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河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范文

2023-10-04

河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范文第1篇

關鍵詞:河北省,創意產業,藝術設計教育,高校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優勢產業發展的前景廣闊,其所產生的多重效益,近年來在國內正逐步顯現。由文化創意帶來的創新型發展,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和地區型軟實力競爭的重要指向。在評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潛力與競爭規模的評價指標中,創意人才的培養和區域文化底蘊是最重要的發展條件。燕趙大地人文薈萃,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傳統文化藝術資源,是祖先留下的珍貴財富。而這正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對這些寶貴資源的繼承和利用,使之為河北省的經濟發展助力,則依靠我們在繼承和發揚的過程中有所創新,并符合產業發展的規律。我省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近年來也持續發展,在辦學規模和學生數量上有著跨越式前進,但從課程的設置、產業的實踐和科學研究方面,與發達省份還存在著差距,還不能滿足我省文化創新型產業發展的需求。而充分發揮高校與文化創意產業各自優勢,提高專業應用水平,使理論與實踐互相融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一、河北的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潛力的調研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歷史文化藝術的積淀,我省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蘊含著大量豐富而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作為寶貴的藝術資源流傳至今,有其存在的價值。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深刻發展,使得他們生存與發展的狀況堪憂,這成為創意產業發展的直接制約。應對這一情況,調查分析現狀并找出其發展潛力,則顯得尤為必要。同時,十三五規劃力爭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新的國民經濟支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形成本區域的特色產業,則顯得至關重要。

1. 用創新意識應對傳統與現代的割裂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省一些流傳下來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正在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與發展環境,原有的藝術形式也逐漸走向衰落。地方的一些傳統文化藝術為獲得必要的發展空間往往借“申遺”的方式發展,但往往只能獲得有限的關注。這種注重短期利益的行為,很難使得文化傳統獲得長久的發展契機。傳統文化藝術的真正發展還是要依托發達的文化產業,重新獲得民眾的喜愛。一些文學作品及傳說典故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在我省廣闊的土地上,留存下大量的民間傳說,有的已經成為整個民族所熟知的成語典故。這些祖先留下的瑰寶,反映出來的是時代的生活狀態,有濃厚的歷史寓意。有像完璧歸趙、胡服騎射、負荊請罪等廣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女媧補天、黃粱一夢、孟姜女哭長城這樣的神話傳說,還有桃園結義、二郎擔山等民間傳說,在這些生動而又蘊含著深刻寓意的故事里,有著優秀的民間文化傳統。每一個故事每一個典故都展示著河北人民的豐富智慧。在文學上我省也有著優良的傳統,小說、詩詞以及文化名家層出不絕。歷史上的優秀文學作品記述了河北文化的發展,比如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曹雪芹的《紅樓夢》,現代的有孫犁的《荷花淀》《蘆花淀》等。以上這些民間傳說、成語典故、文學作品被國家或地區的非遺名錄列入的只占極少的部分,大部分還處在自生自滅的原始狀態。這種情況割裂了他們與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系,由缺乏時代的創新而不能進一步轉化為文化商品,逐漸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這正是發展文化產業所正待解決的問題,需要用文化的創新意識,納入到文化創意產業的環境中加以繼承發展。

2. 形成系統的推廣體系,應對定位模糊缺少知名度

我省文化創意型產業的開發,在經歷了起步階段后正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但也還存在著定位不清晰、優勢資源無法有效利用的問題。目前,河北省境內已有四處世界文化遺產,最新進入遺產名錄的大運河有河北的“兩點一段”,包括南運河滄州至德州段河道、滄州東光縣謝家壩、衡水景縣夯土險工等遺跡。但由于宣傳不夠,所知者甚少。另外,省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五座,像隆興寺、避暑山莊、滿城漢墓、開元寺塔等國內知名文化景觀,也或多或少存在著推廣不夠,無法形成較大影響力的情況。這說明在文化市場的推廣上,定位的缺失,形成了宣傳成本上的劣勢,而這又決定了不能形成良性循環的推廣效益,這些與我省文化創意的發展,文化產業的前進不利。反觀國內知名的徽州民居、蘇州虎丘、杭州西湖等已經形成藝術文化品牌的地域特色,在全國文化市場中形成了既有較大聲譽、有能占有很高的市場份額。以上的情況與我省豐富文化藝術資源的區域特色不相匹配,不僅弱化了區域文化傳統、藝術特色的競爭力,也造成了文化資源的浪費。上述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形成系統的推廣體系,而體系建立的關鍵則是有一批深諳文化創意發展的藝術設計人才,這就要在高校中建立針對我省文化創新創業的教育目標,用人才的優勢來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產學研體系。

二、用藝術設計教育來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藝術院校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承擔著不可或缺的責任。高校對文化創意產業培養輸送有創造性的人才,直接關系到產業的健康發展,可以說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是文化發展的原動力。其所帶來的教育、引領、提升、服務等作用,涵蓋了文化產業的大部分環節,就目前我省高等院校藝術學科所設置的本科方向來看,幾乎包含了文化創意產業所需要的各種專業門類。創意人才作為文化產業創意和就業的主體,而高等院校提供的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的人才支撐,是河北文化產業提升發展的動力和依靠。

