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韓國對外貿易影視文化論文范文

2023-09-23

韓國對外貿易影視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韓流 韓國影視劇 流行原因

韓國流行文化,簡稱韓流,在中國方興未艾。隨著韓影視劇的進入,韓國文化的商業產業也隨之滲入中國,韓劇的愛好者更直接接觸韓國文化,這從而進一步推進韓國文化熱。

一、韓流文化和中國文化的相通性和特異性

韓影視劇在中國受到歡迎的原因基于中韓兩國文化的共同性和韓國異域文化的特質性。

自從1997年中央電視臺首次播出《愛情是什么》而創造了收視奇跡之后,隨后一系列韓國電視劇以強勁的勢頭逐步占領了中國的電視熒屏。中央電視臺八套的《海外劇場》都幾乎變成了韓劇專場。兩年后,中國各地電視臺共播放了韓劇達到359部之多,《新周刊》雜志2005年“新銳榜”也評選韓劇為“年度時尚”。至今韓國電影和電視劇仍不斷被引進。中韓兩國的影視劇制作者也推波助瀾,引進韓國演員,更加推進韓流在中國的蔓延。例如《神話》中,金喜善和成龍的合作。

韓流主要接受群體中,在韓國影視劇中,中年婦女和青年人是主要接受群體。兩國在文化上的相通性為韓流在中國的流行提供了首要條件。

韓流的核心是韓電影電視劇,它在中國受眾面最廣,影響面也最大。中韓兩國共屬于東亞文化圈,兩國的文化十分相似,具有同質感;中國東北的朝鮮族更是和韓國朝鮮族有深刻的淵源關系,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中國人的認同。因為歷史原因,中韓兩國文化交流頻繁,尤其是唐朝時期,韓國派遣使者全面學習唐朝文化,使用漢字、踐行儒家文化等多種文化、哲學和哲學,《史記》中記載新羅“服制禮儀,生活起居,奚同中國”。今天的中韓兩國在感情表達,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很相似。

一直從事韓國影視研究的梁旭明認為:韓劇強調的是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價值觀,體現純真和從一而終的情感美德。從韓劇的內容來看,幾乎每部韓劇都重視家庭,孝敬老人,長幼有序等傳統倫理美德,并滲透著諸多儒家文化。這些是中國人所熟悉和喜愛的?!绊n流”能熱遍中國是因為韓劇的溫情抓住了中國人的心。

二、韓國重視文化興國

韓國政府對文化興國認識深刻,他們堅信五千年的歷史有理由成為文化強國,對文化扶持不遺余力。早在1998年在文化觀光部下成立文化產業局。2001年文化觀光部制定了“培育韓流文化方案”,在中國建立“韓流體驗館”,把關出口文化質量,成立韓國文化振興院等。隨著韓流的升溫,韓國政府制定韓流持續擴散的支援方案。保護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積極申報文化遺產。

韓國文化潮流影響整個中亞地區,包括中國、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的漢字文化圈內。中國內地是韓國政府注重的最有潛力的市場。韓國外交通商部指出,2010年,韓國要力爭占到中國文化商品市場的10%的份額。而隨著文化產品的先行,韓國旅游產業、美容日化產業、服飾和飲食業、電子產品等緊隨其后,利用文化拉動韓國相關產業的發展,相關產業的滲入又對韓流推波助瀾。

韓國文化產業出口產業在韓國影視劇的帶動下,相關產業受益匪淺。中國已經成為韓國排名第一的海外投資國。近年來,每年約20%左右的韓國對外投資集中在中國大陸。韓國企業已經遍及除西藏以外的所有中國大陸省份,來中國的韓國人已經超過20萬人。

年輕人一邊看韓劇,一面更貼近地走進韓國文化。韓國電子產品、汽車、游戲等行業在韓劇帶動下受益匪淺。

韓國文化在中國形成韓流的原因,一方面是中韓文化同源性和韓國文化特異性,另一方面是韓國依托韓國影視劇等文化產業拉動經濟,從而對韓流推波助瀾。這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有重要借鑒意義。

韓國對外貿易影視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自黨的十六大特別是2003年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已取得顯著成效,政府文化職能也在改革中逐漸轉變。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文化生產力和文化競爭力方面都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文化產業的發展還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而這與我國的文化體制尚未改革調整到位,政府文化職能轉變并未完全實現有著密切關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目前,無論是文化體制改革,還是推動文化創新和發展文化產業,都離不開政府文化職能的轉變。文化體制改革中政府文化職能的轉變表現在管理觀念、管理職責和管理方式等各個方面,其根本的立足點在于建立符合國情的服務型政府的現實要求,不斷滿足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需要。

一、文化體制改革與轉變政府文化職能

政府職能在文化領域內的體現是政府的文化職能,文化職能是政府職能體系中的基本職能。政府的文化職能是指文化管理機構依法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社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管理。實際上,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歷程也是政府文化職能轉變的過程,政府職能轉變與文化體制改革之間具有內在的相關性。

1.政府文化職能轉變有利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目標的實現。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完善宏觀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機制,形成多元參與的文化產業格局,以及開放競爭的現代文化市場。實現文化體制改革的上述目標有賴于政府文化職能的轉變。一方面,政府文化職能重心的轉變能夠解放文化生產力,滿足社會文化服務需要;另一方面,政府文化職能方式的轉變能夠推動文化管理體制的創新與完善。政府文化職能方式的轉變,要求始終堅持“精簡、統一、高效、透明”的原則,積極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予以調整與規范,既有助于提升政府文化管理的水平,也有助于增進我國文化體制的創新。

2.文化體制改革規定現階段政府文化職能轉變的方向。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替代計劃經濟體制,隨著改革進程的推進文化產業興起。當前,在全國各地紛紛提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背景下,只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才能整合資源,加快發展,真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據此,文化體制改革規定了政府文化職能轉變的方向,即文化資源開發、配置和整合,應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下市場對文化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利用市場化手段促進文化資源的優化整合。

3.政府文化職能轉變和文化體制改革統一于構建服務型政府的現實要求。構建服務型政府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內在要求,其主要內容在于逐步完善現有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增進社會成員的公共利益和滿足社會成員的公共需求。政府在整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承擔主要責任,而在文化領域就要求轉變政府文化職能,即強化政府的文化的公共服務職能。同時,文化體制作為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以保障社會成員的文化權利為價值準則,以滿足社會公眾的文化需求為目標導向,面向社會公眾提供高效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顯然,我國文化體制改革與服務型政府建設在內容上是一致而吻合的,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已然成為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切入點與著力點。由此,政府文化職能轉變和文化體制改革在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實現了有機的統一。

二、政府文化管理的觀念更新

觀念影響行動和結果,因此管理思想和觀念的更新是管理創新的前提。當前,轉變政府文化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同樣離不開觀念更新。政府文化管理觀念更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樹立有限行政管理觀念?,F代政府是一個權力有限的政府。當前,我國在新的社會轉型期中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其主要內容,而服務型政府奉行有限政府理念。因此,我們要變全能行政管理觀念為有限行政管理觀念。轉變政府文化職能,要樹立有限政府觀念,政府在文化管理中不能代表市場規律,政府的角色定位是進行宏觀調控,彌補、糾正市場和社會的功能缺陷,而不是政府對文化建設和管理的大包大攬。認識到政府文化管理的有限性,就能給政府文化管理廓清思路,從而轉變政府文化職能和管理方式。

