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河南中考歷史試卷評析范文

2024-04-04

河南中考歷史試卷評析范文第1篇

今年歷史考試卷,以《課程標準》為基礎,緊扣《考試綱要》,凸顯“穩中求變,變中求新”的特征。試卷圖文并茂,文字淺顯易懂,難度適中,關注時局,試題靈活新穎,體現了歷史開卷考試的特點。

一、題型與題量,試題板塊分布,分值比例

表一2012與2013中考卷題型、題量、分值表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1)今年中考試題型和2012年一樣,仍是五大題,即從單選題、組合列舉、辨析改錯、材料解析、活動探究題;(2)安徽史與去年一樣是三分。(3)組合列舉題與去年相比由兩小題變為三小題,分值由6分提升到10分。難度提升。(4)辨析改錯題由原來的兩小題變為一小題,只有句子改錯,沒有短文改錯,分值由12分將到8分,難度降低。(5)材料解析題和活動探究題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整套試卷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一定的針對性,試題難度呈梯度分布,選擇題第二和七題,組合列舉題第11題的第三小題,第13題的第二小題,材料解析題第16題的第三小題,這9分是拉開學生分數的重要環節,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各有所得。

表二:2012和2013年中考卷試題板塊分布、分值

(注:第四行陰影部分為2012年的中考分值;第五行是2013年中考分值)

由上表可以看出,對古代史的符合內容考查的較少,重點突出對近現代歷史的考查,“薄古厚今”,突顯了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從分值比例看,中國歷史40分,世界歷史30分,比例是4:3。

二、試題特點

穩中有變,反映新課改。如選擇題的第四題是漫畫,第五題是地圖,延續 2012年的對圖片的解讀能力的考查,重視對中國、世界近現代史的考查。

試題緊扣考綱,注重課本知識的遷移,以歷史資料為載體,設計新的歷史情境,即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滲透學生對價值觀的判斷。如選擇題第二題,以古詩考查唐太宗的治國之道,材料解析題第16題以凱恩斯的信件,羅曼·羅蘭的信件和日記,考查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蘇經濟和國家建設方面的探索。

繼續延續安徽歷史試卷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特點。今年中考題有歷史人物圖片,有漫畫,有地圖,有年代尺,有條形圖,有報紙雜志等,充分體現歷史資料的豐富性。

試題知識點分布合理,符合中學歷史教學實際。試題涉及世界古代史內容大量減少,世界近現代史內容增加,做到了突出重點。

重視學科知識的滲透,關注家鄉,關注經濟、外交、文化發展。選擇題第六題是新中國外交成就,組合列舉第十二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化成就,第十一題安徽史考查安徽經濟的發展,第十三題考查世界各地聯系加強。

史論結合,注重能力考查。引用大量史料,如第十六題引用凱恩斯寫給羅斯福的信件“您已成為各國力求在現行制度范圍內運用明智實驗以糾正我們社會弊病的人們的委托人”, 羅曼·羅蘭的《莫斯科日記》“目前這些政策包含某些消極的東西„„”,材料是教材中沒有的,突出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歷

史基本技能實際運用。關注時事,合作探究以中國夢為契子,填表格,解讀表格,關注中華民族為實現偉大復興夢進行不懈的探索,拓展延伸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增強中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從試題內容的難易程度看,難易適中。選擇題、組合列舉題和辨析改錯題所考查的內容基本屬于識記層次和在此基礎上的簡單運用層次;材料解析和活動與探究,所考查的內容屬于理解層次,有一定的難度??疾榈膬热菁扔袑χR點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線和面的結合,點多面廣,而且重點突出。除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更注意考查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描述能力,彰顯了歷史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培養目標。如選擇題的第

2、

3、

4、

5、

7、9小題和材料解析題第16題的第(3)小題,考查了學生分析文字材料,識圖解表的能力和利用這些直觀形象的材料學習歷史知識的技能。至于理解層次的材料題和探究題,雖有一定的難度,但也最具開放性和靈活性,最能展示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體現人文精神。今年中考的試題依然延續的一個特點是,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熱點問題。如當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活動探究題就圍繞這展開,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抗日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等設置問題。

三、學生答卷情況及出現的問題

改完中考試卷和其他老師交流,總體感覺今年的試題,學生的材料解析和活動探究做的不錯,重災區在選擇題的第

2、7題,組合列舉題第11題的第2小題和第13題的第2小題。材料解析題的第1問。

選擇題第2題考查中國是逆向選擇題,給的材料是古詩,對歷史史實掌握欠佳,不夠細心,語文功底不扎實的學生易失分。第7題是年代,在年代尺上找出公元前509年所在位置,這方面知識學生平時把握的不太好,易和公元后弄混淆。其他選擇題學生做的還不錯。

組合列舉題安徽史的第三題考查的是馬鞍山鋼鐵公司,在《安徽歷史》的小字部分,學生查不到或是查到了不敢確定,失分嚴重。第十三題的第二小問的兩個空,打破常規,需學生總結歸納得出結論再填空,學生感覺陌生,答題情況不太理想。

材料解析題整體上學生做的不錯,失分處是第15題,因為圖二的《時務報》陌生,又看不清小字“光緒”,學生的前后聯系推理能力有欠缺,結果判斷不出來歷史事件。

綜上,學生失分原因有

(1)學生審題不清。

(2)粗心,寫錯別字。

(3)基礎不扎實。

(4)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欠缺等。

河南中考歷史試卷評析范文第2篇

1、2007年試卷特點

(1)通過增加歷史圖片量,考查學生從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選擇題有6道題中都引入圖片(第2題、7題、10題、12題、17題、20題),其中第

2、

10、17題引入的是單幅圖,第

7、

12、20題引入的是雙幅圖。

(2)非選擇題考查學生從具體的文字敘述中提取歷史事件的能力。例如:22題材料題中給出四則材料讓學生從這些文學敘述中提取歷史事件,并從中篩選出哪些事件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走向。23題通過三小道文字敘述題,讓學生從中提取它們所反映的的重大歷史事件:俄國的十月革命,八一南昌起義,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

