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團隊建設創新思路范文

2023-10-08

團隊建設創新思路范文第1篇

一、當前企業與院校在員工繼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 企業與學校合作存在“走過場”現象。

許多企業已經發現了員工在工作中能力或整體素質上的差距, 并積極地尋求各種途徑, 想方設法與學校取得聯系, 希望雙方達成共識, 實現人才和經濟效益的雙贏。而事實上, 真正從實質上實行雙方合作的為數不多, 更多的是松散型的合作, 或掛合作之名, 搞搞形式, 走走過場, 讓領導“鍍鍍金”, 獲得個證書, 并無實際內容;或雖有實際內容, 但僅停留在某一方面, 雙方僅是淺層次的接觸, 未發揮各自優勢, 更談不上全方位的互相滲透。在合作模式上表現為形式化、簡單化, 久而久之, 缺少內容與方式方法上的創新, 或純粹應付上級主管部門。

另外, 很多公司不顧自身實際, 存在“目前流行什么, 就培訓什么”“一遇到老師就立刻讓員工來上課”“培訓一刀切———所有的人參加同樣的培訓”等現象, 雖然花錢不少, 但由于培訓工作沒有經過嚴謹、科學的需求調查,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收效可想而之。

2. 沒有建立規范的約束機制。

雖然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最初是積極的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由于雙方開始就未建立實質性條款, 或即使在有關部門牽頭下定了框架協議但真正實施起來又顯得粗糙, 操作性不強, 這種不規范直接導致合作的短期性, 甚至不少企業礙于面子, 出于上級領導或其他社會關系考慮不得不維系;雙方在合作過程的具體實施環節中缺少溝通, 如關于培訓課程設置、培訓師條件以及培訓方式等只是憑借經驗, 未能形成統一協調的、互動的整體行動, 時間長了就分道揚鑣。

3. 培訓效果評估不科學。

大多數培訓效果的衡量還限于學員滿意度調查問卷或提交學習報告的評估方式, 這種衡量方法很容易完成, 且一般結果較為肯定。這樣時間久了, 對培訓學校來說容易形成干好干壞一個樣, 對受訓員工來說成了應付差事。有的企業領導也多次過問培訓效果, 但大多仍停留在感性階段, 評估不系統。其實, 真正改變行為的學習才更有效, 因此, 要以結果為導向, 即考察是否通過培訓, 員工的績效提升、評價組織的關鍵性指標水平是否在一定階段提高, 這樣才能收到培訓的最佳效果并且其可信度才更有效。

二、高點站位、創新機制、力求實效

1. 高點站位, 提高對培訓體系建設的認識。

確立科學的培訓理念是做好培訓工作的前提, 要將企業培訓體系高起點定位, 而不能將培訓管理局限在企業的局部或追求短期效應上, 而應以公司戰略為核心, 圍繞公司整體戰略確定培訓戰略、建立培訓體系, 進而制定和實施培訓方案, 才能發揮對企業發展和團隊建設的推動作用。為完成好以上工作, 企業可邀請高?;蛴谐墒旃芾斫涷灥钠髽I共同參與, 為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好步、開好局。

2. 找準培訓需求, 做到企業與學校協調互動。

在合作中, 企業需要對培訓工作合理定位, 全面研討分析, 確定具體培訓目標, 為實施培訓做好準備, 并積極參與到學校培訓課程體系的組織、開發、教案的編寫、培訓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學習成果的檢驗等活動中來, 同時, 合作學校也要結合培訓工作中發現到的問題或不足, 為企業在生產、技術、營銷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議, 幫助制定整改措施, 真正融入到企業改革和發展中來。

為做好以上工作, 首先企業要調動員工的學習積極性, 需要從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上予以規范。如將員工的績效結果與薪酬緊緊掛鉤, 因為培訓的最終目的是要產生績效, 而績效來源于員工的能力和素質, 知識、技能的提升正是通過培訓獲得的。同時, 要明確員工所從事的職位對其個人的能力要求, 使員工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產生員工自發學習的驅動力, 為與院校合作創造有利條件。其次是搞好培訓需求調查。公司一定要對員工技能水平、綜合表現客觀定位, 查找不足和努力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可吸收有經驗的老師一起分析探討, 確定培訓的主題、對象、方式, 要分輕重緩急, 穩扎穩打, 把培訓作為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慣常工作, 杜絕短期行為, 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對癥下藥。

3. 選擇合適的培訓師及培訓方法。

一般來說, 培訓分思想培訓以及知識、技能培訓, 針對企業不同層面的培訓, 應該選用不同的培訓師及培訓方式。需要強調的是, 片面追求名師效果不一定就好, 而不知名的培訓師效果不一定就不好。關鍵是培訓師與員工形成互動, 將培訓師的知識轉化為員工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使企業的績效提升。

針對不同層面的培訓, 所選擇的培訓方式也應有所區別。比如對員工進行態度培訓, 以談心式、換位思考式培訓為佳;而知識、技能培訓可在傳統的教師授課、學員看錄像的基礎上, 借鑒團隊學習的形式, 進行互動訓練, 利用邊教學、邊答疑, 邊研討、邊質詢的方式進行充分溝通, 大家做到各抒己見, 在相互切磋中找到最佳答案來解決問題, 力求使培訓工作達到最佳效果。

不少企業重技能而忽視對員工的思想教育, 實際上, 只有員工端正思想態度, 具備良好的道德水平, 增強主人翁責任感, 才能更有效激發其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內驅力, 從而主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另外, 作為企業也要在培訓中積極開發自己的課件, 或對院校老師課件提出合理化建議, 優化課件, 以便在今后更好地做好企業培訓工作。

4. 以互利雙贏推動雙方的全面合作, 建立有效的合作評價體系。

互利雙贏是合作的持久動力。在雙方合作中, 企業獲取員工技能和素質的不斷提升, 從而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 贏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學校通過提高培訓質量和水平, 與企業在更廣闊的領域合作, 與更多的企業合作, 從而擴大合作效果, 增加學校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有效合作, 雙方都能互利雙贏。

為此, 應建立企校合作的評價體系, 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 設置規范的評價程序, 對合作效果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同時以評價體系為基礎, 建立起雙方合作的激勵機制, 進一步調動合作的積極性, 以此來鞏固和推動既得的合作成果。

5. 發揮政府的引導示范作用, 樹立合作的先進典型。

為有效推動繼續教育的全面展開, 政府部門應積極引導。一是制定激勵政策, 對在企校合作中員工培訓取得突出成績的企業實施多方面的激勵, 如對企業負責人給予獎勵、對在員工培訓中表現特別突出的直接人員進行獎勵;設立企業人力資源建設貢獻獎;在企業科技成果創新轉化方面優先支持。二是積極推廣開展企校合作后取得突出貢獻的企業的典型經驗, 并在全社會予以表彰, 營造鼓勵支持企校合作的良好的社會環境。

團隊建設創新思路范文第2篇

方面進行調研。本問卷只作為相關理論材料的補充,采取匿名的方式填寫,如果給您帶來任

何不便,我們在此致以真誠的歉意。衷心的感謝您對我們本次調研的支持,謝謝!

