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活中的統計學現象范文

2023-09-21

生活中的統計學現象范文第1篇

一、決策中的經濟學原理 原理

一、機會選擇

相對于人類的無限欲望而言,滿足人類欲望需要的資源是有限的,這也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資源稀缺性。資源的稀缺性,必然導致人類在生產生活中處于無限的選擇之中。人們為了得到自己喜愛的事物,必然在眾多食物中權衡取舍。選擇是一個得到一樣事物同時必須放棄另一樣事物的過程,這樣的選擇就產生了機會成本。被放棄的事物的價值就是得到事物的機會成本。選擇要決定用既定的資源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這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被經濟學家稱為資源配置問題,而資源的有限性被經濟學家稱為稀缺性。稀缺性決定了每一個社會和個人必須做出選擇。

作為例子,我們考慮我們買水果時的機會選擇,現在有三種水果提供給我們,一種是蘋果,一種是西瓜,還有一種是香蕉并且它們的價格都是一樣的,而且只能一次買一樣水果。那么如果我買了蘋果那也就意味著我就要放棄選擇買西瓜和香蕉的機會。同樣的如果我選擇買西瓜就要放棄買蘋果和香蕉的機會,如果買香蕉就要放棄買西瓜和蘋果的機會。

還有一個經典例子就是面包和大炮的事例。在戰爭年代這個決策是關乎國家興旺的抉擇。當時俄羅斯較多比例的選擇了大炮,因此它的軍事工業得到了極大地發展,從而有了較強的軍事實力用來對抗美國。另一方面,由于它較少的選擇了面包,它的輕工業和食品業發展十分落后,很難滿足人民生活供給。這是一個機會選擇的經典案例,在需要捍衛祖國安定的情況下就要較多的選擇大炮,而在和平年代就要較大的選擇面包,以取得更快的經濟發展。

認識到人們面臨不同目標中的權衡取舍本身并沒有告訴我們,人們將會或應該作出什么決策。然而,認識到生活中的權衡取舍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了解他們可以得到的選擇,才能作出良好的決策。

原理

二、用所放棄的東西的價值來衡量機會成本

在我們做出選擇的同時機會成本就已經產生了,機會成本的代銷可以用所放棄的東西的價值來衡量。 就像我們上大學的選擇上就包含了很大的機會成本。如果我們不上大學就會得到一份工資乘以十二乘以三就是我們三年所放棄的其中一項機會成本,另外我們上大學還要繳納一定數額的學費這個學費再乘以三就是我們所付出的實實在在的成本。并且我們不可能不吃東西,我們會從父母那里得到一項生活開支,這也是一項比較大的機會成本。最后就是我們所投入的時間成本,這也是我們上大學投入的最大的機會成本。當我們把時間用來聽課讀書時,我們就不能用它來工作或干別的事了。從這些方面就可以衡量出我們上大學的機會成本,而且可以看到的是這個機會成本是相當之大的。

原理

三、運用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比較做出抉擇

生活中的許多決策涉及到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微小的增量調整。經濟學家把這些調整稱為邊際變動。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考慮邊際量來作出最優決策。

例如飛機票的價格原本是200元但是由于各種因素本次航班的票沒有全部售完,現在機長提出將票以100元的價格售出。這樣有可行性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如果將票以100元的價格售出它的邊際成本就可能是乘客在飛機上喝的飲料或吃的飯,這些肯定小于100的。但是如果你不將票售出,你就要白白損失好些票的價格。所以權衡之下得出邊際效益要大于邊際成本,理性的銷售人員都會將票低價處理掉,而不是白白損失它們的價值。

原理

四、消費者偏好和對未來預計影響消費選擇 經濟學現象

由于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收益作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收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例如當蘋果價格提高時,對于消費者來說就會多吃梨少吃蘋果,因為吃蘋果的成本高了。對于果園園主就會增加種植和采收人員,以提高產量,因為蘋果的價格提高可以增加收益。

一、以前我常常打車,就是1.2元/公里的時候。但是漲價后就很少打了。

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機多收我一塊錢的“燃油漲價費”,我恍然大悟,這才是聰明的辦法。

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這么好的辦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員想不到呢? 雙敗的結局,是我這樣的稍微懂一點經濟學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 而且,還有很多能人在報刊網絡上有指出, 為啥我們的政府官員想不到呢?

二、為什么尺碼不同的服裝有一樣的售價?尺碼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為什么沒有在價格上體現出來? 解釋:

a.原材料成本相對設計、加工、流通等其他費用比起來,只占較小的部分,不同尺碼造成的成本差異不大。

b.沒有正規的包裝袋,價格不同,不易于銷售、存儲時的管理。 c.涉嫌對大身材顧客的歧視。

三、背雙肩包時,我們都知道同時背兩邊要舒服,為什么很多時候還是只背一邊。 解釋:

生活中的統計學現象范文第2篇

如今 的信息化社會的建設,都少不了物理的參與。燧人鉆木取火的基本原理正是摩擦生熱原理, 在熱量積蓄到、重難點解析

(一)區域 區域指一定范圍的地理閑得發慌幸福和他遞眼色惡意空間,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面積、形狀、范圍或界線,是一個可度量的實體。區域包含自然、經濟、社會方面 許多要素,區域是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構成的一個整體。由于組成區域的自然 要素和人文要素具有某些方面的

共性或結構一致性,使得區域內部表 現出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 區域的劃分是建立在地域差異的客響 (以長江三角洲和松嫩觀 基礎之上的。區域劃分的指標有自然、經濟和社會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綜合性的。相豆腐干好多個好哦 應的區域有自然區、經濟區、文化區、行政區、綜合區等。有的區域邊界是明確的, 有的區域邊界具有過渡性質。 任何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 并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以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為例)一定程度時 就可以使木頭與氧氣發生劇烈反應產生火焰。 而物理在如今的生活中擁有著更加廣泛的

應用, 比如說一個人的起居,早 上從床上爬起來,刷牙,洗漱,刷牙時利用牙刷凹凸 不平的表面增大摩擦,可以把牙刷得限制軸重 更干凈徹底。洗漱完畢,來一頓豐盛的西式早餐,鋒利的刀子切面包更容易,利用的 原理是在力一定下,接觸面越小,壓強越大,這樣更容易切開物體。飽餐之后,開著心愛的 跑車去公長頭發雇傭軍國仇家恨因為量子力學促使半導體硅芯片的發明,

其占有的空間。 中午在辦公室用泡面充饑下,筷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簡簡單單兩根木條,動一動手腕就可 以把食物送入口中。 這里運用的是杠桿原理, 較大力作用在較小的力臂上就可以舉起較大力 臂上的較輕物體。新海股份嚇唬人天然水大頭鬼 下班后呼朋喚友,一起吃一頓火鍋,其樂也融融?,F在流行電磁爐,電磁爐的基本原理是電磁感應原理,利用形成渦流

產生的熱量為火鍋供熱。 吃完火鍋出來時已然天黑, 夜市的霓虹燈五顏六色, 利用的正是量子力學對原子能級的研究, 不同能級間電子發生躍遷時發出的光子的巴庫

生活中的統計學現象范文第3篇

廚房中的物理知識

我們認真觀察廚房里燃料、炊具,做飯、做菜等全部過程,回憶廚房中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會看到有關的物理現象。利用物理知識解釋這些現象如下:

一、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

2、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

3、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

4、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污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

5、廚房中的電燈,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6、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

二、與力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水壺的壺嘴與壺肚構成連通器,水面總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3、菜刀的刀刃有油,為的是在切菜時,使接觸面光滑,減小摩擦。

4、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鏟送煤時,是利用煤的慣性將煤送入火爐。

6、往保溫瓶里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7、磨菜刀時要不斷澆水,是因為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利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不會升至過高。

三、與熱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一)與熱學中的熱膨脹和熱傳遞有關的現象

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

2、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3、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間。

4、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

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方式傳熱,煮飯、燒水等主要是利用對流方式傳熱的。

7、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后,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

8、冬季剛出鍋的熱湯,看到湯面沒有熱氣,好像湯不燙,但喝起來卻很燙,是因為湯面上有一層油阻礙了湯內熱量散失(水分蒸發)。

9、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二)與物體狀態變化有關的現象

1、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再裝入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降低,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灶中燃燒。

2、用焊錫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把它放在火上一會兒就燒壞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在1標準大氣壓下是100℃,錫的熔點是232℃,裝水燒時,只要水不干,壺的溫度不會明顯超過100℃,達不到錫的熔點,更達不到鐵的熔點,故壺燒不壞。若不裝水在火上燒,不一會兒壺的溫度就會達到錫的熔點,焊錫熔化,壺就燒壞了。

3、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

4、用砂鍋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讓砂鍋離開火爐,食物將在鍋內繼續沸騰一會兒。這是因為砂鍋離開火爐時,砂鍋底的溫度高于100℃,而鍋內食物為100℃,離開火爐后,鍋內食物能從鍋底吸收熱量,繼續沸騰,直到鍋底的溫度降為100℃為止。

5、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

6、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來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濕度較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后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后,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

8、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后,在離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見“白氣”,而緊靠壺嘴的地方看不見“白氣”。這是因為緊靠壺嘴的地方溫度高,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而距壺嘴一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壺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氣”。

9、油炸食物時,濺入水滴會聽到“叭、叭”的響聲,并濺出油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濺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溫沸騰,產生的氣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發出響聲。

10、當鍋燒得溫度較高時,灑點水在鍋內,就發出“吱、吱”的聲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氣”。這是因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發出“吱、吱”的響聲。

11、當湯煮沸要溢出鍋時,迅速向鍋內加冷水或揚(舀)起湯,可使湯的溫度降至沸點以下。加冷水,冷水溫度低于沸騰的湯的溫度,混合后,冷水吸熱,湯放熱。把湯揚起的過程中,由于空氣比湯溫度低,湯放出熱,溫度降低,倒入鍋內后,它又從沸湯中吸熱,使鍋中湯溫度降低。

(三)與熱學中的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會變咸,而炒菜時加鹽幾分鐘就變咸了,這是因為溫度越高,鹽的離子運動越快的緣故。

2、長期堆煤的墻角處,若用小刀從墻上刮去一薄層,可看見里面呈黑色,這是因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在長期堆煤的墻角處,由于煤分子擴散到墻內,所以刮去一層,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們在日常生活、生產中只要細心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聯系到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去分析和解釋這些現象,就能夠提高觀察、分析及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廚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爐灶、器皿以及做飯、炒菜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定會發現很多處要用到物理知識。

一、熱涼粥或冷飯時,鍋內發出”撲嘟、撲嘟”的聲音,并不斷冒出氣泡來,但一嘗,粥或飯并不熱,這是為什么?

把涼粥或飯燒熱與燒開水是不一樣的。雖然水是熱的不良身體,對熱的傳導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動性。當鍋底的水受熱時,它就要膨脹,密度減小就上浮,周圍的涼水就流過來填補,通過這種對流,就把鍋底的熱不斷地傳遞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變熱。而涼粥或飯,既流動性差又不易傳導熱。所以,當鍋底的粥或飯吸熱后,溫度就很快上升,但卻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動,大量的熱就集中在鍋底而將鍋底的粥燒焦。因熱很難傳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涼的。加熱涼粥或飯時,要在鍋里多加一些水,使粥變稀,增強它的流動性。此外,還要勤攪拌,強制進行對流,這樣可將粥進行均勻加熱。

二、用砂鍋煮肉或燒湯時,當湯水沸騰后從爐子上拿下來,則湯水仍會繼續沸騰一段時間,而鐵、鋁鍋卻沒這種現象,這是為什么?

因為砂鍋是陶土燒制成的,而非金屬的比熱比金屬大得多,傳熱能力比金屬差得多。當砂鍋在爐子上加熱時,鍋外層的溫度大大超過100℃,內層溫度略高于100℃。此時,鍋吸收了很多熱量,儲存了很多熱能。將砂鍋從爐子上拿下來后,遠高于100℃的鍋的外層就繼續向內層傳遞熱量,使鍋內的湯水仍達到100℃而能繼續沸騰一段時間,鐵、鋁鍋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請同學們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見面熟”。逢年過節,人們總要炒上幾個肉菜,那么怎樣爆炒肉片呢?

若將肉片直接放入熱油鍋里去爆炒,則瘦肉纖維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劇蒸發,致使肉片變得干硬,甚至于會將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鮮味。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師傅們往往預先將肉片拌入適量的淀粉,則肉片放到熱油鍋里后,附著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發,而肉片里的水分難以蒸發,仍保持了原來肉的鮮嫩,還減少了營養的損失,肉又熟得快即“見面熟”。用這種方法炒的肉片,既鮮嫩味美,又營養豐富。

四、凍肉解凍用什么方法最好?從冰箱里取出凍肉、凍雞,如何將其解凍呢?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為凍肉溫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熱水里解凍,凍肉從熱水中吸收熱量,其外層迅速解凍而使溫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層之間便有了空隙,傳遞熱的本領也就下降,使內部的凍肉不易再吸熱解凍而形成硬核。若將凍肉放在冷水中,則因凍肉、凍雞吸熱而使冷水溫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還會結冰。因1克水結成冰可放出80卡熱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熱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熱量被凍肉吸收后,使肉外層的溫度較快升高,而內層又容易吸收熱量,這樣,整塊肉的溫度也就較快升到0℃。如此反復幾次,凍肉就可解凍。從營養角度分析,這種均勻緩慢升溫的方法也是科學的

汽車上的物理知識

一、力學方面

1、汽車的底盤質量都較大,這樣可以降低汽車的重心,增加汽車行駛時的穩度。

2、汽車的車身設計成流線型,是為了減小汽車行駛時受到的阻力

3、汽車前進的動力——地面對主動輪的摩擦力(主動輪與從動輪與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車在平直路面勻速前進時——牽引力與阻力互相平衡,汽車所受重力與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車拐彎時:①司機要打方向盤——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乘客會向拐彎的反方向傾倒——由于乘客具有慣性

6、汽車急剎車(減速)時,①司機踩剎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乘客會向車行方向傾倒――慣性 ;③司機用較小的力就能剎住車――杠桿原理;④用力踩剎車——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⑤急剎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由滾動變摩擦成滑動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車的車輪還存在大小和個數的差異——這與汽車對路面的壓強大小相關