(3)非選擇題考查學生從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例如:25題給出美國的發展壯大簡表讓學生從中提取信息并讓學換角度思維設計表格美國發展壯大的過程,這又考查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26題給出歐美與中國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情況對比年代尺表格,讓學生從中提取信息并進一步自已動手完成表格

2、2008年試卷特點

(1)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重要人物的重大貢獻。例如:試題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建國后工人階級的代表鐵人王進喜;有功勛卓著、品德高尚、用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周恩來總理;還有美國人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羅斯福。

(2)貼近現實,不避熱點。08年發生在國內的熱點一是改革開放30周年,二是百年奧運會,還有一個就是周恩來庭辰110周年,還有另外一個當前社會重大問題即抗震救災這一熱點問題。這四大熱點問題,在中考試卷中涉及到了三大熱點問題。如第23題涉及改革開放30周年;選擇題第8題,非選擇題第21題涉及到奧運會。第22題要學生寫出周恩來的主要功績。

(3)突出專題性。例如:第24題以一系列國際會議為線索,考查國際會議對世界局勢產生的重大影響。第25題把中外思想家的重要理論及產生作用作為一個專題進行考察。

(4)以知識為依托,聯系河南文化,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第21題把奧運火炬與河南歷史文化元素融為一體

(5)引入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題,讓學生動手設計會標,這是07年中考歷史題中學生動手設計年代尺的一個延續,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考查的一大突破。

(6)識圖量增強,體現圖片上的歷史。全卷共有16幅圖片,在去年的基礎上又有增強。圖文并茂,可讀性強,直觀性強。

3、2009年試卷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干,問題設問新穎,有時代感。如選擇題第3題,雖然是對近代西方侵華史的考察,以圖示的方式表達,形式新穎,直觀簡潔的表達了中招所要考察的內容,材料題

23、26題是對建國60周年成就和經濟全球化等重點基礎知識的考察,但用了圖表形式,讓學生耳目一新。

(2)堅持注重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理念。例如:材料題第23題對建國60周年的感悟。

(3)關注熱點。史為今用是近幾年歷史命題的主線,也是09年中招命題的重要切入點之一,選擇題14題對《權利法案》材料題第

23、25題對建國60周年和巴黎公社、巴黎和會、中美關系的考察,都是這方面的體現。

(4)重視對歷史知識的總體把握,加強對專題歷史知識的綜合能力考查方向不變。如選擇題

15、16對20世紀50年代—90年代蘇聯和東歐巨變的認識,對三次科技革命的整體認識等。

4、2010年試卷分析

(1)地方特色與時代特征鮮明。河南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第1題和殷商文化中心安陽、21題與大運河的中心在洛陽。10年是鴉片戰爭170周年。第2題考查鴉片戰爭背景,第8題考查了鴉片戰爭的影響。

(2)關注民生,學以致用。如21題從現實水利工程聯系到歷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對當時政權產生不同影響的例子,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民生,用意深刻。

(3)注重學習能力的考查。如22題利用學生熟悉的大事年表篩選信息找出有因果關系的事例、歸納歷史發展線索。25題考查考生大跨度整合專題知識進行分析探究的能力。 (4)注重主干知識和學習方式、情感態度的考查。如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國的內政外交、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縱向發展等都是主干知識。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不能直接查閱資料找出答案,需要進一步思考才能作答,只顧死記硬背不注重改進學習方法會感覺無從下手。試題通篇能感受到昂揚進取的積極態度,如關注民生、借鑒別國發展經驗、探索創新等理念躍然紙上。

5、2011年試卷分析

(1)著眼基礎。 11年中考試卷承襲了“緊扣課標,立足基礎”的命題原則,中外歷史知識考查比例分配合理,既覆蓋全面又突出重點。試題中側重考查重大歷史事件的內容及其影響:如第21題“指南針與新航路開辟的內在聯系”、第23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等,都直接考查歷史基礎知識。

(2)注重能力。試卷堅持了能力考核為主的命題導向,突出了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歷史基本技能實際運用。 尤其是在非選擇題中突出考查學生對歷史史料的分析、歸納和整合的能力,如第22題第1問“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具有什么特點?”就注重體現考查學生的歷史讀圖分析能力;第23題的第2問“結合材料,指出毛澤東和孫中山面臨的共同時代任務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學生對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3)緊扣熱點。 試題關注時政焦點和“周年”紀念等熱點問題,體現歷史試卷的現實性。如第23題是綜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兩個熱點,將社會熱點、現實問題與學科知識有機聯系起來,體現了歷史學科貼近社會、關注現實的新課改理念。

試題通過設置合理的情景,鼓勵學生多角度回答問題。如非選擇題第23題第3問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和毛澤東思想都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角度立意命題,考查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力和以史為鑒的運用能力。

試卷還注重鄉土歷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區域特色和寶貴精神遺產的命題素材。如選擇題第1題將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建筑和河南省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巧妙地結合起來,這種運用時政焦點、社會熱點為主要情境的命題手法,不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還要關注省情等身邊大事,使得整個試卷凸顯出濃厚的時代信息和鄉土氣息。

二、2012年中考備考策略 首先、了解開卷考試的特點

1.歷史開卷考試堅持一個標準。在教學中堅持從課程標準出發,避免人為地加深知識點的難度。不管是中考還其他考試,減輕難度是歷史考試的總體趨勢。

2.把握四個意識,即基礎意識、專題意識、人文意識和創新意識。所謂“基礎意識”就是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課標中屬于理解層次的知識。“專題意識”就是充分重視專題教學,把握專題的特點和綜合性,通過理順專題達到理解歷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識”就是注重歷史知識的人文性,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創新意識”就是學生能創造性的運用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注意學生的質疑能力。

3.抓住一個變化。開卷考試必然會減少客觀性試題數量,加大主觀題的考查力度。教師要加強訓練主觀題(與熱點、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另外,歷史小(論)文章也將出現在傳統的問答題范圍內,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訓練。

4.避免一個誤區。有些教師認為,開卷考試沒有什么意義了,反正學生查資料都可以找到。于是教師不再重視課堂教學,有的忽視教材主題活動的教學。雖然歷史開卷考試答案簡單了,但是,高超新穎的設問同樣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因此,歷史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課標中要求的主題活動等