1 您所在的科研團隊屬于:

A 高等院校實驗室B 國家研究機構C 企業研發中心

2 您是否了解什么是“創新引領型科研團隊”?

A 了解B 不了解

3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界定, 科研活動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

展研究3 類,請問您所在的科研團隊屬于:

A 基礎研究創新團隊 B 應用研究創新團隊 C 發展研究創新團隊 D 不知道

4 您認為一個創新引領型科研團隊應具備哪些(多選):

A 合理的團隊結構 B 完善的管理制度 C 專業人才 D 良好的科研氛圍

E 團隊文化F 完備的科研設備 G 其他

5 您覺得科研團隊的成員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多選):

A 對科研的興趣 B 良好的溝通能力 C 團隊意識D 責任感 E 認真的態度F專業能力G 其他

6 您覺得維持一個創新引領型科研團隊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A 科研經費B 研究氛圍C 創新程度D其他

7 您認為一個科研團隊需要一種自己的團隊文化嗎?

A 需要B 不需要C 不知道

8 您認為科研團隊是否必須有共同的合理目標?

A 是B 不是C 無所謂

9 您認為科研團隊成員是否應該定期的舉辦娛樂活動(勞逸結合)?

A 是的B 不是

10 您覺得團隊成員是否缺少課題外的交流?

A 是的B 沒有

11 阻礙創新引領型科研團隊建設的內部因素有(多選):

A.學術梯隊建設待加強B.團隊內部缺乏技術資訊C. 團隊凝聚力缺失

D.缺乏帶頭人、領軍人物創新能力差E.與同行學術交流少

其他:12 我國高??蒲袌F隊建設應采取的對策(多選):

A 加強合作交流,走出去引進來B 學科交叉,促進創新思維

C 雙導師制 促進學科交叉

團隊建設創新思路范文第3篇

一、企業創新型團隊的構建原則

構建創新型團隊一般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 程序化原則。

創新型團隊建設不僅僅需要企業內部的運作, 還需要針對企業外部的影響因素, 在分析企業當下急需解決的創新問題的基礎上, 利用組織的特點通過培訓、團隊協作演練、實際案例操作等方法進行團隊的構建。

2. 求真務實原則。

企業構建創新型團隊, 無可避免的會借鑒成功企業的經驗和教訓, 但要將經驗和教訓完全轉化為自我的知識, 還需要在企業溝通傳遞中得到升華, 其中我們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 吸取精華、去其糟粕, 在這樣的經驗做法中構建創新型團隊才是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團隊。

3. 循序漸進原則。

創新型團隊的建設在當下是企業爭相進行的熱點項目, 更多的企業都處在不斷摸索的階段。一套完整的創新型團隊創建體系, 需要對前人的經驗不斷總結, 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 創新型團隊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有條理、系統地開展團隊的建設。

二、創新型企業創新團隊的構建方法

在掌握了創新型團隊的構建原則后, 有幾種常用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角色界定法、任務導向法、組織協調法、團隊價值法等。

1. 角色界定法。

團隊建設中最基礎的一點是團隊角色的界定, 根據團隊成員不同的性格和技術專長, 基本可分為領導者、執行者、監督者、創新者、協調者等幾個角色, 明晰的角色界定可以更容易幫助個體在團隊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成員對個人貢獻的認識也有著重要作用。

2. 任務導向法。

團隊建設的目的在于能夠很好地完成團隊的共同目標。給予團隊一個任務, 讓團隊成員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磨合和協調, 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任務的過程中, 不僅能不斷加深成員間感情交流, 合作也會越來越默契, 這種通過任務的方式來讓個體認清自己的方法可以讓團隊的組織構成不斷趨于合理。這種組織結構是特殊的、無法模仿的并且是高效的。

3. 組織協調法。

團隊中的個體是基本, 制度是框架, 在經過不斷檢驗而設定的團隊制度將能很好地分配個體的專長, 而團隊的成員也會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制度是隨著環境而變遷的, 當團隊接受更重要、更艱巨的任務時, 制度將會隨著個體間新的協作而逐漸改變, 這樣就可以讓團隊始終保持很高的工作效率。

4. 團隊價值法。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價值觀, 企業文化讓企業的員工沿著特定路線前進。團隊同樣具有其價值觀, 在團隊建設之初, 需要謹慎地選擇團隊的帶頭人, 在領導者的帶領下塑造團隊的靈魂——團隊價值觀。積極向上、活躍的團隊價值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

三、企業創新團隊構建需要注意的問題

構建創新型團隊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清晰的目標定位。

構建創新型團隊需要有清晰的目標定位, 而這個目標定位是一個團隊存在的理由。在這個目標設立的時候, 每個個體都需要對整體的目標作出個人的承諾, 圍繞這個目標, 成員需要結合自身和任務的特點明確任務實施的步驟, 同時把握成員間的聯系, 其中包括構建方法的運用、分工和合作、途經和程序、時間和銜接等。

2. 成員構成。

基于組織的特點, 其結構模式可以構建很多的團隊, 但由于創新型團隊區別于傳統的層級組織, 我們需要把創新型團隊作為組織的尖刀, 突出創新型團隊的能力, 所以選擇合適的團隊成員以及成員數量有利于節約企業的成本。

3. 團隊合作的理念。

選擇創新團隊成員時, 很重要的是考察個體的團隊協作能力, 在工作中能夠做到, 把團隊目標放在首要位置, 在工作中能夠自覺地到位以及主動補位, 與其他成員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

