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政策范文

2023-10-04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政策范文第1篇

關鍵詞: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現狀,優勢,問題,解決措施

一、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的現狀

河北省是農業產業化開展較早的省份之一, 近些年來,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率有較大幅度增長、龍頭經濟組織帶動生產基地取得明顯進展、開拓市場力度加大, 效果明顯、農民組織化程度有所提高, 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具體表現為: (1) 龍頭企業實力強。年銷售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366家, 國家級龍頭企業46家, 有中國馳名商標18個, 中國名牌產品16個。 (2) 項目建設成效大。“十一五”期間投資1939億元, 建成3119個農業產業化項目。14家世界500強和120家省外企業來我省投資建廠。 (3) 產業集聚程度高。累計投資480多億元, 初步形成了牛奶、小麥、肉類等各具特色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4) 輻射帶動農戶多。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農戶達818.3萬戶, 參與度達53.2%, 戶均來自產業化經營的純收入達7743元。 (數據來自于http://www.sina com.cn 2012年07月31日00:26中國經濟周刊微博)

二、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的優勢

(一) 地理位置優勢。

河北省地處環京津區域,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 與商業、工業中心天津、石家莊構成了此區域的經濟支撐點;此區域內中南部鐵路和公路發達、交通便利, 是聯系中國南方與東北這個全國最大的糧倉的咽喉;此區域內有秦皇島和塘沽兩個深水良港, 可以通過海運方式與全世界直接貿易。

(二) 自然資源優勢。

河北省氣候溫暖, 大部分地區的農業一年兩季, 土地利用率高, 適合多種經濟作物的生產, 特別是河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的“河北省農業地質調查”項目揭示了河北省土壤質量現狀:河北大地土壤環境質量優良、發現了大片“富硒土壤”、“名特新優”農產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土壤固碳潛力巨大, 為河北省農業跨越式發展指明了方向。此外, 依據我國《海水水質標準GB (3097-1997) 》, 河北省近岸海域底層水, 砷、汞、鎘、鉛、鉻元素含量全部符合第一類水質標準, 適用于鹽場、食品加工、海水淡化、漁業和海水養殖等用水。

(三) 經濟基礎優勢。

經濟基礎雄厚, 特別是環京津地區已經成為河北經濟發展的重要成長區。2012年,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量達到5470億元, 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1.5%。

(四) 科技人才優勢。

河北省內有多所相關的農業院校、科技院校及科研機構, 加之環京津的地理位置, 多年來吸引了省內、京津乃至全國各地的高校、高端人才, 投入到我省的農業產業化建設中來。

三、存在問題

(一) 農民文化水平低, 缺乏農業標準化生產意識和技術。

文化程度低, 信息閉塞導致農業生產者接受新事物能力低, 應用新技術能力差, 制約了栽培技術更新和生產規模的擴大, 也阻礙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生產中農民缺乏農業標準化生產意識和技術, 加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檢測手段、監管制度方面仍不完備使農業生產環節污染嚴重, 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不相適應。

(二) 農戶經營分散, 組織化程度較低。

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覆蓋面較窄、合作水平不夠高、功能不夠健全、帶動作用不夠強、自我生存能力不夠, 缺少有效的扶持。目前河北省農業仍以農戶家庭經營為主, 其投資能力弱, 規模小, 經營方式和手段落后, 組織化程度低。

(三) 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

大型龍頭企業相對較少, 產業集中度低, 龍頭企業技術裝備落后, 科技人員短缺, 創新研發能力較弱, 農產品加工企業初級加工產品多, 二次以上的精深加工和最終產品比例低, 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少等等。

(四) 農業產業特色性不強, 本省優勢利用不充分。

很多地方盲目上項目, 未充分分析和利用當地實際優勢, 走了舍近求遠、盲目跟從的彎路, 浪費了資金、資源, 拖了農業產業化的后腿。

四、發展對策

(一) 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制定農業產業規劃。

針對各地市的實際, 制定農業產業發展規劃, 加強農業產業化指導, 避免產業結構趨同, 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積極引導農戶與公司發展優勢產業, 生產名特新優農產品, 樹立區域品牌, 例如:充分利用清潔土壤優勢, 大力發展無公害和綠色農產品;打造石家莊-邢臺-邯鄲及唐山市開平-古冶富硒農業經濟帶, 生產富硒農產品等。

(二) 扶持龍頭企業, 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多樣化的龍頭企業和產業化組織發展。引導促進龍頭企業推進技術進步,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使其在國內外市場中占有相當份額。立足區域優勢和主導產業, 遵循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 建設規?;蛯I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三) 健全生產經營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

