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校教改論文范文

2023-09-16

高校教改論文范文第1篇

一、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實踐分析

(一) 適當取舍, 合理突出教學重點

隨著科學文化的不斷發展, 細胞生物學與不同學科之間的教學內容在不斷充實完善的同時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重疊, 由于不同學科在教學安排上有先后之分, 因此, 教師如何有效避免與先行課程的教學內容重復, 又能為后續課程留有余地, 合理突出教學重點, 成為每個細胞生物學教師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針對此, 教師必須科學制定教學大綱, 合理劃分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制定教學計劃。

例如, 細胞周期調控的遺傳基礎內容是現今細胞生物學的研究熱點內容, 學生對這方面的內容也較為感興趣, 但由于學校之前已經開設過遺傳學、生物化學等課程, 為了避免教學內容重復累贅, 提高教學成效, 本人在授課時側重講解CAD基因的實驗操作、原癌基因的發現和基本調節功能、常見抑癌基因的調節等內容, 便于學生對生物細胞的功能及其內部關系有一個系統而全面的認識。

(二) 優化教學,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 本人在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1. 多媒體教學法。

細胞生物學中涉及較多知識繁雜的抽象理論, 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覺得抽象難懂, 甚至會感到很大的學習壓力。為更好地讓學生學習掌握各個知識點, 本人在教學中會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 制作和編輯大量的多媒體圖片和動畫, 幫助學生梳理各個知識點。例如, 在講到“細胞信號轉導”的相關內容時, 本人制作了關于細胞信號通路與分子間作用的教學PPT, 使復雜的知識點更為簡化, 學生也容易歸納知識重點難點, 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討論式教學法。

個體生物的遺傳到變異、生理到病理都與細胞的生長發育情況密切相關, 為加深學生對細胞生物學課程的興趣, 本人在教學課程中增加了6個課時的討論課, 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給的議題分組進行討論, 最后統一結論后在課堂上總結展示各組的討論成果。例如學生曾經參與過“光合作用對人類未來糧食影響的問題探討”、“探究細胞信號傳導與環境的適應性”、“生物克隆對人體遺傳及生物倫理的影響”等討論議題, 學生通過分組協作討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各組自主查閱文獻資料、制作PPT展示成果、課堂成果匯報等工作, 最后由教師作出綜合評價, 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問題探索能力, 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

3. 探究式教學法。

細胞生物學的理論思想是建立在無數的實驗探索之上的, 因此, 教材中也列舉了許多經典實驗。在細胞生物學教學過程中, 本人注重講解探究性實驗的設計原理和操作過程, 進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總結和歸納實驗的意義,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課后本人會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本人的植物細胞組織培養科研項目中, 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一些基本的探究實驗環節, 并將科研問題帶到課堂上進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全面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三) 圍繞重點, 推進實驗教學改革

細胞生物學是一門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學科, 因此, 本人在教學課程中會適當增加實驗環節, 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需求, 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 在進行免疫熒光法顯示細胞骨架實驗時, 本人不僅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細胞骨架在細胞的分布情況, 同時也讓學生鞏固了熒光顯微鏡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加深知識印象。為充分培養學生的科研探索精神, 本人在細胞骨架顯示實驗中, 要求學生細心觀察細胞的生長發育情況和培養基的顏色變化特征, 同時要求學生要仔細觀察被污染的細胞培養情況, 加強學生對“無菌培養”的認識。此外, 本人還要求學生分組合作, 共同完成一份細菌培養觀察報告, 要求學生詳細記錄細胞從單個懸浮狀態至貼壁的形態變化, 并根據這個過程提出自己的疑問, 逐步培養學生的科研嚴謹思維和求真務實的科研態度。

二、結束語

總而言之, 細胞生物學已成為生物學、醫藥學、農林業學、畜牧學等專業的基礎課程, 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和學科發展要求, 認真研究教學內容, 根據教學實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逐步優化教學評價手段, 同時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將學生培養成為綜合性應用型專業人才。

摘要:作為一門研究生物細胞生命活動規律的綜合應用型學科, 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相互融合, 綜合反映生物科學發展的新進展??茖W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 促使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更新迅速,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當今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主要闡述高校細胞生物學的教學改革實踐, 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為類似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校,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金朝霞, 肖萍, 曹芳, 張宗申.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的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 2015 (29) :114-115.

高校教改論文范文第2篇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優勢

一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 能夠培養學生的協調與應變技能, 行動導向教學法有著立體感特征, 結合如此的方式講解計算機專業內容, 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中, 結合進一步把握專業內容的基礎上, 學生能夠探究理想化、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方法。二是行動導向教學法能夠推動學生發展自身的個性和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 教學主要以有關信息資料、教材文本進行, 行動導向教學法能夠結合案例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從而有利于學生個性和能力的有效培養, 以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三是計算機學科具備較強的實踐性, 不斷進步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推動了計算機課程的不斷完善、更新, 而行動導向教學法結合實踐與理論, 提高了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實用性。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策略