2.樹立政府文化服務的觀念。轉變政府文化職能要牢固樹立政府文化服務的觀念。一方面,將文化服務的觀念貫穿于政府管理行為的各個環節中,需要立足于政府部門本身,將面向社會成員提供文化服務的觀念貫穿于政策議程、績效考核和財政投入等各個環節之中,以更好地符合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將文化服務的觀念擴及整個文化體制中,使以政府為中心的理念轉變所產生的乘數效應,能夠帶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完善以及經營性文化產業的增值。歸結為一點,樹立政府文化服務意識的關鍵在于實現由傳統政府本位向以人為本轉變。政府在文化管理過程中,應問需于民,主動了解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方面的信息與水平;應問計于民,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文化體制建設中的有益功能:還應負責于民,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并不斷提升人民享受文化服務的滿意度。

3.樹立依法行政管理觀念。依法行政是各級人民政府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推行公共行政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法律實施的活動。依法行政管理是現代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質要求。政府文化管理人員必須變人治行政管理觀念為依法行政管理觀念,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樹立文化管理守法意識。各級政府文化管理部門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文化管理活動的程序、條件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同時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做好執法監督和執法檢查,避免主觀性和隨意性,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

4.樹立創新的文化管理觀念。創新是建設服務型政府“靈魂”,是文化體制改革和轉變政府文化職能的重中之重,也是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要在創新中完成文化職能轉變,并在職能轉變中創新。加快政府文化職能轉變,通過破除因循守舊的消極封閉文化管理觀念,樹立創新的觀念,對政府文化職能的思路、模式和舉措進行創新,以推動職能轉變進程。

三、轉變政府文化職能的主要路徑

所謂政府文化職能轉變,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管理的職責、作用、功能的轉換、變革和發展,包括管理職責、權能的改變,管理角色的轉換,管理手段、方法及模式的轉變等?,F階段加快轉變政府文化職能主要有四條路徑:

1.廓清政府文化職能。新一輪改革,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要準確卡位政府文化職能,并賦予整個政府文化管理體系以新的面貌和氣質。當前,政府文化職能中有幾項亟待廓清:一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既是實現文化服務的題中之意,也是體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落實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迫切要求;二是制定宏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發展戰略。政府在制定文化發展戰略中,要注重文化發展戰略體系完備性,做到文化發展戰略體系制定的系統性、精細化和可操作性:三是文化發展信息與文化統計信息服務。當前,我國社會和文化團體對文化信息的需求正在急劇增加,政府決策也越來越需要信息支撐,這些科學數據、動態信息的提供對政府文化管理部門來說責無旁貸:四是推進文化管理立法進程。目前,我國的社會生活各領域,文化領域的立法即使不是最少也是較少的。所以,文化管理立法顯得尤為緊迫。文化的發展需要社會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在這種情況下,部門規章、條例往往無法實現協調多個部門統一實現某一文化目標的作用,許多關系文化發展的外部環境單單就某一個文化管理部門來說,很難進行統一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法律的制定就顯得尤其重要。

2.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當前,我國轉變政府文化職能的改革也要抓關鍵、抓突破口,這個關鍵和突破口就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做到簡政放權。一是合理設定審批權力,清理審批事項和范圍。凡是市場能調節的,凡是法律和經濟政策能調節的,凡是社會中介組織可以管好的,凡是文化企業經營自主權范圍內的事項,政府便不應再審批,而必須放松對文化企業、文化商品的管制,節約使用行政審批,減少對資源的壟斷及資源的行政配置;二是對保留下來的審批事項,嚴格規范行政審批程序。必須以“簡化””公開”和“規范”為原則,加強審批程序控制和制度化管理;三是重新配置行政審批權力,主要是使審批權與檢查處罰權相對分離。未來的行政部門多數是審批權與檢查處罰權分離型的,有些行政部門綜合行使審批權,而有些行政部門則綜合行使檢查處罰權。一些傳統的既行使審批權又行使處罰權的行政部門將讓位于新型的行政部門。這種審批權與檢查處罰權之間強弱關系的變化是審批制度改革帶來的政府行為模式轉換的顯著標志。

3.明確政府文化管理職責。新一輪改革,轉變政府文化職能的目效率。一是進一步完善政府綜合文化行政責任主體。當前,要注重調整、合并和精簡的文化責任主體,以提高政府文化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二是政府文化管理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一方面,政府文化管理部門要從經辦文化事業中解脫出來,不再擔任文化產品或文化服務的單一直接供給主體,而是將這部分權限下放、轉移給經營性的文化企業。另一方面,政府文化管理部門把主要精力放到制定政策、做規劃、抓監管上來,轉到依法行政、社會管理和公共事務上來。理順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三是培育和發展公共文化機構的行業組織。政府文化管理部門要培育公共文化機構的行業組織并促其健康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組織功能,提高對整個行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以及文化領域的多元化趨勢,轉變和增加政府文化管理手段勢在必行。新一輪改革,政府在文化管理中應綜合運用行政的、經濟的和法律的手段。一是文化管理的行政手段。文化管理行政手段的運用能夠直接、快速地對文化生產領域進行調節:二是文化管理的經濟手段。文化管理的經濟手段是按照文化生產經營規律和經濟規律的要求,以物質利益為動力,充分發揮價值規律對文化生產和流通的調節作用調控市場,促進文化資源的優化整合:三是文化管理的法律手段。政府文化管理部門運用法律的手段引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同時,通過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有機結合,能夠避免文化體制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中政府失靈所產生的不利影響。

韓國對外貿易影視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近年來,黃島區政府始終堅持把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文化強區和重大文化項目帶動戰略。2013年,黃島區工商部門登記在冊涉文化企業7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0家。經文化部門審驗的文化企業300余家,包括網吧94家,娛樂場所22家,美術品經營單位3家,文藝表演團體1家,出版物經營單位51家,印刷經營單位103家,打字復印經營單位20家,電影放映單位1家。2012年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為36.7億元(除去開發區托管單位的數據為32.6億元),同比增長30.2%,占GDP比重5%,列青島十二區市考核排名第一名。獲得“中國民間繪畫之鄉”、“全國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 “中國美術創作基地青島基地”、“中國書法家(膠南)創作培訓基地”等榮譽稱號。

一、基本特點

一是工藝美術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工藝美術是青島市黃島區的特色文化產業。目前,初步形成了集原創、臨摹、培訓、展示國內國際市場于一體的文化產業鏈條。其中綠澤畫院開創了我區由企業創辦美術職業學校的先河,是目前國內一次性展出油畫最多、同時也是惟一一個建在鄉村的油畫展覽交易中心,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 “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等榮譽稱號;西海岸書畫有限公司近年來發展迅猛,獲“中國美術創作基地青島基地”、“半島都市報培訓基地”等榮譽稱號。