在教育方面,加強人才培養促進產業發展以加速文化資源的產業化轉型,重點在于改變原來的教學形式。相較于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在充分強調學生的藝術修養的同時應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用現有的知識結構、藝術創新思維,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創新意識、創新人格、創造能力納入到教學體系之中。并針對省內一些重點文化內容,建立相應的創新設計命題,在教育中注入有目的性的藝術實踐活動,把河北一些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傳達出來。從2015年開始,我校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設計系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逐步建立起新的教學過程與實踐方法。如在公共藝術設計這門課程中除利用綜合材料完成設計成果的實物展現,學生在經過開創性思維的設計構思之后進入到實際的設計成果建立環節,增強學生對材料工藝、制作方法流程的了解和掌握。同時,設計要求也引入河北省內的一些文化景觀的人文因素,并積極聯系省內的一些文化創意項目。把授課內容以課題的形式在課程設計中予以解決,在課程結束的總結階段,教學單位聯合省內具體項目方,以策劃展覽的方式完成對教學成果的鑒定。讓學生帶著自己完成的作品成為展覽的設計者與參與者,使教師、學生、使用者、甚至提供項目的甲方一起參與并展開討論,內容從設計立意、構思方式、到成果完成后的展示效果,甚至制作工藝、成本控制等,使學生能清楚整個設計流程的全部過程。這不僅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同學們的作品既能標新立異、有明確的個性,也符合實際的設計產業工作模式,不至于過于天馬行空,無法在實際中實現。這個課程模式提升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習興趣,即便學生在今后進入到實際的文化創意產業,也能更快的進入角色。而在學習階段所積累的對本省文化內容的深刻體驗,對本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著重理解,也必將更有利的推動我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在與文化的融合方面,發展河北的文化創意產業還應注重現代設計文化與地域傳統文化的多元融合。在高校系統的藝術設計教育之中,加強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應注重實行類似于“通識教育”的教學理念,致力于構建一種面向河北本地,注重傳統文化習慣的學習環境。這需要從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安排中體現對地方人文傳統的繼承。如“傳統風格藝術與空間”的課程學習內容,強調的是學生從認識人文設計的起源,擴展到對傳統工藝的了解,再到建立有傳統人文意韻的空間。這樣學生的思路自然而然的就會延伸到深具文化內涵的傳統木工家具、染織藝術品、陶瓷陳設的設計與制作,把歷史流傳下來的物質文化融合到現代設計之中。在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建立注重人文與傳統的認知環境,可以使得學生的設計作品處處散發出傳統文化氣息,增強了作品的生命力。當今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存在著形式感過于強烈,實質內容空洞的問題,而通過大量運用本省一些耳熟能詳的傳統文化元素,譬如剪紙、年畫、武術、太極等形象,加以創新并結合現代設計手段,把傳統藝術與現代空間通過數字技術的處理,營造出有強烈人文風格的現代設計作品。在不失現代性的情況下,又有傳統文化理念,并通過努力形成產業規?;恼w效應。從地域性、藝術性、社會性、民族性、等因素去探尋適合河北省創意產業的文化脈絡,并使之為我省文化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河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范文第2篇

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 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現實中卻存在一個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是社會對創意人才如饑似渴, 另一方面是許多相關專業畢業生一職難求。其中重要原因就是, 人才供給、培養與市場需要不協調。在此背景下, 本次研究從企業需求的角度, 采用問卷調差和深入訪談的方法, 對河北省內49家大型文化創意類企業 (廣播影視業5家、動漫產業5家、圖書音像業3家、出版業8家、網絡文化業8家、文化旅游業9家、培訓業6家、文化藝術品5家) 開展了企業人才需求專項調研。調研的內容包括:企業最為緊缺的人才;對畢業生專業技能和素養的要求;企業對學校教育的認知與評價。在走訪這些企業過程中, 與企業主管人力資源或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 采集第一手資料。真正了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特點, 針對性提出現有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缺陷, 最后提出解決對策。

1 人才需求的特點

1.1 需求量最大的是營銷和客戶服務人員, 最緊缺的是管理人員。從調查的結果顯示, 文化創意產業企業需求量最大的是營銷人員和客戶服務人員。從訪談中, 發現企業對這兩類人員的專業性無嚴格限制, 既可以是與該行業相關的專業, 也可以是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 學歷通常要求??埔陨?。為了提高新進人員的工作技能, 企業更為重視企業內部的崗前培訓。

企業最為緊缺的是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尤其缺少既有較高的專業素養, 又諳熟市場經濟規律, 具有豐富的文化產業運作及經營管理經驗的高層次、高素質的文化管理人才。訪談中, 現有企業管理層的人員大都采取內部提升, 或者外部引進的方式。企業對相關工作經歷和以往工作業績更為重視。通過內部提升的管理人員, 通常會接受在職的深造和社會培訓, 了解和獲取相關的經營管理知識。我國從2004年中國傳媒大學開始招收第一批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的學生, 河北省的高等院校也陸續設立了相關專業。但是從調研的情況來看, 65.4%的企業對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不感興趣。因為, 很多企業認為大學畢業生不可能直接從事管理崗位, 必須要從基層做起, 但是該專業的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往往與其它專業學生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此,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對企業并沒有很強的吸引力。

1.2 企業對人才專業技能的評價與要求

1.2.1 企業非常重視復合型人才的選擇。所謂復合型人才, 是指具有兩個 (或兩個以上, 但一般是兩個) 專業 (或學科) 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其素質特征是:基礎較寬、功底較厚、綜合能力較強、適應性較大。由于文化創意產業與人文專業、經營管理、傳播技術、信息技術等密切相關。因而, 文化創意產業更需要具有多學科專業知識結構的復合型人才。89.1%的企業認為復合型人才對企業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但是64.2%的企業認為在招聘中無法找到符合企業此類需求的人才。58.1%的企業認為學生在校期間應當學習專業以外的知識?,F在企業非常需要既懂文化藝術又擅長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的人才;資本運作、項目策劃、文化經紀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文化創意人才, 既關注文化觀照, 又能創造贏利點;擅長媒介市場運作、具有戰略思維的外向型經營人才;具有較高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水平的人才。

1.2.2 擁有良好的專業技能至關重要。對于企業看重應聘者的哪方面優勢, 68.5%的企業選擇“良好的專業技能”, 34.9%的企業看重應聘者“社會閱歷, 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 而選擇“學歷職稱”的只有11.7%。由此可見, 專業知識技能和一定的工作經驗相當重要。但是, 訪談中發現, 不同行業的不同崗位對學歷的要求和重要程度也存在差異。雖然企業并不會把學歷作用用人的唯一標準, 但是不同層次的學歷水平的確反應了學生接受專業知識教育的程度。比如, 在網絡文化、動漫、電視廣播等專業知識要求很高的崗位, 學歷普遍要求本科以上, 有的則要求碩士以上。

1.2.3 企業對新招聘的畢業生專業技能并不認可。71.4%的企業認為, 新招聘的畢業生專業技能水平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在原因分析中, 72.6%企業認為學校課程設置和教授內容, 不能跟現實工作實際很好的結合;66.7%認為學校只負責傳授理論知識, 而缺乏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55.4%認為學校教師對實際工作缺乏了解, 與現實脫節。