針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而言, 需要以教師設置任務, 然后啟發學生逐步領悟計算機相關技術的應用開展, 在此, 我們以指導學生怎樣制作個人簡歷為項目, 讓學生在word文檔中對圖文表進行混合排版, 從而闡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過程和策略。其中, 在本案例教學中能夠劃分為下面的一些過程:一是劃分學生為若干固定的學習小組, 以使各個小組的學生相互進行評價, 首先對他人與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進行記錄, 以此充當簡歷當中個人評價的關鍵資料信息源。在此過程中應體現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引領功能, 其應用主要表現為劃分各個組別, 劃分大班為規模較小的組別, 在各個組別當中, 注重學生間彼此信任感與合作意識的培養。所謂的行動導向教學即教師在教學中處在指導性的地位, 而學生自主進行上機、實踐檢驗計算機技術的整個過程。劃分學生為若干學習組別, 這意味著學生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 進而跟教師的教學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學生只是在教師的指導思路下探究各自的計算機技術。二是每一個組別當中的小組長安排學習任務, 各組的學生通過網絡搜集一系列制作簡歷的范例、模板等信息資料, 以此充當制作簡歷的關鍵性參考。各個小組的組織過程都少不了組員的配合以及組長的領導, 選拔的組長會影響到各個小組的團結協作、學習效率等去年高考, 作為領導者的小組長應對小組負責人, 盡管制作word簡歷非常簡單, 可是也要求各個小組中每一名組員的配合與協調, 不管是搜集簡歷模板、制逐步制作模板、整理簡歷信息, 還是最后的簡歷填制等工作, 都要求彼此的對應、相扣, 只有如此, 才可以真正地提高簡歷制作效率和質量。三是各個小組的一部分組員制作簡歷表格, 而另外一部分組員發布正規內容和創建格式等, 然后檢查設計內容與混合排版。在處理完簡歷的各個部分之后交換工作, 然后又一次地制作簡歷, 以使制作格式與正規內容的組員跟制作圖表的組員互換工作。如此一來, 可以使各個小組的所有組員都可以掌握簡歷制作的word技術, 并且, 組員間互相學習和教授, 從而使各個小組的簡歷制作效率與協作意識提升。四是在做完最后的環節之后, 全面地評價全部教學過程。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目的在于由全部教學活動過程中歸納高效的教學方法或經驗, 并且探究教學過程中的缺陷, 以實現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逐步完善和優化。在檢查學生的上機過程、實踐成果、探究結論之后, 教師應結合教學過程中各個學習小組、各個組員的表現, 以及最后的教學效果來評價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是不是成功。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是需要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對于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 應注重學生參與熱情的激發。因為學生之間存在性格的差異性, 所以參與教學過程中的熱情存在差別。教師應重視所有的學生, 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確保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 進而完成任務和收獲快樂體驗。二是需要有效統一傳統教學手段。行動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也應統一各種教學手段, 教師并非一味地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 而是注重傳統教學手段與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統一, 這樣才可以實現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大大提升。三是應科學處理師生關系。對于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而言, 還應對學生跟教師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處理。教師應轉變教學風格, 以學生作為教學的題, 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 合理分配教師講課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讓學生更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結語

總而言之, 行動導向教學法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從完成纂一方面的“任務”著手, 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 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高校計算機教學承擔了為社會輸出高技能、高素質計算機人才的重任, 應該將行動導向教學法中合理、科學地應用到計算機教育改革當中, 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應用能力, 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摘要:基于持續進步與發展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水平影響下, 不少高校都設置了關于計算機技術的專業, 可是, 隨著進一步實施教學改革, 高校的計算機教學越來越暴露一些問題。為此, 本文分析了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校計算機教改中的應用優勢、策略, 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行動導向,高校,計算機,教改,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玥喬.基于問題學習的中職師范《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活動設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 2017 (37) :45.

[2] 解大, 馮俊淇, 劉東, 王西田.“電力系統自動化”實踐教學活動設計[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14, 36 (2) :76-78.

[3] 薛艷鋒, 高志娥, 高文蓮.微信公眾平臺下不同進制數轉換的教學活動設計[J].軟件工程, 2018 (4) :32.

高校教改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大班額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改實驗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情況因材施教,為教學改革的順利施行帶來新的契機。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因材施教;小學語文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而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學生之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個體差異。這不僅表現在基本技能、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興趣、愛好、意志、品德等方面,在教師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的適應程度方面也有一定的體現。這些差異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也就造成了學生的等級差異[1]。

在大班額教學中,教師在對待大量的學生時往往采用相同的方法,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學生,這樣就使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消化不了,導致問題積累情況的發生。因此,只有注重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別教育,才能真正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學手段不斷更新。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有效實施。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改實驗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從根本上激發教與學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改實驗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為“大班額條件下的因材施教”帶來新的契機[2]。

1 巧用多媒體,激發興趣、吸引不同層次學生注意力

在大班額的情況下,教師對課堂紀律要求特別嚴,不許學生說話、做小動作。上課稍不注意聽講,教師批評,家長責備。小學生天真活波、愛說愛動的個性被壓抑了,他們上課時恪守規矩,活躍的思維也受到束縛,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課堂學習壓抑而沒有激情。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出現厭學情緒,形成大面積的后進生。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睂W生感興趣的時候,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學習時也就沒有心理壓力,就能發揮出潛在的積極性、主動性。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吸引不同層次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新知識的情感需求。

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筆者課前播放《美麗的西沙》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大家了解作為我國海防前哨的西沙群島是一個美麗的地方。然后讓學生閉目傾聽配樂課文朗讀錄音,富有感染力的聲音使學生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島,以逼真的場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 巧用多媒體,提前預設,展示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

在大班額的條件下,多媒體課件形象鮮明、生動,帶有節奏的鈴聲,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課堂上隨著一聲清脆的鈴聲,一幅幅帶著色彩的學習目標出現在學生面前。如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第二課時,提前預設,利用多媒體展示這樣的層次目標:1)讀懂第5自然段,會回答課后5、6兩題;2)認識課文開頭提出問題、中間記事、結尾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3)能用提出問題開頭的方法,自選內容寫一兩段話。目標展示以后,筆者就帶領學生學習本課的目標,并用鼓勵語言告訴大家:這節課誰能完成前兩個目標,誰就是很棒的同學;誰能完成三個目標,誰就是最棒的同學,請大家爭做最棒的同學!這樣一來,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

3 巧用多媒體,模擬過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真”感

在大班額的條件下,利用多媒體模擬過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真”的感受。多媒體的模擬功能,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把多彩的世界展現在學生面前,在節省課堂教學時間的同時增大了信息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課時,通過Flash生動地再現了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相互矛盾的兩個結論,并生動展示了比薩斜塔上的驗證試驗,使所有學生都能深刻地理解伽利略得出的鐵球下落速度和重量無關的結論。