大力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 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嘗試建立農產品產銷聯盟, 探索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有效模式。從產業整體出發, 使得一定規模的利益刺激能夠產生規模效益, 是整個系統創造的效益最大化。

(四) 加大農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力度。

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資金、市場、運輸、信息、生產資料等中介服務組織, 保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專業化、系列化、全程化的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敏;王桂榮.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現代農村科技, 2011, 12

[2]彭艷;范玉陶.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 北京農業, 2012, 30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政策范文第2篇

一、數據來源及樣本基本情況

(一) 數據來源

為了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情況,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 分別對河北省廊坊市、承德市、邢臺市、邯鄲市、石家莊市、保定市、滄州市、衡水市、秦皇島市、唐山市共10個城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調查。調查范圍包括9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44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以及32家一般企業共計10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并根據調查結果, 對105家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了總體情況的分析。

(二) 樣本基本情況分析

(1) 通過表1中數據可知:龍頭企業目前融資主要依托于企業自融、一般性銀行貸款。對于村鎮銀行貸款、科技銀行貸款、風險投資及創業引導基金的方式依賴性不強。 (2) 融資渠道偏好。河北省龍頭企業最希望得到的融資方式是政策性銀行貸款, 其次為創業引導基金;最不希望的達到的是風險投資。具體情況如下表2所示。 (3) 資金需求。通過對調研對象的研究分析:龍頭企業目前絕大多數有融資需求。 (見表3)

三、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 現有金融體系的運作機制無法滿足農業龍頭企業的信貸需求

農業龍頭企業自身受季節氣候等非人為因素影響較大, 跟一般的企業相比經營具有不穩定性。銀行在提供貸款的時候出于自身利益考慮, 更傾向于貸給非農企業。

(二) 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我省涉農資金的支持力度不夠, 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監管力度不夠, 同時政府對涉農企業的評估費用過高、財政補貼等相關傾斜做的尚不完善。

(三)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身發展不足

經過我們調查分析發現, 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普遍存在創新科研能力不足、生產經營方式落后、融資方式單一等問題。對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抵御能力較弱, 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四) 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

我國的資本市場尚不完善, 直接融資發展尚未成熟, 債券市場發育水平較低。有關融資法律尚不健全, 缺乏健康的融資環境和統一的服務管理;同時國內競爭的加劇對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造成不小的沖擊。

四、對策建議

(一) 加大金融機構對農業龍頭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

積極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參與到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中來, 積極創新金融產品, 逐步建立銀企對接活動, 建立銀企無障礙溝通機制。合理放寬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授信條件, 降低融資門檻, 延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融資期限。

(二) 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要積極構造有利于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搭建融資的服務平臺, 并督促引導金融機構貫徹落實相關的政策;健全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動態管理的機制, 定期召開相關的企業座談會, 積極了解企業融資過程中的困難, 及時溝通解決。

(三)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提高自身競爭力, 促進企業創新

積極重視技術創新, 引進、推廣先進的技術和生產設備, 加大科研投入;改變融資偏好, 積極探索多種融資渠道, 緩解融資緊張的局面;主動出擊, 將融資信用擔保的迫切需要轉化為企業的實際發展中來。

摘要:本文選取了河北省10個城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融資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發現融資難問題是制約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并從政府、金融機構和龍頭企業自身特點深入分析了融資難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

參考文獻

[1] 郎洪波.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思考[J].經濟觀察, 2008 (3) .

[2] 劉剛.解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困難的思考[J].新西部, 2009 (8) .

[3] 方妍.農業產業化發展中融資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 2007.

[4] 劉玲玲, 楊思群.中國農村發展金融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政策范文第3篇

一、數據來源及樣本基本情況

(一)數據來源

為了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融資情況,本文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河北省廊坊市、承德市、邢臺市、邯鄲市、石家莊市、保定市、滄州市、衡水市、秦皇島市、唐山市共10個城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調查。調查范圍包括9家國家級的農業龍頭企業、44家省級的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的龍頭企業以及32家一般的企業共計10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并根據調查結果,對105家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了總體情況的分析。

(二)樣本基本情況分析

1. 企業現有融資方式

通過調查分析,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融資方式為企業自融、一般銀行貸款及信用社貸款。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2. 企業融資偏好