四、創新型團隊建設的步驟

創新型團隊建設的步驟如下。

1. 客觀評價創新型團隊現狀。

創新型團隊的建設是建立在傳統團隊的基礎之上的, 要想把一個傳統型團隊打造為一個創新型團隊, 需要客觀評價團隊的現狀, 找出可以提升的關鍵點, 評價團隊的現狀是建設創新型團隊的基礎。

2. 建設創新型團隊。

在分析了團隊的現狀后, 對團隊相應部分進行改造建設, 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是建設步驟的根本。在這個過程中成員的責任、成員間的協作、團隊層次的價值觀形成等, 都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

3. 創新型團隊建設結果。

在完成團隊建設后, 通過給予相應的任務, 以體現創新型團隊的成果。

4. 創新型團隊的完善。

經過實踐檢驗的團隊總會有其局限性, 只有不斷地更新和改正才能保證團隊的先進性。在創新型團隊進步的過程中, 需要總結結果的評價內容, 提取精華來提升團隊的效率, 團隊會在不斷總結和改進中走得更遠。

五、創新型企業創新團隊構建的對策

針對前面的分析, 筆者認為一個優秀的創新型團隊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構建。

1. 重視領導者的樹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團隊的領導者決定了團隊發展的方向, 而創新型團隊的領導者則應該是務實、高效、開放的。在選好團隊的領軍人物以后, 重點對其進行經濟上的援助, 重視領軍人物在管理和技術上的觀點和建議, 對團隊的領導者賦予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以滿足其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就感。合理的激勵措施可以促使領軍人的快速成長。

2. 在創新型團隊中形成特有的團隊文化。

企業文化是員工長久的實踐所形成的意識形態的東西, 他包括行為、制度、價值觀等等, 是指導員工融入企業、正確行事的準則。創新型團隊需要塑造出一種唯才是舉、量才而用、鼓勵競爭, 論功行賞的體制性團隊文化, 因為創新型人才需要這樣的文化來約束和充實, 獨特的團隊文化會培養成員的榮譽感, 在滿足了自我實現的欲望后, 回饋就會成為創新型人才的選擇。

3. 合理的制度支持。

創新型團隊的制度支持主要體現在激勵機制上, 這一機制的特點為“分配合理、收入多元、公平競爭、有效激勵”, 即合理的分配機制。豐富成果分配的方式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一是對創新型人才實施Pxx (例如P75%即是超過同行業75%的薪酬標準) 分配模式, 以突顯創新型團隊的尖刀地位;二是高收入水平代表激烈的競爭, 對創新型人才需要進行定期的考核, 根據考核的結果在其收入水平上作相應的變動, 促使優勝劣汰。豐富的分配體制, 可以留住創新型人才, 更會吸引外部人才的加入。

4. 注重后備人才的儲備。

在創新型團隊成熟運作以后, 團隊的創新精神將得到傳承。要保證團隊成長的延續性, 必須重視后備人才的培養, 后備人才的選拔要嚴格按照創新型團隊建設的要求進行。對后備人才的培養是團隊對智力資源的占有, 這正是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 正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團隊建設創新思路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校,虛擬團隊,科研創新團隊

引言

在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 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努力目標, 而今高??蒲袆撔赂蔀闃嫿▌撔滦蛧矣媱澲械闹匾徊?。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對高校在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給予高度重視, 也寄予厚望。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不斷產生, 新的科技發展形勢客觀上要求不同學科進行交流和合作。然而, 我國目前的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高??蒲袆撔掳l展中仍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虛擬團隊 (virtual team) 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的繼虛擬組織、虛擬企業之后新的管理模式概念, 與傳統的團隊相比較, 它有著明顯的優勢。所以, 構建高校虛擬科研創新團隊為解決高??蒲袆撔掳l展中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一、虛擬團隊的概念與特征

彼得?德魯克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基于知識經濟下企業的組織變革問題。他說:“20年后的典型大企業, 其管理層級將不及今天的一半, 管理人員也不及今天的1/3。在這樣的企業中, 工作將由跨部門的專家小組來完成, 協調與控制將更多地依賴雇員的自律意識。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根源在于信息技術……在我的腦海里, 未來的典型企業應該被稱為信息型組織。它以知識為基礎, 由各種各樣的專家組成。這些專家根據來自同事、客戶和上級的大量信息, 自主決策、自我管理。”

“虛擬”即是指這種團隊不是以實體的表現形式存在, 而是以“類似”實體團隊的目標實現方式而存在。關于虛擬團隊的概念, 歷來眾說紛紜, Tounsend是這樣描述的:虛擬團隊由一些跨地區、跨組織的、通過通訊和信息技術的聯結、試圖完成組織共同任務的成員組成。

組建虛擬團隊, 就是致力于完成團隊任務和建立關系的、動態的、分散的不具有物質實體形式的結合體。和其他組織形式相比, 虛擬團隊具有以下的特征:它是扁平化的網絡化結構;它有高度的柔性和重構能力, 具有一種快速應變和重組的功能;它在時空上相對獨立, 有較大的運作自由度;它對現代通訊、電子技術有強烈的依賴。

與傳統的團隊相比較, 虛擬團隊有著明顯的優勢:

(1) 人才優勢?,F代通信與信息技術的使用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距離, 區位不再成為直接影響人們工作與生活地點的因素, 這就大大拓寬了組織的人才來源渠道。組織可以動態地集聚和利用世界各地的人才資源, 這為獲得通常很難招聘到的具有專技能的人才創造了條件, 同時也減少了關鍵人才的流失。

(2) 信息優勢。虛擬團隊成員來源區域廣泛, 能夠充分獲取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技術、知識等信息資源, 這為保持科研項目的先進性奠定了基礎。同時, 成員可以采集各地與項目相應信息, 反映實際的需求, 并能及時解決相關問題, 從而能夠全面地了解當地實時信息, 有利于組織盡快設計和開發出易于轉化為生產力的科研產品。

(3) 效率優勢。團隊是高效組織應付環境變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虛擬團隊利用最新的網絡、郵件、移動電話、可視電話會議等技術實現基本的溝通, 在技術上的誘惑力更是顯而易見的, 團隊成員之間可以及時地進行信息交流, 防止信息滯留, 從而縮短了信息溝通和交流所用的時間, 確保及時作出相對正確的決策。