8、汽車的座椅都設計得既寬且大,這樣就減小了對坐車人的壓強,使人乘坐舒服

9、汽車快速行駛時,車的尾部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這是我們常常能在運動的汽車尾部看到卷揚的塵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門要求:①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乘客必須系好安全帶——這樣可以防止慣性的危害;②嚴禁車輛超載——不僅僅減小車輛對路面的破壞,還有減小摩擦、慣性等;③嚴禁車輛超速——防止急剎車時,因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過長而造成車禍

11、簡單機械的應用:①方向盤、車輪、開窗搖柄等都是輪軸,②調速桿,自動開關門裝置是杠桿

12、汽車爬坡時要調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時,降低速度,可增大牽引力

13、關于速度路程,時間的計算問題;參照物與運動狀態的描述問題

14、認識限速,里程,禁鳴等標志牌,了解其含義

二、聲學方面

1、汽車喇叭發聲要響,發動機的聲音要盡量消除(發動機上裝配消音器)――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2、為減輕車輛行駛時的噪聲對道旁居民的影響,在道旁設置屏障或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3、喇叭發聲:電能――機械能

三、熱學方面

1、汽車發動機常用柴油機或汽油機——它們是內燃機——利用內能來做功

2、發動機外裝有水套,用循環流動的水幫助發動機散熱——水的比熱容大

3、冬天,為防凍壞水箱,入夜時要排盡水箱中的水――防止熱脹冷縮的危害

4、小汽車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電熱絲——它可以防止車內形成的霧氣附著于玻璃上并凝結

5、剛坐進汽車或有汽車從你身旁駛過時,會聞到濃濃的汽油味——擴散現象

6、空調車車窗玻璃設計成雙層的――防止傳熱

7、環保汽車使用氣體燃料,可減小對大氣的污染

四、電學方面

1、汽車的發動機常用低壓電動機起動:電動機是根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汽車電動機(汽車電機)常用車載電瓶(蓄電池)供電,汽車運行過程中可以利用的車輪帶動車載發電機發電,給蓄電池充電。給蓄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此時蓄電池是用電器;用蓄電池給電動機供電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此時蓄電池才是電源

3、車載蓄電池還被用來為汽車上配裝的空調、電扇、收錄機、CD機及各種用途的電燈供電,方便地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聲能、光能等等

3、油罐車的尾部通常要掛一條鐵鏈直達路面,這樣做有利于使運輸過程中因顛簸而產生的電荷迅速傳到大地上,避免因靜電放電而帶來災難

4、車燈發光:電能――光能

五、光學方面

1、汽車旁的觀后鏡,交叉路口的觀察鏡用的都是凸面鏡,可以開闊視野

2、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一般不開燈,這樣可防止車內乘客在司機前的擋風玻璃上成像,干擾司機正確判斷

3、汽車前的擋風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盤高大的車除外),這是因為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車內物體易通過它成像于司機面前,影響司機的判斷

4、汽車尾燈燈罩:角反射器可將射來的光線反回,保證后面車輛安全

5、汽車頭燈:凹面鏡反射原理,近距光燈絲在焦點附近,遠距光燈絲在焦點上

自行車上的物理知識

你知道自行車上有哪些物理知識嗎?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1、自行車上的摩擦知識。

①自行車外胎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紋

摩擦力的大小跟兩個因素有關: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車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紋,這是通過增大自行車與地面間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自行車打滑。

②自行車為什么能前進? 當我們騎在自行車上時,由于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有壓力,輪胎和地面之間不光滑,因此自行車與路面之間有摩擦,不過,要問自行車為何能前進?這還是依靠后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而產生的,這個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輪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礙車的運動!其方向與自行車前進方向相反。正是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車作勻速運動。不過,當人們在地上推自行車前進時,前輪和后輪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誰和這兩個力平衡呢?腳對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③剎車以后,自行車為何能停止?

剎車時,剎皮與車圈間的摩擦力,會阻礙后輪的轉動。手的壓力越大,剎皮對車圈的壓力就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輪就轉動的越慢。如果完全剎死,這時后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就變為滑動摩擦力(原來為滾動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礙了自行車的運動,因此就停下來了。 ④自行車哪些地方安有鋼珠?為什么安鋼珠?

在自行車的前軸、中軸、后軸、車把轉動處,腳蹬轉動處等地方,都安有鋼珠。 人們騎自行車總是希望輕松、靈活、省力。而用滾動代替滑動就可以大大減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車轉動的地方安裝鋼珠,我們可以經常加潤滑油,使接觸面彼此離開,這樣就可以使摩擦力變得更小。

2、自行車上的杠桿、輪軸知識。 ①自行車上的杠桿

A、控制前輪轉向的杠桿:自行車的車把,是省力杠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轉動自行車前輪,來控制自行車的運動方向和自行車的平衡。

B、控制剎車閘的杠桿:車把上的閘把是省力杠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車閘以較大的壓力壓到車輪的鋼圈上。 ②自行車上的輪軸

A、中軸上的腳蹬和花盤齒輪:組成省力輪軸(腳蹬半徑大于花盤齒輪半徑)。 B、自行車手把與前叉軸:組成省力輪軸(手把轉動的半徑大于前叉軸的半徑)。 C、后軸上的齒輪和后輪:組成費力輪軸(齒輪半徑小于后輪半徑)。

3、自行車上的氣壓知識。

自行車內胎充氣:早期的各種輪子都是木輪、鐵輪,顛簸不已?,F代自行車使用充氣內胎主要是使胎內的壓強增大,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同時可以減小自行車前進的阻力。

氣門芯的作用:充氣內胎上的氣門芯,起著單向閥門的作用,只讓氣體進入,不讓氣體外漏,方便進氣,保證充氣內胎的密封。

4、自行車上光學知識。

自行車上的紅色尾燈,不能自行發光,但是到了晚上卻可以提醒司機注意,因為自行車的尾燈是由很多蜂窩狀的“小室”構成的,而每一個“小室”是由三個約成90度的反射面組成的。這樣在晚上時,當后面汽車的燈光射到自行車尾燈上,就會產生反射光,由于紅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機的注意。

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和運載工具。在它的“身上”運用了許多力學知識 1.測量中的應用

在測量跑道的長度時,可運用自行車。如普通車輪的直徑為0.71米或0.66米。那么轉過一圈長度為直徑乘圓周率π,即約2.23米或2.07米,然后,讓車沿著跑道滾動,記下滾過的圈數n,則跑道長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運動的應用 (1)減小與增大摩擦。

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以減小摩擦。為更進一步減小摩擦,人們常在這些部位加潤滑劑。

多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以增大摩擦。如車的外胎,車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閘把套等。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剎車時,車輪不再滾動,而在地面上滑動,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車可迅速停駛。而在剎車的同時,手用力握緊車閘把,增大剎車皮對鋼圈的壓力以達到制止車輪滾動的目的。 (2)彈簧的減震作用。

車的座墊下安有許多根彈簧,利用它的緩沖作用以減小震動。

3.壓強知識的應用

(1)自行車車胎上刻有載重量。如車載過重,則車胎受到壓強太大而被壓破。 (2)座墊呈馬鞍型,它能夠增大座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壓強,使人騎車不易感到疲勞。

4.簡單機械知識的應用

自行車制動系統中的車閘把與連桿是一個省力杠桿,可增大對剎車皮的拉力。自行車為了省力或省距離,還使用了輪軸:腳蹬板與鏈輪牙盤;后輪與飛輪及龍頭與轉軸等。

5.功、機械能的知識運用

(1)根據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費距離。因此人們在上坡時,常騎“S形”路線就是這個道理。

(2)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 如騎車上坡前,人們往往要加緊蹬幾下,就容易上去些,這里是動能轉化為勢能。而騎車下坡,不用蹬,車速也越來越快,此為勢能轉化為動能。

6.慣性定律的運用

快速行駛的自行車,如果突然把前輪剎住,后輪為什么會跳起來。這是因為前輪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運動,但車上的人和后輪沒有受到阻力,根據慣性定律,人和后輪要保持繼續向前的運動狀態,所以后輪會跳起來。

切記下坡或高速行駛時,不能單獨用自行車的前閘剎車,否則會出現翻車事故!