根據調查顯示,我省農業龍頭企業最希望的融資方式為政策性金融貸款,而對其他融資方式沒有明顯偏好。具體情況如下。

二、原因分析

(一)金融體制

我省金融運作融體系機制與規則不利于農業企業信貸需求。沒有建立政府、銀行、企業持久和穩定的合作機制,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無法參與到本省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中來,同時我省缺乏金融體系的創新沒有建立完備的金融支持政策。造成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成本高,金融機構傾向于通過增加企業成本和拖延貸款時間造成企業貸款成本過大。因此企業在實際融資中更傾向于具有普惠性質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二)企業自身

我省雖是農業大省,然而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尚不完善,農業產業化水平相當有限。同時企業規模小可抵押物少信用標準低也是造成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身積累水平有限,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能力有限,無法形成價格優勢和品牌效應。

(三)政府扶持

盡管我省政府一再提升對農業的扶持力度,然而就總體而言,我省對農業的扶持資金投入還是遠遠不夠,農業扶持政策仍需加強,政府與企業以及金融機構方面的聯系不夠密切。政府監管不嚴,貸款手續繁雜評估費用過高等原因都是造成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對策建議

解決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的問題,需要從全方位多角度多管齊下。首先要搭建政府、企業、銀行的持久、穩定的合作機制,構建金融服務平臺。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中,監督、刺激和引導金融機構把金融宏觀調控措施與創新型貸款管理相結合。建立政府與銀行的無障礙溝通機制。其次,積極的發展創業投資基金,扶持有發展潛力的和具有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放寬民間資金的市場準入領域,在投資、融資、稅收、對外貿易等方面采取相關措施,實現各企業的公平競爭。推動中介機構的建立和發展,促進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與完善,探索適合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打造區域性知名品牌,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最后,企業自身也要根據市場動態和自身發展的雙重需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變傳統家族發展模式,積極引進人才,促進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延長產業鏈,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革和股權改革,增強自身實力,爭創名牌產品,提高市場的知名度與競爭力,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能力與財務管理的水平。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市場中積極的引導作用,根據市場的需求,科學地組織生產,穩步擴展國內外市場。

摘要:本文選取了河北省10個城市的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的融資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發現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存在融資偏好與現實的融資選擇存在較大差異。并進一步分析了造成現實差異的原因及建議。這對于完善我省農業產業化企業融資體系,促進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企業,融資

參考文獻

[1] 朱偉亮.天水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外源性融資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9.

[2] 劉剛.解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困難的思考[J].新西部,2009,(08):28.

[3] 李禪,劉小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3(3):32-34.

[4] 陳曉紅.中小企業融資與成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256-260.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政策范文第4篇

1.1 冀中南地區擁有豐富的農產品生產資源

河北省是農業大省、農產品生產占絕對優勢。有資料顯示, 全省瓜菜播種面積居全國第五位, 瓜菜產量居全國第二位, 瓜菜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45%以上。冀中南是春秋大、中、小棚蔬菜優勢產區, 瓜菜種植面積300余萬畝, 產量1000余萬噸。其中任縣、南和、永年、雞澤、魏縣、肥鄉6個省級蔬菜生產重點縣構成春秋大、中、小棚蔬菜優先示范帶。

1.2 冀中南地區擁有相當規模的農產品市場空間

河北省蔬菜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市場占有率可觀, 占北京市場的53%以上, 占天津市場的42%以上, 其中冀中南的產品覆蓋力功不可沒, 如任縣的西紅柿、甘藍、食用菌和富硒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有很強競爭力。南和的“傻根”牌西紅柿年出口3000余噸, 遠銷俄羅斯、馬來西亞, 并通過了國家出入境檢疫局審核。雞澤辣椒種植面積8萬畝, 產值8億元, 產品有十大系列、200多個品種, 遠銷日、韓等國。永年八大類商品獲準使用無公害商標, 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占有很大份額。其余如巨鹿的枸杞、大杏, 隆堯的紅皮蒜、雞腿蔥, 威縣的西瓜, 臨城的薄皮核桃, 富崗蘋果等都以悠久的歷史、上乘的品質享有市場號召力。

1.3 冀中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資源

國家現代物流業振興規劃明確了全國八大物流基地、十大物流通道, 河北省在這宏觀布局中居于重要位置。冀中南南接中原, 北連京津, 東臨沿海, 西達晉陜, 是溝通南北、連接內陸與沿海的紐帶和橋梁, 交通資源豐富, 是鐵路、公路交通樞紐。以邢臺為例, 有京廣、邯黃、邢和、京九、石武鐵路;有京珠、邢臨、邢港、邢汾、邢德、大廣高速公路;106、107國道和多條省級公路構成發達的交通網絡, 可實現“一小時上山, 兩小時進京, 三小時下海”, 為實現農產品的快速高效聚散提供了交通保證。