1.2.4 學習成績與實際工作能力相關性不強。59.4%的企業認為畢業生學習成績與日后實際工作能力的相關性不高。普遍認為高校以學業成績作為主要評判標準, 而成績只是一個結果, 對過程的考察較弱。而企業用人更具有務實性, 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作為評判工作能力的標準。

1.3 企業對人才基本素質的要求

在問卷設計中, 作者將企業需要的人才應具備哪些素質的選項設為:創新意識、敬業、實干精神、團隊協作精神、誠實等。并要企業必須從中認為最重要的三種基本素質。如果不再選項之列的, 可以文字填答。94.5%的企業選擇的應當具有創新意識, 77.8%的企業選擇了團隊協作, 65.6%的企業選擇了“敬業”。

文化創意產業是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的行業, 人才資本是文化創意產業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創意人才, 是指具有創意產業領域所需的藝術、技術、經營、管理等職業素質的人才, 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 以“頭腦”服務為特征的、以專業或特殊技能 (如設計) 為手段的精英人才。創新意識是創新活動的起點, 沒有創新意識就沒有創新活動。此次調研也證實了在此產業中的企業對人才創新意識的重視與要求。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指推崇創新、進行創新的觀念和意識, 它包括好奇心、求知欲、懷疑感和獨立性思維等要素。團隊協作的能力是指, 善于與人溝通、處理人際關系, 并且在與他人合作的中相互學習, 共同成長的能力。有些畢業生由于溝通方式不當不但不能準確表達信息, 還會影響團隊合作。因此, 招聘時企業非??粗貞刚叩臏贤芰?、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學習能力。“敬業”意味著對工作勤奮努力和對企業具有奉獻精神。除此之外, 有些企業還提到具有承受壓力的能力。在工作中, 面臨困難, 具有迎難而上的無畏精神。

2 針對人才需求特點分析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2.1 培養定位無差異和專業設置不當導致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與市場嚴重脫節。不同地區高校學歷層次人才培養在制定同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時, 沒有依據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進行差異布局。文化產業市場相關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與高校文化產業人才無差異培養之間形成矛盾。為加大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力度, 河北省各地方高校相繼開設了文化產業專業。但是, 受教育管理體制的影響和經濟利益的驅動, 學校盲目開辦文化產業熱門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往往根據自身的師資力量、學科設置、教學資源等開設文化產業相關課程, 而不關注培養的人才能否適應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需求, 造成地方高校在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方面缺乏針對性。另外, 文化產業涵蓋的行業較多, 各地方高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大多沒有明確細分行業針對性, 大都籠統地將專業名稱定為文化產業管理或文化管理。由于專業方向特色不鮮明, 學生只是泛泛地掌握了一些相關知識, 專業技能不突出, 知識面較窄。學生畢業后很難適應工作需求。

2.2 高校培養人才缺乏行業實踐經驗, 而企業急需具有實踐經驗的市場人才, 二者形成強烈反差。高校實踐能力培養流于表面。本次調研中82.4%企業認為學校培養的學生普遍缺乏實踐, 我省地方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對實踐重視不夠。實踐教學環節存在形式少、比重小;即使開展專業實習, 也大多流于形式, 缺乏“現場參與式”的技能訓練。師資力量上, 河北省大部分院校教授文化產業相關課程的教師基本上是從其他學科上轉型而來, (比如藝術專業、歷史專業等等) 。這些教師處于對文化產業初步接觸的階段, 很難形成系統化的理論支撐, 更沒有具體從業實踐的經驗。所以, 學生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無法指導專業實踐。

企業有參與學校教育的積極性, 但是, 學校卻沒有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本次調研數據結果顯示:78.5%企業愿意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實習機會;只有34.2%的企業與當地學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數據顯示出企業非常愿意參與學校教育, 學校應當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提高培養人才的素質與專業技能。教學人員也應該積極與業界人士請教, 以獲得良性互動, 提升授課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3 解決應對的策略

3.1 培育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需具有多學科專業知識結構的復合型人才作支撐。為此, 地方高校要注重培養既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 又善經營管理的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首先, 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要全面, 不僅要包含文化理論及文化產業知識課程, 而且應適當涉及經營、管理、產業開發等方面課程, 加強對學生相關專業技能的教育;其次, 鼓勵并積極創造有利條件促使文化產業專業的學生兼修經濟、管理、信息技術等專業的課程, 獲取經濟、管理、信息技術等專業的雙學位;第三, 進行與文化產業相關學科及專業的整合工作, 促進相關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為培養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3.2 文化產業人才培養要滿足河北省各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 結合地方經濟需要對文化產業經營管理進行專業方向細分。在河北不同地區, 業已形成和正在建設眾多的眾多產業項目, 比如:河北出版集團文化創意園區、山海關影視拍攝基地、石家莊動漫基地、吳橋世界雜技博覽園、清朝皇家獵場、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北戴河文化創意產業研發基地、石家莊市東方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邯鄲國際文化創意大廈、邯鄲文化創意產業園、保定動漫基地等等。地方域內高校是地方文化產業市場人才培養的主力軍, 河北地方高校要根據自身辦學條件, 研究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與特色, 根據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 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培養文化創意產業專門人才。各地方高校應積極主動地與這些文化產業園區進行溝通與合作, 根據文化園區對文化產業人才的需求,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培養文化園區緊缺的產業人才。一方面, 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畢業就業問題, 另一方面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急需人才。

與很多結構單一的產業類型不同,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由眾多不同行業組成的龐大產業群。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特點和運行規律。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這個新興的專業, 必須要按照行業定位對專業方向進行細分。如報紙、雜志、圖書都屬于紙質傳媒;廣播、電影、電視等電子傳媒具有共同規律;動漫產業、網絡游戲、手機網絡等新興產業內容則是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因此在設置專業方向時可以依照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類別來進行劃分, 以提高該專業的行業針對性, 滿足企業對人才專業技能的要求。

