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校熱點高校熱點論文范文

2023-12-08

高校熱點高校熱點論文范文第1篇

一、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一) 完善教育工作的內容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 要想將這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如果僅僅是依靠理論, 是很難實現的。傳統化的教育中, 教師往往會通過灌輸式的模式, 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這樣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但是最后起到的效果還是非常低的。而社會熱點問題的應用, 可以讓教師從一些實際的現象出發, 潛移默化的將一些知識傳授給學生, 讓他們更容易去接受思政教育, 也能為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

(二) 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價值觀

每一個人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而且不同的學生對于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這實際上也是價值觀的一種體現。思政教師可以積極的和學生一起交流、溝通, 主動去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個人愛好和思維方式等, 如果發現學生對于這個世界存在著消極的態度, 教師就應該加以引導, 避免對他們日后的發展造成任何不好的影響。

(三) 培養學生的主動性

將社會熱點問題同思政教育工作相互銜接,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尤其是在對熱點問題進行評價的時候, 也是學生是非觀形成的一個階段, 所以對于一些具有負面性質的新聞, 學生也能加以約束與控制, 避免發生一些類似的問題。對于那些積極的, 而且具有社會意義的熱點問題, 學生就會以此為榜樣, 將這些精神無形中滲透到自己的人生理念中, 更容易讓學生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這在教學上也會起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二、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途徑

(一) 融入課堂教學中

關于一些社會性質的熱點問題, 如愛國、道德、環境等方面的知識, 都可以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在提出以后, 教師就可以同學生之間構建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 并且明確學生在其中的主體地位, 這樣讓學生擁有一個更加自由的學習氛圍, 可以發表自己對于這件事的看法。然后在不斷探討中, 教師也能及時的更新一些教學信息, 確保這些信息可以傳遞出去,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 在2018年發生的“DG辱華事件”, 事件發生的原因是DG的一則廣告中模特用非常奇怪的姿勢使用筷子吃披薩, 具有歧視華人含義, 當網友在INS說起這件事的時候, 設計師還在辯解, 惱羞成怒以后公然的辱華。在事件爆發以后, 短時間內就登頂微博熱搜, 娛樂圈的眾多明顯也紛紛表示不會再去參加DG在上海舉辦的活動。在愛國這件事情上, DG似乎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民意, 在這類社會問題面前, 輿論民情中也包含了潛在的愛國情懷, 在這種情懷中, 往往會將一些抽象的愛國主義, 轉變成為具體化的社會力量。又或者是在一些道德方面的問題, 辱校園霸陵、農村留守兒童自殺等, 這些會涉及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 同我國現階段的發展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 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去解決掉這些問題。

(二) 融入實踐中

在思政教育教學中應用社會熱點問題, 如果僅僅是利用一些理論性的知識, 這是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因此, 教師就可以開展一些實踐活動, 將兩者相互結合, 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學水平, 還能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就以養老為例, 現階段, 雖然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有了一定的完善, 但是要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中, 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且從整體的發展角度來看, 我國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 也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诖? 高校就可以組織“關愛老人”的活動, 深入到敬老院中, 從一些非常細節的地方開始做起, 讓學生去傾聽老人的心聲, 充分認識到道德的重要性。

還有就是在環境方面, 在2018年, 安全和環保已經成為化工行業的一項重點問題, 頻繁出臺的國家政策和地方政策, 讓各個企業都開始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诖? 高校就可以組織“保護環境, 人人有責”的活動, 讓學生深入到社會中, 去調查我們身邊的一些環境問題。這樣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 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會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而且也能讓學生體會到環保對于社會的重要性。讓每一人都能意識到, 保護環境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結語

社會熱點問題具有時代性與普遍性的特點, 而且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生通過對這類問題的關注, 不僅可以開闊自身的視野, 認識到更多的事物, 而且對他們日后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 教師也要選擇合適的方式, 將兩者銜接在一起, 充分利用社會熱點問題的價值, 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 高校的教育教學也應該進行相應的調整。社會熱點問題是現階段大眾生活的一種真實反映, 而且這些問題中也包含了國家政策、生活和道德等多個層面的事情。高校思政教學中, 將這些社會熱點問題融入到課堂教學和實踐中, 才能真正的體現出它的應用價值。本文探討了一些社會性質的熱點問題在思政教學中的實踐價值, 以期為高校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社會熱點問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方.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考試周刊, 2017 (4) :141-141.

[2] 白璐.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價值研究[J].教育現代化, 2017 (42) :390-391.

高校熱點高校熱點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后危機時期:農村經濟金融:可持續發展

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農村經濟的發展主題和方向。在后危機時期的重大機遇期,如何認識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并采取相關政策措施,努力實現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實現農村經濟金融可持續發展成為農村經濟金融研究的重點課題。

一、后危機時期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熱點問題

(一)擴大民間投資是后危機時期保持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后危機時期要確保經濟增長,必須繼續實行加大投資力度、優化投資領域的措施。應從前一階段注重基礎設施投資轉向更加注重擴大產業投資,夯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加注重以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要進一步充分發揮中央投資引導帶動作用,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政府鼓勵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廣泛參與各種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只有充分調動民間資本投資,經濟才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南于受制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農村民間投資和市場機制明顯不足,經濟回穩的基礎仍不牢固,出現了“政府熱、企業冷;公共投資熱,民間投資冷”的現象。具體原因包括:市場準入存在障礙,民間投資領域受限;金融體系不健全,投融資渠道不暢;創業活動不足,民間投資缺乏載體;缺乏有效的財稅扶持,民間投資激勵不足;市場需求不足,民間投資缺乏動力:投資服務體系不完善,投資環境不優。

(二)加快城鎮化的進程是后危機時期支撐內需的強大力量

城鎮化發展,尤其是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縣城的城鎮化戰略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所在。2008年末我國城鎮化水平達到45%,與發達國家和地區80%以上的城鎮化率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我國推進城鎮化的空間依然巨大,城鎮化發展的潛力依然可觀。將擴大內需與推進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實現經濟發展與內需持續擴大的良性互動。城鎮化可以引發消費需求,培育高消費群體;城鎮化可以刺激投資需求,擴大民間投資:城鎮化有利于實現產業結構轉型,推進經濟的服務化,壯大中產階級消費群體;城鎮化有利于實現安居樂業市民夢,培育創業者和新型農民。

(三)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是后危機時期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中小企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繁榮經濟、促進增長、增加就業、擴大出口、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就業方面解決了我國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當前我國就業狀況仍不樂觀。創業是就業之源,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需要鼓勵創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積極發展中小企業,有利于擴大就業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有利于激活民間投資,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進而構建我國內需主導、消費支撐型經濟發展模式。

隨著整個經濟形勢的好轉,在金融危機中深受重創的我同中小企業,逐漸迎來了恢復性發展。但是,對于我國廣大的中小企業而言,其發展中的諸多深層問題仍舊沒有解決,門檻高、融資難、負擔重、創新能力弱等四大問題依舊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頑疾。

(四)支持農業與農村調整經濟結構是后危機時期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農業構成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的基礎地位。當前,我國農業的開放度不斷提高,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農業農村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在積累增多,各種傳統和非傳統的挑戰也在疊加凸顯。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生產上新臺階的制約越來越多,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任務越來越重。危機中凸現出農村產業的自生能力不足、農村經濟外部依賴性、農民增收難、農業結構失衡等問題亟待解決。

二、后危機時期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中的熱點問題

(一)農村金融供給體系變異影響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米,農村經濟發生了很大變化,農產品由原來的統購統銷逐漸轉變成自南貿易,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統一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然而統一的、自由的農村市場所面對的金融供給,卻是一個行政分割和局部壟斷的金融市場體系。盡管農村金融機構進入門檻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南國家高度控制,競爭機制難以形成,存貸款利率行政管制,資金價格嚴重扭曲,經營業務“畫地為牢”,形成金融主體多方割據;信用社壟斷經營,金融服務功能難以發揮,嚴重影響農村市場和農村金融市場的有效對接。

在這種政府主導型模式之下,農村金融市場是從農村經濟體外部依靠政府的力量人為地強制植入到農村經濟體內,是一種他組織成長模式。該模式很少包含農村金融主體和經濟主體的內在貢獻因素,它往往是基于對外部金融模式的移植。在政府金融因素的刺激或迫使下,雖然農村經濟體系內層還缺乏金融市場成長因素的必要積累,電只能強行啟動,以表示對政府外部金融刺激的一種有意識的回應,表現為有量無質、效率低下的量性增長。

(二)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下影響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金融改革強調的是市場化的道路,農村金融供給的利益調節機制必然受市場經濟規律的影響,面對比較效益處于不利地位的農村產業,金融部門優先把資金配置在第二、第三產業成為必然。在這種情況下,金融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名為“支農”的機構或資金,往往傾向于離開農村,而農村信貸資金強烈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農村金融供給的利益調節機制與農村比較效益的錯位帶來了明顯的“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成為在農村金融體系發展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伴隨農村經濟比較效益低下的是信息不對稱、抵押物缺乏、特質性成本與風險、非生產性借貸為主這四個農村金融市場的基本問題。所以,如果要讓金融機構自然選擇,它們會紛紛離農而去:而如果政府強令金融機構支農,農村金融機構又別無選擇的話,則因無法克服上述四大問題帶來的成本和風險問題,會累積損失,最終變成“問題金融機構”。

(三)市場需求不可持續影響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化解經濟危機,一般認為以農村市場為突破口,國家出臺了汽車下鄉補貼、農機具下鄉補貼、家電下鄉補貼等一系列措施,企圖通過資金支持、政策引導來啟動農村消費市場。這一政策效應雖然明顯顯現,但對于啟動龐大的農村市場確是杯水車薪。屬于低收入階層的農村居民其邊際消費傾向應該大于城鎮居民,然而由于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因素導致農村家庭的高儲蓄傾向,因此啟動潛力巨大的農村消費市

場要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為前提。在農村市場的消費基礎不鞏固甚至還十分脆弱的情況下,很難想象會給農村金融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作為支持城市和工業發展而利益受損的農村和農民,應該得到必要的相對利益補償,即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目前看來,實現這一過程主要有兩種可行的途徑:一是通過政府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增加農村收入、提高農業補貼,或者通過政策性金融彌補市場失靈;二是推進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吸引資金回流農村,通過資本輸血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前一種途徑屬于一次性外部補償,后一種途徑則內生于制度變遷產生的市場擴容,能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可持續的金融支持。因此,必須盡快調整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價值取向,出臺可行的替代性調整方案與政策,在新一輪農村金融改革中對農村市場給予更多的補償和資助。

三、后危機時期實現經濟金融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建議

(一)政府部門要積極制定啟動民間投資的相關政策

加快壟斷行業改革,降低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門檻,拓寬民間投資領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保障不同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新興產業,防止政府投資對民間資本的擠出效應:要通過擴大內需特別是刺激消費帶動民間投資,加大對中小民企的政府采購,積極開拓民間投資的國內市場需求:鼓勵和引導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構建民間儲蓄轉化為投資的平臺,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有效緩解中小民企融資難問題;要積極鼓勵創業活動,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創業培訓指導和各類創業孵化器建設,以創業活躍民間投資;要加大初創企業和微型企業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力度,構建扶持民間投資的財稅支持體系,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要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建立專業化的投資服務機構,優化投資環境,依托各類開發區建設各種民營經濟集聚區。

(二)采取有效措施推進當前的城鎮化進程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規劃水平和發展質量,當前要把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作為重點。把放開中小城市戶籍與農民工市民化作為當前城鎮化和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促進區域城鎮化的協調發展與大中小城鎮體系合理化。當前應該積極地放開中等城市戶籍,小城市更是完全可以放開,縣城則要“敞開城門”;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強創業服務,加快城鎮安居工程建設,實現農民工的“創業夢”和“安居夢”,讓進城農民工安居樂業。政府要把中小城市和縣城作為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重要載體,積極鼓勵農民工返鄉就地創業,改變農民工長期“候鳥”型流動方式:加大政府對城鎮化的財政投入,探討土地融資的新模式,解決農民工創業融資問題:創新城鎮化建設籌資機制,放寬民間投資準入,構建政府和民間共同在城鎮化方面投資的新格局,用好政府發動型和民間發動型的兩種城鎮化機制;積極應對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問題,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實現進城農民工與市民的平權,加快城鎮新老居民公共服務均等化,幫助農民工實現“城市夢”;加強城鎮化的科學規劃,在繼續推動東部城市圈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在中西部地區依托縣城發展壯大一批中小城市,實現城鎮化的均衡發展。

