘密不帶、不在私人書信中涉及秘密、不在非保密本上記錄秘密、不用普通郵電私遞秘密、不在非保密場所閱辦、談論秘密、不私自復制、保存和銷毀秘密、不帶秘密載體游覽和探親訪友。

第五部分

經濟科教知識

一、經濟常識類

1.西方經濟學理論簡介

西方經濟學的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和現代經濟學。古典經濟學-從17世紀中期開始到19世紀70年代為止-包括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李嘉圖、西尼爾、穆勒、馬爾薩斯,法國經濟學家薩伊。這一階段以亞當﹒斯密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被稱為經濟學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義為中心的經濟學體系,這標志著經濟學的誕生,古典經濟學代表性的教科書是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應用》,這一教科書流行了20年。新古典經濟學-從19世紀的“邊際革命”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為止-包括英國經濟學家杰文史、馬歇爾、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瓦爾拉斯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提出被稱為經濟學上的第二次革命,標志著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始。馬歇爾在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書?,F代經濟學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包括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瓊羅賓遜、斯拉伐,以及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和盧卡斯。其中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標志著現代經濟學的產生,該書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馬克思的《資本論》被人們稱為改變世界歷史的四大著作;而薩穆爾森1948年開始發行的《經濟學》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一本很好的現代經濟學教科書。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馬克思主與政治經濟學是在19世紀中葉創立的,在這當時歷史條件下有其客觀必然性。第一,18世紀末-19世紀中葉,英、法、德等國的產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確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為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充分的條件。第二,無產階級已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革命實踐呼喚著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指導。第三,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或者說構成了理論來源。馬克思批判地繼承前人的一切優秀成果,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是人類經濟思想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

3.經濟:指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4.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5.商品經濟:指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是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勢。 6.商品經濟存在的條件:一是社會分工;二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

7.商品經濟的分類:分為小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三種類型。 8.商品的使用價值: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9.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 10.商品的價值量:指商品價值的大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長短來決定。

1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12.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就是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13.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就是從其他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并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

14.貨幣: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15.貨幣的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 16.價格、商品流通、流通手段

(1)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

(2)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 (3)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17.紙幣: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18.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19.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20.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經濟是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來配置社會資源的一種經濟形式。它是商品經濟充分發展的必然產物。商品經濟充分發展,取代自然經濟成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形式,各種主要經濟活動包括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都通過市場來進行,市場機制的作用覆蓋全社會,在資源配置中起著基礎性作用這時商品經濟就發展成為市場經濟。

2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

長期以來,不論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還是西方經濟學中,一直認為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征;實行社會主義就必然是計劃經濟,實行市場經濟就是搞資本主義。我國從1978年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遇到的就是這種傳統觀念的制約和束縛。鄧小平在深刻分析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和我國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問題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論斷,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新思想。 2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實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必須認真抓好以下五個重要環節:(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建立全國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經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3)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4)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這五個環節的有機結合,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23.價值規律的作用

(1)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2)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 (3)價值規律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24.如何認識國民收入及其分配

在社會總產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產資料,余下的那部分凈產品,用貨幣表示就是凈產值,稱作國民收入。國民收入是勞動者新創造的社會財富,它標志著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擴大再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國民收入經過復雜的分配過程,按其最終用途,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積累,一部分用于消費。國民收入中用于積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擴大再生產、非生產性基本建設和社會物資儲備三方面內容。國民收入中用于消費的部分,包括個人消費和公共消費兩方面內容。其中,個人消費就是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的消費;公共消費,包括國家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救濟和勞動保險方面的支出等。公共消費是實現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提高勞動者素質,以及保證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所必需的。 25.如何認識財政及其作用

財政是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而進行的社會產品分配,它是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

國家財政是通過預算實現的。預算是國家的基本財政計劃,它是國家財政的主要環節。預算包括財政的收入和支出,這是國家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兩個方面,財政收入表現為組織收入、籌集資金的過程。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來的資金就是財政收入。包括稅、利、債、費四種形式。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的過程,國家預算支出的財政資金就是財政支出。財政支出規定了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也可以反應政府的政策,按其用途,可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債務支出和其他支出。財政收支平衡是指當你愛國家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節余;財政赤字是指當年財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現差額的經濟現象。

