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違法犯罪實踐報告范文

2023-10-23

違法犯罪實踐報告范文第1篇

年人的合法權益,結合我鄉實際,于2008年7月至1月在全鄉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F將具體情況向各位領導總結如下: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

我鄉領導高度重視此次專項行動,迅速組織成立了由祝瓊副鄉長為組長、劉波濤(綜合辦主任、安監站站長)馬達(勞保所所長)為副組長的“整治非法用工、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召開了勞動保障等九部門的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共同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及計劃,辦公室于2008年7月5日將行動方案轉發到各部門、各村、各社。要求各部門、各村、社高度重視,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同時召開會議,要求全鄉在專項行動工作確保做到“四個到位”。一是組織領導到位;成立以政府的分管領導為組長,派出所、勞動保障、國土、民政等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二是責任落實到位;抽調精干力量按照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原則開展工作。三是全面排查到位;對轄區的用人單位排查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戶進行拉網式的全面排查。四是依法查處到位;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要求各鄉鎮建好臺帳工作,同時對發現的問題要依法進行處理,并做好善后工作,從而達到長效管理的工作機制。

二、精心組織,講究實效,認真做好專項行動的宣傳發動

為切實搞好專項行動的輿論引導,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相結合的作用,做到上下互動的良好局面,我鄉緊緊圍繞《實施方案》要求,我鄉在用人單位較為集中的地方張貼和散發,公布了舉報投訴電話,宣傳法律、法規政策,通過宣傳在全鄉大力營造維權氛圍,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

三、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確保專項執法取得實效

認真組織排查、建立檢查資料臺帳 ,各村按照行動方案要求對各自轄區內的采石廠、冶鐵廠、水泥廠、磷化公司,所有用人單位進行了一次拉網式的全面摸底調查,共排查登記戶用人單位,涉及勞動者人,檢查中我鄉采取逐戶上門實地檢查的方式,通過調閱單位的相關證照、工資表、花名冊、詢問單位負責人及部分職工,確定單位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認真填寫《情況登記表》,并做好資料數據的匯總,建立了檢查資料臺帳,對有存在問題的用人單位我們提出了整改建議。

四、存在問題

通過專項檢查,我鄉用人單位普遍存在著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未參加社會保險的違法行為,個別磚瓦廠還存在工資按比例發放、年底一次性結清的工資發放方式,這種做法雖然是單位與職工雙方協商約定好的,但實際上違反了勞動法律、法規。

五、整治非法用工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案件情況:

證照齊全經營單位涉及勞務用工人數:130人,其他小礦山違法案件,未依法簽訂勞動合同:2件,私營轄區內工有石灰(石料)廠:5個,轄區內共有小冶煉:1個,轄區內共有小作坊2個,檢查單位數:8個,涉及職工人數:130人,勞動保障違法案件(案件總數):2件,勞動保障違法案件(未依法辦理錄用登記):0件,勞動保障違法案件(使用童工):0件,勞動保障違法案件(未依法簽定勞動合同):2件。

**鄉人民政府

違法犯罪實踐報告范文第2篇

關于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措施的調研報告

為落實好“261號通知”,我聯社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關于印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內農信發[2016]430號)文件要求,根據我聯社實際,制定了《**市農村信用聯社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印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豐農信發[2016]246號),我社個人結算賬戶清理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當中,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加強個人銀行賬戶實名制

目前我社采用遠程集中授權管理,個人開戶時必須提供手機號碼,并向客戶手機發送驗證碼,核對后提交遠程授權審核。

二、加強特約商戶監控

(一)建立特約商戶按月巡查機制。目前POS機具共20臺,明確了特約商戶巡查人員,開展巡查工作時需現場完成消費一次,并查閱商戶當月交易小票。在巡查過程中發現商戶有違規行為或其他異?,F象的,向商戶提出警告并協助其立即改正,有嚴重違規行為的及時終止商戶銀聯卡交易功能并收回POS機具。

(二)開展特約商戶培訓,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按季對商戶收銀員進行了現場業務培訓,講解如何預防通過POS機進行詐騙,通過日常培訓培訓,積極引導商戶守法合規經營,從源頭上制止了POS交易發生的風險。

三、系統改造情況

(一)同一客戶在同一旗縣內開立個人結算賬戶時,只能開立一個I類戶。(社會保障卡和已銷戶卡除外)

(二)新增“轉賬額度簽約”交易,銀行為存款人開通非柜面轉賬業務(網銀、手機銀行、ATM機、第三方支付等渠道類轉賬業務)時,使用該交易進行簽約,約定存款人通過非柜面渠道向非同名銀行賬戶和支付賬戶轉賬的日累計轉賬額度、筆數及年累計轉賬額度。非柜面業務均采用安全可靠的支付指令驗證方式:手機銀行通過軟認證、V盾、藍牙key ,網銀通過UKEY。

(三)新增“次日到賬撤銷”交易, 用于對次日到賬的轉賬業務進行撤銷功能。銀行為存款人辦理轉賬交易(目前只適用于核心系統借貸轉賬交易)時,如果選擇“次日到賬”,存款人可在辦理業務的當日申請撤銷交易,柜員在此交易進行撤銷操作。

(四)借貸轉賬交易,增加交易類型(包括:實時到賬和次日到賬,次日到賬只對轉賬金額進行圈存)選項,客戶可選擇“實時到賬”和“次日到賬”兩種轉賬方式進行轉賬。其中“次日到賬”的轉賬業務,客戶可在當日申請撤銷。