其次,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建立開放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開放性是應對開卷考試的前提,在新課程背景下,命題人必然要向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角度傾斜。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能力培養,突出創新理念,著重于對學生理解、遷移、運用能力的培養,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質疑問題、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新教材要求采用新的講課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些都比較好的體現了教學方式的開放性,在平時就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才能讓學生適應開放式的開卷考試的要求。

3、要研究開卷命題的開放性。開卷考試命題也是有根有據的,這一個根是課程標準,這一個據就是與課標相關聯的,如教材、材料、社會熱點問題。開放性的試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結合學生思考問題,試題的答案要求多層次、多角度,平時練習的時候,不能太死板。

4、要善于開發課堂資源。開卷考試注重對學生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要具有開放性教學理念,不拘泥于單一的教材,要善于挖掘課堂資源,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要挖掘課程資源,善于發現有用的材料,關注社會的焦點。見到好材料、好文章注意積累,開卷考試的命題與時事有關,與社會熱點問題有關,所以平時積累的這些材料,都便于教學,便于把握住命題的脈搏,來應對考試。

5、注意學法與教法的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學會閱讀教材。即使是開卷考試,學生主要的參考書還是教材,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教材很重要。首先讀目錄,包括單元題、課題、每課的小標題,這不僅有利于理解歷史過程、歷史主題和歷史線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識。同時,閱讀教材時,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內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時間、人物、經過、結果和意義,意義又是分哪幾層敘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質,哪些是國內影響,哪些是國際影響,等等。一般來說,每課內容講一個歷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閱讀,如果是兩個事件,就要注意進行比較。 同時,閱讀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細節知識,包括小字內容、課下注解、自由閱讀卡、課中文獻資料等等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內容、理解歷史過程。

(2)學會構建知識。學生要想在歷史考試中游刃有余,就必須學會構建知識網。如我們學習八年級上級歷史,學生應該從宏觀上把握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大事:八年級下冊歷史,學生應該從宏觀上把握中國現代史的重大歷史事件先后順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一五計劃、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APCE會議等。

開卷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理解知識、整合知識(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學與復習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識,從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識。例如,對每課所講述歷史事件,可以從背景、原因、經過、結果和影響等方面進行整合;也可以從時政熱點出發,整合知識,如從“十一五規劃”看中國和蘇聯歷史上的計劃經濟發展。對于中日關系,我們可以對其從古到今的關系系統總結,可以從從唐朝鑒真東渡、日本大化改新——近代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1972年中日建交——當前日本國內的右翼思潮。如2006年十大新聞中一項是青藏公路通車,我們由此從古到今引出唐朝、元朝、清朝、以及現今政府是如何處理與西藏的關系的。如今年中招試題26題,就是以時間為線將中國與歐美的不同情進行對比。要善于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經縱向聯系、以地點為緯橫向聯系,構建立體的多面的知識網絡。 (3)學會拓寬知識面?;顒诱n的開設,不僅在于促進學生運用知識,還應該促進學生拓寬知識面。一些試題的創意,就是從活動課中激發出來的,例如2007年河南省中招試題,25(2),26(3),設計表格與認識年代尺都是由七年級上冊的活動課引出的。

另外,多注意各學科交叉知識,比如政治課學習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可以聯系運用到解釋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用地理知識理解巴爾干半島為什么會成為火藥桶、長征的艱險等;用語文的修辭手法,對歷史事件或概念換種表述方式,提高思維靈活性。如07年中招歷史題選擇題8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識,知道位于鄭州西北的城市應是四個選項中哪一城市。

(4)學會一定的應試技巧。讓學生控制好時間、通觀全卷、審清題意、先易后難、把會做的做完后再翻書。答題觀點明確,層次分明;要認真審題,抓住題干里的中心詞,弄清試題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認清干肢關系,抓住題干對題肢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問的錯誤;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獲取有效信息,抓住關鍵內容,分析解答,另外,對于一些開放性性的試題,思想要解放,思路要開闊,從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開放性的試題,答案也具有開放性,因此,不要讓學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河南中考歷史試卷評析范文第3篇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6

頁,兩大部分,滿分

50

分,考試時間

50

分鐘。請用藍、黑色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試卷上。

2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

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在每小題后的括號內。

1.2012年春晚《荊柯刺秦》小品,諷刺了當今社會穿越劇歪曲歷史的事實,我們還歷史真面目 ,秦始皇云游各地時,往往刻石記錄,他使用的文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楷書D.行書

2.2012年是該條約簽訂170周年,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條約是()

A.《南京條約》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D.《北京條約》

3.假如南京市2012年需要征集“紀念中華民國100周年”慶典活動的方案,你認為下列哪位人物最為合適()

A. 林則徐B.孫中山C.康有為D. 李大釗

4.下列史實搭配不正確的是()

A.“自強”、“求富”——洋務運動B.“三民主義”——辛亥革命 C.“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戊戌變法D.“民主”與“科學”——新文化運動

5. 某歷史博物館一展廳的主題詞是:“發動‘兵諫’,逼蔣抗日”。與該展廳主題相對應的事件主要是

()

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C.盧溝橋事變D.臺兒莊戰役

6.2012年江西電視臺舉行紀念南昌起義85周年,下列與南昌起義有關的節日是()

A.建軍節B.青年節C.國慶節D.重陽節

7.2012年在央視“非常6+1”知識競答中,一選手對屏幕提示(如下)所反彭德懷 映的歷史事件難以決斷。若給你打求助電話,你應該選擇()

1940年、華北

粉碎日軍“囚籠政策”

- 1 -

()

A.九一八事變B.一二八事變C.七七事變D.南京大屠殺 9.新中國建國60周年慶典上,天安門廣場以復興之路為主題,舉行了盛大

的閱兵式和群眾游行。下面是一組慶典上的游行方陣,其中喻指新中國成立的是()