26.財政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第一,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第二,國家通過財政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第三,財政可以有力地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第四,財政有利于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

財政的作用如此重要,為了使其得到充分發揮,關鍵是大力增加財政收入,要增加財政收入,必須努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27.稅收的作用及其與公民的關系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三個基本特征,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統一于稅法。我國稅法規定,納稅人必須在規定的申報期限內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稅務機關憑借國家政權賦予的權力,對欠稅、騙稅、抗稅者不僅要追繳稅款,處以罰金,有的還要交由司法機關予以刑事處罰。

28.社會主義國家的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稅收,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稅收是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稅收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第三,稅收是國家實現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

29.納稅人是稅法上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不同稅種有不同的納稅人。在我國,主要稅種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關稅。 30.我國的銀行體系

銀行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它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現階段的銀行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三類。

31.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它是在國務院領導下,管理全國金融事業的國家機關,是我國政府的組成部分。它被稱為銀行的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領導力量,具有及其重要的職能:第一,依法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第二,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第三,管理國庫;此外,還具有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蓄、黃金儲蓄的職能。

32.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并以銀行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企業法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主要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五大國家級商業銀行。 33.政策性銀行是為確保國家大型基礎建設和大宗進口貿易的順利完成而設立,并向這些項目提供國家政策性專項貨款的專業銀行。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到目前為止,我國有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三大政策性銀行。

34.公民投資的種類有購買股票、投資儲蓄、債券和保險。

35.債券是一種債務證書,即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證據,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利息并到期償還本金。與股票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集資手段,都是能獲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資產。但二者又有所不同。首先,性質不同,股票是股東的入股憑證,是投入公司的資金的所有權證書;債券是一種債務,限期償還。其次,受益權不同,股票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為補償條件,經營狀況好壞決定著股票的效益;債務以定期收取利息為條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第三,償還方法不同,股東要退股,只能去賣股票,債券到期可以還本付息。債券有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等種類。其中,政府債券安全性最高,金融債券次之,而公司債券的風險較高,但往往收益率也比較高。 36.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表現在:第一,發達國家都是工業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些年信息化發展很快,我們完全可以在工業化的過程中促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第二,在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特別是在快速發展的時期,大多數是以消耗能源、犧牲環境為代價,可以說“先發展、后治理”的代價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特別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第三,在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注重機械化和自動化,與此同時出現了一些失業問題。中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勞動力成本比較低,我們就要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處理好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處理好虛擬經濟個實體經濟的關系。

37.十六大報告對新型工業化道路作了描述,這就是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

38.十六大報告提出,“推進產業結構優先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這一論述指明了我國的產業發展方向,為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奠定了理論基礎。 39.市場存在著固有的弱點和缺陷是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

40.國家的宏觀調控是指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控制和調節。宏觀調控的任務是總量平衡、結構優先。 41.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43.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44.城鎮中的手工業、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各種形式的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

45.國家保護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利和利益,鼓勵、指導和幫助集體經濟發展。

46.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屬于集體所有。國家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用。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47.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國家通過行政管理,指導、幫助和監督個體經濟。

48.國家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實行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責任制,改進勞動組織,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

49.國家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國家通過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和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地協調發展。

50.國營企業在服從國家的統一領導和全面完成國家計劃的前提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經營管理的自主權。國營企業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實行民主管理。

51.集體經濟組織在接受國家計劃指導和最受有關法律的前提下,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集體經濟組織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民主管理,由它的全體勞動著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者的重大問題。

52.中華人民共和國允許外國的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投資,同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

53.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54.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5.“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問題。

56.現代服務業是指那些不生產商品和貨物的產業,主要有信息、金融、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等行業?,F代服務業大體相當于現代第三產業。 57.自主知識產權是指產品生產者對產品中包含的核心技術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這其中主要是專利權(也稱工業產權),也包含部分的著作權和商標權。