次日到賬的轉賬業務,如果次日收款人賬戶已銷或其他情況不能入賬時,客戶須到柜面申請撤銷,柜員在核實后通過“次日到賬撤銷”交易進行撤銷,轉賬金額即可解除圈存。

(五)查詢客戶賬戶信息交易,查詢結果新增賬戶類別(I/II/III類戶)顯示項。

(六)通過ATM轉賬時,本人同行(同一客戶、同一旗縣聯社)轉賬可實時到賬,除此之外,均實現24小時到賬功能,24小時內可通過客服(96688)進行撤銷交易。

(七)對特約商戶提供的一直是T+1資金結算服務。

四、賬戶清理情況

我聯社專項行動中I類賬戶的歸并和清理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重點對象:我社職工(包括在崗、內養、下崗、退休)。主要是為發現賬戶清理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各社及時反饋。

第二步:重點對象:我社職工親屬。在職工存量賬戶清理完的基礎上,動員親屬清理賬戶。

第三步:重點對象:我社客戶。在清理完職工及其親屬存量賬戶的基礎上,統一口徑動員客戶歸并和清理I類賬戶。

通過按步驟重點清理,截至目前,我聯社共清理個人結算賬戶12827戶。

五、加強宣傳

(一)聯社組織集中培訓共計138人,對客戶關于2016號文件熱點問題統一口徑,向客戶解答并進行宣傳。宣傳覆蓋范圍為:全轄23個營業網點,其中15個城內網點、8個鄉鎮網點。

(二)我聯社通過張貼公告、微信宣傳、LED屏標語、營業網點大堂經理現場講解等方式開展專題宣傳,并對系統的升級提前告知客戶,盡量減少對客戶的影響,并要求社內負責人密切關注社內動態,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嚴防各類風險,起到了一定的宣傳效果。

(三)宣傳內容包括:

1、賬戶分類,仔細解讀了I、II、III類賬戶的定義、使用及其額度,有多個I類戶怎么處理等問題,給出了較為可行的賬戶設置建議。

2、重點強調了ATM轉賬、手機銀行、網上銀行轉賬、柜面轉賬的區別,非柜面轉賬額度的規定,行內柜面轉賬(核心業務系統)次日到賬時間的規定。

3、特別強調了通過ATM辦理除本人同行賬戶轉賬交易24小時可撤銷的新規,24小時內可通過客服(96688)進行撤銷交易。

4、提醒市民朋友要注意核實交易的真實性,遇到電信詐騙要及時止付、及時撤銷,防范詐騙的發生。

違法犯罪實踐報告范文第3篇

二、舉報、報案可以采取電話、傳真、發送電子郵件和當面舉報、報案等方式進行。

三、為使公安機關能清楚地了解案件基本情況,及時為您排擾解難,打擊經濟犯罪,請你報案時盡量提供以下資料:

1、本人的有效身份證明文件,單位報案的同時帶齊營業執照原件及其復印件1份,并應在復印件上注明提供時間及寫上“由本單位復印提供,與原件相同”,加蓋單位印章,經辦人簽字(捺指紋),非法人代表報案應攜法人代表授權書及本人工作證件。

2、提供有關涉案人的照片、證件、通訊號碼、地址、體貌特征等材料。

3、請提供本人及其他協助人的聯系電話,以便隨時聯系。

四、報案提供材料時,請盡量同時提供有關證明材料的原件及其復印件。

五、非緊急情況下不得委托他人代理報案,被害人或經辦人應當向公安機關如實提供證言。

六、報案前同一事實已由人民法院受理的,要如實提供法院受理的有關證明材料。

舉報電話:(區號:0711)

市公安局

110(24小時)

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市公安局辦公大樓1006室)

電話:3851117 傳真:3752704

電子信箱:ezjzzd@163.com

葛店開發區公安局經偵大隊

3812673

鄂城分局經偵大隊

3873606

華容分局經偵大隊

3582373

梁子湖分局刑偵大隊直屬中隊

2416168

西山分局刑偵大隊

違法犯罪實踐報告范文第4篇

摘 要:違法犯罪信息公開對于推動司法公開,實現違法犯罪預防、違法犯罪風險評估等具有積極意義。違法犯罪信息兼具公共信息和個人信息的屬性,使得以維護公共利益為基本價值取向的違法犯罪信息公開在一定程度上對違法犯罪人回歸社會形成制度性障礙。因此,有必要科學界定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功能,在此基礎上明確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程序、途徑、期限等,以平衡公共利益與違法犯罪人權益保護,實現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制度價值。

關鍵詞:違法犯罪信息公開;公共信息;隱私權;社會回歸

在大數據背景下,違法犯罪信息①的應用從單一的刑事司法領域轉向多元化的基礎信息管理領域,違法犯罪信息的曝光率不斷提升。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明確要求,除幾類特殊的裁判文書之外,其他裁判文書均應在互聯網上予以公布,這就意味著任何人均可通過網絡查到相關犯罪人的信息。但是,對于已經接受處罰、即將回歸社會的違法犯罪人而言,此類信息公開會產生公共利益保護與個人利益保護之間的沖突。本文分析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功能定位及其限度、模式、期限等,對相關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回應。