3.3 通過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 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用性是文化產業專業人才的突出特點, 文化產業專業課程應當更多地體現實踐性、操作性的特點。為了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我們應當切實抓好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首先, 加強校內實習基地和實驗室建設, 包括電子商務實驗室、信息技術實驗室、網絡實驗室、數字化技術實驗室、文化創作室等的建設。其次, 擴大學校的開放度和社會化, 開展橫向聯系, 積極探索與企業聯合培養學生的途徑。在文化產業企業建立教學、實習基地, 或與企業事業單位聯合辦學, 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基地或聯合體。最后, 本科教學的機構可以借鑒高職高專類學校的學校大力開展畢業班學生參加畢業前頂崗實習工作, 這對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按照企業對崗位和技術的要求制訂培養計劃, 強化訓練。就業前培訓內容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創新意識、職業道德、心里素質、吃苦耐勞、安全意識等方面。

事實上, 學校與社會相結合, 師生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學校與文化企業建立互惠互利的協作關系:有計劃地對文化企業人才需求情況進行調查, 保證文化產業專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方向性;定期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分析, 保證畢業生對崗位的適應性;按文化企業需求設計教學計劃, 保證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文化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應用項目開發, 保證師生技術應用能力的持續提高和教學內容的應用性、新穎性;開發實訓基地, 保證教育教學的實踐性;進行學生就業指導和聘用工作, 保證畢業生就業渠道的穩定性。

3.4 完善社會培訓的平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 特別是解決經營管理人才短缺問題,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但是, 從上述的情況看, 僅僅依靠學歷教育是不夠的。本次調研中, 短期培訓是企業從業人員的共同需求 (高達84.8%) 。但是, 79.2%的企業認為無法找到企業適合的培訓途徑和培訓課程。參加調研的49家企業中只有15家表示企業內部為各部門員工提供了臨時的專業培訓課程, 3家企業專程請國外專業培訓人員定期講課。完善社會培訓的平臺, 加強專業資格培訓, 是培養文化產業急需人才和提升產業從業人員能力素養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一方面可以發展文化產業網絡教育, 成立專門的文化產業網絡教育辦學機構;另一方面高??梢詢灮掀髽I資源, 利用高校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和教學資源, 開展文化產業高層次人才的培訓, 細分培訓對象, 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訓的中堅作用。

摘要:本文通過對河北省內49家大型文化創意類企業進行調研, 分析企業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需求的特點, 針對性提出現有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缺陷, 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需求,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姚偉鈞, 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現狀與創新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2.

[2]陳一兵, 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為發展文化產業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J].北京教育, 2006, 3.

[3]張曉明, 胡惠林等.2010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

[4]李萍, 論成都域內高校成都地方文化產業人才培養路徑[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09, 7.

河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范文第3篇

近些年來, 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區域和城市紛紛創立充滿地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并逐漸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但專家認為, 我國的創意產業研究雖然有基礎, 但發展不均衡, 特別是在文化旅游創意產業方面略顯不足。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 旅游業發展也越來越注重文化性和創意性, 呈現出與文化創意產業相融合的趨勢。蘇敏、王林 (2004) 認為近年來旅游項目的特點:科教興旅成為共識, 旅游項目應該注重創意, 進行深層次、高品位的開發。作為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的改革, 文化創意旅游強調用創意產業的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重塑旅游產業體系。厲無畏 (2006) 提出了“有智增長”概念, 從圍繞“拓展產業鏈”、“延伸空間鏈”、“秀出主題鏈”等方面剖析了新模式如何引領旅游產業的轉型, 認為只有通過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相融合的發展模式才能打破旅游發展的瓶頸。諸丹 (2008) 提出應該建立文化旅游創意人才培養基地, 并且提出學校教育應成為“產學研”鏈條中重要的一環, 加強對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相關設計教育的開展和引導。首次對文化旅游創意人才培養的提出看法和建議。肖雁飛 (2007年) 在通過對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集群效應、創意區發展的區位因子以及發展的動力所在進行分析探討。因此, 從秦皇旅游業中挖掘文化創意元素, 從而促進我市旅游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我市旅游業的競爭力, 是本文的意圖所在。

2 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

河北省秦皇島市擁有歷史悠久的文化資源和遺產, 優越的地理優勢。文化產業一直以來都是拉動秦皇島經濟增長的亮點。但是由于諸多原因, 該旅游業在文化創意方面發展較為遲緩, 主要表現為該地區的旅游業不僅沒有鮮明的地域性, 旅游產品被其他地區同類產品的可替代性較高。傳統的文化旅游產品多表現為歷史遺跡、民族風情和社會歷史, 而文化創意產業既強調文化依托性, 又強調文化背后的潛力值與地緣的獨特性。從旅游業中挖掘文化創意元素, 從而促進我市旅游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我市旅游業的競爭力是研究目的所在。

2.1 深入挖掘文化底蘊, 提升軟件環境

秦皇島市的山海關、老龍頭景點從傳統意義上就是古代軍事城堡和防御外侮的城墻, 但如果通過文化創意的包裝, 融入國學等更多傳統文化元素, 打造一個包羅歷史與現代、融合文化與科技、兼顧游覽與體驗、適宜國內外游客的文化景區。還可以加入網絡、游戲、微博等高科技元素, 充分利用古典歌舞、電影、小說、音樂、民俗節慶以及傳說等其他娛樂活動大大提高文化旅游的品位與附加值。通過文化旅游產業為眾多游客提供賞心悅目的美景同時, 還能提高游客的興致, 從中獲得人生的感悟和真諦, 身體和心靈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放松。

2.2 能工巧匠, 凸顯民俗民風

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是傳播中國文化和民俗成功的平臺。來自世界各國的友人和商人見證了中國獨特的民俗民風。木雕、水墨畫、各種工藝品的制作和加工均得到了世界的矚目。在驚嘆中國的能工巧匠的同時, 他們把投資的眼光也投射了進來。漫步在兼沿海城市和歷史名城的秦皇島的北戴河區時, 最常見的就是隨處可見的廉價的貝殼工藝品地攤和傳統工藝品商店。我們如果能借鑒上海世博會的模式, 讓工匠們在游客面前展示精湛的技藝, 完成工藝品現做現賣;甚至可以邀請游客進入作坊, 加以制作, 讓他們買回自己的作品, 那么這種模式可以使工藝品的意義加倍, 北戴河一些商鋪的文化內涵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3 統一管理, 打造海濱小吃品牌