(三)發揮金融、財政政策優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1 金融服務方面多措并舉,暢通企業融資渠道。一是在金融政策上扶持中小銀行,給其提供相應的稅收優惠和政策扶持,鼓勵其給中小企業貸款:同時再把民間資本扶持起來,讓民間資本和中小銀行承擔起為國家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問題的一個平臺。二是進一步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的擔保方式,引導國家保險機構、社會保險機構為中小企業經營者和融資機構提供信貸保險,助力分擔擔保風險:三是發揮資本市場在促進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

2 財政政策要“少取多予”,讓企業輕裝上陣。針對中小企業的需要,實施諸如放寬費用列支標準、設備投資抵免、虧損抵免、再投資退稅等措施,允許個人獨資和合伙中小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之間進行選擇等多種稅收優惠形式。要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費用和治理濫收費,尤其是各行業協會或者中介機構巧立名目的攤派和“搭車收費”,直接減輕企業稅外收費。

(四)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1 堅定不移地支持穩定糧棉油及其他農產品價格,是后危機時期農村經濟金融發展的重大政治任務。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三農"32作,出臺了一系列扶農惠農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業支持力度,連續多年實現糧食豐收,為我同價格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支持穩定農產品價格、穩定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供給,是后危機時期穩定物價、管理通脹預期的首要措施,也是以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己任的農村金融在后危機時期面臨的首要政治任務。

2 以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后危機時期鞏固農業基礎,拉動內需的重點。積極配合支持中央和省重點投資計劃,配合省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列入發展規劃、政府主導、社會關注、具有顯著民生效應的非經營性建設項目。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村路網、電網、水網、信息網和農村能源與環境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支持農業綜合開發,包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改造、農業生產基地開發與建設、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支持縣域城鎮建設,包括城鎮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和環境設施、便民商業設施、農民集中住房改造工程等。城鎮建設不僅是城市化的橋梁,更是近期啟動農村消費的突破口。針對農民對住房消費熱情高的特點和存在的巨大潛力,要把城鎮建設作為解決農村就業和撬開農村消費市場的切入點,作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結合點,促進加快農村城市化建設步伐。要切實加強非經營性中長期貸款項目風險管理。要高度重視因金融危機導致政府財政收人減少,對農村金融非經營性貸款安全的威脅,采取措施,防患未然。

3 以支持農業產業化作為后危機時期帶動農村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的重要途徑。農業產業化代表著農業的發展方向,是新時期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和農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由之路。后危機時期要針對農業產業化外向度高,受金融危機影響重的現狀,把工作重點放在客戶維護上,既幫助客戶實現恢復性增長,又有效規避貸款風險。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積極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帶動農業產業進步升級。優先支持開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及創品牌、創名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要通過支持龍頭、加工企業實現恢復性增長,促進農業產業化穩健發展。

(五)創新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1 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為適應農村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的需要,各級政府要鼓勵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規劃,增加在縣域地區的網點設置。對新設立的機構網點應繳納的稅收予以適當減免,對開辦初期經營虧損的,財政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充分肯定新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對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性,加大對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

2 激發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積極性。由中央財政和各地省級財政共同出資建立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降低金融機構支農風險,使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得到回報。合理運用財政杠桿,通過財政補貼、擔?;蚨愂諟p免等措施吸引金融機構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信貸投入,激勵縣域資金主要用于當地經濟發展,對縣域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較多的給予一定比例獎勵。積極發展以各級政府按照一定比例}B資的農村信用擔保體系,探索建立符合農村特點的擔保機制。

3 逐步建立健全農業保險體系。建立多層次體系、多渠道支持、多種主體經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保險制度。政府應增強財政稅收支持,在農業保險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根據農業經濟發展狀況,通過保費補貼措施,調動農民參保的積極性。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滿足農業多元化發展需求。創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對農業巨災風險造成的損失進行有效的分攤和轉移,提高保險經營者的積極性。通過農業保險政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合理分散信貸風險,調動金融機構增加涉農信貸投入的積極性。

4 努力滿足農村中小企業有效需求。涉農機構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村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開發針對中小企業的可持續金融服務方式,盡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利率風險定價機制、獨立核算機制、貸款高效審批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專業化人員培訓機制、違約信息通報機制在內的“六項機制”。按照簡便、高效的原則。提高貸款審批效率,推進小企業貸款工作開展。

高校熱點高校熱點論文范文第3篇

房產新政的出臺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打壓已初見端倪,但也由此引發了一些法律上的糾紛和思考。

葉金榮上海市榮業律師事務所主任

違約,還是情勢變更

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拉開了房產史上最嚴厲的宏觀調控序幕。相關政策出臺的目的,在于合理引導住房消費,抑制投機性購房需求。但不可避免地會讓部分已經簽約的商品房及二手房買主,因為難以支付高比例的首付款而出現被迫“違約”,這種未必真正構成合同法上的“違約”狀態,被社會公眾形象地稱之為“政策性違約”。

在北京市已經出現了這樣的案例。2010年3月,甲通過中介公司介紹,與房主乙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首付20%,余款通過申請銀行按揭貸款的方式向乙一次性付清。合同簽訂后,甲向乙交納了20萬元購房定金。其后,甲在準備申請銀行貸款時,獲悉根據新的國家政策,自己需要支付的首付比例已從20%上調到30%,首付數額提高了30萬元,以甲現在的經濟狀況,無法支付多出的部分首付款。

甲認為貸款首付比例提高是自己無法預見的,由此導致合同無法履行,自己沒有過錯,因此,乙應該將定金退還;而乙認為由于甲自身資金的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應當適用定金罰則,定金不予返還。后甲訴至法院,請求解除雙方買賣合同并要求乙退還購房定金20萬元。

在該類糾紛中,房屋購買人和出賣人對于因政策變化導致合同履行遇到障礙的事實一般并無爭議。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購房人認為因政策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構成情事變更,買方有權解除合同,購房人無須承擔責任,其已交納的定金等款項賣房人應當予以返還。而賣房人則認為,雖然因政策原因導致合同履行遇到障礙,但并非無法履行,雙方應當根據政策相應調整合同條款,合同應當繼續履行。如果購房人提出解除合同,即構成違約行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定金無須退還。

關于情事變更原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六條中有明確規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

實踐中,法院在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審理案件時,是相當謹慎的。2009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對適用情勢變更的審核程序明確:“確需在個案中適用情勢變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審核。必要時應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審核。”

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7月20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糾紛案審判指導意見》第七條規定:“對于買受人請求解除商品房合同糾紛案件,要嚴格依法審查,對不符合解除條件的不能解除;要引導當事人理性面對市場經營風險,共同維護誠信的市場交易秩序。

從理論上說,房產新政屬于當事人訂約時所不能預見的情況,但是房產新政帶給房屋買賣合同的影響并沒有達到可以適用情勢變更的程度。并不足以導致房屋買賣合同的履行顯失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符合《合同法解釋二》中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

筆者建議,購房者在房產新政實施后,如果繼續履行購房合同確有重大困難的,還是要從合同條款本身約定下手,先看看合同是否有條款規定了這種情況下的合同解除權,以免起訴后得不到法院的支持,遭受更大的損失?!?/p>

環建芬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

當今房價過熱,地價難辭其咎

新國十條的重點在于控制房屋的貸款,以此間接控制房地產市場的炒作,從而發揮政府在穩定房價和保障住房方面的職責,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安康。不少人對國十條的出臺抱有極高的期望,認為房價將因此而獲得控制,低房價的時代即將到來。因此,發生了大量房屋買賣違約的事件。但是也有些不少人對此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我國房屋地價占房價總價的15%至30%,地價才是決定房價的核心因素。要徹底解決該問題,關鍵在于降低地價。

對此,筆者認為,房產商冒著極大的風險投資于房地產市場,唯一目的就是獲得超額的盈利。如果地價高的話,其在出售房屋時,必然會將風險轉嫁于房屋之上,抬高房價。

那么為何我們不能或無法控制地價呢?首先,從1994年起,土地出讓金就歸地方政府所有,不用再上繳中央財政。伴隨著房地產的蓬勃發展,土地出讓金便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向土地要收成,向土地要效益”一時成為土地部門的工作重心。地價的提高,是短時間內體現地方政績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如此一來,就很難期望有關控制地價政策的出臺。

其次,現今很多土地出讓都采取競拍這種方式,這也是近來“地王”頻頻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眾所周知,通過競拍,即使非常低廉的物品也有可能被炒得非常高,更何況是土地這種稀缺資源呢。僧多粥少的局面讓地價上漲順理成章。我們必須認識到,整個房地產產業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房價回歸應當是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環節都回歸,而不能僅僅是房產商單方面進行降價。

最后,從整體上說,我國的商品房還是處于一種賣方市場,現有商品房總量不足迫使市民只能砸鍋賣鐵,向高房價屈服。如果我國能夠大力開發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那么市民在購房時就會有更多的選擇,當商品房賣方市場逐漸變為買方市場,房價就自然會回歸理性。

綜上,筆者認為相關部門應當不斷改革土地出讓制度,引導地方政府以合理價格出讓土地,改變“價高者得”的單一拍賣方式,促進地價理性回歸。同時中央政府也應考慮適當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方式方法,減弱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金的過度依賴,盡快使地方政府從依賴土地的狀況中解脫出來。除此之外,國家也應當考慮社會的弱勢群體,加大廉租房、經適房的建設,使人人能夠安居樂業。房地產市場是我國眾多產業中的一環,但是要搞活經濟,單單靠這一環是遠遠不夠的。地方政府必須合理分配資源,全面發展地方各級產業,唯有這樣才能保證地方經濟的長遠穩健發展?!?/p>

胡堅秉同濟大學副教授

住房保有稅,離我們有多遠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大中城市,尤其是東南沿海城市,外來人口大量涌入,給這些城市帶來了較大的住房壓力?;谖覈?ldquo;人多地少,人多房少” 的基本國情,從而在客觀上導致了我國整體房價的不斷上漲。此外,越來越多的投機者紛紛囤積大量房源待價而沽,造成住房需求非正常的快速增長,形成虛假的供不應求的局面,進一步推動了住房價格飆升。

針對不斷攀升的房價,有的人主張,政府應當運用強有力的稅收調控手段來控制房價,并且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目前,世界各國對不動產的征稅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對不動產的轉讓行為征稅,以流轉額為計稅依據;另一種是對不動產的保有征稅,以不動產的評估值為計稅依據;還有一種是對不動產轉讓時的收益征稅,以所得額或收益額為計稅依據。例如美國的一些州,政府規定百姓在購買第一套自住房時可以免征不動產保有稅,當購買第二套住房時,就要對其征稅,再購入第三、四套住房時,財產保有稅就會有一個較大的增加。 加拿大不動產財產稅稅率是三年內不動產平均值的0.5%。也就是說,一套三年均值40萬元的房子,一年的財產稅為2000元。如果逾期繳納不動產稅,就會被罰款和增收利息,連續三年欠繳,政府有權將不動產拍賣。

最近有消息稱,重慶擬對高價商品房征收“特別房產消費稅”,隨后,有媒體稱,上海也擬開征住房保有稅。那么針對現今高房價,政府到底應該征收何種稅?征收者似乎對此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列舉的十項內容,必須由國家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這叫“立法保留”。這十項內容只能由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法律保留的方式來行使,其他機關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在這里規定了相對保留事項,但有關稅收的基本制度也即新稅種的出臺即使尚未制定法律的,也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除國務院以外的任何機關和地方政府都無權制定新稅種。

所以,到底應該征收什么稅?以及如何開征都應屬于“立法保留”事項。地方政府隨意決定稅種、任意征稅的行為,顯然不是一種依法行政的行為。

高校熱點高校熱點論文范文第4篇

承載著13億人民的重托,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第十一屆二次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

世所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正遭逢前所未有的考驗,這注定今年的全國兩會必將鐫刻出非比尋常的歷史印跡。

回顧2008年,這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的表現世界贊嘆。在這一年里,中國全面奪取抗擊特大自然災害的重大勝利;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物價總水平漲幅得到控制;財政收入6.13萬億元,增長19.5%;糧食連續五年增產,總產量10570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

展望2009年,這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無疑是今年“兩會”最核心的主題。那么,延伸開來,哪些議題將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呢?《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兩會”現場進行了采訪、調查。

——擴大內需,力爭“保八”。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由“防過熱、防通脹”,迅速調整為擴內需、保增長。2008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8%,創下9年來同期最低季度增長速度。而今年要實現8%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任務相當艱巨。但中國保增長的目標不能動搖。只有實現保增長目標,才能消化和緩解就業、社保等諸多社會矛盾。