二是文化旅游節會業發展勢頭迅猛。近年來,相繼推出了“海洋音樂季”、“杜鵑花會”、“藍莓文化節”、“櫻桃文化節”、“茶文化節”、“大棗節”、“汽車文化節”、“國際拉網節”、“黃島區首屆糖球會”、“‘黃島之夏’市民文化演出季”、“鄉村之聲”、“世界城市音樂節”、“青島啤酒節黃島分會場”等系列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節慶文化活動,有效提升了節慶文化旅游的影響力、輻射力、凝聚力。

三是文化產業園區積聚效應明顯加快。其中,規劃15 77平方公里的達尼文化產業園已通過專家評審會的評審,具體實施將交由康大集團運作。園區內青島澤豐生態園(一期)項目已完成投資2億元,并取得20畝建設用地指標;康大文化產業園占地66平方公里,由北京中美建瓴規劃設計公司對產業園和社區建設進行了一體化規劃,突出油畫、版畫兩大主導產業,打造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社區集聚、村民就業四位一體的特色文化園區。青島大珠山文化產業園預計總投資50億元人民幣,項目一期建設文化藝術交流區、文化會展度假區及山水景觀、山地運動等配套功能區,目前已基本落實239畝的建設用地指標,并投入8400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藏馬山文化產業園位于藏南鎮境內藏馬山上,目前集團已取得1700畝建設用地指標,完成投資額439億元。

四是文化產業大項目拉動日趨明顯。金典紅樹林文化旅游項目規劃建設集度假酒店、電影院、美術館、會展中心、溫泉館、餐廳、商業街、兒童游樂城等于一體的電影文化藝術中心、會議會展商業中心、休閑度假生活中心。目前項目豪華酒店已建至21層(總共23層),已完成投資額13億元;青島萬達影視文化中心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在新區中央商務區內初步選址為濱海大道北側約4.8平方公里地塊,濱海大道南側約1平方公里地塊(含海域約1200畝),總計約58平方公里。該項目將主要建設影視文化和游艇產業項目,其中影視文化產業項目包括影視節慶會議、影視拍攝及后期制作、影視文化創意展示為一體的多功能大型文化傳播影視基地,8座星級酒店、頂級秀場以及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社交、環球影城、影視文化體驗館等復合功能為一體的超大型城市綜合體。

五是印刷、娛樂等傳統文化產業健康決速發展。以煒瑞印務、星球印刷為代表的出版印刷、包裝裝潢業快速發展。擁有三臺先進海德堡印刷設備的青島煒瑞印務有限公司已成為青島西海岸專業從事設計、排版、印刷、印后加工于一體的最大的綜合型印刷企業之一。以同樂迪、金之歌等為代表的大型娛樂場所健康發展,目前已達到22家之多,滿足了群眾的娛樂需求;推動成立了青島錦泓網絡有限公司和青島上祺網絡有限公司2家大型網吧連鎖企業,網吧經營單位連鎖化經營達100%。圖書、音像、打印復印等傳統產業穩步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總量小,規模小。從規模上看,我區文化單位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產業鏈不長;從結構上看,傳統文化產業比重過高,現代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較慢,科技含量低,競爭能力弱;從投入看,總量偏小,比重偏低,融資缺乏有效的手段,資本經營尚未起步。文化產業在我區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仍然很小。

二是文化產業管理體制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盡管形成了黨委政府齊抓其管文化產業發展的局面,但尚未形成全區統一高效的管理部門、聯席會議辦公室等組織機構,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尚未形成,體制內的文化事業和體制外的文化產業兩張皮,重社會效益輕經濟效益。

三是文化產業園區集聚效應尚未形成。園區的建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功能和管理權限不足,集聚效應不明顯,與創建青島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認定標準有一定差距。

四是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率難度加大。由于2012年我區文化產業增加值為367億元、同比增長302%,數據較高,相對基數較大,在今年的增長速度上會放緩,對于青島市各區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排名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下步工作對策、建議

1、建議成立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各相關部、局積極參與,完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好黃島區文化產業專項扶持政策,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專項扶持資金的杠桿作用,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2、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隊伍建設,既要培養我區的文化產業人才,更要營造寬松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采取切實的保障措施,來吸納人才,留住人才。建議改進現有的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安排必要的專項資金引進和培養既懂管理,又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為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積蓄人力資本。

3、根據青島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認定管理標準,加大園區的扶持力度,堅持把文化產業園和集群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積極推動園區快建設、快見效,幫助解決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4、充分發揮文化和鎮街部門招商的作用,進一步改善和優化投資環境,積極協調上級有關部門把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落實到具體項目上,發揮區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引導扶持作用,推動更多文化產業項目的引進和發展。

5、建議成立區文化產業聯盟,通過聯盟平臺,把全區文化產業的企業、專家人才隊伍聯合起來,整合文化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實現合作、發展、共贏,努力形成全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合力。

韓國對外貿易影視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國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其中很多經典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至今,離不開許許多多傳承者的不懈努力,這些優秀的傳統藝術文化不但轉變了人們的審美方式,給現代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十分必要,結合其不同的區域特點和項目分布,將影視藝術滲透其中,能夠創新保護途徑,擴大傳播范圍,全面發揮其重要的歷史和人文價值。本文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展開探討,就影視藝術對其保護作用深入思考,提出幾點二者結合的有效途徑,以期促進傳統文化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影視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概念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可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簡單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遺留下來的,充分地融合了人民智慧的藝術文化。而當前世界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核與確定,能夠明確分為國家級、世界級進行登記,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主要包含戲曲文化、雜技演出以及民族風情等等。在當前社會發展中,由于人們的經濟水平得到相應的提升,便開始逐步追求精神文化以及藝術層面的享受,

而我國的文藝類文化遺產能夠很好地滿足大家對文化藝術的鑒賞需求。因此,為切實有效地繼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工作人員勢必要將其加以完整保護,同時結合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賦予其新鮮的生命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指在歷史發

展、更迭交替的背景下,經過歲月洗禮而得以保留下來的一些凝聚人民智慧的文化和藝術。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戲曲、雜技、風俗等等,形態各異,內容豐富,成功吸引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目光?,F如今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在溫飽之余人們對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標準的要求,這樣的社會環境更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帶來優勢。但是,就目前的傳統藝術傳承情況而言還有一定的創新和發展空間。首先,一些傳統藝術的受眾范圍較為局限,在各種文化融合創新的背景下,更使其受眾群體縮小,人們逐漸追求更加主流的藝術,缺少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時間;并且一部分傳統藝術需要以手工的形式展現,工業化迅速發展的今天更使其缺乏市場,手工耗費的時間、人力等都要更多,效率較低成為限制文化傳播的因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數量更在逐漸減少,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創新行業的相關工作,缺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意識,導致傳承人呈現老齡化趨勢,這些情況應該引起有關人員的重點關注。