A.開天辟地方陣B.艱苦創業方陣C.春天的故事方陣D.走進新時代方陣 10.在1964年的一份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報道,里面包含了這樣的信息:蘭考、治沙、黨的好干部。請你判斷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鄧稼先B.王進喜C.雷鋒D.焦裕祿11.2011年度中國春晚流行語 “愛我你就抱抱我”,下列流行語中,出現于新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一組是()

A.經濟特區招商引資一國兩制B.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C.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D.文革小組上山下鄉造反有理

12.2012年 新版《 西游記 》再次熱播與之相關的宗教()

A.伊斯蘭教B.佛教C.基督教D.道教

13.2012年,習近平訪問美國,受到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奧巴馬的接見,他的祖籍黑人是怎樣到達美洲的()A.新航路的開辟B.文藝復興運動C.三角貿易D.第一次世界大戰

14.有人認為,2010年3月日本豐田汽車“召回”事件將成為豐田公司的“滑鐵盧”。“滑鐵盧”作為失敗的代名詞,與哪位歷史人物有關()A.克倫威爾B.圣馬丁C.羅伯斯庇爾D.拿破侖

15.丁老師從網上搜集“倒幕運動”、明治天皇、“學習歐美”等資料做課件。由此我們可以判斷丁老

師的課件內容應屬于()A.美國獨立戰爭B.法國資產階級革命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D.日本明治維新

16.有這樣一段廣告詞:“一個蘋果讓牛頓吸引了世界,一壺沸水讓瓦特轉動了世界,一個元素讓愛迪生點燃了世界„„”。其中“愛迪生點燃世界”的創造是()A.改良蒸汽機B.研制汽車C.發明白熾燈D.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17.2012年周杰倫在百度引擎輸入“二戰、蘇德戰場、轉折點,70周年”這三個關鍵詞,我們可以可以推導出他要找的的戰役是()

A.凡爾登戰役B.斯大林格勒戰役C.柏林戰役D.莫斯科保衛戰

18.“2012年是該條約簽訂90周年,華盛頓會議上簽訂,他的簽訂使中國回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配的局面,”該條約是

A《四國條約》B《凡爾賽和約》C《九國公約》D《五國條約》

19.下列標志所代表的組織中,與歐元密切相關的是()

22.有人說:對中國人而言,19世紀是一個危機的世紀,19世紀是一個艱難的世紀,19世紀是一個抗爭的世紀,19世紀是一個探索的世紀。請回答:(5分)

⑴試舉一例說明19世紀 是一個危機的世紀?(1分)

⑵19世紀是一個抗爭的世紀,這一時期涌現出許多抗爭的英雄人物,你最崇拜誰?說

ABCD

20.2012年,美國上映了《變形金剛3》、創票房日進1億美元新高,世人驚嘆,這部經典影片誕生于美國電影業中心()

A.紐約B.好萊塢C.費城D.華盛頓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小題,30分)

21.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異彩紛呈。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4分)

材料:2011年8月,河南,山西兩省確定聯合將“關公世俗”申報世界級非

物質文化遺產,“關公世俗”一旦申報成功,河南將有首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日報》

1.名將關羽可謂家喻戶曉,他的忠義和神勇家喻戶曉,被尊稱為關公,我們要了解他的忠義和神勇最好查閱那部小說?1分

2.中原經濟區建設已經正式被列入我國“十二五”規劃,這也體現了我國一直在積極應對當今世界經濟出現的什么趨勢?1分

3.孔子的思想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征,獲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美國詩人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這里的“哲學”是指()1分

A.法家學說B.道學學說C.儒家學說D.墨家學說

4.請就如何對待世界文化遺產談談你的看法?1分

明你崇拜的理由?(2分)

⑶19世紀是一個探索的世紀,中國人為“自強,求富”而進行的探索是什么?(1分)

⑷假如你生活在19世紀的中國,面對中國的危你該如何做?(1分)

23 小明學習中美關系后做了一下總結,請你幫她完成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請回

- 2 -

(1) 在材料一中,請從“當家作主”、“民主科學”、“自強求富”、“開天辟地”四個詞語中選擇兩個最恰當的分別填寫在年代尺上方的相應長方框內。(2分)

(2) 材料一中A.B兩處分別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召開的具有轉折意義的兩次會議:A處 是會議;(1分)B處在本次會議上作出了實行的偉大決策。 (2分)

(3)材料二中①處標志美國獨立的法律文獻是什么?②處的領導人是誰?③處美國采取了什么措施,使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3分

(4) 歷史上美國曾多次損害中國人民利益,試舉一例說明?歷史證明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試舉一例說明?2分

24 下面是小明同學根據14~19世紀上半期世界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所做的有

關西方近代化歷程示意圖。6分

請回答

1. 請你幫助小明完成圖表中①②③的事件?3分

2. 思想變革是社會的先導,從圖中試舉一例說明?1分

3. 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一個即可)1分

4. 開始形成整體世界過程中,你比較喜歡哪位人物?學習他的什么精神1分

2

5今天的世界,是一個既充滿希望,又遍布危機的世界。讓我們回眸人類曾經的危機與戰爭,促進世界繁榮與發展,共同維護世界和平。5分

材料一:

一戰爆發體系建立二戰爆發格局形成

發展趨勢

1914年1919年1921年

1939年1955年1991年

材料二:

中東危機本·拉登多國轟炸利比亞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

(1)根據材料一: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新的統治秩序,被稱為什么體系?(1分)

(2)根據材料一: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二戰中哪一次會議上決定成立聯合國?(1分)

(3)二戰結束后,美蘇由合作轉為敵對,美國針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冷戰政策,“冷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1分)蘇聯解體后,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1分)

(4)根據材料二:當今世界仍不太平,中東危機、美國進攻伊拉克、多國轟炸利比亞„„你認為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寫出一個)(1分)

- 3 -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

注意事項:

1.本試卷第二部分具有開放性,評卷時,應根據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制定出符臺實際的評分細則。 2.考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且和題意相符均應給分。

21.(1)《三國演義》1分

2.經濟全球化1分 3.C1分

4.從保護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等方面談即可 1分 22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等2分