1.4 冀中南各級政府普遍能從優化產業結構的高度組織農產品物流

任縣、南和、雞澤、平鄉、永年等縣的縣、鄉領導對農業產業化現狀及發展思路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并適時調整了本級政府的發展戰略。如任縣縣委、縣政府明確提出了農業“五年跨越目標”, 規劃了“三區二帶”蔬菜發展格局, 著手實施以龍頭企業帶動全縣農業產業化。該縣確立“泛任縣”農產品生產基地概念, 這個概念指以任縣為核心, 覆蓋南和、雞澤、永年、魏縣、巨鹿、隆堯、內邱、平鄉等縣的蔬菜果品集中生產區域。同時依托“泛任縣”農產品生產基地, 建設大規模農產品物流園, 該物流園區定位于: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現代化經營理念構建華北南部大規模的蔬菜、果品、水產、肉禽蛋、干貨、調味品、糧油、農資物流中心。以“泛任縣”地區農產品儲存、加工、配送、中轉、集散為重點, 以農產品進出口、無公害檢驗檢疫、農產品價格形成與發布、農產品展覽展銷、網上交易、拍賣交易為配套, 實現更低的交易成本、更快捷的交易速度、更少的運輸損耗、更大的利潤收益。發揮龍頭企業聚合作用, 優化區域產業結構, 帶動相關產業, 促進農產品供應鏈的發育與完善。

2 冀中南地區農產品物流現狀

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產業化息息相關, 農業產業化的內涵可以概括為:農業主導, 要素整合, 區域布局, 龍頭帶動, 規模建設, 市場運作, 專業生產, 鏈式發展。農產品物流園處于農產品產業鏈的流通環節, 上游向生產領域延伸, 與產地農戶相接, 下游向零售和消費領域延伸, 與市場銜接。它對農業產業化的促進作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經過多年的積累發育, 冀中南地區在農產品物流基地建設方面,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

(1) 農產品尤其是蔬菜的供應渠道逐步完善, 一些成規模的批發市場具備了物流園區的雛形。河北省有農業部定點蔬菜批發市場36家, 中南部12家。這些批發市場相互聯系, 已初步形成蔬菜采購供應體系, 并對蔬菜的生產、銷售產生積極影響, 也為構建區域性農產品物流基地奠定了基礎。

(2) 蔬菜產區的分散農戶與大中城市市場建立了比較穩定的產銷關系, 既保證了果蔬產品的順利銷售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并且保證城鄉居民能夠獲得豐富、質量上乘的果蔬及其加工品。

(3) 農產品市場信息傳播率不斷提高, 逐漸增強了市場競爭的公開性和公平性, 使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利益逐漸得到保證。

(4) 農民產銷合作組織和各類流通組織的建設逐步發育成型, 增強了市場主體的組織化程度和運營規模,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通費用, 提高了流通效率。

農產品物流基地是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 與這個工程相比, 冀中南區域還存在一些差距。

2.1 農產品物流基地設施落后, 效率低下

冀中南區域農產品物流尚處于初級階段, 作為物流體系構成部分的蔬菜批發市場, 普遍基礎設施落后, 設備陳舊簡陋, 基本維持在傳統經營水平上。如石家莊的橋西區、高邑縣, 邢臺的任縣、威縣, 邯鄲的蔚莊, 永年的南大堡, 安陽的豫北、大營, 長治的青嬌、紫坊等蔬菜批發市場雖然具備一定吞吐能力, 但距現代農產品物流基地的要求, 還有很大差距。

2.2 物流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低

經營主體規模小, 核心競爭能力弱, 第三方物流發展緩慢, 經營方式尚處在傳統階段。果蔬在采摘、運輸、儲存環節損失率高, 效益低下, 物流增長值所占比例偏低, 可持續發展能力弱。

2.3 銷地市場與蔬菜生產基地相互脫節, 由于缺乏大規模農產品交易平臺, 本區域農產品生產不能與銷地市場高效對接

信息不對稱, 渠道不順暢, 使基地生產存在較大盲目性, 有的需依賴外地物流企業。如任縣、南和、永年蔬菜不少作為壽光貼標商品外銷。這就形成本地產品只能以初級形式參與市場, 不僅減少了收益, 還失去了市場主動權。