——就業安置,任務艱巨。2000萬失業農民工,600萬新增大學畢業生,此外還有城鎮新增失業者以及非應屆待崗大學生。事實上,國內的城鎮失業率在進一步攀升。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國家正全力主導經濟增長模式向內需型轉變,但無法保障穩定的就業也就無以促進內需的有效增長。對于我們而言,保增長、促就業已變得日益迫切。

——醫療改革,穩步推進。3年各級政府將投入8500億,中央財政投入3318億元,醫改新方案將在“兩會”之后公布。一系列措施,給廣大百姓透露出了積極的信號,“看病難、看病貴”終將成為歷史。對于深化醫療改革而言,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努力建成覆蓋全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仍將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

——社會保障,加速前行。在歷經十多年反復醞釀之后,涉及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的社會保險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半個多月收到意見超過7萬件。一時間,“老有所養”誰來養?這個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保障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全體公民老有所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住有所居,消除百姓后顧之憂,提升信心、增強消費,促進中國經濟保持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此時,穩步推進各項保障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食品安全,立法護航。從未被置于如此之高的關注度。從三聚氰胺“結石寶寶”到《食品安全法》跨越兩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歷時三年、經歷四審的艱難通過。中國的食品安全到底怎么了?各行各業如何進一步加強全方位質量和安全管理;如何進一步強化重點行業安全生產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以及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等問題依然擺在大家面前。

——收入分配, 以民為先。這是一直困擾我國多年的體制痼疾。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群體之間的收入懸殊,分配不公,是中國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大羈絆。近期國家正采取多項舉措,縮小收入差距的“數字鴻溝”:建立職工收入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個稅起征點,退休人員養老金持續增長,讓更多人擁有財產性收入這些措施將大大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

——農民增收,多方促進。農民收入已連續5年持續高增長,去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創年度增長額歷史新高。但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農民收入預期有下降趨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及時提出穩糧、增收等農村改革發展主題。國家提前下撥今年的糧食、農資等專項補貼,并提高了小麥、水稻的最低收購價,增加主要農產品儲備,加強農產品產銷銜接,適當調節進出口,等等措施都將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發揮重要作用。

——企業融資,加大支持。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有“就業機器”之稱的中小企業。在我國有70%以上的勞動力在中小企業就業。為了維護中小企業的存在和發展,確保勞動力有業可就,如何通過財政、金融的支持來扶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是當下經濟發展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國家金融部門解決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中國的企業就一定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經濟就會出現新局面。

——教育改革,體制創新。教育,不但關切百姓民生,更關系中國未來公民社會的成長。邁入2009年的門檻,我國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工作公開征求意見,內容涉及教育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截至2月底第一輪征求意見結束,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各種渠道發表意見、建議超過200萬條。從這,我們除了看到高層的清晰判斷和大力推動外,也看到政府引入更廣泛社會意見的決心。

——環境保護,任重道遠。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在給我國經濟帶來高速增長的同時,留下了嚴重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也使我國的經濟處于脆弱的狀態,抵御外來風險的能力弱,發展后勁不足。數年來,國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嚴審污染項目、加大環保投入等舉措,中國環境破壞呈現放緩,但切不可因保增長、保就業之當前需要而重蹈覆轍。

綜上2009年社會經濟十大熱點,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努力著。我們謹以此,聚信心、迎挑戰、化危機、促發展,讓2009年成為中國歷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

擴大內需 力爭“保八”

擴大內需,注定將成為貫穿2009全年乃至更長時期內的中國經濟熱點詞匯。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由“防過熱、防通脹”,迅速調整為擴內需、保增長。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已確定為8%,但去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僅增長6.8%,在全球性的經濟蕭條環境下,完成“保八”目標,必須在短期內迅速增加國內需求的支持。

早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肆虐之時,擴大內需就被國家列為經濟工作重點之一。200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根本之策是擴大內需。然而,在隨后的幾年中,國內消費在國民經濟中始終沒有發揮主導作用。究其原因,一是中國的外貿并未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二是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直接投資以及房地產業的迅速興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而當今,外部需求急劇萎縮、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內的房地產業也面臨著空前的尷尬。盡管從政策效果看,通過政府投資來刺激經濟往往見效較快,而以增加收入、減稅等促進消費的方式來拉動內需存在時滯性長的弱點。但是,在當前的結構調整壓力下,僅僅依靠投資來帶動,并不能有效解決此次經濟迅速回落中所暴露出來的對于投資的過度依賴、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如此,確實有效的刺激國民消費已顯得尤為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今年2月23日下午進行的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強調,今年要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以拉動經濟增長。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擴大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繼續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擴大消費的比重,增加對城鎮低收入群眾和農民的補貼。”由此可見,讓國民消費作在擴內需、保增長中發揮更主要的作用,已在決策層達成共識。

2009年,如何通過擴大內需,進而保證能在經擠平穩較快增長中度過這個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我們拭目以待。

徐光春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委書記:

撬動農村消費市場

擴大內需尤其要大力開發農村消費。目前城鄉消費差距較大,河南情況也是如此。河南2100萬農民一年外出務工帶回來的資金是1600多億,如果說這1600多億都投入消費,拉動經濟效果將非常明顯。要擴大農村消費,一是農村消費觀念要改變;二是消費環境也需要改變;三是消費政策也需要進行調整。目前國家采取“超市下鄉”和“家電下鄉”的辦法非常有效。

河南是國家實施“家電下鄉”的三個試點省之一,河南的經驗非常成功。不僅拉動了消費,而且又帶動了企業的生產,其中河南的新飛冰箱廠的冰箱70%都下鄉,這些年的銷路很好,就是得益于“家電下鄉”的政策。所以在河南試點的基礎上,我們征求農民的意見,要進一步拉動消費、撬動農村消費市場。根據我們的調查,農民要求:第一,“家電下鄉”的品種要進一步增加;二,“家電下鄉”的品位要提高;三,希望“家電下鄉”補貼能夠進一步增多。農民還提出希望電腦也能夠下鄉。實際上,這些年來農業經濟、勞務經濟的發展,使農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要適應這種變化,滿足農民的消費需求,才能真正地撬動農村非常大的消費市場,才能更好地拉動內需。

陳紹基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主席:

擴大內需不是“掏腰包”

擴大內需,不能簡單看作是促成老百姓把手中的錢拿出來消費的“掏腰包”行為,而是要建立一整套社會制度,促進社會從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為此,必須把社會建設作為根本著力點,做好四項工作:一是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只有老百姓解除了養老、醫療、教育等后顧之憂,才敢花錢。二是著力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還未能有效轉變為居民收入,造成了“繁榮而不富裕”的局面。必須切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加大公共財政對三農的補貼,實施新的減稅計劃,真正讓利于民、藏富于民。三是著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教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逐步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化公共服務體制,以真正激活農村市場。四是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要把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作為重點來抓。

蔡奇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長:

發放消費券擴大消費

杭州市今年推出了消費券,主要是面向困難群眾和中小學生,困難群眾每人200塊,中小學生每人100塊,總共發放2.2億元,主要是為了拉動本地的消費,同時也是為了改善民生。我們感到消費券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是拉動本地消費的一種嘗試,毫無疑問對刺激消費、改善民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當然消費券肯定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我們還需要不斷改進。下一步我們還準備再發6億,主要面向外地旅游消費券,還有面向本地企業職工、大學生和農民工的教育培訓券,目的就是讓外地游客能夠到杭州旅游。讓我們大學生、城鎮人員、農民工能夠參與培訓,以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就業。

李東生

全國人大代表 、TCL集團董事長:

“家電下鄉”仍待完善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的規定和要求,并結合企業自身在家電下鄉工作實踐,針對生產、采購、流通、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特別提出以下建議,以完善整個家電下鄉工作,推動全國家電下鄉這項惠民工程的順利實施:進一步擴大政策受益人群,擴展政策受益范圍 ;及時落實“家電下鄉”補貼,簡化政策受益流程;加強“家電下鄉”政策的引導宣傳,提高網點和經銷商的積極性;加強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重視農村家電市場的環保節能工作;加強對定點生產企業的質量監督管理,重視先進制造企業在“家電下鄉”中的示范作用。

張近東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電器董事長 :

建議重啟“五一黃金周”

節假日消費是一種特別的消費方式,由于我國處于經濟發展中期,消費心理仍不成熟,人們習慣以節假日消費為主,包括商品購物、旅游、休閑、交友、團聚、服務等,恢復“五一黃金周”,可以提高全國資源集聚效應,擴大國內消費,拉動經濟發展。

2008年之前人們擔憂的黃金周產生的運輸緊張、服務能力跟不上的問題,現在已經能夠解決。從我國目前的交通能力和服務能力看,完全可以滿足黃金周需要。此外,全國商業服務設施明顯改善,各地增加了各種休閑娛樂設施,開設了新的服務類別,人們可以選擇多種服務休閑方式,避免單一的旅游消費方式,可以分散客源,避免過度集中消費現象。這些都為緩解交通服務壓力、恢復“五一黃金周”提供了基礎條件。

趙林中

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應降低、取消購車稅費

汽車消費是拉動內需的重要市場,為了讓汽車消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建議國家實質性改變限制轎車消費的政策,降低、取消和合并一些稅費,創造一個寬松的汽車消費環境。

據統計,在中國,一輛汽車的車價實際上只占消費者購車費用的60%左右,消費者購買汽車需要負擔的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和關稅以及各地不同的各項費用竟占到了40%以上。在美國,有不少州不收汽車購置稅,最多的州也只收6%,歐洲只收增值稅,其中德國是15%,意大利是20%,英國是17.5%,法國是20.6%,而我國達到了40%,居世界最高水平。雖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今年發布通知,從2008年9月1日起調整汽車消費稅政策,但目前消費者購車還要承擔1%至40%的消費稅,還要交納購置附加費(為車價的10%)、驗車費、車輛牌照費和車船使用稅等等。

就業安置 任務艱巨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近年來一向平穩的就業形勢空前嚴峻。 一方面,企業的用工需求下滑,現有的崗位流失嚴重,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速下降。另一方面,勞動力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總量矛盾仍長期存在,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

據統計,除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外,今年全國有高校畢業生610萬人,加上去年未就業的100萬人,合計有710萬大學生需要就業,再加上失業返鄉的2000萬農民工和滯留城市難以就業的農民工,三路就業大軍形成“疊加”效應,使就業形勢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本身尚未見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進一步加深,這可能會對就業造成更大的沖擊。

就業壓力前所未有,政策密度和力度同樣前所未有。

從去年11月開始,為穩定就業局勢,促進就業增長,我國政府打出政策“組合拳”, 從巨額投資刺激計劃,到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從限制裁員人數、鼓勵企業有所擔當,到出臺政策措施扶持大學生、農民工等就業群體,積極化解不利因素。

3月5日,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中央財政擬投入420億元資金,提出新增城鎮就業900萬人的目標,體現了越在困難時刻越要重視民生的理念。在促進就業方面,報告中舉措涵蓋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災區勞動力等各個群體,提供周到服務,并對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等,進行政策扶持,在市場準入、財稅金融、經營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優惠。

如何破除結構矛盾,向第三產業充分挖潛?如何幫助大學生和農民工就業?如何破解就業難題?