(4) 成本優勢。虛擬團隊打破了組織的界線, 使得組織可以大量利用外部人力資源條件, 而減輕了組織內部人工成本壓力。在此基礎上, 組織可以大力精簡機構, 重新設計組織構架, 使人員朝有利于組織發展的方向流動, 促使組織結構扁平化。此外, 團隊柔性的工作模式減少了成員的辦公費用、為聚集開會而支付的旅行費用等, 也減少了重新安置員工的費用, 從而降低了管理成本。

在經濟全球化、社會全面進人網絡化時代的今天, 虛擬團隊的運作模式的確更有利于組織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更重要的是, 它還有利于培養處于其中的成員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形成良好的協作意識。當然, 虛擬團隊由于其依賴于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等特征, 這會使它的管理與協調變得更加復雜, 建設虛擬團隊這項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大挑戰性。但無論如何, 在現今這個變革的時代, 我們需要虛擬團隊這種新型的組織形式來應對急劇的社會發展和競爭, 在引人虛擬團隊這一新興組織形式時, 我們既需要大膽應用, 也應該謹慎對待, 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組建虛擬科研創新團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組建虛擬團隊的必要性。

目前, 普遍認為科研團隊是指以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為內容, 由為數不多的技能互補、愿意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標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群體。我國目前高??蒲袆撔聢F隊的發展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1) 近親繁殖, 臨時搭建現象嚴重。高校部分科研團隊, 往往是“師徒合伙”“夫妻開店”, 學術水平較低的“虛”團隊, 而非真正“有機結合”、“交叉結合的”高水平的“實”團隊, 其壽命短, 功利性強、穩定性差、協調性弱。

(2) 缺乏學科交叉, 資源無法共享??蒲袆撔禄顒又? 單學科、單部門的團隊多, 而跨學科、跨部門的團隊少;搞基礎研究的團隊多, 搞應用研究的團隊少;理工科內的小交叉團隊多, 而威力交叉團隊少。這些科研創新團隊往往“閉門造車”, 造成知識資源和科研資源無法共享, 阻礙了科技的進一步發揮咱。缺乏穩定明確的科研方向。部分高??蒲袌F隊無法確定相對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 “眉毛胡子一把抓”, 對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 “水過地皮濕”, 達不到解決問題和提出合理對策的目的。

(3) 缺乏時間積累和積淀, 難以產生原始創新。隨著各高校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團隊的支持力度, 高??蒲袆撔聢F隊不斷涌現, 但它們不少是生拼硬湊等方式組合成的團隊, 缺乏時間積累和積淀。甚至有一些團隊成員只是在申報項目或應付檢查時才將各自的成果臨時包裝在一起。即使一些高校中的科研創新團隊不是自發拼湊, 但常常由導師及博 (碩) 士研究生組成, 團隊成員知識結構相似, 缺乏科研經驗, 研究方向單一, 創新活力不足, 因而難以產生原始創新。

(4) 科研成果的社會應用價值較差。一些科研團隊為了搞研究而搞研究, 缺乏對課題應用價值的深入挖掘沒研究成果是否有價值, 有多大價值, 經常是囫圇吞棗, 理解淺薄, 忽視了科研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應用價值。

(5) 缺乏國際頂尖人才, 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不到位。我國高校的科研團隊大多承擔的是國內科研項目, 即使是最優秀的團隊也很少承擔國際重大科研項目, 因而很難站在國際科研的前段, 產生較大的創造性成果。

(6) 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體系、分散重復, 整體運行效率不高, 社會公益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尤其薄弱。大學、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不夠, 各自為戰, 創新鏈條上的各個環節不夠銜接。且科技資源不能共享, 如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重復購置、閑置和短缺。

以上問題表明, 我國科研創新團隊要得到長期有效的發展, 亟待進行新的探索, 而虛擬團隊的理論和知識為此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方法。

2、組建虛擬科研創新團隊的重要性。

隨著研究型大學建設逐步受到廣泛重視, 各高等院校都加大了對科研的投入, 盡力培植適于提高科研效率的環境。培養并加強對虛擬科研團隊的管理, 符合當前科學研究的方向, 對于提高科研能力, 發揮科研工作者的創造性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當代自然科學是從對自然界分門別類的研究開始的, 它雖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但也造成了較大的歷史局限性。它在對客觀事物進行分類研究的同時, 也割裂了客觀世界中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進入20世紀以后, 現代科學進一步分化, 學科研究越來越單一, 使不同領域的研究者之間很難進行溝通, 從而使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猶如盲人摸象, 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由于子課題之間相互關聯, 又要求不同科研單位的科學家進行共同協作, 打破原有的隸屬關系也就成為必然趨勢。

除了大型科研課題對科學家的協作提出需求之外, 科研對象的復雜性也使科學家自發地組織起來, 形成團隊優勢, 開展科學研究。在科學研究中, 人們逐漸發現, 某些現象必須從幾個不同的學科來進行理解, 人們面對的問題遠比簡單地將幾個不同的學科組合在一起來得復雜, 于是一個復雜的科研項目往往會聯結若干不同學科的專家。

科研對象的新特征, 要求科研隊伍和科研過程同時轉變。要充分利用現代通信和網絡技術, 將各有所長的各方面專家集中到一起, 以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展開科學研究, 這正是建立虛擬科研創新團隊的優勢和出發點。高等院校的長處在于各個專業的人才會聚在一起, 而當前管理中的短處則是將這些優秀人才條條塊塊地進行了分割。當前科研項目的復雜性已經超越了個人與專業的限制, 需要以團隊的研究來取代個人的研究。如果我們在高校中能營造一種自由組合的科研氣氛, 打破院系和專業的限制, 則必將能形成整體合力, 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構建虛擬科研管理團隊的相關策略。

現代通信與網絡條件是虛擬科研團隊存在的物質基礎。由于虛擬科研團隊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研團隊, 沒有固定的人員編制、辦公地點、實驗場所, 所以它們的溝通方式也與傳統科研團隊有所不同。高等院??梢岳眯@網絡和技術優勢, 為科研人員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 做好技術服務和保障工作。同時, 還必須對科研人員進行網絡應用技術方面的培訓, 將他們希望組建虛擬科研團隊的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