影視藝術的概述

影視藝術作品的基本概況

影視藝術作品是當前社會中最能夠繼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條途徑,但影視藝術作品的相關概念我們仍需對其加以明確。影視藝術作品,其本身含義指的就是借助影視表達的特殊手法,將所有可以通過影視作品拍攝的對象進行展示的過程,它屬于一種綜合性的發展方式,能夠將萬事萬物融合表現出來。從影視藝術作品的相關概述中,我們能夠看出來,它本身存在的廣泛應用性、包容性以及受眾面之大,對觀眾的引導性之強。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行業逐步興起,除了傳統的部分影視藝術傳播途徑外,各種應用設備的接連出現,使得媒體行業藝術文化傳播的范圍一再擴大,由此得知,利用影視藝術作品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應傳播,既能夠保證非遺文化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融合,又能夠為繼承和發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提高保障。

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相關工作人員若想要切實利用影視文化產業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相應的繼承和發展,除了明確這兩種事物發展的相關概述外,還應該對當前的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相應的分析和了解。因為我國目前的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而且其發展的方式、類型也層出不窮,這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其傳播的力度。而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更是給予影視文化發展一條新興發展道路,它能夠在網絡平臺上快速地完成與其他行業之間的結合和變現,這對養成整體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生命力而言,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積極影響。相關工作人員若能夠將非遺文化內容與影視文化產業相連接,一方面能夠在較大的程度上擴展文化接受人群,另一方面則能夠促使行業與其他物質生產產業相結合,創設出周邊宣傳物,這對進一步弘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也將發揮出更為積極的意義。

影視藝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作用

影視藝術是在社會飛速發展背景下,為了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求而不斷完善的一種文化宣傳方式,高質量、高水平的影視作品能夠起到可觀的傳播效果,獲得豐厚的市場價值,借助影視藝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宣傳意義深遠。首先,在宣傳效果方面,相比于其他的現代文化而言,傳統文化受到其自身的地域特點、技術難度等因素的影響,并沒有廣為人知的展示途徑,想要讓更多的人們投入到文化保護的工作當中,就應該先讓大家認識并了解這些內容,將其展示在廣大受眾眼前才能增加重視程度,影視作品的傳播不受地域和空間的局限,更具備先進的媒體技術,具備將藝術作品影像還原的能力,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其次,一些年輕人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影視作品對非遺文化具有普及作用,能夠激發年輕人的學習興趣,增加其接觸優秀文化的機會,提升其社會地位。同時,影視作品也可以作為記錄非遺文化的一種形式,通過先進的媒體技術將這些具有文化底蘊的內容一保存,更便于觀眾感受其中的歷史價值和獨特魅力。

影視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的關系

在風格與傳播上的互補性

在明確影視藝術作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用之外,相關工作人員還應該充分認識到影視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的關系,這會直接影響到后續保護途徑、保護手段的設計與應用。而就這二者之間的關系來看,它們中最明確的一點關系就在于風格與傳播角度的互補性上,因為影視藝術本身是存在著較強的傳播性質的,它能夠將既定的影視作品內容傳播到更多的視野之中,但其大規模的傳播性優勢下,所蘊含的是對其質量和數量的高要求,為確保觀眾能夠始終為影視作品內容“買單”,影視行業的工作人員就要保證,每一則作品的獨特性和創新性,只有不同風格下的影視作品才能夠在較大程度上調動觀眾的興趣,避免其因缺乏新鮮感而產生厭倦情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在表現形式卻與影視藝術之間呈現出截然相反的特性,它本身的獨特性夠強,而且內在的文化表達也與現代部分影視內容有所偏差,但其本身的受眾面、傳播力度,卻遠遠比不上影視藝術。由此看來,這兩者之間截然相反的特性,不失為一種互補的優勢條件,工作人員若能夠利用部分現代技術手段,將二者進行結合,便能夠在保證影視藝術作品具備特有風格的基礎上,將非遺文化進一步傳播到觀眾視野之中。

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來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數千年來沉淀下來的經典文化載體,它的呈現與發展不僅僅代表著我國的歷史進程,更能夠直觀地體現出中華文化于歷史洪流中的重要意義,這不止對樹立我國人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而言有著積極影響,對培養一代代年輕人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民族價值觀來說,更是擁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而反觀影視作品對非遺文化的記錄和存儲,它非但對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傳播有著重要幫助,還能夠從側面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收集到更多的藝術作品創作動力和多元內核。由此可知,二者之間除了擁有風格與傳播方面的互補性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還能夠成為影視藝術發展的重要素材,即二者之間還存在一種可持續性的生態發展模式,能夠對文化產業的相應發展提供動力來源,而這對促進影視藝術發展和同步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積極意義。

影視藝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途徑

順應時代發展,創新保護理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并不僅僅在于該項目的制作工藝復雜精美和所歷經的時間漫長悠久,更在于其中蘊含的工匠精神和智慧結晶,其中的文化價值不可估量,是我國人民勤勞、探索、精益求精的重要體現。順應時代的發展,創新保護意識,才能使其更好地為人熟知,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不斷深化并傳承。一方面,在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群眾的心理需求也在不斷改變,這就需要影視創作者在作品的準備階段深度順應社會標準,不再使得保護理念浮于作品表面,更是深化到作品的每一個場景和畫面當中,充分將非遺文化的內涵展示出來,促進娛樂與精神的緊密結合,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力,使其對該項非遺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樹立一定的保護意識,激發傳承的信念和熱血。另一方面,創新理念也可以迎合群眾的審美能力,時代的發展屏棄了一些傳統的宣傳方式,借助影視作品的力量,將非遺文化更加清晰地展示在群眾眼前,更能確保收視率的穩定提升,逐漸實現實質性的宣傳效果。

完善保護機制,發揮歷史價值在將影視藝術與傳統文化保護二者緊密結合的過程中,除了要求創作者具備創新的理念和意識,更需要有關人員共同努力,全面完善文化的保護機制,充分發揮歷史價值。首先,部門之間需要分工合作,合理劃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包含的不同區域,由制作者進行評價和討論,探討對其進行宣傳的方向,結合不同的文化區域設定不同的宣傳項目,不僅促進影視作品的順利完成,更要保證在作品播出之后的宣傳效果。同時,影視作品的拍攝也要分清主次,對于生命力較強、傳播意義較大的非遺文化要加大創作力度,從多個方面立體化地展示其藝術價值,第一時間吸引群眾的注意力,為其今后的保護和傳承打好基礎,將非遺文化與產品、旅游等項目結合起來更能夠產生連環效應,借助影視藝術的力量擴大文化影響力,促進各個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重視文化傳承,突破傳統局限通過影視藝術,提升非遺文化影響力,發掘更多的傳承者才是重中之重,傳承者的數量增加會為傳統藝術帶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價值。因此,相關人員應該結合不同非遺文化的需求和特殊性質,全面秉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重視文化傳承,借助影視藝術的傳播作用,突出文化重點,激發群眾的保護和傳承意識。就目前的傳承情況而言,我國許多傳統文化在傳承方面有待加強,想要借助影視藝術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必須打破傳統的單一規則,逐漸摒棄不具備實際意義的規定,從而降低傳承者老齡化的程度,為其注入新鮮的活力。關注現有傳承者,發掘他們自身的“傳奇色彩”也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有效方式,突出這些特點可以豐富影視作品的內容,這些老一輩的傳承者更是“工匠精神”的活案例,重視文化傳承者的各個細節能夠賦予非遺文化不同的藝術價值,全面提升保護和傳承的價值。