一、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功能定位

1.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基礎功能:預防違法犯罪

很多國家通過立法建立了違法犯罪記錄登記查詢制度,對查詢或者公開違法犯罪信息的主體、事由、范圍、結果等作了規定。②綜觀相關法律制度,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基礎功能在于預防違法犯罪,主要體現為:在規范性評價上,對違法犯罪人限制甚至剝奪一定的從業資格,實現特定行業領域內的違法犯罪預防,或者基于其違法犯罪記錄而對其再犯行為予以從重處罰,實現個別化的特殊預防;在非規范性評價上,通過違法犯罪信息公開,便于社會公眾監督和預防違法犯罪發生。

(1)規范性層面的預防功能:對違法犯罪人的特殊預防。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基本功能,首先在于通過對違法犯罪記錄的規范性評價,限制有違法犯罪記錄者從事特定行業,或者對其再次違法犯罪給予從重處罰、特別矯正。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對從業資格的限制甚至剝奪。我國行政立法對曾經犯罪的人甚至有過特定違法行為的人,對其從事特定行業的資格幾乎都進行限制甚至無限期的剝奪??陀^上講,這種對違法犯罪人權利資格的限制、剝奪主要是為了特定行業內的犯罪預防,這種從業禁止規定的落實需要以違法犯罪記錄的公開、查詢、確認為基礎和前提。其二,通過從重處罰實現特殊預防。對有違法犯罪記錄者從重處罰,體現了對其人身危險性的特殊評價,這種特殊評價主要體現為刑法中的累犯制度以及《治安管理處罰法》關于屢教不改的規定。其三,在刑事訴訟中對有違法犯罪記錄者的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進行評估。例如,有關機關在實施批準逮捕必要性審查、酌定不起訴、宣告緩刑、準予假釋時,需要對犯罪人的社會危害性、再犯可能性等進行審查和評價,違法犯罪記錄在此過程中對于實現刑事訴訟目的起著關鍵作用。一般認為,存在多次違法犯罪記錄的人與從未違法犯罪的人相比,二者的人身危險性是不一樣的。值得注意的是,違法犯罪信息用于犯罪風險評估,在某種程度上會與刑事程序中適用無罪推定、控辯雙方平等原則產生激烈的沖突,這對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違法犯罪信息的公開和使用提出了要求。

(2)非規范性層面的預防功能:自發的社會防衛。違法犯罪信息公開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社會公眾通過對違法犯罪信息的獲取,自發地對違法犯罪進行防范。同時,通過違法犯罪信息的公開,有助于社會公眾對違法犯罪人進行道德評價。這種對違法犯罪人在道義上的責難及社會認同感的否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僅使違法犯罪人不敢再越“雷池”,還對社會公眾進行警示,使社會公眾遵守公共道德、積極守法,產生震懾潛在的違法犯罪者的效果。③

2.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衍生功能:促進民事征信評價與社會治理

隨著大數據技術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違法犯罪信息公開越過刑法領域向民法領域延伸?;趪H遷徙管理目的、征信評價管理目的而對違法犯罪信息加以利用,有助于加強信用監管,構建完善的征信評價管理體系。例如,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國辦函〔2016〕108號)中指出,要開展企業信用監管警示工作,“對有輕微違法失信的企業,通過公開失信記錄、督促整改等措施加強監管;對有違法違規等典型失信行為的企業,采用公開違法記錄、重點抽查、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市場限制等措施加強監管;對有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企業,適用重點檢查、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市場禁入等監管措施”。盡管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具體的違法犯罪信息征信評價機制,但很多行業或領域已經展開相關探索。除了促進征信評價,違法犯罪信息公開在防范社會公共風險中也能產生積極作用。例如,2012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國發〔2012〕30號)中提出,督促運輸企業加強駕駛人聘用管理,并“研究推動將公民交通安全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保險、職業準入等掛鉤”。此外,違法犯罪信息公開有利于相關信息的交流、融合,如有利于整合國際遷徙信息,提高國家對國際遷徙的管理能力。

通過構建體系化的個人信息系統,將違法犯罪記錄與個人征信等聯系在一起,將打擊違法犯罪與促進社會治理有機結合,有助于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因此,違法犯罪信息公開具有從單純的違法犯罪預防向一般的社會治理創新轉化的功能。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于隱瞞行蹤軌跡與密切接觸史的人員信息以及違反傳染病防治相關規定的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的行動軌跡等信息進行公開,不僅有助于有關部門及時查找有染病風險的密切接觸者,同時有助于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提高個體抵御疫情風險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社會治理需要而公布相關病例的信息不能無視個人信息保護而全盤公開,應當在公共衛生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之間做好協調、平衡。

二、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限度與條件

1.違法犯罪信息公開應保護相關人員的隱私權

違法犯罪信息在很多情況下屬于司法活動的客觀記載,因其收集主體、程序、目的以及使用形式的特殊性而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成為公共信息的組成部分。因此,違法犯罪信息同時具備個人信息和公共信息的屬性。一方面,違法犯罪信息包括違法犯罪人的姓名、性別、身份等個人信息,記錄了可識別的個人相關信息;另一方面,違法犯罪信息是基于違法犯罪行為而形成的客觀事實,是由國家機關搜集、存儲、記錄的客觀數據,具有公共信息屬性。④違法犯罪信息的個人信息屬性,決定了其公開不應是無限制、無條件的。應當通過公開的事由、時間、程序、方式等條件設置,避免違法犯罪信息的過度公開,減少大數據背景下違法犯罪信息被濫用的風險。