上海有城隍廟甜品, 南京有夫子廟鴨血粉絲湯, 天津有狗不理包子, 海濱城市秦皇島擁有大量的海鮮, 但是人們卻叫不出他們的品牌和特色。秦皇島北戴河區的海鮮飯館隨處可見, 卻沒有一家能稱得上一絕的。如何創新秦皇島海鮮和小吃, 政府應該統一小吃質量標準, 規范經營, 讓北戴河的海鮮走向標準化、精品化, 滿足消費者的更高要求。另外, 還要在建筑、就餐環境、員工服務、特色服務等方面有明確規定, 建立小吃一條街或者商業一座城。在游客品嘗海鮮和小吃的同時, 還可以領略海濱城市和名勝古跡的韻味?,F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因此, 通過媒體廣告打造秦皇島的品牌海鮮和小吃勢在必行。

2.4 結合秦地緣特點, 探索多季旅游路線

秦皇島最大的旅游特點就是單一的夏季旅游。因為地處渤海灣, 秦皇島夏季涼爽宜人, 吸引眾多的來自俄羅斯、華北以及南方的游客。但秦皇島的冬季比照南方較為寒冷, 且海風凜冽。冬季的北戴河區簡直就像一座空城, 各大店鋪和飯店都關門大吉, 進入冬眠期。如何延長秦皇島的旅游季, 本文認為應不斷對旅游產品進行創新, 以文化為載體, 設計開發一系列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新型旅游產品。比如在冬季, 可以吸引南方來的客人, 通過天然和人工造雪打造海邊滑雪滑冰項目。通過一些充滿刺激的冬季戶外運動吸引那些無法忍受極地嚴寒的南方游客來到秦皇島, 運動之余他們還可以品嘗熱氣騰騰的海鮮和茶品, 何樂而不為。

3 創新機制, 整合資源

實現河北省秦皇島市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并非僅僅取決于文化創意旅游產品單方面因素, 而是需要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扶持和監管, 旅游企業與文化創意企業共同合作, 旅游文化創意人才的大力培養, 以及城市的文化創意氛圍的營造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 積極推進文化旅游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對秦皇島市文化資產經營進行統籌運作, 整合文化資源, 扶持優質資產;打破部門、行業的壁壘, 推動文化旅游資源的合理配置。鼓勵文化旅游、文物旅游和景點旅游相結合, 對秦皇島市自身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挖掘, 開發出更富新意, 更具文化底蘊, 更符合當代市場需求的新型旅游文化產品。其次, 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秦皇島海濱旅游資源的大力宣傳。通過高水平策劃和多種渠道宣傳, 樹立“海濱古城, 渤海明珠”的秦皇島旅游形象, 提升秦皇島海濱旅游三線城市的地位和口碑。并通過建立國際合作, 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文化創意產業交流。

另外, 地方旅游人才的儲備和質量的提升是旅游行業發展的關鍵。秦皇島市有多所高等院校, 多數高校因地域特點開設了與旅游相關的專業, 如旅游行政管理、旅游經營管理、旅游市場開發等。每年為當地旅游市場輸送了可觀的人才。因此挖掘現有的旅游人才潛能, 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是實現秦皇島旅游大發展的又一支撐力。

4 開發旅游新產業鏈

基于文化創意產品和機制改革, 開發旅游新產業鏈直接決定了當地旅游業的興衰成敗。近年來, 城市郊區成為城鎮居民節假日首選的旅游目的地, 由此引發了新一輪城郊旅游開發熱。北京、上海、昆明、成都等大城市周圍, 一個個山崗、水庫、農場、林地、峽谷相繼被開發成觀光度假地、高爾夫球場、鄉村俱樂部、度假村及主題公園。

位于秦皇島境內的碣石山中昌黎縣的“葡萄溝”景區, 經過十余年的經營, 已經在河北省秦皇島地區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缺乏一個科學規范的總體規劃, 葡萄溝的旅游開發始終處于粗放狀態, 從基礎設施、資源開發利用、宣傳促銷, 到經營管理都還停留在初級階段, 嚴重制約了該地區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本旅游區三面環山, 大沙河從深谷流出, 當地居民世代依狹窄的河岸居住, 被迫利用房前屋后等地方栽植葡萄秧苗, 山路被密密麻麻的葡萄秧架自然而然地遮成一道天篷, 形成了一條長達4公里的葡萄長廊。村民還在山梁高處, 利用高谷截流, 栽植有成片的葡萄秧架, 為葡萄溝增添了令人賞心悅目的“高山葡萄園”景觀。同時, 悠久的葡萄栽培歷史形成了與葡萄有關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產品。如險可避兵的鳳凰城、四百年的葡萄王、有“京東第一大佛殿”之稱的千年古剎——云峰寺以及被稱為“禹王系船處”的天橋柱等等。另外, 昌黎縣濃厚的民俗文化和民間文藝如河北地秧歌跑驢、皮影等, 也為葡萄溝開展參與性活動和文藝表演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本文以葡萄溝為例, 建立產業鏈的措施如下:

(1) 首倡創立中國葡萄協會和中國葡萄釀酒協會, 并使昌黎 (葡萄會館) 成為永久性會址。

(2) 創辦昌黎葡萄節和其他節慶活動。采用以旅游為主題、以葡萄文化為靈魂的辦節模式, 營造葡萄、美酒、喜慶、旅游的節日氣氛, 把葡萄節濃縮成秦皇島的旅游品牌, 帶動相關產業共同發展, 逐步走向國際旅游市場。同時可舉辦五一山頂草原踏青節, 山頂草原蒙古風情暢游周、七夕昌黎民歌 (三歌) 節、碣石山民間文藝演唱節、冀東民俗節等活動。

(3) 在秦皇島、唐山市中心設立“昌黎葡萄溝旅游專賣店”。使其建成既為游客咨詢服務又可以接受預定的場所和樹立昌黎葡萄溝形象、宣傳旅游產品的對外窗口。由專賣店發放免費宣傳資料, 推介旅游資源、旅游產品, 設置多媒體電腦宣傳查詢系統, 進行現場咨詢、熱線電話咨詢等宣傳活動。

(4) 制作一批高檔旅游宣傳品。由開發宣傳領導小組負責組織, 聘請知名專業人士, 制作高水準的VCD光盤、畫冊、導游手冊;撰寫一批反映昌黎葡萄溝的歷史、典故、傳說、景區風光等的書籍以及制作精良的門票, 與郵政部門合作發行反映本景區內容的風光郵戳, 方便游客留作紀念, 進行后續宣傳。