58.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

59.“WTO”是世界經濟貿易合作組織(簡稱“世貿組織”)的英文簡寫,2001年12月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會員。

60.經濟全球化是跨國商品與服務交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是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 61.科教興國戰略內涵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內涵是: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62.“863計劃”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4位老科學家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我國高技術的建議。3月5日,鄧小平同志親自批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組織下,200多位專家參與制定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綱要》。“863計劃”從世界高技術發展趨勢和中國的需要與實際可能出發,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7個領域17個主題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重點,明確了通過15年努力要達到的目標。 63.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的目的分別是自給自足、商品交換。

64.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的區別在于資本積累的結果會使社會資本總額增加。 65.通過組織股份公司擴大個別資本生產規模的方式稱為資本集中。 66.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國有經濟。

67.市場體制的三大支柱是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 68.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

69.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來自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

70.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要實現十五大確定的目標,必須要解決好的兩大課題是: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71.資本的價值構成是指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例。

72.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是:2020年,GDP是2000年的四倍。

73.資本的周轉時間包括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

74.在我國現階段,個人消費的分配必須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這是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居于主體地位。 75,社會保障中的最大項目是社會保險支出。

76.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價格改進,要求建立起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77.市場經濟中,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潤。 78.我國地產市場的土地轉讓是指土地使用權的轉讓。

79.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80.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81.世界市場,也叫國際市場,它主要指的是各國之間的商品流通活動。 82.我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的有益探索和改革方向是實行公司制。 83.勞動力市場是勞動力資源交易和分配的場所。

84.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是政企職能分開。

二、科技類知識

1.因特網是英文Internet的中文譯名,也叫國際互聯網,它是計算機網絡互相連接成的信息傳輸網絡,互聯網把人類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

2.因特網功能主要有:瀏覽信息、發送電子郵件、文件傳輸、網絡電話、網絡傳真、網絡尋呼、遠程登錄、網絡會議等。

3.計算機網絡是處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接起來,以網絡軟件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交換的系統。

4.WWW是World、Wide、Web的英文縮寫,即全球信息網,俗稱“萬維網”。 5.DNS即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是一種用由圓點隔開字符串標識網上主機的方法,域名地址由兩部分組成:主機名,域名。域名地址與IP地址一一對應。

6.URL是指同一資源定位符,是專為標識Internet網上資源為之而設的一種編址方式,URL由三部分組成:傳輸協議、主機IP地質或域名地址、資源所在路徑和文件名。 7.常用的一級域名有兩種命名方式:

(1)國家或地址代表命名頂層域名,如,cn代表中國;au代表澳大利亞。

(2)按行業命名:com代表商業組織;org代表非贏利組織;gov代表政府機構;net代表網絡服務機構;edu代表教育機構;mil代表軍事機構;firm代表公司企業;store代表提供貿易銷售企業;web代表提供www服務的單位;info代表提供信息服務的單位;rec代表消遣娛樂單位;non代表個人;arts代表文化娛樂的單位。

8.主頁的英文名稱是homepage,是指單位或個人的因特網“首頁”。當用戶進入某個網站時,屏幕所顯示的首頁就是主頁,相當于書的總目錄。

9.E-mail俗稱“伊妹兒”,專業術語為電子郵件,它是因特網內最普及、最方便的通訊工具,類似于我們的發信通訊地址。電子郵件的地址格式一般為:用戶名@主機名。

10.瀏覽器指安裝在客戶機上的一種軟程序,它是用來瀏覽網上資源,并獲取信息的基本工具。

11.IP地址是指為能唯一標識互聯網上的計算機,每臺電腦都有一個地址,稱為IP地址,用32位二進制數來表示。IP地址由網絡號和主機號兩部分組成。

12.ISP為網絡接入服務商的簡稱,ISP一般分為向用戶提供撥號入網的IAP(Internet Access Provider)和向用戶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的ICP(Internet Connect Provider)兩種。 13.ICQ意指“I see you”,中文意思是我在找你,俗稱網絡尋呼機,可以及時傳送文字信息、語言信息、聊天和發送文件。