實踐中司法機關或媒體公開的違法犯罪信息,即使曾被作為公共信息,也不應一直處于公開狀態。對于違法犯罪信息不加區分地無限期公開,會極大地阻礙違法犯罪人員回歸社會。例如,對于輕微違法犯罪信息不加限制地公開,不僅對違法犯罪預防的意義有限,還會造成對個人權利的侵害。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通過對輕微違法犯罪信息進行附條件的隱私化保護,使其從兼具公共信息和個人信息的屬性變為單純的個人隱私信息。2018年生效的歐盟《數據保護通用條例》規定了“數據被遺忘權”等新型權利,以強化個體對其個人信息的控制權;同時規定個人數據的存儲不得超過必要的時限,以保障個人信息不被過度使用。我國立法在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制度設計上,可以在平衡違法犯罪信息的公共性與個人性,確保實現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預防違法犯罪、促進社會治理等功能的基礎上,引入“數據被遺忘權”的規定,在符合一定條件時,對違法犯罪信息予以隱私化保護,在保護公共利益的同時保護相關人員的正當權益。

2.違法犯罪信息公開應避免公共利益對個人權益過度擠壓

違法犯罪信息作為個人不良行為的數據留痕,往往會引發社會公眾對違法犯罪行為的非規范性評價,進而形成的“標簽效應”極大地阻礙違法犯罪人回歸社會。對此,有必要在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公共利益保護與刑滿釋放人員再社會化的利益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⑤找尋這種平衡點的路徑是,首先評估違法犯罪信息公開是否有利于違法犯罪預防和社會治理;其次評估違法犯罪信息公開是不是預防違法犯罪及進行風險評估所必需的;最后對相關利益進行權衡,評估違法犯罪信息公開所保護的公共利益是否高于個人隱私權益。如果無視違法犯罪信息與隱私權之間的關系,允許社會公眾對相關人員的違法犯罪信息肆意披露和傳播,就會出現法庭內的“劇場式”法律審判向無限公眾參與的“廣場式”道德審判發展的不良現象。⑥有鑒于此,很多國家的立法都規定了違法犯罪記錄封存制度,以平衡公共利益保護與違法犯罪人合法權益保護。

三、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模式與期限

1.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模式與具體路徑

從域外實踐經驗和我國實踐探索來看,違法犯罪信息公開模式主要有通過查詢公開,通過微信、微博、網站、報紙等媒體主動公開兩種。我國立法對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制度設計,應當針對不同的違法犯罪類型,在合理平衡公共利益保護與個人利益保護的基礎上,分別設置這兩種公開模式。

(1)通過查詢公開。通過查詢公開違法犯罪信息是目前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很多國家的立法中都建立了違法犯罪記錄登記查詢制度??傮w而言,通過查詢公開違法犯罪信息應當注意三個方面。其一,違法犯罪信息數據庫的統一化。為保障違法犯罪信息公開范圍與限度的可控性,應當建立國家統一的違法犯罪信息數據庫,實現全國各地違法犯罪信息聯網、一體化管理,避免違法犯罪信息公開查詢的分割化、無序化。其二,違法犯罪信息查詢主體、查詢事由的限縮。違法犯罪信息查詢主體的范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范圍,因而有必要對違法犯罪信息查詢主體進行限制。為了平衡公共利益保護和私人權益保護,我國立法應當將違法犯罪信息的查詢主體限縮為:出于辦案需要的司法機關、行政機關;與案件相關的自然人、單位;基于人事聘用、入職背景調查等查詢目的而需要獲取相關信息的主體。其三,合理確定可以通過查詢公開的違法犯罪信息類型。除了性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恐怖主義犯罪等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犯罪,大部分違法犯罪信息應通過查詢公開,以最大限度地兼顧公共利益保護與個人權益保護。

(2)主動公開。鑒于某些違法犯罪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高度的再犯可能性,其違法犯罪信息除了通過查詢公開,還應主動向全社會公開,以使全社會對特定違法犯罪行為進行主動預防。根據國外相關立法和我國的實踐經驗,主動公開違法犯罪信息應注意兩個方面。其一,明確主動公開的違法犯罪信息類型。主動公開違法犯罪信息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共利益,實現對重大違法犯罪的預防及加強信息化背景下的社會治理?;诖朔N考慮,可以主動公開的違法犯罪信息包括兩類:一是關于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毒品犯罪、強奸罪尤其是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犯罪信息;二是關于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慣偷慣騙等危害性相對輕微的違法犯罪信息。其二,明確主動公開的范圍與形式??梢愿鶕`法犯罪預防的必要性、違法犯罪人的矯正程度及人身危險性的大小,確定違法犯罪信息主動公開的范圍和形式。例如:對于社會危害性極大的性侵幼女犯罪,可以參照各國的普遍做法,對幼女進行絕對化保護,即對性侵幼女的犯罪信息設定為永久性的主動公開,此時對公共利益的保護超越對犯罪人個人權益的保護;對于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危害性相對輕微的違法犯罪信息,待違法犯罪人履行支付義務一定期限后便不再主動公開。⑦