(5) 創辦各種“基地”借力宣傳??梢越ⅰ爸袊嫾覍懮亍?、“中國大、中、小學生夏令營基地”等, 借力宣傳。

5 不足之處

秦皇島市是享譽海內外的旅游城市, 但是仍缺少科學技術的支撐??茖W技術是旅游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通過科學技術產業來服務旅游對象, 提高旅游質量, 保證旅游安全, 并保障旅游資源的新型研發等勢在必行。但是近年來地方環境建設是阻礙秦皇島市以及整個河北省旅游發展的絆腳石。河北省的一些城市的大氣污染程度在全國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嚴重影響了河北省的旅游業發展。旅游經濟不僅需要適宜的社會環境、人文環境, 而且需要新鮮的空氣和蔚藍的天空。因此要想發展綠色旅游, 提升旅游產業潛能, 首先要加大力度治污。

本文希望通過深入研究文化創意和旅游資源的融合互動, 為秦皇島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源泉和動力, 并能夠拉動整個河北省文化創意旅游的大發展, 為其帶來真正的經濟效益, 文化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初曉恒, 呂宛青.我國旅游產品文化挖掘與傳遞研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8.

[2]厲無畏, 王慧敏, 孫潔.論創意旅游[J].經濟管理, 2008 (1) .

[3]蘇敏, 王林.旅游項目發展趨勢探討[J].哈爾濱學院學報, 2004 (1) .

[4]王艷, 高敏.論文化創意與旅游發展研究的必要性[J].無錫商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 8 (4) .

河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范文第4篇

摘要:從資源、技術、市場、政府及社會環境的五個視角出發,構建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文化創意產業評價指標體系,以廣東省21各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為分析對象,通過生態位模型對其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演變過程進行度量。結果表明,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在空間上表現為發展不平衡,資源分配不均衡,差異層次化顯著,中心城市集聚突出;生態位重疊度反映空間布局同構性較高,競爭力優勢存在擠兌現象。時間上,經過生態位“態勢”評價結果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整體向好,綜合競爭力逐漸增強。因此,文章針對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建議找準定位,協同生態化發展;注重科技,打造標桿效應;創新驅動,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才培養,營造人才需求環境。

關鍵詞:生態位;文化創意產業;熵權法;發展對策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升級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綠色產業已然成為推動市場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為相關產業增值提供了新的附加值。廣東省自2003年確定建設 “文化大省”戰略以來,其文化產業增值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占比連續5年超過5%,對經濟拉動率超1%,貢獻突出。各地市政府在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通過加大要素投入,積極打造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平臺、商業步行街以及創意園區等多種方式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優勢集聚和人才集聚,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建設,提升地方經濟競爭的“軟實力”。但由于廣東省珠三角地區、兩翼及山區存在較大的經濟差異,導致各地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差異較大。如何提升非珠三角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發現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區域特征與規律,祛除同質化競爭、優化資源配置、形成空間協同發展是為進一步提升廣東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與挑戰。

實證設計方面,為研究廣東省各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空間布局的發展情況,采用生態位理論進行設計。生態位理論,指一個生態物種在特定范圍內即在群落中時間、空間的位置及其機理關系,也可以表述為一個物種與外界包括其他物種間和外在環境發生的相互作用。國內學者劉建國(1990)進一步指出生態位在環境動態變化中,能夠被空間單位元所實際占有、利用和適應的部分。將廣東省各地區作為生態位空間單元,則在研究資源配置(適應性)、產業協同(互動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模擬與測度意義。

二、實證設計研究

(一)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研究對象是廣東省各地市文化創意產業,在謹慎借鑒較為權威的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的評價模型和評價指數模型,并充分考慮結合指標數據的可獲取性、意義典型性、完整性及可比性,構建了以資源(二級指標包含地區GDP、文化創意產業投資額、文化創意產業投資額從業人數)、技術(二級指標包含高校數、R&D研究人員、發明專利授權數)、市場(二級指標包含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市民可支配收入、人均文化消費支出)、政府(二級指標包含文化創意產業財政撥款、文化站、館、博物館數)及社會環境(二級指標包含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每千米通程私家車密度)五生態位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二級指標中將孫麗文(2020)提出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積測量指標改為了每千米通程私家車密度,該相對強度指標可視為車密度與人均面積的人密度相對應,也能較好反映社會環境的勢態情況。

(二)數據的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廣東統計信息網、各地市統計年鑒、統計公報、文化與旅游局、知識產權局、教育局、相關文化創意產業研報等資料。在實際計算過程中,“態”、“勢”以時間統一的最新2018年數據作為測度對象,量綱不同的指標在計算時采用了無量綱化處理。

(三)生態位測度模型

1. 生態位寬度B

生態位寬度是指物種對資源的占有、利用及適應程度。根據Levins模型,對第a個區域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第b類資源數Nab,有

其中Csk為第i與j個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的重疊度,Pit和Pjt為第i與j個地區對同類資源t的占用、利用及適應程度,若Csk越大,則Pit和Pjt存在較大的重疊部分,表現為第i與j個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也就越大。

3. 生態位“態”和“勢”

生態位“態”和“勢”,反映的是物種群落的發展狀態及未來趨勢,該指標一方面反映一個物種發展潛力,另一方面也衡量物種綜合競爭力?!皯B”用來描述文化創意產業時,利用截面數據體現廣東省各地區內部協調與競爭的關系;“勢”則反映各地區在對未來環境或者系統的適應力和影響力,體現各地區內部與外部的動態作用機制。文化創意產業的“態”、“勢”越大,表明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狀態就愈好,發展形勢就愈明朗。借用孫麗文(2020)利用熵權法對指標權重系數的求法。首先,要解決樣本數據之間的可比性,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采用0-1標準化,即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通過計算,最終廣東省21個地市在資源、技術、市場、政府政策、社會環境五個生態位以及最終的綜合生態位進行了計算,并獲得排名結果,基本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各維度的走勢來看,具有較高得分,即具有較高化創意產業生態位的城市在各個維度上的表現均較好,無論是該地區的內部運作還是與外部的互動均具有強勁的優勢。從綜合生態位得分來看,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這幾個大灣區中心城市發展較好,具有天然的地理、資金、技術、環境、市場等多重優勢;中山、汕頭、惠州等地區作為大灣區圈內城市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處于中等勢態的則是江門、揭陽、湛江、茂名這幾個城市;相對落后的城市包括梅州、肇慶、清遠、韶關、汕尾這幾個城市;十分落后的則包括潮州、陽江、河源及云浮這幾個地區。