民諺俗語中的物理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民諺、俗語,這些民諺、俗語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我們平時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諺、俗語,就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深化知識,活化知識,這對培養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幫助的。下面列舉幾例:

1、小小稱砣壓千斤——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如果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分之一,則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倍。如果稱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兩撥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鏡不能重圓——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大于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

3、摘不著的是鏡中月 撈不著的是水中花——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

4、人心齊,泰山移——如果各個分力的方向一致,則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個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繩提豆腐--提不起來——在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小,則壓強就大。

6、真金不怕火來煉,真理不怕爭辯——從金的熔點來看,雖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溫度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溫度小于金的熔點,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大風來臨時,高空中氣溫迅速下降,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相當于許多三棱鏡,月光通過這些"三棱鏡"發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暈,故有 "月暈而風"之說。礎潤即地面反潮,大雨來臨之前,空氣濕度較大,地面溫度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鹽分容易吸附潮濕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預示大雨將至。

8、長嘯一聲,山鳴谷應——人在崇山峻嶺中長嘯一聲,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經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聞其聲,不見其人——波在傳播的過程中,當障礙物的尺寸小于波長時,可以發生明顯的衍射。一般圍墻的高度為幾米,聲波的波長比圍墻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繞地高墻,使墻外的人聽到;而光波的波長較短(10-6米左右),遠小于高墻尺寸,所以人身上發出的光線不能衍射到墻外,墻外的人就無法看到墻內人。

10、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水沸騰之前,由于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后,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11、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于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 收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后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中航行,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慢得多,在這個"洞中"生活幾天,則地球上已渡過了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幾千年。

14、千里眼,順風耳——人們利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圖像信號,使古代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為現實。并且人類的視野已遠遠超過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萬里——由于地球的半徑為6370千米,地球每轉一圈,其表面上的物體"走"的路程約為40003.6千米,約8萬里。這是毛澤東吟出的詩詞,它還科學的揭示了運動和靜止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體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體沸騰。

17、墻內開花墻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墻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墻外。

18、坐井觀天 所見甚少——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

19、如坐針氈——由壓強公式可知,當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人坐在這樣的氈子上就會感覺極不舒服。 20、瑞雪照豐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許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于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后寒"的感覺。

22、一滴水可見太陽,一件事可見精神——一滴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過一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像,小中見大。

23、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24、紙里包不住火——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

25、有麝自然香,何須迎風揚——氣體的擴散現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

27、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于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

28、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往低處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條客觀規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響由高處流向低處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擔——水缸中的水由于蒸發,水面以下部分溫度比空氣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外表面就產生了液化現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時由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少,雖然也會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發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氣潮濕,水蒸發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現了.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當然不需要挑水澆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氣凝華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華、凝固都是放熱過程,化雪是融化過程,要吸熱。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氣溫低于山下平地氣溫,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時融化.所以下同樣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的結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氣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凍三盡,非一日之寒——水的溫度在0℃~4℃之間是熱縮冷脹,4℃時水的密度最大.當整個水溫都降到4℃時,水的對流停止.氣溫繼續下降時,上層水溫降到 4℃以下,密度減小不再下沉,底層水溫仍保持4℃,上層水溫降到0℃并繼續放熱時,水面開始結冰.由于水和冰是熱的不良導體,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都不易進行,冰下的水放熱極為緩慢,結成厚厚的冰,當然需要很長時間的天寒。

33、火場之旁,必有風生——火場附近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遠處的冷空氣必將來填充,冷熱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34、一石擊破水中天——平靜的水面如一塊平面鏡,可看到天的像,石塊投入水中破壞了平靜的水面,形成層層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擊破了。

35、瞎子點燈白費蠟——人們能看到世上萬事萬物,是因為太陽光或用來照明的光照射在物體上被物體反射后的光線進入人眼,反射光線進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見物體。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曬臉皮——我國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東移動的,早晨看到的虹,是東方射來的太陽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顯然,西虹是本地天氣將要降雨的預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來的陽光照在東方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而形成的東虹,它預示著西方天空已沒有降雨云了,天氣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門,晚霞走千里——(參考上則)

38、虹高日頭低,早晚披蓑衣——當“日頭低”時,太陽光線和地平線是非常接近的,這時出現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線,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個圓弧.若此時空氣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間很廣,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還可以看到霓,霓頂的半圓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頂,也預示著降雨云已經移近天頂,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顛倒黑白——照相機是應用物體放在凸透鏡兩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與人是顛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劑,人照相時,由于淺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強,反射光進入相機的暗箱與底片上的感光劑發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強,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這樣淺色部位在膠片上感光強,深色部位感光弱.膠片沖洗時,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劑基本沖洗掉,所以呈淺色,而感光強的部位由于發生了光化反應沖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誤砍柴工——減小受壓面積增大壓強

41、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42、一只巴掌拍不響——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體上才能產生力的作用,才能拍響。

43、四兩撥千斤——杠桿的平衡條件,增大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較小的動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體。

44、水銀落地——無孔不入——水銀的密度大于組成地面各物質的密度,水銀又具有流動性,故它總是沉在其它物質的下面。

45、泥鰍黃鱔交朋友——滑頭對滑頭——泥鰍黃鱔的表面都光滑且潤滑,摩擦力小。

46、雞蛋碰石頭——完蛋——蛋殼承受的壓強遠小于石頭能承受的壓強,雞蛋碰石頭,雞蛋先破。

47、大船漏水——有進無出——液體內部存在壓強,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壓進船內,直到船內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內的水也不會向外流。

生活中的統計學現象范文第4篇

一、生活中物理運動現象與知識的聯系

運動學是物理學科中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運動現象在實際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體現, 由于課本上對于物理運動現象的描述、概念比較抽象化, 所以, 在進行運動現象的學習時, 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學習理解[1]。例如:汽車與人的相對速度、兩輛車之間的相對速度等, 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和例子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使學科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形象化[2]。所以, 在進行物理學科的學習時, 學生要透過實際生活的現象理解物理運動的相關定義概念, 加強對運動學的理解, 從根本上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二、生活中常見的物理運動現象

對于物理這種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興趣的培養, 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并且, 物理學科的某些名詞概念復雜難懂, 只是單純的強調定義概念, 卻不加強學生對概念的深入理解, 這樣會使學生降低對物理學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嚴重的會產生厭學的心理[3]。所以, 學生對于學科的興趣培養是很關鍵的。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學科知識帶到生活中, 注重觀察生活, 運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對概念定義重新理解, 下面對生活中常見的物理運動現象與物理知識結合進行講解。