劃分利益區域,協調各級關系

一部影視作品的完成離不開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尤其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這種特殊的題材而言,更需要各級之間清晰劃分利益關系,深化傳承意識,有組織、有紀律地展開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各級主體的實際價值,將非遺文化保護工作落實到位。一方面,影視作品的順利拍攝,首先需要政府、文化管理部門和非遺傳承人之間的緊密配合,影視藝術的引進能夠促進非遺文化的迅速傳播,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護體系,提升影視作品的完成速度,全面提升資源配置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各級關系之間的相互配合還可以共同促進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播,部門之間各司其職,為影視作品創作提供更多便利的條件,合理劃分利益區域,將責任落實到個人,以影視創造為主線,發掘更多非遺文化當中可以記錄并與其他產業相結合的內容,保證工作的有序進行,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張代表著文化藝術的名片,更是各級人員為了傳承傳統文化而共同努力的體現,將工匠精神滲透其中,為歷史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綜上所述,影視藝術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影視作品更能夠為其發展提供更多豐富、有力的途徑,二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因此,相關工作者更應該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觀念,發掘更多影視藝術與非遺文化之間的融合途徑,積極引進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從文化底蘊、民族精神、發展歷程、產生背景等多個角度完成影視作品,普及有關的藝術知識和常識,使得更多的年輕工作者了解并感知非遺文化的重要價值,積極參與到非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過程中,使其在新時代重煥生機。

(作者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韓國對外貿易影視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二十世紀后半葉,大眾傳媒的興起和發展,尤其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推動著影視文化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進而使影視文化傳媒事業的發展也是風生水起、日新月異。然而地區間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發展的良莠不齊,已經嚴重阻礙了影視文化傳媒事業的健康發展。為此,本文通過對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一些社會調查,探析其發展現狀,找出影視傳媒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瓶頸,進而對其未來的發展路子做一些粗淺的探索。

關鍵詞:Culture and Media;發展現狀;Talented person

影視文化傳媒行業是21世紀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一種文化產業,對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承擔著引領社會文化主流的歷史重任。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立把發展影視文化傳媒事業作為提升南陽文化形象、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平臺,傳媒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呈現多元化發展。

一、南陽影視文化事業的發展

南陽影視文化事業的發展基本上是在改革開放之后,1982年一部被稱之為“改革劇的改革”的影視作品——《誰是賢者》的出現,開創了南陽人創作、拍攝電視劇的歷史,也拉開了南陽影視文化傳媒事業發展的序幕。之后,《小鎮名人》、《繼父》、《張仲景》等膾炙人口的影視劇作相繼問世。南陽人的這一系列對影視劇的探索,使影視文化這一新興而獨立的藝術在南陽這塊古老而又充滿勃勃生機的大地上發展開來。與此同時,中國電視媒體經過這十幾年的變化,實現了從完全供給型到創收供給型的歷史性跨越,這標志著新的電視傳媒產業經營理念的形成。

南陽影視制作中心也便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成立起來的,由它參與制作的《南陽大會戰》便也是其經典之作之一,為現在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1999年電視集團化改革后另一重要舉措制播分離。制播分離使電視媒體實現了一次歷史性的飛躍[1]。這項舉措也更大的激發了南陽人民創作影視文化作品的熱情。

特別是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影視文化傳媒行業中,使得像南陽市薪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宛都影視制作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在南陽大地上拔節生長起來,呈現了出良好的發展事態并得到了跨性的發展。

二、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發展現狀

南陽影視傳媒事業的發展經歷了30余年的風雨歷程,從開始的制作中心到后來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尤其是近幾年來的發展,使得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呈現以下一些特點:

1.公司的規模不大、資金力量不足。在南陽近幾年來成立的一些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較多,但其注冊資金、其規模都相對較小。根據調查,宛都影視制作有限公司的注冊資金為300萬,南陽韻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注冊資金是150萬,南陽范美文化傳媒影視廣告公司的注冊資金更是在10萬元以下。這就決定了這些影視文化傳媒公司難以單獨完成較大的制作工程,從而對公司業務范圍的擴大造成一定的局限。

2.業務范圍逐步擴大。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南陽的一些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所經營的業務也開始逐步多元化。特別是近幾年剛成立的一些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起點高,使公司一開始運營便拓寬了其業務范圍,使之更受人們的青睞。宛都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和南陽星匯文化傳播公司便可作為其中的典型代表。

3.從業人員越來越向學歷化、專業化邁進。在南陽影視文化傳媒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一些影視傳媒的愛好者發起的。經過十幾年與市場的相適應,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中人員構成的學歷層次和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公司的人員構成越來越趨于合理化。

4.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逐漸突破地域和自身的限制,逐步走向聯合。在南陽影視文化傳媒事業發展的最初階段,對于影視作品的制作,基本上都是完全依靠制作中心自己或公司的力量來完成,難以有大的突破,難以單獨完成較大的影視作品項目。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一些影視文化傳媒公司逐步意識到了公司間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嘗試互利共贏。

除此之外,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在管理上、創意經營上等很多方面,都呈現出其獨有的特點。

三、對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發展所存在的問題的探析

基于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發展的一些特點,經過對相關資料的分析,我們也從中看出在南陽影視文化傳媒事業發展過程中,各公司的發展存在著一些問題:

1.規模小,融資不暢。在調查的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中,其注冊資本在100~500萬元之間的公司占22%,100~50萬之間的公司占到35%,50萬以下的公司占43%??梢娭行⌒凸揪佣?。此外,大多數影視文化傳媒公司以私營為主,資金周轉的渠道以銀行貸款為主,缺少政府扶持和社會投資。

2.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創意靈感缺位。在調查中發現,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自主創新能力普遍不足,公司的影視作品及其他策劃方面的業務中缺乏創意,難以打造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如圖所示,在對296名南陽普通市民所做問卷調查中,32%市民難以說出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所創作的作品,甚至有57%的市民對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所創作的作品沒有印象,僅僅有11%的市民能說出名字。在調查中,市民普遍說,之所以沒印象,是因為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作品缺少新意。

3.公司自身宣傳力度不夠。調查中發現,在絕大多數市民的印象中,對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行業的概念還很模糊,有的甚至沒有。在對296名普通市民做的問卷調查中,有43%的市民對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不了解,也不清楚有哪些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絕大多數還僅僅局限的認為影視文化傳媒只是是影視制作??梢娔详柕挠耙曃幕瘋髅焦緡乐厝狈Ρ竟舅洜I業務的宣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發展。

4.人才引進、培養機制不健全。影視文化傳媒行業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人才也占據有極其重要的部分。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發展問題,很大程度上,表現在缺乏訓練有素的傳媒經營管理人才以及技術創新人才。南陽傳媒產業的經營管理缺乏專業化的認識,這就嚴重限制了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和規模的擴大。

5.缺少合理的引導,使行業的發展缺少一定的規范。在市場的作用下,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為追求更高的利潤,使其作品追求形式上的奢華,內容上卻空洞無物。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使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事業難有大的作為。對南陽文化的定位不明確,行業內缺乏一定的規范。使公司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對公司的發展作用不太明顯。