教學《撈鐵?!?,為了促進全體學生充分理解懷丙和尚的方法,筆者同樣以動畫形式來展現船體隨著泥沙減少而上升,鐵牛被一點點往上拔的過程。接著讓中下等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事情的過程和結果,讓優等學生講解結果和其中蘊含的道理,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4 巧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美”感

在大班額的條件下,運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如教《桂林山水》一課,桂林一帶的山的特點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課堂上,筆者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地呈現了桂林一帶山“奇”“怪”“險”的特點,讓學生親身感受山峰特點。這樣直觀的演示,讓學生仿佛走進“桂林山水”,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

5 巧用多媒體,分化重難點,實施分層設問教學

在大班額的條件下,利用多媒體可以分化教學重難點,實現分層次教學。如教《刻舟求劍》這則寓言,要鼓勵學生不要靜止地看待事物,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時,筆者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對船動劍不動的情境進行模擬,讓學生觀察后,在屏幕上出示分層次思考的問題:1)古人到了岸邊會找到劍嗎?2)古人用“在船上刻記號”的方法來找劍,錯在哪里?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通過直觀、動畫圖片展示后,學生很清楚地了解了這個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提高了課堂效率[3]。

6 巧用多媒體,因生制宜,實現學生分層次作業

在大班額的條件下,練習設計要結合學生情況分層次進行。語文練習設計要注重“質”,切忌讓學生“一鍋煮”。如布置《桂林山水》一課后的作業,筆者先用多媒體播放《桂林山水》配樂朗讀,接著出示幾項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1)朗讀課文,弄清桂林山水的特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全文;3)能根據課文進行合理的想象,并把想象的內容畫下來。因為每個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優勢,也有不盡相同的興趣指向,他們都很樂意地完成了作業[4]。

綜上所述,在大班額的條件下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強大優勢,并把它巧妙地、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改實驗中,才能激發不同層次學生興趣,從而實現以媒激趣、以媒達標、以媒獲“真”、以媒獲“美”、以媒提效,實現因材施教,讓大班額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改實驗更輕松。

參考文獻

[1]丁秀梅.多媒體輔助優化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397.

[2]魯春華.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赤子,

2014(24):180.

[3]紀洪霞.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4(33):278.

[4]楊小平.淺談小學語文分層次作業布置[J].文理導航,

2014(1):51.

高校教改論文范文第4篇

隨著素質教育理論的大討論與實施,中學語文教改的浪潮此起彼伏。近兩年來中學語文新課改的春風又吹遍了神州大地。這的確在理論界起到了更新觀念,促進教改的作用。筆者曾在教壇耕耘了二十幾個春秋,并且在農村中學語文學科里上下求索,所以對農村中學的教改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其現狀是廣大農村中學語文教師雖投入到了教改的洪流當中,但真正有所建樹,取得教改成果的只是鳳毛麟角。至今不少農村中學語文教師仍在舊觀念上徘徊不前,仍在觀望和等待中。在此筆者想談談農村中學語文教改中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和對策。

一、農村中學語文教改現狀的成因

1、城鄉差別的影響

農村中學教育與城市教育相比,相對來說比較落后,無論是師資力量的配備,還是教育投資都比較少,因此上級主管部門對農村中學的語文教改既沒有嚴格的要求,也沒有評價機制,更談不上在農村中學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因此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2、農村中學生源的影響

農村中學近年來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形成新一輪的高峰期,在這表面繁榮的現象背后,不難看出新生學齡兒童的銳減,預示著三五年后,現有的教師不是缺編,也不是飽和,而是嚴重過剩。一般的鄉村又沒有資格和資源辦高一級的學校,相反城里的高一級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這樣既有遠見又有實力的優秀教師紛紛涌進城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和轉崗的教師留守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師也不例外,這樣農村中學語文教改就無從說起。

3、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

在當今競爭的時代,各級教育行政管理者深感自己的生存危機,一味地追求政績。他們逐層逐級下達政績責任指標。農村中學管理者為了完成目標,為了自己短期內的政績,不得不忽視人性管理,這就很自然地把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又轉到應試教育上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重視傳授雙基。忽視對學生創造力、積極情趣和意志理念的培養。對學生的不尊重、不公平、不公正、不民主的現象屢見不鮮。語文教師只管完成教的任務,而不善研究學生學的方法。惟一能檢測學校尺度的是中考和高考。中考和高考成績決定著師生的命運,決定著學校管理者的命運。這樣導致了學校急功近利,千方百計迫使學生考高分、完成上級的指標數。

4、師生創意衰退的影響

由于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只注重結果,不問過程,語文教師也就不談素質教育和新課改了。他們總結出“千說萬說,數據落腳”。備課程式化,工作“工匠”化,學生的學習被動化,作業任務化,學生的生活機械化,教師不思趣味性、靈活性,更談不上創意性。他們教出的學生共性多,個性少,模仿多,創意少,套話多,真話少,模式多,動手少,抄襲多,動腦少。有些老練的農村語文教師公開地指出“改一步成先進,改兩步成先烈”。這也道出了農村中學語文教改的癥結所在。

二、改變農村中學語文教改現狀的對策

1、改變評價機制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領導者要站在歷史的高度,摒棄傳統的評價機制,不能一味地片面追求升學率,高分率和名牌學校的上線率。尤其是對農村中學語文的課堂評價標準應重新制定。

2、給學生一個啟發的課堂

所謂啟發課堂,就是創造性教學,它是將創造性的教學思想運用于教學活動中,把創造性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相結合的一種嘗試,這種教學方法就是教師變化教學方式,其目的是啟發學生的創造動機,鼓勵學生的創造表現,增進學生的創造才能。