2.林則徐,鄧世昌等1分 3.洋務運動1分 4.言之有理即可1分

23.1.1921年開天辟地,1949年當家作主2分 2.遵義會議,改革開放2分

3.《獨立宣言》 林肯羅斯福新政3分

4.損害利益華盛頓會議上《九國公約》臺灣問題合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APEC會議等2 分 241.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工業革命3分

2.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1分 3.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1分 4.言之有理即可1分

25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分(2)雅爾塔會議 1分(3)“杜魯門”主義的出臺(1分)多極化(1分)

(4)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地區沖突、宗教紛爭、民族矛盾、核危機等(答對一點即可得分)(1分)

河南中考歷史試卷評析范文第4篇

25根據上表回答問題:

(1)史論需要證據支撐,側重不同的史實,有時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表中支撐李鴻章為“開啟近代化的改革者”的證據有▲(填序號);貶其為“賣國賊”的依據有▲(填序號)。(2分)

27【品讀《茶館》】

(第一幕:1898年初秋)

常四爺:咱們一個人身上有多少洋玩藝兒啊!老劉,就看你身上吧:洋鼻煙,洋表,洋鞋大

衫,洋布褲褂„„

泰仲義:把本錢攏一塊,開工廠!

王利發:開工廠?

泰仲義:嗯,頂大項大的工廠!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國!

(1)“常四爺”反映的社會現象與《馬關條約》的哪些條款直接相關?(2分)

(2)“開工廠抵制外貨”是當時哪一政治派別的思想主張?(2分)

(第三幕:抗日戰爭勝利后)

泰仲義: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搶去我的工廠,好,我的勢力小,干不過他

們!可倒好好地辦哪,那是富國裕民的事業呀!結果,拆了,機器都當碎銅爛鐵賣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這樣的政府嗎?我問你!

(3)“這樣的政府”指哪一政府?其統治區的經濟狀況是怎樣的?(4分)

【續編《茶館》】

(第四幕:2013年)

記者:秦先生,了不起啊!民營企業躋身世界500強,佩服!

秦建國:多虧了,我終于圓了父親一生的夢想!

(4)運用所有制經濟的相關知識,將對話補充完整。(2分)

河南中考歷史試卷評析范文第5篇

1、2007年試卷特點

(1)通過增加歷史圖片量,考查學生從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選擇題有6道題中都引入圖片(第2題、7題、10題、12題、17題、20題),其中第

2、

10、17題引入的是單幅圖,第

7、

12、20題引入的是雙幅圖。

(2)非選擇題考查學生從具體的文字敘述中提取歷史事件的能力。例如:22題材料題中給出四則材料讓學生從這些文學敘述中提取歷史事件,并從中篩選出哪些事件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走向。23題通過三小道文字敘述題,讓學生從中提取它們所反映的的重大歷史事件:俄國的十月革命,八一南昌起義,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

(3)非選擇題考查學生從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例如:25題給出美國的發展壯大簡表讓學生從中提取信息并讓學換角度思維設計表格美國發展壯大的過程,這又考查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26題給出歐美與中國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情況對比年代尺表格,讓學生從中提取信息并進一步自已動手完成表格

2、2008年試卷特點

(1)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重要人物的重大貢獻。例如:試題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建國后工人階級的代表鐵人王進喜;有功勛卓著、品德高尚、用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周恩來總理;還有美國人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羅斯福。

(2)貼近現實,不避熱點。08年發生在國內的熱點一是改革開放30周年,二是百年奧運會,還有一個就是周恩來庭辰110周年,還有另外一個當前社會重大問題即抗震救災這一熱點問題。這四大熱點問題,在中考試卷中涉及到了三大熱點問題。如第23題涉及改革開放30周年;選擇題第8題,非選擇題第21題涉及到奧運會。第22題要學生寫出周恩來的主要功績。

(3)突出專題性。例如:第24題以一系列國際會議為線索,考查國際會議對世界局勢產生的重大影響。第25題把中外思想家的重要理論及產生作用作為一個專題進行考察。

(4)以知識為依托,聯系河南文化,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第21題把奧運火炬與河南歷史文化元素融為一體

(5)引入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題,讓學生動手設計會標,這是07年中考歷史題中學生動手設計年代尺的一個延續,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考查的一大突破。

(6)識圖量增強,體現圖片上的歷史。全卷共有16幅圖片,在去年的基礎上又有增強。圖文并茂,可讀性強,直觀性強。

3、2009年試卷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干,問題設問新穎,有時代感。如選擇題第3題,雖然是對近代西方侵華史的考察,以圖示的方式表達,形式新穎,直觀簡潔的表達了中招所要考察的內容,材料題

23、26題是對建國60周年成就和經濟全球化等重點基礎知識的考察,但用了圖表形式,讓學生耳目一新。

(2)堅持注重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理念。例如:材料題第23題對建國60周年的感悟。

(3)關注熱點。史為今用是近幾年歷史命題的主線,也是09年中招命題的重要切入點之一,選擇題14題對《權利法案》材料題第

23、25題對建國60周年和巴黎公社、巴黎和會、中美關系的考察,都是這方面的體現。

(4)重視對歷史知識的總體把握,加強對專題歷史知識的綜合能力考查方向不變。如選擇題

15、16對20世紀50年代—90年代蘇聯和東歐巨變的認識,對三次科技革命的整體認識等。

4、2010年試卷分析

(1)地方特色與時代特征鮮明。河南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第1題和殷商文化中心安陽、21題與大運河的中心在洛陽。10年是鴉片戰爭170周年。第2題考查鴉片戰爭背景,第8題考查了鴉片戰爭的影響。

(2)關注民生,學以致用。如21題從現實水利工程聯系到歷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對當時政權產生不同影響的例子,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民生,用意深刻。

(3)注重學習能力的考查。如22題利用學生熟悉的大事年表篩選信息找出有因果關系的事例、歸納歷史發展線索。25題考查考生大跨度整合專題知識進行分析探究的能力。 (4)注重主干知識和學習方式、情感態度的考查。如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國的內政外交、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縱向發展等都是主干知識。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不能直接查閱資料找出答案,需要進一步思考才能作答,只顧死記硬背不注重改進學習方法會感覺無從下手。試題通篇能感受到昂揚進取的積極態度,如關注民生、借鑒別國發展經驗、探索創新等理念躍然紙上。