四、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發展對策探析

1.依托地方文化資源,發展影視傳媒事業?;谵r村鄉土特色,發展農村題材影視拍攝基地[2]。拍攝具有中原鄉土氣息的農村題材影視作品,做與具有農村特色的創意策劃。電視劇《湖光山色》的成功便是一個有力的說明。依托政府實施的“一山一水一臥龍”發展戰略[3]。充分利用南陽獨有的山水風光和楚漢歷史文化資源,發展與南陽歷史文化特色相適應的影視文化傳媒事業。發展“紅色影視”。南陽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南陽桐柏葉家大莊桐柏革命紀念館和鎮平彭雪楓紀念館位列其中。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可以充分的利用南陽的“紅色”資源開辟出一條獨有的南陽“紅色”影視文化傳媒的道路。

2.拓寬融資渠道,擴大公司規模。南陽市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要依托市場,開辟新的融資渠道,爭取政府政策扶持。通過對本公司有效資源的整合,或進行兼并收購其他發展力量不足傳媒公司,或與其他與之相適應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強強聯合,擴大其規模,使之發展成為企業,甚至集團。

3.增強自身創新能力,提高職工業務水平。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應在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和業務技能比賽,激發員工提高其業務能力的熱情,從而不斷提高其創新能力和業務水平。

4.加強對自身的宣傳和推廣的力度。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的業務應該向大眾消費群靠攏。爭取更大的市場。這就要靠公司對自身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了。首先應立足于本市的受眾,精做影視作品和所開展各項業務,以此為平臺,推動其業務在地緣上逐步展開,甚至流向全國。

5.澆筑人才壁壘,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機制。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引進專業人才,培養精英意識,培育專業創意型人才,使之成為影視文化傳媒行業的中堅力量,這是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

總之,南陽影視文化傳媒公司應立足南陽實際,充分發掘南陽深厚的地方資源,發展影視文化產業,并且要勇于創新、大膽實踐。只有這樣才能使南陽幾千年文化積淀成為推進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助推器;只有這樣才能使南陽的文化資源和市場合理的結合起來,轉化為新的“財富”;只有這樣才能使南陽的影視文化傳媒事業走的更快,走的更遠。

參考文獻:

[1] 王亞男.地方電視傳媒發展的思考—基于吉林省電視傳媒發展現狀的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2).

[2] 盛云富.發展獨具特色的云南影視文化產業[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9).

[3] 孫笑菲.河南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地區旅游經濟[J].新聞愛好者,2010(10).

韓國對外貿易影視文化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大眾影視文化作為當代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倫理功能。但是,由于許多大眾影視文化工作者在巨額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放棄了其應有的道德原則和社會責任,從而導致了部分大眾文化影視作品出現了庸俗、低俗和媚俗的不良傾向。對大眾影視文化進行倫理分析和審視,對于我們正確認識并發揮大眾影視文化的倫理導向功能,規避其對社會大眾的不良影響,具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眾影視文化;“三俗”文化之風;倫理分析

2010年7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就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研究問題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單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边@是近年來中央最高層首次明確強調抵制“三俗”之風,一場新的文化領域的“道德運動”正在掀起,如何反“三俗”已成為當代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課題。大眾影視文化作為當代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抵制“三俗”之風的重要陣地。因此,從倫理學的視角出發,對大眾影視文化進行分析和審視,將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大眾影視文化的倫理功能,規避其倫理困境。

一、大眾影視文化的界定

大眾影視既是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大眾傳播媒介,也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和一種文化形態。其中,“電影是一種以活動照相術結合幻燈片放映發展起來的綜合藝術,主要流程是用電影攝影機以每秒攝取格畫幅運動的速度,將運動過程拍攝在條狀膠片上,成為許多格的動作逐漸變化的畫面;然后經過一定的工藝過程,制成可以放映的影片:當影片通過放映機以同樣的運轉速度被燈光連續的投影于銀幕時,由于人類視覺具有暫留印象的特性,觀眾便從銀幕上看到像是實在活動的、放大了的活動影像?!彪娨暋笆鞘褂秒娮蛹夹g傳播圖像和聲音的現代化傳播媒介。它通過光電變換系統把圖像、聲音和色彩轉換為信號,用電纜和天線發送出去,由接收端將電信號還原為圖像、色彩和聲音,重現在熒屏上?!笨梢?,僅從電影和電視的技術定義來看,二者僅僅是大眾傳媒的兩種手段。因此,從二者僅作為傳播手段來看,它們既可以與大眾文化相結合從而形成大眾影視文化,也能夠成為傳播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重要載體。從電影文化和電視文化的實質來看。二者均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大眾心理的結合體。大眾電影文化和大眾電視文化,在大眾文化特征方面具有諸多的相似性。這也就使得理論界在進行大眾文化研究時經常將二者合在一起,合稱為大眾影視文化,即指以相對完整和獨立的影視作品為主體的影視存在形態。其具體類型包括電影故事片、電視劇、藝術電影以及影視記錄片等。

商業片和娛樂片是大眾影視文化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突出體現著當代社會大眾的文化需求、精神需要和道德要求,其生產目的和運行機制帶有鮮明的大眾文化特征。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眾影視文化憑借其低廉的價格和輕松愉快的敘述方式越來越成為人們緩解心理緊張和宣泄情緒焦慮的重要途徑。

二、大眾影視文化的特征

大眾文化時代,也被稱作文化工業時代或商業文化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一切生產活動包括藝術創作都以商業利潤為核心,一切產品包括藝術品都必須轉化為商品,進入市場流通領域,實現商業價值。大眾影視作品與音樂和文學創造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這也就決定了制片商對大眾影視劇作品商業利潤的關注遠遠高于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而大眾影視文化的創作目的與藝術本質的不斷背離必然導致大眾影視文化本身的大眾文化特征日益凸顯。美國的丹尼爾-切特羅姆曾對電影的作用發表過這樣的意見:“電影的誕生標志著一個關鍵的文化轉折點,它巧妙地將技術、商業性娛樂藝術和景觀融為一體,使自己與傳統文化的精英顯得格格不入?!币蚨?。大眾影視文化具有鮮明的商業性、娛樂性和大眾性特征。

第一,商業性是大眾影視文化的最根本特征,也是其與生俱來的特性。大眾影視文化從其誕生之日起,其目的就是通過娛樂大眾而獲得經濟利潤。從大眾影視作品的制作和資金循環而言,它主要遵循的是市場規律和商業運作。制片商的投資行為和產業化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就是巨額的商業利潤和商業回報,這種情況必然導致收視率和票房收入成為衡量大眾影視作品的最主要標準。美國的好萊塢被公認為是世界商業電影的主要產地,據資料顯示,好來塢影片的票房收入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已經占有全球票房的百分之七十。尤其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好萊塢幾乎成為了商業電影的代名詞。另外。影視文化的商業性還體現在影視劇作品的“明星制”和隨片廣告的加入?!坝捎谟辛嗣餍侵?,制片業有了屬于自己的‘預定市場’。明星的形象和名字成為了影片的商標,從而建立起觀眾(消費者)對影片的消費吁請結構,因而影片銷售量、票房收入便可以相對穩定?!边@樣,影視劇作品就可以充分發揮明星蘊含的商業價值。獲得更高的票房收入。隨片廣告和嵌人式廣告是廣告加入影視作品的兩種主要方式,其中,隨片廣告是在片頭或片子中間加入廣告,而嵌入式廣告是將某種商品的商標或實物直接體現在影視作品中。與隨片廣告相比。嵌入式廣告的形式比較隱蔽,不容易引起觀眾的反感和不滿,因而成為了影視作品中比較常采用的一種廣告形式。比如我國著名導演馮小剛的《手機》、《天下無賊》等作品中,商業廣告就比比皆是??梢?。無論從大眾影視文化作品的創作目的、運行機制、評價體系還是作品內容,都充滿了商業性的特征。