(1) 遴選合適的團隊帶頭人。虛擬型教學團隊帶頭人是團隊的靈魂和核心。如何選擇一個既有學術專長又有人格魅力的合適帶頭人是虛擬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前提。團隊帶頭人首先應為本學科 (專業) 的專家, 具有很深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學術思想;其次應長期致力于本團隊相關科研課題的建設, 有獨特的科研風格, 在相關領域取得過重大成果;再次應品德高尚, 做科研態度嚴謹, 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組織領導能力, 關心青年科研人員的成長, 培育科研骨干和科研新秀;最后應適應網絡溝通的要求。

(2) 明確團隊目標。在虛擬團隊中, 明確的目標是成員協同工作的基礎, 充分發揮成員之間的自我組織能力, 利用目標來代替傳統團隊的領導關系。為此, 在團隊建立之初, 就要讓每個成員了解團隊的目標和遠景, 并在項目科研進程中通過互動而加深對目標、任務以及各自角色的理解。同時要重視團隊目標建設, 有意識地引導虛擬科研團隊成員的共同意識。為增強虛擬科研創新團隊成員的認同感與共同擁有意識, 團隊目標應由虛擬型教學團隊成員共同協商形成。

(3) 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團隊文化。虛擬團隊運作是基于個體分工基礎上的合作過程。在此運作過程中, 信任是潤滑油, 能使團隊運作更加順利。由于成員之間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傳統、風俗習慣等, 因而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文化沖突, 從而導致對信息理解上的偏差, 甚至誤解。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文化首先意味著承認“個體”。即對個體技能、態度、行為、文化背景的接受、認可和尊重, 同時要具有保護知識產權的強烈意識。換言之, 虛擬團隊文化是以強調“個體作用”為基礎的。其次, 團隊成員應有強烈的個體責任感, 即成員個體對自己的任務及協同完成的組織目標自覺負責。為達到這個目的, 每個成員應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具有學習能力。再次, 應培育一種“知識分享”的文化。

(4) 對團隊成員正確定位。彼得?杜拉克認為, 必須將團隊成員看成是伙伴而非下屬?;锇殛P系是一種平等關系, 也是一種雙方能夠共謀福利的關系。這種關系必然是建立在虛擬團隊的管理者對團隊成員價值的認可基礎之上的。虛擬是無形的, 而管理是實實在在的。最理想的方法是改變員工的角色定位, 即把他們從雇用者這種角色轉換為“會員”角色, 他們要簽訂“會員”協議, 享有相應的權利和責任, 最重要的是參與公司團隊的管理。團隊組建者的角色也相應地轉換為“投資者”。

(5) 開展有效的團隊溝通。溝通是團隊形成的粘合劑, 有效溝通能及時消除人們之間的分歧和誤會, 促進團隊成員的團結協作、信息資源分享與心理支持, 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在虛擬型教學團隊內部建立恰當的溝通規則, 利用Internet和通信系統進行頻繁的、適時的、互動的交流, 使得團隊運作過程得以資源共享、任務分擔、協同工作, 并最終有效地實現虛團隊的工作目標。

(6) 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團隊的運作, 僅僅依靠信任關系的維系是不夠的, 還必須建立起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以調動成員的積極性, 規避成員的道德風險。首先, 在給予充分信任的同時, 必須保證個體目標和整個團隊目標的一致性, 這就要求把信任和契約聯系在一起, 以契約的形式明確成員的權利、義務以及違約責任等。其次, 在把握虛擬團隊成員組成特點的基礎上, 深入研究各虛擬成員的需要, 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 如建立良好的團隊環境 (技術條件、學術氛圍、團隊文化等) 、提供挑戰性的工作、給予豐厚的回報、組織跨地域學習、交流等等。眾所周知, 建立團隊激勵機制的最大困難在于難以衡量個體的業績, 這也意味著在虛擬團隊管理中, 往往需要把激勵機制建立在團隊產出的基礎上, 這就要求激勵框架要有對團隊內部協調性的刺激, 通過把個人收益和團隊業績結合起來, 促使成員在創建團隊績效中更加努力。

四、結論

我國高??蒲袆撔聢F隊還處于建設和管理的初級階段。我們只有采取相應措施切實解決好文中所述的問題, 才能更好地發揮高??蒲袆撔聢F隊的作用, 促進高??蒲袆撔聢F隊的可持續發展。相信隨著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的進一步深入, 虛擬團隊的運行機理將會越來越清晰, 其內部所隱含的巨大價值空間將會進一步得到釋放。而高校虛擬科研創新團隊的研究作為一個嶄新的課題,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加深, 研究成果勢必對我國高校的科研創新團隊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興榮.虛擬團隊建設與管理初探.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J], 2008, (4) :36~->39

[2]、奚玉芹, 戴昌鈞.虛擬團隊及其管理價值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12) :409~->411.

[3]、何丹等.管理虛擬團隊的五大法則[J].企業改革與管理, 2008, (12) , 28~->29

[4]、張秀萍, 劉培莉.大學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6, 19 (6) :910~->915.

[5]、王挺.高校虛擬型教學團隊及其構建策略[J].文獻資料, 2009, 5月上旬刊:168~->170.

[6]、周登峰.如何消除虛擬團隊的溝通障礙[J].浙江經濟, 2006, 14~->60.

[7]、理查德.L.達夫特著, 范海濱等譯.管理學 (第七版) [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775~->779.

團隊建設創新思路范文第5篇

一、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教學技藝精湛、科研實力雄厚, 集協同與開拓于一體的敬業、勤業、精業、創業的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是團隊構成成員為了共同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改革目標, 著眼教學系統的優化與教學內容的優化, 適應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 通過整合教學資源, 釋放教學團隊協同放大效應, 全方位提高育人效果。塑造優秀的教師團隊的關鍵在于專業方向、專業與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人才引進與培養的制度建設與機制形成是優秀教師團隊的保證, 青年教學骨干和科研骨干梯隊建設是其強有力的支撐, 教風建設是教師團隊建設的靈魂。

1.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的制度建設, 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方向、專業與學科帶頭人隊伍