5、2011年試卷分析

(1)著眼基礎。 11年中考試卷承襲了“緊扣課標,立足基礎”的命題原則,中外歷史知識考查比例分配合理,既覆蓋全面又突出重點。試題中側重考查重大歷史事件的內容及其影響:如第21題“指南針與新航路開辟的內在聯系”、第23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等,都直接考查歷史基礎知識。

(2)注重能力。試卷堅持了能力考核為主的命題導向,突出了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歷史基本技能實際運用。 尤其是在非選擇題中突出考查學生對歷史史料的分析、歸納和整合的能力,如第22題第1問“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具有什么特點?”就注重體現考查學生的歷史讀圖分析能力;第23題的第2問“結合材料,指出毛澤東和孫中山面臨的共同時代任務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學生對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3)緊扣熱點。 試題關注時政焦點和“周年”紀念等熱點問題,體現歷史試卷的現實性。如第23題是綜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兩個熱點,將社會熱點、現實問題與學科知識有機聯系起來,體現了歷史學科貼近社會、關注現實的新課改理念。

試題通過設置合理的情景,鼓勵學生多角度回答問題。如非選擇題第23題第3問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和毛澤東思想都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角度立意命題,考查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力和以史為鑒的運用能力。

試卷還注重鄉土歷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區域特色和寶貴精神遺產的命題素材。如選擇題第1題將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建筑和河南省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巧妙地結合起來,這種運用時政焦點、社會熱點為主要情境的命題手法,不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還要關注省情等身邊大事,使得整個試卷凸顯出濃厚的時代信息和鄉土氣息。

二、2012年中考備考策略 首先、了解開卷考試的特點

1.歷史開卷考試堅持一個標準。在教學中堅持從課程標準出發,避免人為地加深知識點的難度。不管是中考還其他考試,減輕難度是歷史考試的總體趨勢。

2.把握四個意識,即基礎意識、專題意識、人文意識和創新意識。所謂“基礎意識”就是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課標中屬于理解層次的知識。“專題意識”就是充分重視專題教學,把握專題的特點和綜合性,通過理順專題達到理解歷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識”就是注重歷史知識的人文性,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創新意識”就是學生能創造性的運用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注意學生的質疑能力。

3.抓住一個變化。開卷考試必然會減少客觀性試題數量,加大主觀題的考查力度。教師要加強訓練主觀題(與熱點、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另外,歷史小(論)文章也將出現在傳統的問答題范圍內,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訓練。

4.避免一個誤區。有些教師認為,開卷考試沒有什么意義了,反正學生查資料都可以找到。于是教師不再重視課堂教學,有的忽視教材主題活動的教學。雖然歷史開卷考試答案簡單了,但是,高超新穎的設問同樣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因此,歷史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課標中要求的主題活動等

其次,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建立開放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開放性是應對開卷考試的前提,在新課程背景下,命題人必然要向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角度傾斜。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能力培養,突出創新理念,著重于對學生理解、遷移、運用能力的培養,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質疑問題、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新教材要求采用新的講課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些都比較好的體現了教學方式的開放性,在平時就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才能讓學生適應開放式的開卷考試的要求。

3、要研究開卷命題的開放性。開卷考試命題也是有根有據的,這一個根是課程標準,這一個據就是與課標相關聯的,如教材、材料、社會熱點問題。開放性的試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結合學生思考問題,試題的答案要求多層次、多角度,平時練習的時候,不能太死板。

4、要善于開發課堂資源。開卷考試注重對學生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要具有開放性教學理念,不拘泥于單一的教材,要善于挖掘課堂資源,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要挖掘課程資源,善于發現有用的材料,關注社會的焦點。見到好材料、好文章注意積累,開卷考試的命題與時事有關,與社會熱點問題有關,所以平時積累的這些材料,都便于教學,便于把握住命題的脈搏,來應對考試。

5、注意學法與教法的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學會閱讀教材。即使是開卷考試,學生主要的參考書還是教材,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教材很重要。首先讀目錄,包括單元題、課題、每課的小標題,這不僅有利于理解歷史過程、歷史主題和歷史線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識。同時,閱讀教材時,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內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時間、人物、經過、結果和意義,意義又是分哪幾層敘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質,哪些是國內影響,哪些是國際影響,等等。一般來說,每課內容講一個歷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閱讀,如果是兩個事件,就要注意進行比較。 同時,閱讀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細節知識,包括小字內容、課下注解、自由閱讀卡、課中文獻資料等等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內容、理解歷史過程。

(2)學會構建知識。學生要想在歷史考試中游刃有余,就必須學會構建知識網。如我們學習八年級上級歷史,學生應該從宏觀上把握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大事:八年級下冊歷史,學生應該從宏觀上把握中國現代史的重大歷史事件先后順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一五計劃、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APCE會議等。

開卷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理解知識、整合知識(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學與復習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識,從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識。例如,對每課所講述歷史事件,可以從背景、原因、經過、結果和影響等方面進行整合;也可以從時政熱點出發,整合知識,如從“十一五規劃”看中國和蘇聯歷史上的計劃經濟發展。對于中日關系,我們可以對其從古到今的關系系統總結,可以從從唐朝鑒真東渡、日本大化改新——近代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1972年中日建交——當前日本國內的右翼思潮。如2006年十大新聞中一項是青藏公路通車,我們由此從古到今引出唐朝、元朝、清朝、以及現今政府是如何處理與西藏的關系的。如今年中招試題26題,就是以時間為線將中國與歐美的不同情進行對比。要善于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經縱向聯系、以地點為緯橫向聯系,構建立體的多面的知識網絡。 (3)學會拓寬知識面?;顒诱n的開設,不僅在于促進學生運用知識,還應該促進學生拓寬知識面。一些試題的創意,就是從活動課中激發出來的,例如2007年河南省中招試題,25(2),26(3),設計表格與認識年代尺都是由七年級上冊的活動課引出的。