3、教育政策的傾斜與平衡

目前農村中學語文課改是一個薄弱環節,教育行政部門可以作點嘗試,鼓勵城市的一些優秀語文教師和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執教,讓他們成為農村中學語文課改的生力軍和主導力量。同時對這些教師和畢業生給予政治上、經濟上和名譽上的政策傾斜,使他們能安心于農村,服務于農村。相信在上級政策的傾斜下一定能平衡城鄉之間的語文教改差距,相信在他們的帶動下“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

綜上所述,筆者對農村中學語文教改現狀、成因進行分析,并對解決的方法進行了探索。相信我們只要更新觀念積極創新,農村初中語文教改一定能獲得豐碩的成果。

單位:湖北仙桃市西流河一中

高校教改論文范文第5篇

特里·安德森教授是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遠程教育研究中心的榮退教授,國際著名遠程教育專家,曾連續擔任加拿大遠程教育研究協會主席12年。2004年至2014年擔任“國際在線與分布式學習研究評論”期刊主編。該期刊被SCOPUS、社會科學引文目錄(SSCI)等13個數據庫收錄。同時他也擔任《美國遠程教育》等9本國際期刊的編委。

關鍵詞:論文撰寫;SSCI;論文發表;開放研究

記者:特里·安德森教授,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您在“國際遠程與在線學習研究評論(The Intemational Review of Researeh in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現更名為國際在線與分布式學習研究評論)”主編10余年,想必您對于學術論文的發表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請問您是如何看待學術論文發表的?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學術論文的發表是一個社會化過程。論文的撰寫和發表與我們的社會經歷息息相關,涉及我們的思考、工作和交流方式與內容,因此任何一個論文的發表都離不開對相應社會環境的分析與理解。讀者論文內容的期望往往取決于當下的社會環境。當我們發表論文時,不僅要關注這個研究本身,更需要根據當下主流的社會環境對整個研究的需求來對研究的價值進行判斷,并考量研究方法的適切性。有些很適合某一類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其他研究中并不一定有效。很多論文的發表與相關的政策、制度緊密相關,因此研究與實踐要與當下社會意識形態與政策結構相關聯。例如有些高校要求老師們必須在國際期刊上面發表論文(如SSCI期刊),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社會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沒有一個政策是永恒且必須遵循的。同時,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擴大,中國研究者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將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由于英語并非你們的母語,而國際主流的期刊多為英文期刊,因此中國人發表英文論文面臨很大的挑戰。在此,給大家推薦一本書《英文學術論文發表指南:關鍵事項與實戰策略》,該書中有許多非常實用的策略與注意事項,可以給那些期望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的研究者一些啟示。這本書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其他類似書籍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專門為那些母語不是英語卻又需要發表英文論文的研究者所撰寫的。

我知道對于一個母語不是英文的研究者來說,撰寫英文論文時會在語言表述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前面提到,論文的發表與當下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加入一些學術社交網絡來了解英文的文化。在這里我推薦大家ResearchGate和Academia.edu兩個學術社交網站。在這些網站上你可以發布自己的基本信息,比如研究方向、研究興趣、研究內容等,另外也可以上傳自己已經發表的文章并查看其他人發表的文章,或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一些討論組。這樣如果有人跟你的興趣一致,就會過來跟你一起討論相關的內容。而且,這些網站會通過郵件為你推送一些你可能感興趣的人或主題等等。例如,我經常通過這些網站查看自己的哪些文章受到的關注度比較高。通過這種方式,我可以很快了解到自己的哪一篇文章最受歡迎。這是谷歌學術和其他期刊數據庫所無法提供的。

記者:對于年輕的研究者來說,如何更快地學會英文的學術表達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主動成為所在學科期刊的審稿人是提高自身英文學術能力的重要途徑。國際上的一些學術期刊都會征集審稿志愿者(例如IRRODL)。在提交學術審稿志愿申請時期刊會要求填寫自己的研究興趣和方向,當期刊編輯收到相關的文章時,會推送論文的主題和摘要給評審員,并詢問是否愿意且能夠評審對應的稿件。評審員需要在論文評審截止日期之前對稿子進行評論并提出建議。這種評審不是一種簡單的按照論文評價標準的評級,而是根據相關的評審指標給出非常細致具體的評審意見。通常,這些期刊的編輯部在評審結束后會將其他審稿人以及主編對這篇文章的意見反饋給每一位評審專家。由于不同審稿人審閱論文的角度不同,因此意見也不會完全相同,通過比較自己與他人意見的差異,從而發現自己想法中的缺陷和不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相互學習的過程。雖然一開始這個過程會很艱難,但是到了后面就會發現對自己的文章寫作非常有幫助。

記者:您認為在國際期刊上可以發表綜述類文章嗎?

特里·安德森教授:在國際上發表綜述類文章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文獻綜述在一篇論文當中具有怎樣的地位和作用。文獻綜述表示的是作者對自己所研究領域的系統化認識,包括研究的理論基礎、相關研究的系統概述以及支持這個研究進展的相關證據等。完成文獻綜述需要仔細閱讀并且綜合回顧所有相關文獻。更重要的是,文獻綜述不僅僅是概述,更是作者對于本次研究問題深層次的整理和認識,它是一個對前人研究成果與作者對該類研究的理解與認識的綜合體。其次,文獻綜述類的文章如果可以發表,一種情況為作者是一個領域內非常杰出的人才。另一種情況是作者對某個領域中公認的理論或觀點有了全新的、獨特的認識與理解,這樣才有可能被雜志社所接受并發表,但是這個難度很大。所以我建議如果有類似想法的研究者不要在這一方面花費很大的精力。