2.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期限

可以根據違法犯罪類型、法律責任類型等,對不同罪質、不同處罰類型的違法犯罪進行分級分類的信息公開。有學者認為,違法犯罪人距離接受處罰的時間越長,其重新違法犯罪的次數就越少,人身危險性也越輕;其再次違法犯罪主要集中在接受處罰的前半年、前一年和前兩年之內。⑧因此,可以參照我國刑法關于追訴時效和累犯制度的規定,差異化地確定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具體期限。

(1)有限公開的期限確定。除了性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恐怖主義犯罪等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犯罪,大部分違法犯罪的信息在經過一定的公開期限后,均應予以封存,不再公開,以實現對涉及相關信息者的隱私化保護。建議對違法犯罪信息的具體查詢期限作如下設定:涉及違法行為以及宣告刑為不滿5年的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涉及宣告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的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涉及宣告刑為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上述查詢期限經過后,對相關違法犯罪信息的公開和傳播即被視為侵權。

(2)永久公開的期限確定。強調違法犯罪信息公開中對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平衡,并不排斥對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惡性犯罪的相關信息予以永久公開。對于社會危害性大、人身危險性強的惡性犯罪,應當通過永久性的信息公開,實現對相關犯罪的預防,同時震懾、遏制類似犯罪。參考域外立法經驗及我國實踐探索,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毒品犯罪、性犯罪等五類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犯罪,相關信息應當予以永久性的公開,以實現公共利益的絕對化保護。

四、結語

隨著大數據背景下違法犯罪信息類型與內容的多元化,充分挖掘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數據價值,對于刑事訴訟程序的智能化開展以及刑罰的裁量、執行,乃至犯罪預防和社會治理,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建立違法犯罪信息公開制度,應當基于對違法犯罪預防、社會征信建設、國際遷徙管理以及社會治理的考量,科學、合理地設置信息公開的模式、條件、期限等。設置違法犯罪信息公開模式的關鍵是,根據違法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對不同類型的違法犯罪信息進行差異化的公開;在公開的期限設置上,應當考慮公共利益保護和個人權益保護的平衡,最大限度地實現違法犯罪信息公開的功能與價值。

注釋

①違法犯罪信息主要是指,行為人受到刑事處罰或行政處罰的記錄,或者在接受刑事處罰、行政處罰之前涉嫌違法犯罪的事實描述,前者主要體現在已決案件中,后者主要體現在未決案件中。

②參見李玉萍:《犯罪記錄制度初探》,《法律適用》2010年第12期。

③參見于志剛:《犯罪的規范性評價和非規范性評價》,《政法論壇》2011年第2期。

④參見于沖:《刑事合規視野下人工智能的刑法評價進路》,《環球法律評論》2019年第6期。

⑤參見[德]漢斯·海因里?!ひ惪?、托馬斯·魏根特:《德國刑法教科書》(總論),徐久生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第1098頁。

⑥參見張勇:《犯罪記錄的負效應與功能限定》,《青少年犯罪問題》2012年第6期。

⑦《淮安公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員”信息引爭議》,中國法院網,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12/id/3099375.shtml,2017年12月5日。

⑧參見徐久生:《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第174頁。

責任編輯:鄧 林

違法犯罪實踐報告范文第5篇

1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的現狀

目前, 我國高校在校生已達2000萬人, 其中高職院校在校生規摸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大學生違法犯罪問題日益嚴峻的形勢下, 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高職院校學生的犯罪問題也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前, 我國高職學生違法犯罪呈現出如下特點。

1.1 違法犯罪現象日益突出

數據顯示, 在全國范圍近十年間的違法犯罪事件中, 受到拘留以上處罰的大學在校生占總數的0.91%, 年均增長率3.47%, 且呈繼續上升之勢[1]。而近幾年期間, 在大學生違法犯罪案件中以職業院校大學生違法犯罪為多[2],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日益突出。

1.2 惡性案件越來越多

與幾年前的偷盜、打架斗毆和流氓滋擾犯罪不同, 近些年的高職學生犯罪中出現了殺人、搶劫、強奸、詐騙等行為, 表現出野蠻、兇殘、瘋狂報復的特點。在犯罪過程中, 犯罪學生不計后果, 膽大妄為, 有的甚至勾結校外不法分子進校搗亂、騷擾。

1.3 犯罪類型集中, 且目的簡單

盡管惡性案件數量越來越多, 但在現有的高職學生犯罪中, 盜竊、搶劫、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敲詐勒索、尋畔滋事等依然是犯罪的主要形式。在犯罪目的上, 犯罪動機較為簡單, 或為與陌生人發生口角、爭強好勝, 或為哥們義氣……

1.4 犯罪呈現低齡化、智能化

因入學時年齡偏小, 學生自理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差, 加上高職院校學生業余時間基本以自我管理為主, 學生容易被不良學生拉下水, 導致犯罪中低齡犯增多。同時, 較為先進的犯罪手段日益受到青睞, 手機、傳呼機, 電腦等進行非法活動越來越普遍, 犯罪智能化傾向明顯。

2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預防的必要性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和諧社會以來, 和諧社會、和諧城市、和諧社區、和諧校園成為當今中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當前,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問題猶如和諧社會的不和諧音符, 對于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都將具有危害作用, 預防與懲治高職學生違法犯罪問題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2.1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預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胡錦濤同志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 培養什么人, 如何培養人, 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高職大學生能否健康成長不僅牽動著社會各個階層和千家萬戶人們的心, 也是未來社會和諧的希望所在。和諧發展的社會, 需要的不僅僅是掌握了一定知識或技能的工具化了的人, 而是具有求知能力和發展智慧的和諧發展的人, 因此, 培養和諧的個體人就成為加強高職學犯罪預防的目標指向。