另外,多注意各學科交叉知識,比如政治課學習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可以聯系運用到解釋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用地理知識理解巴爾干半島為什么會成為火藥桶、長征的艱險等;用語文的修辭手法,對歷史事件或概念換種表述方式,提高思維靈活性。如07年中招歷史題選擇題8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識,知道位于鄭州西北的城市應是四個選項中哪一城市。

(4)學會一定的應試技巧。讓學生控制好時間、通觀全卷、審清題意、先易后難、把會做的做完后再翻書。答題觀點明確,層次分明;要認真審題,抓住題干里的中心詞,弄清試題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認清干肢關系,抓住題干對題肢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問的錯誤;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獲取有效信息,抓住關鍵內容,分析解答,另外,對于一些開放性性的試題,思想要解放,思路要開闊,從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開放性的試題,答案也具有開放性,因此,不要讓學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河南中考歷史試卷評析范文第6篇

2010年河北省中考歷史試題,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在總體相對穩定的基礎上,突出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推動課改深入發展的命題思路。

一、2010年河北省中考歷史學科試題總體相對穩定。

1.試題命制依據。試題的命制嚴格依據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和《河北省2010年中考文化課歷史學科說明》(以下簡稱為《學科說明》)。不依賴、不傾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反映了考試與教學要求一致、考查目標與備考指向統一的原則,使得廣大一線教師復習備考工作目標明確,同時,也減輕了廣大師生的課業負擔。

2.試題知識覆蓋率。試題緊緊圍繞課標要求的主干知識進行考查,試題涉及中國、世界近代現代史四個板塊的20個學習主題,宏觀知識覆蓋率達到66.7%;考查了中國近現代史學習主題9個、世界近現代史學習主題11個;考查的具體知識點達82個之多,廣泛的知識覆蓋率、密集的考點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重點內容考查的均衡分布,體現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

3.試題呈現形式。在題型和題量上,歷史單科選擇題9個、非選擇題3個;綜合選擇題側重歷史的4個、非選擇題1問。試題呈現圖文結合。如:12題餅狀數據圖、14題股票圖、31題重慶談判合影等,既豐富版面,又聯系生活,使試卷更加鮮活。

4.試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這表現在試題的整體文字閱讀量和答案書寫量呈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同時,試題設問簡潔,指向明確,答案設計明了,全面公正。

二、2010年河北省中考歷史學科試題的適度創新。

1.試題體現時代性、發展性,引領教學關注知識的現實意義與教育價值。

加強歷史教學的時代性和發展性是歷史新課程的重要理念,2010年中考歷史試題通過大視角著眼,小切口入手,熱點問題隱性考查等方式,從歷史的角度引導關注現實熱點問題,實現了知識的教育價值。在試題

19、20、

22、

24、

31、33等中體現明顯。

例1 20.下列“雙百”人物中,為我國科技強軍做出杰出貢獻的是 A.雷鋒 B.王進喜 C.袁隆平 D.鄧稼先

例1從我國“雙百”人物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入題,在感受祖國強大的國防力量的同時,應牢記那些為祖國的強大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模范人物。

例2 33.學以致用,探究問題。

上海見證了近代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

(1)1910年,一位叫陸士諤的上海青年創作了幻想小說《新中國》,虛構了100年后在上海浦東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情景。上海當時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哪些現象有助于陸士諤的幻想?

(2)如今,幻想已成現實。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這反映了當今世界發展的哪些趨勢? (3)請據當今中國、世界發展的趨勢,用一句話預測百年后中國的整體狀況。

例2以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為時代背景,把上海作為中國發展的縮影。問題(1)考查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問題(2)考查世界發展的趨勢,從中國走向世界,從近代走向現代;問題(3)考查對中國未來的預測,從歷史走向未來。以上問題層層遞進,從考查學生歸納、整合基礎知識到知識遷移,歷史想象力,要求的能力呈遞進狀態。同時以發展的眼光,預示了未來中國必將實現民族復興,讓學生對我們偉大祖國充滿信心,也明確了他們肩上的使命和責任。該題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2.試題創設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引領教學關注學習興趣的培養。 試題力求在材料內容的選擇、問題的設置上最大限度地促進思維的活躍,激發起學生的思考熱情,通過自主探究,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明確歷史教學的基本任務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還要讓學生將歷史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激發學習歷史的熱情。這在試題

11、

12、

13、

14、

16、17等中都有體現。

例3 13.歷史譜寫著歌曲,歌聲凝聚著歷史。下列歌曲在中國20世紀20年代廣為傳唱的是 A.“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 B.“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C.“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D.“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例3為不同時期的歌曲,可以從側面反映這一時期的社會變遷、革命斗爭和人們的精神風貌。本題題干要求選出傳唱于20世紀20年代的歌曲。題肢提供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及抗美援朝時期的四首歌曲,歌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歌詞即材料。該題要求首先通過歌詞內容判斷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再斷定這一事件發生的年代。此題意在培養關注身邊歷史的學習習慣,拉近與歷史的距離。

例4 17.德國入侵波蘭后,許多人提出了疑問:“他們(指英國、法國)扔出了兩個‘小孩’(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個‘小孩’(指波蘭)給‘狼群’以求躲避災難的政策還能有收益嗎?”材料中的“政策”應是

A.殖民擴張政策 B.委任統治政策 C.綏靖政策 D.“冷戰”政策

例4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活靈活現地將二戰爆發前和戰爭初期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描述出來。題干中把法西斯德國比作“狼群”,將受害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比作“小孩”,而英法兩國則被比作“犧牲弱小國家利益,滿足法西斯德國侵略野心,以求躲避災難的元兇”,綏靖政策的丑惡本質昭然若揭。從而,將枯澀難懂的學術概念轉變為通俗易懂的描述,這樣,更容易透徹把握問題的內涵。

例5 16.貝多芬為拿破侖創作了《第三交響曲》并題字“獻給拿破侖·波拿巴”。1804年,當他聽到一個消息后,憤然將題字改為“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這一“消息”指

A.拿破侖發動政變 B.拿破侖稱帝 C.拿破侖下臺 D.拿破侖病逝

例5呈現的材料為一情境故事,通過拿破侖稱帝后貝多芬憤然修改《第三交響曲》題字的故事,折射出當時法國人民反對專制統治維護民主共和的強烈愿望。試題以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為歷史背景,以拿破侖帝國成立為故事轉折的誘因,以貝多芬追求民主反對專制的鮮明個性為故事發展的隱性主線,給學生準確獲取信息提出了較高要求,準確把握材料含義成為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