四、對策與建議

通過對21個省地市文化創意產業在時空維度上的演化形態可以發現,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生態位極差較大,特別是廣深兩地幾乎在所有指標上表現為最大值;在不考慮廣深兩地之后,大灣區城市群在文化創意產業上具有較高的競爭力,而山區城市生態位表現為極小值情況。故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存在著資源分配不均、發展不平衡、層次差異極大化的明顯特征。因此,在結合《廣東省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有關精神,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找準定位,協同生態化發展

各地市政府根據其實際情況,通過自身的政策幫扶和引導,合理規劃和布局文化創意產業。在定位方面,首先要了解在宏觀調控下明確發展的方向,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圈思維。這個生態圈應該以跨市多地區的深入交流與生態構建為創新點,形成周邊優勢地緣互補。通過與周邊地區的協同發展,能夠避免自身資源缺乏,避免過度的空間同構,同時也對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化發展具有較好較高的時效性。對于協同,對不同層次的城市進行創新、產品、外包等分離發展,同時針對落后城市群進行更多的技術輸入,激發自主創新能力;對于同層次的城市群,則要在共贏共享平等的基礎上,完成雙邊或多邊合作。

(二)注重科技,打造標桿效應

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對高科技密度企業繼續更多的政策傾斜,對國家及地區戰略、核心的領域進行重點關注,為其提供外部環境,包括上下游資源、實驗基地等基礎性建設。實現不同地區均有部分龍頭科技企業作為引導標桿。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文化產業園區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平臺,為文化企業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服務。

(三)創新驅動,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互聯網經濟新增長點,與其本身的附加和創新屬性密不可分。大灣區的協同性在不斷提高,為了保持較高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進一步對文化創意產業在交流平臺、內容挖掘、對象細分等方面做文章。平臺創新包括文化產業在產業鏈條中上游渠道的搭建,與不同的地區進行跨地區跨分類的合作平臺建設;內容挖礦則根據不同分類,以“文創+”理念,結合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文化、經濟與技術三者的有機結合,形成更多的信息含量,形成更多的文創熱點與IP;對象創新,則在尋找新的細分類別中做文章,挖掘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四)人才培養,營造人才需求環境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效到底如何關鍵在人,人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實踐者和應用者,只有發揮人的創新性與靈活性,才能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文化創意人才匱乏、高層次人才缺失的現狀,廣東省應通過校企政等多方合作,把握好人才培養需求結構及要素特征,有針對性地輸入輸出人才。在過程性環節中,無論是政府引導還是市場需求行為,都應優化所搭建產學研人才合作的交流平臺,提高人才需求的精準對接,提升服務的質量保證。對于高層次人才,欠發達地區則需要從安家、年齡、工薪與福利等多方面提供便利及優勢,形成良好的人才引入渠道,吸引知識群體對該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持續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何鵬飛.當前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探索[J].產業經濟,2018(08):152-154.

[2]孫麗文.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評價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01):64-76.

[3]黃宙輝.廣東文化產業增值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N/OL].金羊網,2019-01-29.https://news.ycwb.com/2019-01/29/content_30187273.htm.

[4]中商產業研究院:2020年廣東省文化產業市場現狀分析[N/OL].中商數據[2020-07-17].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00717/1548201164233.shtml.

[5]Grinnell J. The niche-relationship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J].The Auk, 1917, 34(04):427-433.

[6]劉建國,馬世駿.擴展的生態位理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72-89.

[7]Levins. 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Some Theoretical[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8]朱春全.生態位態勢理論與擴充假說[J].生態學報1997,17(03):324-332.

[9]龍躍.基于生態位調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演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35(03):52-59.

[10]陳瑜,謝福紀.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位演化的影響因素及路徑選擇[J].系統管理學報,2018,27(03):414-421.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創新強校項目“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生態位測度與對策研究”(2016KQNCX184)。

(作者單位:何鵬飛,廣東白云學院 應用經濟學院;周雋,廣東白云學院教育與體育學院)

河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范文第5篇

全力助推大石窩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參加第十屆深圳文博會感想

5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參加了區委宣傳部組織的第十屆文博會參觀學習活動,通過到文博會、洛可可設計公司、華僑城等地實地觀摩學習,對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情況和文化創意的內涵有了進一步了解,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增強了發展信心和決心,感受頗深。

一、印象文博---第十屆深圳文博會舉辦的重要意義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國際門戶,已發展為有相當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 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十屆文博會。深圳文博會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性文化產業綜合性會展,已成為我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文博會作為一場文化盛宴,吸納了全國各個領域的文化,也促成了許多新型的文化理念。此次文博會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精品化、規范化”的辦展方針,突出展示創意設計、新聞出版、影視動漫、非物質文化遺產、書畫藝術、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工藝美術等重點文化產業領域和代表行業水平的文化企業、產品和項目,以及文化出口品牌企業、產品和項目,突出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盛會的優勢,將更多專業領域的優質會展資源注入文博會,引領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打造“我國文化產業走上世界的國際知名品牌”。

經過十年的經營,文博會已然從成長期進入了成熟期,作為中國文化產品與項目交易的重要平臺,文博會促進和拉動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基層宣傳工作者有義務挖掘地區文化創意潛力,作為有

著豐富文化底蘊和氛圍的大石窩鎮更具文化發展優勢。

二、學習文博---全面分析大石窩鎮文化創意資源

大石窩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得天獨厚的漢白玉文化、經文化蘊育陶冶了大石窩人“石鄉精神”的傳承,“石作文化村落”2006年入圍首批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石一寺”是大石窩快速發展的金名片。南河村、水頭村兩個北京最美的鄉村分距大石窩南北,帶動了全鎮24個村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的嶄新變化,石材開發、現代農業、民俗旅游、文化創意四大主導產業強勢推進,經文化、石文化、生態文化蓬勃發展。