2.2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的預防是關系到高職院校自身生存發展的重要問題

在一定意義上說, 生源狀況是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 而吸引生源的一個最主要因素就是依靠高職院校自身良好的社會聲譽。伯頓·克拉克認為, “分散控制導致高校競爭, 競爭的焦點是獲得相對聲譽, 聲譽一旦形成, 就是高校獨一無二的最大資源”, 市場是檢驗學院教育質量的標準, 學院通過向社會、向企業輸送高質量的畢業生, 贏得社會聲譽, 提高自己的影響。

在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中, 存在學生家長不愿意把孩子送到高職院校, 企業不愿意吸納接受高職畢業生的情況, 其重要的愿意是高職學??诒鄬^差, 社會對培養出來的學生認可度不高。因此, 加強高職學生違法犯罪的預防可以從一定意義上為高職院校贏得較好的社會口碑起到重要作用。

3 當前高職學生違法犯罪預防中存在的缺陷

目前高職院校都實施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但是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 現有的預防措施仍然存在較大的缺陷, 具體表現如下:

3.1 制度層面存在的缺陷

為防止貧困學生因經濟問題而發生違法犯罪行為, 各高職院校普遍設立勤工助學中心, 國家助學貨款中心, 針對特困大學生的具體情況, 還設立各種困難補助, 各種助學金, 學費緩交、減交制度, 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支持, 此種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為緩解高職學生經濟問題, 防止違法犯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 從全局而言, 高職生完成學業花費至少需3萬~4萬元[3], 因而這些措施在這一較為龐大的數字面前顯得有點杯水車薪, 同時, 加上有些助學貸款難以落實到位, 勤工助學崗位收入有限, 貧困學生面臨的經濟壓力與精神壓力仍相當明顯, 容易引發各種犯罪問題。

與此同時, 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上, 多數高職院校成立心理咨詢機構, 對高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 但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著缺陷。由于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的認可度較低, 對心理健康教育學院領導、教師、學生仍未達到足夠重視。同時, 在師資配備, 軟硬設施的落實上沒有跟上, 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功效沒有發揮出來。

3.2 教學管理上存在的缺陷

當前, 部分高職院校尤其是五年制高職院校, 在學生管理上實施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主的管理模式, 此種模式在日常管理上容易出現管理力度不夠的問題。在日常管理中, 各高職院校均采取了一定辦法, 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進行管理, 但是學校的一些行政管理約束力相對減弱, 過去學生干部監督、管理作用大大削弱。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公寓建在校外, 學生紛紛在校外租房住, 學生公寓社區存在的問題日益增多, 管理較為薄弱。

另一方面, 在隊伍建設上, 許多高職院校成立了專門的政工工作隊伍, 并實行專職輔導員制度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但在實際工作中, 政工隊伍不穩定且整體素質不高, 經驗不足, 難以適應現階段要求。許多從事政工工作的人員都是草草上崗, 缺乏從事思想工作的素質和經驗;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地位不高, 工作量大, 使得很多專職輔導員僅把輔導員工作當做一塊跳板。此外, 在諸如《思想品德修養》、《法律基礎》等課程的教授中, 一些學校存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課堂氣氛較為沉悶乏味, 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

3.3 與社會協調預防措施上存在的缺陷

目前, 多數高職院校都成立了專門的安全保衛部門, 但因政府對高職院校財政投入上的不足, 使得高職院校經費較為短缺, 致使治安防范工作手段較為落后。受到人力、物力投入上的制約, 高職院校安全保衛部門的機動能力不強, 加上個別保衛干部素質低下, 重點部位人防、物防、技防薄弱, 致使安全防范系統性不強。

此外, 在與社會、學生家庭的溝通配合意識上, 高職院校目前較為薄弱。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 高職院校周邊環境一般較為復雜, 酒吧、網吧林立, 各類人員出入校園較為頻繁, 因而需要高職校園與有關職能部門加強聯系, 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但是, 實際工作中, 多數院校均各自為政, 協調配合意識較差。同時, 受到資源短缺的限制, 高職院校與學生家長聯系與溝通不夠密切, 使得高職學生失去了家長群體的監督和管理, 這為學生不良行為也提供了一些可乘之機。

4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預防的對策建議

當前,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的預防與懲治將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所謂治標重在治本, 從本質上講,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問題應重在從源頭上進行預防。對此, 應實施預防為主, 懲治為輔的治理之策。因高職學生犯罪的原因是復雜的, 預防和治理高職學生犯罪也是一項復雜、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 這需要社會、社區、學校、家庭等共同來努力。從學校角度,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的預防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4.1 樹立高職學生違法犯罪預防觀念, 加大制度建設

高職學習期間, 是高職學生形成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 高職院校也成為高職學生犯罪預防的主要預防機關。對此, 要提高對高職學生犯罪預防的認識, 尤其是各級領導要提高認識, 學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思想上始終要清醒認識到保持安全穩定在學校改革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要把維護穩定列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