教學團隊帶頭人是團隊的核心, 不但應該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還應該具有創新的教育理念, 他不但是教學改革的實踐者, 而且還是團隊建設的組織者, 教學團隊帶頭人是團隊建設的關鍵要素。為此應積極引進、重點培養高水平的專業與學科帶頭人, 加強制度建設, 建立引進、選拔專業與學科帶頭人制度, 建立專業與學科帶頭人的成長機制和淘汰機制, 制定專業學科帶頭人及后備帶頭人選拔辦法, 對專業及學科帶頭人進行動態管理, 引入競爭機制, 形成有效的專業學科梯隊建設機制。對現有的專業方向帶頭人進行培養, 組織專業方向帶頭人到國內外其他名校進修學習, 開闊視野。支持和鼓勵專業方向帶頭人到國內外一流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對專業帶頭人從事國家級高層次科研項目給予支持, 支持專業帶頭人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 大力培養一批教學名師及優秀主講教師。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的作用, 形成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省內知名、能體現專業特色的科研方向, 形成幾個優勢科研領域及研究方向, 建設一支實力雄厚的物流管理碩士導師隊伍, 依托應用經濟學科或工商管理學科培養博士導師若干名, 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方向、專業與學科帶頭人隊伍。

2.采取多渠道積極培養青年教學骨干和科研骨干

青年教學骨干和科研骨干是教學團隊的重要支撐和后備力量, 鼓勵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師有計劃攻讀博士學位或進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加大力度引進第一學歷為“211工程”院校的博士畢業生來校任教, 實現45歲以下教師全部博士化。對青年教師采取“導師制”的培養方式, 優先骨干教師外出進修提高, 采取多種形式支持專業骨干教師從事科研工作。同時積極引進專業學科骨干, 使專業學科梯隊職稱、學歷等結構趨于合理。在國內知名院校建立進修基地, 有計劃地選派青年教師到外地脫產進修學習, 省內在職進修學習, 加大力度選派教員到其他院校進行物流專業課程進修, 逐步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同時, 探尋與國外院校進行學術交流的途徑, 選派外語水平較高的教師到國外院校進修或做訪問學者。依托建立的實踐教學基地, 有計劃地安排教師畢業實習或到業務部門進行調研, 或到企業代職, 使教師有機會參加業務實踐, 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積極引進專業與學科骨干, 全面加快教師隊伍建設步伐, 采取進修學習、學歷教育、教學、科研、參加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提高現有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進行相對穩定的教師主講課程分工, 組建專業主干課程教學團隊, 進行每位教師的科研定位, 組建科研學術團隊, 為省、市的物流企業, 行業物流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以教學改革項目、教材建設項目、精品課建設項目為依托, 按各專業方向模塊培養學術帶頭人, 各自形成相對成熟的教學團隊和學術團隊, 從而帶動專業與學科的發展。

3.采取攀高戰略, 充分發揮合作院校、企事業單位兼職教授的作用

采取攀高戰略, 根據專業與學科建設的實際需要, 聘請一定數量的名校知名學者和企業家做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充分發揮合作單位教授和兼職教授的作用, 對于不能長期來校工作的學者, 遵循人才共享, 為我所用的原則, 使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在師資隊伍理論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提高科研水平方面發揮作用, 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補充內部資源的不足。

4.以教風建設為引導, 創建一支集協同與開拓于一體的敬業、勤業、精業、創業的教師團隊

塑造一支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學兢兢業業、無私奉獻, 具有高尚的師德、崇高的價值觀, 具有精湛的教學技藝、精誠合作、充滿生機、積極向上、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具有堅強凝聚力的物流管理教師團隊。教師團隊本著對學校、系教育事業發展負責, 對物流專業及學科建設負責, 對學生負責的原則, 用對事業和社會強烈的責任感去感染學生, 以對事業、學術的執著追求去影響學生,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 既教書又育人, 全面履行教師職責, 體現出優秀的職業道德和認真扎實的行為品格。

師資隊伍建設的終極目標是建設一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 學緣結構呈多元化, 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具有開拓與創新意識, 具有很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愛業、勤業、精業、創業, 拼搏奮進、團結向上的和諧團隊。

二、加強資源整合, 構筑集約性科學研究創新平臺, 凝練科研方向, 創建專業與學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創新團隊

教學與科研是高等院校的兩大重要職能, 也是高等院校的兩大中心工作, 科學研究擔負著學科上層次和突出學科專業特色的重要使命, 專業及學科的特色及優勢的根基在于科學研究及其學術成果的沉積, 這就需要構筑集約性科學研究創新平臺, 并創建科研創新團隊, 從而獲得群體科研效應。

1.加強資源整合, 構筑集約性科學研究創新平臺

在教育資源有限的前提下, 打破院系圍墻, 在全校范圍內進行資源優化組合, 構建集約性學科整合平臺, 以發揮學科的綜合優勢, 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是專業與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 是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的需要, 也是培養高層次人才, 產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和提供高水平社會服務的需要。專業與學科建設平臺是由學術隊伍、學術信息和學術物質基礎構成的“資源共同體”。集約性學科整合平臺是集開放性、共享性、經濟性于一體, 在地理空間、組織結構上獨具特色, 能夠為不同單位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從事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的新型學科平臺。集約性學科平臺通過教學、科研的聯合與協調, 降低教學、科研運行和管理成本, 鼓勵不同學科交叉、融合, 目的在于通過交叉、融合產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學科平臺不僅是教學、科研的場所、設備、設施和手段, 更重要的在于它是科研人才的聚集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我們建立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研究中心, 以該研究中心為依托, 使物流管理專業及學科在工商管理學科和應用經濟學科的交叉融合環境中快速健康地發展。并且將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研究中心, 建成集物流管理理論研究、區域與企業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企業物流咨詢、區域物流產業發展研究的科學研究基地和物流管理咨詢實體, 承擔政府物流規劃、企業物流戰略規劃、物流信息系統開發與應用、物流中心規劃與設計、物流軟件開發、物流網站建設等任務, 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物流系統診斷、企業物流技術咨詢以及物流管理人員的培訓等方面的服務, 承擔城市物流規劃、行業物流、國際物流、企業物流等研究項目及人才培養任務。

2.依托集約性科研創新平臺, 組建精干的學術團隊, 為專業與學科建設和區域經濟建設服務

根據科研方向定位, 依托集約性學科建設平臺, 加速組建學術團隊, 并依托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研究中心組建企業物流研究學術團隊、區域物流與供應鏈研究學術團隊、物流工程研究團隊、國際物流研究學術團隊;建成集物流管理理論研究、區域與企業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企業物流咨詢、區域物流產業發展研究的科研基地和物流管理咨詢實體;塑造一支開拓創新、精誠合作、追求真理、學風正派、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學術研究團隊。確定每位教師的科研方向, 盡快產出物流方向的高質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加強科研學術交流活動, 加大力度選派教員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 建立學術party研討制度, 建立學習共享系統, 鼓勵共同學習和團隊學習, 規定各級職稱教師的年度及五年內的科研成果標準。