2.4 生產科技含量低, 農戶自主創新力不足

土地流轉性差, 土地資源利用率低, 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冀中南區域目前的農產品生產基本為粗放式經營, 尚未形成由研發、育苗、種植、加工、倉儲、交易構成的產業鏈, 總體投入有限, 收益更低, 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 產品結構單一, 基本以大路菜為主, 稀有品種少, 品牌經營能力弱, 無法增加品牌價值。

3 對構建冀中南農產品物流基地的幾點建議

在后金融危機時期, 河北省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農業產業化是一項重要內容?,F代物流既是農業產業化的前提, 又是農業產業化的直接動能。依據梯度發展理論, 在冀中南地區率先構建農產品物流基地, 以實現小生產向大生產的轉變, 原料型農業向加工型農業轉變, 大陸產品向名優特品牌產品轉變, 以生產為導向向以市場為導向轉變, 傳統生產方式向工業化生產方式轉變。為此, 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樹立“大市場、大流通”發展理念, 形成冀中南農產品物流價值鏈

山東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的發展模式和經營理念值得學習借鑒, “興建一個市場, 帶動一批產業, 搞活一方經濟, 致富一方百姓”。通過學習借鑒, 立足當地優勢, 明確產業化發展思路, 適應市場需要, 整合市場資源, 構建冀中南農產品物流基地, 將區域性農產品物流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2 搞好區域性農產品物流規劃, 從宏觀環境上保證農產品物流的合理性

我國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和香港、臺灣地區的農產品物流均已發展到成熟階段。上述地區成功的重要一環是在高占位情況下, 合理組織了區域性物流規劃。我們要汲取上述地區的經驗, 結合河北省和冀中南經濟發展特點, 運用區域理論和“梯度推進”規劃模式, 將區域內相關資源要素統一整合, 在時間、空間布局與供應鏈的運營上, 做出具有前瞻性的規劃設計。體現“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系統化、協調性、規范化服務產業集群”的原則, 突出重點, 以點帶面, 打破條塊分割, 充分運用信息技術, 搞好以物流園區為重要節點的基礎設施平臺規劃和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規劃。

3.3 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促進冀中南農產品物流快速擴張

據市場調研, 冀中南地區從農產品種植、農產品研發、農產品流通加工到農產品銷售和出口交易, 均缺乏龍頭企業做支撐。建議在搞好區域性物流規劃前提下, 以現代化農產品物流園區為突破口, 構建大規模、有影響力的農產品交易展示平臺, 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帶動行業加強科技創新, 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增強農產品市場拓展能力;推進標準化管理,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發揮聚集作用, 壯大區域經濟。

3.4 政府加強對農產品物流業支持的力度

物流業覆蓋范圍廣, 涉及生產、交易、流通加工、國際貿易、信息、電子商務、運輸、倉儲、咨詢;物流業涉及部門廣, 如工商、稅務、規劃、運輸、銀行、鐵路、港口、土地等。而現代物流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 又是剛剛起步, 利潤點低, 抗風險能力弱, 聯動機制尚未形成。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從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 包括從區域規劃上強調物流的長遠發展需要, 從資金上給予支持, 從稅收上提供優惠政策, 從土地的征收利用方面給予優先考慮;調整有關物流的行政法規, 加強對物流領域的立法研究, 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規體系;整頓和規范物流市場秩序, 遏制違法經營和惡性競爭行為, 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蔡旺, 蔡旺清.廣西百色農產品物流基地建設影響因素分析[J].河池學院學報, 2009 (10) .

[2]王新.上海出現名特農產品物流基地[N].國際商報, 2007-01-22.

[3]陳國欣.新時期深化閩臺農業合作的對策研究[J].臺灣農業探索, 2005 (12) .

[4]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基地建設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4 (1) .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政策范文第5篇

產業鏈指的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技術的經濟關聯。它的本質是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企業結構群。農業產業鏈融資即供應鏈融資和價值鏈融資。農業供應鏈融資是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它與傳統農戶融資方式相比,將單個主體不可控風險轉為供應鏈整體的可控風險,實現產業鏈各環節融資需求的一種系統性融資模式[1]。農業價值鏈融資是將專業化金融機構與農業價值鏈連接起來,依托農業價值鏈內部業務關系提供金融服務[2]。農業產業鏈融資就是在農業經營中,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所形成的產業鏈條上的各主體進行的融資活動,可見,農業供應鏈融資與農業價值鏈融資是農業產業鏈融資的兩個側面。