徐光春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委書記:

河南有信心做好農民工安置就業

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也是農民工外出務工最多的省份。2008年河南外出農民工達到2100多萬,有950萬回鄉。經過認真研究,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實解決返鄉農民工繼續工作的問題。第一,加強與輸入地各有關部門和企業的聯系,尋找更多的就業崗位。第二,加大省內企業招收農民工的就業力度,要求省內企業能不停產的不停產,能不裁員的不裁員,千方百計使企業運轉起來。第三,積極創造條件讓廣大農民工在河南當地能夠創業。第四,加強培訓。政府免費為回鄉的農民工培訓,使其掌握一門技能,為進城務工創造基本條件,而且能夠做到就業崗位比較穩定,工資收入得到提高。從目前的情況來看,950萬名回鄉的農民工中,將近700~800萬名左右能夠繼續有工作崗位。剩下100多萬,我們正在繼續做工作,相信能夠解決他們的就業困難。

駱玉林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副省長:

青海面臨的主要是大學生就業問題

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首先因為崗位少,需要就業的人員多;其次是大學生自身的需求比較高,一些苦累臟的艱苦崗位不愿意干,希望找一些輕松的白領工作。針對大學生就業難,我們一方面千方百計給他們提供擴大就業的門路,另一方面加大省內省外用工單位之間的對接,想辦法讓大學生多就業。此外,還采取了減免稅收、提供小額貸款等相應的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自謀出路,同時對大學生的社保、醫療體系進一步的完善,保證大學生的生活。

陳小恩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廳長:

培訓農民工不要與用工需求脫節

面對就業壓力,對農民工的培訓,政府是重視的,是花本錢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培訓和用工需求脫節的現象。目前培訓的主體要么是社會的中介機構,要么是政府有關部門的培訓機構,要么就是發一些培訓券,而且這種培訓經常是些基礎性的內容,比如怎樣與人交往,在城里怎樣過馬路,或者機械修理等,并不適合大多數有用工需求的企業。這種培訓的機會為什么不給企業?他們才知道自己缺什么不缺什么,由企業來決定培訓哪些需要的人,才更合適。

張慶偉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德州市政協副主席:

把失業率作為官員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

解決就業問題,首先要把失業率作為政府官員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在現有國情下,只要主政的各級政府官員真正優先考慮老百姓的就業問題,就一定能對就業問題產生極大的推動力。其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大力扶植中小企業,提高就業彈性,擴大就業容量;降低創建微小型企業的門檻,讓更多的失業青年自己創業。第三,培養人才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市場的變化引導人才流動,減少結構性失業。

張育彪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南嶺村黨支部書記:

在全國推行“勞務工培訓券制度”

為了進一步做好農民工的就業工作,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吉林等省市的成功做法,由中央統一向返鄉農民工發放“勞務工就業培訓券”,具體如下:一、由中央財政全額出資,對全國的失業返鄉以及新增農民工進行一次職業技能培訓。二、由中央統一印制并直接向農民工派發“培訓券”。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都承擔此項工作職責,就近培訓。三、勞動保障部門結合當地實際,確定培訓專業;農民工可以自由選擇專業和培訓機構。四、這項制度可從2009年春季開始大規模實施,并逐步將培訓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農民工。

喬正孝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大學黨委書記:

學校自己生產的產品要適應社會

要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學校自己生產的產品要適應社會,走向社會,這個對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不僅對高校的技術問題提出要求,對高校的人才模式、高校的課程設置、對高校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要想發展得更好,如果人才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國家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也就解決了。

易敏利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MBA教育中心主任:

發展中小城鎮是解決農民工就業的關鍵

中小城鎮不僅數量多,而且分布也比較均勻。推動中小城鎮發展可有效地分解就業難題,為返鄉而又不愿意務農的農民工提供就近擇業的機會,還可以避免地區差別、城鄉差別的進一步擴大。首先,在4萬億拉動內需的資金中設立專項,用以推動內地,特別是返鄉農民工比較集中地區的中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其次,增加中小城鎮居民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為大學生和農民工到中小城鎮就業和生活解除社會保障方面的擔憂。第三,在中小城鎮率先進行制度創新。對于西部內陸省份來說,這點更為重要。只有在這些地方針對農民工進行戶籍管理、醫療衛生保障等改革創新,才可能提高中小城鎮居住的吸引力,使其真正成為城市化進程的依托。

高萬能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民族學院黨委書記:

大學生必須轉變擇業觀念

高校要幫助大學生轉變擇業的觀念,過去大學畢業生總是要到大中城市,到國家機關找鐵飯碗、吃皇糧,認為這樣才是就業。但現在要把這個觀念轉變過來。大學生應該先就業后擇業,先有工作就是就業。此外,要加大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高校要從大學生入學開始,在四年內對他們的就業進行系統的教育,給予像專業課程一樣的重視,不是幾次講座就完事。

盧凌

全國人大代表、阜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

立法杜絕就業中的經驗歧視和性別歧視

通過立法和制定規章,消除就業市場的經驗歧視行為和性別歧視行為。同時,應當規范勞動用工市場,加大獎懲力度,規定不同行業企業中無工作經驗大學生雇員與有工作經驗雇員比例的底線,招聘男女大學生的比例底線。對于雇傭較多大學生雇員的企業,政府應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如大學生員工專項補貼、稅收優惠等,以平衡企業的收支預算。

常德傳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港集團總裁:

支持大學生和農民工自主創業

在當前企業普遍不景氣、降薪裁員的形勢下,急需出臺特殊政策,鼓勵大學生和失業農民工自主創業,開辟新的就業途徑,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有關部門要制定出臺支持自主創業的特殊政策,比如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其次,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大力營造鼓勵自主創業的氛圍。第三,加強免費的創業培訓。第四,創造相對寬松的創業環境。政府相關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完善服務體系,改進服務態度,切實幫助創業人員選好選準創業項目,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好的配套服務。

張近東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電器董事長:

在大學實行“見習制”

我國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偏多,實踐能力不足,實踐活動基本處于自發分散的狀態。不少高校為提高“教育就業率”,采取各種手段為大學生找工作,不少大學生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普遍不滿意,離職率偏高。應該把“社會實踐”作為一項重要課程,列入大學階段關鍵性教育任務,制定“社會實踐”的標準、制度、流程,建立“社會實踐”檔案??梢钥紤]在大三、大四期間實行“見習制”,學生抽出6個月的時間到社會實習,企業提供見習條件,進行崗前培訓,見習管理,同時建議政府進行適當的財政補貼,每名大學生財政補貼1000-2000元給見習企業。

張思民

全國人大代表、海王集團董事長:

保就業最好先保中小企業

建議把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作為解決當前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

第一,各級政府部門應明確樹立“保企業就是保就業、保民生”的觀念,而且必須要保中小企業、保民營企業。必要時,建議將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列入地方政府考核體系。第二,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應適度向中小企業傾斜。已經公布的刺激內需計劃中,大部分資金仍然是投向基礎設施和建設周期長的大項目。第三,下大決心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第四,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第五,財政補貼中小企業就業。中小企業每招收1名農民工,政府即給予企業一定金額的補貼,主要用來作為員工的工資使用。

醫療改革 穩步推進

被認為“回歸公益方向”的新醫改方案于2008年10月14日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方案涉及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藥品供應以及醫療保障等多方面內容,勾勒出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新框架。該方案的目標之一是用3年時間建立涵蓋城鄉居民、農民工和大學生的基本醫保制度,“人人”和“基本”成為其中兩個關鍵詞。

經過廣泛征求公眾意見,2009年1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今后3年的階段性工作目標: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可及性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居民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明顯緩解。3年各級政府擬投入8500億,為醫改提供堅實的保障。

13億人看病就醫藍圖如何描繪?新醫改方案能否真正從制度上解決百姓看病就醫的后顧之憂?如何切實惠及城鄉百姓?醫療行業相關難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今年兩會中引起了代表委員的熱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醫改,政策措施可謂是步驟清晰,推進穩妥。報告提出,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從今年開始,重點抓好五項工作: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醫改是一項世界性難題,牽涉到方方面面。五項重點工作為醫改明確了“抓手”,使得醫改具有可操作性。對于這項關系每個人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社會各界都充滿了期待。

劉華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錦州市衛生局局長:

盡快解決基層衛生人才資源匱乏問題

醫療衛生改革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必須大力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盡快解決基層衛生人才資源匱乏問題,否則必然會造成國家投入的浪費,黨中央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也會成為一句空話。

以錦州為例,76個鄉鎮衛生院現有衛生技術人員962人,本科僅占3.5%,即使現有的本科學歷也都是后續本科畢業。全市1962個村衛生室,村醫2548人,其中無專業學歷和無技術職稱分別為1418人和1378人。幾乎所有的醫學院校畢業生沒人愿意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因為確實存在著工資待遇低,沒有保險,業務學習知識更新的條件難以保證等問題。不僅個人眼前利益受損,又有養老問題的后顧之憂等。特別是基層衛生機構和大醫院相比,業務發展空間有限?,F在的城鄉醫院同類別的醫生收入差距一般都在5-10倍。大多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舉步維艱,無力營造綜合留人環境。

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建議,一、實施全衛生行業統一的人事、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二、參考國外的做法,通過立法,采取強制性手段,實行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制度。三、實施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工程。四、發揮大醫院優勢,按照區域規劃和醫療特色領辦、協辦鄉鎮衛生院,組建市、縣、鄉醫療集團。五、發揮老醫生、老專家的作用。六、通過稅收的杠桿,鼓勵企業、社團等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財產贈予、購買設備或出資設立人才基金等形式,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廣開籌資渠道。

胡志斌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殘聯主席:

殘疾人需要特惠的保障政策

由于殘疾人對醫療衛生的終生依賴,他享受低保也好,享受醫保也好,都有個特殊的需求。比如正常人享受低保一個月500塊就夠了,但是殘疾人不夠,一個聽力障礙的人,他帶的助聽器一個星期就要換一次電池,每塊要3-5塊錢,他用低保買電池的話,就吃不飽肚子了。所以國家在制定社會保障特殊政策上,應該給殘疾人特殊的政策。經過多方面的努力,新疆已經在新興的農牧區實行了合作醫療,殘疾人參保的比例比健全人都高,而且在報銷目錄中,已經把殘疾人的特殊需求比如助聽器、假肢等納入。我覺得,在城市基本醫療保險中,也應該讓殘疾人能夠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目前金融危機給我們國家經濟帶來的影響已經顯現出來,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影響將會更大,最后對殘疾人的影響也會更大,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對殘疾人的補助,政府能制定一些特惠的政策,就會逐步消除殘疾人和社會水平逐步拉大的距離。

王鳴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一醫院腎內科主任:

醫藥分家會讓公立醫院生存更加艱難

據我了解,部分公立醫院從政府拿到的錢可能只占醫院總收入的10%左右,這或許只夠退休人員幾個月的工資?,F在不少醫院不僅不盈利,而且還處于虧損狀態,如果再把藥品收入“抽”走,醫院的生存更難維持。如果真要在大醫院實行醫藥分開的話,就應該由政府全額撥款。在此之前,首先應對醫療機構進行分層,將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等劃分開來,公立醫院完全由政府撥款,盈利性醫院自負盈虧。

謝子龍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

保持省級監管機構現有行政級別不變

從地方監管機構的職責任務看,省級機構的行政級別不宜降低。在國家層面,將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改由衛生部管理,有利于統籌協調監管法制和政策。但是,省級監管機構不是法規政策的制定者,主要是執行國家法規政策,承擔了大量的執法監管任務,在重大藥品安全事件處置中處于關鍵位置。如果降低其規格建制,就是行政地位的弱化,必定削弱食品藥品監管,極不利于其職能的充分、有效發揮。從地方監管工作的客觀實際看,省級機構的獨立地位不能改變。在現行體制下,衛生部門實際上是國有醫院的“婆婆”,是其他醫院的“靠山”。如果將省級監管機構降格降級,成為同級衛生部門的下級單位,顯然是“集運動員與裁判員于一身”的做法,對占藥品消費總量80%的醫療機構的藥品監管就會形同虛設、無從談起,患者的用藥安全完全從體制上失去保障。加之,省級衛生部門承擔著本地衛生事業發展的艱巨任務,諸多問題急需解決,也沒有更多的精力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執法。

尤全喜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老年醫院院長:

中醫藥管理體制不能再“高位截癱”

目前中醫藥的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時代對中醫藥工作提出的要求。以黑龍江省為例,雖然有一個省中醫管理局,但是連局長在內,僅有10人,分為計財、醫政、科教三個處。到地市一級,有半數以上沒有設立專門的中醫管理機構,即使有設立的,也不過是一兩個人而已。到縣級幾乎連專人都沒有。所以有人將目前的中醫藥管理體制形容為高位截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政策,到省里能夠積極執行,到地市要大打折扣,到縣區一級幾乎就剩不下什么了。這話雖然說得有些偏激,但事要有人管,活要有人干,這種淺顯的道理不言自明。因此建議國家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中醫藥管理體制,使得中醫藥工作事事有人管,級級有人抓,將國家扶持中醫藥的政策真正能夠貫徹到基層,貫徹到實處。

社會保障 加速前行

2008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向社會公布《社會保險法(草案)》,并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草案甫一出臺便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截至2009年2月15日公開征求意見結束,各界群眾共提出意見7萬余件。

民眾對這一歷經十幾年的反復醞釀終于成型的法案的空前關注,本身就說明了社會保障在國民心目中的分量。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社會互助機制和社會管理機制,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發展養老、健康等保險,在基本社會保障基礎上,能有效提升人們的保障程度和水平,不但可以增強人們的安全感,保證社會和諧,更可顯著改善人們的支出預期,從而把更多的預防性儲蓄投入到即期消費中,從而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除了社會保險,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也在加速完善之中。近年來,國家加快了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步伐。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制建設,增加國民的二次分配所得,其對于保增長、擴內需所能發揮的功用更顯凸出,推進社保體系完善的時機頗佳。溫家寶總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今年要通過推進制度建設、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提高社會保障待遇等三方面著手,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目前,《社會保險法》極為有望在年內出臺,更為施惠于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也呼之欲出。我們有理由期待,保障之下的社會將更為和諧,國民信心亦會更加穩固。