在管理上, 要注重各項管理制度的建設。對于高職院校在管理中偏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模式導致紀律約束不夠, 學習風氣不濃等問題, 要加大紀律、規章制度的建設與實施。要建立嚴明的校規校紀, 從制度層面對學生施以約束。同時, 應注重情感教育的輔助運用, 輔導員應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多下學生宿舍, 通過情感溝通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并加以輔導矯正。此外, 應加大對校園治安隊伍工作的監督力量, 成立校園綜合治理領導小組, 定期組織負責安全穩定工作及相關人員的學習和培訓, 加強對保衛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培養。

4.2 加大日常學習的管理, 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

高職生如果在學習和學習管理上缺乏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 就很容易產生得過且過的心理, 容易產生消極頹廢的情緒。這樣一來尋求刺激, 越軌行為就在所難免。對此, 高職院校要加強學籍管理, 通過諸如留學、退學等機制來規范正常學習秩序。

同時, 因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的好壞是導致犯罪的重要因素, 因此, 需要加強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積極開展以心理咨詢為重點, 包括心理健康調查、建立學生心理控制、心理健康輔導以及座談會交心會等交流活動, 緩解學生的焦慮、苦悶心理, 消除不安定因素。

4.3 加大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系, 實施聯合預防

家庭和學校是預防學生犯罪的兩道屏障, 共同履行著對學生實施教育與監管的職能, 學校不僅要充分發揮教育培養功能, 還要加強與學生家庭的聯系, 發揮學生家庭的重要作用。對此, 高職院校必須轉變以往教育觀念, 改變教育教學管理辦法, 克服諸如人力、物力資源短缺上的困難, 加強與學生家庭力量的配合, 實施聯合預防。

總之, 高職學生違法犯罪預防是一項系統工程, 關鍵應集中多方面的力量, 從社會、學校、家庭與學生個體多種角度, 通過組建高職學生違法犯罪預防體系的形式進行預防治理。

摘要:當前, 高職院校學生違法犯罪人數和發生率急劇增加, 業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高職學生違法犯罪的預防, 不僅關系到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 也關系到高職學生的未來發展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本文以圍繞高職學生違法犯罪的預防問題, 探討了高職學生犯罪現狀、當前預防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職學生,違法犯罪,預防

參考文獻

[1] 蔣春雷, 顧建國.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剖析[J].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 2004 (1) .

[2] 馮國凡.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5 (31) .

[3] 赫玉生, 等.安全穩定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5 (3) .

[4] 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違法犯罪實踐報告范文第6篇

一、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特點分析

( 一) 互聯網涉煙信息傳播渠道廣

網上非法經營煙草專賣品主要有四種渠道: 一是借助QQ、微信、陌陌、貼吧、微博、博客、空間、論壇等自媒體發布涉煙違法信息, 并利用這類聊天工具進行通訊聯絡。二是在電子商務網站開網店的形式非法銷售煙草專賣品, 消費者通過網上聯系購物完成交易。三是在企業商務平臺注冊繳費后擁有一個獨立的頁面, 發布非法銷售煙草專賣品的信息、圖片、聯系方式等。四是建立獨立網站發布煙草專賣品各類違法信息。通過調查了解, 在近幾年對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的打擊下, 后三種傳播渠道的空間在逐步縮小, 而通過自媒體傳播涉煙違法信息的方式卻呈蔓延擴大之勢。

( 二) 互聯網涉煙信息散播速度快

目前, 互聯網已經遍布世界各個角落, 其信息傳播范圍和傳播速度是任何通訊設備和器材所無法超越、無法比擬的, 涉煙違法人員在互聯網發布信息, 瞬間可到達全國乃至全球任何一個城市、任何一個網絡終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由于煙草執法部門在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 且消費者舉報的積極性不高, 也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的持續擴散。

( 三) 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危害性大

互聯網涉煙違法是一種高科技、高智商的犯罪活動, 技術含量高, 隱蔽性強, 查獲難度大, 與傳統涉煙犯罪案件相比, 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從一定范圍來看, 該活動對一個地區市場的沖擊不大, 但對全國市場的沖擊力卻不小, 一旦這種新的售假模式形成氣候, 將會對專賣執法提出嚴峻挑戰。

( 四) 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已形成較完整模式

利用互聯網從事涉煙違法犯罪活動模式可概括為“網上發布信息、交易訂貨, 物流配送, 網銀轉賬”, 具體操作手段是, 利用互聯網發布制售假煙的非法信息吸引買家, 采用網上交易和結算, 并通過偽裝物流方式實現暗中銷售。這種行為嚴重沖擊了煙草專賣體制, 造成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 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

( 五) 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處于公開或半公開狀態

在互聯網上搜索“香煙銷售”一詞, 用“360”可找到相關網頁約554 萬個, 用“百度”可找到約290 萬個, 用“搜狗”可找到約13 萬個。這些網頁除部分屬新聞報道或評論性文章外, 其他多數網頁都充斥著非法銷售卷煙的信息或圖片。有的網站公然宣稱: “卷煙為高仿一級貨, 采用原廠煙絲, 進口設備生產, 打碼后可上柜銷售, 全國價格最低、質量最好, 支付寶付款, 安全放心。本廣告長期有效! 聯系電話: ******, QQ: ******。”類似以上的廣告信息, 在互聯網上隨處可見。由此, 可以看出, 互聯網已不再是偶爾的涉煙違法犯罪工具, 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活動已處于公開或半公開狀態, 甚至有的商務網站也變相為違法分子提供方便。