2河北省農業產業鏈融資的資金來源

2. 1龍頭企業資金帶動

河北省農業產業鏈融資的經營組織模式中比較典型的是 “公司+ 農戶”模式。這種模式主要以龍頭企業為主導,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生產銷售合同,負責農產品的收購、銷售,有時龍頭企業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會主動為農戶提供優質種子、肥料和專業的技術指導。該模式龍頭企業成為農業產業鏈的資金支持者。

2. 2政府補貼資金融資

河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占全省的主導地位,農業產業化發展關系到全省經濟發展的質量和競爭力,各級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度較高,因此,對農業生產鏈上產業化、集約化經營和科技技術創新等實施了諸多的財政補貼政策,這也成為一些企業重要的融資渠道。

2. 3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農業產業鏈融資需求越來越大,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成為了農業產業鏈上各主體長期、穩定、順利運轉的重要融資渠道。通過金融機構融資方式具有多樣性: 1農戶可以憑借農業產業鏈上的資金流和物流申請貸款融資; 2可以通過龍頭企業為其產業鏈上的經營主體提供擔保,建立信用共同體進行融資; 3通過建立第三方信用進行融資[3]; 4其他金融機構融資方式。

3河北省農業產業鏈融資的資金制約因素

3. 1農業產業鏈龍頭企業帶動力不足

河北省大型龍頭企業較少,在1388家龍頭企業中年銷售收入過億的也不過467家,占總數的33. 6% ,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的僅有40家, 占龍頭企業總數的2. 9 % ,其中, 超過50億的5家, 超過100億的僅有2家。龍頭企業規模小,實力差,科技水平低,自有資金少且流動性不足,抵御風險能力較弱,信用評級較低, 因此,從金融機構貸款比較困難,制約了農業產業鏈的順利發展。

3. 2政府補貼金額不及資金需求增長

近幾年國家對農業問題重視度提高,相繼出臺很多農業優惠政策,比如對農業稅收的減免,貸款利率優惠,給予大量資金支持等,這雖然可以緩解一些農業產業鏈資金短缺,但是這些補貼不能滿足農業產業鏈上各主體對資金的需求。

3. 3金融機構融資渠道不完善

我國的支農資金主要來源就是金融部門的信貸資金,而提供者集中于農村信用社,有限的資金供給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金融機構傾向于支持數量少但信用級別高的大型龍頭企業,比如君樂寶乳業,承德露露,今麥郎食品等。河北省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的流動資金比例僅占12. 2% ,農業小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更是少之又少, 而且各地區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分布不均衡,差異較大,更加阻礙了中小企業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3. 4農業保險不健全

農業保險對農業產業鏈的健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生產經營中,自然災害、畜禽疫情不可避免,在與之配套的農業擔保機制、農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和農業保險政策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僅通過信用取得的農業貸款安全性問題仍需受到關注[4]。因此,保險公司不敢也不愿意承擔如此巨大的農業保險責任。目前河北省也只有為數不多的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業務,如大地保險公司,中華聯合保險公司等。農業保險機制不健全,農業產業鏈上各主體融資不順暢,農業產業鏈就會面臨停滯、斷鏈的風險,這必然會阻礙其發展。

4農業產業鏈融資的創新模式

4. 1京東模式

京東模式是一種很典型的將互聯網、電子商務與農業經營相結合的有特色的農村金融模式。該模式利用電商優勢, 打造了一條從農資采購到農產品種植,再到加工、銷售,全方位覆蓋的農業產業鏈; 除此之外,還建立了向農民提供信貸、支付、理財、眾籌和保險等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京東模式不僅滿足了農業產業鏈經營過程中產生大量資金需求的問題,還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解決農產品的銷路問題,幫助農民和企業發展。這是一條創新型農業產業鏈經營模式, 也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趨勢。

4. 2園區模式

園區模式是以建設農業園區為基礎,農業產業集群為生產經營對象,建立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中介服務和專業協會縱向一體化的合作關系,農業產業鏈資金循環需求的金融服務。該模式摒棄了單一的產業鏈融資模式,采用多種融資模式相結合的形式,比如,園區建設融資、 “企業+ 企業”模式融資、“企業+ 農戶”模式融資等,多種融資模式相結合,各經營主體相互依存,互利互惠,不僅緩解了農業信貸風險,還可以獲得大量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

5政策建議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業產業鏈經營需要大量的、 持續性的資金支持,河北省是農業大省,解決農業產業鏈融資的資金問題,是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的必經之路。