記者:您認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文章的影響力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想要提高自己文章的影響力,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參考文獻,特別是英文文獻。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文章具有說服力,你需要參考與你的研究領域相關的文獻與研究過程,這樣才能告訴讀者你的研究是有依據、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你的文章是發表在中文期刊上,那你可以引用中國的一些研究者的論文。但是,如果你的文章需要發表在國際期刊上,最好盡量多的引用國際上的著名文獻,當然不是說所有文獻都必須是英文的,但是大部分應該是英文文獻。因為國際期刊的編輯對于中國的一些研究并不熟悉,所以你需要對國際上現有的研究做一個詳細的綜述。很多期刊在論文發表前的評審階段會對所引用的文章原文做非常細致的追溯,所以一定要保證引用文章的準確性與質量,這樣才能體現整個研究的質量與水平。另外,在引用文獻時不要過多地引用自己的文章。

其次,你可以將自己已經在中國發表的論文通過各種方式,例如機器翻譯或者人工翻譯等,將其翻譯成英文文章,并放在類似于Academia.edu等學術平臺上。這樣其他研究者就可以通過谷歌學術搜索引擎發現你的研究。如果你的文章被其他人引用就可以增加你的學術影響力。我知道將文章翻譯成英文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請盡量去嘗試,這是將你的研究推廣到國際范圍內的一個很有效的途徑。

記者:現在有很多期刊喜歡以“國際”命名,看似是非常影響力的期刊,但是質量比較一般,請問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標準來鑒別這些期刊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確實有很多期刊都冠名“國際”二字,但它是否是真正有國際影響力的期刊,則需要我們去辨別。有一些期刊確實很有國際影響力,他們擁有大量的國際編輯和作者,能在國際范圍內推廣并且受到研究者的廣泛認可,具有很高的“影響因子”。但也有一些“冒牌雜志”,其目的在于從那些急于發表國際論文的作者手里賺錢,是一個斂財的工具。那么我們怎樣去找出那些優秀的雜志呢?

現在世界公認的一種方式是利用Web of Science中的SSCI目錄,通過搜索并引用其中的一些文章來進行參考。但是它是由一個商業機構來運作的,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商業機構的目的,我們為什么要通過一個商業機構去評價文章的質量呢?現在大家都會覺得只要是SSCI目錄里面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這是由于很多在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研究者只會去引用其它發表在SSCI期刊上的文章,而不引用新興雜志上的文章,這使得SSCI期刊越來越好,越來越被研究者認可。很多研究者對于開放、自由的期刊存在偏見,其實這些期刊上面也有很好的文章,并且能很方便去查閱和引用。比如說谷歌學術等平臺,研究者可以自由引用里面的內容,但是里面引用率比較高的文章并不一定在SSCI期刊目錄里。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研究,將SSCI中的論文與非SSCI中的論文進行比較,發現兩者的差異并不是很大,所以在期刊的選擇上面,并不需要過于關注SSCI。

如果大家對關于SSCI的一些爭論感興趣,可以去看《世界是開放的》作者Bonk寫的一篇文章。臺灣是國際上SSCI論文發表最多的地方,Bonk在臺灣呆過一段時間,他做了一個臺灣研究者對于SSCI看法的調查,然后在文章中列出基于臺灣現狀的SSCI作為評價標準的12項優點和27項缺點。優點包括:SSCI成為公認的衡量期刊、論文標準,文章也將經受更加嚴格的審查程序;很多期刊把入選SSCI數據庫作為奮斗目標,便于提高期刊質量;鼓勵研究者發表更高水平的文章,便于衡量和評定個人的學術成就,增加自豪感和認同感,并形成對應的學者群體,提升影響力;有利于開展國際比較,提升對應區域的國際地位。同時,它也有眾多的缺點。比如:過于關注期刊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研究者以發表SSCI期刊論文為目標,而忽視了將研究繼續在實踐中推進以及研究成果的轉化;由于教育技術類的SSCI期刊更偏向于有技術背景的文章,所以有些研究者之前并不關注教育技術,依然發SSCI論文,形成學術地位;有些研究者在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主要目的之一為獲得年底獎金、加薪、升職,而非為一個領域做貢獻,推動其發展,這樣會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導致惡性循環,形成狹隘的研究熱點,不利于研究領域的發展;同時,很多高質量的期刊并不在SSCI名單上,當大家都只關注SSCI期刊時,不利于這些期刊的發展。有些期刊的編輯委員會代表大部分來自于東亞,特別是臺灣地區,這樣容易形成編輯委員會的獨特優勢;影響其他人就業;由于影響因子排名可被操控,研究者被SSCI這個商業機構所控制;限制研究者的自主性、創造性;研究者缺乏研究的激情和興趣;忽視學生,學生所獲得的學習體驗單一;導致很多雜亂培訓方式的產生(例如SSCI論文寫作培訓班)等。具體詳情可參閱原文。

我們對Web of Science和HScopus兩個數據庫所包含的雜志數量做過比較,發現這兩個期刊之間有所交叉,但是又存在很大不同。例如Scopus獨有的期刊有14069個,Web of Science獨有的期刊只有2818個,兩者共有的期刊有13074個。對比Web ofScience數據庫,Scopus中所包含的期刊數量更多。雖然兩者都是商業化的機構,就個人而言,我更愿意選擇Scopus數據庫,因為其包含的雜志數量更多,范圍更廣。

另外,我們還需要知道一些除了SSCI以外的其他期刊評級工具,比如谷歌學術等。這些評級工具每年會對國際上一些著名的開放雜志進行評估,圖中(如下頁圖所示)所示的是不同評級工具對一些教育類開放雜志的評估結果。這個可以作為大家選擇一個合適期刊的重要依據,也是幫助我們判斷期刊水平的有效方法。