第二,娛樂性是大眾影視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大眾電影的商業性和娛樂性是緊密相聯的,其中,商業性是對大眾影視文化作品出發點和最終目的的關注。而娛樂性則側重于對大眾影視的內容和風格所體現出來的倫理取向和道德內涵進行總結和歸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大眾影視文化的商業性特征決定了娛樂性,而大眾影視文化在內容和風格方面的娛樂化趨勢則是商業性特征的體現和實現商業目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在高科技時代和全球化的語境中,大眾影視文化作品通過營造視覺化和奇觀化的影像世界,滿足了現代人的視覺心理需求,豐富了現代人的視覺內容。緩解了現代人的精神壓力,釋放了人性中的種種欲望。比如刀光劍影、神奇詭秘的武俠片為大眾編織了個人英雄的夢世界。滿足了人們對自由和浪漫的渴望;光怪陸離的科幻片刺激著人們的想象力,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向往;撲朔迷離、結構緊湊的偵探片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和對正義的追求:纏綿悱側的言情片滿足了人們對美好愛情和真摯情感的向往;而溫馨、輕松的家庭劇則是普通百姓現實生活和現實情感的表達。大眾影視文化作品的娛樂性不僅體現在類型和內容上。也表現在影視文化作品的宣傳和炒作

上。大規模宣傳造勢、明星效應和新聞炒作已經成為當代影視文化傳播最重要的環節。甚至很多商業電影在這方面的投資遠遠高于電影本身的制作費用??梢?,無論是大眾影視文化作品的內容還是傳播過程。其目的都是為了吸引大眾的眼球、迎合世俗的娛樂化、視覺化和平面化的需要,這也致使影視文化作品本應包含的道德內涵、理性厚度和歷史滄桑感被大眾的消費性和娛樂性所淹沒。

第三,大眾性是大眾影視文化存在和發展的動力?,F代社會。大眾影視文化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們日常生活和休閑娛樂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徑。由于大眾影視文化的主要藝術定位是滿足大眾的共同口味,從而導致了大眾影視文化的類型化趨勢及其數量規模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習慣于在某一段時期欣賞某一類型電影或電視劇,看其他人都看的大片。尤其是包括網絡、電視、光盤等一系列大眾傳媒手段和信息傳播產業的飛速發展使大眾影視文化作品擴展到世界各地,進而形成了全球性的大眾文化氛圍。好萊塢大片的全球同步上映就是大眾影視文化大眾性特征的突出體現。

商業性、娛樂性和大眾性構成了大眾影視文化的最基本特征。這三個特征緊密聯系。體現了大眾影視文化的大眾文化特點。其中,商業性是大眾影視文化的根本目的,娛樂性是實現商業性的主要途徑和方式,而大眾性則是其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動力。

 三、大眾影視文化的倫理功能

大眾影視文化是當代社會大眾日常生活娛樂的主要方式,具有著重要的社會功能?,F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心理焦慮和情緒緊張成為大多數人的精神狀態,這使得人們需要一種輕松、娛樂化的方式來緩解壓力、調節身心平衡。大眾影視文化通過營造視覺情境和充分調動觀眾的情感參與熱情。滿足了大眾的情感需要,調劑了大眾的現實生活。尤其是在商業化的當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已經成為了一種奢侈品,而大眾影視文化作品恰好為普通大眾提供了交流的主題。當然,除了人性欲望的滿足和人際交流的需要外,大眾影視文化作品也為觀眾提供了角色認同的藍本,使觀眾在欣賞影視劇的過程中獲得虛幻的滿足感。

大眾影視文化具有著重要的倫理功能。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道德觀念和倫理價值取向。進而影響著社會大眾的心態、社會的道德風尚和道德水平等。因而,對大眾影視文化的倫理功能進行分析和討論。既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大眾影視文化的道德內涵和道德功能,也有助于我們能夠有效的對大眾影視文化進行道德約束和道德理性引導。

大眾影視文化是現代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結合體,是人們為自身構建的心理宣泄和補償的虛幻空間。這使得娛樂功能自然成為了大眾影視文化的特質。但是,大眾影視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形態,其本質在于滿足人的深層次要求?!霸妓囆g之最高的社會職能是統一……而且更能提高人類的精神??茖W充實并提高了我們的知識生活,藝術也同樣充實并提高了我們的感情生活。藝術和科學是人類教育中兩種最有力量的工具。所以藝術不是無謂的游戲,而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社會職能。也就是生存競爭中最有效力的武器之一;因此藝術必將因生存競爭而發展的更加豐富,更加有力。人們致力于藝術活動,最初只是自己直接的審美價值。而它們所以在歷史上被保存下來并發展下去,卻主要因為具有間接的社會價值。藝術對于社會福利的重要意識已經存在于各時代的人類中了?!笨梢?。大眾影視文化作為當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大眾文化形式。蘊含著深刻的道德內涵和道德精神,發揮著重要的倫理功能。必將從多角度塑造著人類的人文精神。

 第一,大眾影視文化蘊含著倫理等人文精神價值和大眾對真善美人性的追求。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使人們逐漸遠離了田園經濟和自然生活方式。而不斷增加的生活風險和精神壓力又使人們處于嚴重的精神困境中而無法自拔。大眾影視文化憑借其逼真的影像和美好的情境使觀眾在欣賞過程中獲得了精神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大眾影視文化以人性的美和善作為價值導向,引導著人類善的回歸。大眾徜徉在大眾影視文化構建的“精神家園”中,心智獲得了健康發展。精神得到了審美的愉悅,道德情感找到了依托。正如《廊橋遺夢》打動人心之處已經不僅僅是主人公的情感故事,而是影片體現出來的對真情和道德責任的呼喚;《泰坦尼克號》的風靡則體現了人們在物欲橫流的年代對人類真摯情感以及道德職責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大眾影視文化有助于構建整個社會的倫理價值趨同體系。大眾影視文化不僅為社會個體提供了精神撫慰,也成為了鼓勵人們以快樂的心態追求道德價值和道德理想的動力。大眾影視文化通過類型化的故事情節,使大眾得到了一定的道德關懷和價值引導。例如以社會道德生活為題材。以人倫情感為主線和家庭成員的情感糾葛為主要內容的家庭倫理劇的興起。就體現了當代社會人們對傳統家庭美德的弘揚和對現實家庭道德問題的思考。以戰爭題材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戰爭片,如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亮劍》、影片《集結號》等,則充分表達了社會民眾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對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的歌頌。