建設以科研促教學, 以科研促專業與學科發展的優良運行機制, 提高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組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科研創新團隊, 在導師的指導下物流管理專業本科學生與碩士研究生聯合組織科研創新團隊, 開展科學研究, 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潛質, 培養學生協作攻關的科研能力。設立校級學生創新團隊資助項目, 系級學生創新團隊資助項目, 或與教學實習基地進行橫向聯合作一些實踐性的項目研究, 建立良好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專業建設機制。

3.凝練科研方向, 培植優勢科研領域, 以科研積沉增強專業特色

專業與學科特色是專業與學科建設過程中積沉的底蘊的體現, 它需要強有力的科學研究特色作支撐, 這就需要盡早選擇學科專業具有特色的科研方向, 盡快形成群體科研效應。在科研方向的選擇上, 一是要充分預見到學科發展的趨勢, 瞄準科學發展前沿和重大生產及社會實踐問題, 體現前瞻性;二是要切實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 體現可能性;三是要突破既有學科界限, 通過大力推進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培養新的科研增長點, 體現創新性。我們選擇企業微觀物流、行業與區域中觀物流、供應鏈與國際物流、物流工程為謀求群體科研效應的科研方向, 目的在于形成專業方向建設強有力的科研支撐。與此同時, 明確科研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定位, 為省及區域物流業的發展服務, 特別是圍繞本省的支柱產業物流展開科學研究, 以汽車行業物流、醫藥行業物流、農產品物流、商業業態物流為突破口開展科學研究, 形成地域物流研究特色。整合校內外相關專業資源, 加快物流學科群建設步伐, 盡快形成優勢科研方向, 為將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成特色專業提供科研成果支撐, 并為進一步提升物流學科層次奠定科學研究基礎, 為形成學校物流專業與學科內在的學科特色及學科優勢, 提升學校物流專業與學科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影響及地位提供堅實的科研成果支撐。

摘要:合作團隊已經成為各類組織實現協同效應的重要載體, 優秀教學團隊與科研創新團隊建設是專業與學科建設的支柱?;诟叩仍盒N锪鞴芾韺I與學科建設的實踐, 闡述了創建優秀教學團隊與科研創新團隊的實現路徑, 目的在于為高等院校教師團隊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團隊,科研創新團隊,物流管理,資源整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的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教高[2007]2號) [R].

團隊建設創新思路范文第6篇

關鍵詞:創新,團隊,競賽

1 前言

機器人學融合了自動化、電子學、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機械工程等多學科研究成果, 代表了一個國家工業科技水平的最高體現, 成為了各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在教育和研究的重要選題之一。目前, 我國也廣泛開展了各級各類機器人競賽活動, 對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促進了大學實踐教學改革等起到了積極作用, 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學習和創新的舞臺, 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機器人學表現出的科技前沿性特點, 激發了學生的研究興趣和開拓精神, 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 以創意、應用或競賽為目的, 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技術創新實驗團隊, 很好地凝聚了各個專業的學生, 在自身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 將理論知識結合到實踐應用中, 提高了自身創新、實踐和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

目前, 很多高校已經組建起機器人技術創新實驗團隊, 通過全國機器人大賽等賽事, 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并以此擴大學校的影響力。但是, 由于機器人涉及多個專業方向與研究成果, 在建設其創新實驗團隊時易于出現研究工作協調性差、研究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等問題。

2 機器人技術創新實驗團隊的現狀

2.1 實驗經費不足

機器人硬件組成上主要包括控制器、電機、機械連桿、傳感器等, 這些設備及配件的價格普遍較高, 例如, 16自由度的仿人機器人Robonova-1的舵機控制器為1500元/塊, Hitec舵機約為400元/個, 基本硬件成本約為9000元, 當機器人執行行走、翻滾等動作時, 舵機變速齒輪機構易于損壞, 導致相關舵機及控制器出現故障, 需要不斷更換;而且, 在開展實驗研究時, 還需要用到相關實驗儀器進行測試及操作等, 包括數字示波器、變壓電路、貼片機、小型車床等, 因此, 為保障正常的實驗研究, 在經費上需充足。

2.2 實驗指導教師缺乏

實驗指導教師負責對機器人技術創新實驗團隊的目標確定、技術指導、成果檢測等工作, 其工作精力和專業水平直接關系到研究目標是否能夠如期完成。目前, 很多實驗指導教師工作繁忙, 既要完成日常實驗課程的開出和指導, 又要開展自身的科研, 缺乏足夠的時間對學生課外實驗作品進行必要的詳細指導, 另外, 由于機器人研究的軟硬件實驗手段的快速發展, 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層出不窮, 實驗指導教師未必能及時把握技術發展趨勢, 從而影響了指導效果。

2.3 團隊成員自身能力缺乏

技術創新團隊需組織各相關專業的學生共同完成機器人的機械結構、硬件和軟件等設計工作, 在任務分工、進度安排、協作方式、開發標準接口等方面需要統一協調, 若團隊成員無法協調好自身專業課程學習與機器人技術開發事宜, 難以預留必需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前沿新知識并開展研究設計工作, 團隊成員相互交流和協作偏少, 難以單獨解決研究開發中遇到的難點問題, 必然會導致開發進度受阻、研究質量低下, 無法保質保量地完成相關實驗研究任務。

3 團隊建設的要素

機器人技術創新實驗團隊建設應基于具體的研究目標, 在實驗指導教師的統一安排和指導下開展, 各成員為實現各自的研究任務, 應遵循協作原則與團隊研發規章制度, 因此, 為從整體上建設好機器人技術創新實驗團隊, 需在以下方面下開展工作:

3.1 統一目標

研究團隊必須在實驗指導教師的安排下, 針對某類型機器人的功能特點及用途, 經過集體討論、反復印證后, 全隊形成共識, 達成統一的研究目標, 團隊中的每位成員都要深入理解該目標的可行性、特點, 以及研究過程中的進度安排、子任務分解以及最終要取得的成果形式, 結合自身的專業水平, 負責相關的某一部分任務。