此外,我認為我們不要盲目的去相信各種數據庫統計的論文被引用量,因為有些數據庫的統計結果并不能反映真實的引用數量。Vos做了一個研究,他選擇了同一篇學術文章在“谷歌學術”“Web of Science”以及實際情況下的論文引用次數做了一個對比,結果發現一篇論文的實際引用量為120,在谷歌學術上顯示為124,而在Web ofScience上顯示為87次。雖然都存在誤差,但是顯然,谷歌學術上的結果要更接近一些。所以對于一篇文章的引用量,我們可以利用谷歌學術去獲得這些數據。

對于Web of Science或Scopus數據庫,把搜索到的文章按照文章被引用量進行高低排序非常容易實現,但是谷歌學術搜索引擎則缺少對應的功能。對此澳大利亞研究者就“谷歌學術搜索引擎是否可以識別高引用量的論文”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谷歌學術搜索到的論文其被引用量與論文在網頁中所處位置呈正相關,這一點證明谷歌學術搜索能夠有效識別被高度引用的論文。因此我們可以使用谷歌學術搜索引擎去找到那些真正被研究者認可的好文章。

記者:論文寫作完成以后,如何找到合適的期刊投稿呢?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1)重點關注期刊自身的特點,并且以此作為參照來選擇適合發表自己論文發表的期刊。例如,根據文章的研究范圍去選擇該文章是發表在區域性期刊還是國際期刊上。如果你是中國人,論文內容是基于中國國情的研究,那么發表在中國國內的期刊上會比較合適。同時,還要考慮論文面向的讀者是理論研究者還是實踐研究者,如果是面向理論研究者就選擇偏向于理論方面的期刊,如果是面向實踐研究者就選擇實踐方面的期刊。(2)認清論文的研究方法并以此來選擇期刊。比如,論文使用的是質性研究方法,國際上有很多對質性研究感興趣的期刊,那就可以選擇這些期刊投稿。這樣做會增加自己的論文被錄用的概率。(3)選擇期刊的時候要注意該期刊的編輯或編輯委員會發布稿件的要求,注意讓自己的論文符合相關要求。其次,是要仔細閱讀目標期刊中已經發表的文章,查看一下論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參考文獻的引用等方面是否與期刊中已經錄用的文章相似。這樣可以也增加投稿被錄用的概率。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想法,無論我選擇中文或英文期刊,我只要選擇SSCI中的期刊就好,但是這樣會增加論文發表的難度。比如遠程教育領域,在SSCI數據庫中教育類的期刊一共有221個,其中遠程教育類的期刊只有2個,且只有1個開放訪問的期刊。如果我想要在SSCI中發表遠程教育領域的文章,那就只有很小的選擇范圍。并且一個雜志每年接收同一個作者論文的數量是有限的,這就大大增加了論文發表的難度。所以,在期刊的選擇上不要僅局限于SSCI期刊。對于其他數據庫中的期刊,可以通過谷歌學術搜索影響論文錄取或退稿的相關因素:比如期刊的出版頻率和文章數量、投稿論文的接收率、文章從投稿到發表的時間以及期刊是否開放訪問等因素來進行選擇。

我建議研究者將文章發表到開放訪問的期刊上,跟其他研究者一起去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樣也會提高文章的引用率。因為非開放訪問的期刊在文章剛發表時是不能立即被其他研究者下載或引用的。例如英國教育技術雜志(BJET)是一個非開放訪問的期刊,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文章可以馬上被其他研究者下載或引用需要繳納兩千美金。我曾經做過一個關于可開放訪問與不可開放訪問論文的引用次數的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同一年發表的論文當中,開放訪問的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數比所有論文總數多26%到64%,而非開放訪問的論文被引用次數比所有論文總數少17%到33%。

論文的發表途徑總體來說包括兩種:(1)直接發表在可開放獲取的期刊上:這些期刊有直接免費獲取文章或繳費后獲取文章兩種方式;(2)發表在非開放訪問的雜志上:這種情況下需要判斷是否可以轉載到其他可以開放訪問的數據庫中,比如某些可以被谷歌學術公開搜索到的數據庫。一種情況是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之后才可以轉載。還有一種情況是訪問時需要收費并且不能轉載到其他數據庫中。

記者:您提到了開放訪問的學術期刊,能麻煩您舉一個例子介紹一下這類學術期刊的運作機制嗎?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以IRRODL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開放訪問期刊的建立、訪問和部分功能。該期刊是世界上閱讀最廣泛和引用率最高的遠程教育類期刊。這個期刊使用的是加拿大開發的開放雜志系統,現在這個系統在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如下頁表1所示)。

這個系統還可以實時統計當下正在使用該期刊的讀者分布情況。例如我們的IRRODL在美國、歐洲和加拿大三個地區的用戶分布較多,而在中國境內用戶較少。這是由于IRRODL的各個功能(分析、翻譯、引文搜索等)是基于谷歌服務器的。因為中國很多地區都無法直接訪問谷歌服務器,這一點對于中國的研究者來說有點不利。

IRRODL開放系統有一個可以邀請世界范圍內的研究者對同一篇論文進行評審的功能。你可以自己注冊申請成為論文評審員。當一篇論文被納入開放系統后,系統會主動為那些可能對這篇論文感興趣的評論者進行推送,詢問他們是否愿意審閱這篇文章。如果愿意,那么他們需要在一個月之內向系統提交他們對這篇論文評審意見。這個功能面向世界范圍內的研究者開放,因此,評審的覆蓋面非常廣泛。

當研究者申請成為一名論文評論員以后,就需要對自己的評論負責。系統后臺會提供評審員的數據統計綜合分析報表,其中記錄了包括評審員姓名、評審興趣、評分、已完成評審情況、論文評審所需時間、最新評論情況以及活躍程度等內容。如表2所示,評審員A,他的評審興趣是遠程學習和開放教育資源(OER);評分分別為2分、1分和5分(1分代表最低分,而5分代表最高分,一篇論文有多項評分);他已經完成一篇論文的評審;評審過程持續了4周實踐;最新的一次評審發生在2017年5月22日;其活躍程度為2。從整個表格當中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評審員A的評審情況,這些可以作為編輯評價這個評審員的依據。如果我從評論者A、評論者B、評論者C和評論者D四人中選擇一人推送文章,在評審興趣都符合的情況下對比他們的其他數據,我會首先選擇評論者C。因為他的評分比較合理,已經完成評論的文章最多并且持續的時間較短。

記者:作為一個期刊編輯,您認為一篇好的論文應該具備哪些技術特點?