在進行摩擦力這一章學習時, 學生可以觀察到一些生活中能夠看到的摩擦運動現象的例子例如人們的走路摩擦、車輛的摩擦力及慣性等。首先, 對汽車的摩擦力進行分析時, 要求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車輛剎車的情況, 同時將不同質量的車輛進行現象的對比, 這時我們會發現, 當車輛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快時, 剎車滑行的距離越大, 這個實際的現象就可以用物理的摩擦力知識來解釋, 車輛的速度越大時, 剎車滑行的距離越長;車輛的質量越大時, 慣性越大, 剎車滑行的距離也增大[4]。這也就是提高實際生活中的各種運動現象, 使得學生對摩擦力等物理知識進行更深入的理解, 也更加理解質量是衡量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其大小只與質量有關[5]。

在學習物體重力和運動的關系這一部分時, 可以對掛在墻上的鐘表進行觀察, 當電池沒有電量時, 時鐘停止轉動, 但會發現秒針總會停在表盤上9的位置。其實這是因為秒針在9的位置受到重力矩阻礙作用最大, 使得秒針只能停留在9的位置。在學習流體力學這一部分時, 可以對從高處落下的物體進行觀察, 例如質量可以忽略不計的落葉片, 我們可以發現, 在無外力風的情況下, 落葉飄落的路線也不是垂直的, 這是因為落葉的表面凸凹不同, 形狀也各不相同, 在下落的過程中, 表面各部分的氣流速度也不同, 按照流體力學的原理, 由于物體的流速大、壓強小, 使得落葉的各個部分受到不均勻的空氣作用力, 并且作用力也會隨著落葉運動情況的改變而變化, 所以, 我們看到的落葉下落過程是曲折的。

三、結語

物理學科是各個理科的基礎學科, 對于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對人類科學的研究進步有著重要作用。物理學科在高中被國家作為正式的基礎學科學習, 但許多學生對于物理學科有著逃避甚至恐懼的心理, 這與物理學科傳統學習方法不當、不科學有很大的關系, 這原本是一門鍛煉學生邏輯思維嚴謹性的學科, 卻被當成文科那樣死板的記憶公式的學科, 導致我國大部分高中生對于物理學科都是不感興趣的, 厭惡的, 對于物理學習缺乏信心和耐心。所以, 國家相關教育部門、學校及教師都應對此進行深刻反思, 作為學生也應該養成自學的習慣, 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學習效率。

摘要:物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物理現象隨處可見。然而學生們在進行物理學科的學習時, 大多感到學科學習的難度大、積極性不高, 使得學生對物理學科失去學習興趣。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將物理學科的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使得學生認為物理的學習比較枯燥, 不易理解。所以, 我們在平時學習中要注重提高自身對于生活中物理現象的發現和理解能力, 更好的將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和學科知識結合在一起, 提高我們學習的積極性, 使得學科知識能夠真正的被理解、掌握, 促進物理學科知識能夠更好的在我們生活中應用。

關鍵詞:生活中,常見,物理,運動現象

參考文獻

[1] 孫占玲.應用生活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J].關愛明天, 2015 (05) .

[2] 蔡云梁.應用生活物理現象, 強化高中物理教學[J].新課程導學, 2014 (34) .

[3] 周勤霞.生活現象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 (教與學) , 2014 (10) .

[4] 毛建龍.從生活現象中學習高中力學的概念[J].才智, 2013 (18) .

生活中的統計學現象范文第5篇

一、預測中獎概率

當今時代,彩票產業飛速發展,人們都能通過自己能成為那個幸運兒,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因此,在現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彩票成為普通大眾經濟生活的一個熱點話題。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每100個人中至少有三個人購買過彩票,那么,彩票中獎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呢?人們通過購買彩票發家致富愿望真的能夠達成嗎?這就需要人們在購買彩票之前運用概率論數理統計知識計算中獎率,理性購買彩票。以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雙色球”彩票的中獎概率為例。在“雙色球”彩票中,一共分為3個獎項,一等獎的中獎原則是“六加一”,即抽中六個紅色球和一個藍色球即中獎,既然如此,記“彩票購買者中一等獎”為事件A,“中二等獎”為事件B,“中三等獎”為事件C,那么購買彩票中獎的概率大概是P(A)+P(B)+P(C)=6.7%,也就是說一個人每買一百次“雙色球”彩票,他大概有六到七次的中獎機會,而在所有的中獎可能中,購買者中一等獎的概率只有1/17721088,能在兩千多萬個參與者中成為那個幸運兒,其難度可想而知。

由此可見,彩票中獎的概率并不高,想把購買彩票作為職業來發家致富的可能性基本是不存在的。在購買彩票之前,概率論與數據統計知識的運用有助于幫助購買者你先看看中獎概率,以平常心看待每一次購買彩票的行為,不要對其能夠中獎抱有過大期待,而去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能切實為自己帶來效益的社會經濟活動中。

二、防范金融風險

在當今社會中,“炒股”也是一個熱門話題,和彩票購買不同,“炒股”需要運用到相當專業的金融知識以及概率論思想,如此才能在日趨激烈的金融市場上抓住機遇,防范金融風險,創造經濟效益。假設現行市場上有三種股票,通過初步預測,這三種股票能為持股人帶來經濟效益的概率分別是0.8,0.5,0.3,那么,這三只股票中至少有一種股票能夠獲利的概率是多少呢?在已經知道一定的概率數據的前提下,股票購買者就可以提前計算各種股票的獲利概率,在上述問題中,就可以利用現成的概率計算公式來計算至少有一種股票能夠獲利的概率。依舊是以上述給出的股票獲利數據為例,至少有一種股票獲利的概率大概是0.93。雖然說這個數據不一定是準確無誤的,但是至少可以為股票購買者提供一定的參考,有助于股票購買者理性購買,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

三、保險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不斷深入發展,保險成問題成為廣大城鄉居民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選擇辦理保險業務時,人們總希望能夠選擇那種能夠為自己帶來實際收益的保險服務,在眾多的保險保障業務中,他們只有計算每一種業務為自己帶來的實際收益,才有助于自己做出正確選擇。換個角度來說,保險辦理者可以通過逆向思維考慮保險公司的經濟業務情況,從而來推導出自己可能獲益的概率。

在實際投保前,投保人可以參考借鑒一下保險公司的相關數據?,F在我們做出簡單舉例,假設一年中有2000個人在保險公司投保,而這些人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大概是0.005%,每人辦理保險業務都需要交費20元,倘若發生事故,擇期可以領取2000元的保險金,那么,就可以根據這些數據計算保險公司的虧本概率,通過伯努利實驗以及相關的計算公式,我們最終可以得出保險公司虧本的概率無限接近于0的答案,雖然這項計算受到外界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較大,但是也足以為投保人提供一定的參考,有助于投保人在一眾保險業務中做出正確抉擇,為自己帶來最大化收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以一門實用價值比較高的學科,能夠用來解決很多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經濟問題。通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人們能夠計算彩票中獎的概率、能夠計算炒股獲利的概率、能為自己選擇哪種保險業務提供數據參考。對這項數學知識的充分利用,有助于人們客觀地看待一些“經濟陷阱”,合理規劃自己的經濟活動,讓自己的經濟活動多一些理性,人們必將從此受益。

摘要: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主要致力于對隨機現象統計規律的研究,是一門注重演繹歸納和規律統計的學科。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概率論數理統計的應用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本文將著重分析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數學思想以及數學方法在經濟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立足于現實生活,展現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高效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生活,統計思想,應用

參考文獻

[1] 姜權.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在大數據分析中的應用策略[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12):10-11.