(一)云居寺“經”文化

云居寺是佛教經籍薈萃之地,寺內珍藏著石經、紙經、木版經號稱“三絕”。石經刊刻始于隋大業年間(605年),僧人靜琬等為維護正法刻經于石,刻經事業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綿延1039年,共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象這樣大規???,歷史這樣長久,的確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見的壯舉,堪與文明寰宇的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貴的文化遺產,被譽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房山石經”是一部自隋唐以來綿延千年的佛教經典,不僅在佛教研究、政治歷史、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等各方面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歷史資料,而且在書法藝術上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另外,這里即將開建的國際石經文化園,集文化傳播、教育、旅游、養生、休閑等于一體,通過多媒體手段,全景展示云居寺石經的歷史沿革、文化內涵。文化園內將建國際佛學研修培訓中心,吸引全球信眾到此交流心得、探賾索隱。

(二)漢白玉“石”文化

房山是漢白玉的故鄉。因其品質之高,被周恩來總理稱為“國寶”。 1998年國家建材局石材質量監測中心和中國石材工業協會評定出83種新特石材,房山區大石窩鎮高莊漢白玉被評為M1101號,業內人士稱之為“中國一號”。大石窩石材加工、雕刻的歷史悠久,大石窩鎮的漢

白玉和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藝聞名海內外,產品不僅在故宮、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世紀壇等一批重大建筑上都有應用而且還被喻為“京郊走出國門第一鎮”。日本北海道中國公園、加拿大楓華園、新加坡國家森林公園、埃及中國公園、德國柏林德月園、美國的紐約唐人街等石材工程均由大石窩鎮的石材企業進行加工安裝。2004年8月份大石窩鎮石雕產業建設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項目,成為國家級特色小城鎮,石刻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申報之中。2007年底大石窩鎮石作文化村落列為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大石窩文化藝術底蘊效應,著力做強文化創意產業,通過舉辦石雕創意大賽、書畫雕刻大賽、石雕作品洽談拍賣會等活動,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文化資源,提高石雕產品的文化創意價值,創造出最佳的經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生態文化

近年來,大石窩鎮大力發展南部現代農業區和以有機蔬菜為主線的生態旅游帶。積極實施農業區域經濟開發,北部林果采摘基地有菱棗、核桃、柿子、皇御鴨梨和御塘米基地,西部和南部為綠色農業產業基地,而且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南河村有機蔬菜基地成為全市第一家,產銷兩旺。南河村是全鎮設施農業的龍頭村,在全村大面積推廣綠色蔬菜種植,“南河牌”蔬菜獲得了有機蔬菜認證,成為了房山區唯一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大石窩鎮在全鎮范圍內推廣“南河模式”,不斷加大發展綠色產業力度,加強蔬菜種植基地建設,帶動農民致富增收,鎮域南部形成了以南河村為帶動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帶。南河村先后獲得“首都文明村”、“市級五好村黨支部”等榮譽稱號。在2006年“尋找北京最美的鄉村”宣傳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

三、深思文博---用先進經驗助力大石窩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通過對文博的所見所聞,結合大石窩鎮地域發展實際,深刻思考,認真梳理,對于推進大石窩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產生如下建議:

(一)提高鎮黨委、政府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

一是加快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步伐,設立鎮創意產業領導小組,盡快出臺創意產業相關政策,如制定《大石窩鎮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大石窩鎮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二是建立創意產業專項基金,對于起步階段的產業園,在技術研發、土地使用、人才引進、資源整合、稅收減免等環節上,給予財政政策扶持。三是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成立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辦公室,對已經建立的創意產業啟動創意產品實行登記備案,有效地保護創意設計人的權利。四是建立創意產業發展的統計評估體系,制定《大石窩鎮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指導目錄》,為各類資本投資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清晰實用的指導和客觀依據。

(二)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產業的整體活力。 積極推進體制創新,建立政府主導型的文化產業開發機制。文化產業是一項關聯性很強的產業,開發也需要各方面的聯合和配合。因此政府要按照管辦公開的原則,進一步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努力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由管理系統向管理社會四個方向轉變。要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原則,理順國有文化資產的產權關系。要按照公益性單位與經營性單位相分離的原則,理順文化事業與文化企業的關系。對可以進入市場的行業應逐步取消政府的財政投入,使其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同時集中有限的財政資金扶持一些難以市場化的行業和部門,保護大石窩鎮的文化資源。

(三)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突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點。

一是要充分挖掘大石窩悠久的石雕文化藝術底蘊和內涵,加大漢白玉旅游工藝品的開發力度,加工出游客便于攜帶的、精致的石雕旅游紀念品。二是要賦予石雕作品書畫藝術等文化內涵。政府要繼續搭

臺,通過舉辦石雕創意大賽、書畫雕刻大賽、石雕作品洽談拍賣會等活動,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文化資源,提高石雕產品的文化創意價值,創造出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河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范文第6篇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興的產業,以其低投入、高回報的優勢,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而隨著我國《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頒布,體現了國家對于發展文化創新產業的高度重視,是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的重大舉措。因此,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英國創意產業之父約翰.霍金斯的測算,創意產業能夠帶來進3億美元的年產值,并且每年的增速是70%,是傳統制造業增長的若干倍。而文化創意產業具有的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小、資源消耗少等優勢,對于現階段我國經濟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方向。通過優化產能結構,淘汰落后制造業 ,大力發展持續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地點。

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良好契機。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政治、經濟、文化之間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日益緊密。各個領域之間的長足發展都離不開相互的合作與交流,唯有合作與交流才能取得進步與發展,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如果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固步自封,不參與國際交流和合作,取長補短,終究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大潮的。因此,我們要抓住當今世界發展的主題,加大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積極參與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

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推進創先型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但除了《喜洋洋和灰太狼》外,鮮有讓人稱贊的文化產業。據統計資料顯示,在紐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占工作人口總數的12%,倫敦則是14%,東京更是達到了15%,而在中國目前還沒有相關統計的資料。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國文化產業人才的缺失,而對于文化創意產業來說,創意就是起靈魂,而創意的核心是創新型人才。所以缺乏人才的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是無法在國際上形成有效的競爭的,因此,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形成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機制,這也是推進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河北省農業產業化政策范文下一篇:環保局團總支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