特里·安德森教授:從論文的整體而言,我認為一篇好的文章的技術特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語言表達:在發表英文論文時要注意使用恰當英語學術短語,盡量不要有敘述上的漏洞。你可以在投稿之前找幾個朋友提前閱讀一下你的文章,如果是英文論文可以找一個母語是英語的朋友幫你閱讀一下原稿。他們的意見會對你的文章有所幫助。在這里我給大家推薦一個網站:“學術詞組庫”(Academic Rhrasebank)。網站給出了很多優秀范例,比如各種摘要的書寫等。這個網站對那些不適應英文表達的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實用的參考工具,有助于提升英文表達水平。

(2)需要有明確的讀者定位:要注意論文的受眾,明確讀者的具體定位并在論文中體現出來,這樣論文才會有針對性。

(3)簡明的摘要內容。摘要是整篇論文中最重要部分。在摘要中需指出本次研究的基本問題、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具體過程、研究結果與具體應用。以上的每一個方面用一兩句話概括清楚,并且保證語言上下文的連貫性與準確性。這樣才能讓讀者對你的文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4)概括性的文獻綜述。注重文獻綜述的簡潔性和系統性,要尋找近幾年的相似研究進行綜述。并且要在敘述他人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內容提煉與總結,形成自己的觀點。

(5)清晰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這部分可以適當使用圖表等可視化手段進行展示。在研究的理論基礎部分,我比較喜歡用概念圖的形式來清晰的表達相關內容。研究結果也可以使用圖像和表格等形式進行表述。

(6)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結果。研究結果要對現實實踐具有指導價值與意義。

(7)恰當的文章字數。英文論文的字數最好不要超過七千字,將研究的具體內容清楚的展現在有限的字數中。

(8)范的論文格式。在發表論文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目標雜志對于投稿的格式要求。例如參考文獻的引用標準是什么等。

另外,注意適當引用發表在目標期刊中的相關文章,這會增加論文被接受的可能性。此外,如果你的文章在中文的學術期刊中已經發表過,將文章翻譯成英文之后仍然可以發表在英文期刊上面。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IRRODL的論文評審標準(如表3所示),在論文提交論前可先對照這個表格進行自評和修改,然后再提交。這樣會提高論文被接收的概率。作為期刊的評審員,也可以按照此評審標準來對論文進行評分,每一條下面都需要提供詳細的評價。

記者:請問您對已經向國際期刊投稿的研究者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特里·安德森教授:我的建議就是:一定要堅持下去,對自己的文章要有信心。按照我之前做編輯的經驗來說,很多論文發表都不是一次通過的,都需要進行反復修改和評審。所以當你收到雜志社“需要修改”或者“請重新提交”等要求時,不要認為是自己的文章被拒稿了,這說明你的文章很有可能被錄用。當你的文章被要求修改并重新提交時,編輯部會將主編和外審評論者的意見匯總起來反饋給你。請結合自己實際的研究情況認真考慮,修改有問題的地方,但是不需要遵循每一位評論者的建議,對沒有采納的意見標注出具體的原因。

對原始文稿,修改使用修訂視圖,將文章修改的痕跡顯示出來,并重新提交修訂版本的修改稿。這樣會讓編輯更加清楚文章修改的位置以及文章修改之后與原稿的差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對論文進行查重,保證論文的查重率。另外,從投稿到錄稿中間會有一定的審核時間,在沒有得到所投雜志的確切答復之前,不要將一篇文章同時提交給兩家雜志,這會影響到你的學術聲譽。

記者:謝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

高校教改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高職機械專業 電工電子技術 教學改革

電工電子自問世以來,已經延伸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機械類產品也慢慢的過度為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方向發展,社會對機械工人的要求也從機械類單一工種,轉變為機電類復合人才的要求。因此,電工電子已經成為機械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而且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基礎課程,本文針對應如何使非電類機械類專業的高職學生在學習“電工電子技術”上,既能夠滿足專業和職業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樣,立足打好深厚基礎。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重點以實踐、應用為主線來進行教學改革。

1 存在的問題

(1)理論與實踐脫節。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分開的,而且理論知識往往過分追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與完整性,這就忽視了“電工電子學”作為應用學科的實用價值,使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難以理解課程的目的和意義,不但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困難,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2)教學方法陳舊古板。教學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方式,有些教師對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適應,課堂教學講得過多過細,缺乏新意,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供學生思考回味。此外,課后作業過多也使學生無暇思考,這樣導致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無法激起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考核方式單一,內容片面。電工電子學”課程的考試方式采用閉卷筆試,內容主要是理論知識。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職學生的特點。

2 改進措施

(1)課程整合和優化。

打破學科體系,改革課程設置,實施課程內容的簡約、集成與重組,體現出高職教育的特色。以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精減教學內容,去除理論推導、證明、驗證內容,注重技術重現和技術實現。