[2] 李雙.《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材與實踐[J].數學教育學報,2012,21(05):84-87.

[3] 孫明娟,喬克林,董慶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Z1):137+141.

生活中的統計學現象范文第6篇

廚房中的物理知識

我們認真觀察廚房里燃料、炊具,做飯、做菜等全部過程,回憶廚房中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會看到有關的物理現象。利用物理知識解釋這些現象如下:

一、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

2、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

3、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

4、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污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

5、廚房中的電燈,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6、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

二、與力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水壺的壺嘴與壺肚構成連通器,水面總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3、菜刀的刀刃有油,為的是在切菜時,使接觸面光滑,減小摩擦。

4、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鏟送煤時,是利用煤的慣性將煤送入火爐。

6、往保溫瓶里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7、磨菜刀時要不斷澆水,是因為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利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不會升至過高。

三、與熱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一)與熱學中的熱膨脹和熱傳遞有關的現象

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

2、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

3、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間。

4、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

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方式傳熱,煮飯、燒水等主要是利用對流方式傳熱的。

7、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后,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

8、冬季剛出鍋的熱湯,看到湯面沒有熱氣,好像湯不燙,但喝起來卻很燙,是因為湯面上有一層油阻礙了湯內熱量散失(水分蒸發)。

9、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二)與物體狀態變化有關的現象

1、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再裝入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降低,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灶中燃燒。

2、用焊錫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把它放在火上一會兒就燒壞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在1標準大氣壓下是100℃,錫的熔點是232℃,裝水燒時,只要水不干,壺的溫度不會明顯超過100℃,達不到錫的熔點,更達不到鐵的熔點,故壺燒不壞。若不裝水在火上燒,不一會兒壺的溫度就會達到錫的熔點,焊錫熔化,壺就燒壞了。

3、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

4、用砂鍋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讓砂鍋離開火爐,食物將在鍋內繼續沸騰一會兒。這是因為砂鍋離開火爐時,砂鍋底的溫度高于100℃,而鍋內食物為100℃,離開火爐后,鍋內食物能從鍋底吸收熱量,繼續沸騰,直到鍋底的溫度降為100℃為止。

5、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

6、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來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濕度較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后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后,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

8、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后,在離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見“白氣”,而緊靠壺嘴的地方看不見“白氣”。這是因為緊靠壺嘴的地方溫度高,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而距壺嘴一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壺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氣”。

9、油炸食物時,濺入水滴會聽到“叭、叭”的響聲,并濺出油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濺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溫沸騰,產生的氣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發出響聲。

10、當鍋燒得溫度較高時,灑點水在鍋內,就發出“吱、吱”的聲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氣”。這是因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發出“吱、吱”的響聲。

11、當湯煮沸要溢出鍋時,迅速向鍋內加冷水或揚(舀)起湯,可使湯的溫度降至沸點以下。加冷水,冷水溫度低于沸騰的湯的溫度,混合后,冷水吸熱,湯放熱。把湯揚起的過程中,由于空氣比湯溫度低,湯放出熱,溫度降低,倒入鍋內后,它又從沸湯中吸熱,使鍋中湯溫度降低。

(三)與熱學中的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會變咸,而炒菜時加鹽幾分鐘就變咸了,這是因為溫度越高,鹽的離子運動越快的緣故。

2、長期堆煤的墻角處,若用小刀從墻上刮去一薄層,可看見里面呈黑色,這是因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在長期堆煤的墻角處,由于煤分子擴散到墻內,所以刮去一層,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們在日常生活、生產中只要細心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聯系到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去分析和解釋這些現象,就能夠提高觀察、分析及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廚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爐灶、器皿以及做飯、炒菜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定會發現很多處要用到物理知識。

一、熱涼粥或冷飯時,鍋內發出”撲嘟、撲嘟”的聲音,并不斷冒出氣泡來,但一嘗,粥或飯并不熱,這是為什么?

把涼粥或飯燒熱與燒開水是不一樣的。雖然水是熱的不良身體,對熱的傳導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動性。當鍋底的水受熱時,它就要膨脹,密度減小就上浮,周圍的涼水就流過來填補,通過這種對流,就把鍋底的熱不斷地傳遞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變熱。而涼粥或飯,既流動性差又不易傳導熱。所以,當鍋底的粥或飯吸熱后,溫度就很快上升,但卻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動,大量的熱就集中在鍋底而將鍋底的粥燒焦。因熱很難傳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涼的。加熱涼粥或飯時,要在鍋里多加一些水,使粥變稀,增強它的流動性。此外,還要勤攪拌,強制進行對流,這樣可將粥進行均勻加熱。

二、用砂鍋煮肉或燒湯時,當湯水沸騰后從爐子上拿下來,則湯水仍會繼續沸騰一段時間,而鐵、鋁鍋卻沒這種現象,這是為什么?

因為砂鍋是陶土燒制成的,而非金屬的比熱比金屬大得多,傳熱能力比金屬差得多。當砂鍋在爐子上加熱時,鍋外層的溫度大大超過100℃,內層溫度略高于100℃。此時,鍋吸收了很多熱量,儲存了很多熱能。將砂鍋從爐子上拿下來后,遠高于100℃的鍋的外層就繼續向內層傳遞熱量,使鍋內的湯水仍達到100℃而能繼續沸騰一段時間,鐵、鋁鍋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請同學們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見面熟”。逢年過節,人們總要炒上幾個肉菜,那么怎樣爆炒肉片呢?

若將肉片直接放入熱油鍋里去爆炒,則瘦肉纖維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劇蒸發,致使肉片變得干硬,甚至于會將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鮮味。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師傅們往往預先將肉片拌入適量的淀粉,則肉片放到熱油鍋里后,附著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發,而肉片里的水分難以蒸發,仍保持了原來肉的鮮嫩,還減少了營養的損失,肉又熟得快即“見面熟”。用這種方法炒的肉片,既鮮嫩味美,又營養豐富。

四、凍肉解凍用什么方法最好?從冰箱里取出凍肉、凍雞,如何將其解凍呢?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為凍肉溫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熱水里解凍,凍肉從熱水中吸收熱量,其外層迅速解凍而使溫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層之間便有了空隙,傳遞熱的本領也就下降,使內部的凍肉不易再吸熱解凍而形成硬核。若將凍肉放在冷水中,則因凍肉、凍雞吸熱而使冷水溫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還會結冰。因1克水結成冰可放出80卡熱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熱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熱量被凍肉吸收后,使肉外層的溫度較快升高,而內層又容易吸收熱量,這樣,整塊肉的溫度也就較快升到0℃。如此反復幾次,凍肉就可解凍。從營養角度分析,這種均勻緩慢升溫的方法也是科學的