張海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主席:

殘疾人保障應在普惠基礎上給予特惠

我希望我們的政府在新的一年里能夠繼續加大對于殘疾人事業的投入。這一投入投多少都不算多,因為我們畢竟有8370萬殘疾人,加上他們的家庭成員,有近三億人口的生活受到影響,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我們要建立一個好的保障體系,使我們的殘疾人能夠到老都有社會保障、各種特殊的社會保險。另外還要建立社會服務體系,比如說建立很多的托養院,托養機構。

要使8000多萬的殘疾人過上好的生活,這項工作是艱巨的,我希望關注殘疾人、殘疾少年兒童的教育問題,使殘疾的孩子消除自卑的心理。

殘疾人是需要特惠的特殊人群,需要特殊對待。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拉動內需,殘疾人也將享受到部分優惠措施。但由于殘疾人是特殊弱勢群體,因此建議政府財政在普惠的基礎上給予特惠,額外加大對殘疾人的扶持力度,利用拉動內需的機遇,加大對殘疾人基礎設施的建設,建設殘疾人特殊學校與托養機構。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提高對殘疾人輔助器具與醫療康復的補助,加大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力度,使殘疾人也能夠與健全人一樣正常生活。

劉玉芬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春蕾實業集團董事長:

應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我來自農村,在農村呆的比較多。我調研了三個省的十幾個農村,村民基本都沒有參加養老保險。作為一個農業人口占較大比例的國家,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深入推進,一個農村家庭養一個孩子和四個老人很普遍。如果計劃生育政策動搖了家庭養老的基礎,又不能為農民提供社會保障,就會引發尖銳的社會矛盾。而現在農村人是有了錢給孩子蓋房子娶媳婦,等到老了,孩子們孝順就管,不孝順就沒有人管。另外,傳統家庭養老模式也因為青壯年外出打工增多而受到很大挑戰。

農民并非不愿意加入保險,是沒有這筆投入來源。而當地政府想拿也拿不起。如何做到農民群體的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我建議出臺政策,積極開展以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為主要內容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合理確定繳費基數比例,讓個人少拿點。

對農村人口的養老,我認為中央和地方財政要增加投入,補貼要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并且要加快以政府投入為核心機制的新型農保制度建設步伐。經濟發展水平好的地區必須加大試點范圍,經濟發展一般的地區也要確定1—2個經濟發展較快且農保工作基礎扎實的縣開展新型農保試點。

在農村人口養老制度制定上,也要優先保障特殊群體,對60歲或70歲以上沒有社會養老保障待遇的老年人由政府直接發放福利養老金。

陳小恩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被誤讀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是整個社會養老保險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社會上對這個改革普遍存在三大誤讀:誤讀一是浙江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已經啟動;誤讀二是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將降低;誤讀三是推行改革是為了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目前,社會上流傳一種說法,事業單位養老金將與企業看齊。事實上,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將單獨建立,只是“會采用企業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籌資模式”。為了保持事業單位養老金待遇,另將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更重要的是,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將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搞好平穩過渡和銜接”的原則進行。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涉及面廣、情況復雜敏感、關系個人切身利益,且是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任務非常艱巨,政策性很強,要慎之又慎,積極穩妥地進行。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之中,改革尚未啟動。

張明園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

加強失智老人護理機構建設

我們國家的老齡化很快,至2008年,全國有一億65歲以上的老人。在社會老齡化的過程中,必然會帶來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例如,全世界65歲的老人5%以上是失智老人,75歲以上是10%,85歲以上就是25%。

失智老人很難居家過日子,也很難在社區里面養老,到一般的養老機構去會干擾其他老人的生活,一般的養老機構也不會護理這些失智老人。上海的智殘老人大約有10萬人左右,其中40%難以單靠家庭應付,還有10%須送入專門機構,但目前上海的智殘老人護理機構只能滿足20%的需要。

全世界對于這類失智老人有兩類護理的機構。一類機構叫做老年護理醫院,是以護理為主的醫院,按照醫療機構來管理,不需要配備那么多的醫生,主要靠的是護士和護理員;第二類是叫做老年護理院,是一個特殊的養老機構。按照調查結果,5%的失智老人是屬于有重度精神的癥狀,他需要呆在老年護理院。如果按照這樣的推算,目前全國500萬的失智老人中間的25萬需要住在老年護理醫院,有75萬需要住在老年護理院,總體來說要有100萬張特殊老年護理的床位。

我個人認為,加強老人護理機構的建設符合我們國家的整體方向,也是關注民生的一個重大措施,還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因為有100萬張床就要有很多的護理員。今后老年護理機構的需求會越來越高,我們也可以鼓勵民營資本來建這個護理機構,并按照提供基本服務的方式予以補貼。以日本為例,中老年機構護理的錢,低于基本養老金剩下的部分國家補,私人辦也是這樣,缺的部分由國家來補。當然,有些需要那種高級一點的特殊服務就另算,

為了推進智殘老人護理機構的建設,我建議借鑒國外由個人、養老、醫保和政府共同承擔智殘老人入住專業機構費用的方法,建立合適的機制,保證這部分特殊群體可以安享晚年。

食品安全 立法護航

長期以來屢被提及的食品安全問題,近兩年被置于從未有過的關注度,三聚氰胺“結石寶寶”讓整個民族感受到了切膚之痛。

或許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次食品安全事故都會帶來一些積極的轉變,但無需諱言,更不能掩飾,我國的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并且,我們絕不能將食品安全的進步依附在一個個痛徹心扉的事故之上。

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給中國食品安全帶來了機遇,但問題奶粉、病蟲柑橘、有毒雞蛋等事件接連發生,讓人們吃得忐忑不安。如果說這些只是個別的、突發的事件,那么,大量使用激素類農藥、抗生素,導致蔬菜、禽、畜、水產品受到污染,就不僅關系到當代人,甚至會威脅幾代人的健康。

“誰能保障我們餐桌的安全?”公眾的疑問直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四大“軟肋”:

——食品安全監管涉及多部門、多環節、多層面,缺乏統一協調,責任不清,很容易出現監管和執法的空隙。

——食品的標準不完善、不統一、不科學,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多種標準時有重疊和沖突。

——沒有完善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制,沒有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發布渠道。當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消費者往往不能及時聽到權威的解答。

——缺乏有效的機制規范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重質量、重安全,對違法企業和行為處罰力度不夠。

“千呼萬喚”之中,《食品安全法》五年磨一劍,將于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食品衛生法》將退出歷史舞臺。

有識之士指出,由“衛生”到“安全”,僅僅兩個字的改變,卻折射出我國食品安全從立法觀念到監管模式的全方位巨大轉變。“民以食為天”——曾經,人們追求的是“有的吃、餓不著”,如今,人們追求的則是“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承載厚望的《食品安全法》能成為百姓餐桌的“防彈衣”嗎?“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

3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今年將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健全并嚴格執行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要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我們期待,有了法律嚴格執行之力,有了國家對國民生命權、健康權的珍視之心,人們可以慢慢放松因為食品安全危機而緊繃起的那根神經。

辜勝阻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

食品安全不能“選擇性執法”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體系中最重要的問題在于,安全監管中存在比較嚴重的協調機制不健全、責任不明確的多頭分段監管格局,造成食品安全管理難以有效地形成合力,難以形成有效監管。就縱向來看上級對下級的指揮監控不力,導致有禁不止;橫向上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出現有利可圖的事情多家監管,而有責無利的則互相推諉,有的部門在部門利益競爭的驅使下,進行“選擇性執法”,部門之間缺乏明確完善的協調合作機制。

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加拿大在其衛生、農業、漁業海洋等部門基礎上組建食品監督署,歐盟也專門成立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為了加強各個食品安全職能部門的協作,我國迫切需要成立一個超部委的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整合各方資源,對涉及食品行業的全國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制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等工作進行統一規劃與管理,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目前行政監管機構多頭各自為政的格局。

宗慶后

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

食品安全沒有媒體炒作的這么差

我認為中國的食品安全沒有媒體炒作的這么差,之所以受到高度關注,一方面是消費者對健康的認知度高了,對產品的要求也高了;另一方面是現在工業發達以后,空氣污染、水污染等,都加大了食品安全管理的難度。這些年我們國家做了很大的努力,在設備安全上做了很多的投資,也很有成效。關鍵是在具體監管中要認真,嚴格控制只有符合食品安全生產條件的工廠才能生產食品。因為在食品安全方面,大企業做起來更有保證,大企業是要長期生存下去的,會更謹慎、更認真;而一些小企業,也許打一槍就走了,撈一票;更有可能是打一槍就倒掉了,這樣的企業確實很危險,應該堅決不允許它生產。

張國權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三友集團董事長:

生豬定點屠宰市場亟待整頓

以廣東地區為例,每年消費生豬約5000萬頭,2008年進點屠宰不到4000萬頭,約有1000多萬頭私宰肉流入市場。未經檢驗檢疫的私宰肉流入市場將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同時,由于生豬私宰嚴重,進點率不高,加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數量較多,屠宰量不足;另外,屠宰費還要征收17%的增值稅,企業不堪負重。

我建議,由國務院牽頭聯合各部門建立各級生豬定點屠宰執法隊伍;把生豬屠宰管理工作納入對各級政府的年度考核當中,對肉食品安全形成領導問責制。同時,還應把生豬定點屠宰作為準公益事業項目來對待,加強監督與管理,統一減免稅費,還利于民,徹底有效降低私宰肉謀利空間,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收入分配 以民為先

中國的改革開放,發端于收入分配的變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收入分配方式經歷了從單一的按勞分配,到按勞分配為主、其他分配方式為輔,再到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演變過程。

近幾年來,收入分配已成為歷年“兩會”上的熱點問題。而人們關注的視線,往往集中于“高管高薪”、“壟斷高薪”、區域收入差異等現象。收入分配公平問題最為受人矚目,貧富分化的社會問題日漸敏感。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國家、企業、居民收入比重問題也引發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據數據顯示,從1998年至2007年,國家收入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17.5%上升到24.2%,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從68.1%下降至57%。

顯然,不管是收入分配不公還是居民收入比重偏低,都非常不利于擴大內需:在一個“倒金字塔”形的社會中,少數有錢人所帶動的消費遠低于“橄欖形”社會里中產階級所帶動的消費;而國民收入分配向國家傾斜,居民收入相對不足,也會導致消費率的下降。

對于收入分配問題中存在的矛盾,決策層早有重視:對于收入分配公平,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的目標任務;黨中央在關于“十一五”的建議中提出要“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注重社會公平,特別要關注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強化對分配結果的監管”。對于增大居民收入比重,央行在今年2月底發布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要“優化國民收入在居民、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分配”;今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繼續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的比重。”

我們相信,進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不但對有效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大有裨益,更能幫助廣大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在危機中提振信心,樹立信念,進而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前進發展。

蔡繼明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主任:

讓更多農民進城才能縮小城鄉差距

縮小城鄉差距最重要的途徑是要加快城市化進程,把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不僅轉移到非農業部門,更重要是要讓他們轉移到大城市;不僅要讓他們進廠,還要讓他們進城,更要讓他們落戶,變成真正的城市居民,這樣才能夠一方面使進城的農民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提高他們的福利。另外一方面,要使留在農村的居民,能夠耕種越來越多的土地,實現土地的規模經營,從而也相應的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只有在這個過程達到一定水平時,比如是城市化水平達到75%,我們才有資格說基本實現現代化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才能夠大幅度的縮小。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我們要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要讓農民真正地獲得土地的權利,從而使他們能夠憑借著土地獲得財產性收入,分享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快戶籍制度、就業制度、教育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從而降低農民進城的門檻,使城市化進程不斷地加快。

李汝求

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市長:

建立完善的惠民體系

在我們惠州的惠民體系中,農村和城鎮的醫療保險目前已經百分之百覆蓋;今年,我們在整體收入較好的農村進行農民養老保險試點,農村養老保險已經開始推行。雖然在整個廣東省,惠州的財力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們的執政理念是盡可能用最大的努力把民生工程做到最好。除了做民生工程,這幾年,我們還對公共設施進行統籌發展,設立更多的公共產品,使城里人能享受到的公共設施,農村人也盡量享受到。

林銘森

全國政協委員、福萬(香港)有限公司總裁:

盡快制定《公務員財產申報法》

為了遏制官員腐敗,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申報個人收入財產甚至家庭財產的規定和法律條文,但《公務員法》沒有對財產申報作出規定,而現有的關于財產申報的制度法律地位不明確,政策性文件缺乏法律的權威性,也談不上人民的監督,而且財產申報主體范圍過窄,需申報的財產范圍太小,財產申報類型單一,無法顯示其真實的財產增量。而且目前財產申報的受理機構缺乏監管權威、違規拒報或者不如實申報的責任過輕等,也影響了已有制度的效果。

基于現代國家公開、透明的執政理念,任何掌握權力的公務員,都必須部分地放棄其作為普通公民所應享受的某些權利,承擔公職人員所必須履行的道德義務。公務員財產公開申報是滿足公眾知情權的要求,公務員的財產隱私權不能抵御公眾的知情權。

農民增收 多方促進

農民收入已連續5年持續高增長。2008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創年度增長額歷史新高。但這4761元中,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比如進城務工所得或者在鄉鎮企業工作所得的比重將近40%;而新增的621元中,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大概占到將近70%,種植業收入在總的純收入中的比重在逐步下降。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農民不再靠土地吃飯。

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四季度開始出現農民工回流。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截至2008年底,我國1.3億外出就業的農民工中,大約有2000萬由于無法找到工作而大規模返鄉。專家表示,2009年,進城務工者整體的平均工資將被壓低;而返鄉農民工因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所限,除繼續務農外,選擇不多。

但農業收入的增加主要靠農產品產量的增加和價格的提高。據國家統計局監測,生豬價格從2008年二季度起大幅度下滑,春節期間雖有小幅回升,但下行趨勢并未改變;種植業中,除小麥受干旱影響價格沒有下降之外,水稻、玉米價格仍整體下行。

耕地在逐漸減少,農產品的單產增幅有限,價格漲幅下降,種植業的收入狀況,從增長來看,并不是太好。

面臨農產品價格下行與就業形勢嚴峻雙重壓力,2009年農民增收形勢不容樂觀。如何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事關擴大內需全局。

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確保今年農業農村經濟較快平穩地增長,確保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的收入。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如何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成為兩會期間關注、討論的熱點。

王一新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

讓農民有長期從事農業的動力

近年來,我們國家一直很重視“三農”問題,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但怎樣才能讓農民有長期從事農業的動力?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解決。第一,比較徹底的系統解決中國農民的福利系統問題?,F在,我們國家已經開始重視農民保障體系的建立。第二,國家對農產品實行的最低保護價收購,應該法定化,而不是每年根據某一農產品過剩,臨時出臺一些措施。有這個保證以后,農民才會進行一個長線的投資。第三,要通過一些立法或者辦法,要求從事農業的加工貿易企業或者一些農村企業,跟上游的種植企業或農戶進行接軌,要讓農民不僅僅從事種植,還要分享流通加工領域的增值好處,只有把這個上下游捆在一起,農業才是長久的。

陳紹軍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農業廳廳長:

加大農業保險力度最為重要

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農民的兼業收入估計會適當地少一些?,F在,我們千方百計增加農民的家庭經營性收入。比如:組織一些產業協會、合作社,開展科學的、有計劃的、有市場方向的、訂單的蔬菜種植業。經過幾年的磨合,福建蔬菜種植的自我調節、自我發展態勢已慢慢顯現。

我們建議政府對農民的支持要加大,基礎設施要跟上,投入增長比例與其他領域相比要逐年增加,在農業生產上進行更多的扶持,比如種糧補貼,養殖業補貼等。實際上,如果國家加大對農業保險的扶持的話,則很多補貼可以不要。農業保險做得好,農民一定很高興。農業是個很弱勢的產業,經不起災害,農民一年破產了,幾十年都緩不過來,所以,保險是最最重要的。

張俊濱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農委主任:

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在金融危機和經濟形勢困難的情況下,保持農村的穩定和發展是重要的。大多數的農民收入依然是來自農業,農業收入能提高,則農民受益最直接。在天津,第一條途徑是發展現代農業,一戶農民搞一個大棚,一年至少收入在1萬或者更多;第二條途徑是發展非農產業,從農村的二三產業吸收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的社會保障、工資補貼和農資補貼也是增加農民的收入,以及農民通過從事農村的基礎設施修路修橋搞水利、綠化建設也能增加農民的凈收入,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增加農民的租金收入和補金收入。

企業融資 加大支持

經濟總量占全社會經濟總量60%,解決了70%左右的城鎮就業人口和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力軍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的中小企業,其融資難問題卻長期存在。

除中小企業自身的風險大、信用水平低的特質外,融資難的主要原因還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懼貸、惜貸”;政府有關部門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直接用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有限,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科技創新基金難以惠及眾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政府對擔保事業投入少,對擔保機構缺乏監管,一些擔保公司經營不規范等。

在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下,國內4000多萬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企業普遍不景氣加上金融危機,使得原本就已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瓶頸的融資變得愈發艱難,成為中國經濟在危急中復蘇的重點和難點。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從中央到地方,一場針對中小企業的“救贖”開始上演,對中小企業信貸的支持力度逐漸加強。為了增強中小企業的信貸實力,一些地方政府在借鑒發達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組織推動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工作。為了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近期國家也啟動了包括推出創業板、推動《放貸人條例》等久拖未決的政策法規制定進程。

2008年12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將“完善中小企業板市場各項制度,適時推出創業板,逐步完善有機聯系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由央行起草的《放貸人條例》草案已經提交國務院法制辦,民間借貸有望通過國家立法形式獲得規范。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也提出,將在今年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抓緊落實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資擔保體系,簡化貸款程序,增加貸款規模。中央財政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從39億元增加到96億元。

此外,還有“兩會”代表、委員提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可建立多層次中小企業擔?;鸷驼咝該C構,培育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轉危為機,前景可待。

傅軍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新華聯集團總裁:

國家應組建中小企業銀行

我建議國家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實解決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存在的“融資難”的問題:

國家財政可拿出一定資金,專門組建中小企業銀行,主要為中小企業服務。要長期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問題,還要在全國所有市、縣設立村鎮銀行,為中小企業和“三農”提供資金,搞活社會閑散資金。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除了國有大銀行“嫌貧愛富”外,也與我國缺乏一整套分層次的金融供應體系不無關系。為此,國家應創新中小企業金融產品,從一些有條件、有基礎的地方開始試點推廣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機構,再派生出一個新的民間貸款力量,作為現有信貸制度的重要補充。加快推出創業板,鼓勵中小企業用紅籌的形式到海外籌集資金。為擴大融資渠道,國家要激活證券市場,加快推動建立創業板市場,鼓勵各類創業投資基金增加對中小企業投資,逐步完善有機聯系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通過多種形式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問題。

王林祥

全國人大代表、鄂爾多斯集團董事長:

必要的時候再降低利率

中央政府應該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利用一切可運用的手段,全力以赴保證中小企業度過難關,因為中國的中小企業差不多解決中國70%的就業問題,如果就業發生問題,國家就要發生問題。在中小企業的稅收方面最好在一段時間內減免,寧可減少國家的財政收入也要救活這些企業;在貸款扶持方面要有明確的措施。更重要的是應降低銀行貸款利率。日本早已差不多是零利率了,英國也將利息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而我們銀行利率還很高,所以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將再降低利率。否則,企業會像蠟燭一樣慢慢就熄滅了。我們的宏觀調控要有預見性,等到企業不行了再去救就已經晚了。

郭為

全國政協委員、神州數碼董事長:

應建立產業銀行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IT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建議以產融結合為出發點,建立基于行業的、由政府支持的商業化運營法人主體——產業銀行,打通社會資金流通渠道 。產業銀行作為獨立的運營主體,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有機融合的產物。它通過科學的管理標準與管理機制,建立起有效的風險補償機制與商業運營模式。只要賦予產業銀行充分的金融職能,放寬產業銀行對外融資渠道,讓其充分發揮行業內特有的把控能力,產業銀行就一定能煥發出特有的生機和活力,為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和諧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產業銀行的建立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政府有責任與產業銀行建立風險共擔機制,如成立 “中小企業基金”,與產業銀行共同承擔可能產生的呆壞賬損失。按目前核心企業的壞賬率水平估算,產業銀行的壞賬損失應該在萬分之一左右,如產生一萬倍的杠桿效應,政府投入的資金所能發揮的社會效應將無法估量。

宗慶后

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

應允許銀行增加呆壞賬準備金

中小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時刻處在優勝劣汰的競爭市場當中,因此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難免出現壞賬。在缺乏壞賬準備金和貸款擔保的情況下,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會使得銀行壞賬增多而受到責任追究,也會增加外界對銀行向中小企業收受賄賂的猜疑。相比之下,銀行對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放貸一旦產生壞賬,銀行的責任幾乎不會受到追究,因此金融機構為避免承擔風險而把大量的貸款發放給了政府和國有企業。這種融資領域的“歧視性對待”看似規避了風險,實際上不僅給中小企業的融資帶來了困難,也給經濟正常運行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和隱患。為解決中小企業擴大融資渠道問題,建議如下:

政府完善擔保制度,為具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政府允許銀行增加呆、壞賬準備金,抵御銀行為中小企業放貸的風險。

政府制定相應對策,鼓勵民間投資,積極發揮民間游資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

馬蔚華

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行長:

融資難不能只怨銀行

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很多企業都十分關注。大家更多的是在抱怨銀行,但這有銀行的問題,也有其他方面的問題。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經濟下行時,中小企業的風險很大,而銀行也有自身的商業原則。社會各界應該給予銀行支持中小企業一些信心,我們呼吁中小企業能在稅收上得到優惠,在社會上建立中小企業的擔保機制及風險基金。中小企業融資出現問題,不能光叫銀行一家來承擔,社會、政府都要來承擔,只有這樣,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才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

張思民

全國人大代表、海王集團董事長 :

政府應出面擔保中小企業

在當前形勢下,需要采取一些簡捷明快的措施,以政府為主導,金融機構積極配合,階段性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特建議:

政府出面為中小企業進行擔保,有了政府的擔保,銀行就敢于放心的貸款給中小企業;

金融機構在總量和增量指標上,單列中小企業信貸指標,促使小企業信貸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單獨安排信貸規模,重點滿足符合產業和環保政策,有市場、有效益、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流動資金需要;對暫時無法按時償還貸款的成長性較好、講信用的企業,要采取有效措施,適當放寬還貸時間;

政府直接設立風險投資基金,為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具有高風險和高回報率的資金,政府以參股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幫助。

教育改革 體制創新

全國城鄉義務教育實現全免費,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啟動制定,中央新增投資44億元用于教育……過去一年,中國教育大事不斷,新舉措頻出。

進入2009年,我國又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工作公開征求意見,內容涉及教育熱點、焦點、難點問題。這項問計于民的行動,引發了國人關注教育改革的空前熱情。截至2月底第一輪征求意見結束,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各種渠道發表意見、建議超過200萬條。

是否取消文理分科,中小學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如何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農村教育發展和農民工子女教育等諸多問題都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爭論的焦點。

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在700多萬大學生面臨嚴峻就業壓力的現狀之下,教育改革不再是一個獨立事件,人們愈發認真地審視當前教育制度的得失,更加急切地希望能夠通過改革來解決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兩會”期間,來自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帶著新的思考參加全國“兩會”,或提交議案、提案,或暢談意見和建議,表達著對教育改革發展的關切與希望。

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因素。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今年要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2020年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報告從重點抓好五個方面部署今年教育工作,突出體現了教育優先原則。落實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政策、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標準等一系列措施,回應人民關切,讓人看到未來。

朱永新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副主席:

教育改革應當公平優先

當前教育改革應當公平優先,兼顧效率,以教育的公平為主導。首先要在受教育過程中體現公平,要讓所有的人得到相同的教育機會,所有人受教育的權利得到保障。為此應當遵循四個原則:優先考慮中西部教育;優先考慮農村教育;優先考慮薄弱環節的教育;優先考慮困難群體。其次要保證結果公平,讓所有人得到發展機會,這要求勞動、就業和分配制度相配套,有良好的就業導向。同時還要解決好政府缺位和政府越位兩個問題。學前教育中就存在政府缺位的情況。目前,學前教育是獨立教育階段中唯一一個沒有專門法律的教育階段,應當強化學前教育的政府職能,加大政府的投入。另外,還要防止政府管得太多的情況,現在教育有行政化趨向,比如大學審批,大學教育評估等,都是必要的,但過多的審批評估,在某種意義上反而限制了大學的發展。

喬正孝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大學黨委書記:

教育要解決“八個字”——質量、管理、改革和特色

高等教育目前的發展狀況很好,我們青海大學已經進入了211工程,在這樣的情況下,高等教育要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八個字:質量、管理、改革和特色。第一、教育質量。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智育,而是德育。第二、管理。管理上去了,教育也就上去了,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提高了。管理的核心是改革。改革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有好的競爭機制;二是向有知識有能力的人傾斜;三是改革原來在計劃經濟框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而一個大學要辦出特色,也需要改革。

現在西部高等教育缺少的有兩部分:國家的實驗平臺和人才。有實驗平臺我們才有好的項目可做,才可以吸引人才,增大團隊,進行創新。

高萬能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民族學院黨委書記:

政府應增加財政投入盡快解決高校債務問題

據2007年全國政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高校貸款總額為2500億元。高校貸款與企業貸款的性質不一樣,高校貸款是為了培養人才。絕大多數高校貸款的使用是良性的,基本上是用于征地、建校舍等改善辦學條件,固定資產都在,而且不斷增值。如果讓高校獨自承擔償還因擴招所貸的款項是不公平的。

現在,高??砍R幍呢斦芸詈蛯W費收入,正常運轉都難以維持。償還貸款本息只能靠貸款,大多采取借新債還舊債的辦法來緩解債務危機,但銀行也不愿意繼續貸款給高校。如果這個問題不及時解決,中國高校將面臨著很大的危機。為了化解這一危機,保持高校的穩定和發展,我認為,有關部門應參照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歷史債務的辦法來解決高校債務。國家有關部門對全國公辦高校的貸款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總體評估,提出方案,比如發行高等教育債券,將部分短期貸款轉化為長期貸款或由政府貼息等,盡快予以解決。

環境保護 任重道遠

這次金融風暴自大洋彼岸傳來,給我國的制造業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同時也使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缺陷暴露無遺。改革開放初期,在“總不能不發展”的理念下,一個個污染企業、污染項目得以暢行無阻,蓬勃“發展”。然而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首先倒下的就是這種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越來越顯現出其被時代淘汰前的頹勢。

四年前,中國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三年前,“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8個約束性的指標中,就有4個與資源環境直接相關;兩年前,建設生態文明首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去年,國家環??偩稚墳榄h境保護部,更多地參與國家的綜合決策。政府保護環境,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決心由此可見。

近年來,國家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改造傳統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等舉措,環境破壞趨勢放緩,同時我們也發現,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環境保護是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

——《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已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在全國實施。新方案更好地體現了“多用路多用油多負擔”的公平原則,鼓勵社會節約能源、減少污染。

——2008年,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省市陸續建立節能減排交易所、排污權交易所等交易平臺,在利用市場化機制推動環境改善方面跨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區域限批、流域限批、重點行業限批制度,以及銀行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限制貸款,多方推進,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2009年,中國資源價格改革如何推進,循環經濟促進法等相關法律體系建設如何推進,今年的節能減排目標能否實現,都是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

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金融危機當前,要防止有關部門在盯住保增長目標的同時對企業節能監管手軟。否則將可能會使原先應該淘汰的產業死灰復燃,影響“十一五”節能減排總目標的最終實現。

只有真正在價值取向上轉向“以人為本”,把普遍地提升人民的生存質量當作政府的首要任務,當作政治家、官員、企業家的最大功績,與每一個人的生存質量相關的環境問題的解決才是可望的。

黃細花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

在全國基層人民法院設立環保法庭

調研分析,造成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但環保行政執法不力是主要原因。從我國環保行政執法的現狀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客觀上不足,也是致命的薄弱環節:第一,現有的法律、法規對環境違法者只能采取罰款、限期整頓、補交排污費等處罰方式,難以觸及違法者的“致命要害”;第二,行政執法效率與當前環境嚴峻形勢極不相適應,一宗環境違法案件處理往往要1-2年的時間才能辦結;第三,環保行政工作的及時性特點需要法律化的行政權威,才能實現迅速、快捷、有力地制止環境違法行為的工作目標。因此我認為,設立環境保護審判法庭是當前環境形勢下,加強環境保護的有力手段,是震懾環境違法行為的有力司法保障措施。應在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的地區,設立環境保護法院,專門通過司法審判機構來處理環境保護方面的案件。

劉和平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萍鄉市委書記:

加大力度支持礦渣再利用 發展循環經濟

萍鄉是我國最老的工礦城市之一。自1898年漢冶萍公司設立,開始對煤炭資源進行大規模機械化開采。建國以來,萍鄉又是江南煤炭生產主要基地。但萍鄉經過長期的煤炭開采,產生了大量的煤矸石,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此外,萍鄉還儲藏有豐富的劣質煤資源。從煤矸石和劣質煤特性分析,作為低熱值燃料,將煤矸石和劣質煤用于發電,再以粉煤灰為原料生產旋窯水泥,是實現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的最有效途徑。萍鄉在這一方面進行了不少的探索,但目前在立項報批、資金扶持、投資導向、政策優惠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制度性障礙,制約了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我們建議有關機構對全國各工業地區閑置礦渣情況進行專項調研,拿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意見供國務院研究實施。

余愛國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湘潭市市長:

建立長株潭城市群生態補償機制

長株潭三市生態環境保護高度關聯,湘江是三市的共同水源,三市結合部是大片的綠心區域,具有跨流域、跨行政區域兩個鮮明的特點。在湘江干流水環境治理中,處在三市中游的湘潭任務最重;在三市綠心區域中,湘潭所占部分的面積最大,整個綠心地區,包括其中的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植物園和自然保護區等都被劃為限制開發區。建立長株潭城市群生態補償機制是預防和解決區域間環境問題的必要條件,是統籌區際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們建議,明確利益各方的責任,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由省、市兩級財政出資,形成長株潭試驗區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平衡各方利益,促進城市群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李書福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盡快出臺甲醇車國家標準

CNG、LPG、LNG以及乙醇燃料等都已經在傳統發動機上得以實現,從而部分程度緩解了對石油的需求。在這些替代燃料中,甲醇也作為其中之一得到了各國政府的關注。甲醇汽車與汽油車相比,動力性、經濟性以及排放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針對中國市場環境和使用環境而言,應該說目前是國內甲醇燃料汽車發展的最好時期。如果將甲醇燃料替代石油在汽車市場上得以大量應用,一方面能夠緩解我國對石油的依賴,解決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另一方面也能促進甲醇的生產和使用,對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全面創建節約型社會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完成甲醇汽車的國家標準的制訂工作,或者借鑒新能源車輛準入管理辦法制訂甲醇車的準入管理辦法,通過劃區域試點運行等措施推動這一節能環保產品盡快得以應用。

張思民

全國人大代表、海王集團董事長:

不合理的資源價格機制有待改善

造成資源浪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資源價格機制不合理,資源價格不能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狀況。目前,我國的資源無價、原料低價、產品高價問題突出,許多資源靠行政審批劃撥。如有的地方以無償提供土地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條件;還有許多資源無償開采,其產品以極低的價格出售,而下游產品價格卻與國際市場接軌,比原材料價格高出許多倍。這就造成資源開采和使用過程中的肆意揮霍現象。此外,目前我國實行的資源定價機制也造成了國內與國際不同資源比價關系嚴重不對稱,人為地割裂了成本傳導機制,會導致資源的低效和過度利用,不利于節能減排和結構升級。因此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切實建立起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損失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

賴坤洪

全國人大代表、清遠市進田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全球金融危機下加大扶持再生金屬產業

再生金屬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有色金屬工業的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建設。2002年至今8年來我國再生金屬產業共節能15425萬噸標準煤、節水88億噸、減少固廢排放54億噸、減少SO2排放242萬噸。但我國再生金屬產業仍處于成長發展階段,抵御風險和承受市場波動的能力都還比較弱。特別是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再生金屬產業帶來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需求減少,大部分生產企業停產,廢料進口企業為了減少損失,只能停止進貨,在部分地方甚至出現了多起毀約事件。建議國家繼續加大對再生金屬領域示范項目的循環經濟專項資金支持,加大對再生金屬技術裝備研發支持力度,建立較完善的回收體系,進一步促進國內再生資源流通。

高校熱點高校熱點論文范文第5篇

1 2007年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在幾個月內很快波及世界,釀成一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國也受到明顯的影響。這充分說明

(

)

A 美國對世界各國經濟起支配作用

B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c 經濟區域集團化對世界的影響增大

D 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

2 2008年9月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各國股市遭受重創,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發達國家受到的損失最大

B、發展中國家處于完全不利地位,面臨最大的經濟風險

c、發展中國家應該盡可能減少對發達國家的金融依賴程度

D、為了維護本國金融安全,不要對發達國家開放金融市場

3 近期一本財經圖書《貨幣戰爭》名列暢銷書榜首,但其中部分觀點倍受爭議。該書作者把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爆發歸結為國際銀行家為獲取暴利而陰謀制造的結果。對此,你認為這場危機爆發的原因應該是

(

)

①股票投機活動猖獗,金融市場極不穩定②政府干預社會財富分配,導致財政不堪重負③聯邦政府權力過大,在經濟活動中沒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消費模式,加劇了生產和需求的矛盾

A?、佗?/p>

B?、佗?/p>

c?、冖?/p>

D?、邰?【熱點2】新中國60華誕:1949年是中國命運的拐點,這一年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紀念新中國60華誕,是紀念我們的先烈,也是昭示后人,1949年是歷史長河中的瞬間,卻是最重要的瞬間。我們不能忘記?;卮?~6題。

4 右圖是南京總統府辦公桌上的臺歷,透過歷史的塵埃還能看到上面寫著“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為歷史,它在此定格成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B 日軍占領南京,血腥大屠殺的歷史見證

c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南京光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D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推翻了國民黨政權的統治

5 2007年,新華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歷史關節點上——中國共產黨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關鍵詞概括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關節點,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A 日出東方 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 進京趕考

B 日出東方 力挽狂瀾燈塔指引星火燎原進京趕考

c 力挽狂瀾 進京趕考 日出東方 燈塔指引 星火燎原

D 力挽狂瀾 日出東方 進京趕考 星火燎原 燈塔指引

6 朱德同志稱井岡山是“天下第一山”,這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

(

)

A 創建了中國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B 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權

c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D 開創了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熱點3】改革開放30周年: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正是這30年,中國人才真正告別了傳統,邁入了現代社會,它是中國歷史轉折的里程碑?;卮?—10題。

7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探索表現在

(

)

①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②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④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A?、佗冖邰?/p>

B?、佗冖?/p>

c?、佗冖?/p>

D?、冖邰?/p>

8 30年前從小崗村發軔的中國農村改革,讓中國農民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溫飽甚至是小康。30年后,中國新一輪的農村改革,再次蓄勢待發,中國農村即將翻開新的更加美好的一頁。對下列兩幅圖片的相關信息解讀有誤的是

(

)

A 有利于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

B 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

c 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果

D 農民得到了實惠,但不利于工業化建設

9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體共同發起的征集“改革開放30周年10大流行語”揭曉,分別是“下海”、“下崗再就業”、“農民工”、“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上網” ① “北京奧運”、“炒股” ② “雄起”。其中①和②兩條是對其余8條產生決定性影響和準確的概括,它們應該是

(

)

A 西部開發 解放思想

B 改革開放 中國特色

c 對外開放 大國崛起

D 人世 市場經濟

10 右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某一歷史時期的經濟結構示意圖,你認為最有可能屬于

(

)

A 過渡時期

B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c 文化大革命時期

D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熱點4】民族團結:今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1959年3月28日,對歷史來說,不過是短暫的一天;對西藏而言,卻是一個新舊社會的分水嶺。從這一天開始,雪域高原上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從此土崩瓦解,百萬農奴和奴隸翻身解放,挺直腰桿成為自己和國家的主人?;卮?1~12題。

11 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設立西藏自治區。這一舉措的重大意義有

(

)

①開創了我國少數民族區域自治的先例②實現了藏族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③促進了藏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④保證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團結

A?、佗邰?/p>

B?、佗冖?/p>

c?、冖啖?/p>

D?、佗冖?/p>

12 2008年3月14日,少數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薩制造了打砸搶燒暴力事件,給當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大量的事實清楚地表明,拉薩打砸搶燒暴力事件是達賴集團有組織、有預謀、精心策劃和煽動的。我們和達賴集團的矛盾,本質上屬于(

)

A 民族問題

B 宗教問題

C 人權問題

D 維護祖國統一和分裂祖國的問題

【熱點5】海峽兩岸關系:1949年后,臺灣海峽兩岸長期處于軍事對峙狀態,造成兩岸人員往來和通郵、通航、通商全部中斷,兩岸同胞相隔咫尺海天。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首倡兩岸“三通”,經過30年的努力,直接“三通”終于夢圓,這是兩岸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掀開了中華民族歷史濃