例6 14.右圖所示的“江蘇省江寧縣公私合營股

票”,其印發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權 B.滿足農民獲得土地的愿望 C.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

D.實現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例6用一張文物圖片再現國家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情景,圖中蘊含著“公私合營”、“合營棉布商店”、“一九五六年”等關鍵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能夠獲得這樣的感性認識:即國家對私營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以折價入股的方式進行“贖買”,私營資本家轉變為合營企業的股東,從而實現公私合營,達到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試題以原始圖片作為素材,增添了濃重的歷史感,將理性思維與感性認識協調起來。

3.試題重點考查學習方法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引領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課程標準》要求要特別重視從根本上改變學習方法,努力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秾W科說明》也強調“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查是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而非淺層次的識記方面的考查。”試題通過創設新的情境,給學生更多的挑戰,讓其利用積累的知識,借助已有的學習方法和能力,通過重新認識、獨立思考、做出判斷,解決新的問題。這一思想,在所有試題中均有體現。

例7 18.“美國為支持馬歇爾計劃的實施總共支付了125億美元。這一巨大的投資和 歐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歐洲能夠迅速復原,這一復原使歐洲的生產和生活水平超過了戰前的水平。”材料論述了

A.西歐經濟恢復的原因 B.西歐經濟恢復的影響 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的背景 D.歐洲共同體成立的原因

例7基于所學的西歐經濟恢復的相關知識,選取新材料,創設新情境,通過閱讀、分析、理解,得出正確結論。該題重點考查論從史出的能力。它以逆向思維的方式跳出了以往試題編制的模式,引導教師應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8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以俄共為主的左翼政治派別仍然把列寧視為自己的領袖和精神象征。他們認為,列寧領導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使勞動人民當家作了主人,是列寧把俄國從戰爭中拯救出來。列寧倡導人民政權,反對人剝削人的制度,這些對于今天和未來的俄羅斯來說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俄羅斯右翼政治派別則對列寧、布爾什維克和蘇聯社會主義制度持極端仇視態度。

材料二 俄羅斯絕大多數學者仍然認為,列寧和“十月革命”不僅改變了俄國,也改變了世界,改變了資本主義本身。人們應該以歷史的態度來對待歷史。少數右翼學者認為,蘇聯歷史中一切陰暗的東西都源于列寧,蘇聯的制度從一開始就錯了。

材料三 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寧是窮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會分配嚴重兩極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懷念社會主義時代的福利。

例8提供的材料傳遞了明確的信息,即對歷史的認識往往是多元的,這是探究式學習能夠得以開展的前提。 (1)材料

一、

二、三分別是俄羅斯哪三個群體對列寧的評價?

三則材料線索清晰,由于立場不同,不同的群體對列寧產生了不同的評價,考查了閱讀材料、提取處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他們作出評價的相同背景。

此問要求從材料中提取出“俄羅斯”及“在社會分配嚴重兩極分化的今天”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判定出蘇聯解體、俄羅斯現狀是這些群體做出評價的相同背景。這就提示評價歷史人物應放在一定歷史背景下進行,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了歷史的思維。

(3)在上述背景下,我們仍然認為列寧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拓者。請用所學的中外史實加以說明。

此問提供了一個論點,即列寧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拓者。要求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構建(整理資料、運用資料、構建論據)、推演等,得出結論,同時,還有意識地考查了準確表達個人觀點的能力。

該題整體上是要引導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善于聽取他人的不同觀點,以補充自己的論據和拓展觀察視野,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實與客觀。

例9 31.讀圖,回答問題。

例9選用了一幅歷史老照片,主要考查從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深入挖掘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圖中人物所著服裝的創制者是誰?

此問聯系近代社會生活,考查了圖中人物所著服裝的創制者。

(2)圖中人物共同領導了哪一反侵略戰爭?這一戰爭有何重大國際意義?

毛澤東、蔣介石在重慶談判時的合影 此問立意深遠,因為基于孫中山先生對民主革命的追求,國共兩黨在抗戰時期的合作,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就寓意著國共兩黨合作、和諧,有利于國家的進步。 后一問巧妙地將中外歷史有機結合,考查了橫向聯系、全面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中國抗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貢獻,從中感悟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

4.試題注重情感體驗過程,引領教學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歷史教育要啟迪學習者的心靈,引導他們自覺地走向人類神圣的殿堂,這就要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他們的心理體驗、情感震撼、內心選擇、精神升華等。試題如:

11、

13、

22、

31、33等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它們避免了生硬的結論性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說教,著重強調了它們的自然生成。

例10 11.清末一位小商販說:在北京東交民巷這地界,我們這些個賣瓜的、賣菜的不能隨便出入了,更不要說居住了,說什么皇上把這地界劃給了洋人。這一情景的出現是因為清政府被迫簽訂了

A.《南京條約》 B.《璦琿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例10從社會生活角度入手,通過普通老百姓口語化、通俗化的語言,讓平面枯燥、遙不可及的歷史變得立體鮮活、觸手可及。拉近了試題與學生的距離。同時,試題通過情景材料,反映出清政府被迫簽訂的屈辱和約對百姓生活的影響,折射出當時宏觀的歷史背景,認識到國富才能民強,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例11 19.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不僅使非洲國家失去了經濟資源,也使非洲國家失

去了政治尊嚴,那就是民族的獨立和平等。下列史實標志著非洲國家最終找回“政治尊嚴”的是 A.萬隆會議的召開 B.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 C.1960年,非洲17個國家獨立 D.納米比亞獨立

例11考核了非洲國家最終找回“政治尊嚴”,即獲得民族獨立和平等的標志。學生讀

取材料的過程就是體會非洲受奴役的歷史,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歷史的正義感,實現了感情升華的過程。同時,也使考生認識到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前提。

上一篇:護理五心服務是哪五心范文下一篇:河南省司法廳班子成員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