汽車上的物理知識

一、力學方面

1、汽車的底盤質量都較大,這樣可以降低汽車的重心,增加汽車行駛時的穩度。

2、汽車的車身設計成流線型,是為了減小汽車行駛時受到的阻力

3、汽車前進的動力——地面對主動輪的摩擦力(主動輪與從動輪與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車在平直路面勻速前進時——牽引力與阻力互相平衡,汽車所受重力與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車拐彎時:①司機要打方向盤——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乘客會向拐彎的反方向傾倒——由于乘客具有慣性

6、汽車急剎車(減速)時,①司機踩剎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乘客會向車行方向傾倒――慣性 ;③司機用較小的力就能剎住車――杠桿原理;④用力踩剎車——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⑤急剎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由滾動變摩擦成滑動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車的車輪還存在大小和個數的差異——這與汽車對路面的壓強大小相關

8、汽車的座椅都設計得既寬且大,這樣就減小了對坐車人的壓強,使人乘坐舒服

9、汽車快速行駛時,車的尾部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這是我們常常能在運動的汽車尾部看到卷揚的塵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門要求:①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乘客必須系好安全帶——這樣可以防止慣性的危害;②嚴禁車輛超載——不僅僅減小車輛對路面的破壞,還有減小摩擦、慣性等;③嚴禁車輛超速——防止急剎車時,因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過長而造成車禍

11、簡單機械的應用:①方向盤、車輪、開窗搖柄等都是輪軸,②調速桿,自動開關門裝置是杠桿

12、汽車爬坡時要調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時,降低速度,可增大牽引力

13、關于速度路程,時間的計算問題;參照物與運動狀態的描述問題

14、認識限速,里程,禁鳴等標志牌,了解其含義

二、聲學方面

1、汽車喇叭發聲要響,發動機的聲音要盡量消除(發動機上裝配消音器)――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2、為減輕車輛行駛時的噪聲對道旁居民的影響,在道旁設置屏障或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3、喇叭發聲:電能――機械能

三、熱學方面

1、汽車發動機常用柴油機或汽油機——它們是內燃機——利用內能來做功

2、發動機外裝有水套,用循環流動的水幫助發動機散熱——水的比熱容大

3、冬天,為防凍壞水箱,入夜時要排盡水箱中的水――防止熱脹冷縮的危害

4、小汽車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電熱絲——它可以防止車內形成的霧氣附著于玻璃上并凝結

5、剛坐進汽車或有汽車從你身旁駛過時,會聞到濃濃的汽油味——擴散現象

6、空調車車窗玻璃設計成雙層的――防止傳熱

7、環保汽車使用氣體燃料,可減小對大氣的污染

四、電學方面

1、汽車的發動機常用低壓電動機起動:電動機是根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汽車電動機(汽車電機)常用車載電瓶(蓄電池)供電,汽車運行過程中可以利用的車輪帶動車載發電機發電,給蓄電池充電。給蓄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此時蓄電池是用電器;用蓄電池給電動機供電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此時蓄電池才是電源

3、車載蓄電池還被用來為汽車上配裝的空調、電扇、收錄機、CD機及各種用途的電燈供電,方便地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聲能、光能等等

3、油罐車的尾部通常要掛一條鐵鏈直達路面,這樣做有利于使運輸過程中因顛簸而產生的電荷迅速傳到大地上,避免因靜電放電而帶來災難

4、車燈發光:電能――光能

五、光學方面

1、汽車旁的觀后鏡,交叉路口的觀察鏡用的都是凸面鏡,可以開闊視野

2、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一般不開燈,這樣可防止車內乘客在司機前的擋風玻璃上成像,干擾司機正確判斷

3、汽車前的擋風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盤高大的車除外),這是因為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車內物體易通過它成像于司機面前,影響司機的判斷

4、汽車尾燈燈罩:角反射器可將射來的光線反回,保證后面車輛安全

5、汽車頭燈:凹面鏡反射原理,近距光燈絲在焦點附近,遠距光燈絲在焦點上

自行車上的物理知識

你知道自行車上有哪些物理知識嗎?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1、自行車上的摩擦知識。

①自行車外胎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紋

摩擦力的大小跟兩個因素有關: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車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紋,這是通過增大自行車與地面間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自行車打滑。

②自行車為什么能前進? 當我們騎在自行車上時,由于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有壓力,輪胎和地面之間不光滑,因此自行車與路面之間有摩擦,不過,要問自行車為何能前進?這還是依靠后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而產生的,這個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輪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礙車的運動!其方向與自行車前進方向相反。正是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車作勻速運動。不過,當人們在地上推自行車前進時,前輪和后輪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誰和這兩個力平衡呢?腳對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③剎車以后,自行車為何能停止?

剎車時,剎皮與車圈間的摩擦力,會阻礙后輪的轉動。手的壓力越大,剎皮對車圈的壓力就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輪就轉動的越慢。如果完全剎死,這時后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就變為滑動摩擦力(原來為滾動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礙了自行車的運動,因此就停下來了。 ④自行車哪些地方安有鋼珠?為什么安鋼珠?

在自行車的前軸、中軸、后軸、車把轉動處,腳蹬轉動處等地方,都安有鋼珠。 人們騎自行車總是希望輕松、靈活、省力。而用滾動代替滑動就可以大大減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車轉動的地方安裝鋼珠,我們可以經常加潤滑油,使接觸面彼此離開,這樣就可以使摩擦力變得更小。

2、自行車上的杠桿、輪軸知識。 ①自行車上的杠桿

A、控制前輪轉向的杠桿:自行車的車把,是省力杠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轉動自行車前輪,來控制自行車的運動方向和自行車的平衡。

B、控制剎車閘的杠桿:車把上的閘把是省力杠桿,人們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車閘以較大的壓力壓到車輪的鋼圈上。 ②自行車上的輪軸

A、中軸上的腳蹬和花盤齒輪:組成省力輪軸(腳蹬半徑大于花盤齒輪半徑)。 B、自行車手把與前叉軸:組成省力輪軸(手把轉動的半徑大于前叉軸的半徑)。 C、后軸上的齒輪和后輪:組成費力輪軸(齒輪半徑小于后輪半徑)。

3、自行車上的氣壓知識。

自行車內胎充氣:早期的各種輪子都是木輪、鐵輪,顛簸不已?,F代自行車使用充氣內胎主要是使胎內的壓強增大,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同時可以減小自行車前進的阻力。

氣門芯的作用:充氣內胎上的氣門芯,起著單向閥門的作用,只讓氣體進入,不讓氣體外漏,方便進氣,保證充氣內胎的密封。

4、自行車上光學知識。

自行車上的紅色尾燈,不能自行發光,但是到了晚上卻可以提醒司機注意,因為自行車的尾燈是由很多蜂窩狀的“小室”構成的,而每一個“小室”是由三個約成90度的反射面組成的。這樣在晚上時,當后面汽車的燈光射到自行車尾燈上,就會產生反射光,由于紅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機的注意。

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和運載工具。在它的“身上”運用了許多力學知識 1.測量中的應用

在測量跑道的長度時,可運用自行車。如普通車輪的直徑為0.71米或0.66米。那么轉過一圈長度為直徑乘圓周率π,即約2.23米或2.07米,然后,讓車沿著跑道滾動,記下滾過的圈數n,則跑道長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運動的應用 (1)減小與增大摩擦。