二、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存在的困難

( 一) 作案隱蔽性強

“網上發布信息、交易訂貨, 物流配送, 網銀轉賬”的違法犯罪模式具有很大的隱蔽性。發布涉煙信息時, 違法分子往往采取匿名或用假名、隱藏IP等多種方式來躲避監管;交易訂貨時, 買賣雙方在網上完成, 上下線之間不需要認識, 也不需要見面; 發貨時, 一般通過第三方郵政、物流或快遞公司以其他名目為掩飾, 且包裹上的信息多為捏造, 很難找到犯罪分子的準確地址, 也有違法分子通過收買長途大巴車司機進行運輸, 買賣雙方交易風險小, 受時間、空間限制小, 隱蔽性強, 給查處增加了難度。

( 二) 打擊成本較高

鑒于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的隱蔽性, 以及難以取證客觀因素的存在, 要打掉一個完整的互聯網涉煙集團, 需要付出較高的打擊成本。此外, 因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涉及的人員繁雜、環節很多、地域非常廣, 執法人員如要弄清楚非法信息的來源、網絡之間的脈絡關系, 往往需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有時可能在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后, 也未收到應有的效果。同時, 由于查處互聯網涉煙犯罪戰線長、強度大、見效慢, 也容易使執法人員產生畏難情緒, 致使工作積極性不高。

( 三) 法律保障缺位

隨著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和郵政系統的改制深化, 地市級以下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要對涉嫌非法運輸卷煙的包裹進行檢查, 必須要獲得省級郵政管理局批準同意, 或由公安機關立案后開具檢查證進行檢查, 導致很多信息或線索不能及時查處, 無法落實。此外, 由于互聯網涉煙案件與普通涉煙案件差別較大, 在適用“兩高”司法解釋處理此類案件時, 打擊、處置的力度明顯不足, 較輕的刑事處罰與違法犯罪分子所獲得的高額利潤相比, 對涉煙違法犯罪起不到足夠的警示和震懾作用。

三、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應對策略

( 一) 完善立法保障

健全完善互聯網領域涉煙犯罪的立法, 對各種形式的涉煙犯罪進行規范, 避免因立法的欠缺而導致對犯罪嫌疑人罪名的選擇和量刑的適用時出現漏洞。明確網絡媒介為涉煙犯罪提供條件的法律責任, 對禁止網站和商務平臺為涉煙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交易平臺和信息發布平臺作出條文規定, 并輔之以相對應的法律懲戒限制內容, 使互聯網運營商及相關網站經營者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加強對郵政、物流、快遞行業的監管, 健全完善物流行業相關法律法規, 對物流行業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規定, 做到責任義務明確, 懲罰時有法可依。

( 二) 健全協作機制

互聯網涉煙違法涉及的點多面廣, 靠一、兩個部門難以進行有效打擊, 需要煙草等有關各部門共同參與, 建立聯席會議、情報共享、信息通報、案件協查、聯合打擊等工作制度, 完善跨部門、跨區域協作機制, 形成打擊合力。首先應加強部門間協作, 煙草管理部門應主動加強與公安、工商、通信等部門的溝通聯系, 簽訂合作協議, 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 提高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的針對性。其次應加強區域間協作, 煙草行政主管部門由上至下建立網絡涉煙違法監測機構, 共享交流涉煙信息, 統一協調相關省、市開展調查取證、案件查處等事項, 提高打擊的實效性。

( 三) 加大監管力度

加強學習培訓, 提升專賣執法人員對于互聯網涉煙違法行為監管的能力, 強化對涉煙信息的采集與整理, 及時保存有關頁面和記錄, 建立完善互聯網涉煙違法信息庫, 聯合公安有關部門綜合分析、鎖定犯罪嫌疑人。重視網絡技術人員在打擊涉煙違法活動中的突出作用, 適當引進部分互聯網絡技術人才, 增強網絡監管力度。加強與電信和網絡營運商之間信息反饋和溝通, 及時關閉違法網站, 屏蔽、刪除有關違法信息, 切斷違法分子交易渠道。將組織網上銷售違法卷煙的主犯和為此提供服務的網絡運營商作為重點打擊對象, 深挖上下線, 嚴打網上涉煙違法犯罪活動。

( 四) 加強宣傳引導

加強對網絡運營服務商以及郵政物流快遞企業的煙草專賣法律法規宣傳教育, 督促其嚴格執行《關于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非法經營煙草專賣品的通告》及郵政寄送卷煙相關規定, 發現有非法從事煙草專賣品經營或運輸的, 立即采取措施, 保存有關記錄并向當地煙草行政管理等部門報告, 并配合查辦案件。加強對社會群眾和廣大消費者的宣傳教育, 采用懸掛橫幅、印制標語、發放資料、案件警示等方式, 以及利用電視、報刊、互聯網、LED宣傳車等載體, 引導廣大消費者積極舉報互聯網涉煙違法線索, 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摘要:隨著互聯網應用的蓬勃興起和迅猛發展, 網上違法犯罪現象日益增多, 銷售假冒偽劣卷煙問題尤為突出。本文對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特點進行了分析, 針對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活動存在的困難, 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涉煙,違法,策略

參考文獻

[1] 肖鵬.淺談互聯網涉煙案件的監管及預防, 法制博覽[J].2015 (07) .

[2] 羅小明, 譚素芳.關于打擊互聯網涉煙違法犯罪的幾點思考[Z].2010.

上一篇:機關單位實習報告范文下一篇:學校自查整改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