14.BBS即電子公告牌,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縮寫,是互聯網上信息實時發布系統,相當于我們生活中的公告欄,每個用戶都可以在上面書寫,可發布信息或者提出看法。大部分BBS由教育機構、研究機構或商業機構管理。

15.ISDN是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縮寫,又稱一線通,它是指采用數字交換和數字傳輸技術提供綜合性業務的數字通信系統,它利用一根普通的電話線最多可連接8個終端,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圖像、傳真等各種業務服務。

16.防火墻是一個位于內部網絡與Internet之間的網絡安全系統,是按照一定安全策略建立起來的硬件和(或)軟件的有機組成體,以防止黑客的攻擊,保護內部網絡的安全運行,防火墻可以被安裝在一個單獨的路由器中,用來過濾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裝在路由器和主機中,發揮更大的網絡安全保護作用。

17.網上沖浪的主要工具是瀏覽器,可以選擇微軟的IE或網景的Netscape在瀏覽器的地址欄上輸入URL地址,在web頁面上可以移動鼠標到不同的地方進行瀏覽,這就是所謂的網上沖浪。

18.電子商務指建立在因特網上的全球電子市場,人們通過因特網進行各種商業活動和信息服務,如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等。電子商務的出項,打破了傳統的商務模式,極端的說未來因特網上的活動,都將是電子商務。 19.常用的入網連接方式有“撥號上網”、DDN專線、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ATM異步傳輸方式、ADSL(不對稱數字用戶服務線)、VPN(虛擬專用網絡)。

20.計算機常用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掃描儀,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

21.MP3是因特網上最流行的音樂格式,將聲音文件用1:12左右的壓縮頻率壓縮,變成容量較小的文件,更便利于互聯網用戶在網上試聽或下載到個人計算機上。

22.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無線應用協議。WAP融合了計算機、網絡和電信領域的新技術,能夠為移動電話用戶提供上網服務。 23.“IT”最初的英文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現在有人將其定義為“Internet Time”(信息時代),泛指信息和網絡。

24.了解下列軟件及其功能

(1)編輯軟件:如WPS2000、Word97/2000/200

3、筆記本(Notepad)、EDIT等; (2)詞典軟件:金山詞霸等;

(3)多內碼翻譯軟件:兩岸通(Lat)、利方漢字系統(RichWin)、南極星漢字系統等; (4)殺毒軟件:Kv300、瑞星、金山毒霸、諾頓、卡巴斯基等; (5)解壓縮軟件:Winzip、Winrar等;、 (6)看圖工具:ACDSee等;

(7)電子小說閱讀器:Readbook、e-BOOK等; (8)電子郵件軟件:Foxmail、Outlook等; (9)軟件下載軟件:Netants(網絡螞蟻)、fladhget(網際快車)等; (10)軟件上傳軟件:CuteFTP等等; (11)網上聊天軟件:OICQ等。

25.CD一般指音樂唱碟,VCD不但能聽音樂,還能看圖像,DVD是另一種壓縮格式的音視頻盤片,CD-R為一次性科協盤片,CD-RW可以讀和寫盤片。

26.計算機病毒是一種程序,在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能實施傳染和侵害功能。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染性、破壞性、潛伏性、隱蔽性、可繼發性等特性。計算機病毒通常通過軟盤、硬盤、網絡等途徑傳播。

27.多媒體即Multimedia,是一種以交互方式將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經過計算機設備的獲取、操作、編輯、存儲等綜合處理后,以單獨或合成的態表現出來的技術和方法。 28.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是1946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