墨重彩的一頁。

13 根據海協會與?;鶗_北會談達成的協議,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啟動,宣告兩岸“三通”時代的來臨。首倡兩岸“三通”的《告臺灣同胞書》發表的時間和機構是

(

)

A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

B 1981年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c 1982年外交部

D 1984年中共中央臺灣事務辦公室

【熱點6】大國關系:中美關系三十年的發展總體上保持著健康、積極的發展勢頭,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更應攜起手來,共度時艱,共擔國際責任,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應有貢獻。薩科奇以法國總統和歐盟輪值主席的雙重身份會見達賴這一長期從事分裂祖國活動的政治流亡者,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對中法雙邊關系造成了嚴重損害?;卮?4-i5題。

14 2008年9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紐約就中美關系發表演講時說:“我們堅信,無論誰入主白宮,中美關系都要向前發展,歷史的潮流不會逆轉。”這是因為是

(

)

A 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和益,也順應時代潮流

B 中美之間的矛盾已經徹底解決

c 中美之間雖有分歧,但無根本利益沖突

D 中美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正在逐漸消失

15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卻遭到了劈滅性的破壞,“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右匿昭示國人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戰爭劫難,這場戰等浩劫指的是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熱點7】2009年周年大事:五四運動90周年;七屆二中全會、人民解放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60周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1929N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80周年;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建立等。

16 1919年,著名漫畫家馬星馳在上?!缎侣剤蟆飞习l表題為《民氣一致之效果》的漫畫(下圖)。對該漫畫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 寓意民眾團結的重要性

B 反映了畫家對賣國賊的痛恨

c 褒揚了愛國學生的先鋒隊作用

D 反映了五四運動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

參考答案及解析

1 D這場由美國金融動蕩帶來的全球性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在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地區經濟之間難以完全脫色,全球經濟將不得不面對“環球同此涼熱”的現實。

由“華爾街金藏危機對全球經濟的沖擊”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

2 c在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各國應合力共渡難關,任何旨在促進個別或少數經濟體增長的保護主義措施都將有害于全球經濟的振興。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將持續多久,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各國的共同努力。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何趨利避害,使得全球經濟健康發展,很值得關注。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如何從全球性角度合作應對這場危機”的能力。

3 B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深刻、破壞性最大的危機。它根源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中也使生產和銷售的矛盾不斷尖銳化 直接導致危機的爆發。

反思歷史,可以從中汲取防范和處理危機的智慧。當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與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多少有點類似。面對經濟危機,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和,為資本主義繼續向前發展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

4 D本題以歷史事實的要素(國民政府的覆滅)為考點,要求在理解圖文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的識記。其有效信息主要包含在題干的文字說明中,圖示作證明作用。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統治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

新中國的建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大慶之年,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關注重大歷史事件。

5 A解題的關鍵在于將關鍵詞對應重大的歷史事件。

日出東方:標志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一支用先進思想武裝的新生政治力量,歷史,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決定力量。

星火燎原:標志是“第一個紅色根據地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對全國農村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啟發和鼓舞作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力挽狂瀾:標志是“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經過14年的艱苦努力,付出了無數鮮血與生命的代價,終于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路線,自己選擇自己的領導人。遵義會議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燈塔指引:標志是“中共七大”。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使黨在思想上、政治上達到了高度統一,是黨走向成熟的標志。

進京趕考:中國革命勝利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毛主席在離開西柏坡進京時。將這一行程比作“進京趕考”。

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的整體感知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的微觀把握。

6 D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工農武裝割據”道路——井岡山道路的理解,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7 A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包括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現化化內涵的理解?,F代化一般主要指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變遷。一個現代化社會,不僅是經濟高度發達,其政治、文化也應該是高度發達的,同時要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8 D“三農問題”是農村問題、農民問題、農業問題的總稱。“三農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所謂的“三農問題”,其實就是農民問題,而中國的問題根本上是農民問題。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關注民生問題。

9 B 中國過去3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本題主要考查了考生對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改革開放)的把握,并借助時代的流行語感受30年來的滄桑巨變。

10 D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除了公有制經濟,還存在大量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

本題要求準確把握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間接考查了對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這個概念的準確理解。

11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新中國共成立了五個自治區,滿足了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實現了民族平等,也保證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本題考查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發展的理解。1965年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來,西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實現了西藏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深刻地改變了西藏的貧窮落后面貌。

12 D以達賴為首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的西藏地方政權早已被西藏人民自己建立的民主政權所代替,西藏的命運和前途再也不可能由達賴喇嘛和迭賴集團來決定,而只能由包括西藏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來決定。這是西藏不容否定和動搖的客觀政治現實。

本題主要是考查對“西藏打砸搶燒事件”本質的認識。眾所周知,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認為西藏有獨立的根據,也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承認達賴的所謂“流亡政府”。

13 A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并建議海峽兩岸實行通航、通郵、通商和探親旅游。

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關注海峽兩岸ll三通”的啟動,兩岸“三通”的實現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凡是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凡是有利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事情,不管面臨多少困難,遇到多少阻力,花費多少時間,終究都會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得到實現。

14 A中美關系的穩定、健康發展不僅有利于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決定了兩國關系仍將處于競爭與合作的曲折發展進程中。

中美關系是中國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要從長遠、全局的角度來看待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

15 B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慘遭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從文化角度看,圓明園的毀滅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空前慘劇;從歷史的進程看,這一落后挨打的慘禍震驚了有識的中國人。

2009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回顧這45年走過的進程,中法關系總體上是好的,本題重在引導考生關注目前處于風雨飄搖中的中法關系。

16 c漫畫《民氣一致之效果》構圖簡單,寓意明顯:廣大人民集中力量,一起朝著三個賣國賊吹氣,人民的“氣力”集中在一起,把三個賣國賊吹得人仰馬翻、四腳朝天,畫家對賣國賊的痛恨、對人民團結力量的贊嘆躍然于畫上。

本題主要是考查對五四精神的理解,提高考生歷史與現實聯系的意識。

世界上第一部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

《唐本草》亦稱《唐新修本草》,有時簡稱《新修本草》,是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修成功的,由唐朝政府頒行,這是國家頒定藥典的創始。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藥典,而外國最早的藥典——牛倫藥典是1546年由牛倫堡政府刊行的,比《唐本草》晚九個世紀,所以《唐本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

《新修本草》原指三部分文獻,即《本草》、《藥圖》、《圖經》三部分。據多數文獻記載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錄》一卷、《藥圖》二十五卷、《藥圖目錄》一卷、《圖經》七卷?!侗静荨凡糠质侵v藥物的性味、產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內容,《藥圖》是描繪藥物的形態,《圖經》是《藥圖》的說明文?!秷D經》和《藥圖》早已失傳,無可考見。僅有《本草》這一部分,宋朝以后雖也不再流傳,如今只有殘卷本,但其內容絕大部分保留在后世本草中,仍為人們所重視,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新修本草》實際就單純指《本草》這一部分內容而言。

高校熱點高校熱點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社會熱點;思想政治理論課;途徑

社會熱點問題表現在短短時間內就能夠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思想觀念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如今的大學生文化水平都較高,對社會的各種熱點問題也很敏感,再加上手機的普及使他們更加方便獲取熱點信息,大學生是熱點反映最積極地群體。因此,將社會熱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中,把大學生的關注點、興趣點與高校思政課教學融合在一起,是當前思政課教學工作者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1 社會熱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目前,我國已經是信息時代,通訊工具發達,大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他們對熱點新聞很感興趣,緊跟時代的步伐,他們往往希望能夠通過熱點問題來提高自身意識,提升自己的價值。但是由于他們都還在學校,接觸社會較少,理論知識多,卻缺乏實際的經驗,對現在社會上的熱點新聞都缺乏分辨的能力。也由于現在網絡上的新聞繁多、魚目混雜,使得他們更加做不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嚴重的阻礙了高校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高校要做出正確的思想政治引導,要適時的引入社會的各種熱點問題,培養學生用正確的觀念去看待問題,要提升各類熱點問題的鑒別能力,對如今的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很大的幫助。

1.2 有利于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統一性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與實際的案例相結合,就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最終造成學生知行不一,實踐與理論課程無法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上的各種熱點問題相結合,進行生動的教學,這不僅僅能夠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統一性,還且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當代的大學生都能關心國家大事,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

1.3 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遵循兩個目標,“要遵循生活,遵循實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要時刻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要循循善誘,創建新的教學模式。要將社會上的各種熱點問題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不但豐富了教學材料,還為幫助了老師教學,使以前枯燥乏味的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及時的掌握了學生的思想情況,提高了學生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

2 社會熱點問題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原則

2.1 時代性

在選取社會熱點時,必須要具有時代性。社會熱點就必須是新鮮的、與時俱進的。十年前的社會熱點,今天就已是過時的"舊聞",選取近年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比較合適。比如馬加爵案件在講授如何和同學處理人際關系時比較典型,可是對于90后大學生來說年代較為久遠,相對比復旦大學投毒案的林森浩作為社會熱點比馬加爵更合適,更具有時代性。

2.2 政治性

思政課的主要目的是要體現國家意志,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而社會熱點有正面也有負面,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老師一定要有良好的黨政素養,對社會上的各類熱點問題要有自己的鑒別能力,如今社會復雜多變,只有在提升自己素養,才能為學生作出正確的導向。

2.3 契合性

社會熱點數量巨大,但是未必與思政課內容相契合,必須要選取與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契合的社會熱點,必須要服從和服務于教學需要,選擇一些可以從多個角度和維度進行思考和探討的社會熱點問題。任課教師要抓準社會熱點問題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要適當的分析出社會熱點問題的本質,學生才會覺得教材是真實的,更愿意去學習,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社會熱點問題的途徑

3.1 課前導入時事熱點,激發學習興趣

目前,在的思想教育政治課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思想政治理論顧名思義是理論性極強的一門學科,由于在教學上缺乏創新,大學生普遍學習的興趣低。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加以創新,能夠給學生構建一個平臺,學生就會對時事政治更加感興趣,要使得學生能夠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去分析熱點問題,老師在適時的對他們的觀點給予評價和指正,就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其好處是非常多的,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真正幫助到學生,可以很好的解決學生對各種熱點問題的困惑與認識。例如:老師在課堂教學前,插入課前“時事播報”的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自由安排,自由結成學習小組,學生在每次上課之前都對“時事播報”的內容進行評價,也可以由臺下的同學補充,積極帶動大家的情緒,最后再由老師總結評價。此種教學方式可以起到很好效果,能夠將社會中各種熱點問題與教學過程中的理論知識有效的結合起來,不但加深了學生的記憶,還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時政性與時效性。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老師有力的把關,選擇何適宜的教學材料。

3.2 合理的分析時事案例,構建課堂教學新形態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體現出老師的主導性,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可進行模擬教學,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多發言,此種方法可以增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老師可以請同學上臺自主分析,老師可以在臺下給予指正和評價。為了能夠達到非常理想的效果。第一、老師要組織學生選出合適的題目,老師給出選題范圍,由學生選擇,組別之間選題盡量不能夠重復;第二、老師在組織學生收集材料上,一定要告知學生,必須要結合當今社會的人點問題去收集;第三、整個過程都必要由學生親自參與,學生需親自制作PPT以及撰寫主題報告,老師在對其內容進行指導,給出修改意見。

3.3 參與社會實踐,延伸課堂教學

社會實踐作為理論聯系實際的主要渠道,社會實踐不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當今大學生教育的主要方式。如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的。這其中包括了工作研究、公益活動、學習參觀、志愿服務等等??梢岳谜n余時間來參與社會實踐。例如:在社會主義理論與毛主席思想體系概論中“社會實踐”,這一環節,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完成所有實踐過程,學生可以自由分組,可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出開題報告。其主題應緊繞社會問題去分析,如公共安全、節能環保、民生問題、助學等等,調查的內容要盡量廣泛一些,對各類文化問題、社會問題要深入的分析,這樣就能夠將社會生的各類熱點問題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4 結語

高校的老師要能體會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真諦,要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要用正確的觀點去看待社會上各種熱點問題,高校老師不但要有樹立起大局的意識還要有長遠的眼光。要將社會上的各類熱點問題巧妙地運用在教學中,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參考文獻:

[1]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76.

[2] 林興龍.社會熱點問題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途徑分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5(9).

上一篇:內科護理核心能力論文范文下一篇:化學學案導學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