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以減小摩擦。為更進一步減小摩擦,人們常在這些部位加潤滑劑。

多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以增大摩擦。如車的外胎,車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閘把套等。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剎車時,車輪不再滾動,而在地面上滑動,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車可迅速停駛。而在剎車的同時,手用力握緊車閘把,增大剎車皮對鋼圈的壓力以達到制止車輪滾動的目的。 (2)彈簧的減震作用。

車的座墊下安有許多根彈簧,利用它的緩沖作用以減小震動。

3.壓強知識的應用

(1)自行車車胎上刻有載重量。如車載過重,則車胎受到壓強太大而被壓破。 (2)座墊呈馬鞍型,它能夠增大座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以減小臀部所受壓強,使人騎車不易感到疲勞。

4.簡單機械知識的應用

自行車制動系統中的車閘把與連桿是一個省力杠桿,可增大對剎車皮的拉力。自行車為了省力或省距離,還使用了輪軸:腳蹬板與鏈輪牙盤;后輪與飛輪及龍頭與轉軸等。

5.功、機械能的知識運用

(1)根據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費距離。因此人們在上坡時,常騎“S形”路線就是這個道理。

(2)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 如騎車上坡前,人們往往要加緊蹬幾下,就容易上去些,這里是動能轉化為勢能。而騎車下坡,不用蹬,車速也越來越快,此為勢能轉化為動能。

6.慣性定律的運用

快速行駛的自行車,如果突然把前輪剎住,后輪為什么會跳起來。這是因為前輪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運動,但車上的人和后輪沒有受到阻力,根據慣性定律,人和后輪要保持繼續向前的運動狀態,所以后輪會跳起來。

切記下坡或高速行駛時,不能單獨用自行車的前閘剎車,否則會出現翻車事故!

民諺俗語中的物理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民諺、俗語,這些民諺、俗語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我們平時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諺、俗語,就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深化知識,活化知識,這對培養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幫助的。下面列舉幾例:

1、小小稱砣壓千斤——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如果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分之一,則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倍。如果稱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兩撥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鏡不能重圓——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大于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

3、摘不著的是鏡中月 撈不著的是水中花——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

4、人心齊,泰山移——如果各個分力的方向一致,則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個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繩提豆腐--提不起來——在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小,則壓強就大。

6、真金不怕火來煉,真理不怕爭辯——從金的熔點來看,雖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溫度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溫度小于金的熔點,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大風來臨時,高空中氣溫迅速下降,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相當于許多三棱鏡,月光通過這些"三棱鏡"發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暈,故有 "月暈而風"之說。礎潤即地面反潮,大雨來臨之前,空氣濕度較大,地面溫度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鹽分容易吸附潮濕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預示大雨將至。

8、長嘯一聲,山鳴谷應——人在崇山峻嶺中長嘯一聲,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經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聞其聲,不見其人——波在傳播的過程中,當障礙物的尺寸小于波長時,可以發生明顯的衍射。一般圍墻的高度為幾米,聲波的波長比圍墻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繞地高墻,使墻外的人聽到;而光波的波長較短(10-6米左右),遠小于高墻尺寸,所以人身上發出的光線不能衍射到墻外,墻外的人就無法看到墻內人。

10、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水沸騰之前,由于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后,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11、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于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 收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后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中航行,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慢得多,在這個"洞中"生活幾天,則地球上已渡過了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幾千年。

14、千里眼,順風耳——人們利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圖像信號,使古代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為現實。并且人類的視野已遠遠超過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萬里——由于地球的半徑為6370千米,地球每轉一圈,其表面上的物體"走"的路程約為40003.6千米,約8萬里。這是毛澤東吟出的詩詞,它還科學的揭示了運動和靜止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體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體沸騰。

17、墻內開花墻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墻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墻外。

18、坐井觀天 所見甚少——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

19、如坐針氈——由壓強公式可知,當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人坐在這樣的氈子上就會感覺極不舒服。 20、瑞雪照豐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許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于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后寒"的感覺。

22、一滴水可見太陽,一件事可見精神——一滴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過一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像,小中見大。

23、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24、紙里包不住火——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

25、有麝自然香,何須迎風揚——氣體的擴散現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

27、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于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

28、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往低處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條客觀規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響由高處流向低處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擔——水缸中的水由于蒸發,水面以下部分溫度比空氣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外表面就產生了液化現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時由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少,雖然也會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發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氣潮濕,水蒸發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現了.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當然不需要挑水澆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氣凝華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華、凝固都是放熱過程,化雪是融化過程,要吸熱。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氣溫低于山下平地氣溫,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時融化.所以下同樣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的結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氣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凍三盡,非一日之寒——水的溫度在0℃~4℃之間是熱縮冷脹,4℃時水的密度最大.當整個水溫都降到4℃時,水的對流停止.氣溫繼續下降時,上層水溫降到 4℃以下,密度減小不再下沉,底層水溫仍保持4℃,上層水溫降到0℃并繼續放熱時,水面開始結冰.由于水和冰是熱的不良導體,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都不易進行,冰下的水放熱極為緩慢,結成厚厚的冰,當然需要很長時間的天寒。

33、火場之旁,必有風生——火場附近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遠處的冷空氣必將來填充,冷熱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34、一石擊破水中天——平靜的水面如一塊平面鏡,可看到天的像,石塊投入水中破壞了平靜的水面,形成層層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擊破了。

35、瞎子點燈白費蠟——人們能看到世上萬事萬物,是因為太陽光或用來照明的光照射在物體上被物體反射后的光線進入人眼,反射光線進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見物體。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曬臉皮——我國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東移動的,早晨看到的虹,是東方射來的太陽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顯然,西虹是本地天氣將要降雨的預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來的陽光照在東方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而形成的東虹,它預示著西方天空已沒有降雨云了,天氣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門,晚霞走千里——(參考上則)

38、虹高日頭低,早晚披蓑衣——當“日頭低”時,太陽光線和地平線是非常接近的,這時出現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線,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個圓弧.若此時空氣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間很廣,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還可以看到霓,霓頂的半圓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頂,也預示著降雨云已經移近天頂,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顛倒黑白——照相機是應用物體放在凸透鏡兩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與人是顛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劑,人照相時,由于淺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強,反射光進入相機的暗箱與底片上的感光劑發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強,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這樣淺色部位在膠片上感光強,深色部位感光弱.膠片沖洗時,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劑基本沖洗掉,所以呈淺色,而感光強的部位由于發生了光化反應沖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誤砍柴工——減小受壓面積增大壓強

41、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42、一只巴掌拍不響——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體上才能產生力的作用,才能拍響。

43、四兩撥千斤——杠桿的平衡條件,增大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較小的動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體。

44、水銀落地——無孔不入——水銀的密度大于組成地面各物質的密度,水銀又具有流動性,故它總是沉在其它物質的下面。

45、泥鰍黃鱔交朋友——滑頭對滑頭——泥鰍黃鱔的表面都光滑且潤滑,摩擦力小。

46、雞蛋碰石頭——完蛋——蛋殼承受的壓強遠小于石頭能承受的壓強,雞蛋碰石頭,雞蛋先破。

47、大船漏水——有進無出——液體內部存在壓強,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壓進船內,直到船內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內的水也不會向外流。

上一篇:培訓交流體會范文下一篇:就業指導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