29.計算機的應用領域主要有科學計算、數據處理、實時控制、人工智能、計算機輔助技術、娛樂、教育、通信、商業等。

30.為了識別存儲體內的存儲單元,將他們逐一進行編號,這個編號稱為地址。地址與存儲器單元間一一對應,是存儲單元的唯一標志。

31.指令是讓計算機完成某個操作而發出的命令,指令有兩部分組成:操作碼和操作數。

32.程序是由一系列指令的有序集合構成,計算機執行程序就是執行這一系列的指令。

33.操作系統是負責計算機全部軟、硬件資源的控制與管理的系統軟件,它能合理地組織計算機的工作流程,用戶通過操作系統可方便地使用計算機。操作系統可分為:實時操作系統、網絡操作系統、分布式操作系統等。操作系統的功能有:處理機管理、儲存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 34.計算機熱啟動的快捷鍵是Ctrl+Alt+Del。

35.計算機常用的外存貯器有軟盤、硬盤、光盤、閃盤等。

36.C4ISR是指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在內的指揮自動化系統。 37.Windows中關于“復制、粘貼”的快捷鍵有哪些?

全選:Ctrl+A;拷貝:Ctrl+C;剪切:Ctrl+X;粘貼:Ctrl+V;撤銷:Ctrl+Z; 38.“微機”和“計算機”的區別

“計算機”的概念最大,包括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以及微型計算機等。而“微機”是“微型計算機”的簡稱。 39.太陽系是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行體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在太陽系中,太陽是中心天體,其他天體都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繞太陽公轉。它的主要成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太陽系行星數量將由九顆減為八顆)。

40.銀河系是一個由群星和彌漫物質集成的龐大天體系統。銀河系是我們地球和太陽系所在的恒星系統,是一個擁有

一、二千億顆恒星,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

41.地球大約由46億年的歷史,始終處于不斷變化和運動中。在一系列演化階段,保持著一種動力學平衡。地球自西向東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三顆。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層、大氣圈,還有磁層,形成了圍繞固態地球的外套。地球及其天然衛星——月球,組成了一個天體系統,即地月系統。

42.光年是天文學中常用的距離單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離叫光年。一光年等于94650億公里,或63240天文單位,或0.307秒差距。 43.電磁理論

電磁理論認為:變化著的電場伴隨變化著的磁場,變化著的磁場也伴隨變化著的電場。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基礎的電學和磁學的經驗定律包括:靜電學的庫侖定律,涉及磁性的定律,關于電流的磁性的安培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麥克斯韋把著四個定律予以綜合,導出麥克斯韋方程,該方程預言:變化著的電磁場以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 44.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性質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

45.遺傳與變異

生物子代和親代之間相似現象叫遺傳。生物的子代和親代之間,以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這種差異叫做變異。

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既能夠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又能夠促使生物不斷向前進化。 46.細胞

細胞是一切生物機體構造和發育的基本單位。細胞的最外面是細胞膜,膜內是細胞質,細胞質里有細胞核,還有線粒體、高爾基體等細胞器。

細胞理論: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提出細胞是一切植物機構的基本單位,德國動物學家把這一觀點擴大到動物界,正式建立了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的創立是19世紀最偉大的三大發現之一,實現了生物學知識的又一個層次的綜合,證明了生物在構造和發育上的統一性。

47.生物進化

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種類由少到多,生活環境由水生到陸生,身體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

19世紀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生物進化理論,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恩格斯把達爾文的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明之一。

48.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這兩個方面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聯系。異化作用釋放能量,同化作用需要能量,同化作用需要的能量正是由異化作用所釋放出來的。

49.基因

生物體內的每種蛋白質、酶、多肽激素和細胞因子等都有它自身特定的遺傳信息,它們被儲存于染色體鏈中。攜帶某種特定蛋白質完整遺傳密碼的那個片段成為基因。 50.互聯網

互聯網的發源地是美國。追溯美國互聯網的起源,可以從1957年蘇聯搶先用火箭發射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Spunik一號說起,那時蘇聯搶在美國前頭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使美國朝野大受刺激,全面檢討國家的科學技術政策和教育,以便奮起直追。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決定設立一個用來發展科學技術的機構,叫做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就是這個機構后來提供經費設立最早的互聯網,它叫ARPANET。 51.克隆技術