實現做中學,弱化過深、偏難的理論,突出知識在專業中的實際應用。以適用、實用為原則,優化知識技能結構,形成與應職崗位相一致的教學內容。從應職崗位需要出發,將各課程的知識與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加實用性和針對性,刪去一些與今后工作關系不大的枝節。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講解二極管如何形成單向導電性,三極管內部載流子的傳輸情況。而在實踐中,只有從事專門研究的人員,才可能用到這些原理知識,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高職學生,重點應該放在二極管、三極管的作用,如何判斷二極管正負極,三極管的標號及管腳判別鑒定,如何通過參數來選擇二極管、三極管的型號等內容上。對于電子電路應強化集成電路方面的內容,特別是集成電路的應用。對難度較大,求解過程復雜的例題、習題進行刪減。

(2)加強與專業方向的對接。

大部分機械類專業均開展了電工電子課程,但專業方向不同,學生所需知識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電工電子是專業基礎課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學期就開設了此課,學生對專業的認識還不夠了解,教師給不同專業的學生上課時,授課內容既要注意與各學科專業基礎知識的銜接,又要兼顧與后續課程的聯系。并且課程內容按不同專業編排,采用靈活的組合方式,以適應不同學科、不同學時和各層次學生對課程深度和廣度的要求。比如,針對數控類專業,教師可以結合數控機床的定位系統,講解數字電路中數模、模數的轉換;針對汽車專業,教師可以結合汽車測速裝置的工作原理,講解計算器的功能。

(3)課堂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高職學生基礎相對薄弱,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對基礎知識、基本內容和重點內容精心組織,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比喻法、類比法、啟發質疑法、講練法、實驗演示法,使學生能克服厭學心理,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求知欲。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教師要耐心對待學生,引入各種案例,多講多練,反復強化重要的知識,不講則已,講的就務必使學生掌握。

(4)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拓寬教學手段。

抽象的電工原理講解起來容易覺得枯燥乏味且生澀難懂,如電介質的極化、電容的充放電等,若能合理巧妙使用輔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教學錄像,直觀的實物模型和幻燈片、投影,生動詳盡、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讓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使教學過程縮短時間,盡可能增加信息量,開拓學生視野,進一步深化了對基礎理論的掌握。為了適應目前既要減少教學時數,又要增加課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勢,同時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自學能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教學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校園網絡上向學生提供電子教案、網絡課件等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網絡進行答疑,接收學生反饋意見,更好地與學生交流。學生可以利用網上試題庫,在網上隨時進行自檢自測。我們目前已具備的資源有: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網上實驗室、精品試卷、習題庫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理論教學中引入EDA技術,來改善教學質量,使理論分析得以驗證。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教師用語言不易描述,學生也難以理解,還有許多電工電子的概念需要通過實驗以闡述和驗證。在課堂講解內容涉及需要實驗演示電路時,調用事先建立的EDA電路文件進行現場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學難度。例如,在講解基本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對輸出波形的影響時,要通過實驗來加以驗證。實驗教學中引入EDA技術,可以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實驗信號存在時間過短,用常規儀器往往很難觀察得到,借助EDA技術,可以方便觀察;二是在電工電子實驗中,將實驗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先進行理論設計,然后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計算機仿真設計,完成仿真設計后,再在實驗室按照仿真電路裝配實際電路進行測量;三是可以進行虛擬的仿真實驗,根據教學內容和專業要求,聯系生產實際提出簡單的設計題目,讓學生進行理論設計,然后在計算機上完成仿真實驗,檢驗和完善自己的設計作品。

(5)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電工電子技術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學生不僅要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把這些理論靈活應用于實踐中。但是學生到工業、企業中實踐的機會很少,從而無法了解工業、企業中是如何進行具體工作的。

為此,在教學中,每章都從最基本的應用實例出發,由實際問題入手通過技能訓練引入相關知識和理論,由實訓引出相關概念及相關電路。首先是教師提出學習的內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關事項,學生自主學習有關內容,再通過自己動手做的方式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獲得相關技能的訓練。這種在教師指導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交互進行,對學生自主學習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學所選實訓項目應與機械專業建立聯系,這樣的學習方式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動機。

此外,實踐教學場所按照職業活動環境來布置,突出其職業性的特點,同時,實踐教學嚴格按照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現場有關規定,來強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訓導,著重要求學生要有一絲不茍、嚴格認真的工作作風。

(6)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課程考核體系。

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強調考核學生的能力,實現課程考核向過程考核的轉變。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整個教學過程,與之相適應,考核也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素質為考核中心,考試不再局限于閉卷一種形式,而是采用開放靈活的考試方法,包括開卷考試、課程論文、口試、實際操作、調查報告、綜合考查等形式。不同內容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如考基本理論采用閉卷的形式;考實訓采用項目制作的形式,根據學生態度和動手操作能力,現場綜合評定學生的實驗實訓成績;對于綜合分析和電路設計采用開卷的形式;平時的作業可以結合生產實際寫課程論文和調查報告;使評分方式科學化。課程結業成績由平時成績、實驗實訓成績、期末成績(試卷)組成,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全程參與學習,使學生把注意力轉移到日常學習中,擴大平時成績和課程測驗的比例,具體是平時成績占20%,課程測驗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40%。另外,在平時測試和實驗考核中,改革記分方式,實行實質性評價,一些考核按照ABCD級制度評分,淡化分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注重考核反饋,現在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注重考核,不注重反饋,其實考核的目的是要重視反饋,通過反饋來是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老師反省在以后的教學中如何講解來是學生能夠更好的減少錯誤,學生在反省中找到原因,改正錯誤。

3 結語

機械類專業的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經過多年的思考與經驗積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是該課程更加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具有鮮明的特色,真正的實現做中學,快樂學習。切實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劉立平,關于高職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7,8:27~28.

[2] 隆平,高燕,湯光華.基于模塊式的《電工電子技術》實驗課教學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8(17):55~568.

[3] 謝迎春.項目教學法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07:44.

[4] 王芳,林京娜.電工電子技術[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

[5] 陳洪亮,田社平,張峰.基本電路理論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2:39~41.

上一篇:英語優秀論文范文下一篇:園林綠化工程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