5. 1建立利于農業產業鏈融資的政策環境

首先,河北省政府需要依據自身的資源、區位和產業優勢,制定一些有利于農業產業鏈融資的扶持政策,推動農業產業鏈的發展。其次,加大力度培育、扶持產業龍頭企業, 由龍頭企業帶動全省農業產業鏈發展。依據河北省區域性農業產業發展的特點,培育農業產業集群,提升龍頭企業輻射農業產業集群的帶動力,此外,政府還應著力加強項目建設,為龍頭企業提供更多的項目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農業產業鏈融資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5. 2建立農業產業鏈融資的風險補償機制

首先,各金融機構要建立合理有效的風險評估體系,實行農業產業鏈完整流程的風險控制管理。其次,政府積極響應牽頭,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完善建立農業產業鏈融資的風險補償機制,減少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貸款企業或個人的違約行為,降低金融機構回收貸款的壓力。

5. 3建立農業產業鏈融資信用平臺

目前河北省對農業產業鏈融資信用平臺的建設不完善, 農戶對農業訂單的違約情況比較嚴重,阻礙了農業產業鏈的發展,限制了金融機構對各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河北省應加強對信用環境、信用平臺的建設,以便更好地制約違約行為,提高金融機構對農業價值鏈給予資金支持的信心,維持農業產業鏈融資的穩定性。

5. 4促進河北省創新農業產業鏈模式的發展

首先,依靠傳統的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不足以支持未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河北省應積極開創創新型的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隨著互聯網浪潮的襲來與推進,農業與互聯網相結合是未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京東模式就是巧妙地將二者相結合,不僅解決了農業產業鏈融資的資金問題,還為農民的生活帶來多種金融服務,幫助農民發展。其次,單一的產業鏈融資模式要向復合型融資模式轉變,河北省政府應著力建設農業產業園區,培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多元化的融資模式,提高各經營主體抗擊風險的能力,有利于獲得金融機構對農業產業鏈的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胡國暉,鄭萌.農業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模式及收益分配探討[J].農村經濟,2013(5):45-49.

[2]張慶亮.農業價值鏈融資:解決農業融資難的新探索[J]財貿研究,2014(5):39-45.

[3]趙雯.農業產業鏈融資的優勢及制約因素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05(1):138-145.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政策范文第6篇

發達地區、次發達 (較發達) 地區、不發達 (欠發達) 地區是目前對我國經濟區域的一種分類方法, 主要以經濟發展水平作為劃分依據。次發達地區是指如下地區:經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經濟發展的潛力比較大, 經濟總量和人均占有量等主要經濟指標與不發達地區相比較高, 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差距, 具有一定范圍的經濟區域。本文所討論的次發達地區是站在國內經濟發展角度, 將國內各省份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比較。從國內各省經濟發展來看, 河北省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屬于次發達地區。因此, 本文以河北省為例進行分析。次發達地區產業結構呈現下列特征:

(一) 第三產業發展相對落后

次發達地區因為第二產業剛剛有一定發展, 人均消費水平相對較低, 因此與之緊密相關的第三產業發展緩慢。以河北省為例, 地區生產總值產業結構有如下數據:2000年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16.3∶49.9∶3.8, 到2012年, 該比例為12∶52.7∶36.3 (表1) ;從三次產業貢獻率來看, 2012年, 第二產業的產業貢獻率為64%, 第三產業貢獻率僅為31.1% (表2) 。而發達地區江蘇省2011年三次產業的產值分別為3064.78億元、25203.28億元、20842.21億元, 比重為6.2∶51.3∶42.5。其中, 2012年江蘇省第三產業的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10.2%。由此可以看出, 河北省作為次發達地區第三產業相對落后。

(二) 輕工業相對薄弱

重工業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 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 包括冶金、機械、能源、化學、建筑材料等工業。輕工業指以提供生活消費品為主的工業, 通常指紡織業、加工業等工業。次發達地區一般依賴當地的自然資源, 有傳統重工業基礎, 因此重工業發展相對輕工業發展要早, 基礎投資較大, 以傳統的國家投資企業為基礎發展延續。而在重工業發展相對平穩的環境下, 資本、技術、勞動力仍在較成熟的重工業范圍內流動, 如果這些重工業對輕工業的拉動作用不明顯, 那么這些地區的產業結構就會呈現出下述特征:重工業比重較大, 而輕工業相對落后。