1997年2月23日,英國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的研究小組利用山羊的體細胞成功地“克隆”出一只基因結構與供體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多莉”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生命的誕生沒有精子的參與。研究人員先將一個綿羊卵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吸出去,使其變成空殼,然后從一只6歲的母羊身上取出一個乳腺細胞,將其中的遺傳物質注入卵細胞空殼中。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含有新的遺傳物質但卻沒有受過精的卵細胞。這一經過改造的卵細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宮內,隨著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來到了世界。2003年2月15日世界首只克隆羊“多莉”死亡。

52.高新技術的含義

高新技術,也叫高技術、高科技。1983年“高技術”一詞被收入美國出版的《韋氏第三版國際詞典補充9000個詞》中,由此作為一個正式名詞固定下來。一般而言,它的含義是動態變化的,是不斷發展的一個概念。從地域上看,不同的國家對高技術有不同的理解。被成為韓國“經濟起飛、科技發展之父”的崔享博士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從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認識,把高技術分為三個層次:(1)技術的改進;(2)技術的綜合;(3)技術的創新。技術的改進、技術的綜合均屬于高技術的范疇,更重要的是技術的創新。 53.高新技術的特征

高新技術的主要特征可概括為“六高”:高智力、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高滲透、高競爭。

一般認為,高技術包括六大技術領域,12項標志技術和9個高技術產業。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六大高技術領域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它們將在本世紀獲得迅速發展,并通過廣泛的實用化和商品化,成為日益強大的高技術產業。以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為標志的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核心;以光電子技術、人工智能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前導;以超導材料、人工定向設計的新材料為標志的新材料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支柱;以航天飛機、永久太空站為標志的空間技術將成21世紀技術的外向延展;以深海采掘、海水利用為標志的海洋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內向拓展。

六項高技術領域中的12項標志技術,是已經萌芽但還遠未成熟的前沿技術。本世紀的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將縮小,但由于高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強制性滲透改造了這些傳統產業部門,因此這些產業的絕對產量和產值不會萎縮。

54.信息技術領域

信息技術是六大高技術的前導。主要指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信息技術以電子技術為基礎,包括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光導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

55.當前信息技術主要表現在:

(1)集成電路。目前世界上1兆位和4兆位的動態隨機存儲芯片已得到了廣泛應用,16兆位的芯片也已產生。此外,光子集成電路和生物集成電路的研制開發也已獲得重大進展。

(2)電子計算機。目前世界上計算機的裝機臺數超過一億,超巨型計算機速度已超過100億次?,F在的計算機,類似人的左腦進行邏輯思維方面的工作。而形象思維方面的工作則要通過人的右腦完成。為解決形象思維問題,人們正在研制神經計算機和模糊計算機。神經計算機從微觀上以自底到頂的方式接近人腦,而模糊計算機則是從宏觀上,以從頂到底的方式接近人腦。

(3)軟件技術。信息技術主要由兩部分技術組成,即計算機硬件技術和計算機軟件技術。知識和信息的收集、存儲、整理、創新、傳播和應用等環節的運行,即以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開發和利用為前提。 軟件技術是各類計算機應用程序設計或編輯技術的總稱。目前軟件技術主要有四大類: ①根據計算和自身的結構和功能,為計算機設計成編輯指令性語言程序的軟件技術;

②為計算機操作、管理人員或編輯操作、編輯、檢索;調試、診斷、維護等程序的軟件技術; ③為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而設計或編輯計算機應用、專項程控、系統管理等程序的軟件技術; ④為各類用戶計劃或編輯知識信息資料,網上操作和電子讀物程序的軟件技術。

(4)通信技術。20世紀70年代以來,相繼出現了光纖通信、衛星通信、程控數字交換機和綜合業務數字網技術。 (5)激光技術。激光器是20世紀與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齊名的四項重大發明之一。以激光器為基礎的激光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現在已廣泛應用與工農業生產、能源動力、通信及信息處理、醫療衛生、軍事、文化藝術以及科學技術研究等各個領域,激光技術是正在走向實用化的高技術。 56.生物技術領域

生物技術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生物體和工程原理等生產制品的綜合性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酵工程、微生物工程四個領域。生物技術是21世紀技術的核心。它有兩個標志性技術,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 生物技術不僅在農業和醫學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且對環保、能源技術等都有很強的滲透力。 57.新材料技術領域