可見。大眾影視文化在終極價值意義和社會道德價值導向問題上與社會主流價值形態具有一致性,它為人們形象地描繪出了“至善”的理想圖景。鼓勵人們不斷地尋找自身的理想價值和人文精神。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道德價值體系。但是。大眾影視文化中的很多影視作品則被媒體稱為“很黃、很暴力”,比如李安導演拍攝的電影《色戒》,在威尼斯獲獎時遭遇記者及影評家批評,繼而被奧斯卡拒之門外。在美國公映時。被認定為限制級影片。而在中國大陸卻贏得了一片贊美之聲。甚至很多觀眾認為觸動他們的是影片透露出來的頹廢奢華、糾纏的情感、模糊的道德界限和男女主人公的性愛鏡頭。通過《色戒》我們可以看出,缺乏道德理性指導和道德關懷的大眾影視文化作品。必然導致社會大眾道德的墜落和價值觀的混亂。

 四、大眾影視文化的倫理困境

大眾影視文化關注平民的日常生活。迎合大眾的口味,滿足了大眾的精神需求,具有積極的倫理功能。但是,大眾影視文化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尤其是大眾影視文化對其商業本性和娛樂特征的過分關注。遮蔽了大眾影視作品本身所蘊含的道德價值和深度的倫理精神,這也就使得很多大眾影視文化作品缺乏對道德內涵、終極價值和社會責任的深刻認識。而是凸顯出平面化、無深度、反神圣以及反傳統等文化表征,進而弱化了藝術本身的社會批判和道德教化功能,從而走人了倫理困境而無法自拔。

大眾影視文化是市場經濟發展和大眾傳媒不斷進步的產物,其創作目的和運作機制完全市場化的軌道運行,經濟效益和票房收入日益成為衡量大眾影視文化生產的重要參數。為了贏得盡可能多的觀眾和商業利潤,大眾影視文化不斷遠離其本身蘊涵的倫理價值和道德內涵,向大眾日常生活品味貼近。這就促使大眾影視文化將經濟效益作為追求的終極目標。將迎合大眾的口

味作為實現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大眾影視文化作品的模式化、平面化和世俗化,必然導致其對人文精神和道德批判功能的背離。大眾影視文化作品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文化商品,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商業利潤。為了提高市場效益,大眾影視文化不斷削平其本身的深度模式,降低審美品味,消解歷史意義和社會責任,消弭藝術和生活的界限,用以迎合大眾的口味,吸引大眾的眼球。在這一過程中,金錢、性欲、感官享樂、消費主義、極端的個人主義道德價值觀等逐漸成為影視文化表現的主題,價值理想、道德追求和人文關懷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范圍,傳統影視藝術的道德教化功能逐漸被娛樂消費功能所替代。

大眾影視文化的娛樂消費功能,使得大眾影視文化作品中充斥著以滿足感官刺激為目的的性愛和色情因素,以刺激消費和奢侈享受為目的的時尚因素,以及以滿足大眾好奇心為目的的野史和秘聞。大眾影視文化對其娛樂功能的關注和對大眾口味的迎合,導致了電影的類型化趨勢。大眾影視文化制作商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觀眾,降低投資成本和規避市場風險,從內容和形式上模仿成功的作品就成為了最佳選擇。而電影的類型化趨勢壓抑了文化作品的獨創性和主體性,比如影視圈出現的“戲說熱”、“清官戲熱”、“武打熱”以及電視劇出現的“韓劇熱”、“婚姻家庭劇熱”等。無論是這些大眾影視劇作品的形式還是內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大眾影視文化作品的類型化趨勢使得大眾逐漸呈現出審美疲勞和道德關懷淡漠的表征。事實上,大眾影視文化作品中過量的感官刺激因素經常會對觀眾尤其是青少年造成嚴重的錯誤引導。例如在美國哥倫比亞中學發生的槍殺案中,肇事學生就是由于觀看了《駭客帝國》等一系列充滿恐怖和暴力的影片而產生了模仿的沖動,從而導致了慘案的發生。而香港娛樂圈發生的“艷照門”事件。使很多青年學生深受色情照片和錄像的影響?!捌G照門”以后在學生中曾出不窮的模仿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證??梢?,只要大眾對大肆渲染的感官刺激充滿熱情和好奇,以商業效益為導向的大眾影視文化作品仍將迎合他們的口味,成為誤導觀眾道德觀和價值觀的源泉。

大眾影視文化的商業本質和娛樂消費功能決定了當今社會的大眾影視文化作品不再像經典文化那樣承載著社會的真善美本質和人生的真諦。而是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次性文化消費品,即快餐式的文化。大眾影視文化作為一種快餐文化,表現出了無主題、無深度、平面化、反權威、反傳統、反普遍價值和反永恒價值的特征。這種大眾影視快餐文化不斷取消深度模式,消解精英文化特有的道德理性意義,從而不再肩負對社會和個體的倫理道德取向進行審視和探索的責任,也不再承載文化的道德內涵和審美價值,而是使大眾影視文化作品僅成為滿足大眾感官刺激的途徑和方法。同樣。這種快餐文化表現出來的平面化特征,使影視文化作品不再具有精英文化的沉重和焦慮,即便某些作品具有一定的主題思想,但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滿足大眾的感官刺激和娛樂消遣。大眾影視文化作為一種快餐文化,導致了很多影視文化作品呈現出“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的局面,即使某些大眾影視文化作品在某一時期引起了觀眾的巨大反響。但由于其本身缺乏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人文價值,也就很快被大眾所遺忘,也就很難成為經典。大眾影視文化表現出的反權威、反傳統的特征,使很多作品的歷史感消失,進而表現出碎片化的趨勢。比如現在社會流行的很多先鋒實驗電影。其內容無論在空間還是時間上都具有很大的跳躍性,其圖像展示的也不再是某個完整的故事或事件。而是很多片斷。

總之,大眾影視文化的商業本質和娛樂性特征決定了其必然要迎合大眾的口味,滿足大眾的需求。隨著大眾影視文化作品的商品化和消費功能的強化。大眾的審美興趣日益集中到游戲消遣和感官刺激,而大眾審美興趣的轉變又反過來促使大眾影視文化作品缺乏對影視劇本身的人文內涵的深度挖掘和對人性問題的深刻探討,進而逐漸成為宣揚享樂主義、消費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的平面文化和快餐文化,從而導致影視文化作品人文精神的蛻化和道德內涵的缺失。走向倫理困境而無法自拔。因此,當代中國大眾影視文化的現狀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其進行辯證的分析,既要看到大眾影視文化的積極道德功能。也要充分認識到大眾影視文化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王一川.大眾文化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陶東風.大眾文化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美]丹尼爾·切特羅姆.傳播媒介與美國人的思想[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

[4]何建平.好萊塢電影機制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5][德]格羅塞.藝術的起源[M].蔡慕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上一篇:中美汽車貿易現狀分析論文范文下一篇: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敘述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