以河北省為例, 河北省依賴當地鐵礦石、煤炭資源, 鋼鐵、煤炭行業發展較快, 資本、技術、勞動力在上述行業集中, 而鋼鐵行業對其他輕工業發展的拉動作用不明顯, 因此, 河北省重工業比重較大, 而輕工業發展較緩慢。2011年度, 河北省輕工業總產值為7864.19億元, 占比19.8%, 重工業31834.61億元, 占比80.2%。而經濟比河北省發展更好的山東省, 2013年度輕工業的工業總產值為36682.8億元, 重工業78024.5億元, 輕工業與重工業的工業總產值比重為32%∶68%。由此可見, 河北省輕工業發展相對薄弱。重工業一般對環境污染較嚴重, 因此, 在注重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大背景下, 經濟發展應積極發展對環境影響較小的輕工業。

二次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徑選擇

產業結構調整包括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兩個方面。產業結構合理化是指各產業之間相互協調, 有較強的產業結構轉換能力和良好的適應性, 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并帶來最佳效益的產業結構, 具體表現為產業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經濟技術聯系和相互作用關系趨向協調平衡的過程。產業結構高級化, 又稱為產業結構升級, 是指產業結構系統從較低級形式向較高級形式的轉化過程。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一般遵循產業結構演變規律, 由低級到高級演進。次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有多種路徑選擇, 但基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生態環境的考慮, 其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徑選擇應是在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前提下發展經濟:一是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二是加大科技創新, 扶持有一定基礎的第三產業、輕工業進行升級。

三次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財稅政策

次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一定要依靠市場的力量, 但政府也應有所作為, 從財政及稅收兩方面進行積極引導。

(一) 推進營改增稅制改革, 助力第三產業發展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批發和零售業, 住宿和餐飲業, 金融業, 房地產業,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國際組織。第三產業的流轉稅是繳納營業稅。我國原營業稅征收范圍包括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以及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 涉及國民經濟中第三產業的廣泛領域。而營業稅存在重復征稅問題, 影響第三產業健康發展。

營改增是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簡稱, 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增值稅因其稅不重征、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展等特點, 被經濟學家稱為“良稅”。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意義在于:有利于完善稅制, 消除重復征稅;有利于社會專業化分工, 促進三次產業融合;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成本, 增強企業發展能力;有利于優化投資結構, 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因此, 我國于2012年開始營改增稅制改革, 并于2012年1月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 同年7月擴大至10個省、市, 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范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從2014年1月1日起, 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也納入營改增試點, 2015年金融業、房地產業等也會推進營改增。在推進營改增的過程中, 也有一些阻力, 需要政府協調, 積極推進;同時要積極輔導原營業稅納稅人在改征增值稅情況下如何使用增值稅發票、進行納稅申報。通過積極推進增值稅改革, 助力第三產業發展。

(二) 落實稅前加計扣除政策, 推動輕工業科技升級

要優化產業結構, 離不開科技創新。原有的工業投資大多是高能耗、高污染, 一部分需要關停, 但更多需要通過積極的財稅政策引導, 鼓勵其進行科技創新, 降低能耗、降低污染。同時要扶持有一定基礎的輕工業進行科技創新升級, 提高經濟增加值。而科技研發投入 (簡稱R&D) 是科技創新的前提。國際上通常采用R&D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而一個企業的R&D水平, 體現著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我國經濟較發達省份科技研發投入水平較高, 而次發達地區投入較低。以江蘇省為例, 全省科技研發投入比重穩步提升, 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四年位居全國前列, 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6.5%。

科技創新要依靠多方面的政策, 但從財稅政策方面著手, 要積極落實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2008年, 國家稅務總局根據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規定, 出臺了《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 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 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 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 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 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這項優惠政策旨在鼓勵企業開展研發, 鼓勵企業通過研發創新進行產業升級。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 優惠政策沒有很好地落實, 許多企業 (尤其是中小型企業) 并沒有享受這一優惠政策。要從稅務機關的宣傳、輔導, 以及簡化申報流程、簡化審批手續等具體操作層面著手, 使得該政策能得到有效落實, 以促進企業的產業升級。

參考文獻

[1]河北經濟年鑒[Z].河北省統計局, www.hetj.gov.cn

[2]郭俊華, 等.我國城市霧霾天氣治理的產業結構調整[J].西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4 (3)

[3]王曙光, 李蘭.稅法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3

[4]徐惠敏.區域經濟發展之次發達地區的界定[J], 社會科學論壇, 2005 (5)

[5]江蘇經濟年鑒[Z].江蘇省統計局, www.jssb.gov.cn.

上一篇:貴州省無線電管理辦法范文下一篇:河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