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發展或正在發展之中的具有比傳統材料更具優越性能的一類材料。

新材料技術是高新技術的物質基礎,包括對超導材料、高溫材料、人工合成材料、陶瓷材料、非晶態材料等的開發和利用。它有兩個標志:一個是材料設計或分子設計,即根據需要來設計新材料;另一個是超導技術。 58.20世紀90年代新材料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是:高功能化,超高性能化,復合化和智能化。 59.新能源技術領域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F代的新能源技術按照其創新性和是否能夠再生或連續使用的性質可劃分為新能源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等。

60.核能技術與太陽能技術是新能源技術的主要標志,通過對核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為主體的傳統能源觀念,開創了能源的新時代。 61.太空技術領域

太空技術即高科技航天技術,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包括對大型運載火箭、巨型衛星、宇宙飛船等空間軍事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臻g技術是21世紀技術的外向延伸,其兩個標志是航天飛機和永久太空站。它不僅把高技術用于地球上,還把人類整體生存機構引向了外層空間。

62.世界海洋總面積為36億平方公里,占地球總面積的70%以上,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800米,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資源和能量。海洋技術是21世紀技術的內向拓展,其標志技術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 63.環保技術和農業新技術。(1)環保技術,主要是對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自然環境進行監制、控制、治理和保護的各類技術的統稱。(2)農業新技術包括:①農業工廠化;②綠色革命;③持續農業。 64.《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是中國走向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是制定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的指導性文件。

65.為了迎接人類海洋世紀的到來,1996年5月中旬,我國八屆人大正式批準加入《聯合國海洋公約》,根據《公約》規定,我國享有主權和管轄權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它約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的1/3,相當于30個江蘇省的陸地面積。

66. “奔騰586”計算機,這里“586”的含義是指CPU的型號為80586。

67.19世紀80年代,德國發明家卡爾?本茨成功地制造出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 68.彗星核實際上是直徑在幾千米到幾十千米范圍的結構比較松散的臟冰團。

69.科學家在太空進行植物種植的主要目的是,將來在太空封閉的生物圈里得到氧氣和食物,為人類開拓天疆探索有利的生態環境。

70.空間站一般設有工作艙、服務艙、對接艙和太陽能電池板。

71.航天飛機在太空飛行,也跟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一樣,沿著固定軌道做無動力飛行。 72.對許多動物來說,嗅覺能引導他們去尋找食物、求偶、躲避危險。 73.自然界最早出現的學科是天文學。 74.最早創造數字的是印度人。

75.第一個公開向神學挑戰并宣告自然科學的獨立科學家是哥白尼。 76.發現行星運動規律的天文學家是開普勒。

77.發現磁鐵在線圈中運動能產生電流的科學家是邁克爾?法拉第。

78.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首先制成發電機的是西門子。

79.19世紀90年代,德國人魯道夫?迪塞爾發明了柴油機。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制造出了飛機。 80.1876年,定居美國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驗有線電話成功。 81.目前世界軟件出口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印度。

82.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地球的巖石圈分為六大板塊,而唯一全是海洋的板塊是太平洋板塊。 83.八大行星中不屬于類地行星的是土星。 84.我國南方的梅雨屬于鋒面雨。

85.一般來說,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3度。

86.決定生物由水生——陸生、簡單——復雜、低等——高等的方向發展的原因是自然選擇。 87.太陽系中,中心天體太陽的質量與站太陽系質量的99. 8%。 88.20世紀60年代,最先到達月球的地球人類是美國人。

89.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提出了“藍色革命”的新構想,其科學含義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向藍色海洋乃至內陸水域索取人們所需的眾多優質水產品。

90.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精確大小數點后7位數的科學家是祖沖之。 91.目前國際公認的高技術前沿是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92.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93.21世紀高技術的核心是生物技術。

94.中國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

95.目前環境污染在世界范圍內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對能源的利用引起的,主要是化石資源的利用。 96.按照目前近代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物質的最小的構成單位是夸克。