3.2 師資保障

機器人開發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 涉及多個專業的知識, 研究團隊在實施相關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 若能取得指導教師的悉心指引和教導, 團隊成員成功率必然會顯著提高。實驗指導教師對于開發過程的全局把握尤為重要, 能夠分析研究開發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點問題, 提出對應的解決思路, 并從總體上分解任務、合理計劃并予以實施等建議。

3.3 交流與協作

在嚴格遵循研究計劃和工作進度的前提下, 各個團隊成員既要能夠獨立完成自身的研究子任務, 也要彼此交流、協調解決共同問題, 例如, 在為機器人選擇電機時, 既要保障其電氣特性滿足要求, 又要保障與機械部件的關聯設計合理, 還要滿足通過控制器編寫控制程序的有效性, 在這些方面應取得共同的平衡點, 確保機器人整體研發能夠有效開展。

行為上的聯系性。團隊成員均以團隊章程為行為規范, 在團隊活動中能夠自覺保持行動的統一與呼應。

3.4 完善的規章制度

為提高機器人研究的成功率, 研究開發團隊的工作重心在一定時期內應該是固定不變的, 即集中在對某個機器人的相關功能開發上, 要求團隊成員在此期間不能懈怠、擅自離開團隊、無故不參加研討會等, 因此需要在團隊組建初期即明確目標與責任, 經所有成員共同討論并擬定完善的規章制度, 每位成員認真執行, 以確保研究工作的正常開展。

4 以競賽鍛煉團隊的研發能力

4.1 全國機器人大賽特點

全國機器人大賽是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級賽事, 一般是國際機器人大賽的各國分賽, 目前國際上機器人大賽主要有機器人世界杯足球錦標賽 (Robo Cup–Robot World Cup) 和國際機器人足球聯盟 (FIRA-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Robot Association) , 通過比賽吸引來自各個高校的大學生與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員, 以及社會上的機器人愛好者, 一起開展對機器人研究前沿的熱點問題和難點進行解決, 其最終目標是在本世紀中葉, 機器人足球隊能夠擊敗人類足球冠軍隊。全國機器人大賽各項目內容涉及到人工智能、圖形處理、機器人控制、電子電氣、計算機、仿生學等方面, 是國家尖端科技水平的標志之一。以FIRA仿人機器人跆拳道比賽為例, 在規定時間內, 雙方參賽機器人采用跆拳道動作進行攻防交鋒, 其研究內容涉及了控制算法的魯棒性與收斂速度, 以及機器人本體站姿穩定性、動作規劃、通信效果等, 因此, 對其研發應能充分滿足這些要求。

4.2 創新實驗團隊建設方法

(1) 創新團隊需確定在各階段的任務

全國機器人大賽每年舉行一次, 主辦方通常在賽前半年左右通過各宣傳媒介通知本年度比賽類別、新特點等, 因此, 創新團隊應對將該過程劃分為準備階段、參賽階段與賽后階段, 在準備階段, 及時了解并本年度比賽項目與規則, 確定參賽項目和指導教師, 篩選出知識結構完善、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優秀學生參與研究, 保證必需的實驗室環境、研究儀器及設備等;在參賽階段, 及時跟蹤了解對手的參賽動向及參賽水平, 探討對手存在的不足, 改進原有硬件系統與軟件控制程序, 更換機器人系統陳舊配件, 反復測試以保證參賽機器人系統的穩定性、健壯性與有效性;在賽后階段, 總結分析本次競賽的成敗得失, 根據研究成果撰寫研究論文、申報專利等。

(2) 提高指導教師對團隊的指導力度

全國機器人大賽涉及的專業知識新穎、前沿性強, 指導教師應及時調整部分專業教學內容, 選擇部分與競賽相關的最新專業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其實現過程予以詳細講授, 以提高團隊成員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認知能力, 對于全國機器人大賽目標指引及規則要求應仔細閱讀、認真分析, 針對性地進行各類項目的具體參賽指導, 鼓勵并引導學生對現有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尤其對于系統性問題, 應加強培養工程技術能力, 外聘行業專家結合專業理論知識講授實踐操作技能, 促使學生從實踐中把握知識、理解知識并改進知識, 從工程角度提高學生的專業整體把握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

(3) 提高實驗教學改革地位

機器人技術研發對實驗依賴性強, 因此應摒棄傳統的實驗教學隸屬于理論教學的做法, 將實驗教學置于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藍牙通信、傳感器信息處理、機器人步態規劃和動作控制等環節應以實驗教學為主。實驗指導教師對于團隊成員的指導過程應緊密結合機器人競賽特點, 制定合理完善的實驗教學計劃, 適當補充最新的學科研究進展成果。尤其需要關注的是, 實驗教學的另一表現形式還體現在對于現場環境的適應性, 實驗指導教師應組織模擬大賽現場, 對于確定的具體項目反復加以比賽, 充分鍛煉團隊成員的心理素質、應急能力、協作能力等,

(4) 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機器人技術研發團隊協作能力培養的前提是, 各成員已對其個體問題進行了相關的獨立研究,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在此基礎上開展成員間的交流與協作, 以增進成員對自身工作在團隊整體研發中的全局認識, 并通過協作解決部分跨任務問題。團隊協作的形式不但表現在相互幫助上, 還應體現在相互競爭上, 通過競爭提升成員的研發積極性和研發能力, 并從中真正篩選出適合競賽的精英學生。

5 結論

筆者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 以全國機器人大賽為載體, 建設機器人技術創新實驗團隊, 以創新性人才培養為目標, 歷經10年的不斷嘗試與努力, 逐步在全國機器人大賽中開始嶄露頭角, 至今累計獲獎40項, 其中冠軍1項、季軍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18項, 競賽成績在機器人高水平競賽領域具備了較強影響力, 在創新團隊建設中積累了改革方法可以推廣到其他的工科院校中。

參考文獻

[1]何鐘寧, 劉超, 陳松山.科技創新活動與人才培養相結合途徑探討[J].揚州大學學報 (高教研究版) , 2010, 14 (5) :50-52.

[2]張玉英, 軍, 王曉軍.加強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1, 30 (11) :90-94.

[3]張宏勛, 李晨, 龔彥文, 等.構建學習型實驗團隊提升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1, 30 (6) :84-87.

[4]高原, 王土央.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1, 28 (6) :30-32.

上一篇: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范文下一篇:特色餐飲空間分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