97.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經歷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標志為蒸汽機的發明、電力的發明、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原子能的發明和使用。

98.納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護理管理重點知識范文第5篇

1、位置和范圍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東半球,少部分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2)海陸位置:亞歐大陸東部,西北隔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鄰;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為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

(3)緯度位置: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南北跨緯度90度以上;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分別從南部、中部和北部穿過,地跨寒、溫、熱三帶。

(4)范圍:世界第一大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面積廣大,自然條件差異大,劃分六個分區,分別為:東、西、南、北、中+東南亞。

(5)東亞包括中國、蒙古、日本、朝鮮和韓國。

2、地形和河流

(1)主要地形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高大的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43米。(亞洲的“頭”) 面積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西西伯利亞平原——亞洲最大的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主要半島:自西往東: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其中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2)主要河流、湖泊

北部三大河流自西往東依次為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東部河流長江(亞洲第

一、世界第三長河),、黃河、湄公河自西往東注入太平洋;南部恒河、印度子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貝加爾湖:位于俄羅斯境內,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死海:世界陸地最低點。低于海平面415米,即海拔-415米。

3、地形特點

主要地形:高原山地

地勢特點: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很大。

4、地形的分布和河流分布的關系:由于水往低處流,所以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二、復雜的氣候

1、影響亞洲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馬來群島大部、馬來半島南部

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大部和印度半島

熱帶沙漠氣候:阿拉伯半島缺少熱帶草原氣候

溫帶:東部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溫帶季風氣候

廣大內陸——溫帶大陸性氣候缺少溫帶海洋性氣候

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氣候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3、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4、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對亞洲的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影響很大。 優點:雨熱同期;缺點:夏季風活動異常,易發生旱澇災害。

5、能力培養:

與亞洲比較,分析非洲氣候分布的特點

由于赤道穿過非洲中部,南、北回歸線分別從南部和北部穿過,所以非洲氣候①以熱帶氣候為主,有“熱帶大陸”之稱;②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面積分布廣,氣候干旱;③以赤道為主心,氣候類型呈南北對稱分布。

第二節 人文環境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1、世界上人都最多的大洲是亞洲,其次是非洲和歐洲,人口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無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極洲。

2、亞洲人口稠密區:東亞、東南亞和南亞。

3、世界上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有11個,亞洲就有6個,分別為: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4、人口自然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和亞洲,最低的是歐洲。

5、由于亞洲人口基數大,所以每年凈增加的人口數和人口凈增長率,亞洲都排在世界第一位。

6、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尤其對土地的壓力使其產生了惡性循環。

二、多樣的地域文化

1、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多個,占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左右,人數最多的是漢族。

2、不同民族創造了不同的文化,著名文化有:華夏文化(代表古中國文化)、印度和流域和恒河流域文化(代表古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代表兩河流域文化)。

3、文化如建筑、服飾、交通、生活習慣與自然條件如位置、地形和氣候的關系(13頁圖連線)

4、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和流域、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

5、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成因: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三、經濟發展差異

1、大多數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少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如日本。

2、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不同國家的自然、社會、歷史條件差異很大,所以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也很大。

3、大部分國家落后的原因: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工業基礎一般較薄弱。

4、發展情況:大多數國家獨立以來民族經濟都有一定的發展,特別是東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推進了本國經濟的發展。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如沙特阿拉伯,因為大量出口石油資源,而成為比較富裕的國家。

5、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的臺灣和香港。

6、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是否發達的主要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產業結構。

7、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流通部分和服務部門

護理管理重點知識范文第6篇

證明:介值

種植定理

極限極限定義(c-N語言)

無窮小代換

導數求導法:基本函數

1對數

2 隱函數

3 復合函數

應用:證明題 (1 羅爾定理

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單調性:

凹凸性:

極限:(洛比達法則)

不定積分一類換元法

二類換元法

分部積分法

定積分變上限積分求導

二類換元法

上一篇:參加考試情況報告范文下一篇:小學生中秋節賀卡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